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校实训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13 21:44:1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卫校实训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卫校实训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C-0069-03

精品课程是国家教育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教学改革推出的一项重大举策。目前,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工作还处于一个萌芽状态,应借鉴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的特点,积极探索,建设一批特色明显、质量优秀、具有示范作用的高水平精品课程。如何开展中职卫校精品课程的建设,推动中职卫校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创建品牌课程?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一、正确把握精品课程的内涵

(一)中职学校精品课程的定义

对高等院校的精品课程,教育部明确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但是,教育部未对中职学校精品课程的定义有明确的规定。2011年8月8日,同济大学职教中心专家蔡跃教授在南宁市卫生学校教师培训班上曾提到: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是“六个一流”,即一流教师,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实践教学,一流教学管理。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精品课程所谓的“精”就是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精致的教学内容、现代的教学技术和显著的教学效果。所谓的“品”就是要有特色、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简言之,精品课程就是高水平、有特色的课程。

(二)中职卫校精品课程的定位

中职学校由于在办学水平、专业培养目标、办学特点方面与高等院校有较大的差别,若脱离了现实的客观条件,完全照搬高等院校的做法,则极有可能使自己的精品课程建设脱离初衷。因此,中职学校应结合学校的实际,真正了解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坚持以技能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扎扎实实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中职卫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出现代的卫生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的课程设计,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卫生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因此,中职卫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定位应体现为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建设的突出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具有鲜明的卫生职业特色,对学生的就业与生涯有重要价值、培养出能服务基层医护工作的高素质、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示范性优秀课程。

(三)中职学校精品课程的分级

高等院校的精品课程分为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等三个级别。而中职学校的精品课程分级与高等院校不同,分为校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等四个级别。

二、中职卫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和思路

精品课程建设涉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只有相关方面协同并进,才能成功地建设成为精品课程。中职卫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有:

(一)一流教师队伍的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教学质量的优劣,归根结底就是教师的差异。无优秀教师的团队,精品课程建设是不会成功的。中职卫校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个特殊领域,首先应制定精品课程建设中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措施。除教师的学历、职称配置合理外,还应建设一支以主讲教师为主体的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师德高尚的“双师型”教师梯队,使这支队伍成为精品课程和学科建设的主力军,成为一流的教师队伍。

例如,南宁市卫生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从培养机制、措施上充分保证这支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一是每年派选3~5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或省级名师培训班。二是每年指定医、护临床学科的中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和无课时间到学校附属医院和当地医院参加临床医护实践,时间不少于一个月,了解并掌握临床医护工作中的“三新”,三年内要取得“双证”资格。三是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采取“一年适应、三年成熟、五年成才、七年成名”为时间段的培养措施。四是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团队的力量,按专业学科的需要和学生比例充分配备实训带教老师,确保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二)一流教学内容的建设

教学内容的建设和课程的设计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和主体。中职卫生教育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体现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与新知、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有合理的布局和设计,要有先进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在课程内容的处理上应正确到位,确定本课程在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和前后课程的关系是否处理得当,恰当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保持本课程体系的完整性,还应及时将本学科领域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成果等内容补充。实践课教学内容还应科学合理地设置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但学科教材上还没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体现出具有中职卫生教育特色的一流教学内容。

(三)一流教学方法的建设

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精品课程建设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提高教学效果最有效的途径。在中职卫生教育中,最适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首先,要改变过去单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BPL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当然,在中职卫校的教学中,各学科的课程特点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某种教学方法在何时使用效果最佳,由任课教师灵活掌握。精湛的教学方法离不开现代教学手段的支持,因此,还应充分配合运用现代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进行教学。这样,将传统的和现代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有机地结合,将知识通过多渠道传授到学生的脑海里,使学生易理解、易记忆、易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度、掌握度和主动学习意识,使课堂教学收到实效。

(四)一流教材的建设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中职卫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是提高教学效果和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一些课程的教材内容还跟不上医护领域的发展或者不够完善和实用,这一点在中职卫校某些专业的教学中体现较为明显,我们要敢于打破历来“固定使用统编教材”的传统做法。一方面应抓好教材的选用,另一方面还应根据中职卫校各专业各学科的特点,利用学校自身的优势,编写出既适合本校教学,又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应注意:一是编写理论课教材时,各学科应围绕专业培养的课程目标编写,充分体现出中职卫生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二是编写实训课教材时,应将目前临床医护工作中常用的、内容新颖的但目前统编教材上还没有的内容编入。三是邀请学校附院、市内各医院的兼职教师和医护专家参编校本教材,力求教材内容更加贴近临床的一线医护工作。这样,编写出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实用性较强的校本教材,不仅可对统编教材产生有益的补充和完善,而且可为精品课程的成功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一流实践教学的建设

“一流实践教学”是与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中一个显著的不同点。中职卫生教育的重要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而且还要把实践技能放在突出的位置。因此,中职卫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应更加充分地体现出实践教学这一特点,突出课程中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应以加强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为重点开展实践教学。学校在现有实训室和实训设备的前提下,还须再加大力度投入实践教学的建设。以南宁市卫生学校为例。第一,在3~5年内再增建3~5个实训室和一个中心实验室,增添或补充更先进的、功能更齐全的实训设备,满足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操作技能练习的需要。第二,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应亲临实训室带教,实验指导教师应全力配合带教,争取每个实训小组的师生比例达到1∶12,确保每个实训小组的学生都有教师带教和指导。第三,增加实训课的课时比重,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实训教学时间学习和练习。第四,有组织地安排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并保证实训室开放时间内有实训指导教师在场指导。第五,除教学大纲中的实训项目要100%完成外,还应完成自编实训教材上增设的实训项目,增加学生对目前临床医护工作中常用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第六,改革并完善实训操作考评指标体系,严格把关,实践技能操作考核不达标者,必须重做,直到达标为止。通过以上的措施,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规范性和有序性,切实加强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以达到一流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

(六)一流教学管理的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大量的管理问题。为了确保该工程建设能有序进行,学校必须相应地建立有效的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制度和措施。

1.建立领导机构。建立以校长和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为首的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并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另一名副组长由教务科长担任,该办公室设在教务科,其职责是负责全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实施过程的管理和验收工作。小组成员有教务科副科长、教学督导组人员、各教研室主任等。教务科和教学督导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全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督导和评估工作。各教研室主任的主要职责是具体制定和审查本学科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及规划的实施、过程的管理和阶段总结等工作。

2.建立课程开发团队技术小组。精品课程建设开发团队技术小组包括课程教师组、影视制作组、美术设计组、网站开发管理小组等。第一,课程教师组 由获得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的教研室主任或申报人负责,其职责是负责该课程的内涵建设。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资源设计、课程特色设计、试题库建设等。还包括以上内容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材料的整理等。第二,影视制作组由学校一些具有影视技术特长的教师及人员组成,其职责是负责精品课程建设中所有的影视录像的拍摄、制作以及编辑、字幕等工作,并对各课程组上交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材料进一步整理和提炼。第三,美术设计组由公共、美容教研室中的一些有美术设计特长的教师组成,其职责是负责对每一门课程进行美术设计,包括课程主界面、二级界面,甚至多级界面的设计。并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特色,设计出风格独特的界面。第四,网站开发管理小组由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中心的教师和技术人员组成,其职责是负责学校网络教学的网站建立、网站检查、网站维护、保证网络畅通等管理工作。

3.建立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第一,制定严格的申报条件和程序。学校要明确规定申报条件,严把精品课程入口关。对不符合申报条件的课程一律不予认定,并按照程序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公示。第二,制定完善的评价机制。参照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各项评估指标,结合中职卫校专业课程建设的自身特点,科学地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中的各项评估指标,让有课程建设的教研室按评估指标上的要求,有方向地开展自己学科的精品课程建设。并建立校内专家督导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完整的评价体系。第三,制定完善的督导机制。对获得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的课程,学校应定期组织专家督导组对该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跟踪听课检查,并督促和指导,还应开展对该课程建设的中期和年度检查,对未达到精品课程建设标准要求的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第四,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确保精品课程建设成功的有力措施。对获得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的教研室和教师应适当倾斜。例如:一是对有精品课程建设任务的教学团队和人员应适当提供津贴补助;二是对有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的教研室,在年度的评先方面应优先考虑;三是对有精品课程建设任务的教学团队人员每学期的工作量考核时应适当减少;四是每年度、每学年度的个人评先、评优、评星级教师以及职称晋升时应给予优先考虑。这样,能促进更多的优秀教师投入到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去。

三、中职卫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其一,精品课程在“精”不在“多”,在“质”不在量。例如,南宁市卫生学校七大专业共200多门课程,并非每门课程都能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哪一门课程可以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就要看它是否具备或者基本具备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要求的“六个一流”。如果每门课程都建设成为精品课程,那就失去了“精”和“品”的意义了,因此精品课程应“宁少勿多,宁缺毋滥”。

其二,并非每名教师都可以申报精品课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申报精品课程建设的负责人和主讲教师都必须满足一定的申报条件,并非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可以申报精品课程的课程建设。

其三,上好一次优质公开课,不等于这次课是精品课程。学校内每年举行的说课比赛、公开课比赛的参赛教师和参赛的课程,可以说是优质的,但这只说明是该教师在该门课程中某章节的优质课,并不能代表这门课是精品课程,因为参赛的公开课只是代表一节优质课(或一次优质课),而精品课程是整体的优质课。

其四,不要片面强调课程负责人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业绩。课程负责人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整个教学团队及有关人员也为这门课程的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和涉及的问题都是靠集体的智慧和大家的共同努力完成的,任何单一个人是绝对不能完成的,如果把荣誉和功劳归于课程负责人,忽视了整个集体所做的贡献,必然会影响到精品课程建设的后续工作。因此,精品课程建设成功后的荣誉和功劳应归于整个集体,而不是单独归于课程负责人一个人。

总之,中职卫校应该按照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六个一流”标准,有目标、有方向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采用“成熟一门课程,推出一门课程,带动一批课程”的策略,通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争取在2~3年内建设成功2~3门校级精品课程,3~4年内建设成功1~2门市级或省级精品课程,5年内建设成功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使学校形成校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四级精品课程体系并推动学校各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培养出一批结构合理、教学本领过硬、整体素质良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开发出一套优质的、可以共享的教学资源,稳步地促进中职卫校教学改革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玲芬.中等卫校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4)

[2]穆士华.试论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J].教育研究,2009(2)

[3]田为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2)

[4]张兰青.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与思路[J].卫生职业教育,2011(4)

[5]娄道凯.关于会计学科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08(18)

[6]谢峰.中等职业教育的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

篇(2)

在教育部组织开展的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调查数据显示:职业教育面对的学生有其特殊性,即主要招收在“一考定终身”的选拔考试中被淘汰的学生。从实际情况看,由于多数学生入学时文化水平比较低,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教师“教不会”“管不住”的问题。如果不在文化课设置、教学内容及其标准和教法、学法、考法上加大改革力度,只在文化课课时总量上增减,无法解决目前文化课遇到的问题,也就无法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应肩负的任务。化学课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文化课,作为一名中职卫校的化学课教师,也深深感到困惑,现就中职卫校化学课如何为医学专业课服务谈谈几点看法。

一、中职卫校开设化学课的基本情况

(1)目前中职卫校的化学课程主要有《医用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及《分析化学》,尤其在药学专业和检验专业上化学这门课程份量重、课时多,在专业课运用到化学知识点较多,学生也比较重视。而其它专业,如护理所用的教材《医用化学》覆盖了《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两部份内容,可以说是一本浓缩教材,它的份量轻、课时少,专业课运用到化学知识点较少,学生不够重视。

(2)目前中职卫校学生一进学校大门,就让学生将全部精力投入由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组成的基础教学中,但是由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就出现了化学课“听不懂”、“学不会”等学习困难的情绪,教师也因此在教学中感觉到了“教不会”、“管不住”等教学压力的问题,长期缺乏成就感,因此上课效果不好,学生学不好。教师对中职学生“在学习文化课、专业课、实训课的学习自觉性”的评价,也反映学生在上文化课时的自觉性大大低于专业课和实训课。化学课作为文化课也不例外,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也不好。

(3)化学这门课程对于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是非常有必有的,它是医学专业课的基础。如医学专业课所用到的生理盐水的配制、药物成份的鉴定、酸碱滴定等都离不开化学的知识。而对于刚入的中职学生来说,还体会不到化学这门课的重要性。在第二学年上专业课的时候,学生才知道要用到化学的知识。而现在大多数的中职卫校化学教师都把化学课当作文化基础课来上,这样既不符合生源特点,也不符合“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本质特点。

二、化学课如何融入到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

(1)首先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化学课的重要性。针对中职学生生源参差不齐,差异性大,有不少学生甚至没有达到初中毕业标准,而对现行中职教材“看不懂”、“学不会”,久而久之产生逆反心理加重等现象,如果教师在上绪论的时候,大量引入一些在医学上用到的化学知识的例子,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知道医学的专业知识是离不开化学知识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2)为激发兴趣、开发智力、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我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把学生从枯燥的知识中解脱出来,增长知识,缓解压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记不住主族的元素。为此我在针对性编写了元素周期表“两位学生谐音对话情境”,如第IA族元素“氢锂钠钾铷铯钫”(谐音为HI,李娜测验不会哦),第ⅡA族元素“铍镁钙锶钡镭” (谐音为皮美靠死背咯)…… 通过生动的语言,学生很快地记住了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3)从基础性和实用性出发,努力探索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开发。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探索,增加时代气息,丰富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平时注意和专业课教师沟通,多了解医学专业的课程中有哪些知识点是要用到化学知识,擅于归纳,擅于总结,结合临床上的例子编写实用性的教材。例如:人体的酸碱平衡,涉及到PH值的测定计算,还有酸中毒及碱中毒的概念……

我在化学习题上的设计,注意融入医学知识。例如:检验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丙酮可采用的试剂是什么?(答案是:亚硝酰铁氰化钠和氢氧化钠)。这样可以既可以针对性巩固化学上的知识点,又可以让学生在上医学专业课的时候,对任课教师的提问产生共鸣。

三、中职卫校化学课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应重视中职卫校化学课的课时量。中职学校出现了“轻文化,重技能”,忽视文化课教学的倾向。化学课作为医护专业的课程也是一减再减,从大纲要求的108节减到54节,但是教材中的知识量没有变,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差,在课堂上难以“消化”,更不要说“吸收”了。

篇(3)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131-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医疗事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卫生保健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强,医疗行业迫切需要更多的具有实践能力的卫生专业人才。同时,医学专业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也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既具有基本护理理论知识又掌握基本护理实践技能的中等护理人才是中职卫校的办学目标[1]。我校在教学改革探索中,对情景教学法的实践有了比较成功的经验。本文笔者就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做了初步浅析。

1 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法的背景分析

1.1 学科背景分析

长期以来受经济水平和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影响,中职卫校对于学生的妇产科护理教学的信息资源大部分都是从教材上获得的,例如说一些教学文字、图片、模型等。教学方式也比较的死板,硬性的给学生灌输一些专业理论知识,学生感觉枯燥、生疏和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听课也没有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不好。近年随着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多媒体被广范应用于临床和护理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情景教学方法在设备上的需求。

1.2 学生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高校、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的逐年扩招学生,极大地冲击了中职卫校的生源,中职卫校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只好降低自身的招生标准,学生入学门槛也是一降再降。这些生源大部分是中考落榜生,他们的文化基础比较的薄弱,学习能力也很差,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存在着不足,实践能力差,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如果任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灌输专业理论知识就会很难达到教学目的,还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作为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情景教学法在中职卫校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达到良好的效果[2]。

2 情景教学法实施的条件支持与准备

2.1 硬件方面的支持与准备

“十一五”期间,国家对职业教育进行了大力的改革,中职卫校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对教育产业加大了资金的投入。中职卫校的教学基础设备也得到了更换。各级政府每年也会划拨大量的专项资金用于中职卫校的实训室建设和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在强大的资金援助之下,中职卫校建立了大量的仿真护理技能实训室,多媒体教学系统和仿真模拟人的配置,这些为情景教学法的运用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硬件设施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为妇产科护理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所以,硬件设施是情景教学法得以充分应用的基础设施保障,情景教学离不开硬件设施。

2.2 软件方面的支持与准备

在情景教学法的运用中除了有硬件设施的支持外,还要有强大的教师团队,这也向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有稳固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还需要具有在理论与实践双重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知识,以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为此,我们的妇产科护理教学的任教老师会定期到临床医院进行学习进修,掌握妇产科护理技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使情景设计更加的合乎实际情况,更加接近妇产科临床实践。

3 情景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科学应用

情景教学法就是指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使用案例引入新课,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不自觉地探索、学习相关知识。其次,再进行详细讲解,以此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更加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临床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

3.1 创设情境,形成具体的表象

在情景教学法中最重要的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形成具体的表象。我们下面以产后护理情景教学为例展开具体的论述。教学设计共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将学生分为若干组,产妇的一些相关资料分发给各个组的同学让他们熟悉病患的情况;第二步,对学生进行角色的分配。主要有三个角色分别是医生、护士和产妇,护士可以由若干人担任并且要负责不同的任务。比如询问病人的身体状况,询问病人的心理状况,指导病人进行相应的检查等,可以将这些任务分配给不同的护士去完成;第三步,进行模拟表演。任教老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这一模拟情境中产妇和医生是关键,所以,产妇的表演一定要形象逼真,指导学生形象模拟产妇产后的基本生理表现,如生命体征、子宫复旧、恶露的特点、泌乳的变化等。这样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医生的表演也要具体形象,并且对于产妇的一些突发性的症状要有较好的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使学生在形象逼真的情景教学模式中学到更多的护理知识[3]。

3.2 讨论病例,让学生深入到情景中来

在情景模拟表演完以后每个小组要进行护理诊断的讨论,然后给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具体包括护理计划和护理目标,护理计划在实际的具体操作中一定要按照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护士要分别对产妇的休息、饮食、身体恢复和心理健康等问题与产妇进行交流,充分了解产妇的要求,时刻关注产妇的变化,进而做好产妇的护理工作。

3.3 认真总结,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对产妇做完护理工作以后,每个小组要将病患的一些基本的情况进行一下总结,例如,产妇在产后的健康饮食、护理的措施等,然后填写病例报告单将病历单存档。模拟表演完成以后任教老师要进行简短的总结,对于学生的表演给予肯定,指出其中的不足给出建议,并且要求学生在课后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4 情景教学法运用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虽然在妇产科的护理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优点很多,但由于我校起步稍晚,情景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也是存在着一定问题的。首先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由于老师和同学们没有足够的经验,对待学生的模拟培训方面经验不足,往往会导致任教老师的教学没有达到之前预期的效果;其次是教学人员的问题,有些老师的临床经验不足也影响到了情景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另外,由于资金投入紧张,使情景式教学所需的教室、实验室等一些设备不足,限制了全面开展情景教学的空间;以上这些问题,学校也已经采取了措施解决,如每年派教师外出学习、努力争取资金建设教室、实验楼,用以改善教学环境。在情景教学中还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4.1 关于教材内容的选择

在情景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情景的创设合理得当,只有恰当的情景创设才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非所有的教材内容都适合运用情景教学法来进行知识的教授,这就要求我们执教人员有针对性的选择那些更为适合开展情景教学法的教材内容,进行情景教学的设计与开展。

4.2 对教学时间的控制

情景教学法可以说是以实践为主的,但是大多数的中职卫校每节课的时间设置一般为90min左右,所以,在进行情景创设的过程中任教老师一定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尽量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到情景创设中来。

4.3 对教学课堂的控制

虽说情景教学过程中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任教老师仍然是教学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可以积极自由的发挥想象,可以大胆的设想,大胆的进行情景模拟表演,但是不可以完全放任不管,否则课堂就无秩序可言,教学目标也无法顺利达成。因此,在情景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任教老师一定要控制好课堂秩序,做好教学监控工作,让学生在有序的课堂中提高实践能力,任教老师也能够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具有充分优越性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提高了课堂质量。首先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犹如置身在真实的情境中,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其次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形象、生动、具体的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完成了妇产科护理技能的初步训练;再者就是情景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认识到医、患间进行交流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4]。

5 结语

总之,我们认为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妇产科护理教学的质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情景教学法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静.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教学方法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0,4(9):2334.

篇(4)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护理工作的内容也从过去简单的护理工作转向了多元化的健康服务工作,不管是病人还是医院,都对护理人才有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不但要有极其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求娴熟的工作技能,还要有很高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这就要求各卫校的护理专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从根本上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强化护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的就业水平不断提高,增加就业率。

一、加强护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

今天的护理专业学生就是明天的护理工作者。作为现代社会的护理工作者,除了要牢固的掌握基础性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科学等知识外,更需要掌握的是各种医疗知识、医学临床知识、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各种实践技能,这样才能全面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患者提供适宜有效地健康服务[1]。护理专业的专业技能素质从根本上决定了护理专业学生毕业以后是否能够胜任护理工作,这是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中最为重要的,针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思路,护理专业应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进行实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使护生进一步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护理工作的实践操作技能,更好的为患者解决护理问题:

(一)结合临床工作整合实训流程

中职医学教育中临床进展与课本内容脱节的情况一直困扰和影响着临床教学,从而导致护生不能学以致用,这也是影响护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因而要求每个临床学科重新进行课程设置,去除临床中已淘汰的陈旧内容,补充临床上已经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尽可能做到教学与临床的同步,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从而制定出能适应临床工作中技能操作的简易实训流程。

(二)运用简易流程,改变护生学习方式

学校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实训场地情景模拟医院,护生运用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简易实训流程进行技能操作,从而使护生的学习更简单更实用,改变了卫校护生以往枯燥的死记硬背、机械操作的学习方法,更突出培养护生的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2]。

二、加强护生培养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现在对于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与人沟通的能力。在任何场合都少不了人际沟通能力,特别是在护理工作当中,人际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专业的学生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医院护理工作者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很多是因为沟通不好造成的。护理工作者的沟通能力也成为各医疗单位对护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要求[3]。因此,沟通能力的提高对于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护生在专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一定要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的培养和提高。

提高在校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我们实施了校内沟通能力的提升和校外沟通能力的实践:

(一)沟通能力的校内提升

一般都是采用培养、锻炼、交流等形式,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表达能力,克服“胆怯心理”,组织演讲等方法,锻炼护理专业学生在多人场合自然发言胆量、得体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新老学生同堂座谈,锻炼与陌生人的接触和沟通能力。

(二)校外沟通能力的实践

大多都采用组织活动的方式和通过在医院实习时加强。组织护理专业学生到不同的敬老院义务活动,让学生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与老人进行交流护理。或者组织学生到各社区进行各种医疗护理知识普及等,让学生与陌生人接触并进行沟通。比较有实效性的是学生到医院实习期间,让学生提前熟悉工作环境和内容,对专业知识和各种专业技能的运用有一个提前的了解,更多的是让学生与真正的患者和患者家属接触,在运用专业知识护理患者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找到与他们沟通交流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一举多得。在活动过后再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并总结心得体验,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医改的背景形势下,在提高护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分析护生的就业取向,对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指出各种相应的解决办法,对护生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心理误区进行阐述和指导,提高护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样会才会使护生以正确就业观面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总之,通过护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沟通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增强护生的自信心、提高护生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增强护生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在新医改环境下的就业能力已经成为中职医学教育的首要任务。通过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促使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亚君. 护生人际沟通学习需求调查[J]. 护理研究,2009(19)

[2]刘雪萍,蒋翔,蒙小严. 提高护生沟通能力的探讨[J].全科护理, 2009(01)

[3]吴芳.在校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现状及培养对策[J].家庭护士, 2008(04)

篇(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46-0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逐渐重视身心的健康呵护,与此同时我国面临着老龄化的问题,这些都是我国护理行业的发展重要的源动力。然而我国目前的中职护理专业接受的仍旧是传统的课程体系模式,这对于护理行业的发展而言是一种阻碍,因此构建新型的专业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一、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一)课程培养目标

中职卫校主要为我国提供护理专业的初中级的实用型人才,而中职学校的护理专业的课程专业设置是其培养人才最重要的环节,同时直接决定了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结构。然而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职学校提供的人才与医院实际需要的护理人才在能力、知识以及素质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二)课程内容认识分析

1.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比如问卷中“在学习护理专业外,除了本专业的知识及技能需要学习外,你认为还需要学习什么方面的内容”。有12%的学生认为需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有7.2%的学生认为计算机操作技能也十分重要;有23%学生认为需掌握一定的与人沟通的技巧以及礼仪知识;有37.5%的学生认为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是有必要的。

2.对课程难度的认识。作者利用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以及在师生的访谈中了解到护理专业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主要有化学、解剖等,而当了解到为何难学的原因时,有10.6%的学生认为是老师水准低下导致;有8.7%的学生觉得该科目没有吸引力;有66.3%的学生认为是书本太过深奥。

(三)课程组织情况分析

1.课程安排情况。在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的课程安排是相似的,都是将理论课程安排在1,2,3学期,而临床学习则放在4,5学期,最后一个学期主要用来进行执考辅导。其中,基础课、文化课在第1,2学期中占的比重较大,第3学期则主要学习专业课程,第6学期安排护考课程其中专业模块占比重较多。

2.课时分配情况。除去5,6学期实习不计,该校共安排了2456个学时,其中由1456个理论学时一起636个实践学时组成,其中人文社科类课程所占的比例较小,实践课时少于理论课时。

二、中职护理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护理专业需要的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同时具备过硬的护理专业知识。目前我国中职护理教师的队伍多有医疗专业毕业的教师组成,如我校有46位护理专业教师,其中有31人是医疗专业毕业的,这些教师的职业技能薄弱,同时得到的进修机会极少,因此导致其专业知识结构侧重于医疗方面,临床实践方面的经验较少,无法实现理论实践的一体化。

(二)课程设置缺乏护理专业特点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这是导致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无法满足岗位需求的直接原因,此外课程体系中包含的人文知识内容较少;从课程内容方面看,依然属于科学体系的范围。

(三)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有冲突

中卫护理的培养目的就是培养护理保健工作的实用人才,而这一目标又与专业人才的培养的“实用性原则”相悖。因为这一目标要求护士执业要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想要取得该证书其需要学习的课程的知识不仅深奥,同时要求知识要具有广度以及深度。对于专业护理人才实用性的培养有一定的阻碍。

三、中职学校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构建

(一)学习阶段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保证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紧密相连,此外还要遵循需求原则,专业设置应当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为了充分体现出护理人才的发展方向,还需重视护理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在实践中探索

1.调研。学校专业设置应当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我校对实习医院的需求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充分听取临床专业的提议,并掌握了医院关于护理人才的一些要求。

2.深化改革。在建立健全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的课程体系时,应当严格按照“理论够用、实践为主、能力为重、以人为本”的原则,此外我校还借鉴了澳大利亚“三明治式”的课程设置的方法在理论课中安排了一部分的实践课。我校还将数理化等课程内容进行部分合理的删减,从而有效缩减医院基础的比重,将老年护理以及精神护理的内容增加。最终将课程设置成4大模块。主要包括了文化素质类课程、职业素养类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医学基础类课程。

3.教材。在进行课改后,对应的教材也需要进行重新编写与整合。近几年,我校在护士执考辅导实践中不断探索以及总结相关经验,从而得到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编写了《医学基础课执考考点集锦》一书,此外还将执考的参考资料进行了分类归类,并编写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精编》和《护士执业考试同步训练题集》。

4.实训基地。要重视校内、校外实训的基地建设。学校可以与医院相互合作,一起制定学生的实习计划、大纲以及科考的相关内容,并要求学生定期向学校汇报实习情况以及学习内容,此外建立健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解惑答疑的平台。

以上几种方式能够深化校企之间的合作,并实现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从而更好的为用人单位培养实用型人才,充分利用校企之间的优势,从而实现资源共享,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结论

在构建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开拓创新,不断的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限制,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多提升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还要做好与实习医院之间的沟通工作,利用学校与实习医院两者分别具有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春霞,胡斌武. 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分析[J].机械职业教育,2014, 08:39-41.

篇(6)

中等护理教育是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途径之一[1]。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实验教学占总学时50%以上,技能操作常作为评价护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2]。护理操作实训课是护理学基础课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包括对患者的生活护理、病情变化观察、与患者的交流,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和健康教育等护理内容。因此,如何提高护理实训的授课质量,实施实训课教学改革,是各中职卫校近年来积极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笔者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对护理学实训课进行了部分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强化自身素质做好实训准备

在实训课教学中,要求教师理论扎实,技术熟练,对于各项操作能够融会贯通并进行有效地整合、分解和传授,能够很好地为学生正确答疑解惑,使学生有信心并能迅速掌握各项操作的要点。在授课中,由授课教师与实验员共同完成。课前,教师与实训准备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就实训内容、实训器材等应该注意的事项要详尽列出,合理安排,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才能确保实训教学高质量的完成。

2改进实训教学提高学习能力

2.1开设综合实训。在以前一次理论一次实践的基础形式上,变成了几次理论后阶段性几次综合实训课学习。如在学习“患者的清洁护理”这一章时,过去一次课学习一个操作,如口腔护理、床上洗头、床上擦浴等操作,只是孤立地对护理操作进行单项学习。这样,内容比较单调、分散,学生学习完后不能很好地把各项操作自行联系运用于患者的生活护理。调整后,把前面阶段性学习的操作集成几次综合实训课,把各项操作整合在同一个案例,进行连贯整体地学习。这样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患者生活护理的各项内容,树立更好的整体护理概念,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2.2课程间相互融合。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要求的提高,对培养护理人才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仅仅护理学基础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满足培养社会护理人才的要求的。因此,在护理实训教学过程中,融合了护士礼仪、人际沟通、法律法规、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等多门课程的内容,从而让学生能够更直观有效地学习专业技术,更重要的是养成好习惯,培养护理人文关怀的精神。2.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护理各项操作非常重要。多年来采用的实训方法教师直接示范,学生模拟练习。学生只看教师的示范,很少学生会独立思考,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时间长了感觉单调枯燥,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验室条件,我们做了一些改进尝试。增加了情景模拟教学法,这种创设一些临床模拟情景,先由学生讨论分析问题,然后由教师总结示范,再由学生自己操作练习巩固的教学方法。学生表现积极,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发挥了主人翁的精神,真正地参与到课程,使实训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2.4联系实际。提高对护理实训课的重视程度目前,有些学生认为护理操作都是在医院用于患者,离我们的实际生活比较遥远。针对此情况,在授课中联系生活实际,把一些护理技术融入生活,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并非只能用于护理工作,而是对自己对家人都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如高热患者在家可以采取的物理降温技术、扭伤脚后的冷疗方法等就是非常实用的生活经验。这些生动的事例使学生们认识到护理操作技术贴近生活,能够学以致用。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网络教学手段,通过与本学科相关的网站,从中获取大量相关的最新资料,使教学能够不拘泥于教材,学生也能获取最新的知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大量的彩色图片、动图、视频应用于护理实训操作的教学。整个护理操作的动态过程,多媒体模拟动画、教学视频可给予充分的展示,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由于近年来学科调整,教学损耗与补充困难,加之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学器材用物不足的矛盾显现出来,而现代化的网络资源就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目标,把握实训教学紧扣实际与临床,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一定不要忽视教学基本功的培养,加强最基本的实际能力锻炼与提高,认识到教师的素质的提高是实训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另一方面,虽然多媒体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代替不了学生动手练习。教师的示范与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练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条件,提高护理实训教学质量,以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作者:王浩东 李洋州 单位:河源市卫生学校

篇(7)

一、实施背景

 

(一)传统合作模式不能适应大环境的变革。在广西有十多所开设有医学检验相关专业的医学院校,培养出优秀的医学检验人才,适应市场需求,是各院校的共同目标,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学校虽然地处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有独特的地理优越性,但是还依旧按传统上等着合作医院上门找合作的方式,明显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为此,无论是为贯彻《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还是落实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需积极探索和创新院校合作的运行机制,探索推动院校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以提升学校服务于现代卫生医疗体系和现代卫生职业教育体系的能力和成效,提升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与竞争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临床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自从学校主体校区从合浦县城搬迁至北海大学园区后,地理位置远离了医院,在新校区难以解决临床实训教学的问题。若新建仿真式实训室,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购买医疗检验设备,这是很难实现的。这种情况在广西,甚至全国,各中职卫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办学中基本存在设备短缺、与医院使用的设备脱节等情况。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脱节,导致学生不能满足顶岗实习医院尽快适应岗位需求的情况等方面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

 

二、主要工作目标

 

通过主动出击,走访调研,借助学校在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即老钦州地区)的影响力,强化学校与各医院的联系,在保障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前提下,了解合作医院意愿,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赠送部分检验医疗设备,合作共建与医院检验科工作场所贴近的实训基地,基本达到真实情景教学实训,对应工作岗位、工作流程,提高学生临床实践技能。为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到医院轮岗进行阶段见习,打下良好的实践技能基础,实现了“学校仿真临床实践学习——附属医院阶段见习——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的无缝对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探索出一条医院赠送仪器共建实训基地的院校合作的新途径,创新了院校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三、实施过程

 

(一)赠送医疗设备,共建实训基地。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医疗卫生行业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及能力和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本专业项目组成员于2013年6月至8月、2015年2月,先后共对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64家医院进行了2次较大规模的调研,期间我们掌握了有意向向学校赠送仪器设备的潜在医疗单位,首先是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提出赠送意愿。经报告学校领导,学校领导出面与医院方领导沟通,确定赠送仪器价值、赠送形式、交接时间,学校提前正式发函至医院方,双方领导签订赠送合同、合作共建协议。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赠送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台(分别为日本东芝40RF、美国德灵RXL),去离子水处理机等一大批仪器,总价值超50多万元。学校与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挂牌建立院校共建实训室,为我们建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解决了部分资金困难的问题。

 

(二)建设仿真模拟实训室,优化实践教学条件。借助国家示范校建设成立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的力量,结合深入各医疗机构调研的总结,提炼相关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与医院专家共同探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确定岗位职业能力和技能要求,用于指导实训基地建设仿真模拟医学检验技术实训基地,达到优化实践教学条件的目的,有利于开展贴近于临床岗位的实践技能教学。

 

(三)利用院校共建仿真实训室,对接岗位强化实践技能教学。利用院校共建实训室,充分开展对接岗位的实践技能教学,多方面对接核心课程的教学。在临床检验方面,利用实训室的血细胞分析仪、血凝仪、尿液分析仪、显微互动系统等与临床检验科岗位一致的设备,强化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与训练,如开展血常规检验、止凝血检验、尿液常规检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脱落细胞检验等;在生物化学检验方面,利用获赠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去离子水处理机等生化检验设备开展与临床岗位对接的示教教学与学生实践操作,由于仪器昂贵的原因,要开展此类实训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微生物检验方面,除了传统的器械配置,我们增加了药敏分析仪等仪器,尽量与临床检验岗位对接。与此同时,我们利用院校合作这一平台,借助检验行业专家的力量,共同编写与临床检验岗位对接的《临床检验实训指导》、《微生物与寄生虫检验技术实训指导》、《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指导》等多本院校合作共同开发的创新实训教材。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院校赠送设备建设,整合建设仿真实景实训室及院校合作共同开发对接岗位的创新实训教材,既缩小学生接近临床的距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的专业教师也得到了更多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

 

(四)以附属医院为试点,创新培养模式。为了更好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学校附属医院为试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产教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按照“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安排上推行弹性教学模式,构建教学内容对接医院检验岗位的动态机制。根据岗位对检验人员需求情况,安排学生到医院开展临床见习、实习,并根据医院人才需求及时调整相应的教学模块。在教学区域上实现“医院、学校”产教一体,根据教学模块内容及特点,安排学生在相应岗位开展阶段性见习及实训。得益于校内仿真实训室的建设成功并投入实践教学,学生到医院进行阶段见习及顶岗实习,学生更容易适应临床岗位,得到附属医院检验科带教老师的充分肯定。

 

四、保障条件

 

(一)院校合作基础深厚。学校建立于1958年,在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乃至附近的珠三角地区各医院,有着深厚渊源与传统的良好合作关系。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04年始设置,到现今有近三十多家合作良好卫生医疗机构作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另外,学校附属医院,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是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床位数达到四百多张,其规模在同类卫生学校中亦是屈指可数。功能齐备的附属医院,为我们开展阶段见习及“产教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作为院校合作的后盾及试验基地提供了强力的保障。

 

(二)办学条件优越。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具备良好的教学环境及雄厚的师资队伍,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为项目实施提供强有力的软硬件支持。

 

(三)经费得到保障。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资金专项支持,各级政府部门、学校领导的支持,这些强有力的支持为项目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五、主要建设成效

 

(一)形成良好的院校合作机制。学校与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按计划相互履行义务和责任,一方面学生及时得到临床顶岗实习的机会,解决学校、学生后顾之忧;医院提供实习场所,解决工作人手不足问题,形成良性循环的长效合作共赢机制。

 

(二)全面提升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能力。学校国家发展改革示范校建设以来,院校合作更加密切,我们邀请行业专家参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院校共编教材提供机遇。合作院方先后共有21人次参与到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近8本校本教材的编写。如北海市人民医院检验科陈家坚主任、北海市中医院检验科李轶春主任、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严芝光主任、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刘春利主任、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张素华主任、浦北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吴勇主任等,先后参与编写《临床检验实训指导》、《微生物和寄生虫检验技术实训指导》等实训创新教材。这些教材的投入使用,使得我们的实践教学更加贴近岗位要求,培养出的学生更受医院的欢迎。

 

(三)学生技能得到全面提高。通过院校合作,专家指导学校建设校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及实训基地,使得学生有了贴近临床岗位的技能训练场所,学生更感兴趣,更愿意参加实训,检验技能得到大幅度提高,见表1。

 

2014年度北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操作比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有30人次获一、二、三等奖。2015年5月学校派出2013级检验专业班业忠、詹艳怡、梁坤妹三名同学参加在河南信阳由国家行业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中医药社杯”检验技能竞赛荣获团体二等奖、个人单项二等奖等十个奖项,实现历史性突破。

 

(四)为卫生类中职学校谋求医院合作探索新模式。通过院校合作,共建实训室,形成了良性的合作机制。医院无偿赠与学校医疗仪器,完善实训室的建设,解决了两大难题:一是实训设备的生产性不够,二是实训教学的生产真实性不够。学校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实训基地的功能,为本地区医学检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实训场所的功能完善,学生能更好的对接临床医学检验岗位,进一步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

 

良好的合作机制,有着非常广泛的示范作用,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引领下,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也引来了多家医院赠送医学影像设备。

 

六、结论

 

1.院校合作的关键在于寻求双方利益共同点,通过合作实现“双赢”或“共赢”乃至“多赢”,仅对学校有利的合作,医院不会愿意,仅对医院有利的合作,学校不会愿意长久地进行,都不利于院校合作。找到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平衡点是实现学校与企业长期合作的关键。

 

篇(8)

我们考察的三所学校属于风格各异的类型。山东外事翻译中专是民办学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优异的教学质量、科学的管理模式,赢得了学生、家长的好评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也是民办学校,以短期培训为主,办学早、规模大、专业多、设备全、质量高、管理严,享誉齐鲁,又以唐国强等为本校形象代言人,驰名华夏。胶南职业教育中心,是一所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非常影响的公办综合性职业学校,处在蓝色经济开发地区,教育现代化程度很高,教育理念也相对较为先进。

二、考察实录

(一)用管理提高声望——山东外事翻译中专

先进理念: 多年来,始终坚持“以教书育人为中心,以安置就业为龙头”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为企业培养优秀学生、为学生提供优秀企业”的办学宗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低收费”的办学定位,实行“军事化、企业化、法制化、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推行“产教结合、订单培养、合同保证、安排工作、跟踪服务、毕业退费”和“双学历、双专业、多证书“的办学模式。先进的办学理念,为学校的快速发展,为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办学风格:一是风气正。领导班子齐心协力,大局意识强,扎扎实实地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积极进取,团队意识强。十一年来,全体教师奋力拼搏,不讲价钱,不讲待遇,无论到什么地方都把树立学校的精神和形象放在第一位。领导理念是,用事业统一思想,用修养调节矛盾,用感情维系和谐,用制度保证工作。二是意识强。强调三种意识:大局意识——团结协作,整体成长;争先意识——样样争先,事事争先;危机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是制度好。在集体成长上做文章,提倡个人提升,集体合作,整体建构,合力成长。四是思考勤。不断地创新,不停地思考,认真纠正前期工作中不合理的做法。与德国奔驰、美国通用、法国雪铁龙等世界顶级汽车商交流、探讨合作,成立荣都汽车技术教育中心。他们抬头看路,埋头拉车,务实高效,厚积薄发。五是管理细。认真提高服务水平,学校食堂一年365天保持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油渍,由此可见一斑。

办学信念:笑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这也许是对山东外事翻译中专周荣校长及其夫人最好的描述了。他们的那种对事业的执着和不管面对什么困难。都会有幽默的语言,睿智的头脑,给人留下幽默风趣、欢乐轻松的印象,值得学习。

(二)用就业提升魅力——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

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84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关怀和支持下,遵循党和国家的民办教育方针,坚持“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再就业,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不断总结办学的新经验、探索办学的新路子,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和专业设置原则,面向市场,服务社会。

年培训能力达3万人,总资产超亿元。26年来,已为社会培养了30多万名各类专业技能人才,多次被国家和省、市评为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

(三)用理念指挥行动——胶南职业教育中心

胶南职业教育中心简介:胶南职业教育中心位于胶南市大学科教区,总体规划占地面积652亩,校舍建筑面积22.21万平方米,在校生15000人。一期工程占地41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在校学生10000人,一期投入4.5亿元。

学校实训基地按照与国内外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广泛合作的思路,一次性建成,建筑面积44155平方米,设备投入7000万元,其中新增装备投入5000万元,年实训、培训15000人。突出中职学生技能培养,并充分考虑满足转岗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企业职工岗位提高培训等实际需要,重点建设数控技术、汽车维修、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加工、焊接与钳工五个实训车间。建设成为青岛西海岸区域综合性公共实训中心。

篇(9)

一、分组教学

(1)树立信息,不断的给学生贯穿一些正面思想,正能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像做游戏一样,大家分成组,让学生没有任何压力的去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本身是有问题的,学习读书是有路的,但是后面一句学海说明知识向大海一样是学不完的,但是这个求学的过程是苦,既然是苦的肯定不好受。我们要纠正这样一个千古流传的观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强调书的重要性。才有使学生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各小组之间也可能互动学习。

(2)学生上课预习新内容;我学校是由五校合在一起组成的,由技工学校,职业中专,卫校,和财校,学生人数剧多。但是学生的基础相对来说都不理想。有些学生是初二过来的,面着学生基础差,我们应该从概念入手。利用生活的点点滴滴,找出问题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专业基础课程。预习分为三种:一种是自己看书,老师布置教学内容(课下);第二种就是:晚自习老师提出教师问题,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第三种是:课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从书上概念入手。带着学生往前走。

(3)教师从不同角度导入新课

学生来自县城周边地区,对外界的知识面比较窄,有些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对学习没有信心,要改变他们的态度。只能改变以前的教学方式,用实物教学,可以让课堂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里去,融入到生活中去,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例如,我们学习中职类英语,可以去有英文的场所去学习,这样记忆深刻,我们去厕所想到WC,也可以想到Toilet,经历过的东西也许会让你记一辈子,并且我们不单单只记这个词,可以通过这个词拓展到其他有关的东西。这样的课堂让我们终生忘怀。受益非浅。

(3)分组进行讨论

我们经过一天的努力,我们一天的付出,到晚上的时候我们要总结,总结我们一天的成果,把我们一天的内容分成小组,一起讨论一下,看看还有什么漏洞,分组的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互相帮助,互助式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就可以把问题解决了。

二、多媒体课程演示

(1)中专的专业都是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课堂强调应用,我们在讲授的时候,不能仅仅讲述理论,比如说机械基础这门课,课程中讲到很多的传动,机构,连接。是讲不出来的,如果让学生亲自上工厂实践,有担心有危险,这就体现到多媒体课程的重要性了。多媒体课件不仅仅是几张PPT ;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我们引进一些著名大学的课程和讲座,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对于一些机械零件类的教学,我们可以做成动画的形式,来产生动态的效果。

(2)技能大赛。让教师和学生都参加技能大赛。激励优秀学生拿出成绩。技能大赛是检验中专类院校的一个专业标准。我们学校特别注重技能大赛。并且每学期都派专业教师去培训。提高师资。并且在学校也开设与参加比赛相对应的培训班。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赛出风格,赛出水平。为技能大赛的参加做出很大的努力,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赛促学,以赛促改。

三、实训工作

(1)让学生到工厂参加职场体验,为以后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基础,同样也让学生知道,我们要学习什么,我们有了方向,有了目标,更有了一个奋斗的过程。以结果为导向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有使命感觉的学习。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格局是修出来的,先做人,后做事。这样我们才能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编写,机械基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四版)

篇(10)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031-02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学科成绩、组织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混合编成若干学习小组 (4~6人为一组),选出小组长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工合作,通过组员间的探究和互助扶持,共同努力学会教师安排的内容,以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教学形式。传染病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医学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属于内科的一部分,但它又有别于内科及其他学科。传染病具有流行性、传染性及病后的免疫性等特点,尤其在农村易于传播流行。社会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经典传染病的发病明显减少,慢性传染病逐渐攻克,但新型传染病也不断涌现。中职卫校农村医学专业传染病学毕业的学生大多成为农村卫生室及边远贫困地区卫生院的医务工作者,未来很有可能接触到新型的传染病病例,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了解最新的传染病进展。但目前,传染病学科教材较陈旧,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比较落后;病源不足,临床见习少,学生临床实践经验不够;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很少有机会参加临床实践学习及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视对学生技能和能力的训练,势必导致学生难以获取新知识。为此,笔者在中职卫校农村医学专业传染病学教学中尝试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对象

选取南宁市卫生学校2011级三年制农村医学专业2个班共94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73人,女生21人。这两个班的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底子差。但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具有团结协作精神,而且对临床专业课充满好奇心,喜欢新鲜事物,兴趣较浓,求知欲也较强。

二、教学安排

南宁市卫生学校传染病学共84个学时,其中理论课68个学时,实践课14个学时,机动学时2个,理论课中总论部分以老师授课为主,各病原传染病大多数也主要由教师授课,但其中可选取个别系统疾病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即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互助互动完成(小组讨论);而实践课则是以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课和见习课为主(小组合作)。课前,班长按照优、中、差合理搭配进行分组,以保证各组的均衡性。每组5~6人,选出组长1名,负责组织该组成员的活动,再设1名记录员,负责与教师沟通,记录组员提出的问题及讨论的结果。各组员须协助组长完成任务分工。

三、实施过程

(一)理论课小组合作

1.病例准备:因为课时有限,每一次授课不可能都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可根据教材所授内容,结合传染病学独特的特点及发生现状,选取一些临床典型和新型的传染病病例,病例要求涵盖前期总论部分的知识点、所授疾病的临床特点。这也为以后的实验或见习课做铺垫。

2.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教学大纲,学生学习特点,教学重点、难点,针对性地创设带有共性的问题。例如,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播过程和预防措施;符合本病种的临床特征有哪些;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如何得出正确的预防观点,等等,作为学习任务预先下达。教师在课前通过扫描或翻拍、网络下载、临床病人拍照等方式,取得部分病原体的形态、感染后的症状和体征、疾病的病理照片等,做成教学短片,于小组学习前导入本次课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体验中产生问题意识,发现并提出探究的问题。

3.小组讨论:各小组确立了学习任务后,通过研究学习目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各组长根据本组成员的特点,进行分工任命,以探究、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组间巡视,及时引导和纠正。最后归纳总结,对各小组的讨论成绩进行评定。

(二)见习课小组合作

经过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已初步了解传染病的基础知识,传染病学作为一门临床科目,离不开临床实践,通过见习直接接触典型的临床病例,可以加深并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形象生动的临床实例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课后时间到南宁市卫生学校附院传染病科采集病例,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典型或新型病种作为实例,在见习课前两天介绍给学生,把所见习的病种落实到组,让学生初步了解该病种,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查阅文献,收集更全面的资料,进行整理,为见习课作充分的准备。见习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各组员进行分工合作,在教师指导下首先翻阅患者病历,了解患者出现的症状体征,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入院治疗后的病程记录,再在科室老师介绍下走进病房,由学生对患者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作好笔记;回校后每个学生以自己见习病种为内容,完成一份较完整的病历,作为考核的成绩。

(三)成绩评定

见习课后,都要对学生进行一次成绩的评定,总成绩由理论课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分(占40%)和上交的病历书写成绩(占60%)两部分组成,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分包括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与同学合作与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认真听取同学的意见、与同学共同完成任务、完成自己的任务等内容,以小组内加分的形式计算,加分一次得一分,由小组长负责组员自评和互评;上交的病历由教师根据书写情况进行评分。

四、效果与评价

采用自制问卷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效果进行调查评价,共设计8个问题,见表1。共发放问卷94份,回收有效问卷94份,回收率100%。数据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表1 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n(%)]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医学专业传染病学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基础薄弱、有厌学情绪、学习信心不足的中职生在活跃、融洽、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临床思维和职业能力。

第一,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接受知识,这使大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成为学困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小组合作学习将临床案例或讲授的系统疾病得出的问题、任务与学习相挂钩,学生确定了学习目标,并为之而想方设法解决。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就能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乐问”的自主学习局面,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动脑、动口的学习机会,共同进步。

第二,提高学生对教学的体验及实践的感悟。不论是大班还是小班授课,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训课,教师都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且学生接受能力不一,所以要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学习中探索、发现和发展。比如,在讲到隔离与消毒时,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常用的消毒方法,这些方法与医学中所讲述的消毒有哪些异同点,如何消毒才能达到杀菌目的,让学生亲自列出,然后在实习课亲自参观传染病科消毒设施及方法,通过对比学生也更进一步地掌握了隔离与消毒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也从中知道了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对于消毒生活中常可听到的词语,是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这首先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后通过生活例子与实习的对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教学的体验及实践的感悟。

第三,培养学生组织与合作能力,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各组组长根据同学情况安排任务,分工时充分考虑同学的水平和与病人交流的难易度,培养组织能力。为了实现小组共同目标,学习者必须彼此了解并相互信任,建立和谐愉快的合作环境,积极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想法,相互帮助、支持、协作,从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如接种了乙肝疫苗是否都能产生抗体,蚊虫叮咬是否能传播艾滋病等进行探讨。学生经过查找资料进行组内讨论、组间探讨交流,形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讨论与交流,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能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最终找到满意的答案,由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增强学生对教材之外的知识的好奇与探索。

第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判断能力,提高职业能力。学生经过课堂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经临床见习,也初步认识了某些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以及不同疾病的鉴别,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判断能力,为即将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基础,当遇到不同主诉,不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能对不同疾病进行分析判断,辩证地思维,从而认识到临床实际病例与教科书知识之差异,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判断能力,提高了职业能力。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也有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一是学生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参与度不均衡。表现为“强者”表现活跃,“弱者”消极被动,优秀生讲,学困生听。二是流于形式,不重实效。表现为教师下达任务,学生为应付老师而围坐在一起,没有明确的分工,看似课堂气氛热烈,七嘴八舌地讨论,却解决不了问题,无实效性。三是未解决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的,但在合作学习之前学生未能充分独立思考就直接参与小组探究,这样就很难真正意义上解决问题,不能给学困生提供思考、进步的机会。

综上所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染病学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效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了相互之间团结合作沟通交流,完善了自身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参考文献】

[1]贾战生.染病学临床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5)

上一篇: 施工年中工作总结 下一篇: 大学生培训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