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修调查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31 06:31: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生思修调查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大学生思修调查报告

篇(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7 ― 0005 ― 0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实践育人,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把握如下主要环节。

一、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思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既是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开展理论以及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更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三个自信”和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因此,实践教学的改革要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论课和思想品德修养课等课程的理论知识,能学会分析现实社会、人生等各种现实问题是其关键,不仅“入耳”,更要“入脑”、“入心”。

二、认清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意义

实践教学意义,主要是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改变长期以来“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少教师拘泥于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力求讲全讲深讲透,追求理论的完整性,造成教师之间争课时,课程之间争课时。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更多关注对学生政治方向、思想意识和所谓知识点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作为接受主体的接受程度及其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影响了教学效果,导致学生直接面对社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三、遵循思政课实践教学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突出育人这个根本,逐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立足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需求,认真研究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立足现实,着眼未远,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2、“一体化”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从组织到考核都要体现相互衔接,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知、思、行”三者有机统一和共同作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完成培养“懂知识、善思考、会实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任务。

3、主体性原则。大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发挥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环节,亲身体验和验证所学理论,加深对所学理论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内化”为学生自我成长的自觉价值选择,切实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思想理论水平。

四、凝练出思政课实践教学重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主干课程教学重点分别是《基础》“道德法律意识与公民素养培育”、《纲要》“近现代历史与国情认知”、《原理》“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养成”、《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树立”的等,其结构体系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个人品德形成到合格政治素养培养的立体的教育目标体系。

而实践教学目标的安排,既要做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各门课程之间培养目标的有机衔接,又有效地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教育和自我成长,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化”与“内化”目标的衔接。为此,四门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重点分别应该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侧重引导学生参与道德法律实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公民意识与道德法律素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通过历史考察和演绎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对近现代历史与国情的正确认知能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基本原理概论》课程重点通过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验证性实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塑造健全人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主要通过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引导学生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与逻辑脉络,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实践教学内容上要紧跟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之一就是紧跟形势,宣传国家最新方针政策,实践教学也不例外。思政老师每学年要根据四门课不同的特点,结合当年国际、国内和本校形势发展而相应调整实践教学方案。力争做到健康正确,灵活多样、反映时代气息、把握时代脉搏。

五、不断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鲜明的观点、鲜活的材料、鲜见的角度、鲜有的深度来教学,而这些就需要老师打破一直以来授课所遵循的惯例,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路径,要坚持课堂与课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以校外为主;“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走出去”为主等原则,不断创新实践形式。除案例分析、课堂演讲、课堂讨论等课堂内实践教学外,还摸索出其它实践教学形式。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等革命遗址遗迹,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社会调查、大型展览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则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民营企业、基层社区、调查报告等方式让学生亲眼见证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基本原理》可利用所学举行时事热点评析,就当前国际、国内、校内重大热点问题和与师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问题进行调研、交流、探讨和老师点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就发生校内及周围社会中的不文明、不道德现象进行调查,并积极探求解决之道,从而激发大学生树立良好行为规范。

六、切实抓好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

在实践教学中要建立了实践教学活动机制。每年期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真探讨和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要在遵循“突出实践性,发挥主体性,增强实效性”的前提下,明确学生参加和完成社会实践教学中的实施部门及其相关负责人以及指导教师的任务和职责,以便每次活动都在有组织、有领导、有方案的机制下高效安全地开展。

各思政老师要针对不同课程设定“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认真搞好落实工作。任课教师要根据要求设计若干调查研究选题,划分多个小组,明确社会实践目的,确定活动线路、方式、安全措施、注意事项等。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社会实践基地、当地企事业单位或其它城乡基层单位等进行实地调研。要通过实践让大学生充分接地气,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去看、去问、去思考、去探索人生的真谛,知晓乡情、民情、世情、国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从而使大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国情,自觉拥护党的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达到帮助大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深化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七、科学评定思政课实践教学成绩

实践教学成绩评定包括学生自评和指导教师评定,前者由学习团队依据成员对团队成果贡献进行评定,后者由教师对团队成果及团队活动记录情况加以评定。同时任课教师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中相关要求对学生的调查报告或论文进行认真批阅、修改,评分,如:以《基础》课为例,大学生要根据所选定的实践教学活动方案是以大学生自己身边不文明现象的调研为主题,那么同学们就要积极设计调查问卷,通过统计数据显示问题、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等,做到了有主题、有材料,有分析,有思路,学生调查完毕后,立即以小组为单位上交调查报告并在所在班级上提交讨论,任课教师最后进行点评。让同学在相互交流和自己调查中受到教育。

同时,还要对时间效果进行评估。每一轮实践教学结束前,通过成绩评定会和教学总结会来进行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总结要依据教师的教学总结、学生反馈的建议意见来评价实践教学过程的得失,形成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措施和计划。同时上交优秀实践调查报告或论文到系部办公室,系部应给予相应表彰。

八、及时总结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效

在高校,最难教的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总是很枯燥的,老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听,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打破这样的局面,让理论课也能“活”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些概念、原则、结论,而应是一种理论思维,是观察世界、观察当代中国的基本立场、观点及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思路的核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共同探讨、研究、回答、解决时代、社会、人生中不断提出的难点、热点问题,这让同学们摆脱课堂的束缚,走入社会,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去了解我国的国情、社情、民情,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起来,让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教师也在指导、批阅学生社会实践作品中受到启发,做到教与研的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既定的理论“灌输”向师生共同推演得出结论转变;由教师授业解惑向师生共同探讨解惑转变;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转变;由学校小课堂教学向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转变;由传统的“千人一卷”的考核方式向以理论思维的提升、能力的培养为目的考核方式转变。

九、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今后方向

从长期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要在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要选取精炼一些既有一定专业特征,又能联系社会实际的优选实践方案,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时间,提供良好的实践基地与条件,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实践训练。最终目的使学生学会如何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结合本专业的最新知识,在资料检索、实践设计、动手能力、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多方面得以锻炼,以达到思想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未来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中去,使实践教学迈上更新、更高的台阶。

〔参 考 文 献〕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文件汇编.〔G〕.2010:10.

〔2〕王冬生.高校教师资源是高等教育的第一资源.〔J〕.江西教育科研.2004.(08).

篇(2)

关键词:城市型综合大学;大学生发展;素质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各级各类人才的“潜在力量”、“补充力量”,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具有长远的意义。我国城市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但人才的需求和大学生出现就业难的现状却形成一个矛盾的局面。教育部有关调查说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有明显差距,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以城市型综合大学为背景,力求探索当代大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的路径,培养符合城市发展的人才模式,促进大学与城市的共生共赢。

一、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发展理念

成都大学作为成都市属的唯一普通本科院校,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力求将学校建设成为“学科与专业设置和成都经济社会发展衔接紧密;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培养的人才在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发挥好”的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城市型综合大学。

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城市型”理念。城市型大学是指行政关系隶属于某座城市,办学目标和专业设置紧扣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大学。这样的大学从高等教育属性、科学研究、学科结构、专业和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类型以及教育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应更加贴近所属城市的发展,紧密结合城市的需要,服务于城市的成长

城市型综合大学的“综合”理念。城市型综合大学立足于所属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全方位、系统性的动态发展相并轨,满足城市对人才的全面需求,在学科设置上是属于综合型的,具有学科综合性的特征。

城市型综合大学的“人才”理念。强化实践教学,培养服务于社会一线的工作者是城市型综合大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培养人才方面,主要以学科基础能力训练为平台,以企事业标准为插件,适时引进行业新标准、新成果,缩短产学距离,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够更快、更充分地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中涌现出许多精英人才,“鸟巢一代”就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新一代大学生的素质和魅力,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大学生群体素质教育存在的不足,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促进大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缺乏实效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产生了重大冲击,原本单一的思想素质教育显得缺乏实效、缺乏活力,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大学生人格素质教育不够重视。高等教育过分讲究专业对口、强调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略、忽视心灵教化、人格培养的现象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大学生人格不健全,或者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和失败,缺乏进取精神。

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程度不够。在第三次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和对策研究活动中,被调查的大中学校学生自评同时具有“探究性思维能力”、对新事物想象的“敏感性与流畅性”和“知识基础与信息收集能力”的被调查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1.6%;调查中认为大部分老师教学是“灌输式”的大学生达到44.0%。[2002年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报告概述[EB/OL]. cast.org.cn/n35081/n35668/n35728/n36419/10196393.html.2004年03月19日.]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比较欠缺,为高校进一步以创新素质教育为先导,改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将创新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出了要求。

(二)大学生的发展现状

部分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念丧失。在市场经济崇尚个性发展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有所变化。如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时,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是以集体主义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而不应该是个人利益无条件的服从集体利益;在对待奉献和索取的关系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按奉献多少索取利益。这些现象表明,当代大学生对集体奉献精神和对事业献身精神有所减弱。

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变化。当代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已经表现出择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择业偏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仅把工作当作谋生手段,弱视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等不良趋向。人民网-麦可思2010届大学毕业生“职场新人”月度跟踪调查(2010年9月-11月份数据)结果显示,仅有24%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表示满意。并且被调查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收入和工作强度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有直接关系。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程度随着其收入层次的降低而下降,也会随着其加班时间的增多而下降。[理想与现实:2010届大学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分析[EB/OL].mycos.com.cn/NewsShow/select.action?entry=29574.]

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56-62.]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所必备的条件和基础。但是当代大学心理承受能力却较低,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表明有20.23%的学生有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学习上和生活上的不适而引起的焦虑,人际关系的不良而引起的苦闷,消费上的攀比导致心理失衡,性和恋爱而产生的心理困扰等。

三、成都大学“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结构体系探析

成都大学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针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和素质能力的情况为经验依据,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战略在大学生素质能力上的微观激励机制进行经验性的解析,开展实施了“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该工程是以学生工作委员会和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为支撑,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和教师队伍为保障,旨在培养道德修养高、专业能力强、身心健康、具有创新能力、科学知识丰富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的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成都大学“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结构体系

“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的结构体系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科学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创新力素质五个提升体系,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大能力体系。

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主要基于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培养理念,立足于城市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满足大学生就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要求。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科学素质、身心健康素质、职业素质和创新力素质是现代城市发展对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将学生的所有素质集中凝聚在这五大素质提升的培养上,就是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示学生素质发展的最根本的要求。通过这五大提升体系使得当代大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是相一致的。同时,麦可思的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学生就业的状况与学生素质成明显正相关。就业单位对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主要也体现在本文提出的五大提升体系和三大能力,这从数据上也支持了本文提出的工程体系。

四、成都大学“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的实践成效

成都大学在近三年时间充分围绕城市型综合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素质教育。各学院以学科特点为依托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例如,工业制造学院通过推进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构建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利用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动手能力,塑造科学思维方式,继续打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作品竞赛和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特色工作品牌。美术学院结合专业实际建立学生文化创意项目孵化区,采用项目化运行管理模式,通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专业竞赛实训或承接公益项目、商业项目实战,将学生原创的文化创意项目以作品或商品的形式孵化出来与产业相结合。在承担的成都伊藤洋华堂公司自主品牌IYB服装图形创意设计项目中,提交设计方案300余件,通过竞标,已有8套使用方案被确定,现已全部投放市场在商场售卖。各学院的项目和活动各具特色,各有长处,紧密围绕工程的理念,积极进行实践,展示出学院在素质教育上热诚和努力。 (一)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体系的实践探索

大学是各类人才产生的摇篮,社会对人才的质量评估是进行德智体美的全面评估,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人的全面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高等教育应时刻把握思想政治素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始终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位。

在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体系的建设方面,成都大学以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为主渠道、以思想政治主题教育为引领、以思想网络阵地建设为手段、以党团建设为保障,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第一,抓好入学教育。大学新生一年级开设入学教育课程,让新生尽早认识专业方向,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好大学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注重社团能力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情感、经验、技能的表达能力。同时善抓分时分众主题教育,以突出教育实效。第三,加强网络教育。利用互联网高效、互动性强,学生参与面广的特点,积极构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在学生中努力倡导积极、健康、绿色的网络主流文化;重点加强学生天地网站、学院-班级QQ群思政联动体系的建设,着力开展网络舆论引导、网络道德教育、网络行为规范引导、网络法制教育。第四,实行班级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创建先进班集体活动,启动创建先进班集体网上申报工作,建设网络“班级之家”,实现班级事务公开、班级财务公开、班级各项活动展示公开;积极推进班级民主建设,形成班级建设工作可视化、可比化、监督无障碍化。

(二)人文科学素质提升体系的实践探索

人文科学素质作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人格素养、行为规范等素质的综合体现,既是人的素质结构的基础,又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最高层次。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就是要

把人类特别是本民族积累的价值理念、品格素养、人格情操等精神财富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担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科学素质教育是社会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科学以人文为本,人文以科学为基础。在人文科学素质提升体系的建设上,主要通过通识教育工程、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生社团活动来实现。例如,素质拓展体系的建设,整合、深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出台了《成都大学关于实施素质拓展卡积分的暂行规定》,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和需求,实行学生素质拓展卡,逐步构建多样化、模块化、动态化的素质拓展体系,并与学生的各级各类评优评奖挂钩,使学生在活动中拓展学习知识的范围,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再如通过校园文化平台的建设,举办了学生社团文化节、、“魅力曲艺、悦动青春”中国传统曲艺进校园、《成都大学校歌》《成都大学学子之歌》仪式暨校歌大家唱等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身心健康素质提升体系的实践探索

身心健康素质是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身体素质表明大学生应具备的健康的体魄,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合理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等。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健康的身心素质是大学生接受一切教育,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身心健康素质提升体系建设方面,学校全年开展各种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常年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以激发学生的运动锻炼热情,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时以各类高水平运动队参加全国各级大赛为契机,带动全校学生整体运动水平,并积极参与服务社会活动。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每年有近6千学生受益,得到了学生们的高度认可。在危机预防与干预上,一方面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试,举办新生讲座;一方面协同各学院排查有各种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对筛查出有危机倾向的学生逐一面谈,并对问题严重的学生进行咨询、干预。

(四)职业素质提升体系的实践探索

职业素质是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对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奋发进取,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地按照自己的职业需要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和合理确立求职的期望值,自觉将国家需要与个人利益相结合,实现自我的价值和理想。

在职业素质提升体系的建设方面,学校建立了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服务体系,将就业指导、职业素质、专业技能等内容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将学生的发展与其自身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将其学业选择与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机衔接起来,以全面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力。建立课堂教学、课外讲座和竞赛活动三级培养体系融入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的全过程,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全校必修课以及《学生领导力》、《创业实务》等全校任选课,自编出版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赢在校园——提升你的职场竞争力》;通过三大品牌讲座、知名企业进校园、校友讲堂和创业讲堂等举措开展就业和创业意识教育;举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模拟面试比赛等,让学生以赛代练,理论联系实际,有力地加强了对学生的就业择业指导。

(五) 创新力素质提升体系的实践探索

创新力素质是指一个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心理品质,具体表现在心理素质、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所具有的开拓性、独创性、新颖性等特点,是人才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包括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大学生创新力素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科技竞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创新力素质提升体系建设方面,学校一直注重学生工作与专业教学、专业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积极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宽松氛围。建立ECOC创业服务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E即教育,通过构建创新人才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C是通过竞赛遴选创业项目;O为通过建立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推进大学生创业;C指构建创业扶持资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保障。学校聘请了50余名成都市青联委员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与地方政府设立的大学创业园联合建立了创业预孵化基地,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实践;成立创业俱乐部,开创kab创业基础教育选修课,举办创业讲座和创业设计大赛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不断得到增强。3个学生创业团队被评为成都市大学生创业重点项目,IDO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2010创业成都市“创业潜力奖”,豆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代表西南地区(只有4个团队)参加CCTV《创意中国星》全国总决赛,获得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50万元的投资。全校已经形成了“以课堂教育为基础、课外讲座为补充、就业创业实践为特色、专业教师队伍为保障”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

四、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性人力资源,加强大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发展,而且也是高等院校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职责之一,有利于促进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成都大学“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的推进工作还将在探索与实践中继续深化,为提高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战略实施的实效性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朱晓明.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2]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

[3]刘绍荣.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点及途径[D].复旦大学,2004.

[4]理想与现实:2010届大学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分析[EB/OL].mycos.com.cn/NewsShow/select.action?entry=29574.

[5]汪莉.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

篇(3)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73-02

1 目前现状和改革目标

目前来看,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现状为:(1)学生对该课程不重视,没有兴趣,“两课”在学生心目中和学院总体课程体系中地位不高。(2)各教师都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的改革探索教学授课的方式方法,但效果一直未能达到最佳。(3)由于长期沿用理论教学为主的方式,造成“两课”的覆盖面窄,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效果。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多方面,但我们认为,过去的教学改革主要讨论单一的课堂授课的方式方法的变革,而忽视了从根本上建立一套符合“两课”本身固有规律和我院特色的教学体系,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两课”目前的现状,也不能真正做到为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起到指引教育作用,只有从根本思路上进行突破,建立起一整套新的、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规律、适合大学生个性特点的“两课”教学体系,才能真正改变目前现状,使大学生喜欢“两课”,实现实质意义上的思想政治课的“三进”工作。为此,希望通过这次教学改革,力图做到三个改变,一是改变大学生目前对“两课”不重视、无兴趣的现状,使大学生愿意上、喜欢听、主动学;二是改变目前“两课”教师沉寂于繁忙而又冗杂的大量理论教学,而无暇科研等其他事务的现状,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从尔加快我院“两课”的发展,力争能在学院课程体系中有所突破,从而达到应有的地位;三是改变过去思想政治课仅仅是一门在大一和大二上学期开设的单一课程的局面,真正使该课程能通过多种形式覆盖到每一个大学生,为每位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科学的指引和有力的支撑。通过这三个转变,达到建立起符合“两课”规律而又突出我院学生特色的“两课”教学机制体系这一改革目标。

2 改革措施

2.1进行合理的课时分配

目前,我院“两课”主要开设三门课程,即大一新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一第二学期的“思想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二上学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根据国家教育大纲的规定,同时结合我院实际状况,计划课时做如下分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48课时,其中理论教育课时为30课时,实践教学12课时,网络教学8课时;思想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4课时,其中理论教育课时36课时,实践教学18课时,网络教学14课时,形势与政策教育16课时,理论教育14课时,实践(网络)教学2课时。实践课时采用“三三制”结构框架(形势政策课例外),即“主题参观与讨论”、“撰写心得与体会”、“批改与成果展示”各占实践课时总量的三分之一。对于实践课成绩的评定,考虑到个体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上学期实践成绩列入下学期课程成绩中的方式,占总成绩的30%,即“思修”实践课成绩列入“毛”成绩来评定,“毛”实践课列入“形势政策课”成绩,这样,可以考虑到有的学生利用假期进行更好的实践,从而更加客观的评价每位学生的成绩。

2.2以专题教学为主,进行理论课教改

我院目前的“两课”理论教学,还是依靠各教师的“各自为战”的模式,没有真正发挥起团体的教学优势,为改变这种模式,决定建立起实质意义上的教学团队,课程教学采取“专题讲授”的方式。在依照国家教育大纲的基础上,将课程体系分为若干专题,各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领取“专题版块”,进行集体备课,发挥团队的作用。以思想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该课程理论教学课共18周,36课时,前3周由各教师在自己的班级讲解,以导入式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该课程,再用12周时间进行“专题讲授”,共分6个专题,各老师不再只局限于自己的班级,而是根据“专题版块”在不同的班级进行讲解,顺序可以打乱,这样以来,也使同学们不再只局限与某个单一的教师,从而能从不同的讲解风格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也增加了吸引力和一定的新鲜感。另外,还有三周的时间由教师灵活掌握,用于配套实践教学、参观讨论和成绩考核。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理论课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积极性,也能增加教师的凝聚力,实现教师个性与课程共性的有机结合。

2.3建立网络课堂,发挥其强大的辐射作用

网络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已经不言而喻,为了使“两课”的教育功能辐射到每个大学生,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要,依托我院思政网和各“两课”教师的教学博客,结合三门具体课程,设立网络课堂,主要分为四大版块,即:道德人生、法制在线、理论园地、时政探悉。每个版块由四位专职教师负责,并同教师的教学博客相链接,定期刷新内容,及时回复学生的咨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真正作到管理的日常化、互动的常态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认为,这四大版块不论是对于刚入学的新生,还是即将毕业的老生,不论是生活中对人生的探讨,还是就业中权益的保护,或是学历提升的知识提高等,对广大学生的不同需求都是很有实际意义的。希望通过这一方式,让更多的大学生关注“两课”,认识到它的实践指导作用。

2.4实践教学方式的开展

目前,“两课”实践教学已经在很多高校中开展,根据我院学生的实际特点,借鉴别的院校经验,我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两课”实践教学:

2.4.1组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访谈录等实践教学

篇(4)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述情障碍研究 刘晓鹏,林莉,田刚,王东,刁俊荣,魏秀芹,王怀霞,范玉霞

Klinefelter综合征1例报告 孔永彪,孙洪强

250名高中生自我和谐量表测查分析 刁俊荣,范玉霞,王玉红,刘晓鹏,杨莹

抗精神病药物合并音乐康复疗法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贺方仁,马龙,孟宪伟

中小学教师神经衰弱调查研究 李建辉,胡夫东,李淑敏,孙慧娟

曲唑酮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周刚,邵荣,韩伯军,盛蕾

舒血宁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36例临床分析 王胜利,王启军

100例癫痫病人的剥夺睡眠诱发脑电图分析 宗文斌,张桂娟,张志成

自杀死亡482例资料分析 祝英禄,张玲,祝强

血管性痴呆106例临床分析 周增杰,曾存芝

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护理工作中的应用(附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对照分析) 龙瑞芳,李连启

老年性谵妄病人的护理(附36例护理资料分析) 卢世臣,张晓艳

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心理沟通的技巧 徐清芝

凯尔丁对美沙酮脱毒治疗后海洛因瘾者的继续治疗 罗学东,何纯正

精神分裂症与性有关的精神症状 张小聆,温达民,姚在瑞

利培酮治疗抽动障碍15例疗效观察 谭常赞,胡衡丽

氯氮平所致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孙振晓,于相芬

重症情感障碍的遗传学研究 汪广剑,仲爱芳

精神分裂症伴低血镁1例 张泉水,夏莉,罗小年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提高科室核算质量 张超敬,于建新

舍曲林(左洛复)治疗8例强迫症观察 金卫东

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的胰腺癌1例 张燕

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孙振晓,于相芬

损害多系统的肝豆状核变性1例 林永,夏传红

氟西汀与多塞平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孙树花,史青,张陆云

氟西汀与多塞平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徐文英,刁琨圃

甲基苯丙胺致精神障碍1例报告 刘铭涛,赵汝铭

曲唑酮与阿米替林治疗焦虑性神经症的对照研究 李箕君,袁勇贵

曲唑酮与阿米替林治疗焦虑性神经症的对照研究 郑占杰,王骞,王立涛,田博

大黄苏打片治疗药源性便秘30例 孙守宪,马洪涛,林中

Tourette综合征患者的智力水平研究 陈景清,李功迎

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情况调查 唐卫东,陈良义,李培芬,贾伟

嗅观念--牵连综合征2例分析 张勤锋

颅脑外伤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侯瑞华,陈腾,唐茂芹,高军,高松,李传奇

石杉碱甲胶囊治疗增龄相关记忆减退症(良性记忆障碍)双盲对照研究 柴新生,盛建华

维思通治疗儿童孤独症显效1例报告 陈德昌

防风通圣散治疗精神分裂症104例临床研究 赵建桐,周长来,周华琳,王继栾,侯明进,胡佰文,程子翠,李秀红

性受虐癖1例报告 孙振晓,于相芬

利培酮与氯丙嗪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冯春霞,黄世勋,杨洪志,陈九义,刘和祥

万拉法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张增

季节性发作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对照研究 陈景清

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嗜铬细胞瘤1例 翟秀芝,张吉柱,董兰

Alzheimer病患者精神科门诊现状调查 盛建华,高之旭

卡马西平致剥脱性皮炎1例报告 邹海宁

晚发性和早发性抑郁症的临床比较研究 左津淮,寻知元,王茂桦

丙戊酸镁致脱发1例 孙振晓,于相芬

男性青少年犯的人格特征差异研究 原秋华,纪术茂,房明

初中生违纪行为的相关因素研究 曹秉玉,翟静,刘金同,郭传琴,吕晓敏,陈修哲

大学生性心理与调查分析 宋玉东,赵联和

被拐妇女心理状况调查 林崇光,黄文武,陈素琳,苏尚益

氟奋乃静致单肢水肿1例 张吉柱,翟秀芝,董兰

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倪峻华,欧阳筠淋

情感性精神障碍231例复发因素分析 戴福强,陆万美,朱文波

精神疾病患者中性粒细胞核突变化观察 魏琦

莱芜市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刘太浩,孙守宪,陈延华

癫痫性精神障碍90例临床分析 刘惠敏,张玉海,王文安

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对照研究 李玉兰,张李娜,李猷河,李兰英

100例精神疾病患者CCMD-2-R与ICD-10诊断符合率对比分析 石善江

氯丙咪嗪合并暴露疗法与单用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刘绍梅,肖培贤

盐酸曲唑酮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辅助降压疗效观察 杨瑞丰,张戈,朱榆红

维思通所致静坐不能的研究 朱少毅,蚁丽芬

痊愈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依从性及相关因素的对照分析 郝维德,黄颖,张淑芹,刘兆玺,侯庆香

利培酮、氯氮平对分裂样精神病的疗效对照观察 张玉胜,安庆华,高勇

氯氮平合并舒必利高、低剂量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观察 韩攸村,石寿森,许荣九,尚凤枝

哈力多、氟癸酯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研究 庞道记,孙良民,张哲福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服药不依从因素分析 薛令合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 丁秀珍

654-2醇液、复方补骨脂酊治疗肌注性皮下硬结疗效分析 杜桂丽,李宜翠,郝凤华

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进展 袁勇贵

循证医学在精神科的应用 唐济生

新型抗精神病药-奎的平 张秀平,姜有京

性别、负性情绪对医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 袁勇贵,孙厚纯

儿童家庭健康知识及心理卫生状况调查 王燕妮,张玉英

158例抑郁症患者共患焦虑障碍的临床分析 熊鹏,王继才,张吉营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性摇头1例报道 孙菊水

阿尔采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死亡病例病程分析 王军,奚巍

氟西汀致抽搐发作1例报告 王东,朱孔美,刁俊荣

氯氮平致癫痫发作的临床分析 何伋,何任,栾清明,谢传革

可乐定治疗杜冷丁依赖18例临床分析 潘文,米国琳,朱乐信

男性同性恋群体45例分析 石涛,荆小莉,王润平,王新瑞

15年间住院病人一般情况及诊断变迁调查 姚建军,袁国桢,周德祥

利培酮合并阿米替林治疗精神病性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李守春,卢振胜,李艳,韩崇明

2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刑事案例司法鉴定分析 徐厚才,罗明,衡克礼,李沛亨

旅途性精神病2O例临床分析 牟宗平,杨霞,王松梅

纳洛酮在急性氯氮平中毒的临床应用 罗加国,江秀云

奥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症1例报告 李宁,金卫东

疑病症并发肝癌1例报告 张建华,杨学玲,程玉梅

首次住院精神疾病患儿父母的心态变化及健康教育 孙丽丽,刘虹

篇(5)

一、大学生到课现状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最容易成为社会的精英,并同时肩负着祖国繁荣富强的使命。但由于高校的扩招及学校管理体制的不完善致使当代高校教育质量的普遍下降,大学生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已不再是天之骄子或祖国的栋梁了,取而代之的是颓废的一群人。

其中大学生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逃课,据一份权威的调查显示高校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基础课逃课率在25%以上,而像哲学等公共课的逃课率高达50%。同时还有一份外经贸大学公布的一项对55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72.6%的学生认为“逃掉没有兴趣的课,去参加有兴趣的学生活动或讲座”不算违纪行为。数据显示,近一半的学生一学期逃课2至3次,18%的学生逃课在5次以上。大学校园中流行的一些话像“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必修课是选修课,选修课等于没课”,这成了大部分学生的真实写照。由此可以看出逃课现象的普遍性,逃课似乎正在成为大学里的一种“潮流”。

二、缺课原因分析及其建立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1.缺课原因分析:

1.1、从学生自身看,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由地支配过自己的时间;我们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远离过父母和老师的严格管教;我们恰好又处在这样一个不安分的年龄;大学是非常适合谈恋爱的地方,使年轻男女只顾玩乐,忽略学习的重要性;好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还有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用上课时间打工,赚取生活费;同时一些学生觉得自学就足够了,听老师讲还不如自己自学;还有一些学生为了在以后的就业中体现出自己的优势,花费上课时间考取一定的证件,还有一些学生只是随波逐流,只为逃课而逃课。

1.2、从老师方面看,有的老师上课枯燥无味,学生兴趣不高;老师责任心不强,虽课堂气氛活跃,授课内容与课本不一致;老师上课口齿不清或思维跳跃,学生听不懂;老师经常上上课迟到或从不点名,减少了学生逃课的心理负担。

1.3、从学校方面,学校查课力度不够,对老师和学生上课管理疏忽;规章制度落实的不好;以及对学生要求不高,学分修满即可毕业,没有什么激励的措施,得过且过。

2.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对于以上列举的一些高校教育方面常见的问题,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学习应该是学生的天职,而当逃课、颓废成为大学生中的普遍现象时,当学生的价值观侧重点已不再是学习时,当大学生已经在社会的认知中产生偏离时,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到课率,使学生们真正喜欢上课堂,进而达到教育的目地,既能因材施教又能快乐的学习应该成为教育界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一个民族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于教育,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制止,那会影响整个社会整体的文明水平的发展。据一些统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毕业生就业率为72%,其中有六成毕业生认为工作不符合职业期待,2010届全国大学生有34%毕业生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并且在离职的人群中有98%发生过主动离职。一些冷门专业的学生“毕业即为失业”已不再成为笑话,同时像历史、法律系的学生毕业的就业率更低。这些现象都体现了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不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和长处,也没有得到适当的指引,同时也没有把自己的专业课培养成自己的兴趣而认真对待,都抱着60分万岁的心态,没有好好学习和深入研究。其实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到课率和课上学习的专注度上,如何能保证学生课上高效的学习,适当的激励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

三、对于建立学生间及老师之间激励机制的一些建议

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课堂观和学生观,新一代的大学生是积极的自我发展的主体,不再是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同时他们又有着自身发展的规律,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立足事实,尊重个性,把握规律为培养新一代大学生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育部一直在建议老师应以鼓励为主,所以激励机制是很好的建立学生和课堂良好关系的桥梁,让学生主动的爱上课堂,保证到课率。

从学生本身来说,有以下几点建议。

1.内心激励。心激励是指内心的需求得到满足,如果老师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同时又与课堂密切相关的作业,作业是他感兴趣的,他就会有动力去完成,并且能够尽其所能的做到最好。当责任尽到后,他也会觉得有满足感,也就是需求得到了满足,那么这种满足感就会促进学生积极努力学习,更好地完成下一次的任务。

2.适当的物质激励。质激励是最直接的激励,如我们常提到的进步学生奖,优秀学生奖以及课堂上答对问题得到小奖品之类的。对于不同学生颁发不同的奖励可以达到不同的激励效果,奖励虽然并不贵重,但可以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以及老师的良苦用心,从而促进他们继续积极进取,学好专业课。

3.惩罚激励。惩罚激励也是老师惯用的手段,如果运用得当也可以起到激励作用,在学生中形成“好的行为有人夸,坏的行为有人抓”的良好风尚,即体现需求理论中的公平原则。

从教师一方有如下几点建议

1.建立更高效的教师绩效考评制度。要科学有效地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制度进行改进,注重激励的有效性和多样性,并且使考评过程公正公、公开和公平。

2.建立更加公平完善的薪酬非配制度。这种基于老师自身利益的激励方法是鼓励老师尽职尽责,更好发挥工作潜能的有效激励方法。同时对于学校来说更能吸引优秀的老师,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3.从教师的需求方面进行针对性激励。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讲到人的需求理论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

四、总结

通过对大学生缺课率现象及其原因的的分析,课现象从表面看是一个学生对学业的态度,而深入研究后则是个体性格、学校制度、教师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学习本应该是学生的天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的日益凸显等种种原因,在校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逐渐远离了课堂,去干一些自己自认为很重要的事情,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为了引起大学生对于这一问题严重性的认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爱上课堂。在教育方面引入激励机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有效的激励机制可充分发挥现有的人力资源,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保证学生的到课率,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财务与资产管理处)

参考文献

[1]颜艳妮.高校教师激励理论的研究和探索[J].教育界:高等教育.2012

篇(6)

我国的宠物产业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了解,我国有宠物用品生产企业约200家。宠物饲养给宠物医院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许多宠物医院业务并非主管“医”,服务项目包括经营收售宠物、销售宠物用品和食品、主人外出托管、宠物美容等。宠物美容院、宠物寄养等专门化经营也开始出现,宠物服务趋向专业化、专营化。

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正确引导。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比较系统的关于宠物饲养方面的法律法规,宠物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急需制定宠物医院、宠物饲养环境污染治理、宠物交易市场管理、宠物服务行业管理等方面的条例,制定宠物用品生产标准,使宠物产业管理有章可循。

报告对近年来中国宠物产业的成长、发展,以及从宠物经济、宠物活动、宠物对社会的影响等多元化思维和详尽的资料诠释了XX年中国宠物产业发展的历程,阐述了围绕宠物发展起来的衣食住行行业前景,还有我们仍需持久面对的问题和压力,权做参考和借鉴之意。

第二节.中国宠物行业概况

(一).宠物经济

从大的环境上看,休闲经济赖以发展的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XX年第一季度,国内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增长速度为%;从1978年到XX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倍,年均实际增长%,大大高于同期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增长速度。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催生了我国的宠物养殖与宠物消费。据有关部门统计,京津沪穗的宠物犬总数超过了160万条,仅上海宠物消费一年就可达到六七亿元,与宠物相关的美容、医院、殡葬、婚介、训练、验证、比赛等行业应用而生,并折射出强大的市场空间。

从我国目前人口年龄的构成状况和发展趋势来看,目前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构成的%,宠物作为伴侣在老年人群中表现的最为突出。从上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到现在已经30多年过去了,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国人口结构构成中老龄人口比重会进一步增加,也就是说宠物的准消费人群正在增加。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宠物正在成为中国城市里的一个新型居民,对饲养纯种狗和纯种猫的追求正日渐成为新一代城市居民的时尚潮流。据不完全统计,以纯种狗和猫为主的宠物市场,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20%以上。同时,围绕在宠物时尚的周围,医疗、服装、托管、犬社、赛会、媒体、网络正在形成一个专业领域。据非盈利性动物保护组织“北京人与动物环境保护教育中心”的资料显示,我国宠物经济的市场潜力至少能达到150亿元人民币。目前,北京宠物数量大约有300万只(条),与上海、广州、重庆、武汉并列为全国五大“宠物城市”。如此算来,全国至少有宠物1亿只(条)。就北京而言一年花在宠物身上的钱多达5亿多元。有专家对未来我国宠物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预测:预计XX年以前中国宠物食品和宠物用品市场的定值销售额将超过60亿元人民币,良好的经营环境也将形成。

在宠物饲养种类方面,目前以体型较小的猫、狗为主。以宠物狗为例,小型犬有北京犬、西施、巴哥、斗牛和新品种雪瑞纳、贵妇等。随着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人向郊区转移,生活空间扩大,一股饲养大中型犬的热潮也开始在天津出现,如德国牧羊犬、大麦汀、拉布拉多等烈性狗。

(二).宠物市场

1.京城宠物寄养已成规模

据了解,开展宠物寄养服务始于1999年,主要是为了方便人们出行。目前京城大约有四五家这样的宠物医院开展宠物寄养服务,现在已逐渐形成规模。送来的宠物必须要有健康证才能入住,还要有已注射预防针和狂犬疫苗的证明,否则拒绝接纳。

2.深圳宠物经济年产值5000万

据介绍,深圳目前已登记的宠物狗5万只、宠物猫3万只。每只犬每年入户、年审、防疫、狗粮等费用超过5000元。目前深圳宠物经济年产值已高达5000万元,并且每年将以1000万元左右的速度攀升。

3.重庆、南京出现“宠物婚介”

12月初,重庆、南京相继出现了“宠物婚介”。据《江苏商报》报道,店老板介绍,很多宠物主人想为爱犬留下后代,却苦于找不到相匹配的同类犬。据悉,来相亲的均为各种名犬,程序是先登记,再拍照,留下档案。谈妥价格后,双方主人让两只犬单独相处,培养感情。只要母犬,成功率就会很高。最后“婚介所”要收5%的中介费。

4.成都成立了一家宠物标本制作店

新华网成都5月17日电:成都最近出现一家宠物标本制作店,这家专业制作宠物标本的公司,为那些失去宠物的主人带来安慰,实现了“把宠物长留身边”的愿望。

·大学生课余活动调查报告 ·XX年调查报告 ·旅游调查报告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人力资源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会计学专业调查报告 ·白领调查报告

5.哈尔滨租赁宠物

在21世纪的今天,租赁业不再是新的事物,它已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不仅可以租儿童玩具车、租手机、租电脑……还可以租猫、狗、兔等宠物。

猫、狗、兔等动物体形小巧,性情温顺,在家中豢养一只,可以增加生活情趣。但豢养宠物也比较麻烦,需要给它们喂食、洗澡、清粪便,有了病还要上宠物医院。就时下而言,绝大多数人工作忙碌紧张,生活节奏加快,其中的某些人虽然喜欢宠物,但却没有精力豢养。

花鸟鱼市的一些精明的业主们瞄准机遇,根据情况,推出了宠物租赁业。人们只需花上少许价钱,就可以租到一只令自己满意的宠物。什么时间养够了,便可物归原主。根据爱好和需要,还可换养其它宠物,做到常养常新。

6.太原新建观赏鱼基地、广东观赏鱼基地为世界最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观赏鱼的需求增大,太原鱼种场投资600余万元建成一座先进的观赏鱼繁殖、培育基地,目前有金龙、红尾猫等近50个养殖品种。

广东水族产业凭借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相结合,引领全国潮流的。据水产专家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广东,观赏鱼水族产业居然容纳了近20万人就业!养殖面积达10多万亩,年产观赏鱼(含鱼苗)数百亿尾,并由此兴起了水族器材厂家上千家,整个产业年产值合计超过100亿元。目前全国各地的观赏鱼和水族器材60%~70%来自广东,广东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和水族器材产销基地。水族产业具备广阔市场前景,广东业界表示乐观。

发展宠物市场,重在经营思路。其实从整个宠物产业的链条来说,可供开发的产业还远远不止这些,宠物酒店、宠物婚介等等都是可以去挖掘的富矿。对于宠物商来说,只要能想出来,就没有开发不出来的宠物市场,但现在摆在中国宠物商面前的问题更多的可能是如何使品牌在众多竞争者当中脱颖而出,受到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如何面对更多来自海外的竞争压力,涉足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宠物美容师培训要规范;宠物医院面临国际挑战;宠物用品要打造知名品牌……这些都是中国宠物市场面对的机遇和挑战,诚信、稳健、务实、规范的市场,才是中国宠物界要努力追寻的市场。

(三).宠物活动

众多的宠物展示会、宠物博览会也给城市经济以更多的选择。

据悉,去年7月中旬上海人刚刚领略过一次宠物展的风采,接踵而至的这次亚洲最具规模的15000平方米展览显示了“宠物经济”在上海的崛起。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目前已经成为全国五大宠物城市之一,养宠物的上海人基本上每个月花在爱猫、爱犬身上的费用为300元。据悉,为了避免初次参加此类国际比赛的上海人“露怯”,组委会特地安排了一次临阵磨枪的机会,在8月27日开设补习讲座,给阿拉讲一讲大赛的程序、如何舒缓紧张情绪、如何带狗出场、怎样搭配服装等。

XX年以上海、北京、广州、南京、成都、沈阳、青岛为主的城市围绕宠物为主题举办了许多种类的展览会:

如XX年1月1日-3日在北京举办‘XX伟嘉杯caa第四届世界名猫展’、XX年1月11日‘XX年csv德国牧羊犬辽宁地方展’、XX年3月6日-XX年3月7日在北京举办‘XX年首届cfa大型猫展’、“超飞”在XX年5月2日-6日在国都宠物公园举办‘第三界世界宠物文化博览会’等。

由于宠物产业的日益完善,为宠物的健康和生命成立的组织也相应而生: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北京保护小动物协会、香港爱护动物协会等。这些机构在保护小动物方面做了许多努力:收容及拯救被遗弃的受伤动物;调查虐待动物的报告;接受市民弃养的动物,以解动物流离之困,亦有助于缓解动物流浪街头的问题;为猫狗提供廉价的绝育手术服务,以避免动物被繁殖后无人愿意养育的情况;为无家可归的动物寻觅新主人;尽可能为一些无家可归的动物提供住院服务,包括:基本的兽疾护理、治疗及大型手术;向公众传扬“宠物主人应有的责任与动物福利”等科学观念……

第三节 中国宠物产业调查研究

宠物产业顾名思义,就是围绕宠物发展起来的繁殖、训练、用品、用具、医疗、医药、贸易的产业链。在发达国家,宠物作为一种产业已经有一两百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健全的宠物经济产业链。根据美国的euro monitor 调查公司提供的数字,1997年,世界宠物食品市场价值255亿美元,到XX年宠物食品市场的销售增长了19%,市场价值增涨到42%。在美国宠物经济已占到gdp的4%-6%。在发达国家,宠物产业已有一二百年历史,已经形成繁育、训练、用品用具、医疗、医药、贸易的产业链。目前仅世界宠物食品市场总量就有1750万吨,价值361亿美元。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宠物大国,XX年美国宠物用品销售达310亿美元。在澳大利亚宠物行业有八万名员工。而在德国每年养犬的产值就占国民经济的17%左右,已经形成了产业支柱。

(一).宠物产业的基本走势

在我国,围绕宠物形成的生产、销售和服务等系列产业活动,近些年相继开发了宠物交易市场、宠物用品店、宠物医院、宠物训练等项目。目前,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等城市宠物经济快速发展,以上海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每个月花在爱猫宠犬身上的费用为300元,仅每年的养犬费用就高达6亿元。根据资料测算,国内至少有宠物一亿只(头),由家庭饲养宠物而派生出的宠物经济“蛋糕”可谓越做越大。

随着中国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和家庭规模的缩小,饲养宠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生活的一部分,中国的宠物消费也随之形成规模,同时展现巨大潜力。尽管中国各大城市政府都执行了严格的宠物饲养限制条例,实际宠物量近年来却有增无减。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和成都被并称为“中国五大宠物城市”。据有关资料显示:单以宠物犬为例,北京目前约有50多万只,而且仍在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上海则约有70万只,每年在宠物上的花费更高达6亿元。在经济不甚发达的东北辽宁的宠物业也日渐成形,并得到了较快的增长,业已形成生产繁殖、物流两个体系。全国犬只的拥有量不少于2100万以上。

围绕宠物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以及附加值的宠物消费,如:宠物美容、宠物训练、寄养、摄影等行业都颇有市场。据统计目前中国宠物经济的市场潜力至少达150亿元人民币(32亿新元),且呈快速增长趋势。专家预测,目前我国宠物经济的市场潜力至少能达到150亿元人民币。中国社会消费需求中出现的如此迅猛的宠物消费需求,标志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进步。随着犬种引进工作的进行,国内市场上犬种丰富,宠物美容概念的不断深入,养犬群会越来越重视宠物的相关行业。随着宠物量的增长,中国的宠物行业也将步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二).宠物产业链的现状

1.宠物的服装

关于宠物的服装可谓五花八门:毛衣、夹克、绒衣甚至婚纱,通过对狗背长和胸围的测量,由宠物主选择图案、花色来给自己的宠物宝宝订制服装。这种专门经营宠物服装的商家通过连锁经营和报刊、杂志、网上订购的方式来实现快速的信息连接来达到双方互益的目的。大部分的小作坊批量生产,这种优势可以大大降低销售价格,扩大销售市场,但是尺码和设计单一,合身的标准降低,不符合现代人的需求。XX年8月北京宠物服装市场出现了首家专为宠物设计服装的工作室,一件宠物服装从设计到完成需要三天的时间,价格和普通成人服装相当,大多数人偏向于秋冬季保暖实用型。另一部分的需求来自个性、独立和张显个人魅力的人群,他们对宠物服装的革新有着很重要的引导作用。

尽管宠物服装经济在中国刚刚起步,但庞大的市场需求和人们对宠物的新观念,给这个全新的产业以极大的鼓舞、机遇和想象的空间。

2.宠物的食物

在中国潜藏着的这样一个巨大商机的宠物市场中,国际着名宠物饲料品牌纷纷登陆中国市场。XX年北京进口宠物食品的销售额约为人民币2亿元,比上年增130%。95年进入北京市场的法国皇家(royal canin)宠物食品,近年来销售额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30%。主打中低档市场,主要销售美国宝路(pedigree)、伟嘉(whiskas)品牌的爱芬食品(北京)公司,去年的销售额则达到XX万元人民币。

近几年,中国企业以其特有的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在宠物、水族用品的生产方面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在国际宠物、水族用品市场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国宠物经济的发展,北京、广州、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中宠物及观赏鱼爱好者迅速增长,宠物用品专卖店、水族连锁店、宠物美容院及医院大量涌现,北京、广州等城市更形成了大型宠物、水族用品销售市场,众多国际着名宠物、水族用品生产商亦纷纷进入中国。国际着名品牌皇家、宝路、伟嘉、爱慕思、普瑞纳等利用家乐福、亿客隆、万客隆、华普等连锁超市,使其产品通过连锁超市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而德彩、黑钻、喜瑞等国际着名水族用品、饲料生产商则通过商将其产品成功打入中国市场。

据统计:在中国的北京、广州、重庆、上海等大城市中,宠物食品及宠物水族用品的销售额逐年上升,年销售额均在2亿元人民币以上。由此可见,中国迅速增长的豢养宠物及饲养观赏鱼的群体,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宠物经济的发展,中国将成为世界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宠物消费市场之一。

3.宠物的住、行与用品

近年来,在各大城郊市,饲养宠物已经成为时尚,随着爱犬一族的逐渐庞大,成规模的犬业养殖机构就有成百家,与之相应的宠物医院、宠物食品店、宠物用品店、宠物美容店也应运而生,并且具有自己固定的消费群体。

在我国,宠物健康护理员的职业前景将十分看好。他的主要工作:宠物饲养与疾病预防;对宠物进行日常健康护理与管理;对宠物进行科学美容(非手术类);对伤病宠物进行现场救护、病期护理、术后护理及康复护理。目前我国从事宠物服务业的人数已猛增到100多万,从事宠物医疗和护理的人员约占10%。国外宠物服务业比较发达,宠物业每年有数亿美金的收入。

宠物医师、宠物美容师、宠物摄影师,这些因需求而衍生的行业虽然行业年轻,但需技术含金量高,仅从宠物医院经营现状看,宠物豢养者每月为宠物修毛发、作常规检查、要花费近百元,平均每次消费在300元左右。甚至有的宠物医院服务项目中还包括收售宠物、销售宠物用品和食品销售、主人外出托管、宠物美容等。据统计,宠物医院每月除一些房租、设备、药物、兽医工资等成本外,净利润可达到15000-60000,宠物医院虽然“钱”景一片光明,但是问题也同样不少。但事实上,宠物热却未引起宠物医疗营业税的增长,由于目前宠物医院多为个人经营,经营规模小,财务人员多为兼职,核算水平较低,税收意识薄弱。同时由于给宠物看病,购买宠物用品的多为个人行为,所有支出全部以现金支付,不开具发票,因此宠物医院一般不购买发票,税务机关很难掌握其真实的经营情况,导致偷漏税的现象。宠物热却未引起宠物医疗营业税的增长,产生了一冷一热的强烈反差。未来税务部门将考虑研究制定相应政策和办法,明确宠物概念、种类、范围,加强对宠物消费经营的税收监控。

宠物用品包括食品,洁净用品和附属用品,在市场分割中,宠物洁净用品占5%;宠物食品约为70%,但宠物食品市场为跨国公司所控制,开发机会有限;附属用品占据宠物用品市场的25%,总计达1XX多种。包括狗筐、猫垫、宠物玩具、鞍筐、龟爬行场、鱼缸;也包括介绍如何饲料宠物录像带、磁带、图书等。宠物附属品市场看好,在零售时,宠物用品按以下类别划分:狗类附属用品;猫类附属用品;猫、狗洁净用品;其他小动物附属用品;两栖类动物,昆虫如蚂蚁和鞘翅目,蛛型纲如蝎子、蜘蛛,爬行动物用品;笼养鸟、飞禽、野鸟等用品;淡水或咸水观赏鱼用品;给宠物及主人的礼品、纪念品。宠物附属用品中销量最大的猫垫子,全欧零售量为120吨,在美国猫垫子年零售额为1亿美元。

1999年全球宠物附属品市场规模约为15o亿美元,其中2/3的市场份额为北美西欧所占据;中、东欧(特别是巴西)属新兴市场;日本、澳大利亚、南非市场正在发展。中国是宠物附属用品出口国之一,目前生产的宠物附属用品主要出口美国和北欧,主打产品有:狗、猫用的项圈、牵绳、服装、玩具等;狗磨牙的皮制物品;马或小动物笼中的塑料装饰品或特种木材等。宠物附属用品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做工是否精致、产量以及供货来源国别等,都对价格有影响。据悉,生产一般常规宠物附属品的税后利润是10%—30%,而部分高科技用品的利润可达50%以上,如有一种遥控电子狗项圈,可令狗说站着就站着,说趴下就趴下,这种美国产的项圈其利润达到200%。由于宠物的附属品消费群体并不大计较品牌,所以,只要市场开拓得法中国中小企业进入该行业,将非常有利。

篇(7)

一、可持续消费成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我国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迅速提高,因而整个社会生活的消费总量急剧增加、消费结构迅猛变化,这给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可持续消费公众化由此成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需。

可持续消费,是指在消费过程中要符合环保理念,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在消费时不仅要考虑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安全和健康需要,而且要考虑满足后代的消费需求、安全和健康需要。

可持续消费不仅是一个新的消费观念,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人和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一种和谐的生存关系。所以可持续消费包括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仅包括消费无污染、有利于健康的产品即绿色产品,而且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

在生产力不太发达的历史时代,自然界不能为人类提供现成的生活资料,只有依靠对自然界的改造,人类才能取得生活资料,才能生存,结果人类开始不顾自然及后代不计代价地进行生产。随着经济的繁荣,人类的这种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弊端显现了出来,人类看到了这种远离自然、背离自然的“发展”带来的严重危害,在反思这种发展观的过程中可持续消费观应运而生。

上世纪70年代“环境危机”、“石油危机”等公害事件出现后,全球爆发了“停止增长还是继续发展”的争论。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经过长期研究,于1987年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由此人类得出结论:人类要发展,但是发展要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可持续的消费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要发展就意味着要进行生产,生产与消费互为因果关系,想要改变人类背离自然的行为方式,应该从生产和消费行为两方面着手。生产固然重要,我们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消费,它决定了消费的规模、方式,但消费同时也是经济运行的前提和条件,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旦不能被消费,生产也就失去了目的和意义,必然停止下来,如果我们能够将环保意识渗透到消费行为中,不仅可以减少消费环节的污染,而且可以积极引导生产的发展,最终解决环境问题,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之路。

二、高校应成为可持续消费的第一阵地

(一)高校提倡可持续消费的意义

生产与消费互为因果,解决生产污染和生活污染的问题的金钥匙其实掌握在每位消费者的手中。消费方式的转变必然引导生产者转向生产环保产品,只要消费者能做到可持续消费、环保消费,以此去引导生产和销售,就能通过市场价值规律真正解决环境危机。

高校是知识集中地和人才培养地,高校的教育是影响受教育者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高校受教育者可塑性高,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行为习惯形成后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的发展,而且会对社会、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是年轻人最为集中的地方,且凝聚了消费能力非常强大的群体,高校自然就成为了倡导可持续消费的第一阵地。据调查,南京的高校每生每月平均消费在千元左右,其中有一半的开支是用在生活消费上。可见高校学生的消费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如果他们在求学期间形成可持续的消费方式,不仅其本人可以为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而且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成千上万家庭的消费行为,其就业后也会成为社会上更为重要的消费力量。因此,高校应该肩负起普及可持续消费观的重任,以此影响受教育者的行为习惯、消费行为,直至影响社会。

(二)目前高校非可持续消费面面观

大学校园中,学生消费主流是理性、健康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良消费心理和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大学校园正在成为一个人为制造的“炫富场”,奢侈消费、崇洋消费、炫富消费等非理性消费都已渗透到高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颠覆着大学生们传统的消费观。

1.奢侈消费

现在的高校中,“新新人类”成为一道“闪亮”的风景线,他们讲究吃喝、穿戴时尚、注重名牌、力求走在时尚的最前沿,出入高档消费场所,一个月花去四五千对他们而言是小菜一碟。“我为名牌狂”,“女孩子得不惜代价打扮自己”成了他们的口头禅,为了追求名牌和与众不同的款式,很多学生经常上网购买衣服、数码产品、名牌化妆品等,更有甚者非洋货不买,非名牌不穿,去商场看到自己喜欢的商品,不管穿不穿、用不用都要买,以使自己的衣柜不断“翻新”。

2.炫富消费

很多大学生为了不落伍,不断升级换代手机、笔记本电脑、MP3、电子词典等“现代化装备”,“学费外支出”迅速增长。有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在高校市场里,每位大学生的月消费在千元以上,消费集中在食品饮料、时尚用品、数码产品、奢侈品等。为了攀比炫耀,很多大学生盲目跟风,追求名牌,比装备,别人有的自己不仅要有,而且要更好、更高级。请客吃饭,非高档餐厅、饭店不去。点菜时不考虑实际情况,专挑贵的点,点得越多越能显示自己“资金雄厚”,越有面子。

3.人情消费

逢年过节、同学过生日时,同学之间不免互送礼品,互请吃喝,且消费的数目正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很多学生认为,大家都这样,如果自己例外,别人会看不起自己,自己会抬不起头来。在“人情消费”方面,为了不失面子,即使消费已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很多大学生也“死撑着”,否则就认为或被认为是“不够意思”。

4.爱情消费

大学时期正是渴望浪漫的人生阶段,日本当代思想家池田大作说:“只要是在恋爱,自己的判断中就常会有失误的可能。”所以,大学生情侣们在卿卿我我、花前月下的时候根本不会去考虑恋爱资金的来源问题。大多数大学生情侣,恋爱期间“改善生活”下馆子,通讯费、周末看电影、为对方购买心仪衣物等方面的“爱情消费”至少也要七八百元。很多学生发出“想说爱你不便宜”的感慨。据调查,90%的大学生恋爱资金是从生活费中列支的,也有少部分人用的是勤工助学、参加社会活动等额外收入,而对于没有经济收入来源的贫困生,则只能举债维持了。

5.食品与日用品消费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偏爱到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快餐店消费,甚至有学生干脆用快餐代替主餐。长期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的快餐食品,不仅会导致肥胖,而且会降低食用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年轻人患糖尿病的几率。有人视健康于不顾,逞强斗勇,过度吸烟饮酒,吸食等;有人食用有害残留物超标的瓜果蔬菜,危害自身健康;有人长期过量使用会损伤人的神经中枢系统的清洁剂、磷超标的洗衣粉等,使智力发育受阻,甚至出现精神障碍。

三、高校学生非可持续消费行为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上炫富和过度消费行为愈演愈烈,消费领域的奢华景象层出不穷,礼品奢侈化、节庆奢侈化也早已屡见不鲜,加之媒体、电视剧、电影等影视产品的推波助澜,大大滋长了整个社会非理性消费理念。中国式奢侈文化越来越流行,其步步升级的态势不仅体现在一些奢侈品展上,而且体现在许多大城市公路边的广告牌上,“奢侈”、“至尊”、“顶级享受”等广告宣传用语无时无刻不在向路人灌输着炫富、崇富的消费理念。经常可以看到某些大酒店几百几千元一桌的饭菜,很多菜都只被动了几筷子。对于自己请客吃饭后饭桌上的剩菜,半数以上的消费者表示不会选择打包。据统计,如果以20万元建一所希望小学计算,仅杭州餐饮一年浪费掉的钱就可以建成7000所希望小学。2006年1月,杭州一家酒店甚至推出了一桌高达19.8万元的豪华年夜饭。这种“榜样”效应的误导,势必给高校学生带来强烈的心理暗示和影响。

(二)学校一般也疏于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加以引导,忽视了校园中不当的消费现象,在消费过程中未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地示范榜样,未采取诸如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等有效环保措施,未实现可持续消费形式。如高校中的打印机纸张未做到合理利用,浪费现象严重;路灯、水龙头等公共设施缺乏统筹规划及有效的管理,经常出现白天开路灯,水龙头漏水一天无人问津的现象,造成电力、水等资源的浪费;很多餐厅未采取有效的措施端正学生的行为,甚至给学生提供一次性餐具;未考虑男女生差异,以一个标准规定学生的订餐标准,致使食物浪费现象严重;学生宿舍的住宿用品未考虑到可持续消费因素,一律要求学生必须购买校方提供的商品,致使很多毕业生在毕业时将不会再用到的棉被、脸盆等生活用品随意丢弃,而与此同时还有很多贫困大学生为了缴纳购买住宿用品的费用而四处奔波。为适应检查、开展活动等需要,一些学校大搞面子工程,活动结束后,很些工程便失去了使用价值,变成了摆设。

四、加强教育引导,疏通学生可持续消费的通道

(一)加强可持续消费观的宣传及教育,倡导学生树立环保理念。

要从根本上杜绝大学生中的非理性消费行为,高校应将培养大学生的消费观纳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两课”教学的范畴,致力于营造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培养大学生的可持续消费意识,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消费观。培养学生认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行为,不崇洋崇贵,不盲目跟风,不攀比炫耀,鼓励环保消费、节能消费、品质消费。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朴素、勤俭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艰苦奋斗的优秀传统。

(二)培养学生可持续消费的行为习惯,避免浪费,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消费行为,对于校园中出现的种种非理性消费现象,采取种种有效措施,如曝光铺张浪费、破坏环境的行为,从根源上杜绝它们的出现。

高校应引导学生端正认识:寄希望于投资金钱收获感情,不仅不能长久地维系爱情,反而会不断地加重父母的负担,加重自己的生存困难;学生的本职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人情消费”,“打肿脸充胖子”式的攀比表面上看是拉近了同学间的关系,殊不知真正的好朋友间的交往,不一定非要建立在高消费的物质基础之上;在家庭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穿戴名牌本无可厚非,但一味追求名牌、攀比而视自己的时间、精力、财力于不顾,是毫无意义的,最多收获一点点的虚荣,真正有成就和内涵的人没必要刻意用外在的东西证明自己。

(三)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理性消费,做可持续消费的倡导者。

1.购买食品要首选“绿色”食品,选择没用或少用人工合成添加剂的食品。不要购买无检疫肉制品,尽量减少食用熏制、腌制的各类食品。最好不买施用了生长素、催熟素和大量化肥的超过正常大小的水果、蔬菜等。

2.均衡膳食,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长期食用快餐食品甚至以快餐代替主食,杜绝过度吸烟、饮酒行为,注意摄入蔬菜水果和谷物制品。蔬菜和水果在食用前要清洗干净,凡能去皮的在食用前一定要去皮。

3.选购“绿色”生活用品。不购买过度包装,用后会变成污染物,生产时会制造污染或者使用时会造成浪费或污染的产品;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等;选用环保电池,注意废旧电池的集中回收;选购不含有毒化学物质的清洁洗涤用品,如选购肥皂、衣服粉时应首选无磷产品,不使用含氟的空气清新剂;选购化妆品,不仅要注意生产日期,而且要注意成分表,学会分辨哪些是有毒性的防腐剂、色素、香料;选购衣物时,要注意其成分中是否含有甲醛,因为甲醛经特殊工艺处理后,会成为纤维的一部分,会持续挥发有害气体;注意选用节能灯等节能产品。

(四)高校工作人员自身要树立可持续消费观。

高校工作人员应认识到:“你有钱消费,但无权浪费。”做到以正面的示范作用影响学生的消费行为。

杜绝公款吃喝、铺张浪费、奢侈享受等现象;采买公共设施做到绿色采购;作决议决策时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因素,力求实现资源最大程度的有效利用。提倡根据周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结合的科学原则,以适宜的政策为条件强调“综合决策”并加以实施,例如选购建材时要向商家查看有关安全的合格证明,选择质量好、毒性小的材料;不要为了赶时间急于让学生搬进刚装修或整修后的教室,应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一段时间,以减少刺激性气味;降低不可循环材料的使用,转向使用环保生活、可循环使用的物品。

篇(8)

关键词:女性学;女大学生;价值观

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2016年底,在中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就要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1]。就女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而言,据《中国妇女教育发展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女大学生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可以说,未来的她们无疑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然而,面对当今社会的复杂变化,各种思潮的激烈碰撞,面对审美看法、学业态度、就业选择、自身安全意识、婚恋价值观等关乎今后人生方向的重要考量,女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困惑和彷徨。本文拟从女性学域提出对女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的探解路径,将性别教育的理念和内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女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的提出

2015年,复旦大学国家网络传播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开放大学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互联网与当代大学生系列研究报告》。[2]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婚恋观展开全面调查,调查数据显示,40.2%的人会关注女大学生是否应该接受被包养这样的道德伦理问题;广州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则显示,59.2%愿意嫁给富二代,理由是可以让自己的人生走捷径……[3]当今中国,恰逢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在急剧社会变革的同时社会问题丛生,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并没有相应带来性别平等情况的改善,相反情况可能不进反退。在很多人都说“在中国男女已经足够平等了”的时候,数据显示却给出人们另一个答案:世界经济论坛的《2016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中国排名第99位,再创新低[4]。这说明当前中国社会的整体氛围对女性来说并不理想:从出生时的“弄瓦”①、非自然选择性别;入学时失学女童增多、未成年人频发;就业时面临的职业性别隔离和性别歧视、职场性骚扰、升迁发展的玻璃天花板;面临婚姻时的剩女难嫁、老公出轨、家庭暴力、离婚贬值……面对如此不乐观的现实状况,女大学生更多的是困惑和手足无措。整容之风盛行、妇女回家的呼声渐起、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越来越有市场,女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引导遇到了新的挑战。究其原因,一方面,根深蒂固的传统性别观念仍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我们;另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的转型发展,各种思潮汇聚、各种诱惑出现、各种欲望涌动,不断制造出新的女性社会问题。鉴于此,针对目前女大学生中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问题,需要依据女性学理论来探解这些问题,将性别教育的理念和内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女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女性学①(Women’sStudies),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高校,如今已经成为西方高等教育中的主流学科。在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要求男女学生通修的性别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早已经在普通大学开设。而中国的女性学研究起步较晚,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妇女女发展纲要》(2001—2010)规定高校开设女性学课程为重要发展目标。2006年,教育部把女性学专业确定为高校新增专业,并开始招收首届普高本科生②,学位授予门类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属法学门类,女性学专业正式进入国家教育体制。进入21世纪后,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女性学课程,将性别教育贯彻到高校,通过以性别为视角看待身边的人和事,贴近女大学生日常生活与成长成才的实际,为其释疑解惑,对女大学生走入社会后面对择业、婚姻、家庭等问题有很大帮助。为女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和自身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培养大学生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的价值观念和女性独立自主的人格特点,传播先进性别文化。

二、女大学生价值观问题分析

在女性学域探解女大学生价值观问题,将性别教育的理念和内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我们要考虑三方面的基本问题,一是培养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意识,加强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角色意识建构,需要以社会性别理论为基础;二是要加强女大学生的性别观教育,需要以马克思关于妇女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三要培养女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为基础。因此,本文在研究各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社会性别理论、女性解放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石。

(一)社会性别理论

社会性别理论,是1976年由美国人类学家盖尔•卢宾(GayleRubin)提出的。“社会性别”在英语中为“gender”,它与“sex”是相对的。Sex指的是与生俱来的男女生物属性,两性存在着性染色体、荷尔蒙、脑结构等纯生理方面的差异,是生理性别,自然存在物;而社会性别是通过社会实践的作用发展而成的在角色、行为、思想和感情特征等方面的差别,是社会文化在二者生理差异的基础上,对二者行为角色、气质特征以及社会地位和分工等的社会期待,是文化构成物。社会性别一词用来指由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女性或男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5]。通俗点说,社会性别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男子气和女人味的社会既定角色模式。比如:男孩和女孩从出生取名的不同;从小喜欢颜色及爱好的不同;成长中性格坚强与柔弱的不同;成年后社会责任的期待不同……所以,世界女性主义运动的教母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deBeauvoir)一语中的:“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造就的。”也就是说,社会性别的男女,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上由后天的社会文化制度造就的男女,是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为赋予的性别。而这种人为赋予的社会性别差异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正是这种社会文化制度造成的男女性别差异导致了男女不平等。社会性别理论对这种不平等提出挑战,为两性平等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女性主义就是女性寻求自身权利的过程。哲学家尚塔尔•墨菲则用一句话来概括:“对我来说,女性主义就是妇女为平等所进行的斗争。”国内一些女性学研究学者认为,从价值观培养角度出发,男女平等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应该涵盖在高校教育之中。通过规范高校性别教育的内容,构建社会性别教育的文化,来化解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的性别困惑。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女性学”课程,普及社会性别理论,消除女大学生对女性主义的误解,纠正女大学生性别意识偏差,加强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角色意识建构,使她们从“男优女劣”“男主女从”的自卑性别心理中走出,不再在潜意识中把自己定位为“性别弱势群体”,从平等意识、差异意识、协调意识三个维度去建构包括性别观念、性别角色定位在内的健康的社会性别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之义。

(二)女性解放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专门的系统论述女性问题的著作,一般而言,马克思恩格斯女性解放理论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经典作家文章中有关女性问题论述的重要概括和经典总结。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女性解放思想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着手,马克思尤其是恩格斯通过独特的实践道路,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女性解放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阐明了女性之所以受剥削和受压迫的根源,指出了女性实现解放和发展的道路。为全世界女性解放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对性别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女性解放理论深刻强调女性解放的重要性,指出女性解放的前提、基础、条件、内容以及女性在历史上的伟大作用和历史地位。马克思曾经指出:“每一个了解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6]这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争取平等地位提供了理论支撑。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中,对傅立叶“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7]这一观点很是赞同。女性解放既是女性自身的事业同时也是整个人类的事业。只有女性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才能实现。而所谓的女性解放,是指女性不再受父权的压迫,首先在经济上独立,进而在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能和男性实现平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无疑这将是人类史上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解放事业。

(三)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是指“主体(即受教育者)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尤其是在教育的控制下,选择和摄取思想教育信息的一种能动活动。”[8]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作为一种接受客体对接受主体教育内容进行选择和接受的过程,是内化与外化相统一的过程。通过有效的接受,社会和社会群体的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就可以被内化为接受主体的品德思想,并外化为品德行为。”[9]这个接受包括知识层面的接受、信念层面的接受以及行为层面的践行三个维度。那么,在女性学域来开展对女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就要求教师对社会上一些性别歧视的现象进行分析,引导女大学生客观地审视生活中出现的性别问题,使她们正确看待不同性别主体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及其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从被动接受到主观能动接受,从对自身行为模糊困惑到对人生规划有一个清晰定位,最终达到行为层面的践行———也就是形成科学的性别观,进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女大学生价值观问题探解路径

在女性学域来开展对女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让女大学生接受系统的性别教育,可以使在校女大学生增加对自身生理和心理特点的了解,促进对踏入社会后面临问题的反思,使她们今后在面临一些贴近女大学生日常生活与成长成才的实际,诸如性别角色、交往安全、就业发展、身心健康、恋爱婚姻、分手失恋、离婚权益、家庭暴力等诸多挑战时能够自信从容、处变不惊,豁达面对,冷静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惑。

(一)引导培育女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审美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从审美角度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所进行的价值把握。在现代社会,女性被物化被商品化:女大学生找工作要面容姣好身材高挑;富豪相亲要美女没有性经历;小三儿要年轻貌美才能上位……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获得有利的身体资本,为了在婚姻生活中战胜入侵者,为了逾越现有的身份嫁入豪门改变命运,女性不惜整容、隆胸。如果说三寸金莲是对女性的压迫和践踏,那么隆胸、整容与之又有什么区别?在女性学域来开展对女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们明白社会上这种扭曲的审美现象是把女性当作商品,是对女性尊严的一种消费,是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对女性新的剥削压迫手段和形式。引导他们多读书多思考、多欣赏艺术培养气质,培育他们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心地善良、乐观自信、关爱他人才是真正的美。

(二)引导培育女大学生正确的职业观

职业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职业的态度和追求,是其在职业选择方面的人生态度表现。对女性来说,首先要有自己的职业,经济独立不依附于人,人格才能够独立,获得尊严。现代女性大多接受高等教育,实践证明在智力、能力上并不比男性逊色。但是,在就业市场上女性经常受到各种或显性或隐性的性别歧视,在职业升迁上也仍然存在着无形的“玻璃天花板”压抑。甚至有一度,“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点甚嚣尘上,更有政协委员提议“妇女回家”。女性“生活在男人强迫她接受他者地位的世界当中。”[10]25在这些落后传统观念的潜移默化下,在这些社会经济转型带来的价值偏差的影响下,女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了功利性、从众性等特点。在女性学域来开展对女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明白女性要从他者走向自我,不仅要像恩格斯所说的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更重要的是女性自身要有主体意识,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有独立自信的人格,才能打造一个完整的女性自我。

(三)引导培育女大学生正确的婚恋观

婚恋观是人们对恋爱婚姻的态度、看法和行为倾向,其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决定的,是个体的价值观在婚恋问题上的体现。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新旧观念交替,传统价值观受到西方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使得女大学生的婚恋观趋向开放化和多元化。恋爱对于大学阶段来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如何处理学业和恋爱的冲突,上大学就是为了将来找个好老公吗?如何对待婚前,未婚先孕了怎么办?失恋了是不是人生的天空就塌了?这些跟父母和老师难以启齿的问题令大多数女同学困惑和苦恼。在女性学域来开展对女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让大学生了解如何与异性相处,承担起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学会自我保护,尽量减少和避免在恋爱中受伤害;理智对待感情,调整恋爱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处理好恋爱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近年来,在新时代新理念的冲击下,“大叔控”“试婚”“闪婚”这些与婚恋相关的词是屡见不鲜。“钓金龟婿”“傍大款”“包二奶”等现象也是司空见惯。这些现象、观点和争议对当代女大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开设“女性学”课程,让女大学生明白只有自身独立才能获得有尊严的生活,不能依附于他人。正如波伏娃所说:“这条路很危险,因为他一旦踏上这条路,就会被引向被动、迷惘和毁灭,成为他人意志的造物,其超越将会受挫,其各种价值将会被剥夺。”[10]9新的《婚姻法》颁布后更是证明,只有自己双手创造出来的财富才会给自己安全感。比找一个能给自己幸福的人更重要的是,学会给予自己幸福。而经济的独立、生活的独立、思想的独立,则是获得幸福的必备条件。所以,对于女大学生,在学好本领、成就事业的同时,培养正确的恋爱观、金钱观和幸福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女性自身独立的人格,才能成长为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青年。

(四)引导培育女大学生的“四自”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总则”中规定:“国家鼓励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于现代社会的女大学生而言,自卑、依赖他人,仍然是需要克服改进的弱点。引导培育女大学生的“四自”精神,才能树立科学的性别观,不因为性别而自卑脆弱、怨天尤人,面对性别歧视的社会不公平现象,不盲从不屈从,善于发现自身性别优势,勇敢树立性别自信;在大学里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科学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在就业市场上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做到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不需要依靠别人和取悦别人,能够客观地评价自身性别的优劣势,正视性别差异,珍视性别尊严,摒弃社会上的物质拜金的观念,抵制消费和物化女性的行为。培育女大学生的“四自”精神,引导树立科学的性别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她们的主体意识,更好地促进女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国务院《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指出:“教育工作全面贯彻性别平等原则,高等学校女性学课程普及程度提高……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社会性别意识,加强社会性别理论培训,加强妇女理论研究和高等学校女性学学科建设。提高女性学学科等级,鼓励高等学校开设女性学专业或女性学课程,培养女性学专业人才。引导学生树立男女平等的性别观念。”[11]重视高校的女性学课程建设,通过女性学课程教育来加强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新命题。

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希望依据女性学理论,从女性学域来探解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问题,将性别教育的理念和内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通过在高校开设“女性学”课程,帮助女大学生增强自信、摆脱自卑、学会自我保护和保持经济独立、实现自身价值;指导女大学生正确对待异性关系,处理男女两性的矛盾和冲突,对将来走上社会后如何承担好各自的社会角色进行思考;引导女大学生在面对新的女性问题时,秉持科学的立场和应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她们能够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以自由、独立的女性精神,平衡好事业和家庭的关系,既能够肩负起自身社会责任,又能够实现自身社会价值,从而能够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推动社会和谐有序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2]复旦《互联网与当代大学生系列研究报告》[EB/OL].

[3]广州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近六成要嫁富二代[EB/OL].

[4]何农.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N].光明日报,2016-10-25(01).

[5]谭兢常,信春鹰.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95:145.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6.

[7]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49-250.

[8]邱柏生.思想教育接受学[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3.

篇(9)

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整体大学英语教学中处于弱势,很多学生由于从未接受过翻译理论和技巧的指导,在翻译实践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和语言障碍。从指导思想上来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强调阅读能力是大部分大学生今后工作所需要的主要语言技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始终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大学英语的指导思想在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上并未给予足够重视,“译”处于一种被忽视的地位。在课程设置上,翻译教学在整个外语教学中基本上是作为补充课程来讲授的,没有正式开设翻译课程。《大纲》规定基础阶段四个学期的英语课均为必修课。英语写作、翻译技巧、英语口译等为选修课,安排在四个学期基础英语课程后。但由于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的不足,在基础阶段之后,很少有学校能够开出面向所有学生的应用技能选修课。加上近几年的扩大招生,师资紧缺情况更为严重,能够开选修课的,不过寥寥几门,只是起了点缀门面的作用,在某些大学中造成了这样一种尴尬局面:上课的学生不感兴趣,感兴趣的学生没有机会上课。

1.2翻译教材缺乏质量

在教材方面,大学翻译教学缺乏整体的规划设计,缺乏高质量的教材,缺少大量合格的教师,也缺少研究机构。目前公共外语采用的大学英语教材,都没有系统全面介绍翻译知识、翻译技巧的独立单元,大多只是在课后练习中有一些汉译英单句练习或零星穿插的英译汉练习。这些翻译实际上是一种造句练习,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翻译。同时,如果过分强调这样的翻译练习,会使学生误以为只能有一种译文,语言只有一种表达方式,从而形成死译、硬译的毛病。近年来尽管出现了不少翻译教材,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教师仍以旧的翻译教材为主,自己另外增加一些教师感兴趣或熟悉的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教学安排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倾向,教学效果不理想。就考试项目设置来看,近年来,各类英语考试试卷的主观题的比重逐步加大,这一变化不仅涉及英语专业学生的各类考试,如英语专业4、8级考试(TEM4/TEM8),同时也涉及大学公共外语考试,如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CET4/CET6);不仅涉及全国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同时也涉及各种出国留学考试。翻译题型,特别是英译汉题型在主观题中占了一定的比重。但是从试卷整体来看,翻译所占比重并不大,而且试题也缺乏规范,题型单一,测试目的不明确,覆盖面较窄,试题内容往往局限于对学生词汇和某些固定结构的测试,很少能够涉及到需要检查的知识和翻译技能,难以有效地与相应的教学阶段接轨;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应试教育的风气,使得一些学校的老师把重点放到了追求通过率和应付考试上,客观上降低了对学生实用英语能力的要求,其结果就像有的学生说的那样,学了那么多单词和语法,但不会用,听不懂,说不出”。

2应用英语翻译的重要性好必要性

实用翻译为支持科学研究,沟通地缘政治谈判,帮助跨国公司寻求海外市场,促进科教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科学技术的告诉发展加剧了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与合作。翻译---自古是不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为减少“走出去,请进来”的绊脚石,社会各界对外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不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越来越高。例如福建一家出版社到国外开展销会时把“可供合作出版书目”译为:CatalogueoftheBooksforCoopera-tion。据说后来无人找他们合作,也许与翻译错误有很大关系。近些年海外媒介出现一些“中国速度”、“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名词,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中国产生浓厚的兴趣,近而来到中国了解中国。然而因翻译却闹出一些啼笑皆非的笑话:一位美国游客在一个地方看到把“三姐妹山”译为“MountThreeSisters”,觉得好笑,因为mount可作为动词,在美国俚语中有tohavesexualintercourse的意思,恰好宾语又是threesisters。因此应该为Three-sisterMountain为妥。因此,社会对外语教育给予更大的期待,希望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的翻译人才,促进对外经济合作、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同时成功达到“为中国与世界对话”,展现中华民族的强大与魅力。另外,听、说、读、写、译是相互贯通,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欲“听懂”需要在头脑里有“译”的思维和意识,“听懂”就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欲“说明白”也许要把母语思维,文化内涵转换成受话者能接受理解的语言和文化,所以,实用的翻译能力与时下受宠的听说能力不但不冲突,还是提高听说能力必不可少的部分。在翻译领域中,交际能力亦即翻译能力。

3提出对翻译教学的建议

3.1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翻译理论、翻译技巧和方法

但必须让学生明白,不管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技巧,翻译时应遵循一条原则---必须符合原意。为了使学生在将来工作中具备基本的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文体的译法,包括调查报告、新闻、合同、通知和启事及各类信函。另外社会急需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人才,所以还要培养学生科技文章的译法,要求勤查专业词典,切忌不懂装懂,做到科学准确严谨。

3.2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语言教学观认为,行为致使对外界刺激的习惯性的表面反映

是一种单纯的由心理机制支配的行为,而人的语言行为是通过他的内在认识和情感力量而发生的行为,言语不是简单空洞的符号,而是在特定场景中表达情感的方式[1]。所以要使翻译做到“传情,传意”在教学中应将学生带入交际环境。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教学过程必须交际化。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的教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翻译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教学目标,组织课堂活动。教师根据翻译的目的给学生提供交际场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语际转换,安排模仿练习,互译练习,情景活动等,训练翻译思维,提高翻译意识。

4提高英语翻译教学的策略

4.1提升英语翻译教学的比重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各个高校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翻译教学与“听说读写”的教学联合并重。并且还要适当的课堂上的翻译教学,提升翻译教学在整个教学任务中的比重。翻译应该和听、说和课文学习一样在课堂上有相对一定的时间安排。其次,教材应该系统性的增加翻译基本理念和方法的技巧,例如,翻译的原则,(不拘泥于严复的“信、达、雅”之说)、翻译的方法(例如增减词,词类转换,选择词义等)、翻译的技巧(例如重构,修润,转换等)、翻译的忌讳(例如“字译字,句译句”)等。然而大学英语教师也应该自觉的给课堂更多的引进一些翻译只是的了解和练习。

4.2适当的结合翻译教学以及交际法的教学

目前的英语交际教学主要强调的是“口语教学”十分的正确,但是这并不是说传统的翻译教学已经没有作用。相反的,适当的使用翻译法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学。已经有专家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学生的母语基础在他的英语学习中可以是助力,也可带来阻力。如果能充分利用他的母语基础,化阻力为助力,就能切实减少他的学习英语的困难”的结论。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讲解课文中的一些长句、难句时,教师可以把翻译练习与阅读理解相结合,并同时告诉学生一些相应的翻译知识,例如如何进行选词用字、改变词类、调整词序、增词减字、省略重复等等。再辅以相应的练习,加以复习概括。在翻译时,学生也很难将其正确完成。主要问题是:(1)对状语的位置排列不当;(2)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使用不够灵活;(3)“invoke”“root”翻译不准确,不知道用增减变字法。学生会翻译为:“约翰纳什西弗吉尼亚的根被知道他的人所证明,在普林斯顿,或在麻省理工学院,那儿他在50年代教过一段时间的书,来解释他的不谙世故”。老师可以给出正确翻译““在普林斯顿,或在约翰纳什50年代教过一段时间书的麻省理工学院,知道他的人常常用他出身的背景来解释他的不谙世故”。点出句子里灵活翻译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或在约翰纳什50年代教过一段时间书的麻省理工学院)和减词变字(出身的背景)之处。如此经常在讲解阅读理解时,结合解释翻译技巧与训练,再配以一定练习巩固,定能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4.3加强翻译练习,培养翻译技巧

篇(10)

告知艺术设计教育使培养具有一定艺术基础、专业理论知识与艺术设计生产和管理领域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然而现阶段艺术设计岗位对技能的依赖性逐渐降低,并且出现了一些新型岗位。笔者从岗位群的角度对浙江地区出现的一些新型岗位的职业能力状况作了简要的分析。

一、浙江地区艺术设计专业岗位群背景分析

浙江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发展程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艺术设计专业岗位群在浙江可以被认同为以下类:产品造型设计(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广告设计(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人物形象设计(一个是化妆发型服装上面的人物形象设计,另一个是动画类的人物形象设计)、新媒介艺术设计(多是二维静帧艺术作品)、装饰艺术设计(decoration art;依附于某一主体的绘画或雕塑工艺)、摄影艺术专业(具备电影、电视、广告、图片摄影摄像能力.能在电影厂、电视制作部门、广告宣传部门、音像出版部门从事摄影艺术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设计学(解艺术设计的历史、现状和进行理论研究的基本素质)、服装设计(顾名思义是设计服装款式的一种行业)等八个岗位分支群体。以上群体出现的各种岗位依然占据了各市区线下招聘、各大招聘网站、政府省人才网等等岗位群需求的80%以上,依然是主流岗位。

依笔者看来,岗位群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它的容积不断扩大,在上述八个岗位群体系之内或相关区域渐渐出现了一些新型岗位,诸如:品牌渠道设计师、效果图专绘员、时尚买手、口碑设计专员、外语海报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UI设计师、网络工程师、手偶设计、场景地编、软件照明调节师、绿化营养员、箱包图案、设计部资料收集员、设计评估鉴定师、色彩搭配师、审美调和师、个人品牌设计师、插画设计师、关卡设计师等等。从岗位招聘方的角度来看,这些岗位大体走向两个趋势,一是要求各设计师知识结构的体系化;另是要求职业能力的专业素养与岗位匹配的精确化。

二、现阶段浙江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就业情况及新型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现状

(一)浙江高职艺术设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调查表明,愈是发达的地区,艺术设计毕业生愈容易就业,薪酬也愈高。浙江地处发达地区,就业情况相对较好,艺术设计高职毕业生就业方向一般为广告公司、装饰公司、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软件公司、设计院、电子媒体等从事广告设计或相关业务,因此,广告市场成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最大需求地。据统计,中国于2013年已经成为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广告市场,并且近十年的广告经营额年均递增30%左右。[1]浙江地区广告业起步早,营业额长期位于中国前3位,但繁荣的表象无法掩盖问题的存在。虽然浙江省广告企业数量众多,但普遍规模小,操作方式“小而全”、“小而散”、“小而差”;资源分配不均、竞争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可操作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缺乏有效的行业指导。浙江又处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而4A等高端广告公司却很少,这是因为浙江企业有一大特色,民营中小企业众多,他们往往无法承受高端广告公司的巨额宣传支出。因此浙江本土的广告企业利用地域市场优势,开拓中小型企业的广告业务,使之一直位于主体地位。在这种前提下,本地出现了该专业对口率排他性强、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匹配度高等特征。

1、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排他性强

根据智联招聘网络提供数据,艺术类岗位排他性强,高职艺术设计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53.3%。艺术设计专业的职场人士从事的前5大岗位是美术/设计/创意、建筑装修/市政建设、销售业务、行政/后勤/文秘、广告/会展。其中,美术/设计/创意、建筑装修/市政建设和广告/会展岗位均与艺术设计专业对口,从事这三大岗位的艺术设计专业职场人士的比例分别为29.87%、17.61%、5.82%。其中,美术/设计/创意岗位从专业上来说最对口,从事这一岗位的艺术设计专业人士的比例也最高。

艺术设计专业与其它专业差异性较大,相关工作岗位对非本专业求职者有较强的排他性,高职毕业生向来讲究“专”,非专业人士基本没有可能从事此类岗位。因此,具有艺术设计专业背景的职场人士适宜于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岗位,专业对口性的要求相对较高。

2、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潜力大

市场需求指数在薪酬中有所体现,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越是紧缺的设计师岗位,薪水越高,需求也越紧迫,反之越低。针对艺术设计大专学历毕业生的薪酬问题,浙江省招聘企业给出的工资“面议”最多,占比87%;剩余13%(98份有效样本)企业所给出的工资情况如下图:

关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方面:应届及不限工作经验要求的最多,占比50%;大专及以下学历要求的最多,占比75%。

就此看来,相对于其他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薪水属于中等偏上位置,随着工作年限不断增长,月薪也在不断增长。对学历、经验的偏好并不严重,并且薪酬和岗位的优势,就业潜力巨大。

(二)现阶段浙江高职艺术设计市场人才需求

1、就业市场的岗位逐步细分

艺术设计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根据毕业生的能力他们就业的方向主要包括:室内外设计类、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雕塑艺术设计、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应用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广告与会展、木材加工技术、美术、舞台艺术设计、商务形象传播、钟表设计、书画鉴定、首饰设计、皮具设计、网页设计类、企业驻店设计师、服装设计等等。基于岗位群体系的开放性,为方便我们进行研究,先列取部分处于艺术设计边缘的热门岗位:UI设计、美工、效果图专绘等进行分析。

以上三个关键词的就业需求量曲线图对比浙江省大专学历艺术设计毕业生市场需求量变化曲线。[2]如下:

通过四个曲线图的对比,在近半年的监测中,关于艺术设计的直接岗位需求量基本维持在万分之七左右,而若将岗位细分,各企业的岗位需求量都远超于艺术设计岗位。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细分愈来愈精细化与多样化,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方面以市场为导向,一专多能。

2、就业指数以市场为导向

在近半年内城市就业指数表明,针对大专或以下学历的艺术设计就业生,前程无忧、58同城等网站提供相关岗位最多的地区是杭州,有1866个,而薪酬最高的地区是舟山,高达12499元,类似于传统岗位――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环艺设计这三个专业,岗位并不多,并且薪酬较低,现在市场都很饱和,而类似于岗位群边缘岗位人才比较紧缺,如专业修图师、网页设计、渠道设计师、UI设计师、品牌设计师等高薪岗位。这给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专”、“精”、“一专多能”的做法提供了数据支持。

据统计,浙江省2013年本专业高校毕业人数为28000多人,其中男41%、女59%,企业招聘中只有1.6%的岗位有性别限制,因此性别并不是就业障碍。2013年本专业高校招生文理比例为文科84%、理科15%、文理综合1%,近几年来根据麦可思调查的浙江省2010-2012届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较高,为88%。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浙江省自主创业的比例分别为0.7%、1.5%。浙江省本科毕业生平均自主创业比例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平均自主创业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麦可思研究表明,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是大城市,越是好大学,因其就业相对较好,自主创业比例也就越低。

三、基于岗位群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新型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现代设计既不是纯艺术,也不是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是多种学科高度交叉的综合学科。”[3]这表明艺术设计与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关联性,人才培养也带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今天社会的飞速发展,市场出现了一些新型岗位,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艺术设计人才职业能力需求知识结构的体系化和专业素养的高匹配度。

(一)新型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知识结构的体系化

我们根据邹广严主编的《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报告――艺术卷》关于艺术设计新型热门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出现最多的语汇排行:1、熟悉专业设计相关软件;2、对设计、艺术、审美等有较深的认识;3、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4、设计理念有独到见解但也要准确理解客户的需求;5、同时处理多重事物;6、具有独特的创意思维等。

通过以上排序我们可以看得出,平时我们所认为的熟悉各类软件仍是设计实施的基本,手绘并无多少要求,而更重要的创意之类排在了第六位,而市场、审美等已经是岗位的重要要求。这表明在现代的艺术设计领域里,需要大量知识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综合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过去以美术、手绘为主的时代现在已经逐步被电脑、手绘板、多媒体等新技术取代。新的设计市场对人才的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求能够将艺术设计相关的知识结构系统化整合的复合型人才,艺术设计是系统工程也是社会工程,跨学科、综合化、科技化是它的主要特征,它广泛涉及人、社会、环境等诸多领域,对设计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体系化的要求。很“同一位设计师既能设计一幢宏伟的建筑大厦,也能设计建筑空间中的一把椅子。‘从一座城市到一把勺子’,‘从法拉利跑车到通心粉式样’,设计在意大利设计师心目中成为一种探讨社会、政治、生活的方式”。[4]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说,关于专业的掌握并不要求当做一个社会工程来学习,而是将学科范围内的知识能够梳理成一个体系进行立体化运用,而不是一味的运用软件生搬硬套。在人才的知识结构上,突破了传统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知识结构单一,只了解一个专业的技术工匠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为培养复合型知识结构、精通本专业且成体系化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二)新型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专业素养与市场的高匹配度

新型岗位的出现往往会出现一些就业缺口,随之水涨船高,薪水也会不断增加。对于高职高专艺术设计就业生来说,其技能要求往往是最重要的一点。除此之外我们也看到了这些岗位的“另类”需求。诸如时尚设计师:岗位要求经常购买时尚产品,具有时尚洞察力;口碑设计专员:要求定期设计制作百度问答、微信活动、新闻、博客推广等活动;形象渠道设计师: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教育行业市场、竞争对手相关信息,及时掌握客户各种状况,设计策划与异业联盟的合作、活动开展,与合作商或自身进行各种品牌维护活动,负责维护企业形象,妥善处理和解决客户有关对于公司的负面问题等;关卡设计师:职业要求有三年以上的网络游戏经验,熟悉天文地理、宇宙、科幻知识,了解中国以及世界的军事历史等;等等。这些新型岗位往往出现在设计的边缘,与设计相关,其他专业素养也要很强,看其要求,要么新鲜时尚,要么前沿偏激。总之,这些新型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专业素养的紧随市场需求,而人才培养往往慢市场一拍,如一个关卡设计师,要求去熟悉天文地理、军事历史这样的资源积累,所以专业素养与岗位的匹配要精确化。

总之,从岗位群的角度出发,艺术设计专业新型岗位是迎合社会需求出现的一座座金矿,所以吸引了大量设计师、教育者的目光,让一批批淘金者趋之如骛,但是这座金矿蕴含了多少能量还需要市场的长久考验。作为教育者,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到底能否在岗位群的基础上适应于这种岗位?有待我们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2014年5月9日,以“创意点亮世界”为主题的第43届世界广告大会.

[2]四个图表反应近一年市场招聘量变化。曲线越向上代表该段时间招聘量越大,就业情况越好.该数据由各地招聘网站统计而来,可能因抓取系统稳定性等因素而致使数据偏离客观实情,仅供参考.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上一篇: 创新工作计划 下一篇: 班级元旦晚会节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