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0 22:59: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舞蹈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095-01
教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施行影响,使受教育者确立或改变一定的思想、观点,养成一定的品德,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提高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智力和体力,使其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特定人员。
舞蹈教育学是从教育学的角度,运用普遍教育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舞蹈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学科。
舞蹈教育是舞蹈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实践环节。是一个社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舞蹈人才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舞蹈教育需要舞蹈教育学的指导、引领,从而更好的进行实践活动,反之实践的经验又来完善舞蹈教育学的理论。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从属于素质教育的舞蹈教育,它的实施不是靠推理也不是靠说教,而是借助具体可感知的艺术形象,通过受教育者亲历亲为的艺术实践来完成的。包括欣赏舞蹈,参与舞蹈活动,研究评论舞蹈等,开展的有组织,有目的的一种教育欣赏。其宗旨就是通过这种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达到健体、悦心、陶冶情操、培养美感、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自我完善和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
二、舞蹈教育学是舞蹈学的一个门类
舞蹈学是研究舞蹈历史沿革、舞蹈基本理论、舞蹈教育教学、舞蹈创作表演的一门学科。舞蹈教育学既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舞蹈学的一个门类,是教育学和舞蹈学的相互交叉和有机结合。
舞蹈教育作为当代舞蹈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面向素质教育的非专业舞蹈教育,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从素质教育这个宏观目标着眼,舞蹈教育是一种教育媒介,它要通过这种教育形式实现艺术教育以外的教育目的,如,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实践操作素质和协调发展的身体素质等;二是从舞蹈艺术自身的微观目标着眼,它又确实承担着具体的教育目标,即,向受教育者及舞蹈基础知识、传授舞蹈技能技巧、提高舞蹈审美能力、培养舞蹈评价和创作才能等,通过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能力和艺术境界,构筑起完整的人格素质。深入理解舞蹈艺术教育的双重含义,并借在教育实践中认真地贯彻落实,就能够把舞蹈教育的媒介性和目标性有机结合起来,最终落实在个体与群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三、舞蹈教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爱因斯坦曾说:“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是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在这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他们从小就接受专业训练,重专业轻文化是普遍现象,所以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要予以重视,要扭转一部分人对于专业舞蹈人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主观印象,避免做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机器”。学生在舞蹈专业领域里不能只会跳一种舞,除了舞蹈以外可能还会有其它的特长,不要甘于单方面发展,要做与社会相符合的全面发展的人。1989年2月,国家教委召开的制订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讨论会是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来概括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一)舞蹈教育的德育功能
1、舞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合作能力
舞蹈教学一般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能体现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它需要友爱互助、齐心协力、相互尊重,特别是集体舞蹈的学习,教师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就会强调学生要注重彼此相互配合与协作,每位学生都必须具备相互配合的观念。这种集体活动过程,不仅使学生领略了舞蹈艺术的魅力,提高了专业技能,增加了学生展示舞蹈的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自觉纪律性,培养了他们热爱集体和注重团队协作的能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为将来走入社会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如余秋雨所说:“只有艺术修养在社会上的升值,才能全方位的提高而人们的精神素养,协调人际关系,重塑健全、自由的人格形象,从而在根本上推进一个社会的内在品格”。
2、舞蹈教育与良好性格的培养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方式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所谓态度,是个人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包含对事物的评价、好恶和趋势等方面。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二)舞蹈教育的智育功能
在智育的方面,它涉及一位未来舞蹈家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智能结构。舞蹈教育要求专业舞蹈人才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观察力、记忆力、模仿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六个方面。而进行舞蹈训练过程的同时也是对这六个方面的培养。
对于非专业人来说,学习舞蹈同样可以带来以上六方面的收获,可以在工作生活学习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舞蹈教育的体育功能
通过舞蹈训练,使学生获得健康的体魄,保证其正常的发育。专业学生达到舞蹈专业所特有的方向发展。对于非专业的学习者来讲,通过舞蹈的练习可以既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又可以获得形体美、姿态美和由内而外的优雅气质。
五、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
(一)舞蹈教育与全民素质教育
如今舞蹈教育已经不单是培养舞蹈专门人才,同时舞蹈教育还要为各类学校以及社会培养舞蹈教师,并通过校园舞蹈和社会舞蹈活动来达到提高学校师生和社会公民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这是舞蹈本体价值的充分体现。
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产物,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特征。当前我国教育界强调的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因此素质教育是以文化素质教育为主导,以心理素质为中介,以健康教育为本体,以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发展人的个性为目的的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教育,而艺术教育特别是舞蹈教育正具有这种作用和功能,因此,艺术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人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人的各种能力和个性品质等,也就是一个人全面的心理发展水平。由于人的心理素质都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而且这又是决定人生和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因素,因此,素质教育才有意义和潜力。
(二)舞蹈教育与心理健康
一、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完备的教育。
体育、美育自身的特性,通过体育、美育不仅可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在培养健康心理,良好的协作精神,激发创新、审美能力、想象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当今竞争之激烈,这些素质的重要性无疑很突现。
艺术教育对人的作用是非常深刻的,但过去认识非常有限。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然而,在青少年与人的交往中,情感激动时表达都不大一样。
我们在考察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关系时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显然,舞蹈教育一是在于提高个人对艺术的欣赏与参与能力,提高青少年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从而满足对美的高层次追求;舞蹈训练达到强身健体与自信心;二是增进人类社会的情感交流。尽管现今青少年的交流方式多样,但舞蹈以其独特美传达着人类共同享受与追求的情感。因此,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意义在狭义上是个人身心艺术修养的教育,在广义上意味着人类境界的完善与升华。
二、舞蹈教学促进艺术素质提高
抓好学校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等都有常规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少儿舞蹈音乐节奏明快、行动活泼,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这个无声的语言中,通过动作、节奏、娱乐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反过来孩子们通过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的养成
作为整体艺术的舞蹈,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手脑并用,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等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开阔眼界,增强自信心,克服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心理。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训练,毅力得到磨练。
(三)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审美感,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少儿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孩子们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故,少儿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的外形美与内质美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学中,有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习惯,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提醒他们自觉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良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会使他们充满自信、乐观,为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积极基础。
三、舞蹈教学中学员表现力的培养
在民族民间舞的少年儿童为对象的舞蹈教学中,怎样使学员充分理解舞蹈丰富的内容,表现优美韵律的能力,是舞蹈教师教学的难点。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成长期,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和个性差异,使得孩子性格差别多样。同时,每个孩子对舞蹈的感受与表现力也不同。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不仅要学习优美和谐的动作,要把握舞蹈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还须了解其民族情感特征,这对少年儿童来说,无疑难度巨大。教学别关注此方面能力的培养,做了些有益探索。
(一) 重视把握舞蹈感情基调
舞蹈是人的形体艺术,常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直接语言”。舞蹈活泼、生动,特别能激起学员们情感的共鸣。教师只单纯教动作,动作中缺乏一种情的魅力,就不能称之为艺术。理解舞蹈的内涵是跳好舞蹈的关键,也是高雅艺术的基础。排练新舞蹈前,先把内容、情绪、情境等编成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讲给学员听,让她们喜欢和理解所要学的舞蹈。在理解作品的前提下,才能奠定学员充分表现作品情感的思想基础。如在排练蒙古族舞蹈时,理解和把握蒙古族粗犷、彪悍的性格和情感,充分表现舞蹈中骏马奔驰的形象;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时,只有理解鄂伦春族人欢聚歌舞的习俗,舞蹈才能潇洒、开朗;藏族舞蹈既有舞姿流畅优美一类,又有激烈奔放、热情洋溢的一类,认识藏民族的性格特征就不难理解。我国各个民族有着不同文化传统、风情习俗,决定着各民族舞蹈中情感表现的不同,让学员理解作品,把握这些情感基调加以表现,是学好民间舞蹈的前提。
(二)重视丰富舞蹈艺术情感
舞蹈的艺术美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把现实中的美集中化、典型化,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引导学员善于将在舞蹈中感受的美外化,发展学员的观察能力,这对儿童理解和表现舞蹈作品的情感非常有益。在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戏鹿》时,除向学员介绍鄂伦春族人喜爱鹿,以鹿为幸福、吉祥的象征外,还带学员去动物园观察鹿的动态,使学员入微细致的把握鹿的优美形态,以舞蹈的艺术方式体现出其独特的狩猎民族性格。人类与动物相处的过程,在从未间断索取的同时,我们又与它们依依为友,与它们嬉戏,情不自禁的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小要热爱自然,热爱动物,更热爱生命!
《戏鹿》作品曾获得2000年,在全国第二界“小荷风采“少儿舞蹈评比,荣获铜奖;全国城区少年宫舞蹈展演中获银奖;2001年,在呼伦贝尔市第三界文学艺术创作政府奖(骏马奖);2004年,在《‘校园之春’第四界全国春节联欢会》节目评选活动中,获得创作编导三等奖。
(三)重视增强舞蹈的艺术修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发挥想象力对舞蹈也有着特殊的作用,舞蹈中的许多动作是抽象概括的,学员们难以直接感知。这就需要通过音乐、动作、联系平时的经验借助想象去补充、认识凝练的美,这也就扩充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让舞蹈艺术活起来。当看到随风飘拂的柳条,就启发这柳条多象仙女在翩翩起舞啊!那牵牛花多象小军号在嘀哒地吹啊!春雨蒙蒙地下,落进田野呼唤小草快快露出嫩芽等,让孩子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地奔放出来,表现在舞蹈作品上,好比太阳在水面上折射出奇异的光彩。
(四)重视提高舞蹈艺术水平
表现不仅是能模仿,更重要在于创造。这种创造力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去实现,一是凭借日常的生活经验和行为来实现创造美。二是通过身临其境的艺术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表现和创造艺术的基本技能。提高学员的舞蹈表现力,精髓在于理解,基础在于提高她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舞蹈教学的难点、重点存于此、困于此,教学效果的好坏系于斯,成于斯。
参考文献:
在少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一段组合,而是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例如,?我曾以一段抒情的音乐,配之以《雪花》的命题,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结果,每个孩子都跳出了对雪花的不同感受,或赞美,或喜爱,或突出其寒冷,或强调其萧瑟……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升华转换。它能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少儿,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毛玻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
三、有利于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
二、维吾尔族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的结合措施
(一)从文化视角剖析舞蹈动作
舞蹈教学过程中,要将维吾尔族文化特色贯通到课上训练中,对学生的动作进行规定,同时要剖析维吾尔族舞蹈的动作、姿态和体态。维吾尔族舞蹈具有舞步旋转非常快速、舞姿挺拔、手鼓欢快有力等的特点,对维吾尔族人民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充分的体现。在舞蹈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维吾尔族体态的来源,在今后跳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时能够对基本的体态进行把握,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与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和神韵相结合。
(二)敦促学生了解维吾尔族文化
在舞蹈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亲身生活体验或者是通过组织学生对维吾尔族相关的舞蹈和音乐资料进行讨论和欣赏,让学生在欣赏中深刻地体会维吾尔族舞蹈审美元素和文化。在进行舞蹈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对维吾尔族文化进行把握,让学生理解维吾尔族舞蹈文化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在舞蹈中感受到文化的气息,也能够使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舞蹈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也要将舞蹈与节奏相结合,要注重幅度和力度的强弱,注意轻重、高低和快慢等的节奏变化,在姿态中体现出各种情感,在舞蹈中渗透节奏化的内容,使得舞蹈的表现力得到增强。
(三)加强维吾尔族舞蹈文化的审美感知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从对维吾尔族舞蹈文化的审美感知切入,使得学生主动进行舞蹈训练,充分地使得学生的视觉、听觉甚至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舞蹈学习中,让他们体会到被承认和信任的感觉。将维吾尔族舞蹈文化的活力体现到舞蹈中,使得学生在舞蹈训练中感受到肉体的和美感,感受到自己所显示的节律、形体和气质神韵的美感,将身心进行结合形成一体和美妙的内外相融的境界通过直观、运动和审美的方式教育学生,在对学生的外部动作和形体进行美化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通过美、善和真的舞蹈形象进行渗透,使得学生的性格和情操得到陶冶。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186-02
随着我国社会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美有了更高的追求。舞蹈艺术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人体文化形式,表现了特殊的社会艺术形态,不仅能够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还具备独特的审美价值,它可以将生活中美的一切集中地体现出来,给观看的人们传达美的讯号,帮助人们提升认识和领悟美的品位。因此,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舞蹈是最有效的载体形式之一,如果美育中缺乏了对于舞蹈的教育,那么美育也就变得不再完整。由此可以说明,舞蹈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其在教育中所处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一、美育的概念
吕艺生先生是著名的舞蹈教育学家,它曾经给美育定义为:“美育还可称作美的教育和审美教育及美感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美学概念,以及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项教育活动。”随后,张念宏又在出版的《教育百科辞典》对美育的概念作了进一步地阐明,其认为在美育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审美教育来树立审美观,也就是说让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具有美学价值的元素,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其次是要让学生通过美学教育,来培养辨别美与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热情。最后是通过美学教育来培养学生形成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总而言之,美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基础,从而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并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全息视角上的教育观念。此外,美育涵盖的内容也十分广泛,从广义上来说,主要包括对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和艺术的美的认知和教育;从狭义上来说,主要指的是艺术方面的教育,比如音乐、舞蹈和戏剧等。现如今,我国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舞蹈也被列为美育教学内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学生可以通过舞蹈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艺术的真谛,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塑造了完美的体型,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培养了学生辨别美与丑的能力,从而在思想和感情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而树立了良好的审美观。
二、舞蹈教育所表现的美育功能
1.培养学生认知世界的能力。所谓真正的舞蹈艺术,其最终需要的就是舞者能够为其全身心投入自己整个肢体,由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达舞者真挚的情感。这和传统中常讲到的舞蹈形象是完全不一样的,不再代表着所谓的“头脑简单和四肢发达”,而是一种艺术形式或者是艺术手段,可以将舞者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得以充分地表达。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舞蹈的这个过程中,动作可以带着他们很好地去感知这个世界,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智力水平。大多数的舞蹈都是用抒情的方式进行演绎,这样可以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生活内容和情感用最真实的方式表现出来,其舞蹈形象的塑造过程主要是依靠一些概况程度较高的手法,由此也就赋予了舞蹈具备特殊的审美属性。因此,将舞蹈艺术看做是一种别样的生命情调也不为过。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可以用不同的舞蹈动作来感知整个世界,从而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
2.提高学生审美艺术的能力。如前文所述,舞蹈要求舞者将整个肢体投入其中,那么舞蹈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进行舞蹈动作方面的教育,在教授过程中,主要是对肢体语言进行训练,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律动感,增加对乐曲中节拍的敏感性,通过舞蹈学习,不仅能够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强健,还能使自己具备更好的形态美。那么为了迎合舞蹈教育的教学宗旨,只要是舞蹈学习者,不论专业与否,都必须在学习之前进行一些有关形体方面的训练,其训练目的就是希望舞者可以很好地协调肌肉和力量之间的杠杆关系,从而使自身的协调力与耐力达到统一。舞者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可以深深地体会到舞蹈最内在的美感。所以,舞蹈教育不仅可以使人的美感得到良好的培养,还能使学生对艺术所产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3.激发学生创造艺术的能力。在舞蹈教育过程中,要求舞者将自己的思维以及情绪得到充分地放松,让人脑与舞蹈动作的表现实现近乎完美的配合和统一,舞者可以将自己的心灵通过舞蹈动作来释放。学生通过接受这种舞蹈教育,使自身的艺术创造力得到激发,从而形成良好的艺术创新思维。因为在舞蹈的教育过程中,舞者必须要根据音乐的节奏,来发挥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从而发挥想象力,用相应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在这个创作过程中,舞者必须放松心态,用“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来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使艺术思维的能力和审美的能力得到相应地提高,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由于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它更能够实现将人们内而外的全面素养得到提升的功能。
4.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舞蹈艺术是一门培养人们综合素质的艺术,它紧紧围绕着情感活动,在教育过程和形式等方面还具有一种可以培养人们健全的人格的美育功能。所谓健全人格,其主要包括三个点:一是要客观地认识自我,并拥有积极的自我态度;二是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是协调好自己与世界或者是他人之间的关系。在舞蹈的基础训练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的身体具备一定的柔韧性和爆发力,还要求学生能够有合适的速度和控制能力,然而这种能力的训练是日积月累的,比如说学生在进行柔韧性训练时,需要采取压腿和耗腰等一些较为枯燥的训练方法。而对于舞蹈初学者来说,这个训练过程常常会伴随疼痛,这都需要学生具备超乎寻常的耐力。此外,当需要培养学生的个人吃苦精神以及坚定顽强的意志力的时候,舞蹈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否在同班级学生中客观地认识自我,以及在训练过程中出现伤痛的时候如何将自我态度调整为积极的。
三、如何发挥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
1.逐步完善舞蹈教育的课程体系。针对舞蹈教育来说,在西方国家很早就拥有了比较成熟的相关课程体系,其中有一些国家还对舞蹈教育的相关课程设立了一些标准,此外还对舞蹈教育提出了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实施路径。在西方的很多国家的高等院校内,已经将舞蹈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当中,将其设置成为一门必修课程或者是选修课程,从而向着艺术教育中的现代化潮流逐步迈进。因此,我国应该向西方国家学习,顺应时代的潮流,适应当今舞蹈教育的发展,寻找我国舞蹈教育现存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现在的发展现状,与此同时,还应该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来为舞蹈教育制定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在高等院校中将其设为必修课程或者是选修课程,或者开设一些相关的舞蹈课程,使我国的舞蹈教育课程体系能够逐步完善起来。
2.为学生多举办一些与舞蹈教育相关的知识讲座。要想让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还需要给舞蹈学习者提供一些与舞蹈相关知识讲座和培训。要想真正的融入到舞蹈的世界,如果只是具备一定的舞蹈文化素养以及舞蹈基础功底,那还差得很远。最重要的还是要形成自己良好的审美观和较高的舞蹈意识修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与舞蹈相关的教育过程中,应该丰富舞蹈教育的教学内容,增加一些相关的教学活动,比如可以通过举办舞蹈知识讲座的形式给学生传播舞蹈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检视自己,从而培养学生自身的舞蹈意识修养。
3.为学生提供舞蹈艺术的实践机会。在舞蹈教育过程中,不仅应该让学生欣赏和感受美,还应该为学生多多提供一些舞蹈的实践机会。比如可以举办一些与舞蹈教育相关的大型文艺晚会,如“舞林大会”等,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与舞蹈有关的各种艺术资源有效地整合到一起,善于使用各种教育平台,主动承担起培养综合素养全面提高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除此之外,作为舞蹈教育的相关教学工作者来说,就更应该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职责,对舞蹈教育在美育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引起高度的重视,从而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为他们的审美素质教育提供最为坚实的物质和精神保障。
英国的培根在其《论说文集》中曾提到:“至上之美是由内在美和外在美结合而成的――把美的形象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由此可见,只有内在和外在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美才是真正的美。为此,相关舞蹈教育工作者应该顺应当今社会教育的时代潮流,通过舞蹈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这对学生提高欣赏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钟诚诚,罗美霞.浅谈大学美育中的舞蹈教育[J].大众文艺,2012,(23):232-233.
[2]柳文杰.浅谈舞蹈的美育功能[J].大众文艺,2013,(18):146-148.
[3]林碧芸.浅谈舞蹈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B),2013,(4):17-18.
[4]吴跞尧,侯珏.浅谈舞蹈教育与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J].才智,2013,(24):59-59.
[5]陈炯伶.试论大学生美育背景下的舞蹈教育[J].音乐大观,2014,(7):176-176.
1 舞蹈教育对少儿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舞蹈教育不但有利于体质的增强,而且利于陶冶个人情操,形成艺术氛围。舞蹈与体育相比,同属于运动类别,多锻炼都能增强人的体质。而作为艺术的范畴,舞蹈就不仅仅是一种简单肢体运动,它更讲究的是韵律、节奏以及和谐之间的一种配合和美感的能力。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这种能力可以得到不断的培养与加强,从而能够使少儿的自控能力加强,开始走向自主、自觉和自律,也有利于少儿的全面的发展和人格的逐步健全,这就是舞蹈教育的一个重要意义。第二,舞蹈丰富的情感和人文气息,有利于少儿对世界的感悟、观察及其思想的拓展与开阔。第三,舞蹈对肢体美的严格要求及协调度有利于少儿形体的发展和满足健美的需求。第四,舞蹈属于群体艺术,练习舞蹈的过程中有利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互信,训练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学会互助互爱。
2 我国少儿舞蹈教育的不足之处
最近几年以来,少儿舞蹈教育风靡全国,各式各样的舞蹈竞技比赛办的热火朝天。但是,透过这些风光的表面我们不难看到在其背后所隐藏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这些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欠缺有序性
管理水平上:在很多地方,少儿舞蹈教育都没有受到文化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在管理上更是欠缺规范性,整个处于混乱的状态,如此一来,大幅度的使少儿舞蹈教育的质量受到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少儿舞蹈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硬件设施上:一定的硬件设备在舞蹈的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舞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专用的舞蹈房。当下,我国很多的少儿舞蹈培训班都缺少这些必备的硬件设施,教学条件极差,环境恶劣,杂乱无章,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极其的不利。
舞蹈内容上:目前,舞蹈教学的内容五花八门。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少儿舞蹈教育培训开展的如火如荼,其来势之凶,出乎人的意料。这些舞蹈培训班绝大部分的由私人创办的,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规范的管理,自主性非常大,所以在教学的内容上缺乏有序性。
2.2 舞蹈教师参差不齐:根据笔者的调查分析发现,舞蹈老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是良莠不齐的,受过专业的学习或培训的舞蹈老师占极少数,绝大部分舞蹈老师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都较低。甚至有的培训机构挂着名人办学的金字招牌,在某些地方看起来是比较有影响力,而实际的基层一线教学人员的水平还是很低,职业素养依旧欠缺。
尽管部分舞蹈老师是出身于演员,有较好的专业训练,但也对儿童心理缺乏研究,整个教育素养水平低,特别是在某些县城,舞蹈老师绝大部分是来自中专或中师的毕业生,他们仅靠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了某些舞蹈知识,而对于一个真正合格的舞蹈老师来说,这些是极其不够的,也不利于舞蹈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研究我国舞蹈教师的构成现状可以发现,受过系统专业教育的舞蹈老师不到20%,从而可以看出,我国舞蹈教师队伍亟待正规化和高水平化,少儿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舞蹈教师。
2.3 对舞蹈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绝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的素质教育有正确的认识,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加上对少儿的身心特点、发展规律认识不足,依然有以下的一些舞蹈教育误区:
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是比较全面的,可在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以及缺乏对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综合知识的学习,我国的舞蹈教育在观念上仍然存在不足:
2.3.1 学习舞蹈者必须具备舞蹈天赋:在享受艺术教育的问题上,所有的儿童都有这权利,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绝大部分人持有的一种观点是要把舞蹈练习好必须要有舞蹈天赋,没有舞蹈天赋或是舞蹈素质不够的少年儿童就有可能受到冷落,甚至就此让他们放弃学习舞蹈,以学习其他艺术等,因而致使舞蹈的大门对这些孩子永远关闭。
2.3.2 功利心的教育观念: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本应是陶冶人的情操,但最近几年掀起的学习舞蹈之风更多的是一种追名逐利的心态,很多的培训班或机构开展舞蹈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赢取荣誉,获得比赛的名次或奖励,甚至很多一部分的家长希望通过学习舞蹈的方式进入名牌大学,从而走捷径,完全把舞蹈的艺术美感以及创造美遗失掉了,是一种强烈的功利心在作祟。根据《纲要》:少儿舞蹈教育的目的是要采取教学和活动的方式,提高少儿的艺术修养,促进他们的身心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是这种功利心教育观极大的阻碍了幼儿舞蹈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其艺术素养的提升,形成了舞蹈教育的弊端。
2.3.3 舞蹈内容教学程式化:作为少儿舞蹈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激起少年儿童对舞蹈的热爱和兴趣。众所周知,艺术之所以能够发展,其主要的推动力是他所能满足人们对艺术的审美及鉴赏的需求,假如没有看这种兴趣和能力,艺术也就失去了其本身应有的特性,故而停滞不前,可能出现倒退的现象,甚至还会给舞蹈艺术的受众施以压力以及带来重大的负担。
根据现在众多的少年儿童舞蹈设置的比赛来看,少儿舞蹈成人化的趋势日渐严重,不管是舞蹈的内容、主题亦或是舞蹈的美感,他们与少儿特有的阶段特点很不相符,这其实说明了舞蹈在不断的职业化的趋势。某些老师或是家长为了能使孩子的舞蹈水平快速提升,给他们制定了一套专业的标准的模式来对其进行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孩子的艺术水平,但也忽视了孩子本身的舞蹈教育初衷。
一直以来,我们的舞蹈教育专家都把舞蹈的教育价值控制在专业的舞蹈教育上,只注重怎么样培养出专业人士。但对于关注整个国民舞蹈教育的综合素质以及对人民大众的整个舞蹈审美能力的重视度不够。这些都是舞蹈教育自身存在的不足,极大的阻碍了少儿舞蹈教育的健康发展。
3 幼儿舞蹈教育需要改进的对策及方案
在2001年新出台的《国家艺术教育标准》一文中明确规定,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中关键的一部分。少儿舞蹈教师要对舞蹈教育进行正确的定位和树立正确的观念,以便使舞蹈教育能够真正的提升少儿的综合素质,使少儿舞蹈教育健康、全面、有序的向前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
3.1 进一步使管理更加规范:转变观念。舞蹈老师的思想理念直接影响到学生及家长是思想理念,特别会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对塑造学生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教师要进一步的规范自己的教育思想,以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进一步规范舞蹈教育规模,对其进行规模控制。我们各级的教育及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舞蹈教育培训的重视,把少儿舞蹈教育培训归属于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之内,针对性的进行管理与指导,逐渐使舞蹈培训走上正规化和规范化,保证舞蹈教育的质量真正得到发挥。
编制统一的教材,规范教学内容。当前,少儿舞蹈教育的教材没有统一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编写一些适合少儿身心发展,有利于少儿综合素质提升的教材供其学习,也可以根据各地的特点,因地制宜的编写适合地方少儿教育的教材。当然,最好还是教育部要编制出适合全国少儿学习的示范性教材。
3.2 进一步提升舞蹈教师的综合水平:少儿舞蹈教师是少儿学习舞蹈的启蒙者,其在少儿舞蹈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的舞蹈教育要健康科学的发展,首先是要有专业的、高素质的舞蹈老师。作为少儿舞蹈老师,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还要有宽广的知识面,熟知其他的人文知识修养。舞蹈是一门融合了音乐、美术、文学等在内的艺术。当前,有专业扎实,又有文化修养的舞蹈老师非常缺乏,很多的舞蹈老师都是不具有专业性,他们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当前这种师资匮乏的情况下,我们要不断的进行人才引进,同时对大专院校的专业舞蹈老师进行聘请做兼职。当然,根本要做的就是加强对舞蹈老师的培训,对部分舞蹈老师进行专业化、系统性的培训学习,从而提升我们整个舞蹈教师队伍的水平。另外,艺术教育的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多对基层的舞蹈教师的工作进行指导,进一步培养舞蹈教学人才,要使舞蹈事业健康科学的发展,首要就是要建设一支强大的、高水平的舞蹈教师队伍。
3.3 转变舞蹈教育观念,对舞蹈教育正确认知。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通过有利于少儿身心发展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孩子。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整个艺术气息以及审美能力,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艺术人才。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少儿舞蹈教师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最主要的是要寻找孩子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舞蹈的热爱,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发挥他们的能力和天赋。在学习舞蹈时,要更多的是注重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舞蹈的魅力,而不是一味的看重结果,能够领悟艺术,享受艺术,最后发展艺术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少儿的舞蹈教育要使幼儿能够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全方面发展。通过舞蹈,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必要的技能和知识,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对艺术的领悟,与团队的合作能力以及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能力。另外,我们要让孩子在舞蹈的学习中学习我们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然后通过舞蹈的形式对文化进行发扬和传承。
3.4 教师和家长共同合作:在少儿舞蹈的教学中,教师和家长都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和家长必须是一种和谐的关系。舞蹈教师要多和少儿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多方面多渠道让少儿家长了解舞蹈的知识和教育理念。而少儿家长也要积极主动的配合舞蹈做好舞蹈教学活动,对舞蹈教学活动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当双方的这种关系是一种互信、和谐的状态时,少儿的舞蹈教育才能有长足发展,少儿也才能在舞蹈教育中得到真正的发展,学到更多的知识,对舞蹈也才能领悟的更深。
3.5 要多寻找实践机会,不断展示自己。“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不是艺术的生活,就不是艺术的教育。”这是陶行知的名言,这也说明了艺术必须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艺术必须在生活中实践才能更加的成熟与发展,也才能更具有艺术魅力,受教育者也才能对艺术感受的更为深刻,那么艺术教育的效果也自然就越好。
艺术教育必须面向生活,舞蹈教育作为艺术的一部分,更是不能局限在课堂之内,而是应该到更广阔的外面去实践,让舞蹈在实践中更显魅力,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让舞蹈学习者更多的领悟到其中的美和领悟生活的美妙,使心灵更加富足,精神更加充裕。所以,舞蹈教育与生活的息息相关的,在生活中领悟舞蹈的精髓有利于帮助少儿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确立,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我们要积极的为少儿提供这种展示他们舞蹈能力的舞台,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从而促进舞蹈事业的发展。
舞蹈是一门要求很高的艺术,对提升少儿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广泛的普及和发展无疑是有利于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是大众所热爱的和认可的。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也是少儿健康发展的需要。作为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舞蹈事业的的发展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同时给以一定的支持,让舞蹈教育真正的服务于人民大众,服务于社会有需求的人,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1996年我国实行素质教育,距今已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光阴。在过去,舞蹈教育在整个教学体系中一直不被重视,但随着现阶段教学体制的深入改革,这为幼儿师范舞蹈教育专业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从而让这一专业得到飞速发展。随着舞蹈教育的飞速发展,幼儿舞蹈教学在这一专业中一直处于一个发展较快的地位。但是,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大部分幼师专业从中等职业专业逐渐转变为高等教育,可以说这一发展趋势是必然的。但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由于学生对这一专业的需求多元化发展以及相关教学大纲的要求,幼儿师范舞蹈教育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严重影响到这一专业水平的提高,在此选择幼儿师范舞蹈教育的境遇与面临的挑战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现阶段幼儿师范舞蹈教育专业的境遇与面临的挑战
现阶段,由于大部分幼儿师范舞蹈教育专业已经从中等职业教育逐渐转变为高等教育,其发展目标与办学层次开始发生较大的变化,但是这一专业还是面临一定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由于部分院校刚刚转型,在舞蹈教育的教学形式以及相关教学内容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大部分教师并没有脱离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这直接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由于部分院校高等素质教师较少,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上都还处于探索的阶段,学院的相关部门并没有制定出较为完善的教学大纲。学校的相关部门要对幼儿师范舞蹈教育现阶段的处境进行分析,更全面的了解幼儿师范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
1、教育对象发生改变
转型之后的幼儿师范舞蹈教育在生源这一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之前,这一专业处于中等职业教育水平的时候,主要生源为15-17岁之间的初中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还没有成熟,因此,这些学生在进行相关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些学生一般都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但是,在转型之后,这一专业的生源也发生变化,现阶段,这一专业主要生源在与年龄在18-22岁之间的高中生或是中专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已成熟,以往所招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性较高,在相关教学活动中教学参与度较高,能动性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体地位已经发生较大的改变。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其学习情况较为复杂,相比与之前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而论,现阶段所招收的学生情况大致可以归于两类:一是五年制的大专生,二是三年制的大专生,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能力与文化基础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五年制的大专生而言,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但是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而对于三年制的学生而言,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是高中生通过开始进入学校的,其基础文化水平较高,但是一般并没有舞蹈基础。在这一情况下,对于整体情况较为复杂的学生,这就要求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调整,并不断改变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进一步适应教学对象。
2、教学内容需完善
在专业转型之后,面对生源的变化,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文化水平以及对于舞蹈领悟能力都比以往的学生更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未转型之前,幼儿师范舞蹈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实用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安排较多的实践课,相应的理论课程设置较少。但是对于大专教学水平而言,相应的教学内容应该以应用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安排较多的实践课,但是往往会提高理论课的比例,让学生更够更好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掌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转型之后,由于生源情况较为复杂,以往的教学内容不再适应现阶段的学生的学习。
3、相关教学方式需改善
在以往,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相应的学习能力与能动性都不高,但是舞蹈教师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通常采用“少练多说”、“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对于大专生而言,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较高,在学习过程中自住性较高,在相关教学活动中教学参与度较高,能动性较高,在这种情况下,若是教师还是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会抑制学生的学习思维的培养。除此之外,随着这一专业的转型,相应的教学设施开始不断完善,现代的教学设施较也齐全,若是教师还是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就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舞蹈教师如何进行现代化教学方式,积极转变相应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也是现阶段舞蹈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现阶段幼儿师范舞蹈教育专业建设的相关策略
1、针对不同生源分层进行教学
由于转型之后生源发生变化,学生的基础水平与知识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以前较为单一层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已经完全不适应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因此,相关教学内容应该进行调整与完善,针对不同生源分层进行教学。而国内专科层次的幼师几乎都是近几年才升格,在教育教学上几乎都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如何更新幼儿舞蹈教学内容,需要当前幼师舞蹈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完善。
2、完善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教材
幼儿师范舞蹈教育在进行教材选择的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全国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与生理发展特点进而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由于幼儿师范舞蹈教育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因此,大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教材都是将师范类的教学内容与中专教学内容进行结合,这种教学方法随意性较大,这导致这一学科很难实现标准化。同时,这一专业在进行教材选择的时候缺乏参考,在教材选择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不断更新。相关人员在进行幼儿师范舞蹈教育教材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并根据我国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充分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辅助教学手段,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增多舞蹈文化方面的内容,让相应的教学体系更为丰富,进而满足更为多元化的教学需要。同时,相关人员还要注意教材设置这一过程中是需要不断实践与验证的过程,一定要保证教材的合理性。
3、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
在现阶段的幼儿师范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要与相应的教学目标进行适应,在设计或选用教学方法时应重视认知、情感、技能、身体与各项目标的协同达成,注意在侧重实现某一目标时,兼顾其他目标的达成,做到目标达成的全面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进行适量的教学强度,避免学生运动损伤。同时,在进行民族舞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不同民族的舞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加强风格性的训练。除此之外,在进行舞蹈创编课上,相应的教师要强调舞蹈现实注意的创作,教会学生要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舞蹈的改编,积极培养学生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进而进行相应内容的表达。
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随着现阶段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社会对相关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这也为幼儿师范舞蹈教育专业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要求如下:一是相应专业的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修养、审美能力以及较高的职业道德;二是这一专业的教师还应该具有适应时展变化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目前,相关教师要不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自身修养以及审美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对相应的舞蹈文化具有一定的传承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积极总结经验,不断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分析与观察能力,能够进行良好的语言表达与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认真的进行教学,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总结
通过上文这一课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现阶段幼儿师范舞蹈教育这一专业面临着较多的挑战,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要根据我国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积极转变其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禁锢,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在此,结合幼儿师范舞蹈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进行分析,进而全面的了解这一专业的发展情况,希望其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
作者:沈琬茹 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林美英.幼师舞蹈课应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5,44:211-212.
当今时代,经济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已不满足于单一模式,而是要具备创造思维能力的集多种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一直倡导对高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教育。“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才可以塑造一个人的优秀素质,美育不可偏废,艺术教育是必为的。”(《李岚清音乐笔谈》)。随着人们对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视,舞蹈教育不断发展,成为今天学校素质教育里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舞蹈是与生俱来的。从出生时的手舞足蹈开始,生命就有了他的活力。身体的本身是不能与情感、知识、社会所分离的,舞蹈教育正好把这些都结合起来,构成人的完整性。中国当代学者闻一多先生在《说舞》中谈到:“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热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生命的机能是动,而舞便是节奏的动,或更准确点,有节奏的移易地点的动,所以它只是生命机能的表演。”
一.舞蹈教育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形象美
舞蹈表现的是人的肢体。经常进行舞蹈锻炼,有效力于肌肉、骨骼、关节的匀称与和谐的发展,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体态和健美的形体。儒家认为人的内在精神状况是通过外部的形体表现出来的,而强健的身体,优美的动作,更能影响人的心灵世界。古希腊人通过舞蹈训练人的力量素质和健美人的肢体。大学生经常学习缺乏锻炼,通过进入舞蹈团训练,能使其心脏、肺脏及身体肌肉强化,使肌肉富有弹性。它还能使人的关节柔软,更加灵活、协调,使人的神智及身体活泼起来。舞蹈还对身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有很大的益处。
美国自20世纪初以来最早提倡和发展普及舞蹈教育,他们的小学、中学、大学都普遍设立了舞蹈课,美国的这一做法基于他们对舞蹈艺术的基本认识。因为舞蹈是一种运动,是一种比体操更完备的体育课程,初期将其列入体育范畴,无疑与体育课相结合。认为舞蹈活动可以强身健体、纠正姿态、调理肌肉,是动作更加准确。现在从我国高校舞蹈社团的课程教学设置的目的来讲对学生可谓强健身躯、塑造体形、注重协调、开发气质。例如另外,采用芭蕾基训能够科学塑身,拉长肌肉线条,使大学生更挺拔直立,伴随着美妙的钢琴音乐去健身塑形时更加开发了学生对美的享受与表现。气质也是一种形象美的表现,即内在的气质通过外在形体表现出来,同时内在气质也支持外在形体表现更加完美。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后天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在教育环境的影响下,气质的消极方面是可以控制和调节的,它具有可塑性,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手段,锻炼出优美的形体,高雅的气质使真正的形体美达到内在的高雅气质与外在的健美形体结合起来的完美的境界。
二.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
舞蹈可以使身体器官灵活敏锐,舞蹈的节奏性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音乐感节奏感,感受事物的有序性,增强学习的能力。舞蹈社团的课程不仅是技能训练,更注重以感官认识世界,提升大学生的智能。即以人为本,十分重视人的感官和感觉的下意识训练,通过人体运动作为教育手段去不断完善大学生的感官并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升人体的知识智能,为迎接未来的知识更替准备好智能载体。舞蹈训练中,按照规定的形式舞动,必然会精力集中,提高注意力,做到训练有素动作敏捷。通过身体语言来描述和模仿大自然中诸如白云、流水、动物等事物和现象更加培养了大学生的想象思维。当跳舞时身心得到释放,创造性思维奇想就会产生于这种愉悦自由自信的心灵空间。
三.舞蹈教育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社会化功能
首先,大学生在象牙塔与社会接触较少,随着舞蹈社团与社会的接触,大学生的单一个体通过了解社会逐渐发现自身不足。他们开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补充课堂同时提高了生活技能。而适当的受挫,也利于大学生明确方向,积极奋进,获得真正参与社会所必需的思想观念,形成与社会相适的思想模式、行为模式。
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爱模仿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肢体运动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音乐、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在课堂上或生活中,孩子们通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感悟去用舞蹈动作表现自己心里的情感。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更为丰富的联想,开拓他们创造性的思路。
在多年的少儿舞蹈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积累经验和不断创新教学思路,在课堂上不是仅仅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或是一段组合,一个动作,而是在上课过程中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例如,选取一段欢快的音乐,命题为《春天》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挥。结果,每个孩子都跳出了对春天的不同感受,有赞美,有喜爱,有的还把自己想象成春天里的动物或是刚苏醒的花草等等,这样创造性的自由艺术活动,很好地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完美升华和转换。培养了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训练了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感知、想象、幻想、创新等得以尽情地发挥,从而使孩子们的智力得到科学的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团体意识和坚强的意志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少儿舞蹈的排练或演出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的,整齐的队形,一致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可以养成孩子们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团结合作和有集体荣誉感的良好习惯。
少儿舞蹈在培养孩子们活泼个性和坚强毅力有着很好的作用。特别是当代的独生子女,多半在家长亲人的溺爱下成长,和外界交流的机会比较少,特别是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害羞、娇气、任性等,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舞蹈这种群体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和大家进行交流探讨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进行富有感情的表演,鼓励他们经常和舞伴交流感受,或是互相提意见。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和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性格内向自私、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自信心,可利于培养开朗活泼的个性。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舞蹈是一门非常残酷的艺术,要想拥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底,必须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练功过程中反反复复、枯燥无味的基本功动作和疼痛最容易让孩子们产生打退堂鼓的想法,经过一定时间的艰苦训练,毅志力能得到充分的磨炼,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们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三、有利提高少儿身体素质,美化形体与气质
孩子们是一张白纸,画成什么样就塑造什么型。那么,作为舞蹈教师,要深深反思自身修养,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掌握舞蹈的技术、技能,更要教他们做人的标准。一个学生追求的生活目标是高深还是庸俗,是奋发还是功利,是诚实还是虚伪,舞蹈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比任何其他教师更直接、更有力、更深远。大到教学风格、人格魅力,小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手势,教师在课堂上的举手投足和每一个细小动作都有它的用意所在。
随着时代和舞蹈艺术的发展,我们舞蹈教师也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培养一个好的舞蹈学生,除了有较好的舞蹈技巧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素质、文化修养及表现创造能力。而我们通常要求学生“用心跳舞”就是用智慧、用意识来跳舞,这个意识包括丰富的内涵,既要展现完美的舞蹈技巧,更要独特表现舞蹈含义及跳出个性。我认为在舞蹈专业课上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知舞蹈,感受舞蹈的美
刚入校的新生,可谓摸不着头脑,不懂得什么是舞蹈,学舞蹈的目的是什么。孩子们更多的是带着疑问和好奇走进舞蹈课堂,宽敞的练功房、明亮的镜子、光滑的把杆、平整的地面,对于农村的孩子们这一切会让他们感到陌生又新鲜,这就是我的舞蹈梦。多年来,我们批批接新生,批批送学生,难免会有些伤感,但为了孩子们的梦想,作为舞蹈工作者,要奉献,要无私地把所有的知识一一传授给渴望求学的孩子们。
当孩子们第一天走进课堂,换上新的练功服和柔软的舞鞋,排成一字队,我仿佛又回到了年少的时光,新鲜的血液,浓浓的情感,渴望的眼神,点燃我澎湃的激情。第一堂课我会让孩子们先认识舞蹈,感受艺术美带给她们的欢乐,以视频教学给学生第一印象:学舞蹈并不可怕,他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快乐。比如,形体课、芭蕾基训让他们懂得身体线条美(开、绷、直),古典舞的曲线美(拧、倾、圆、曲),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地域的舞种,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舞蹈通过优美的肢体动作和神韵,配以优雅的音乐才能表达美的内涵,达到美的享受,而孩子们在享受美的熏陶的同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跃跃欲试,渴望效仿和追求。
二、要求学生严格规范
从简单的站姿、坐姿、走姿到身体各部位的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的训练,都要通过教师用肢体语言严格、科学地传递给孩子们,针对中专六年制舞蹈班,要求更加严格规范,由于身体条件的不同要因材施教,明确目标制订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
三、加强情感交流
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保持稳定和积极的热情,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孩子们、关心孩子们,就能激发孩子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发孩子们尊敬教师,养成良好的品质,从而达到热爱学习的目的。这种师生之间健康和谐的情绪双向交流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内因和动力,中专生的舞蹈教学内容多,时间短且学生基础差,学习方法主要是面对面的模仿欣赏,课堂上没有更多时间让他们体会,这样在教学中容易充满批评和指责,使孩子们难以忍受,导致厌学心理。
1.言传身教,加强情感交流
中专生入学前大部分没有接触过舞蹈,仅知道其表现出的动作优美、好看,而不知道舞蹈训练是一个艰苦而又带有强制性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练而准确的动作,分析要领,以唤起孩子们的兴趣,并以准确的示范给孩子们一完美的舞蹈形象,这样不仅让孩子们对舞蹈作品有全面理解,同时也让孩子们对教师产生尊敬、佩服的心理,使教师的威信一开始就树立起来,培养学生喜欢舞蹈、尊敬教师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