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考察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21 08:56: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健身房考察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篇(1)

内容 建设幸福家园 构建和谐社区

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是洛社镇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拓展社区服务和社区党建工作领域,打造服务型、魅力型、特色型社区而设立的综合性社区服务平台。

近年来,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的理念,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为原则,以开拓进取、居民需求为动力,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不断摸索和拓展管理科学、服务全面的社区服务工作领域,提升服务社区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全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精心打造洛社镇社区服务的“示范点”和社区群众满意的“幸福家园”。

提升“满意指数”,打造一流平台

走进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大厅,“以人为本,共创和谐”几个醒目的大字凸现出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工作目标。该服务中心通过形式多样的特色服务、贴心服务,打造社区群众满意的服务平台。

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了行政事务受理大厅,为社区群众提供民政、社保、农民维权等服务,并实行了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办事公开制等服务制度,做到“受民之托,忠民之事”,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群众的需求,服务中心不断地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推出了家政、就业指导等近20个便民利民项目,做到有求必应、有事必帮,去年以来已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各类服务15000多人次。近日,无锡市癌症俱乐部惠山分部洛社康复活动中心和养生保健指导中心又在社区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洛社康复活动中心是洛社镇癌症患者自发组成的群体抗癌组织,主要开展宣传防癌抗癌知识,传播抗癌理念和信息,实施康复综合治疗等活动,帮助癌症患者进行科学抗癌,群体抗癌和正规治癌。

在服务好社区群众的基础上,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以其优越的设施条件和直面社区群众的窗口效应,成为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活动基地。去年以来,先后和镇教育文体服务站、镇妇联、团委、工会、文卫办等联合举办了依法行政专题讲座、消费维权服务培训、“和风吹绿运河岸”演讲比赛、创业妇女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各类活动25次,参与的群众达上万人,成为我镇政府部门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执政为民体现在基层,密切联系社区群众的“连心桥”。

激活“文化细胞”,繁荣群众文体

每逢星期六下午,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音乐活动室里丝竹绕梁,曲乐悠扬,社区曲艺爱好者正聚集在这里进行二胡、琵琶等民乐演奏。弹奏者轻拨琴弦,悠悠弦乐从指间流出,如泉水缓缓流淌,沁人心脾,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陶醉,兴致盎然者还会上台吟唱一曲,一曲唱罢,叫好声不断。这是社区文化活动一个普通场景,也是洛社镇社区服务中心不遗余力活跃群众文化体育,推动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洛社社区服务中心根据不同社区人群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体育活动,让社区居民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文明与和谐氛围。

篇(2)

特色校园设施先进这次参观的几所学校,不管校园面积的宽窄,每所学校的校园都有平坦宽敞的塑胶操场,绿树婆娑的小景区,布局上都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结合得十分完美,充满了智慧和灵气,也充满了童趣,为孩子们创造了优美的学习环境。如洋思中学、城北小学、鹿山小学利用墙壁、走廊、门窗办起了墙报专刊,名言警句、书橱、学生名人……等,营造了浓厚良好的育人环境。在硬件上,几乎每所学校都设有室内外广播网、闭路电视系统、并入英特网的微机局域网和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健身房、现代化餐厅等专用教室。尤其是闸北中学的局域网,利用多媒体教学,实行资源共亨,给课堂注入了生机。同时,为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结合学校的校园网络,建立和实施了学校的校务、教务的网络化管理,各校正实现着校园信息化,学校现代化。

师资精良名师辈出从我们所考察的几个学校的资料和他们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学校的领导班子勤政务实、奋发有为、精诚合作、勇于开拓;教师队伍勤奋求实、敬业爱生、乐于钻研、勇于创新。几乎每所学校都先后涌现出多名国家级、省级专家、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等。大部分学校的中学高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的人数占任课教师百分之七十以上,有的学校还有不少教师是提前晋升专业技术职称,每所名校的教师的学历百分之百的合格。

科研创先成果丰硕在“科研兴校”的办校思想的指导下,各校都提倡在科研课题中学习与实践,在科研状态下工作和探索,基本形成了“以学习为生存方式,以研究为职业方式,以循环为发展方式”的科研氛围。各所学校均承担了不同层次的科研课题,某些学校的课题多次获国家、省、市等级奖,更有的科研成果在全国推广,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例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闸北中学的“成功教育”,堰桥小学的“特色体育教育”等科研课题。

强力借势打造亮点各学校也正以新课程的实施为契机,强力借势,以新课程理念进行教育改革,研究以学生为本,尊重理解关爱学生,主体发展的教育,探索育人目标体系的完善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一所学校能成为名校,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他的品牌、在于他的特色。如堰桥小学的“少年吴文化科学学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鹿山小学的“3115”德育工程为新一轮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注入了新的生机;城北小学的科技教学,模型车的制作与比赛;洋思中学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学理念等。或许正因为如此,才使它们成为全国闻名的学校。

三点启示:办好学校教育要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1、要确立全面的人才观。一是要确立学生必须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及劳动技能、艺术修养等方面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观念;二是要确立教育个性化观念,要认识到“无个性即无人才”,在学生品德、文化、身心素质充分得到发展的基础上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其特长。

2、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每个孩子都是好的,一切学生都是可以教育的,一切学生都有发展潜能的思想。正如洋思中学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一样。

3、要确立科学的教育观。一是学生中心观念,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创造适合学生成才的教育。二是教育的发展性观念,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未来。三是教育的个别性观念,每个学生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要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四是教育的鼓励性观念,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用成功和表扬激励学生奋进。五是教育的灵活性观念。教师要把书教活,提供多种教育的最佳结合。

五点思考:我们与华东教育的差距,第一是观念.第二是观念,第三还是观念。

我们的教育观念滞后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应在以下五方面认真思考。

1、营造优美校园。环境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又是外来者的第一印象。运动场地建设既标志学校档次,又是贯彻“健康第一”方针的必备条件。学校绿化美化、校园文化建设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和谐统一,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

2、“三名工程”扎实推进。原创: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级班子选配,必须按“专家型”的要求配备,锤炼出一批远近闻名的校长;教师要按“身正,学高、业精、技强”的要求,培养一批县、市、省、乃至全国的名教师;更要打造一批名校。

篇(3)

黄炎培出自书香门第,自小接受“仁民爱物”的思想。1901年考入南洋公学,师从先生,深受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思想影响。1902年返回家乡川沙(今上海浦东)创办小学,义务任教[1]。1906年黄炎培筹办浦东中学,且被聘为校长,主张改革学用脱节的问题。1913年后,帝国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东方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有了短暂发展,黄炎培到国内外进行教育、经济和民俗考察,著成多篇考察报告。1915年,黄炎培以中国实业团随行记者身份,到美国进行访问,对美国25座城市的各类学校进行考察,并与美国工商界、教育界人士广泛交流。经了解发现:美国教育经费充足,校舍宽敞,配有游泳池、健身房、大会堂、附设工厂,职业教育与地域相结合,学生可以近距离到社会锻炼并参加工作。回国后,黄炎培写成《旅美随笔》并公开发表。他指出,美国各州教育虽然有所不同,但都重视实用教育,忽略形式主义华而不实的教育。《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在《新大陆之教育》正式发表。1917年1月,黄炎培再次出访,考察日本、菲律宾、朝鲜等国的教育。国内外的见闻使他看到了东西方教育存在的巨大差距。他认为,当代中国最重要、最困难的是国民生计问题。为使饿殍载途、强盗充斥的局面彻底改观,就要将普通教育彻底改良为职业教育[2]。1917年5月6日,黄炎培联合、梁启超等48位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倡导“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开创了我国近代职业教育之先河。黄炎培在成立大会上指出,“方今吾国最重要最困难的问题,莫生计若。而求根本上解决此问题,舍沟通教育与职业,无所为计”[3]。“以我的经验,很想武断地提出三句话,就是:(一)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二)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三)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他还强调“办职业学校最大的难关,就是学生出路。无论学校办得多么好,要是第一班毕业生没有出路,以后招生就困难了。万一第二班再没有出路,从此没有人上门了。怎样才使学生有出路呢?”他认为“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的沟通和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内部工作的努力不用说了,对外还须有最高的热诚,参与一切;有最大的度量,容纳一切。其实岂但职业教育,什么教育都该这样,也许什么事业都该这样。这样的职业教育方针称他什么呢?大胆地称他‘大职业教育主义’”。[1]黄炎培突破了就教育论教育的局限,摆正了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职业教育社会化的命题,标志着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理论的建立。

二、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理论的要点

纵观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理论的提出及其多年举办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成效,可将其理论要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职业教育办学社会化在国家动乱、工业萧条、农业不好的残酷现实背景下,黄炎培意识到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社会突出问题若未得以解决,其他事物便可能受影响。办职业教育不只是职业学校自身的事,需要企业、政府等多方面的关心和支持[4]。“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组织完备,经济制度稳固,尤之人身元气浑然,脉络贯通,百体从令,什么事业都会好。反是,什么事业都不会好”[1]。黄炎培认为职业学校最要紧的一点,譬如人身中的灵魂,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是什么东西呢?从其本质说来,就是社会性,从其作用说来,就是社会化。“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是什么?就是社会化。着重社会需要”。因此,“办理职业教育,并须注意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社会需要某种人才,即办某种学校。社会是整个的,不和别部分联络,这部分休想办得好;别部分没有办好,这部分很难办的”[5]。(二)职业教育课程要面向社会需要黄炎培认为,相比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与社会生活有更紧密的联系,更严格地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黄炎培认为办职业学校第一个问题就是上什么课。职业学校不以实际需要,单凭学者的理想来规定课程,还不如不规定。职业教育的原则,着重在社会需要”[1]。他强调“要看职业界需要定什么课程,用什么教材,要问问职业界的意见”[6]。因此,“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要面向社会需要,完全须根据那时候当地的状况”[7]。黄炎培指出,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教材选编、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学训练、招生规模等都要考虑社会的需要。在详细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力求因地制宜,试验之后取得经验逐步推广,使之适应社会要求。(三)职业学校要主动与职业界联络黄炎培提出,“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8],因为“职业学校和以外各教育机关之间‘界是分不来的’,不要说师范教育、医学教育等等都是广义的职业教育,就是大学、中学和职业教育何尝没有一部分关系?界限越分越严,不互助,不合作,单讲职业教育是不行的”。同时,“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9],因为“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沟通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社会的运动”[4]。所以,“职业教育也不能闭门造车,必须积极与外界相联系,时刻洞悉社会的需求,使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有时聘请教员,还要利用职业界的人才……校长除了要有热诚、学力、德行和经验外,还要加上一件,就是社会活动力……职业学校校长资格所最不相宜的,怕就是富有孤独性的书呆子。学校应定期邀集实业界、教育界专家,征询社会各界对学生、学校的要求,以期不断改进”[1]。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的提出与传播,使其职业教育思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黄炎培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的结晶,也是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基石。

三、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的实践与成效

1918年,黄炎培经多方奔走,筹集了六七万元开办费,在上海陆家浜建成面向下层劳动大众和失业失学青年的中华职业学校,将“劳工神圣,双手万能。手脑并用,敬业乐群”定为校训。学校开设了木工、铁工、珐琅、钮扣四门课程,附设木工、铁工、珐琅、钮扣四个工厂。黄炎培认为,学校附设工厂有两大优势,一是供学生实习,二是制造产品出售,弥补学校经费和抵制外货[1]。中华职业学校因学以致用、收费低廉而声誉鹊起。华罗庚、、江竹筠等都曾在该校就读。上海中华职教社创办了《教育与职业》杂志,成立职业指导所,开展职业咨询、职业调查、职业讲演、升学指导、职业介绍等活动。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将办学重心转移到职业教育,使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得到了应有的重视。1921年,黄炎培倡议成立农业教育研究会,号召专家学者把注意力投向农村教育。几年内农村职业教育颇有成效。虽然黄炎培等“尽心力而为之”,但由于“贵劳心、贱劳力”传统观念深重,加上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直至政府打压,民族工业萧条,职业教育经费匮乏,致使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困难。黄炎培意识到:社会是整体的。国家战乱,教育当然不发达;社会经济困难,一般教育不发达,职业教育当然也不会发达。此后,黄炎培逐渐摆脱教育救国论的束缚,开始将职业教育向人民靠扰。

上一篇: 个人劳动合同书 下一篇: 基层党建调研汇报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