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25 14:05: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批评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批评教育

篇(1)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2-0078-01

做了这么多年的教师,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杨瑞是外校转来的,调皮但挺聪明,由于基础较差学习很被动懒散。我的一节课上,他在课本下放了一本漫画集在偷偷的看。我很气愤,当即走过去没收了他的漫画集并在全班同学面前狠狠地批评了他,说了一大堆“不学好”、“做事不得要领”、“不争气”之类的话。当时我想,这样严厉的批评也许能刺激一下他懒散的思维神经,让他反省一下不求上进的后果,进而产生上进的欲望。可接下来,他的表现并没有如我所想象的那样,反倒摆出一副蛮不在乎破罐子破摔的架势。

下了课我把他叫到办公室的走廊上。他一开始不吭声象霜打的茄子抵着头,憋了半天才小声的说了一句:“你别管我,我反正学不好,就这样子了!”

“你没有去努力,怎么就知道自己学不好呢?”我问。

“你批评我时就这么说的。”

听了他的话,我蓦然感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课堂上过急的批评,非但没能使这位学生激发渴望上进的情绪,反而挫伤了他脆弱的积极性。于是我改变了态度,诚恳地对他说:“今天我批评你说的过重了。其实,你很聪明,反映也很快,如果你能努力克服以前的缺点,用心学习,我相信你一定能学得很好。试试看好吗?别浪费了你这块好材料!”

听完我的话,他抬起头怀疑地看着我,“我是一块好材料?”我认真地点点头。他眼睛放着光精神了许多,诚恳地说:“老师今天是我错了,您觉得我能行?那我试试!”。我鼓励的拍拍他的肩膀,“慢慢来,你一定行!”他象打了强行针飞也似的跑了。

第二天上课时,我肯定了杨瑞认错的态度及身上的优点并做了自我批评。他象似被感动了,主动上台来做了检讨并保证以后不再犯,希望大家给他一些帮助和监督,全班同学都鼓起掌来,我也感到很欣慰。

这以后,杨瑞好象变了个人,上课认真做笔记,积极发言,三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交大。

篇(2)

批评学生的基础是真诚地爱学生。当学生有了过失,处于痛苦和不知所措的时候,是最需要别人帮助的,这时教师应当把亲切的关怀和真诚的教诲送到学生的心中,特别是对于那些自尊心受到严重损伤,完全丧失上进心,采取破罐子破摔的处事方法的学生,尤其需要理解。如果教师缺乏这种真诚的爱,对学生冷漠无情,动不动就对他们严加训斥,甚至产生厌恶情绪,这样师生关系一定会紧张,学生就会对老师关闭其心灵的大门,从而导致教育的失败。

今年,我带的班上有这样一个学生。他个子大,脾气暴,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经常捣乱,父母经常不在家,缺少监管。课间时,他更是为所欲为,无论男女,无论是本班的还是别班的,照样欺负。那时,同学们都很怕他,家长们都嫌他,谁都不希望他坐在自己孩子身边,来自各方的告状声不断,令我头痛不已。怎么办?听之任之,毁掉的不仅是他自己,还有全班的班风,我一定要找到良策,花时间来驯服这匹“烈马”。但这样的学生如果只靠训斥只能越训越皮,越训越没自尊心。

为了转化他,我首先从沟通师生情感入手,他犯错误时,我总是心平气和地单独与他谈话,帮他分析危害。他看到我对他不讨厌、不嫌弃,而是对他很平等、很真诚,就对我慢慢亲近了。我用情感的缰绳套住了这匹不驯服的“小马”。在日常生活中,我慢慢诱导他走上道德规范的正轨,在学习生活多方面关心他,给他为集体做事的机会,使他把老师的关心变为自己的道德情感。现在,这匹“小马”懂事多了,做事能顾及到别人的感受,做到心中有他人了,行为上也能自觉约束自己。

批评要讲究技巧

箭伤肉体,话伤灵魂。虽然说学生犯了错,老师予以批评是自己的职责,但如果没有掌握批评学生的决窍,不分场合,不分轻重,措词过于激烈,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批评学生要注意场合 学生犯错误后,在大庭广众之下,不留情面地批评,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僵局,这种做法是最不可取的。人人都要面子,青少年学生也是如此。所以,有时明知学生不对,教师也不宜开门见山地批评,特别是不宜在大庭广众面前批评。此时,教师最好是放他一马,给学生找个台阶,帮助学生下台,化解尴尬的局面,同时不忘提出暗示或事后进行批评教育。有一次上课铃响了,有两个同学追打着进教室,经过讲台时,把我放在桌上的手机碰掉在地上,屏幕裂了。这孩子手足无措,大家对老师如何处理这件事拭目以待。我笑了笑,不以为然地对大家说:“我这手机屏幕原本就裂了一道口子,我正想换掉它呢。”事后,这个学生主动找到我,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种“巧下台阶,放他一马”的方法,即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让他明白教师对他的爱、对他的希望。留一片空白,使学生清楚自己的错误,这对帮助他矫正自己的行为,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批评学生的语言要委婉 汉语的表达非常灵活,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直截了当,也可以迂回曲折,“罚你打扫教室卫生”和“奖励你一次劳动光荣的机会”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学生听来,感觉却截然不同。

保持良好心态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批评学生既给老师自己添堵,也影响了学生的情绪,教师应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批评。

保持良好心态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上课前,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热情。教师切忌在课堂上随意动怒。教师在教学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或一时回答不上来,或一时不听话,违反课堂纪律,这是极其正常的现象。教师要正确对待,恰当处理,保持良好的心态,讲好每节课。

篇(3)

他满不在乎地说:“没跑!我是快走!”

“快走?那为什么值周生说你跑来的?”

“边老师,他还跟值周生嚷嚷呢!”同学们纷纷给他告状。

“没有!我没有!”杨飞大喊道。

我越听越生气。于是,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毫不客气地斥责他:“你给集体丢分就是不对!还狡辩!”同学们也在一旁不停的指责他,表示对他的不满。

平日怎么批评也不哭的他,这回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珠子不住地落在地上。此时的我,看到他哭了,才稍稍地消了一点气。

往后的几天里,学习本来就差的他,上课几乎天天挨批评,而且还经常和批评他的老师较劲,老师说一句,他顶一句。每天的作业就更是字迹潦草,错误连篇了。

思考:

1、为什么越批评他,他越犯错呢?

2、应该施以什么样的教育,才能使他转变呢?

分析:

由于我当时没有冷静的思考,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导致对学生出言过激,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使他产生了逆反心理。正如事后我找杨飞谈话时他所说的:“今天老师竟然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批评我,简直太没面子啦!要是被爸爸知道了,肯定又是一顿揍。咳!反正都不喜欢我,管他呢!”而平时的他,就是一个自觉性差,又不能批评的孩子。每次老师批评他,他都眉头紧锁,强词夺理,急于为自己的辩解。

杨飞的父母一直无稳定的工作,以作小买卖为生,母亲是河北人无文化,父亲脾气暴躁,教育孩子没有耐心,认为孩子无药可救了。平时一旦老师、同学反映了孩子的问题,家长不能正视,而是怨天尤人,要不就将孩子暴打一顿。正因如此杨飞缺少良好的家教环境,所以致使他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做法:

杨飞的表现,不由得让我想起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他因一时愤怒而失手打了一个调皮孩子一记耳光后,愧叹自己“从教育的绳索上跌落下来。”难道此时,我也像他一样“跌落”下来了吗?高压之下独木难荫,难道此时除了暴躁、批评之外,就别无它法了吗?难道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只有采用这种“黑色批评”吗?难道批评不能是“绿色”的吗?现在人们要吃“绿色食品”,买“绿色家具”、进行“绿色装修”、走“绿色通道”、建设“绿色社区”、使用“绿色手机”……所以批评可以是绿色的,而且更应该是绿色的。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并自觉设立目标,争取进步。

一、宽容,引发自我批评

批评孩子的错误,在特定环境下,宽容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因为,宽容就像人们在重压之后,走进满眼绿色、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一样,让人舒畅,而它也从不吝惜自己的绿色;宽容就像春天一样,给大地以湿润,给空气以芬芳,给生活以智慧,给童心以成长。作为教师应该用这样博大的胸怀和境界,包容和谅解孩子的错误,使学生越上新台阶。

及时的反思让我幡然醒悟:以“宽容”给杨飞一个台阶下,让自己走出教育困境,同时挽回他的自尊心,因为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于是,我利用总结“规范评比”的时间,又一次提起了那天的事。我用平和的语气说:“本周杨飞为咱们班扣了一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就批评了他。”说到这里,不光同学们用奇异的眼光看着我,杨飞也高高的仰起小脸,聚精会神地听着。“作为你们的老师,我为那天做出的不理智行为而感到很内疚,希望杨飞和同学们能够谅解。杨飞你能原谅边老师吗?”此时班内鸦雀无声。我微笑地走到他身边抚摸着他的头。他被感动得急忙回答:“能!边老师我不该在楼道里跑,是我的错,我给班里丢脸了,您能原谅我吗?”我激动地搂住他,不住地点头说:“当然能,知错就改你还是个好孩子!”

我用真诚的道歉和真心的爱护“宽容”了杨飞,维护了他的自尊,使他走出了心灵的阴影,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激发他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教育,使我们师生达到心与心的交融。所以,宽容的师爱不仅能走入学生的心灵,使其“亲其师,信其道”,而且通过老师的自我批评,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学生心灵上绽开希望之花。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给孩子的机会只有下一次,而没有最后一次。

二、深入心灵,进行“绿色”批评

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对待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心浮气躁,不能指望一次教育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待杨飞这样的孩子,更应该做到常抓不懈。

基于杨飞课上的表现,看来还是要批评他,但不是像上次一样的批评,我变换了一种批评的方式——“绿色批评”。所谓“绿色批评”就是批评时要讲究艺术,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让孩子既能接受,又利于改正。

1、语言暗示批评

批评不一定是正面地直接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这样做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加重学生的自卑感,而且还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上投下阴影。我们可以运用“语言的魅力”来暗示学生的错误,让其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并且自觉地改正错误。

一天上复习课,正复习到判断句子是否是比喻句,我让学生们读小黑板上的句子,然后判断并说明理由,展开小组讨论。正当大家热烈地交流时,我一眼瞥见杨飞故态复萌,眼神游离,没有专心思考,我灵机一动,告诉同学们下面带大家进入“智慧加油站”,补充一句很难判断的句子考考大家:“今天,我们班的杨飞好像有什么心事,连同学们的发言都没听见。”我一说完,大家的眼光马上转向他,一看,明白了老师的用意,善意地笑了,并立刻判断这个句子不是比喻句,是老师看了杨飞的神情后产生的猜测。“一语惊醒梦中人”,此时杨飞显然也领悟了我的暗示,难为情地一笑之后便坐直身子,专心地学习了。后半节课,他不但听得认真,发言也积极了,于是我真诚地表扬了他的进步,这次他发自内心的笑了。我也会心的笑了。

这次的“批评”如春风拂面、春雨润物,虽悄然无声,却深入学生的心田,使其愉悦、主动地根据老师的暗示,向老师期望的目标靠拢。这种批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对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都是极为有利的。

于是我急忙将这个心得,与我班的科任老师进行交流,他们都纷纷效仿。这个方法不仅对杨飞的进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唤起了老师们对批评涵义的思考。

2、表扬式的批评

我发现所有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要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望——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长期得不到关注,会形成“赏识饥饿”。所以,有这样一句话:孩子,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是阿!杨飞又何尝不是呢!

杨飞的作业经常写得很潦草,挨老师们的批评也是家常便饭。一次,他的作业又像往常一样,书写脏乱、错误百出。于是,我故意在课上让他站起来,用欣赏地语气说:“今天,我发现扬飞的作业中有一个字写得很好看,希望你继续努力,争取每一次的作业都能像这个字一样写得干净整齐,好吗?”他涨红了脸,第二天的作业果然有所好转。我又及时表扬了他:“你们看,他是不是个要求上进的好孩子?我们祝贺他!我相信杨飞身上还有许多优点,等待我们大家去发现。”

于是“表扬”,这个最简单的赏识办法,成了日后我教育杨飞的一大“法宝”。这也看出他非常需要教师和家长都使用过,无疑中又遗忘的教育。从某种角度讲,孩子怕的不是训斥和抱怨,而是赏识和感动。

3、激励式的批评

我们批评孩子只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使孩子健康成长,记得一位教授说过,爱学生,还要注意激励学生。孩子的成长需要激励。可见,激励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

一天刚下课,杨飞就第一个快速地走出了教室。我急忙随后追了出去,只见杨飞一路快走,直奔厕所而去。虽然,他的快走在楼道里很显眼,但是可以看出他是有意识的地加快步子走,而并非小跑。他回来的时候,我高兴的拉住他的小手说:“刚才老师看见了你的快走,你还真聪明,有急事也不跑。”他看着我,不好意思地说:“我这样做既不违反学校的规定,又不会给班里丢分。”我蹲下身来,耐心地说:“如果下次在楼道里,你能走得再慢一些就更好了!”他点点头,一口答应了。事后,我又观察了几次,他的脚步确实在一天天地减慢。

这种富于建设性、启发性的恰当批评,对孩子来说效果大不一样。这样做不但使他们明白了自身的不足,而且自尊心与自我形象也得到了保护。

篇(4)

一、批评教育要以人为本,与爱同行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和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味的关怀。”

批评教育要以人为本,与爱同行。爱,要有爱的智慧;批,要有批的幽默。在我们班,学生之间可以随便互相起外号,班里有“四大天王”,有“哼哈大将”,有“百变小樱”,还有“小撒贝宁”等,这些都是学生根据同伴的特点给起的。班级规定,如果喜欢自己的外号就可以让他人喊,如果不喜欢就试用一个月,再换个自己喜欢的。比如“哼哈大将”是因为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总是带有口头语,口语表达不流畅,听到这个绰号以后他就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渐渐地把毛病改了,甩掉了这顶小帽。“小撒贝宁”与大家争辩时逻辑严谨,思维活跃,这位同学则很喜欢这个外号。这种方法既能幽默、公正地评价孩子们的不足与长处,又让孩子感受到了班级大家庭的脉脉温情。

面对学生的错误,哪怕是令人十分气恼的事,教师也要沉着冷静。进行批评教育时,不妨在批评中加点“糖”,时时流露出对他们的关心、爱护,让他们体会到教师批评的背后,有着一颗慈母般火热的爱心。批评有法,但无定法。我们教育者必须恪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原则,真正抒发人性关怀,学生最终会领悟教师的用意。

但需要注意的是,爱学生绝不意味着刻意“照顾”学生。我们班有一个对学习毫无兴趣、又不断制造麻烦的孩子,我曾“绞尽脑汁”想尽各种方法去“感化”他:全班给他找亮点为他建立“优点积累卡”,给他写信,为他推荐一些哲理故事,上课多提问他……但他仍然很少改变。我想,至少他应该喜欢这种“人性化”的交往方式,并对老师的爱心和耐心心存感激。可是有一天,当我再次找他谈心时,他说了一句让我永远也忘不了的话:“我希望你像对待其他同学一样对待我。”我这才意识到,不是我不够爱他,而是爱得太多了。过度的关注反而成为孩子的一种负担。比如,上课发言,我常常不停地叫他起来回答一些特简单的问题,这种过于直白的“特殊照顾”,非但没有给他成就感,反而降低了他的自尊,不仅让他自己,还让全班同学感到他是一个能力低下的孩子;同学们做习题的时候,我总会走到他身边指导他。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他主动,而是我主动。我以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剥夺了孩子的自尊,降低了他的自我价值感。于是我改变了对他的教育,将各种关爱都转为“地下”,尽量不显山不露水地抓住各种机会让他体验学习带给他的乐趣。一年下来,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不是特别优秀,但思想转变明显,遵守纪律,为人处世表现极佳。

二、批评教育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俗话说得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进行批评时要考虑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批评开朗、坦率的学生,应该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批评心高气傲、比较“爱面子”的学生,应该暗示,令其心领神会,默默改正;批评积习难改或犯了错误抱有侥幸心理的学生,应当措辞明朗、感情强烈、语气严肃;批评屡犯错误的学生,应当方法多样、尽少说教。

每年接手的班级,总有几个所谓的“问题学生”,如何教育这些学生是很重要的。有位女生学习很好,但是有一个缺点——爱拿别人东西。今年春天,我校开展“走进春天拥抱大自然”活动,一名男生从家里带来买青云山门票的20元钱放在文具盒中不见了。接到“报案”,我非常恼火,决定查个水落石出。平了平心头的气后,我嘱咐那位“报案”的同学不要声张,而后暗暗调查,最后把目标锁定在该女同学身上。于是,我把她叫出教室,微笑着说:“赵X,最近你学习又进步了……”她听了很高兴,接着,我又拉着她的手,诚心诚意道:“你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在老师心中,你从不做错事,即使做错了一次,也能知错就改,是吗?你会主动和老师承认错误,是吗?”这时,她惭愧地低下了头。我平静地告诉她“案件”,她立马哭了。待情绪平和后,她从兜里拿出20元钱,向我保证以后不再拿他人物品,并请求我不要告诉别人。从那以后她牢记自己的诺言,我们的关系也更加默契、亲近。

三、批评教育要机不可失,因势利导

对学生进行批评要根据多方面因素,如时间、地点以及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择机而行。所谓批评的时机,就是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最适合的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里进行批评。批评教育的火候,即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贻误时机。

篇(5)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天才;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也许会创造一个奇迹。陶行知老先生说:“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做好“教书”工作,更要做好“育人”工作;我们不能每天只忙于备课、上课、批作业……我们不能忽视保护孩子自尊心的重要性,尤其是批评教育学生的时候。

培养出四个博士生子女的李振霞妈妈在谈到教育批评子女时透露了自己的“四不”秘诀:不要在有外人在场的时候批评孩子;不要在孩子们都在场时批评其中的某一个;不要在饭桌旁批评孩子;不要在气头上批评孩子。话语朴实简短,却道出了批评教育的原则,那就是首先要尊重孩子,不要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篇(6)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B-0094-02

我对“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这句话有些质疑,因为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及班级管理中,总有一些学生让我头痛,他们不遵守学校纪律,欺负同学,破坏课堂秩序,甚至打架等,更不要说学习成绩了。这种学生对其他学生的影响力又特别大,对班集体建设破坏性强,对这类学生的处理,我觉得特别棘手,有时甚至怀疑:我是不是就属于那类不会教的老师呢?可能更不适合做班主任吧?

因一个家长的话,我摆脱了这一“瓶颈”。这个家长姓向,他的小孩因家境好,从小娇生惯养,变成了问题小孩,算是老师们眼中的坏学生。有一次他的小孩竞用刀威胁同学并抢走五毛钱,原因是我只表扬那些好学生,从没表扬过他。我一下蒙了,心想你倒也做一些事来让我表扬呀。我与家长解释原因时,他说了一句话:我知道我的孩子,其实你也可以批评一下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呀,这样我儿子心理就平衡了。这话如醍醐灌顶,让我一下茅塞顿开,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入口。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人都各有长短,我何不好好利用一下成绩好的学生的这个短呢。从此,我在学生的教育及班级的管理中开始积极运用批评这种教育手段,并对批评这种教育手段的运用进行探究、实践。经过近十年的摸索,我认为批评确实是一门艺术,能巧用或妙用它比赏析教育更有效果。但是,用好批评教育的艺术非常关键。

一、妙用批评教育的原则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自尊心强,因此在以鼓励教育为主的今天,批评教育的运用必须得记住以下原则:一,批评艺术的运用必须建立在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这是前提;二,批评教育的运用应该先充分了解各个学生的长处与短处,这是关键;三,批评教育运用的目的是为促进学生扬长避短、健康成长。

二、妙用批评教育的方法

(一)批评学生前要放低姿态,做好自我批评

人都有自尊心,教师也一样,总认为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很没面子,也有损威信。其实,接受学生的监督,勇于承认错误,做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你、尊重你,师生关系也会更和谐。

我曾经带过这种情况很复杂的班级,有五六个住在镇上的学生在小学时就被称为“虎头帮”,他们的捣乱功夫是一流的,其聪明也是一流的,尤其学生卢飞。也有不少学生来自偏远山区,他们学习很努力,但也有不少的缺点。自然的,我来自农村,比较欣赏那些坚韧的学生。我这样做的结果是班里农村学生与镇上的学生分成了两个帮派,谁也不服谁,我就在他们的对抗中疲于奔命。而偶然发生的一件小事改变了这局面。那时,班里有一个叫罗柳红的女学生,她虽然来自农村,但学习好、有魄力,我让她做班长,并做语文科代表,她自然成了镇上的学生,尤其是“虎头帮”的死对头。有天早上我去教室检查学生早读情况,发现没有学生读书,而罗柳红在哭,大家都在看我,一问,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是卢飞叫他们不读的,说罗柳红的读音不准(罗柳红来自偏远山村,讲话夹着壮语方言),跟她读是自己害自己。我一听狠狠地批评了卢飞,谁知那小子居然当场模仿罗柳红读书的声调,引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他还理直气壮地说:“老师,我模仿她是在帮助她指出读音上的问题,让她知道自己错在哪,好改正。”我哑口无言,但极力强迫自己冷静。这时其他学生也说罗柳红读音不准,不愿意让她领读。我知道自己确实做错了,罗柳红可能适合做班长,但她不适合当领读员。我很诚恳地向学生承认错误,还特别向罗柳红道歉,因为我的失误让她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同时感谢卢飞,是他帮助我改正了错误,但是我也批评卢飞,帮助同学得注意方式方法,并让他利用自己的长处帮助同学们把普通话练好。事后我找罗柳红谈心,解决她思想上的负担。正因为我注意到批评的技巧,以身作则,从而缓解了班里学生的对立情绪,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变得融洽了,班级的氛围变得和谐了。

(二)在批评学生时对事不对人

我觉得很多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总爱说你这人怎样怎样,其实这真的是最伤人的话。我喜欢批评学生,但我批评学生总让他们心服口服。方法就是,我先承认我教育的不周,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做的事说清楚,接着由学生一起讨论事情的错与对,最后作出该不该批评的结论,我再出场作出我的批评,这样一来,不仅教育了事件主人,也教育了全班学生。

(三)使用批评艺术时要注意公平公正

篇(7)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111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可能全是优点没有缺点,永远不会犯错,尤其是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时期,更容易犯错。虽然基础教育改革强调教师要学会多尊重、多赏识、多鼓励学生,但是批评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对于学生的优点,应该大力表扬,对于学生的缺点,应当批评的时候就批评。因此,只要使用好批评教育这项武器,有时也能够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下面就谈谈如何利用“曲径通幽巧达意”这种曲线批评艺术来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一、向学生陈述问题的利害

向学生陈述问题的利害,主要是指给学生指出事情的轻重利害关系,帮助他们分清孰重孰轻,分清主次。成长阶段的中学生,他们的认识能力、认知水平自然无法与已是成年人的教师相比。有些时候,学生明明犯了错,但是他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或许还认为这不是多大的事,甚至认为自身并没有错。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教师自然会生气,但是如果直接将火烧向学生,反而会让学生觉得教师是在小题大做,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如此不仅不利于师生之间的关系,还可能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因此,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后耐心细致地向学生陈述问题的利害关系,帮助他们认识到犯下的错误会导致怎样严重的后果。只有学生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会自觉主动去改正错误。

二、利用表扬实现批评目的

如何将批评学生的逆耳忠言转变为顺耳忠言呢?其实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表扬来达到曲线批评的目的。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途径进行:首先,通过表扬别人来实现曲线批评的目的。比如针对偶尔违纪的学生,教师可以不直接批评他,而是选择表扬他身边表现得好的学生,以此来间接促使违纪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对,从而自觉改正自己的错误。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定期对各个小组进行综合评比,比如哪组上课最认真听课,自习最认真预习、做作业、复习。学生大多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都希望自己的小组能够获得教师的表扬。小组综合评比后,获得表扬的小组会再接再厉,而未获得表扬的小组也会知耻而后勇。正是这样通过表扬来实现批评目的,不仅不会让学生觉得难堪,更可以让学生知错而改,教育效果比直接批评教育会好很多。其次,通过表扬过去来对现在进行批评,这种方法适用于前期表现较好但是近期犯下错误的学生。针对这部分学生,如果教师直接对其进行批评,会让他们误认为教师没有看到他们取得的成绩,反而专抓自己的缺点,进而反感教师的批评。最后,通过表扬学生优点来批评学生的缺点。每个学生,即使是学困生,他们身上都有闪光之处,教师要学会先用表扬学生优点的方法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然后再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提出的批评,从而自觉加以改正。

三、适当运用参与式批评

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不注意用词,轻则会让学生直接无视教师的批评,重则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反而使问题愈演愈烈。因此,不论在什么样的场合批评学生,要想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此时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参与式批评的方法来曲线批评学生,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所谓参与式批评,就是指在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时候,教师自己也参与其中,将自己和学生共同作为被批评者,将自己摆在和学生同样的位置。比如当一个学生犯错,教师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也可以参与其中,对自己进行批评:其实你犯下这样的错误,老师我自身也有责任,倘若平时多关注你一点,多给予你指导与帮助,相信你一定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的,老师也应当对自己进行批评。像这样,学生瞬间就觉得和教师的心灵不再遥远,刚才听起来逆耳的批评话语也会变得顺耳许多,从而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

批评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其实更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想利用好批评来实现教育的目的,就要学会掌握批评教育这门艺术。

[参考文献]

篇(8)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学生的时候应保持一种清醒,因为学生是不成熟的,他会在言行举止方面有一些很不好的东西。而且这个年龄段,学生可能意识不到它的危害。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一个人有了缺点和错误,就要正确认识,勇敢面对,接受应有的处罚和教育,树立起承担责任的意识。现在的问题是,这种惩罚的教育被忽略了,甚至很多地方根本不敢涉及这个问题。这是很不正常的。

还有一种状况是,学生认为自己有很多权利,他动不动就说老师侵犯自己的权利和隐私,有时老师很难办。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尊重,欣赏是欣赏到位的问题。这学生确实在某方面是优秀的,是有潜质的,本质是好的,欣赏到位是有益的,但是不应该无中生有,不应该无限扩大。也不能说学生犯了错误之后,不是学生的错都是大人的错。这样的观点潜藏着一个危险,就是说即使是未成年的学生,他本身是不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是不是具有一定的责任?他要不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还是他的过失归大人负责?这些问题值得反思。总之,不能看成学生完全没有责任。

马卡连柯分析认为:所谓“惩罚是培养奴隶”的观点,实际上是单纯从生物学、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的简单推论。惩罚虽然可能培养出奴隶,但也可以培养出自由和出色的人来。而“不用惩罚的教师才是良好的教师”的观点,只是那些不接触实际工作的“教育家”的看法,这会使教师无所适从,而且变得虚伪起来。所以他明确指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如果教师的良心、教师的熟练技术和教师的信念说明他应该使用惩罚时,他就没有权利拒绝使用惩罚。”

适当的惩戒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卢梭在教育名著《爱弥儿》中说:“你知道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准能使你的学生得到痛苦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为有种种满足他欲望的便利条件,所以他的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结果,父母迟早有一天会因为无能为力而表示拒绝。但是,由于学生平素没有受过父母的拒绝,突然碰了钉子,将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还感到痛苦。”

应该说,教育本身就包含有惩罚的因素。教育,不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水平,同时意味着按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规范人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养成教育。这种教育本身就有一定的强制性。从这个角度理解,在一个集体中,一个人违纪必然妨碍其他更多人的学习。为了最终多数人的学习权利,有时不得不暂时剥夺个别人的权利,也就是实施一定的惩罚。

批评和惩罚是什么关系呢?批评和惩罚是惩戒教育的两个阶段。批评是第一阶段,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指出错误错在哪里,以后注意改正。这是一种轻微的惩戒。实际上,惩罚是比较严重的处罚。多数情况下,到批评这个阶段就足够了,学生多数错误都是轻微的,没有严重后果的。惩罚,是因为学生的错误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时特别需要让学生接受惩罚。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方法则是唤醒心中沉睡的巨人。

譬如,有一个学生干部贾华威(化名)带头嘲讽、打击某位同学,使该同学处于孤立的境地。然而,贾华威在班里很有威信,颇得师生赏识,几乎从未有人批评过他。那么,如何处理他的错误行为呢?

可以说,在学校里这一类学生干部并不少见。如果对其行为视而不见,或者轻描淡写地提醒一下,是不可能起什么作用的,而这往往是一些爱才心切的教师的选择。其实,贾华威的行为是出自极其恶劣的心态,尽管它在贾华威身上仅仅是个嫩芽,却是一种邪恶的生长。关于这一点,前苏联著名电影《丑八怪》(又名《稻草人》)揭示得淋漓尽致。

一个一心想当英雄的学生干部,见义勇为保护一个转学来的丑女孩。可是,当丑女孩因感激他而代其受过之时,当同学误解而无法,原谅丑女孩时,他居然带头折磨丑女孩。这一电影故事之所以震撼人心,在于从纯洁的灵魂中“拷问出了罪恶”。那个学生干部既惧怕承担责任,又恐惧失去同学们的拥护,一念之差,便把灵魂交给了魔鬼。

我想,贾华威们可能就属于这一类角色,当然,这是成长中的问题,贾华威们并非坏人,但是,他们太需要教育的惩戒,以促使其深刻反省,迷途知返。应当对贾华威们的错误行为,进行入木三分的剖析,实施“厌恶疗法”,让他们学会审丑,从此惟恐避之不远。让他们在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的基础上,出一身冷汗吧,如坐针毡吧。可以相信,这样的教育惩戒对于一个学生将刻骨铭心终生受益。

惩戒有惩罚、警戒之意,是对学生成长过程中所犯过失的责任追究,是让学生去承担错误引起的后果,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坎坎坷坷,一个人的成长除了自身努力外,外在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其成长的道路上,有时会误入岔道,走入歧途,最需要人去帮助,去训导,去惩戒,此时,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惩戒学生的任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必须有违背规矩后的惩戒,就要让学生为违规付出代价。由于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可塑性极强,必须让学生从小明白:每个人获得的自由应该是相对的,当你侵害到别人的自由时,就要以限制你的自由作为惩戒条件,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惩戒的前提是尊重

一个人犯错误是正常的,不犯错误才是不正常的。一个人犯了错误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心理学研究表明,认识到自己犯错误的人,都会有承担责任、接受惩罚的心理准备,以求得心理平衡,不进行适当的惩罚不符合科学原则。所谓惩罚教育实际是通过批评、责罚、处分等手段使犯错误的人产生相应的紧张、焦虑、畏惧的心理反映,从而产生自律内驱力的一种手段。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和畏惧是人内驱力

的一个源泉,是人们行为的一种动力。捷克著名教育家、教育科学的奠基人夸美纽斯认为:惩罚是必须的,学校没有惩罚犹如磨盘没有水。并以“树木如果不常加修剪,它们便会回复到它们的野生状态”为例,强调惩罚的重要性。美国教育家和儿童学家詹姆斯・多布森说道:“许多人犯罪,正是教师从未严格要求学生、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教会学生控制自己冲动的结果,而且这些学生一部分也正是出自娇生惯养的家庭。”

许多学校的教育,目前是谈“罚”色变,不要说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处分,即使对学生严厉批评也常常感到底气不足。分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社会舆论、教育理论目前极端地倡导“激励教育”,贬抑“惩罚教育”,对惩罚教育基本是否定的态度;二是缺少可行的法律依据,难以掌握惩罚的尺度,对难以意料的后果承担不起责任。如:对一个严重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教师即使当众加以批评,只要点击到痛处,就可能造成这个学生因难以承受而离家出走,甚至可能舍弃自己的宝贵生命。如果追究起法律责任来,恐怕这个教师是要难逃厄运了。

当然,在惩罚学生时一定要根据事实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其动机、行为及其结果的性质,并给以相应的适当的惩罚。否则,学生的怨气就可能增长,逆反心理就可能产生,达不到教育的效果。犯错误的学生一方面存在逃脱惩罚的侥幸心理,一方面也有承担相应责任和惩罚的心理准备。只要惩罚公平、合理、适度,他们还是能够接受惩罚的,也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因为此时犯错误者的心理处在极度的矛盾之中,侥幸和承受惩罚的斗争会使其极度焦躁不安,高度紧张,甚至是畏惧。这种心理表现会让其对所犯错误有一个反省的过程,认知的过程,会在其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对其心理、性格、思想的形成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在犯错误的时候,如果教育者或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或隔靴搔痒等,就会打乱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其侥幸心理得逞,放纵自己的错误行为,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应该说对犯错误的学生,有分寸地惩罚一下学生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总之,惩罚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这一点必须意识到,弄不好会伤害人,必须要因人而异、适度实施。一般来说,越要惩罚,越要尊重。

并非只有赞赏才能给予学生自尊与自信,惩罚更需要尊重与信任,要特别小心地为对方着想,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尊严,不要让对方难堪。我的具体建议是:

惩罚学生的前提是肯定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值得教师赞扬的优点,当教师要惩罚学生的时候,内心里首先要相信学生还是好学生。同时,教师也要在惩罚时把内心感受跟学生说清楚,让学生知道他在老师眼里并非一无是处。

要向学生说明惩罚的原因。在对学生进行批评之前先给学生讲道理,让他明白为什么惩罚他,这样有利于改正错误。如果学生迷迷糊糊中被惩罚,他会感到很委屈。

惩罚要对事不对人。教师之所以要慎重使用惩罚方法,就是因为不当的惩罚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巨大的伤害。因此,建议教师在惩罚时要让学生明白,您惩罚的只是他的错误行为,他仍然是您所喜爱的学生,如果改正了错误,您会更喜欢他。

惩罚一定要出于教师对学生的真爱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36岁的辛洪梅从自己供职的山东济南市一所私立学校辞去了教职。让她无法接受的,是这所学校对老师的种种“苛刻”要求――除了教育界的普遍要求以外,学校对老师还特别要求:一,不准批评学生;二,不准变相地批评学生;三,不准向家长说学生的坏话。

我认为他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学校片面地强调要鼓励、赞赏学生,已经有了矫枉过正的嫌疑。常有人把欧、美等国的教育拿来为中国教育应当宽松自由说话,这种认识是偏颇的。对此,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的彭林教授曾这样分析:西方^对于学生教育的基本理念来源于宗教,认为学生是上帝的,父母只是监护人,没有权利打他。中国认为,孩子是父母生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不是生下来就懂事的,也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有的学生天生就是玩劣不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可以躺在马路上打滚哭闹,要挟大人。其实,此时他在偷偷地观察父母,看父母承受的底线是什么。这时父母必须要教训孩子,用行动明确地告诉学生,这种行为要受到惩罚。大人都是懂道理的,还会犯罪,还需要接受惩罚,更何况学生呢?靠自觉和讲道理,有时是行不通的。但为了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必要的时候可以惩罚。对待学生,如果既说服不了,又不能惩罚,那就只能放任,学生会越来越难以管教。

再之,欧、美的教育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宽松”。黄全愈博士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谈到,在美国,如有学生将不允许带的东西带进学校,如传呼机、手机,学校一律没收,并不再还给学生。而在澳洲,一些公立学校的处理很简单,每个学校都设有两个警戒室,学生要是犯错误了,老师就请你到警戒室去,由专门的教师依照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的不同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然后采取赔礼道歉或写检查等不同的处治方式。最严重的惩戒是开除,在停学的日子里,家长是法律监护人。如果再不起作用,该学生就会被收到特殊学校去。

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以严格著称的。这种严不仅是教学的严格,也在于管理的严格,这是一种优良的传统,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继承。当我们看到学生出现行为上的偏差时,社会还在呼吁激励教育、呼吁家长教师理解学生;当我们看到有些极端自私、缺少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学生走上社会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溺爱之风由家庭蔓延到学校时,我们的教育是该深刻反省了。

作为教师,如何使用惩罚手段,我想特别强调三点。

首先,对好学生和坏学生要一视同仁,教师在工作中难免有偏心,如果出现同样的错误,老师比较容易对好学生宽容。这样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教师的以身作则和一片真心最重要。清华大学的彭林教授回忆自己的教书经历时说:“当年,我在中学当过班主任,在学生中威信很高,因为学生扫厕所,不管是哪个组,我都陪他们扫。我什么事都带头,学生就听我的,平时和学生关系很好。但是当我板下脸,声色俱厉地在批评某个同学的时候,他会感到有压力。有一个时期,有些同学总是不完成作业,早上到校后抄作业。我发现后,就规定抄袭者中午必须先留下来重做作业,做完了再去吃午饭。同时,我也不去吃饭,陪着他们做。家长到学校来抱怨,说学生还没有吃饭。我对家长说,我也没吃饭。家长听了无话可说,认为老师是严格要求,必要的惩罚是应该的。如此两三回,抄作业的现象再也没有了。我必须让学生和家长知道,我的行为和苦心都是为学生好。”

最后是提倡民主式惩罚教育。有时,由班主任老师做出处罚决定,学生难免心存疙瘩。最好,将学生出现的错误视情形交由班级公开公正讨论,并形成一个具有广泛共识的处罚意见。这样,犯错误的学生感到来自集体的意见是民主的、正义的、“众怒难犯”的,如果拒绝改错就会被孤立,从而摆脱侥幸心理,甘愿改正。

(作者单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读者意见

“教师惩戒权”我们了解多少?

苏辰刚 刘 敏

如果说惩戒,人们还能够在头脑中反映出例如远古的戒尺,例如现在的体罚、变相体罚,而上升到“权”的高度,恐怕茫然的太多。我随便的问身边的老师,我们有什么样的惩戒权?老师们说惩戒权?你编的吧!惩戒权,我们有吗?我只是知道一定不能够惩罚学生,不然,稍有差错可是吃不了兜着走了。学生就是上帝,我们有惩罚上帝的权力?

篇(9)

当我询问这些教师这样做是否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这还不是为他好?”但是据我观察,很多教师并没有很公正客观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之所以对部分“差生”横眉冷对,关键在于他们的教师威严面临学生的挑战,为了保住所谓的教师面子,他们甘于剥夺学生的面子,并用“我这还不是为他好”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作为挡箭牌。我想,学生,也包括那些所谓差生内心深处都有很强的“受人尊重”的自我需要,所以,当一些教师为了保持自己的面子不失而去剥夺学生的面子时,大部分学生会跟教师“对着干”,一场场师生对峙的战事就此拉开了帷幕。

篇(10)

改进方法:沉下身子,静下心认真研读党史,遇到不懂不会的,主动找党员同志、前辈共同研讨,向专业研究党史人士请教,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2、 在纪律作风上

存在的问题:虽然有了些许的进步,能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但对党纪国法的学习还是不够,没有用理论全面武装自己要求自己

改进方法:加强党纪党规、法律法规的学习研究,模范带头遵守党纪党规,知敬畏、守底线,严格规范执法。

3、 在工作作风上

存在问题:日常工作的统筹安排上有欠缺,从事党务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业务工作的能力,参与相关业务工作的开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改进方法:挤出时间多钻研业务知识,提高统筹安排工作的能力和业务工作技能,发扬党员“传帮带”的作用,处理好家庭、工作的关系,保持积极工作热情。

上一篇: 工程付款申请书 下一篇: 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