时间:2022-09-07 15:48:1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数学评课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引言
小学数学试卷讲评课是指教师抽取一节课(或者更短)的时间来为学生讲评试卷中的考点,使全体学生都能扎实、稳固地掌握试卷中的知识点。一些教师在试卷讲评的过程中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只是走马观花地进行错题讲解,导致学生听后依然难以把握考点,试卷讲评课流于形式,效率低下。为此,数学教师应探索试卷讲评课的思路与实施策略,以便最有效地达到试卷讲评课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试卷讲评课的价值
小学数学试卷讲评课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一)为学生查漏补缺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以掌握的内容,而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又难以面面俱到。通过考试,学生的知识漏洞便可一览无余。因此,试卷讲评的过程就是为学生查漏补缺的过程,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弥补知识漏洞。
(二)帮学生巩固知识
在试卷讲评的过程中,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对做过的题目进行回顾,并举一反三,联想到之前的知识点,这是一个巩固知识、强化记忆的过程,因此是必不可少的。
三、小学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思路
在小学数学试卷讲评课中,教师应该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质疑,并着眼于为学生答疑解惑。
(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试卷讲评课虽然字面看来是“讲评”,其实应该当作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即教师应该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更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问题抛向学生,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认知。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修一条长4800米的公路,3天修了这条路的1/5,照这样计算,这路还要几天修完?”对于这道题目,多数学生都可以解答正确。但是教师不能仅限于此,而是需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答这道题目可以有多少种方法?学生思考之后,从工程题数量关系的角度考虑得出了三种解决方法,从分数应用题数量的角度考虑得出了两种解决方法,还有的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进行解答。
(二)引导学生自主质疑
试卷讲评课并非单纯的讲评试卷的过程,还应该是一个学生自主质疑、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比如,有的学生在教师讲解试卷时提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对其加以鼓励和赞赏,并号召其他学生学习该生的质疑精神。
(三)为学生释疑解惑
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以及学生试卷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为学生加以阐释,使学生巩固认识,受益匪浅。
四、小学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开展策略
小学数学试卷讲评课应该分三个阶段开展:讲评前,做好充分准备;讲评中,注重有的放矢与举一反三;讲评后,注重易错点集中训练。
(一)讲评前,做好充分准备
在讲评开始前,教师应该做足准备工作,了解试卷的难度系数,学生的得分率、易错点和易混点等情况。尤其是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试卷命题相对比较严格,也能反映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所以更需要教师加以重视。教师应该在试卷讲评之前对这些基本情况加以分析和记录,从而在具体的讲评过程中就会更有针对性。
(二)讲评中,注重有的放矢与举一反三
在小学数学试卷讲u课上,教师应该注意根据讲评之前所做的准备和所确立的目标,有的放矢,为学生提供举一反三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例如题目:“大小两个数,和是34.34,如果把较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就和较大的数相等,那么这两个数是( )和( )。”在个别学生解答错误的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探讨解题思路,得出正确的答案。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出两道类似的题目:“大小两个数,和是12.12,如果把较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就和较大的数相等。那么这两个数是( )和( )。”“大小两个数,和是25.63,如果把较大的数小数点向左移一位,就同较小的数相等。那么这两个数是( )和( )。”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学会了举一反三,就会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
(三)讲评后,注重易错点集中训练
思考一:试卷讲评课要备课吗?
当前不少新教师讲评试卷时,事先往往没备课,拿张试卷就上讲台,讲评试卷就如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讲评的随意性大,有效性大打折扣。数学试卷讲评课应该和上新授课一样,也要备课,做到课前胸有成竹。课前教师通过认真阅卷,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特别是试卷中的典型错误,确定讲评的内容。教师要清楚这节试卷讲评课要讲些什么?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以此提高讲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试卷上学生答题情况研究得越深,讲评起来越是得心应手。
思考二:试卷讲评课讲什么?
课堂上讲评的试题必须有所选择。如果贪多求全把试题逐一讲解,时间上既不可能,实际上也无必要。通常每份试卷都有一定的难易比例,小学数学试卷的难易比例通常为8∶1∶1。因此,每份试卷上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基本题,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这类试题一般不需讲。可以让学生课后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交流解决,从而使教师的讲评切中要点,省时高效。
在有限的40分钟内,教师选讲的题目要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哪些试题为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试题呢?一是涉及本单元、本阶段重点知识的题;二是学生易错易混淆的题;三是学生较少接触到的综合性试题或形式新颖的试题。
试题是永远做不完的,也是永远讲不完的。但试题的角度、类型,以及考查的知识点是有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同类题型进行集中比较分析,从具体试题上升到解题策略的总结。
例如,一次单元试卷讲评课上,笔者将三道同类题型放在一起进行集中比较分析。
①某商品进价100元,售价90元,赔了百分之几?
②某商品,售价120元,赚了20元,赚了百分之几?
③某商品,售价90元,赔了10元,赔了百分之几?
学生很容易就能归纳总结出“不管赚了百分之几,还是赔了百分之几”关键都是先找到成本价。学生就从对具体试题的关注上升到对解题策略的总结,以后再碰到此类题目,马上能找到解题切入口。
试卷讲评不能成为简单的对答案或讲错题,应该将较多的时间用在错因分析与解题思路启发上,更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上升为解题方法。教师板书也要简明扼要,一般只写必要的解题策略,具体的运算过程不必一一呈现。
思考三:试卷上学生错误的答案有价值吗?
笔者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同一个知识点的考查,学生会出现屡讲屡错、屡考屡错的现象呢?学生将错误擦掉换上正确答案后,他真的弄懂了吗?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虽然将错误答案擦掉换上正确的,但他如果没真的弄明白,依然会出现“屡讲屡错、屡考屡错”的现象。纠错的关键还在于学生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以及思考“如何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犯同类型的错误。因此,讲评时引导学生针对错题进行反思,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学生没有反思,讲评的效果便得不到保证。
近年来,笔者尝试着让小学高年段的学生改变订正数学试卷的方式:保留错误的答案,用笔画出“错在哪一步”,并写明错误原因,进行失分分析。这里主要把失分分成两类:一类是不会做的,找不到解题切入口的;另一类更重要,就是会做却做错的题目。最后才进行订正。考卷订正后再将不该丢的分数加到试卷总分后面算出自己的“应得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改变订正试卷的方式后,学生出现填空书写不完整,题目没看清,单纯的计算错误等,我们俗称的低级错误现象明显减少,犯同类型错误的现象也明显减少。学生的书写习惯、审题习惯、验证习惯等得到有效培养。这说明错误的答案很有价值,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助学生看清是真不懂,还是粗心马虎。笔者教会学生“视错为宝、错中求知、错中成长”。学生参与问题的发现、错因的分析过程,亲身体验和感受,自我评价和独立矫正能力都得到切实地提高。
思考四:试卷讲评完就结束了吗?
试卷讲评课上完并不意味着结束。由于讲评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里不能每道题都去详细地讲,因而还有学生对部分题目没有弄懂,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个别辅导来解决。而一位数学教师又无法一下子面对众多有差异的学生去解决问题,此时,就需要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了。课余时间,同学间相互讨论,学有余力的学生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大多数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一、科学性原则
数学评课是对一节数学课的客观评价。评课时要联系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注意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去分析,评议的内容要准确,语言要经得起推敲。同时,评价的手段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结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在教研活动中笔者经常碰到这种情况,一般模式就是“如果这样讲是不是会更好”,简单的把自己对这部分的处理方案说出来,而不去解释或挖掘不同处理的根据,这样的评课事实上对授课者来说没有太大的益处的,是典型的低层次讲评,是缺乏科学性的。
二、客观性原则
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一节授课,不管是执教多年的老师的课,还是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的课,都要充分肯定成绩,看到不足,要用全面地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反映教师课堂的真实情况。对每一个环节作出恰当的评议。在教研实践中,往往走入两个极端,对名师或老教师的课,由于受权威心里的影响,很多老师是盲从或不好意思说,而在年轻教师面前,又多少有点摆老资格,以追求完美的心态,事实上形成了群而攻之。这都违背了评课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针对性原则
数学评课要有针对性。要结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例进行讲评,运用教育学理论去阐述,提出问题,指明改进的方向和措施,从而使执教者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要抓住重点和特色进行评议,突出对优缺点的分析,使执教者能够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存在的要害问题,以便尽快地加以改进和提高。笔者在多年的教研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评课时,张三说一点,李四说一点,王五聊一点.....,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点评只是蜻蜓点水,含糊其辞,无论评课的角度还是深度,都缺乏针对性。因此,教师在评课时要采取直接了当的方式,坦率地阐明观点,点出要害问题,千万不要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四、探索性原则
把数学评课活动当成研究问题的媒介,看成进行教育科研的园地,这是数学评课的一条重要原则。在评课中可以探索怎样实施素质教育,怎样落实课程标准,怎样运用现代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等。评课是学术研讨,要充分发扬民主,各抒己见,不要搞少数服从多数,更不能采用行政手段“统一认识”。评课时要多提启发性问题,不要轻易下定性结论,让大家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大胆发表各自的见解,以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评课会应是评议讨论会,不要开成评判会。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课评议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讲求教学评议的实效性。对教改实验课的评价,应注重其研究性,鼓励发表不同意见,总结有效和先进的教学经验,找出问题,加以改进;对评优课要注重比较性,要有严格的标准,公平的态度;对新教师的试讲课,要注重其基本素质,考察他们的可发展性;对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的研究课的评课应着力研究具体问题,探索教学规律,以此提高教研组的教学水平与教研能力。
五、激励性原则
2、树立使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
3、树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想;
第二,评教材处理:
1、教学目的是否明确、全面、有针对性和导向性;
2、教学重点是否把握准确;
3、教学过程是否做到突出重点;
4、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中难点是否得到突破;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考试是对学生数学学习阶段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一种常用的重要的评价手段。那么,数学试卷讲评课该怎么上,是按题号顺序一道题接一道题地讲,还是简单地打乱顺序讲,抑或用其他方法讲?这个问题一直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努力探求的问题。 教学实践表明,首先确定哪些题该讲、哪些题不该讲,再就该讲的题从大众化的思想方法、模型化的知识题型、规范化的解题过程等角度去归类讲解,是上好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基本策略。
一、课前准备
1、做好试卷统计工作。主要包括知识点分布的统计,即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大板块的占分比例进行列表统计;考查类型的统计,即按认识(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四个层次统计相应题目的数量和占分比例;考试结果的统计,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错误类型的统计,主要是统计学生出错的类型及人数。统计是一项艰苦复杂而又必不可不少的工作,它为试卷的分析和讲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些教师不太重视统计,只凭主观估计来确定讲评的重点和难点,事实证明是不合理的。
2、做好试卷分析工作 。一方面要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这样在讲评时,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该少谈,哪些该重点讲,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要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并从中了解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及时采取措施,在讲评时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
老师在讲评试卷之前首先要批改试卷,而批改试卷不仅要给出学生的得分,更重要的还要记载学生的错误情况。试卷改完后,老师既要把学生的得分情况(包括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最高分等)统计好,还要把学生答题的错误情况统计好(大题可按答对60%就算对的方法统计),并将试卷逐份浏览,以掌握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做完了这些工作之后才能进课堂讲评试卷了。试卷讲评课首先要对试卷的难度作出评价,再将统计好的学生得分情况告诉学生(千万不要点得分低的学生的名),使同学们知道自己在这次考试中所处的“地位”,以利于他们对这次考试进行总结。接下来,就要根据统计好的全班学生每道题的错误情况确定哪些题该讲哪些题不该讲了。
二、课中讲评,总结解题方法
课堂讲评试卷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评讲试卷不是简单地对答案,而是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重点评析错误率高的题。讲评中,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错误原因的分析。教会学生从一题到多题,触类旁通。让学生看清出题者的意图,明白解题思路,总结出错的原因。注重解题方法的再一次系统整理和疏导。
三、互动交流
为让学生自主参与、交流分享,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舞台,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机会,允许学生对试题“评价”做出“反评价”。
1、四人一个小组互帮互学,提出自己的错题、难题、分享题,互相评价。一份试卷,学生出错的原因可能很多,也因人而异,老师的“点评”中一定还有许多“漏网之鱼”没有讲到,这时让学生提出自己做错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要能说出错因和解题方法。因为这样做印象会更深刻,不易忘记。改错后,小组成员交流各题的解题方法,分享各自的发现、方法。教师巡查活动,要多一点启发引导,少一点告诉讲解。
2、一对一帮扶活动:在上一个环节后,针对仍然存在不理解自己错题的情况,每个小组里以好带“差”的形式一对一活动。学生以己之长,补别人之短,从而使好生充满信心,情绪高涨,使“差”生有机会得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彻底解决错题。好生还提供模拟训练,围绕着“差”生试卷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再设计一些针对练习与变式练习,以便及时巩固与提高。也算是以点带面,从而整体提高知识水平。
四、反思讨论,有效延续
单元测试后的讲评课主要是让学生找出自己在这个知识点的存在问题。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写考后感,总结自己的经验或者失败的教训,把自己考试的心情和指导分数的状态写下来。主要学生通过考后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记住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形成进步的愿望和建立信心,明确改进的目标和方法。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习惯。
五、科学点评,提高能力
试卷讲评不能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错误及讲解方法,而应当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示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其领悟思想方法实质,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纠错、防错能力。总的说来,老师点评试卷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抓“通病”与典型错误。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剖析错误是试卷讲评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把学生试卷中的错误归纳、概括,找到通病和典型错误,找准其思维的薄弱点,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辨析,找准错因、错源,探究正确思路,做到纠正一例,预防一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其思维的严密性、批判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得到最有效的加固。
2、抓“通法”与典型思路。在开拓解题思路、总结解题规律时,要抓住“通法”与典型思路。通法是指常规解法,典型思路是指常规法中机智、简捷的解题思路。抓通法,以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记忆,强化公式、法则的运用;抓典型思路,以开启智慧大门,使能力得以升华。
3、讲评可采用不同的课堂形式。 无论哪种形式,学生能够讲得出的让学生自己讲,老师不能包办代替。要求学生讲的,一定要用书面语言和数学术语。讲解问题要简洁、正确、思路清晰。从卷面上反映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专题讲座。
在教学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觉得只要想办法去研究,不怕辛苦、麻烦,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肯定能找到更好更快的使学生成功的捷径。
参考文献:
学校教育离不开教学,教学就必定会进行学科测试,而测试过后的试卷讲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试卷评讲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试卷评讲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我们平时在上试卷评讲课时,经常采用的是从头到尾的“扫荡”式,逐题仔细讲解,面面俱到。经常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口干舌燥,然而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收效甚微。那么,如何上好试卷评讲课,最大限度地提高评讲效率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抓住时效,及时讲评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测试的进行、批改和评讲最好在短时间内完成,否则学生解题时产生的思维火花早已消失殆尽,不会关注和思考做题时的思维过程。教师进行测试前应做好充分准备,留有足够的时间,一气呵成。
二、独立改错,增强信心
测试卷发到学生手里后,教师先别急着评讲,可以留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改错,把原本自己会做但由于粗心大意而造成的失误改正过来,并在相应的题目旁边用其他颜色的笔标出做错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以便提醒自己下次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把自己暂时还不会改正的题目也做好标记,等待小组互助或老师评讲时寻求帮助。只要学生能够独立改错且能改正确,准确地写出错误原因和对策,就可以在数学学期总评中加上相应的分数。这样能使学生自主纠错的热情高涨、信心倍增,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小组讨论,深化认知
在测试卷的评讲课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为学生构建交流的平台,给予每个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机会,同时还要拓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尤其是错误思维,让学生在暴露错误的过程中加深认识。并且学生在这种公开公平的讨论氛围中会更加积极主动、相对轻松、不易疲劳,还能培养集体荣誉感,同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努力完成任务。这样使每一名学生都尽可能地去参与、去思考、去实践,从而实现小组合作效率最大化。
四、集中讲评,拓展提高
集中讲评是教师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解,这种题数量少,讲解的时间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效率高。既可以避免在不存在普遍性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又可以保证在难题讲解上下足工夫。基于此,在试卷批阅之后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全班学生各类题型的得分率、错误率,精准地找出哪些题型学生错得比较多,哪些题目学生的正确率较高,正确率高的原因是什么,出错的根源在哪里,并思考如何进行对症下药式的补救等问题。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研究,理清当前教育学界数学评价的理论体系,根据实践寻找现实中数学教学评价的现状,查找数学评价中存在问题的根源,提出改进措施,实现与新课程改革的无缝对接。
一、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
教学评价的分类标准有多种,经过整理汇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以下分类: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的基准可以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自身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的内容可以分为过程评价、成果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的形式分为“帮扶式”评课、“问答式”评课、“争辩式”评课、“研讨式”评课。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展开,建立一种新的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非常迫切、非常必要了。
二、教学评价的现状
教学评价主要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学工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教学评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对教学评价进行全面的分析,有助于促进教学评价工作更好地开展。
教学评价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新课程理念对教育主体性的强调,打破了教师的评价主体地位。教学评价的主旨从游离于人的发展之外回归到对人自身的关注,教学评价也要迈进“多元化”的世界。它主要表现为评价功能、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学评价中又存在诸多的的问题:一,互评中主客体地位不平等;二,评价标准的随意与僵化;三,名目繁多的考试.
三、如何评价一堂小学数学课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对课堂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合理的评价标准,同时注意一些事项,以便于去改变过去立足于“知识传授”基础上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摸索出符合教育规律 、符合学生发展 、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形成多元化评价主体 、多样化评价方式 、多层次化评价内容相结合的“三多”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坚持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虽然在新课程标准体系中要求避免教学评价的僵化,但是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也离不开一套完整、科学的评价标准。教学评价标准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教学效果等.
多种评价方式,组成的这一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也被我们应用在了教学实践中。我们教研组同事之间相互听课,课后依据该教学评价标准指出优势与不足。大家的教学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我们新教师尤为突出;学生对教学方法也比较感兴趣,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的成绩有了较大提高,同时赢得了学生家长的认可。针对该教学评体系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我们也总结了几点注意事项: 一,教学主体应坚持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二,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重新认识评价的本质;三,教学评价应坚持 “诊别”,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评价功能从甄别选拔转向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了师生多元;评价的内容从单一的评价学生学习成绩转向了评价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评价的方式方法从单纯地“打分”或“划分等级”转向了以定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的多种方式;评价的过程从静态地评价结果转向了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了评价学生的“将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上,如果每位老师都能做到小学数学教学反思,那相信每位数学老师都会成为学生们喜欢的老师,学生们的数学成绩也会由此上升。总的来说新课程需要的是一个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全面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玉田.学校教育评价[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2] 周德军.影响课堂教学管理效果的若干因素分析[J]。教学管理。2011.36.
[3] 陈安生.怎样评价一堂课[J]。教育文汇。2004.3.
[4] 贾军.浅谈新课程中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与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03.
[5] 赵新春.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小学时代(教师)。2011.07.
[6] 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
[7] 李雁.课堂生成细节 展现精彩智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0.
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形式
1. 课堂教学定性评价。它的设计具有三大特点:
(1)按照小学数学的主要课型(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自评课等)设计了评价表,它突出地反映了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过程特点,可记录和分析各种课型课堂教学的组织与控制状况,以便对实际教学进行判定。
(2)按照优化课堂教学的要求,把不同课型的主要教学过程以及“教师的基本功”、“教学效果”等编制成项目,设计成定性评价表。
(3)改进评分办法,增强量化因素,变定性评价的两级量化为三级量化,增强了评价信度。
2.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形式。设计的特点是采用数值方法对课堂上教师活动的有效性进行测定。一般分为四级:有效、比较有效、基本有效、无效。特殊情况也可以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级。如:教师教学中恰当地把握教学要求判为有效;超过和降低教学要求的活动则判为无效;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参与率高判为有效;如个别学生活动多,全体活动少,可视情况判为比较有效和基本有效;如无学生活动则判为无效……综合计算时,用教师的有效活动和教师活动的总时间(40分),就可求得教师活动的有效率,即:教师活动有效率=(有效活动时间)/(活动总时间)×100%.
二、 小学课堂中教学目标的评价
(一) 对“掌握知识”的评价
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并非要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使学生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掌握具有迁移的生动的活泼的知识结构。那么,应该如何评价小学数学课“掌握知识”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实;
②感知材料的选择是否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
③感知阶段的诱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现区,展开求知探索;
④新、旧知识交接点的确定,是否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教师的点拨是否有助于激起学生“短兵相接”的思维交锋,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
⑤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学生省时优质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2. “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思维阶梯的铺设是否有助于学生在揭示新知本质的求知过程中,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
②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经过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③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学生对新知本质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浅出,表述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作用的发挥如何,全员参与的竞争质量与程度怎样。
⑤教师指导学生求知获取的“投入”与学生学会求知方法,得到收获的“产出”是否成正比。
(二) 对“发展能力”的评价
能力的发展只能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离开知识,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发展能力一定要结合知识的传授过程去进行,知识有其能力价值,它凝聚在知识之中,不思则暗,深思则宽,不着重分析挖掘,不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充分发挥,就会落空。”发展能力必须结合知识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有层次地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提高。练,是形成和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就小学数学综合课“发展能力”的评价而言,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对课堂“半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给出的题目是否属于紧扣新知要点的基本型题目;是否便于全体学生直接运用新知,起到巩固理解,强化记忆的作用。
②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立足于学生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以思维能力的训练为核心,突出基本技能的形成,“扶”与“放”适度,不包办代替学生对新知的再现。
③学生运用新知解答基本型题目的技能和叙述算理,或法则或解题思路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教师在本阶段的课堂小结是否切中由学生板演和课堂巡视所反馈问题的要害;“结语”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要点的再现和发展。
2. 对课堂“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本阶段习题设计是否由三类不同要求的题构成;这些题目的编排是否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类题目的要求如下:
低档题:比基本型题目稍有变化,其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运用新知解题形成技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
中档题:以新知为主体的综合型题目,题目的编排既突出适度的综合性,又带有一定的思考性色彩,用以培养和训练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和灵活性。
高档题:思考性较强,略有难度的题目。这类题目不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维能力的限制,用以解决“吃不饱”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吃得饱”学生竞争意识的激励,推进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②在本阶段中,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练习时间(区间为10至15分钟);是否较好地完成本阶段课时教学任务,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3. 对“独立练习交流与课堂总结”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练习交流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自信、民主的课堂氛围。
②教师对学生的解题交流与评定是否立足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广阔性、创造性;是否致力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进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
③师生合作的课堂总结是否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便于学生回顾求知过程,掌握新知要点,获得求知启迪。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B-0062-0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一、课堂评价,启迪求知
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我们的孩子是新生的花朵和树苗,他们渴望“阳光”。赞美的阳光撒入孩子的心田,就能催生出真善美,激发潜能。教师一个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可以驱散学生心头的阴影,帮助他们找回失落的自尊,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念。教师在教育中适时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如“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是不简单!”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充满憧憬和理想。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比训斥和批评更能调动学生的上进心,增强学生自信心。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积极回应,肯定学生在求知道路上作出的努力,给予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指明努力的方向。如教学《求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我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求最小公倍数的例子,学生从“妈妈的休息日”“爸爸的休息日”“他们共同的休息日”“其中他们第一次共同的休息日”阐述着生活中的数学。要及时捕捉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充分赞赏,并请同学向他学习。
二、课堂评价,促进生成
课堂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应该考查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有集体意识;考查学生亲历数学探究活动中“双基”的生成状况;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例如,在上《买文具》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对本节课要认识的小面额人民币进行分类整理,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认一认,说一说每张人民币的钱数,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用什么方法认识了人民币;小组活动后,请学生汇报,说说认识每张人民币的各种方法。还通过师生、生生兑换人民币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元、角、分的相互关系。对于学生的表现,我们要认真倾听、仔细观察、及时应对、客观公正评价。既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又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生成和发展。
三、课堂评价,展示个性
教师应改变过去由教师单向评价学生的方式,而是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点拨、启迪。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逐步实现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自主评价。
教师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评价意识。一是教给学生评价方法,指导学生小组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面对面地积极互动、互相解释所学知识、互相帮助理解所学的知识,鼓励每一个学生都来参与,通过小组对问题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评学习思路、评结论。通过评价,可以使不清晰的思路变得清晰,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二是开展自我评价。传统的脱式计算教学中,尽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但正确率还是不理想。于是,我把脱式计算题的教学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过程说出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或者谈谈自己在计算中哪一步算错了,为什么会估错,今后应怎样避免类似的错误,让学生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哪方面的错误、哪些方法是可取的,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能力。三是为学生开拓足够的评价空间,允许学生不断评价,使学生在多次的交流评价中发展自我。四是鼓励学生不仅敢互评、自评,还敢向权威挑战,评教材,对教材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学生冲破束缚,敢想、敢说、敢标新立异,塑造了创新人格,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课堂评价,体验成功
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也可以用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方式。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评价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适当的评价方式,我们可以从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可以在平时的小测、单元测评、期中期末测评的基础上用“等级加评语”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可以对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进行分析评价;还可以在课堂上、作业中,采用口头表扬,及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的评价。
总之,教师要永远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信任学生拥有的潜在力量,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为学生们的发展提供课堂教学的实践和平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新课程改革文件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教学评价不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而且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也具有直接和促进的作用.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分析,应以下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习评价
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客观且真实的学习评价是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对小学数学学习评价过程中,一方面要削弱一些传统的不良的学习评价,另一方面要加强促进小学数学发展的评价.实践证明,以规范化为原则基础的学习评价,一方面过于强调具有精确甄别特性的评价结果,另一方面学校的现有条件以难以保证按照规范教育评价开展学生学习的评价.但是在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要客观公正.客观公正是评价的第一准则,也是学习评价的基本原则.首先,主体在评价的过程上不能因为个人感情因素或主观倾向性而造成评价的不真实,评价的内容应当符合小学数学课程的标准和要示,符合学科特性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评价应当公正、全面,对评价的结果要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分析和判断,在考虑不学生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坚持定量与定性结合、评价结果与过程并重的原则.
2.评价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贯彻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传统的学习评价过分集中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忽略了对教学过程中思考,解决问题以能情感的评价.所以在学习评价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获取知识和技能过程中思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思考数学知识本身的意义和应用.
3.充分发挥评价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评价中,通过对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适当的激励,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通过对评价的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的状态,让学生认识到在学习当中的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反思,从而达到激励学生学习,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目的.
4.充分利用学习反馈信息.学习评价是教师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当能够善于利用学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诊断存在的问题,分析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堂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工作核心是课堂教学,好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和拓展其他能力.建立一套适合新课改标准的课堂教学体系,不仅能够为教师教学提供帮助,并可评价课程教学过程和效果.同时,在评价过程中也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不断改革教学过程,帮助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1.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弊端
(1)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教师限制了对学生认识能力以外其他方面的发展.例如,一节主题为“约数和倍数”的数学课,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进行相关运算.在传统授课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采用口授的方式,并在黑板演示运算过程,不让学生先有个思考的过程.这节课教师只是先复习了整除的概念,然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练习.到下课的时候,有位学生提问说“我不知道什么叫倍数.”教师回答:“倍数的定义已经写在黑板上了,你自已再念一遍.”可这位学生补充说道:“以前您告诉我们3是2的1.5倍,为什么刚才练习时您却说,不能说3是2的倍数.”显然这位学生是个认真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思考,有联系,有比较.可是教师可能是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或怕完成不了认识的目标,笼统地回答学生说:“因为数学家就是这样规定的”.这位教师的不负责的教学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算不上为一节好课.
(2)传统的教学设计束缚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传统的评课标准强调教学进度的合理安排.教师期望的是学生能按教案的设想做出回答,教师也努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的答案.整个教学的过程就想是上紧了的发条,什么时候讲授,什么时候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等情况,尽可能的安排好,设计好.熟不知,知识的掌握过程是个思考的过程,没有思考,就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就谈不到掌握知识和技能.课堂的教学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随“堂”发生.例如,上一节“圆与周长”的课,有的学生会认为周长跟半径有关,有的学生会认为周长跟直径有关,有的学生有可能认为周长和半径,直径都有关或者都无关.像这种情况,教师在教案中未必能够考虑到,但是没有考虑到不等于可以忽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处理好,既可以活跃课堂后气氛,又可以达到教学的目标.
2.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
(1)评价要以“评学”和“评教”并重为原则.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突出学生有效学习,让学生的“学”成为评价的重点.不仅仅将传统方式中学生学习的成绩,而且还要包括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教学过程的情感体验以获取知识的素养等各因素做为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
(2)转变观念,侧重发展.评价的功能应当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重视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个性化,强调数学课堂评价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性.例如在评价主体方面,强调教师自我评教为主并结合准外部评教,促进和完善教师的自我评教服务.
(3)注重课堂教学过程性.强调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是师生共同开展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强调教学过程性应当做到:首先,在评价之前不宜将既定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发给评价者,也不宜预定和收集教学资料的范围和方法.其次,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权和对评价结果的知情权.最后,建立整体教学观,分清课程目标和每节课的课堂目标之间的关系,在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下把握具体的课时目标.
三、课外活动评价
数学的课外活动评价是指在课堂外的环境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进行有目的地学习,并获取数学知识的活动.它是学校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的课外评价不仅是探索和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渠道,同时在课外活动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个性在课外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发展了能力,从而实现会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但在课外教学评价过程中也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在课外活动中应当尊重活动成员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课外活动本身是一种学生各取所需的实践活动,因而在活动过程中评价应当强调过程的小组成员有效性,强调被评价成员之间的体验,而不刻意求结论的统一性.
(2)重视教育价值.在课外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数学教育自身的价值,摒弃强调数学教学知识掌握目标价值的错误做法,不以数学课外活动是否具有学术意义为最终目的,而以活动是否促进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及思考过程,自身的价值观是否发生主观积极作用为标准.
总之,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判断,并利用科学工具和方法进行有效分析,从而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最终达到促进数学教学目标实现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教学评价应以新课程为标准,倡导评价的发展功能,强调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对教师的发展价值,以及对课程本身的改善价值,最终实现建立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小学数学测量与评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