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2 09:47: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不完善的政治经济体制
从自然经济过渡到计划经济,再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整个发展过程对于中国来说其实并不长,虽然经济体制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所特有的因素还是会影响到新类型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中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不再是传统社会,而是向现代社会迈进,社会在经济、政治以及法律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而这个过程当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会影响到人们原来的诚信道德理念,落后的道德规范、原则遭到了破坏,但是可以适应社会的、新的诚信道德理念却还没有构建完成,正是这种道德真空时期的存在,才让整个社会缺少诚信。想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最重要的就是订立市场经济契约,其支撑了现代市场经济。所以,现代市场经济可以看成是契约经济。虽然法律可以对契约进行约束,但是法律却不可能准确地预见事物的发展,并且提前进行制约,只能从外在的角度保障契约,而真正可以保障契约的是经济活动当中的诚信。
3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性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起步晚、发展缓慢、发展时间短,从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到社会改造时期的计划经济,在这一路的改革前进中,对计划经济的影响因素依然存在于当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中,因此,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缺陷需要逐步完善。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阶段,由传统向现代的快速转型,使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体制中的不完善性逐渐凸显。对此产生的不良结果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往的诚信原则被破坏,然而现在的道德规范却还没有真正形成,这种现象的出现易造成社会道德危机。若想建立完善的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必须以建立市场诚信条约为前提,它是完善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缺陷的保证,同样也是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灵魂。改革开放使我国政治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实现了由商品匮乏的卖方市场向产品丰富的买方市场的转变,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的经济向多层次、全方位开放的经济转变,因此,当代的社会政治经济体制需要一定的束缚,而建立市场诚信条约正好符合这一需求,为其完善提供一种保障。诚信是道德规范的基础,是政治经济体制完善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必然建立在对投资者和市场经济参与者的私权保障的基础上,没有诚信法制保障的经济社会自由就不可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4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4.1建立政策法规,完善市场监督机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统一的、开放的,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必须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即最重要的是诚信道德建设。目前,有人为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在利用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缺陷性制造市场失信,这种现象的屡次发生,严重破坏了我国的诚信道德规范和建设。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完善市场监督机制,弥补这一缺陷,为建设我国的市场政治经济体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们在市场交易行为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信守承诺。除此之外,还应该积极建立企业和消费者两者之间的信用体系,为建立健全的国家信用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一个非常基本的特征,即交易普遍性,然而这一重要特征为降低交易成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同时,必须加强诚信道德建设,诚信是一种价值,为建设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提供保障。
二、遵循竞争规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经济与生俱有的机制,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正如马克思所论述:“社会分工使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相互对立,他们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只承认竞争的权威,只承认他们相互利益的压力加在他们身上的强制。”[2]可见,市场竞争是各个经济主体为争夺有利的生产和交换条件,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发生的一系列经济行为或经济关系。在商品经济中,不同的经济活动主体相互独立,其经济活动的根本目标是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所以他们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排他性资源的使用、收益的占有上,以及在商品销售市场的分割上,彼此之间是竞争关系。竞争具有广泛性、深刻性、强制性的特点,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法则,竞争为实现微观个体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双重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竞争能保证最有效率的企业使用有限资源的优先权,能够保证最有效率的企业供给社会所需要的产品,能够将低效率、低水平的企业淘汰出局,从而实现有限资源的最优化配置。30多年的改革之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之一,就是在全社会建立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垄断领域竞争机制的作用还没有体现出来,市场主体不平等、过度竞争、不当竞争等扰乱市场秩序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如果说前30多年改革的任务是让市场配置资源的空间得以确立,那么未来30多年的改革则是如何使市场秩序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可见,未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确立市场经济秩序。第一,完善市场竞争的主体秩序。即界定谁有资格进入市场、谁有权力制定市场竞争活动的制度与规则。通过制度设计,一方面使进入市场的企业能够真正接受市场规则的硬约束,使不具备市场责任能力的主体尽快退出;另一方面,使非公有制和公有制经济具备进入市场的平等性资格,“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解决长期以来的非公有制企业的“弹簧门”问题。第二,完善市场竞争的交易秩序。强化价格决定机制,使得价格决定真正体现等价交换的市场原则,真实地反映供求矛盾运动。合理的交易秩序要求进入市场的主体在交易过程中按照统一的法则公平交易,进而使竞争具有平等和充分性。因此,最核心的是对所有市场主体实施公平统一的交易法则,废除不平等的规定。第三,健全市场竞争的法制秩序。一是以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通过法治精神的宣贯、法制体系建设,强化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的理念;二是“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第四,完善市场竞争的道德秩序。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客观上要求市场主体在道德秩序上必须恪守并弘扬诚信。针对当前中国诚信体系建设滞后问题,一方面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构建社会道德、伦理规范对市场竞争的精神支持;另一方面,健全诚信体系,加大失信的机会成本,提高人们的诚信意识。
三、遵循资本有机构成变动规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新驱动机制
资本有机构成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技术构成是指每个工人所配备的资本数量,资本价值构成指由价值表示的不变资本投入量与可变资本投入量的比例。资本价值构成的提高往往和资本技术构成有重要的关系,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谈到的:“资本技术构成的这一变化,即生产资料的量比推动它的劳动力的量相对增长,又反映在资本的价值构成上,即资本价值的不变组成部分靠减少它的可变组成部分而增加。”[3]马克思认为,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科技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劳动力支配的生产资料不断提高,某种程度上资本对劳动力实现了替代。资本有机构成规律实质上是反映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同样也适用。资本有机构成上升的规律要求我们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充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先进技术的推广;注重协同创新,即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协同,实现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协同,科学家的知识创新瞄准前沿技术,企业家的技术创新瞄准市场需求,两者的协同既可以有能力抢占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又可以使研发的新技术具有商业化和产业化价值[4]。第一,发展创新型经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所谓创新型经济是指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该种经济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实现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互动结合,以及知识创新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的紧密合作,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的红利更多地将依靠创新来实现,因此,创新性经济将成为未来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基于此,应在以下方面实现转型:一是增长方式由有形要素驱动增长向创新驱动增长转型;二是产业结构由传统产业向创新产业转型;三是企业结构由单纯生产型企业向科技企业转型;四是企业技术进步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型。第二,建立健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打破当前知识创新转化难、技术创新产业化难的双重困境,将知识创新延伸到技术创新,搭建科研院所、企业家沟通合作桥梁,通过企业家参与,实现技术创新成果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和产业链条的延伸,使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理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职能分工,政府是服务者,是创新性的引导者,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则是创新的主体。政府在创新过程中应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制度环境、政策环境、体制环境、文化环境、服务环境和管理环境,等等。第三,建立多市场主体和政府合作的创新系统。经济发展中的创新驱动不是单个企业的行为,也不是政府单方面的行为,它需要相关主体的广泛参与。一是建立健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产业联盟,集成产学研各方面的优势,实现产业技术重大突破,促进共性技术成果和关键技术的扩散和转移,加快科技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转移,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建立“产学研社政”五位一体的科技资源统筹联盟,“五位一体”是指企业、学校、研究机构、社区和政府。具体来讲,在政府的引导下,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围绕企业这一载体,学校、科研院所、社区民众通过“一体化”机制,实现科技资源统筹利用,促进技术转化。通过制度体制创新,确保“五位一体”的科技资源统筹联盟的稳定性、权威性和广泛性,发挥其积极作用。四、遵循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完善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是各个社会经济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之一。马克思对这一规律的阐明集中体现在:“为了要有适合于各种不同需要量的产品量,就需要有不同的和数量一定的社会综合劳动量。显而易见,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绝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消灭,所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自然法则是根本不能消灭的。可能因不同历史条件而发生改变的,只是这些法则所由以表现的形式。”
马克思通过这一规律揭示了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系统内部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领域,以及各领域内部存在着一种客观的比例关系。打破了这一关系,经济形态内部自身的秩序性就会被破坏,必然会出现经济危机。斯大林在马克思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了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认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个生产单位(企业)之间、各个环节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社会分工越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各部门、各环节间的联系性、依存性就越密切。因此,要求各部门、各环节之间必须互相协调、配合,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30多年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结构失衡问题。首先是经济部门结构失衡,一是部门间及部门内部比例失衡,即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二是部门内部比例失调,即各产业内部中体现高技术、高产出、高效率的比重不够,特别是产业的创新驱动不足。其次是经济空间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东西部差距,长期以来,由于东部率先发展战略导致资源在区域间配置的失衡,西部地区发展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据统计,2012年东部经济总量为301811.284亿元,西部经济总量为96563.765亿元,东部经济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4.002%,西部经济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0.477%,西部经济占东部经济的31.99%,由此可以看出,东西部经济差距比较巨大;二是城乡差距,由于长期以来城市偏向发展战略,要素更多地集中在先进部门集聚的城市,城乡差距不断加大。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日常生活与信息传播中,人们对新闻信息的获取需求也相应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导致新闻媒体行业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对象均出现了不同的变化,因此,媒体工作人员在新闻信息编采中的实际操作也需求进行变革改进,这对于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来讲,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在社会主义经济环境下,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如何开展编采工作,成为提升媒体品牌影响力以及市场竞争力的关键[1]。下文将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编采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对其今后发展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新闻编采工作及其现状分析
(一)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新闻编采。纵观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不断突破,成为大趋势。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升,对于国内各项事业的新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综合国力与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推动作用下,新闻采编事业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其发展空间与发展速度也是十分乐观。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发展,新闻事业不断发展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挑战,与传统新闻采编工作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环境下的新闻采编工作方式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人们对于新闻媒体信息传播需求也出现了不同,因此,新闻传播中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新闻采编工作模式,必然会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排斥,最终会面临被淘汰的局面。(二)新闻编采工作的现状问题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编采工作被新的传播思想和理念影响,同时在这种新传播思想与理念方式的影响下,也意味着新闻编采工作的模式需要进行改革,一旦新闻编采工作模式改革滞后,就会出现一定的麻烦和困难,意味着被市场淘汰。对于新闻工作人员来讲,为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新闻采编与发展,不仅需要转变自身的知识理念,满足当前环境及受众对新闻传播的需求,同时在新闻编采中还应以端正的工作态度和作用,积极参与到新闻编采工作中,进而促进新闻编采工作的发展提升。1.新闻编采工作人员知识结构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传统的新闻传播及编采思想理念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当前受众及新闻传播的需求,而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新闻传播的思想模式,就需要新闻编采工作人员在做好编采工作的同时,通过传播的新闻内容改变大众对传统新闻媒体及形式的理解,坚定新闻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影响。要满足这一条件,就需要新闻媒体工作者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业务能力水平,进而在编采工作中才能够通过对新闻信息的有效加工,传播出去并形成一定的影响。综合当前的新闻编采市场,新闻编采工作者知识结构不完善,新闻传播消息模式单一、缺乏深度,仍然是一个非常普遍存在的问题[2]。2.新闻编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升。对于新闻媒体以及有关行业来讲,市场经济环境下,它的竞争力发展与提升主要取决于新闻信息编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高低,新闻编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以及业务能力越高,其所在的新闻品牌的传播影响也就越大。当前的新闻媒体工作环境下,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新闻编采工作者,虽然编采工作经验上十分丰富,但是在系统性的新闻专业能力方面仍有欠缺,而有着系统性的新闻视野与知识储备的年轻人,在新闻编采工作经验方面十分不足,这就导致新闻编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业务水平相对较低。针对这种情况,如果在新闻编采工作开展,两类工作人员能够相互协作、合理分工,将对新闻事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编采工作的发展思路
根据上述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编采工作开展现状的分析,为解决新闻编采工作人员知识结构不完善与整体业务能力有待提升问题,促进新闻事业的更大发展,应注意通过以下两点进行改进提升。(一)加大对新闻编采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素质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品牌影响直接取决于新闻编采人员,新闻编采人员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高,新闻产品的质量也就比较高,传播所产生的影响自然比较深远,形成的品牌影响也就比较大,反之则会导致新闻失去影响,受到大众的排斥。因此,要想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事业的发展提升,其关键就是提升新闻编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水平。这就要求新闻编采工作开展中,要不断加强对编采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文字表达能力,同时积极鼓舞工作进行业务开拓尝试,进而不断提升新闻产品的质量,提高新闻品牌影响。此外,还应注意对新闻编采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有效促进新闻工作与市场经济环境的相统一,促进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更高发展,使其在新闻编采工作开展中有一个更加专业的态度。(二)坚持“编采分开”的新闻编采工作制度。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编采工作中存在这新闻编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素质水平不均衡情况,拥有丰富新闻采编工作实践经验的老工作者,在新闻知识结构与思想理念上与现代传播环境存在一定差距,而拥有丰富知识储备以及新的传播思想理念的年轻新闻编采工作者,具体工作开展中缺乏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导致整个新闻采编工作团队的效率低下,整体水平不够高情况。针对这一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为确保工作能力及情况不同人员,其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同时确保新闻产品的质量效果,就可以采用编采分开的工作制度,对当前的新闻编采工作进行完善,在两者的协作分工下,编辑一些有质量的新闻信息,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新闻编采运作模式,促进新闻事业发展提升。当前,新闻编采工作开展,很多媒体单位对于新闻传播就采取了编采分开的专业化工作制度[3],一方面不仅能够提升新闻编采工作的专业化水平,通过有效的分工协作,生产出具有较高质量的产品,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新闻产品生产能力提升,在有效调动编采工作人员积极性基础上,不断生产出新的、拥有高效质量的新闻产品,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大众需求。
三、结语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新闻事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其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对于新闻媒体行业来讲,就需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既要有效把握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机遇,同时又要勇敢面对它所带来的挑战,努力转变新闻编采工作思想与模式,迎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环境,进而生产出高效、高质的新闻产品,满足市场环境与大众的新闻需求,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
作者:衣学 单位:山东省威海日报社
参考文献: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具有高效率的运行机制
在历史上,资本主义让市场经济初试锋芒,就显示了巨大的威力。资本主义在不到一百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因此不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像马克思所说的劳动与资本的交换是多么地不公平,但整个社会的财富毕竟增加了,尽管个人分配相对不公平,但对整个人类来说毕竟是进步了。30年前短缺经济的状况至今令人记忆犹新,计划经济把我们带入了普遍贫穷的死胡同。而我们引入市场机制后,社会财富就像喷泉一样涌现出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们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之间经济上的收入差距的确拉大了,但无法否认的是机会均等却大大加强了。一个基本事实是,计划经济造成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即农民与城镇职工这两个社会阶层的身份不平等及与之相伴的全面的机会不均等。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平等主要是机会均等,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职业、自由参与竞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机会均等意味着尊重人们的自由选择,这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倡导的。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可能性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财富是大自然的恩赐,人们更多注意的只是财富的分配而不是财富的创造,这意味着一部分人“富”了,另外的人就一定“穷”。因此,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不和谐是不可调和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主要不是来自于大自然的恩赐,而是人的创造,创造财富是人类对来自制度的鼓励和刺激的一种反应,某种制度越是能提供对人类创造力的刺激,这个社会创造的成果、财富也就越多。在这一制度下,人类创造的财富会不断增长,社会分配就是对不断增长的财富的分配。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了人们之间的契约关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生产关系,这是一种建立在双方平等、互利、自愿基础上的契约关系。诚信是这种契约关系的基石,法律则是维持这种关系的保障。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为取得某种权利而必须付出的一种义务,它是参与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必要品格。市场经济作为法制经济,遵守法律是每个人的义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经济规范了人们的行为,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而这正是和谐社会的保障。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缺陷需要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完善
从理论上看,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的,它有明显的弱点和消极作用。市场经济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公、造成两极分化,这是价值规律作用下的必然反映,有其客观规律性,也是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实现经济发展和政治统治,也在一定程度上采取措施解决这样的问题,缓和经济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但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如何也不能克服由基本矛盾造成的单个或局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无论如何也不能摆脱追逐超额利润的破坏性后果和根本局限。所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为了避免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为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开辟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正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双重体制并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被打破,而新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仍是框架式的,存在不少的漏洞;我国的体制改革虽然减少了资源行政性的配置,但仍存在“双轨”,行政性垄断权力直接介入市场,资源行政性配置产生了严重的腐败现象,使少数政府部门或官员利用权力谋取私利,侵占社会财富,削弱了社会调节贫富差距的能力;社会保障体系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保障的覆盖面窄,农村社会保障普遍缺失,导致大量的社会成员甚至作为社会主体的工人、农民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被边缘化,成为弱势群体。
可见,仅靠市场本身不仅无法实现社会公平以及社会和谐的一系列重要价值,也难以解决关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只有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既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有效克服其带来的缺陷。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统一
3.1民主法治的社会
市场经济是法治的经济,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具有一种特定的有关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而现代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体制的根本游戏规则就是基于法治的规则。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完善法治,法治和民主政治也是很有关联的,法治本身就包含着平等、正义和公平的价值判断,民主是完善法治的重要保证,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可以说民主法治既是和谐社会的目标要素,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
3.2公平正义的社会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公平标准是最多被用来问责市场经济的,而市场经济实际上蕴涵并强调公平,这种公平是一种过程的公平,是机会的公平,民法和经济法的首要原则就是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原则。公平和正义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保持社会稳定的深层次基础,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3.3诚信友爱的社会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是市场制度中市场文化内涵的基本观念、思维方式和道德规范,它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同时又作为社会契约的基本表现形式和市场制度的构建而存在着,它是市场规则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遵守诚信原则可以获得更大收益,信用可以作为企业的生产力,品牌的力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完善的市场规则包含诚信友爱原则,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增强了社会的诚信友爱。
3.4充满活力的社会
充满活力就是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市场机制是最具活力的机制,单个人、单个组织分散决策、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理性的人会在约束条件下,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预期目标。因而增进社会活力的改革应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3.5安定有序的社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但安定有序的社会并不排斥竞争,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市场经济也是竞争的经济。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市场交换实质上是一个动态均衡的过程,价格形成是均衡的结果,均衡本身就是一种和谐。理想的市场体制最终能够达到稳定有序的状况,这种状况就是经济学所称作的经济的核。虽然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可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参照、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因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稳定有序,符合和谐社会的价值标准。
3.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显然,在今后一段时间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构建和谐社会贯穿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个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化和拓展的重要方面,也即完善市场经济的过程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需要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实现,两者相辅相成,是目标同一的过程。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过程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需要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实现,两者相辅相成,是目标同一的过程。
近年来,我国广电系统在体制上正经历着一场巨大变革,特别是在入世后,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随着有线、无线台的合并,地市台的职能转变完成后,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而集团化正是广电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我国的广播电视又是特殊的产业,必须正确处理好其特殊性和一般产业属性的关系,既不能因为它的特殊性而不强调它的产业发展,也不能因为它的产业发展而忽视它的特殊性。
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广播电视是党的重要喉舌和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正确处理好广播电视事业与党委、政府的关系,是广播电视事业改革成败的关键,是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广播电视事业由党委宣传部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实行行业管理。党委宣传部的领导体现在管集团的舆论导向、管干部、管政策。政府主管部门主要是对集团实行社会化的行业性的依法管理。
政府要为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法律方面的服务,以促进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职能转变,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另外,法律服务还包括将广播电视的发展与我国广电体制改革、战略改组以及广播电视立法结合起来。
只要有阶级,无论是什么国家,广播电视都带有政治属性,讲求社会效益,强调宣传管理。就连自我标榜最自由化的美国也不例外。例如:2003年3月份的伊拉克战争,美国军方加紧了对新闻媒体的控制,大量提供对己有利的宣传材料,限制对己不利的新闻报道。3月31日,两名美国记者被控违反报道规定而遭到封杀。我国广电业既有一般行业属性,又有意识形态特殊性;既是大众传媒,又是党的宣传思想阵地,事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负有重要社会责任。我们不仅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以宣传工作为中心,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前提,以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为己任,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和重视其产业属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市场就没有听众观众,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任务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广播影视事业在发展速度,扩张规模上,要做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革同步,与世界传媒业相匹敌,必须突破原有的思想认识、思维方法、工作模式、运行机制,确立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特别是要把宣传功能和产业功能进一步开发起来。
加强宣传管理与产业经营并无矛盾,只有加强宣传管理,产业经营才更规范;只有加快产业经营才能发展壮大宣传规模,加强宣传力度。
当社会信息化环境趋于成熟和企业内部组织规模膨胀的时候,最核心的问题是要解决在信息产业化进程中,媒介的资本运营问题。“在中国的社会结构中,行政力量始终是一头独大的,因此,取得外在行政力量对广电改革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表现在取得外部行政力量的理解之后改革本身的阻力得以化解,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行政力量的强大力量整合资源,推进改革的进程。”行政整合还包括完善激励机制,整合人才资源;推动理论创新,整合智力资源;推动技术挖潜,整合设备资源;增强传播实效,整合宣传资源;实施项目制,整合节目资源;强化资本运营,整合社会资源。必须指出,行政整合虽然是中国电视业改革进程中一个阶段内的必然结果,但不是最终方向。
产业经营的目的是在市场中追求利润最大化。“市场由一切具有特定的欲望和需求并且愿意和能够以交换来满足此欲望和需求的潜在顾客组成。”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短期利润与长期战略发生冲突的现象。每当遇到这种冲突时,有眼光的企业家通常以选择后者为上策。比如一批虚假医疗广告的投放可能会在短期中获取丰厚的利润,但当这些虚假广告被广大患者识穿时,就会严重影响到媒体的社会形象。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特别重视追求长远利益,它把企业的长远利益与日常报道结合起来,无处不体现出着眼大处的远瞻风范。由于我国的政策规定不准国外的资本、民间的资本甚至行业。广电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可以称为垄断行业广播电视是独家经营的,广告是垄断的,播出是垄断的。视频业务是有线电视网的强项,还有政府政策上的垄断保护,盈利能力有充分的保证,掌握着垄断性的行业资源。电视网络成了广电安身立命的根本。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播节目、播广告,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开展数字电视、视频点播、互动电视、立体电视等,这些都属于“垄断性”项目。随着国外传媒的“入侵”,随着做强做大的要求,还必须积极应对竞争。垄断是相对的,竞争是绝对的。比如,行业内台与台之间,频道与频道之间抢收视率就是竞争;行业外增值业务中的宽带上网、IP电话、数据传输等的开展就是竞争。
注重品牌是广播电视走向成功的做法。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默多克在80年代买下20世纪Fox,并将其他资源纳入Fox的品牌之下,如今Fox已经成为著名的新闻台标识。品牌必须与相关资源有效配置,才能产生最佳效益。又比如CNN,为了吸引一流人才,发挥他们的名人效应,CNN可谓不惜血本。
另一方面广播电视事业属于高科技、高投入、高消耗部门,节目制作的成本可高可低,可大可小,伸缩性很大。可见成本核算非常重要。因此理顺内部运行机制,在广播电视内进行以实施成本核算、强化成本管理为突破口的改革尤为迫切。这一举措,会极大地提高电视生产力,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这就需要对广电的上十万个原始数据资料的采集、分析,形成广播电视成本管理数据库。现在不少电台、电视台开始以成本核算来采制节目,讲求经济效益。
伴随着广告业的飞速发展,广告经营也逐渐占据了传媒产业的主导地位,而广告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兴旺,因而经济发达的省市的广告收入远远高于经济发展落后的省市,如果当地经济发展有所波动,广电产业的主业务必定殃及池鱼。随着境外传媒的“落地”,电视广告成本的加重,加上新兴的第四媒体的强劲冲击,导致电视媒体的广告经营发展缓慢。经济上过分依赖广告收入,就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单一化。要把广播电视事业做强做大,眼光只放在广告一个目标肯定是不够的,必须加紧在增值业务上做文章,开发新兴产业,重视高新产业。所谓增值业务,是指有线电视公司利用富裕的网络带宽资源,开展电视信号转播以外的业务,目前以宽带上网的技术条件最为成熟,成为有线电视公司增值业务的主要内容。
目前,我国已成立的广电集团宜采用专业化的经营模式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目标。核心竞争力是做强做大的一个核心因素,核心竞争力强调的一是组织,拥有与众不同的特殊的资源整合;二是能帮助组织实现持续的竞争优势;三是它具有价值性、延展性和别人很难复制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新的《会计法》的出台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抓住机遇,适应新形势要求,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加速我国会计现代化的进程。
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要从管理目标、融资内容、资本结构、风险管理方法、财务分析以及分配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实现知识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必须转变理财观念,提高财务人员创新能力,并借鉴国际经验以积极开展相关理论研究。
社会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迈进,引起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对建立在传统工业经济基础之上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一系列创新要求。因此,探讨知识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是企业实现成功理财的必然选择。
1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1原有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加剧了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它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变为以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而我们现有的产权理论和制度仍然维护“业主产权论”,忽视了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大作用。事实上,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中,创造、接受、利用、加工信息和掌握知识技术的员工在企业财富的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现代企业已不再仅仅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问题,现代企业实际上是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这两种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复合契约”,是“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合作。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资产和投入资本的配置,忽视知识资本的有效配置,只注重出资者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排斥智力劳动及其他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的剩余分配权,从而,会加剧所有者(股东)、经营者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应该以谁的利益最大化为企业的理财目标。
1.2风险理财已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①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倘若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当局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②由于知识积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倘若企业及其员工不能及时作出反应那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风险;③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不仅加大了存、贷风险,而且加大了产品设计、开发风险;④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以及“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的运用,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由此使货币风险进一步加剧;⑤在追求高收益驱动下,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无形资产上,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追求创新与发展已是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3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决策需要
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对象。但现今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内容对无形资产涉及较少,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许多企业往往低估无形资产价值,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资决策的需要。
1.4现有的财务机构设置与财务人员素质严重妨碍着信息化、知识化理财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应是管理层次及中间管理人员少,并具有灵敏、高效、快速的特征,我国现有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大多数是金字塔形,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和灵活性;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切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相去甚远,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2知识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2.1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这一目标的确立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先后经历了“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到“超利润目标管理”的转换。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企业知识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加速,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高层次演化。原有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理目标。其原因在于: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非企业股东当事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特点使知识最大化的目标能兼顾企业内外利益,维护社会生活质量,达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知识最大化目标不排斥物质资本的作用,它的实现是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知识资本在最短时间内最佳组合运营的结果。
2.2融资管理的创新
企业融资决策的重点是低成本、低风险筹措各种形式的金融资本。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把融资重点由金融资本转向知识资本,这是由以下趋势决定的:知识资本逐渐取代传统金融资本成为知识经济中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本,西方股份选择权制度的出现使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资本量化为企业产权已成为现实,深圳华为公司在人力资本产权量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金融信息高速公路和金融工程的运用,加快了知识资产证券化的步伐,为企业融通知识资本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工具;企业边界的扩大,拓宽了融通知识资本的空间。
2.3资本结构的优化创新
资本结构是不同资本形式、不同资本主体、不同时间长度及不同层次的各种资本成分构成的动态组合,是企业财务状况和发展战略的基础。知识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上升,使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因而有必要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优化资本结构:一是确立传统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比例关系;二是确立传统金融资本内部的比例关系、形式、层次;三是确立知识资产证券化的种类和期限结构,非证券化知识资产的权益形式和债务形式以及知识资本中人力资本的产权形式等。优化创新资本结构的原则是通过融资和投资管理,使企业各类资本形式动态组合达到收益、风险的相互配比,实现企业知识占有和使用量最大化。
2.险管理方法的创新
风险是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因素。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本经营呈现出高风险性和风险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特征:一是知识产品价格中物质材料成本的比重很小,而研究开发的固定成本急剧上升,使经营风险多倍扩大;二是因金融市场和内部财务结构的变化使财务风险更为复杂和多样化,如技术债务资本的流失、泄密、被替代或超过保护期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殊使用寿命和折旧方法会增加现有资本结构的不稳定性;三是开发知识资产的不确定性水平提高,扩大了投资风险。四是作为知识资本重要构成要素的企业信誉、经营关系等变化使企业名誉风险突出。为此应以现代手段创新风险管理方法,一方面要对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有效识别,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另一方面要建立风险的计量、报告和控制系统,以便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政策。
2.5财务分析内容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