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简单小发明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01 12:26: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生简单小发明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生简单小发明

篇(1)

观察是小发明入门的源头。世界闻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觉察那么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它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这就启发我们:要搞小发明作品,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

观察要有目的。就是说,观察时要明确观察什么?主要弄清楚被观察事物的特性、特点和原理。这样才能发现事物最本质特征,才有可能进一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提出“怎么办”。有时甚至还要针对事物的某一缺点进行专门观察、分析原因、研究解决办法。

观察要深入仔细。观察事物的方方面面,不仅要用“放大镜”看问题,还要用“显微镜”看问题,要从外部深入到内部去观察,要从整体分解到部分去观察,不放弃任何一点值得探求的线索,才能发现某种事物现象的某些微小变化,把握事物的内部特征、局部的特点、整体的特性,才能启发学生们的灵感,使他们产生新的的构思。

观察要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创新,有创新才有发明。通过深入仔细的观察,才能比较几种事物之间的不同特征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发现其中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且通过比较,构想出新的事物或新的方法。

总之,观察既要以科学眼光看,又要以科学眼光想,才能观察出名堂,看出奥妙,提出行得通、办得到的发明新课题。

二、联想是发明的动力

联想思维是指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而产生认识的心理过程,即由所感知或所思的事物、概念或现象的刺激而想到其地的与之有关的事物、概念或现象的思维过程。创造发明离不开联想,联想犹如给创造发明插上了展翅高飞的翅膀。联想能力强的人容易捕捉发明课题,容易形成新的构思。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牛顿之所以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自然界最常见的一个自然现象——苹果落地联想到引力,又从引力联系到质量、速度、空间距离等因素,进而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培养学生联想的能力,可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造。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生活、学习用品用具采用“拼一拼”、“凑一凑”、“改一改”的办法,可以使学生接收到更多信息的启示,激发灵感,加速小发明的进程,以显示出新的特点特色,创造出新的发明。

三、实践是发明的分娩

任何发明成果都必须以实物、模型的形式展示出来,无论该构思如何新颖、独特、奇巧,也只能是一种设想,因为发明课题、设计方案及图纸最终要通过做出的实物到实际中去检验是否科学。

小发明课题的产生与选择:我们所接触到的发明课题,主要是生活用品、生产劳动工具、工艺、种植技术及学习用具等方面。选择课题时,应注意:(1)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要;(2)根据自身的知识基础和条件能力来决定课题大小及复杂程度等;(3)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4)切合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符合他们的个性追求,要具有趣味性。这时需要指导学生从大量的联想中进行认真的筛选,淘汰那些不切合实际或暂时达不到的想法。通过精选,才能获得基本可行的课题。

课题的构思与设计。在进行课题设计中,要突出一个“新”字,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把产品设计、市场需要和生产工艺要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构思设计。在对某一课题的各种构思设计中,又会出现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和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情况;既有创造性、先进性的,也有没有创造性、过时的;既有有使用价值的,也有没有使用价值的。这时要及时指导学生进行细致分析问题的内在因素,根据问题的因果关系,构建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再从程序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入手解决问题。寻找确属小发明的可行的最佳设计方案。

绘图制作与检验。设计出的方案往往也只是一个想象物的粗浅轮廓,无论想象多么简单,都必须绘出加工图纸或结构图。这是制作发明前的必要步骤。有了加工图纸、准备好各种材料和各种制作的工具,然后按图纸去进行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这时要辅导学生寻找困难的原因,有时也可以修改图纸或者重绘图纸。

篇(2)

一、提出科技创新问题

在科技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用课本上和通过其他途径学到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和实验,获得创造知识。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在教师的辅导下,发现问题,查找资料,制订计划和亲身实践,在实验中积累数据,在研究中分析数据,直至撰写科技小论文或创造出有价值的科技作品。每当学生完成一个研究课题,他们就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从而学会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解决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思考能力。

在科技创新活动时,学生提出一些研究问题或研究方法,教师要给予肯定和积极引导。我校是农村学校,夏季学生家里苍蝇很多,胡婷玉同学在灭蝇时发现问题:用苍蝇拍虽能打死苍蝇,但会留下死苍蝇的内脏污点,很不卫生;如果用粘苍蝇纸,只等苍蝇“自投罗网”,不能主动出击,效果不佳。在教师的指导,从研究苍蝇拍开始,直至设计制作卫生灭蝇兜。卫生灭蝇兜不但能灭停着不飞的苍蝇,而且还能逮住在空中乱飞的苍蝇;还会让苍蝇“自投罗网”。这个小发明获得嘉兴市第二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学校图书室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学生借书后,借书证放在图书室内。当学生到图书室还书时,图书管理员要在一个班的借书证中,找到还书学生的借书证,不是件容易事。来还书借书的人多时,学生要排着长队等候。为此,一对同胞姐妹郭婴祎、郭婴霞动起了脑筋,想了很多办法,经过反复尝试,动手实践,不断改进,每一次的改进,都向前跨了一步,终于设计制作出“寻找方便的借书证”。这个小发明获浙江省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二、探究科技自主创造

自主创造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学生探究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在科技教育实践中,要使学生发展个性,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促进创造力的开发,就必须让学生自己主动大胆地去设计,突破原有的知识圈,打破常规,而产生新的设想。特别是对那些有新意、有创见的方面,哪怕是星星之火,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如,朱懿超同学发现:不少人爱用一次性杯子,尤其是用一次性杯子招待客人,而客人也喜欢用一次性杯子喝水喝茶,认为这样干净卫生。但是,目前的一次性杯子都存在着一个共同问题,一袋一次性杯子中的杯子是一模一样的。在人多的场合,杯子放手后,往往由于认不准自己喝过茶水的那个杯子,而再用新杯,造成严重浪费,污染环境。

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减少一次性杯子的浪费呢?朱懿超同学进行了研究,想到了多种方法,最后设计了:“有编号的一次性杯子”。有编号的一次性杯子,是把一袋一次性杯子中,给每个杯上分别印上不同的编号:1、2、3……,再在杯上写上“用杯记号,再喝找它,减少用杯,环保第一”的字样。

用简单的编号来区分一次性杯子,避免人们在一个场合用两个以上的杯子,减少一次性杯子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发扬勤俭节约优良传统。这个“有编号的一次性杯子”小发明,获得嘉兴市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三、实践科技制作活动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点,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努力营造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做科技创新的主人。

如,在船模活动中,船模制作完毕,要进行试航。船模试航是调整船模的稳性、航向、航速和航程的重要措施。但是,绝大多数学校没有船模试航活动的水域,校园内没有供学生船模活动的水域,妨碍学生船模活动正常展开。以前,我校船模活动只能组织学生跑到校外的池塘边去试航,要花很多的时间,又不安全,特别危险。

在船模活动中,李伟同学想到,学生中午洗饭碗的地方,有个长方形的水槽,只要堵住出水洞,在水槽中可做船模试航,这样既方便又安全。

李伟同学的船模在水池内试验中发现:船模的航行方向,当船艏前面顶住池壁,船艉向左摆动,船艏是向右偏航,船艉向右摆动,船艏是向左偏航,只要调整到船艉不摆动,船模的方向就准了。

船模的航行方向解决了,航行速度怎样测试?李伟同学想到了科学课上做实验时的测力器,把测力器钩船模的尾部,拉力大,就是航行速度快。通过用测力器,试验船模的航行速度果然很好。

实践证明,船模试航用仪器在水池中可以进行水密性、稳性、航向、航速和航程测量得到正确的数据。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十分方便,更安全,可以边做边试验,大大提高了研制船模的工作效率。我校船模选手在我的指导下,参加桐乡市、嘉兴市、浙江省比赛取得了好成绩。我们研制船模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奖,更重要的是在研制船模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树立了创新观念!

这个小发明为广大船模活动爱好者解决了没地方试航的问题。这篇《船模在普通家用水池中试航的研究报告》科技小论文获得桐乡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篇(3)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鹤鸣山小学,看看同学们的小发明吧!

方便担架

郑苏升

在抢救伤员、危重病人的时候,都离不开担架。虽然担架的种类繁多,但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要把病人从担架上抬到病床上去,往往很费事,不仅延误了就诊,也给病人带来了不小的痛苦。

为了使担架功能更多,使用更方便,同时减轻伤病员的痛苦,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研究,我在原担架的托布距侧边约三分之二的地方安装了一条拉链,通过拉链的拉开缝合使担架分离’(如图一、二)。

为了使担架的功能更完善,在担架的两端分别安装两个可以充气的气袋,做枕头或抬高双脚之用,同时再配备一个气筒放置在担架手柄的空管处(如图三)。

改进后的担架能够很方便地把病人抬到病床上,特别体现在遇到危重病人或肢体骨折、腰椎骨折病人的时候。它不仅能节省搬运病人的时间,减少搬动的次数,也极大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该项发明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工程学二等奖)

(辅导老师:张春晓)

会变脸的保暖烘罩

李毅恒

日常生活中,许多用具季节性较强,如电风扇、取暖器等,不用时拆卸、收藏比较麻烦。针对这一问题,我产生了拓展它们功能,达到一物多用的念头。

篇(4)

创新欲即创新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人的创新活动的内部心理过程,是推动创新行为的内驱力,是引发创新行为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气氛中,创造潜能才能自由发挥。因此本人在发明创新辅导活动中,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引导他们自主探究。

1. 营造课堂氛围。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不能把目光只停留在几个尖子生身上,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用微笑、注视、点头等肯定态势语以及关怀性接触(如摸头、拍肩)等方式进行鼓励,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感,让他们放松心情,敢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

2. 保护学生创新积极性。把鼓励学生提问、创意放在首位,并对学生的创意及时强化。有时学生的创意、设想可能是幼稚、钻牛角尖或根本是违反科学常识的,但对这种情况也同样要给予关注。认真倾听,肯定其大胆的行为,找出其中的闪光点,采取适当方式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进一步思考。千万不能采用不屑一顾的态度及言语来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会压制他们刚刚萌发的创新意识。

3. 成立科技小组,举办各种竞赛。学校每个班都成立科技小组,选定研究课题,围绕课题开展科技教育和各种实践活动,并请有关学科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展演讲示范。学校每年10月举办科技节,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参加。如举办学生科技作品、科技小报展览,开展科普讲座和科技竞赛活动,评选“科学迷”“创新能手”“小小发明家”“十佳科技星”等。

二、创新思维,开拓发明创新思路

创新思维是创新的必经阶段,需要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和思维障碍。

1. 发散性思维培养。沿着不同的方向去追求多样性的思维。实践中,我主要选取材料、功能、形态为“发散点”,进行具有集中性的多端、灵活的训练。

2. 质疑性思维培养。要求学生突破书本定式,做到读书而不为书所累,突破权威定式,做到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大胆对权威们的定论提出异议。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突破从众定式、经验定式和自我定式,学会换位思考。

3. 观察力培养。观察力是捕捉和引发创新灵感的重要手段,善于创新的学生能发现司空见惯的事物的不平常之处。我主要从敏锐性、准确性、全面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从而为发明创新提供感性的认识材料。我校周顺同学发现生活中的马桶均是根据成人的身高设计的,不适合小孩使用,他就在马桶下部安装了一个U型脚踏板,小孩使用时能自动弹出。此项发明获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创新二等奖和南京市青少年发明创新一等奖。

4. 想象力培养。想象力是创新力的翅膀,能使人们超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达到一个新境界。这方面,主要从逻辑性和新颖性对学生进行培养。

三、传授技法,培养发明创新基本功

若把发明创新活动比喻成过河,那么技法就是过河的桥梁和船只。我们聘请专利局的专家做学生们的校外辅导员,举办讲座,开展座谈,专家和学生们一起归纳发明创新基本技法。

1. 缺点列举法。对现有产品、成果吹毛求疵,找出它们的缺点缺陷,然后采用新的工艺,材料或技术、结构进行创新。这种技法简单易学,容易出成果,适合知识不多但思想束缚较少的小学生使用。每发现一个缺点就是一条创新之路。几年来,我校学生成功运用这个技法,搞出了小发明小创造项目100多项。

2. 组合法。按照一定的技术原理,将两个或多个不同原理、产品等通过巧妙组合,从而获得具有新功能、新结构的产品。如我校学生刘叶发明的喷水玻璃刷,倪砚发明的可照明的多功能钥匙等就属此例。

3. 逆向思维法。人们习惯顺向思维,受常规束缚,摆脱不了旧的框框。实际上很多事如果正向思维解决不了问题,不妨换个角度来个逆向思维,就有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4. 聪明十二法。我国创造学者许立言、张福奎等通过研究并通过大量测试,提出了发明创新的“聪明十二法”。我们在指导学生发明创新时常常运用此法。它的显著特点是通俗易懂,简单易行。具体内容就是加一加、减一减、扩一扩、缩一缩、变一变、改一改、联一联、学一学、代一代、搬一搬、反一反、定一定。我校史文君同学发明的拉杆式电动车电池,赵思同学发明的充气式雨衣和薛鉴非同学发明的洗发水存储瓶都是运用以上方法实现的。

四、贴近生活,挖掘发明创新素材

小学生具有发明创新理想和愿望时,往往不知从何做起,发明什么。其实选择发明题目并不难,只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找对方向,发明创新课题就在你身边。在选择题目时,首先要掌握三个原则。第一是需要性原则。纵观世界上有意思的发明,没有一项不是因为需要而产生和存在的。第二是先进性原则。是指要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新的方法。第三是可能性原则。小学生因为知识结构、动手能力和资源掌握的原因,受到很多条件限制,要量力而行,切忌好高骛远,条件具备时可搞些大的复杂的项目,条件不具备时就搞些简单的、小的项目。通过对我校学生发明创新实例分析,具体选题方向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篇(5)

一、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分析

“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足以体现我国政府对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视。可是如今青少年教育中并没有对科技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们认识上的不足导致目前科技教育的缺失,只注重学习成绩,忽略科技思想教育为目前的主要状况。

1.青少年科技意识匮乏

目前很多学校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技教育培训教师,一般都是由教师兼职担任科技辅导员,因没受过专门的训练,兼职科技辅导员水平不足,自身缺乏创新意识,根本达不到应有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恶性循环。我校也同样如此,每逢科技节活动,学校、学区要求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科学幻想画、设计”等科技项目。教师都很想尽心尽力地去培养学生,可惜的是自身素养不够,无法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

2.过度重视应试教育,忽略科技教育

过度重视学习成绩已经成为阻碍科技教育的重要因素,学生平时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放在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上,另外,学校的教育方法也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学生的个性难以充分发挥。学校虽然也一直在强调重视青少年科技素质,但却没有制订具体的目标,使科技教育目标仍旧停留在理论上,在实践中没有进行相关的研究,缺乏详细的方法,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科技时间活动未列入学校的常规教学计划中。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开展专题讲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我校于2013年10月邀请了莘塍实验小学副校长任老师来做科技小发明专题讲座。讲座中,他以“60分钟――让你成为小小发明家”的标题来吸引家长和学生,以自己的发明教育和指导学生的发明作品,让家长和孩子们了解发明有时很简单。任校长认为,只要调动和激发起学生的创造热情,即便大多数人将来当不成科学家、发明家,从事任何职业,也将更爱钻研,更具创造性。会场上,家长们听得津津有味,大家沉浸在任校长生动的讲座之中。

任校长在讲座上讲述了很多方法,可以采用把动宾短语前后换一换,任意换,不要管格式正确与否,能否搭配,随便换,这样才能换出灵感。通过本次任校长的讲话,我们惊奇地发现第二天上交的发明申请表有很多张,而且大部分都是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原来只要有方法,学生就能开启发明创造的大门。

2.开展科技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使青少年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必须帮助学生了解科技的意义以及在以后的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我会不定期通过班会课教育鼓励学生学习科学,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兴趣作向导。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变成生动、活泼的事实和现象展现给学生,引发兴趣。

3.开展课外科技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

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是靠胡思乱想形成的,它是以丰富的知识积累作保证的。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创造性思维的时空就会越广阔,才能在广阔的知识结构之间或联想、或迁移、或联结,进而在思维过程中产生“顿悟”和“灵感”。因此,在我们教室的书柜里,就摆放着许多书籍,我会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4.充实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外活动往往是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主要是因为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就得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我们学校每年都会开展几大节的活动:“放飞理想”风筝节、“小螺号”读书节、“小百花”艺术节、“红领巾”体育节和“快乐海小”游戏节。另外,我们学校还成立了多个精品社团,如手抄报社、小制作社、读书社、书法社、绘画社、剪纸社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捕捉创新的种子,开启发明创造之门

实践证明,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先不说别的,就说我们学校,以往几年的科技节“小发明”这一项都十分薄弱。去年下半年的科技节,首先在任校长讲座的激励下,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去年的科技节成果斐然,在瑞安市获奖的学生比往年多了很多。

科学是一把钥匙,创造力也是一把钥匙,我们不但要教人如何制造这把钥匙,还要教人用这把钥匙打开人类文明进步之门。只有探索才能为人类增加新的知识,只有创造才能为世界带来新的幸福。社会在不断发展,只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所以,在小学科技活动的过程,应把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素养和创新精神作为重点,才能更好地与现代素质教育相融合,为新一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有力的基础,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赋予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科学课是一门小学生科学启蒙的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形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它以“活动”为中心,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使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1在活动中设疑,激起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课的探究过程,首先是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那么,怎样激起学生求职欲望、自主提问呢?教者必须精心设计活动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好奇心强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例如《反冲》一课,教者首先组织了学生最喜欢的“玩气球”比赛的活动,一个个彩色的气球从学生手中飞起,教师让学生展开比赛,看谁的气球飞得高,飞得远,看谁想的花样多。学生们反复玩气球,飞低了再来,飞近了重飞,改变气球的方向飞,成功的欢笑声此起彼伏。教者让表现突出的当众表演,科学探究拉开了序幕。在“玩气球”的过程中,学生便自觉地感知了气流推动气球飞行的反冲原理,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通过“玩气球”,你学到了什么科学道理?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想象,充分解放学生的思想,真正实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奏响科学探究的前奏曲。

2以活动促发展,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和猜想

许多科学发明创造都是科学家根据生活需要,大胆假设、猜想,经过不懈努力所发明的。伟大科学家牛顿根据落地现象,想到了地球引力,莱特兄弟根据鸟的飞行,想到飞机,鲁班根据小草划破手指,想到锯……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开展大胆假设想象,把想象和假设制定成研究计划。例如在《花的构造》一课中,学生在解剖桃花、萝卜花之后,发现都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便产生了是不是所有的花都由四部分组成的想象,有的学生猜想是由四部分组成的,有的学生说不一定都是由四部分组成的,激起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改变物体的沉浮》一课,让学生自己欣赏船、潜艇的活动中,学生产生“改变物体的体积和重量可以改变在水中的沉浮”的想法。

3以实验活动为主阵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过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学生猜想与假设必须在实验中才能得以证实。学生的实验活动必须具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在实验活动中注意收集信息资料,注意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及图表的准确性与客观性。例如《花的构造》一课,学生在动手解剖不同的桃花时,注意观察桃花的组成部分,并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数量做好精确的记录,就会发现桃花的萼片、花瓣和雌蕊是相同的,但雄蕊有的二十几个,而有的六七十个,从而知道,桃花由多个雄蕊组成,不同的桃花,雄蕊的数量不一样。《做驼螺》一课,在研究纸片在火柴梗哪个位置转的时间长,速度快时,学生将它分为1/2 、1/3 、2/3三个位置来探究,在1/2处可转30秒至1分钟,在2/3处转到不到30秒,而在1/3处可转一分钟以上。在对动植物的生活和生长情况作定期观察时,最好精确到长了几厘米,隔几天发生变化等,为探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内,也不限于一节课,得出的结论,有时也不是唯一的,应允许并鼓励学生关注别人成果,反省自己的结论,延伸在课外去观察、研究。

篇(7)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最好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 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徐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实习。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习,能有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二、实习过程

第一次走出校门,来到工作岗位,这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是全新的,都是让人兴奋的。整个实习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一)学习过程

最初的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学习阶段。这种学习,包括对刊物的了解,对刊物运行的了解,对本杂志社的了解和对编辑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阅读本杂志社的刊物。它包括中学版与小学版。在充分了解杂志的内部结构后,杨社长又为我讲解了杂志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所经程序。并为我请来了本杂志社的主编翁永良翁老师,为我讲解什么是编辑、什么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编辑的具体工作等问题。

(二)约稿过程

在进行完初步的学习阶段后,就要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了。我的主要工作即实习内容便是约稿。

在了解刊物的主要方向后,根据自己所负责的“中学版·发明展示台”和“中学版·探索”版块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约稿。

(三)编辑阶段

在约来一定数量的稿件后,在翁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我开始进入编辑阶段。因为约稿得来的稿件,大部分是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时的参赛稿件,在内容、长度、趣味性等方面都不太适合直接刊登,都要经过编辑、更改后才可以使用。

在经过几次尝试后,我所编辑的几篇稿件,都顺利通过了审核,被刊登了出来。

三、实习内容

杂志的发行,第一步当然是约稿。没有一定量的供稿,一本杂志是没办法发行的,一个杂志社也是办不起来的。之后才能对约来的稿件进行分类处理,进行编辑。再经过排版、绘图、彩编等才被最终发行。因此,我的第一项工作,即第一个实习项目便是约稿。

(一)约稿

约稿的工作并不难,或可说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很繁琐,需要相当的耐心与细心,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篇(8)

科学素养对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今天的小学生将是明天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其科学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科学技术的兴衰,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指对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人,会对科学产生兴趣并渴望探究,能发扬质疑、验证的科学精神,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去解答与实践有关的问题,或者能描述、解释和预测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

小学科技活动对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有着重要影响。科技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在科技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自己拟定的方案去从事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如在家建一个小小气象站,或观察小猫小狗的生活习性,或测量太阳高度,或自制蒸汽机,或设计一个小发明等等。有时,还可以按教师的布置,在课外进行长期的观察和实验,作好有关记录,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探索研究其中的一些规律。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了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他们的科学素养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二、小学科技活动开展现状

目前小学科技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定成绩。总体而言,通过科技活动,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均有提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小学科技活动项目不全面,科技含量不高

多数小学选择科技活动项目时,除兼顾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外,参与竞赛、争取名次是学校开展科技活动的主要动力之一。能参与竞赛项目活动的学生人数是很少的,而那些未列入竞赛项目的科技活动则受到忽视。

很多学校将英语打字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作为学生科技活动项目的主要内容,在这些项目上参与人数较多,但这些项目主要是知识的学习和简单的手眼协调能力的练习,科技知识的含量是很低的,更无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参与。还有一些学校则以艺术类的活动代替了科技活动的开展。

(二)升学压力和经费阻碍科技活动开展

科技活动项目在小学以四、五年级学生参加为主。教师和学生均受升学影响,认为组织、参加科技活动浪费时间,积极性不高。有文艺特长、体育特长的学生,较有科技特长的学生更能受到升学攻策的优惠.这也影响了小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热情。由于部分小学对科技活动不如文艺活动、体育活动重视,所以很多中学觉得缺乏科技活动好的苗子。

一些学生喜欢的科技活动项目因受场地、经费的限制使普及面不广,有的科技竞赛活动需学校或学生购买一定的材料方可让相应比侧的学生参加,使得很多学生不能参与自己喜爱的科技活动。由于学校经费不足,无法提供一定质量和档次的科技活动器材,很多科技活动项目开展面不广,质量不高。

(三)科技活动教师的科技素养不高

虽然现任科技活动教师在职称、学历上不低于平均水平,但很多教师缺少科技活动方面的一技之长。科技活动教师自身的科技素养不高,就很难胜任这一工作。同时,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也影响了其对科技信息的敏感度和对科技新技能的认识和学习。而且,现有的培训课程对科技辅导教师的需要考虑不足,职称评审亦无科技辅导教师系列。

三、加强科技活动,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

(一)开设专门的科技活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要真正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专门的科技活动课程,为学生的动手实践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要明确科技活动课程的目标:在科技活动课程中,学生亲自实践研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扩大学生视野、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技能。培养少年儿童在科技实践活动中爱科学、懂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发展学生的特长,促进全体学生科技意识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在观念方面,能确立正确的科学观和良好的科学态度,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在动力方面,激发学生对科学的追求,鼓励学生去追求和探究。在感知方面,使学生接触科学,感知科学。在方法能力方面,能初步掌握科学方法,发展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其次,科学确定科技活动课程的内容。要根据课程目标有侧重的挑选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便于操作、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比如:科普知识、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科技小制作和小实验、古今中外科技发明介绍、科技小论文介绍、创新方案、思维训练、课后实践题、科技信息会。

(二)通过课外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1、开展趣味科技节活动

为了让科技教育深人人心,学校可每年举行一次趣味科技节活动,以趣味科技节为载体,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科技活动的行列。趣味科技节中,可以设计阅读科普读物、科普故事演讲、科普讲座、科学小论文、趣味实验、科普网页、科普海报、科普黑板报、科幻画现场竞赛、车模竟速、风筝航模制作、科技小发明比赛等系列活动,通过较为浓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科技活动,向学生宣传科技知识,启迪同学们的思维、拓宽思路,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感受玩科学带来的乐趣,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从活动的准备到活动的进行以及活动后的反思,都引导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着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开展少先队科技主题活动。

篇(9)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逐步受到社会的重视,通过活动开展,激发青少年的内在潜能,培养其学习能力,鼓励实践、探索、创新。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一、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的必要性

每位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为了达成愿望的实现,在对孩子的艺术培养和文化课补习上不惜重金。认为文化课相对的优秀便可“成龙成凤”。

往往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每每提到发明创造,家长和学生的脑海里都情不自禁的联想到爱迪生、牛顿、居里夫人等与我们差之千里的伟人伟事。让青少年去迪生未免有些贻笑大方。家长普遍的这种心理,从根本上限制了青少年进行科技创新活动。那么中小学生究竟如何做到国家对其一直提倡的发明创造呢? 发明创造从广义上说,既有高科技的大发明,也有小科技的小发明,青少年在有限的知识前提条件下无法创造航空航天,也创造不了飞机导弹;但是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创作一些小发明。国家对青少年提倡的科技创新,不是要求发明的成果史无前例,而其深远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散性思维;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全方面的成长和自身各种潜能的引发。

从古至今每一个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不起眼的小发明开始,从失败开始。正是青少年在常人熟视无睹的小发明中,培养和锻炼了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以后的伟大创造奠定基础。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曾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发明创造,创造意识非常重要。当有人称爱迪生是天才的时候,他却解释说:“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而那1%的灵感是至关重要的。”在我们日常生活身边,有不少青少年看到其他同龄人的发明成果以后,十分惋惜,原来原理是如此简单,惋惜自己也曾有过同样的机会。生活处处有科学,发明就在你我身边。你的没有想到,正是因为你缺少一件十分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创造意识。每位青少年都希望自己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兴趣是进行发明创造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创造能力的重要因素。青少年必须重视创造兴趣的培养,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创造兴趣和创造能力,兴趣和能力的收获是任何都无法估量的。

二、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提高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下,科学素质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是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信念,并具有实施、应用处理和参与实际事务的能力。在公众的意识里,已经认识到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是使国强不可缺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将为培养科学技术新型人才打下结实的基础,也为发展国家经济建立科学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仍处于把升学作为最主要目标的应试教育阶段。但凡与升学有关的各种科目补习班家长都愿意让孩子参加,从小学入学到高考,分数成为了衡量学生的标准。这种片面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体制,严重阻碍了青少年个人潜在能力的爆发,束缚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成长。对青少年来说,学习本应该是生活与精神又与科技的交流活动,这些是不能仅凭一张试卷就能概括的。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敢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从而深化对科学技术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发展其对陌生事物的探究能力。同时,通过多样的探究学习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良好的科学情感态度,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露出新型人才的一角。

三、培养科学素质教育 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

随着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的交替,人人都需要知识的充电。 “少年强则国强”,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是提高其科学认识培养科学兴趣的有效途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出兴趣才能有产生探究的欲望。青少年的兴趣需要引导,经过科学教育的引导,其可能会对科技产生兴趣,从而产生探究欲望。展望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给我国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引以为荣的惊喜。遗传学告诉我们,在基因组中的DNA决定了个体在生理结构上和行为上的潜在性能,但并非所有的潜在性能都必定可以在那个正在发育着的个体中获得实现。一个人的身心能否得到发展和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与他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6岁至12岁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对新奇的具体事物感兴趣,善于记忆具体的事,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因此,让青少年学生在做中发现、感悟、理解、探索,把枯燥的学习内容变为动态的探索活动尤为必要,而实践可以为学生的探索提供宝贵的感性知识,是学生经历、感受、体验和获得知识的源泉。实践又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如果学生养成手脑并用的习惯,能利用大脑左右半球的协同作用,充分动手操作,尽心实践,不仅可以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有助于促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萌发智慧潜能。

四 、构筑社区科技活动平台

为了拓宽孩子智力发展的空间,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可以广泛构筑社区科技活动平台。社区科技活动平台的管理人员及师资可由退休教师、退休技工、熟练工人来担任,主要起到管理和技术指导作用,人员不宜多。平台还可以开设“技术培训”专题频道,播放趣味科学、实操技能、机械制造与维修等知识,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的作用。

篇(10)

对小学生来说,培养对科技活动的强烈兴趣尤为重要。针对小学生的好奇心强,贪玩好胜等特点组织各种科技游戏活动,使他们在玩乐中耳濡目染,不断受到科技熏陶,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活动中,制作出一件件有趣的作品,不仅使他们对科技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参加制作的学生在同学面前觉得有一种自豪感、成就感,同时又会影响其他同学,使之对科技活动也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到同样的制作活动中去。在平时的科技制作活动中,我注意点燃学生对科技的好奇之火,激发他们探求科学的欲望,及时发现学生思维、实践活动中的障碍,帮助他们突破困难,从而使他们乐于主动地探索科技活动的奥秘。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发明创造的重要条件之一。敏锐的观察力,能促进创造能力的提高,一切发明和创造,都离不开科学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在观察中对比、思考,将促进创造思维的发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必须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科技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慧眼,引导学生去观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促进观察思维能力的提高。科技制作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实用技术,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到手;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逐渐掌握这门技术;也只有在既要动手,又要动脑的科技制作活动中,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才能够真正得到锻炼,科学素养才能不断提高。

3、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实践,是把构思变为现实必不可少的途径。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只会想,不会做,那就是空想。现在的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比以前更差。他们在家里可以什么事情都不做,确切的说是不会做,一切都由家长代劳。所以在创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

上一篇: 软件工程师转正总结 下一篇: 会计学习心得体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