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1 05:55:2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探究,分析发展的方向和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能够有效的保证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水平,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推动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基本目标
通过系统规划,能够让农村景观充分反映中国乡村景观的特色和类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经济还比较缓慢,在农村景观改造中的力量还比较薄弱,大多数情况主要是依靠农民自身的经济实力来对新农村建设进行改造,其中具有随意性、盲目性和分散性。这种情形不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建设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景观种类。
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注重设计方法的研究,保证能够进行统一、多样的规划,进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景观类型。对于农村景观规划应该在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并且在规划中合理的考虑农田的占用问题,不要对当地的整体生态环境形成破坏,不要对当地的居民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在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该结合人民群众和设计团队共同的意愿前提下进行,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长远效益相互统一,共同发展。
2.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
2.1生态美学原则
在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过程中,对于生态的水平过程和垂直过程都具有景观扩散交替的空间美和时间的动态美。生态美学原则主要是强调尽可能少的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在原有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立景观规划,同时维持农村生态系统的平衡,科学合理的对农村的土地和相关的空间、物质进行整合利用,进而构建安全、舒适、美好、健康的环境与空间。
2.2可持续原则
在新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对于景观规划设计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够为子孙后代留下可创造和发展的空间。在新农村建设的景观规划中,主要可以体现为:整理农村空闲的土地、保护耕地以及科学的规划,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保证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2.3整体综合性原则
在新农村景观规划中要将景观当成一个整体进行管理和思考,权衡各方的利益,要能够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维持当地的经济的发展,对一些资源合理的利用。农村景观的规划过程中应该对所处在的地域环境作为发展的根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体综合性的改造,从而吸引城市的游客,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增长。
3.我国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3.1生态环境保护不力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过多的注重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忽略了新农村发展中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现在的农村的生态系统遭受到破坏,空气指数升高。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状况不单是从新农村的发展规模和农村基础建设的合理规划来判断,最重要的还要看新农村的生态环境是否健康。国家在对农村的生态建设上制定了多个法律法规,根据我国的现状,这些法律法规在实施应用中,相关部门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不够重视程度,农村发展的复杂性,使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能很好的落实到位。
3.2新农村建设模仿严重
我国各个农村的发展状况不同,一些经济实力不强的新农村,为了能够吸引游客,提升农村规划的质量和水平,去模仿城市或者其它新农村规划比较完善的模式,抱着拿来主义的思想,对农村大肆的进行改造,造成大多数的新农村特点上出现雷同。新农村的大量模仿现象,使得大多数新农村规划部门没有根据农村自身的实际情况,破坏了农村本身的生态系统。
3.3规划的随意性
新农村的建设,先要对农村的整体进行有效的规划,农村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农村的规划对基础设施、农村的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都应该包括在内。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中,农村规划的随意性比较常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一、农村规划的领导替换,使得原有的农村规划设计方案取消或是修改,新来的领导对接手农村的发展和规划不够了解,造成农村规划随意性的产生。二、在新农村规划和建设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能够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加大对旅游事业的开发,在当地的部分区域规划和改造上,对相关的人员打开后门,新农村的规划不能很好的监管,造成新农村规划的随意性,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
4.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方案的实施措施
4.1充分利用自然生态
在新农村的建设景观规划设计中,根据农村发展的方向,应该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多加考虑。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础应该是基于环境保护上,在新农村的规划上,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农村的生态环境的分布进行有效的新农村规划,在农村建设中对于涉及自然生态的区域可以针对性的制定建设和保护方案。新农村的发展可以利用自然生态形成旅游区,旅游区的建立不仅可以增加财政收入,而且还可以推动周边区域的发展[1]。这种方案的实施,对农村的自然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关单位针对生态保护重要性进行宣传,普及生态保护的措施,农村的原生态的保护,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创建生态环保型新农村。
4.2科学规划新农村
新农村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生态新农村的规划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经济环境的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农村人口的分布等。在新农村规划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农村生态保护性的开发提出有效的方案,建设可循环的良好生态环境,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在新农村的规划过程中,根据新农村的经济的发展规划,对农村的各项数据进行调研,成立规划调查组, 调查农村的经济状况,农村的人口和农村的生态环境的数据进行分析,在规划中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规划,参照农村经济发展体制和农村生态活动的指标,合理的确定农村的生态功能和农村的经济功能,对生态资源的规模和多少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布置,使得整个新农村的规划能够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3]。如组织和汇集农村规划人才对农村规划方案进行制定。政府根据的农村标准规划,听取民众的意见,让新农村村民对规划内容方向有个大致的了解,从而更好的推动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更好的进行。
4.3建立完善新农村景观建设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景观规范设计方案能够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效实施,开展有效的新农村建设,加大对景观规划设计的探究,建立完善的新农村景观建设管理制度。对此,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以确保新农村景观建设景观规划设计方案有序开展。一方面,要组织健全的管理机构,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政府应该扮演主导地位,新农村自身也要做好的建设工作的准备,利用餐饮、娱乐以及旅游等相关的产业来吸引外来的游客,进行反哺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社会与建设方面能够统一、可持续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研究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科学规划新农村、建立完善新农村景观建设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保证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水平,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推动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一直以来三农问题是决定我国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问题,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国家的兴旺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支持,农业的飞速发展势必会有力的推动整个国家的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国人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建设离不开前期规划,对于新农村的建设,要遵循以几点规划原则:
1.1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村庄建设首先要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完善给水、排水、通讯、通燃气、通热力系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特点着重开发建设。比如是否具有历史古迹,是否依山傍水具有足够能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自然美景,是否有支撑村子发展的生产企业。
1.2 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意愿,将农民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以农民自治为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1.3 合理用地、节约用地
新农村的建设势必离不开土地的占用,所以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就成了关键。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用地政策和标准,尽量少占耕地,占多少补多少,一寸土地一寸金,绝不浪费土地资源。
2 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现状
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每个层次规划中的工业建设来说都具有比较明确的指导和控制作用。由于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落实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一个详细操作步骤,所以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在不脱离这两种规划的前提下进行操作,由于工业区往往由很多不同的工业项目组成,而不同的工业项目对配套生产设施和生产工艺流程的复杂程度要求不同,因此在编制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
3 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现存的主要问题
3.1 规划成果与工业区的实际管理出现失调和脱节
使得当初规划编制时的很多意图和控制条件无法真切的落实到建设中去。原因就在于规划编制者和工业区的管理者所处的位置不同,很多看法和意见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二者不同的出发点是导致出现这一结果的重要因素。前者主要是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和利益,后者主要是将工业区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这使得规划中的很多控制条件无形当中成为了阻碍工业区发展的绊脚石。
3.2 工业区规划在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方面存在盲区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三点:其一,为了吸引企业落户,工业区的管理者不惜以降低土地低价为条件,很小的投资就可以得到很大面积的用地,造成严重土地资源的浪费;其二,很多企业被一些有利的条件吸引落户以后,却没有大量资金支持企业的运营和生产,资金链终端,造成停产,最终导致土地闲置;其三,更有甚者由于部分项目仍旧没有经过充分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尚不具备成产条件,无法正常投产,使得土地资源大量浪费。
3.3 规划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低
很多规划是采用教条式的做法,根据生产流水线的特点编制规划,但随着社会科技发展,生产技术得到提升,旧的规划方案不能适应当前生产的需要,无法应用到实际开发建设生产中。一般规划的实施期限是20年,实施过程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很预料不到的变化,传统的规划根本应对不了这种变化。导致规划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严重降低。
3.4 工业区规划与城市整体规划在衔接上出现矛盾
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需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而总体规划的重要设施则需要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体现,但工业区的开发往往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进行的,一方面会忽视与城市性设施的衔接,另一方面又会因为建设时序的问题,使先展开建设的工业区无法使用规划中存在而还没有建设的区域性设施。
4 解决方案
4.1 编制规划前要充分取得工业区管理层的支持和配合,全面了解工业区企业生产情况,综合规划编制者和工业区管理者的意见,即要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利益,也要考虑工业区的经济发展。其实二者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取得较大的经济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共赢。
要打造一批亮点。主要是办点示范、积累经验。今年,我们计划每个乡镇自己办1个示范点,县里按市里的要求办10个点,在这10个中重点办好5个点。抓示范村的建设,主要是突出五个方面的示范:一是在发展经济上的示范。每一个示范村都要形成自己的产业特色,做到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各具特色。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示范。包括道路、沟渠、电网等各个方面的设施都要配套完善。三是在新型村庄建设上的示范。做到布局合理、事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方便。四是在村容村貌上的示范。重点是推进"五化",即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和沟渠净化。五是在管理民主上的示范。实现村级组织协调运转,村务管理民主规范,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我们结合这次乡镇党委换届,在现有的党委成员中挑选了一批年富力强、有培养前途的骨干,到示范村兼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指导新农村建设,我们想,这批人员今后成为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的重要来源和第一梯次人选。在办点示范的同时,抓好后进村的整治,通过整治,促进协调发展。
村镇规划是村镇建设的龙头,事关农村建设的长远发展。我市以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村庄规划为重点,层层落实村庄规划编制任务,推动全市村庄规划编制(修编)工作顺利开展。按照《陕西省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规划编制层次和省“千村百镇”整治建设试点活动要求,抓紧做好试点、示范村村庄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组织编制(修编)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总体规划,解决县(区)域范围内建制镇、集镇和村庄的布点及规模、乡镇和村庄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配套等问题,为科学指导村庄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为保证规划编制工作质量,在区县建设局的配合下,集中时间深入到全市34个乡镇、543个行政村免费发送《陕西省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文件及张贴件)、《陕西省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省、市农村住宅设计图集”6000册,通过政策宣传、技术服务指导新农村规划建设。
为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编制和建设整治工作,我们制定印发了《关于安排全市村庄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通知》、《关于抓紧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规划工作的几点要求的通知》和《**市2006年试点、示范村庄建设整治标准》,指导区县、乡镇、村庄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同时在3月底协调规划、交通、电力、林业、农业、扶贫、果业等多个专业部门对全市100余名新农村示范村包村部门干部及村干部进行业务培训,丰富了大家在村庄建设规划、村容村貌整治、村民住宅建设方面的专业知识,增强了管理意识和工作能力。为支持新农村示范村规划编制和村庄整治工作,我市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对每个示范村规划编制补助2万元,村庄整治补助1万元,推动新农村示范村规划建设工作。截止10月底,全市51个新农村试点、示范村村庄建设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我们将51个示范村规划做成展板,到各区县进行巡回展出,推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开展。
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按照省建设厅年初安排,结合我市实际,将“千村百镇”整治活动同市委、市政府今年要抓的创建51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71个整体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市、区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包抓,选派干部驻村蹲点的办法,开展以“培植主导产业、营造新生活、培育新乡风、建设新村镇、创建好班子”和“改善基础设施、培植经济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和民主参与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抓两头带中间,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耀州区组织村镇干部赴旬邑参观学习新农村规划建设经验,开阔视野,增强信心。宜君县通过建章立制,落实责任,制定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宜君县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职能部门任务分解表》,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目标和思路。印台区加大财政投入,倾力支持新农村示范村规划建设。区通过健全机构、政策宣传和制定规划,扎实安排新农村建设工作。
二、抓好村庄建设整治,改善村容村貌
根据省建设厅2006年省“千村百镇”试点村镇建设整治目标任务书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抓建51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要求,将6个试点镇和51个示范村作为推动全市村镇建设事业的重点村镇。为确保村镇建设整治任务落到实处,年初,我局与各区县建设局分别签订了2006年试点示范村镇整治建设目标任务书,层层落实责任,量化考核标准,从抓好规划实施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入手,定期深入区县检查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强化监督、检查,帮助建立完善建设管理规章制度,切实搞好试点示范村镇建设达标工作。通过市、区县、乡镇、村四级联动,有力促进了试点、示范村镇建设整治的开展。
1、加快完善试点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合理有序发展。
耀州区董家河镇、孙原镇,印台区广阳镇、红土镇,宜君县五里镇、太安镇6个试点镇2006年共完成投资2296万元,完成水、电、路、商业市场等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项目20个,新建工程项目质量全部合格,优良率达到25%以上,极大的提升了试点镇城镇载体功能。1999年以来,全市24个建制镇共完成基础设施项目570项,共完成投资3.16亿元。其中2006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0项,完成投资4200万元,项目建设已全部进入收尾阶段。随着小城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小城镇规模效益和积聚效益不断增长,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逐年增加,一些以农业资源为依托的企业在小城镇纷纷落户,为全市村镇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以村庄整治为重点,切实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村庄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突破口。我市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法,注重落实,讲求实效。对省市级试点镇、试点示范村庄,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和完善;对移民搬迁村庄,坚持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与住宅建设同步进行。对于经济条件差、基础设施欠帐多的村庄,制定计划,逐步改造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近期结合镇区开发、村庄整治、移民搬迁,在全市各行政村重点开展了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通过改圈、改厕,清理垃圾、污水,治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粉刷旧宅、见缝插绿,大力开展卫生清洁活动,消除农村“脏、乱、差、散”现象,使村庄容貌在短期内有了明显改观,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截止目前,全市完成通村公路及村庄道路建设435公里,完成9处供水设施建设,解决了5300人饮水问题,完成移民搬迁3200人。大部分示范村道路骨架基本形成,修建了村庄排水设施,逐步消除道路积水现象,清理了门前乱堆乱放,治理了村庄环境卫生,进行了三改(改厕、改水、改圈),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得到逐步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3、抓好村镇住宅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村镇住宅建设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去年以来结合各区县地理特点与村民生产生活习惯,将全市农村住宅设计优秀方案和全国优秀设计共27套设计方案汇编成册,编制完成了《**市农村住宅设计方案参考图集》,结合《陕西省新农村住宅设计图集》一起免费送发到全市各行政村和国土、扶贫、发改委等部门,供村民在建房时参考选用。同时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帮助村民建设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经济适用、环境卫生的住宅,改进生活方式。2006年全市完成村镇建房建筑面积35.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1792万元。
三、整合资源,发挥综合效能,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健康发展
一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我局作为城乡规划建设职能部门主要抓好村镇规划建设整治;交通部门抓好村镇公路勘察设计,加快乡村公路网建设;电力、电信、广播电视部门,做好中心村及自然村落的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工作;扶贫机构加大扶贫重点村的基础设施投入和加大对试点示范村新产业的扶持;金融部门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是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今年开始在市级财政预算中安排新农村规划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奖励试点示范村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培训等。各区县政府和乡级政府也加大了对重点村庄规划建设的投入。按照村庄建设规划,部门协作,集中安排项目建设,综合使用项目资金,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推动村庄建设发展。由市、区县政府牵头,整合计划、水利、农业、扶贫、交通、乡企、卫生、林业、电力、电信、教育等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向各级试点、示范村镇倾斜,安排好建设顺序,逐年实施。
三是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农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巡察制度,加强工作督促检查。同时,通过村级自治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村庄”、“信用村”、“信用户”等群众性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在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以制度配套为保障,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党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村镇建设办公室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与协调指挥;原创:制定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能分工成立了9个专业项目工作组,各工作组都制订了工作方案,并与领导小组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将指标层层分解,对各村的环境综合整治情况纳入年度考核,采取组长碰头、工作调度、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议,集中力量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镇主要路面公用设施责任到人并签订包保责任书,镇城管监察大队会同派出所、城建办等部门采用综合执法的形式不定期清理沿街乱摆乱放。通过强化组织管理,调动了全镇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了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办的良好局面。
(二)以舆论宣传为先导,积极引导,广泛发动。开展环境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全民参与是关键。为确保镇村规划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既深入人心又形成合力。我们高度重视,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发动和引导:一是舆论引导。镇村两级通过横幅、标语、宣传窗、大型宣传牌、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镇村规划、环境整治的目的和意义,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载体推动。通过开展评选“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精神文明一条街”和发放环境整治倡议书等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参与创建活动中形成了人人为环境保护做贡献的共识。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镇共有4000多人次参加了镇政府组织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有效的推进了整治工作的进展。三是经验交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镇专门召开相关部门及各村书记研讨会10余次,各村根据自身情况提出了镇村规划的建议和意见以及切实可行的环境综合整治措施,有效的促进了我镇工作的开展。
(三)以科学规划为龙头,高点定位,全面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是龙头。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把镇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在镇总体规划方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以解决制约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为原则进行了新一轮的小城镇建设规划,注重土地开发建设的优化配置,推动土地开发利用模式由“沿路开发”向“功能分区”转变,新的小城镇规划对全镇进行了功能分区,即:文化行政区、工业园区,粮食主产区、矿区。在村庄规划方面,我们对全镇各个村庄的现状逐一进行调查分析,并借鉴外地经验,实施以点带面,分层次来推进村庄规划。一是试点引路。以马楼村为规划试点,充分调查研究该村的人口结构、劳动力、就业渠道、村民居住习惯以及对住宅户型要求等,对村庄发展方向、用地规模、总体布局和村庄内部道路的配套、路灯设置、垃圾处理、草堆圈舍的处理以及农民住宅方案等都进行了详细系统的规划,为村庄建设规划工作的开展开了一个好头。二是分层次推进。依据镇村布局规划,拟分为三个层次编制规划。一类为示范村,即列入市委新农村建设的10个示范村;二类为先行村。即人口规模较大、历史悠久、特色明显的村庄有21个,规划层次相对降低;三类为一般村,即其他村庄计14个,以规划明确四至界限为主。截至目前,镇总体规划和马楼村试点村的规划已经完成,谷堆、东落、前万、东故等示范村已完成初步规划,正在进一步修订完善。
(四)以环境整治为突破,集中整治,美化容貌。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按照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原则,制定了《北宿镇村容整洁标准》,组织专门人员,集中打扫卫生,清理街道“五大堆”和街道两侧的牛皮癣,对各种乱堆、乱放、乱搭建进行了集中整治,有条件的村庄进行路面硬化和道路两侧绿化,安装路灯、设立垃圾箱,原创:并落实待遇实行专人负责,掀起了全民动手,万物搬家的环境整治活动,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结合环境整治,我们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顺利完成了北屯村压煤搬迁任务,目前正在实施霍村小康楼建设;完成北宿中学西创业大道的沥青铺设、绿化工作;原华光影院西侧和北宿花园对过拟建的高标准水冲式公厕已进入施工阶段;利用北宿中学南、岚济路北原沙坑上建设了一处占地面积48700平方米的花园广场,现土建工程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绿化阶段。
二、下步工作计划
回顾总结我镇开展的镇村规划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先进地区的经验,仍有一定差距,群众还不能自觉的参与到治理、建设自己的家园中来。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对照上级要求,继续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继续加强宣传,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干部群众开展环境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教育,通过对全社会的广泛宣传,进一步营造领导重视、群众参与的浓厚氛围。
1、成立机构,落实责任。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13个新农村建设点实行合理分工,明确工作职责,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2、调查摸底,掌握实情。村干部深入村组,全面了解各村道路、住房、厕所、环境卫生、村情村貌等情况。对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谋划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思路,编制好中心村建设规划。
(二)宣传启动阶段(2015年7月至8月)
1、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制订实施方案,召开新农村建设动员会,专门部署,迅速启动,形成合力推进的氛围。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下发宣传材料、集中培训等形式,深入到农户进行宣传。
2、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在搞好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搞好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经济带的规划设计。
(三)项目实施阶段(2015年8月至11月)
1、集中力量,稳步推开。在8至10月集中开展以“三清”为重点的村庄环境整治活动。8月至11月集中开展以“六改”为核心的村基础建设工作。
2、各建设点根据实施方案和实施项目的规划要求,全面开展各项整治项目的建设,并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四)一般自然村点督查验收阶段(2015年11月至12月)
镇新农村建设工作组将加强对各新农村建设一般自然村点督促检查,通服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抓得紧、成效明显的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到位、进展慢、成效不明显的责令限期整改并通报批评。
(五)中心村点项目改造升级阶段(2016年1月至11月)
1、项目名称:乌加河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乌加河镇联丰村一、二、三组及奋斗村一、二、六、七、八组
3、项目建设单位:乌加河镇人民政府
4、建设内容与规模:(见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与方案第二节、规划建设与方案)。
5、工程建设进度:项目实施计划从XX年6月开始,至2010年6月完工。
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2432.49万元,拟通过乌加河镇人民政府自筹和争取上级支持资金来解决。其中,群众投工投劳折款资金232.49万元,拟争取上级给予支持资金2200万元。
二、编制依据
1、乌中旗乌加河镇城镇发展规划;
2、乌中旗乌加河镇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3、乌中旗乌加河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4、乌中旗乌加河镇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5、乌中旗乌加河镇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人口及计划生育规划;
6、乌中旗乌加河镇村镇建设规划;
7、乌中旗乌加河镇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8、乌中旗乌加河镇基层组织建设规划;
9、乌中旗乌加河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规划;
10、委托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概况
1、地埋位置
乌中旗乌加河镇位于中旗西南部阴山脚下,河套平原北端,地处东径1080,北纬410,距旗政府所在地69公里,是乌拉特中旗山前的一个典型的农业镇。总面积729公里,耕地面积32万亩,辖18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134人。其中,常住镇区人口5491人,占总人口16.5%,有自治区直属驻地单位2个,旗级驻地二级单位26个,集体、个体、工商业户105家。是乌中旗山前灌区经济、文化服务中心。
2、乌加河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乌加河镇交通便利,6701路横贯镇区,通讯发达、资源丰富,是乌中旗“t”型小城镇发展框架的重要部分,被自治区列为内蒙古首批11个中心城镇建设试点示范镇之一,是自治区“四星级”文明建制镇,被誉为“河套第一镇”。
乌加河镇主导产业为农牧业。农业以盛产小麦、玉米、葵花、番茄,畜牧业以盛产德美肉羊为主而独具优势的产业发展大镇。由于种植条件优越,可耕地32万亩,年产粮食7329万公斤,年产饲草料7690万公斤,而且该地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无任何污染,在此得天独厚的种养殖条件下,为实现为养而种,为加工而种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为加快镇域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提供了保障。XX年,乌加河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达33221.43万元,其中第一产值26752.23万元,第二产值3287.3万元,第三产值3181.9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486元,较上年增加580元,增长14.8%。
3、联丰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联丰村一、二、三组位于乌加河镇区所在地,总户数387户,总人口1628人。在镇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下,社会经济发展相比发展较快,从事二、三产业发展的劳动力达到36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00元。
4、奋斗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奋斗村位于乌加河镇西南6公里处,辖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30户,总人口2357人。1997年率先在全镇完成了村镇规划。1998年开始规划小康住宅新村,同年建成了37户砖瓦小康村住宅新居,1997年——XX年在国家的支持下,建起122户二层小康住宅楼,电、路、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卫生院、绿化带等各项配套工程基本完善,被誉为“巴市第一村”,达到了自治区“四星级”文明村标准。奋斗村是发展以肉羊、葵花、玉米、番茄主导产业的产业村组,建立了各种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成立了农业生产各环节服务的协会,形成了区域特色,XX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4850元,比其它村组平均高出850元。
4、项目建设背景
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家有关增加农民收入的精神,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推进小康村建设,实现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明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对外开放的窗口,它对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率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随着乌加河镇经济和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工作摆到了重要的议程。项目的建设既是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农村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3、乌加河镇位于中旗南端,巴市的北端,6701油路横贯全镇。是全市经济发展的要道通街,被誉为“河套第一镇”。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民收入稳定提高,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但是,与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相比,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乌加河镇进行新农村建设,狠抓规划龙头、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以及旧村改造、村庄整理和环境整洁、村民自治。最根本的一条是真正使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和提高,打造名副其实的“河套第一镇”。
4、新农村建设不仅要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而且将间接地提高农民素质。项目的建设一方面节约了土地资源,利用节约的土地,发展二、三产业,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一体化进程。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将从一产中分离出来,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各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切实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第三章项目位置和建设条件
一、项目位置及自然环境概况
1、项目位置
项目位于乌加河镇镇区所在地联丰村一、二、三组和奋斗村一、二、六、七、八组。
2、自然环境概况
项目区位于河套平原腹地,具有显著的大陆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促,降雨量少而集中,蒸发强烈。该地区地质构建形成了纪晚期的断陷盆地,由于构造上的长期深陷,构成了地下水的聚集带。地下水能够用于农业灌溉和人畜饮用。
二、项目建设条件和建设内容
1、占地范围
现状联丰村共有居民387户,总面积4.5平方公里。规划新农村建设用地总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新农村建设用地上需拆迁村民住宅2户,拆迁房屋建筑面积约180平方米,拆除商业设施15家,共790平方米。
现状奋斗村共有居民630户,总面积6.3平方公里。规划新农村建设用地总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新农村建设用地需拆迁村民住宅1户。
2、市政配套条件
目前在项目用地周边的规划道路铺设有自来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等市政管线。
(1)供水
项目区附近设有供水管线,与新农村供水管网相通,可保证本项目用水。
(2)排水
项目区周边有雨水、污水排水沟,可经规划与排水管相连,进入排水沟。
(3)供电
乌加河镇变电站可提供新农村用电。
(4)供热
采暖主要采用集中燃煤采暖方式,项目区可规划网道引入集中供暖方式。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和方案
一、规划条件及建筑规模
根据乌加河镇新农村规划的准则,项目建设用地规划为居住用地。项目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2平方公里,绿化面积2.4平方公里。
二、规划建设方案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规划,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进行整体规划。
1、道路硬化工程
完成联丰三组9.5km油路工程建设,奋斗村一、二、六、七、八组10km油路工程建设。
2、居民饮水工程
新的饮用水源井3眼,购置配套设施3套,埋设供水管网19.5km,入户配套设施1017套,埋设入户管道34.5km。
3、排污工程
建设地下钢筋砼主管道19.5km,支管道5km,配套检查井、污水处理设施3处,疏通排污渠道15km。
4、集中供热工程
新建供暖集中供热站1处,购置配套设施1套,埋设供热管网5km。
5、绿化工程
在项目区规划道路两旁种植杨树XX00株,种植松树18750株。
6、“六改六建”工程
改扩道路7条34.5km,新建厕所11处,新建产业基地3处,建经济合作组织4个,建立村民理事会,建设规划小康住宅区,建设休闲广场2处16000平方米,建设垃圾池80个,切实改善村容村貌。
7、“四位一体”新能源利用工程
新建"四位一体"生态温室120座,主要集中在联丰村与奋斗村,建设面积达4.8万平方米,建成高标准高质量规模化的"四位一体"生态温室群。
8、村镇配套设施工程:
完成镇区变电站50万千伏的增容扩建工程;实现镇区供电、供热、供水等机电设施运转正常;完成联丰村120平方米的自来水厂房的建筑。并配套专变1台。购置配套设施1017套。
9、公共服务事业
完成镇区和奋斗村幼儿园园舍各1500平方米的建设及相应配套设施同时,在镇区新建妇幼保健卫生所一处,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10、基层组织建设
在建立完善农村经济组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劳动就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新建青年活动中心4处。
第五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该项目建设期为2年,其中前期准备工作3个月,实施施工21个月。项目分四个阶段进行:项目前期设计和招标,四通一平与土建施工、建筑装修、竣工验收。
第六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2)项目土建工程费用参照巴市类似工程项目的工程费用,设计要求有相关系统功能要求进行估算;
(3)其他建设费用参照《巴市建设工程费用》中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2、投资估算编制范围
项目投资主要包括建筑安装工程及设备费,室外工程费,与本项目直接相关的工程建设其他费和预备费。
3、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1)新农村工程及设备费主要由临时水电路及场地平整费,土建结构工程费,内外装修工程费,给排水工程费,强弱电工程费,采暖工程费、燃气工程费等7项组成。参照近年来巴市类似工程竣工概算资料,并根据建设时间、规模、标准等方面的差异,作出合理调整后,分项分类,按单方造价指标进行估算。
(2)室外工程主要包括工程道路、围墙、大门、绿化、上下水管道、暖气管沟、管道、庭院路灯、电缆线路等项目费用。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尚不够具本,本项目室外工程按新农村工程及设备费10%测算。
(3)工程建设其他费由勘测费、设计费,可研报告编制费,指标管理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费、工程保险费等12项组成。
(4)预备费估算只考虑基本预备费不计涨价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工程投资额(即新农村工程及设备费、室外工程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三项之和)的5%计收。
4、投资概算结果
(后附投资概算表)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432.4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20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资金232.49万元。
第七章社会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新农村的各项工程的建成,为广大居民提供便利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不少经济效益。如“四位一体”种养生态温室模式。我们按600平米的温室计算每年季节性生产疏菜(西红柿)2500公斤,按5元/公斤计算,收入6250元,猪舍养猪3--4头,按900元/头计算,收入3600元。经分析计算,减去投入成本,可增加收入1500--XX元,户均3人计算,实现人均增加收入500——700元。结合产业基地、经济合作组织的带动为农牧民提供了农村市场和减少流通环节的差价,均可为农户增加收入。最终体现了新农村建设为广大居民增加收入途径的目标。
二、社会效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乌加河镇落实解决“三农”问题有关精神,提高农民收入的具体举措。项目建成以后农民进入宽敞明亮、基础设施完善的新农村。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将逐渐引导农民进入城市文明中,并通过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逐渐提高农民素质。
新农村工程根据村民意愿和村民的实际条件实现了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通过该工程建设,既改变了村容、村貌又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使其改善居住条件又集约了土地。
新农村工程的建设拉开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序幕,新农村工程的建设将全面带动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变,并使农村逐渐转变为现代农业产业工人,或者向工业、服务业转移。
三、生态效益
为了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江西省在2006年计划完成6000个自然村整治建设,其中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江西省农村饮水现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饮用水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农村建设中的饮水要从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个方面得到保证[1]。目前,相当数量的农村饮水工程的基本条件还很差,供水工程起点不高,建设标准低,并存在高氟水、高砷水、污染水等饮用水水质不达标以及局部地区饮用水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现有的农村饮水工程已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饮水工程要求
从新农村建设的饮水工程来看:对于山高坡陡,地形复杂,居住分散,道路交通不便的山丘区,采用小型、分散给水工程比较合适,以蓄、引为主,水源一般考虑利用地表水,对地下水条件较好的地方,采用打井或打井与蓄水相结合的方法,工程形式采用一家一户或联户兴建小水库、塘堰、水池、水窖等。位于五河及其支流两岸的低山丘陵区受水质和其它因素影响,以兴建引水、蓄水工程结合打深井提水为主。鄱阳湖滨湖地区农村以打手压井、深井提水为主。
新农村建设的饮水工程中,要根据各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标准。在饮水工程建设中要注意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目前,很多技术已经具备,关键是加大推广力度。在水处理方面,可根据水源类型和管理条件选择适宜的水处理技术。地下水含氟量超标的可采用活性氧化铝吸附、混凝沉淀、电渗析等工艺,苦咸水淡化可采用电渗析、反渗透膜等处理工艺,原水受到有机污染时可在常规净化工艺的基础上增加生物预处理、化学氧化处理或滤后处理等。对于规模较大的供水工程,可以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对于小型供水工程,可以应用适合农村供水特点的低压自动调节供水系统和一体化处理设备。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3-0194-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3.094
随着“三农”政策的实施,国家和政府部门不断加强农村建设,希望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在“新农村建设”建设中,相关部门应该要做好类型规划,转变规划理念,并结合农村实际状况改造农村面貌,这样才能达到建设目标,为农村人民群众创建更好的生活环境,推动我国新农村的进步与发展。
1 新农村规划类型划分条件
1.1 从经济角度进行划分
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时,规划人员要从经济角度进行,不同经济水平的农村制定不同的建设方案,这样符合建设要求。比如在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新农村规划时,就可以提高建设预算,充分利用当地的经济以及地理优势来改善村容村貌,更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进行农村建设规划时则要从交通、经济角度考虑,积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在提升农村生活环境的同时提高经济水平。
1.2 从地理角度进行划分
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村人口数量庞大,不同地区的农村地理条件不同,在这样的状况下进行新农村建设时,规划人员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地理条件。比如在对山区农村建设时,则要充分依靠当地的地形,尽量选择沿山谷、河道地区,使其呈现出散射状,这样有利于提升当地交通的便捷性,实现新农村的稳定发展。
1.3 从城镇关系角度进行划分
新农村建设时需要充分利用城镇资源,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与城镇的位置关系。比如距离城镇比较近的农村可以利用城镇资源,转变自身产业结构,实现“以城带乡”,为农村发展创造更好的机遇。
2 新农村规划典型模式
2.1 经济带动模式
不同经济条件下的农村规划模式不同,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可以采用以下模式(见表1):
第一,工业企业带动型。在这样的模式下,农村要积极转变自身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现代化农业、农村建设,为农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以我国珠三角为例,这里聚集着大量的电子企业,它们不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还要有广阔的生产空间,当地政府部门在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时,就可以将这些企业搬迁到农村之中,为农村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以我国长江三角洲为例,该地区工业经济发达,农村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优势地位,从而带动自身发展。
第二,城镇发展带动型。在建设该种类型的新农村时,规划人员要充分利用农村地理位置优势,引导农民群众逐渐向城镇聚集。比如浙江省的周巷镇,它就是典型的城镇发展带动型,其周边农村与城镇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现代化、花园式的大型城镇,不仅提升了当地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还增强了城镇发展活力。
第三,商业贸易带动型。随着我国信息网络技术的提升,电子商务贸易备受青睐。因此在进行新农村规划时,规划人员应该要利用这一技术,调整当地农村生产结构,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用商业贸易带动农村发展。以温州地区为例,这些农村以小商品加工、贸易为主,农村间逐步形成集约化生产形式,客商往来量增多,从而改变了农村群众以往的生活方式,其村容村貌也逐渐得到改善。
第一,劳动经济带动型。对于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规划人员可以采用劳动经济带动型,将农村剩余劳动力集中起来进行优化配置。比如可以采用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将外来企业引入到农村地区,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用本地市场吸收本地劳动力。此外还可以实现异地转移,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然后将资金、技术带回农村地区,实现农村稳定发展。
第二,特色产业带动型。特色产业带动型要求在进行农村规划时应该要从本地区的实际状况出发,找到适合农村发展的特色产业,然后规模化生产,以提升农村经济水平。以云南省呈贡县为例,其农村地区依靠优越的自然条件种植花卉,并按照功能将其划分为种植区、生活区、文化区等,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逐成为亚洲最大的鲜花生产、集散地,以优美的环境、富裕的生活闻名于世。
2.2 空间布局模式
规划人员在对新农村空间进行布局时,要遵循相应的模式,比如中心整治型、征用型、组团集聚型、内调整合型、就近并点型、设施集中型等。以中心整治型布局为例,它主要是针对农村中心地区废弃、破旧的房屋进行整治、改造。众所周知,农村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向外扩张的过程,导致村中心出现“无人区”,这样不仅会造成大量土地的浪费,而且严重影响新农村村容村貌的建设,这样的状况下就可以采用中心整治的办法,将村中心的旧宅院拆除,可以建设相应的文化娱乐中心、绿地或者其他生活服务性设施。组团聚集型建设模式主要是针对一些规模较小、自然村数量相对集中的地区,规划过程中可以将这些自然村集中成为一个大自然村,并对其进行统一规划,并修建共同的基础设施,以提升整个地区群众的生活质量,使群众享受到应有的经济发展成果。
山区丘陵地区的自然环境比较复杂,农村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如果还采用上述布局模式则会增加规划难度,不利于当地农村的快速发展。因此规划人员可以采用错位整合型、小组团分散型的模式(图7、图8)。
其中错位整合型主要是在保存原来具有人文历史价值的建筑基础上进行错位整合,结合当地地形、地势建设基础设施,处理好拆除、保留与新建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以达到新农村建设要求。小组团分散型模式主要针对分散程度较大的自然村,每个自然村之间可以用绿化带进行连接,并在连接沿线建设相应的商业网点,在提升当地绿化度的同时改善自然村的空间布局,让当地农民群众对享受到更优质的生活,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总
目标。
3 结语
综上所述,相关部门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时应该要做好规划工作,结合当地实际状况制定规划方案,建立符合人民群众意愿和实际经济发展需求的模型,让农村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此外,建设过程中要做好城乡间的统筹工作,保证发展的公平性与稳定性,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以提升我国社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马志国.坚持城乡统筹 加快村庄改造――浦东新区
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上海农村经济,2012,
(12).
[2] 钱紫华,易峥,王芳.城乡统筹理念下的城乡规划编
制改革――实践探索与改革展望[J].城市规划,
2015,(1).
[3] 陈可石,闫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统筹规划的发
展与实践[J].开发研究,2015,(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和城镇风貌整治为切入点,坚持“统一规划、精心设计、重点突出、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以凉山州“新农村百村示范”建设和“城市品牌”创建工作为重点,着力打造优美的新型村庄和良好的城镇风貌,推动我州农村和城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打造“新农村百村示范”为载体,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努力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实施改水、改厕、改厨、改卫、改圈,做到乡村环境建设达到净化、绿化、美化、亮化。
按照“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抓好村落布局、村庄规划和民居设计,建设各具特色的新民居、新村落。在木里藏区开展牧民定居行动,搞好彝区“三房”改造工作,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促进城乡人口和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逐步实现城乡互促共进的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各县市要按照省州的统一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力争用2年时间,使我州城镇规划建设和特色风貌塑造迈上一个新台阶。要进一步提升规划品位,完善城镇功能,打造建筑精品,优化发展环境。结合城镇风貌整治,整合城镇经济、环境、文化等资源和优势,着力塑造富有地域风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城镇,做靓“魅力城镇”。提升城镇品位、提高承载能力,发展城镇经济、促进城镇增容,推进城乡统筹、拉动居民消费,推进“全域凉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重点
(一)切实抓好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
1.抓好新农村的规划与建设
围绕发展主导产业、培植后续产业、扶持骨干产业、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基层组织政权建设和村庄建设,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农村生态环境等,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争取在1—3年内实现全州30户以上的村庄规划的全覆盖。凡是已经有建设规划的村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原则上一户一宅),不得在规划区外批宅基地;没有完成规划的村镇必须按要求完成规划编制,未完成规划编制前,严禁乱批乱建。严格执行新村镇“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全州各乡镇均要设立村镇规划建设办公室,负责村镇规划建设的具体管理工作,同时要保证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办公经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确保村镇规划的落实。结合我州实际,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条件编制不同的规划建设标准,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区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要注意提高民宅设计水平,务求适用安全、新颖别致、塑造特色、美观大方,充分体现地方民俗风情,要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加强全州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按照村庄规划标准要求,配置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农民中尽可能多地享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与城市居民共享现代文明。
年月底内,要组织编制完成全州122个新农村示范村的规划,同时,抓好3县的整村推进规划,编制规划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编制村庄规划要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进行,乡(镇)政府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上报县政府审批。根据规定,相关单位要组织人员对规划进行评审,评审结果作为示范点、“以奖代补”和安排新农村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有关部门要及时提供户型设计方案,供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农户在房屋建设时参考。
2.抓好新农村的风貌塑造工作
新农村的风貌塑造工作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进行:
一是安宁河谷流域的新农村风貌塑造要全域、全程、全面地稳步推进;
二是相关县的县城到景区沿线的村庄要进行风貌塑造;
三是县际间的主干道沿线的村庄要进行风貌塑造;
四是一般村庄的风貌塑造。
在进行风貌塑造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做好农村的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治理工作。
(二)切实抓好城镇风貌整治与塑造工作
1.加强对城镇风貌整治与塑造规划
(1)突出县城的风貌整治与塑造
县城在城镇体系中是承上启下的纽带,其地位十分特殊和重要。按照省上要求,县城和规划人口在1万人以上的镇都要按城市各项建设标准编制规划,在县(市)开展城市风貌塑造工作,逐步形成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突出的县(市)。
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城镇风貌规划,在启动全州城镇体系规划工作的同时,把加强城镇风貌规划建设作为提升城镇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强化城镇风貌规划,着力提高风貌规划覆盖率。目前,全州各县市已经陆续开展此项工作,譬如,正在进行城市的升级改造、木里县正按藏式风格对城乡建筑进行全面打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以举办“服饰节”为平台,正在进行的城市风貌打造等。全州16个县城及于今年月底内必须完成风貌规划设计。
(2)注重对镇乡的风貌整治与塑造
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把资源富集、交通便利、工业基础较好的中小城镇作为推进城镇风貌塑造的重点,实行以镇带乡、乡(镇)带村,从而推进我州城镇风貌塑造和城镇建设工作,进一步扩大就业能力,吸纳农业人口,有力地推进我州新型城镇化步伐。
(3)对全州各县市的风貌塑造,应分层次进行
一是安宁河流域的城市要全域、全程、全面地稳步推进;二是具有旅游产业的县的县城及县城到旅游景区沿线的城乡风貌整治;三是余下的县城的风貌塑造。
2.城镇风貌整治与塑造具体工作内容
(1)街道立面
拆除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对建筑物的外立面进行清洁,使建筑物外立面整洁整齐。
(2)建(构)筑物附着物
拆除影响景观的建筑物附着物。对广告及店招等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形成和谐统一的建筑形象。
(3)公共配套设施
开展立体绿化普及工作,推进拆墙透绿、古树名木保护、城市绿地清理等专项行动,对城镇道路两侧各类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公共绿地被侵占的现象继续清理,对现有城镇道路绿化、广场及绿地内绿化进行升级上档,添加完善公共空间内的公共设施,改善城镇环境。
(4)主要道路及节点光亮工程
加大对城镇主要道路及节点夜景工程整治力度。对已经建设的夜景工程项目进行清理,规范和整改不符合城镇夜景工程规划要求的项目。对重要节点应依据规划结合建(构)筑物增设夜景工程,让城镇夜景更加亮化、美化。注重对城区内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物的包装整治,对历史文化特色进行整理与塑造。
(5)公共空间秩序
对城镇道路、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的宣传栏、标识标牌、占道经营点位、车辆停放等行为进行规范治理,做到整齐划一、秩序井然,体现文明、有序的精神风貌。
(6)裙房卡口及棚户区
对城镇规划区内裙房卡口及棚户区进行清理梳理,增添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镇形象和品位。规范、改造农贸市场建设,消除安全隐患。
(7)道路交通整治
对16个县城和主城区主要路段交通标识标牌设置和标志线划定,主要路段、重要节点车辆停放的作出安排,对违章占道进行清理,保持城市道路交通畅通。
(8)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抓好城镇供水设施建设和管护,提高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加快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及相关市政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环境质量,必须于年底前完成垃圾填埋场的前期工作,正在建设垃圾填埋场的县必须于年底前完成建设,污水处理厂已经完成前期工作具备开工条件的必须于年底前开工建设。加强等县(市)重点城镇道路交通设施和停车场规划建设,搞好各县(市)城镇小街小巷道路整治;加强城市防洪、防灾、防震以及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努力提高城镇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1.5个百分点。配套完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县市政府要以新农村建设和城乡风貌塑造为总抓手,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落实经费和专兼职人员。制定工作方案,确立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班子成员和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强力推进新农村规划建设和城镇风貌专项整治行动。
(二)突出重点,打造亮点
年内重点完成全州122个新农村示范村的规划与建设,抓好3县省级示范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规划与建设,形成亮点,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积累经验,引领我州下一批示范村的打造工作。
要以各类城镇风貌规划(设计)编制、城市主要街道两侧和农村沿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的风貌整治、查处影响城镇风貌的违法建设行为、拆除影响市容及交通畅通的“裙房卡口”、改造旧城棚户区、拆墙透绿、改善环境为重点内容,针对建筑风格不协调、广告店招不规范、绿化景观环境品质不高以及农村、乡镇、城乡结合部等薄弱地区等难点,通过抓重点、抓示范、打造亮点,以点带线、以线促面,实现城镇风貌整治行动的整体推进。
(三)分类指导,推广经验
要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实际选择不同类型城镇和示范村。既要抓好铁路沿线、国道省道、风景名胜区附近基础好的城镇和村庄,也要特别关注偏远地区和基础薄弱的城镇和村庄。积极探索总结河谷经济发达地区、偏远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贫困山区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经验,及时推广多种类型、多种模式的新农村建设和城镇风貌塑造路子。少数民族地区要结合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弘扬民族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和城镇风貌塑造模式。要区别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标准,通过分类指导扎实稳步推动村庄规划建设和城镇风貌塑造,努力扩大城乡群众的受益面。
(四)通力合作,扎实工作
要充分认识到我州新农村建设工作和城镇风貌整治塑造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复杂性。在工作中,各县市、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部门工作的合力,既要严格工作纪律,又要做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实现规划与实际效果的有机统一。
(五)广泛宣传,发动群众
要积极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形式,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社会监督作用,大力营造氛围,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新农村和城镇风貌的规模效应,赢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各级新闻媒体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城乡风貌塑造行动,大力宣传工作动态及成效。把新农村建设和城镇风貌塑造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群众素质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六)多方筹资,加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