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法分析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06 12:43: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学法分析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教学法分析论文

篇(1)

多年来,语言教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不断地试图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来改进语言教学,于是,英语教学便从语法、翻译法,听说法,交际语言教学法,一直发展到克拉申的自然教学法。然而,大多数教师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并不是仅仅局限于使用某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折衷的方法,也就是说,在课堂上他们并没有完全按照某一种教学法理论来执教,而是权衡各种理论和方法,按自己的实际需要将它们的优点结合起来,使之更加符合自己的教学需求,这被许多教学法专家认为是明智之举。

一、折衷法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进行了多种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理论及方法。根据Grittner(1977),Rivers(1981),Schmidt(1989),Stern(1992)等学者的观点,这些理论,方法,研究及改革无一是全面的,没能提供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最佳的方法,因而都没有得到坚决彻底的支持。然而同时,它们又都有其优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教学中都有积极意义,不能将其中任何一个完全否定。于是,上述学者及其他学者建议当今最明智的做法是采用折衷的方法,以积极的态度来接近外语教学法上的各种新思潮,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外语教学中的折衷法并不是把各种教学法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而是一种择优的做法。折衷主义者认为教师不能把自己局限于某个单一的教学方法,某一种研究的结论,或某一个学派的思路上;而要了解各教学法流派的特点,熟悉并掌握各教学法的技巧,从各有关的学派及领域中汲取营养,得到启示。任何一种理论观点都不是通用的,不能保证直接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能有令人满意的结果。教学方法的采用主要取决于具体教学环境的要求。因而,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二、折衷教学法的由来

多年来,应用语言学家及英语教学法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教学法的多种理论和建议。语言学理论及语言学习理论的发展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方法。人们希望研究的成果能够直接运用到学校的外语教学中,促进教学过程并使教学活动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正因如此,人们经常把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描述为从研究到教学的知识转化。

正是这种派生的关系使教学法理论在某种意义上成了标准,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都是由所依据的理论决定的。语言习得理论与语言教学理论一般都很简单,因此教学法可以被理解为是经过严格定义的教学活动和技巧。然而,这种知识转化模式的基本想法过于理想化,现实与我们的期望相去甚远。专家们可以定义教学方法中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各种各样的研究及学术调查也确实为教师们提供了新的观点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指导他们教学的理论基础。但教学法往往不是为某种特定教学情境设计的,而被认为是在一般情况下可行的。因而,对于涉及学习动机,学习者人数,班级大小,师生的语言能力等诸多因素的教学情境被理想化。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是语言课堂的一个明显的特点,而教师中心地位又是课堂活动中值得注意的特点。尽管教师的行为方式会有所改变,课堂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围绕教师进行,是由教师控制的,所以教师们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在关于语言教学的期刊及著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学法思想的更替,但在教学法思想更替的同时发生在课堂上的变化却不那么明显。语言学及语言教学理论的新的趋势并不能自动地引起日常教学活动的改革。普遍现象是:教师们并没有遵循严格定义的教学方法,他们在教学中也没有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思路或方法,而是使用基于各种理论派别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早在近一个世纪前就被Jesperson(1904)批判的语法翻译法的教学活动与交际法的训练方式在课堂上并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折衷的方法。

折衷法教学是理想的知识转化模式与不太理想的教学现实之间的成功的调节,教师在对新的教学法正确理解以及对特定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情境认真思考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新的方法,而以传统方法中的某些有用的技巧作为适当的补充。

三、学者对折衷法的认可

许多语言学家及教学法专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肯定了折衷法的可行性。

“从语言的角度看,语法向交际能力的转变绝不像看上去那么明显。从形式上,教学内容可能转为以功能而不是语言形式为标准划分,如指令而不是祈使句,询问而不是疑问句等等。但意义仍然是包含在语言载体中从一个人向另一个人传送,换言之,当信息被编码传送,而接受者可以毫不费力地解码以理解说话者意图时,交际过程才得以完成。”(HenryWiddowson,1990:4)。

折衷主义观点实际上是一种新的观念,这种观念使我们可以从全新的角度或从新的联系上去看待以前对各种问题的理解。这样原来的冲突和矛盾就可以得到解决。在注意的焦点转移,发现以前的非此即彼的认识问题的方式不切实际或显示出早期对问题的理解不恰当时,这种情况经常发生。(Prabhu1987:108)

“教学不仅是追求时尚,教师的任务是从现有的理论及方法中提取与自己的个性及教学情境相关的材料及其活动方式。”(SusanHolden,1989)

Hammerly(1975:17)认为没有必要从推理和归纳方法中作出绝对的选择。他说:“追随时尚的教学方法或许会忽视一个重要事实,即某些语言结构适合用推理的方法教授而另一些用归纳的方法能够学得很好。”

Bolinger(1968)则反对依靠那些趋于把语言教学分成各种流派的语言学理论。“一个专业教学工作者应有他自己的思想,他会对各种不同的语言学理论心存感激,但这只是因为它们为他提供了选择的余地。教学就像每个人的生活一样,有着自身的标准,并以此为基础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各种有用的条件和材料综合起来。教师能否准确划分各种理论派别无关紧要”。

四、折衷法的优势

在折衷法中,教师对一切教学技巧、教学改革、新理论、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及其成果,都持一种开放的心态,这使得他们可以在应用目前流行的教学法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其他教学法流派的长处,事实证明这种博采众长的方法比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更有益。

因为可以广泛吸收现存各种教学法的长处,折衷法有其自身独有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调节者,可以避免流行的教学法的缺点或与自己的教学目标、内容和环境不符的方面,而采用其他教学法加以补充,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好地为教学目的服务,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DavidHill&SusanHolden:(ed)EffectiveTeachingandLearning,ModernEnglishPublications,1990

2,H.G.Widdowson:AspectsofLanguageTeaching,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9

3,H.H.Stern:IssuesandOptionsinLanguageTeaching,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6

4,N.S.Prabhu:SecondLanguagePedagogy,OxfordUniversityPress,1987

5,RodEllis: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ndLanguagePedagogy,MultilingualMatters,1992

6,SackC.RichardsandTheodoreS.Rodgers:ApproachesandMethodsinLanguageTeaching:Adescriptionandanalysi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1

篇(2)

二、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众所周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教学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以自我为中心、孤芳自赏、人格不健全的学生亦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政治课教学除了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思想素质等,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智的因素,而且要注重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过程。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过程特别强调“体验”这一心理过程,特别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积累,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体验,在改变学生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人的发展最深层的指标上有所长进。老师们所见到的学生感受力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艺术的美;对事物缺乏兴趣,缺少好奇心和探究欲;缺乏对成就感、自尊心的体验,缺乏对亲情、人性的体验,某种程度上都与忽视情意目标有关。问题教学法的实施突破了传统的认知性单一的课程目标,把情意目标提到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并列的重要地位。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开放式教学,是群体活动,它会使学生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进而帮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摆脱自我中心,增强集体意识;问题教学法要求学生树立团体协作意识、增强竞争意识,培养自信、自强精神,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所有这些都对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曾有人说过:终身受益的东西从来是看不见的,是学生内在的情感、态度和人格。问题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完善的人格,提高知识学习的效果。

三、指导了学生的行为实践

问题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它能够减少或防止以往“灌输式”教育给学生造成的逆反心理,而能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比较自觉的学习,切实关心国家、社会、家庭、他人及自身,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有利于指导学生自觉的良好的行为实践。如果教师只以“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不经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激荡,就很难解决学生思想中的许多疙瘩,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只能进行“纸上谈兵”了。我们知道,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认同感进而自觉地去学习,关键在于他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能不能帮助他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生活的世界是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他接触到的社会现象纷繁复杂、良劳混合,由于立场、思维方式、知识构成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所持的态度可能完全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学生,他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个人经验也可能与书本上的说法大相径庭。这些知识学习上的矛盾、实践过程中的矛盾、理论与现实的矛盾,这些客观存在的矛盾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解决,会使学生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感到无所适从,有时就会对书本知识产生信任危机。从根本上说,这些矛盾的解决要靠学生自己,然而由于知识、经验和社会经历的限制,单靠学生个人的力量往往很难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做出正确的解释,大家在讨论中能各抒己见,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矛盾能交融在一起,在群体思考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通过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批评、互相教育、归纳综合的过程来共同认识矛盾、解决矛盾,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实际运用能力,指导了行为实践。

参考文献:

[1]谢利民,郑百伟.现代教学基本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魏国栋,吕达.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1):287.

[3]王跃新.创造性思维训练与培养.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2(1):85.

篇(3)

词汇是语音的基本建筑材料,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虽不如会话教学那么重要,要求四会的单词非常少,但也是必须掌握的知识。而且词汇教学是比较乏味的。如何有效地教授小学英语词汇,继而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每位英语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的深入,词汇教学当然也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异,其教法需要不断地改进或发展。

一、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一)教师孤立教词,讲得过多

孤立地教词、孤立地讲解,是以往词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大弊病。这种教法让教师的讲解占用了过多时间,使学生记忆一堆互不联系的词义和用法例句。而实际上词汇是有规律、成体系的词汇,一方面与语音、句型、课文结合,另一方面在听、说、读、写之中体现,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整体教学法,大幅度减少教师讲知识的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依据词汇内部的形、音、义、构造、用法的纵横联系掌握词汇。

(二)学生与词汇接触少、吸收少

不少词在初学时虽被记住,但以后则被渐渐地忘却。由于有计划、有目的地结合词汇教学进行听、说、读、写不够,而导致词汇重复少、吸收少;反过来,词汇量小又导致听、说、读、写难以大量进行。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中学英语教学步履艰难,不少学生英语难过关。由于害怕记单词而讨厌学英语。

(三)不同词汇的教学主次不分,平均用力,负担过重

在实际中不少教师经常不分主次而一律要求学生将所有词汇的音、形、义、用法全掌握,听、说、读、写都会用。结果是该达到的要求没达到,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未在词汇的教和学上抓住主要矛盾,因而效果不佳。

由此可见,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并没有我们以往想象的那么简单,实际教学中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还有待解决。作为英语教师,应该认真地研究和学习科学的教学理论并结合实际去付诸实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词汇教学内容

(一)读音和拼写的教学

词的读音和拼写形式是词的存在基础,是各个方面相互区别的第一要素。音和形的教学历来受到重视,无论中学英语教学采取何种方法和路子,对此都不能忽视。在词汇的音和形的教学中,要注意音和形的统一与结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能见形而知音,又能因音而记形。

(二)意义和用法的教学

教单词除了读音和拼写之外,还要让学生掌握词的意义和用法。在一些意义具体的单词教学中,要尽量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把多方面的感知活动加入词汇学习之中去。对于词的用法教学,则要注意与句型、会话教学紧密结合,在句型中练习词的用法,并强化词与词之间的纵向(一词多用)和横向(一义多词)联系,使学生更准确更迅速地掌握词汇。

三、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法

《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交际为目的,以任务为基础,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语言的交际本质,强化了语言交际运用的过程。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探究发现以及语言交际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参与、体验、思考、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将科学理论与实际需要相结合。在词汇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材中词汇反映的不同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组织教学,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在训练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义。一般而言,词汇教学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一)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实物、图片、手势、动作、表情等使学生建立形象思维,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这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1.利用实物进行教学。主要用于实物名称教学,如钟表、杯子、苹果、桔子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极容易准备且面积不大,便于携带。上课时,教师可一边呈现物品一边将单词读出、板书,将单词的音、形、义一次性完成,既生动又形象。接着按照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方法套入一些句型“What''''sthis?It''''sa/an…”或“Ilike…verymuch”引导学生进行操练,强化学生对单词音、形、义的统一意识。

2.利用挂图、简笔画、课件等多媒体手段进行词汇教学。对于那些不便于通过实物来进行教学的词汇,如家庭成员、日期、天气、动物等,可利用挂图、简笔画或电教媒体,如何运用视学校实际条件而行。在条件较差的学校,可利用简笔画或挂图来进行;在条件较好的学校,则可运用多媒体。通过这些教具,教师能轻易地将词汇的意、形、义呈现给学生。

3.借助手势、动作或表情进行教学。英语中有许多动词,我们可通过手势、动作、表情,使学生易于领会。如:sing、run、jump、swim等,教师可以边做动作边说出英语单词,也可以请一些英语较好、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按教师所示做动作,教师可先叙述,接着要求学生跟着单词及句型:run-Heisrunning;jump-Heisjumping等等,教师并将动词及相关句型板书,带领学生操练熟悉词汇。

(二)创造情景法

教师教词汇应尽量避免单调地直接板书单词到黑板上教学生认读,要努力地创造情景,用创造情景法进行词汇教学,把学生置于情景中学习掌握单词。如教授地点名词(如:hospital、station、cinema)时,教师可预先把地点名次分别简单地画在卡片或纸上,同时写上单词,上课时特定几个学生上台拿着。教师说:IwanttogotoBeijing.WheremustIgo?等等,并引导学生说出生词station等,同时请拿着相应单词的画的学生向前跨步展现该词的词形、词义。或者是教师设计一个情景,把两组间的过道当作街道,那些拿着画的学生为车站、医院等地点,教师引导学生在这一特定情景里把单词套入特定的句型中反复联系,直至能灵活运用为止。

(三)对比教学法

词汇教学的对比教学法可分为三种:一种是近(同)义词对比,一种是反义(相对)词对比,还有同音(异形)词对比。同义词对比:英语中大量的词汇都有与其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利用同(近)义词代换或对比的方法讲授词汇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如:glad-happy;enjoy-like等等,可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反义(相对)词对比:对比反义词或相对词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联系地记忆。如:Nowtheshopisopen.Itisn’tclosed.或Itisnotverycold.Itiswarm.这样的对比不仅便于熟记,还能使单词在句中一目了然,帮助学生准确地运用。同音异形词对比:教师在教生词时,可让学生把以前学过的同音词板书出来。如:no-know,week-weak等等,区别这些词书写和意义上的不同,并分别用这些词造句,促使学生深刻记忆,牢固掌握生词的读音、词性、意义、拼写。(四)词汇组织法

随着学生词汇量的增加,教师可根据单词按照一定的范畴进行组织、归类,帮助学生发现记忆规律,利用词汇组织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归类组织法:即根据同类关系来将单词归类,教师先提出一个概括词,让学生将学过的属于这一类的词归集起来。如,fruit:apple、banana、pearetc。这样的归类使分散的单词集中起来,便于联想和回忆。接近组织法:即根据接近联想的原理,将两个以上在空间和时间上很接近的印象联系在一起,这样只要想出一个,便会联想和回忆出与之接近的一种印象来。如想到天体,就会想到star、sun、earth、moon,进而想到plane,spaceship,再联想到astronaut、airman等等。

(五)英汉释义法

这种方法包含英语释义和汉语解释。首先是用英语来解释词汇,锻炼学生用英语想英语的思维能力。如:bank-aplaceforkeepingmoney等。其次是用汉语解释词义。英语教学中应尽量避免母语的使用。但遇到一些表示抽象概念的词汇时,如air、traffic等,用英语解释可能中学生较难接受,此时教师可以直接用汉语解释,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课堂时间,而且意思清晰明了。

(六)游戏、竞赛法

青少年活泼、好强、好表现,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努力在英语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说和做的机会,使他们处于学习的主人地位。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把游戏搬进课堂,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而且能使学生整个身心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词汇教学中常用的游戏方法有“找朋友”,“猜测游戏”、“单词接龙”等;竞赛的形式也有多种,如“看谁举例多”、“看谁最快完成”等等。游戏、竞赛可用于词汇教学的各个环节,前面所介绍的几种教法中也可将游戏或竞赛渗透其中,但教师要注意合理控制时间,且要避免只追求趣味而忽略效果。

(七)单词拼读规则法

这种方法要建立在良好的语音基础上。英语作为拼音文字,字母和读音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读音规则。教师在教学词汇中应让学生熟练掌握读音规则,并通过大量的例句进行更直观、形象的讲解。如a在开音节中读[ei]:name、cake、late等,引导学生利用读音规则发音和记忆单词。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单词的能力。

(八)探索法

直接出示单词教学生发音是大多数教师过去常用的方法,它只注重传授知识本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认读法”。在词汇教学中也可以将它变为“探索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规律。

下面是一个词汇“bread”的教学实例。

T(teacher):DoyouknowhowtoreaditinEnglish?(Showingapictureofbread.)

S(students):No.

T:Pleasefindoutthewords(thatwehavelearned)with“ea”.

S:(Allthestudentsbegintothinkandfindoutthefollowingwords:tea,teacher,head,please,meat,…)

T:Nowpleasereadthemandtellmehowtopronounce“ea”ineachword.

S:tea[ti:],please[pli:z],meat[mi:t],head[hed],…

T:Oh,wonderful!Now,youknow,sometimeswemaypronounce“ea”[i:],butsometimeswemaypronounce“ea”[e].Here“ea”inbreadshouldbepronounced[e],thesameas“head”.

S:Ok,wecanreadit(bread)[bred].

采用“探索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该单词的读音,掌握了读音规则,还学会了思考以及寻求知识的方法。这种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探究能力。它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它既重视结果又强调知识获得的过程,既关注意义建构又注重应用。因此,它特别有利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

四、展望

 英语词汇的教学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以上所述只是最常用和常见的几种。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英语词汇教学必须立足于时代和科学的发展,以一定的科学教学理论为依据,在实际中结合教学对象和教材的特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满足时展及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并不断关注和学习新的教育动态,收集和吸取成功的范例,结合实际,创造出新颖实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莺,付丽萍.小学英语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篇(4)

Abstract:Thisarticleonthecaseteachingmethodinsoftwareengineeringmadeapreliminarydiscussion,atthesametime,wearebrieflyintroducedinsoftwareengineeringtotrythecaseinsomeoftheteachingexperience.

Keywords:softwareengineering;caseteachingmethod;DesignAnalysis

1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和深化,正在运行使用着的计算机软件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急剧膨胀,而且现代软件的规模往往十分庞大,所以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软件工程,日益显示其重要地位。然而学习者一般不好理解软件工程的实践性,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到软件开发过程中去。如何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呢?我们认为在软件工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发将会弥补这一缺憾。

案例教学法以对案例的分析解决为主线,通过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案例,掌握原理和方法,实行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实现启发式教学,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它更是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现实可实施的途径。案例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将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软件开发中的实际问题,最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

有鉴于此,本文试对案例教学法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以期对教育同行和广大学习者有所启发和借鉴。

2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softeaching)可简单地界定为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它是美国当今教育行业中非常盛行而有效的一种方法,在我国正在慢慢推广开来。1910年,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先使用案例教学,开创了案例教学的先河。案例教学法于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获得蕴涵其中的那些已形成的教育原理、教学方法等知识,同时可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例教学获得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是“做中学”获得自己理解了的能驾驭的知识,不再像传统教学下获得的抽象的、过度概括化的生硬知识,它能立即被用到类似教学实践情境中去解决处理类似的疑难教学问题。所以从美国教育家舒尔1986年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年会重要演讲中发出要发展关于教学的案例知识的呼吁,时至今日,在众多国家的教育研究领域中都能发现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3软件工程案例的选择

概括而言,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没有案例,案例教学无从谈起,没有好的案例,便没有有效的案例教学,所以案例的选择在案例教学中至关重要。一个高质量的案例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目的性。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和概念,提高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个好的案例应该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教材中某一重点或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能利用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所以案例的选择一定要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来。如果脱离这两个中心,即使案例再生动,其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2)真实性。案例一定是现实中发生的真实事件,是常见又复杂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启发性。一个好的案例需要蕴涵一定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思考,发现多种解决的途径。问题越诱人深入,越能够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教学效果越好。

(4)生动性。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便展开深入的思考。

软件工程是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它强调使用生存周期方法学和各种结构分析及结构设计技术,所以软件工程案例即是选择一些典型的软件开发系统,介绍其开发和维护的过程。

我们根据讲解软件工程课的具体体会和开发软件的实际经验,撰写了五个案例,开发了《软件工程案例分析》网络课件,详细介绍五个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互动的方式讲述了用软件工程的方法是如何进行分析和设计的,同时在系统开发的每个过程中提出大量的问题供学生思考。案例选择了房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机票预定系统、计算机储蓄系统四个应用软件系统,同时为了提高学习者理解开发软件的难度,特别介绍L-SIMPLE语言编译系统。采用传统的生命周期方法学,从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到详细设计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系统中五个案例涉及到当前人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的几个领域:房产管理、财务管理、计算机储蓄、机票预定,还有计算机的语言编译系统。案例既具有典型性,同时又具有真实性。我们选择四个应用软件和一个系统软件,一方面考虑到目前软件市场涉及应用范围的广泛性,另一方面考虑到软件工程学习者中大部分为计算机专业,对于系统软件也有一定爱好,对于将来开发系统软件作一个铺垫。

4软件工程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

案例教学的需要具备三个主要环节:

阅读案例,个人分析——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总结归纳,消化提升

我们尝试的软件工程案例教学中同样采用了这三个阶段:

(1)阅读案例,个人分析

学生首先对具体案例进行必要的基础知识的了解,认真阅读案例,并且要有个人的研究与分析,用软件工程的传统途径—生命周期方法学作为理论指导,熟悉软件开发过程各阶段的基本任务。

其次,学生需要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自居案例中的教师角色,设身处地地分析思考案例中教师的行为及对策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只有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才可能找到问题的合理解决手段。注意区分基本性问题和现时性问题。基本性问题即抽象或一般的问题,常与事实背后的概念、原理、规则等有关,需要通过对案例中所包括的信息进行解释、分析、演绎、推理和抽象以得到概括化的结论。现时性问题即案例中教师所面对的特殊决定、疑难问题等要求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得到解决的那些问题,需将自己已有的知识或过去形成的经验与案例展示的背景材料、内外部因素等整合起来进行综合评判来提出多种经得起别人反驳的见解、对策以及方案。

(2)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分组讨论是案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本质上是一种概念或想法的交流。围绕案例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讨论,辩论和争论。每个学生可以自由的抒发己见,相互启迪,互相借鉴,重点是想法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简要介绍自己对软件开发所做的分析设计,并提出自己对该软件开发流程的看法,供大家讨论与切磋,可以按照案例中所提出的问题一个一个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课堂发言,进行全体学生的交流。本阶段要讨论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小组讨论没有达成共识的问题;2、按照教学目标,有意引导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法各阶段所做的具体工作以及进行相关工作的必要性。

为了使分组讨论有效地开展,教师要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熟知案例陈述的事实、观点外,还要谙知案例反映或蕴涵的原理、规则等知识,以便引导学生概括出来。要认真学习研究案例后给出的教学指南,具体拟定出课堂教学计划,这要求教师认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希望课堂上发生些什么?如何引导这些情况的发生?讨论如何开展?时间如何安排?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是先得结论再分析,还是相反?并对课堂讨论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预测。教师还要依据课程目标、案例目标及教学计划的具体安排重点分析以下方面的内容:案例中反映的那些重要论题、案例中易得出两可结论的那些材料、案例中反映的情况发生的根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案例中所反映的而学生可能设想不到的情况等。在讨论掌握上,教师要力保讨论沿预期的轨道进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并引导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3)总结归纳,消化提升

总结归纳是软件工程案例教学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要对每个案例写出学习报告。该报告中包含学生在阅读案例中所得到的具体收获;通过分析与设计软件,提出自己所解决的实际问题;对理论上软件工程概念和案例中的实际是否一一相对应;以及对软件工程仍然存在的困惑。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真正作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

案例教学中,师生都要注意角色转换,如果学生仍然热衷于将自己置身于教学过程之外,只做一名旁观者,案例教学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学生只有真正地深入案例、体验角色,才会有案例情境的“再现”,案例教学的价值才能被体现。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可充当监督员,激励启发学生,监督案例分析、讨论情况;可充当示范员,向学生演示、讲解、分析案例中的事实、图表、材料等;可充当主人翁,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并在实施中起主导作用;可作仲裁,解决各种争端;可充当交警,使讨论回到预定的轨道上来;等等。

5结束语

传统的“黑板教育学”越来越受到冷落,案例教学已经提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日程上来。华东师范法学教育系郑金洲曾指出,案例教学并不是单纯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实际上是以教学内容的变革为前提条件的,正是有了形形的案例,才使案例教学成为可能;案例教学也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教授法,它实际上也是以学生行为的转变为前提条件的;如果学生仍然热衷于自己先前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教学过程之外,只是一个旁观者,案例教学也就失去意义。

笔者从事软件工程的教学工作,在软件工程中进行案例教学法的尝试,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软件工程案例教学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比如在案例中如何体现软件的测试阶段,它需要具体的环境来实现;如何在案例中能够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软件的维护过程等等问题,都是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完善,使案例教学在软件工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2]李为民,.如何开展案例教学-哈佛大学商学院琳达教授对新教师利用案例教学的几点忠告》.北京: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4.1

篇(5)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的最终成效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了什么,对学生的素质产生了什么影响来衡量,所以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地要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多年来,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单向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记,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没能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

几年来,笔者一直努力探索和研究,发现利用“学案教学法”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笔者认为学案教学法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灵魂——探索性,也体现了现今世界外语教学的潮流——创新学习。

学案教学法是一种以学案为依托,极力倡导主体(学生)先行,并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学案是“学案教学法”得以实施的基础,它的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

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目的,将学案教学导入在数学教学中。

在具体操作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认识学案教学法:

一、设计学案,落实新课程目标

学案教学的关键是设计科学实用的学案。

学案不同于教案。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学案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它改变了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英语教学中“学案”的设计

英语教学中如何设计学案,从而达到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标要求,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从促进主动建构这一角度来设计学习方案,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学案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主导性原则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思考设计学案。学案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行之有效的可行性方案。教师课前精心准备,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把基本思路、基本内容、基本问题都反映到学案上;课上积极施教,设疑启发,组织讨论,精讲点拨,练习巩固,及时反馈,讲评到位。

2.主体性原则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知识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案设计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必须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依靠学生,注重让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必须一切为了学生,千方百计营造学生主动发展的氛围和条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学案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有所收获。?

3.活动性原则

学案设计要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创设丰富的、有内涵的背景,开展多样有创意的活动,引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勤于动脑、动手,也可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答问题。通过积极有效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同学视野、撞击创新火花、提高学生能力。

4.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案设计要体现创新精神,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敢求知,求新求异。

5.问题性原则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学案教学与问题设计的科学、新颖、灵活、恰当,富于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时代性是学案设计追求的重要目标。

6.民主性原则

推行学案教学法,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习活动的经纪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引路人,讨论问题的平等参与者,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者,教学相长过程的直接受益人。

7.层次性原则

一个年级、一个班级的同学,基础和水平会参差不齐。学案设计要从学生、班级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是分层教学的客观要求。教学实践中,要设计出既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任务,又尽可能满足有余力同学的需要,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激励性。

三、实施“学案”教学取得的初步效果

实施英语“学案”教学一年多,可以说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的变化大。通过使用学案,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主动地参与,积极性很高。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学科能力的培养上,知识的落实上,学案发挥了一定作用。

2.教师素质的提高

以“实施学案教学为抓手,深化新课改”这一探索,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堂不再沉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随时可见。真正地将课堂交给了学生。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可谓是教学相长。

3.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实施“学案”教学中,由于增加了知识容量和学生思维量,讲练结合,正确处理了学生“减负”与增效的矛盾,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和学习能力,使英语教学有条不紊,提高了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很好地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四、实施“学案”教学需注意和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1.“学案”的设计一定要有可操作性,讲求课堂的时效性,切莫流于形式。

2.“学案”的运用要与教学管理挂钩

3.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有三:用好、填好、留好。“学案”作为课上的学习材料,学习的依据和指导,要高效完成,做到“人人动脑,人人动手,全员行动”。学生要认真填写,并且要保存好,作为复习材料。

对教师的要求:要恰到好处地用好,不做无用功,再忙再累也要及时检查,并记录在案。每节下课时收回,有时内容没完成,下次完成时收回,这样不给“懒”学生留有偷懒的空间。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师要组编整套学案工作量大,困难多。学生要借助学案自学也可能不适应。但学案教学法导入了各种有效的方法,容易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在学案教学模式中体会学习的基本程序,知识的把握技巧,由“观察模仿阶段”进入“自我控制阶段”,减少学习盲目性,学会高度概括技巧,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能力结构,为学生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所以,只要我们放开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一步优化学案教学的质量,学案教学法就能在教学实践中散发出闪亮的光芒。

参考文献:

篇(6)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在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个作用紧密结合的过程,也就是传播知识、发展思维与培养能力的辩证统一的过程。如何使这个过程做到科学、优化,经过实践—反馈—再实践的过程呢,我认为课堂教学应初步形成“读、做、议、讲、练”结合的教法。

“读”,是各个环节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每章节我都列出阅读提纲,教会学生围绕提纲阅读课本内容,思考疑难,找出答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过程中,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做”,是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感知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步,是发展思维的基础。根据初中学生兴趣广泛并喜欢自己动手的特点,尽可能地利用实验组织教学,让学生有更多实验的机会。

“议”,是读与做这两个环节的深化,也是师生交往的阶段,旨在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问。

“讲”,是水到渠成的阶段,也是知识点梳理、交代规律的环节。学生在读、做、议的基础上对教材有所感知,如果能得到老师点拨,将会实现新的飞跃。

“练”,是知识实验阶段,也是对知识的巩固深化、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练,首先要加强课堂练习,在课堂上做到“读做议”中有练,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编选基本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有计划地布置给学生练习,这样既照顾到大多数,又有利于对尖子生的培养。

4、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中考化学试题中常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因此对我们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5、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多听课,多探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6、加强实验教学。

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化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如果我们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对中考成绩的提高会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

7、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我鼓励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这可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每年都选取几名学生进行特别培训,在参加竞赛后他们都能取得比校满意的成绩,取得竞赛最好成绩是在2002年,当时我选了七名同学参加奥赛,两名全国一等奖,三名重庆市二等奖,两名重庆市三等奖。

二、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如何学习化学,志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三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和学法,有一个认识和适应过程。有的学生说:“学化学跟学英语一样,枯燥无味。”把化学看成一门“死记硬背”的科目,这就暴露了学生中有一个学习方法的认识问题。因此,我们为师者不能一味向学生灌输死的知识,而是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交给学生学习化学的“钥匙”,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提高学习的兴趣。

1.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分析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联系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多提几个为什么,让学生用眼看,动脑想,动口议。

在实验中,我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在每一个实验中,都从实验内容、实验装置、反应原理、结论和处理方法几个方面加以研究,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实验去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观察去掌握实际现象,去说明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学会用实验去鉴别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2.指导学生会记忆,减轻学生负担

学化学要强调必要的记忆。学生初学化学时,元素符号、化合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接踵而来,所以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3.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意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勤于思考的习惯。

篇(7)

二、注重听课方法,向45分钟要效率

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学生只有掌握好正确的听课方法,才能使课堂上的45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宋代朱熹在他的“三到读书法”中说过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见听课必须专心。我结合数学课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所谓心到:是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要求学生会围绕老师讲述展开联想,理清教材文字叙述思路;要善于从特殊到一般,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遇到问题后,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思考一下“怎么办”。只有会想,才能会学,也才能学会。眼到:是要善于观察,勤看。既要观察老师表情和手势,因为数学上有许多抽象的概念,通过教师的眼神、手势往往会表达的更生动、更形象,利于理解。又要仔细观察知识语言的表现,多方面增加感性知识。耳到:要求学生学会听,要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听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旧知识要耐心听,新知识要仔细听;跨越听课的学习障碍,不受干扰;听完一节课后,概念的实质要明确,主次内容要分明。手到:一是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掌握技能。二是学会做笔记,根据教师讲课特点和板书习惯,抓住中心实质,在理解基础上扼要记下重点、难点;思路有时也可以记下。教师形象比喻,深入浅出的分析等,尤其是技能的形成必须亲手操作才能逐渐形成。显然,在上面“四到”之中,“心到”是关键,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

三、注重复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复习方法上,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知识的能力。通过比较可以明确本质,辨析异同,从而收到举一反三是效果;通过联想,可以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概括,可把零碎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记忆,利于掌握,并灵活运用。

四、注重解题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七年级学生考虑问题较单纯,不善于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注意了这一面,忽视了另一面,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这种思维上的不成熟给科目成倍增加、知识内容明显加深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细心捉摸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分析,不要轻易下结论。同时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要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惑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并达到启思悟理,融会贯通。因此,例题的教学,习题的讲评教学等既是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的过程,又是对学生思维训练、培养数学能力的过程。抓住典型题讲,循思设疑,引导探索,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防止学生生搬硬套,使训练既能使学生获得解题方法又锻炼了思维能力。

篇(8)

任何语言首先是以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即语言)作为交流思想的媒介。赵元任有句著名的话,“一失音成千古恨,一开始没学好,一辈子改不过来”,这段话说得很深刻。在英语中,语音既是一门专门的知识,又与单词的拼写、构词法及句子的语法都有密切的联系。语音的缺陷往往会影响到词汇的记忆、日常交际以及英语阅读等英语学习。因此,语音是根本的、首要的。

一、语音是语言的基础

(一)语音的中介作用

对语言来说,声音是第一性的。不管在人类语言发展方面,还是在言语的运用记忆方面,语音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音学习的结果促使了语言动觉能力的发展。这一能力的发展又促进了刺激驱动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涉及言语动觉的语言产生在中介语,提高中介语的主要作用是加强句法学习,检验假设和培养自动化。

Skehan指出,成功学习语言的三个要素是:语言编码能力;语言分析能力;记忆力。他还指出音位编码能力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可能特别重要,因为把声学输入转变为可认知加工的信息内容是极其重要的。在这方面的失败可能无输入可加工,并且在非正式的场合,意味着语言学习机会的丧失。音位编码能力一般来说对下一阶段能用于认知学习的可理解的输入的获得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学习者接触声学刺激之后所获得的音位编码能力越强,随后可用于分析的材料内容就越丰富。反过来说,聋哑人很难学会语言,就是由于不能获得语音的声音输入的缘故。

在语言学习中,通过视觉或听觉登记而获得的语言输入,是以语音作为中介的,然后经过短时记忆的存储及处理,才与长时记忆产生整合作用,而后发展为内部语言。感觉登记过程中,图象能延续约1/4秒,而声象能延续约数秒。正是由于声象的感觉记忆较长,能达到数秒,困难的或陌生的语音输入认知学习都依赖语音表征来完成。

(二)语音对听说技能的培养有直接关系

言语的听辩过程涉及音位的感知辨识、短时记忆、反馈监控等过程。言语听辩感知是言语理解的前提,没有对言语的感知就谈不上对言语的理解。音素是可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然而语音并没有不变式(invariant)或标准的形式。言语的音素和实施并没有一对一的关系。虽然音素是可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但对音节的认识反应较音素快。在言语活动中,音节却是比音素更易觉察的语音单位。

连续性语言的听辩并非是吸收声学信号的被动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语言输入认知处理过程。由于在真实言语交际中的语音输入往往是伴随着非语音信息。这样,在听辩中就应有所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听者运用听觉记忆,根据大脑皮层中关于语音信息的若干区别性特征而把音位加以识别,也就是将神经冲动所传人的反映声波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的连续语音信号转变为按一定规律排列组合的语音单位序列。因此,如果某一音位组合在听者的心理词汇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他就无法检索到该词,无法知道该音节组合表示什么意思。

肌动论的观点认为,在言语听辨过程中,言语信号是参照言语的肌肉活动来辨认的。这种理论把语言产生的过程和言语感知的过程联系起来,因为它强调我们是怎样按照我们产生言语来辨认言语的。由于大脑记忆认知的特点具有模糊性、近似性和粗略性。我们认为人类对语言声音的记忆认知是以语音原型(phoneticprototype)为基础,因原型具有概括的作用,能提高辨认的速度。语音原型的来源是语音能力训练发展的结果。

英语是语调语言,其韵律因素,包括语调、重音、节奏等,对言语的听觉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英语的旋律音调模式是句子结构的一部分,而不属于词的结构,人们借助语调来使用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传递句中表达的思想。不同的语调要求作出不同的言语反映或以某种活动作出反应,构成不同的交际类型。语调是依靠发音器官来实现的,因此,对语调的听知觉需要有听者发音器官模仿发音的神经活动的参与,从另一角度来说语音能力的发展是口语听辨能力发展的前提。

(三)语音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有促进作用

良好的发音习惯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我们在阅读时所使用的书面符号很快便会在头脑中转换成相应的声音形象。这个转换过程的快慢决定着我们的阅读速度。如果发音困难大,朗读时结结巴巴,不时有停顿和重复,那么阅读速度就会大受影响。

在阅读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词进行识别。人们意识中的字母组合及拼法知识影响着词的感知辨认。字母组合及拼法知识最先通过声音来表征。在词的认知中形码会自动激活音码,而音码也会唤起语义的联想。词或词组作为语言组块,对其感知的单位大小取决于读者认知词的熟练程度、材料的熟悉程度、材料的物理特征及其所引起的语言共鸣等情况。因此,语音能力发展能促进词汇的辨认。

Dearborn(1906)研究了阅读中的正字法和可音读性(1egibility),认为在阅读中注视时间的长短部分决定于字母的序列。如果一个词中的字母的序列是正常的并且是比较普遍的,例如:wrap,wake,teacher等,则联结的过程受到的干扰就比较少,知觉它的时间就会比较短;相反,就会使联结的期待落空,知觉它的时间就会比较长,阅读从而受到影响。

阅读时,言语输入必须经过短时记忆的存储及认知处理,才能与长时记忆产生整合作用。短时记忆的能力决定着语言输入的认知处理情况。短时记忆弱,语言输入就会在未认知处理之前消失,成为无效输入Gough认为在短时记忆中,心理词典(mentallexicon)词条的内容应该包括语音、句法和语义信息。因此,语音能力的训练对短时记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四)有些语法、词汇的确定也和语音有关

语法和词汇都是通过语音得到体现的。只有学好发音,才能把所学的语言材料以正确的形式在脑子里储存下来,以正确的形式使它重现,从而加强对语言的感受,最有效地掌握语法和词汇,提高实际使用的能力。

比如同一个词作名词用时重音在前,作为动词用时重音后移。如present这个单词念成[preznt]是名词或形容词;若念成[prizent]则成为动词。另外初学者感到难以区分动名词和现在分词作定语时,形态上完全相同,但在重音处理上有所区别的。如walkingstick的重音落在前面时,则作“会走路的手杖”讲;如重音落在后面一个词时,则作“会走路的魔杖”解释了。前者为动名词词组,后者为现在分词词组。可见重音的位置对词类的划分和词义的确定具有很密切的关系。这说明某些语法现象与词汇意义需要我们从语音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

二、语音教学的方法

(一)模仿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按学习结果,把学习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语言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等五类。又将智慧技能分为若干亚类:辨别;概念;规则;解决问题。认为人的智慧发展过程主要是一些习得的能力的累积过程。语言教学实际上与五类学习都有一定的关系,但如果强调学习发音,则主要是运动技能的学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包含智慧技能的学习和言语信息的学习。加涅认为运用技能是协调运动的能力。运动技能实际上有两个成分:一是描述如何进行运动的规则;二是因练习与反馈而逐渐变得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运动。显然,发音和书写都有运动技能,都是习得的能力。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传授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技能基本方法有两种即直接模仿法和分析模仿法。模仿在心理上是一个随着感知进行再现或尝试的过程。这是人类一切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对外语学习中的语音教学有着尤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模仿是习得语言最有力的手段。离开模仿几乎可以说不可能掌握任何语言。

直接模仿法主要是指单纯模仿,即在不做任何解释的前提下进行模仿。学生只依靠听觉的感受,模仿教师的发音,直到模仿正确为止。

(二)反复练习

语音练习无疑是语音教学阶段中的重要活动。语言教学不仅要广泛进行练习,而且要讲练随时穿插,即所谓边讲边练。例如一次课要讲授十个音,决不能在讲完全部音的发音方法以后再练,而应该每讲一个音就练一个音。

语音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和培养发音和诵读技巧,培养在视觉、听觉和动觉间迅速建立联系并构成协同表象的能力。特别是学习字母读音,只达到会是不够的,必须在初学阶段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一见到每个字母立即读出,反之,一听到某个音就立即写出字母。

篇(9)

一、确立教研室地位

学校教研室接受校长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属学校的中层机构。中学设置教研室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是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的需要;是解决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中学技教育规律办学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我们应该在学校工作中努力去确立其地位。

1.争取领导支持,明确地位。“科研兴校”已成为学校的发展战略、我们应该把教师的教育科研情况作为评模选优、职评考核、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争取让学校在重视教学这个中心的同时又不忽视科研这个重点。争取让学校行政定期研究教育科研工作,确定研究重点,并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安排、实施、总结等各个环节。恭请校长亲自参加教育科研,并监督和指导科研与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对教育科研进行明确的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通过领导强调学校各个环节的科研工作,达到明确教研室地位的目的。

2.力争实现“五子”,落实地位。学校教研室应有“牌子”(单独立室)、有“庙子”(配备办公桌、文件柜、资料箱、专用微机等)、有“位子”(配备专职或兼职主任、科员、资料员)、有“票子”(有一定科研经费)、初步走出“路子”(以区级以上课题为依托,以校级课题为基础.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为契机,推进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模式)。实现“五子”,就搭好了教研室工作的“戏台子”,落实了教研室的地位。

3.通过自身建设,赢得地位。教研室成员应具有主人翁精神,树立科研意识.突出一个“爱”字,落实一个“勤”字,发扬“敬业、奉献、团结、务实、创造”的校园精神,群策群力,走出一条教育科研的新路子。

(1)明确科研的指导思想:树立科研为教育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合格人才服务的意识。

(2)具有良好的科研作风:本着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宗旨,解决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具有正确的科研态度:尊重教师,听从他们的意见,尊重教师的劳动,维护他们的利益,民主制定和实施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指导、鉴定、推广措施。

(4)遵循基本的科研原则: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传播教改信息,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积极倡导,大胆实践,在求实的基础上,以开拓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5)追求既定的科研目标:在科研工作中踏踏实实、真抓实干、兢兢业业、锐意进取、勤勤恳恳、无私奉献、讲求实效、多出成果。

同时,加强教研室的组织建设和教研室人员的修养。通过自身建设,和教师一道参与教改实验的全过程,让教研室成为教师们心目中的教研室,从而赢得教研室在学校中的地位。

4.主动参与管理,体现地位。教研室负责人应该参与学校行政会,研究学校的全面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教研室负责人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科研设计和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教研室负责人应该参与行政值周,全面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教研室人员应该积极指导教师们的科研实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就能很好地体现教科室的地位。

5.壮大科研队伍、巩固地位。教研室要让教师树立科研意识,激发科研积极性,重视发展和培养教育科研队伍,努力为优秀科研人员的迅速成长创造条件。教研室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基础培训,派科研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各种课题论证会、阶段评价会、鉴定会。通过讲座、示范、编发资料,宣传教育科研理论,让教师们懂得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教育科研素质。要求全体青年教师人人选题立项,投人教育科研实践。由此逐渐壮大自己的队伍,巩固自己的地位。

6.体现科研特色,提高地位。教研室的工作只有通过大胆创新,注重实效,争创特色。才能提高其地位。

7.接受监督检查,牢固地位。教研室的地位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经受起领导的检查和教师们的监督,得到大家的认可才算是真正的稳固了。

二、发挥教研室职能

学校教研室是研究机构,主要研究本校存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以提高教育质量;承担评选、鉴定和推广本校科研成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决策提供依据、起好咨询作用,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参谋部”和“智襄团”。具体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职能:

1.发挥导向职能,体现中介性。既然教研室是学校的“参谋部”和“智襄团”,对学校的决策提供咨询。那么,对学校的工作就有着导向的功能;教研室既要对学校教育科研提供理论指导.又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促进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从而起到了中介作用。

(l)管理导向。教研室应配合学校行政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方位育人”的办学方向,端正办学思想。我们结合本校实际。提出了“以德育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以教研教改为契机,以艺体科技促发展,以务实为根本”,完善学校管理,强化校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使学校真正成为‘实践性、示范性、花园、乐园’学校、力争一流质量。

教研室应配合学校狠抓“两全”(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三让一树”深入人心,把“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还应要求教师不放弃每一个落后学生,每个教师必须和两个落后学生交朋友。开展“同学,让老师与你同行”的个案教育研究活动。在素质教育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从而增强素质教育意识,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性,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德育导向。学校办学应以德育为先导,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工作网络。德育工作要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要明确,做到全方位实施、多渠道拓展。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整体构思,分层要求,分段实施,分类推进”,德育工作要做到学期有计划,学月有主题,每周有安排,检查评比落实。积极开展符合学生,实际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进行“五爱”、“五自”、“三会”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锻炼意志和品格,增长智慧、体力,立看今天,着眼未来。”

(3)评价导向。对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变单一的分数评价目标体系为全面的素质教育评价目标体系、变结果评价为以过程评价为主;变“揉差”学生为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不断研究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努力铸造师魂,培养师德,提高师能。对学生的评价应逐步取消百分制。采用等级+特长+评语的评价方式。注重知识、突出能力、加强平时、取消期中、淡化期末。坚持每年评选学校优秀论文,编辑优秀论文集,鼓励教师不断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向有关刊物推荐发表。

(4)科研导向。教研室要发挥科研主力军作用,捕捉信息、紧踉形势、抓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系列研究活动。

2.发挥构建学校教育科研网络的职能,体现研究性。研究工作是教研室的基本任务。教研室既要研究现状、找出问题、进行理论与方法的指导,又要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探索其规律,逐步向深层次发展。学校的科研既要分工、又要合作,共同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展开研究,形成校长室一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年段——教师一条龙的教育科研格局。

(1)突出“龙头”课题。学校应把区级以上课题作为龙头课题,加强管理,大力宣传。加大科研力度和经费投入,从而带动其它课题的研究。

(2)落实校级课题。对本校有重要价值意义,研究方案合理并具有相应的研究条件的课题应审定为校级课题,它包括各办公室、教研组、年段和个人研究课题。

(3)扎根个体实验。科研要通过实验来完成,实验要由个体来实施,个体实验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科研的效度。因此,应着力于实验的跟踪研究。

教研室要指导教师选题立项,先由各教研组确定研究总课题,

再由教研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实际性情况和自己的特长选定研究的子课题。

3.发挥教育科研的管理职能,体现领导性。教研室除了自身的研究业务外,还要组织领导全校职工进行教育科研,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为了推动学校教育科研的有效开展,提高教育科研质量,教研室应制定本校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内容包括项目的申报及审批办法、成果的鉴定与评价方法、项目的经费管理与奖励办法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领导重视是教育科研得以实施的保证,目标明确是教育科研富有实效的前提,内容丰富是教育科研具有活力的关键,体现特色是教育科研适应发展的核心。所以,对课题研究应坚持计划落实(每期教研室都要对课题研究拟出具体计划,提出明确要求)、目标落实(教研室分别确定出课题研究的工作目标、育人目标、家长学校目标、成果目标)、组织落实(把课题研究落实到年级、班级,责任到人,精心组织,精心辅导,认真开展活动,为目标的实施创造条件。课题组成员要定期讨论研究情况,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项目落实(根据研究课题,拟定出具体的内容及其操作的系列和序列,让活动丰富,注重实效,以利于研究的深化和细化)、时间落实(包括学科教学和各类活动)、资料落实(耍求教师认真做好活动记载,并收集好学生、家长、教师的作品、图片、表格、总结等资料。教研室要按期收集整理资料,为提炼成果提供事实依据,学校图书室要定期向教师开放,并提出学习进修的要求,发挥好各类资料的作用)、总结落实(每学期结束后,都要求课题研究人员写出该期的课题研究总结,教研室要写出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和阶段报告)、评价落实(根据教师的研究情况和总结,评价教师的研究工作,以激励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从而保证教育科研有序、有效、生动活泼地发展下去。

4.发挥推动和改进工作的职能,体现服务性。教研室是学校教育科学的研究机构,通过教育科研能推进教育实验的进一步开展,促进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素质。

(1)教育科研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研究本身就是用理论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形成科研成果的过程。

(2)教育科研是传播先进的教育思想、正确的教育观念的有效载体。教育实验研究与成果推广的过程,是普及先进教育思想的一个有效途径。

(3)教育科研是办好学校的动力之一。“实验”两字在人们心目中成了改革、创新、进取的代名词。对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又是一种压力,压力转化为动力,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4)教育科研还是许多学校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增强竞争能力的方法之一。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形态下,一所学校在本区域的声誉和影响力,直接关系到它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将学校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几乎成了所有学校追求的目标。

(5)教育科研还是师资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验研究,对提高师资质量具有特定的魅力。

①教育科研能促进教学改革。学校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研究问题,把科研同教育教学和管理密切结合,是学校摆脱困境,求生存、求发展、上台阶、上水平的关键之举。

②教育科研可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规定科研任务,可以促使教师读书学习,研究理论,留心教学中的种种问题,主动进行探索。研究成果又可直接用来指导实践。所以,科研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

③科研可以促进教师提高工作效率。有的教师的工作是超负荷的,但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造成超负荷劳动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水平低,不能有效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有采用加时间这种笨办法。如果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效益、不仅让学生学习轻松愉快,教师也会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研究,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在教育科研中,通过教师大胆创造探索、总结提高,有力地促进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形成科研促发展的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研室组织好了全校的教育科研,也就等于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篇(10)

幼儿园的英语活动设计应做到游戏多、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要求少,重复多、内容少。

3-6岁的幼儿正处于学习语言的扩展阶段。有的专家指出:3—6岁的儿童,相当容易学会世界民族语言的发音。可以说,幼儿在学习外来语言上有比较好的先天条件,孩子们很容易接受新的单词。但是幼儿由于其特定的年龄特点,学习英语也存在一些困难因素:如注意力时间短,喜欢重复,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等。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我注意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英语活动。例如:在第一次的英语活动中,我将apple和A作为教学内容,让孩子们的触觉(摸)、嗅觉(闻)、味觉(尝)等多感官参与学习,并让每个孩子上来做“送apple宝宝回家”的游戏,使每个孩子都能练习和重复apple这个单词和发音,我也能为他们个别纠正发音。最后结合短小易学的儿歌(apple黄、apple红、apple圆、apple啧、啧、啧、甜)。一方面让幼儿熟悉apple的发音,另一方面也让他们进一步感知apple的特点。活动下来,孩子们兴趣很高,而且很轻松得就把apple这个词学会、记牢了。

二、要妙用童谣

在英语教学中,我发现让孩子听歌谣、说韵文,在说说唱唱中学英文,是一种非常有趣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首先,悦耳的音乐、生动的画面,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符合幼儿思维水平。实践证明,极富特色的韵诗、歌谣及儿歌,旋律好听、简单易学,既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有能适宜儿童的喜好。所以,用有节奏的音乐方式来教学,能增加语言的多样化和新鲜感,给孩子创造活泼欢快的语言学习环境。

其次,歌曲童谣大都可以配合手指及肢体动作,不但能增加趣味性,而且也符合孩子爱动及爱玩的心理。更重要的是,运用肢体动作可以帮助孩记忆和理解,对语言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孩子在学习bird(小鸟)时,边学小鸟飞边念儿歌“bird、bird飞飞”,学习elephant(大象)时,边学大象走边念儿歌“elephant,elephant走走”。

第三、学习歌谣韵文不需要具备该语言的基础。小朋友们由歌谣的引导进入英文世界,只要常练习,能琅琅上口,就会有自信及成就感,对学英文更加起劲。特别是幼儿园新班的孩子,他们第一次接触英语时,新鲜感和想学英语的欲望较强,能很快得学会唱一些英语儿歌。

第四、歌谣韵文的教学是在欢快的环境下进行的,因而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很浓,效果也特别好。我们还可以让幼儿在进餐、看图书、玩玩具时听歌谣,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会更好。

既然歌谣对幼儿英语教学起着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歌谣给儿童呢?我认为,可选择一些内容比较简单、且是幼儿身边常见的事物,如小动物、硕果、家庭成员、食物、身体部位等等。另外,可搭配动作以及节奏轻快、有趣易学的都可以选用。如以下动作歌谣:

SometimesIamtall(站起来,并将身体向上伸展)

SometimesIamsmall(蹲下来,收缩肢体)

SometimesIamverytall(站起来踮起脚尖,更用力将肢体向上伸展)

SometimesIamverytall(蹲下来,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并尽可能的将肢体缩得很小)

Nowtall,nowsmall(站起来,蹲下)

NowIamatinyball(蹲下双手抱膝,将身体卷成球状)

三、科学耐心纠正发音

3—6岁的幼儿由于生理上不够成熟,不能恰当的支配发音器官,所以他们往往发音不准。幼儿发音的困难主要在不善于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幼儿发元音错误较少,错误往往在辅音,这是因为辅音要依靠唇、舌、齿等运动的细微分化。幼儿由于唇舌的运动不够有力,下腭不够灵活,因而发辅音时往往不够清楚,说出来的常常是两个语音之间的音。这为幼儿学习语言,特别是英语造成很大的阻碍。但是,随着幼儿发音器官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上述毛病是可以改变的。在英语活动中,我就经常碰到幼儿发生以上的发音错误。例如:早上点名,幼儿应该用“I’mhere”来回答我,可是灵灵却发出“I’mkere”的音来,我对她的发音予以纠正,但是经过三、四遍之后她还是发kere的音。我停下手里的点名工作,把她叫到我的面前,口对口的纠正起来,一遍又一遍,渐渐地我胸中的无名火烧起来,我也感觉到她开始有紧张了,声音因害怕而颤抖,舌头也不听使唤了,嘴里的音越发越含糊。我停止了纠正,强压住内心的急噪,耐心地说:“喝,喝水的喝,说说看。真好,再说一次。”“hhh,h-ere—here。”第一次,她还是说错了,我在纠正了一次,终于我惊喜的听到她的口中发出轻轻的声音“here”,我高兴极了,对她大加赞扬,下面的小朋友们也情不自禁的拍起手来。之后,我开始自省:幼儿一时发错音是很正常的,关键看教师如何纠正,还要想想在教的时候是否忽略了什么。于是我想到,here这个音在听觉上是很容易与kere混淆的,所以在教之前,应该让幼儿搞清h和k的区别,这样就能避免孩子发错音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孩子是否能正确的发音,教师都应该教会孩子正确发音,因为这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影响。

四、挖掘幼儿记忆的潜能

幼儿虽然年龄小,语言发展不完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但是经过实践,幼儿记忆力并不差,关键是怎样去挖掘。孩子对自己理解的、容易发音的单词记忆特别好。例如:apple、boy、jelly、cat、dog等。孩子对歌曲、儿歌的记忆力特别好。例如:“Hello”、“Roundandround”、“IcansaymyA、B、C”等,平时只要一播放这些歌曲或儿歌,孩子们就会兴高采烈的参与,而且乐此不疲,有的孩子甚至在自由活动中也会唱起来,一个孩子唱错了,其他孩子还会纠正他。这都表明,孩子的记忆力并不差,关键是教师教授内容、设计活动是否是他们感兴趣的,是否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只要是具备这些特点,孩子们就一定会将所学内容牢牢记在心里。

另外我还发现,幼儿对英语的反馈大多集中在第二次,或者说是复习课上。我把他称之为“奇妙的第二次”现象,在设计活动时我也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不强求幼儿的第一次反馈,注重第二次的温习。

五、注意动静交替

教学互动中的趣味性并不是指幼儿英语教学一定要准备很多游戏,而是指老师要成为多面手,如会扮鬼脸、会学动物讲话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兴奋的欢呼、大叫,玩的开心。因为喧闹的活动容易虏获孩童的心。但是我们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动,幼儿会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无法潜心到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上面,甚至与如果过于兴奋,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反之,我们如果只是一味地静,又违背了幼儿的天性,很难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掌握情况,注意动静的结合。

六、创设多层次的课外语言学习环境

实践证明,英语教学仅仅靠孩子每天20分钟的学习是不够的,因为这样的学习只能让孩子掌握零星的单词,达不到英语教学的目的。由于幼儿园是整班教学,除了每天固定的15—20分钟游戏化的课堂语言训练外,孩子的一日常规通常都由教师安排,因此,教师应着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使英语教学深入到一日常规的个环节。

首先,要坚持不懈运用日常英语,例如,早上幼儿来园时,要对孩子说“Goodmorning、Howareyou?、What’syourname?”等日常用语,这样,孩子在模仿后会愿意说,也可以使不太会说的孩子得到锻炼和提高。孩子说得熟练后,还会主动对老师家长说,这就能使英语基础教学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教师要对孩子说“Standup、Raiseyourhands、Putdownyourhands”等。在午睡时对孩子说“Silenceplease!、Don’ttalk、Closeyoureyes”等。总之,老师通过动作等肢体语言的提示,努力让幼儿猜懂老师的意思,时间长了,孩子就不仅会理解句子的意思,时间长了,孩子就不仅会理解句子的意思,还会模仿老师的发音并读出句子。超级秘书网

上一篇: 挂牌督战工作汇报 下一篇: 现代化进程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