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4 13:19:0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护理系学年个人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05-01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可见,高校的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学风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之一[1]。所以,学风的建设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我们的学生将来是名护士,在医院里,护士是与病人直接接触最多的人群,如何正确运用所学知识为病人服务,如何正确处理护患关系,在校期间所感受的学风氛围将会给予深刻的影响。从现实情况来看,护理系学风建设在全校范围来说并不算差,但与护理职业的高要求还有差距。
1 护理系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
不少学生对所学专业认同感不强,对将来从事的职业缺乏认知。据笔者初步统计,70%学生在跨入大学校门时,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都回答为“是我家人帮我选择的,实际上我并不喜欢,”或者说“成绩考不好,觉得护理这个专业可能工作会好找点”。一开始就对专业有着抵触情绪,这给护理系的学风建设留下了一道很大的障碍。甚至多数学生把将来就业的方向定义得很狭窄,以至于产生厌学情绪,今天觉得人家学临床的好,明天觉得学影像好,朝三暮四,不够专一。
1.2 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态度
护理专业的学生是以第三批的录取批次进入到学校学习。这些学生在高中时期学习就不够主动,一直都是老师和家长在后面举着皮鞭,追赶着完成高中学习的。进入大学后,没有家长与老师的叮嘱,就不知道如何自己去学习,更没有刻苦钻研的医学精神可言。课余时间很少学生花时间用于专业学习和课外研究,相对学习态度好一点的学生也是局限于学习有过级任务的英语、计算机等科目,从而导致很多学生知识面狭窄,学习研究的能力薄弱。
1.3 学生不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部分学生有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但往往想得多,做得少。比如实验操作课,很多学生刚开始是很有兴趣的,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很多学生慢慢地开始懈怠,开始出现逃课或者走过场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开放性实验或创新类比赛,学校要求学生自己组队,构思课题并邀请专业老师一起讨论,而很多学生却是为了应付直接上网参考别人的思路,然后通过拼凑方式完成任务,不会去思考问题,不善于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联系实际,不知晓创新能力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2 假期青年志愿者活动对护理系学风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假期青年志愿者活动要求每个学生自主联系家庭所在地附近的医院、社区医院或私人诊所等,进行为期10天的预见习活动,在预见习期间还需要按要求完成预见习手册。它的实施是对护生在学校时传统课程体系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让护生在对本专业存有迷茫之时走入社会接触这个行业,能牢固树立学生返校后的正确的学习态度,能够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2]。
2.1 有利于加强护生对职业角色的认识,培养专业热情
一个学生如果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就很难以最好的状态来构建大学生活。让学生在刚接触自己专业不久的时间内,让他去现实社会中观察从事护理专业的人士的工作生活,能够消除他对职业的迷茫性。只有当护生直观感受到身为一名护士的魅力时,才能培养出他们对“天使”这个崇高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2 有利于加强护生的沟通能力
假期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一种自我教育。学生仅凭自己的学生证,没有学校提供的其他任何有效证明,要与社会打交道,得到一个预见习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许会被拒绝,但是对学生而言参加预见习活动是个学习任务,他不能不去完成。这个过程不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还着力提高了学生自主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有利于加强护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通过预见习,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初步了解将来的工作环境、了解社会关系、增长见识、拓展视野,能够使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增强操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2.4 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
经过丰富多彩的假期青年志愿者活动,使得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倍增,这为创造优良学风提供了基础保障。在经历了假期青年志愿者活动之后,学生能够把更多的目光注视到课堂上、校园中来,因此相应的学习动力、学习热情和自觉学习的觉悟都由此自发而生,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3 假期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实施
在以假期青年志愿者活动为平台促进学风建设的实施过程中,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于始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有较好的收益。
3.1 假期青年志愿者活动记录本要有合理的设计
每个学生生活的环境不同,他们周围的医疗设施也将不同。对选择不同的社会机构来展开假期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学生应该给予他们不同格式的见习记录本。因为医院、私人诊所或者社区医院三个主体在运作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区别,三个不同的机构就应该有相应的记录本,这能够使得学生在思想上做好区分,也可以预防学生随意抄袭。
3.2 正确评估学生能力,强化业务素质
学生在进入假期青年志愿者活动前,在课堂中要坚持理论课程与各医疗机构见习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基础课程的重要,要确保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基本素养,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逐步使学生明白如何做好角色转换的工作,使学生在活动之前对各医疗机构的基本运行环节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勿让学生在预见习期间毫无认同感和归属感。
3.3 建立明确的激励制度
假期青年志愿者活动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活动总结,认真组织开展心得交流会。鼓励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假期青年志愿者活动做简要的评述,在大家评述之后对获得大家一致好评的个人要进行表彰,同时还要进行全校性的宣讲和表扬。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不仅给学生心理上的满足、精神上的安慰,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优良学风的形成起催化剂的作用[3]。
4 近几年假期青年志愿者活动开展情况及效果
从2008―200年开始,护理系假期青年志愿者活动正式规范化,活动主要面向普高新生。每学年在临近放假之时,系部会按时召开预见习动员大会,大会由系部领导主持并向学生解释活动目的以及提前告知学生在实施时可能遇到的情况,从而为学生更好地开展活动做好铺垫。待新学期开学,系团总支学生会组织学生参评,并为在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给予表彰。经过几年规范化操作后,护理系在学风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学校开展学风特优班评比结果中,护理系的成绩更是优于其他兄弟系。在三年的评比中,学校10个特优班,我系年年有三个班入选,除此之外,被评为学校学风优良班的班级也占有很大比例。
参考文献
以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护理系2012级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12级1班85名护生为观察组,其中男生6人,女生79人;2012级3班93名护生为对照组,其中男生4人,女生89人,每个实验小组3人~5人;护生年龄18岁~22岁,两组护生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任课教师和考核教师相同。
1.2教学及考核方法
《护理学基础》课程在大学第二学年分两个学期讲授,理论课程共98学时,实验课程共100学时,两组护生两个学期学习的护理技能完全相同,每个学期分2次进行技能考核,考核时监考教师相同。每学期的第1次考核,两组均固定考核相同的项目。第2次考核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项技能考核法,即在课程结束后由教师根据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的使用频率指定考核项目,护生分组集中练习后,每人从考核项目中随机抽取一项,按单项技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判。观察组不固定考核项目,通过精心设置不同的病案,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采用临床模拟病例与情景角色扮演、小组团队合作的综合性考核法。①小组病例讨论:教师根据护生所学医学基础知识预先设计好临床模拟病例,考前30min各护生组长在监考教师处抽取一份病例,然后召集组员进行30min的病例讨论。②汇报讨论结果及评价:各组分别推荐或自荐1名护生进行5min的口头汇报,然后由监考教师评价,从提出的护理问题、护理目标是否正确、护理措施是否合理,到护生的仪表、仪态、语言表达、判断问题的思维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汇报表达25分,这部分成绩小组内同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操作考核:组内所有护生从本组病例所包含的操作技能中任意抽取一项进行情景考核,由同组护生扮演护士和病人,监考教师进行评判,所得分数为个人单项成绩,该部分分值75分。每学期结束后,取两次成绩的总分为操作考核的总成绩。第1次考核的成绩占总成绩的20%,第2次考核的成绩占总成绩的80%。在考核前对监考教师进行培训,按教研室统一制定的考核标准进行评分。
1.3问卷调查
考核后对观察组护生及观察组监考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观察组发放问卷85份,收回有效问卷85份;教师组发放问卷8份,收回有效问卷8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激发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考核成绩
从以往反馈信息来看,本科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高分低能,理论好、能力差,这与实验教学质量不高有很大的关系。传统的单项技能考核方法虽然规范,但无创新,缺乏对护生应变能力的培养。每届护生学习护理技术都有类似的情况,学习热情由高到低,甚至产生厌倦心理,护生在考试中仅仅是机械地模仿动作。综合性考核中,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互换,护生能切身体会护士和病人的责任和义务,护生较以往更加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由于设计的病例包含病人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种需求,需要运用整体护理程序来解决“病人”的各类问题,尤其要给予相应的心理和社会护理。当问题解决时,护生感到所学的知识能够发挥实际效应,在考试中加深了对操作技术项目的理解,同时培养了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护理决策水平。两组护生的实验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综合性考核法的实施提高了护生的学习效率和考核成绩。
2.2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护理学基础》传统实验考核法的弊端有:①护生练习操作时,教师已备好实验用物,护生只按照教师示范的动作反复练习,只动手不动脑,不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不利于培养护生实际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②考核前护生死记硬背教师的操作流程,考核时极力模仿教师的动作,束缚了护生的思维,严重制约了护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对《护理学基础》技能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让护生在分析病例、进行小组讨论后,找出能用护理技术为病人解决的护理问题,然后各小组组织角色表演和操作练习,最后对用物准备、自身准备、人文关怀、操作程序、整体质量等5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此方法不但激发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考核成绩,而且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提高了,促使教师不断自我完善,从而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2.3促使护理实验成绩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和科学
以往的实验考核方法不能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观,不利于培养护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考试成绩中不能看出护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高低。综合性考核方法在小组病例讨论、教师评判后再进行技能考核,使护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两组护生两个学期的操作考核总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2.94%的护生认为综合性考核方法有助于提高操作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也促使护理实验成绩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和科学。
2.4促进护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形成,为护生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传统的单项技能考核法基本上是让护生机械地在模型上练习操作,护生与护生、护生与病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综合性考核法要求护生针对病案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在充分分析病案的基础上,由护生分别扮演护士与病人的角色,根据病案要求完成实验考核,充分体现了护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同时小组成员只有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才能取得好成绩。调查结果表明,91.76%的护生认为综合性考核法能强化操作记忆效果,提高护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综合性考核法锻炼了护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了护生的爱伤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缩短了护生理论与临床之间的距离,促进护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形成,为护生毕业后进入临床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不仅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还是构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建设好班级文化是班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及今后走向社会更快成功的关键。雷锋精神是一首时代的歌、一首永恒的歌。雷锋精神体现着社会所倡导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学习雷锋,就要学习他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做一个忠于党、热爱人民的人;学习他刻苦钻研、敬业奉献,做一个艰苦朴素、道德高尚的人;学习他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做一个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人,雷锋精神永远召唤、引导、鼓舞、激励我们前进。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英语本科116班秉承“崇德、尚学、求实、创新”的校风,以雷锋精神塑造班集体,2013年3月荣获江西省赣州市雷锋班集体称号,他们种种雷锋行动,无疑给物欲横流的社会增添了温暖的和谐之风。
一、用雷锋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个班级科学管理的前提是规章制度的规范化。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规章制度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参与班级活动及处理班级事务的行为准则。在班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使人的道德达到完美与和谐的境地,那你就要创造环境与言语的和谐关系。”新学年伊始,选择得力的班干,制定卫生轮流责任制度、考勤制度、课堂纪律制度、评优制度及批评惩罚制度和学习上的互助制度,为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搭好平台。例如,在建班之初,就把“拥有青春,快乐生活每一天”、“珍惜青春,迈好青春每一步”、“无悔青春,美好回忆每一刻”等理念灌输给学生,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讲解这些理念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其次运动会、主题团日活动、迎新生晚会等大型活动能调动一个班级的学生情感,同学们在集体活动中能感觉到班集体强有力的凝聚力,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二、用雷锋精神完善自我,创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两大板块。硬文化是指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物质文化,或者叫做环境文化;软文化则指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一)物质文化建设。班级物质文化是指班级的内、外和各种教学设施所表现出的物质文化,它是班级文化中的实体部分,主要包括班级的教室环境、教学设施、各种墙报、宣传画、图书角、荣誉牌以及各种象征物等等。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每个学生写出一两句言简意赅的、对自已的学习有激励作用的文字并挑选两条作为班训。在全班选取八条写得最好的班训张贴出来,同时要求没有选上的同学把所写东西的贴在课桌反面,并要求每个人都应该在这个集体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同时也为班级荣誉贡献力量,从而营造学习的氛围。教室虽小,可它处处有宝,关键还要看我们如何利用。如果我们能使班级的各种物化的东西都体现班级的个性,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发奋向上的感觉,那么,班级物质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墙面都能说话,都能催人进步,让整个教室充满文化的气息。
(二)精神文化建设。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装饰的华丽与否并不重要,真正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不仅仅是漂亮的教室环境,最重要的还应当是从人文学的角度实施班级管理,是它所展示的鲜明的班级文化,用班级文化的氛围来薰染学生,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改变习惯,最终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养成一定的人文素养,超越、完善自我,铸造人格精神。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价值观、人生观深层次的文化。例如,班级活动中的班会、主题团日活动等,以学雷锋精神活动月为契机,积极开展对雷锋精神的学习、总结活动,增加班级凝聚力,把学习雷锋精神与护理系德育工作重点、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实际行动相结合,使我系的校园环境、学习风气和精神面貌得到质的提高。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用雷锋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班级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担当者理应溶入这一时代精神。创新精神提倡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并不是不倾听别人的意见、孤芳自赏、固执己见、狂妄自大,而是要团结合作、相互交流,这是当代创新活动不可少的方式:创新精神提倡不迷信书本、权威,并不反对学习前人经验,任何创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提倡大胆质疑。大量的研究表明,良好的班级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团队所表现出的竞争氛围、评价体系等都可以极大地提高个人的创造力、而且随着个人对班级团体归属感感到提高,在学习中感受竞争的快乐,在竞争中培养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任军利.谈谈大学生的班级文化建设问题[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