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19 00:19:2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计算机网络课程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计算机网络课程论文

篇(1)

2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

教师作为进行教学最直接的工作者,如果没有较为强大的专业技能素养作为相关教学的基础,那么就很难帮助学生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这也就会使得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堂很难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从而耽误了相关学生的学习与提高。计算机网络专业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既要求相关老师要具备极高的计算力理论知识素养,又要求老师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操作知识,只有这两个方面都能够达到要求的老师才能够帮助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加强相关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想加强对于相关专业老师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定时定期组织进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的老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培养,让老师能够明白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最新的理论发展潮流,从而能够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传授给学生。二是要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师组织考试,让老师不断的有教学上的压力,从而能够不断的进行自身教学技能的培养。

3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专业思维的能力

现行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培养大多数都是围绕着学生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很少会重视对于相关计算机网络专业思维模式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所能够学习到的大多数都是技能而不是思维,这样一来当学生离开老师以后就很难再有专业技能上的提高,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如果不能够建立起自我学习的能力,学生被时代抛弃是注定的,所以一定要加强对于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老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思维。首先,是要在课堂之外注重引导学生对相关计算机网络的书籍进行阅读,使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的习惯。其次,则是要让学生主动的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使学生能够不断的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形成一种习惯。通过这两种方法,学生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种思维上的惯性,不断的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与思考能力,从而养成属于自身的一种计算机网络专业思维能力。

篇(2)

关键词:CAI;积件;积件系统结构;网络课件

1、积件思想的基本特点

1.1注重人的主体性。积件将教学信息资源与教学思想、教法、学习理论相结合的主动权交给了师生,将过去课件设计者从事的教学设计回归到教师学生自己的手中,成为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工具,因而适应任何类型的教师与学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重组性,充分体现了面向21世纪尊重人、以人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学设计和学习理论的运用,不是在课件开发之初,而是由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真正做到以不变(积件)应万变(教学实际),计算机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工具,成为教师和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的技术保障。

1.2积件与教材版本无关性。积件是以知识点为分类线索,这样,无论教材课件体系如何变化,教材版本如何变化,积件都可被师生应用于当前教学活动中。

1.3基元性与可积性。教学资源素材愈是基本的,附加的边界约束条件愈少,其重组的可能性就愈大。以往的CAI课件总是有启承转收,有头有尾,自成整体,断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这种看似完美的软件固化了知识的联系,模式化了思维过程,机械化了教学程序,很不适应于千变万化的课堂信息交流;它排斥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忽视了教学环境,并在原来的水平上,发展学生的多变性。积件则并非如此。积件中的积件基元就是一个基本知识点,它不局限于特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并不仅限于可见系统和教科书出版,其对附加条件的约束能力,因而可积性(可重组性)就较大。值得强调的是:不排斥积件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相反,它将许许多多良好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积累到一个库中的原始形式教学的基本策略,就像一组杰出的教育家的智慧溶于一炉,火花可以燎原,燎原在思想上有杰出成绩的学生。

1.4开放性,自繁殖性。物质资源和教学策略资源的积件储存教师的的教学策略资源以基元方式入库供教师重组使用,因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师(学生)都可以将最新的信息和自己的作品添加入库,只要确立了积件的信息标准,规范的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自然开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作人员和学生的参与,几件的快速发展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像今天的互联网和网络上的信息爆炸。

1.5继承性与发展性。

机件系统和临时的特定于应用程序的课堂教学可以成为一个临时的课件和教学课件,相当于“微教学单位”,机件系统,从而机件和教学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课件是适用于特定的教学情境机件,适用于任何变化的教学情况,机件更适合教师和学生交换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情景。经过适当的处理课件(去除冗余部分,规范接口标准),可纳入综合微教学单元库,供其他教师从组。机件成为一名教师教学现状组合,也构成了一个临时课件(准确地说,是“堂件”)。零件集成零件库(甚至是一个组合平台)运营商的网络磁盘,CD-ROM的发展,情节的想法,专注于全球化,虚拟化,社会的发展,那将是比今天所有的经验,关于课件和理论课题等让我们去探索更多的更新。

1.6技术标准,以绘制作品在学校,地区,国家和全球的各种信息西苑的可重构情节必须遵守的标准和规范,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例如文本的格式,图形的格式,声音的格式,动画的格式,互联网网络接口格式等都必须与世界主流应用软件一致,否则是不可能的组合来实现的重大信息。教学信息分类和编码,应该是相似的“中图法”的图书分类方法,此外,你还应该考虑广电阅读,条码扫描系统,CD-ROM,VCD格式,以及许多其他因素,此外,这需要在国家一级层次上确立法规性的标准。

1.7易用性、通用性、灵活性、实用性。机件集中的当代应用软件设计的精髓,它具有丰富的教学材料,易于使用,直观的界面,直观的理解,人性化的设计,完整的教学使用与全体所有的教师和学生的应用,适合于不同的教学情境,成为一个使用的工具课堂教学。

2、“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

“积件”系统的组成根据教学需要由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软件系统的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利用。“积件”库是教学资料和表达方式的集合,而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材料可以免费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微教学单元库:以帮助教师讲授的某个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为目的,或为学生探索的认知和创造的学习环境,“课件”和“微世界”,它的设计和开发方法类似原来的课件,微教学单位的教学改组,并准备为教师和学生的资源,所以它一般不需要封面设计,也不需要额外的北京解释,多余的解释配音等,短小精悍,机件和剧情片相结合的平台界面的格式要求,方便的检索与组链接到教室和学生的使用的教学现状。

虚拟机件库:将网络上的资源变成巨大的类似于图书馆一样的资源库。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网络检索,重组,这种教学的灵活性结合在网络上的资源,需要建立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内容,信息和材料方面的政治思想,教学管理,部分已安装在教室的计算机和网络学校模拟可以直接调用网上的教学资源材料组织课堂教学。

3、结论

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课件是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但功能强大,人性化和智能化的网络课件的实现依赖于一个纯粹的技术水平是不够的,还需要现金的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的不断进步,实现了高层次的信息和课件集成。使用极端机辅助教学在课内和课外更广泛,更深的方向向信息技术月科学的整合。(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篇(3)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和引导功能、检测、鉴定与评价功能等,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完成社会调研报告、市场调研分析等。在考核内容上,要坚持以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掌握为主,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确立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摒弃一次考试下定论的不科学做法,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相结合。而且对于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比如程序设计课,可以要求学生既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又具有熟练使用一种中文平台及相应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的能力,采用平时考核(如作业与实习报告、阶段测验、课程设计等)和鉴定性考试并用,主要考核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简单的应用能力等。总之,要改变单一指标评价学习效果为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树立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树立全面考核的思想,构建考核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蔡开裕.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篇(4)

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需要网络技术人员的参与,这是普通教学与网络技术的结合。网络技术人员的加入能够提高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质量,推动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良性发展。

(二)教育工作者支持

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再怎么发展也是学校的教学课程,他是离不开教育工作者——教师的参与的。教师要将自己在课堂上传授给同学的知识通过网络科学技术传播给同学。给同学的学习带来更大的便利,提高同学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三)教育部门的推动

教学方式的改革需要教育部门这一教育界的庞然大物的推动,只有它的推动才能使会计电算网络课程更好的普及。教育部门可以采取教育改革的方式来推动会计电算网络课程的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特点

(一)教学主体改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是老师在课堂上教授同学们知识。其主体是教师讲话的内容。而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却可以通过网络技术,采用各种动画软件,以图片动画的方式将课程内容更加直观的表达给同学,这样做有利于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增加学习效率。

(二)人文化

传统的教学通常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要学什么,老师照顾的是大部分的学生和教学进度。而不会因为个别同学而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可以分为基本篇、提高篇、练习篇等等,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篇章来进行学习。这样可以节省下重复学习的时间来学习其他的事情。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最为人性化的了,毕竟每个同学都是不一样的,只有自己才明白自己什么地方懂,什么地方不懂。针对性的考试制度,学生可以自行对自己的学习进行针对性的检测,以发现自己的不足。

(三)创新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能够学习到的内容是固定的,课本上有什么学什么。而课本上的内容大多都是比较基础的。当人们在某一岗位就职相对学习对该岗位有用的知识时,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没有办法学到的。而在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中,我们就会计行业的不同岗位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分成了都作出了专门的课程讲解。需要的人可以挑选自己专业的部分进行学习,针对性的提高人们的工作能力。

(四)时效性

传统教学往往是一套教材要用很长的时间才会进行改进,并不能达到跟随社会发展脚步的地步,但是会计电算化信息课程却能做到根据社会发展对课程进行调整、改革,使课程教授的内容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同学们学到的知识也就能保证都是与时俱进,没有落后时代步伐的。对以后进入社会就业有很大的帮助。

三、现在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观念落后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教育还处于传统教育的阶段,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始终认为课本上的知识高于一切,各种教学都是以课本上的知识为主体。而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倡导的确实用什么、学什么。教学的内容都是直接与以后的工作挂钩,都是人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引用到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由于这两种教学理念的不同,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使得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很多教学工作者根本不认同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认为这就是在误导学生,没有交给学生应该学习的重心——书本理论。但是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并不是忽视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到了一起,使得人们能更好的理解并在实际中应用这些理论知识。

(二)网络教学制度不完善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还没有发展完全,也就没有一套健全的制度对网络教学进行管理。这使得网络教学中充斥这很多负面的信息,一些不正规的教育机构一些教育视频,由于自身实力不足,使视频中很多教学信息都是错误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学习者。同时也使人们对于网络教学的印象变差,甚至觉得网络教学都是骗人的,并没有什么真材实料,完全是在误导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发展。

(三)学校学生的自制力较差

传统教学学生需要到课堂中进行学习,即使是这样,在大学中也总是会有很多学生有逃课的现象。会计电算信息化教学倡导的是自主学习,学生自己根据学校制定的计划在网络上进行课程的学习,这种自主学习更有可能加重学生逃课的不学习的恶习。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学校都没有办法很好的实行会计电算化网络教学。在学生自制力差的情况下,实行会计电算化网络教学很有可能起不到什么好的作用,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怎样加快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发展

(一)更好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

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是基于良好的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要想加快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发展,必须加快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更加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做后盾的情况下,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发展才能更加迅速。

(二)改正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

教育工作者是发展会计电算化网络技术的重要环节。只有教育工作者改变了以课本知识为重心的教学理念之后才有可能参与到会计电算化网络技术课程的设计当中来。教育工作者作为网络教育中课程的设计这,必须要有跟网络教育不想违背的教学理念。否则只会限制会计电算化网络教学的发展。

(三)完善网络教学制度

一个完善的网络教学制度是保证网络教学发展下去的基础。古语有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发展的前提。完善的制度才能清楚网络教学中的不和谐因素,将不符合标准的网络教学剔除掉,不能让这些负面因素影响到网络教学的发展,阻碍网络教学前进的脚步。

(四)加强学生的自制力

学校应该定期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保证学生具有完备的自制力。能够自主的完成会计电算网络教学中的教学任务。同时学校也可以采取一些强制的措施强制同学完成会计电算网络课程的学习要求。使得会计电算网络教学之后不会对学生的教学效果祈祷发作用。只有采取这些措施改正会计电算网络教学发展中的确定,才能使会计电算网络课程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设计框架

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是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传统教学方式与一体的新兴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书本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设计主要是一下几点:

(一)知识资源的整合管理

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根本上也是一中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更加完备的知识资源。在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一个完备的知识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中包含着这一学科的尽可能完备的知识。

(二)教学过程的管理

教学过程是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要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并采用一定的制度来保证学生能自主的来完成这一教学任务。还有监理健全考试制度,利用考试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架设教学网络

会计电算化网络教程需要架设一个庞大的网络,从实验室出发,辐射到每一个学生。通过这个网络来传输课程。网络的完善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基础,网络是一种媒介,就如同传统的教学中书本是媒介一样。网络起到的作用就是传统教学中书本的作用。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是一个多元化结合的课程,建立这个课程需要将这多个元素都设计好,并完美的组合到一起来。就想搭建一个机器似的,要将各个零件组合到一起才能成为一台发挥一定功能的机器。

篇(5)

高职计算机课程体系中,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实用学科,而且,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和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社会对网络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门课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有极大的影响。文通过分析此课程的特点和现状,从而提出相应的教改措施,并着重分析了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网络多方面实践能力的内容,以达到提高此课程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1课程的主要特点

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涉及的内容也主要包括这两方面:数据通讯技术、网络软硬件技术。其中网络软硬件技术含网络基本结构、拓朴结构设计、设备安装配置、网络的安全管理等等。这些内容理论性很强,学起来比较枯燥。掌握好会有一定难度。因而《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内容多,难度大的特点。

同时,日新月异的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势必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必须及时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本课程具有时效强,更新速度快的特点。

另外,《计算机网络》课程包含许多实践性的内容,如不同类型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等,这些实践性强的内容,光靠课堂上讲是不可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因此实践性强、应用性强也是本课程的一大特点。

2课程教学现状

作为一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目前课程的教学存在三个比较大的问题:首先,教学内容方面,网络相关学科发展迅速,内容更新快,课程内容难以跟上计算机网络科学的发展变化。其次,在教学方式上,网络课程有相当部分的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知识,难度大,相对枯燥,在课堂教学方面需要适当调整,改变学生积极性调动不充分,课堂互动性不足等问题。然后,教学目标方面,高职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如何完成课程的教学,传授其中的知识点,但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适当的关注。与此相对的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能否有效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却是招聘单位用人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些能力培养的忽略。对于今后学生的工作和发展非常不利。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教改措施 实验教学 能力培养

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是高职信息相关专业必修的重点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本文根据这门课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对计算机网络的教改措施进行了探讨。

高职计算机课程体系中,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实用学科,而且,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和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社会对网络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门课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有极大的影响。文通过分析此课程的特点和现状,从而提出相应的教改措施,并着重分析了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网络多方面实践能力的内容,以达到提高此课程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1课程的主要特点

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涉及的内容也主要包括这两方面:数据通讯技术、网络软硬件技术。其中网络软硬件技术含网络基本结构、拓朴结构设计、设备安装配置、网络的安全管理等等。这些内容理论性很强,学起来比较枯燥。掌握好会有一定难度。因而《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内容多,难度大的特点。

同时,日新月异的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势必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必须及时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本课程具有时效强,更新速度快的特点。

篇(6)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论文格式。目前国家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加快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大众化进程,正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的中、高级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办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如何设计课程及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平台课。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较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众所周知,高职学生的最大特点是学习没有热情,逻辑思维能力欠缺,依赖教师,自学习能力差。如何让学生能真正地学到知识,获得职业技能,提高自学习能力,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组织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两方面的内容,且与工程技术结合非常紧密。论文格式。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较多,因此要强调基本概念,而不是过多地讲具体的计算网络中所使用的专用设备。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因此应尽可能地讲述较新的内容,使所学的内容不致很快地过时。有必要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最新的网络产品,重点讲解一些最常用的网络协议。

对这些产品与协议的介绍将有助于学生对网络理论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例如:在讲解网络层次结构时,每一层的讲解最好结合相应的网络产品。在物理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交叉线的制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HDLC协议及PPP协议;在介质访问控制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以及最新的无线网络设备;在网络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路由器的使用与OSPF协议,等等。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还应提醒学生:现有协议可能会被新的协议所取代,现有的网络产品也可能被升级,重要的是通过对当前这些协议的学习与分析,理解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协议的设计思想,明白协议在面对问题时采用了怎样的解决思路。一旦学生掌握了处理网络问题的基本方法,就能够在面对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时继续学习。培养这种继续学习的信心与能力,才是课程最重要的教学目的。论文格式。此外,教师应淡化教材的作用。教材仅是主要参考书,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相关的书籍和报道。

二、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探讨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工程性较强,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验环节。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才能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传统的教学计划安排是先讲授《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然后安排为期两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有时理论课和实训课还不在一个学期,在指导学生实训时发现很多学生已对所学理论知识忘得差不多了,实训老师得花费大量的时间重新讲解基本原理,这样学生实操时间相对减少,往往很多学生实训结束达不到相应的技能。为此我们学校采取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方式,使理论与实训得到了充分的结合。任课教师既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讲授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即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后,就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实践操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实践课的教学方式上,首先演示和讲解实验目的、步骤、相关的背景环境以及需注意的事项,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人人动手,实际操作,完成实验内容以及教师所给出的情景问题。遇到问题首先要求学生分析问题,教师在旁边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组织

对于网络技术操作,实践性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但是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学校提供的机会总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在改善实验设备、实验条件的同时,教会学生使用模拟环境,使学生能在宿舍自己的电脑上做网络实验,提高实践效果。比如使用Virtual PC即虚拟PC技术,让学生在一台PC上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而且不需要重新启动系统,只要点击鼠标便可以打开新的操作系统或是在操作系统之间进行切换。学生可以把一台机器当作多台使用,彼此互不侵犯,从而可进行对等网络、Windows 2000 Server组建及Linux网络等实验。而利用Boson.NetSim模拟软件,学生能完成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实验。通过模拟环境,学生不仅能熟悉命令完成配置,也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型应用人才。同时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宿舍组网,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组网,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结语

计算机网络发展更新迅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夏菲,姜美珠,孙占学,等.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4,6(2):21-22.:-

[2]崔轩辉.计算机组网工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73-180.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106-01

独立学院是依托公办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吸引社会资金创办的相对独立的本科层次高等院校,即社会上俗称的“三本学校”。独立学院的出现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急需人才的必然要求,培养的人才有别于公办本科院校培养的理论型人才和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型人才。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要求既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然而,由于独立学院发展时间比较短,各方面的经验不是很成熟,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借鉴甚至照搬母体高校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必然与独立学院的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特征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如何对独立学院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提高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尽快使独立学院的教学方法规范化、科学化,是独立学院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作为全校性的网络基础课,存在诸多问题,反映在学生和教师两方面。一些学生在学习过多门网络课程(如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网络编程等)之后,才大概明白计算机网络;而一些学生则认为“计算机网络就是些概念,太简单”,但经过实际接触,很多概念含糊不清,动手能力极差,教师在有限时间讲清楚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原理,同时还要兼顾动手实践,并非易事。因而网络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改革应当跟上时展的步伐,把学生培养成有技术能力的劳动者,能适应网络上的技术变革,能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能清楚网络的应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实现与社会接轨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设想

当前,计算机科学及应用正朝网络化、多功能化、多媒体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而市场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决定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呈现多样化、多规格型的态势。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计算机网络安装、测试、维护、管理的应用型技术人员,具有熟练使用国际互联网和各行业系统的网络,实现网络的安装、管理、使用、维护,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具体方法改革与实践

要向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高质量的计算机人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高等学校目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以应试教育和传播灌输教育为特征的教育体系。该方法最大的长处是能很快、大量而又集中地为学生提供新知识,而且便于教学过程的控制,因而成为教学方法中一种基本的方法。但它存在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局限性。变传统的知识型教育为能力型和素质型教育,以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改革现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势在必行。

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在计算机教育和实践环节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计算机理论和原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选择计算机网络专业选修课网络设计与应用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的改革。

1.学生参加实际课题

采用积极的教学方法,包括专题报告、小组讨论、实践作业、模拟环境和情景演示,强化实践环节,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和实际课题的开发工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指导老师根据科研项目布置课题,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明确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实现方案。以实际开发的成果及小论文作为考核依据评定成绩。

2.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增加上机时数,将部分章节留给学生自学,列举专题和若干知识点,由学生到因特网上查找资料,并作为期末考核,考试形式改变以往单一的笔试,采取笔试或小论文两种形式,选择写一个专题报告并参加笔试,或者选择一个专题结合实际写篇小论文再免去笔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调动他们内在的学习潜力,起到了较好地效果。

3.采用远程教学手段

同时进行远程教学的试点,在网上进行交互式的教学。包括课件学习、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组、网上提交以及批改作业。

4.改革实验课内容

实验课上教师首先讲授该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重点和操作难点,再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布置实验进度。每次实验后,各小组做实验小结,再由教师作整体总结,使学生从实验中不断积累经验,获得更多的实验技能。

三、总 结

计算机科学与其他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中,将计算机思想和方法融入实践实验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趋势。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讲述不同领域的工作和计算机相结合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能大大增加学生听课的兴趣,又能提高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将计算机网络知识转变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人才。

在教学中应跟上当前教改的步伐,大胆探索教改的新思路,引导创新,注重实践。只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把书中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的网络实践的思维,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自觉地应用计算机的知识、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为社会培养出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行业在选用网络相关技术人才时考核学生掌握的网络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掌握程度及网络规划、建设、管理、运维能力,这就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明确目标。

1.“计算机网络”考试改革提出的背景

适应网络新技术与新应用带来的新形势,为维护网络社会稳定、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公安院校需要为网络警察实战部门培养后备军。互联网是网络警察执法的工作阵地,需要学生在校期间系统、扎实地掌握网络协议、工程、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日后在网络环境下从事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管、信息监控、攻击防御、侦查取证等执法工作。加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课程改革和实战训练是实现网络保卫执法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1.1课程定位

“计算机网络”是网络安全保卫执法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在大学二年级春季学期开设。网络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既为学生继续学习网络安全、信息对抗、网络犯罪侦查等专业课提供支撑,又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从事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管、信息监控、攻击防御、侦查取证提供支撑[1]。

1.2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

“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讲授互联网体系结构、网络建设及网络应用。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系统理解网络通信协议,掌握网络规划、设计、建设及运维,精通协议通信处理过程及相关网络设备组件特性,灵活利用TCP/IP参考模型知识指导解决网络安全保卫、计算机犯罪侦查工作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即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应当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解网络工作原理和网络工程项目实践并重。然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知识体系繁杂、互联网协议工作原理深奥难懂、实践能力培养对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硬件依赖性强。为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提出基于“教学练战一体化”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2.考试改革的目的

2.1原有考试存在的弊端

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期末闭卷笔试”已经不适应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考核,原因分析如下:

2.1.1将考试时间安排在期末,即所有教学内容已经完成,考试目的只是检测“教”与“学”的最终效果,虽然阅卷过程中教师可以统计分析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但因为课程已经结束,无法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不能良性促进课堂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调整。

2.1.2采用闭卷、笔试考试形式[2][3],测试内容偏重理论及理论的运用,导致学生忽视平时积累、考前集中突击背诵,无法实现“养成素质、掌握知识、精通能力”的培养目标。

2.1.3纸质试卷无法检验“练”和“战”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借助PacketTracer仿真软件,Wireshark协议分析软件及硬件路由器、交换机等工具积累网络规划设计、运维管理能力。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无法通过一张纸质试卷检测和评定。

2.2考试改革的目的

考试改革的出发点在于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灵活运用网络原理解决网络组建、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一考试改革的出发点符合公安院校应用型人才要“精于实战”的培养目标。

3.考试改革的内容与组织形式

为充分发挥考试的检验与反馈作用,“计算机网络”课程考试改革设置课堂作业、实验实训、期中测试、课程论文、上机测试五个考核环节,占比权重分别为10%、10%、20%、10%、40%。具体分析如下:

3.1课堂作业考评

课堂作业考评重点检测学生对单元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随堂布置作业,题目设计要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通过重点讲解,结合案例深入剖析,使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将理论部分扎实掌握。

3.2实验实训考评

实验实训考评重点检测学生对软硬件实验平台的熟悉程度,考核学生网络规划、设计、组建、故障诊断与维护网络的能力。通常“计算机”网络课一学期有四个实验实训项目,教师指导完成其中的两个验证性实验。另外一个设计型实验和一个综合型实验列入考试改革考评、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设定的网络情境,进行组网方案设计和故障诊断排除,考评侧重于方案设计、团队组织分工、网络性能评价等指标。

3.3期中测试

期中测试安排在期中教学检查周随堂进行,考核前半学期的教学重点,主要评估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原理的掌握程度。期中测试以笔试闭卷或开卷形式进行,题目难度应适中或稍微增加难度。增加该环节,可以及时有效地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习主动性,坚持预习、学习、复习不间断。

3.4课程论文

增加课程论文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在学习掌握现有网络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跟踪网络新技术与新应用的发展,探讨前沿技术及应用在公安信息化、网络安全保卫执法领域应用的现状与趋势。

3.5上机测试

基于仿真的上机测试是安排在学期末进行的综合考试,在整个考评环节中占比最大,为40%,重点考核案例分析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上机测试设计三个大的题目,分别考评学生网络工程、协议分析、网络原理及应用的综合知识和技能。

3.5.1网络工程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设定的情境,进行局域网组网方案设计、规划IP地址;在CiscoPacketTracer仿真平台上进行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设备选型,按照规划的网络进行网络设备联网和调试;分析网络连接状态,完成故障诊断;最终在实现网络连接、设备互联互通。测试学生网络工程实践能力。

3.5.2协议分析题是对于特定环境下的网络捕包文件进行分析,使用Wireshark软件对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协议数据单元进行还原,从中提取出关键信息,测试学生根据捕获数据流重现通信主机IP地址、使用账号密码、使用的软件名称、传输数据内容等网络行为的能力。

3.5.3网络原理及应用题目属于综合性题目,从网络应用协议的工作原理、解释网络服务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应用现象出发,内容覆盖了教学大纲中的多个知识点,这部分题目实际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灵活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践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4.考试改革实践

我校2006年建立计算机网络硬件实验室,实践教学增加了交换网络、路由网络、服务器搭建、协议分析等实验。2010年在教学中引入CiscoPacketTracer仿真工具辅助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近年来,在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网络”改革过程中,为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不断调整完善考试改革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最终形成课堂作业、实验实训、期中测试、课程论文、上机测试五个考核环节。根据连续两年实施考试改革的实践效果,对480名学生进行听课状态、作业质量、实践能力、考试分数,以及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的知识储备能力方面进行跟踪评估,可以肯定该考试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能够扎实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网络知识和技能解决后续课程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结语

本文提出考试改革,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学习阶段全过程考核,可以检验课程“教”“学”“练”“战”的效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淑华.网络仿真工具在警务实训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警察技术,2012(4).

篇(9)

1概述

为了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也为了适合信息社会的需要,我国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以培养综合型人才。而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方面不可能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及模式。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根据专业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那么如何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因材施教呢?

2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概念复杂、理论和实践性强、技术更新迅速等特点。计算机网络是结合了计算机与通信两大技术的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到两种技术的大量概念。同时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计算机网络从诞生至今已历经四代。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更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也是计算机应用中最活跃的领域。

3现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教与学之间缺乏良性互动。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是教学取得成功,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求知识的关键,师生间能否形成良性互动对学好这门课也很重要。目前,很多学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采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师生间缺乏良性互动,不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实验条件不充分

《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有专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基础》里面的许多知识点诸如路由协议,IP地址的配置等,没有经过亲自动手,很难掌握。而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局域网的设置,服务器的调整、设备的配置等很多实验如果没有亲身实践,也根本无法完全掌握。

3.3理论与实践不能统一,

现在很多学生在学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后仅仅知道OSI的七层模型和TCPdP协议,对于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实现的就一无所知,无法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有一些学生学完该课程之后连最子网掩码的设置都不知道,就更别谈网络设备的设置和进行网络管理了。

3.4教材编写中不合理处较多

目前,这门课程最经典的教材是谢希仁写的《计算机网络基础》,但那是本科院校适用的教材。我们高职院校所用的教材,理论知识太多,图太少,使得许多理论知识不能完美地解释。象路由协议那一节,仅有理论描述,对RIP、OSPF、BGP三个协议,没有详细地阐述其工作过程,这就不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还有象TCP的三次握手那一节,三次握手中出现了SYN,ACK等术语,但前面并没有对其详细说明,这就让学生莫名其妙了。

4课程改革目标与思路

4.1多元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法:①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演示出来。用PowerPoint等课件将知识点制作成动画,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②类比教学方法。用实际应用和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物与计算机网络中的概念、基础理论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化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引导学生去公司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参加网络相关产品会、技术讲座等,增进学生对市场的了解,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2精选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简化OSI参考模型的内容,扩充事实标准TCPlfP的内容。伴随着Internet的发展,TCP, P已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其协议应用广泛,但它的参考模型的研究却很薄弱。因此,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我们在教学中采纳Andrew·S·Tanenbaum建议的一种层次参考模型,它吸取了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二者的优点,是一种折中的方案,自上而下包括5层.即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针对该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在用多媒体上课时多增加了许多图片以详细说明。在讲IP数据报的路由选择那一节时,书上只有文字描述,本人讲解时就增加了如图1的例子。

根据这幅图讲解,学生很快就理解了IP数据报的路由选择过程。在讲TCP的三次握手时,我先对TCP提出报文作了详细讲解。特别对发送序号、接收序号ACK、SYN、FIN都作一一讲解。然后再讲TCP三次握手时,学生都听明白了。

4.3增加学生动手机会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062-02

一、专题研究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应用的特点

1.将“小型讲座”引入课堂教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按照教材的章、节、目进行授课,讲授的内容与结构完全按照教材编写的思路进行,学生和教师的思路都受到了教材的束缚。专题研究法教学则打破传统教学对教师的束缚,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材分成三大主线和15个子专题,每一个子专题都以一个小讲座的形式进行讲授,教师以学者的身份将每个子专题的内容以自己的方式呈现给同学。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是由一位老师将教材从头讲到尾,而专题研究式教学方法则改变这种教学方式,让每个专题中有专长的教师轮流教学,成立一个专题小组。这样教师也可以通过相互协调合作,将集体的智慧运用到《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中,更好的为同学服务。

2.改变了以往偏重知识单向传授的教学方法。从教的层面看,如今教师已不再是以往的传授者的身份,他更多的是以学生的合作者、引导着、通向成功的领路人这样一个身份存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将课程内容“讲”给学生变成“导”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导入环节,仅向学生描述本专题的培养目标和重点难点即可,讲授过程中,让学生将课前预习和听课过程中未明白的问题,以提问和质疑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在现场答疑或组织同学讨论,使学生有互动过程,并能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各个专题的自主研究,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从学的层面看,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师,可以对老师的问题提出质疑。教师将每个专题介绍给学生,学生自己便可以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的过程转变成自学的过程,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寻找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日益激发的情况下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最后便会掌握自学的本领。专题研究法教学充分展现当代社会最具生命力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氛围,展现出师生在良性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的境界。

二、专题研究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在专题研究法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一定要对教材有深刻解读,理解,再创造。《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的教材内容较为零散,这就要求教师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专题,并且要求各个专题都要自成体系,并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这是总体要求。按照以上要求,教师要对三大主线和15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围绕专题收集相关信息,使专题不局限于教材,强化知识深度,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讲授方式。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地“备”好学生,将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在听课过程中会产生哪些疑问,尤其要注意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知识盲区和知识的误区,使教学有的放矢。

2.实施阶段。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像一位演讲者一样,将自己所要讲的专题讲授给同学。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将整个专题完整地讲授出来,在每个专题讲授过程中,都要求教师设置如下环节: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工具,结论,存在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构建教学内容的立体表达。传统的“粉笔—黑板”式教学手段,在现代教育中已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教师可以将每个专题精心编制PPT课件、Flas、操作视频演示等辅助教学手段学。《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概念、原理、工作过程大多较为抽象,单纯用文字叙述,学生难以理解,用到上述方式可以做到图文并茂,提纲挈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便于学生理解和自学,提高教学效果。

3.总结阶段。教师在课程讲授结束后,要对整个课堂效果进行评价,考核形式采用笔试和撰写论文方式。笔试设置在每学期期末,考试范围是所有专题,而论文撰写安排在每个专题结束后。论文要求以创新思想为指导,及时反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知识和科技成果。通过论文撰写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撰写研究文档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论文写作打下基础。教师根据学生论文撰写情况总结经验,及时修改下一个专题教学方案。

三、专题研究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专题研究教学方法有着许多优势,但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实施过程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1.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已成固定模式,难以适应专题研究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教学过程中已成为思维定式,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在大部分教师脑中已经根深蒂固,教师权威现象普遍存在。即便使用了专题研究法,学生仍然不敢提问,不敢对教师的问题提出质疑,没有自己的观点,从而削弱了专题研究教学方法的效果。

2.教师素质和能力的不足导致专题研究教学方法难以实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虽然接受了专题研究法的理念,并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但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难以将每个专题完整的有逻辑的呈现给同学,部分教师在专题的设置上考虑不周,对专题研究不够深入,导致专题的设计缺乏科学性,体系不完整。这样教师很难驾驭专题研究式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要求。

3.学生能力参差不一,难以参与到专题研究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能力并不一样,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在课堂就会很快地参与到专题研究中,表现地也较为活跃。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并不能完全融入到课堂中,专题研究法需要同学也有很强的逻辑性,这样,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专题教学方法并不适合,他们就会在课堂上表现的较为沉默,长期下来,就会缺乏自信心和积极性,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四、总结

专题研究法在教学中具有独到的特色和优势,这些优势有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理念得到全新的创新。专题研究法这种教学方式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有效发挥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从而教学真正迎合了教学相长的本意,在互动中实现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当然,专题研究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只有发挥其优势,弥补不足,才能是专题研究法在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机械基础教案 下一篇: 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