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2 20:20: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德国人的生活习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 G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332-1
尽管许多人选择在海外生活,但是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适应与日本不同的生活环境或习惯。那么,生活在美国的日本人在脱鞋或穿鞋方面会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呢?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看美国住宅的玄关设计以及大多数美国人关于脱鞋穿鞋的生活习惯。
一、开放式的美国住宅玄关
美国居民自住的房子一般常见的是:联排别墅,独栋别墅和公寓。联排别墅,独栋别墅这两类房子在美国数量是最多的,多是木质结构,绝大多数分布在郊区,少数散落在城市里,市中心更多的是钢框架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层建筑。这两类房屋一层的全部房间都是敞开的、连通的,开放式的玄关、客厅或家庭活动室之间没有明显区分,给人很宽敞的感觉。美国人没有进屋就脱鞋的习惯,所以,玄关处没有日本住宅那样的一小块换鞋用的地面,没有用以区分屋内和屋外的高低差,没有从屋外进入到屋里过渡用的木台,也自然没有放鞋的鞋柜。客人进屋时不会由此产生威严感或拘束感,和主人是平等的。
那么,美国人是否脱鞋,在哪里脱鞋呢?或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万事没有绝对,实际生活中有各种情况。有的美国人也会一回到家立刻脱鞋,换上柔软舒适的居家鞋或轻便运动鞋;有的习惯在卧室换上拖鞋;有的则会随便在哪里把鞋脱掉,穿着袜子或光着脚走动。三十~四十年代的时候,很多美国人在家里会穿着长袍提拉着拖鞋,1960年左右开始,变成了穿短裤配轻便运动鞋。年轻人不再喜欢长袍配拖鞋的打扮,轻便的、实用的、舒适的风格更受青睐。
二、对于洁净的看法
关于日本人进屋脱鞋的传统,有观点认为其实源于古代的中国。日本属于汉文化圈,进门脱鞋是中国秦汉以来古老的风俗,连大臣上朝都是穿袜而行,宋朝后才改掉这习惯。还有说法,以前日本人几乎都住在“榻榻米”的日本式房间里、穿鞋走来走去会把榻榻米的草席子弄坏。虽然脱鞋入室的理由有各种说法,而日本独有的气候条件应该是其最大的原因。以前的日本,木质结构的房屋是主流,而日本又是一个高温潮湿的国家,由于雨水多湿度大,如果不把地板加高隔离湿气的话,很容易发霉,房梁、地板等容易损坏。在湿气与雨水较多的季节,如果穿着湿湿的鞋就进入室内,会损伤建筑物。尤其是对以木质建筑为主的日本来说,更是如此。并且,下大雨的时候,雨水有可能灌进屋内。基于种种原因,日本房屋大都设计成从玄关处开始把屋内地板垫高。另外,在尚无柏油路面的时代,这也是基于卫生方面的考虑。古代的地面并不像现代这样都铺成柏油马路,所以一旦下雨路面就泥泞不堪,难免弄得一脚泥水。如果就这样穿着鞋子进屋,肯定会弄脏地板,产生卫生隐患。因此,在日本就形成了脱鞋入室的生活习惯,在干干净净的家里,直接坐在榻榻米或铺着地板的地上。与日本气候类似的韩国,还有东亚、东南亚和土耳其等地也有同样的习惯。
三、即便在美国,日本人也会入室脱鞋
日本人入室脱鞋的历史很久远,日本住宅在设计的时候都考虑入室脱鞋这个习惯。但是,美国住宅不会考虑在入户门的地方设计一个脱鞋用的玄关。在美国生活的日本人基于从小受到的教育,不自觉的就会想要坚持在日本的习惯。于是,就会产生像“不论在哪里都穿着鞋吗?”“在哪里脱鞋呢?”等种种问题。据调查,在美国居住的日本人几乎都会像在日本那样,进门就脱鞋。但是,玄关处没有用以区分屋内外的高低差,这一点令很多人在最初的时候感觉不适应。他们会把脱下来的鞋子和平时穿的鞋子都摆在门口,把其他的鞋子收进门厅处的壁橱。
毕竟东西方差异很大,即便努力去适应美国的实际环境,也难免会有诸多不便。在整个房屋设计方面,有很多日本人抱怨门厅处太过于开放,“希望在客厅和门厅之间有个门之类的隔断”,“屋里能听见走廊的声音,屋里的声音也会传出去,内心无法平静”等等类似的不满很多。
留美日本人几乎都保持入室脱鞋的习惯,并且,有近九成的日本人会要求到访的客人脱鞋。但是,有很多修理工人在进屋的时候,即便被告知“请脱鞋”也是直接穿着鞋就进去。于是,主人只能在修理工人走后费劲清扫。再次遇到这种情况时,会预先把报纸铺在地上。
传统日本家庭在脱鞋这件事情上有近乎苛刻的做法,客厅有客厅用的拖鞋,厨房有厨房用的拖鞋,厕所有厕所用的拖鞋,书房有书房用的拖鞋,阳台有阳台用的拖鞋……甚至地毯上和地毯下都有不同的拖鞋。这种令人瞠目结舌的习惯,其实也有它必然的理由。
大多数的日本人家庭里是没有床的,很多传统的日本人家庭中,也没有椅子―这是因为日本人习惯打地铺,睡榻榻米。榻榻米有点像中国的席铺,不同的是,是由一块块草垫铺设而成,每一块草垫四周缀有花边,一年四季常设。榻榻米由新鲜的干草织成,结实、透气而有弹性,光脚踩在上头,感觉十分舒服。这是一种对清洁要求极高的起居方式。日本人对榻榻米精心呵护,日本的家庭主妇,每天都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完成这项工作。由此可见,对于维持洁净,进门脱鞋,实在是一个最起码的要求。不睡床的原因是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口密集,人均居住面积狭小。如果屋内摆床的话,睡起来以后这块地方还让床占着,就无法另作它用了,这在日本是近乎于犯罪的行为。而只有新潮日本家庭,住宅内有水泥或地板地面的洋式房间才有用床或椅子。日本人极少邀请客人上门, 多都是在居酒屋或咖啡馆见面,可能也是考虑入室换鞋或许会给双方造成麻烦吧。
四、结语
以上试分析了居住在美国的日本人入室脱鞋的生活习惯。日美在玄关设计、家具等很多方面截然不同,脱鞋、收纳等场所也有很多差异。然而,日本人依然保持进屋脱鞋的生活习惯。对于日本人来说,光着脚坐在地板上,困了直接睡在地板上,感觉很放松,心情愉悦,这种习惯已经深深扎根在日本人的意识中。
参考文献:
Key words: farmers per capit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of life; linear regression;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bstract: The increase in the income of the farmers is the key to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in China,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use of SPSS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consumption of the peasants in our country regression analysi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China's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and consumer behavior.
一、 问题提出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至今仍有9亿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农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村消费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从农村市场看,中国有近六成人口(约8亿)生活在农村。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有规模如此巨大的城镇化。农村居民的收入虽然低于城市居民,但是基数巨大,且农村人口的收入也在稳定增长。据测算,目前1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大体相当于3个农民的消费;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万~12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3倍,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的消费水平和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增加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正确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至关重要。但从总体来看,农民消费水平仍然较低,调查显示有的地区都不及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而且消费结构不合理,局限于食品类等生存基本需求品,消费在衣着装饰等方面的极少。而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是农民的收入。
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主要包括食品、衣着、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家庭设备、交通等方面,本文只挑选了四种典型的消费支出作为代表来分析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分别用数据作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二、数据来源和模型变量的选择说明
1、下表是要进行处理的31个省市的农村居民消费相关的原始数据,数据来源于《2007中国统计年鉴》。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2007) 单位: 元
2、变量选择和说明:被解释变量即自变量: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解释变量即因变量:农民人均收入,农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衣着消费支出,
农民人均家庭设备消费支出,农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 。并用下式表示函数关系:
三、回归模型建立与分析
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民人均收入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在SPSS 菜单栏上选择Analyze Regression Linear , 则出现Linear Regression( 线性回归分析) 主对话框,将“”选入Dependent( 因变量) 框中, “”选入Independent( 自变量) 框中,在该窗口的Regression Coefficients框中,选Continue Interval复选框,最后点击OK键,结果如下:
表1
表2
表3
(1) 相关分析表(见表1) Model Summary表中看到复相关系数为0.932,决定相关系数为0.930,说明方程的拟合度较好,表明回归方程显著性较高。
(2) 方差分析表2,F=412.512,P 值=0.000
(3)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表(见表3),常数项的P=0.011
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民人均收入、农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衣着消费支出、农民人均家庭设备消费支出、农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表4
表5
表6
(1) 相关分析表(见表4)复相关系数0.996,决定相关系数0.995表明回归方程显著性很高。
(2) 方差分析表(见表5)F=1277.528,P=0.000,表明回归方程高度显著,说明 ,整体上对有高度显著的线性影响。
(3)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表(见表6)可知:①常数项的t的显著性概率为0.450>0.05,表示常数项与0没有显著相差异,表明常数项不应该出现在方程中;②食品的t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
=0.556 +0.015 +0.157 +0.177
从回归方程我们可以看出,食品消费的系数最大,医疗保健的系数次之,而家庭设备 和衣着消费系数 较小,这表明农村人民在食品和医药上的消费较大而在衣着等上的消费较少。
四、结论
根据多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初始线性回归模型的验证和分析, 最后得到的线性回归模型在理论上符合高斯假设,其结果也与前面分析的基本一致。
在实际应用中,农民消费支出方面有很多,本文只是分析了几个典型的因素, 通过线性回归模型也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今后的农民消费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所得预测结果不可能与生活完全一致,但是对增进农民收入、改变农民消费结构有很大的意义。
通过对多元线性回归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农民的费结构,基本上还是在食品、医疗等生活必需品上消费较多,而花在衣着装饰上的较少,但比起过去农民在家庭设备上的支出有了明显提高。而制约农民消费的关键还是农民收入不足。
因此,国家应该调整相应的农业政策,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增强消费的经济基础,通过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通过经济增长带动消费的增加。此外还应培育农村居民正确的消费观念,要加快形成积极的消费观念,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生活质量,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要克服“只知道买价格低、便宜的商品,养儿防身防老”等片面观念。
参考文献
[1] 马庆国.管理统计[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
[2] 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罗凤明, 邱劲飚, 李明华, 肖炳坤.如何使用统计软件SPSS 进行回归分析
一、双方全面回顾并高度评价双边关系发展成果,一致认为,中塞传统友谊是两国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是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坚实基础。双方指出,两国关系成功发展的经验证明,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模式的差异不会成为发展国家关系的障碍。
二、双方强调,拓展和深化中塞传统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两国的根本利益,有助于促进世界各国的和谐相处。为全面促进两国关系,双方决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三、双方同意,继续加强和充实各级别对话,增加两国政府、立法机构、政党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互信平等的政治关系。
四、塞方重申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与台湾当局建立官方关系和进行官方往来,反对任何形式的“”,支持中国和平统一大业。
五、中方尊重塞尔维亚人民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的发展道路,理解塞方为融入欧洲大家庭所做努力,赞赏塞方奉行睦邻友好政策,促进巴尔干地区的稳定与发展,积极推动区域合作。
六、中方重申尊重塞尔维亚和。中方认为,应该根据《联合国》宗旨和原则及安理会相关决议,在国际法框架内,由塞尔维亚政府和科索沃当局通过对话和谈判达成彼此均可接受的方案,才是解决科索沃问题的最佳办法,任何单方面行动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国际社会应该为此创造积极条件。
七、双方表示,将本着平等互利、互惠双赢的原则,全力推动两国经贸合作,扩大相互投资,确保双边贸易持续稳步增长,在发展中逐步改善两国贸易平衡状况。充分发挥两国政府职能部门和中塞政府经贸混委会的宏观指导作用,激发双方企业的合作意愿。双方商定,支持双方企业加快推进塞桥梁、电站、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项目,并积极推动双方企业重点加强在通信、石化、能源、高新技术、工业和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合作。
八、双方同意,将继续扩大在文化、教育、体育、科技、军事、警务领域的传统合作,重点拓展旅游、航空、卫生、广电、新闻等领域的交流,积极鼓励两国青少年和民间团体扩大友好交往。
双方表示,将全力办好今年秋季在塞尔维亚举行的中国文化节活动,支持北京市和贝尔格莱德市共同办好建立友好城市关系三十周年庆祝活动。
九、双方表示,将遵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解决人类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主张加强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作用与权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双方愿继续加强在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中的合作,及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进行沟通与磋商,共同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来说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例子。
有位朋友一家三口从台湾来拜访我们,孩子和我们家小K年纪一样大,那天不是周末,但因为行程的缘故,朋友只能停留一天,于是我们一起到意大利餐厅聚餐,一直到晚上八点。进餐厅之前,朋友说晚上想要看一个表演,于是我们一起进到旅游中心去买票。
朋友问:“请问有今天晚上这个表演的票吗?”
“有的,八点半开始,你要几张呢?”售票小姐问。
“三张,两个大人、一个小孩。”
此时售票的小姐看了一下站在我们后面的孩子,说:“小朋友几岁呢?”
“八岁。”
“对不起,我们无法卖给小朋友票。”
我们当场愣在那儿,朋友随即问道:“这个表演小孩不能看吗?表演单上面并没有年龄的限制呀。”
售票小姐十分有耐心地、慢慢地说明:“这个表演小孩是可以看的,并没有年龄上的限制,但是表演要到晚上十一点半才结束,对八岁的小孩来说,这个时间上床睡觉太晚了,所以不能卖给小孩票。那么两位大人需要吗?”
原来如此!这便是德国人卖票的逻辑。
其实德国人即使不是很早上床,也都早早回家,尤其是有家庭之后。据我观察,多数的德国人是很有家庭观念的,有了孩子之后,他们会把多数的时间献给家庭,下班之后就是自己的家庭时间,所以他们对小孩的健康和作息高度重视。上pub、有聚会活动……是偶尔为之的调剂,而这也是必须有人晚上帮他们照顾孩子才可以办得到的。我认识的邻居和朋友,都属于“正常家庭”,因此家家都彻底执行孩子早早上床。
在德国任何一行更需要的是专业,不只是学历。如果以收入来论念书的好处,一个好的水电工,有可能比大学毕业的人收入来得要多,因此能不能有好的工作和专业,是比较重要的。
而东方的父母一般大多太过紧张。东西方最大的不同,是西方人总认为,孩子的未来是要让他自己去思考,不是父母帮他决定。所以为孩子想得太多,是不是一件好事呢?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而且德国人也认为可以跟孩子好好地相处、珍惜与孩子共度的时光,比孩子会不会念书、能不能出人头地更加重要。德国家庭多半不会牺牲家庭时间,让孩子埋首课业,因为比起担心孩子以后有没有高学历,他们认为亲子互动更重要。
据卢德介绍,德国人经常举办一些诸如“朗读会”之类的家庭文化聚会,家庭成员在“朗读会”上,可以向家人、朋友朗读自己新近读到的好书中精彩的段落,也可以朗读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文化生活理念。
在汉堡、不来梅、慕尼黑等很多城市,都可以看见一道独特的景观――图书跳蚤市场。这种市场大小不一,但都摆满了书籍。在德国的几所大学里,我们发现:食堂里居然设有流动图书馆!饭前饭后,师生们可以随时读书。
德国人对“世界读书日”非常看重,视为最隆重的文化节日。据报道,某年的“世界读书日”,德国竟然举办了一项全国性的活动:“我送给你一个故事”,发给全国33.5万名五年级学生每人一张“读书券”,孩子们可以凭此券到任何一家书店免费领取一本图书。“世界读书日”这天,德国一些大城市还会举办书展活动,而且“国门大开”,邀请全世界的书商来德国推销新书。法兰克福就曾迎接过来自108个国家的7448位书商,书商们为德国国民带来40万种书籍!结结实实地让德国人过了一次“眼瘾”和“书瘾”!
“阅读从儿童抓起”,这是德国上下形成的共识。在德国,政府把阅读视为一项儿童启蒙的社会工程,有意让一些出版社出版儿童读物,并在大街小巷设立一些儿童书店。德国对儿童的阅读启蒙教育采取读物“阅读阶梯”式教育,即在孩子的幼小阶段,有意安排他们读撕不坏、咬不破的塑料图书、布面图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再让他们接触纸质图书。这样,很容易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为了鼓励人们读书,政府还成立了“国家促进阅读基金会”。基金会定期在全国各个城市举办丰富多彩的朗诵会、阅读和写作竞赛、读书节、文学日、大人给小孩捧书讲故事、给读书志愿者培训等活动,同时还设立了旨在推动全民阅读的国家官方网站――“阅读在德国”,为读书人提供网上读书的信息平台。
根据法国文学的特性,我们将它概括为三个特征,第一就是言论自由,喜欢争论,浪漫的国家注重言论自由权,爱争吵是法国人的天性。第二就是在政治夹缝中求生存,就好像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夹缝中生存一样,法国文学总是与政治挂钩,这也是法国文学特征的一个独特的风景。第三个就是不断创新,追求新意,这个特性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都应该做到的,在法国文学别突出,综合概括法国文学特性,有助于我们对法国文学的理解,也可以帮助其他国家与法国文学进行宏观比较,对世界文学总结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言论自由,“争吵心”强
法国从来都是以浪漫国度出名,法国人的乐观开朗,丰富的情感生活,以及以及社交活动对自己言论自由权的维护,都是让世人所惊叹的。法国人的祖先是高卢人,是一个高傲的民族,相对于英国人的喜旧保守,做事放不开手脚,比较受约束,德国人的做事认真严谨,不容一点差错,做事井井有条,显的比较呆板来说,法国人就是做事比较感性,随着自己的性子来,经常不按常理出牌,没有德国人那么严谨,英国人那么保守。相比较而言英国人喜欢看,专业一点就是喜欢观察,喜欢观察的人呢在生活中就是善动的一种人,德国人呢喜欢总结概括,擅于总结的人呢,在生活中是属于把思考当习惯的一类人,而法国人呢,爱分析,那么在生活中就是那种外向爱交流的人。因为语言的艺术就是文学,所以爱交流,爱说话的法国人就比较擅长文学,纵观古今,法国都是一个文学多产,且文学水平高的文学大国。法国浪漫不受约束的环境造成了法国作家多产,且小说字数多的影响。法国文学的发展特性,多半是由于法国的人文环境以及爱交流的天性,法国人爱交流,爱言语,喜好言论自由,在古代就为人所知,古罗马塔西陀曾经说过:如果高卢人少一点争吵,他们几乎无法别打败,古今中外,还有很多名人就法国人这一特性发表见解,但都是差不多表达的这一个意思,那就是法国人爱争吵。语言的艺术是文学,法国人爱言语,爱争论这一天性,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法国文学的发展,在争吵的环境下,人脑迫于压力思维会转动的更加敏捷,因为在争论中不甘于认输,强大的对手使得他们更具有挑战性,这对于文学是很大的帮助,使得法国文学一直在突破自身的不足,努力创新。法国作家的这一特性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有很大的体现,在戏剧,诗歌与小说的发表中,通过小说中主人公,把自己的一些犀利的观点表达出来,对政治的看法,或是对对手的怒骂都可以在作家的文学作品中找出痕迹。
二、法国文学在“政治夹缝”中生存
在西方国家中,文学与政治都是紧密联系的,但在联系方式上又存在着一些不同,英国作家就是相对于超前,表达的观点多是在政治之上,德国在这方面就是逃避比较多,在文学上就是对政治问题一带而过,不加以深刻的评论,而法国就是一个独特的国家,法国文学真是与政治紧密相连,他们从不逃避政治问题,反而喜于乐见,对政治十分关心,潜意识中还把政治问题当做自己的一项事业,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英国作家的超脱是有一定原因的,英国文学不止在上层贵族之间流传,在民间也有下层的市民文学,就像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准确来说他是一个职业作家,他的戏剧既可以在上层贵族之间表演,又可以在下层平民之间上演,英国文学与政治联系不多,一但作家这种身份职业化,在经济上相对独立,在思想上就更加独立,不受政治的约束与威胁,总的来说,对政治依存度就减少了。再来看德国,因为受到落后的政治制度的影响,就是政治专制的影响,德国人对于言论自由这个权利的认识不足,对言语表达缺乏信心,这种态度也可以在德国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马克思曾写过一本名为《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的书,马克思在书中愤慨的指责法律对于文学的约束,对于德国作家的约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造就德国文学的逃避性,因为只有德国作家去到其他的国家,例如法国,他们才能充分的使用他们的言论自由权。而法国的情况确是大大的不同于英国和德国,长期以来,法国作家对政治的关注度让政府人员都自叹不如,法国文学长期依附在法国贵族上层之间,法国作家在经济上不独立,都是依靠国家的赏赐与国家给的工资生活,法国作家的职业化一直到18世纪才得以实现。法国的社会阶层有很多,法国人爱自由的天性让法国历史上专制的统治者都不能真正的对法国实行专制统治,法国文学就在在各种矛盾之中生存。
三、不断创新,追求新意
在世界文学史上,我们可以将文学的发展归结为继承性和创新性,有些国家在文学表达上更多的偏向继承性,而有些国家更多的表现出来的是创新型,法国就是后者,法国的文学就可以总结为创新性,在西方国家当中,英国人喜爱简朴,像清教徒一样过着节俭的生活,德国人的生活死板,一层不变,而法国人喜爱奢华,法国很多奢侈品牌的发源地,他们也喜爱浪漫,生活中充满着欢乐,法国也是一个礼节国家,法国人虽说浪漫,但在礼节上却从不荒废。法国人的浪漫生活方式有很多是从宫廷里流传出来的。法国气候适宜,农业发达,物产丰富,造成法国贵族奢侈的生活习惯,从全世界来看,法国的奢侈品牌最多,在这方面的花费也是最多,作家是感性的动物,在这种奢侈的氛围中,作家的生活习惯更加散漫,在性格上更加放荡不羁,在私生活上更加萎靡,不过国家的开放程度大大的影响到了作家,法国文学所表达出来的潇洒与阔达是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四、结语
总之,法国文学的特性让法国文学长期处于世界的前沿,引领着欧洲文化的发展方向。纵观古今,都对世界文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向远.从宏观比较文学看法国文学的特性[J].法国研究,2012,(1):1-9.
[2]杭零.中国当代文学在法国的翻译与接受[D].南京大学,2012.
马可先生的中国情缘可以追溯到他的少年时代。偶然读到美国汉学家费正清的著作,点燃了他对于中国――这个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国家的热情。于是在1986年,还在读中学的他决定要学习中文,并在1992年来到了中国。
十几年前还在南京求学期间,他认识了他现在的妻子徐丹丹,如今他已在中国生活了近20年。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在中国的德国人,他很积极地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交中国朋友,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圈子;作为一名学者与作家,他也在用心感受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体验着中西文化的差异与交融,并致力于中德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中德文化与教育交流的桥梁
从在南京学习中文开始,到在德国驻沪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负责教育和外语交流项目,再到执教于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以及他的自由写作,虽然所在的地方所供职的单位不同,但贯穿于马可生活主题的仍然是同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德文化交流。
最初让他感兴趣的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因为这让他觉得“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吸引着他来到了中国,来到中国后他才发觉在德国学的中文根本就不能运用,他又在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汉语学习。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南京,还是一个节奏缓慢、舒适安静的城市,但一场巨大的变革已经在悄然兴起。马可一边体验着传统江南文化的余韵,一边也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逐渐流失的传统文化而感到惋惜。在南京读书期间,他认识的朋友中有一些优秀的摄影家,他们在一起拍摄了不少社会急剧变革中即将消失的农村题材作品,马可把这些摄影家的作品拿到他的家乡多特蒙德组织了一次摄影展。2000年,他又与一位朋友沿着百年前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的足迹,游走了中国北方的一些地方,并把途中的观感整理成书,“司马迁的墓仍和百年前的情形差不多,但不知现在变了没有?”马可回忆说。他书中的感受与思考使我们得以用另一种眼光去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以及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当然马可并不反对现代化,他只是觉得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如果以铲除传统痕迹为代价,这样产生的文化损失未免过大。
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深入思考,使得他比较偏爱民国时期的作家,因为那个时期的作家多能把传统与现代很好地结合起来,“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是他颇为喜爱的作家。当然在中德文学交流中,他也会把一些中国现当代作家――如毕飞宇、余华、阿来,陈丹燕等人的作品介绍给德国读者,把德国获诺贝尔奖的当代作家君特・格拉斯的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就这样游走于中德文化间,增进双方的沟通与理解,他乐此不疲。
消除文化隔阂,促进跨文化交际
在中国生活了这么多年,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中国――置身其中》一书,并且提供跨文化交际的讲座与培训,以帮助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或者使在国际企业工作的中国人更好地与外国的同事交流。
关于跨文化交际,“巴别塔”的故事是一个形象的说明。据圣经记载,巴别塔是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计划,上帝要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其实,跨文化交际的艰难不仅在于跨语言,更为关键的是种族、文化的差异。
马可正是因为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才在他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别突出了种族背景知识和文化因素,他会跟德国人讲中国人的处事方式与生活习惯,也会跟中国人讲德国人习惯的生活环境与思维方式。“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兴趣,你有兴趣去了解对方的文化,了解对方的喜好与需求,另外不要太急躁,彼此多花一些时间去了解,才会促成跨文化交际的良好效果。”马可先生强调说。
爱上中国饮食文化
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是世界上十大长寿国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公布的数据,德国的人均寿命为78.95岁。如今四年过去,德国联邦统计局日前再次发表公报,宣布德国的人均寿命再创新高:男性为77.4岁,女性为82.6岁,这就意味着德国的人均寿命为80岁。然而在130年前,德国人的男性平均寿命仅为35岁,女性也不过38岁,这是什么原因?有关专家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德国人的长寿和他们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注重养生观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德国人喜欢吃大蒜,大蒜已成为他们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德国的超市,随处可见各种大蒜食品,而大蒜餐馆、大蒜专卖店等“蒜字号”商店更是林立在街头巷尾,有些德国人甚至一日三餐都与大蒜为伍,如有一位名叫马库斯的家庭主妇,她的早餐是大蒜面包,面包上还要涂一层大蒜蜂蜜或大蒜果酱等;中餐吃的是蒜头通心粉、蒜头比萨或蒜头炸薯片;晚餐则用大蒜油烹制蒜头牛排、蒜头炸鱼、大蒜烤鸡等,还要来点儿大蒜酒,连饭后的蛋糕、冰淇淋也都有大蒜的味儿。当然,像马库斯这样喜欢吃大蒜的在德国远远不止她一个。据统计,德国人吃大蒜的年消耗量在8000吨以上。德国人为何对大蒜情有独钟?大蒜研究所的负责人哥特林博士介绍:大蒜中含有400多种有益身体健康的物质,如果有人想活到90岁,大蒜应当是他食物的基本组成部分。研究还表明:大蒜的营养价值甚至高于人参,应将其列为保健品之首。此外,德国人还发明了一种“果汁节食法”,即以喝果汁来代替进食。研究发现,“果汁节食法”和传统的“喝水节食法”相比,有着明显的优点。1:人体疾病和衰老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细胞代谢失去协调。人体中的细胞只有l/2达到成长巅峰,其余l/4是再生阶段,而另外l/4则处于衰竭死亡之中。如果死亡的细胞和再生的细胞维持均衡,身体即为健康。如果细胞的死亡率比再生率高,人体就会开始老化。所以老化的细胞必须尽快排泄,只有这样,才能刺激新细胞的再生。以果汁节食可加快衰竭细胞的排泄,有效地产生新的细胞;2:以果汁节食可增强肺部、肝脏、肾脏、皮肤的排泄与清洁功能,使因代谢产生的大量废物及毒素迅速排出体外;3:果汁节食对于神经系统、精神状态、生理系统都有安定活化的效能。精神改善了,就能增加荷尔蒙及腺体的分泌;4:人体组织缺乏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时,容易引起细胞氧化,功能减弱,产生各种病状及细胞提前老化。新鲜果汁富含各种维生素、酵素、矿物质及稀有金属元素,这些营养成分可直接由血液吸收,维持组织及细胞间生化及矿物质的平衡,加速组织痊愈或新生;5:节食时,由于自动分解食物,产生大量酸性废物,一旦组织中酸性过高,便容易引起疾病。新鲜果汁供应身体碱性成分,对于平衡体内酸碱极为重要。世界著名的营养学家柏格博士认为,果汁节食法可加速尿酸及无机酸的排泄,果汁中的糖分则可以强化心脏,所以果汁节食法确实要优于饮水节食法。
德国人喜欢运动,除了众所周知的足球以外,还有传统的马术、赛车、滑板及冰雪运动等等。当然,以上所说的运动,运动者大多为年轻人,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散步可称得上是他们的传统爱好,尤其是每周日的午餐后,更是他们的“散步日”。德国人认为:散步不但能缓解工作的紧张和精神的疲乏,还能促使血管弹性的增加,特别是腿的持续运动,可促使更多的血液回到心脏,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散步还有利于精神的放松,减少忧郁和压抑情绪,并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现代医学还认为散步能维持人体的钙平衡,保护骨骼健康,并有助于氧化体内多余的脂肪,减轻体重或维持体重在适当的水平。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是一位“散步爱好者”,2006年,默克尔首次访华,总理曾专门陪同她到北京菖蒲河公园散步;去年6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德国时,默克尔也以散步“招待”。散步使她的身体和思维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和高度的集中,如今,她已超越了中国女性的退休年龄,但身体状况依然很好。
作为世界的长寿国之一,德国人同样也十分注重养生。当地有一家医学刊物曾将德国老人的养生之道归纳为《三字经》养生法,即量体重:时刻注意自己的体重,控制自己的体重;少喝酒:酒能增加人们患肝癌、口腔癌和喉癌的可能性,还能使血压升高,导致心脏病或心肌梗塞发作;不抽烟:抽烟会使人平均减少10年的寿命,还能使患肺癌和支气管炎的几率增高,但如果在50岁之前戒烟,则会重新恢复健康;控脂肪:每天的脂肪摄入量不得超过30%,但也不得少于15%,正确的服用量是每天一茶匙菜籽油或者橄榄油;多果蔬:维生素A、C和E有保护身体健康的作用。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因此每天至少应吃400克水果和蔬菜;常吃鱼:吃鱼能延年益寿,它含有人体内所需的重要油脂,多吃鱼还能增强人的免疫功能,降低早期死亡率;重淀粉:淀粉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食谱上必须要有面包和米饭;多纤维:纤维食物有益健康。含丰富纤维的食品,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少吃盐:每天食用高盐量饮食,会增加患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危险;多吃钙:老年人缺钙容易骨折。鱼、杏仁、绿色蔬菜和奶制品(脱脂奶)都含有丰富的钙质,宜经常食用;少咖啡:咖啡对交感神经有刺激作用,每天喝6杯咖啡的心脏病患者,死于心力衰竭的风险会增加3倍;少吃糖:糖不仅会毁坏您的牙齿,而且还会增加患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的风险;多运动:45岁左右进行体育锻炼的男人,比不锻炼的人患心脏病的危险性要低得多,因此,每天应锻炼30分钟;忌性乱:性生活不可乱。性乱不仅有患性病和艾滋病的危险,经常更换还会造成心理压力,并使生活规律被打乱;淡名利:不要不惜代价地去追求名利,安定的生活是延年益寿的重要保障;择居处:在自己所适应的地方生活。现代医学发现,当人搬到一座不适宜自己生活的城市居住,会经常生病;选职业:应从事合适的工作。职业对寿命有着很大的影响;避车祸:驾驶和骑车时要小心,车祸是致人早逝的杀手;勿自扰:消极的情绪会使人生病,所以不要老是去想生活中的阴暗面和不愉快的事。这种《三字经》养生法和中国人的养生法大同小异,有着一定的科学道理,因此深受一些养生爱好者的欢迎,目前,这种《三字经》养生法也在当地的老年人之中悄悄开始风行。
说话的机会随处皆有,如果有可能,你不妨参加一个社会组织,志愿从事需要你讲话的职务。在公众聚会里,你要勇敢地站起身来,使自己出个头,哪怕是附议也好。在参加各种会议时,千万别去敬陪末座,而要洒脱一些。另外,还应当参加相应的团体活动,并活跃地参加各种聚会。我们只要多留心往周围的事情,便会发现,没有哪种商业、社交、政治、事业甚至邻里间的活动是你不必举步向前、开口说话的。如果我们不去主动地开口说话,并且抓住一切机会不停地说,我们永远不会有进步,也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有怎样的进步。在口才训练中,一方面是训练演讲口才,一方面是训练谈判口才。在演讲和谈判中,都必须适时地借鉴别人的经验,因为一个人的经历是有限的,他不可能经历所有的事情,而别人的经验如果借鉴得当,对自己的进步也是很有帮助的。对别人进行演讲,与别人进行谈判,还必须尽可能了解有关别人的情况,包括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历史传统、性格秉性、爱恶嗜好等,切不可莽撞死板,让别人觉得不通情理。针对各国的不同情况,应当采取不同的演讲方式和演讲内容,因为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由此也影响到各国会有不同的演讲方式、谈判方式及表达特点。谈判桌上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同的文化景观和行为方式以及各式各样的观念特征。下面,我们就简要地介绍一下欧美各国以及亚洲国家在谈判中体现出的观念行为方面的差异。在对德国人进行演讲、与德国人进行谈判时,应当注意到,德国是一个充满理性的国家。德国人做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细心谨慎,他们会把每一个细节、每一步计划都设计得十分周密,并且一步一步地去完成它。德国的谈判方式显得很特别,他们的准备工作往往做得十分充分,一切都尽量达到完美无缺。这与他们的民族性格是相符的。德国人不喜欢含糊其辞,躲躲闪闪。如果他们希望达成这笔交易,就会明确表示自己的意愿,愿意通过谈判来取得合作。在这之中,对于如何交易、谈判的实质问题、中心议题以及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德国人都会加以详细考虑,并拟出一份完备的计划表,在谈判的过程中按照这份计划表一步步地去实现。德国人在谈判中比较固执己见,不喜欢让步。例如,如果德国人在谈判中已经提出了产品的价格,那么这个价格往往难以改变,因为德国人是经过深思熟虑才提出的,他们会极力坚持自己的意见,你要想讨价会难上加难。所以,与德国人打交道,必须要有充分准备,做好打一场攻坚战的思想准备。在实际的谈判过程中,最好在谈判的实质问题上先行一步,比如产品价格,抢在德国人之前谈出自己的意图,并表明立场,这也可算是对德国人的一种试探。德国人比较聪明,一旦进入实质性谈判,他们善于占据主动,并按自己的意愿把谈判引入最终阶段。在对北欧人进行演讲、与北欧人进行谈判时,应当注意到,北欧人在谈判中一般都显得比较随和、平静,他们在谈判中不易激动,常常沉默寡言,在不该谈论的时候决不主动表术自己的意见。他们讲话大都慢条斯理,然而有条不紊。北欧人这种谈判方式的优点是不易被对方窥破秘密,在接下去的谈判中可以把自己的立场慢慢展示出来。它的缺点是,如果所面对的是咄咄逼人的对方,就比较容易被对方压服,不利于提出谈判筹码,也就不利于展开自己的观点。不过,北欧人在谈判桌上一般不玩花样,他们的态度通常比较坦率而客观公正。他们会向你表明他们对这场谈判
的立场和态度以及相关的一切情况,以此显示其诚意。在谈判进行之中,如果出现一些障碍,北欧人不是绕开它,而是提出一些建议性意见,做出一些有益的努力,使谈判的气氛重新开始好转。同时,北欧人通常也不会去威胁对方,他们往往提出许多富有建议性的意见以供参考。他们不像法国人那样固执己见,斤斤计较,也不像美国人那样气势汹汹,总想为自己赚取更大的利益。所以,当我们与北欧人谈判时,最好是投桃报李,以诚相待,不要过于死板,也不必拘泥于某一问题而拖延谈判,使得谈判出现障碍。对北欧人应该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措施,积极寻找达成协议的最佳途径。因为对方是值得信赖的,所以我们就应充满信心地把事情谈好在对美国人进行演讲、与美国人进行谈判时,也应当充分了解美国人的特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不可一世。一些美国人也把这种嚣张气势带到了谈判桌上。他们往往对对方不屑一顾,好象他们就是天生的主人。谈判本来就是双方的事情,必须互相尊重、理解,但是伴随着美国人而来的往往是威压、恐吓、不尊重、警告等强硬态度。这不但令亚洲人反感和不能接受,甚至连欧洲人也皱眉,表示不可理喻。一位评论家这样批评一些美国人的谈判方式:“美国总统的顾问们颇有火药味。他们就像核弹一样容易爆炸,却根本不具有谈判的知识。往往没弄清谈判的实质问题,就对谈判中大家应遵守的原则不屑一顾。可是,他们却信心十足地奔波于各种谈判桌前。”由此可见,一些美国人相对而言更崇拜力量,并且不怀疑他们的这套思维方式可以通行世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发生影响,认为只有自己的决定才是正确的,根本不愿去听对方的陈述。这样,他们往往使得谈判气氛紧张、难以进行。与一些美国人谈判通常是件极不愉快的事情,因为你不得不耐心听他们的强辞夺理,你也不得不去忍受他们的蛮横无礼。由于这份合同你是需要的,即使场面无法忍受,你也必须忍受,因为你赚他们的钱,不管怎样,先赚了再说吧。因此,与一些美国人打交道,首先就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最好是宽怀大度、机敏果断、以柔克刚。一些美国人谈判喜欢用“不”字,这样的事常常发生在当他犹豫不决之时。他不喜欢说:“等等,让我想想。”而是干脆地用“不”字加以拒绝。这些人所表现出的最明显特征是虚张声势和强硬态度。一些美国人喜欢夸张,因为他们总是自高自大,自以为是。所以,他们的话不可全信,一切都要在拥有了真凭实据之后才能作出判断。一些美国人的强硬手段往往令人发笑,他们显得毫无风度可言。一群山姆大叔一面猛捶桌子,一面大吼大叫,滔滔不绝地陈述自己的优势,产品性能如何可靠,价格如何优惠,等等。当然,性能的可靠仅仅是以他们自己的观点来看的,价格的优惠也是可以比较出来的。如果这些不能奏效,那么对簿公堂,通知谈判破裂以至发出最后通牒,这些都是他们的一贯做法。美国式的谈判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一些美国人的性格特点有关。美国人的个人主义情绪十分浓厚,一些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意识上的自我中心论,在行动上体现出来就是不择手段地利用他人的成果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不惜牺牲他人。别人在他们眼里根本无足轻重,他们也不顾忌别人的自尊心。如果有谁在竞争中失败了,美国人会认为他们自己做得不够,自己表现得不够,他们会认为他应该重整旗鼓,以期在下一轮的竞争中反败为胜。
..提高口才4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除了热情欢快的气氛,啤酒和美食也是啤酒节的重点。在这里,巴伐利亚的饮食风格――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体现得淋漓尽致。啤酒节上最常见的啤酒杯一杯一升,最常见的菜肴是一根烤猪肘或者半只烤鸡,但这些并不是啤酒节特供。
去班贝格(巴伐利亚地区一个漂亮的小城)的时候,同事在餐前曾经打趣提醒我,我们要开始品尝巴伐利亚风格的美食了――每顿饭一公斤肉!这种饮食风格似乎也与巴伐利亚地区人们健壮的体型能够呼应起来――在啤酒节上时常能看到一个女服务员端着十大杯啤酒呼啸而过。然而巴伐利亚绝不是德国唯一嗜肉的地区,据统计,德国是世界上人均消耗猪肉最多的国家,年人均消耗猪肉约达65公斤。
如果按照19世纪美国化学家威尔伯・阿特沃特的标准来看,每克脂肪所含的热量为9千卡――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两倍,同时猪肉又是日常食用肉类中脂肪含量最高的,那么德国这种嗜肉大国想来大胖子应该非常多。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的数据显示,德国约有20%的人肥胖,同期我国的肥胖比例仅为7%左右。这似乎多少能印证食物所含热量与肥胖之间的关系。但同时我们在统计数据中也能看到,比德国肥胖问题严重得多的国家不在少数,美国就达到30%多。
一方面,其他国家的猪肉消耗虽然不及德国,但总的肉类消耗却未必少。而且近来更进一步研究表明,以阿特沃特的标准来计算实物的总热量并不是特别的准确,人体能从食物中获取的热量并不是仅仅与食材有关,还与烹饪的方式以及在体内代谢的途径有关,比如人体要消化蛋白质就首先需要消耗自身能量来让蛋白酶工作。另一方面,人们也发现,由于饮食习惯诱导的激素失调可能也是引发肥胖的原因之一。
按照这种观点,当我们的身体内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会分泌大量的胰岛素以控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为了防止血糖浓度过高,胰岛素一方面紧锣密鼓地忙活着激活各个体细胞上的受体蛋白以通知它们抓紧接收这些宝贵的能量分子,另一方面,胰岛素还要把葡萄糖转变为糖原,同时,为了不让其他能量分子添乱,胰岛素还做了一件令胖子们深恶痛绝的事――命令脂肪细胞存储脂肪且严禁分解。
因此,可以想见,如果吃饭时摄入了大量易于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和一些脂肪的话,那些脂肪可真是“浪费”不了。而中国饮食中目前偏好精加工的谷物和淀粉便是易于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果再回到肥胖的数据上来看,目前的肥胖人口比例虽然不高,但总数已居世界之首,接近一亿。所以,虽然我们吃的肉虽不算多,可秋膘都妥妥地贴在了身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