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发言稿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24 18:26: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考核发言稿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考核发言稿

篇(1)

根据《考试大纲》对实验内容和能力的要求,可分四个专题进行复习:

1.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有:常见仪器的规格、用途、使用方法,包括仪器连接、固定、组装和洗涤等;常用试剂的取用和保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溶液的配制与中和滴定(包括天平、容量瓶、滴定管的使用);试纸的使用。

2.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

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收集、检验、尾气回收以及实验安全等的考查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如制气的装置分三类:固―固加热装置、固―液或液―液加热装置、固―液或液―液不加热装置。气体的净化与干燥过程,使用的装置有洗气瓶、干燥管、硬质大试管等,收集的装置和方法要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度确定,为防止有毒气体污染环境要设尾气吸收装置。

3.物质的检验

其流程可归纳为鉴定、鉴别、推断。解答这类问题的思路是取少量待检验物质(固体应配成溶液)加入适量试剂鉴别,简要叙述检验步骤,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4.探究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制备

这类试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高考中常以“实验操作要领和原理”类的题目出现。解答这类题目,关键是要重视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和科学探究,把握其操作要领,挖掘出其应有的价值。

二、重探究,积极提高综合能力

近年来,高考命题越来越突出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尤其注重对创新能力的考查。因此,学生在系统复习实验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还应注意灵活运用,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注重对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2011年全国卷第28题模拟登山运动员所需的能源提供剂氢化钙的合成,先后考查了考生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三、创新能力的建议

1.在基本仪器使用中探究

任何化学仪器都有其特殊用途,但并非唯一用途。如复习干燥管时,思考它还能用来做什么实验(燃烧气体、简易启普发生器、防止倒吸),要勤于讨论和思考。复习洗气瓶的使用时,可用圆底烧瓶、平底烧瓶、蒸馏烧瓶、锥形瓶等组装成洗气瓶。教师提问学生:“洗气装置除了洗气外,还有哪些用途?”如此复习能使学生对简单的仪器倍感兴趣,思维得到活化。

2.在常规实验操作中探究

实验操作也不能墨守成规,应适时创新。如2011年山东高考卷第30题(4)小题:常温下,H2SO3的电离常数K=1.210,K=6.310;H2CO3的电离常数K=4.5,K=4.7。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将SO2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则H2SO3酸性强于H2CO3。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用于比较pH的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设计合理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仪器自选。

解答本题需要常规的思考过程,但又不拘拟于某个套路。我们可设计多种方案。例如:

方案一: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HSO3和NaHCO3溶液,用酸度计(或pH试纸)测两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方案二:将SO2气体依次有过NaHCO3(或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方案三:将CO2气体依次有过NaHSO3(或Na2SO3)溶液、品红溶液,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学生还可以思考有没有新的方案,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应该多提出几个“假如”,多问几个“为什么”,创新的思路自然会被激活。

篇(2)

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体会交流发言

量化政治指标,画准政绩考核“刻度线”。政治考核属性是干部考核的根本属性,必须将政治标准贯穿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始终,充分发挥政绩考核的政治体检功能,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确保领导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精准无偏。

政治素质有其潜藏性和隐蔽性,故要对政治标准进行量化,用好谈心谈话、实地调研、巡视巡察等反馈结果将之“外显”,着眼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建立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细观言行、深察思想,让领导干部的“活思想”“真情况”冒出来,将“两面人”“假面人”“带病人”甄别挑出,将政治表现不合格、政治考核不过关的领导干部“请”出队列,对于思想上存在苗头问题的领导干部,及时咬耳扯袖,切实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

体现群众评价,画准政绩考核“延长线”。人民群众是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受众,要坚持人民导向原则,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基础上进行察德辨才、任用提拔和民ZHU考评,采取问卷调查、召开群众听证会和座谈会等方式提升群众参与度,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综评成为检验领导干部“手艺”的重要衡量标准,注重考评干部在为民服务上的态度、质量与成效,突出考核为民办实事、为民解难题的质与量、时与效,避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确保考核结果公平公正、准确客观。

强化结果运用,画准政绩考核“责任线”。要牢牢扭住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不让慵懒无为者“占便宜”,实现实绩考核全面、真实、客观,考准考实领导干部的实际表现和履职能力,将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的待遇职位挂钩,优先提拔选用实绩突出的领导干部,及时实施奖励、警戒、提醒等举措让领导干部“知导向”“识长短”“正衣冠”,树立能上能下、治庸治懒的考核“风向标”,激活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

篇(3)

物理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一些物理现象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 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还可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 有助于他们建立概念和掌握规律。因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有必要进一步总结经验, 寻找差距, 不断探究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观察思考能力, 为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生产实践教学打好基础,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步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物理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进行实验教学, 以观察、操作、形象思维和定性讨论为基础, 以形成基本概念, 掌握基本规律和培养基本技能为中心, 并以发展能力和联系实际为原则, 注意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 才能不断提高物理课的教学质量, 特别是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使素质教育在实践教学中发挥更新更大的作用。

1. 注重课堂演示实验 课堂演示实验是物理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大纲规定的课堂演示实验应全部开出。

讲解要有演示配合, 演示要为讲解服务。要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看到清晰的现象, 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不怕麻烦、钻研实验, 克服困难, 不打折扣地开出实验, 包括自制一些简单仪器, 开出部分替化性实验, 这样才能保证演示实验取得明显效果。

惯性、热膨胀、横波与纵波等演示实验虽然简单, 但能激发学生兴趣, 烘托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思考, 一定要边讲述, 边实验。一些仪器不便搬动的实验, 如观察阴极射线和洛仑磁力等, 可安排在晚自习组织学生去实验室观看, 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 注重分组实验 由于学生分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 所以实验小组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实验的效果。

要让每个同学都能亲自操作, 得到锻炼, 必须充分发挥现有仪器的作用, 像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伏安法测电阻》等实验的仪器价廉且数量较多, 可以把已分好的较大的实验组再一分为二, 变成2一3 人一组, 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人人学有所获。而《用气垫导轨测即时速度, 平均速度和加速度》等实验, 由于实验仪器价值昂贵, 相对缺乏, 则可采取仪器不动、人员轮换的办法, 将全班并进式变成分组轮换式实验, 只要安排好时间, 同样可以达到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动手操作, 观察现象, 记录数据, 参与实验的全部活动的目的。

学生分组实验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为取得明显的效果, 必须由教师提前一周告知学生实验题目, 指导其预习实验内容, 熟悉操作步骤, 做好心理准备。进人实验室后, 要进行个别提问, 抽查实验预习和准备情况, 并检查出勤情况。

只有在教师详细讲解了仪器性能, 使用方法, 读数要领, 具体步骤, 学生明确了实验目的、原理、方法之后, 他们才能头脑清晰, 心中有数地投人实验, 进行操作。

学生实验要在教师的组织和指挥之下进行。教师既不能包办代替, 束缚学生手脚, 影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也不能不问不管, 放任自流。学生操作时教师的巡行指导十分重要。如发现错误的操作, 必须及时给予纠正, 随时解答疑难问题, 帮助消除仪器故障, 核对审查实验数据, 以保证学生能在实验中正确地进行测定, 减少误差, 防止不应有的事故出现。

3. 注重课外物理兴趣小组的培养 兴趣小组实验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可以在教学班级组建课外物理兴趣小组。一个十人左右的兴趣小组, 可以完成教材中的“小实验” , 开展物理实践活动, 做些与现代科技紧密相关的社会调查, 进行比较简单的物理课题研究, 还可对全校所有小组进行物理科普讲座, 尝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兴趣小组中能力较强, 作风踏实的同学, 可以参与简单仪器的制作, 学生分组实验的准备工作, 他们熟悉物理实验, 也就是实验小组的核心成员。他们可以撰写科普小论文, 编写“学习园地” 和简报, 这对激发学习兴趣, 树立班级良好的学风和班风, 搞好实验教学十分有益。

4. 注重物理实验考核 物理实验考核大纲要求把物理实验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进行考核, 不合格者要进行补考。

实验考核以操作考核为主, 每学期末进行一次。

象《用单摆测定兰州地区的重力加速度》、《感应电动势方向的研究》等实验就是很好的实验操作考核题目, 每个学生用20 分钟时间独立实验、记录, 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分析误差写出报告交老师评分, 对学生是一次很好的考查和锻炼。

在期中、期末考试的试卷中, 还可按选择、填空等题型加人约8 % 的实验内容进行测试, 比如基本物理测量工具游标卡尺、电表等的读数, 气垫导轨等重要仪器部件的名称等。实验内容的笔试测试可以进一步引起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试验考核应将操作和理论结合起来。

篇(4)

在目前的社会教育形势下,课程的考核方法一般分为笔试和操作。

1.一般研究性工科大学的考核形式。

在传统的研究性工科院校中,CAD课程的考核都是采用出传统试卷的方法。考核的题目一般以选择和步骤简答为主要形式,其中选择类题型抽取相关软件的某些主要的功能特点、绘图方法和绘图步骤中的关键步骤,主要考核学生对软件的熟悉程度。但是限于考核的形式和试卷的题量,很多时候不能考核学生使用软件的技巧,更不能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社会各种资格考试的考核形式。

在目前的社会培训机构中,有很多的课程与关于CAD软件的使用相关,比如绘图操作员等国家技术认证课程,而这种认证课程的考试方式一般是部分笔试及部分上机操作,笔试题型主要设计专业知识、绘图相关知识及公差互换性知识,上机题型一般为典型零件图或者典型装配图的绘制。在相关的学习及考试过程中,考题由国家相关部门出设,题型都比较基础,大部分学生在经过培训机构的培训后能通过考试,在某些方面不能体现出高水平学生的能力。

3.企业招聘人才时的考核形式。

在目前的社会中,企业对制图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是能运用基础知识和典型知识,更要对某类型零件和专业问题透彻地理解,或者是能够熟练使用某种操作方法,尤其对软件的某些专用工具能够熟练地使用。因此企业在招聘相应的操作人员时,在笔试和面试过程中会对自己常用的技术进行考核,如果学生不能抓住机会表现自己,就会失去工作的机会。这样的考核方式不利于人才的选择,很多有能力的学生可能由于个别功能不熟悉而被刷掉。

4.目前应用性工科院校考核方法。

目前应用型工科院校的CAD课程考核一般采用类似于传统高校的笔试方法,为适应自身的发展方向,在笔试的同时配合经典图形的上机操作,但是在选择考试题时随机性较大,很多学校的考试题出自专业长期以来建立的题库,这种固定的题库中的题型只能考查某些基础知识点,同时照顾到学生的掌握情况,往往不能涉及软件使用相对较少的功能,所以题型的覆盖范围相对比较小,从而使考核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探索适合目前应用性工科类专业的CAD课程考核方式

1.从社会需求入手探索企业的要求完善考核方式方法。

目前的社会发展速度很快,CAD软件发展速度也十分快,软件的更新速度一般以年或者月为单位计算,软件的相应功能也发展较快,但是企业使用的软件版本一般都比较稳定,考虑到成本,以及设计人员对软件的熟悉程度可能会影响工作的速度,一般的中小型企业在选择CAD软件时都是以相对适用的版本为主。

学校在选择教学和考核CAD软件的版本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就业趋势。同时在考核的试题中需要体现目前社会中相应专业方向的生产企业所生产的典型产品的内容。而且在考核方式上,要选择趋近趋近与企业工作实际的方式,比如限时完成设计、抄图等。这样能够让学生从考核中了解到社会的需求情况。

2.借鉴国家资格考试内容及国家级比赛的形式进行考核。

目前国家资格考试是国家级专家出题,都属于软件的重点知识和基础内容,同时资格考试考核的内容能够普遍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可以作为工科专业CAD考核的笔试内容。这样可以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多少,学生在掌握基础才能结合自己的爱好,向相应的专业方向发展。

目前包括教育部等国家部门开展了很多形式的国家级CAD软件比赛。比赛的复赛及决赛都以工程实际案例为考题,突出考核学生对应实际问题的反应能力。这种形式既贴近实际使用软件的形式,又能考核某些专业问题。在应用型工科专业发展的今天,这种形式无疑十分合适。

3.配合工程制图及设计等课程,以课程设计的形式考核。

在工科专业中很多课程配有课程设计的环节,比如在机械类专业,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配有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图训练,在后续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都有课程设计,在这些训练和设计过程中,配合CAD软件来完成训练和配合,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CAD软件的使用能力,而且能将课程知识进行应用。在考核CAD软件的使用时,可以考虑训练和设计的综合成绩,作为CAD课程考核的实训参考。

三、结合目前社会的需求和教学要求进行考核设计

根据目前的社会需求,我们针对应用型工科专业的专业特点,对CAD课程的考核进行设计,考试方式的选择上由笔试、上机和课程设计组成。

其中笔试题目内容以软件的常用基础命令,软件常用设置,绘图基本技巧为主。重点考核学生对基础的掌握。考核后可以通过对笔试试卷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修改在授课时对基础知识的关注度。

上机的内容由本专业的热门的或者典型的产品、工件,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设计图,或者完成抄图的工作,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工作的压力,并且还能让学生对工业生产的典型产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篇(5)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本综述以近5年来,公开发表的高校思政课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面的部分学术论文为基础,经过查阅、归类、分析、总结和评价几个环节的工作,初步得到了关于该问题的一个系统思路和基本理论蓝图。课程考核问题在教育界不是一个新领域,但由于思政课的特殊性,专门研究思政课考核方式的文章和观点并不算丰富,各方观点也非常接近,可见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思想政治课的考核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入挖掘的实践问题。

二、探讨的主要问题

在本文涉及到的20余篇代表性文献中,大多数都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思政课考核的。分别是:考核的作用和意义、现有考核方式的弊端、开闭卷考试的优劣比较、学生成绩的构成方式和比例、考核方式改革应遵循的原则、考核方式的内容改革、考核方式的途径改革、考核方式的评价机制改革、实践环节和考核等。也有一些文章角度独特,谈到了学界尚未充分关注的问题,在诸多文献共同谈到的共性问题当中,围绕考核的形式、考核的评价机制和考核功能发挥三个核心问题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理论系统,学者们通过论述致力于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考核才能客观、科学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道德水准和信仰情况,并且通过考核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思政课。这可以说,是思政课吸引力持续偏低,实效性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思政课的考核理论与现实脱节、学生“表里不一”,政治理论没有入心入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清晰的政治信仰没有形成。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改进思政课考核方式,使之真正发挥课程考核的功能,而不是做表面功夫、期末考试分数定终身的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将会大大提高。

三、 代表性观点

首先,在考核本身的意义价值上,作者们观点是一致的,普遍认为思政课考核方式如果是科学合理的,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更好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其次,在思政课考核方式现有的弊端问题上,“一纸试卷定终生”的考试方式忽视平时表现、忽视理解运用,忽视能力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第三,在考核方式的改革原则上,普遍认为考核应该尊重教育规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能力为本、公平公正、激发创造性。第四,在开、闭卷考试的优劣分析上,大多数作者认为两种形式各有优劣,但是按照素质教育、以人文本、理解为主、灵活运用等要求,普遍认同开卷考试作为优先选择的方式。第五,在评价机制上,很多作者已经认识到提高过程性评价权重的问题,将期末考试在学生总成绩中比重弱化,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在学生成绩中平时成绩占有一定比例并且形式多样化。第六,在评价主体上,一部分作者提出跟以往老师作为单一的评价主体相比,考核方式的改革应该形成多重主体:辅导员、学生干部、教师、学生互评、自评应该相结合,更能体现学生平时的表现,并避免教师单一评价主体的主观性失当。

四、 尚未解决的问题

目前来看,能够体现考察学生道德、能力和信仰功能的考核方式大都欠缺可操作性,会耗费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实行思政课大合班教学的多数高校没有条件推广。但是现有的考核方式又存在很大的问题,诸多改革措施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可谓正处在一个两难境地。另外大多数作者没有系统论述和解决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机制问题,在教学中,实践环节的考核确实难以量化,但是定性的评价又不能避免主观性,容易有失公平,所以这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五、 发展趋势和评价

随着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回归学生主体本位,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学生成人成才需求已经成为了思政课和其它课程的共同使命。思政课只有在改革中增强实效性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完成使命。作为思政课改革的关键环节,考核方式改革目前已经基本脱离了单一的机械的考核评价方式,初步形成了一个由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共存,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并重,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兼顾的考核系统。

参考文献:

[1]李本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3).

[2]董娜,吴锦旗.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9).

篇(6)

高科技企业属于新技术、新学科型及学科交叉领域的企业,它以创新为核心,具有“高、快、灵”的特点。高指高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经营风险高;快指产品更新换代快,市场发展快,企业成长快;灵指企业对科学技术发展反应灵敏。正是基于这种高风险和高收益,促使知识成为企业整个价值链活动中主要的增值源泉,而企业人力资本尤其是知识型员工也成为高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和动力。

一、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特点

当前我国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员工素质高。“知识型员工”是企业员工队伍中的主体,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公司普遍拥有占员工总数8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而且主要由掌握了尖端和前沿技术的电子类和计算机类的高校毕业生组成。二是员工队伍年轻化。对新学科新技术的迫切需求要求高科技企业拥有一批年轻的、掌握最新技术的员工。三是员工强调自主性,富有创造性,追求自我实现,追求独立性和个性化。他们对自身发展具有高期望值。四是人才争夺激烈,员工流失率较高,据有关资料显示,高科技企业员工流失率平均在15%左右,这种不稳定性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都带来负面影响,对公司的稳定成长造成极大的不利。

二、高科技企业研发人员及其特点

高科技企业研发人员是典型的“掌握、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作为企业的核心生产要素,知识工作者富有创造性精神,强调自主性,更多地追求工作成就感、满足感。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较高的素质;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大多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有较高的学历,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最重要的特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可以在易变和不完全确定的系统中充分发挥个人的资质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推动着技术的进步,不断使产品和服务得以更新。

3.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与一般员工相比,研发人员更在意实现自身价值,并强烈期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并不满足于被动得完成一般性事物,而是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

4.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不喜欢别人按部就班的为自己安排工作,他们更倾向于独立自主,这种特性表现在工作场所、工作时间方面的灵活性要求以及宽松的组织氛围方面。

5.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研发人员更多地信守于自己的职业,而不对企业做出终身承诺度较低,流动性较大。一旦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充分的个人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他们会很容易地转向其他公司,寻求新的职业机会。

三、高科技企业研发人员考核

1.工作工程方面。研发工作则属于脑力劳动,其工作过程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而且不可观察,旁人无法监督,因而工作起来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支配性,灵感和创意可能发生在任意的工作外时间和场合,因此,对研发人员的工作过程很难实施监控,传统的操作规程对他们也没有意义。这些特点导致传统的考核方法无法有效地衡量研发人员的工作绩效,有些企业习惯于用行政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的考核方式去考核研发人员,往往会造成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失真,并导致一些不良后果。

2.工作成果方面。企业研发人员的工作成果常以新产品、新技术、专利、论文等形式出现,这些工作成果被市场接受并转化为经济效益往往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因而短期内难以直接衡量其价值。对研发人员个人的工作成果,经常无法采用一般的经济效益指标加以衡量。此外,企业研发活动带有一定的探索性,因此,失败的结果有时也是有价值的,例如一些成果仅仅是证明某种试验或测试方法可行与否,证实与证伪具有同样的价值,这些都将成为企业知识财富的积淀。

3.工作和考核方式方面。传统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方法是在例行性工作和可观测的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的,它要求员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允许例外的出现;而研发人员的工作是一种创新性的脑力劳动,对工作条件的需求与一般性的工作大不相同。例如软件编程工作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它是一项连续性工作,需要不间断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这就与传统的按部就班的工作要求产生冲突,传统单一的考核管理方式往往会制约研发人员的个人潜能的发挥。如果公司的管理者意识不到这一点,墨守成规地捍卫其管理制度的权威,将可能挫伤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些管理人员不理解技术人员的这个特点,采取管理生产工人的方式管理科研技术人员,其结果必然会在企业中产生冲突。

4.关于绩效考核指标。由于研发作业流程的复杂性及不稳定性,导致研发人员的工作比较难标准化,在建立绩效指标时会因为缺乏标准工时等数据而遇到困难。研发人员工作本身的独特性以及工作成果不易衡量,企业对研发人员的考核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之间、在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之间、在短期指标和长期指标之间很难做出让企业和研发人员都能接受的选择。很多企业先行的考核办法中,定性内容较多,影响考核的公正性。绩效考核的不科学也带来了报酬激励缺乏依据,带来不公平感,影响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如果再加上岗位价值不明确、任职资格划分及评定模糊,那研发人员的薪酬就确实靠拍脑袋了,于是薪酬机制引起更多的不满。

参考文献:

篇(7)

在高考地理考试过程中,一般综合型试题的题目都比较复杂,给出的条件也很多。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可以先对题目进行整体审题,了解题目的大概意思以及题目要求考生做出解答的问题类型。在整体审题过程中大致浏览题目所给出的材料,并根据所提供材料对解题类型有一个大概了解,对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体概括。

2.准确审题

在对题目进行整体审题后,考生对综合型试题的考查内容以及提供的材料都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时在准备开始解答综合题前,要对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和题目的问题进行仔细阅读,例如,题目中提出的经纬度、太阳高度角、位置分布、图例图标等信息。对题目所提供的所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仔细阅读材料中的每一段话、每一个数据、每张图例表格,总结出题目和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明确解题过程中的主导思路,防止发生所答非所问的问题。

二、利用材料信息

地理的综合型试题一般都伴随着数据、地图或者图表等材料信息。在对综合型试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要学会多应用题目中所提供的材料信息。例如,题目中多次提到四川盆地,那么可以由此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考查的是中国地理知识;其次,四川盆地有高山阻挡、海拔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等知识点;最后,再根据具体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内容作出准确答案。

三、学会进行知识迁移

高考地理的综合型试题不仅是对学生地理知识储备量的考验,也是对学生临场发挥、随机应变能力的考验。地理考试主要考验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以及对不同类别的材料进行分析的综合能力。根据不同题目和材料进行知识迁移需要考生具备过硬的地理知R基础。例如题目所给出的问题是石油、天然气的运输方式。那么根据所学知识想到石油、天然气均为流体,只能使用管道运输的方式,再由管道运输所想到管道运输的优点(运输成本低、所占面积小、连续性强等)。

四、注重答题细节

在解答高考综合题时要尽量使用专业的术语,答题卡对每个问题的回答区域进行了有限规划。这要求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尽量使用准确、精炼的语言进行作答。在答题过程中使用书面语言,切忌出现白话文。高考试卷是流水式阅卷,每一名阅卷老师要在短时间内对大量试卷进行批改。在综合型试题的阅卷过程中简练的答题内容可以更好地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使得阅卷老师根据知识点对试题进行打分。

在答题过程中要做到具体案例具体分析,不要使用套话对试题进行解答。在综合型试题的解题过程中,很多考生对于同类型的问题使用套话进行作答,导致多个试题的答案出现严重雷同。同时在综合型试题的解答过程中,由于答案内容过多,导致阅卷老师不能很清楚地看到采分点。考生可以在答题时将答案内容标注序号,或者使用首先、其次、最后等条理清晰的词语对解题答案进行合理划分。这样不仅可以更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也可以帮助阅卷老师更快速地抓住答案的采分点。

在答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就是认真书写、规范作答。阅卷老师每天都要审阅大量的试卷,一份书写规范的试卷可以有效缓解老师们的工作压力。规范的书写不一定要求学生的字迹多么漂亮,只需要在作答过程中清楚写好每一个字。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在答题过程中大量出现错别字和勾抹痕迹,如将“锋面”的锋字写错成“峰面”;将“大洋洲”的洲写成州等。规范的书写以及整洁的卷面可以对考生的考试成绩产生一些影响,因此在综合题的答题过程中考生也要格外注意。

科学合理的解题方法可以让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中提出的方法要领适用于每一名文科考生,相信只要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拥有细心、信心和决心,一定可以取得满意的高考成绩。

篇(8)

同时,又要兼顾差异化考核,“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把普遍要求和职位职责结合,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结合,“挤水分”与“增权重”相结合。既考出实绩,也要体现业绩,发挥好政绩考核校准的功能,为干部干事创业指明努力方向。

校准急拿现用、走马观花的视差,瞄向日常高效刻度。政绩考核不能“平时不闻不问,用时一锤定音”,应注重日常考察,突出“考在日常,做在经常”导向,让考核方式从年终考核向日常考核、定期考核、阶段考核转变,在日常考核中摸实情、建档案、画“肖像”。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010

一、引言

1. 角色扮演的定义

课堂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是指根据教学的需求,由教师提出具体的场景,提示各角色的身份,学生经过准备,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积极性。通过阅读、分析思考,明确自己所扮演角色所处的地位,对事物所持的态度。教师或学生依据教材扮演特定的人物,在扮演过程中开展学习活动。

2.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内涵

角色扮演教学法归类为“情景领域教学法”之一,旨在以某种任务的完成为重点目标,再设定一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角色中将注意力专注于学习,借着亲身经历的过程来获得实质;在开展角色扮演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习,而且可以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变传统的“被动灌输”为“主动吸收”,与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及倡导探究、合作学习等理念相吻合。

二、角色扮演教W法的模式

1. 角色扮演法

生物学的知识源于生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深入生活、认识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汲取成长的营养。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这就需要创设各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的情景。角色替代无疑就是创设生活情景的一种好方法。

2. 角色替代法

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生物学的各类信息综合出现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走进某种角色,在接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中解决问题。如在“合理的膳食”这一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当“小营养师”,为全家设计食谱并一起讨论营养是否合理再进行操作,使学生加深对一些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在这一“角色替代”中,学生不仅体会了生物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了生物的真正价值,也提高了他们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方式

1. 巧妙创设情景,合理设计角色

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学生容易产生学习探究的愿望,这样才会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思考与探索。在教师的组织下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依据活动内容扮演某一特定的人物,学生在扮演过程中开展学习,借助自身经历的过程获得知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做好角色分工,引导角色表演

在课堂活动过程中,角色的分工可以由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定安排,也可以让课代表、学习小组长根据组员的特点合理指派。例如:角色替代法――当小小编辑,在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时,可设计这样的情景:《少年科学画报》的编辑收到了热心的读者寄来的关于鸟类生殖和发育的照片,但粗心的读者却没有按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将照片排好顺序,也忘了为照片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请同学们充当小编辑,将图片排好序并配文字说明,每一位小编辑在对照片对比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小组讨论中相互辩驳,在讨论和辩驳中既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又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3. 及时反思活动,生成活动心得

若想让学生真正有所得,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必须安排学生及时反思,反思表演过程中的得与失,并讨论交流。教师再结合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有所补充。

四、角色式扮演教学法的意义

1. 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中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期望自己的表演得到教师、同学的认可,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角色扮演法正是适应了学生的这种年龄特点,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并在此过程中,改变以往教学中“满堂灌”的情形,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2. 给师生双方的全面发展提供应用舞台

在角色扮演中,参与的学生身兼资料收集员、编剧、导演、演员多职;没有参与的学生会饶有兴趣地观看演出,听的会比以往更为认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会得到培养,教师对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个性特长会把握得更为准确,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总结

篇(10)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准确撑握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感受到美术欣赏的魅力,才能让学生积极去探索、创新学习方式,吸收更多的知识。而为高中生开设美术欣赏课,可以使学生吏好的从作品中去认识美、欣赏美和感受美,从而适应美术教育的要求。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的拓展性思维

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也是新课改下所要求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可通过相关资料或查阅网上资料在课堂中进行自主研究,虽然学生通过自主研究的学习方式对知识撑握的不够全面、不够透彻,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及知识进行讲解,这样有利于学习对知识点加深印象,也增强了学生自学的信心,在经过这样自主的专研学习后,促进了学生的拓展性思维,从而欣赏到美术的魅力。

二、美术课与文化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

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美术作品与文化知识课相结合起来,特别是像语文、地理等与美术作品有关的都相结合起来,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之前学过的一些与美术作品相关的书籍,来加深对美术作品的了解,如初中时期学过的《醉翁亭记》里面的醉翁亭插图,可以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再观察醉翁亭图是否与文中所描术的内容一致。这样一来,欣赏了美术作品的同时,又巩固了文化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的欣赏兴趣,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知识。

三、对美术作品加深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程度,可以考验一个学生的欣赏水平,这学要求学生对幅作品必须要了解作品属于哪个年代、来至哪个国家,出自哪位作者等,然后再了解该作品的艺术风格、艺术特点以及在艺术界的影响,学生对美术作品越是了解的越是多,就越来欣赏出它的艺术美。例如一幅《清明上河图》,可能在学生最初欣赏这幅图时,不作品中所描绘的内容并不理解,大多数都会认会那只是绘制了一个古时候的生活场景,而看出来其他什么特殊意义,这就是不懂欣赏的主要原因。例如,笔者为学生讲述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故事:“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的风谷画,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采用了散点透视构图法,以长卷的形式记录了十二世纪中国的城市生活面貌,这幅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是独一无二的”。通过这样的一番讲解之后,学生已对这幅画背后的历史故事深深的吸引了,不断赞叹作者的绘画能力,也懂得了对作品的欣赏方法,从而逐步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

四、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全面了解

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往往会由人们以绘画作品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在美术欣赏课程中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去学习,可使学生更深刻了解美术作品中所要表达的重要意义。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可使学生更加关注世界历史事件,不断积累知识的同时也确保了学生更全面的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对提高学生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

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中,可通过比对的方法来欣赏作品,这样的好处是可对不同的美术作品来进行比较和分析,可欣赏出作品的不同手法与不同的主体思想。如选择两幅园林艺术来进行比较,就以《苏州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两幅作品来说吧,虽然都是园林作品,但经过仔细比较后,都会发现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历史背景以及体现出的不同美感。通过这样比较以来,从学从两幅作品中能体会到两种不同的感受。同时,通过比较,学生能准确鉴别一幅作品的真假好坏与价值所在,使学生的鉴别能力与欣赏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升。

总之,在新课改下美术教学也在不断的改革,在美术欣赏课中,其教法与学法已成为了美术教学中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充分引起重视。由于高中美术欣赏作品的方法较多,所以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美术作品的各种特点进行学生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更深入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对欣赏与审美要求,这样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知识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小学数学评课 下一篇: 激励教育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