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8 02:45: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校园绿化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福建中医药大学是我国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万多人,教职医护员工2700多人。学校共有两个校区,共占地1014亩,其中旗山校区位于福州市上街镇,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8-19.5℃,年平均降雨量为2152.6mm,地貌为冲积平原,隶属福州盆地。学校是一个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的校园,拥有绿地面积36.8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59.56%,绿地率54.63%,乔灌木700种1万余株,开花植物312种,呈现出四季常绿、四季有花的怡人景色,为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美丽舒适的校园环境,被授予“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并已连续六次被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学校”荣誉称号。
2.校园绿化管理的经验
美丽的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等构成的校容校貌,展示了学校的精神风貌,也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文明习惯。福建中医药大学重视校园绿化管理工作,将校园绿化美化与中医药文化有机融合,打造了富有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优美的育人环境得到了全校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科学的校园绿化的养护和管理,主要的做法有:
2.1领导重视,为校园绿化管理提供保障
学校十分重视校园绿化工作,把校园绿化工作纳入到学校的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分管校领导担任主任的绿化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后勤管理处,定期研究和部署校园绿化工作,着重解决绿化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人、财、物三方面给予保证。重视绿化经费投入,将校园绿化资金列入了校年度预算,每年划拨绿化养护专项经费,为校园绿化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2.2体现中医药特色,将校园绿化与中医药文化相融合
学校历经五年时间建设“时珍园”占地100亩,由闽台地道及主产药材区、主体中药学区、种质资源保护与繁育区、草药园区、文化长廊等五大功能区域组成,培育药用植物600余种。园内小桥流水,长廊曲折,亭台相望,匾额、楹联因地制宜,方歌与刻石相映成趣,形成了学生科普教育基地,也是一个市民休闲观光的主题公园。
2.3建章立制,抓好绿化管理的落实
“三分种,七分管”是多年来园林绿化的经验总结,精品绿化工程建成后,要靠精细的养护管理、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展现良好的绿化景观效果,如果绿化工作管理不善,会让现有的绿化成果付之东流。健全的绿化管理制度,是校园绿化美化工作的保证,学校制定了《校园绿化美化管理条例》、《绿化工岗位职责》、《绿化责任区考核评分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校园绿化工作有章可循。通过明确任务,分清职责,严格实行奖惩制度,将工作好坏与分配挂钩,做到赏罚分明。
校园绿化管理既要依赖于健全的规章制度,更要依靠管理人员日常的监督、检查和落实,及时发现和处理绿化工作中出现的管理与技术问题,通过严格的检查督促促进养护工作越做越细。每日各绿化组长自查,每周绿化主管巡查,每月绿化工作委员会成员带队再进行绿化养护工作阶段性大检查,做到了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检查、有标准、有考核,使日常绿化养护工作质量有了较大地提高。
2.4科学管理,绿化养护操作规范
花草树木生长具有周期性,养护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提高绿化养护质量和等级水平,必须要求从事绿化养护的绿化员工严格遵守绿化养护技术规范。学校绿化职能部门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变化的特征和植物的生长规律,制定了《福建中医药大学养护管理工作月历》、《福建中医药大学绿化养护管理标准、技术措施与操作规程》,明确规定养护标准和应采取的养护措施,合理安排苗木补植、施肥、浇水、修剪、病虫害防治、草坪打草等,保证了校园绿化景观良好。
2.5全员参与,营造绿化管理良好氛围
学校对校园内的主要行道树做了“石铭牌”,向师生普及校园乔木的科属、学名、中文名和原产地等知识,不但使师生扩大了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师生爱护校园、美化校园的意识和责任感。学校在校园里专门划出一块绿地冠名“学子林”,让每一届毕业班的同学开展“毕业纪念树”种植活动,以寄托对母校的热爱,积极动员全校师生员工参与校园绿化管理工作,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植树节购买苗木,组织学生开展植树节义务植树活动。
3.校园绿化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校园绿化养护要走向科学和节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绿化管理中仍有许多方面还需要加强,如绿化养护稍显粗放、员工队伍老化、绿化员工不足,受工资待遇、物价上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员工的流动性增大,绿化员工缺口也越来越大,影响了整体养护水平的发挥。
3.1明确目标,绿化管理坚持走精细化道路
绿化工程的竣工意味着建设阶段的结束,却是绿化养护管理的开始,绿地面积的发展可以达到饱和,而养护管理却是无止境的。学校新校区大规模绿化工程建设之后,学校绿化工作的重点要转入巩固、完善和提高绿化成果的阶段,绿化精细化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绿化职能部门需要经常深入实地指导绿化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2建设队伍,打牢绿化管理的基础
绿化管理水平与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是密不可分的,要注重培养绿化管理、养护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新老员工传帮带的作用,让绿化管理经验在员工间的言传身教中不断积累与提高。要从工作实绩、工作态度、考勤、工作年限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建立起员工薪酬递增的工作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员工的忠诚度,留住优秀员工。同时要注重绿化员工的教育培训,定期举办培训,邀请园林专家、园林机具技师为员工授课培训,普及养护知识,不断吸收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正确应用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向兄弟单位学习借鉴先进的养管技术,不断提高绿化员工的技术水平。
近年来,高校绿地大幅度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保护好现有绿化成果,更好地体现校园绿色文化内涵,持续、健康、充分地发挥校园绿地的生态、文化、美化、科普教育等重要功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及时总结校园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和落实切实可行的对策,对高校校园绿化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1 校园绿化养护存在的不足
校园环境质量高低最主要的因素是绿化,尤其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校园建设高速发展,校园绿化建设投资力度加大。现在高校却普遍存在重设计和施工,轻管理和养护的问题,绿化养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难以适应学校发展的形势。目前,高校在绿化养护管理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不足:
1.1 规划设计与养护管理缺乏科学的衔接
一些高校的园林绿化缺少专业的绿化设计,对植物生理习性、生态要求缺乏科学认识,物种选择、配置缺少科学性,导致绿化植物单一,校园生态系统脆弱。另外,绿化规划设计没有考虑到高校是一个人口高度密集的场所,服务对象是喜好运动的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人性化做得不到位,增大了日常维护的难度。
1.2 对绿化养护工作不够重视
“三分种,七分管”已是为理论与实践充分证明了的结论。然而在绿化实践中,往往前期设计规划投资多,后期养护管理投资少。在设计、施工上舍得投入资金,在养护管理上资金投入不足;没有固定的专业队伍养护和管理校园;缺乏相关规章、制度对绿地保护;侵占、破坏绿地现象时有发生。
1.3 校园绿化养护专业性不强
目前高校从事绿化养护管理的大多数是以进城务工或周边的农民为主体,这部分人受教育较少,文化层次不高,绿化养护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相对缺乏,远远跟不上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发展的需要。但员工养护水平的高低和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绿化养护管理的质量。再加上没有专业养护工具,如浇水车等,诸多因素造成目前高校绿化养护管理专业水平不高。
2 提高校园绿化养护水平的建议与对策
2.1 做好规划设计与养护管理的衔接
首先是将绿化管理考虑到学校绿化规划设计之中。学校绿化规划时,以满足学校服务主体为出发点,在绿地分布、设计形式等方面避免人为造成绿化养护困难。遵循植物生长规律,适时调整绿化植物结构,使其适应生存环境,提高植物的存活率。严格监控苗木质量、土壤改良、施放底肥、苗木栽植等关键技术环节,特别是隐性技术措施的实施。其次是科学地考虑适地适树,尽量发挥植物的多样性。在绿化设计中应该为建设、养护着想,从实际出发,在充分调查研究当地水文、气候、地理、周边环境等条件情况的前提下,应以地带性植被、乡土植物为基调,适当引进适于本地生长条件的野生植物和外地植物,以增强其抗干扰能力,降低养护方面的要求。
2.2 加大绿化养护费用的投入
首先要做到人、财、物的落实,配备一定的专业工具和技术人员,养护所需的肥、药等材料充足,工具、机械设备到位。管理养护的费用包括保洁、修剪、养护的人工费及肥料、农药、工具材料、机械、水电费、补植费等材料机械费以及灾害性天气抢险发生的费用。其次引进竞争机制,保证管理水平。通过引进市场竞争机制,让养护管理像绿化设计施工一样进行社会公开招标,校外绿化企业的介入,不仅为高校带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也引入了现代化的经营理念,使高校绿化养护管理充满生机和活力。
2.3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管理技术水平
首先是加强对绿化队伍的培训,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进行人员培训。高素质人才是提高绿化养护水平的基本条件,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组织业务骨干进行业务培训,讲授乔、灌、花、草的生长特点,植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护,园林机械的使用与保养,介绍修剪、种植、喷药等技术的要点,保证至少有2个以上、具有较全面的绿化养护管理的业务知识的骨干力量,以利于整体绿化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要“走出去”,加强与绿化示范单位的联系,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现场参观、学习、交流等。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派人到绿化示范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一段时间。
其次是丰富、更新绿化养护技术。在加强基础知识培训学习的同时,增加新的知识,不断更新技术,引入新的绿化养护理念。
另外是加强校园绿化养护规范化建设。在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学校要制定并可以执行的绿化养护定额和质量标准,加强对绿化养护单位的考核,并按相关要求和标准来支付绿化养护费,努力提高管理和养护水平。同时要加强专业技术的指导,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调查显示,国内一些知名老校名校,历史沉淀悠久,文化低蕴深厚,多数校园绿化及园林景观尚好,而近年来新建的一些学校或扩建、移址学校在此方面似感缺漏(少数除外),人们心态浮躁、精神不振倾向有目共睹。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施行校园扩建,但是校园的绿化管理工作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一、目前校园绿化管理的现状分析
1.校园绿化规划中的植物配置种类单一。缺乏专业的校园绿化设计是目前很多学校在校园绿化景观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有些学校认为花钱作设计、 出图纸不划算,对校园绿化建设设计不重视;二是校园绿化选择植物、树种时只注重植物的冠幅、色彩、外观, 而忽视植物自身生态功能,在植物景观群落搭配、树种配置方面存在问题。种类丰富、品种多样的植物是环境建设和城市绿化的宝贵的资源,但实际应用中,用于校园绿化树种配置的植物品种不到 40 种,尤其本地乡土植物应用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2.校园绿化景观建设中对植物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在校园绿化景观建设过程中,对所用植物种类的文化意蕴挖掘、凸现不够,导致学校绿化的景观意境和环境功能弱化。植物的文化意蕴和内涵是中国文化延伸的一种载体,人们常常赋予花木不同的感彩,通过花草树木表情达意是情感抒发的重要方式;利用植物创造意境、寄托美好愿望是校园绿化的常用手法,如用梅花表清高、竹表虚心、石榴表热爱等, 要充分挖掘、发挥植物的文化意蕴,使校园绿化品位提升,档次提高,突出环境育人功能, 上升到人文绿化。
3.校园绿化管理基础条件薄弱。主要表现为校园绿地零散,面积大小不一,绿地植物种类多样,既有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草坪等,也有不耐寒、不耐湿的树种类型;再有就是校园绿地地下管网较多,错综复杂,对校园绿化维护管理造成隐患。另一方面,校园内占绿毁绿现象表现严重,给校园绿化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4.从事校园绿化管理的人员队伍素质偏低。“三分种植,七分管”。但现今重建轻管现象普遍,没有固定的专业队伍养护和管理校园,无法保证养护管理工作的常态化和养护技术水平的提升。目前,从事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人员,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相关的绿化养护专业知识,在绿化养护管理实际操作中,只能从事简单的修剪枯枝、清除落叶、松土、浇水等常规性工作,对绿化养护档次的提升缺乏相应的管理标准或操作规范,以及相应的养护标准。
二、提高校园绿化管理质量和水平的基本对策
1.科学制定校园绿化管理标准,提高养护水平。校园绿化管理是一项不可缺少的经常性工作,为实现校园绿化养护的长效管理,一是探索在 ISO 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运行管理模式的指导下,明确职责,不断调整与校区原有景观、 建筑等特点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真正做到制度、职责、目标三明确,以制度为抓手,以稳定为前提,以实效为标准,积极贯彻实施校园管理园养护技术规范,切实提升养护管理水平。二是制定校园绿化管理月历(日历),使整个管理工作在全年内能够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不断满足植物生长规律的要求;同时可以完善管理过程,加强细化施工过程的管理。
2.完善专业规范建设,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和充分完善校园绿化管理制度,采取优化组织管理网络,健全考核制度与日常巡查制度,坚持统一管理,合理协调、全面发展的原则;严格安全操作技术规范和绿化管理制度;完善信息反馈体系。“科学养管” 是实现校园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养”是技术层面的抚育管理,“管”是政策法规层面的行政管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加强高校后勤绿化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和培养机制。提高校园绿化管理养护队伍整体素质,普及养护知识,掌握关键技术是保证巩固校园绿化效果的关键所在,为稳定绿化管理养护员工队伍,可采用固定用工与临时用工相结合,简化聘用的程序;加强对管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培训,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培训、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4.落实管理责任制,完善监督管理。学校的绿化养护部门、管理部门,要提高法制观念和政策水平,依法行政,强化服务意识,公开办事制度,接受社会监督,考核期内的诚信记录(证明)、安全生产、养护质量和其它相关资料进行存档、审核、认定;要不定期进行抽查、抽查结果将与绿化设计、施工、养护的业绩考评和绩效工资和管理薪酬利益等挂钩。
5.加大经费投入,提升养护管理级别。要把校园绿化管理工作纳入学校规划,逐年加大校园绿化养护管理专项经费,保证购买肥料、绿化工具、农药等所需物资的经费投入,组建有管理技术和能力的管理养护队伍,随时掌握校园绿化动态变化,建立高效灵活的校园绿化管理机制,遇到新问题、新情况,及时研究,调整计划,采取相应措施。
三、结语
高职院校校园绿地是构建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绿化营造的氛围能够体现校园蕴涵的历史文化,体现出学校的环境特点,使学生们能够在丰富内涵、陶冶情操的同时感受到植物的美、自然的美。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结合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办学特点,结合学校所处的地域特点、地理环境等因素,营造形式丰富且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优美校园环境。科学绿化与景观建设的实质是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布局要尽可能和谐合理适宜,对师生的情感、 心理、意识和精神的净化,健康渗透,促进发展有益无害,充分利用和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朝晖,浅析环境心理学与校园绿化设计[J].海峡科学, 2008( 5) :1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065-02
“人改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环境对人的作用是无限的。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校园环境与育人任务有着密切的联系,校园环境关系到育人质量。为培养高质量人才,需要不断改善校园环境,这是办好高校的重要条件之一。作为校园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绿化工作则是创造良好校园环境的基础。
一、校园绿化管理的指导思想
(一)校园绿化重在改造
我国高校大规模校园建设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五十多年的校园绿化工作实践,各高校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校园绿化尚缺乏整体规划,就学人数逐年增加,人均用地面积逐年减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使绿化工作形势更加严峻了。因此,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各高校的地理环境、资金、条件等实际情况对校园绿化施以改造。
(二)校园绿化要坚持以“绿”为主的指导思想
以绿制景,以绿造景,在“绿”字上下功夫,逐年增加树种、花卉、草地,不断调整树木与布局,对植物进行修剪、造型。另外,垂直绿化应为方向。例如可在日晒较严重的墙面种植“爬墙虎”,在雨棚上培土种植南迎春,既能降低室内温度,又美化了校园环境,增加绿化覆盖率。在搞好垂直绿化的同时,要逐步向彩化、香化方向发展,增加花卉品种的色彩及彩叶树种,使学校的绿化在“绿”的基础上增加“色彩”效果,真正使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学校。
二、校园绿化管理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校园绿化与园林绿化的关系
园林绿化是指运用一定的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构建山石景物、种植花草树木等途径创作而成的自然环境和休憩境域,其功能是满足人们的游憩需要。校园绿化是通过种植花草树木等措施,改善生态,美化环境,配合建筑创造适合教育教学和师生员工学习生活的校园环境。高校用地并不宽裕,建筑的密度比较大,校舍建筑所占比重较高,绿化的体量和比重相对较小,只能对校舍建筑起衬托和辅助作用。因此,校园绿化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体现高校特点,把握教育规律,发挥育人功能,不能照搬园林绿化的做法,更不能把校园环境搞成公众游乐休憩的场所。
(二)正确处理校园绿化与植树造林的关系
在上世纪50年代“普遍绿化”方针的指导下,许多人认为绿化就是种树,老校园常常树木繁多,对校园和校舍的使用功能产生了影响。要改变因种树过多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就要结合建筑布局,通过栽种不同高度的植株,发挥各自的长处,优势互补,点线面结合,进行分层次绿化。按照植株的高度和人的审美习惯,我们大体可以把绿化分为三个层次:高层次绿化主要由乔木组成,乔木的树冠能接受和遮挡人的仰视视线,树干则很少遮挡人的水平视线和俯视视线;中层次绿化主要是由较高的灌木组成,灌木的高度约两米左右,茂密的枝叶能接受和遮挡人的水平视线和俯视视线;低层绿化是由小灌木、花卉和草坪等组成,最高约一米左右,不会遮挡人的仰视和水平视线,只能够接受和遮挡人们的俯视视线。如果我们能够恰当地运用这三个层次的绿化,选择合适的树木和花草,使它们发挥遮挡、衬托、点缀、分隔等不同的作用,就可以形成不同功能的空间和校园景观。
(三)正确处理高与低、平面与立体、简与繁的关系
在校园绿化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这几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只要处理得当,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过去,在建校初期,由于高校校园用地充足,绿化体量和比重较大,常常可以在较大的平面内种植低矮植物。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校园内师生人数激增,校园内的绿化面积锐减。所以要提高绿化覆盖率,平面绿化已不适时宜,显得过于单薄狭小。要改善这种局面,我们必须尝试立体绿化。立体绿化又称垂直绿化,它的特点是占地少,见效快,能减少阳光的辐射强度,吸收尘土,减少噪音,增加湿度。它包括墙面绿化、棚架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等。校园建筑外墙种植攀缘植物,可以使墙面的绿叶与墙体浑然一体,产生强烈的质感,色彩的对比极具装饰作用,美化了校园环境;而围墙边则可以种植蔷薇、凌霄,形成绿墙花壁,观赏效果明显。因此,校园绿化要坚持平面与立体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增加覆盖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体效果。
(四)正确处理校园雕塑与植物造景的关系
雕塑在校园绿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雕塑与树木、建筑、景观、装饰物共同构成校园环境。雕塑在校园绿化中不乏成功之作。例如清华大学礼堂西侧的闻一多先生像,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内庭的阅读女青年等。雕塑是立体化的造型艺术,创造出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每件作品都可以选择出最佳视角和最佳视距。为了让人们能够在最好的位置上观赏雕塑作品,有必要在雕塑作品的周围做一定的绿化处理。因此,在校园绿化中,除慎重设置雕塑外,还要突出植物造景。对于植物造景我们既可以继续中国传统手法,如松、竹、梅配植为“岁寒三友”,也可以结合时代特色组织师生们栽种“毕业纪念林”“共青团林”“友谊树”,都非常有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
三、校园绿化管理的若干措施
(一)领导重视,认真抓好责任制
高校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其绿地是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学校文明程度象征和风格面貌的体现。但是,长期以来,由于高校经费短缺,绿化美化校园一直未能摆上学校建设的议事日程。对此,提出认真地把绿化、美化工作列入党政工作的议事日程,对绿化工作实行“五专”:一是建立专门的绿化机构,由副校长、总务长任正副主任,总务处、基建处、财务处、爱委会共同参与,对规划、协调、组织由园林科具体实施。二是配备专职的绿化管理干部。三是每年拨出绿化专款。四是定期召开绿化专题会议,制定出绿化美化规划及实施意见。五是有一支稳定的、水平较高的绿化专业队伍。同时,要加强绿化立法,规定校舍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责任制。要健全校园绿化养护的操作规范,以保证校园绿化发展的持续性和一致性,做到规划部门责任落实、技术配套、严格考核。
(二)采取专群结合,建立一支热爱绿化工作的专业队伍
搞好校园绿化必须建立一支热爱绿化工作的专群队伍,这是搞好校园绿化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所谓专群结合是指专业队伍与群众队伍相结合,专业队伍是保持和提高绿化、美化水平的保证,基本上负责绿化的规划设计,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各绿化区域的绿化种植、调整和管护工作。但由于专业队伍人数有限、任务重,因此动员学生参加绿化工作意义更为深远。大学生参加校园绿化既锻炼了学生,又改善了环境。同时培养了技能,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这样,既发挥了绿化专业队伍的作用,又发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形成人人关心环境建设的风气。
(三)重视苗圃花场建设,扩大对外有偿服务
学校的苗圃和花场是生产成品的基地,它好似工厂的厂房,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不可缺少的一种因素。绿化是很花钱的,花苗木也很贵,尤其名贵花更贵,如果购买苗木来搞校园绿化,有的学校舍不得或花不起。因此,要建立自己的苗圃地,自育自用,自力更生。同时,可以承接花卉租借和销售业务,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进行园林绿化的设计、施工,扩大对外有偿服务。
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人居环境质量亦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环境。对于我们来说,其理想的环境应该是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是一个以人为本,创造宁静、优美的自然生态空间。人们在其中学习和居住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舒适感,起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重塑城市自然生态的功能和作用。
近些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发展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本文着重运用生态学原理到校园规划设计的工作中,探索能够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思想,指导学校走“以人为本”的环境生态化,符合学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新型生态型校园之路。
第1章
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综述
21世纪是回归自然的世纪,随着城市的进步,现代化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地域不断扩张,加剧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如大气、河川污染及热岛效应等不良现象接踵而来,人居环境矛盾突显……。城市渐渐成为了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人们渴望绿地、渴望森林、渴望回归自然,城市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校园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同样重视生态建设,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已成为今后校园规划设发展方向。
1.1校园规划设计的特点
校园是育人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丰富个性的空间,它应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的力量。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
校园规划设计是要给青少年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它们对青少年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中良好的教育环境、自然环境,能满足他们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功能区,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师生服务。
1.2生态型校园特点
通过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网络体系,更适合师生的工作与学习。
生态型校园应具备以下的特点:
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
建筑物尽量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
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
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生活服务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
整个校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
1.3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基础与条件
校区基地环境、土壤、气象、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
第2章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内容
2.1规划设计的思想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似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
2.2规划设计的原则
(1)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态保健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以利师生身心健康。
(2)体现生态环境艺术式学校的原则
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
(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4)以人为本的原则
生态景观规划上要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这要求:A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B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的设施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应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C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感情;D绿化植物配置应选择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种能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比如,园路的设计走向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出入方便,大乔木的位置要考虑到是否影响师生日常生活的采光、通风及安全问题。
(5)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原则
做好平面绿化和景观并进行垂直绿化和布景,同时在一些建筑天台布置空中花园,组成一些立体图案,形成立体景观。
第3章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实践
3.1概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林校区是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总面积约80公顷。东临邰城路,南接陕西省饲料厂,北靠渭汇渠,西面为大片的绿地。整个规划地被城市主干道划分为三部分。
3.2规划的指导思想
运用生态学原理,力图在有限的环境空间中解决功能与形式美的矛盾,通过规划设计改善生态条件,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宜人的校园生存环境。
3.3布局手法
规划布局手法是条带加组团的布局方式。
道路交通
设东北两主入口,并有60M的景观道通入校园;连接两次入口的自然环路为车行道(14M),引导车流;教学实验区道路采用规则式棋盘式布局(7M);学生生活区道路自成体系,各组团均有或纵或横主路(20M)引向自然式环路;体育运动区道路将各场地整齐分割成各功能小区,相互联接,并有道路引向主环路。
建筑楼群
教学实验楼建筑群成条带状布置,为东西走向;宿舍楼为组团式布局。
3.4布局结构
总体布局可用“一心三带四区”来概括。
一心:为核心生态区。其内绿地连片布置,形成整个校区的中心绿岛,并与其它各功能区的条带状、环状、团片状绿地共同组成纵横交错的校园绿色网络系统。它由树木园、植物园、苗圃三部分组成。树木园、植物园内树种繁多,内置花架、铺装步道、坐凳;苗圃内设一大型温室。此区不仅满足了师生的教学科研需要,而且方便学生课余休息和晨读。
三带:全院三条主干道构成一横一纵一斜三带。一横一纵为东、北主入口各宽60m的景观带,其两侧配置高大乔木,构成林荫道,中间为宽20m的绿地,两景观带交汇处为一圆形广场,其内设置有升旗台、雕塑以及一圆形礼堂,产生对景的效果。此种设计使入院者视野开阔,心情不受压抑,并且高大乔木与绿地的规则式条带状布局充分体现了高等学府的严谨、有序、端庄、优雅的高品位、高质量。斜向景观带采用节点呼应手法,大学生活动中心、礼堂、信息交流中心分别位于其起点、中点和端点处,遥相呼应。大学生活动中心有建筑组合成麦克风型,内设影剧院、咖啡厅等活动场所,意寓此为大学生文化传播地,提高了学生文化生活质量。在信息交流中心旁边,为园林园艺和校园特色(植物标本馆、昆虫博物馆、校史馆等)两大展示大厅,供人参观欣赏并可由此加深对本校的了解。斜向景观带为步行道,植物配置采用渐变式,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使校园景色具有较高的园林艺术水平。
四区:按用地功能不同将其划分为四个区,分别为:
教学区
由条带状的公共实验区、公共教学区、各院系楼群和图书信息中心组成。其中以教学楼、办公楼为主体,并配置雪松和彩色植物图案。植物配置丰富,装饰性较强,其目的在于为全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体育活动区
分为对内对外两部分。对内使用的体育活动区位于校园西面,连片集中布局,通过其间道路分隔成不同的功能小区。以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各类运动场为主体,适当配置耐践踏的草坪、生命力强的植物,供活动后短暂休息。对外使用的体育活动区,位于规划地的东北角,由于此地濒临城市主干道,交通方便而设在此处。
学生生活区
采用组团式布局,各个组团镶嵌于大片绿地之间,通过道路、公共绿地,运用艺术手法将其内的建筑和大大小小的空地有机的组合,达到和谐的境界。从建筑的通风、采光、用材,植物的遮荫、减噪等方面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生态型设计规划理念。组团内又分别包括商业服务中心、食堂、浴室和休息运动广场,以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各地高校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软件、硬件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校园面积也日渐增加。作为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绿化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不仅仅影响到校园功能的体现,更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形象。为此,做好校园绿化维护与管理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一、现状
高校后勤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为师生的吃住行及休闲娱乐等提供服务等工作。校园绿化与每名师生都有直接的关联,故我国高校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多以后勤服务部门全权承担为主要运行模式。经过数十年来的经验表明,该模式为高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师生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该模式也呈现出一些问题与不足,诸如养护管理工作人员的选聘、管理与培养等。
二、存在问题
1. 内部专业化程度需要加强、提升。过去若干年来,后勤部门工作人员构成多样,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专业性不强。如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方面的管理人员,多是半路出家,并无扎实的现代园林专业知识与技能,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多停留在浇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较为简易的工作层面,考虑得较多的是确保植物存活,而在更高层次的植物造景技艺方面涉足较少。最终的结果即仅能实现园林的“绿化”的初级景观效果,较难满足现代园林景观理念的要求。
2.外引则经费开支巨大。近年来,随着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改革与探索,不少高校将原后勤承担的管理与日常维护工作对外招投标加以外包,如将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对外招标,引进社会企业进行专业化的管理。此举初衷甚好,但在资金投入巨大,内部资源的开发与充分利用方面略显不足,导致资源没有合理搭配与使用,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相背离。
3.园林等相关专业教学实训场地缺乏。近年来,园林行业蓬勃发展、人才需求旺盛,不少高等院校相继开设园林类专业。受市场化程度的影响,不少院校看重的是短期生源好、效益明显,远期前景存在不确定性,导致资金投入有限,包括实训场地等需要长期持续不断的大力投入的各方面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较为薄弱,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行业企业对高技能性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尤其作为高职院校的园林专业,其培养的目标是技能型人才,更加需要实体化运作的教学实习实训基地作支撑。
三、对策
过去几年,不少高校在探索后勤管理社会化,力主通过将校园绿化养护管理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等方式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于此减轻后勤部门的工作压力,同时提升校园绿化养护管理质量。此举有其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参考对策如下:
1.内部挖掘潜力。针对后勤管理部门长期从事与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人员有一定基础的特点,加强对该部分人员的培养工作,使之能独当一面,承担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指导、监督工作。
部分高校开设有园林、园艺等专业的,则建议采取以园林专业为依托,将校园绿化作为实训平台,成立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实训基地,采取实体运营模式展开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力量,既可以减少另建专业实训基地的大笔经费投入,也为学生参与真实的工作环境创造条件。如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自2010年冬季开始,以该校园林专业师生为主体,承担全校超过80000㎡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师生全面参与园林绿化的周年养护管理工作,包括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绿化改造等工作,师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到显著的提高、科研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专业教育与专业意识培养同时进行,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植物挂牌、养护管理、造型、摄影艺术展览等方式,确保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也对其他专业的师生起到明显的宣传教育作用,引导形成爱护校园、美化校园的良好氛围,真真正正实现生态景观园林建设的初衷与目的。
2.外引专门企业。随着园林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社会上已出现很多具备专业资质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企业。因此,可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引进具有良好信誉、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全权委托其开展专业化的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能有效改变原有的后勤管理部门承担绿化养护管理的模式。甚至还可以根据校园面积大小进行合理分区,引进2-3家企业分别承担养护管理任务,以促进养护管理单位之间的相互竞争、共同提高的格局,确保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整体效果。
3.校企深度合作。针对部分高校自身拥有园林专业,或后勤管理部门中有较好的绿化养护管理基础的现实情况,可采取园林专业或后勤养护管理部门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的模式开展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并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确保分工明确,以形成相互竞争之态势,促进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强化监督管理
4.1 加强沟通与交流。针对校园绿化养护管理,不管采取何种管理模式,校内的后勤等校园管理的责任部门均须针对绿化养护管理工作需要,严格执行检查验收标准,做好监督管理工作,避免因管理不到位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可通过定期召开绿化工作会议、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加强与承担养护管理工作的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立即处理,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效。
4.2 完善考核与奖惩机制。针对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建立符合行业标准的绿化养护管理考核方案,并严格执行、履行奖惩措施。对达不到既定目标者,不具备继续承担养护管理工作的单位,及时执行退出机制,以儆效尤,促进校园绿化养护管护工作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2]申屠江平.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9):59-62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10503
1引言
近几年,高校校园绿化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绿化面积也大幅度增加。尤其在被称为“大学城”的南京市,各大高校的校园里到处是秀丽宜人的绿化景观,如河海大学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参天法桐夹道而立,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部门绿化“三百佳”和江苏省“花园式高校”、“园林式单位”称号。但是,随着南京市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和校园建设的高速发展,其校园绿化的养护管理力度与绿化相比明显滞后,也出现了同其他省市高校一样的问题。如何高效地发挥校园绿化的作用,最大程度地体现校园绿化的文化内涵,保持校园绿化的持续性和健康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南京市高校校园绿化的现状入手,对其绿化养护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南京高校校园绿化的现状
2.1气候条件适宜,绿化植物种类丰富
南京市横跨长江天堑,地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天气寒冷干燥,夏季天气炎热,雨水充沛,春秋两季多以干燥凉爽天气为主。年平均气温14.4℃,极端最高温43℃,极端最低气温-14℃。日最大降水量198.5mm,年平均相对湿度76%\[1\]。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得南京市集合了南北各地的植物资源,种质资源极其丰富,绿化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尤为显著。
2.2遵循校园绿化的相关原则选择和配置树种
(1)选择植物以乡土植物为主, 引入外来植物为辅。为建设节约、生态型校园,提高绿化速度,绿化过程应考虑持久性和养护成本, 乡土植物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不需引种试种,省时省力,经济耐用,应作为主栽树种。引入外来植物切忌追求高档名贵,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2\]。
(2)力求植物种类多样性。南京市各大高校利用丰富的植物资源,适当选用乔木、灌木、花卉、草坪、地被植物、藤本植物, 配置合理、相互呼应,不仅可以达到3季观花、4季常绿的观赏效果,而且利于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结构。
(3) 符合环保的要求。选择无飞絮、无毒、无刺激性和无污染的植物。
2.3南京市校园绿化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1)校园绿化缺乏统一规划。近10年来随着南京各大高校的扩建,高校多数是由一个或几个校区合并组建而成,老校区随着时光流逝已镀上了浓厚的历史色彩,而新校区则是完全不同的时代风格,导致“一任领导一个样, 一个时代一个样”,甚至有的学校边扩招边建设,绿化设计不断调整,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加之日常管理部门的经常变动,在校园养护管理上缺乏连续性和一致性, 致使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水平滞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造成极大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针对这种情况,应由校领导和高校后勤管理处进行协商讨论,根据招生情况、高校的人文氛围和办学特色,制定切实可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的整体园林设计规划方案,使校园的园林规划设计与校园建设同步发展。
(2)垂直空间绿化不足。南京各大院校内绿地平面空间绿化量较为丰富, 但由于绿化设计水平和眼光的局限性,导致垂直空间绿化较为不足。校园仅靠在有限的土地上扩大绿色植物种植面积来提高绿化覆盖率, 显然受到严格限制, 因此垂直绿化在高校校园中显出较大的必要性。
南京市各大高校若要实施垂直绿化,可以考虑增加攀援性植物在棚架、墙面、栅栏、阳台、楼顶的绿化种植, 以丰富绿化空间层次。如河海大学的教学楼墙面上的垂直绿化,使用爬山虎、常春藤等攀援性植物进行垂直绿化,不仅增加了绿化面积,起到调节校园小气候、夏季遮荫、除尘减噪的生态作用,而且达到了适度美化建筑的审美效果,使得建筑与环境更加富于生命力,使学术更好地融合在自然与人文的协调统一之中。
(3)绿地环境较差。南京各大院校的绿地覆盖率较高, 但绿地环境质量差,草坪达不到绿化效果。由于草坪的草种和季节的不同,绿化后的草坪经常受到某单一草种生长周期的限制,而无法四季常绿。另外,由于学校的人流量较为集中,草坪承受众人踩踏的能力有限,时常出现“万绿丛中一条路”的现象,若恰逢学校举办大型活动,草坪又处于休眠期, 则枯黄或者光秃秃, 这时不得不采取向草坪喷射绿色涂料的办法, 达到美化的效果。因此,学校如何保持草坪的四季常绿是校园绿化中很棘手的问题。
为使草坪达到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可以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长季节不相同的草种进行套种\[3\]。草坪的套种对草种的要求不高,只需选择阴性草和阳性草进行套种, 将种植在同一块草坪上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草种的生长季节错开就行。适合南京市种植的阳性草种有结缕草、天鹅绒草、狗牙根、马尼拉等,阴性草种有假俭草、黑麦草、红顶草、早熟禾等。将阳性和阴性草种进行套种,草种的种植按常规方法进行:在整好的平地上施足底肥, 然后均匀地播上某一单纯的草种, 当其生长周期结束时, 就要加强推剪, 将草坪上的碎草清理干净;再按常规方法, 在草坪上播种另一种适合生长的草种, 这样就完成了草坪的套种过程。草坪四季常绿的保持, 除了按照常规方法对草坪进行日常的推剪、施肥、打药、浇水等外, 关键是要加强不同草种生长周期交替期间的管理。当一种草种开始休眠, 而另一种草种开始生长时, 这期间特别要加强对草坪的推剪和碎草的清理工作。
2013年2月绿色科技第2期
沈志猛:南京市高校校园绿化现状及养护管理方案浅析园林与景观
3南京市校园绿化养护管理方案
3.1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特点
(1)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长期性和时滞性。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和市政工程, 竣工验收就能达到最佳效果。植物必须经过长期的精心管养, 使其生长旺盛, 消除自然条件和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绿地的各项效能。
(2)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琐碎性和技术性。从工作实践得知,管养任务可能是今天剪一条树枝, 明天补种一株花卉, 后天喷施杀虫剂等, 工作零零碎碎,难以形成固定的工作模式。
(3) 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不确定性。影响校园绿化管养的因素较多, 其中人为破坏、灾害性天气等因素是不可预测的。如夏季台风洪涝季节里,台风登陆次数和风力等级、降水范围和降水量等较难控制和预测, 增加了绿化管养工作的不确定性\[4,5\]。
3.2南京高校校园绿化养护管理质量较低的原因分析
(1)对绿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前期绿化设计和后期养护管理缺乏科学衔接,资金投入有限。大多数高校后勤绿化管理队伍对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总是不吝花重金把绿化设计方案做得天衣无缝,认为绿化建设之后便可安然无忧,静等美丽校园自动生成,而没有考虑到养护管理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关注、不断投入的工程,导致前期花销太多,到了养护管理阶段却捉襟见肘,能省则省。
(2)缺乏专业的养护队伍和管理方案,软件水平比较不足。大多数高校校园绿化管理工作归属于后勤部门, 有的后勤部门只是雇请一名或几名临时人员,人员组成大多是农民工或下岗工人,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专职管理人员, 无法保证养护管理工作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的稳定性。
(3)学校对校园景观的宣传和保护力度不够,人为破坏因素较多。高校校园里学生的人流量比较集中,一群年轻人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而且所有高校又是对外开放的,有许多外来人员进出,再加上校方的宣传和保护力度不够,校园里攀折花木、破坏草坪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可以说学校的绿化和养护工作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人为破坏因素对绿化效果影响较大。
3.3高校校园养护管理方案
(1)加强绿化养护管理的前瞻性,将绿化养护管理纳入学校绿化规划设计之中\[6\]。学校在进行校园绿化规划时, 高校职能部门应从实际出发,制订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长期管理计划和季节性计划, 按照计划进行管理, 使校园绿化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校园规划以满足学校服务主体为出发点, 在绿地分布、设计形式等方面避免人为造成绿化养护困难。遵循植物生长规律, 适时调整绿化植物结构, 使其适应生存环境, 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同时,加强绿化建设中的监督管理,严格监控苗木质量、土壤改良、施放底肥、苗木栽植等关键技术环节,特别是隐性技术措施的实施。
(2)加强高校后勤绿化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和培养机制。作为高校后勤绿化队伍的主力军——临时工,数量多,流动性强,实际工作中理论经验和操作技能欠缺,直接导致校园养护工作的质量不佳,因此,建议各大高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拓宽园林养护人才引进思路\[7\]。一是从一线员工队伍中选拔一些优秀者充实到管理层;二是按照国家及当地政府部门的有关政策,有计划地接受一些部队转业干部;三是每年有计划地从应届毕业生中聘用一些品学兼优、有志于从事园林工作的大学生,充实到管理层队伍中来。
首先进行管理层培训。由一线员工选拔而来的管理者,理论水平不高,受利益驱动,思想不稳定。对管理层的培训一方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训学习,另一方面进行园林技术的系统培训。其次是员工培训。高校后勤的员工队伍大多数文化基础和环保意识较弱,没有专业技能;还有一部分是聘用的大学毕业生,他们虽有一定技术,但思想不稳定,工作讨价还价。因此我们需要对于员工进行必要的、系统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岗前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后勤养护管理规范和一般的操作技术规范,学习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园林行业的有关规定等。在职培训,即业务技能学习,以有技能的业务骨干、高级工程师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技术培训,不断更新、提高在职员工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效率。结合培训进行岗中测试,定期了解员工掌握业务知识情况,对不合格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
(3)加大绿化养护的宣传和保护力度,减少人为破坏。一是举办“校园绿化警示语”大赛,选出语言清新活泼、容易使人接受的警示语和标牌,树立在较为明显、人流量较大的草坪或者活动绿地前,形成爱护绿地的校园风;二是设专人在校园定时巡逻,加大绿化保护力度,对即将实施破坏的学生或社会人员进行制止和警告,必要时可对本校生设立处罚机制。
收稿日期:20130125
作者简介:王 俊(1963—),男,辽宁鞍山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动物园中的生态园林景观建设研究。
4结语
随着高校环境建设的不断完善,南京高校的校园绿化工程将逐年减少,绿化养护将成为校园工作的重点。高校校园绿化中的植物景观是动态的景观, 要求绿化养护管理也是动态的管理,因此要建立高效灵活的校园绿化养护机制,充分发挥校园绿化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环境育人功能,确保校园绿化为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韦薇, 王小德, 张得龙, 等. 南京城市道路绿化带植物结构调查与分析\[J\].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9, 29(5):59~63.
\[2\]邓容. 校园绿化植物配置的特点\[J\]. 现代农业科学, 2009,16(5):148.
\[3\]边晓明, 熊家祥. 校园绿化两个棘手问题的解决\[J\]. 科技创业月刊,2003(3):63~64.
\[4\]区有和, 农林类院校绿化养护管理问题及对策\[J\]. 中国园艺文摘, 2010(5): 85~86.
绿化工程质量好坏直接关乎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因此加强施工监理、规范城市园林绿化市场必不可少,迫在眉睫。由于《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对工程质量并没有做严格、强制性的硬性规定,使得不少施工单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钻了规范的空子。加之缺少专业的独立于施工队伍之外的工程监理机构的有效监督,使得工程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并最终增加了建设、后期维修成本,拉长了建设周期,不利于城市建设的协调性。
1.2施工单位盲目缩短工期,重速度轻质量
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因盲目赶工、缩短工期而造成绿化工程质量低下、使用寿命长的问题举不胜举。其结果不仅最终增加成本,还使施工单位信誉受损,得不偿失。
1.3工程造价管理不严格
目前我国市政建设造价管理不严格,结果导致工程成本预算、维修等费用超支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当前的经济体制下,施工项目的成本受多种因素制约,如材料价格变动、工期变化、设计更改等,缺少严格的造价管理制度,这些本可避免的因素都会成为制约绿化工程成本、迫使建设周期延长的不可抗因素。工程造价管理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它还融合了技术和管理为一体,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在当前的大形势下,确定工程投资数额和进行工程管理要贯穿绿化工程建设全过程,这就需要专业造价人员掌握专业工程造价知识,同时还要精通测量和计算机制图等知识,并积极应用于工程建设之中。
2提升工程质量的举措
搞好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是城市建设不容忽视的工作,同时也是关注民生、满足群众需求的一项举措。一个园林绿化工程是否达到规定的质量目标要求,除却必须的技术支撑和资金保证外,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也是重中之重。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是以工程建设质量为依据、通过园林工程质量监督,达到控制、管理、协调工程建设工期、质量、投资的一项管理活动。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任重而道远。
2.1严格城市绿化施工队伍准入机制
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考察施工队伍的重要指标,是施工人员的重要素质。城市园林绿化是一门涉及植物学、土壤学、栽培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综合科学,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队伍中必须有会操作、懂技术的专门人才[2]。严格城市绿化工程施工队伍市场准入,让具有一定绿化施工资质、具有一定绿化施工成绩和业界口碑的施工单位参与建设工程招标,以优胜劣汰为判断准绳,力保施工质量好、信誉好的队伍参与建设绿化工程;必须严厉禁止无资质的施工队伍进入建设行业。施工队伍除却具有优秀的专业素质外,还必须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管理经验。此外,应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以质量创品牌”的工程意识,扎扎实实做工程,切勿投机取巧、弄虚作假。
2.2切实推进责任问责制,严保工程质量
为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达标,施行项目责任问责制是一项重要保证举措。建设工程项目经理要与施工单位法人代表签订项目管理责任书,明确各方面目标和要求,责任书主要涉及内容包括工程进度、生产力保安全、施工周期、工程效益等。以施工主要负责人为首,建立各级建设管理和责任追究体制,树立“工程建设人人有责”观念,各部门人员上下一心、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工程建设圆满完成。为确保责任问责制的推行,可实行奖励和惩罚制度,发挥经济作用,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和手段调控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2.3对工程建设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当前,由于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缺少有效的监督及制约,目前的城市绿化建设市场还不规范、成熟,导致一些不良现象、问题的出现。为应对新的市场形势,应加强绿化施工的有效监督,成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监理机构或公司,对工程的进度、质量、投资等实行监督指导。监督机构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强化施工队伍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和道德修养,定期进行安全监管考核,并使之形成一项规章制度,力保监督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其次,不间断跟进工程进度,不仅关注施工建设,在建设完工后还要加强工程追踪,监督施工队伍对绿化工程进行后期保养和养护。
2.4管理好城市园林施工场地,保障工程施工
项目负责人要深入施工场地,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指导,并使他们牢固形成“以质量保安全、用安全促质量”的核心理念,促进施工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严格抓好施工材料的质量,严把材料进货渠道。具体来说,首先,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土壤进行改造,使之能确保树苗的成活;其次,保证苗木质量,使之和园林设计效果相匹配;再次,合理选择栽培时间,使之符合客观规律要求,一般北方苗木栽培选择在春季尚未萌芽前、秋季落叶停止增长后;最后,控制园林绿化施工过程,每个过程严把质量关,每道工序都严格遵守质量标准。
2.5加强后期管理和维护
不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如何达标,由于绿化用树木、树苗成活有一定的过程,如果后期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将严重影响绿化工程的质量,不利于良好景观效果的形成。因此,工程结束后,施工单位要利用好合同时间,花时间在绿化苗木的护理上,及时浇水、喷药、除草,保证其成活率,提升绿化工程质量[3]。
一、绩效管理的含义及作用
绩效管理是组织、团队和个人取得更好成果的一种手段。绩效管理首先要在组织内部目标和成就、能力的评判标准达成一致,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和管理绩效。绩效管理可以定义为一个过程或一系列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人们应该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以及如何在长期和短期内管理和提高生产率达成了一致。绩效管理是一个连续过程,由经理和员工共同负责,它不仅能提高工作成果,还可以改善工作关系。好的绩效管理能让企业的管理者更好的了解企业员工的工作状况,比如他们的长处是什么,他们的工作热情以及工作的积极性,他们的专业知识够不够全面,他们的工作经验够不够丰富,是否具备高级别的职业资格等等。这些能让企业的管理者在员工的聘用方面作为方向指导,因此可以更好的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企业管理流程以及业务流程的更加优化,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二、企业目前绩效管理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成熟的、良好的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核心,为企业带来更深远的价值。但是,现实中很多企业会发现,绩效管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各环节在流程上和具体实施上的薄弱,会导致绩效管理的无效,企业绩效管理目前存在一些的误解和错误认识:
1.忽略绩效计划、制定绩效目标不合理
好的绩效计划是保证企业目标实现的前提,在绩效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制定企业的绩效目标是重中之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对于企业成功实现绩效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最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些时候绩效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或者即便已经开展但是执行起来有困难追究其原因在于绩效计划制定的不够合理,如果绩效目标制定的太高、太大,对于目前实行起来有困难那么就会打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那么绩效计划制定失败。反之,如果绩效目标制定得太低,难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不能够提高管理效率,那么就失去了绩效目标制定的意义。因此,绩效目标制定是否可行合理是非常关键的,科学合理的制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充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关键。
2.过于追求量化指标,轻视过程考核
一直以来定量指标在绩效管理中占有重要角色。指标的高与低是衡量绩效管理执行结果好坏的有力依据,对进一步制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事实上,仅依据单一的数字结果显得绩效考核有些片面、刻板,会使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因此,在绩效考核中应充分发挥过程指标的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发生更多的失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良好的监督控制使得绩效管理始终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另外企业的管理者在参与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更有效的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而不是只看指标结果,这是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这是必备的素养,也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3.认识单一,反馈信息混乱
过去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对于绩效管理考核过程、结果制定的过于简单。在人才任用时并不是通过制定出良好的考核制度而是更加看重人际关系,虽然也有绩效管理体系但是绩效考核体系过于单一并不科学合理,无法真正准确的考评员工的真实能力。在信息反馈方面,不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绩效考核数据,弄虚作假,没有将绩效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人力资源工作的不顺利开展必定要延误商机,让企业一败涂地。
三、强化绩效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当前,我国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带动了企业的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时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一些先进的系统的管理模式不断被推出并不断融合到本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做好绩效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意识、明确思路、优化绩效管理
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始终没有意识到好的绩效管理对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只是做做表面工作,对此情况,我们应该让经营管理人员走出去,向先进的企业学习优秀的绩效管理模式,并通过人工成本对标来找差距找出不足进而提升本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的同时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2.先进的、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流程
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要求企业应具备较高的基础管理水平及企业的组织结构分工明确、权责比较明晰,各岗位责任制应建立健全、工作流程和内容清晰完善,岗位说明书全面真实反应各岗位情况、薪酬体充分体现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作用,企业的计划预算体系完整,企业管理者拥有较强的沟通力、执行力,企业文化健康进步,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的长远化、系统化。
3.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要将量化指标考核与过程考核有机得加以结合
量化指标是一段时期的任务指标,它是比较单一的数据,不是能够完全将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真实客观的反映出来,单纯的依据量化指标可能会让我们的经营管理人员做出不正确的决策,因此我们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应分阶段的细化考核,针对每一阶段的具体情况进行跟踪考核,这样的话可以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做到步步跟踪步步纠正,使得绩效管理任务与目标始终保持一致。当然,所谓的步步跟踪步步纠正是相对而然的,如果过程考核的太细化会造成员工的压迫感和不信任感,丧失工作热情,反而事倍功半。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想做好绩效管理一定要把握好“度”,只有这样才能让绩效管理为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的服务。
4.想让绩效管理发生作用的机制当然必须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作用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发现并挖掘员工的潜在能力最大程度的提升个人绩效,并带动促进整个部门绩效水平的提高,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当然建立激励机制要将正激励与负激励平衡使用,不能走极端。仅仅有负激励就不能调动企业员工的主动性,缺乏工作热情的工作不好带来绩效水平的提升,反之只有正激励没有负激励会让员工没有紧迫感也不可能很好的提升绩效管理水平,绩效管理要注重,鼓励员工自我培养开发提高能力素质,进而提升个人和企业绩效;体现对人的尊重,鼓励创新,保持组织活力,使员工和企业得到同步成长。
5. 科学的绩效管理能够提高管理效率
绩效管理要在公司的长期战略的发展视角来制定,要将个人的特长、个人的发展计划与企业发展的目标相一致,做好沟通辅导工作,将绩效计划、绩效沟通辅导、绩效目标及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让科学的绩效管理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方振邦.战略性绩效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赵国军.绩效管理方案设计与实施 [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张卫华.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J/OL]中国,2013
高校旅游管理院系要突出服务文化建设。许多院校开设了礼节、礼仪课等,突出对服务文化的重视,希望通过训练使学生在校园里和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用优美的姿式、得体的仪态举止,融入为宾客的日常服务中。
2旅游管理院系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高校旅游管理院系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一大批深受大学生欢迎的品牌活动,但在实际中,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
2.1缺乏国际化视野,校园文化活动的多元化不够
在旅游管理院系校园文化活动策划与实施中,地域性和民族性相对受教育者重视,而国际化方面做得相对差一些,同时,多元化活动开展和学生自由选择与多元发展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有些旅游管理院系缺乏“对外开放”的态度,不去主动跟当地社会主流文化接触,使得校园文化活动在某些方面脱离了社会主流文化发展轨迹。
2.2缺乏校企合作,学生服务意识培养有待提高
有些旅游管理院系学院派思想严重,使得校园文化联系企业不够紧密。校园文化由于与旅游企业缺乏有效地交流和对接,使得学生进入企业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养的熏陶培养比较弱。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后,无法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与方法,导致就业磨合期延长,或出现专业就业率、专业就业稳定率和业内发展率急剧下降的现象。
2.3缺乏行业认知,活动的思想引领作用需要加强
旅游管理院系办学目标应该是为旅游行业培养和输送深受企业欢迎的人才,建立优势专业群,以铸造行业化、专业化的教育品牌。但目前我国部分旅游管理院系在策划实施校园文化活动时,缺乏行业认知,忽视了活动的思想性、教育性、文化性,导致校园文化活动出现低端重复现象。
3多途径创新旅游管理院系校园文化活动
近年来,辽东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在工作中能根据大学生特点和成长规律进行思想教育,积极去引导学生、影响学生和感染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发展,注意培养学生服务意识,为学生获得优质教育积极努力,较好地克服了旅游管理院系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3.1战略方向明确,即把握好活动的思想性,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迟淑清教授认为,“校园文化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娱乐性、消遣性和商业性方面,而应主动把意识形态通过教育者来有计划、有目的地贯穿于精心设计的各项活动中,使学生在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自我接受并自我内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辽东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一直秉承这种理念,创建了多个大学生喜爱的社团。其中,太极协会和国学社是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社团,这两个社团从强健学生体魄和提升内在修养入手,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新时期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相互碰撞和融合,从而达到内外兼修的目的。
3.2做好校企战略合作,即利用校企互补作用,实现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与企业无缝对接
多年来,辽东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一直十分注重校企合作。酒店管理专业与北京昆仑饭店、凯宾斯基饭店等十多家五星级酒店建立了固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导游专业与丹东中青国际旅行社等十多家企业建立了固定的长期合作的关系。2005年至今,学院的“导游大赛”由丹东中青国际旅行社独家冠名承办,每年数十名学生在活动中脱颖而出,获得前三名的学生还有机会到新马泰、韩国、朝鲜等国家体验旅游带来的快乐。在现场,企业老总还会与表现优秀的学生签订实习或就业协议,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3做好活动的协调统筹,即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打造国际化、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活动
辽东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的校园文化活动一直在“五大育人工程”的框架下积极开展,即博览群书工程、百家讲堂工程、英语强化工程、读专业书刊工程、精品活动工程。五大精品活动包括:导游大赛、辩论赛、英语话剧节、学生专业技能大比武和快乐清晨文化广场活动。导游大赛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导游知识和提高导游能力所设计的;英语话剧节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所设计的,突出了专业的国际化;专业技能大比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服务技能所设计的;大专辩论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所设计的。
这些活动的设计保证了主题鲜明,内容独立,同时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锻炼自身的能力,增强文化育人的功效,保持了活动的长期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