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2 11:18: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精准扶贫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精准扶贫这一概念是在2013年同志到湘西进行调研工作时提出来的,是我们国家现阶段重要的扶贫发展战略,是反贫困理论的巨大创新,实施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需求,面对不同地区的贫困环境,需要采用更为有效的方式来对扶贫对象进行精确的识别与帮扶,做好对扶贫工作项目的精确管理,以地方政府为主导,通过市场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来提高扶贫对象的自我生产能力,改善扶贫对象的生活水平,使贫困地区的人民早日走上脱贫致富的发展道路[1]。
二、精准扶贫视角下的武陵山片区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武陵山片区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资源优势。武陵山位于四个省份的交接之处,少数民族人口比较多,民族文化特色十分明显,在武陵山片区中还有许多的特色文化小镇,少数民族寨子,这些都是特色文化集群产业项目发展的基础,近几年来,随着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很多优秀的文化产业人才也积极投身到了文化产业集群发展项目当中,为武陵山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路,像是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文化产业集群地区,就吸引了国内外不少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调动了其周边地区文化娱乐休闲一条龙产业发展,在湖南省地区也是全国范围内比较著名的旅游文化特色景点,为今后的武陵山特色文化产业建设指明了方向,提高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使村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2]。
(二)劣势分析
1.总体发展缓慢。就湖南省武陵山片区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几年来取得了一些较为不错的成绩,拥有了一定的文化产业资源,形成了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产业项目,但是从总体来说,目前该地区的特色文化产业规模并不是很大,总体质量还待于进一步提升,和全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比,武陵山片区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缺乏国际性的竞争实力,缺少高尖端的经营管理人才以及系统的文化集群运营方式,武陵山地区的特色文化集群产业和其他主导型发展产业相比,总体发展进步的速度还是比较缓慢的。2.缺乏有力的精准扶贫政策支持。在对武陵山片区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来提高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过程中发现,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在真正开展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时,缺乏有力的精准扶贫政策支持,地区贫困农民的主动生产积极性不高,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较低,文盲、半文盲的人数依旧很多,影响到了整个武陵山片区的脱贫发展速度,在个别文化产业实施过程中,扶贫政策的实施不够精准,最终导致了扶贫项目资金去向不明,并没能很好地开展地区特色文化产业项目,真正的贫困农民没能获得扶贫政策的任何福利,由于武陵山地区自身的生产基础比较差,在构建特色文化产业集群项目过程中,生态破坏的比较严重,山区自然泥石流、山洪现象时常发生,武陵山片区人民的返贫率非常高,缺乏正确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在今后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3]。3.品牌文化实力不强。虽然近几年来,武陵山片区推出了“武陵山大裂谷”和“武陵山森林公园”等特色旅游文化产业集群项目,但也只是在武陵山地区较有名气,在全国诸多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中,并没能完全发挥出武陵山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品牌文化的总体竞争实力不强,除了大裂谷和森林公园以外,并没有相应地开发其他具有武陵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项目,要想使得武陵山片区的特色文化产业有一个长远性的发展前景,单纯依靠这两个特色产业项目是行不通的,武陵山地区作为湖南省地方政府精准扶贫政策下的重点发展对象,关于文化产业品牌实力不高的问题,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4.地区文化产业集群机构不完整。武陵山片区的文化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武陵山文化产业园附近,其他地区的文化产业结构并不是十分完善,而是呈现出武陵山文化产业园集群发展的文化产业结构分布,也就是说,所有武陵山地区的文化产业资源都会慢慢向着文化园的发展结构靠拢,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控制和引导的话,在今后的发展中,会导致更多的资源朝向武陵山文化产业园倾斜,使得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进而出现断裂式的文化产业结构,不能很好地提高武陵山片区的整体特色文化实力,造成武陵山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4]。
(三)机遇分析
在对武陵山片区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进行SWOT分析时可以了解到,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和不断完善,武陵山片区的文化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和转变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武陵山地区的文化产业振兴发展计划,做好地区间的文化资源整合,实现文化内容的发展创新,改革传统文化产品的制造工艺,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武陵山优秀文化理念宣扬出去,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下,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得到了改善,为文化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得文化产品消费进入到了新阶段,文化产业的社会需求也不断增多,大力发展武陵山地区的特色文化产业,可以加快转变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构,有着生产污染小,资源消耗低的优势特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文化产业项目发展将成为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四)威胁分析
1.缺乏科学的融资渠道。就目前武陵山片区的特色文化产业发集群发展的现状来说,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挑战,区域间的品牌竞争比较激烈,如果湖南省其他地区的文化聚集区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企业来进行投资,那么对于武陵山文化产业发展来说将是一次严重的打击,虽然政府部门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对武陵山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扶持,但是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就目前的融资情况来看,武陵山片区的融资渠道还不够畅通,文化产业的投资主体结构较为单一,民间借贷的安全性较差,而且武陵山片区文化企业的经营结构转变的也不合理,缺乏完善的科学融资渠道,很多经济效益比较差的文化企业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而宣布了破产倒闭[5]。2.缺乏市场竞争服务意识。而武陵山片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劣势主要是指总体的文化产业规模较小,没有形成一条特色的文化产业链,虽然基础文化产业具有了一定规模,但是相应配套的文化产品生产、销售和文化服务却没能有效实施。武陵山地区文化企业深入到人民的程度比较浅,普遍存在文化感较低的现象,缺乏一个核心企业来领导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而且科学技术较为薄弱,很多文化产品的加工还停留在传统制造工艺当中,产品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还有待于提升,村民普遍缺乏创新意识,这样所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市场销售情况并不是很好,不能将武陵山片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宝贵资源科学转变成为特色文化产业优势,不能做到物尽其材,人尽其用,创新型技术人才较为短缺,后续发展力量不足,尤其是在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当中,人才结构失衡,政策激励制度做的不到位,最终导致优秀人才的流失,使得武陵山片区的文化产业实力开始逐渐下降[6]。
三、精准扶贫视角下的武陵山片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战略组合分析
(一)优势—机会(SO)战略组合
SO战略组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发展模式,将内部资源优势同外界的机会联系在一起,为了更好地创建精准扶贫视角下的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首先需要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理念,确定适合武陵山区域发展的文化产业结构模式,树立人性化的文化经营理念,建立专门的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管理机构,由专业人士来负责地区的文化产业开发项目管理,制定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优化地区文化产业结构,加快地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树立可集约式的文化产业发展理念,进而提高地区村民的文化产业发展下的忧患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文化产业发展目标。
(二)弱势—机会(WO)战略组合
WO战略组合方式,则是充分利用外界的机会来弥补了自身发展劣势,并将劣势逐渐发展为优势,在制定与武陵山片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精准扶贫政策时,应当进一步加大地方经济的财政投入力度,使得武陵山片区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和孵化项目当中,要想提高武陵山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水平单纯依靠政府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加深入性地打开各种融资渠道,促进文化产业审批制度的完善,放宽市场经济下文化企业的准入门槛,积极出台一些鼓励文化产品消费的政策,激发人们潜在的文化消费需求,不仅可以很好地满足武陵山片区村民的文化需要,同时也能够打开文化市场,使地区文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三)优势—威胁(ST)战略组合
ST战略组合的方式,主要是利用自身的优势去缓解或减轻外界的威胁所引发的负面影响,为了让全国各地的游客都能够了解到武陵山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品牌,就要进一步加大对的文化产业品牌的宣传力度,弘扬武陵山地区的特色文化产业理念,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武陵山文化产业链,形成“构建三园,发展多点”的文化发展产业空间布局结构,促进武陵山片区全境范围内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事业单位建设以及文化旅游景点建设项目的积极推进,开展山清水秀“农家乐”形式的旅游文化建设项目,利用武陵山地区特色的山水资源来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品牌[7]。
(四)弱势—威胁(WT)战略组合
而WT战略组合的方式,指的是通过减少自身的弱势,来免去遭受外界环境威胁的一种防御战略,在建立具有武陵山地区文化产业特色的集群项目时,需要充分体现文化产业中的娱乐休闲价值,还应当体现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文化价值,不要将传统文化的精髓遗失,进而进一步拓宽影视广播文化产业链,利用现代化新媒体技术,向全国人民传播武陵山文化产业的集群发展特色,提高网络化和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作用,建立文化建设,网络营销为一体的特色文化产业结构,积极开发新颖的文化产品,来扩大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
作者:陈晓亮 赵立平 陈政 单位:湖南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熊正贤,吴黎围.进程与展望: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30年[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03):45-55+142.
[2]徐丽媛.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比较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刘伟.恩施州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恩施:湖北民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
[4]徐子龙.湘西武陵山文化产业园发展战略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些贫困地区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而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同时也产生了诸如“短暂性的输血式发展”、“旅游收益未能真正流向贫困人口”等问题。因此,国家为解决旅游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以规范各地区的旅游扶贫开发工作,本文将以重庆市彭水县为例进行论证分析,探讨是否符合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工作。
一、重庆彭水县实施旅游扶贫的可行性分析
(一)旅游区位的优越性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生物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早在巴国建立之前,这里就诞育了“盐丹文明”,奠定了黔中文化的基础。如今彭水在拥有阿依河、乌江画廊、蚩尤九黎城、摩围山、鞍子苗寨、郁山古镇等精品旅游景区的同时,区域内交通便捷,作为重庆“一圈两翼”的东南门户,形成了以公路、铁路、水运为主的旅游综合交通枢纽;并且它也是武隆仙女山――黔江小南海――酉阳桃花源精品旅游线路的必经之地,旅游区位十分优越。这便为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优越的旅游区位因素。
(二)旅游资源的推动性
彭水县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旅游资源。一方面,彭水县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孕育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据完全统计,包括2处4A级风景名胜区,2处3A级旅游景区和多个精品旅游古镇;另一方面,它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分布着苗族、土家族和回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包括鞍子苗寨、蚩尤九黎城、阿依河著名旅游景点,创造了苗族万人采花山节、土家族哭嫁等文化旅游活动。彭水旅游资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吸引力强的特点,有利于推动旅游精准扶贫活动的开展。
(三)经济发展的紧迫性
彭水县是集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为一体的地区,2016年GDP产值达到1286858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0.8%。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和城镇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相应的带动了消费支出增加和地区市场繁荣,尤其是生产生活资料、日消费品和旅游服务等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同时彭水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之一,GDP产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从侧面表明了该区域贫困人口数量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等问题,更凸显出了旅游精准扶贫的紧迫性。
(四)生态环境的保护性
区域内生态环境脆弱,地势坡度较陡,耕地中坡度>25度的耕地所占比例较大,且人均耕地少,适合农牧的土地产出低。由于受亚热带季风气候控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易导致干旱、洪涝、泥石流和滑坡等自然灾害。长此以往形成了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和人地矛盾尖锐等现象,给本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力,这就必然要求本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式要与脆弱的生态环境相契合。
二、彭水h旅游扶贫实施建议
(一)转变观念做好扶贫目标识别
旅游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精准,这就要求彭水县政府及工作人员摒弃传统的扶贫观念,树立精准扶贫理念。首先,切实做好扶贫目标的识别,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要清晰地认识到旅游精准扶贫是对传统旅游扶贫的深化和提升,是对以往扶贫经验的总结和借鉴。其次,政府应做到由以往的“输血式救济扶贫”向“造血式可持续扶贫”方式的转变,增强自身脱贫“造血”能力,切实将旅游与扶贫有效结合起来,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积极引导贫困乡村农民参与旅游业的发展,促使其从旅游发展中充分获益,真正实现自身的脱贫与发展。
(二)多元扶贫建立新型管理体系
针对彭水县旅游扶贫主体单一的情况,应积极建立多元化的旅游扶贫体系,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旅游扶贫开发,构建社会扶贫系统,形成以政府为主导、部门联动、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旅游扶贫新格局。首先,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彭水县政府可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贫困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实现政府部门联动的新局面,如旅游部门与住建部门合作,建设一批旅游名镇等。其次,动员相关企业参与到旅游扶贫中来,通过旅游扶贫规划引导,鼓励社会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最后,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等方式,调动贫困人口参与旅游扶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贫困人口在旅游扶贫中的自我帮扶。
(三)因地制宜打造民族特色旅游产品
彭水县是一个典型的苗乡县城,境内居民以苗族为主,因此当地政府在旅游扶贫活动中,可以利用绚丽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开展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民族服饰、工艺品、饮食和歌舞等特色旅游产品的形式,实现当地居民通过开展旅游业而受益,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逐步形成以市场带动、景区带动、民族村寨旅游带动的旅游扶贫新模式。
(四)完善监督坚持实事求的理念
加强对旅游扶贫的监督管理是旅游扶贫取得成功的保障,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旅游扶贫管理体制。彭水县政府作为扶贫主体,有权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管理、贫困目标的识别和对贫困人口的倾向性政策等,进行旅游扶贫监督管理,严格防止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开发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忽视实事求是。其次, 建立扶贫动态监督机制,加强对扶贫目标、项目、资源和扶贫效果的实时监督,为旅游精准扶贫政策的制定、实施、修改和调整提供依据。
三、彭水县开展旅游精准扶贫的意义
(一)立足实际,形成全新模式
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有利于转变彭水经济发展方式,由以往依靠工业、航运业拉动经济发展向旅游拉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随着武隆银盘水电站的兴建、区域交通网络的联通和交通方式的革新,导致彭水航运业衰落和消亡,从而严重影响了彭水经济的发展。当地政府在立足于本地贫困人口众多、旅游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基础上,提出“将旅游业作为全县第一支柱产业”的发展方式,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大力发展旅游业,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从而开拓出了一条“旅游兴县”的新路子。
(二)推动经济,减少贫困人口
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战略,有利于提高彭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减少地区贫困人口数量,它已然成为当地政府开展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内容。在2016年全年彭水县第三产业增长8.5%,对经济贡献率达到了45.6%,三大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9.1: 42.1: 38.8调整为19.6:39.0: 41.4。同时,全年全县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19元,比上年增长11.6%,贫困人口数量下降16%,可以明显看出,旅游精准扶贫在地区减贫工作中的巨大作用。
(三)规避风险,不做旅游飞地
旅游飞地是指旅游业发展对其经济的带动作用较小,旅游者仅在旅游目的地从事游览活动,食、住、娱、购等均在外地进行的旅游现象。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有利于彭水避免成为旅游飞地:首先是因为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意味着政府和参与企业,会承担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义务,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和其他辅硬件的完善,包括景区、酒店、交通线路等,为旅游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旅游环境和便捷的旅游交通服务等,增加游客游玩兴趣;其次,通过实施旅游精准扶贫,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合理规划当地旅游线路,可以增加当地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以达到延长旅游者游玩时间或者停留当地的目的,从而避免成为旅游飞地。
(四)促进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在正确的开发方式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前提下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必然会取得成功,进而在带动彭水经济的整体发展的同时,也会促进彭水的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首先,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意味着当地财政资金的充裕,这就为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师待遇提供了条件,以利于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其次,旅游活动在本质上属于人类的迁移活动,伴随人类迁移的还有先进的文化理念、知识以及良好的道德素质,因此开展旅游活动有利于当地居民接收外来先进文化,提高自身素质;最后,旅游活动的开展必然会影响到当地政府的相关决策和政策推行,其中包括教育政策。近年来彭水县教委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兴办职业教育,指导职业教育内容的整体改革,在保证基本科目学习的前提下,逐渐增加旅游教育等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文化教育水平。
(五)提供就业,实现效益统一
首先,旅游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产业,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吸收贫困人口就业,缓解贫困地区的就业压力;其次,旅游业是一个具有生态效益的产业,对生态环境污染较小,强调保护性发展,与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相契合。因此,通过发展旅游业,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战略,有利于在降低环境压力的前提下,减少彭水当地的贫困人口数量和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进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歌曲走红后,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文雄作为歌曲总监制,发表了《让文艺的芳华永远为人民绽放》,介绍了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该文被众多网站和个人微信、微博转载,广为传播,引发了人们对歌曲持续热议。人民网2月10日登载了《歌曲〈不知该怎么称呼你〉引爆湖南春晚:词美、曲美、情感美》的长篇报道,并转载了《让文艺的芳华永远为人民绽放》。人民日报客户端、解放网等登载了《〈不知该怎么称呼你〉走红》的报道。湖南日报、湖南卫视、长沙晚报等对歌曲走红进行了连续报道,重点报道了歌曲走红后的社会反响情况,并配发了《〈不知该怎么称呼你〉 为人民绽放的作品芬芳四溢》等时评。歌曲走红也引发了网民的持续关注,网民在论坛、贴吧、新闻跟帖、QQ空间、微信朋友圈发表和转发了大量的歌曲评论文章,短的几句话,长的多达数千字。不少网友点赞说:这是一首接地气、抒民情的歌,话语朴实,温暖人心!搜狐、新浪、网易、凤凰网等主要门户网站登载了《歌曲〈不知该怎么称呼你〉引发人们共鸣》《〈不知该怎么称呼你〉究竟火在哪里?》《〈不知该怎么称呼你〉走红背后的民意期待》《〈不知该怎么称呼你〉让猴年新春暖暖哒》《〈不知该怎么称呼你〉:激活创作源头的时代蓝本》等网民热议文章。红网、华声在线、时刻新闻、新湖南精心挑选相关报道、视频和网民热议文章,推出了《绽放――歌曲〈不知该怎么称呼你〉持续走红》《从〈不知该怎么称呼你〉看的百姓情缘》等专题,图文并茂,多角度解读歌曲《不知该怎么称呼你》。其中红网和华声在线论坛置顶推荐贴文《〈不知该怎么称呼你〉流淌的民心旋律:总书记与苗族大妈的故事》,阅读量超过300万余次,跟评数千条。
浓墨重彩聚焦
从去年5月开始,《十堰日报》就在一版和其他版面刊发报道,浓墨重彩进行聚焦。先后刊发了《郧西三年扶贫搬迁万余农民》、《连片开发城乡统筹文明引领――竹山探路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张湾区实施整村推进抓好产业扶贫》、《让笑容在农民脸上绽放――郧县扶贫攻坚纪实》、《房县“县乡联建”活动成果丰硕》、《喜看“水都”换新颜――丹江口市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纪略》、《郧西:让“城”与“乡”越来越近》等稿件。与此同时,推出了一批专刊,如《村村通,通向山外的幸福路》、《新农村新面貌新生活――竹房城镇带房县片区建设掠影》。这些专刊图文并茂,表现形式新颖,舆论引导有力。理论版也在相关专栏刊发一批理论文章。
表现手法多样
《十堰日报》全面运用消息、通讯、图片、系列报道、组合报道、专题深度报道、理论文章等各种体裁,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及时、全面、深入做好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的宣传报道。同时在新闻包装上力求出新出彩,用版面渲染手法体现宣传价值,实现宣传效果与阅读的统一,从而使稿件内容与版面表现形式实现完美结合,体现了党报特色和水平。
一、贵州省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现状
(一)贵州省农村扶贫开发的法律保障制度
贵州省专门针对扶贫开发出台的法律法规主要是于2013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贵州省扶贫开发条例》。在制定该《条例》时,由于受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等很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省在全国范围内仍是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数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按照当时国家规定的扶贫标准,我省还有贫困人口1149万,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总数的9.4%;贫困发生率高达33.4%。在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中,我省有乌蒙山片区、武陵山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共计70个县,该区域的贫困人口占全省总数的86.3%、贫困乡镇占87.6%、贫困村占84.3%。由此可见,在制定《条例》时,我省的扶贫开发形势是非常严峻的,扶贫攻坚任务仍非常重。为了让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有法可依,也为了规范各种扶贫开发行为,保障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帮助扶贫对象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减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国家和我省的有关扶贫开发政策,制定《条例》是非常必要的。
《条例》对扶贫对象、政府及相关部门所承担的扶贫开发责任、扶贫项目地管理、扶贫资金地管理、扶贫开发的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问题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这使得我省的扶贫开发工作有了法律法规进行保驾护航。
(二)贵州省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贵州省在过去五年,贫困人口数减少656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数达66万人,有35个贫困县、744个贫困乡镇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3%。当然,《条例》也起到一定作用,《条例》的制定标志着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依法推进的新阶段,同时确保了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有法可依。该《条例》实施期间全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 贵州省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
虽然,贵州省在过去五年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贵州省扶贫开发条例》实施以来也起到一定保障扶贫开发工作开展的作用。但是,为了与全国同步实现在2020年达到小康标准,贵州省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仍需要面临每年让一百余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巨大压力,所以我省农村扶贫开发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省88个县区中有70个属于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县,全省还有农村贫困人口745万人,再加上我省不少地方的基础设施仍然处于非常薄弱的状态,人民群众因灾、因病致贫,甚至返贫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扶贫攻坚任务依然非常艰巨,要依法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首先,对于扶贫开发的法规、政策认识有待提高,《贵州省扶贫开发条例》适用性不强。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条例》以及扶贫开发的相关政策还不够了解,很多地方对于怎样稳固扶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工作不够重视。我省的扶贫开发条例已经施行三年多,期间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都出台了大量有关扶贫开发的政策,我省的扶贫开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贵州省扶贫开发条例》作为我省扶贫开发的法律制度保障已经出现了适用性不强的问题。
其次,基层的扶贫队伍工作能力较弱,还需加强精准扶贫工作力度。部分基层扶贫开发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对于扶贫开发政策及《条例》的执行并不到位。导致扶贫开发工作出现很多问题,例如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一定会影响总体扶贫开发规划落实、扶贫项目地开展、扶贫资金地发放等很多工作的精准程度。
再次,投入的扶贫资金不足,扶贫资金地使用、管理、监督有待加强。在扶贫资金投入的问题上,尽管各级财政每年都在增加投入,但投入资金总额与扶贫任务需求还是没法适应。对于资源整合的问题,《条例》中有对于资源整合的规定,但执行效果并不太好,有些部门还是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没能使不同的扶贫资源结合在一起发挥更大的效用。对于资金使用的问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途径过于单一,使得扶贫资金发挥的作用很有限。对于资金管理的问题,例如存在部分项目资金发放较晚,使得项目实施单位难以开展工作,以致影响到项目实施进度。对于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执行的问题,《条例》也有明确的公示规定,但仍有部分地方出现公示公告内容不完整的问题。还有贫困地区扶贫?苑⒅械姆缸镂侍猓?庑缸镄形?婕俺?街叭ń?猩笈?钅孔式稹⑽淳??几谋浞銎犊?⑾钅亢妥式鹩猛荆?傲臁⑿楸ā⑴灿梅銎犊?⒆式鸬刃形??渲校?勾嬖?a class=content_a href=/class_free/81_1.shtml>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在《条例》中也规定了责任追究制度,但因为监管不到位导致这些犯罪行为仍然存在。
最后,安排的扶贫项目不切合当地实情,项目实施效果不理想。问题出现在有的项目没有考虑清楚当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人员条件,从而导致项目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一些项目规模太小,又很分散,没法形成一定规模,以至于缺乏市场竞争力;有些项目的后期管理不到位,而且相关部门的监督工作也不及时,直接导致项目失败;还有针对缺乏基础设施的贫困地区的相关设施建设项目安排得太少,乡村道路、水利设施等问题都急需解决。
三、 贵州省农村扶贫开发法律保障制度的完善建议
(一)加大学习宣传扶贫开发政策法规的力度
各级各部门必须加强对扶贫开发政策法规的学习以及贯彻落实,加强扶贫工作者对于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与责任感,要充分意识到扶贫开发是一个持久的系统工程,脱贫目标需要考虑很多方面情况,每个扶贫工作者都必须全力以赴才能完成好这项工作。扶贫工作者必须熟练运用《条例》和扶贫开发政策开展工作,并且要帮助农民群众了解《条例》和扶贫开发政策,调动农民群众对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要大力宣传《条例》和扶贫开发政策,以期在整个社会环境中营造依法开展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
(二) 加强扶贫开发队伍的建设
努力提高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阶段繁重的农村扶贫开发任务的需要。按照《条例》规定,加快设置贫困乡镇的扶贫工作机构,安排各项扶贫工作的专职工作人员。同时,也要提高农村扶贫开发干部队伍的质量,定期对农村扶贫开发干部进行扶贫工作培训,并进行相关人才的引进,保障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高质量。通过加强农村扶贫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精准度,全面准确地对致贫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严格划分扶贫对象和救济对象,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帮扶计划,确保各项扶贫开发政策的顺利实施。
(三) 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加强资金项目监管
竭尽全力去争取中央财政的专项扶贫资金、定点扶贫和对口帮扶等资金支持我省扶贫开发事业。同时,加大地方财政对于扶贫资金地投入,吸引更大范围的金融资金、社会资本参与到扶贫开发事业中,并建立起扶贫资金地有偿使用、多元投入机制。加强对于扶贫资金的监管力度,加快资金拨付和项目实施进度。集各方力量,充分整合利用扶贫资源,提高扶贫资源的整体效用。要保障产业化扶贫的重点项目投入,也要提高扶贫项目的覆盖面。切实做好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扶贫项目立项、审批、实施、验收、评估等管理制度。认真执行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提升人民群众对项目建设的积极性。按照《条例》规定,财政、扶贫、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须做好监管工作。
(四) 努力提高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效果
让龙头企业、合作社更好地发挥带动作用,组织农民打造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自然条件,并具有地方特色的养殖、种植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提供相关农业科技技术,做好特色品牌建设,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行产业扶贫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制定项目时要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尽量转变当前部分群众配合度不高、项目监管不到位的情况,细分各部门职责,全面调动相关部门和贫困农户的积极性,全力推进项目开展,提高项目实施效果。
(五) 调整扶贫开发机制
要着眼于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积极转变传统的扶贫方式、手段,从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脱贫能力入手,创新扶贫工作思路、形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协调好贫困农户尽快脱贫与长远生计、典型示范点建设与帮扶全部贫困人口总体推进的关系。坚持产业扶贫与智力扶贫并重,充分发挥基层组织、驻村帮扶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宣传好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帮助贫困农户学习掌握实用技术,提高综合素质。
(六) 加强依法监督工作
1、引言
森林是大自然的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林业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之一,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必要方面,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有着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地位。长期以来,人类的频繁活动与伐木使用,给自然生态带来了很大程度的伤害,我们国家近期来实施的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护、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修复和维护了现有生态系统的平衡,但林业生态建设依然具有非常严酷的考验,因而,我们必须加快实行以追求生态环境最大平衡为目标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令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等多方面保持最佳状态,从而持续良性运行。
2、甘肃南部山区林业状况简述
2.1大致情况
甘肃南部属长江中上游、黄河中上游和青藏高原区域交汇地带。区域内,白龙江林区是全国九大重点林区之一。区域内林业生态建设单位,是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重点实施单位,也是长江与黄河中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和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绿色屏障,更是甘肃这样一个地处内陆、干旱少林地区不可或缺的绿色宝贵资源。区域内,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国家一二类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濒危物种零星分布种类较多,是从事科研与保护获取生物基因的天然宝库。
2.2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辖区内有效资源开发建设不完善。特别是江河水系小水电无序开发建设表现最为突出。大小水电站密罗其布,上一个电站的出水口就是下一个电站的进水口,河道要么是蓄水池、要么就是断流干枯;生态活水,一度成了暗流和人造水池。河水流动的天然净化功能大大减弱,江河流动生态动能一度被转换为电能,江河流动生态动能产生的蒸腾作用锐减,森林小气候环境遭到破坏,对护林防火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水生动植物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甚至遭到了灭顶之灾,导致生物多样性和种群多样性遭到破坏。2.2.2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与旱涝灾害频繁。山势陡峭,河川狭窄,地表径流加快,降水很快通过江河流失,极易集聚形成洪涝灾害。舟曲县2010年“8.08”特大泥石流自然灾害,14个社区村落的沿河房屋冲毁倒塌,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造成1000多户家庭,无论平凡或富裕,无论幸福美满或矛盾门争,顷刻间荡然无存。旱涝灾害已成为制约地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瓶颈。2.2.3发展和保护面临新的挑战。区域内绝大多数市县为国家重点扶贫的贫困县,林业生态建设区域内的乡村贫困发生率至今依然高达41%,农林牧交错,生产、生活与生态建设保护矛盾较为突出。林木盗伐、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现象时有发生。2016年迭部“2.02”森林大火就是因为偷砍林木人为引起的。加之我国粮食策略和土地策略整改之后,各种以开发建设为名目侵占林地的案例增多,一面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面是生态建设保护,人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降低,无疑会制约生态建设后劲。
3、林业生态建设对策
3.1用全新理念指导林业生态建设
3.1.1生态示范区(生态移民)、生态旅游、原料林基地、生态公益林和经济林致富工程、山区综合开发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机结合建立短、长期协同的发展大方向。3.1.2在生态合理性的基础上对涉及到林业方面的各类问题、重大策略以及大型项目必须认真调查和实地考察。以祁连山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遭受掠夺式开发严重破坏问题引以为戒,对区域内开发建设进行重新评估审定。3.1.3在资源和环境可接受和可维护的范围之内进行原有资源的维护与合理使用,在增加经济总量的同时,不能单一依靠不断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不能发生资源枯竭、生态系统遭破坏等现象。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必须维护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几方面协同前进。靠山肯定是要吃山的,但是怎么吃,决定了能否吃得下去,能否吃得长久。
3.2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依法保护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充分发挥森林公、检、法专业执法队伍优势和森林消防专业队伍作用,强化与地方政府各部门间的强强联合,开展林区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做好保护与开发、经济与生态、人文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3.3依托科学方法、齐头并进,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效率。3.3.1大力宣传和人才培养相结合,满足森林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多方面展开节约能源,减低消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有效实施碳汇补偿机制。3.3.2资金筹措、政策扶持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结合。强化政府职能,重点实施“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地)、“三滩”(江滩、河滩、湖滩)、“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地旁)、“两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绿化。3.3.3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林业生态建设着重以提高林木保有量和森林碳汇总量为目标,彻底改变重造轻管、只造不管的现象。
作者:刘东汉 单位: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
参考文献
[1]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1):17~18.
【关键词】 民族地区;农业银行;金融服务;精准扶贫
中国农业银行的前身可追溯至1951年成立的农业合作银行。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农业银行相继经历了国家专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等发展阶段。2009 年1月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7月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
农业银行是中国主要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提供商之一,提供多种公司银行和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同时还有金融市场业务及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银行、金融租赁、基金管理、人寿保险等也属于其业务范围。至2015年底,农业银行总资产为177913.93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89099.18亿元,吸收存款135383.60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3.40%,全年实现净利润1807.74亿元(数据来源:中国农业银行官网)。
民族地区农业银行指开设在民族地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农业银行分行、支行以及基层营业机构。本文所指的民族地区,具备以下特征:特定的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世代生活的地方,并且少数民族人口较为集中,同时拥有和保留着较为浓郁的民族习惯和文化,能够体现出民族特色,并且国家一般会赋予这些地区一定的与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相适应的特殊优惠政策。民族地区的农业银行近年来取得了很大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对方便偏远落后地区百姓生活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整体看来,民族地区农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深入解决。本文就民族地区农业银行的生存发展状况做简要分析。
一、取得的成绩与进展
1、经营业绩取得显著进展
近年来,民族地区农业银行的经营业绩逐步向好,在存贷款额、绩效、声誉方面均有了较大提高。
中国农业银行准格尔旗支行至2013年底,各项存款余额455551万元,比年初增加43396万元。其中对公存款余额240104万元,比年初增加14228万元:储蓄存款余额215447万元,比年初增加29168万元。贷款余额达到390465万元,较年初增加82305万元,新增实体贷款及或有资产不良率均为零。新增贷款100%。2013年实F利润16804万元,同比增加1636万元。当年全行中间业务收入实现3107万元,同比增加388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107%。(《准格尔年鉴(2014)》)
随着经营业绩的提升,民族地区的农业银行也获得了许多荣誉,比如准格尔旗支行荣获2013年度分行“五・一”劳动奖,荣获2013年度鄂尔多斯市分行综合绩效考核第一名。2013年6月,在中国银行业协会2012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工作表彰大会上,措勤县江让营业所和福建宁德长兴支行荣获“年度最佳社会责任特殊贡献网点奖”,等等。
2、服务当地经济社会能力进一步提高
(1)对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分行是自治区金融服务“三农”的主力军,近年来围绕青稞、藏药材、优质绒山羊、牦牛肉、藏系绵羊、藏猪等高原特色产品发展方向,重点支持了一批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先后扶持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龙头企业达到20余家,扶持的市(县)级龙头企业40余家。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28.36亿元的特色产业贷款发放工作,贷款余额10.09亿元。扶持了1117户农牧特色产业经济实体,实现了691395人的就业。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了扶贫贴息贷款,每年为产业龙头企业等相关企业节约融资成本约439万元(数据来源:中国农业银行官网)。
分行出台的《关于做好2012年金融服务“三农”工作的意见》成为了推动产业发展,尤其是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中提出了推动产业发展的2项要务:一是积极支持特色农畜产品、高原特色食品、高原特色藏药等产业的发展,走特色强区之路,推进特色农牧业“七区七带”战略格局;二是通过不断完善信贷资金的利益联动机制,走“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加大对“十大产业”的推进力度,把企业发展与农牧民增收有机结合,实现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和农行增效的多赢效果。
另外,新疆分行以“金融戍边、稳疆兴疆”为使命,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和引导,在产业发展中提供多领域的金融支持。该行围绕着2014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就能源资源开发、纺织服装、特色农业等产业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持续加大了对优势行业、支柱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支持力度。重点在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五大千亿产业园区上下功夫,加大对道路交通、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至2015年6月,该行对核心客户累计投放信贷45亿元,授信额度近300亿元(数据来源:中国农业银行官网)。
(2)对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很多民族地区以农牧业为主,农业银行在支持当地农牧业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内蒙古分行以“面向三农、商业运作”为自身定位,以多种方式发挥好“三农金融服务主渠道”作用。首先,抓住三农龙头企业和重点农户,以此为突破点。其次,以“公司+基地+农户”为重点扶持方式,围绕肉、绒、乳、粮、薯、草六大农牧主导产品开展扶持工作,重在推进农牧新兴经营主体的涌现。至2015年8月底,内蒙古分行共与区内343家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实现了综合金融服务覆盖面过80%的目标。针对区级以上龙头企业累计综合授信176亿元,贷款余额达103亿元,突出支持了蒙牛、伊利、鲁花葵花油、金锣、科尔沁牛业等龙头企业的持续发展(数据来源:中国农业银行官网)。
新疆分行则紧扣“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主线,专项设置“三农”信贷计划,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确保针对“三农”的贷款增量不低于上一年,增长速度不低于全行平均水平。具体落实了“20万农户致富工程协议”,对精品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重点支持,开展了“惠农通”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3、针对个人的金融服务产品收到较好效果
“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是一款针对个人的金融服务产品,指的是对民族地区家庭内单个成员发放的,用以满足其从事规模化生产经营资金需求的大额贷款。此类贷款的贷款方式灵活,可采用保证、抵押、农户联保、质押等多种方式申请贷款。用款方式也较为灵活,可以分为“自助可循环方式”和“一般方式”。自助可循环方式指在核定的最高额度和期限内,借款人可随借随还,通过自助借款方式提款、还款;一般方式指的是对借款人实行一次性放款,一次或分次收回。如果在采用自助可循环方式,那么个人生产经营贷款按照贷款的实际使用天数计息,可最大程度的减少借款人的利息支出。
另外,在一些偏远的民族地区,农牧民有着较为强烈的个人信贷需求,而又无法实现“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推动农牧民改变“等、靠、要”思想,一些农业银行开辟了新的服务产品,比如保证信贷,针对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以书面保证、乡或村级政府提供证明的方式发放贷款,而且利率极低。以“双联户”联保的方式开展的贷款活动也在增加。这就大大方便了农牧民,有效满足了他们生活和经营用款需求。
“农户小额贷款”在一些民族地区也得到了较好开展。这一业务指的是农业银行按照普惠制、广覆盖、商业化的要求,对农户家庭内单个成员发放的小额自然人贷款。每户农户只能由一名家庭成员申请农户小额贷款。这种方式和“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有相似之处,但额度要小,不再局限于生产经营方面。也存在着贷款方式灵活、用款方式灵活等特点,同时可以节省农户利息支出。
4、金融服务方式拓展和人员培训较好地实行
在民族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风俗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影响,金融服务方式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结合当地实际适当拓展金融服务方式对民族地区农业银行生存发展非常重要。比如内蒙古分行按照“一行一策、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县级区域内的每一家支行业务开展情况、地域特点、民风民俗特点等综合因素,制定了《内蒙古分行县域支行“一行一策”发展规划》,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业务目标、金融服务方式、客户发展目标以及风险控制举措等。
整体而言,民族地区农业银行的金融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业务能力有了提高,敬业精神有了加强。而针对民族地区的重要发展任眨农业银行也加强了专门的培训。比如内蒙古分行于2016年10月11日举办了精准扶贫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共148名客户经理,其中二级分行有14人,全区134家支行有134人(数据来源:中国农业银行官网),几乎涵盖自治区全部旗县支行。通过培训,提升了工作人员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岗位能力,为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统计工作和资金调拨、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微企业产品严重缺失
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小微企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一些民族地区的高原环境、人口密度等诸多因素限制,当地农业银行更关注对当地较大企业的支持,或者仅仅满足于当地居民的存贷款业务,对越来越多的当地经济合作组织等小微企业重视不足,缺乏主动作为,小企业简式快速信贷业务开展有限。
“小企业简式快速信贷业务”是依据小微企业所提供的有效抵(质)押物价值或保证人的担保能力,直接为客户办理各类贷款、贸易融资、票据承兑、贴现、保函、信用证等表内外融资业务的融资产品。这种业务具备多个优点,如融资额度灵活,最高可达3000万元;担保方式多样,可采用国有土地使用权、房地产、存单、国债、银行票据全额抵(质)押或保证担保方式;业务流程便捷。
2、“科创贷”运用不足
“科创贷”是农业银行向纳入各级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支持范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的各类本外币信用的总称,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承兑、贴现、保理、承诺、信用证、保函等表内外融资业务。“科创贷”主要满足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的融资需求,最高可贷款8000万元,并且企业可享受优惠融资利率,可以采用政府增信、保证保险等多种担保方式。
但在民族地区,农业银行的“科创贷”运用并不到位,这与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的中小创新企业发展需求之间还有错位。以拉萨市文成公主实景剧演艺区内的小微企业而言,我们调查中发现,有多家具备科技创新元素的小公司,他们有的进行自主文化产品创意设计进而在演艺区内展销,有的与有关文化产品企业联合进行创意开发,但他们面临的一个困境就是资金问题。实际上,农业银行完全可以用科创贷进行满足。
3、工作团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影响,民族地区,尤其偏远民族地区农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并不稳定,有较大的流动性,一旦有新的机遇,或条件、待遇更好的选择,员工一般会选择离开。另一方面,一些民族地区农业银行工作人员的待遇较低、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工作人员不满现状,有抱怨和消极应对的态度,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第三方面,在一些民族地区的农业银行中,较高素质的工作人员缺失,尤其在高海拔的农牧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低,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三、相关政策建议
1、结合所在民族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开展业务
民族地区农业银行的生存发展以及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既具有一些共同性,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必须结合所在民族地区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金融需求进行具体设计,因地制宜开展业务,采取多种手段推进自身生存发展,并有效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2、提高生活条件艰苦地区农业银行工作人员的待遇
提高所处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地区农业银行工作人员的待遇,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中、生活中的困难,情感上关心他们,工作上鼓励他们,生活上照顾他们,从而达到稳定工作团队的目的。同时要加大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并适当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银行全面可持续发展。
3、加大自身的金融创新
进一步利用“互联网+”推进互联网金融“数据信贷”业务发展,对符合农牧业产业链发展要求的民族地区,实行“互联网+金融机构+核心龙头企业+产业链下游经销商客户”的金融服务模式。利用“数据信贷”业务破解民族地区中小企业传统贷款准入难、审批难、担保难等困境,实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重信用、轻担保、无抵押”。利用“互联网+”简化手续,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信贷业务优势,实现业务流程全部互联网线上操作,缩短业务办理流程,提高贷款业务办理速度。
4、全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
科技创新型企业在民族地区越来越多,而且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机遇,因此农业银行要加大支持力度,促M农业科技发展,使其更好地发挥富农、强农的作用。一方面,农业银行应为农业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解决其融资难题,降低其融资成本;另一方面,要关注科技创新企业与当地农牧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利用资金链条作用推进“科技公司+农户”的信贷综合经营模式,促进农牧民增收。
5、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精准扶贫之中
农业银行与国务院扶贫办于2014年签署了“金融扶贫合作协议”,在产业扶贫与小额信贷扶贫两大方面开展合作。随后,农业银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扶贫工作的意见》等多份推进扶贫工作的文件。民族地区扶贫、脱贫任务更为繁重,当地农业银行更要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精准扶贫之中。要设计适应民族地区需求的金融产品,推出“特色贷”。要创新金融扶贫、脱贫模式,在精准上下功夫,比如开展的以农户信用评价为基础的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在内蒙古开展的内蒙古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业务等。
【参考文献】
[1] 闫冰.农行吉林省分行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2.
【关键词】贫困农户;风险态度;前景理论;心理账户
【Keywords】 poor farmers; risk attitude; prospect theory; mental accounting
【中图分类号】F3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45-02
1 引言
近年来国家从政策和制度层面加大对河南省农户的扶贫力度,减少农户风险,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更有效开展扶贫开发,更应重视研究贫困农户面对风险时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因此,论文拟采用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与“心理账户”理论剖析他们的冒险行为,以此提升精准扶贫的有效性。
2 农户风险概述
广义上说,风险主要是指由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导致损失发生[1]。对于贫困农户而言,风险是从事农业生产或生活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市场行情变化、政府政策调整、生活风险等诸多风险因素。
贫困农户由于自身财力物力、教育水平、见识的限制性以及不确定性,常常面临着生产生活中各种各样风险的冲击,从而产生贫困问题、环境人口问题等严重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农户风险应对策略的研究中,主要立足于降低农户风险的政策,但对农户的冒险心理缺乏足够的研究。对此论文引入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心理账户等经济学理论分析农户的行为特征,对贫困农户的风险应实施更加有效的应对策略分析。
3 河南省贫困农户风险调查分析
通过开展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开封市兰考县、驻马店市新蔡县、信阳市固始县三县共100户农民进行调查。调查主要以贫困农户面临的风险以及他们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为主。调查结果如下:
3.1 贫困农户面临的风险
调查中发现,70%的农户面临着建造房屋、婚嫁以及孩子上学等方面的经济风险,47%的贫困农户面临着家庭成员大病救治而带来的风险,还有42%的贫困农户会面临自然灾害风险,例如干旱洪水带来的风险,如图1所示。
3.2 贫困农户风险应对措施
从以上农户面临的诸多风险中,河南省贫困农户中仅约10%的贫困农户会为应对风险而进行储蓄,70%以上的贫困农户更倾向于通过向亲戚朋友借钱以及外出打工的方式去应对风险,如图2所示。
3.2.1 向亲戚朋友借钱
由于贫困农户的收入和支出不均衡,贫困农户在存钱和向别人借钱之间更倾向于向别人借钱或采取其他措施来应对风险。
卡尼曼的前景理论认为:人的决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信息的收集与整理,u估与决策。从心理账户的角度看,贫困农户把借款和存款放在不同的账户中。不同的心理账户有不同的记账方式和心理运算规则[2],由于自己挣的钱和别人挣的钱在面临同样的损失时,他们的敏感程度带来是效用是不同的,因此影响个体决策。对贫困农户来说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十分珍贵,支出时会感觉心疼;但从他人借来的钱来得相对容易,虽然知道以后要还,但以后的意义是抽象的。这就和现代社会中有一部分人很喜欢通过信贷的方式进行提前消费是一样的道理。
3.2.2 外出打工
贫困农户基于生活现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生活状况,最直接选择就是外出务工以获得更多收入。据国家统计局的《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外出务工农民月均收入3359元,比上年增长251元,增长8.1%[2]。农民外出务工是为规避进行农作物生产时所面临各种风险以获得更多的收入改善生活情况。基于行为经济学,“农民也是理性经济人”,即处于相对贫穷状态的农民对自己的每一个选择的行为都会精打细算。根据前景理论,民工在对相关信息心理认知的基础上,经过编辑、评价两个阶段,建立起自己的“心理决策框架”[3]。通过该框架建立,贫困农户对于外出务工和在家种地会有不同预期,当农民发现朋友亲戚外出打工挣的钱远超于自己在家务农时,就会倾向于外出打工。
4 农户应对风险的具体建议
农户作为农业生产中的微观主体,受家庭收入、社会地位、知识水平等诸多条件限制,他们应对风险时往往是自发性的。要改善贫困农户的生活状态,须具以下几方面提高贫困农户的抗风险能力。
4.1 从国家层面来说
要设计和出台更多政策去保障贫困农户的基本生产生活。加大对贫困农户的医疗改革,让贫困农户有病可医;加大基础教育均衡改革,让出身贫农的孩子有学可上。改革不仅仅是政策出台,更重要的是要具体落实步骤与制度保障,让贫困农户确实看到生活的希望。
4.2 从基层组织来说
应建立帮扶制度,多途径筹措贫困户帮扶资金;安排专门人员去帮助贫困农户解决问题。对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定期组织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贫困农户集中培训、上门指导,提高贫困户的致富技能;为贫困农户家庭中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扶持;为他们提供信息服务,引导他们选准致富产品,确保增产增收,加快脱贫步伐。
4.3 从农户自身来看
农户自身应当增强脱贫的意识和信念,不应该自暴自弃。有困难一定要及时向村里或者政府反映。同时应当积极开展生产生活,学习先进的生产知识和技术,扩宽市场与信息渠道,努力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程开甲
空投、平洞、竖井;朔风、野地、黄沙。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和祖国紧紧相连。黄沙百战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鳞开。
钟扬
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刘传建
仪表失灵,你越发清醒。乘客的心悬得越高,你肩上的责任越重。在万米高空的险情中如此从容,别问这是怎么做到的,每一个传奇背后,都隐藏着坚守和执着。
杜富国
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王继才、王仕花
浪的执着,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三十二年驻守,三代人无言付出,两百面旗帜,收藏了太多风雨,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王继才、王仕花。孤云心浩然!
马旭
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世人惊叹。以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
吕保民
身在市井,未曾放下心中豪情。曾经军旅,岂容凶残闹市横行。于人群中挺立,喝断暴徒的路,聚拢起民间的正义,侠隐于世,见义而勇。勇不在于强悍,而在于无所畏惧。
其美多吉
三十忠诚风与雪,万里邮路云和月。雪山可以崩塌,真正的汉子不能倒下。雀儿山上流动的绿,生命禁区前行的旗,蜿蜒的邮路是雪山的旋律。坚强的多吉,你唱出高原上最深沉的歌。
张玉滚
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
基金项目:水库移民研究中心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开放基金课题:“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建议”(编号:2016KF12)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20日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移民工程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国家陆续制定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政策来支持水库移民。为确保移民后扶政策认真兑现落实,各地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移民后扶资金管理。为此,如何强化移民后扶资金在支付、使用、监督等环节上的管理是当前移民工作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水库移民后扶资金概述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历来是水库移民工程实施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水库移民后扶资金数额大、使用层次多,故管理监控难度大。后期扶持是解决水库移民问题的重要方式,扶持成效关键取决于后期扶持资金分配和利用的合理性,其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移民后扶工作的成败。
根据国家移民后扶政策的有关要求,有两种支持移民安置的主要支付方式。一是直接支付给个人的现金补贴即现金直补方式,主要用于生产生活补贴,保障移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发挥输血的作用;二是项目扶持方式,即通过移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生产的发展,提高移民收入,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从而促进移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发挥造血的作用。目前,国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对后期扶持现金直接补贴并结合项目扶持为主的后扶资金发放方式较为常见,因为二者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平衡移民和原住居民关系,带动移民地区区域经济发展。
二、水库移民后扶资金运行现状
自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来,移民后扶资金逐步显现出功效,主要表现在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移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有效地改善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增加移民收入,提高移民生产生活水平,一定程度上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
但调研发现,移民后扶资金使用绩效在不同地区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安置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配套基础设施越完善,移民的发展机会相对贫困地区就更多,投入的移民后扶资金就能发挥更大的效益。移民后扶方式的选择和移民后扶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移民后扶资金的扶持效果。此外,移民个体素质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后扶资金的使用效率。素质较高且有能力的移民会用这部分资金来参加培训或发展成本低、收效快的经济活动等,提高后扶资金的使用效益。而对于一些整体素质较差的移民,则不合理的资金使用方式则降低了移民后扶资金使用效益。
虽然各地后期扶持的移民工作近年来取得了不少成效,但在落实后扶政策过程中,由于政府、水库业主和移民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移民后扶资金管理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筹集渠道狭窄,资金缺口大;直补资金普遍到账延迟;新老库区资金需求差距大,生活补贴标准偏低;票据使用不规范,乡镇、村级账务有待进一步规范、健全和完善;项目投资前缺规划,投资后少监管;投资结构不合理;缺乏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等。同时在资金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的复杂性、资金管理方式不一致等原因,使得有的地方资金使用绩效高,移民群众受益广,社会效应良好,而有的地方后期移民资金投入不平衡、扶持项目无产出、资金使用绩效低,群众反映后扶工作开展得不尽如人意,移民受益有限。
另外,调研发现部分县(市、区)还是我行我素,移民直补资金发放不及时,增长人口项目实施进度滞后,“两区”项目至今没有启动。个别县(市、区)几个年度的移民项目资金还滞留在账面,致使大量移民资金结存,无法发挥效益,严重影响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加强水库移民后扶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移民后扶Y金使用与监督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加强移民后扶资金使用中的过程监督。对于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县财政局、移民局应及时核实本地区移民信息,通过财政惠民补贴一本通系统拨付到移民个人账户。对于移民后扶项目资金,县财政局、移民局应按照项目基建程序组织项目建设,掌控项目施工进度,对已经竣工的项目,及时组织验收,并按规定程序报账,避免拖欠工程款;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监督的执行力度。对于水库移民直补资金,定期在移民乡镇、村公示栏,对直补资金发放时间、发放标准、发放移民信息进行公示,接受移民群众的监督。对于移民后扶项目管理实行工程审计,对申报资金的建设内容、施工进度、建设质量进行审核,符合设计标准和批复要求方能办理付款手续,以确保了库区移民资金专款专用,保障移民后扶资金运行的安全和实效。
(二)构建移民后扶资金管理信息系统。要实现科学系统化的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的移民后扶资金,就需要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以软件作为平台的项目资金管理信息系统,有效、规范、统一的管理数据,进而实现整体上使用与规划移民后扶资金,使得资金发挥出最大化的作用。系统借助相关的地理信息、计划规划、基本资料、资金管理、查询统计、移民等功能的模块,实现网上对移民的信息进行传递、管理以及实现电子收发、上报和审批计划、拨付以及监管资金的功能,使得各个级别的移民管理部门能够实现协同性的办公。系统借助管理资金的模块,对每一笔资金是怎么来的、主要的构成成份、使用的情况、拨付审核的情况加以管理,强化管理分配使用移民后扶资金,实现管理和监督;系统将快速地查询移民的信息、资金的使用、项目的计划与实施,并且能够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统计,构成准确、统一而标准的数据,使得管理、统计、查询以及汇总更加方便,为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建立各部门分工与协作机制。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与联系是落实好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关键,各方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是实施移民资金管理的基础。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在移民工作和移民资金管理中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在明确各自监管责任的同时,建立起了运转高效的协商协调机制。通过进行资源整合,加强部门协作,发挥集群优势,既加强了移民后扶资金管理,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提升了政策执行中整体效益。
(四)选择合理的移民后扶资金分配方式。针对水库移民安置模式和后期生产扶持模式的特点,水库移民后扶资金可以采用不同的资金分配方式,这有利于充分发挥移民后扶资金的最大化效用。与后期生产扶持模式匹配的资金分配方式一般有直补到人平均分配模式、项目扶持模式、直补到人和项目扶持相结合模式三种。直补到人为主的分配模式,能让移民直接受益,且中间操作环节少,但必须能准确地界定移民身份,同时还需兼顾协调其他各方利益,一些特殊的移民群体如分散插组安置、投亲靠友安置、自谋职业和无土安置移民通常可选择采用直补到人为主模式;改善移民基础设施和发展生产可选择采用项目扶持为主模式;水库移民后扶资金直接发放给移民个人和实行项目扶持相结合的模式,则要能够合理确定直补到人和项目扶持的比例,即农业综合开发采用两结合分配模式。每种模式各有利弊,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移民后扶资金,确保库区移民资金专款专用、安全并有效使用,必须规范移民后扶资金的计划、拨付使用流程,以提高扶持效果,同r针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才能充分发挥移民后扶资金的最大化效用。
(五)整合移民后扶资金实施农村移民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移民工作的重点方向。为便于整合移民后扶资金开展精准扶贫项目,各地移民部门要加强制定更多的避险解困、产业扶贫、创业培训等精准扶持脱贫方案。既要整合移民后扶资金,又要确保专项资金整合不违规。同时,要加大贫困移民产业发展扶持力度。自主创业、发展产业的贫困移民和村集体以及与贫困移民建立利益连接机制的企业、基地、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经县(市、区)移民、财政部门进行资格审核后,可享受贫困移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扶持。产业发展扶持项目可采取直接补贴、贷款贴息、先建后补、以奖代补、保险保费补贴等方式予以扶持。水库移民工作必须从单纯安置补偿做法中解脱出来,改消极赔偿为积极创业,变救济生活为扶持生产,把移民的安置与库区的经济建结合起来,走开发性移民的路子,使移民脱贫致富。
(六)扎实推进移民后扶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为了提高移民后扶资金效率,提升项目综合效益,各地移民部门必须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与评价,在移民后扶资金的使用上,由过去只重项目实施向重效益发挥转变。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绩效评价需综合评价资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及环境效益。一是严把项目审查。认真审核项目的申报资料、实施方案、综合效益,严格项目前期工作;二是细化项目节点。对照项目实施方案,细化各个节点,量化绩效指标,明确评价标准;三是任务目标对标。对申报资料不全、不符合绩效评价要求或绩效目标审核未通过的,不纳入年度项目计划安排。通过后期扶持资金绩效评价目标管理,逐步建立起计划编制有目标、计划执行有监控、计划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移民后扶资金绩效管理机制,确保了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项目安全和资金安全。同时,还要通过建章立制,完善移民后扶资金绩效评价长效机制,推动移民后扶资金绩效评价工作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