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售后工程师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07 08:20: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医疗器械售后工程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医疗器械售后工程师

篇(1)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104-01

1 引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医疗器械在诊疗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医疗器械的性能将对医疗工作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各大医院纷纷引进先进的医疗器械,积极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高、精、尖医疗设备是多学科技术的结合,复杂程度高,维修和维护起来存在一定难度,这就给医疗设备维修和日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强化医疗器械维修和管理队伍是医院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2 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

2.1 维修人员素质不高

很多医院没有充分认识到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要性,所以在医院的医疗器械发生故障时,启用的维修人员的准入门槛较低。使得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且没有加强培训,导致维修人员没有掌握基本的医疗器械维修知识,维修技术逐渐落后。同时,我国从事医疗器械维修的人员基本为中等学历,且其维修经验大多是从实践中获得,掌握技能相对单一。因为维修人员很少受过专业的教育,在进行维修时,思维方式也相对落后,难以发挥更大的维修潜能。

2.2 维修技术落后

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对于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医疗领域,先进的技术设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因此,各大医院纷纷引进先进的医疗器械。然而新的医疗设备与电子、机械等各个学科实现了有机结合,所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无疑给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大部分医院的维修技术还停留在传统医疗器械的维修层面,检测器械故障的仪器也相对落后。因此在医疗器械发生故障时,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出现故障的地方,效率低。

2.3 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

目前,很多医院对于其医疗器械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国内并没有专业的维修机构对医院的医疗器械进行维修,因此,仅靠医院进行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制度的制定存在片面性。虽然一些医院采用规范化对医疗器械进行管理,但实际上,大部分规章制度只注重形式,而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管理。尤其是在维修人员的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如对维修人员的学历、构成以及其上岗能力等均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医院医疗器械出现问题时,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

2.4 忽略日常维修和保养

如果不能对医院的医疗器械进行及时的维护和保养,医疗器械很容易发生故障。从目前情况看,很多医院没有做到对医疗器械进行日常保养。虽然会有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测,但是也很有可能造成检测设备存在遗漏问题,使得医院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甚至会留下故障隐患。

3 医疗机械维修管理的对策

3.1 加大对维修人员的保障与支持力度

医疗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医疗仪器设备在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中作用巨大。因此,各医院会设法筹集资金添置必要的大型医疗设备。然而引进大型医疗设备的同时还应重视设备维修队伍的建设,应该把设备维修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纳入医院总体建设的轨道。使装备、人才、管理三者成为医院设备建设的三大支柱。另外,医院还应对维修部门给予财力、物力、人力等多方面的支持,为其正常运行及学习发展提供保障。

3.2 提高设备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

现代医疗设备的多学科结合在维修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因此应加强对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使其全面掌握计算机技术、现代仪器原理及构造、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等高新技术依靠维修管理的系统工程来解决所对应的技术挑战。

3.2.1 强化维修人员的专业学习培训

想要获得扎实的专业基础就需要不断接受新专业知识的培训。维修人员应自觉地努力学习有关医疗器械原理、构造和维修等各方面的知识,了解业内相关情况,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医院也应尽量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继续教育、专业培训的条件,组织学习交流活动,使医疗器械维修人员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3.2.2 使维修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现代医疗技术依赖于先进的医疗仪器和设备,因此当仪器出现问题时,应及时、准确地解决。但医院常因维修工作量大、涉及问题复杂等现象,造成维修人员不足,影响维修工作。所以维修工作要求维修人员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强烈的责任感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医院也要对设备维修工作进行实质性的支持。

3.3 尊重教学差异,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许多大型医疗器械维修的主体是生产厂商或售后服务部门,其具备技术优势和维修经验,因此,医院可以签约的方式要求厂家或商提供一定时间和范围内的维修、维护技能培训,并提供在一定时间内的技术支持或维修服务等。

3.3.1 重视设备启用前培训

在开展医疗设备招标时,将技术培训纳入到采购的必要条件中。与厂家协商,共同制定日常操作、使用者和医院维修工程师的培训内容,防止因为操作不当造成设备使用性能下降。医院维修工程师可向厂方工程师学习、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以及日常保养、常见故障判断及维修方法等。

3.3.2 设备使用中要定期保修

医疗设备保修期间,维修人员应经常深入到各科室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向厂方反映,并利用医疗设备在保修期内出现故障由厂方工程师负责保修的有利条件观摩、学习,为日后保养及维修工作奠定基础。

3.4 完善维修管理制度

随着医院医疗仪器装备规模的扩大,要不断制订、贯彻各项医疗装备维修管理制度,对维修工作要有严格的维修登记制度,将个人工作量记录与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的维修记录相结合,详细记录故障现象及原因,将更换元器件或部件名称、数量及准确位置,维修时间、维修人员及维修效果等信息全部登记在册保证各项维修管理制度能够贯彻执行。

4 结语

医疗设备在现代医院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大幅度提高医院的临床诊治水平,促进医疗工作效率的提高。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许多医院陆续引进先进的医疗器械为患者进行临床诊治。正确运用医疗器械,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也提升了医院的经济效益。但是在日常医疗器械的维修与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鉴于此,应改革维修管理措施,加大医院对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维修管理制度,提升对维修人员的培养等,尽最大可能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减少医疗器械故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院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篇(2)

引言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是医院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患者选择医院最直接、最主要的标准之一。医疗质量管理是当今医院管理的核心和主题,医疗诊疗活动离不开医疗设备[1]。因此,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规范化管理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一环。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以规避医疗设备风险为出发点,以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保障为目标,以技术性检测为基础手段,以完整的管理流程为执行标准,以数据收集和分析为持续改进方向的管理工作。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规避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医院的综合效益[2]。医疗设备在医院的全生命周期包括计划论证、设备采购、验收入库、资产管理、使用管理、维护管理等过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伴随着设备整个生命周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介入[3]。现阶段,医院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只有不断持续性改进才能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1质量控制规范化管理的实施

1.1准备工作1.1.1管理层面必须认真领会国家医疗器械质量控制法规、标准与规范;收集医疗器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上级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制定医疗器械临床准入标准;开展教育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1.1.2技术层面制定医疗器械操作规范、检测标准;收集、整理、分析和挖掘质量控制数据;为医疗机构提供信息和共享数据。1.1.3物质层面配备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的专用空间;建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中心,设置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和管理;配备开展质量控制工作的基本检测设备,包括主要急救、生命支持设备质量控制检测仪器和模块。1.2确定质量控制对象医疗设备种类繁多,如大型设备:直线加速器、伽马刀、X线机、CT和磁共振等;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呼吸机、麻醉机、除颤器、输液泵、注射泵、婴儿培养箱等;治疗设备:高频电刀等;诊断设备:B超、心电图机、监护仪等;基础设备:血压计、温度计等。通过执行量化风险值的综合风险评分系统,确定质量控制对象。目前,国际上主要流行的风险评分系统是Vermont大学的技术服务方案[4],见表1。由表1可看出,风险评分系统一共分为临床功能、有形风险、问题避免概率、事故历史、制造商/管理部门的特殊要求5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应着不同的风险值。按照不同类型和用途打分,评分决定风险程度:高风险,≥13分;中等风险,9~12分;低风险,<9分。但是也有部分医疗设备需要根据实际应用的场所决定,某类似生命支持设备的仪器按照规定和厂家建议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如:在ICU使用的空气消毒机。1.3制定检测标准和质量控制流程图不同类型的医疗设备其质量控制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对高危险的医疗设备一定要纳入质量控制管理,如:呼吸机、除颤仪、注射泵、输液泵等。质量控制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1.4全面评价分析运用PDCA方法[5]分析评价结果,综合分析设备合格率是否提高、设备故障率是否降低、维修成本是否降低、采购成本是否减少、医疗设备引起的不良事件是否减少。积极到临床一线开展医疗设备临床使用安全质量状况案例分析座谈会,调研使用反馈,分析使用中的错误,及时纠正。如:除颤仪操作者将超声耦合剂当作导电胶使用,分析原因是操作人员技术培训不足和操作规程内容存在缺陷,因此加强对医疗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具体改善措施:新入职人员由使用科室组织培训、考核和记录;新购置的设备由厂家提供培训;通用医疗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培训。培训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院内培训、厂家联合培训、参加院外培训班等。1.5宣传质量控制工作成果在医院新闻、官方网站等宣传质量控制工作取得的效果;总结质量控制工作成果,并撰写相关论文;加强与其他医院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学习交流活动;每年做一些质量控制工作经济效益报告和采购选型指导性报告,取得医院领导层的支持。

2结果

2.1质量控制工作可以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采购环节绩效:以某医院的质量控制成果为例,验收大型医疗设备和生命支持设备的不合格率为4.6%,体温计检测近3a不合格率分别是85%、79%、65%,在采购验收环节避免直接经济损失约370万元。使用环节绩效:设备故障率明显降低。保障环节质量控制绩效:3a累计投入质量控制费用92万元,节省维修经费466.8万元。2.2有利于临床工程师时间管理实施质量控制工作前,临床工程师处于被动服务的状态,他们犹如救护队员,大部分的时间分配在处理紧急的事情上面。实施质量控制工作后,临床工程师处于主动控制的状态,他们可以有条不紊地安排大部分的时间,可以做更多重要的事情。2.3多维度实现质量控制工作价值质量控制工作价值还有很多,可在具体工作中得以实现。实现学术价值,撰写论文和申报科研课题;有利于医院顺利通过三甲评审复审、JCI标准评审;检测设备的数据是否符合出厂时厂家提供的数据记录,在严重超出阈值时,与生产厂商谈判,提出设备召回;通过对测试数据的积累,为临床工程行业发展提供大数据基础,推动学科发展[6]。

3讨论

3.1医学计量和质量控制的区别质量控制有别于医学计量检测,计量检测很重要,是质量控制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医学计量和质量控制的区别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医学计量检测只是在每年固定的时间内检测国家规定的强制检定的医疗设备。而医疗机构存在着大量非强制检定的高风险值的医疗设备。因此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是医学计量检测不可或缺的互补工作。3.2售后服务和质量控制的区别售后服务不等同于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监督售后服务并减少维修成本。售后服务与质量控制的区别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售后服务可以保障医疗设备的开机状态,但是无法保证医疗设备日常运行状态的各项参数的准确性。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可以根据医疗设备的风险等级做好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maintenance,PM)计划,规避医疗设备使用风险,保证各项参数在正常值范围内;同时也是医疗设备全生命管理的重要组成环节。3.3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是落实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3年版)》中的6.10.4.1提到:加强医学装备安全有效管理,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明确的工作制度与流程;建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6.10.4.2、6.10.6.2(核心条款)和6.10.8.1提到:成立科室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团队。6.10.8.2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这些评审条款都对质量控制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于2016年2月1日实施,主要针对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采购、验收、贮存、使用、维护、转让等)质量监督管理作出了明确具体规定,更明确了相关的监督制度和法律责任。其中第四条:配备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第十三条:建立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第十五条:定期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并记录等。第十八、十九、二十七条都明确说明了需要进医学装备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3.4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是医院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设备的应用对象具有特殊性。医疗设备(例如生命支持类设备)在使用中突发故障,将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甚至引发医患冲突。质量控制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检测结果,从而提高患者安全,降低医患纠纷,保障临床医生的安全。因此,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不仅是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环节,而且是医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3)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以及国人消费水平的提升,医疗器械产品需求必然大增,从而拉动医疗器械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医疗器械行业正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潜力巨大的行业。机遇与竞争并存,企业只有不断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医疗产品,才能在这个新兴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而如何快速处理客户的投诉是提高顾客满意度,赢得顾客信任,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关键环节。文章试图将8D方法引入到医疗器械行业,用以处理客户的投诉。

1 8D方法的介绍

8D(Eight-Discipline)又称为TOPS(Team Oriented Problem Solving)即团队导向的问题解决法,是一个用于探索原因、解决问题的一个系统化的流程[1]。该流程包括8个步骤如下:

D1 成立质量改善团队:首先在不合格产品发生时,要成立一个跨职能小组,此小组成员应由质量部门、生产分厂、设计、销售等共同组成,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关技术素质。

D2 清楚的描述质量问题:要想将问题有效的解决,需要在采取行动前知道尽可能多的关于问题的描述。将所发生的问题、现象、现状清楚明白的描述出来,为了容易找到问题症结所在防止问题再发生,应使用合理的思考及统计工具来详细地描述问题。

D3 执行并验证临时性纠正措施:由于真正的原因还没有找到,为了防止问题的进一步的扩大和变严重,需要采取临时性的纠正措施。为使外部或内部的客户都不受到该问题的影响,制定并执行临时性的围堵措施,直到已采取了永久性的改进。

D4 确定和验证问题的根本原因:就问题的描述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分析改变和异常,识别潜在性的原因,对每一个原因逐一测验并作记录,从而找出最可能的原因,并通过模拟实验予以证实。

D5 选择和验证永久性措施:定量确定所选择的纠正措施,确保解决顾客的问题,并且不会发生副作用。但是,要对每个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必要时,还要对纠正措施的风险性进行评价,制定出对应的改善行动计划。

D6 实施永久性措施:计划和执行选取的永久性纠正措施,去除临时行动。在实施永久性措施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行动措施在实施一段时间之后没有什么效果就要回到D4重新确定和验证问题的根本原因或者D5重新选择和验证永久性措施,直到措施有效。

D7 防止问题再发生和标准化:预防再发生是指防止当前问题、相似问题或系统问题再次发生的任何行动。对于预防措施和改善措施进行标准化、模式化、防呆化,必要的时候要进行相关的培训。

D8 表彰小组和个人对改善行动的贡献:完成团队任务,衷心地肯定团队及个人的贡献,并加以祝贺,这是 8D 能够持续进行的保证。

2 8D方法在长春某医疗器械公司客户投诉处理的应用

以长春某医疗器械公司应对处理广西省桂林兴安县中医院对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BF-6800投诉为例,叙述8D的应用过程

2013年4月2日该器械公司质量保证部接到国内售后信息反馈,顾客投诉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BF-6800出现不分类现象。接到信息反馈后,质量保证部迅速组织售后、生产、研发等相关部门对该投诉展开8D工作,具体如下:

D1成立质量改善团队:

由仪器研发成员负责带领团队,并有生产线组长,质保部工程师,客户经理的参与。

D2 清楚的描述质量问题:

用5W2H方法对客户的投诉做详尽的描述。What(发生了什么)仪器不能正常分类;Why(为什么出现这个问题)分类池及宝石微孔堵塞;When(什么时候发生的)2013年4月2日;Who、Where(谁在哪发现的)广西省桂林兴安县中医院;How(怎么发现的)在进行血细胞检验中发现的。

D3 执行并验证临时性纠正措施:

公司接到反馈后立即安排售后维修工程师到故障现场做维护保养,首先对宝石孔进行灼烧,如还不能解决,可反冲宝石孔三次,最后用注射器向分类池注入清洗液浸泡排堵,排堵后仪器正常使用。给顾客的损失降到最低,提高顾客的信任度。

D4 确定和验证问题的根本原因:

(1)操作者采血时用棉签、棉球擦拭微量吸管致使棉纤混入血样中进入管路致使堵塞。

(2)血样通过小孔计数时,其中蛋白质产生变性沉淀在小孔内而未及时清洗。

(3)样品杯未加盖,操作环境中的尘埃及其它异物被带入试剂或血样中,进而进入测试管路致使堵塞。

D5选择与实施永久性措施:

对堵孔现象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预防堵孔。预防堵孔的办法有:

(1)采血时可用精细的卫生纸代替脱脂棉球擦拭血红蛋白微量吸管,以减少脱脂棉球上的纤维丝混入标本中。

(2)在血样稀释液的通道上设置滤网增加防堵性。

(3)分析仪操作间,要保持干净,无灰尘,密闭好,以减少空气中的灰尘颗粒进入血液标本中,非操作人员禁止入内。

(4)日常工作中,每测定完一批血液标本后,应按[Clear orifice]键,启动循环系统,用高压旋转液漂洗每个计数小孔,以及时冲掉刚沉淀的变性蛋白质。每天工作前,要进行酶清洗,通过[Auto-clean]程序,吸入酶洗液进行自动酶清洗,保证所有管道畅通。此过程对保障血细胞分析仪的正常运转非常重要。

经过小组讨论决定将上述建议措施添加进《仪器日常保养与维护指导书》中,并对客户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按照上述操作规程进行日常操作。

D7 防止问题再发生和标准化:

上述措施经验证后,形成技改文件,更新《仪器日常保养与维护指导书》。

D8 表彰小组和个人对改善行动的贡献:

项目小组提出的相关改善措施得到了验证,仪器堵控不分类现象得到了解决,使得仪器在客户手中出现堵孔问题大大降低,减小了仪器的故障维修,提高了顾客对我公司的满意度。这是一次成功的改善活动。此次改善活动将参加年终的8D改善专案活动大评比,根据最终评比结果决定是否给予相应的奖励。此次活动的奖励将进行全公司的通报表扬。

3 结束语

篇(4)

双重困境

2004年,柏煜拿着4万元在北京友谊医院门口开了康复之家第一家店,店面面积只有30平方米;第二年,在北京安贞医院门口开了第二家面积不到100平方米的店……在扩张到30多家店的时候,拿到A轮融资;扩张到70多家店面时拿到B轮;康复之家最鼎盛时期在全国20多个省市开设了300多家直营店(包括药店的店中店),用柏煜的话说。“那会儿眼看着就要一路奔上市了。”

如果康复之家真的成功上市,可能就不会有2016年柏煜在36氪会议上的转型演讲了。和“国美苏宁”形成的巨大反差是,柏煜用两个困境解释康复之家上市梦想的戛然而止:互联网时代实体零售连锁的困境、医药器械零售连锁的特殊困境。

2012年,天猫医药馆的开馆启动了医药电商的快速爆发。网络时代对很多创业者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对康复之家这样的传统企业来说可能就是灾难。电商时代到来后,实体渠道面临的管理体制冗长僵化、辐射面积小、房租人工成本高等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尤其是医疗器械更是低频购买产品,其实很不利于实体店模式。

但令许多人想不到的是,本该是相辅相成的药品和器械,医疗器械公司和药房却处在一个博弈的状态,比如政策上,全国大部分省份的药房这一年开始可以刷卡消费,器械店不能享受这个政策。再如,只有有网络经营资格的药店可以上网销售医疗器械,而医疗器械店不给颁发网络销售许可证。简单来说,专营医疗器械的公司不允许网上销售,兼营医疗器械的药店可以通过申请网上药店牌照开展器械的网上销售。

柏煜说,2012年到2014年是康复之家最艰难的两年,这两年本来是电商的黄金期,但自己却受制于没有网络经营资格,没办法上网销售产品;反过来,实体店遭受电商挤压,遭遇关闭潮。那两年康复之家就像是在走钢丝,但幸运的是一直没倒掉,撑到2014年收购了德开大药房,才解决了药房的掣肘问题。

但即便可以在网络销售了,柏煜也并没觉得轻松,线上销售的价格更透明,也比线下更低,但给平台的扣点、仓储、运营成本、运费、人工也都不能少。更重要的是,到了线上,又多了新的竞争对手。

线上水货的灰色地带也造成了压力。以京东上的呼吸机为例,他们售卖的行货价格和康复之家这样的正规军差不多,但可以私下售卖水货,而且水货还可以不通过京东而是淘宝交易,规避了销售的提点和账期。飞利浦一台顶级呼吸机的行货价接近2万元,但水货的价格只要一半,还可以不开发票。由于量大加上运营成本低,灰色地带的医疗器械商反而比康复之家这样的正规军日子滋润。

组织变革

现实已经非常明确了,并不是从线下搬到线上就能解决问题。柏煜在2014年组织自己和所有下属,不停学习电商与O2O的文章,给康复之家全体人员换脑子。

柏煜给康复之家定了三个战略方向:第一,商品结构调整,从卖标准产品线向重服务的商品在转移。今天,康复之家店内标准化的商品比重有所下降,反过来,重服务的商品在提升,比如呼吸机这类前期需要试戴,需要专业人员指导,后期有持续消费耗材(呼吸面罩)的产品。第二,开展租赁业务。2015年开始,康复之家启动了租赁业务。选出那些客单价高、使用周期短的刚性需求的产品,租赁给顾客。为了解决消毒的问题,康复之家引入了日本最大的康复辅具租赁服务商的拆解洗消体系,做到了产品可以循环清洁消毒。第三,输出服务,康复之家从2013年开始组建一个覆盖全国30个城市的售后服务工程师的队伍。刚开始这个队伍只服务于自己的顾客,后来逐渐开始帮助厂家解决熟地化的售后服务。今天,已经有100多家生产企业将售后服务交给了康复之家。

简而言之,就是从过去的单纯产品售卖到增加服务的比重。目前,一个公司负责医疗器械线下连锁,一个公司负责基于慢病管理的医药电商业务,一个公司负责医疗器械租赁。柏煜坦言,从业务角度看这不一定是最合适的选择,但符合资本的要求,比如资本希望投电商项目却并不希望实体店捆绑在里面。

因为早期的愿景是对标苏宁国美,所以康复之家此前的组织结构也是“沃尔玛式”的:CEO、运营总裁、连锁管理部总监、各地分公司经理,其中还有一层和分公司经理平级的连锁店督导,其职权比分公司经理高一层,该组织结构在实体零售时代是合理的。转型互联网和服务后,康复之家直接去掉了两个层级:把运营总裁和运营总监合并成一个职位、一个人,督导的定位是服务而不是发号施令。

篇(5)

随着我国医疗体系结构的不断完善,各大、中型医院的大型贵重医疗设备、仪器的数量也不断的增加,因此,如何延长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大型医疗设备的完好率,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是我们医疗器械管理者应该深刻探讨的话题。

现代医疗设备、仪器科技含量高,虽操作简单,但技术性能、参数指标要求极高,从而要求我们应改变以往的简单操作使用和被动维修的习惯,而是要主动去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这些高科技产品,以延长医疗设备、仪器的使用寿命,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杜绝国有资产的损失和浪费。下面,谈谈我对加强大型医疗设备、仪器的维护与保养的认识。

1.提高思想认识、加大管理力度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以患者的利益为重,应在构建和谐社会氛围中起表率作用。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成为近几年的“两会”焦点议题。因此,我们医疗系统应从大局出发,切实地将解决这一问题当成首要任务来抓。提高党性观念和职业道德素质,更新对医疗设备、仪器的管理理念,提供性能状态良好的设备,配合临床医生提高疾病诊断率和符合率。同时,要结合本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力、有据、可操作性强的管理体制,加大管理力度,将医疗设备、仪器的管理纳入医院管理轨道。

2.坚持制度落实、贵在持之以恒管理好医疗设备、仪器,应从抓制度落实人手

大型医疗设备、仪器使用周期长,对医疗设备经常性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完善了医疗设备、仪器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体系,才能延长医疗设备、仪器的使用寿命,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如我院的x线机设备,自使用已有十二年之久,设备到位后,我们首先从了解其基本性能和掌握操作使用人手,对持证上岗人员进行再次的岗前培训;同时,重点加强对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在注重维修技术培训的同时,参照使用说明书中的《维护与保养》章节,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维护与保养计划和管理制度。此外,在使用过程中,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力求设备性能可靠。至今,这台设备在每年计量检测中,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计量要求。远超过其使用寿命,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浪费,为我院带来了效益。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建立完整的医疗设备、仪器档案,建立《大型设备维护与保养手册》。

(2)维修技术人员每周到使用科室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每机备有操作常规、维修和维护保养记录。

(3)定期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保养和技术性能测试,是节省维修费用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因此,我们狠抓医疗器械设备维护与保养计划的落实。严格做到:日常维护到位、季度维护及时、年度维护与技术性能测试达标的要求,切实将医疗器械设备“三防”(防尘、防潮、防蚀)工作落到实处。

(4)完善落实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维护与保养和技术性能测试的登记、统计制度,建立各种登记、统计数库,积累经验,完善提高。

3.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发挥监督职能作用

现在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渠道已从原先上级拨款为主的模式,发展为医院以自筹资金为主的商业运作模式,这给医疗监管部门造成了设备管理上的困难和漏洞。这就要求医疗监督机构,要进一步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监督职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在机器出厂(进口)前就严把质量,“严进严出”。同时,建立大型医疗设备质量信息反馈和统计制度,定期通报大型医疗设备在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大型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使设备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大型医疗设备的完好率和延长其使用寿命需要处理好的几个环节:

(1)要充分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在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前,要认真组织做好市场调查,掌握设备的型号、性能、故障率、售后服务等各方面状况购买时,应选择信誉较好的公司,以保证设备的售后服务和配件供应。

(2)设备招标过程中,标书中要明确要求各厂家必须提供设备具体的电路图、维修技术资料、中文说明书以及专用维修工具。

(3)认真做好设备使用前的培训工作,使维修工程师能胜任一般故障的处理,保证季、年度维护与保养工作的完成。

(4)注重本院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技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明确相应的管理制度,做到责、权、利三者结合,充分调动维修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医疗设备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医疗器械维修的现代化管理的对策与方法

医疗器械设备是医院资产的核心部分,中小型医院设备总值则几千万元人民币,大型医院超过亿元人民币。必须加强对医院器械维修的现代化管理。

4.1制定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医疗器械维修人员的准入制度,引入正确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完善保养制度,做好维修人员的分工,划分责任,大型器械要有专门的维修人员负责日常的保养维修。同时管理制度应包括维修机构的组织管理、领导责任制、维修人员责任细则、维修设施管理、事故责任细则、维修设备档案管理、报废赔偿制度、人员考核及培训、维修经费保障管理等。必须加强对医院维修机构的领导与管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提高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主管领导的工作职责应包括:组织制订或督促执行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组织审查维修机构工作规划并监督实施.审批维修机构开支方案等。对工程技术人员合理分工,严格管理,使其全方位为临床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维修质量和速度。最大限度地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时间。维修工程技术人员接听报修电话时做好电话记录,如报修设备、时间、病区、维修质量和工作量,这些也是发放奖金的依据,同时有利于领导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更为临床科室提供了方便,他们不需要考虑请谁来修理等这样的事情,只需打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

4.2实行科学管理方法

医疗器械的维修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光有实践经验和脑力记忆是不够的,在掌握维修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借助于医疗器械的技术记载,设立技术档案,这对于大型精密仪器是必要的,否则会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逐步建立医疗器械的状态库,这对设备故障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其方法是,收集整理现有资料分类存档,维修技术人员也应搜集资料存档,如:(1)检测仪器,(2)修理工具;(3)储存备件(4)经费使用;(5)维修记录,(6)故障分析;(7)维修计划;(8)维修信息等。所以,应当收集整理现有资料进行分类存档。有条件的单位可建立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微机系统,并组织计算机联网,扩大信息容量,满足维修管理工作的需要。一般来讲,医疗器械配件供应问题一直难以解决,这与仪器、零件不断更新有关,靠厂家供应有困难,维修站过了保修期维修费用昂贵。那么实现医疗器械维修备件储备社会化是必要的。

总之,在实际维修工作中,上述的维修对策和方法还是不够的,要根据实际仔细分析,灵活运用,有机结合。注意总结才能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篇(6)

互联网拥有大量的资源,对社会生产生活有着重大影响。利用互联网进行设备维修,有助于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维修效率。在医院,许多医疗器械已经应用治疗活动和临床诊断中,先进的科学仪器能够准确、快速地诊断出病患病情,及时进行科学的治疗。

1.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

医疗器械维修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医疗器械资料不完整。完整的资料是维修人员顺利开展医疗器械维修工作的基础,是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要依据。资料包括技术说明手册、电子线路图以及维修手册等。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普遍存在资料不完整的问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许多医疗器械生产厂家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不愿提供过多的技术与资料,从而阻碍着医疗器械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维修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部分医院,特别是中小型医院,还未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维修机制,也缺乏先进科学技术的指导,维修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再加上有的管理者为了降低投资成本,在医疗器械维修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从而无法及时更新设备,有的机器是修了又修,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地增加了维修人员的工作难度。根据我国医疗器械管理规定,医院的医疗器械年维修率应该保证在90%以上,机械的年平均故障维修时间保持在5 天一台。

第三,维修方式和维修工具比较落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科技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许多医院的机器维修方法和维修工具发展滞后,尤其是某些医院更新医疗器械后,使用传统维修工具维修高端器械,结果不仅没修好,而出现其他故障。

2. 互联网在医疗器械维修中的应用

第一,互联网对医疗器械的远程诊断功能。现代化医疗器械都具有智能化、现代化特征,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如果不能及时找出故障成因,则会对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正常医疗活动产生不利影响。互联网技术具有远程诊断功能,能提供医院远程诊断终端,利用特定仪器的标准接口,读取智能设备的行车信息,一旦设备出现异常,就能通过互联网技术及时联系设备生产厂家,利用互联网的远程诊断功能对设备进行远程诊断。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医疗器械都是进口产品,通过互联网,医院能够快速与生产厂家进行联系,向生产厂家反映设备故障,或是购买设备需替换的文件。另外,互联网拥有丰富的资源,为设备维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维修人员可以在互联网中下载任何所需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设备的定期维护和自动升级。如果医疗器械出现较为复杂的故障,维修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的远程交流软件和设备工程师进行交流,取得技术协助,快速地解决故障。

第二,计算机就似乎在医疗器械维修中的应用。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疗器械的资产保有量比较固定,且非常庞大,医疗器械的保修、维护等工作记录都是手工操作的,因此经常出现各种错误,其消耗大量的时间,为后续维修和查询等工作带来了不便,且资源共享性不高。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广泛应用,实施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医疗器械维修速度,也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器械维修管理系统,便于查询医疗器械信息,提高医疗器械维修效率,提高器械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维修工作的透明化和公开化管理。根据目前被采用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开展器械维修工作提供了便利,一般将该管理系统视作关系数据库管理平台,利用Microsoft的联机服务功能处理商务应用程序和数据,从实现资源的共享,且可操作性强。器械维修管理系统还具有器械检修和维护功能,利用互联网将医院设备科和各科室、各医学工程联合起来,共享跨区域设备维修信息,保证医疗器械监管部门能够对握器械维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性措施。某医院遵循医院设备流程,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和医院设备管理规范,设计一套完善的设备科管理系统,该系统与实验室、财务系统、病区系统、影像科以及电子病历系统等其他系统实现无缝接口预留和无缝对接,对设备进行全电脑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该医院还建立了完善的设备后勤管理系统,对设备实施一条龙服务。管理流程是:科室提出申请,包括申购、考察、招标、采购、验收、固定资产和设备管理、清理、维修、效益分析等环节。该医院自从采用该管理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后,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也为信息查询提供了便利,实现了科室资源的共享,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效益,使资产使用和记录更加公开化、透明化,效益管理和分析更加科学化。同时,该医院还定时优化和购置使用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仪器,定期维修使用效率不高的设备,体现了“以临床服务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第三,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实际应用

在维修医疗器械的过程中,维修人员经常会遇到各种很难解决的问题,此时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功能,找出问题的答案。使用比较频繁的搜索引擎包括百度、谷歌等,在使用搜索引擎时,需要严格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先输入关键词,查找与该医疗器械相关的信息,了解医疗器械说明书中的相关内容;其次,查找医疗器械的电子元器件。维修人员需要全面掌握医疗器械器件的参数、功能以及规格等信息,这样才能快速地找到设备出故障的原因。ISI的器件说明书是英文版,此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将其翻译成中文;再次,查询医疗器械的电路图。搜索各类医疗器械的电路图,仔细分析电路图的布局、位置,准确找出出故障的地方;最后,查询医疗器械商和制造商的联系方式,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可以及时与其售后人员取得联系,对医疗器械进行有效的诊断。

第四,网络数据库的应用。为了扩大医院的知识储备,丰富医院的数据资料,大部分医院都购买了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等资料库,这些数据库是医院维修人员维修医疗器械的重要参考数据。维修人员通过分析和学习这些成功的研究成果,深入了解与医疗器械相关的维修知识,从而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维修人员可以采取在线聊天、邮箱等方式,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练习,向这些学者和专家请教问题,交流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有时需要相互传输资料文件,但是如果文件过大则无法传输,此时可以通过聊天工具QQ来传输文件。特别是医院在购买医疗器械配件时,可以利用拍照功能将实物图片拍下,让经销商能够准确、直观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快速发货。

3.总结

综上所述,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医疗器械资料不完整、维修管理制度不健全、维修方式和维修工具比较落后等。医院需要加强对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视,将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在器械维修中。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远程诊断功能和搜索引擎功能,提高设备维修效率。同时,维修人员需要不断学习维修知识,利用互联网中丰富的资源,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也能推动医疗器械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随着我国医疗体系结构的不断完善,各大、中型医院的大型贵重医疗设备、仪器的数量也不断的增加,因此,如何延长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大型医疗设备的完好率,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是我们医疗器械管理者应该深刻探讨的话题。

现代医疗设备、仪器科技含量高,虽操作简单,但技术性能、参数指标要求极高,从而要求我们应改变以往的简单操作使用和被动维修的习惯,而是要主动去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这些高科技产品,以延长医疗设备、仪器的使用寿命,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杜绝国有资产的损失和浪费。下面,谈谈我对加强大型医疗设备、仪器的维护与保养的认识。

1提高思想认识、加大管理力度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以患者的利益为重,应在构建和谐社会氛围中起表率作用。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成为近几年的“两会”焦点议题。因此,我们医疗系统应从大局出发,切实地将解决这一问题当成首要任务来抓。提高党性观念和职业道德素质,更新对医疗设备、仪器的管理理念,提供性能状态良好的设备,配合临床医生提高疾病诊断率和符合率。同时,要结合本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力、有据、可操作性强的管理体制,加大管理力度,将医疗设备、仪器的管理纳入医院管理轨道。

2坚持制度落实、贵在持之以恒管理好医疗设备、仪器,应从抓制度落实人手。

大型医疗设备、仪器使用周期长,对医疗设备经常性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完善了医疗设备、仪器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体系,才能延长医疗设备、仪器的使用寿命,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如我院的x线机设备,自使用已有十二年之久,设备到位后,我们首先从了解其基本性能和掌握操作使用人手,对持证上岗人员进行再次的岗前培训;同时,重点加强对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在注重维修技术培训的同时,参照使用说明书中的《维护与保养》章节,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维护与保养计划和管理制度。此外,在使用过程中,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力求设备性能可靠。至今,这台设备在每年计量检测中,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计量要求。远超过其使用寿命,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浪费,为我院带来了效益。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建立完整的医疗设备、仪器档案,建立《大型设备维护与保养手册》。

(2)维修技术人员每周到使用科室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每机备有操作常规、维修和维护保养记录。

(3)定期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保养和技术性能测试,是节省维修费用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因此,我们狠抓医疗器械设备维护与保养计划的落实。严格做到:日常维护到位、季度维护及时、年度维护与技术性能测试达标的要求,切实将医疗器械设备“三防”(防尘、防潮、防蚀)工作落到实处。

(4)完善落实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维护与保养和技术性能测试的登记、统计制度,建立各种登记、统计数库,积累经验,完善提高。

3制定奖惩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

为提高医务人员的管理、爱护、熟练操作大型医疗设备的责任心,要求使用人员持证上岗,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素质。同时健全医疗设备使用年终评优和考核激励机制并与晋升职称、职务挂钩制度。对因管理不善和人为造成大型医疗设备故障,而造成医疗事故或设备大修、报废的当事者和领导者,依据我院《医疗设备管理细则》进行处理。使每位医务人员都有一种责任感,以提高医务人员的管理、爱护医疗设备的责任心。

4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发挥监督职能作用

现在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渠道已从原先上级拨款为主的模式,发展为医院以自筹资金为主的商业运作模式,这给医疗监管部门造成了设备管理上的困难和漏洞。这就要求医疗监督机构,要进一步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监督职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在机器出厂(进口)前就严把质量,“严进严出”。同时,建立大型医疗设备质量信息反馈和统计制度,定期通报大型医疗设备在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大型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使设备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大型医疗设备的完好率和延长其使用寿命需要处理好的几个环节:

(1)要充分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在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前,要认真组织做好市场调查,掌握设备的型号、性能、故障率、售后服务等各方面状况购买时,应选择信誉较好的公司,以保证设备的售后服务和配件供应。

篇(8)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1-0130-03

[作者简介] 姚圣娟,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经济学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上海 200237)

医疗器械行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一个工业门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医疗器械逐步进入高科技工业企业行列。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特别是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企业将面临一个新的高速增长期。目前,在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企业中,家族制企业约占国内产品市场的半壁江山,它的发展将会对国内整个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行业产生比较重大的影响。

一、特点

1.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丰厚

由于医疗器械涉及医疗、机械、电子、材料、信息等诸多领域,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知识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其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丰厚,成为各技术大国、国际跨国公司竞争的制高点。尽管竞争激烈,各跨国公司仍不断地投入巨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竞争力强的企业也就应运而生,排名前5位的骨科植入物公司占领了约80%的世界市场份额。

2.发展迅速,市场前景看好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近20年来,世界医疗器械产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即使在全球经济衰退时期,医疗器械产品行情仍然看好。如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整个经济增长率基本为零,而医疗器械工业却增长了6%~7%;西欧整个经济增长形势亦举步维艰,但欧盟的医疗器械工业增长率却保持在3%以上;日本经济增长率为3.5%,而医疗器械工业增长率达到8%。

我国目前在医疗器械费用支出方面远远不及发达国家,如:北美只占全球人口5%,却享用全球总增量40%以上的医疗器械费用,而占全球人口50%以上的亚洲国家却只享用全球年增量不足10%的医疗器械费用。中国占全球人口22%,只消耗了世界2%-3%的医疗器械费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更为关注,这必然要加大对医疗器械费用的支出,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也必将面临一个新的高速增长期。200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容量达到760亿元,平均年增长率15%,医疗器械销售收入同比增加19.4%,利润同比增加62.5%。有人预测,到2015年中国会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消费国,而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医疗器械消费国。

3.股份制和家族制企业比重逐渐增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产业的产权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单一的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被打破,涌现了一大批民营企业。据了解,在骨科医疗器械领域,除钛金属、钴合金和不锈钢等一些原材料生产企业仍保留国有体制外,贯穿整个产业链的从型材和半成品制造、特殊工艺和过程处理、分销到售后服务的企业,其产权以股份制和家族制为主。其中实际上完全为家族制的企业,京津地区有亚华、力达康、蒙太因、春立、昌航、理贝尔和威曼等公司,它们主要从事人工关节、创伤和脊柱产品的制造和销售;苏南地区最大的骨科制造企业是创生和奥斯迈,年营业额逾1亿人民币;而上海运通公司则是全中国最大的骨科植入产品营销企业,年销售收入达数亿人民币。就总体而言,它们占境内骨科植入性产品50%左右的市场份额。此外,家族控股和家族为第一大股东的骨科股份制生产和营销企业也不在少数。

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起家创业是生产医疗器械家族企业的共同特征。一些以技术见长的上海老工程师80年代中期退休后,到苏南张家港和常州的创业,催生了国内第一批家族型骨科医疗器械企业。它们多数获得了连续10年以上年均两位数的增长,有些企业达到了数千万到数亿人民币的年经营规模,在骨科产品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二、问题

目前,我国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家族制企业存在以下困难与问题:

1.外源融资困难,资金不足常成为发展的瓶颈

融资途径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就是自有资金,亲戚朋友的存款,外源包括债务融资和资本市场的筹资。从企业规模类型来看,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融资来源是不一样的。处于金字塔最底端的规模小历史短的企业,其融资来源非常有限,主要靠内源融资,一开始创业主要靠亲友和家人父母接济;但是过了一定的发展期限,企业到了比较稳定的金字塔中部的时候,融资来源也随之扩大,这时候有可能获得来自资本市场和银行融资来源的资金,但国内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限制较多;如果到了金字塔顶端、融资问题困难相对较小。所以国内中小骨科医疗器械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着先天和发展期两个阶段的不足,其资金实力远不如跨国大型医疗器械企业。

2.技术人才匮乏,研发能力不足,造成产品单一,抗风险能力差

研发需要长期稳定的投入,医疗器械产品尤其如此。一个全新型医疗器械产品的推出需要经历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包括:医学机理性研究、工程学实现机制研究、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技术性能)测试验证或评估,以及经济效益分析,向政府药监部门申领产品注册证等,才能将产品最终推向市场,因而其研发周期特别长。由于中小医疗器械企业在资金实力上的限制,加之企业领导者一般急功近利、追求短期利益,资金大多分配到生产、销售等见效相对比较快的部门,其投入到研发上的费用较少,也有的小型器械企业根据自身实力不作研发,只做新产品的和分销。另一方面,研发需要企业内部具有相当水平的科研人员承担,目前国内企业研发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足。中小企业研发能力的薄弱决定了企业自有产品的单一化,产品以模仿为主,同时也国内其他公司或国外公司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而大型企业在研发力量和资金规模上的优势决定了企业有可能从模仿和型向自主、生产型企业转变,在产品多元化和品牌建设上取得较大优势。

3.“人治”为主,决策缺乏科学性、民主性,管理水平比较低

目前,家族管理的职业化程度普遍偏低,一方面家族企业在聘用职业经理人方面本来就没有经验,另一方面企业创始人缺乏现代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家族企业的特殊性,管理者容易受到面子的影响,受亲情的影响,受元老的影响,受观念的影响。这种“人治”使得家族企业不能按照既定或公认的规章制度办事,无法做到奖罚分明,使管理陷入混乱,使制度流于形式。此外,家族企业习惯上形成了一种封闭的、自上而下单向控制的内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缺乏长期的规划和理性的战略思考,不利于企业管理社会化、职业化,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然而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是现有管理资源所能达到的企业扩张极限,吸纳新管理能力的数量和速度决定了企业的发展(Penrose,1959)。缺乏管理资源就成了企业扩张的主要约束力量(Richardson,1964)。管理资源这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本已经成为我国相当多民营企业成长的瓶颈(储小平,2002)。家族企业主往往兼具家长、企业所有人及主要经营者三种角色(郑伯埙,1995),他们通常采用三个指标-关系、能力及信任度,来区分自己人与外人,视为自己人的员工,除了家族成员以外,就是能力强、信任度高的家族外员工。家族企业主对自己人与外人给予区别对待,表现在决策的参与、对待的方式,对部属的控制、利益的分配四个方面(郑伯埙,1991)。储小平(2002)认为,家族企业成长瓶颈的实质是信任资源的约束,并指出中国的企业主和经理人普遍缺乏良好职业道德。因此,中国家族企业主首先将机密程度较低的生产技术部门和例行公事管理(办公室)的经理岗位对外人开放;营销、财务、人事、采购的岗位机密程度高,一般是到最后才安排给值得信赖的外人。综上所述,中国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典型的根据关系远近、能力高低、信任度大小或忠诚度大小,按照岗位的重要性和机密性程度进行“人治”色彩浓厚的管理。

4.“家文化”的“排他性”将高新技术的优秀人才拒之门外,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汪丁丁(1995)指出,从那个最深厚的文化层次中流传下来,至今仍是中国人行为核心的,是“家”的概念。Fukuyama(1995)将文化区分为低信任度文化和高信任度文化;前者是指信任只存在于血亲关系上的社会;而中国目前就属于低信任度文化,人们更容易相信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相信“家族”圈子内的人。因此,在创办、经营企业时他们也就自觉不自觉地与家族内部的人共同进行,而不愿意从家族外聘请所谓的职业经理人。杨国枢(1998)提出,中国人把家文化规则,包括家族伦理观念、家族成员行为角色关系、家族制度的框架、家族的心理认同与接纳等习惯性地泛化扩大到家族以外的人际关系和组织中。因此,中西方学者达成共识:家文化是中国家族企业文化的内核。但正由于家族与非家族成员内外有别的价值判断标准,而家族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是比较模糊和肤浅的,即使有些家族企业推行了企业文化管理,但也不能建立真正的企业文化,现在许多家族企业都是“家长”治理模式,信奉“排他”文化,这种文化往往将高新技术拒之门外,企业产品落后于时代;将优秀的人才拒之门外,失去人力资源优势;将外部大量资金拒之门外,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最终使家族企业缺乏凝聚力和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三、对策

1.深化改革、开拓进取,主动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变劣势为优势,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骨科医疗器械企业不论是保留家族制,还是改为股份制,都应适应世界潮流,克服“排他性”,主动地从外部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把原家族制企业的劣势变为优势,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可能情况下,寻找国际合作伙伴,成为跨国公司的加工制造商或寻找分工的合伙人。世界500强企业的40%由家庭所有或经营,这既包括大量以家庭或家族所有并自己经营的大量中小企业,也包括许多由家族控制的大型企业。许多声名显赫的大公司如杜邦、福特、柯达、安利、摩托罗拉等都是或曾经是家族企业。就美国而言,90%的企业可以被界定为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创造了50%-60%的GDP,提供了近80%的新增就业岗位(Delavan,Wisconsin,1999),而且其业绩也比其他企业要好。在欧洲,超过70%的企业为家族所有或家族控制(Mark A.A.M Leeders and Eric Waarts,2001)。可见,家族企业在整个世界企业界中占有很大比例。与这些世界著名的家族企业相比,国内家族企业的管理资源非常贫乏,成为企业再发展的主要瓶颈。国内家族企业有必要在家族企业的董事会治理模式,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进行反思和突破,并借鉴他们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

2.正视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从优势出发,在集中搞好核心产品的基础上,尽快地从模仿、过渡到自主生产

骨科医疗器械企业要使自己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在企业创业阶段,应切忌分散资金。

3.利用决策快的特点,着力开拓新市场

目前,耗材类骨科植入性医疗器械产业仍具有大的增长空间,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同时,可以将产品推向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南亚、中东、非洲和南美市场。

参考文献:

[1]Birley,S. 1986. Succession in the family firm: The inheritor'sview.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4(3):36-43.

[2]Kets de Vries,M. 1993. The dynamics of family controlled firms: The good news and the bad news. Organiza-tional Dynamics,21(3): 59-68.

[3]Morris,M. H.,Williams,R. O.,Jeffrey,A.,& Avila,R. A. 1997.Correlates of success in family business transit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2: 385- 401.

[4]Beckhard ,R.,& Dyer,W. G.,Jr. 1983. Managing continuity in 664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October the family-owned business. Organizational Dynamics,12(1): 5-12.

篇(9)

我院是一家二级专科医院。按照国家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和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医院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CSSD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我院消毒供应室将初步对全院复用性医疗器械实施集中清洗。由于临床医疗专业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较难清洗、精密,昂贵、高风险复用器械进入临床医疗活动中。但在二级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下,我院消毒供应室原有的人力资源状况,工作模式等难以适应转型所带来的新的挑战。现将我院消毒供应室实施全院复用器械集中清洗面临的难点及对策报告如下。

1 难点

1.1 人力资源 供应室工作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不属于临床一线科室,因为不需要直接面对患者,工作相对单纯,自然就成为老弱病残与照顾对象集中的科室。老少比例失调造成消毒供应室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另二级医院病床规模较三级医院要小,自然相应护士比例随之减少,在工作量不饱和的情况下,人员配置自然也不饱和,原来临床科室的清洗工作转移到供应室集中处理,工作量与工作人员增长比例不同步导致人员不足。所以,供应室工作普遍存在人员年龄较大,学历低,身体差,人员少,缺乏学习的动力等特点。

1.2 思想观念 消毒供应室原有的分散式清洗方法已经养成了固定的工作模式,工作人员遵循习惯在工作上觉得更加得心应手,新成员的加入采取的是带教式传授,工作方法沿用老一套,甚至有一些是错误的做法。集中清洗后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工作时长也延长,惰性致使工作人员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觉得原本运行得好好的工作模式为什么要改呢?很多新的规范,方法的颁布施行基本上都首选三级或三级以上级别医院,待趋于成熟时方在二级和(或)二级以下医院全面施行,但那已经是很长时间以后的事了,这就导致二级医院新信息的获取推迟及延后,老少不均的人员配置情况使新观念的接受程度也不一,积极性也不高,人员缺乏创新精神和意识;临床科室有的怕器械损毁或耽误使用,有的斤斤计较那点成本,使集中清洗的推行也是颇费周折。供应室格局的改造,清洗设备的添置,防护用具的完善等等都需要一大笔基金,如果领导不能了解集中清洗的重要性,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将很难支持消毒供应室的转型工作。

1.3 布局和设备 由分散的科室自行清洗转变为集中清洗,大量的医疗器械集中处理,原有的供应室格局和设备满足不了工作需要,如整个供应室的扩建;清洗槽的增加;清洗器具及防护用具的完善;由台式超声波清洗机换成兼具清洗、消毒、干燥功能于一身的新型微波清洗机,这无疑需要很大一笔资金。所以,领导阶层的理解和支持是重中之重。

1.4 清洗操作技术 二级医院发展滞后,消毒供应室对医疗器械的清洗一直沿用手工清洗方法,虽然手工清洗未被淘汰,但不及首选机械清洗,新型微波清洗机的引进,虽然有工程师的技术指导,但缺乏临床实际操作的经验,目前仍在摸索阶段;一些特别器械如骨科器械、口腔器械结构复杂,精细,或需要特定的清洗溶酶、温度等,都需要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进一步的学习。

2 对策

2.1 医院管理层面 管理最注重的是大家的共识,充分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参与建立制度,设计流程,联系实际,不断地反复推进,最后形成符合规范要求的工作模式;争取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按需设岗,提供良好的专业学习和交流平台,合理配置设备设施,满足工作需要,定期对其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对不足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推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能使员工团结,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团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人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1]。

2.2 相关职能部门层面 感染管理部门:参与培训,认真学习标准,根据标准进行监督,指导,完善管理。后勤部门:保证水、电的供应,完善设备的售后服务等。

2.3 消毒供应室层面 人员培训――接收――建立规范。

2.3.1 人员培训 做好消毒供应室团队成员的思想更新,鼓励他们更新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是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根本。重视供应室专科技术更新,开辟多渠道的岗位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丰富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使之适应新的工作模式的需要和不断变化的环境。消毒供应室人员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培养创新意识,合作意识[2]。扩大知识面,有利于促进供应室专科知识的发展。

2.3.2 接收 基于条件不成熟的限制,可逐步从基础诊疗器械清洗开始,先易后难,如精神科优先,而后急诊室、妇科,最后口腔,手外科,不懈朝着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集中清洗的大目标迈进,越做越多,越做越好。

2.3.3 建立规范 建立以临床需要为中心的工作模式,根据临床科室、手术室业务需要,更新工作程序和方法,与临床科室、手术室密切沟通。制定相关制度,操作流程,应急预案。

2.4 临床科室层面 手术器械的集中清洗节省了科室的人力资源,针对工作流程的改变,不光是供应室本身,还有临床科室也需要更新观念,供应室的人要到临床沟通,知道器械使用的方法、时间、用途及注意事项,临床科室也应与供应室多协调沟通,提出宝贵建议。

3 小结

集中管理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未来趋势,清洗作为整个器械处理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即使在施行过程中困难重重,仍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在全院领导层、相关职能部门、供应室本身以及临床相关科室的共同努力下保证医院内各种污染后的器械与设备都能在受控的标准下,以统一的流程与管理达到一致的水平,确保器械重复使用的安全性,有效降低医院内因为器械问题造成的感染,最终实现集中管理。

篇(10)

2)目前大部分高校工科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工程教育的师资队伍普遍缺乏行业背景,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技能差。毕业生到医疗设备相关生产企业工作,首先需具备最基本的动手能力和最起码的的专业技能,通过企业提供的短暂的岗们培训后就能够直接顶岗上任。但有些毕业生缺乏最基本的如钳工、车工、金工等知识,也不能对基本的医疗设备进行简单维修和故障纠错的能力,实践技能远不能达不到企业期望要求。

3)由于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大部分高校所开设的课程“参照传统”,并未考虑课程的融合及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加上创新教育方面做得不够,必然影响培养的毕业生的工程科技与创新的能力,同时,导致毕业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也不够强。

4)教学方法老套,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传授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它以教师讲授,甚至灌输为主,即填鸭式,它重在知识本身的传达,容易忽视学生是主体,所以,总是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中,自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显然,一旦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

CDIO工程教育方法自实施以来,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深受企业、工业界的欢迎。借鉴CDIO工程的教育方法,对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以下建议:

1)更新工程教育理念,加强与企业的合作CDIO工程教育改革要将求学生理解如何构思-设计-实施-运行(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这些行动首先需要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理解相应的教育理念,即CDIO工程教育培养理念。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业联合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实际的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真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到企业,真正的参与企业的研发、生产,与企业工程师交流学习,提高学生工程能力与工程素养,同时,也让学生有更加明确的自我发展方向。

2)构建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一体化课程CDIO课程计划包括由相互支持的专业课程和明确集成个人、人际交往能力,产品、过程和系统建造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能力培养的方案。一体化课程计划给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经验,不仅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而且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相互交叉的各种科学知识,此外,还能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人际间的交往能力以及对产品、系统建造的能力水平。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以实现具有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扎实的医学设备基本知识,能在医疗器械企业从事产品的设计、生产、安装、调试、操作、故障分析、营销及售后技术服务的教育目标为目标,通过导论、概论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强调把“设计———实现”融入一体化课程,在重视基础知识及基础理论的同时,对专业课程进行合理的整合,注重人文素养和工程实践,形成“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强能力”的特色生物工医学工程课程体系。

上一篇: 品牌工作思路 下一篇: 教师读书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