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村党支部事迹材料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11 14:34:4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先进村党支部事迹材料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先进村党支部事迹材料

篇(1)

算好科技账扣大棚谋出路

2002年的大旱,2003年的春旱,让富有村人思量着新的发展出路,扣大棚种蔬菜就是新的发展战略之一。发展蔬菜保护地,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农户们有些不认可。为此,*给村民们算了第一笔账——科技账。他说:“扣一个棚虽然有些投入,但是村里和镇里都有补助。一个棚一年收两茬就是7000多块,种大田倒是省事,却只有几百元的收入。扣大棚是科学利用有效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发家致富的好事啊。”

为了打消农户的顾虑,*自己先扣了18个棚,4个月后,每个棚纯收入都超过了3500元。到了秋季,没怎么动员,富有村就建起了三个冷棚小区,180栋冷棚。为给村民提供技术服务,*还从辽中以年薪4000元的高价聘请了两名技术员。4000元虽说高了些,*乐观地说:“值!等他俩把咱都教会了,那就不是4000这个数啦,而是4万、400万啦。”

算好成本账减成本增效益

随着建棚热情的日益高涨,建棚所用的材料就成了“抢手货”。于是他又给村民们算了第二笔账——成本账。为了减少中间商环节,从建大棚的所有用料都由村里统一购入,不但能降低成本、保证质量,而且还能保证供货时间。现在富有村有冷棚1000栋,暖棚700栋,仅在建棚材料上,就为村民们节约开支314万元。当邻近的村民得知这个“秘密”后,羡慕地说:“你们的大管家可真能算。”

算好销售账创品牌拓市场

现在富有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大棚,收获高峰时,每天就能产出60吨。如何把产出的蔬菜及时销售出去?*又在脑海里谋算了第三笔账——销售账。

2003年6月,棚内的香瓜到了采摘期,这时在哈尔套市场香瓜的价格仅仅是每市斤0.6元。*萌动了一个想法,他专门定做了一批纸箱,印上了产地和电话号码,然后将瓜装进了纸箱里,雇了两辆“小解放”拉着香瓜向东北市场进发。三天时间里,他们访遍了通辽、四平、长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的农贸市场。那一次,不仅以1.2元价格把两车香瓜销售一空,还从哈尔滨、齐齐哈尔带回5名客商。2004年,富有村的蔬菜开始进入沈阳市的超市;2005年,进入北京市场;同年,跨过长江,在广州、常州、武汉、上海等地落户;也是这一年,西红柿开始进入俄罗斯市场。如今,在大江南北、白山黑水之间,与富有村保持长期销售合作的伙伴就有30多家。

经过几年的发展,富有村的棚菜生产逐步走向了规范化、集约化的轨道,在*的倡导之下,2006年,富有村的棚菜户开始上马了卷帘机项目,使卷放保温帘的劳动由人工变成了自动化;为抵御自然灾害,有棚户均参加了保险,参险率100%。2008年全村实现人均7000元收入。

算好发展账合作社大发展

面对喜人的形势,*没有满足,他脑海里的算盘又开始拨动着第四笔账——发展账。

篇(2)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淳朴而又正直有着20年党龄的王广志同志于1993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为该村的当家人。上任伊始,他和党支部其他两名成员分头走访村里的老党员、困难户与“钉子户”,与群众促膝长谈,共同探讨兴村之路、富村之策。群众的意见汇总在一起,不外乎村里财务混乱、村干部为官不理事、治安混乱、计划生育无人管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村里的症结逐步浮出水面,群众的目光投向了王广志和党支部一班人。

新班子上任伊始,就赶上几十年一遇的大旱,群众吃水困难,几十人用一口提水井,为吃水还闹出不少纠纷。王广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拿出自家准备盖房子的13000元钱,打下一眼深机井,给全村安上了自来水。××村成为全乡第一个吃上自来水的村,群众不禁对新支部班人刮目相看。

村里治安状况差,群众搞养殖没有安全感,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村里制订了严厉的奖惩措施,成立了由5名村干部为首的治安巡逻小组带领党员、群众轮流值班,坚持夜间巡逻,从1992年以来,12年如一日,风雨无阻。12年间全村没有出现一例刑事案件,黄赌毒现象从未发生,××村成为全县唯一的一个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问题,村里规划了一纵一横的“十”字型大街。可清障又成了问题,个别农户就是不搬迁,并提出种种无理要求,在王广志带领下,村干部分头上门做工作,走东家,串西家,苦口婆心,终于顺利地完成了清障工作。接下来,王广志又领着村干部上济南、下济宁,发动本村在外工作人员慷慨解囊,内筹外引,筹集修路资金。2002年,一条长800米,横贯全村东西的中心大街铺上了柏油路面,××村民有了自己的第一条公路。2003年,村“两委”又积极争取“村村通油路工程”建设资金,硬化了南北街,村容村貌为之一新。

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一直是该村党支部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该立足本村实际,王广志给本村确定了“外出内调”的经济路子,“外出”即外出打工,××村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300余人,年创收入150余万元,村“两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壮年外出务工。男劳力外出,家庭妇女在家浇地又成了困难。“群众利益无小事”,老王又坐不住了。他毅然决定村里出资购置24套浇水机械,埋设涵管12000余米,改造低压线路15000米,新打机井5眼,全村达到了机、电、井、管“四配套”。天旱时,由村干部分地块负责,农户按顺序轮流浇地,省工省时,全村945亩耕地仅用3—4天即可浇灌一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内调”就是搞好本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高价值经济作物,发展畜牧养殖业。1993年,经多方联系,××村又与省棉办签订了棉花良种棉培育合同,××村每年种植棉花250亩,由省棉办提供新型优质棉种,收获的棉花以高于市场价10%的保护价出售给省棉办。“订单农业”又让村民们甜到心里。2003年,全市范围的“绿色双百工程”拉开了帷幕。王广志决心抓住这次机遇,实现全村种植业的跨越式发展,积极引导群众发展速生林种植,当年冬季,全村植树500亩,居全乡之首。

现在××村95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高价值经济作物,××村成为全乡第一个“无粮村”。在王广志带领下,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群众又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搞创收。王广志带头承包了村里已闲置多年的坑塘,养上了鱼。村民们有的发展养羊业,有的搞起了蛋鸡养殖,有的上了大型的养猪场,养殖业又让村民们腰包鼓了起来。

王广志没有就此而满足,他带领党支部一班人他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引导富裕起来的群众向高层次发展。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村里先后建起了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电教室等,建成了高标准的文明街,成立了村民红白理事会,大力推行婚丧改革,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十星级文明户”挂牌率达83%,每年一次的“致富能手”、“美在家庭标兵户”、“好媳妇、好婆婆”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有力地倡树起健康、文明、向上的村风民风。

××村党支部凭着对党、对家乡父老的一片赤诚,忠实实践“三个代表”,以造福群众为己任,取得了一个个骄人成绩。该村党支部连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党支部”、“文明单位”、“计划生育模范村”,2001年被济宁市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4年××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庄”。

××村是一个仅有1000人的小村子,可是村不大、片不小,人不多、事不少,村里原来宗族派性严重,矛盾纠纷时常发生;人均耕地少,农民收入总在1300元左右徘徊;原有村班子缺乏凝聚力,人心涣散,在全乡迟迟摘不掉落后的帽子。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淳朴而又正直有着20年党龄的王广志同志于1993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为该村的当家人。上任伊始,他和党支部其他两名成员分头走访村里的老党员、困难户与“钉子户”,与群众促膝长谈,共同探讨兴村之路、富村之策。群众的意见汇总在一起,不外乎村里财务混乱、村干部为官不理事、治安混乱、计划生育无人管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村里的症结逐步浮出水面,群众的目光投向了王广志和党支部一班人。

新班子上任伊始,就赶上几十年一遇的大旱,群众吃水困难,几十人用一口提水井,为吃水还闹出不少纠纷。王广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拿出自家准备盖房子的13000元钱,打下一眼深机井,给全村安上了自来水。××村成为全乡第一个吃上自来水的村,群众不禁对新支部班人刮目相看。

村里治安状况差,群众搞养殖没有安全感,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村里制订了严厉的奖惩措施,成立了由5名村干部为首的治安巡逻小组带领党员、群众轮流值班,坚持夜间巡逻,从1992年以来,12年如一日,风雨无阻。12年间全村没有出现一例刑事案件,黄赌毒现象从未发生,××村成为全县唯一的一个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问题,村里规划了一纵一横的“十”字型大街。可清障又成了问题,个别农户就是不搬迁,并提出种种无理要求,在王广志带领下,村干部分头上门做工作,走东家,串西家,苦口婆心,终于顺利地完成了清障工作。接下来,王广志又领着村干部上济南、下济宁,发动本村在外工作人员慷慨解囊,内筹外引,筹集修路资金。2002年,一条长800米,横贯全村东西的中心大街铺上了柏油路面,××村民有了自己的第一条公路。2003年,村“两委”又积极争取“村村通油路工程”建设资金,硬化了南北街,村容村貌为之一新。

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一直是该村党支部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该立足本村实际,王广志给本村确定了“外出内调”的经济路子,“外出”即外出打工,××村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300余人,年创收入150余万元,村“两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壮年外出务工。男劳力外出,家庭妇女在家浇地又成了困难。“群众利益无小事”,老王又坐不住了。他毅然决定村里出资购置24套浇水机械,埋设涵管12000余米,改造低压线路15000米,新打机井5眼,全村达到了机、电、井、管“四配套”。天旱时,由村干部分地块负责,农户按顺序轮流浇地,省工省时,全村945亩耕地仅用3—4天即可浇灌一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内调”就是搞好本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高价值经济作物,发展畜牧养殖业。1993年,经多方联系,××村又与省棉办签订了棉花良种棉培育合同,××村每年种植棉花250亩,由省棉办提供新型优质棉种,收获的棉花以高于市场价10%的保护价出售给省棉办。“订单农业”又让村民们甜到心里。2003年,全市范围的“绿色双百工程”拉开了帷幕。王广志决心抓住这次机遇,实现全村种植业的跨越式发展,积极引导群众发展速生林种植,当年冬季,全村植树500亩,居全乡之首。

篇(3)

一、狠抓班子建设,不断增强村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

村总支部书记张铁元率先垂范,当好班长,充分发挥村支部在村集体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与村两委干部的联系沟通,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大事多商量,小事多通气。建章建制,加强村干部管理,村干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即有分工又有合作。村干部坚持值好班,做到村里有事有人管,村干人人有事做。建立了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实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增强村财务公开透明度,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营造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

二、建好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去年争取开工建设了全县第一批,全镇第一个村级综合服务平台,今年3月份完工,并多方筹措资金投资40多万元,搞好了村部绿化、亮化、广场等配套设施建设,结束了村民议事、开会无场地的历史,得到了市、县领导的充分恳定。今年四月份,副市长杨龙金率全市参加抓党建促脱贫会的领导以及6月21日县人大主任张永发率省、市、县人大代表来我村参观都得到了高度评价。

三、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村支部按照“突出重点,因事因人设岗,简单明了,自主自愿,方便操作”的原则,设置了宣传监督岗、科技示范岗、民事调解岗等岗位。通过党员大会确定人员,择优选配,建立完善了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构建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有利地促进了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助推村经济社会发展。

村总支着力破解村妇联薄弱,工作力量不足,妇联成员广泛性、代表性不够等问题,动员广大妇女投入经济建设的工作中来,把村妇联建成了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5月22日,全县基层妇联组织改革暨“寻找最美家庭”现场会议在我村召开,县委副书记周志敏到会指导。会上我村表彰了18户“最美家庭”,并向全村广大妇女和家庭发出了“美丽百吉从我做起”的倡议。

五、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篇(4)

远程教育“学用”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后,我村及时制定了实施方案,组建了宣传发动组、调研选题组、组织培训组、课后辅导组等组织,确保了学习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党员干部和村民生产生活情况,将参训人员分为政治理论、畜牧养殖、种植技术、计生知识等6个培训班级进行培训。通过精心选题、强化培训使群众的养殖、种植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宋家庄组的李刘记、肖银娥等6户群众通过远程教育学到了养牛技术,成为养牛大户,平均养牛10头以上,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散养户迅速达到65户。大家普遍反映远程教育对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构建和谐新农村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宋家庄组李刘记高兴的说:“刚开通远程教育的那段日子,我还不愿学,后来才知道了上面有种养殖技术、动物防疫等方面的专家讲课,为我科学养牛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指导,通俗易懂的讲解,很快吸引了我。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现在在牛的疫情防治方面,我已学到了经验,自己就能发现牛身上的疫情所在,及时的做好防疫工作”。经过一年来的学习,村民普遍认为远程教育的教育模式效果很好,不但能学到科学技术知识,促进致富,还能丰富群众娱乐生活。远程教育使我村广大党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党员群众致富领富的本领明显增强,也为养牛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办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村是一典型的山区小村,群众居住分散,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属亚热带气候区,土地肥沃,桔草丰富,而且本村素有养牛的习惯。但饲养分散,没形成一定的规模。要想带领群众致富,就要大胆思维,开阔创新,5月,我带领部分群众外出考察,结合本村丰富的土地、饲草和人力资源与当地65户群众致富带头人筹资200万元组建了一家集良种肉牛选育、肉牛饲养和销售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丹凤县兴农养牛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社员65户、牛存栏853头。兴农养牛合作社的成立直接带动了土门镇古路河、神其沟、龙泉、七星等村,竹林关镇雷家洞、洞底、张塬等三个村,促进了银花河沿线的经济增长,把过去视为废物的玉米秸秆卖给合作社,仅此一项就能帮农民增收达到20万元以上,部分村民利用农闲时间割家草,增加劳务收入,一些不能外出打工的群众也利用农闲来合作社喂牛。合作社的牛粪又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为沼气池的循环利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原料,既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又清洁了能源,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合作社的发展也带动了山阳、洛南、商南等几个县养牛产业的兴起,不断有群众来合作社交流学习,合作社专业人员为他们培训指导,既为合作社增加了经济效益,又带动了周边几个县群众致富。

三、搞创新,成就百年兴农养牛

在合作社的运作上,我们大胆创新,积极推行“支部+远教+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农村致富带头人投资,以合作社养殖为主,依靠合作社的资金在形成规模养殖的基础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由合作社向饲养户免费提供子牛。同时组织党员、干部、专业人员成立协会,协会负责向养牛户提供养殖技术培训和指导,协会成员成为利益共同体,形成利益均占、风险共担的内部机制,发挥“上联合作社、下联农户,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作用,极大的提高了服务水平。牛出栏时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出售,形成合作社带头、协会服务、社员受益的发展体系。同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建立了校企合作协议,使防疫工作有了确实的保障。积极发展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本着“服务三农、促农增收、帮农致富”的宗旨,按照“示范引导、服务社员、让利农户、共同富裕的经营思路,实现互利双赢,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先进的市场运作模式,用运作工业的经营理念来经营畜牧业,延长畜牧发展产业链,做好牛沼菜(粮)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网上进行交流。最终实现“打造陕南养牛航母,成就百年兴农养牛”的根本目标。

篇(5)

一、抓班子队伍带村,进行村务民主管理

村两委凝聚力、战斗力强。班子团结和谐,村务公开,民主议事。村两委班子及村民代表商议并制定了村规民约,以提高全体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还制定了工作制度、民主听证制度。兴办公益事业必须召开村民代表会、民主听证会,然后召开群众大会。在会上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征得三分之二群众同意后再实施决定,村务公开每季度一次,接受群众监督。鼓励和引导群众参与村务公开、村务管理,在村民自治管理中发挥作用。确保了村民的民利落到实处。积极发现和推荐优秀人才,提高村干部中年轻成员比例,做好能人发展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

二、抓人才科技兴村,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发展靠科技、人才是关键。村党支部将本村有一定科技基础的能人带出去学习、考察致富项目。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请县科技人员到全村对群众进行实用技术培训3次,参学率达90%。致富能人在村班子的支持下,开展“双学双比”活动,一批种养殖能手脱颖而出,同时,投资150万元扩建了xxx综合养殖场和xx粉条厂,新建高标准养殖大棚10座,为草畜产业发展撑足了后劲。村支班子实施的“一帮一”科技致富活动,带动并帮助其他群众积极发展经济,走上科技致富道路。

三、民主法制管村,促进和谐稳定

上一篇: 结课总结 下一篇: 高中英语听力训练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