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31 16:11:0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家访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教学归教学,戴明朝觉得基业长青班理应超越职业教育的概念,家族企业的二代需要陪伴成长直到成熟的那一天,而不是“完成学业即毕业”。因此在具体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基业长青班突出个性化指导,重点在使命激发和内心阅读,以此协助家族企业的两代人之间建立起良性开放的互动沟通交流机制,帮助家族企业转型。
家访、家宴、家谱和拼爹
戴明朝坚信,唯有两代同心,才能基业长青。交大设计的一套“陪伴机制”成为教学的亮点。
方式一:家访。戴明朝认为,了解学生的家庭与家族企业,发现父母子女两代人的共识,有助于找到学员的聚焦点。因此,他积极探索家访的最佳形式。经过摸索发现,带同学去其他学生的家庭进行家访,了解父子关系,观察他们的沟通状况,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一圈走下来,他发现凡是两代之间关系不错的,都有很多非正式的沟通;而那些两代冲突较大的,则往往是因为缺乏轻松和持续的沟通,不少学生和父辈的交集只有工作,而工作之外的生活少有重合。其中,有一个家庭的沟通方式给戴明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父子三人晚饭后会在一起边看电视边聊天,共识就在不经意和长期坚持中逐渐形成。
戴明朝发现这种非正式的沟通比正式沟通的效果要好,大家都很放松,注意倾听彼此,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对交流的问题也比较有共识。“两代人观点不同很正常,但是如果没有交流没有倾听,冲突就会放大,家访是个很好的了解、解决沟通障碍的形式。”戴明朝说。
方式二:家宴。举办一场家宴的目的是促进全家人关系融洽。二代成年后往往在外独立居住,而家宴可以让自己和配偶与父母多交流,平时没时间聊的事,这时也可以聊。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打造沟通机制非常重要的前提。
方式三:制作家谱。交大基业长青班的毕业论文是撰写家谱,当然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家谱图表,而是希望学生写一份家族企业史与家族历史,把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以及家族中的长辈故事以尽可能图文并茂的形式描述出来,借以形成自己的家族梦想。倾听长辈讲述历史的方式,丰富和提升了二代对一代的认知,让学生和长辈一同回到历史的起点和企业成长转折磨练的过程中,使二代获得足够的家族历史与企业历史的熏陶。
方式四:还在筹划中的这种方式,被戴明朝笑称为“拼爹”。把愿意分享的学生父辈组织成一个小型的交流圈子,增进学生与长辈间的沟通,多角度地了解上一代的想法。有些学生可能听不进自己父亲的话,但却能听进别人父亲的忠告。在“拼爹”的过程中,他发现学生们对“爹”都有英雄崇拜的情结,当这些成功的“爹”来到他们面前时,都非常真实,没有任何伪装。学生们喜欢有故事、又潮又开明的“爹”,能够平等地跟他们沟通。
现在的“拼爹”方式大多还是请“爹”过来跟学生们一起吃饭。戴明朝发现,这些学生在面对别人的父亲时态度完全不同,由此他构想了一个“拼爹”的衍生品——“易子而教”,让这些“爹”挑几个学生做“儿子”,在自己的企业中加以培养。
尽管学生与父辈存在这样那样的沟通问题,但是在学校调研“谁是你最尊敬的人”时,大多数学生们选择的还是自己的父亲。他们认为父亲能走到今天非常不容易,把企业做到这个程度是“熬”出来的伟大,的确是值得尊敬的成就。
“洋墨水”和“土包子”为何谈不拢
在走访多个学生家庭、吃过多次家宴之后,戴明朝总结出一些两代人交流不畅的原因。
第一是价值观差异。第一代是实干派,但在急剧转型的当下,他们的有些经验已经不太管用;第二代大多受过大学教育,基业长青班的学生中有约一半的人在国外留过学。“洋墨水”和“土包子”之间的价值判断不同,交流也会不畅。
第二是对事业的观念不同。第一代企业家认为企业就是生命,其重要性偶尔甚至超越子女,而二代更倾向于把事业和个人的生活区隔开,理念不同,做法不同,进而导致两代人之间在处理问题上多有冲突。
第三是企业治理观念不同。第一代企业家都有一个“潜制度”,即通过个人影响力和经验在管理企业,他本人就可以成为制度;但是二代认为一切都应该真正制度化,他们有着企业规范化治理的良好愿望,但在具体的做法上他们却难免浮躁而不切实际,因此也容易造成冲突。
交大基业长青班从2009年开班到现在已经有五个年头,一直实行小班化教育。几期下来,戴明朝深深感动于这批学生在受教前后的巨大变化,也让他重新看待这些顶着“富二代”称号的学生。“这些学生身边都有很好的老师,那就是他们的父母。他们可能不见得擅长读书,有着不同的表达青春的方式,但他们有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其实超过一般意义上的大学生。许多人无须为钱工作,他们都想做点有意义的大事。”,这些二代学员都见多识广,有时甚至超过老师。戴明朝认为他能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一个成长的空间,让他们沉思、沉淀,去见不同的人,看不一样的世界,让他们在不断的思想冲击下启发天智。
最追捧“讲人话”的企业家
除了“陪伴”式的教育,“榜样学习”和“交流启智”也是课程设计的一大亮点。
首先,学校请来知名企业家与学员进行深度沟通,像戴志康、梁信军、王功权、冯军、吴长江、潘石屹、魏文彬等,这些大佬们让学生印象深刻。比如2013年3月的海南之行,王功权跟学生们坦率真诚地分享让他伤心动情的人生感悟,以及做出那些决定时的心情起伏和人生信念,让同学们深深震撼。戴明朝说:“学生们特别在意是那些能够‘讲人话’的企业家,在意这些成功者的感悟和追求,特别想知道企业做大到一定规模以后,他们还有什么追求。”
其次,学校把二代中的佼佼者龚晓思、李承祚、邢丹丹、汤子嘉、卢伟坚等请来,进行开放式的交流。与同龄人的交流给学生们带来极大"刺激",让他们在同行者的不同作为、境界和认知中互相鼓励,震撼自省。
第三,突出哲学教育。在整体教学中,哲学类所占比重约为三分之一,但并不是纯哲学课程,而是把哲学内置到管理课程中去。比如讲战略大势的同时是在讲“未来观”,请研究国际前沿领域的学者谈对未来的认知;两年里在超过十个省市游学,本身就是塑造“中国观”的方式之一;请金融专家金岩石讲述金融哲学以及参访阿里巴巴,是塑造“时空观”。这些管理以外的学科给了学生们认识世界的视角。此外,课程班还把复旦哲学系最受欢迎的80后女教师陈果请来,由她讲解人生的自觉和自省,收到很多学生的正向反馈。
二代的裂变式成长
姜增伟在讲话别提到,中日产业结构互补,互有优势和需求,合作的潜力仍然很强,“关键在于加强双方发展战略的对接,找准利益的契合点,特别是中日两国企业家承担更多的责任。把合作潜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为双方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他指出。
应对过剩产能,中日需携手
对于产能过剩的担忧,引起中日企业家的广泛热议。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名誉顾问朝香圣一认为,讨论中日经济为世界做贡献,实质上是在讨论GDP占世界第二和第三的两个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责任问题。“钢铁产业可以说是现代世界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日本,人们一直认为‘钢铁是昂贵的商品’,即使到了21世纪,日本已经形成了很多新兴产业,但钢铁产业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毫无疑问,目前钢铁产业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基础,它深刻地影响着其他产业。所以我们认为钢铁业不断的强化是促成全球经济进一步成长的必要条件。”
朝香圣一表示,不管是哪个行业,如果只被一时的需求所左右,就有可能走进“恶魔周期”,“泡沫经济一旦破灭,各种投资将无法回收,包括不动产领域,那么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会进入负的连锁反应。日本经历过这样的严峻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全民合作应对,企业经营也要从重视库存向重视流程转变。”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对此深表认同。他总结,自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两国经济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国大量购买日本的产品和技术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日本企业大量进入中国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中日相互融合的阶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日本企业在中国也在迅速发展,中国企业也开始进入到日本。
宋志平以自己曾经从事的“水泥”行业为例,指出目前中国水泥产能为35亿吨,销售量为24亿吨,市场规模早已过了峰值,今后只会逐渐缩减,所以解决产能过剩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他说,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临同样的问题,日本政府、企业和产业界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了宝贵的经验,这对中国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TCL集团总裁薄连明认为,自从进入2010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第一制造大国,去年中国政府就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要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过渡,“我想这个进程当中不仅仅对中国企业是个机会,对中日企业来讲也是共同的机遇。”
薄连明分析,中日两国在制造业方面各有特点,中国的工业能力优势比较明显,首先主要体现在工业基础比较广泛,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工业门类;其次,工业产值大;再次,市场规模大;第四,正处于向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转型期。日本则具备不同的优势,比如工业化进程比较早,积累了较多工业化的经验和管理经验;第二是装备制造业和先进材料行业比较领先;第三是在智能制造以及机器人产业处于领先地位。“所以通过供给侧改革如果实现中日双方工业能力的提升,通过优势进行互补,通过合作来补强自己的短板,最终我想能够实现中日企业双赢的局面。”他补充道。
合作方式创新 电子商务成关注焦点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猛、引领了全球电商市场的增长。据eMarketer预测,到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零售销售额将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40%。这一现象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因此,加强中日在物联网和电子商务领域的合作成为与会企业家关注的话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委“两创”总战略,象山县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实施远程教育“三大工程”,助推农村党员创业创新。
一是实施远程教育“先锋工程”,营造农村党员创业创新氛围。按照“推进两创服务基层”要求,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月活动,举行主题宣传教育月启动仪式,向农村站点推送十七大精神辅导课件20小时。开设“两创”讲坛,树立农民企业家周渭民、技术革新尖兵朱培龙、养猪能手方瑞娟等一批创业创新典型,使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实施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选调1100多名新村官,分7期进行新农村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等内容培训。设立农村党员干部网上学院,开设实用技术、致富项目等课程,更新思想观念,拓展创新视野。
二是实施远程教育“富民工程”,提高农村党员创业创新能力。开展“千名专家联千村帮万户”活动,搭建网上专家答疑平台,组织50多位市级新农村建设顾问团专家和县新农村建设促进会专家与20个村40多户水产养殖、畜牧、果蔬等方面种养殖大户联系结对,开展技术帮扶,加强实践指导。注重发挥农村大学生工作者知识优势,紧密结合象山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搜集柑橘、杨梅、西兰花、南美白对虾、梭子蟹、黄鱼等特色产业课件资源库,及时解决群众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组织100余名村干部参加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园艺、计算机两个专业大专学历班学习。总结推广“远程教育+专家辅导+基地实践”、“远程教育+合作社+基地”、“远程教育+公司+农户”等行之有效的学用模式,使远程教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点金石”。通过农民信箱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和行情,提供农时预告、病虫预防信息。如晓塘乡的金元蛋业、象山红柑橘、双联畜牧等合作社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开展禽蛋、土鸡、柑橘等网上推销活动,各类农产品供求信息3万余条次,销售蛋鸡15000余只,柑橘约48吨,有机肥12吨。
三是实施远程教育“民生工程”,激发党员创业创新活力。建立农村远程教育“民生服务网”,开辟远程教育论坛,定期收集党员群众在创业中的致富经验以及在生产中遇到的政策性、技术性难题。开通“网上会客室”,组织工商、质监、药监、贸粮等部门技术专家,面对面地为群众解疑释难。建立“民生直通车”,定期采集收编象山电视台《阳光热线》栏目中涉及民生问题专家访谈节目,放置在远程教育平台和远程教育网站上,方便党员随时随地收看。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视频会议系统作用,开展涉及民生方面知识培训5场次,累计培训人员2万余人次。
LeBas和Latham依据演化理论指出[6],没有持续的R&D活动,就不会出现技术变革;不能有效地实现技术独占,就没有持续的获利能力,也就缺乏动力开展持续性的知识创造活动。因此,技术竞争力产生于那些通过开展技术活动不断产生和积累技术知识并获取技术创新收益的企业。薛求知和罗来军分析了跨国公司由技术垄断优势范式向技术竞争优势范式演进的过程,并详细分析了两种范式的不同[7]。他们强调,技术垄断优势范式突出表现在对核心技术和技术转移的控制,是通过对垄断技术的保护和经营实现长期的技术积累;而技术竞争优势范式则表现在跨国公司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和对跨国技术资源与能力的整合方面,致力于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来应变外部竞争环境的动态化和复杂化。然而本文认为,这两种范式并不是割裂开的,面对技术变革不确定性的增强、技术生命周期的缩短、顾客需求的动态变化、行业竞争强度的不断加剧,如果只依靠技术的控制和保护,原有的垄断优势会很快丧失,只有持续地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资源整合,才能带来持久的技术竞争优势。然而,在当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如何保护技术并独占技术收益是巩固企业市场地位的重要手段[8]。因此,中国本土企业一方面需要持续地开展原型技术的研发和技术资源的整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独占技术在市场上的收益,从自主创新中获利。因此,本文将技术竞争力界定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运用自身技术优势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表现为技术的先进性、协同性和获利持续性。自主创新是企业依靠自身资源或通过外部资源获取,独立开展技术研发活动,实现产品或工艺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最终从市场上获益[9]。根据自主创新的三个主要阶段(即技术原型的产生、产品的形成和生产、市场上的商业化),并借鉴彭光映和曾繁华总结的发达经济体跨国公司全球技术竞争战略[10],本文认为,中国本土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技术竞争力,在国内和国际双重竞争中脱颖而出,应该加强技术研发活动,有效协同各类技术资源并独占创新成果在市场上的收益。由于本文是基于企业自主创新的背景,因此不涉及技术合作方面的内容。简单来说,本文所要研究的企业技术竞争力包括技术研发、技术整合和技术独占三个方面。
环境不确定性引起了企业对战略导向的关注[11]。企业战略导向研究理论是一种能够影响企业决策制定框架的潜在哲学体系,是指导企业资源利用、战略规划和经营管理的观念、倾向、动机和愿望[12]。不同的战略导向,对企业的竞争优势理解不同,也对企业应对内外部环境有不同的影响。战略管理与营销研究认为,企业家导向和市场导向是影响企业战略和运营的两个关键战略导向。企业家导向型企业致力于通过创新性、风险承担、先动性等理念指导企业行为。企业家导向强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主动制造变化和探索新机会的结果,突出了企业在战略和行为上的强势地位。而市场导向是一种反应式思维模式,强调通过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并利用现有资源做出适应[13]。市场导向型企业更倾向于了解目标顾客的当下需求和竞争者的战略行为,在内部跨部门协作的基础上整合资源,为顾客创造价值最大化。因此,现有文献普遍认为,尽管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具有很高的风险,企业家导向型企业也敢于冒险,并先于竞争对手,研发出创新性的新技术。与渐进性的技术改进相比,企业家导向更有利于新技术的突破以及新市场的开发和进入。市场导向型企业由于能够针对顾客需求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策略做出及时应对,因此在机会利用和避免不确定性威胁方面具有效率优势,但因为仅仅局限于现有的顾客、渠道和竞争对手,将企业的思维局限在已有的框架中而无法产生根本性的变革。
现代企业即使能够通过自身的研发努力生成新颖的、独特的新技术,也有可能面临市场的丢失。如何通过技术研发和技术整合“打下江山”,又如何通过技术独占机制的应用“守住江山”,从而提升和巩固企业来之不易的市场地位,是学术界和企业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代表了企业的竞争状态。它是企业主营产品在其所有渗透领域内的综合市场占有率,或是在主营产业中的排名顺序[8]。企业参与技术竞争的目的是基于企业竞争中的技术因素,建立一个使自己有利可图且持之以恒的市场地位。然而,不同的战略导向会因企业决策和行为的差异,影响技术活动的开展。现有文献研究了企业家导向和市场导向作为对立面对创新突变性产生两种相反的影响[14],然而近期也有文献证明除企业家导向外,市场导向也能通过强烈的创新意愿间接产生更多的创新性[15]。Baker和Sinkular则提出,企业家导向和市场导向具有互补性[12],两者组合有利于企业利润的获得。目前两种战略导向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在理论界仍然存在争议。本文根据自主创新的三个主要阶段,将企业技术竞争力细分为技术研发、技术整合和技术独占三个方面,研究其对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的影响。同时,引入企业家导向和市场导向作为前因变量,探讨战略导向对企业技术竞争力的作用。本文力图通过对企业技术竞争力方面的研究,旨在为中国本土企业发展战略导向和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基本的概念模型。
研究假设
俞文华分析了美、日、欧等在中国大陆开展的技术竞争,认为企业的技术竞争力是促进其技术地位显著上升的重要原因[16]。如前面的论述,基于自主创新的企业技术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长期持续推出创新性技术及产品并从中获益的能力,包括技术研发、技术整合和技术独占。技术研发是企业从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科学分析和反复试验等活动,是一项创造性、开拓性和实验性的工作,其结果是技术原型的产生。只有加强高精尖技术的研发,并掌握技术的制高点,才能掌控竞争的主动权。技术研发包含两方面内容,即学习和技术变革[17]。在技术研发的过程中,企业通过探索性学习,可以搜寻新的技术机会、产生新的技术知识,这种企业内部产生的知识具有较高的隐性和情景依赖性,相对于外部获取的知识,具有更强的不易模仿性和难以替代性,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另外,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需要不遗余力地开展技术研发活动,探索新的未知,避免企业技术面临被替代的风险。没有持续的技术研发,就不会有新技术的产生[6]。Intel成功的例子说明,往往一些突破性的技术变革来自于企业内部,是技术外部获取和模仿跟随策略所无法企及的;同时,持续不断的研发努力是实现自主技术领先开发的基础,能够引领技术前沿,从而确保了IntelCPU市场霸主的地位。因此,技术研发能够帮助企业凭借新颖的、先进的技术和企业特有的研发知识拥有行业技术竞争的主动权,提升并巩固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因此,提出以下假设:H1a:技术研发与企业地位正相关。#p#分页标题#e#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高精尖技术的发明创造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即使有些技术被成功研发,也可能被束之高阁,无法进入市场和消费者手中,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为避免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链条出现断裂,申长江认为[18],企业在将原型技术发展为适于商业化制造的产品或工艺时,需要充分利用内外部技术资源,将多门类技术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并发挥其协同优势,实现技术向新产品和大批量生产的转化。刘瑶借助海尔集团的案例说明,企业有能力并有效实施技术整合是判断其竞争力的重要依据[19]。Ianisiti首次提出技术整合的概念[20],他认为,技术整合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在新产品或制造流程开发的过程中选择、甄别、提炼和应用所需技术的活动。邓艳和雷家骕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技术整合的研究,将其细分为面向产品开发的技术整合和面向大规模制造的技术整合[21]。前者可认为是从原型技术到具体的产品方案,简称为产品化,后者是从单个产品技术到可批量制造的技术,简称为工程化。产品化阶段是应用原型技术开发出高质量和高性能的产品;工程化是将产品批量化和高效率地制造出来。Ragatz、Handfield和Petersen研究证明了尤其是在技术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高的行业,企业技术整合是决定新产品生产周期、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的重要指标,这对企业快速并持久的占领市场具有重大影响[22]。此外,技术整合需要跨部门的交流与协作,这有利于企业内外部显性和隐性知识的转移,还可以消除组织中的各种边界和障碍,保持组织柔性。在技术整合过程中,企业不仅需要审度内部的技术基础,还需要关注外部市场环境,如原材料的可获得性和顾客的偏好等,才能有效地对各类技术资源进行甄选、应用和重组。因此,技术整合加快了企业响应市场的速度,帮助企业适应外部环境,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企业获得市场优势。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H1b:技术整合与企业地位正相关。
现实中,并不是每一个创新企业都能够从创新中获利,真正的创新者也不一定是市场上的赢家。企业不仅需要关注技术产生阶段,还应该致力于市场的开发和占领,尽快实现创新成果的商业化,才能确保市场地位的稳固。技术独占是指开展技术创新的企业在市场上通过独占机制的使用确保其从创新性的技术中获益,避免因竞争对手和跟随者对创新企业核心技术的复制和模仿而丢失创新收益[23]。只有能够独占技术创新收益的企业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获取技术竞争力。现有文献通常用独占机制的有效性来衡量技术独占性[24-25]。独占机制是用来保护技术研发中不断增长的租金的手段[25]。独占性最重要的维度是技术的本质和专利、商标、著作权等法律保护机制的有效性[23]。后来又被学者归为两类[26]:一种是通过明确技术所有权独占创新收益,又被称为法律独占机制;另一种是企业的战略,通过商业秘密、市场领先、互补性资产等占用技术创新收益,又被称为战略独占机制。专利在技术占用方面主要表现为,一是通过专利权享有垄断利润,二是通过专利许可、或增加谈判砝码使企业获益。企业保护技术的垄断地位和独占技术扩散和转移的收益,成为企业技术竞争的有力武器。然而,信息披露风险性高、专利申请手续繁琐和维护成本高等原因也限制了专利在保障创新收益方面的局限性[27]。Cohen等认为[27],商业秘密、领先市场和互补性资产等在除化工和医药行业外均具有比专利更好的独占作用。商业秘密能够用较低的成本保密核心技术不被模仿,避免竞争对手侵吞创新企业的市场份额。领先市场是指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以更快的速度将创新成果推向市场,发挥先动优势,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互补性资产包括支持创新产出的声誉、渠道和制造能力等。Teece认为[23],在很多情况下,企业只有拥有难以被模仿的互补性资产才能成功实现新技术的商业化,并从技术创新中获得收益。企业声誉作为无形资产,具有很强的市场感召力,是奠定企业市场地位的基础。渠道关系有助于创新企业获取终端市场的相关知识和信息,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和较低的销售成本,将创新成果递送到最终用户手中。制造能力优势能够帮助企业降低创新成本,从而提高创新利润。因此,总的来看,技术独占机制的有效性对企业创新过程商业化成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只有经过成功的创新商业化,企业才能真正地独占创新收益,增强企业经济实力,从而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1c:技术独占与企业地位正相关。
企业家导向是一种通过内生的新思维、新决策和新行为来主动影响外部环境的战略方式[13]。企业家导向型企业强调对未来技术、需求和竞争的预期,主动开展技术突破和领先开发活动,愿意进行风险投资并承担风险。技术研发虽然可以促进新颖性技术的产生,但其过程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风险性、长期性和资源消耗性。企业家导向型企业认为,突破性的技术变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从技术研发中进行探索性学习并积累经验。它们对所研发的技术前景充满信心,愿意打破技术常规,支持突破性的技术进步;对技术风险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并且愿意承受研发失败所导致的损失;同时,强调研发战略的先动性,激励研发团队创造出优于竞争对手的新技术。因此,企业家导向型企业更愿意加大研发支出,鼓励企业内部开展持续的研发努力和新技术的产生,为技术研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提高新技术的新颖性和难以模仿性。因此企业家导向偏向于促进技术研发。市场导向引导和激发企业根据外部环境调整自己的思维、决策和行为,是一种适应性战略方式[15]。市场导向致力于应对现有顾客需求和竞争者行为的变化,回避对未知采取冒险行为,从而限制了探索性和超前性思维的产生,而探索性和超前性思维正是新技术研发的主要来源。第二,尽管有研究证明,市场导向也是进行技术改进的主要动机之一,但是技术原型的产生需要大量研发资金和人员的投入,而市场导向会避免投入大量资源尝试这样一个试错和探索过程[28]。第三,技术研发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是持续新知识创造和积累的过程,市场导向强调对外界环境的及时回应,不愿开展耗时长久的原型技术的研发活动。因此,本文认为,市场导向关注的是当前的技术基础和渐进性的改进,从而抑制了高风险、高投入和长期性的新技术研发。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2a:企业家导向与技术研发正相关。H2b:市场导向与技术研发负相关。#p#分页标题#e#
技术整合需要对多种技术进行调查、评估、选择并整合到产品开发和大批量生产中去。在技术整合的过程中,企业始终需要关注已有技术选项和外部环境的有效匹配[20]。其中,产品化阶段需要考虑外部竞争环境和顾客偏好,工程化阶段需要考虑供应商批量供应和生产能力。市场导向正好为技术整合创造了合适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通过对外部环境的观察和分析,避免了技术整合的盲目性,通过内部的沟通与协作,加速了技术整合的效率,因此,市场导向促进了技术整合。然而,技术整合过程中仍然面临整合风险[29],现有技术选项能否发挥协同优势具有不确定性,需要企业进行不断的实验和探索,而企业家导向型企业愿意承担风险,并投入资源尝试多种可能性,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另外,技术整合的目的是将技术应用到产品创新和批量生产中去,企业家导向型企业更具有前瞻视野,致力于寻求新顾客、挖掘现有顾客的潜在需求并预测市场发展趋势,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同时企业家导向鼓励企业主动引导外部环境朝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促进企业通过技术整合成为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因此,本文提出:H3a:企业家导向与技术整合正相关。H3b:市场导向与技术整合正相关。
企业家导向反映了企业通过“由内而外”的方式驱动企业主动制造变化,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内部技术创新性追求上,而市场导向则表现为通过“市场拉动”促使企业对变化做出回应,更多地关注市场上顾客、竞争对手和其他环境要素下的状态[30]。因此,市场导向具有较高的市场协同性,促使企业开展更多的市场活动。首先,市场导向型企业将竞争者视为威胁,他们更加关注技术独占问题,促进企业有效利用知识产权。市场导向型企业善于对市场状况和竞争环境进行把握,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专利战略获取垄断收益、许可费用,亦或是增加谈判筹码,也可以采用商业秘密的形式保护核心技术不被模仿。第二,市场导向型企业在确定创新成果进入市场的时间时,不仅要全面考虑顾客和竞争对手的状况,还需认真审视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以应对领先市场面临的市场不确定性和技术不确定性。第三,市场导向型企业关注企业声誉构建和促销活动,旨在提升创新成果的市场接受度和顾客认同度;同时,由于了解自身营销资源和技能的优劣势,市场导向型企业善于运用互补性资产帮助企业获取创新收益。本文认为,技术独占的有效性依赖于市场的需求环境和竞争环境,市场导向对外部当下环境的关注和回应促进了技术独占机制有效性的发挥,而企业家导向忽视外部环境,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创造环境,而不“审时度势”,将面临新产品和新技术合法性的缺失,无法快速博取市场认同,从而限制其市场收益的获取。因此,本文提出:H4a:企业家导向与技术独占负相关。H4b:市场导向与技术独占正相关。
实证研究
本文的数据来自于国内600家技术型企业的问卷调查。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预调研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测试、修正与完善。通过面访方式进行正式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共回收有效问卷270份,有效回收率为45%。本次调研主要是为了研究企业层面的技术竞争和技术创新行为,因此调研对象锁定在了解企业整体状况的总经理或者高层管理人员。调查的样本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合资企业等,遍及广东、陕西、河南、天津、甘肃、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河北、山西、四川、上海等省市,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机械、电子和通讯等行业。本文对自变量均采用多题项李克特7级量表的度量方式。采用过程变量来表征企业的技术研发活动。考虑到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时滞性问题,本文通过考察企业过去3年中在研发努力中的表现来度量技术研发。技术整合,主要是指组织内的知识整合和技术协调,因此参考Iansiti研究内部技术整合的题项[24],并结合中国制造业的特点,共设计了3个题项。虽然技术独占在理论和实践中很重要,却难以直接测量。因此,许多学者都试图通过检验各种独占机制的有效性来间接地度量独占性[24-25]。本文设计6个题项考察了法律机制和战略机制的有效性[26-27]。对于企业家导向和市场导向的测量题项则采用赵根申等(2006)的量表[31]。关于因变量,本文对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市场地位,采用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进行度量。询问被访者所在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分别用1—前15%,2—前15%~30%,3—中间,4—后30%~15%,5—后15%表示。同时,本文以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作为企业市场地位的变量,用李克特7级量表法度量企业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市场占有率的增长情况(1表示很低,7表示很高)。另外,企业技术竞争力评价对竞争性产业具有实际意义,因此将行业类型、所处行业的发展阶段和行业竞争强度作为控制变量。
首先采用SPSS18.0和AMOS18.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相关系数表(见表1)可以看出,所有变量间相关性很低(相关系数小于0.5),避免了多重共线性问题,适合进行进一步实证分析。采用Chronbach'sα系数和组合效度(CR)来检验量表的信度。通过表2可以看出,所有潜变量的Cronbach'sα值和组合信度均大于门槛值0.7[32],说明变量的度量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和可靠性。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理论测量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优度(χ2=319.050,df=179,χ2/df=1.782,p=0.000,GFI=0.900,CFI=0.945,IFI=0.946,RMSEA=0.054)。另外,所有度量指标在其所在构念上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6,平均可提取方差(AVE)百分比均大于50%,这意味着每个潜变量的度量都是有效的[33]。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协方差结构分析方法,本文应用AMOS18.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变量间的路径效应,实证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结构模型拟合良好(χ2=389.147,df=201,χ2/df=1.936,p=0.000,GFI=0.882,CFI=0.927,IFI=0.928,RMSEA=0.059)。
由于因变量企业地位在调研问卷中是反向编码,因此,技术研发、技术整合和技术独占均与市场地位的测量指标负相关,且统计显著,说明技术竞争力的三个方面均可以促进企业地位的提升。从统计结果来看,市场导向和技术研发间具有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β=0.096,p>0.1),而假设H2b认为,市场导向抑制了企业的技术研发,因此假设H2b没有得到支持。企业家导向与技术独占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虽然为正,但无统计其显著性(β=0.076,p>0.1),与假设H4a预测的方向相反,因此假设H4a也未通过验证。除此之外,其余7个假设均得到实证支持。概念模型中各变量间的路径关系如图2所示。为了检验概念模型的稳健性,本文采用企业地位的变量,市场份额的增长,作为因变量,重新检验变量间的路径关系。图3中显示了统计检验的结果,该结构模型各项拟合指标和图2中的模型接近,说明模型拟合良好。由于市场份额增长采用的是正向编码,因此从图3可以看出,技术研发、技术整合和技术独占均与企业市场份额增长正相关,且统计显著,再次验证了假设H1a,假设H1b和假设H1c。另外,与图2中的路径结果相似,在图3中,企业家导向显著地影响技术研发和技术整合,从而支持了假设H2a和假设H3a;而市场导向与技术整合、技术独占显著正相关,从而支持假设H3b和假设H4b;企业家导向虽然与技术独占正相关,但无统计显著性(β=0.078,p>0.1),假设4a再次未通过检验;市场导向与技术研发之间呈现微弱的正相关关系(β=0.098,p<0.1),在0.1的统计水平上边际显著。实证结果说明,企业家导向是促进技术研发和技术整合的主要战略动因,而市场导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推动技术整合和提升技术独占方面;技术研发、技术整合和技术独占均促进企业地位的提升,但和技术研发与技术整合相比,技术独占对企业地位和市场份额具有更强的直接影响。#p#分页标题#e#
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立足于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背景,研究了企业技术竞争力的构成,根据自主创新的三个主要阶段,将技术竞争力细分为三个方面,即技术研发、技术整合和技术独占。同时,构建了企业战略导向、技术竞争力与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之间路径关系的概念模型,并以中国270家技术型企业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第一,技术竞争力是企业的一项核心竞争力,由于企业在技术方面具有研发、整合和独占的优势,从而产生企业特有的、难以在市场上购买也难以被其他企业模仿和替代的、在企业长期创新实践中产生并积累的优于其竞争对手的一种能力。企业技术竞争力不仅表现在企业内部的新技术原型的研发,还包括可能跨企业边界的技术资源整合活动,以及市场上的技术创新收益的独占行为。因此,技术研发、技术整合和技术独占共同构成了企业技术竞争力,任何单一方面的优势都不能保障企业在技术层面持续地优于其竞争对手。现有的关于技术竞争的研究更多地关注于技术先进性,而本文从技术产生、技术应用和技术获利三个方面更加全面地反映了技术竞争的过程,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简洁、可操作性强的技术竞争力评价体系。
第二,研究证明了企业技术竞争力对企业地位和市场份额的促进作用,说明对于技术型企业,技术竞争力直接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实证结果表明,与技术研发、技术整合相比,技术独占对企业地位具有更强的直接影响力。牛永革和李蔚认为[8],建立卓有成效的战略防御系统能够遏制竞争对手的挑战行为,保护技术在市场上的获益,是巩固企业市场地位的重要手段。本文的研究支持了他们的观点。本文认为,尽管技术研发是企业参与竞争的立足之本,但是技术成果的最终竞争力体现在市场方面[34]。
第三,企业的战略导向对企业技术竞争力具有差异性影响,企业家导向促进技术研发和技术整合,而市场导向促进技术整合和技术独占。该结论说明,企业家导向与市场导向并不是相互矛盾、不可调和的,企业家导向与市场导向的恰当融合对企业技术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更好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Baker和Sinkular、杨智等的研究[12,30],认为两种导向相结合的企业有着比单纯执行某一导向的企业的绩效更好。另外,与Christensen和Bower的研究不同[14],本文的市场导向对探索性和创新性技术研发的负向影响没有得到支持。Vázquez等认为[15],市场导向通过创新意愿会间接影响技术活动的创新性,这给本文的研究结论提供了可能的解释,说明仅仅研究市场导向与技术研发之间的直接关系是不够的,挖掘它们之间存在的复杂作用机理是本文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其次,企业家导向对技术独占的负向关系也没有得到支持,这说明,企业家导向并不是技术独占的直接影响因素。企业家导向型企业敢于冒险挖掘未来的市场需求和挑战市场竞争,也许能够通过新市场的探索和开发创造创新收益。高展军和李垣认为,企业家导向有利于市场导向的培育[35]。因此,虽然企业家导向与技术独占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也许可以通过市场导向间接影响技术独占。
本文采用多案例的研究手法,不仅是由于多案例研究更有利于构建和论证新的理论[10],也是由于管理创新研究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及其内在属性的差异和新奇,故采用适宜理论构建的研究方法[11]。为了确保研究结论能科学地揭示出物流企业管理创新的一般规律,按以下三个步骤顺序开展研究:(1)典型样本案例的选取。为了使研究更具行业代表性并在论证上具备较强的说服力,本研究选取了中远(COSCO),宝供以及A物流等三家物流公司作为案例样本,研究所采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案例样本,从资产类型上涵盖了所有类型的企业。中远作为大型的跨国企业,综合实力居世界前列属于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和辽宁A国际货运有限公司都属于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案例样本的共同特征:第一,案例的样本企业行业属性相同,均属第三方物流;第二,尽管案例样本的资产类型不同,但案例样本企业所遇到的信息化问题是相同的。因此,本文所提出的适配路径模型的细分战略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IT战略。(2)案例数据的收集。多案例研究要增加案例的信度和效度就需通过不同证据源进行三角测量[12]。Patton提出的证据三角形,包括四种类型,分别是不同的证据来源、研究者的构成、资料的维度以及方法等[13]。本文收集的证据符合第一类,不同的证据来源,以企业家作为物流企业管理创新适配机制的线索与主轴,重点关注企业的官方网站,年度报告以及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演说陈述等相关记录,并从外界的报道、网络资料、论述专著以及各种媒体文章、采访及各种期刊数据库(如龙源数据库、CNKI等)中获得企业的情况。(3)案例分析与研究结论提炼。本文在单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将单案例所得到的研究结论相互比较,进行跨案例的比较分析,最终实现对理论框架的论证,并得出研究的结论。
2物流企业管理创新适配路径研究
2.1物流企业管理创新适配路径研究框架构建
从文献回顾可以看出,与管理创新适配路径相关的研究领域存在局限,由于创新自身所独有的复杂性,造成管理创新适配路径对资源的依赖关系不同。因此,相关的研究还需要对适配所需资源开展细化研究[14],在创新取代了古老的比较优势,成为世界经济竞争的基础条件下,熊彼特、德鲁克以及陈伟等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家精神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但目前相关研究中对企业家在适配中的特殊作用以及外部环境对企业影响的考虑还不够。整个适配路径始于企业家的适配感知,但感知不能脱离创新的外部情境而存在。管理创新需要同市场互动,在与市场的互动过程中,对重要的市场机会进行认知、选择及决策等,这些机会代表着非均衡市场上存在着的可以给企业带来盈利的市场潜在价值[15]。而企业家感知的异质性,导致企业家所发现的问题有差异,在企业外部环境影响和企业内部资源约束下,产生不同的管理创新行为(战略),从而产生不同的适配路径。本文基于以上研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通过专家访谈及调研实际情况,构建了“环境—战略—资源—绩效”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模型,以探究不同资源、环境约束下,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该机理框架可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管理创新适配路径的选择除了受企业家的行为和特质影响外,还会受到组织内、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2)企业家对E、S、R、P的“适配”行为,驱动着管理适配路径的选择,即企业家“适配感知”行为与组织外部环境、企业战略及组织内部环境适配的考察,此种“适配”行为是一种非线性的,复杂的创新行为。(3)适配路径的选择行为,是一种区别于企业惯例的创新行为。企业家处于支配性的地位,在其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组合的过程通过企业家来完成。德鲁克进一步认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家在经济上的创新行为[16]。适配路径的选择是涉及企业战略的内部资源配置,因此,不属于企业惯例行为。
2.2物流企业管理创新适配路径框架的进一步阐释
2.2.1适配路径的框架模型
适配路径框架模型主要由企业家、组织战略、组织资源以及组织绩效等部分构成,各部分详细构成如下:(1)外部环境。企业外部环境是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直接或间接影响组织绩效的事务。根据Dess、Lumpkin和Covin(1997)及其后续研究[17],将环境分为复杂性、动态性和敌对性三个维度。复杂性指在决策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与问题的增长与多样性(异质性)以及环境因素的可预测性[18];动态性即环境因素的变化或改变程度[19];敌对性主要从环境因素及其变化反映对企业的稀缺程度;从约束程度、造成危害的程度等不利影响的方面对环境变量进行衡量。(2)企业家。处于支配地位,起到核心作用,适配创新路径的实现过程在企业家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之下,并在不同的资源、环境约束下,做出不同的创新行为与过程。主要包括:机会的识别、资源需求的评价与获取等行为。(3)组织战略(组织目标)。组织战略分为两类,分别是组织总战略与分战略。组织的总战略是指组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做出的全局性、长远性以及纲领性目标的规划。总战略作为企业的整体战略,是指导和控制组织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组织的分战略是组织实现总战略的一种定位选择,分战略作为组织局部的战略,是指导和控制组织该局部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4)组织的资源与流程。组织的资源及流程根据支撑的战略分类不同,被分为两类,分别是支撑组织总战略和支撑组织分战略的资源(包括基础硬件设施等有形资源与组织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以及关系资源等无形资源)与流程。(5)组织绩效。是管理创新取得成功的标志性成果。
2.2.2达成适配路径分析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希普提出,用户、制造商以及供应商常常能提供有价值的创新概念。企业家作为创新主体的“统帅”,为达成新的适配,从对组织外部环境的考察出发,包括市场变化、技术变化、对需求的认识以及竞争对手的举动等,感知组织所面临的问题后,依据组织战略、资源约束(组织本身的资源,决定了组织利用潜在创新机会的能力),形成四条达成适配并取得管理创新标志性成果(组织绩效)的适配路径。(1)第一条适配路径,始于组织外部环境(一般来说,组织外部市场因素是引发创新的主要因素,此外,新的科学技术进步和机会等也可引发创新),企业家对环境考察后,从组织分战略到支撑组织分战略实现的资源及流程,再到支撑组织总战略实现的资源及流程,最终实现组织绩效,该路径立足于组织的分战略为组织的总战略提供战略支撑。(2)第二条适配路径,始于组织外部环境,企业家对环境考察后,从组织的分战略出发到组织的总战略,再到支撑组织总战略实现的资源及流程,主要考虑通过新的企业战略,获得新的战略优势(创新过程就是形成战略优势的过程),进而确定支撑组织总战略实现的资源及流程等,最终实现组织绩效。组织总战略作为轴心,围绕组织总战略展开活动,并对支撑组织总战略实现的资源及流程做出调整。(3)第三条适配路径,始于组织外部环境,企业家对环境考察后,从组织占据主导地位的既定总战略出发,设计出适合组织的人力、组织、技术、关系等资源及流程等,然后把新的内部资源整合到组织中,最终实现组织绩效,该路径中组织的分战略不占主要地位,不是轴心,主要是对组织原有战略的贯彻执行。(4)第四条适配路径,始于组织外部环境,企业家对环境考察后,从组织的总战略到组织的分战略,再到支撑组织分战略实现的资源及流程,最终实现组织绩效,完成战略的转型。在该路径中,组织的分战略占据主要位置,主要是通过战略的转换,完成适配创新,提升组织竞争力。
3多案例分析
案例研究的类型有很多划分标准,最常见的是单案例研究和多案例研究。通常,在需要系统构建新的理论框架时大多采用多案例研究的方法。而在多案例研究中,可以依托于同一研究主旨,先在单案例内分析基础上,进行跨案例分析并得出研究结论。以KathleenM.Eisenhardt为代表的学者提出,案例研究的有效性,在多案例结论趋同时,将显著提高。因此,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的方法,对研究框架及相关研究问题展开研究。
3.1适配路径的多案例验证
3.1.1大型TPL(第三方物流模拟实验)企业适配路径:中远公司
大型TPL企业,中远集团主要是采取第四条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完成企业的管理创新,即立足于通过战略的转换,完成适配创新,提升组织竞争力。(1)组织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随着业务量增加、经济形势恶化以及竞争加剧,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及敌对性不断增加,原有的信息系统已不能适应公司业务拓展的需要,造成业务处理效率下降,从1996年开始公司经营状况连续4年陷入低谷,亏损严重。在组织与市场互动的过程中,中远公司总经理觉察到集团发展的瓶颈是管理信息系统。(2)企业家对环境考察后,在企业总战略的驱动下,对组织分战略进行定位,进而识别支撑组织分战略实现的资源及流程,完成组织战略的转型,借以实现组织战略优势的确立。中远总经理首先停止了TWC系统的研发,其次,通过引进、二次开发、研发以及购买等一系列的探索,最终引进了IRIS-2这个全球航运管理信息集成系统,组织的信息化问题最终得以解决。(3)通过支撑组织IT战略实现的资源及流程整合实现企业IT战略,通过战略的转换,完成适配创新,提升组织竞争力。2000年11月,公司与东方海外公司签订了IRIS-2系统的购买协议,最终以10亿元人民币引进了这套系统,并在中远总经理的支持下,从2001年开始实施IRIS-2系统。但在系统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为了让集团的业务顺利地规范到IRIS-2系统中去,中远总经理制定了严格的“系统不变”原则。中远总经理提出,以系统为中心,改造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以及公司员工并在货运和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4)实现组织绩效,完成战略的转型,适配达到成功。2003年12月IRIS-2全球航运管理系统布网的实施工作基本完成。系统的成功实施,使企业获得了高度集中、即时共享的数据信息。不仅使企业业务处理的集中与优化成为可能,而且理顺了中远业务的处理体制,提高了业务的处理效率和监控力度,极大地提高了组织绩效。
3.1.2中小型TPL企业适配路径:宝供物流集团
第一,宝供信息化初始阶段的适配路径研究。宝供在信息化初期对管理创新的探索,主要采用了第三条适配路径,从组织占据主导地位的既定总战略出发,主要是通过对组织原定战略的贯彻执行,完成管理创新。(1)宝供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宝供立足于“发展专业第三方物流”的战略,不断延伸业务。随着业务量的逐年增加、经济形势恶化、跨国企业进入等原因,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使原有信息系统不能满足业务的发展需求。宝供和竞争对手以及客户企业都拥有各自的内部业务处理信息系统,系统之间的互通与兼容问题成为企业需要克服的障碍。宝供总经理意识到与客户在数据对接上的重要性。(2)在宝供总战略驱动下,公司进行了内部资源的重新组合,力图成为专业的TPL企业。面对与客户数据对接的问题,宝供总经理通过建立跨企业数据交换平台来解决这个问题。(3)宝供在2000年建起VPN平台并采用了XML技术,实现了数据的无缝交换与连接,摆脱了传统的人工操作,实现了信息化。基于先进的信息平台,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物流服务。(4)实现组织绩效,完成原定战略的贯彻执行,适配成功。对接工作完成,实现了客户电子订单和一体化运作,极大地提高了宝供客户的满意度。宝供的阶段性电子商务目标得到实现并极大地简化了组织业务处理流程,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第二,宝供信息化高级阶段的适配路径研究。宝供在信息化高级阶段管理创新的完成主要采用了第二条适配路径,它立足于考虑通过新的企业IT战略,获得新的战略优势。(1)宝供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随着外资企业进入、本土企业成熟,市场环境的敌对性、复杂性及动态性不断增加。而公司业务的递增使公司信息化问题,再次凸显出来。宝供已有系统是围绕组织部门的业务需求出发的,由于各个部门处理流程各异、部门利益冲突等原因,造成组织内部信息不能共享,致使业务处理效率低。(2)IT战略的制定,通过新的企业IT战略,获得战略优势,进而确定组织的资源和架构等。面对企业环境的变化,宝供总经理决定建立一套真正适用、有效,并能够起到统筹和支撑作用的物流信息系统,从新的IT战略中获取竞争优势。最初,技术部门试图采取全部外购的方式,但市场上成熟的ERP系统主要是针对制造企业开发的。因此,在软件市场上并不存在适用于中国TPL企业具体国情的现成系统。于是,宝供自主开发建设了以TOM(全面订单管理)为核心平台的ERP系统。该系统以订单为中心,借助技术变革、流程变革以及组织变革,实现了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跨越,从而使信息系统更符合企业业务处理需求,企业从新的IT战略上获得了新的竞争优势。(3)在具体IT战略的决定下,企业组织结构进行相应地调整。为推动TOM系统实施,在宝供总经理的推动下,公司打破了传统组织结构的部门边界,围绕重组的业务流程建立组织机构,实现了企业组织结构从金字塔向网络化、扁平化的转变。(4)实现组织绩效,获得新的战略优势,适配成功。TOM系统成功上线后,宝供运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财务结算上实现了完全自动化,大大简化了原有的业务处理流程,实现了公司业务状况信息的实时共享,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3.1.3中小型TPL企业适配路径:辽宁A国际货运有限公司
辽宁A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物流管理创新获得成功主要是采用了第一条适配路径,该路径立足于组织的分战略为组织的总战略提供战略支撑,进而完成管理创新。(1)A公司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带来经济形势的恶化,企业间业务同质化造成的竞争加剧以及跨国竞争者对本土市场的不断侵蚀,对企业都产生了不利影响。特别是随着企业业务量的增加,导致管理复杂程度不断增加。A公司总经理认识到,阻碍企业业务发展和日常管理的是管理信息系统。(2)制定IT战略,识别实现IT战略所需的资源及流程等。为解决企业的IT问题,A公司总经理经过了长时间的探索、搜寻、评估及选择。首先,与东软金石开展初步的前期合作,但由于系统不能适应公司业务发展的需求,导致合作失败;接着,又与国内多家著名公司进行了商谈,但均不能达到公司要求;A公司总经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E-FREIGHT系统的强大功能,该系统不仅集成了全部物流业务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对业务依存关系的分析,协同部门间的业务关联,消除信息屏障,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增强客户满意度。该系统包括了各种企业所需的强大功能,A公司总经理发现该系统可以实时地掌控业务信息并能解决相关问题,而OA系统可消除部门间屏障、强化组织内部沟通并实现对企业的精确管理。A公司总经理开始组织人员收集相关信息,在比较分析后选定了金和OA的C6系统。(3)通过适当的IT战略支持资源及流程整合实现组织的IT战略,立足组织的分战略为组织的总战略提供战略支撑。A公司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引进了EFT和OA信息系统,并先后在公司内部应用。EFT系统唯一遇到的问题就是员工对系统使用不够熟练,但经过培训后,该问题被顺利解决;OA系统的应用遇到了障碍,由于公司早已习惯纸质单据处理流程与EFT系统设计存在较大差距,导致系统流程无法整合到企业中。面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A公司立即撤换了IT负责人,并对组织业务流程的合理性进行了会议讨论,对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随着IT系统在A公司内部的全面应用,公司的流程和组织结构也作了相应地组合与修改,如在管理部下新增了IT部。由于新OA系统的应用,使公司的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4)实现组织绩效,为组织的总战略提供战略支撑,适配成功。OA和EFT信息系统成功实施后,A公司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简化了复杂的管理程序,理顺了组织结构配置,提高了公司内部管理效率与客户满意度,给A公司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3.2跨案例分析与结果讨论
本文所构建的E-S-R-P框架模型,不仅揭示了各种类型TPL企业实现适配创新的路径,而且阐释了TPL企业采取不同适配路径完成管理创新的选择依据与机理。对于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组织外部竞争环境,建立IT战略,要从企业总体战略出发并结合组织内部资源做出反应。此外,中远管理创新适配途径,对于国有企业及采取集权管理的非国有企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该种方式物流管理创新主要适用于采取官僚式组织结构的企业,由于组织结构上的权威性,使其管理创新战略得以顺利推广。而对于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通过不同类型战略的管理创新,可以实现组织的分战略为总战略提供支撑,并力图从组织的分战略中获取中小型TPL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而提高组织的竞争力。中小型TPL企业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是在企业家驱动下完成的,但是,在适配创新路径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家的考察效果是不同的,在企业家主导作用的驱动下,所走的适配路径也是不同的,这不仅取决于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动态性及敌对性的适应,也取决于组织内部在管理创新不同阶段具体资源配置及战略的情况。
“创业起步”课程是北京电子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开设的侧重于素质教育的新型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创业启蒙教育课。课程目标是依托专业,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具有创业能力、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该课程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第一批高校精品课程。2005年成为面向北京市高职院校开设的校际选修课。2007年团中央全国青联为该院授予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称号。2009年被评为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本文结合该校“创业起步”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着重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师资队伍以及教学环境建设等五个方面阐述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一、“导” “学” “做”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和丰富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该校教学团队根据创业教育开放性和体验性的特点,结合高职学生层次的定位以及本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导”“学”“做”循环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导”——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启发和指导;“学”——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阅读案例、准备角色扮演等;“做”——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企业提供的项目,自主地选择项目进行创业体验。努力使学生置身于创建企业、发展企业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中,整个创业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式的教学形态,是对以往静态的、完整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颠覆性变革,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是作为设计员和指导者的姿态出现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灌输知识的填鸭者。在这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指引下,被动的灌输性学习变成了主动的研究性学习。
为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获得创业环境的亲身体验,该院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团队设计了丰富的多样化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它包括七个部分:第一,企业家讲座,拓宽学生视野。来自市场第一线的企业家,讲述他们创业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给学生以极大的触动,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第二,校内实训,使学生获得直接的经营经验。组织学生在学校内部尝试一些简单易做的商业项目,进行创业基本技能实训。第三,校外实训,使学生有机会直接接触社会。团队组织了大量的校外实习项目,包括市场调研、采访企业家或创业者、参观创业项目展览等,还与北京丽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使学生更直接深入地了解企业。第四,创业俱乐部,使有创业愿望的学生可以共同成长。KAB创业俱乐部是学生自愿发起的校内学生社团组织,通过开展企业家访谈、企业走访、商业计划书竞赛、模拟企业经营等创业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第五,创业计划大赛,提高学生综合的学习能力。开展创业计划大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以致用的好机会,通过创业计划大赛评选出的优胜团队可以入驻“创业工学坊”。第六,“创业工学坊”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依托专业进行创业实践的平台。为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创业,该院实行创业导师制,帮助学生进行校园创业。一个创业项目从创意到形成商业计划书,从筹措资金到启动项目,都是由学生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创业工学坊”则为这一全程实战提供了实践场所。第七,自主创业,帮助学生实现梦想。教师团队筛选出一些优秀的创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创业的梦想。
“创业起步”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为目标,利用创设的虚拟情境促进学生体验企业经营,通过创业体验使学生更为理性地思考创业与就业的相关问题,处处体现“工学结合”的思想。
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根据“创业起步”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始终贯彻立足于引导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指导方针,灵活运用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想法无论多么荒唐和疯狂,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第二,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形成一个明确创业思路,并自主策划、运营一个小项目。第三,嘉宾访谈:嘉宾可以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也可以是成功企业家或知名人士,通过访谈形式使学生走出学校,使校外导师走进课堂,树立积极的榜样,分享创业心得。第四,角色扮演:以表演的形式来反映某个设定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第五,商业游戏:在教室里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再现商业企业运营情景的机会。将学生分为几个团队,展开相互间的商业竞争与合作,游戏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学生不仅从中获得很多乐趣和新奇的经历,更重要的是能从游戏中获得许多灵感启发。第六,分组讨论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了个别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的现象出现。第七,现场教学法:带领学生到企业现场进行案例教学。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学习对象,还能够和案例创作者展开面对面交流,加快学生的能力成长。
创新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主体由教师变学生,教师角色由专家变为学习伙伴,学习重点由学习知识变为了解过程、体验角色,学生活动由单独学习变为小组学习,氛围由竞争变为合作,学生角色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产出,学习态度由依赖变为独立,学习过程由固定变为弹性、灵活,对待错误的态度由尽量避免变为吸取教训,评估方法由考试测验变为描述现象与结果分析,教学目标从实践论证理论变为理论指导实践。
三、突破性创新型的考核评价机制
引入市场导向的新型教育理念,传统书面理论考试成绩压缩到只占10%,通过考试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采用的创新型考核方法有如下两种:(1)项目导向法。各个小组将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完成相同的商业项目,在竞争中真实体验商战的氛围,在合作中考核学生的合作盈利能力,使学生们在模拟实践中体味到市场的真谛。(2)市场检验法。评委通过学生讲故事判断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评价过程做到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和市场评价相结合。通过市场评价导向,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让学生明白只有付出型的体验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创业,才能获得更多的商业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生存能力。
四、实践型的“创业导师团”
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坚实基础和核心工作,只有建立一支精干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精品课程的高水平建设。“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对教师团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传统的教师团队不经改良是达不到这样的要求的。因此,该院组建了“创业导师团”。该团队共由14人组成,其中5位是具有一定企业经历的专兼职教授、2位初中级职称、2位知名企业家、3位创业者,其中奋战在市场一线的企业家参与授课占总课时的30%。教学团队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双师结构”特征明显。团队中有北京市高职院校教学名师,一直积极从事青年创业指导工作,在团中央创业教育培训中具有较高知名度。教师年龄结构梯队分布合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经常组织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活动,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做示范教学、介绍经验。学院特别重视师资培养,邀请包括姜大源教授在内的众多专家进行职业教育理论与方法培训,派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到美国和加拿大考察创业教育、去英国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创业培训。目前为止该团队已有9人获团中央和国际劳工局颁发的“创业讲师”资格证书,1人获“北京市金牌培训师”称号,3人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创业导师团”教研创新的学术氛围浓厚,近年来累计主持或参加了八项创业研究类科研课题项目,发表了十余篇创业类教学研究论文,主编和参编教材五部。这样的团队保证了教学内容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际经验的支撑,很好地承担起了对学生创业理论、实践指导、信息咨询等多方面的教学任务。
五、良好的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1-0011-02
一 电子商务专业实训教学分析
1.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存在的问题
目前,内蒙古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都具有自己的机房和实训室,但普遍的情况是重硬件、轻软件,实验内容与实际企业的运作联系不紧密,实验环节不细致。网络集成化低,距离复杂真实的企业电子商务技术要求有相当的距离。
2.高度重视实训教学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的重点。”
3.实训教学的作用
利用教学模拟环境、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对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商业化运用进行观察、了解、参与、模拟和再现、修改、评价、总结和创造等所进行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教学活动。
二 能力素质模型的作用
1.能力素质模型的涵义
能力素质模型(Competence model)就是用行为方式来定义和描述员工完成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技巧、品质和工作能力,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定义和相应层次的具体行为的描述,确定核心能力的组合。这些行为和技能必须是可衡量、可观察、可指导的,并对员工的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的成功产生关键影响。
2.能力素质模型的作用
从企业角度来看,明晰目前能力储备与未来要求之间的差距;建立了一套标杆参照体系。另一方面从员工角度来看,能力素质模型为员工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鼓励针对个人的技能增长进行激励,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提高个人绩效。
三 构建电子商务毕业生基本能力素质模型
1.构建能力素质模型的步骤
通过校企紧密合作,在充分调研典型岗位工作能力要求的基础上,重构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也就是分析对应的主要岗位群,剖析其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的行为领域和学习领域,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开始构建电子商务毕业生基本能力素质模型。第一步,与企业家访谈,调研业绩优秀员工,进行行为素质解码;第二步,标杆研究,分析素质模型的要点;第三步,逐步定义模型,能力要素概念的形成;第四步,验证素质模型,保持与企业业务管理人员的持续联系,反馈信息,要素逐步定型。
电子商务毕业生基本能力素质模型图
具体方法是以始为终,充分理解并确定典型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倒推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的实训路径、项目和具体操作如何更有效。
第一,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通过对电子商务行业协会下的企业和有电子商务应用需求的传统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地区电子商务相关岗位的具体的工作任务,并与行业和企业的专家共同分析其职业能力。
第二,典型工作任务的归纳和学习领域的转换。整合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职业能力,并确定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这期间课题组完成了网络营销典型任务的分解;电子商务典型操作项目的撰写工作。
第三,课程体系的再构建。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以及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过程,之后依据这些一线的情况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教学计划和实训方法符合企业代表性岗位的要求。如客服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和专业能力要求等。
2.能力素质模型的内容
第一,传统营销基本能力,如对4P的透彻理解与掌握。营销技能的基本掌握(商品的推销、商务沟通、商务谈判等能力)。
第二,计算机与网络基本操作,如掌握计算机基本组成及拆装、局域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和微机系统的简单维护;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 Windows XP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第三,网络营销推广单项能力。高职高专学生的工作都是一线工作,所以在专业能力里我们不能强调“大而全”,必须是能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有自己特色的“小而专”。对某项方法的应用要特别突出,如在网络营销推广方面能熟练掌握SEO与SEM的基本方法。
第四,基本的职业素养核心能力。
3.能力素质模型的实施环节
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和毕业生与企业的反馈情况,我们认为比较行之有效的实训教学效果要一步步来积累,学生通过实训掌握技能可以从以下五个阶段进行安排:
第一,课程内实训。任何非理论教学都成为实训性教学,如上课时的案例讨论,情境模拟等,这个环节是与纯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的,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理论与实训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第二,专业实训课程。实训课程教师在上课前要就虚拟任务的内容、目的、要求、程序、方法作必要的提示;在操作中要对学生进行答疑、纠错、启发等必要的指导;课后对学生的操作记录和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价。
第三,校内的第二课堂实训。如参加社团组织,校内外的专业比赛,这种方式学生的参与性较强,所以通过有组织的准备去进行,针对性较好,特别是可以为参加区内和全国的比赛打下基础,各种不同级别的比赛对学生和老师都是对技能掌握程度很好的检验与提升。
第四,专业的社会实训。如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或参加某些企业实际运作的项目。在工作中要先从企业发展中非常细小的问题入手,这样学生容易解决,慢慢地再做一些复杂的工作,与此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在团队的组织能力和沟通、合作、信息处理这些职业发展的核心能力。
第五,专业的综合实训。通过以上四种方式的积累,就可以开展最后的专业综合实训。如第六学期学生的实训活动,这种方式需要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或调查报告,要融会贯通企业实际工作里的方方面面,是高职高专学生非常好的岗前实训修炼。
总之,这五个阶段是循序渐进,课程内实训是实训教学体系中的学生进行实训性学习的技能“点”,是日后提高专业技能的基础;通过校内的实训课程以及第二课堂实训,可以科学地把这些点串联起来,变成从事不同工作的技能“线”。之后,专业的社会实训把不同的技能“线”有机地衔接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专业实训知识培养的技能“面”;最后通过长达一个学期专业的综合实训形成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的“体”;达到较为立体性的培养目标,即用人单位比较满意的一线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的最终目的。
四 结束语
光阴荏苒,转眼间,你们毕业已经二十年,也是218班离开新化一中这个娘胎二十年了。
二十年的日子不算短。看,你们一个个都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夫、为人父,你们的宝贝儿女只怕快和你们齐肩,甚至还高了点吧?而我呢,业已衰老,头发早就是黑少白多,一副老态龙钟之像了。
二十年的日子也不算长,特别是在我看来,二十年前的景象,仿佛就在昨天。可不,你们的容貌,你们的笑靥,你们的欢声,你们的笑语,还是和昨天一样。你们在我眼前一出现,我就知道你是218班的,只可惜,有些同学的名字我有点记不起来了,真是惭愧。怪只怪我老化得有点太快,早晨的事,有时下午就忘了呢,以至于招来老伴一阵阵的不满与训斥。
我在一中工作近三十年,但当班主任的机会并不多,也就是三四届而已。因前段日子是“河里无鱼虾也贵”,硬把我这骡子当马骑,学校整整要我教了十年的毕业班,而后段呢,我的身体又不争气,特别是耳朵有疾,听力下降迅速,以至于晚上的下班辅导,成了我的畏途,因要把耳朵放到人家的嘴巴边,叫人好不尴尬!离讲台都渐离渐远,更遑论当班主任了。
218班是个光荣的集体。你们还记得不?那年头学校里每年都是要评文明班级的,所谓文明班级,实际上是一种综合评优。一个年级就评一个或两个,而1991年和1992年这两届(高一、高二)的文明班级,都是由我们218班获得的,这是我们大家的名誉,也是我们大家的骄傲。
为评文明班级,各个班都使出了浑身招数,而我却是异常轻松的,得来毫不费力,为什么?很简单,因为218班是个特殊的班级。特殊在什么地方?地方可多了,只说两点吧,一是班干得力,二是同学们自觉。
我们班的班干好啊,除了成绩一流,还特能吃苦耐劳,工作能力也不错,个个都能够独挡一面。班里的日常工作,我是不太操心的,一切都放心大胆地让班干们去干,让他们在工作中磨砺自己,锻炼自己,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这有利于他们的当前,也有利于他们的长远。
我们班的班干厉害,这是大家有目共睹,公认的。记得当年评省级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在激烈的竞争中,唯一的两个名额(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各一个)最终都落入了我们班的罗奇志和刘雪峰两同学囊中。在三年级分班时,我们218班的班干,个个都是香饽饽,无论分到哪个班,都得到了重用。记得217班得到了刘雪峰,班主任好不高兴!他是个有名的懒鬼,得到刘雪峰后,他就当起了甩手掌柜来了,连期末的工作总结都要刘雪峰写,就差没把学生的评语鉴定让他代劳了。
在218班,我对班干是非常信任的,工作可以放心大胆地干,这样,我就可以腾出手来,干其它的事情了。
那么,什么呢?抓学习吗?不,不。对于218班,我最放心的就是学习了,因为你们太自觉,学习太认真了。响鼓不用重锤,再锤,你们就该累垮了。
你们还记得当时我常说的一句话吗,“该学习时就放肆学,该玩时就拼命玩(当然也包括适当的休息)”。前一句你们是做到了的,后一句则还有点问题。所以,我的任务就是要想办法督促你们休息,好好地带你们玩。
你们还记得吗,下晚自习了,我经常来赶你们去睡觉。晚餐后,我也不欣赏你们在教室里用功,我只想把你们赶到操坪上去,球场上去,或者是赶到四周中的田野里去。
我还想尽办法在班内举办一些有益身心、有益才干培养的各种活动,目的就是让你们在繁重的学习之中,换换脑子,好好休息,好好玩玩。你们还记得吗,我们班举行过乒乓球赛,羽毛球赛,长跑比赛,爬山比赛,引体向上比赛,我们还举办过中秋猜谜活动,软、硬书法比赛,讲演比赛,等等。星期天的上午,别的班级同学都在教室里坐着学习,而我们却在外面热火朝天地进行各种比赛和游玩。别人多羡慕,而又多埋怨。他们埋怨他们的斑为什么就不能像218班一样,也到外面去活动活动呢?
其它班,他们敢吗?到外面活动,这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班上的学习风气要浓厚,成绩要好,遵守纪律,不出乱子。特别是成绩要好,领导们嘴上虽不太敢常把此挂在嘴上,但成绩没上去的班级,在学校是不太吃香的。这样的班级,班主任不敢提课外活动的事,恐怕学校当局也不太会批准同意的。
说到守纪,我们班可说是令行禁止,极少有违纪的,至于乱子,我们听都未听说过。我们班的课好上,老师、领导没有哪一个不称赞的。至于成绩,我们班更没可说的,要平均成绩有平均成绩,要尖子成绩有尖子成绩。前两天我翻了翻你们当年的成绩单,每个学期的人平成绩,我们班绝大多数是年级第一名,只有一个第二名,这样的成绩,哪个班敢跟我们比?至于尖子成绩,我们就更有份量了。当时学校每期期末都要排定年级的前十六名予以表彰的,我们班多次得过年级的第一名,名额上我们也是屡屡占别班的便宜(两个保本,多于两个就是占便宜了),最多的一次(二年二期)我们班竟然进了六个,占全年级的37.5%,这可是个破纪录的数据,这样的纪录,恐怕到现在还没有班级破过呢。
我喜欢你们,也乐于融入其中,成为你们当中的一份子。所以我有事没事,就喜欢往教室、寝室跑,和你们扯谈,和你们嬉笑。
同学们也很喜欢我,信任我,带来的钱粮,都很放心地寄放在我家里,到时再慢慢地取用。那时我用一个专门的本子来登记这些东西,前几天偶尔翻出,还觉得挺温馨的。
不但对我,对我的家人,你们也是很乐于交往的,何师母都被你们叫亲了,连人的性格都被你们叫变了,变得随和可亲,对我都不太发脾气了。还有我的小孩子,也和大家混得很熟的。
还记得放国庆假、元旦假时,很多人都回去了,但我们班却还有一些同学由于经济原因或其它原因,留在学校未回家。中国的节庆日往往是个团圆的日子,也是个人情感最脆弱的时刻。师母怕你们孤单,怕你们想家,提出来要接你们到家里来过节,但我又担心你们不来,怕伤了你们的自尊心,所以我提出,大家都出点钱(大概就是个一两块吧),我提供场地,也出些菜,大家在我家里来个大会餐,大家好高兴。买菜、洗菜、切菜,都争着干,我们同学之中人才多呀,我至今还记得,刘倩的刀工,炒菜的功底,比师母都强咧。当然,师母也不错,家里的坛子菜是全搬出来了,还蒸了大家都喜爱的米粉排骨、做了醋汤鱼。那个饭我们吃得好不痛快,那欢声与笑语,至今还在耳边缭绕呢。
我还喜欢到你们的家里去,做做家访。高中的老师一般是不做家访的,通常都是在学校等家长来。当然也有少数老师偶尔也去家里造访一下,但一般是遇上了特殊情况,多半是去告状的。我做家访,可不是去告状,我也没什么状可告,你们的表现太好了,我喜欢还来不及呢。我做家访,主要是和家长互动互动,联络感情,创造一个良好的家长、学生、老师的和谐环境,一种融洽氛围。在离学校十里的范围内,你们的家庭我都走访过的。最远的我到过炉观的龙爪塘,到过芦茅江煤矿。对于我的到访,家长好不高兴,你们知道后,也喜形于色,甚至还有点感动。
在我们班,师生关系融洽,感情深厚,这是最令我高兴和自豪的。我总觉得,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是否融洽,是培养一个学生好的品德,造就一个好的班级集体所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这么优秀的一个班级,可惜只存在了短短的两年。依惯例,到了三年级,班级全部扯散,再重新编班。这一重新编班,218就与我们之中的绝大部分同学无关了,老218进入了新218的,仅仅是四个人而已(罗奇志、李社明、曹灿和李月新),我好不惋惜与痛心。这个分班,也极大地影响到我们班很多同学的情绪,很多人不习惯新的班集体,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待慢慢适应了,高考也就来了,害得当年我们班很多同学考的成绩不理想,甚至名落孙山。
不过,现在好了,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班绝大多数同学都进入了高一级学校,有的还进一步读了研究生,成为了硕士、博士,当起了专家、教授、学者。还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下海了,成了企业的管理者,甚至当起了老板,成为了企业家。这一切,我好不高兴。但是,面对成绩,你们可千万不要满足和骄傲啊。专家、教授固然光彩,但当个院士行不行?小老板也神气,当个大老板,乃至于当个盖兹又如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049-03
一、引言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激增,高校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高校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虽然各个高校已经把学生创业教育提上日程,并积极探索有效、符合中国国情的创业教育和服务体系,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非常健全、完善的创业教育和服务模式。我国高职教育研究起步较晚,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及服务体系研究的起步也相对较晚,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日益增加,高职学生的创业也备受关注,研究高职学生的创业教育及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据统计,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率不足1%,而一般发达国家大学生的创业率在20%~30%,这与学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国外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分为不同的学派,一些欧美国家从创业教育理论、创业实践等方面较早地开展了研究,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如:比较完善的、符合本国国情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导师的培训体系,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以及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等[1]。国内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近几年才开始,很多学者在研究国外的创业教育体系之后,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新的创业教育体系,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创业实践方面,同济大学的“创业谷”,打造大学校区到科技园区的最后一公里工程,构建了一系列的创新创业平台,效果良好。
二、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让有能力创业的学生开创自己的公司,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毕业生或社会人员就业。创业教育的内涵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以下从创业教育的通常目标、学生多维社会能力以及创业核心技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最通常的创业教育目标。
构建学生创业驱动力,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动力,从而促进新的初创企业或其他企业的创建。
分析、鉴别学生创立公司以及对公司进行管理所需的基本技能,并对学生进行培养;
获取创业的相关知识并传授给学生;
提升学生在技术应用、业务情况考察以及行动计划制定等方面的能力;
培养学生应对不断变化环境的能力。
2.从培养学生的多维社会能力的角度分析,创业教育的目标。
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即获得一份工作的能力。这是创业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所谓就业能力,用通俗的话讲:学生准备为其他人工作,能够把自己推销给雇主,并且拥有相应的技能和知识为公司做出贡献;
培养学生内在的创业精神,即有准备创建属于自己的公司的意愿。首先,该学生可以是一名企业员工;其次,该学生具有发展成社会企业家的潜能,学会积极响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为日后建立自己的公司积累经验,构建自己的企业经营理念。
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即能够开启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并进行经营。经过多方考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及人格特点,设定创业目标。根据创业目标,结合市场情况制定业务规划,并按照规划积极开拓市场,合理经营初创公司。
3.从创业所需的核心技能的角度分析,创业教育的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产生新想法和收集所需资源来辨别和追踪机会的能力:这个机会包括创业的机会、业务拓展的机会、人才招聘的机会等。
培养学生创建和经营一个新公司的能力:企业创建需要找准目标、找准时机,企业经营需要与时俱进的经营理念;
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企业的长久发展,需要创新,更需要经验总结,所以创造性和批判性地思考问题是企业经理人必备的能力。
三、高职学生创业瓶颈分析
(一)缺乏系统的创业服务体系
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逐渐重视,政策有所倾斜。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大,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创业也愈加重视,纷纷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建立创业教育及服务体系,如创业基金、创业园、创业服务中心等。但这些体系大都比较凌乱,比较单一,不成系统。在高职院校中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比较完善的、可以推广的创业服务体系。
(二)创业资金相对缺乏
资金缺乏是大多创办企业面临的一大瓶颈,也是创业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部分大学生有创业的想法,却迟迟未付诸于行动,其关键所在也是资金问题[2]。虽然有些高职院校设立创业基金,提供创业办公场地,但由于担心投入高,回报少,创业基金总量少,而且申请条件高。大学生创业政府补助也只是锦上添花,如何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是破解大学生创业难及创业成功率低的关键所在。
(三)创业政策支持不够完善
虽然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很多,从国家层面、省级到市级、校级,层层下达,但这些政策多为指导性意见,缺乏可操作性,能够扎实落地的较少。所以,政策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提出的问题较多,但问题的解决办法较少。这对学生自主创业、学校推动创业教育及服务是非常不利的。
(四)学生自身素质不高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自身素质相对不高。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是高考的失利者,长期的应试教育,后进生的标榜,使得高职学生具有自信心不足、自卑心理较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创造力不强、抗压能力弱、耐力不足等特点。这些弱点严重制约了高职学生创业的主动性[3]。因此,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是创业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五)创业导师相对缺乏
虽然国家已经把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但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社会地位不高,师资力量薄弱。高职院校教师在科学研究、技术应用、学历层次等各方面较本科院校的教师逊色很多,创新能力不够,再加上高职院校教师多数缺乏企业管理的经历,很难对高职学生创业进行指导。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但这些课程大都是照本宣科式,如讲述企业创办流程等,对学生创业的指导作用非常有限。
四、创业教育构成元素[4]分析
做好高职学生的创业教育,应该将创业教育理念与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涉及专业知识、企业经营和管理理念、企业创办流程、创业实践、创业导师等诸多方面。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应该从面向全体、基于专业、个别培养、强化实践等多种渠道开展。创业教育总得来说可分为两大部分:创业的理论教育和创业经验教育,如图1所示。
(一)创业理论教育
创业理论教育[5]主要是指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如创办公司的程序、流程,公司制定的标准,职务对应的职责,员工的分工,计划的制定,控制措施,公司战略等。这些知识可以通过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学生是被动学习或者说是形成教育。
(二)创业经验教育
创业的经验教育或者实践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的是塑造有创业精神的个体,然后将其培养成真正的企业家。通过商业计划开发、案例研究分析、课堂讨论、嘉宾演讲、企业参观、专家访谈、企业实习、创业行为模拟、专家指导等方法培养学生,使其在理论上知道为什么,在实际中知道是什么,并且具有知道怎么做的软件。
五、创业服务体系模型构建
就目前而言,高职学生创业存在很多困难,受政策、资金、能力等多方面的影响,构建完善的高职创业服务体系是促进高职学生创业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手段。本模型将创业教育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设定不同的创业服务平台,如图2所示。该模型是一个金字塔型,第一阶段面向所有学生,第二阶段面向有意愿创业的学生,第三阶段面向有能力创业的学生。
第一个阶段称为“模拟创业”阶段,主要解决“什么是创业”的问题。这个阶段设置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主要是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创业的相关知识[6]。从学科教学(如SYB)中获取企业运作的基础知识。构建虚拟的“创办你的企业”网络平台,学生在该平台中创办自己的“实践企业”,该企业在虚拟的企业网络中运行,虚拟网要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在该虚拟平台中,学生可以是独自创业,也可以是几个人合伙创业。在虚拟的创业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商业的基本法律,与此同时,学生们还需团队合作、发展自律、制定工作计划、处理风险等。一系列的讲座是该虚拟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实践学习做支撑。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该项目,设置一定的学分,参与模拟企业运作的同学,可获得一定的选修学分。当然在这个阶段,有能力的学生也可以运作真实的项目。
第二个阶段是“实践创业”阶段,该阶段是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真实创业[7]。在这个阶段,有意向创业的学生创立或加入已有企业作为合伙人来运作企业。学生创办的企业是作为一个真实运转的企业,需要支付员工工资、增值税,要有产品或服务等。在该阶段,学校需要创建一个“创业教育和扶持中心”,为学生提供创业基金、办公场地、创业资讯等服务,该中心是学生创业的坚强后盾,中心根据学生的创业经营理念,定期举办专门的创业竞赛[8],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决策参考或创意。参与“实践企业”阶段的学生,同样可以获得一定的选修学分,免去部分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运作自创企业。
第三个阶段是“成为企业家”。选拔第二阶段运作较好的学生企业,进入第三个阶段,为学生配备专门的企业顾问,在个人顾问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商业经营理念,使企业逐步走向正轨,慢慢脱离学校的辅助。在该阶段,学校需要创建“创业指导专家顾问库”,顾问库中的专家全部来自企业,有丰富的创业经历和经验,能够真正地为学生创业出谋划策。
六、结束语
创业教育及服务系统模型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完善。上述创业服务体系模型中第一阶段是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创业的兴趣,相关教育学校可独立完成;第二阶段的“创业教育和扶持中心”需要政府的资助,如创业基金资助、无息贷款政策等;第三个阶段的“创业指导专家顾问库”的建立,需要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企业管理专家加入顾问库。所以,创业教育及创业服务体系构建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政策性的倾斜和资金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何可凝.中美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比较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2]毛华军.E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1.
[3]王瑞雪.高职院校“四位一体”创业心理教育模式探索[J].内蒙古教育,2012(7):13-14.
[4]睿小香.基于创业教育构成要素构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21-22.
[5]刘雪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模式探讨[J].绿色科技,2014(2),283-284.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1-0074-02
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1]。主体参与教学模式能营造自由、平等和宽松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其在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中的具体应用体现出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教学价值,凸显出创业教育课程所要求的体验性、参与性及实践性等特点。
一、创业教育课堂应用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1.创业教育课堂的教学流程
包括需求诊断、明确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及效果评价等步骤。
(1)需求诊断。在开课前或首次授课中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来了解学生的不同课堂需求、课堂期望和创业困惑,及时调整授课内容。
(2)明确目标。创业教育课堂教学以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了解创业知识、体验创业过程及提升创业能力等为内容,重点落脚在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上,鼓励大学生把创业作为未来的一种职业选择,在拥有就业机会的情况下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在缺乏就业机会的环境下能够自我雇用,能够具备创办和经营中小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3)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要预期其复杂性,要明确做哪些事,有足够鲜活的素材源,灵活使用不同教学方法。
(4)课程实施。课程实施过程即学生参与过程,一般包括唤醒参与、情境参与、总结提炼和迁移运用四个过程。
(5)效果评价。一是对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评价,评价标准之一为学生积极参与,表现为学生的参与是活跃的、交互的,培养了大学生良好的态度、情感与人际交往能力等;评价标准之二为学生有效参与,即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是自由支配时间的、目标达成的及思维受到启迪的,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2]。二是对创业教育课堂教学的评价。评价内容应以社会评价、个体发展水平评价或成就评价为基本内容,按照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个体评价与总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突出纵向评价和自我评价,而不是以简单的创业率和成功创业率来衡量。
2.创业教育课堂应用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包括唤醒参与、情境参与、总结提炼和迁移运用四个操作程序,分别对应启动、展开、深入和拓展教学内容四大任务。
(1)唤醒参与——启动教学内容。在简单介绍教学目标、教学原理(亦可以省略)的前提下创设问题,如“为什么选择创业”、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创业者”、 “如何抵御创业风险”等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其表现欲,明确形成主体参与目标,开启教学内容。唤醒参与环节可以视情况在课前布置,要做到清晰明了、自然贴切。
(2)情境参与——展开教学内容。创设参与情境,灵活使用分组讨论法、游戏法、创业角色扮演法、创业案例分析法及企业经营活动情景模拟法等,提供必要时间,让学生自由表达思想观点,展示自我,全面展开教学内容。情境参与环节要做到学生参与充分,教师控制适时、引导及时。
(3)总结提炼——深入教学内容。在整理所有观点、协调不同观点及指出错误观点的基础上,引入相关理论体系,归纳参与情境和课堂内容,画龙点睛。总结提炼环节对教师要求很高,教师要做到胸中有丘壑,提炼要有深度有高度。
(4)迁移运用——拓展教学内容。迁移运用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与延伸,通过课后的企业家访谈、创业计划书撰写与竞赛、创业素质野外拓展、企业走访、企业单位实习见习以及创业活动实战演习等活动来巩固、验证和运用课堂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二、创业教育课堂应用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条件与策略
1.条件与方法
该模式实施的具体条件一般要有一个50~60平方米的教室,有活页挂纸及订卡板,有可以活动组合的桌椅,U字形的座位摆放,学生人数限制在 40名以下,设有学生席卡等。其常用方法有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游戏法及头脑风暴法等,在使用中要清楚各种方法的优势劣势及其注意事项。
(1)案例分析法。创业案例分析法没有正确答案,但要有最佳的参考答案。要注意案例发生的时效性、案例特点的共同性以及案例内容的贴近性。案例一定是近年来发生的带有共性的与大学生生活、时代特点及学生学历和专业背景相关的实例;案例人物既要有人人知晓的成功创业的知名人士,更要有大学生身边的创业人物,比如本校大学生或所在城市的其他高校大学生。
(2)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表现出较多的优势,如角色扮演中的角色、环境和目标比其他方法要更加明确;参与者能在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里练习基本技巧,面对挑战能有机会回顾过去行为的优劣,可以发挥想象进行探索、实践而不用承担任何后果,可以在语言和非语言行为上获得反馈的机会等,还可以促进新想法、策略的产生以改进效果。但是,角色扮演法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劣势。比如:不能满足每个个体对特定行为的需要;强调个人能力,难以体现团队精神;参与者的表演理解力会影响角色的效果等。
(3)讨论法。讨论法可以使参与者及时向老师反馈对知识的运用情况,参与者之间也可以通过交流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参与者之间都是同学关系,能够较为容易接受对方的观点。但组织者要注意的问题也非常多,包括:明确研讨的目的,控制研讨规模;把握对象特点;做出明确的小组人员分工;围绕主线,不要离题,避免陷入不必要的争议当中;要有很强的时间控制能力;处理问题要坚定;要有倾听不同意见的坦诚、宽容和公正的态度;适当引入相互竞争与多角度探讨问题;保证所有观点得以同等对待的公正性;要善于总结。
(4)游戏法。游戏法的参与者较为自由,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相互启发、横向学习而产生顿悟。游戏法具有趣味性,这种“做、看、想”并行的体验式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果。
(5)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一个创造性解决问题和产生想法的技术方法。它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产生想法。它经常从一个问题或一个难题的陈诉开始,每一个想法又导致一个或者更多的想法,最后产生大量的想法。运用头脑风暴法尽量进行实物展示,并且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不要批评和评价其他人的想法,二是要鼓励随心所欲地去想并欢迎那些看似疯狂的想法,三是要有大量的想法,四是要在其他人的想法基础之上改善和提高。
2.实现策略
(1)更新师生观念,强化学生主体。教师转变观念的具体策略有:1)教师要打破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线的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讲堂为学堂,变多讲为多启发,变填鸭式教育为赏识教育和快乐教育等,使大学生真正成为运动场上的运动员。2)教师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重新确定评价体系,变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为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和展示。3)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尽量做到使学生全员参与、全身心参与、全程参与及高质量的深度参与[3]。4)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既要关注全面,又要尊重个性差异;既要关注课堂所有问题和预设问题,还要关注个别问题和即时生成的问题。
学生应增加主体意识,自觉、能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主动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学会展示自己;在课堂上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完善和自我尊重,通过积极的教学实践活动获得进步与发展。
(2)优化教学情境,设置教学活动。活动是学生主体存在的方式,是学生主体发展的依托。教学活动为主体参与提供保证,教学情境为教学活动提供保障。因此,教师课前的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具体策略有:1)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优美、舒适,要有创意、有趣味。2)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有针对性、目的性,与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3)教学活动要有吸引力,要让学生能获得成功体验;要有矛盾冲突和悬念,能激发学生兴趣。4)教学活动的个人活动、分组活动和集体活动要协调呼应。
(3)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具体策略有:1)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创业教育课堂不是“一言堂”和“统一思想”,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包容不同观点,做到各抒己见、集思广益。2)营造自由的教学氛围。主动参与就是一种自由状态,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主体参与的必要条件[4]。应让学生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充分思考、讨论和发言,保证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特别应格外关注那些性格内向、从未展示自我的学生。3)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是平等关系和伙伴关系,教师要去权威化和专家化,变知识传授为经验分享。4)营造信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充分信任和激励学生,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尊重每位学生的独立人格。民主、自由、平等和信任的和谐教学气氛以及优化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愿参与、易参与、乐参与、善参与及会参与[5]。但应注意和谐教学氛围的营造不能走向另外的极端,如片面夸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管理职能,片面夸大学生的创造性而忽视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等[6]。
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有其特殊性,为了彰显其体验性、参与性和实践性,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是其必然的选择。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创业教育课堂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提高创业教育的课堂效果,保证创业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德斌. 大学英语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探讨[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7).
[2]洪发林. 简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价值、标准及策略[J]. 辽宁教育,2005(12).
[3]王飞,等. 主体参与教学模式在应用物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究[J].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