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4 20:47:0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财务关系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3)相互分享部分信息管理会计所需的许多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因而受到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约束。同时管理会计信息有时也使用一些与财务会计并不相同的方法来记录、分析和预测企业的经营状况。
(4)财务会计的改革有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1)会计主体不同管理会计主要以企业内部各层次的责任单位为主体,更为突出以人为中心的行为管理,同时兼顾企业主体;而财务会计往往只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
(2)具体工作目标不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内部管理系统,其工作侧重点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在于为企业外界利害关系集团提供会计信息服务。
(3)基本职能不同管理会计主要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属于“经营型会计”;财务会计履行反映、报告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职能,属于“报帐型会计”。
(4)工作依据不同管理会计不受财务会计“公认会计原则”的限制和约束。
(5)方法及程序不同管理会计适用的方法灵活多样,工作程序性较差;而财务会计核算时往往只需运用简单的算术方法,遵循固定的会计循环程序。
(6)信息特征不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时间特征不同:管理会计信息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而财务会计信息则大多为过去时态。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载体不同:管理会计大多以没有统一格式、不固定报告日期和不对外公开的内部报告为其信息载体;财务会计在对外公开提供信息时,其载体是具有固定格式和固定报告日期的财务报表。
2财务分析的形式发展在分析
企业的财务指标时,有两个层面的分析,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部门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的分析,称之为内部分析,而外面的企业债权人、投资者等对企业进行的财务分析,就是属于外部分析。此外,在财务分析的内容方面,具体可以分为全面分析与分题分析。更为对于企业重要的是:内部分析内容:是指在所分析企业的内部,分析师可直接接触会计账簿和有关企业的全部信息。一般企业管理者从经营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则属于内部分析。外部分析内容:是指在分析企业的外部,分析师只能得到企业必须披露和愿意披露的信息。由于企业自愿披露或者强制的信息增加,可使用与外部分析的信息逐渐增多。
3财务分析的内容
3.1战略分析和会计分析①战略分析:是企业对自身所处的行业以及想要投资进入的行业进行的机会分析。企业在发展中,会面对行业的入侵者,同时,也会在其他行业寻找自身的介入机会。通过科学的战略分析,企业可以比较清楚的知道竞争对手的情况,并据此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加以分析。而对于企业即将介入的行业进行战略分析,可以知道企业所面临机会的大小,从而决定采取何种策略进行分析。②会计分析: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分析,通常来说会计分析的真正目的是在于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相关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企业财务状况方面存在的问题。会计分析更加具体,并且对每一年度影响财务指标变化的相关因素,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3.2财务趋势分析从时间上来看,财务趋势分析,跨越的范围和幅度较长,通过分析企业在过去几个连续的会计年度的财务资料,从而可以从纵向上对企业的发展情况进一步深入了解。时间跨度较大的纵向分析,能够比较准确的把握企业发展形式。现阶段,在财务趋势分析领域,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比较财务报表、比较百分比财务报表、比较财务比率等。
3.3财务效率分析因为财务报表分析是财务分析的核心部分。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比较多,一般来说包括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的营运能力、企业发展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资产的周转使用情况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主要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负债,合理的负债对于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有着一定的作用,企业可以借用外界资金,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中,偿债能力就是指企业对所负的所有债务进行偿还的能力。从时间上划分,可以把企业的负债分为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通常所说的流动负债就是指短期负债。分析一个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可以对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做出判断。一些债务人在借款给相关的企业时,很看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因为借款人希望企业能够到期按时归还本金及其相应的利息。而对于对企业进行中长期投资的债权人而言,则更关注企业的长期还债能力。此外,股权投资者,对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也非常重视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中的流动比率、营运资金,主要用来反映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性。速动比率、现金比率指标在衡量短期偿债能力中主要是评价其变现性。②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是指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的有关指标所反映出来的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营运能力的分析,也是对企业经营能力及其潜力的分析,对资产储存是否合理,管理效率高低的分析。③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财务管理水平高低和销售活动的综合体现。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单独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维护其资本的完整,尽可能地获取最大利润,这样才有能力向股东发放股利,提高员工报酬,拥有偿债能力,保证企业正常有效的运行。④发展能力分析。发展能力是企业通过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用内部积累的资金不断投入而形成的发展潜力。一个企业的潜力大小和企业的发展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4财务分析的程序与方法
4.1程序财务分析信息搜集整理过程:明确财务分析目标、制定财务分析计划、调查搜集并整理财务分析信息;战略分析与会计分析过程:企业战略分析是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的基础和导向,而合理的财务分析,可以让企业自身的定位更加清晰明确,并且可以参照其他规模相差不大的企业,制定更加合适的竞争策略。
4.2财务分析的实施过程财务分析综合评价过程:财务综合分析与评价、财务预测与价值评估、财务分析报告。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按照法规的财务分析过程进行财务分析,确保财务指标、数据的严谨准确。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在综合分析财务相关指标,并完成一些关键财务指标的预测和估值的基础上,才能出具财务报告。
5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分支,作为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及其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对于企业的债权人和投资者,在对企业进行借款或投资时,需要综合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企业发展能力,涉及到企业与关联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要通过财务分析厘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而对于与企业的内部财务分析,有利于管理者掌握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相关因素。管理者根据行业中其他规模相当的企业的财务指标,在结合自身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从而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方案和准确的决策策略。特别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和现代化企业制度的今天,资本市场财务制度建设愈来愈完善,更需要企业提供更加健全准确的财务报表,投资者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可以准确了解企业过去的绩效发生情况,发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此,在现阶段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做好每一个会计期间的财务分析工作,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并且逐步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与技能,加强道德规范水平,防止违法乱纪行为的产生。
【Abstract】FinancialLeverageistheshiftinwhichanenterpriseadjuststherevenueofowner"scapitalwiththehandlingofdebits.Reasonableoperationofthefinancialleveragewillbringextrarevenue-----thebenefitonfinancialleverage,totheowner"scapitalofthisenterprise.Thefinancialleverageisaffectedbymanyfactors,soatthesametimewegetbenefitonfinancialleverage,wegetmuchunpredictablefinancialrisk.Socarefullystudyingthefinancialleverageandanalyzingallthefactorswhichaffectthefinancialleverage,andmakingclearitsfunction,natureanditsinfluencetotherevenueofowner"scapital,isthebasicpremiseofreasonablyoperatingthefinancialleveragetoservetheenterprise.
【Keywords】FinacialLeverageBenefitonFinacialLeverageFinacialRisk
财务杠杆是一个应用很广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利用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体,而什么是财务杠杆呢?从西方的理财学到我国目前的财会界对财务杠杆的理解,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将财务杠杆定义为"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因而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这种定义强调财务杠杆是对负债的一种利用。
其二: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显而易见,在这种定义中,财务杠杆强调的是通过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结果。
另外,有些财务学者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企业的资金总额中,由于使用利率固定的债务资金而对企业资金收益产生的重大影响。与第二种观点对比,这种定义也侧重于负债经营的结果,但其将负债经营的客体局限于利率固定的债务资金,笔者认为其定义的客体范围是狭隘的。笔者将在后文中论述到,企业在事实是上可以选择一部分利率可浮动的债务资金,从而达到转移财务风险的目的的。而在前两种定义中,笔者更倾向于将财务杠杆定义为对负债的利用,而将其结果称为财务杠杆利益(损失)或正(负)财务杠杆利益。这两种定义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但笔者认为采用前一种定义对于财务风险、经营杠杆、经营风险乃至整个杠杆理论体系概念的定义,起了系统化的作用,便于财务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和交流。
我们在明确了财务杠杆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伴随着负债经营的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财务杠杆和减少财务风险。
一、财务杠杆利益(损失)(BenefitonFinancialLeverage)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已经知道所谓财务杠杆利益(损失)是指负债筹资经营对所有者收益的影响。负债经营后,企业所能获得的利润就是:
资本收益=企业投资收益率×总资本-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
=企业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债务资本)-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
=企业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①
(此处的企业投资收益率率=息税前利润÷资本总额,所以即息税前利润率)
因而可得整个公司权益资本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权益资本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利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②
可见,只要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财务杠杆作用使得资本收益由于负债经营而绝对值增加,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且产权比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所以财务杠杆利益的实质便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而若是企业投资收益率等于或小于负债利率,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而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这便是财务杠杆损失的本质所在。
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egreeofFinancialLeverage,DFL)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指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相对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其理论公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③
通过数学变形后公式可以变为: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利润/(息税前利润-负债比率×利息率)
=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利润率--负债比率×利息率)④
根据这两个公式计算的财务杠杆系数,后者揭示负债比率、息税前利润以及负债利息率之间的关系,前者可以反映出资本收益率变动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企业利用债务资金不仅能提高资金的收益率,而且也能使资金收益率低于息税前利润率,这就是财务杠杆作用产生的财务杠杆利益(损失)。
二、财务风险(FinancialRisk)
风险是一个与损失相关联的概念,是一种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损失。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一般情况下,财
务杠杆系数越大,资本收益率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率升,则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那么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越大。反之,财务风险就越小。财务风险存在的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下面的例子将有助于理解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
假定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5%,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的计算表如表一:
项目行次负债比率
0%50%80%
资本总额①100010001000
其中:负债②=①×负债比率0500800
权益资本③=①-②1000500200
息税前利润④150150150
利息费用⑤=②×10%05080
税前利润⑥=④-⑤15010070
所得税⑦=⑥×35%52.53524.5
税后净利⑧=⑥-⑦97.56545.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⑨=⑧÷③9.75%13%22.75%
财务杠杆系数⑩=④÷⑥11.52.14
假定企业没有获得预期的经营效益,息税前利润仅为90万元,其他其他条件不变,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计算如表二:
项目负债比率
0%50%80%
息税前利润909090
利息费用05080
税前利润904010
所得税31.5143.5
税后净利58.5266.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5.85%5.2%3.25%
财务杠杆系数12.259
对比表一和表二可以发现,在全部息税前利润率为15%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所获得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权益资本净利润越高。在企业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为9%的条件下,情况则相反。以负债比率80%为例,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就会提高2.6个百分点[(22.75%-9.75%)÷(15-10)],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则下降2.6个百分点。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到某一个特定水平时(以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成本为转折点),财务杠杆作用就会从积极转化为消极。此时,使用财务杠杆,反面降低了在不使用财务杠杆的情况下本应获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较多使用财务杠杆,损失越大。在息税前利润为90万元,负债比率80%的条件下,财务杠杆系数高达9,就是说,如果息税前利润在90万元的基础上每降低1%,权益资本净利润将以9倍的速度下降,可见财务风险之高。如果不使用财务杠杆,就不会产生以上损失,也无财务风险而言,但在经营状况好时,也无法取得杠杆利益。
三、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的因素
由于财务风险随着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而且财务杠杆系数则是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体现,那么影响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因素,也必然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下面我们分别讨论影响两者的三个主要因素:
1、息税前利润率:由上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④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因而税前利润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是呈相反方向变化。由计算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公式②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却是呈相同方向的。
2、负债的利息率:同样上述公式②④可知,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比率一定的情况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负债的利息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而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则是呈相反方向变化。即负债的利息率越低,资本收益率会相应提高,而当负债的利息率提高时,资本收益率会相应降低。那种认为财务风险是指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是片面的观点。
3、资本结构:根据前面公式①②可以知道,负债比率即负债与总资本的比率也是影响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之一,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相同。即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也就是说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但负债比率对资金收益率的影响不仅不同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也不同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影响,负债比率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表现在正、负两个方面,当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表现为正的影响,反之,表现为负的影响。
上述因素在影响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在影响财务风险。而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这是因为除了上述主要因素外,影响财务风险的其他因素很多,并且这其中有许多因素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一旦预计企业将出现财务风险,就应该采取措施回避和转移。
回避财务风险的主要办法是降低负债比率,控制债务资金的数额。回避风险的前提是正确地预计风险,预计风险是建立在预计未来经营收益的基础上的,如果预计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不佳,息税前利润率低于负债的利息率,那么就应该减少负债,降低负债比率,从而回避将要遇到的财务风险。转移风险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风险转移他人的做法,其具体做法是通过选择那些利率可浮动,偿还期可伸缩的债务资金,以使债权人与企业共担一部分财务风险。此外,财务杠杆作用程度的确定除考虑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之外,还应注意经营杠杆联合财务杠杆对企业复合杠杆和复合风险的影响,使之达到一定的复合杠杆作用,根据经营杠杆的不同作用选择不同的财务杠杆作用。
综上所述,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也可能造成额外损失,这就是构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财务杠杆利益并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是既定财富在投资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分配;财务风险也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风险,是经营风险向投资人的转移。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本结构决策需要在杠杆利益与其相关的风险之间进行合理的权衡。任何只顾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无视财务风险而不恰当地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都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大失误,最终将损害投资人的利益。
【参考文献】
2001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立信会计丛书《现代管理会计学》李天民立信会计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修订版《财务管理学》荆新王化成刘俊彦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财务管理的杠杆作用》王京芳薛小荣陕西工商学院学报(西安)1995.4.24--28,48
《论财务杠杆利益的计量和应用》席彦群广西会计(南宁)1997.2.3--7
《负债经营初探》吴思明广西会计(南宁)1995.11.10--13
《谈"财务杠杆系数"及"期望资本金税前利润率"》严鹏飞朱学麟内江财贸学校
一、实施ERP初期的管理难度
物产集团作为一个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经营范围比较广泛,是以生产资料流通为主业,集国内外贸易、物流配送、加工业、宾馆服务业、期货拍卖业等领域为一体的大型综合集团。物产集团各下辖单位地域分布广阔,管理空间跨度大,各单位在规模和经营范围等方面差异较大,集团总部控制力度也有所不同。总体来说,物产集团在管理上面临以下挑战:
1.企业地域分布较散,管理空间大,从而增大了管理成本,增加了异地监控的难度。
2.对下级单位业务控制力度差异较大,对所属企业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监控不够。
3.企业规模差异较大,相同级别的下属企业,有的规模较大,有的规模较小,从管理规范要求上难以统一。
4.经营范围差异较大,呈现出多种经营的发展趋势,企业面临跨行业经营的管理挑战。
浙江物产集团实施ERP的动因在于:
一是在金融平台、信息平台、物流平台的建设中,信息平台属于基础设施,贯穿其他两大平台。
二是公司需要在地理上分散的各个实体之间整合其管理系统,集成管理。
三是在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经营方式的变革过程中,需要用ERP突破管理拐点。
但当时的基础条件不够成熟,集团公司还没有一家成员企业全面实行财务信息网络化,集团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单位共129家,各项基础工作还达不到实行信息网络化的要求,具体情况为:1.近1/4的单位未实行会计电算化。129家产生合并报表的个别表企业中,98家使用会计核算软件,且所用软件各不相同。
2.报表合并和传输效率低。各级报表合并以手工为主,报表上传有纸质、传真、电子邮件和软盘等方式,没有使用网络,效率较低。
3.报表信息及时性较差。从每月2日开始成员企业通过层层合并,最后合并报表到集团公司的时间在18日左右,导致集团公司的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要在18日以后才能产生。
4.财务信息不共享,数据资料查询困难。不同的会计核算软件、电算化和手工操作并存,导致了财务信息的不能共享,数据资料查询困难。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企业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国有控股公司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是资本保全(保值、增值),实践证明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影响企业战略贯彻到位的主要因素。
随着物产集团的迅速发展,资本投入的多元化、专业化、国际化,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都对迅速、准确提供财务信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顺应信息时代的这种新要求,物产集团迫切感到企业的发展,需要全面系统地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手段及工具,集团高层领导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高度重视,希望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支持管理模式,改造并整合公司的信息资源,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资源,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以此信息资源为基础为公司高层决策提供强大的支持,建立竞争优势,以保证集团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实施方案的探索之路
浙江物产的管理层很清楚一个ERP系统的实施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借鉴了国内大量的企业实施ERP的经验,他们组建了一支包括主要高层在内的规划和实施团队,开始实施方案的探索之路。
1.确定报表监控方案
集团财务的信息化是作为浙江物产集团ERP实施的第一步。“从企业管理而言,财务信息化只是一个方面,但财务信息化最标准化,最模块化、最容易实现。而从使用要求而言这也是最迫切的,所以先建设整个集团财务的信息化”。
在确定了集团财务信息化作为ERP实施的第一步后,项目组依然遇到了一些困难。在项目组的最初计划中,集团财务的核算、预算、资金、合并报表等业务是要一起开始实施的。但是,集团下属企业正在使用的8种不同核算软件让项目组犯起了头疼。当时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解决方案是将现有的8种软件全部替换,另一种是实现异构系统的集成,达成集团的管理目标。
第一种方案很快就被项目组否定了,之所以否决,考虑到这不但是个成本问题,而且所有的下属企业使用人员还涉及到一个重新学习和应用熟练的问题:“原来使用很多不同的软件应用系统,我们已经有路径依赖了。在集团层面实施的新软件要和这些原有软件能够兼容,实现一些无缝的数据连接”。
在决定了下属机构的软件系统不需更换之后,项目组同样遇到了一些问题,首要的就是财务管理的具体业务内容中,到底哪一块该首先实施。
经过对现状的仔细研究与分析,项目组决定首先实施集团的合并报表系统,浙江物产集团信息部的徐部长描述那段历史时说:“我们迫切需要应用一个系统对所有成员企业进行财务监控,进行财务这条线的集中管控,在无法统一下属成员企业的软件系统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报表监控。”
2.实施思路
当时的报表合并在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上与集团财务管理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并且业务处理的工作量也很大。基于加强集团与子集团的信息集成与共享、提高财务监管和控制力度、实现科学的决策管理、加强绩效考核管理、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等目标,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需要贯彻“从上而下规划、从下而上实施”及“整体方案、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按照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方法,紧紧抓住集团合并报表基础信息化,切实建好信息化基础平台,为物产集团逐步实现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信息化打好基础。
3.实施策略
(1)先贯穿主流程,再全面推广
由于物产集团主体层次多、行业多元化、地域分布广、成员主体多、报表报告多,因此这项工作将非常艰巨、繁杂。为了使工作能够有序进行,采取了先在小范围内做到有序、可控,在积累经验以后,再将成熟的方法和模式推广到其他企业。
(2)先重点报表,再完善体系
企业的报表种类繁多,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由于时间的关系,需要将报表进行初步的分类,对于迫切的、重要的报表先上线,等操作人员熟练掌握系统以后,再逐步完善。
(3)先实施软件核心功能,再细化方便
在试点或推广的时候,采取“先拉通主流程,再细化方便”的策略,在确保主流程已经完成的前提下,逐步细化方便性和灵活性的操作。
(4)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由于项目实施涉及到129家成员企业,他们对报表编制内容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为了提高报表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可比性,从集团层面对报表的格式、内容、经济意义、编制方法进行统一。从集团层面“统一核算制度,统一报表体系,统一科目体系”,各成员单位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报表的编制和上报。
三、实施步骤和内容
第一步:集团总部统一建立合并范围
首先针对详细分类为“合并报表类型”的合并范围,集团总部根据法定权益关系定义合并范围,合并范围建立时按组织架构层级建立,先建立浙江物产集团集团合并,在浙江物产集团集团合并下建立二级子集团合并,在二级子集团合并下建立三级子集团合并,一直到最明细分子公司并选择各合并的合并单元。
针对只需要进行汇总的报表建立平行关系的集团大合并范围(由浙江物产集团集团总部直接将所有参与合并的公司的报表直接进行合并,实际上只有二级),选择合并单元为集团所有的下属公司,不论层级关系。
第二步:集团总部定义个别报表模板
集团对于需要进行法定合并的报表,制定个别报表模板,同时定义往来明细个别报表和各种合并报表模板。
第三步:集团总部将个别报表模板分配到法定合并下属公司
按合并范围的层级关系,集团总部报表将“合并报表类别”的个别报表分配到各子集团合并范围,各子集团将个别报表层层下发到最明细的下属公司。同时将直接汇总、汇总报表、综合分析表类型的个别报表模板分配到集团大合并范围。
第四步:集团下属公司编制个别报表
对于法定合并范围内应用财务软件的分子公司,在现有的系统报表模块中定义和模板对应的报表,从现有的ERP系统进行科目余额表取值,形成个别报表。没有使用财务软件的企业直接在EAS系统(新一代企业管理应用套件,即金蝶最新的ERP应用解决方案)中进行编制个别报表。
第五步:集团下属公司将个别报表导入EAS系统
将生成个别报表通过接口导入工具导入EAS系统,生成EAS系统中的个别报表。
异构系统数据集成实现流程如图。
第六步:下属单位对个别报表检查,确认无误后提交
各法定合并范围的分子公司在EAS系统中对填制或导入的个别报表进行报表项目差异、表内勾稽关系、表间勾稽关系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提交个别报表。
第七步:集团总部或下属子集团接收下属公司上报的报表
对于需要逐级进行合并的报表,子集团接收下属公司的个别报表。不需要逐级进行合并的个别报表直接由集团总部接收。
第八步:子集团在系统中自动生成汇总报表
子集团接收下属公司上报的个别报表后,基于子集团层面进行汇总,得到各子集团需要的汇总报表。
第九步:子集团编制工作底稿
子集团根据下属公司上报的往来明细,自动生成往来抵消分录后,编制子集团合并报表的工作底稿。
第十步:子集团合并报表后,提交合并报表
子集团根据工作底稿生成合并报表,确认无误后提交参与上一级的报表合并。
第十一步:总部报表汇总
总部接收二级子集团提交的“合并报表类别”的子集团合并报表生成集团汇总报表。
第十二步:总部工作底稿编制
总部对涉及总部和二级子集团的往来交易明细自动生成抵销分录,然后编制合并报表工作底稿。
第十三步:总部报表合并
集团总部根据工作底稿在系统中自动生成合并报表,确认后进行保存和归档。
三、企业应用效果
EAS系统的应用,为浙江物产带来了一些明显的效率和效益:
①集团财务报表的报告时间由原先的15天缩短为5天。
②集团总部能够实时在线监控所有分支机构的财务状况和集团的一些管理报表。
经过对该企业和该行业的深入了解后,笔者感悟到了该企业运转失败的真正症结。原来该企业属于流动资金密集型行业,具体表现是:生产设备只能使用设备供应商生产的专用包装材料(砖式包装盒),且在购买该包装材料时,供应商规定了最低限量。而作为保鲜产品,如果没有良好市场营销网络,很难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千家万户,这在液体奶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现实中是非常残酷的。如在保质期内还不能将产品售出,最终只能割包、倒掉,所有投资血本无归。
由此不难看出,本案例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盲目决策,资金结构安排失调,忽视激励机制的建立。
二、现代企业离不开财务监督、科学的制约和制衡机制
本案例企业的控股股东是一个净资产为5亿元左右的企业集团。该集团主要从事房地产、物业管理、传统加工业等业务。集团的领导者敏锐地意识到,集团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力争营造一个百年企业,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发展趋势,集团的领导者果断地作出向高科技产业进军的决策。经过多方努力,该集团将高科技企业定位在高科技人才济济的上海,并得到了上海某著名高校的60余位从事IT行业研究的博士的技术支撑,最终定位在银行系统的平台结算系统的研制与开发。为确保该企业的高效运作,集团的领导者对该企业的运作模式定位为股份制加年薪制,以期吸引高素质的IT人才加盟到企业中来。具体做法是:集团通过出借资金的方式将资金借给掌握关键技术的科技人员,借此确立了关键技术人员在企业中的合法股份,该类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近40%;授权关键技术人员招聘技术人员,所聘用的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一律实行年薪制,年薪在15~20万元之间,对外地人还一次性支付10~15万元的安家费;为充分调动关键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集团不介入该公司的日常财务管理。我们从中不难清晰地看到,该集团试图超脱地以大股东身份分享高科技给其带来的丰厚回报,该集团的领导者的胆量和气度确实令人赞叹。
那么该企业的实际运作效果如何呢?经过一年的实际运作,实际的结果与该集团的预期大相径庭,一年的实际亏损近2300万元。这一数字令人震惊!经过深入了解,笔者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概括一句话则为:缺乏制衡机制、管理失控、费用开支过大。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工资过高且冗员过多;二是财务监督形同虚设、费用开支没有约束。实际已经面临不追加投资公司运转不下去、追加投资有去无还的境地。透过这些表面的现象,经过认真的分析后,笔者感悟到如下两点:第一。没有任何约束条件的高额年薪制,不能真正发挥激励作用,只能助长人们的惰性;第二,股份制作为良好的企业组织形式,只有在科学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下,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优势;第三,当自然人不是以“真金白银”投资人股,而是以超越其自身的偿债能力被动地从他人那里获取所谓的准“干股”时,并不能激发起这些所谓的股东的自我约束意识。面对出人意料的结果,该集团的领导层痛定思痛,客观分析导致企业运转不理想的症结,并果断地作出调整企业运行机制的决策。一方面,对高额年薪制附加了相应的约束条件,将高科技人才真正推向市场,让他们依托自身优势到市场上去挣工资;另一方面,将财务主管人员聘用的决定权交给公司董事会,强化了财务监督,以便将公司所制定的激励机制真正落到实处。目前,经过近两个月的实际运作,该公司的运作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受聘员工的紧迫感明显增强,冗员大幅度减少,控制项目费用率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我们有理由相信:该公司在新的运行机制下,依靠高科技人才的强有力支撑,一定能够实现该公司投资人与公司受聘员工双赢的格局。而不再是“牺牲”大股东,“幸福”打工人。
三、充分利用本行业内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以人为本、科学决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是企业成功运行的根本保证
本案例企业的主人公是一群有着特殊经历的人,他们共同来自于某知名的上市公司。两年前,该知名上市公司的二号人物,因为体制上的原因带领近50名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中层和基层干部愤愤地离开了他们十分眷恋的公司,踏上了新的创业征程。之所以50余人同时离开该知名的上市公司,一方面是因为领头人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人认识到他们的组合具有强大的“无形资产”。离开上市公司后,这群人倾其所有注册成立了本案例企业,人人都持有股份。带着自己投入的真金白银,他们开始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运营。由于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该知名上市公司的市场营销网络,只要能生产出产品就能顺利销售出去。但是,企业刚刚组建尚不具备生产能力,他们就将视野盯在本文的案例中的某企业上。他们一行九人集体受聘于案例中某企业,主管该企业的供应和生产。由于案例中某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紧张,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他们就设法与该企业签署委托生产协议,借助该企业的生产能力迅速生产出产品,利用该知名上市公司的营销网络迅速将其品牌推向市场。尽管半年左右,案例中某企业的老板发现了这些人的真实身份,解除了聘用合同,但此前他们已经选择了另一家加工企业,从而保证了产品顺利供应。在采用委托加工方式迅速占领市场的过程中,适时利用所赚取的利润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及时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在产品有了一定知名度的前提下,该企业逐步上了生产线,一方面减少对受托加工企业的过分依赖,另一方面提高产品利润率。通过上述的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该品牌在全国已经有了较高的知名度。
可见,该企业充分利用本行业内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以人为本、科学决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是其成功运转的根本保证。
四、结论
通过对上述3家企业实际运行案例的介绍与原因剖析,笔者试图对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做如下小结:
1、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现代财务管理方法的充分运用。一般说来,股份制企业能够构造出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展开创造必要的外在环境。即该类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主体明确、动力充足。这样就可以使该类企业在财务结构和资金成本安排与选择、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利润分配中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取舍、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流动比例的把握乃至各项业务周转率的控制中,充分利用现代财务管理的科学方法,借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行之有效的年薪制作为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确保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员工收入最大化,实现企业效益与员工收入双赢的格局。
2、现代企业制度不会自发地形成科学的财务管理。通过本文对案例二企业实施股份制和年薪制实践过程和实际效果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该企业控股股东的决策者简单地认为,实行股份制并附之于年薪制就会产生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作为大股东可以分享“丰盛的晚餐”。而实践的结果远非如此,沉痛的教训应足以引起我们的思考。实施股份制后,必须利用其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相互监督和制约机制,使管理层在限定的范围内活动,才可以避免管理失控。年薪制只有配以相应的考核指标时。才能激发其员工的积极性,经过不懈的努力,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双赢”格局。否则,在人们固有惰性的作用之下,企业只能见到“费用频频发生、不见收入进账”。股份制只有在科学的监督、约束和考核机制下,才能发挥其真正的功效。
二、网络财务的实施途径与具体方案
1.网络财务的实施途径
网络财务一般通过网络财务软件和网上理财服务两种途径来实现。网络财务软件是基于网络计算技术,以整合实现电子商务为目标,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会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
网上理财服务是以专营网站方式,具备数据安全保密机制,在网上提供的专业财务应服务。这样一来,中小型的电子商务企业可以不用购买软件,而是购买财务处理服务,由服务提供商直接在网上提供会计处理和财务管理服务。
2.网络财务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
对于网络财务的实施,一般来说有以下两个步骤。
(1)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需求分析,确定到底要利用网络财务系统完成的工作,网络财务系统应用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企业管理核心在于抓财务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网络财务的需求分析,确定开展网络财务应做的工作和要求。①要使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紧密结合,全面实现财务业务管理一体化;②要实行集团财务集中监控;③支持电子商务,能提供方便的网上应用;④具有良好的可扩张性和融合性;⑤软件功能实用。
(2)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网络方案设计。目前常用的高速网络技术包括以下几种:①快速以太网,②FDDI(分布式光纤数据接口),③ATM(异步传输模式),④干兆位以太网。前两种技术价格较低,性能也不错,适用于一般企业,后两种技术性能远远超过前两种,但价格较高,投资很大,适用于有实力的大型集团企业,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就是用ATM技术和千兆以太网技术。对于一般企业,可以采用快速以太网或FDDI技术建立自己的局域网,远程子网可以用DND专线连接,移动用户群可以用电话连接。在网络设计时可采用GS或B/S的结构技术,主要依企业自身条件而定。
企业无论是建立自己的网络财务信息系统,还是购买财务软件公司的网络理财服务,都想实现财务、业务协同运作,信息自动传递共享。典型的网络财务业务一体化数据流程如下:
—采购计划系统生成物料采购计划,传递到采购管理系统据以生成采购定单。
—采购管理系统录入采购发票,在应付系统核算该发票的款项。
—采购管理系统录入采购入库单,在库存系统对该入库单登记出入库明细账,在存货核算系统核算采购成本。
—销售系统开出销售发票,在应收系统核算该发票的款项。
—销售系统开出销售出货单,在库存系统对该出货单登记出入库明细账,在存货核算系统核算销售成本。
—库存系统录入各种出入库单,登记出入库明细账。
—库存货核算系统生成存货成本的凭证传递到总账。
—存货核算系统可以为成本核算系统提供原材料领料单。
—成本核算系统为存货核算系统提供入库产品成本。
—工资系统为成本核算系统提供人工费资料。
—固定资产系统为成本核算系统提供折旧费资料。
—工资系统生成计提工资凭证传递到总账。
—固定资产系统生成折旧等凭证传递到总账。
—应收系统生成销售收入以及款项收回等凭证传递到总账。
—应付系统生成采购以及支付款项等凭证传递到总账。
—资金管理系统生成利息凭证传递到总账。
—财务分析系统可以制定各项支出费用等预算,在总账系统中进行控制。
—报表和财务分析可以从总账中提取数据进行财务指标分析。
—现金流量表系统可以实现现金流量表的自动编制。
—决策支持系统可以从各个系统提取数据进行决策数据推算。
—行业性单位和集团性公司通过行业(集团)报表进行报表上报及汇总。
—系统数据生成Web数据可根据权限自由。
企业网络财务系统主要由这三个子模块共同构成,模块1以库存管理为中心,主要负责对实物资产的管理;模块2以总账为中心,模块2的数据进入应收、应付系统,连同其它子系统数据输入总账系统,这里的总账系统与前面网络财务系统模型中的账务处理系统功能相同,都是接收数据输入,在将其处理后的数据传到模块3;模块3是报表汇总、合并系统,财务分析系统,最后生成行业集团报表、合并报表、网络财务WEB版数据、决策支持数据等等。自行开发从这三个模块展开,系统设计好各个模块的接口,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选取需要的模块,还可添加企业需要的其它模块,这种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以与企业的发展变化相适应。
三、总结与展望
网络系统的绝对安全是网络财务发展的前提。由于财务问题涉及资金问题和公司机密等,任何一点漏洞都可能导致大量资金流失,因此,对其传递手段和储存工具要求严格。网络是网络财务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对其安全性
和可靠性要求高于现有网络系统,因此,发展适合网络财务的新技术是网络财务发展的基础要求。
总之,网络财务管理是未来财务管理发展的方向,我们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扩展财务管理的空间范围,由此完善、加强和拓展财务管理的各项功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在网络经济的人潮中傲立潮头,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必然会得到增强,竞争优势同样会得到提高,在全球经济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将会更加巩固和稳定。
参考文献:
[1]刘军: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现代财经,2003.
一、保险公司建立信息、资金、单证三位一体财务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保险公司,特别是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其规模一般较大,但管理较为粗放。从信息管理系统来看,不仅没有建立成功的电子商务,利用银行电子支付系统也不充分,而且现有的各营业网点之间、上下级之间尚不能进行网络化管理,数据不能共享;基层公司的业务处理和财务处理没有实行标准化、系统化的电子处理程序,业务、收付费、记账、统计、分保等环节信息重复录入、数据人为调节,结果造成信息传输慢,数据失真,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这种状况不能适应保险市场上的竞争,更经不起入世后外资保险公司先进管理方式和运营方式的冲击。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之后,不可能建立很多机构和招聘很多人员,他们主要依靠先进的信息网络和相应的营销策略开展业务。如果我们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加以改变,我们目前网点多的优势不仅发挥不了作用,而且会成为成本高效率低的包袱。因而中资保险公司,特别是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必须加快信息技术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基层公司的业务和财务处理程序。应把现有营业网点的各种数据信息连接起来,形成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实现通保通赔,统一管理,将网点多的传统优势发挥出来,然后在现有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建立电子商务及电子支付系统,使中资保险公司向国际水平靠近。
在资金管理方面,目前国内保险公司也未形成有效的资金调配、使用及运用系统。资金分散在各营业网点及各级公司,公司各机构之间、上下级之间缺乏科学的资金管理和调控手段。例如基层公司中已签单但有多少保费没有收回,多少保费滞留在保户、外勤、人手中,基层公司内部未入账或虚入账的资金有多少,现有的资金管理系统不能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地监控。资金的收付缺乏有效的控制制度,资金管理不统一、不规范,“三假一私存”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造成资金流失、浪费,甚至出现违法乱纪的情况。各网点及各级公司日常需要多少业务周转资金缺乏科学的界定,存款普遍存在盲目性,而且各网点及上下级之间缺乏统一的支付手段,使资金的流动性大大降低,从而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增加资金管理成本。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保险市场之后,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及保险市场的国际化,费率会逐步降低,赔付率将逐渐提高,资金运用取得的投资收益将成为保险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而我们目前的资金管理办法无法适应保险业务的发展趋势。因此,中资保险公司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和支付方法的资金管理、资金调控及资金运用系统。
保险业务中的绝大多数单证都涉及财务与资金,但基层公司单证的印制、领用、保管、使用、编号、销号等制度既不统一又不规范,各种单证之间的衔接、制约不紧密,财务核算过程中单证的传递,会计凭证的附件等不规范,单证有意无意的流失情况经常发生。单证混乱往往造成数据失真,资金流失,因此必须加强单证的管理。此外,新的信息处理技术及新的支付手段的出现,对纸质原始单证及电脑生成的电子单证有了新的要求,单证管理也要系统化、科学化。
二、信息、资金、单证管理系统的内容、功能及相互关系
信息管理、资金管理和单证管理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综合成为保险公司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
1.信息管理(数据处理电子化)系统
大型保险公司的营业网点遍布全国各地,保险业务面向各行各业,涉及千家万户。要充分发挥各个保险机构的职能和作用,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从业务处理(签单、理赔),到收保费付赔款,再到财务核算及统计分析,在大范围内(如地市、全省或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网络,而且能与银行的电子支付系统、因特网等外部信息系统连接,实现数据共享,网络化管理,形成保险公司先进的开放性的信息管理系统。这样既能方便保户,提高竞争力,又能迅速处理所有财务信息,使公司各级管理者准确、快速、完整地得到相关的财务信息。
信息处理实现电子化、网络化管理之后,业务处理中心和财务处理中心可以对公司的财务和业务信息集中处理。
在信息处理系统中,各险种的签单、理赔等业务信息由相应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形成业务处理系统。业务处理系统将信息传送给收付费系统,收付费系统进行收付款业务的处理,并将收付款及应收应付信息反馈回业务处理系统。业务处理系统综合保单信息及收付费信息生成基层报表,形成面向基层科室的各项业务资料及面向外部、内部员工的业绩考核资料,用于基层公司的业务管理和调控。
运用电子商务后,电子商务系统直接联系保户并与业务处理系统连接,进行签单并进行信息处理;运用银行支付系统后,银行支付系统与公司收付费系统连接,保户可以利用电话、因特网等手段直接交费,公司也可直接划拨赔款或储金,并通过公司的收付费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各种信息均与公司的业务处理中心和财务处理中心连接,由中心进行核保核赔及账务处理,并生成业务报表、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
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后,要统一内部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统一各类分析数据和表格标准及格式,避免数据重复录入、自由修改,基本实现数据共享、网络化应用。系统还要有较强的查询功能和各种报表的生成功能,以便各级管理人员根据权限随时查询各级、各类业务和财务统计资料,随时对经营情况进行监控。
2.资金管理系统保险公司资金的收付遍布各营业网点,如果运用银行支付系统,资金的收付更加分散。各收付点及公司上下级之间的资金调度,银行帐户的管理,现金的保管,银行存款与现金的存取,资金的收付程序以及其他涉及资金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必须统一纳入资金管理系统,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既要保证资金的流动性,保证赔款支出及展业部门的业务支出,又要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增值性。
资金管理系统包括管理资金的人员岗位职责和资金的流转渠道。资金管理要保证管理人员职责到位并相互牵制,保证资金流转畅通。
资金的管理必须从源头管起,信用管理是资金管理的起点。信用管理员根据公司的信用管理制度对要求签单并索要正式发票但尚未交付保费的保户、业务外勤及代办审批信用度和信用期,符合
规定的开据保险单和正式发票。应收保费管理员对应收保费进行跟踪清收,对信用期内未交费的保户、业务外勤或代办按制度进行处理,保证资金回收,或解除保险责任。收付员、核算员、主管出纳和主管会计按照规定的程序对资金的收付进行管理。
资金的流转系统要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资金使用效益。各支公司的保费收入存入收入基本户,检查未达账及银行退票等事项,并随时将其余额转入公共基本户。各支公司或网点的赔款基本户和费用户核定最高限额,保证赔款和费用支出,定期或定额由公共基本户补充。资金要集中到公共基本户,公共基本户在统筹全辖业务资金的条件下,按照资金运用的有关制度,将节余资金上划或用于资金运用,以提高资金效益。
在资金流转系统中,收款员将收到的支票和现金存入收入基本户。核算员从赔款基本户提取现金交与付款员,付款员从赔款基本户开支票或用现金赔付,当日将结余现金退回核算员。核算员负责其他存款户和费用户的管理,并负责将收入基本户的资金划入公共基本户。主管出纳负责公共基本户及全部资金调控;在应用银行电话付费或因特网付费时,主管出纳负责银行支付系统资金与公共账户资金的划拨,并及时补充各付款单位的赔款资金和费用资金。主管出纳和主管会计要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随时监控所辖各账户的资金余额与流向,保证资金的流动性与安全性,同时,集中尽可能多的资金在国家允许范围内或争取国家政策进行稳妥的资金运用,提高资金效益。
如果采用更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支付手段,也可以取消基层公司的收入基本户和赔款基本户,利用公共基本账户实行通保通赔。
3.单证管理系统单证是连接资金管理与信息管理之间的纽带。首先,公司的资金与数据不能孤立存在,二者必须通过单证相对应,彼此相互支持和制约;其次,资金的收付流转,数据的录入必须有单证及单证制度做依据;此外,资金的流失总是伴随单证的流失而形成的,单证的管理是资金安全的重要保证。因而,单证的印制、保管、领用、流转、以及根据单证进行资金收付及数据录入等一系列程序和制度必须进行统一管理,形成单证管理系统。
保险经营活动中主要有两种单证,一是业务单证,二是财务单证。业务单证有些与财务没有直接关系,有些与财务有直接关系,是财务活动的依据。从财务管理角度讲的单证包括财务单证和与财务有直接关系的业务单证。
单证管理系统的建立主要包括单证管理制度和单证流转渠道。单证管理制度包括各种单证的管理权限以及单证的印刷、保管、领用、填制、传递等制度,单证流转渠道指单证的流向及各种单证的正本、副本、各联在使用中相互交织而形成的流转网络。在单证管理系统中,必须结合和适应信息管理和资金管理,合理设计单证的管理制度和流转渠道,以保证信息的真实及资金的安全。
三、全面建立三位一体的财务管理体系以信息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和单证管理系统为主要组成部分的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体系是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条件下较为先进的财务管理方式。保险公司这样的金融企业,其数据、资金和单证具有量大、面广、分散、传输频繁的特点,综合建立三位一体的财务管理体系对其经营和发展更为重要。财务部门要积极参与公司的信息技术建设,制定财务管理体系的总体规划,实施先进的财务信息、资金和单证的管理办法,并制定缜密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将信息、资金和单证的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三者相互协调、相互制约,成为有机的整体。
财务部门要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现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体制,简化核算层次,精减核算人员,准确高效地进行业务和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传送、分析工作。在财务管理活动中还应对所辖各项管理指标和考核指标的制定、考核、调控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基于公司效益和员工贡献度的激励机制,对全辖范围进行直接、及时的财务处理和财务控制,为公司领导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及时编制各类对内对外会计、统计报表。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国企的科学管理水平就是要实施财务管理,而不少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正是财务管理。只有通过建立、健全和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及财务分析,引进国外财务管理中先进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操作方法,制定企业长远发展规划,进行年度预算,才能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实施有计划、协调运作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通过有明确职责、适当的风险控制机制来贯彻落实的价值化管理体系;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财务管理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实现自身设定的财务表现水平,并不断地改进财务行为,不断达到更新更佳的境界,从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1]
本文将以企业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原则及要素为切入点着重分析财务管理体系的建构模式,探索建构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新途径和方式。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构建原则与基础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在这里,本文将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成原则及要素。
(一)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市场竞争的基础
(1)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弱点主要是体系不健全,绝大多数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以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甚至财务报表说明都不够真实和准确,不能跟上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不能给决策层提供科学、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财务的现实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致使一些企业由辉煌到倒闭。但是有些企业的破产纯粹是忽视了财务管理体系和其财务管理体系未起到相应作用而造成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需要企业有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因为企业资本的安全和取得最大利润是其工作目的,这点上势必导致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市场中失败。
(2)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符合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逐步建立起来的,而且还具有具体的表现形式。
第一,在成本控制方面,实行制造成本法进行核算,结合企业经济责任制,逐步建立了制造成本法与目标责任制相结合的成本控制制度。
第二,在财务分析方面,在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建立了规范的财务报表体系,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分析体系。
第三,在资金管理制度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本金制度,实行资本保值增值、资本保全原则。同时,取消传统的专用基金专款专用、专户存储制度,企业资金由企业统筹运用、统一管理。
第四,在筹资方面,依法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当前金融市场需求的筹资机制,采用了包括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种证券在内的各种筹资方式,扩大了企业资金来源渠道。
总之,随着我国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到目前,我国企业已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体系。
(3)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一,科学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要,采取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多种方法,注重企业经济的预测、测算、平衡等,求得管理方法与企业需求的结合。
第二,明晰市场发展。一切目标、方法要通过市场运作来实现,市场是竞争地,优胜劣汰的地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运作要有的放矢,适应和驾驭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以求得企业长足发展。
第三,会计核算资料。企业的会计数据及资料是企业历史的再现,这些数据和资料经过整理、计算、分析,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因此,要务求会计资料所反映的内容要真实、完整、准确。
第四,社会诚信机制。要求具体的操作和执行者在社会经济运作中遵纪守法,严守惯例和规则,不断树立企业诚实、可靠的信誉,绝不允许有半点含糊,因为企业诫信度的高低预示着企业的发展与衰败。
(4)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条件
第一,思想配合行动。领导者、决策层在思想上要重视,企业的总会计师和财务主管应是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第一责任者。
第二,以人为本管理思想。企业财务管理体系需要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中,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能够掌握和使用科学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合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要求。
(二)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原则及构成要素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应遵循的原则是指导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它反映了财务管理的环境和财务管理活动的本质,它是连接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并有助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2]
财务管理体系原则不同于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原则是指人们对财务活动的共同的理性的认识,是联系财务理论和财务实践的纽带。而财务管理体系的原则是指财务管理在企业财务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摸索总结出来的适用于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实际的经验,与财务管理理论并无直接关系,而是与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惯例、制度等相关。
(1)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第一,以事实为依据原则。正确的决策需要管理者用科学的态度,以事实或正确的信息为基础,通过合乎逻辑的决策理论和决策方法做出的正确决断。这就要求企业明确规定收集信息的种类、渠道和职责,确保财务数据和相关的非财务数据及信息准确、及时、可靠,决策者利用获得的这些信息基于事实分析,权衡经验与直觉,做出相关的决策。
第二,系统管理原则。在财务管理中采用系统的方法,就是将财务管理体系视为一个大系统,在理财过程中遵循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的思想,对组成财务管理体系的各个子系统加以辨识、理解和管理,以达到实现财务战略、财务方针和既定的财务目标。
第三,高层管理者重视原则。财务管理体系建立与否、保持实施状况如何、体系运行效果能否满足需要,都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密切相关。高层管理者应以身作则,按照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要求进行各项财务活动。
(2)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第一,财务实施。为使财务管理规划中的各项目标实现,需要将财务管理具体措施予以落实,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加以调整和改进。
第二,财务规划。财务规划是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的基础,同时也是财务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方向。其主要由财务战略、财务方针、资金及其运动、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目标、财务管理方案等要素构成。
第三,财务绩效检查。财务活动实施后要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了解企业前期财务运行状况、把握现在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改进。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企业的计划、生产、技术、质量、营销、财务等众多子系统。其中,财务管理是联系企业各组成部分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企业管理中最具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它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3]
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着重于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优化,是基于资产展开的一种精细化的管理。它基于企业环境的要求而产生,该体系和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又有着本质的不同,与传统体系相比,现代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及时对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配置产生指导、评估和预警的作用,而传统的财务管理更多的是停留在反映方面。
在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应该注意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财务控制体系、监督核查体系、风险管理体系、投资决策体系和财会人员培训体系等这六个方面。下面本文将谈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立的模式和途径。
(一)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预算是企业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价值最大化的一种方法。预算体系具体内容包括资本性支出预算、长期资本筹措预算、销售预算、产量预算、采购预算、成本预算、各项费用预算、现金预算和总预算。通过预算体系的建立,可达到对所属部门的协调、控制和考核作用,使企业的基本经济活动得到有效的管理,从而为企业送入市场奠定基础。
预算管理是当今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4]市场经济越发达,要求企业的管理水平越高,预算管理将会越得到重视。从一定程度上说,一个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预算管理水平集中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变化情况,编制以财务预算为中心的全面预算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预算管理,实施财务政策,科学理财。搞好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搞好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增强财务预警能力。企业应注重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并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安排企业工作,尽可能做到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围绕目标利润编制生产预算、采购预算、人工预算及其他各项预算。企业制定合理的目标利润及编制全面预算,有助于企业开展目标经营,为今后的业绩考评奠定基础。
(3)围绕效益实绩,考核预算结果,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日常工作记录和考核责任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系统,并将实际数与预算数相比较,借以评价各部门的工作实绩,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强化会计控制。
(4)搞好销售目标利润预测。销售预测是全面预算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正确经营决策的重要前提。只有搞好销售预测,企业才能合理地安排生产,预测目标利润,编制经营计划。
(5)各部门制定经营和预算计划。企业各部门或项目设立自己的经营预算计划,据此制定自己的计划。计划处汇总各部门和各项目的计划,发现潜在问题及其缺口,提出初步调整建议。
(6)编制预算方法。编制预算方法的时候,由于目前分块编制预算,缺乏完整的全面预算体系,导致各种预算相互矛盾,企业内部各部门相互不协调甚至矛盾激化的状况,所以我们要做到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根据市场情况,全面均衡考虑各种分预算,系统编制相互协调的全面预算。
(7)编制预算方式。我们要克服只是简单推行静态编制预算的做法,推广使用各种先进的预算编制方式,根据变化的市场情况推行弹性预算编制方式;根据企业内部强化长远管理的要求,克服预算编制的短期行为,推行滚动编制方式。
(二)财务控制体系建设
资金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现有的各项资产运行状况、资产耗费和资产保全等内容进行监督和控制。[5]建设财务控制体系应该包括以下一个内容:
(1)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这个主要包括有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
(2)对各项资产运行状况进行控制。财务部门要联合各个资产实物管理部分对资产运行地点和价值转移等方面进行监控,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时效性。
(3)对资产的耗费进行控制。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既要控制资产的有形损耗,又要控制资产的无形损耗;既要降低资产价值的构成成本(如买价、运杂费等),又要降低资产的管理成本(如储存成本、资金成本、机会成本等);既要降低资产的运行成本又要降低资产的使用成本(退货、售后服务等)。
(4)实行资金管理责任制,抓好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企业在财务收支上要实施严格的财务监控制度,强化内部约束机制,合理安排资金调度,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挖掘内部资金潜力,狠抓货款回笼,调整库存结构,压缩存货资金占用,增强企业支付能力,提高企业信誉。
(6)建立自补资金积累机制,防止费用超支现象。企业按税后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合理制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促进企业自我流动发展。
(三)监督核查体系建设
监督核查体系是旨在保障集团或公司成员安全的体系,主要包括了三个子体系:财务审计,目的是保证财务报表真实性;商务审计,目的是保证内部合规性;法律审核,目的是保证外部合规性。[6]
(1)强化对企业法人代表的管理,真正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约束其行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加强任期审计和离任前审计,防止其违反财经政策,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利益。
(2)调整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加大管理会计的建设力度,形成会计实务系统和会计管理系统两大部分。财务部门要监督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是否符合企业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3)建立快捷灵敏的企业信息网络。企业应逐步建立起以会计数据处理为核心、与销售和财务报表分析等信息系统相连接的信息网络,及时反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建立活而不乱的资金循环机制,抓好资金的流程管理。首先,随着国际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各种新型金融服务相继产生,企业将获得更方便、更全面、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而风险也更大的金融服务。企业必须研究面临的资本市场和筹资渠道,加强金融风险的管理,谨慎控制财务风险,科学确定资本结构,重视资产负债的风险收益匹配管理,研究企业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的动态变化和相互关系,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其次,为保证资金“满负荷”高速运转,财务部门要对企业的资金统一管理,集中调度,有偿使用,可以进一步完善现有内部银行等资金统管形式,内部使用资金模拟银行结算,改变只计单利不计复利或只计现值不计终值的现象,拓展资金成本核算内容。最后,要规范企业融资行为,克服重商品轻信用的现象,保持良好的融资信誉,树立良好的财务形象。
(5)建立资金补偿积累机制,抓好资金的后续管理。财务部门要监控企业资金的分流,防止过多分流到工资福利、非生产投资等方面;合理制定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尽可能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促进企业自我滚动发展;财务部门要认真实施资本金保全制度,监督管理好资本金。
(6)建立资金投入效果的保证机制,抓好资金的源头管理。决策失误是资金低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企业财务部门要改变仅限于对企业内部价值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作法,多方收集企业外部的有用信息,主动研究市场,自觉参与企业投资项目的预算、论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程度,准确比较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筹资成本率,把好项目的财务预算关;在充分考虑企业偿债能力的前提下,设法筹足项目建设资金,防止急功近利,盲目举债,加大筹资风险;加大对在建工程的财务监督,跟踪考核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现代社会中,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市场供求变化莫测,特别是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用户需求和竞争对手等情况,对企业来说都是难以控制的因素,因而我们应重视风险,增强风险意识、分析风险性质、制定风险对策,减少和分散风险的冲击。[7]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动荡的市场环境,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通常以两个先进的系统作保证:一是敏感的风险预警系统,二是信息数据处理系统。由于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始终,因此企业应通过建立自身的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存在于平静背后的危机,校正企业行为,将风险的损失降至最小。
风险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财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要建立适应企业自身特点的财务风险识别系统,确定什么样的因素要纳入风险识别体系;其次,要以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即损失的量化,为控制和化解风险提供决策依据;三是要强化风险管理,实施风险控制,通过建立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和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实施监测,实现针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和准确的反应。
(1)对风险的信号进行监测。我们不仅要对未来的风险进行分析,还要对风险的信号进行监测。如果企业财务状况出现一些不正常情况,如存货激增、销售下降、成本上升等,要密切关注这些反常情况,及时向企业有关部门反映,以便采取措施,防止严重后果的出现。
(2)在筹资决策上应慎重分析比较,选择最适合的筹资方式,以避免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如果财务杠杆率过高、借入资金过多,一旦投资利润率下降、利息负担过重,就会威胁企业财务的安全。因此,国有企业要加强销售客户的信用调查,合理确定赊销额度,避免呆账损失。
(3)加强筹资活动的风险意识。筹资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取得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包括筹资数量、筹资时间、筹资来源和筹资方式等。为了规避筹资风险,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遵循谨慎性原则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筹资数量适当。不同时期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是不一样的,企业财务人员应采用一定方法,预测资金的需要数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这样,既能避免因筹资不足,影响生产经营活动,又可以防止筹资过多,造成资金闲置。第二,筹资时间与用资时间相适应。这样。既能避免过早筹集资金形成资金投放前的闲置,又能防止取得资金的时间滞后,错过资金投放的最佳时机。第三,采取多种形式的筹资组合,以分散筹资风险。权益资金的风险一般小于负债资金的风险,但资金成本较高。采取多种筹资方式筹集资金,可以扬长避短,分散筹资成本。
(4)加强投资活动的风险意识。投资管理须考虑投资规模,同时还须通过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的选择,来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以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由于投资时间的长短不同。其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也不相同。短期投资是指影响所及不超过一年的投资,如应收账款、存货等。长期投资是指影响所及超过一年的投资,如固定资产投资、长期有价证券投资等。由于长期投资涉及的时间长、风险大,更需要运用谨慎性原则规范企业投资行为。
(五)投资决策体系建设
现代财务投资决策体系是建立一套完备的投资决策程序以确保投资决策和战略的有效整合。
投资决策程序主要涉及5个方面:
(1)市场感觉评测
针对投资项目的商业感觉是否良好,项目看起来是否有较好的回报,项目前景是否看好。实施市场感觉评测一般是包括总裁在内的成功商业人士组成的临时评测委员会。
(2)专业投资评测
投资项目的战略制定是否符合商业规律,是否符合公司整体战略;投资项目从专业财务和经济分析上来看是否可行并具备良好的回报。实施主要通过集团或公司的投资部门。
(3)经营性评测
公司的各项资源(人力、资金、管理、信息)是否能支持投资项目的运营,项目的运营在什么方面和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现有业务的运作。这种评测一般是由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主要项目主管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实施。
(4)投资人评测
从投资者和决策者的角度看投资项目的可投性和盈利性。由总裁或董事会实施。
(5)实施评测
跟踪项目的实施过程,准确掌握项目执行信息,及时反馈并调整战术或战略;项目结束后进行项目后评估,总结经验。一般这项评测是由投资项目执行部门和总部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项目组进行。
(六)财会人员培训体系建设
财务工作管理对象特殊,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1)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注重培养和选拔既有专业知识又善于管理的年轻人才,会计岗位要严格把握任职条件,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规定是“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机密”;
(3)增强法制观念,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进行工作,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不但要为本单位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还要使单位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监督部门能依照法定程序得到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六章对单位及其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规范了会计人员的行为,为开展正常的财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4)严格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水平。没有会计人员的参与,会计造假就不可能最终出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利益,是杜绝会计造假的保证。因此要加强财会人员尤其是高级财会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财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对财会工作的管理水平,要支持和鼓励财会人员严格执法,对坚持原则,公正执法的财会人员公开表扬和奖励,对打击报复财会人员的行为和责任人,要协助有关部门依法严肃追究其责任。
(5)强化高层管理人员责任,约束高管人员行为。尽管高管人员承诺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会计造假还是层出不穷,因此应该通过立法将高管人员对其会计造假行为进行处罚,追究其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有效的会计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统一协调、综合平衡。它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最终达到杜绝会计造假现象的发生。
(七)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形成了以财务管理目标为核心的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和以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和分配为主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现状,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套用西方做法,而应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不发达条件的财务管理内容和方法,吸收利用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中的先进成分,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三、结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管理提出了集约化、体系化的基本要求,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门,财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将引起管理科学的革命性创新。今后一段时期,企业只有加强财务管理,使之有机地融合在整体性管理体系中,以促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跟上当今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潮流。
随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向市场化、经营化方向发展,企业财务部门要根据经营的实际需要,构造一套与财务管理的地位、作用、职能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而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对我国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加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申筱洁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浅析[J]企业经济,2001(1)
[2]于秉群企业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4)
[3]梁德仪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模式财务与会计2003年第7期,第17页
[4][美]罗伯特、c.希金斯著。沈艺峰等译。财务管理分析(第五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
1.财务管理的网域维护
一方面,信息时代企业的很多商业交易在互联网上进行,双方互不见面,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相互认证,保证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而传统的财务管理软件一般采用口令来确认身份,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口令。口令维护工作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显然这种身份验证技术已不适合基于互联网的财务管理。另一方面,互联网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易于拦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给网络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而传统的财务管理大多采用基于单机或者内部网的财务软件,没有考虑到来自互联网的安全威胁,特别是企业的财务数据属重大商业机密,如遭破坏或泄密,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与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不配套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需求与销售、银行汇兑、保险、货物托运及申报等过程均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无须人工干预。因此,它要求财务管理从管理方式上,能够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模式。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使用基于内部网的财务软件,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网实现在线管理,但是它不能真正打破时空的限制,使企业财务管理变得即时和迅速。
3.难以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
电子商务的贸易双方从贸易磋商、签订合同到支付等均通过互联网完成,使整个交易远程化、实时化、虚拟化。这些变化,首先对财务管理方法的及时性、适应性、弹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没有实现网络在线办公、电子支付、电子货币等手段,使得财务预测、计划、决策等各个环节工作的时间相对较长,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再者,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信息时代财务管理的变革方向
(一)财务管理理念的更新
1.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客户目标、业务流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具有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信息资本将占主导地位。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不仅能协调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收益,注重企业的预期成长效益和未来增加值,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信息时代,财务管理者可以在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工作,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实时查询到全集团的资金信息和分支机构财务状况,在线监督客户及供应商的资金往来情况,实时监督往来款余额。企业集团内外以及与银行、税务、保险、海关等社会资源之间的业务往来,均在互联网上进行,将会大大加快各种报表的处理速度,这也是管理方式创新的目的之所在。
2.财务管理软件的更新。传统的财务软件功能相对独立,数据不能共享,企业在人、财、物和产、供、销管理中难以实现一体化。运用Web数据库开发技术,研制基于互联网的财务及企业管理应用软件,可实现远程报表、远程查账、网上支付、网上信息查询等,支持网上银行提供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等多种服务。
(二)建立并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将建立在Internet、Extranet和Intranet基础之上。会计信息传递模式将变为“报告主体—信息通道—信息使用者”。网络方式从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孤岛”直接转向客户、供应商、政府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则以价值形式综合反映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运动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与实际生产经营过程及其业绩的全部信息。
(三)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安全防范体系
完善的内部控制可有效减轻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和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从软硬件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系统环境和操作的管理和控制、文档资料的保护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各个方面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财务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在技术上对整个财务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在财务软件中提供周到、强力的数据安全保护。
三、信息时代的财务管理模式
1.各分、子公司把原始信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传递到总公司或总部的计算机上。主计算机收到原始信息后,把需要核对的数据凭证等发送到互联网上,向有关方面(如税务、银行、工商等部门,债权债务人等)核对。
2.对不需要核对的和已核对相符的原始数据,计算中心的主计算机自动编制记账凭证,并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汇总总账、分户日记账和分户明细账,并随时将各类账户进行核对。
3.计算中心的主计算机根据各种账簿编制各类会计报表并上网,各信息使用者可以上互联网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四、财务管理技术方法的创新
1.网络财务管理
企业运用网络来实现财务管理职能。并将网络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中,从而实现解决一系列目前的财务活动无法解决的问题,如跨地区财务数据传递、会计报表合并、动态分析财务及资源状况等,便形成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体系。
2.财务柔性管理
网络时代中企业为了增强在不可预见的、多变的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必须实行企业柔性管理,推出新产品和个性化的产品,以适应动态的、持续创新的网络经济需求。企业柔性管理包括生产、人员、信息等各方面的管理,财务的柔性管理是从财务的核算、计划、控制、分析角度,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财务信息资源优化,核心和目的是使企业信息资源具有柔性,以促使企业提高各种财务信息资源以多种方式被使用的程度,从而促进企业全面的经营管理。
3.财务虚拟管理
凡是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虚拟企业都要实施财务虚拟管理。这是一种动态的短期的战略同盟,由几个有共同目标和合作协议的公司组成。以网络为依托,虚拟企业突破了企业的有形界限,虽然表面上有着生产、营销、设计、财务等功能,但企业内部却没有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取得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企业只掌握核心功能,即把企业知识和技术依赖性强的高增值部分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把其他低增值部门虚拟化。财务虚拟管理就是以企业的核心功能为财务管理的中心,对各虚拟化的职能部门进行集中协调性的财务管理。虚拟企业的中层经理的监督与协调功能被计算机网络所取代,企业的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财务虚拟管理是与之相适应的一种横向管理,可去掉很多中间环节,使价值的产生与确认直接相对应。财务虚拟管理还包括对通过网络进行的虚拟经营、虚拟交易所产生的财务信息及其他信息的管理。财务虚拟管理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全面创新的,以实现财务信息资源优化的一种财务管理策略,所以又是财务柔性管理,财务再生管理和网络财务管理等技术方法的综合。
参考文献:
[1]温兴琦,王哲.网络环境下的反不正当竞争问题研究[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4,(1).
[2]刘军.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J].世界经理人周刊,2003,(12).
综上所述,对于财务治理内涵的理解,笔者比较倾向于衣龙新(2005)的概括,即财务治理就是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制度安排,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在强调以股东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前提下,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等机制,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的一系列制度、机制、行为的安排、设计和规范。这一概念的主要特征就是既肯定了财务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又强调了财务治理是对财权的合理配置,同时还突出了财务治理是为了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机制。
我国绝大多数财务管理学教材都认为,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的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这一概念的主要特征就是表明财务管理是一项管理活动,其直接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和企业的价值。
从以上对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概念约定可以看出,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区别主要在于,财务治理是一种制衡机制,其目标是协调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财务管理则是一种运行机制,其目标在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说,财务治理规定了整个企业财务运作的基本网络框架,财务管理则是在这个既定的框架下驾驭企业财务奔向目标。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共同点,那就是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具有同源性(都以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为基础);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对象具有同质性(都涉及到财权问题);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具有体系上的统一性(同属财务范畴且都是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因素);财务治理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框架和轨道,财务治理的模式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务管理的模式特征。
二、财务管理学目前存在的缺憾:基于财务治理的考量
“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这一概念特征决定了财务管理学的研究应从财务的二重性:经济属性(财务活动)与社会属性(财务关系)相结合来进行考察。但现实情况是,传统财务管理学仅从数量层面来对财务的经济属性进行分析和论述,而对财务的社会属性——财务关系的处理这一财务管理的本质问题却一带而过。而财务管理作为一种综合管理,企业内部各种权利的制衡、责任的分担以及利益的划分,最终将以财务的形式体现。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光靠加强日常财务管理是不够的,应注重公司各利益相关者财务权利和责任的明晰界定和有效行使,以及在公司治理中的财务行为规范等财务治理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当人们过于注重研究财务管理学的具体内容时,却忽视了一个对推进公司财务理论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就是从财务治理的角度把握财务管理学的特征。
从财务治理的角度来观察,笔者认为,传统财务管理学存在以下的缺憾:第一,把企业财务行为视为一种把非经济动机排除在外的纯经济行为,较少关注制度与财务文化等社会因素对财务行为和财务效率的影响,而是把影响财务行为的制度看作是一既定的前提而加以认同,致使制度无法纳入财务行为的解析框架,对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也缺乏深入的分析,从而使财务管理学的构建日趋保守乃至封闭。第二,没有进行相关财务治理影响分析,因而产生对“财权配置”问题的轻视及与此相关的“内部人控制财务”,导致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监控的弱化及其财务利益的受损,致使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第三,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作为理论前提,必然形成对经济属性(财务活动)的过度关注而轻视其社会属性(财务关系),从而加剧财务冲突和财务道德的失落。
三、财务管理学再造:基于财务治理的创新
公司财务理论构建于特定的企业假设基础之上,企业的不同界定和企业特征的现实变迁都会对公司财务理论产生决定性影响。现有的公司财务理论构建于传统的企业特性之上,从总体上属于价值管理理论。诚然,企业作为系列契约的联结现象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即企业的本质特征并不在于这种联结以及实现这种联结的契约本身,而是在于形成这种联结之后的企业财务活动以及在活动中产生的财务关系。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出现和现代企业理论对成本、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研究,由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带来的公司治理问题便成为当前公司财务理论的主要议题。现实表明,单纯从各自的学科出发独立研究财务管理或财务治理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学科发展和现实经济的需要。因此,财务管理学需要拓宽研究视野和丰富理论内涵,就必须与财务治理进行交叉性融合研究。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重新界定与企业财权的有效配置
合理界定和选择财务目标,建立和完善财务的导向机制,是保证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高效运行并实施有效对接的前提。近年来,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经过了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发展阶段。但就我国目前的企业组织形式主流为非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的弱势有效、法治建设处于起步期、商业伦理有所缺失、公司治理结构不太完善等现实背景下,新《企业财务通则》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界定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既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其资源供给者创造财富的受托经济责任,也是当代财务管理学教材普遍接受的观点,具有较强的理论逻辑性和实践有用性。但也应清醒地看到,这些过分强调股东或企业价值的财务管理目标,势必会将非价值性的社会责任排除在财务管理目标之外。结合我国公司法改革局限于“股东至上”的逻辑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权被弱化的现状,以及企业是在复杂的、充满竞争的关系网络中开展经营活动的现实,笔者认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应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不仅有利于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矛盾,而且还使企业的经济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得以有机结合,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经济性目标就是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由企业的本质所决定的,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并不总是与宏观社会的要求保持绝对的一致性。于是,国家往往利用法律手段来强制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但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许多场合无法完全进行硬性规定。这就需要企业的社会性目标,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追求社会效益的最优化,这是由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的。任何企业都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若过分强调企业的经济性目标而忽视社会性目标,将会失去社会的支持,从而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举步维艰。特别是随着SA8000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实施,企业重视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责任以及落实社会责任便有了最佳保证。这一坚持多边主义的理财目标,是与公司财务治理的思想和目标相适应的。按照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企业财权配置不能只考虑股东和经理层的利益,每个利益相关者在企业财权配置中都有权享有相应的财务权利,有不同的财务利益诉求。此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相机财务治理,也应在财务管理学再造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重视制度因素在财务管理学中的地位
内生于公司财务行为的制度因素可按财务活动的关系分为财务本体性制度和财务关联性制度。但目前在我国的财务管理学中,只是企业财务通则、公司法、税法等财务本体性制度散见于筹资、投资、收益分配和资产重组及清算等财务活动中,而对在性质上并不是财务性的却会对公司财务行为及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网络起约束和限制作用的财务关联性制度(如产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伦理道德等)闭口不谈,这不仅背离现实而且还会把财务管理学引入歧途。财务管理学的再造,除继续重视和完善财务本体性制度对公司财务行为的规范约束,还应当重视财务关联性制度与企业财务行为之间关联性研究,这是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引入财务关联性制度的研究,将有利于摆脱现有财务管理学“就财务论财务”的思维偏差,使财务管理学再造更具动态调整性和环境适应性。
(三)注重激励和监督机制构建的研究
财务管理学如果只关注具体的资金运动而忽视在这一过程中的激励与监督问题,势必会导致资本运营的效率低下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损。因此,财务管理学再造就必须注重激励和监督机制构建的研究。目前的财务管理学中在阐述企业财务活动时,本能地运用了诸如企业财务通则、公司法、会计法等财务本体性制度来约束与制衡管理者,而对于内部控制这一影响企业命运的制度安排却没有片言只语,这与企业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本质要求极不相称。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融入财务管理学再造提供了绝好的契机。公司的成本问题,仅仅靠制衡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恰当的激励机制能够通过委托人设计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促使人采取适当的行为,最大限度增加委托人的效用。近年来,以财务治理的观点考察薪酬对公司财务业绩的敏感性渐成潮流。因此,许多学者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应采用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但股票期权的应用是有条件的,需要有比较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健全的资本市场和透明度高的公司信息披露及相关的法律框架等,而这些条件我国目前并不完全具备。我们在财务管理学的再造中,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关注中国特殊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不能掉进“国际大厨房陷阱”而食洋不化。
(四)关注财务文化对解决财务冲突和财务败德行为的作用
目前的财务管理学较为强调和崇尚“工具理性”,致使社会责任和道德品质等人类的一些基本价值在现代企业理财中倍受蹂躏而变得支离破碎,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也日趋恶化,使企业无法实现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学关注资本、成本、利润等本是应有之义,但影响和决定这些物化因素的人及其行为也不应该忽视,因为这有利于解决财务冲突和财务败德行为。企业财务文化是一种“内隐文化”,是企业为了实现财务目标而一贯倡导、逐步形成、不断充实并为全体成员所自觉遵循的理财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观念,以及由这些因素融会、凝聚而形成的整体财务管理精神风貌。财务准则有形而财务文化无形,但财务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却无处不在。鉴于财务文化对企业竞争力所具有的原生性决定作用以及它所蕴涵的更为深刻的企业本质特征,要求人们在财务管理学再造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这一问题。财务管理学再造关于企业财务文化研究,其最终成果是要拿出具有中国企业特色、与中国企业协调发展的财务文化发展战略模式,从而更好地指导企业财务管理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1]申书海,李连清.试论公司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关系与对接.会计研究,2006,(10).
[2]伍中信.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会计研究,2005,(10).
[3]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新制度主义与财务学的互动和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衣龙新.公司财务治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林钟高,王锴,章铁生.财务治理——结构、机制与行为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6]李心合.论制度财务学构建.会计研究,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