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经验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07 16:09: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项目经验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项目经验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80-0016-02

ERP是一种可以提供跨地区、跨部门整合实时信息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融合了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先进管理方法和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企业级一体化管理系统。实时ERP建设是企业全面接受现代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把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融入企业管理整个过程,是对企业管理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梳理,是对企业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的一次深入变革和持续改进,ERP推行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艺术。本文就笔者数年在国内某大型集团实施ERP项目的建设经历,将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予以总结阐述。

1 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成立组织,明确职责。为了保障ERP项目的成公司实施,建议成立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各分管副总任副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同时设立ERP项目办,挂靠公司ERP项目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推进。下设各个专业组、一个转变管理组和一个技术配合组;

二是明晰工作思路,积极高效的推进工作。加强ERP宣传理念,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大力开展培训工作,增进员工对ERP的了解;

三是积极完善网络现状。加大信息网络设备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以适应ERP稳定运行需要。

2 具体实施方法

1)以培训为重点大力开展转变管理

一是开展“本土化”的ERP理念和知识培训。建设初期,为了让员工更快的了解ERP,需要结合公司已经开展过的信息化工作进行比较,从内涵、设计思想、架构、建设目标等方面向员工分析他们的异同点,深入浅出,让员工明白ERP实际上就在大家身边,让员工更容易走进ERP;

二是利用一切载体进行宣传,让员工时刻感受ERP。在ERP建设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站,板报和LED大屏等载体进行ERP理念宣传、知识培训、新闻报道,让员工随处可以感受ERP,接受ERP的熏陶;

三是分阶段、分层次全方位开展转变管理,让全员参与ERP。可以根据ERP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对不同人群从不同角度进行转变管理,让公司领导、关键用户、一般人员等不同层面的人了解与己相关的ERP知识,了解ERP将给自己带来哪些的变革以及怎样去掌握这些变革。

2)以流程为主线全面开展差异化分析

公司要以流程学习为抓手,促进员工对ERP的了解。流程学习非常重要,建议由公司领导亲自参与所分管的专业组,采取“分散学—集中学—加强学—流程抽讲”的顺序,步步推进,保证学习的效果。一是分散学。由公司内负责人自行组织员工进行学习,重点对涉及各自专业模块的流程进行讨论,提出差异和疑问。二是集中学。由ERP各专业组组长组织,公司分管领导、本组成员及相关负责人参加,对重要部门关键岗位人员进一步组织集中学习,要求相关人员了解、理解、并能熟练的讲解流程。四是开展流程抽讲。由该公司领导和项目办对重要部门关键岗位进行抽查,讲解与本岗位相关的流程。如果可以,将结果记入考核情况表,以促进员工对本模块流程的掌握。

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促进了相关人员学习流程的积极性,保证了学习效果,不仅学习了流程本身,同时也为后来的流程岗位匹配、制度修订以及系统培训打下了基础。

3)以数据清理与收集作为核心抓好建设工作质量

一是建立了权责分明、机制完善的数据收集工作模式。数据的真实,唯一性是保证系统顺利上线的前提。在静态数据收集阶段,需要建立了数据收集责任追究机制,以专业组为主体,根据收据收集的责任分解,按照专业组为主体,根据数据收集的责任分解,按照各专业模板分类,形成了“一线收集、二次核查、三重审核”的数据收集工作机制。为了保证数据收集的准确、真实,数据收集前,在上级公司开展数据收集培训的基础上,各下属公司需结合实情,自主组织专业组内的数据收集研讨和培训,使每位数据收集参与人员全面掌握收集原则、标准和模板的填制要求;

二是制定详细方案,明确清理内容和步骤。方案需由分管副总主持召开清理启动会,强调各专业组的职责、分工以及清理计划等,确定试点进行数据清理和收集,按照“先培训试点单位,确定试点进行数据收集,总结经验,再全面培训,全面推进”的原则开展全公司的数据清理工作;

三是分专业开展专门培训,确保数据清理工作质量。培训中对有疑惑的地方进行讨论,要求参与清理收集的人员遇到问题及时提出,并填写《清理日志》,便于与专业组沟通、解决;

四是加强领导与协调,强化清理结果的审核。各专业严格按照周计划进行数据收集;

五是建立动态维护机制,及时更新维护数据。

4)修订制度顺应ERP建设需要

制度修订是ERP变革管理的保障,如果说ERP是成熟的套装软件,是一个“软体组织”的话,那么制度就是保障“软体组织”正常活动的“铠甲”。所以为了避免现行管理与ERP上线后的流程规定相悖,在学流程阶段,就该提出“学流程、找差异、定措施”。在此基础上,按照集团总部的统一部署,制定了下属公司的制度修订需求清单及计划安排。

5)以岗定人匹配用户权限责任到位

ERP流程岗位匹配及用户权限收集工作关系到系统上线后能否正常运转,为了尽可能全面的收集数据,项目办需首先组织各专业组及相关部门学习,讨论流程岗位匹配表及用户权限收表,明确流程名称、作业简述,当前版角色以及实际岗位名的对应关系,对不明白的地方及时与专业组进行沟通;然后按照实际岗位分工,分部门进行用户权限收集,上报至专业组长;再由各专业组长对本组用户权限进行汇总、初审;最后公司领导、项目办及专业组长开会对用户权限进行再次审核,以保证权限分配合理。

6)把SAP系统操作培训当做上线前的重要准备落实。加强对上线前培训的管理,以确保上线培训取得预期效果。

3 结论

回顾ERP建设历程,成功的ERP建立离不开以下几点:

1)公司领导的重视与支撑是整个项目推进执行力的第一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迫,缺乏执行力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举步维艰,一切工作计划都将无法顺利实施;

2)全员参与是整个项目推进的人力保证。ERP的实施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无论是纵向深度还是横向跨度,涉及到的范围相当大。全员参与不仅是建设氛围的需要,各项数据清理收集、部门之间的协调运作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才能完成,否则建设ERP只能纸上谈兵,无法完成上级部署的建设任务;

3)必须把培训工作贯穿建设过程始终。ERP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程,每个阶段都有其重点和具体要求,必须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组织员工,特别是参加建设工作的群体大力开展培训工作,教会员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积极储备专业人力资源。这不仅是实施ERP建设的需要,对ERP今后的上线运行也将有着深远的影响;

4)必须把数据收集工作当做建设的核心任务来完成。基础数据收集清理是整个系统平稳运行的关键,数据的清理不仅要完备齐全,还要按照标准的模板录入,并根据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保持数据真实性。只有数据收集完整、有效,ERP才是真实的、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篇(2)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with some 800000 tons of alumina plant construction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easure on line control, manual hole digging pile, cast-in-place concrete engineering, template engineering, equipment foundation and ground beam construction is used i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Key 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etting-out; alumina; template; cast-in-situ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TF821

氧化铝厂的建设应对拟建项目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综合优化,合理确定建设方案并应符合铝工业发展。工程建设应进行全面规划,采用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降低原材料及能源消耗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成熟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氧化铝工程建设内容多,既包括生产设施建设也包括生产配套设施,涉及到土建施工、电气设备安装、生产设备安装等一系列工程建设内容。本文将主要以某80万吨氧化铝厂区土建部分工程施工为例就项目施工技术应用做一经验分析。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80万吨氧化铝厂区,自下而上结构依次为桩基础、基础(地梁)、框架结构。共计28根桩基础,均为单桩。人工成孔灌注桩基础直径100mm,桩长≥5m,入岩深度500mm。护壁厚度100~175m,桩基砼C25,保护层70mm。主筋14根螺纹16mmⅡ级钢筋。基础含设备基础和独立基础两个部分,独立基础坐落于桩基础上,其余基础坐落于人工换填土层上。换填土层厚度3000mm,采用土夹石换填。设备基础采用Ⅰ级耐碱砼。框架柱尺寸400*400,砼:C25;钢筋HPB235,HRB335;柱顶标高+5.000m。屋顶设有多个钢管道支架。

土建建筑部分的墙体为M5砂浆砌筑MU10砖,地面以下为水泥砂浆。地面含有水泥砂浆地面、耐酸瓷砖地面、耐碱砼地面。耐碱地面构造依次为基层分层夯实、C15砼垫层120厚、防腐卷才隔离层、水泥砂浆保护层20厚、Ⅰ级耐碱砼面层40mm厚、改性耐碱砼110厚。顶棚为混合砂浆刷乳胶漆顶棚。踢脚板为水泥砂浆踢脚板。墙面外墙为涂料墙面。屋面为保温、无找坡卷才防水屋面,防水层≥1.5mmGLFS1-W高分子柔性卷才。

下面将就本工程施工中一些关键施工技术如施工测量放线控制、人工挖孔灌注桩、模板工程、现浇砼工程、设备基础及地梁施工的技术应用经验做一分析。

2施工测量放线控制

施工控制网的测量,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进行。施工控制网点布设和网点布设间距应满足各建筑物施工定位放线和技术监督的要求,并与总平面图相配合,以便在施工过程中,保持有足够数量的控制网点,为施工提供定位测设及技术复核的标志。建筑物的施工定位及施工控制网点的布设,应根据施工控制网进行定位测设,沿距建筑物开挖线约2m远位置测各轴线方向控制基准点,将主控轴线外引埋设基准点,要求埋深0.5m,并浇筑混凝土稳固,加以保护。施工控制网点的测量应进行闭合误差校核,误差应在1/5000内,可按比例修正,超出允许误差值时应复测。测设施工控制网点时[1],测量应不少于一个测回(往返测为一个测回)。统一的施工控制网点、水准点及建筑物的主轴线等控制点标志,应设置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位,并用混凝土保护,重点的标志和环境保护需要,可加护栏围护。

3人工挖孔灌注桩

施工场地做好“三通一平”,现场四周设置排水沟,桩孔中抽出积水,排入防洪沟内,施工现场的道路应畅通。桩基的轴线桩和水准基点桩设置完毕,经复核并办理签证手续,才能开始开挖桩身土方。挖桩前,要把桩中心位置向桩的四边引出四个桩心控制点,在砼墩上作好标记。全面检查施工准备,确保机电设备完好,符合安全使用标准,向现场施工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使安全、技术管理在思想、组织、措施上都得到落实。试挖桩,并校验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在灌注砼前应将孔内水抽完,报请监理代表同意后应立即灌注砼封底,封底砼最小高度为300 mm砼应连续分层浇筑,砼采用插入式振动器进行振捣,振捣器软管长8m,采用人工用麻绳将振动器放入孔内振捣,振捣时间要适宜掌握,当砼面每上升1-2米振捣一次,连续进行不留施工缝。钢筋笼第一个加强箍为桩顶标高,灌注时按要求加灌0.2m,待后凿除,以保证新老混凝土结合和保证混凝土质量。灌注时根据要求每根桩做二组试块,试块在监理见证下制作。

4模板工程

模板安装质量是保证现浇砼框架结构工程质量的前提,因此,必须重视模板材料的更新和安装技术的提高。基础模板待垫层施工完毕后放样,弹墨线。在模板施工前做好检查工作,模板支护时保证模板的位置与墨线重合。模板支护完毕后,进行检查,确保模板支护的牢靠。砼框架柱的轴线首先应控制建筑物的平面位置,控制桩须引到外侧并固定,对较长的建筑物放线时应分段控制,各分段间尺寸应从中间控制点上量测,减少测量累积的误差。在模板支护前,埋压砖墙构造钢筋,或预埋铁件,以备围护砌砖使用。在每根柱模下端应牢固地固定,在各层砼板面上施工中为保柱子准确的平面位置,可在楼板上预埋短钢筋,以固定柱模下端,防止发生模板位移,支模过程中要随时吊直校正,纵横两个方向用拉杆和斜撑固定,对于边柱和角柱均采用钢性拉撑,将柱模与楼板预埋拉环钢筋拉结牢固,防止柱模倾斜[2]。梁加固调整,为确保围护结构与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在支模时可先预埋压墙钢筋,或预埋铁件,以备围护砌砖使用。按梁柱接头部位形状尺寸加工制作异型钢模进行组装,以改变组合钢模与木板拼装的状况,同时要求异型钢模周边胁高,胁上帽孔孔距与孔洞直径均与现行的组合钢模相同,便于相互连接组装,以加强梁柱接头模板的刚度与整体性。

5现浇砼工程

砼搅拌采用50型强制性自动配料搅拌机搅拌。现场取样检验、试配后进行搅拌,并建立严格的搅拌制度。高标号砼采用商品砼。基础、预制构件砼浇注采用自卸浇注,框架柱采用自卸浇注。圈梁、过梁、雨棚采用自卸砼,人工运输浇注。砼浇注前给搅拌站提出砼需用单,注明砼标号、用量,需用时间。砼浇筑前,应有醒目的楼板浇筑厚度的控制标志,控制点数量与间距应以方便施工,确保证板厚度符合设计要求为原则。将振动棒等工具准备好。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须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框架砼施工按分层分段进行,每层中先浇筑柱,再浇筑梁、板,浇筑一排柱的顺序应从两端同时开始向中间推进,以免因浇筑砼后由于模板膨胀,断面增大而产生横向推力,最后使柱发生弯曲变形。框架柱浇筑砼前,应先浇50mm与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层,接着便可分层浇捣砼。砼必须连续浇筑,如必须间歇时,时间应尽量缩短,间歇后应进行二次振捣,以提高砼与钢筋的粘结力,防止现浇砼间歇而产生裂缝,增加砼密实度,提高其抗裂性。

6设备基础及地梁施工

施工前要认真的熟悉图纸,根据工程结构情况和施工设备料具供应的条件,对模板进行选配,特别是对异形模板和特殊部位,按图纸中标明的预埋件,预留孔洞,螺栓位置等要考虑详细。模板不得有弯曲现象,表面平整度不得大于2mm。

设备基础的预留孔采用木胶板制作,均采用16螺纹钢筋进行焊接成方形固定框,焊接设备基础主筋固定[3],涂刷隔离剂,按设计要求的位置找正加固,以防浇筑砼时偏移,在浇筑砼初凝时慢慢拔出。预埋铁件的埋设工作,应在浇筑砼前将预埋件上用醒目的标出十字线,以备在下好预埋件后检验校正,确保预埋件的位置准确。地脚螺栓的固定采用钢筋或用小型钢板制作定位架,将地脚螺栓与定位架焊牢,浇筑砼时要设有专人检查看护,在浇筑砼初凝前,再进行复查,确保螺栓的位置准确。地梁施工采取现浇捣制施工,在施工前基础预埋钢筋(同主筋直径),锚入地梁,按35d留出外露部分。

本工程所有子项的检验批全部合格,各分项工程质量基本评定为优良。基础及主体分部工程经各方联合验收评定合格。装饰装修、建筑屋面等建筑四大分部工程基本评定优良。各项专项验收合格,单位工程施工质量基本评定为优良。不过施工项目技术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尚需进一步深化,需要我们做更加细致的工作,使施工技术走向规范化、正规化。

参考文献:

篇(3)

安全壳喷淋系统是核电厂的专设安全设施之一,它是在设计基准事故工况下唯一可将热量带出安全壳的系统。其设计的目的是,在可能发生导致安全壳内压力和温度升高的事故之后,疏导堆芯余热,同时冷凝安全壳内蒸汽而降温降压保证安全壳的完整性[1]。

安全壳喷淋系统的调试试验[2]主要有:泵在最小流量管线上启动试验、化学添加剂回路试验、喷淋系统流量验证试验、喷头流量空气验证试验。本文针对上述试验的准备工作及试验进行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处理思路和解决方案,有利于促进现场调试工作的安全快速进行。

1 泵在最小流量管线上启动试验

本试验的目的是:检查喷淋电动泵在最小流量管线上的运行;检查和泵相关的氢氧化钠喷射器的运行。在试验执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电动泵启动前的排气问题。主要原因是安全壳喷淋系统的堵头的安装方式均为焊接,造成部分管道无法充分排气,影响试验的进行。应对措施为:完成管线的在线后,通过点动电动泵10S,实现泵体疏水排气管线以及热交换器排气管线进行排气,以便达到充分排气的目的。

电动泵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过滤器堵塞的风险。其主要原因是管线冲洗不够充分。应对措施为:在电动泵的运行过程中,关注电动泵的入口压力情况,一旦压力到达0.06MP时,立即停止运行,拆洗泵的入口过滤器。

2 化学添加剂回路试验

本试验的主要目的:检查化学添加箱的正确运行,检验氢氧化钠混合泵的正确运行,检验氢氧化钠注入系统的正确运行。在试验执行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化学试剂添加箱的液位测量表显示氢氧化钠液位错误问题。主要原因是在安装图纸中,化学试剂添加箱的液位测量表的基准高度低于化学试剂添加箱箱体底部高度。应对措施为:针对现场的安装标度重新进行测量,确认正确的化学试剂添加箱箱体底部高度,调整液位测量表的基准高度。

在混合泵停止运行后,化学试剂添加箱的溢流管线存在积液问题。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化学溶剂添加箱的溢流管线距离箱体顶部有一定的距离,在对化学溶剂添加箱的充水过程中,由于充水流量过大,使得化学溶剂添加箱的顶部和溢流管线内存在有残留气体,造成溢流管线出现虹吸现象。应对措施为:试验进行过程中,化学溶剂添加箱的充水流量保持适中即可,避免由于充水流量过大造成箱体内部排除不充分,存在残留气体,产生虹吸现象;同时,化学溶剂添加箱的液位保持适中即可,避免试验进行过程中,出现虹吸现象。

化学试剂添加箱的液位报警开关的报警值不正确。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安装图纸中,化学试剂添加箱的液位报警开关的基准高度低于化学试剂添加箱箱体底部高度。应对措施为:针对现场的安装标度重新进行测量,确认正确的化学试剂添加箱箱体底部高度,同时测量液位报警开关的报警液位高度,根据高度差值、氢氧化钠密度以及压力设定值,对液位报警开关进行重新标定。此外,为了能够快速准确验证标定值,可以根据标定值高度计算出水的高度,采用临时皮管对报警值进行检测验证。

3 喷淋系统流量验证试验

喷淋系统流量验证试验的目的是检查直接注入阶段每台泵的流量和环管出的喷淋压力,检查氢氧化钠注入系统的正确运行,检查安全壳隔离阀的正确运行,检查再循环阶段每台泵的流量和环管出喷淋压力。在试验执行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喷淋环管上压力表安装和读数不便问题。由于喷淋环管处于安全壳穹顶,同时在试验过程中,喷淋环管会出现较大的振动幅度,造成试验人员安装压力表以及读取压力表读数困难。应对措施为:采用智能压力变送器,消除试验人员读取数据困难问题;同时在智能压力变送器的安装过程中,对电缆的固定一定要牢固,避免试验过程中电缆断路。

试验条件满足要求困难问题。由于试验要求喷淋压力、喷淋流量以及建立稳定流量的时间相匹配,但是在喷淋泵的启动过程中,临时管线的流量很大,不便于调节,因而会出现试验条件未能满足要求问题。应对措施为:试验前,安装临时设施,确保能够排空喷淋环管内的水,进而为建立稳定流量提供充足时间裕度;计算临时管线临时阀门的开度,将阀门开度预先调节到计算开度,从而使得建立稳定流量所需时间尽量减少。

4 喷头流量空气验证试验

喷头流量空气验证试验的目的是确认所有喷头不堵塞,能够正常运行。在试验执行过程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喷头气体流量较小。其主要原因是喷头数量大,单个喷头的气体流量相对较小。应对措施为:在安装临时设施时,尽量选用公用压缩空气系统管径较大且通过盲板端接处,不要选用公用压缩空气系统快速接头安装临时设施。

喷头位置过高,难以触及。由于喷头位于安全壳穹顶,不易到达且难以触及。应对措施为:在试验过程中,通过安全壳内部环吊装置,同时搭建脚手架及安全设施,以实现试验的开展。此外,在试验中,通过4组人员每组人员负责一环喷淋管线喷头的检查,确保试验的安全快速进行。

5 结语

安全壳喷淋系统的调试工作对于确保核电站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某核电项目安全壳喷淋系统的调试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应对措施及解决方案,有助于后续安全壳喷淋系统调试工作的安全快速有效进行。

篇(4)

中图分类号 S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246-02

贵州省扎佐林场(以下简称林场)位于贵阳市修文县扎佐镇,是贵州省林业厅直属林场,经营范围跨越贵阳市修文、息烽、开阳、白云、乌当三县两区及黔南州惠水县。下辖3个分场2个营林站,六屯分场、冷水沟分场、三元分场、靛山营林站片区(在贵阳市区域)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惠水县柏龙营林站属珠江流域珠江水系。林场总经营面积8266.67hm2。森林覆盖率为66.58%,活立木蓄积22.10万m3,森林平均蓄积量为26.94m3/hm2。公益林4800.00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8.30%,商品林3400.00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1.70%。幼林5066.67hm2,中龄林1200.00hm2,近熟林1066.67hm2,成熟林800/hm2,过熟林66.67hm2,各龄组的面积比例为61.8:14.6:13.0:9.8:0.8,中幼龄林面积比例偏大,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面积比例偏小,林分结构很不合理。

林场以2010年中央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为契机,共实施中幼林抚育2473.33hm2(2010年中央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1000.00hm2、2010年中央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项目473.33hm2、2011年中央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1000.00hm2),分布在林场3个分场和2个营林站。项目批复后,林场高度重视,由主管营林生产的副场长领导,生产科抽调1名技术人员专门负责,到实施项目的分场、站指导工程施工。现将项目实施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严格项目管理,加强组织保障

1.1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启动后,林场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中幼林抚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场长任组长,对项目工程负总责;分管副场长任副组长,对项目具体负责,小组成员由生产科、实施分场(营林站)、计财科、林政科、纪检监察室负责人组成,明确主管领导和相关业务科室的责任’,做到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形成合力。林场与实施分场(营林站)签订抚育责任状,明确双方责任和权利,兑现奖惩措施。

1.2 严格资金管理,专款专用

实行报帐制,做到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加强财务管理,完善资金支付制度,搞好会计核算、统计工作,真实、准确、及时地上报工程及投资状况,切实保障项目资金的合理、高效使用和安全运行。

1.3 实行合同化管理

为便于管理,林场将抚育任务承包给实施分场、站的职工完成。合同明确抚育小班面积、四至范围、施工质量、完成时间、抚育单价、结算方法等。合同签订后,不准转包,由承包职工严格按作业设计技术要求及时组织林区群众完成。

1.4 扎实做好检查验收工作

林场从生产科、林政科、财务科、纪检监察室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检查验收小组,由生产科牵头,采取不定期检查与竣工检查相结合,扎实做好森林抚育试点工作的检查验收工作。

1.5 加强档案信息管理

林场建立项目工作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完整、齐全、规范的文本档案和电子档案。按时、按要求完成信息报送工作,确保档案管理能更好地为林业生产服务。

2 认真开展抚育作业设计。加强施工管理

2.1 全面踏查。做好小班调查工作

实施方案批复后,根据《森林抚育规程》《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和《国家林业局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规定》等要求,由林场调查规划队编写作业设计。以原二类调查资料为基础,利用1:10000空白地形图,在山场根据不同的树种、地形地貌、抚育方式、作业方式、抚育强度区划作业小班(每个小班作业面积原则上不超过20hm2)。根据小班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典型布设40m×25m标准地,每个标准地面积0.1hm2,标准地总面积应不小于作业小班面积的2%。在标准地内,逐项调查:林分状况。树种组成、林龄、平均树高(各径阶高平均,测15株)、平均胸径(起测胸径为5cm计径阶,不足5cm计株数)、郁闭度、单位面积株数、灌木、草本的类型及盖度;自然因子。如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位、坡向、土壤类型及厚度。

2.2 园地制宜。合理确定目的树种和抚育方式

项目工程实施区大都为6-13年柳杉林分,由于造林3年后只加强管护未采取任何抚育措施,次生栎木、桦木等乡土阔叶树种长势良好,有的优于主栽树种柳杉。作业设计时根据小班的具体情况,本着去劣留优、去小留大、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多样性、调整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的原则确定保留树种。因林场中幼林、公益林比重大,本着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阔叶树种与针叶树种相比,在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美化环境、改良气候及增加土壤肥力等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混交林与纯林相比,在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美化环境、改良气候及增加土壤肥力及生态效能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林场及时调整经营目标:尽量形成针阔混交林,保留长势良好的乡土阔叶树种栎木、桦木等。

根据实地情况,林场共采取透光伐、生态疏伐、卫生伐、修枝、割灌除草、生长伐6种抚育方式及时调整目的树种,形成栎木、柳杉针阔混交林,栎木、桦木等阔叶林。桦木、柳杉针阔混交林、桦木、华山松针阔混交林,柳杉、华山松、杉木针叶林等,真正达到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多样性和增强生态效益的目的。

2.3 加强技术培训和山场管理

由主管营林生产的副场长牵头,组织生产科和实施项目的分场、站技术人员认真学习作业设计和相关技术规程。熟练掌握技术规程后,到山场进行现场培训,大家亲自动手,熟练掌握技术操作要领后,再分组现场培训施工队伍,统一技术标准。实行技术人员跟班作业,每个小班都有技术人员负责工程实施进度和质量,真正做到事前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施工过程中,发现不按作业设计要求施工的,责令停工整顿,并追究当事人责任。加强野外用火管理,严防森林火灾,确保施工安全。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存在的问题:部分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对森林抚育作业技术了解和掌握不够透彻,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建议:计划任务下达时间尽量提前,便于实施单位有充足的时间将森林抚育与防火工作统筹安排,及时清理林区可燃物,减小森林防火的压力;建议继续加大对国有林场森林抚育补贴资金的投入,提高国有林场森林质量,发挥森林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更好地为生态建设服务。

篇(5)

大型工业厂房群项目的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形式全面,工艺设备、管线、系统综合性强,厂房施工和管道施工交叉作业、穿插作业严重,具体有下几点:

(1) 项目建设场地地理形态复杂,必须特别注意保证建筑工程基础、设备基础和地面的安全可靠;

(2) 项目建设以工艺设备、管线的安装、调试为核心,系统性极强,组成项目的各单体工程关联密切。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房建施工与工艺设备安装的交叉与协调,确保工艺进度目标的实现。

(3) 项目参建施工单位多,标段划分多,穿插、交叉作业繁杂,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全局,整体管控,及时协调各施工单位,统一步骤,统一命令,保证项目总体目标实现。

(4) 项目调试工作复杂,周期长,资源消耗大,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调整和修改,留出一定的调整时间。

二、管理经验探讨

1、组织架构

用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架构、多少人、多少岗位来管理现场施工,责任如何划分是必须要首先考虑清楚的。

就项目实践经验来看,以系统、栋号为主线,辅以专业进行管理,有其强大的管理优势。首先能够和业主的管理模式很好对接;其次能够符合厂房系统属性,减少因多人多组管理造成的。各栋号委派负责人,就栋号和系统的管理、协调统筹负责,辅以各专业工程师配合,形成管理小团队,快速协调、解决本栋号、本系统的施工问题,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设置管理小组,负责某项工作,能够使整个项目管理清晰、有序、高效而有战斗力。

2、项目规划

项目规划是多方面的,这里重点谈招标策划、场地规划、造价管控。

1)招标策划

从本项目管理实践反思来看,招标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工程管理、关系协调、施工交叉等工作难度和繁杂度。着眼于项目建设发展,应以场地区域、系统分属为纲,厂房建设规模为目策划招标,减少施工总包、减少暂估价材料、专业分包的设置。

2)场地规划

场地规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建设形象,影响项目建设必须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道路:临时道路必须先行修好,否则会给后续施工带来无尽的麻烦,影响建设进度。规划应考虑结合正式道路,考虑工程实际,考虑建设周期衔接;

临舍:统一规划,统一样式,统一要求,结合场地使用情况和施工进度安排,避免临时拆改增加费用。

附属:附属设施(水、电、排污、雨水、塔吊等)的规划和实施应与道路等工程同步进行,考虑地下管线等的施工安排,能够避免附属工程的重复拆建,有效降低费用;

3.过程控制

施工过程中对进度、质量、安全、投资的管理按照一般原则、要求、规范执行能够基本满足项目管理和工程建设的要求,同时要结合本项目特点开展工作。

进度:施工协调会、专题协调会、进度协调会

1)质量:特别注意预留、预埋、设备基础、洞、口、管廊的尺寸控制,事前的各专业图纸核对,事中各单位的联合检查,时候使用过程中的调整。

土建施工与工艺安装的施工协调是重点和难点

2)交叉、穿插、配合:大量的交叉作业必须做到统一管理,统一命令,统筹安排进度计划,牵一发而动全身。时间上的交叉、空间上的交叉、步调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完成任务。场地交接,工作面交接、施工周期交接。

3)整体协调与统筹管理:大型工业厂房群建设项目的参见单位多,如果目标不统一、命令不统一、施工进度不统一会造成项目的极大混乱,而施工单位之间的协调也必要统筹考虑。

4)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最好的管理办法是强化检查力度,树立榜样,提倡 标杆管理,实施优奖劣惩。

5)投资管理:必须先行建立整套的管控制度和流程,必须大家都按次执行,明确而清晰的制度,不然会乱的,不利于项目建设。

三、问题与探索

1.设计与现场融合的进一步探索;

设计与现场的对接更应该着眼于如何提高二者的相互配合与协调

篇(6)

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施工中发现的问题:

蜂窝、麻面、孔洞

部分地区出现纯砂浆薄弱区

收缩裂缝

分层浇筑错台、涨模、跑模、U型桥台垂直面、斜面斜率变化

二、原因分析:

蜂窝、麻面、孔洞

麻面主要是因为模板表面清理不干净、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振捣不密实等原因造成;蜂窝的原因是混凝土离析、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等方面;孔洞除了振捣不实之外,还有可能是因为个别片石距离模板太近,甚至接触到模板所致。

纯砂浆薄弱区域

出现纯砂浆薄弱区主要是因为浇筑时使用混凝土溜槽下料,预拌料在入模后形成流动斜面,加之在振捣过程中工人有拖拽振捣棒迫使混凝土流动行为,造成细骨料与粗骨料在流动中分离。

收缩裂缝

收缩裂缝主要与水泥品种、用水量以及后期养护保湿不到位有关。

错台、涨模、跑模、斜率变化

错台、涨模、跑模以及垂直度、斜面斜率的变化主要跟模板本身强度、刚度差,模板支撑不牢、支撑点不够、支撑方式不当以及对拉螺栓设置数量和间距不当有关,另外也与施工管理人员对片石混凝土浇筑细节不够熟悉,施工人员操作不当、责任心不强,班组人员配合不够默契有关。

三、施工控制措施

模板支护加固

桥台台身分次浇筑,严格控制每次台身模板支护高度。模板使用前先行打磨,支护完成后均匀刷摸脱模机或废机油。支护模板宜选用刚强度较好的定型钢模板,已经损坏、变形的模板需修补合格后方可使用。

模板加固采用对拉钢筋对拉,外侧用脚手架进行顶固,并用倒链对拉,以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保持稳定。斜面模板向下增设拉筋并与混凝土中的预埋筋相连以防止模板上浮。

混凝土运输和浇筑

混凝土预拌料由输送泵泵送入模,严格控制入模坍落度在150mm~180mm之间,并保证预拌料自由下落高度不超过2m。

全面分层浇筑,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全部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每层浇筑厚度不得超过30cm,以保证次层混凝土在前层初凝前完成浇筑。片石铺设应均匀排列,保证片石离开模板距离大于150mm以上,确保每块片石均被混凝土包裹。振捣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振捣棒触及片石或模板,更严禁在混凝土中拖拽振捣棒。

混凝土养护

施工过程中应兼顾前方浇注和后方的抹面、拉毛、养护处理,以免错过后期处理的时机。在混凝土失塑后、初凝之前,至少进行两次表面的抹压,用木抹子反复抹压密实,消除最先出现的表面裂缝。混凝土的养护主要采用保湿法,潮湿的条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另外可使水泥的水化顺利进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伸强度。为了确保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应在混凝上浇筑完毕后 12 h 内加以覆盖浇水养护不少于7天。

缺陷修补

面积较小的蜂窝可先用钢丝刷刷去表面基层,再用1:2~2.5水泥砂浆抹平,对于面积较大较大的蜂窝或孔洞则应先凿去全部深度的混凝土层和个别突出骨料颗粒,再用高强度细骨料混凝土填塞,并注意捣实。

四、结束语

大体积素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结构形式,在公路项目的某些非重要结构上还会继续使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都比较比较简单,但也并那么容易掌握,施工时应十分慎重,否则会造成结构永久缺陷。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在模板支护、混凝土浇筑以及养护方面有许多技术问题还需逐个深入探讨。

引用文献:

篇(7)

1)09年部门从上到下调整,很多同事被开,自己小组做完项目后也解散,带着不完全是开发也不完全是管理的尴尬身份,不好安排的其他组,也没有好的职位给我,就这样没有具体工作的尴尬了5个月,抹掉了所有激情。

最初有离职的打算是09年的5,6月份,我所在的LightAvn组主要开发车载导航器的影音娱乐系统,由于客户本田尼桑等汽车行业的不景气,直接导致了我们整个组被肢解,40人左右的团队有20人左右被开,十个人左右被送去日本(由于对这次前途非常担忧,没有过去),剩下10个人左右维持这个组,group leader换了,我的leader也被分到其他部门,我就在这个尴尬的位置呆了将近5个月,虽然带过项目,但真正属于我这个小组的人员只有2个,而且都是新招的,由于金融危机,2个人没有任何原因都被fire了,剩下的都是从其他组抽调过来的,并不完全属于我的小组。做完半年的项目后,大家都回各自的组了,就剩下我一人和一个原来的同事。所以我的经历从08年10月份就已经悲剧了,工作两年就被安排做管理,让我比较开心,但刚成立的小组就被金融危机给完全打散了。为后期因为我这个身份,到哪个小组也不合适,也没有合适的职位给我,就这样极其尴尬的过了那个把我所有激情消灭的5个月。后来新的group leader意识到不能一直这样没有具体的工作,就把我“卖”到了另外一个部门。

2)10年在新的项目中,靠输出我的技术和项目经验,带着大家一起完成了一个完全没有经验的项目,但公司给他们的加薪让他们失望,这个项目的前途也让他们感到不稳定,我找不到好的理由在让他们有激情的工作,我甚至不知道这个项目中有谁要离开,下个项目我还有没有,我们这个组还能不能存在下去。

在新的部门本打算一边工作一边找找外面的机会,重新完全做开发让我驾轻就熟,很轻松的完成前期的研究,就这样被新的leader也是项目的PL觉得我应该担任更多的角色,但经过那5个月我已经不想再做管理了,只想做一个优秀的简单的开发人员,但作为一个PL,她是一个女生,而且不管技术方面多年,组内的人没有人能帮她主管开发的事情,她希望能找个对技术有底的人来替她分担技术方面的管理。我接下了这个任务,只是因为她对我赏识,对我的信任,在那段时间我基本放弃了外面的机会,带着兄弟们一起拼,大家都是拼凑到一个组的,没有时间磨合基本上,所以我基本上靠输出我的技术和我的项目经验来带动大家的积极性,就在第一版release前一天,我们的代码还不能再实机上跑出第一个画面,PL崩溃了,她都已经准备和老板要求delay项目了,但我对我们非常有自信,从上班我就一直跟大家说上午一定能解决,尽量让大家知道我们离胜利只有一步,越是轻松的氛围越能有效率,不到半个小时时间,整个实机就正常跑起来了。大家付出了很多,一个半月的时间基本上都加了100个小时左右,但接下来的加薪让他们感觉太大的挫折,我无法调动他们呢的积极性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浪费了他们很多外面的机会在哪6个月的时间里,太多的不确定性让我感到我可能已经不能再留在商泰了。

2:我到底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在先锋离职之前我找好了天柏,对这家公司了解的不多,对自己到底要进入什么样的公司也没有想好,只是觉得不能再留在先锋了,就出来了。但到了天柏我发现我需要沉淀自己一下,确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为此我成为了现在的“无业青年”。

1)先说说天柏的印象。天柏是一家中小企业,工作环境很一般,跟商泰比仍显不足。工作氛围不错,年轻人的管理团队,比较简单。加班没有加班费,而且基本是要一周加班三天。从报道的当天我就觉得我犯了错误,没有认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匆忙下了决定,所以我决定给自己几个月的时间想清楚后在找一家满意的公司,决定没有和天柏签约。

2)在说说我曾经面试的几家公司。

德尔福:美国企业,500强,还不错的公司,但距离我住的地方比较远,费了2个多小时的时间到了后,由于前台的失误,让我对德尔福的诚意产生了怀疑,没有进行下面的面试就走了。后来发现基本上是前台没有做好沟通,导致了我的一肚子委屈了面试官的一脸茫然和不理解。

continental:德国马牌公司,500强,公司非常不错,但岗位方面可能不太适合,而且我的两年的管理经验让其中一个技术人员感到不是很舒服,最后没有成功过。

篇(8)

在2017年的工作中,我曾带领团队主持了保定宏协承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年产24万套汽车门窗框项目、徐水县宏达精铸厂年产9000套精密金属模具技改扩建项目、保定市腾川塑业制造有限公司新建年产45000吨塑料制品项目等的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并编制验收报告;编制了保定市东方发展塑业有限公司、保定市军威食品制造有限公司、高碑店市东马营鑫天龙无纺布加工厂、高碑店市隆信塑料制品厂等公司的排污许可证监测报告;完成对保定沐泽铜材有限公司扩建年产4000吨电工软铜绞线及纸包绕组线项目、顺平县曲寨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20万m3商品混凝土项目、顺平县鑫旺制革厂年产1800吨箱包壳及200吨汽车板扩建项目等的现场采样及监测工作。

篇(9)

1、安全管理不规范.出现诸多安全隐患

根据建筑工程事故统计分析:有一半以上的事故原因是“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尤其是职工违章作业冒险蛮干在其中比重最大, 尽管大部分职工在长期的建筑施工操作中,安全经验已经较丰富,企业各类岗位安全操作规范也日趋完善化,但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一些旧的安全操作规范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施工的需要,存在生产与安全脱节现象。

2、管理模式不合理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继承了许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以及行政手段和硬性指令,代替科学的管理方法.违背了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使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导致资产利用率降低,成本急剧上升。

3、责任人分配不明确

目前我国项目法人制的落实还有死角。项目的建设投资和运行主体呈现多样化.表现为有的是项目筹资、建设管理、运营、还贷一体化的项目法人制运作;有的则是筹资建设一个单位一帮人,运营还贷又是另一个单位的一帮人,各个责任人的责任分配不明确就凸显出来了。

4、管理薄弱

建筑承包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还相当薄弱.有的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有的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及办法等。很多项目经理缺乏项目管理的系统知识.法制意识、技术意识、质量意识,在利益面前,安全意识淡薄。有的项目经理团队意识淡薄,从而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对于机械设备、材料等方面的管理,也存在突出的问题,许多承包单位建立了内部租赁公司或租赁站,对机械设备、周转材料,实行内部资源市场运作.总体情况是好的.但突出的问题是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比较薄弱,隐患较多,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比较突出。

5、资金不能有效地运用

由于行业的恶性竞争,工程中标价越来越低,施工企业为维持生计需要从项目抽取一定的资金,有的施工企业管理粗放,缺乏对项目的制造成本、利润等经济指标的正确分析,有的根本不知道现场该用多少钱才能把质量优良的工程建造起来,不管项目实际都砍一刀,把有限的建设资金抽回企业本部,由此造成了工程资金缺口大,直接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施工。

通过对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的研究分析,在项目管理中应强化实施以下几点措施,以促进工程项目管理质量。

1、强化安全管理。认真履行安全责任重点,加强安全管理体系、机构、制度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设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是确保项目安全管理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它关系到安全管理的成效性、高效性,以及安全管理最终目标的实现与否。另外,只有切实认真履行各级各部门和每个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尽职尽责,方可保证生产安全。只有加强制度建设与落实,方可进一步确保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最终保证生产安全,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

2、加强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制定

施工组织设计应有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必须按规定由承包单位审核,审批合格后报总监批准方可实施;对危险性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如:土方开挖、基坑支护与降水、脚手架、模板工程等都应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此外,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组织专家论证、审查,合格后方可实施。

3、加强安全教育

应严格执行“入场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新工人入场必须经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对于转岗、变换工种的作业人员,应进行操作技能、安全操作知识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管理人员必须按规定每年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学习,加强职工经常性、专业性,尤其是季节性、阶段性安全教育。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设备、新材料安全知识的安全教育培训学习,加强重要安全设施(设备)、特殊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生产重、难点部位安全技术措施等的安全教育培训学习。

4、加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工伤亡事故的处理

承包单位项目部应制订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组织定期演练。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根据单位、项目的实际情况制订。加强职工伤亡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结案制度管理。创新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在机构的设置上。作为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决策,工程技术部、施工管理部。其中,市场合同部主要赋予的功能有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财物管理、成本管理和结算管理等;工程技术部主要负责生产调度、技术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劳动力配置及计划统计等工作:施工管理部表现的主要职能为在合同约束下对现场施工进度、技术、质量、安全、资源配置、成本控制等全方位的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

5、推进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努力提高项目经理管理水平

一方面项目经理在授权范围内处理和协调甲、乙方、总承包方

与分包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等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工程项目的协调和有序实施。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一整套项目管理的责任体系和规章制度.明确项目管理责任人及建设承包公司与各施工生产单位的管理责任.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制定项目管理核算办法及奖惩制度等。强化培训各级项目经理.采用课堂指导、模拟工作以及在职培训等方式,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对那些工程实践中表现出色的中青年技术人才给予特别的关注。最后,加强监督约束,建立完善项目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篇(10)

作者简介:刘邦祥(1968-),男,山东泰安人,中德合作风电研究与培训项目翻译,高级培训专家,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培训国际比较;刘邦春(1975-),女,山东泰安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基础心理学博士生、美国克拉克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和平心理建构等。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2-0082-04

一、调研背景

(一)中德职教合作的实践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转变教育观念及教学模式的主要手段,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中国与德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其中起步最早、历史最长、项目最多的。”[1]。三十年来,中德两国职教合作共组织了10万人次交流和考察,实施了100多个项目,发行了上百种专业书籍。

姜大源从师资培训、合作办学、技术培训及专题研讨四个维度综合描述了两国政府之间、院校和社会机构之间不同层面上的各种形式(包括长期项目、措施及系列化论坛)的合作活动,指出:两国间的职教合作从初期以由德国向中国的经验输出为主逐步转化为双向交流。德国伙伴也认为专业人员互访是“相互学习、相互激发、共同进步和共同构建未来发展”的机会[2]。

在华德资企业也以多种形式开发人力资源。如:西门子(中国)培训了上千名职教师资、每年接受5000名职教学生进厂参观和实习;宝马汽车公司建立了北京、上海两大培训中心和沈阳、南京、成都、广州四个培训基地,开展了学徒生项目。2011年10-11月中国教育部、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与相应企业启动了汽车机电技术、风电运行维护技术的职业教育项目,探讨校企深度协作的、近似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与此同时,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与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也开始了“职教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课题,德国职教联盟与我国职教协会受政府委托组织高层次职教合作对话,与具体措施相呼应,共同促进我国职教体系革新。

(二)中德职教合作的研究

姜大源形象地把两国职教合作的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从“旅行者说”到“拿来主义”,再从“比较研究”到“本土化”;并指出该领域始终伴随着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包括“在项目复制的过程中的原形研究,在项目重构的过程中的比较研究,在项目迁移的过程中的内涵研究”[1],正是这些研究措施确保了项目层面的创新。这些项目成为了解两国职教发展、认识职业教育规律、探索改进职教教学及管理的试验田。

在总结前十年合作的成果时,刘来泉提出:“学习借鉴德国经验关键在于抓住精神实质”、要为改革实验“创造借鉴的条件”,要“加强改革成功经验的宣传与推广”[3]。徐朔对比发现多个合作项目共同的特点包括:校企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共建职教领导委员会,企业参与到开发课程和实施教学的具体过程之中、企业承担部分职教成本并与学生签订培训合同,指出这些项目在形式上接近德国“双元制”模式[4]。

在总结唐山农村职教项目(1998-2004)经验的基础上,赵志群和格莱夫分别发表了论文和论著介绍了依据职业实践开发农业职教课程的方案,以传播该项目成果[5][6]。借助职业教育促进就业综合项目(江西,2005-2009)的经验,刘邦祥阐述了如何遵循“行动导向学习原则”建设职教师资教学能力[7]和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8],还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论证了影响职校教学改革的因素及对策[9]。

二、提出调研问题

本文借助对多家合作机构的问卷调查,收集多人的经验和观点,依循社会建构主义理念展示并论述直接参与不同合作项目的人士是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一领域合作活动的,期待更多同仁共同探讨以形成对该领域的整体性认识。

该次调研主要服从以下假设:

1.可用一套认知工具来收集参与者对中德职教合作实践的认识和评判;

2.不同职业背景的参与者对中德职教合作实践整体认识应具有可比性;

3.不同职业背景的参与者对具体的职教合作实践应有不同的关注点。

三、实施调研过程

(一)开发调研工具

结合多年职教合作工作经验,笔者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涵盖三类问题:

第一类问题指向对中德职教合作的整体评价,分别从给出的九个选项中√选出对中国社会发展贡献最突出的三项,×选出下一步最需要有所作为的三项。

第二类问题指向被调查者的个人经历,从项目管理角度分别从给出的九个选项中√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三项,×选出最需要改进的三项。

第三类问题则请被调查者从给出的九个选项中,×选出造成合作项目“有所遗憾”的三个主要原因。

(二)处理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经电子邮件发放或转发放给从事两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合作实践的资深工作者,共收到有效回复22份。

以其职业背景把回复者划分为三组:职教研究代表6人、职校代表8人和德资企业代表8人。这些回复者多年甚至十多年从事中德职教合作实践和/或研究,共涉及20多个合作项目。

由于笔者对多数项目相当了解,加之其余项目在回复中得到清楚的描述,故没有必要进行采访。借助EXCEL统计结果。

四、调查结果及发现

(一)问卷作为调查工具

从整体调查问卷来看,所提供的3 x9=27个选项都被或多或少地选到过,无论是正向(√ 代表“贡献突出”、“令人满意”)还是负向(×代表“亟待作为”、“有待改进”或“遗憾原因”)(见表1)。另外,在“其它”(选项)处,一位资深研究者表明有必要增加“职业资格预警机制”和“职教研究”作为两国后续合作“亟待有所作为”的选项;同时,他还增加“项目监控手段”作为项目管理“最需要改进”的方面。可见,被调查者基本上接受该问卷及其所列选项作为回答这三类问题的可能性,而且就态度而言,被调查者对此也是认真和负责的。

(二)全部回复的意见分布

就被关注最多的选项而言,第一类问题涉及“中德职教合作造就了师资及管理队伍”(13√ 9×),“引进职教理念”(16√ 2×)和“开发课程体系”11√ 8×);第二类问题涉及“明确项目目标”(13√ 6×)和“伴随性研究和指导”(9√ 9×);而在第三类问题上则是“双方决策者的期待相差太远”(11次)和核心执行人缺乏跨文化能力”(9次)被认为是具体项目有所缺憾的主要原因。

在被关注较多的选项中,意见相对一致的包括:

在第一类对职教合作总体评价方面,回复者比较一致地同意中德职教合作的突出贡献在于“引进职教理念”(16√)和“造就师资及管理队伍”(13√ ),同时倾向于一致认为“开展能力测评及职业资格考试”(13×)和“形成管理体制及法规”(12×)是后续合作中最需要有所作为的。

在第二类对具体项目管理的评价问题上,回复者似乎比较一致地认可“确定项目目标”(13√)、“设计总体策略”(11√ )和“有效执行具体措施”(11√ ),同时倾向于认为“选定核心执行人”(14×)与“推广项目经验”(10×)是有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对“伴随性研究”(9√ 9×) 的评价则是比较纠结的。

就第三类而言,回复者更多地把“双方决策者期待相差远”(11×) 和“核心执行人缺乏跨文化能力”(9×)视为造成“执行项目有所缺憾”主要原因。从整体上看,不同背景的被调查者对实施具体项目的问题归因比较分散。这似乎也印证了一句俗话:“成功虽有相似的条件,失败则各有不同原因”。

就被关注最少的选项而言,第一类问题(即对两国职教合作的总体评价)上有“印制教与学材料”(6√ 1×)和“推广教学项目或任务”(2√ 7×)。第二类问题(即具体项目管理的优劣评价)上有“记录项目关键过程”(3√ 3×)和“启动项目的时机”(5√ 5×)。在第三类问题(即造成项目管理缺憾的原因)上,21份回复较少地把项目运行有所缺憾归因于“关键设施设备不及时到位”(3次)“缺乏有力有效的具体措施”(4次)与“人员经费等资源不足”(5次)。

(三)组间对照问卷回复

对比三种不同背景的被调查者对中德职教合作及各自具体项目的评价是本次调研关注的重点。

1.就对中德职教合作的总体评价而言(见表2)。

与其它两组相比,研究者显然相对更看重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贡献,更要求加强“推广教学项目或任务”,而对迄今合作项目直接“培养专业人才”的作用不太重视;学校代表显然更迫切地要求加强“形成管理体制和法规”,而似乎不重视“发展‘最佳实践’样本单位”和“推广教学项目或学习任务”;企业代表相对更看重的是合作开发“教学材料”的作用、而不是“开发课程”的作用,更强调加强“师资和管理队伍建设”。

2.关于对各自参与实施的职教合作项目的评价(见表3)。与其它两组相比,研究者更为一致地对“明确项目目标”和“执行具体措施”表示满意;学校代表对“伴随性研究和指导”表示满意,更多地认为有待加强“项目经验推广”;企业代表显然更加强调有待改进“合作项目的总体策略设计”。

三组对迄今“选择项目核心执行者”都不太满意,一致要求改进这一工作(见表4)。与其它两组相比,研究者一致认为“核心执行者欠缺跨文化能力”是造成项目令人遗憾的一个主要原因;学校代表则相对多地认为是由于“人力经费等资源不足”和“相关者支持不给力”,而显然不认为“决策者期待相差太远”影响了项目的实施;而企业代表则更多为将此缺憾归咎于“双方决策领导的期待相差太远”和“评价指标不够明确”。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虽然取样有限,还有待经大样本验证问卷的效度,但是,这一微型调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姿多彩的中德职教合作活动某些轮廓特征。

调研结果证明了此前一些描述性研究的结论,特别是对中德职教合作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的论述,比如:引进了职教理念、造就了师资与管理队伍、开发了职教课程。回复者经验表明:对具体项目的成功运作发挥关键作用的因素不是经费、设施设备等,而是要明确项目目标、设计完整的总体策略,特别是选定合适的核心执行者。

后续的职教合作需要聚焦于如下方面:建立职教的管理体制和法规、开展能力测试和职业资格考评以及提升项目决策者与核心执行者的跨文化能力。然而,三组代表似乎都对建立“最佳实践”样板、推广教学项目以及开发职教课程体系没有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可能是由于这些工作远超出了单个人的能力范围,而将来不仅需要整个项目单位(迄今仍以单个院校或企业为主要实施机构),而是需要整合相关领域的多家机构共同实施综合项目,以推动职教机制体制创新。

在当今中外更加深入地开展人力资源合作的背景下,有必要分专题、分对象组地深度探究这些合作活动的共性规律和整体影响,同时,加强项目实施者的反思研究能力,对样板项目进行“扎根式”的内涵研究,为我国尽快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杨静.中德职业教育合作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6).

[2]姜大源.中德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2).

[3]刘来泉.中德职教合作十年—成果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5(2).

[4]Ming Hu. Berufsausbildung in China und Deutschland - ein internationaler Vergleich. Arbeit im Rahmen des Hauptseminars "Bildungspolitik,-recht, -planung" im SS 04 an Universitaet Duisburg-Essen, Deutschland. Dec. 2006. chinaweb.de

[5]赵志群.中德唐山农村职业教育合作课程计划的设计思路[A].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6][德]罗塔.格莱夫.中德农村职业教育合作课程方案:以实践为导向的职业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 新员工代表发言稿 下一篇: 国旗下讲话母亲节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