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复习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15 20:58: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一建复习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建复习计划

篇(1)

四年来,福建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命制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在试卷结构、试题类型、分值设置等方面均有比较成熟的做法。2012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各方面均保持相对稳定,较为平和。试题内容严格按照福建省教育考试院《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不超纲,无偏题、怪题。试题既注重对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查,也体现高考的选拔性,有利于引导中学化学教学。2012年福建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特点如下。

1.试题知识点覆盖面广,考查学科的重点主干知识

这一特点是近四年福建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显著优点。2012年试题考查了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基础有机化学知识、基本实验操作等主干知识,重在考查三基,力图扩大知识的覆盖面。试题还注重对化学用语的考查,依然重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全卷考了4个化学方程式,其中1个考查课内,3个是根据信息书写。

2.试题难易结合,凸显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近四年福建试卷都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7道选择题仍以基础题为主,3道客观题重在落实“三基”和综合能力的考查,设问难易编排顺序合理,难度控制恰当。2道选考题既体现选修模块特点,又重在考查学生应用概念、规律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2012年福建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考查基础知识约占50%,确保学生能拿到基本分值。例如,2012年试题选择题第6、7、8、10题;第23题的(1)(2)小题;第24题的(1)(2)①小题;第25题的(1)小题;第30题的(1)(2)(3)小题;第31题的(1)(2)(3)①②小题。这些题目一般学生均能作答。

试题重视考查学生的能力,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读图能力、推断能力等,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思维深度,符合高考试题的选拔性要求。例如,选择题第12题,这题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要求较高的题目,题给信息量大,考查学生能力全面,尤其是读图能力要求较高。其中D项还要注意横坐标的数量级,要求学生要细心。再如,2012年试题的第23题第(5)小题;第24题的(2)②(3)小题;第25题的(1)小题;第30题的(3)(4)小题;第31题的(3)(4)小题,都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知识应用迁移能力。

3.试题朴素简练,有利于考生水平正常发挥

试题无过多冗长的文字叙述,没有花哨的铺垫,表述明晰、图示简洁、答案明确简练。多处设问直奔题旨,较好地控制了试题的阅读量。如第23题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识,5个小问各不相干,独立成题,简单明了。第24题没有了复杂的工艺流程,没有在流程上设置障碍,问题设计平实。平衡常数计算简单,只要代入即可,没有复杂的数学变换,降低了难度。这体现了试题的简约性原则,致力追求自然朴实的风格,将有利于引导中学化学的教学。

二、2013年高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1.加强集体备课力度,提升教研实效性

提升教研实效性,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是取得高考成功的重要保证。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要强调做好以下几点。

(1)集备活动要加强纲本学习。

教师们要做到将教材烂熟于心,深入解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在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还未出台的情况下,2012年《考试说明》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教研组、高三年备课组要开展以研读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主题的集备活动,反复研讨准确把握高考考点的范围和要求层次,该删除的一定要删除,该简化的一定要简化,该突出的一定要突出,少做无用功,提高实效。

(2)集备活动内容要明确。

针对高三年复习的特定情况,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们要重点商讨并明确以下内容:复习课的进度、复习的重点如何体现、复习的难点如何突破、复习课应采用的教学方法等,切实提高高三集体备课的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3)集备活动要研究近年来全国各地真题,分析命题趋向。

尽管不同时期、地区高考考查的知识点大致相同,但每年的高考命题人员不同,题目呈现方式不断在变化。但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化学高考试题,命题手法基本相似,题目不偏不怪,不超纲。特别是涉及知识点、能力考查点几乎都是相似的。这就提醒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近年各地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综合变化点和创新点。对于近年的高考试题不仅要做,更重要的是去思考命题专家的思维特色和命题风格,分析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把握高考试题的特点和难易度,从而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教师说题”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教研活动。在集备活动中,可尝试通过说题来共同分享研究高考试题的成果,丰富教研活动的内涵。“说题”的基本环节有:选题、做题、说题。其中说题内容包括:①说题目的背景。分析题材背景、知识背景、方法背景等,还有题目的出处、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选择本题的目的;②说题目的解法。就题论题进行思路分析、解题操作、一题多解;③说题目的教法。简明扼要地说明题目的教学方法,即说怎样将题目的思想方法、解题策略和规律有效地教给学生;④说题目的拓展变化。即其他的命题方式,一题多变。通过说题,提高教师选编习题试题的能力,提高试题评价和命制水平,提高习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改革复习课堂模式,在课堂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近四年的福建理综化学高考试卷虽然已经有一定的模式,但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在备考过程中,除了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提升学生能力更是应对高考最有效的做法。

复习课堂如果只有教师讲授和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机械地模仿,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思维不灵活,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差。所以要探索创新合适的复习课堂模式,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完成知识点的复习,还要关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否有帮助。以下几种复习模式可以选择应用。

(1)更多地使用问题和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来源。更多地用问题和任务去引导和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获取信息、动手、相互间讨论的机会。化学课堂观察研究发现,这样的课堂将不仅更加高效,而且对学生统摄思维和发散思维、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定势思维和求异思维等的提升大有裨益。

(2)注意在复习课前后布置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这不仅有利于复习知识,而且对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的认识将更加深刻。通过建构“思维导图”,学生将对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审视,举一反三,达到豁然开朗,融会贯通的境界。

(3)在习题讲评课上,偶尔尝试让学生来“说题”,精选合适的题目让学生上台讲评。除了调节课堂气氛,这对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锻炼思维品质也有一定的作用。学生“说题”过程中所暴露出认识上的缺陷,外化的思维的丰富性、多样性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资源,使教师的复习和讲评更有针对性。

(4)习题的讲评一定要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通过一道题的讲评,学会一类题的解法。一个教师的水平高低,从他习题的讲评就可见一斑。切不可停留在只对对答案,就题论题的肤浅做法。要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寻求多种可行的方案,举一反三,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制性、深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3.三轮复习要明确阶段任务,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明确不同复习阶段的任务,注意复习节奏。教师要认识到重要的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掌握了多少。千万不能盲目地赶进度而不注意复习质量。

第一轮侧重于“三基”的夯实。基本按照课本的知识序列,分单元进行全面复习。对所有知识点要进行地毯式的清扫,不留死角。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精选习题,要考虑习题对所复习的知识点是否有针对性。这样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讲评效率。这一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单元过关是搞好这轮复习的关键。在这轮复习过程中也可先让学生尝试做做真题,让学生对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有个大致印象。

第二轮重在提升综合能力,克服遗忘。专题训练、综合训练、理综训练滚动进行。这轮复习的前阶段对于重要的专题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强化。重要专题如下:a.阿伏加德罗常数;b.氧化还原反应;c.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d.离子的鉴别与离子共存;e.盐类水解——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f.pH的计算;g.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变化规律;h.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的运用;i.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j.盖斯定律与热化学方程式;k.简单有机物的性质;l.化学计算;m.选考内容等。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强化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这轮复习的后阶段要根据高考试题的题型特点按题型对学生进行分类训练。选择题应专门做限时训练,确保准确率。此外,对于化学反应原理题、化工流程题、实验题、选考题等题型集中突破,分类过关。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学生解题速度,答题规范的训练,提高得分率。这个阶段对外来的信息卷要精选、精练、精评,坚决摒弃偏题、怪题、老题,坚决避免只做不讲或讲解不到位。注意着力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化学科成绩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指导学生做好对试题涉及知识点、解题策略和方法、解题规律和解题失误的反思。

第三轮为冲刺阶段。注意回归基础,回归教材。教材是考生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最原始载体。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与运用,理清教材各章节基础知识,纵横联系,前后比较,把握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完善知识网络体系。

高考是一种融知识、能力、体能、心理等因素的综合性竞争。这个阶段还要注意调节应试心理,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采用多种方式,将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以饱满的热情迎战高考。

4.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教学与训练,培养文字表达能力和规范解题能力

(1)教师要坚持用准确规范的化学用语表达,对于重要的化学用语,要经常在板书上体现,以便于学生模仿掌握。

篇(2)

高中有机化学的教学问题是结构与性质的相互依托关系,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如何把握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学好有高中机化学的基础.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牢牢抓住一些官能团的特点,抓住一些常见官能团所具有的化学性质以及能发生的相关反应,构成官能团相互转化网络体系,便于复习和理解.

例如甲酸虽然属于羧酸类,具有羧基,羧酸的一切所有性质,但是从结构上看甲酸除了羧基以外还有醛基,因此甲酸具有醛基和羧基的双重化学性质,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羧酸.因此我们在掌握该有机物具有的性质的时候,不是看所属的类别,更重要的是根据该有机物具有什么样的官能团,然后再去推测其具有的化学性质.我们的学生不要感觉该有机物的结构复杂繁琐而感到胆怯,其实再复杂的有机物都是由一些我们熟悉的官能团所组成,要透过现象的表面看透该结构中真正所含有的官能团,理清转化过程中的一系列的变化和区别,而其性质也就变得清晰了很多.

二、理透机理,环比迁移,发散解题新思维.

在有机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中,一些学生往往不是靠死记硬背,就是照搬照抄,其实不然,学习的关键在于理解,牢牢掌握发生有机化学反应的过程(即反应机理)是最为关键.何处断键?何处成键?反应条件是什么?官能团如何转化?反应类型是什么?性质有何改变等等.只有通过真正理解有机反应转化之机理,然后运用类比迁移模拟等一系列的思维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如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酯基的形成在于乙酸和乙醇的如何断键,通过对同位素的标记,其实质就是酸脱羟基醇脱氢的反应.理清究竟哪里实现酯基的构成,以及酯形成的反应条件等等.下次碰到同样类似问题也就简单了许多,例如硝酸与甘油形成三硝酸甘油酯的反应,其实也就是如何形成酯的过程.掌握了化学反应规律和转化的机理,解题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复习的效率也就随之大幅度的上升,在有机化学复习的过程中做到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效果.

三、养成归纳,理解相互转化的习惯,沉淀记忆.

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就是物质间的相互转化,而在高考中常见的题型就是有机推断与合成.因此我们学生要在充分理解有机物官能团相互转化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对有机物的有效转化.譬如我们要想合成一种聚合物,就要以寻找该聚合物单体为目标,依据该单体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递变.一般官能团转化的路线为烯烃卤代烃醇醛酸酯,只要我们的学生能真正理解这些官能团相互间的转化,有机物间的物质转化也就变得得心应手了.因此,我们在有机化学复习的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就要求学生记忆官能团转化的一般路线并加以一定的灵活应变,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之目的,也对我们解决有机题大大提供了捷径.在有机化学学习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再进行归纳与总结,比较与记忆,最后一些重要有机物的性质和常见转化要不断沉淀.在此基础上还可借鉴一些有机巧记法,如: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四项基本原则”、四类平面结构、四类取代反应.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分析,寓知识记忆于趣味之中,也让学生感觉到有机化学的学习其实并不辛苦.

四、讲练结合,学会前后对照比较的思想.

在有机化学题中合成推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我们学生往往感到较为头疼或无从下手,从而导致失分较多.其实要解决好这类问题,减少失分的关键在于我们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对照比较为宗旨,仔细观察两者有机物在转化前后中的区别,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抓住本质,这个官能团的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利用我们的现有的有机基础知识充分解决内在的关系.由难变易,由繁变简,充分培养学生的解题应答能力,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率.

五、有效针对训练,寻找突破,实现自主学习.

理想课堂的主题在于我们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被动学习回归到自主学习.如果我们的教师一味的追求高分,从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必将导致教学的悲哀.所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自主分配,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项训练,以练带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寻求学习有机化学教学的捷径,在课堂上提倡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勤观察,勤思考,勤比较,勤记忆,寻求突破口.摆脱以往的“题海战术”、“填鸭式”,其实也是对我们教学的负责任.既要重视知识深度和体系广度,又要注重对知识掌握的“全”、“细”程度,更要追求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训练试题的选择性上既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又要具有启发性、时代性,力求做到答一疑会一类,明一知百,练一题习一法,举一反三.

例药物贝诺酯可由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贝诺酯分子中有三种含氧官能团

B.可用FeCl3溶液区别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

C.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均能与NaHCO3 溶液反应

篇(3)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7-0059-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7.017

一、一个苹果中的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其在浙江省高考中占有很高的分值。考查的落脚点多是官能团的性质与相互转化关系,有机物结构简式的推断,有机物的合成与分离。有机化学结构种类多而复杂,性质各有不同,要想扎实掌握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就要将高中有机化学主干知识通过一条主链串联起来,由点及面,最后形成立体而全面的知识网络。

苹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水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苹果与有机化学的联系也非常紧密。苹果果皮的果蜡,就是一种烃类物质。苹果的果肉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物质,如淀粉纤维素等多糖物质、葡萄糖等单糖物质。成熟苹果的独特香气以酯类和某些醇类物质等挥发性物质为主。切开的苹果颜色褐变的原因与有酚类物质的氧化有关。未成熟的苹果的酸味主要由苹果酸等酸类物质引起。此外苹果中还含有少量的氨基酸成分。苹果中的有机物几乎涵盖了高中有机化学所有物质种类。

有机化学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结合紧密,对高三有机化学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化学关联生活,突出生活中的化学素材在化学教学中的理解、融合和勾连作用。挖掘苹果中的有机化学教学素材,重视与学生生活情境相结合。对各类有机物进行串联复习,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探究兴趣。化学关联生活,拓展和深化学生对有机化学的认识,形成有机化合物的转化与合成的核心素养。素养一旦养成,就会伴随学生终身。若干年后,学生可能会忘记有机化学的具体知识,但是如果学生看到苹果,就会联想曾经学生时代所学的有机化学相关知识,是对核心素养教学最好的褒奖。

二、教学设计

1. 有机化合物结构简式的推断――苹果酸结构简式的推断

某有机化合物A广泛存在于多种水果中,经测定,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4,A仅含碳、氢、氧三种元素,且分子中没有甲基。A既可以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又可以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且测得A与乙醇完全酯化所得有机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0。试推断A的分子式与结构简式。

设计意图:未成熟的苹果中的酸味主要由苹果酸引起,苹果酸对苹果的口味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苹果酸的存在,使得苹果具有甜中带酸的独特口感。市场中也有各种苹果醋饮料,因此苹果酸在生活中较为常见。通过对苹果酸结构简式推断,让学生感悟官能团性质与相互转化关系,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推断的一般方法。

2. 有机化学实验探究――苹果褐变的原因探究

切开的苹果过一段时间后颜色会由白色变成浅黄色,最终变成褐色(食品科学上通常称为“褐变”现象)。引起苹果褐变的原因有多种观点[1]。

观点1:苹果中的亚铁离子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铁离子而成黄色。

观点2:苹果中含有氧化酵素和酚类物质,切开后酚类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在氧化酵素的催化作用下,酚类物质被氧化成黄色的醌类物质,生成的醌类物质被继续氧化并聚合为褐色物质。本课教学设计主要对观点2进行实验验证。具体实验设计如下:

(1)将刚刚切开或削皮的苹果立即放入热水中(90~95℃)3~5min后取出,观察现象。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明显变化。

(2)将刚刚切开或削皮的苹果表面立即分别滴加少量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明显变化。

(3)将刚刚切开或削皮的苹果表面立即分别滴加少量的食用白醋(pH=6)与小苏打溶液(pH=8),观察现象。很快苹果发生褐变现象。

(4)将刚刚切开或削皮的苹果表面立即分别滴加Vc溶液和Na2SO3溶液,观察现象。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苹果褐变的速率受酚氧化酵素的活性及含量、酚类物质的含量、接触氧气的浓度等几个因素的影响。所以使用酵素抑制剂(如柠檬酸、苹果酸等)、使用防止酚类物质被氧化的强还原剂物质(如Vc溶液、Na2SO3溶液等)、将苹果切片与空气隔绝(如浸泡于冷开水、盐水或用保鲜膜包起来等),都可以防止或延缓苹果的褐变。

设计意图:由于《有机化学基础》主要是陈述性知识,不利学生理解和记忆。在教学设计中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苹果变色原因的交流与讨论使学生掌握氧化、还原等基本的有机反应类型。同时应重视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组织实验和对实验结论进行科学判断,提高学生的有机化学核心素养。

3. 有机化学合成――乙酸己酯的合成

苹果有独特的香味,未成熟苹果无香气,果实的挥发性物质以己醛、2-己烯醛等为主;成熟苹果有香气,果实的挥发性物质以酯类和某些醇类物质为主。苹果中的酯类物质种类繁多,其中富士苹果主要香气成分以乙酸己酯为最多[2]。乙酸己酯合成实验设计如下[3]:

将8.0mL己醇和9.6mL冰醋酸加入到干燥的100mL圆底烧瓶中,摇动下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充分混合均匀,加入沸石,装上回流冷凝管,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回流,保持状态1h。反应完全后,稍冷后拆除回流装置。 将烧瓶中的反应液倒入分液漏斗,用20mL冷水分几次淋洗烧瓶内壁,洗涤液并入分液漏斗。充分振荡,静置,待分液清晰后,分去下层水溶液。用10mL5%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静置后分去下层水溶液。再用10mL5%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一次,至水溶液对pH试纸呈碱性为止。然后酯层用7mL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一次,分出水层。酯层转入锥形瓶中。加入1g无水硫酸镁干燥。 过滤除去干燥剂,将滤液滤入普通蒸馏装置,加入沸石后加热蒸馏,用干燥的量筒收集138~142℃馏分,量取体积,计算产率。

思考:

(1) 酯层用10mL5%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所除去的物质。

(2)酯层用7mL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所除去的物质。

(3)用无水硫酸镁干燥酯层的原因。

设计意图: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且在浙江省化学选考中占较大分值,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有机药物及有机药物中间体的合成。乙酸乙酯的合成也是陌生有机物的合成,与有机药物的合成有相通之处。同时,乙酸己酯合成实验设计是对课本中乙酸乙酯合成实验的拓展和深化,结合《实验化学》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合成有机酸酯的反应原理,掌握萃取、洗涤、蒸馏及纯化液体有机物的实验技术,可以加深学生对有机合成与实验化学的相关知识的认识。用实验有目的地渗透和强化有机合成的意识,确定有机化学最终服务于社会的思想。

三、教学反思

有C化学复习需要兼顾有机化学内在的规律性和系统性,注意把握有机化学的学科特点,建立“有机化合物―官能团―有机化学反应―性质―有机合成―应用”之间的联系。苹果是有机化合物复习素材的宝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复习课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如烃类物质、醇类物质、糖类物质及氨基酸等复习。也可以设计成系列微课,让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根据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苹果中有机化学复习的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创新,从而使学生感受有机化学的规律性和系统性,提高学生基本的有机化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篇(4)

表格化、网络化安排

掌握系统的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是化学学科后续学习的基础.在进行基础知识系统复习过程中,应重视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间的灵活结合,以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信心,不能一味强调复习进度和复习内容多少,也不能一味追求成绩而采用机械重复的“题海战术”等,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减弱,学生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很难达到初中化学应用的启发、引导教学目的.在进行化学基础知识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对每章节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注重知识点间的贯穿性和连贯性,使主干知识呈现出新颖化、表格化、网络化,并合理引导学生对相关基本概念、反应原理、化学术语、化学现象的梳理和理解,以便学生能够娴熟掌握和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在进行相关基础知识系统合理复习后,应配备相应的练习题进行实践应用检测,查缺补漏,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系统梳理和掌握,逐渐形成完善、清晰、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结构,达到增加化学学习兴趣、信心和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以情境贯穿知识,有效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在化学复习课中合理创设的“情境”,既可以是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也可以是以时事背景来自创的学习情境.通过合理探索情境和解释化学现象,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同时还可以以“情境”模式增加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能力,从而达到当堂复习当堂训练当堂牢固掌握的高效复习教学目的.

例如,在复习“金属材料;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较为熟悉且时事效应较强的“鸟巢体育馆”作为情境,按照下述设计进行相关知识点复习:

知识点引入:可以在幻灯片上以鸟巢整体金属结构画面来构筑教学情境.

知识点提问1:鸟巢体育馆主要采用何种材料制成?

知识点提问2: 为什么不选用钢或纯铁?

通过上述情境设置,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探讨兴趣,让学生对于金属材料的种类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系统梳理.让学生充分了解合金、金属、非金属间的特性,如合金强度和硬度通常要比其纯金属大很多,这样才能实现大跨距、复杂结构的强度硬度需求.另外,合金其具有较强抗腐蚀性能,能够抵御金属结构风吹、日晒、雨淋的破坏作用.

三、改变常规复习灌输知识理念,

篇(5)

中、后进生要想在最后一年的复习中尽可能弥补过去三年的亏空,是有一定难度的。在下大功夫、大力气的同时,方式方法的科学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如下:

1.方向选准,学会放弃

高考化学涉及两本必修,一本必选,三本选修。在此不能面面俱到,应与取舍。除必修和必选外,对于选修专攻一本――《有机》即可。其它两本主动放弃。此外,对于平时习题中的一些偏、怪、难的题目及高考不考的题型不要耗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学会放弃,否则既浪费精力又伤害自信,得不偿失。

2.配合教师,谦虚耐心

有些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与任课教师的思路不一致:嫌其快或慢,难或易,不跟教师走,自己看或找人辅导,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1)再弱的教师其对《教材》的理解、对《考纲》的把握是高于学生的。(2)找人补课或辅导仅仅是对知识掌握的一种弥补。正所谓:人靠每日三餐才能维持生命,靠输营养液只能解一时之急。每次化学课均应认真听、详细记、仔细“嚼”,逐渐积累均会有益。

3.加强锻炼,劳逸结合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的身体是学习的前提。高考复习有效时间也就270多天,要保证经常有好的状态,就该注重适当锻炼身体、合理休息、加强营养、劳逸结合。争取少生病或不生病。

4.注重效率,避免“内耗”

学一小时要有一小时的作用。当学不下去或不想学、无状态时,可以适时停止,看看其他科目,想睡就干脆休息,避免一种“耗”、“熬”的境地。

5.协调发展,统筹把握

高考化学,从《考纲》出发,各章节从基础化学方程式、概念、公式、原理出发,先死记硬背后逐渐应用,最后达到理解掌握。应把上述四本教材当做一个整体来学,避免厚此薄彼。

二、心态

心态决定成败。要保证一年复习成效显著,心态至关重要。

1.自信

对于中、后进生要在不到一年的高考复习中使化学成绩有所突破,难度是有的。但千万不能头顶一个“难”字度过一年,要克服“愁”的心理、克服恐惧的状态。别人能学好,我为什么不行?无怪乎四本书,400多页汉字写的东西嘛。决心下大了,背也能背会,更何况该死记硬背的累加起来也不过八开纸单面四页罢了。

2.上进心

没有投入不可能有回报,不要想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对于中、后进生,我们已经落后别人了,要在一年复习中有收获、有成效,就必须要敢于付出更多,要下大决心做好打硬仗的准备。言行一致,把想法、口号付诸实施,强迫自己去干!(1)勤。勤是一种态度。要完成这项重任,它是前提。(2)动。动手,不能光看看、听听就行了。拿起笔去推导、演算、写出来、画一下,直至得出最后的结论。这是方式。(3)思。总结、反思。要有质量、有效率的进步,就要有“脑子”。反思就是一种长“脑子”的有效途径。(4)巩。巩固。虽有四本教材,但每隔三周左右应把前面复习过再巩固一下,避免时间长了形成夹生饭或全生饭现象。

对于上进心,必须且必要。好好投入还要看效果怎样,没有投入根本不可能有回报。这项是整个策略的核心,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一定要付诸实施,确保言行一致。

3.自欺欺人

在精力够用,身心还行的情况下当学习遇到难度、不想学、不想做的时候,就要有点“自欺欺人”的感觉。自己哄自己:听听老师讲的课,做做讨厌的习题。再不行,还要硬着头皮顶下去,逼着自己去行动。

上述是从“软件”上提的一些策略。“硬件”方面应该具备的具体行动如下:

三、一轮垫底

高考化学一轮复约180多天,是整个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的基础,决定整个备考的成败。在复习中应注意:

1.扎实基础,确保入门

将四本教材中的基本化学方程式、概念、公式、原理自己动手摘抄、整理,强化记忆。对这部分内容,别无他法,必须记,必须会。可适当参考教师意见,把握重点。

2.细过课本,系统整理

对于中、后进生,四本教材可能量大。要善于从中汲取,整理体系。教材虽然看的细,但其框架、核心、精髓有限。教师也可适当引导学生整理,忌东拉西扯。

3.配套练习,应用巩固

掌握的如何,理解与否,练一下就知道了。练习不单是检验知识掌握的一种手段,也是提高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此关键是:(1)保证练到位,动手参与。(2)习题选好。量不在多而在精,题不在难而在恰。有的放矢,讲啥练啥。其题型、问法也争取与高考一致。

四、二轮提升

1.自己归纳,由厚到薄

在一轮的基础上,若各项落实到位,中、后进生是会有很大进步的。为进一步提升能力和他们的自主创新精神,提倡中、后进生自己从教材中归纳,将主干知识梳理出来,由厚到薄。

2.模拟演练,真题强化

整个二轮复习,也就60天左右,与高考愈来愈近。其习题也应贴近高考,注重精选,举一反三。在练的同时,注意时间、正确率、得分率,逐渐与高考贴近。对于一些好的真题,部分中、后进生可能不完全理解。对于这部分学生,不能在题目的数量上有所要求,争取讲一道会一道。在此,也是分层次教学的一种提法。我们的愿望是好的,但学生也有个体差异性,不可能整齐划一。一轮时,可以统一要求。但到二轮,特别是二轮的习题,应该分层次要求:该突分的突分、该上线的上线,只要保证有效,不磨洋工即可。

篇(6)

有效的复习方法不应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所学的知识,也决非把原来的教学活动再重现一次。那么如何提高复习课的质量呢?就此我作了一些探索。

一、提高初中化学总复习质量和效率的方法

1.回归教材,强化复习的基础性

如今,不少学校搞“题海战术”,不断地进行着机械的解题训练。结果呢?很多同学是“广种薄收”,而且产生着“思维定式”。还有的学校,盲目加大复习的难度,使很多同学忧心忡忡,丧失信心。

化学中考的基础题占全卷赋分值的70%左右,且在考点和题型上是相当稳定的。这里的“考点”就是教材中最基础的知识和原理。然而,不少学生在中考前曾做过那么多的题目,包括大量的难题,但在中考时,面对大量的基础题,却常常是眼高手低,平地失足。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在解所谓的“能力题”时,各种错误自然也多了起来。所以在复习初中化学的开始阶段,有必要认真回归教材。

2.严格训练,强化解题的功底性

在复习过程中,要铭记“知识是基础,思维是关键,表达是落实”。要切实、有效地训练“读题――析题――答题”这三个环节的基本功。不少学生在化学中考时,并非在知识上有什么缺陷,但得分不高,原因多半是解题的基本功上出了问题。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自我严格要求,做到凡自己懂的题目,务必使答题做到“滴水不漏”“无懈可击”,使解题具有“准确、熟练、规范”的功底。

3.优化思维、强化解题的规律性

复习不是“炒冷饭”,即不是把做过的淡忘了的题目重做一遍。自然,在复习过程中,会遇到与以前做过的相类似的题目,但必须力求思维方法明快优化,解题规律清晰揭示,机械重复的思维和再现式的解题方法,不会对解题能力的提高有多大的意义,反而会形成“刻舟求剑”式的思维定式。

4.认清特点,强化学科的实验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今的中考,对化学实验的考查力度在逐年加大,而且实验题是“以方案设计和过程分析为主”,其中包括对实验设计的评价,特别要注意其可靠性与简捷性,安全性与环保性、合理性与经济性。学生们要有进行实验设计和评价的创新自信心。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这是创新没有止境的重要原因之一。让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和评价时,要敢于走出趋同、跳出定势、超越常规、发散求异。

二、提高化学成绩的注意事项

1.要有自信心

培尔辛说:“除了人格之外,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失掉自信。”中考时,同学们要坚信自己能成功。这样在遇到难题,感到解题不顺手时,就能做到“我难人难,我不怕难”。在这样良好的心态下,常会在“疑无路”时出现“柳暗花明”。

2.要倍加细心

中考时,读题要小心,析题要谨慎,答题要留神,包括遇到大量的基础题时,要做到“我易,人易,我不大意”。请切记:高分永远与粗心无缘。粗心大意与无知无识具有同等的“遗憾度”,有些同学的粗心已成了不良习惯,那怎么办呢?中考时,可加一道“防线”:复查。但要注意,复查首先应是对题意和答案的要求复查。若离开这点,复查易变成无效的浪费时间的“自我欣赏”。

篇(7)

卫生部于2011年7月的《卫生部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方案》[1]中明确提出优化布局和结构、统筹区域内康复医疗资源,逐步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并于同年9月份在全国选取14个省份开展为期2年的试点工作。

本文希望借助移动通信技术,构建区域康复服务体系,实现国务院所提出的医疗信息服务。

2 系统概述

无线通信技术作为有线通信的补充与延伸,可以大大加强基于有线网络的医疗信息系统的移动性和便利性。区域康复服务信息系统将借此摆脱台式终端的物理位置束缚,在区域内实现移动和漫游的康复医疗信息的快速介入,借以提高医疗的时效性。本系统通过移动网络运营技术与有线网络通信技术结合,构建广覆盖、功能齐全、畅通安全的网络系统,服务于区域康复服务体系。其主要包括康复诊疗管理平台、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双向转诊服务平台、云数据管理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可实现康复机构的病区查房、医技沟通、决策支持、双向转诊、医疗咨询、预约诊疗等应用。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3 实施方案

根据区域康复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需求,笔者引入云计算概念,将应用系统的软硬件整合起来,打破数据库、服务器、网络应用中物理设备之间的划分,实现计算资源分配与管理的动态化。该系统采取数据分布式应用结构,以移动4G TD-LTE网络为纽带,开发多个系统版本及App应用。在个人层面,患者可通过手机传感器采集个人健康信息,系统自动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亦可通过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医疗咨询、健康管理、预约诊疗等服务。在医疗机构层面,系统采用数据接口控制器结合有线与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既可满足本地康复诊疗需求,又可通过移动4G TD-LTE网络实时将各级康复医疗机构的本地数据上传至云端。在需要发生双向转诊事件时,转诊前医疗机构只需通过双向转诊平台将患者的个人病历信息权限开放至转诊后的医疗机构即可,患者就诊信息将自动由云端传输至转诊后的医疗机构。

在信息安全方面,本系统自动获取各级医疗机构的本地信息,任何中间环节都没有权限修改数据,可确保原始数据真实可信;并采取网络多层次多区域设计原则,建立安全边界及防火墙,确保病人信息等医疗数据的安全性,促进双向转诊的及时性、可靠性。区域康复服务信息网络拓扑具体见图2。

4 系统功能

4.1 云数据管理平台

建立区级的云数据库,存储区域内海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部署和运行区域康复服务信息系统,建立康复服务信息云数据管理平台,以移动TD-LTE网络为传输通道,建立各级康复医疗机构间数据库的数据交换体系。在云数据管理平台中采用分布式计算技术,为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提供可靠、高效及可扩展的云数据库、云搜索引擎、云存储及分布式并行计算服务。

(1)基础数据库

建立区域内就诊人群基本档案数据库,实行“一个患者一个标识码,具备区域内的唯一性”,建立覆盖区域内各级康复医疗机构的康复人群数据库,为每一名患者建立唯一的个人健康档案,形成“综合三级医院-综合二级医院-社区康复中心”纵向一体化的康复诊疗的基础数据库。包括患者个人信息、健康状况(慢性病情况)、失能分类及等级、失能原因、康复需求等。

(2)患者诊疗信息库

保存患者在不同医院的结构化的病历信息、康复诊疗方案、康复治疗信息(包括康复设备治疗部位、治疗强度、治疗时间、治疗周期等参数)、康复前/中/末期评估及分析、后期随访等数据。这些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中该患者的个人健康档案中,确保数据准确、有据可查。

(3)数据挖掘系统

云数据管理平台通过云搜索引擎提供了分布式的索引系统,通过和云数据库相结合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快速检索和访问实现数据挖掘功能。该子系统通过使用Map Reduce技术,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分布式并行处理及分析,支持临床科研工作,可实时调整决策支持管理模块模式库,使决策支持更趋精准。它亦可挖掘区域内康复需求、康复疾病类别等数据信息,为政府部门的政策调控提供数据支持。其原理见图3:

图3 云数据管理平台数据挖掘系统

4.2 康复诊疗管理平台

(1)康复临床管理门户

康复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在应用决策支援技术上,开发了医师工作模块、治疗师工作模块,针对康复科的整体管理而研发,以使临床康复诊疗更加规范、科学和人性化。该平台主要服务于各级康复医学科,通过康复诊疗过程的决策监控,提升基层医院的康复诊疗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医院的人才匮乏、资源薄弱、患者不愿就医等现实问题。

医师工作模块主要服务于康复医师的临床工作,实现结构化的电子病历书写,智能初步诊断病人疾病,提供快速有效的康复评估和规范、有效的康复治疗套餐,并即时通知治疗室该病人的新治疗医嘱项目。在医师工作模块中,决策支援功能根植于医师临床诊疗的各流程,按照康复诊疗规范设计运行模式,辅助医师分析临床资料,预测、推理诊断及治疗方案。

治疗师工作模块主要服务于康复治疗师的临床工作,康复治疗师根据医师的患者基本情况接诊患者,查阅病人康复治疗医嘱项目,并对患者本治疗室的康复进行详细评定,核对康复治疗医嘱项目;若发现不合适之处,可向医师提出质疑。在治疗师工作模块中,决策支援技术可辅助治疗师制定合适的治疗参数,并提供禁忌症的系统默认取消功能。

(2)康复决策支援系统

决策支援管理模块构架主要由模式管理单元、资料库管理单元这两部分组成,因其后台服务于康复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自动辅助其他模块临床诊疗过程。其中模式管理单元[2]是决策支援系统能否正确实施的关键,针对不同的输入、输出级运算,整合各类临床资料,通过模式来提供预测、推理、分析、创造可行方案。而资料管理单元是决策支援的基础[3],通过将临床病历资料(主诉、病史、查体、检验检查结果)等内容条目化,完成主观性的病历资料数字化、标准化。决策支援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康复诊断、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方案、康复治疗参数的临床决策,规范康复诊疗流程,提升基层医院的康复诊疗水平。

4.3 双向转诊管理平台

(1)康复转诊信息管理门户

康复诊疗管理平台建立统一的康复诊疗信息管理门户,利用云数据库集成各级医疗康复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和信息资源,面向医疗卫生系统内部服务。各级康复医疗机构可根据患者转诊情况及病情,通过此门户实时调取患者区域内个人信息及就诊信息,保障患者区域内就诊的延续性和规范性。

(2)双向转诊应用门户

主要服务于“康复服务体系”中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双向转诊,并建立区域协同医疗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区域内三级康复医疗机构间的医疗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医疗,实现患者从发病到回归家庭的完善康复诊疗流程,同时建立区域协同医疗共享服务监督及评价系统。在疾病的恢复过程中,系统会对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康复评定自动进行综合评分,对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即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平台期),制定明确、规范的双向转诊标准,辅助医师进行病人的双向转诊,建立完整的现代康复供应链体系,实现对服务对象的长期、联系追踪管理。

5 系统功能架构

康复服务信息系统采取“区域建设,三级应用”的方式,即在海珠区内建设运行环境,物理部署于全区内各级康复医疗机构,建立患者康复服务基础数据库。整个系统包括三级应用系统,分为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二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社区康复中心(见图4)。不同级系统之间功能设计上考虑不同的需求重点,越到上级的系统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功能越强,对科学管理和宏观决策的支持能力越大;越到社区康复中心的系统业务管理功能越强,对日常管理工作的支撑能力越大。

6 系统设计原则

区域康复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规模庞大、信息量大、安全性高的综合信息系统。在进行系统设计、建设和实施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标准化和规范化

系统建设采用的软件平台、数据标准、开发技术应符合公认的工业标准,以确保系统集成的可行性、良好的可扩充性。

(2)科学性和先进性

系统设计与开发采用先进成熟的思想、概念、方法、技术和平台,在理解用户的各项需求后,进行科学的建模、功能结构设计及数据库设计以指导系统开发建设;同时在系统建设上适应未来技术、业务发展的需要,保证系统在技术、应用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3)易维护性和扩展性

采用开放的系统设计,保证系统具有较强的易维护性和扩展性,能方便地进行功能的调整以适应系统需求的变化,如专题应用、数据更新等方面引起的变化。同时系统的升级要充分考虑与现有各应用系统的版本兼容问题,尽可能保证系统有更长的生命周期。

(4)安全性和保密性

为了保证网络环境下数据的安全,系统应具有防止病毒入侵、非法用户访问、恶意更改破坏数据的功能,并采取完备的数据保护和备份机制,防止非授权用户的非法入侵和授权用户的越权使用。系统应可以进行各种权限级别的控制,并具备审核功能,自动记录用户访问的情况和操作过程,以备日后查询。

(5)高性能和稳定性

在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时,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软硬件平台、技术服务和维护响应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确保系统较高的性能。

(6)方便实用性原则

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康复医疗的实际需要,贴近用户的需求与习惯做法,做到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方便实用。

7 结束语

区域性康复服务体系作为区域卫生信息化的一部分,具备区域卫生信息化的特征,即以康复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以康复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和信息共享为目标,使有限的康复卫生资源利用最大化。区域康复服务信息系统利用移动TD-LTE无线通信技术,使各级医疗机构的康复诊疗流程都在严密的网络管理中进行,并接受质量抽查和阶段性考核,确保信息及时反馈,医疗、康复经验可以互用,能够加快康复专业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何成奇. 解读《卫生部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方案》的基本思路[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2,27(6): 494-496.

[2] Maris G Martinsons, Robert M Davison.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and support systems Comparing American, Japanese and Chinese management[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07(43): 284-300.

篇(8)

【关键词】卫生信息 信息化建设 监理服务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自2006年起启动上海市级医院临床信息共享项目(简称“上海市医联工程”)。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已形成覆盖全市38家市级医院,实现了患者诊疗档案的信息共享,同时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奠定了基础。

1 上海市医联工程信息化建设现状

在信息系统监理服务的保驾护航下,上海市医联工程项目建成了国内接入医院最大的临床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建立了患者电子诊疗档案数据库实现了患者就诊信息的跨院共享。推出了电话及网上预约、跨院一站式付费、检验检查报告网上查询等便民利民的服务。在服务的同时还不断的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质量,通过不断完善医院的HIS、LIS、PACS等系统,并相继建设医院的病案数据采集系统、临床路径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等辅助系统。

2 上海市医联工程信息化建设下区域性临床路径应用服务系统的建设

2.1 简述临床路径的概念

临床路径是一种综合整合医疗的工作模式,是由医生、护士对特定的诊断或手术采取最佳的治疗、用药及时间规划并编制一条对应的治疗方案,使患者由入院到出院都按照此路径接受治疗,以此可以减少病患的康复时间和缓解资源浪费的情况。此举既保证了医疗质量,又降低了医疗成本,治疗流程的透明化使患者感觉到更人性化的服务,医院方面又规范了医疗流程。临床路径的广泛实施已成为医疗规范化管理中的一种有效的应用。

临床路径的定义有很多,但却有着共同的内涵:多专业的协作、有时间顺序的控制,改善医疗品质,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规划,这些都是临床路径设计的关键所在。

临床路径在实际使用中,通过对疾病指南深入研究、遵循医学的进展调整路径的实施规则,继而给患者提供了最新的治疗方法和最优的治疗方案。

2.2 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的建设目标及特点

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的统一建设,加强了临床路径信息采集和数据交互共享,加强对市级医院的临床路径执行过程的监管,促进了各医院临床诊疗行为的规范,加强了医院间的协同诊疗,推进了医院的临床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医疗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并合理控制了医疗费用,继而整体提高了医疗水平。

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可以规避在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间出现不同的治疗治疗方案的情况。避免了因其他外界因素而导致的随意诊疗,费用提高等可能产生医患纠纷的情况。

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架构特性如下:

开放性:系统设计以开放性为原则,通过定义公共接口,实现公司内部产品和外部软件系统间的集成,并支持产品客户定制功能的开发。

灵活性:系统具有灵活性,能支持不同的软硬件环境。产品组件可以灵活装配,对于不同的需求能够装配出合适版本的产品。

低耦合度:系统设计保证模块间的低耦合度和独立性,某一模块的调整不影响其它的模块。

可靠性:系统将是7×24小时服务,系统设计包含产品可靠性方面的考虑。

安全性:保证系统数据以及在网络上传输数据的保密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只有相应权限才能处理访问系统的请求。

易用性:用户界面符合用户系统的操作方式以及符合实际环境的使用流程。

3 信息系统监理在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项目中的应用

3.1 信息系统监理的服务范围

信息系统监理服务对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项目在设计开发、实施、试运行、验收、质保等阶段提供全过程的质量、进度、费用、安全等全方位的监督。

在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单位为建设方提供必要的专业咨询服务和建议,协助建设方完善系统功能、优化系统设计。

在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项目完成验收后,监理方最后整理一套完整的过程性监理文档提交给建设单位。项目交付物列表如表1:

3.2 信息系统监理的工作目标及流程

根据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项目的现状,监理工作流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项目设计阶段工作流程、项目准备阶段工作程序、项目实施阶段工作程序、项目验收阶段工作程序、项目质保阶段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

3.3 软件项目监理服务规范定义的监理的每个阶段工作

3.3.1 软件工程招标阶段的监理

需求认定阶段:通过了解业主单位的业务目标和系统需求,确定监理目标,编制监理规划。

招标准备阶段:促使招标书与工程的需求、目标和范围相符合。

招标阶段:协助业主单位选定合适的承建单位。

合同准备、签订:促使承建合同在技术、经济上合理有效。

3.3.2 软件工程设计阶段的监理

工程准备阶段:确定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各方所需要共同遵守的原则框架。

工程计划阶段:按照承建合同及招标文件规定的建设内容、工期要求、技术要求、质量要求等条款的约定条件下,编制工程的实施计划。

系统需求调研阶段。

需求分析阶段。

3.3.3 工程实施阶段

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经监理机构签认的“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由业主单位组织进行确认。

软件结构设计阶段:“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编写完毕并且经业主单位签发确认。“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编写完毕,并且评价通过。

软件详细设计阶段:监理机构监督承建单位解决软件详细设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合格项,并提出监理意见。

软件编码和测试:承建单位提交“软件编码和单元测试过程的实施详细计划”,监理单位按计划督促承建单位开展软件结构设计活动。

软件集成阶段:监理单位按计划督促承建单位开展软件集成活动。

3.3.4 项目验收阶段

初步验收阶段:承建单位提供初验申请,由业主和监理审批并同意初验。

试运行阶段:承建单位对用户进行培训,监理方做好试运行问题记录和跟踪。

最终验收阶段:在试运行期间,督促承建单位完成用户反馈的问题整改;完成用户提出的新的合理需求增加。

4 结束语

区域性临床路径服务系统通过中心端和医院端的共同建设,带动了上海市临床路径体系的整体发展,为上海市医联工程的数据共享、交换、应用提供了有效的资源。同时在信息系统监理服务的有效监督管理下,该项目的的建设与应用工作,最终通过软件测评、安全测评,达到项目建设要求。

当今,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系统监理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监理的监督保障下,医联平台深化应用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继而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提高诊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及便民利民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子明.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

[2]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Z].信息工程项目监理,2011.

作者简介

篇(9)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003-03

一 引言

随着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话语不再以单模态的文本形式体现表意,更多的是以图像、颜色、声音和动作等多种模态出现来生成意义等。这种多模态话语使得人们之间的交际趋于多模态化和多媒体化的特点,并改变着人际交流方式和意义表达方式。而传统的只分析语言和以语言分析为核心的单模态分析方法,因其难以全面系统地解释意义的产生与交际,局限性日渐突显。因此,在人类进入社会符号学多模态化的新世纪,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出现,为话语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极大地丰富了话语分析的研究手段。

近20多年来,语言学者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把对语言社会符号性的研究重心转移到图像、声音、动作等多模态的交际手段的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Kress& van Leeuwen所构建的视觉图像分析的语法框架。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将语言和其他相关的意义资源整合起来,不仅可以看到语言系统在意义交换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而且可以看到诸如图像、音乐、颜色等其他符号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本文将以视觉图像分析语法框架为理论基础,对2013年新启用的湖南中医药大学校徽这一集图像、文字和颜色于一体的多模态话语文本进行社会符号学分析,尝试性地研究图像和语言等多种符号模态的社会功能和意义,各符号模态如何共同作用构成意义的手段,从而说明多模态解读对正确理解多模态话语含义和意义构建方面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

1.多模态话语

多模态话语是一种融合了多种交流模态(如声音、文字、形象等)来传递信息的语篇。李战子认为,多模态指的是除文本以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复合话语,或者说任何由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胡壮麟指出,多模态话语就是由表达意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模态所构成的话

语。朱永生还提到了识别多模态话语的两个标准:一是看涉及的模态种类的多少,即视、听、嗅、触、味“五个模态”;二是看涉及符号系统的多少。

Kress&van Leeuwen认为,语篇的多模态性是当今世界交际中使用的各种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各种交际模态在信息意义表征上日渐一致,因此,具有多技能的人应可同时进行和完成不同的交际形式,即具有良好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2.多模态话语分析

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是上世纪90年展并活跃于西方的一种新的话语分析方式。它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是一种为融合多种交际模态(如声音、文字、图像等)的语篇组织传递信息,实现语篇元功能等多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其主要的分析方法是Halliday功能语言学的视觉图像分析的语法框架,尝试把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于语言研究的方法应用到其他的一些符号资源(如面部表情、手势、图像、音乐等)的研究上,以克服传统上只注重语言系统和语义结构本身及其与社会文化和心理认知之间关系的局限性。多模态话语分析为语篇分析提供了多种模式和方法,也为语篇中各种意义资源的整合和其各项社会功能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际指导意义。

3.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理论

语言是社会符号,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符号是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符号资源,因此,在分析语言特征的同时,还应注重声音、颜色、图像和动作等视觉、听觉和行为方面的符号模态在话语中的作用。系统功能语言学除了对各种语言语篇的分析外,还被应用到如视觉图像、声音、建筑设计、电子媒体和电影等语言以外的符号资源和多模态交际手段的研究。

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为参照,把图像也当成社会符号的前提下,Kress & van Leeuwen构建了由再现、互动和构成三大意义为核心内容的视觉图像分析的语法框架。其中再现功能对应于概念功能,包括叙事的再现和概念的再现,其中叙事的再现包括行为过程、反应过程以及言语和心理过程三类,概念的再现则相当于功能语法中所描述的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互动功能对应于人际功能,涉及距离、接触、视点三要素和情态,三要素能够共同作用,创造出观看者和再现内容之间的复杂、微妙的关系,而情态在图像中的资源十分丰富,也是实现互动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功能则对应于语篇功能,从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三项资源进行分析,信息值是通过元素在构图中的放置实现的,取景指的是有无取景手段,显著性指的是元素吸引观看者注意力的不同程度。总之,Kress&van Leeuwen认为和语言一样,所谓的模态(视觉的、姿态的、动作的)是在社会使用过程中形成社会资源的模态,所以符号资源都具有社会意义。

三 湖南中医药大学新校徽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多模态话语分析认为所有语篇总是多模态的,因此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是一套多目的的工具,包括新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2013年新启用的湖南中医药大学校徽集图像、文字和颜色于一体,是一个多模态文本,可进行社会符号学分析。

1.校徽释义

校徽外环为圆形图案,融入全球化概念,校徽上部自左而右环绕标准中英文校名全称,意在将中医药事业发展至全世界,外环上嵌入120个齿轮,既象征学校辉煌的历史进程和传承,也代表中国120急救电话,内环图案以湖南中医药大学标志性校门为设计主体,与书籍式底托相互衔接,简易通俗的表明教书育人的中医行业和学校属性,书本中间为一“中”字,由银针和书法阴阳组成,体现中医药大学的专业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术积淀,学校名称标准字体采用书法,更加体现学校的湖南特色和中医药领域的权威。校徽整体采用标准紫檀色,既传承中医中药基因,也代表中医药的发展、永恒,象征着湖南中医药大学热情洋溢的精神和活泼盎然的生机。

2.校徽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湖南中医药大学校徽图像由意象和文字组成。因此,可尝试从Kress & van Leeuwen提出的图像再现意义、图像互动意义和图像构成意义三个角度对该图像进行社会符号学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看该多模态图像语篇中的文字、图像以及颜色等各种符号模态如何结合并构建再现、互动和构成意义的。

第一,图像的再现意义。图像作为一种符号模态,能再现自身符号系统以外的实体和这些实体之间的关系,这就是Kress&van Leeuwen对应于功能语法的概念意义提出的多模态话语的再现意义。他们在解释图像的再现意义时把图像区分为叙事的和概念两大类。其中叙事的再现包括行动过程、反应过程及言语和心理过程三类,表达的是展开的动作,事件、变化的过程和瞬间的空间安排。概念的再现是图像的类别、结构和意义,表达一种概括的、稳定的和没有时间限制的精华,可分为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湖南中医药大学校徽实际上是一种概念图像,下面看它是如何体现各种概念过程的。

李战子认为,概念性图像的再现意义的分类过程通过分类关系将参与者联系起来,至少有一组参与者将对另一参与者扮演“从属”的角色,其中一个关键的视觉特点就是从属者之间的等同在视觉上是通过对称的构图实现的。在湖南中医药大学校徽图像的意象中,标准中英文校名全称左右对称,中间校门、书本和“中”字字符两相对等,而整个校徽是由三个外粗内细的标准圆环构成,这些参与者联系起来共同体现了湖南中医药大学校徽的整体面貌。

在分析过程中参与者具有部分—整体的结构,参与者之一是承载者,即总体,参与者之二是任何数量的所拥有的特征,即部分。在图像中,部分和整体并不总是配以同样的凸显度。在湖南中医药大学校徽中,承载者即湖南中医药大学,是总体,中英文校名全称摆在凸显位置,是观看者关注的焦点;而参与者之二,部分,即校门建筑、书籍式底托、“中”字字符等,同时这些部分由大学中英文名称环绕,最又由三圆环包围,这样就突出了中医药大学的组成结构和整体框架,更清晰地展示了中医药大学的学术氛围。

象征过程是关于参与者是什么或意味着什么。可以有两个参与者——其中一个的意味或身份在关系中已经确认,即承载者;另一个参与者表示意义或身份,即象征性属性。也可以只有一个参与者,即承载者。前一种叫做象征属性,后一种叫做象征暗示。在湖南中医药大学校徽中,标志性校门、“中”字字符、书籍式底托以及三圆环的外观结构都形成了一种象征:校门和书本外观结合,隐含行动过程的动作者,象征着中医药大学教书育人的中医行业和学校属性;“中”字字符由银针和书法阴阳组成,是一个象征过程中的承载者,象征中医药大学的中医专业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术积淀,外环的齿轮象征着中医药大学辉煌的历史进程与学术传承。

第二,图像的互动意义。在多模态话语中,与功能语法的人际意义相对应的是互动意义。韩礼德认为“互动意义是关于图像的制作者、图像所表征的事物(包括人)和图像的观看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提示观看者对表征事物应持的态度。”在实现图像互动意义时,有四个要素: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本文重点分析图像的情态要素。

情态要素是互动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某种图面表达手段(色彩、再现的细节、深度、色调等)使用的程度,指我们关注的世界所做出的陈述的真实度和可信度。图像的情态以感官的编码倾向为出发点,可以分为高中低三类。Kress&van Leeuwen从色彩饱和度、色彩区分度、语境化、再现、深度、照明和亮度等八个视觉标记探讨了图像中情态的现实意义量值的高低。情态中的每一个方面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尺度,把这尺度和“感官编码倾向”相互联系,强调的是感官的愉悦(或不愉悦)。湖南中医药大学校徽采用标准的紫檀色,其属于高饱和度色彩,代表着稳重、踏实、可依赖和永恒,有利于体现中医中药基因的传承,也代表中医药发展的稳重、踏实和永恒,给观看者一种安定、可靠的情感含义,产生对大学专业建设、教书育人、学科发展和职业前景的好感及安全感,具有高感官情态。

第三,图像的构成意义。多模态话语的构图意义即对应于功能语法的语篇意义。构图意义包含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三种资源。信息值是通过元素在构图中的放置实现的。任何特定的元素因其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信息值,或“理想的”,或“真实的”。“理想的”指它是信息的理想化的或概括性的实质,因此它是信息的最显著的部分。“真实的”指更特定的信息,如细节等,或者说更实际的信息。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校徽中英文名称分别在图像空间的上下位置,说明了中文名称是概括性的实质,是信息的最显著的部分,是“理想的”,而英文名称是更特定或更实际的信息,是“真实的”,意味着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就读能实现学子人生的理想,继而实际地将中医药发展推向全世界,给全球人类带来希望。然而中医药大学的中英文名称相对于图像中间的其他元素又是边缘的,这也反映了边缘的概括性名称包括了中间的细节(校门、书本、“中”字字符),如此布局也体现了中医药大学各事物之间和谐融合的意境。显著性指的是元素吸引观看者注意力的不同程度,可通过被放置在前景或背景、相对尺寸、色调值的对比(或色彩)、鲜明度的不同等来实现,同时还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在中医药大学校徽中,“湖南中医药大学”七个字是采用标准字体书法,字体是繁写体粗体,一方面彰显学校的湖南特色和中医药领域的权威,另一方面是突出体现中医药这一中华瑰宝的传统性与独到性,同时英文名字全部由大写字母拼写,字体采用Times粗体,代表着湖南中医药大学对于校名使用的规范性。粗体齿轮外环和常规细线双圆环形成环环相扣的整体构图,增强了校徽的层次感,蕴含着中医特色的书本托起大学的标志性校门也表现出充分的立体感,吸引着观看者的注意力。总而言之,校徽内聚性、外拓性、向下放射性凝聚了湖南中医药大学提倡的“文明、求实、继承、创新”的校训精神和治学理念。

四 结束语

本文以视觉图像分析语法框架为理论依据,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对湖南中医药大学校徽的再现、互动和构成意义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进而探讨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于分析图像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 Hasan,R.Language,Context 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Geelong,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

[2]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A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London:Arnold,1978

[3]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Arnold,l994:256

[4]Kress,G.&van Leewen,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1996:183;2006:59、117、148、149

[5]Kress,G.& van Leeuwen,T.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London:Arnold,2001:2、59

[6]O’Toole,M. The Language of Displayed Art[M].London: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4

[7]Martinee,R. Cohesion in Action[J].Semiotica,1998(1/2):161~180

[8]胡壮麟、董佳.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语篇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6(3):3~12

篇(10)

(一)保持稳定

1.化学试题结构是7+3+1模式。选择题7道,42分;第II卷必做题3道,43分;选做题为三选一,各15分。化学满分100分。

在内容上分为必答和选答两部分。必答部分涵盖化学必修1、必修2和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答部分涵盖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2.仍然以能力立意为主、知识立意为辅,不考虑知识覆盖面。

3.仍然是学科内综合,无学科间综合。

以上三点均与前几年完全相同。

(二)注重基础

试题注重反映《课标》的整体要求,突出新课改后的基础性、综合性、选择性、时代性特征。试卷涉及的内容在课程标准、教材基础知识范畴内,考查的均为主干知识,主要考点有常见的物质性质及检验、阿伏伽德罗常数、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反应原理中化学平衡图像及实验探究等,考点均为平时训练的重点和热点,很多题型都是平时见到的一些常规题型。无偏题、特难题、怪题,试题以中等难度为主。

(三)突出能力

考查能力是高考永恒的主题,本套试卷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过程与方法的结合。例如第26题需要学生能理解离子交换就是将氯离子置换成氢氧根,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滴定氢氧根,从而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有一定难度,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第27题考查实验室制备氯气的方程式、盖斯定律和热量计算,且计算量较大。同时考查平衡常数计算、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判断平衡移动等。通过浓度—时间图像给出大量信息,考查考生提取图像信息的能力。上述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及接受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联系实际

试题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连,第8题考查了医用酒精的浓度、单质硅用途等;第26题考查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第27题考查的是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的光气;第28题考查的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第36题考查黄铜矿炼制精铜的工艺流程;第37题考查的是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的VIA族元素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第38题考查的是可用作防腐剂、对酵母和霉菌有很强抑制作用的对羟基苯甲酸丁酯。这些题目既考查了考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又考查了考生对化学的认识和情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五)强化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化学实验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选择题第7题考查了常见药品的保存和物质的检验,必考题第26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FeCl2和FeCl3所需药品,第27题考查了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第28题是一道以有机物溴苯为背景的实验题。考查内容包括除杂、干燥、尾气处理以及物质分离方法、仪器的选择等。与去年相比实验试题偏易,学生易于得分,学生应拿高分。

(六)有机考查力度加大

与有机化学相关的试题有选择题第8题、第9题、第10题、第12题,非选择实验题第28题也是以有机物溴苯的制取为背景,选做题第38题有机基础考查的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有机化学所占的分值与往年相比明显增加,加大了对有机化学的考查力度。

(七)计算量偏大

化学试题计算量偏大,且略显繁杂。需要计算的选择题有第9题、第11题、第12题。非选择题中:第26题第一问的计算繁杂,算出X还是约为3,第二问也需要列方程计算,下面的几个方程式还需要配平计算。第27题第二问中热量的计算、平衡常数的计算比较麻烦,特别是第37题最后一问关于密度计算和离子之间距离的计算,得出数来比较困难。考生在时间紧张的理综考场上做好这些题目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总之,2012年新课标理科综合化学试题遵循《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立足基础,能力立意,加大对计算和有机的考查,联系实际,体现课改精神,是一套考查考生化学综合能力和化学科学素养的好题。

二、对今后高三复习教学的建议

(一)先复习元素化合物。高三复习时一般都是先复习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它们要涉及许多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元素化合物是学生在高一上学期学习的,遗忘较多,学生复习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复习元素化合物后再复习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二)抓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抓重点和热点,注重能力,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

上一篇: 社区护理学论文 下一篇: 月饼实训总结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