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6 13:09: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旅游业发展建议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关于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的问题
我县旅游管理体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管理分散、各自为政的现象。虽然自去年县景区管委会成立以来,这一现象有了较大改观,但仍不尽人意。我们将认真考察学习其他地区好的经验,结合我们自身实际,研究和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妥善解决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逐步形成管理高效、服务一流、协调有力、运转灵活的管理体制,促进全县旅游业健康协调发展。
二、关于挖掘、利用好未合作景点的旅游资源,让其充分发挥效益的问题
(一)关于对未合作进入县旅游公司的旅游资源的利用问题。按照我县与重庆高投司签订的合作开发大足旅游资源的协议约定,将大足石刻旅游市场、龙水湖、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交由共同组建的大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营,大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将在3年内基本完成大足石刻景区、龙水湖、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三大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主要规划项目开发。大足石刻旅游市场的资源背景包括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景区。今年4月9日完成宝顶山、北山的交接后,6月8日在我县与市高投司的座谈会上,双方商议了下一步对三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的对接事宜,市高投司拟逐步将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以及宗教资源等其它旅游资源纳入大足旅游综合开发之中。此项工作由县旅游局牵头负责。
(二)关于宗教寺庙的开放利用问题。我县宗教寺庙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宗教旅游开发潜力巨大。针对这一优势,县政府专门研究了宗教旅游的开发问题,近期拟定到国内宗教旅游开发成功之地考察学习,借鉴他山之石,结合我县实际,依托大足石刻,整合寺庙资源,尽快形成大足宗教旅游产品。重点是抓好圣寿寺、广大寺、佛祖寺、北塔寺、天主教堂的利用工作。此项工作由县台侨民宗办负责。
(三)关于宝顶景区门票“一卡通”问题。宝顶景区实行门票“一卡通”的工作已列入了旅游发展年加速旅游资源整合的工作目标,由县景区管委会承办,并多次与大足旅游公司协商,待大足旅游综合开发规划编制完成后着手实施。
(四)关于协助县旅游公司整体打造包装龙水湖问题。按照我县与重庆高投司签订的合作开发大足旅游资源的协议,县旅游公司与龙水湖水库管理所签订了有关龙水湖的开发协议。市水利局对龙水湖的开发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双桥区的协商问题,由于行政区划等多种原因,目前未能完全达成共识。但由于龙水湖邻近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水湖温泉去年建成对外开放,重庆广电集团又与我县签约在龙水湖建设西部最大的影视文化产业园区,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我县大力促成市高投司与市广电集团的合作。为此,在今年的旅游工作会上,江县长提出了通过3—5年努力,把玉龙山龙水湖景区打造成为集水上游乐、运动休闲、温泉度假、教育体验等于一体的川渝两地会议、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的奋斗目标,并要求县交通局、县国土房管局、玉龙镇等部门要精心做好玉龙山环湖公路及上山旅游公路建设的前期工作,力争下半年开工。在玉龙山、龙水湖的规划问题上,我县一直坚持“统一规划、区域协作”的原则,将跨双桥、永川的景区范围一并纳入“大足石刻风景名胜区”规划,并得到了规划编制单位和审批单位市规划局以及永川、双桥两地的认同。此项工作由大足旅游公司和玉龙镇负责。
三、关于广辟渠道,大力开展旅游的宣传促销工作的问题
(一)关于与市高投司等合作后的宣传促进销问题。面对大企业大项目进入我县开发旅游的新形势,县委、县政府决定,从大足旅游的实际出发,继续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唱”的原则,包装大足旅游产品,推销旅游精品新品,拓展旅游客源市场。近期的重点是与高投司共同研究制定大足旅游门票优惠办法,议定宣传促销方案,更新宣传资料,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大足旅游,分步实施旅游宣传促销。先期把重点放在重庆、四川、湖北各大旅行社市场,以后逐步拓展其他客源市场。此项工作由县旅游公司和县旅游局负责。
(二)关于挖掘大足旅游的文化内涵问题。广集民智,充分挖掘大足旅游的文化内涵,提炼大足旅游主题口号这方面的工作,县委、县政府在旅游发展年的实施意见中,将该项工作分解落实由文广电局牵头。目前,已通过媒体面向全社会征集大足旅游主题口号,并组织和鼓励作家以石刻艺术、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民间艺术为素材,撰写文学和影视作品,积极创办旅游文化演出公司。县旅游局也与重庆米果设计有限公司合作,策划大足旅游主题口号,推出高质量的文学作品。
(三)关于电视宣传及教材宣传问题。我县十分重视电视媒体的宣传促销,在每年的宣传计划中结合年度旅游客源重点拓展城市,在其省(市)级电视台上开展旅游广告宣传,同时积极抓住大足石刻维护等新闻由头,组织相关新闻稿件的采写和拍摄,最大限度地争取大足旅游与国际国内旅游者的视听见面率。在2005旅游发展年的目标中,我县确定了营造良好旅游氛围的工作目标,要求做到本地媒体有图文影像,乡土教育有题材课程。目前宣传部门正积极开展将大足石刻纳入乡土教材的前期工作,该项工作预计将于9月前全面完成。
(四)关于大足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推销问题。在大足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上,正积极筹建大足旅游商品研发基地,该项工作由龙水镇负责,现已成立了领导小组。对旅游商品进行综合调查、摸底,进行高规格的规划,做好对旅游企业的扶持、服务和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工作。此项工作由县旅游局负责。
四、关于强化服务,妥善处理好一些具体事宜的问题
(一)关于实行旅行团队“地接”问题。实行旅行团队景点门票优惠政策有利于调动旅行社组织客源的积极性。最近,县旅游公司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正在对旅行社和旅行团队的优惠政策进行修订和完善,并将于近期内出台。同时也鼓励旅行社和旅行团队来足后主动交团,实行“地接”。此项工作由县旅游局负责。
(二)关于精心设计旅游线路问题。大足旅游“一日游”、“二日游”等精品线路的编制,我县在继续深化“魅力重庆一日游”产品的基础上,根据我县旅游资源特色,近期重点打造宝顶山—北山“大足石刻精品线”,宝顶山—北山—玉龙山—龙水湖“人与自然观光线”,玉龙山—龙水湖“会议、休闲、度假线”。同时结合红色旅游的发展要求,正在规划“大足县城—国梁饶氏兄妹故居—石马唐赤英烈士故居—大足县城革命烈士陵园”的大足红色旅游一日游线路。在包装好产品的同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开通旅游专线班车,创造旅游通达必备条件;别一方面是规范运作大足县游客服务中心,努力推介一、二、三日游线路。此项工作由县旅游局负责。
(三)关于打造大足旅游“航母”问题。由大足县旅游协会设立在宝顶山的大足县游客服务中心,于今年2月初开始试运行,主要承担规范旅行社“地接”行为,提高导游人员讲解质量和服务水平,推荐和推销大足旅游精品景区景点,提供景区讲解和导游导购等职责,对抑制恶性竞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下一步,县游客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将向全县范围内进行推广和辐射,为来足的旅游者提供系统的、综合的、优质的服务。此项工作由县旅游局负责。
(四)关于加强旅游管理人才和服务队伍建设问题。对于加强旅游管理人才和服务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掀起全民兴旅热潮,在全县人民心中树立起“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事事都是旅游品牌”的意识;二是加快培养各类旅游管理人员和实用人才,开展领导干部、旅游管理人才和从业人员的旅游理论和业务知识等培训工作,目前该项工作已纳入干部培训的年度计划;三是加强导服人员素质培训,严格旅行社和导游人员的年审工作,重点放在对在职导游、旅游服务人员的上岗培训、岗位培训和导游员考前培训、年检培训上来;四是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强化服务理念,同时加强旅游培训教育的交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邀请和聘请国内外旅游专家学者讲学授课,有计划地选派旅游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到各地参加学习培训。此项工作由县旅游局负责。
(五)关于争取上级对我县发展旅游的支持和帮助问题。我县通过多种形式,多渠道向上争取政策、资金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重庆高投司进入大足旅游市场后,市委、市政府和高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大足旅游发展问题,市领导亲自关心,市政府也专门形成了专题会议纪要,从组织领导、政策措施上将给予大足旅游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此项工作由县计委和县旅游局负责。
一、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贵州在2007年全省共接待旅游者6262.89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12亿元人民币。全年旅游收入净增124亿人民币,比2006年增长47%;相当于全省GDP的18%,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5%。各项指标均居西部12省区之首。旅游正在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省重点景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数据显示,目前贵州省已开展经营或已进行规划的有477个旅游区(点),其中有世界自然遗产1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20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5个;全省旅游星级宾馆饭店数量达240家、旅行社达194家、旅游定点接待汽车810辆,旅游直接从业人员7万余人。
二、贵州旅游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滞后、体制创新不足
贵州宏观管理部门对全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缺乏统筹规划,对旅游市场需求特点缺乏科学分析和了解,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无规划开发、无序开发、低层次开发问题严重,致使贵州旅游资源的优化结构与整体优势较差。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实现贵州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拉动贵州旅游经济必然首先要求观念的转变、体制的创新。贵州面对开放、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显然还未完全打破陈旧的发展观念及模式,在旅游市场培育方面并未形成足够的认识和创新的思维,大旅游产业观念还未真正树立。
(二)旅游形象定位不明且宣传力度不够
所谓旅游形象,就是指旅游产品及服务等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整体印象,正确地确定目的地产品的旅游形象有助于旅游业的成功发展、带动旅游经济提升。许多著名的旅游国家或地区成功之处就在于其鲜明的旅游形象定位。贵州旅游业逐步认识到旅游形象定位的重要性,所以自旅游事业开始起步,就尝试为贵州的旅游形象进行定位,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定位,为旅游宣传找到一个突破口。于是八十年代中期,贵州提出了探溶洞奇、观瀑布美、享民族情”的宣传口号,旅游定位是“山水风光与民族风情相结合”;大家都说贵州的旅游资源比起云南、广西毫不失色,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让广西俨然成为老大;“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第一春城”的口号撑起云南热火朝天的旅游事业。但贵州始终没有找到明确的旅游形象定位,打出具有特色的促销口号,许多景点还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阶段。
(三)缺乏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性
众所周知,贵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神秘壮美的自然景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以及悠远丰富的历史文化。但可惜的是贵州在发展旅游业,塑造旅游形象过程中更多的是强调丰富的自然资源,却忽视了深层次挖掘资源的文化性。这也是我们和旅游业发达省份产生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昆明举办的“世博园”、杨丽萍领衔主演的“印象·云南”把云南省的旅游文化产业介绍给了全世界。可提到贵州,游客却很难想到贵州代表性的旅游文化。
三、在新形势下促进贵州旅游业发展对策
贵州旅游资源的丰富性、特色性,为把贵州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支柱产业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条件。但贵州旅游业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产业优势,经济效益的获取也远未达到预想目标。因此,贵州旅游业在新的形势下,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突破障碍,使贵州的旅游资源优势。
(一)强化旅游大管理意识
贵州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就必须对旅游业实施全面、全方位、权威性的管理,覆盖全行业,对市场的多层次发挥作用,形成调控体系,实现由单一部门管理旅游向相关部门共同管理旅游的方式转变。旅游的综合性和依托性使行业跨度大、行业界线模糊,旅游市场管理涉及的管理部门多,旅游管理部门不可能包揽其它管理部门的职能,对旅游市场的有效管理必然是一种联合管理,应处理好旅游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管理的关系。相关部门必须把涉及到本部门旅游方面的管理作为自己份内的事来抓.职责到位.形成有效的旅游管理体制(二)塑造旅游形象,加强宣传促销力度
尽管贵州在塑造旅游形象的道路上走得很艰难,而且成效甚微。但笔者认为贵州还是必须坚持塑造出一个鲜明、易记的旅游形象,因为形象树立对于贵州旅游持续发展的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发现几乎所有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在旅游开发时都是追求一种将整体而非若干景点作为旅游吸引力因素来推动市场,依靠形象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贵州过去塑造的旅游形象、打出的宣传口号变化太多、特色不明。如今贵州旅游形象定位应站在全国这个角度,从旅游者心理感应和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考虑,贵州旅游形象设计既要符合自己的资源特色和历史文脉,又要对市场有吸引力。在对外进行旅游宣传时,应在建立一个总体旅游形象的基础上再针对客源市场的特征予以区划。如贵州的总体旅游形象可定为“神奇贵州多彩风”,然后针对沿海地区推出“原生态自然风光、五彩民族风情”形象;对中原市场推出“绿色喀斯特王国、秀美山水之乡”形象。诸如此类,让贵州首先在世人心中留下一个深刻旅游形象后,又在不同的客源市场拥有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的旅游吸引形象。
(三)突出旅游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精品
当前在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旅游经济注入的文化内涵越多,开发出的旅游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越高,竞争力就越强。贵州的旅游文化本底是丰富的,拥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特色文化资源。但现在缺乏挖掘、整合及宣传。贵州可在红色文化、古镇文化、夜朗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屯堡文化、酒文化等方面深度挖掘,让贵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紧紧缠绕在一起。在挖掘整合基础上,要将贵州旅游文化性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推广出去。其中,举办文化节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文化节是结合地方特有人文资源与文化资产所举办的节庆活动,唤起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更成为观光客的主要吸引力,2005年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所推出的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就是一个成功的示例,它为贵州旅游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元素,提升了贵州旅游的文化和品位,但该节目在画面精致性、市场运作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要想打造贵州旅游品牌,提高贵州旅游经济效益,仅凭一个黄果树瀑布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我们贵州拥有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高品位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本文所指的川南旅游区,包括四川盆地南部的宜宾、自贡、泸州三地市。川南旅游区资源丰富、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及交通条件均较好,但在四川省规划发展的五大旅游区中,是开发最差的旅游区之一。针对重庆成为中心直辖市之后,川南旅游区在四川省宏观布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本文对川南旅游开发的一些战略性、方向性新问题进行了探索。
四川盆地南部的宜宾、自贡、泸州地区,是我国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组成的“T”字型生产力布局的底部。旅游开发的自然、经济基础都比较好。川南国家级风景名胜蜀南竹海、自贡恐龙博物馆在国内外早已闻名。此外,西秦会馆、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焱海井等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川南三大城市宜宾、自贡、泸州皆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川南旅游区还有各类省级风景点7处,市县级地方性景点更是数不胜数。省级景点“石海洞乡”、“人悬棺”、“巡司温泉”等名闻遐迩。该区不但旅游资源丰富,级别高、吸引力强,而且类型复杂多样,旅游行为类型和功能结构完善,层次结构、地域组合优越。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映成趣,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该区处于成、渝两大客源地夹峙之下,区内、区外客源潜力都很大。重庆成为直辖市之后,四川省调整了旅游业宏观布局,川南旅游区被列为下一步重点开发的旅游区之一"。
二、开发川南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旅游业既是一个新兴的经济产业,又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开发川南旅游资源,发展川南旅游业将对川南社会、经济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摘要:(一)发展川南旅游业,将加速资金积累和回笼,增加外汇收入,使区域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众所周知,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资金回报率高,因此国内外只要有条件的地区都争先发展旅游业。川南地区旅游业虽刚起步,但已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二)旅游业属劳动密集性行业,对劳动者的专业技能要求相对较低,从业人员需求量大,可缓解川南劳动力就业紧张的新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旅游部门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可增加间接就业人员2人~215人。因此,川南旅游业的发展将为该区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三)将促进川南地区城镇建设。随着景区的开发,游客的增加,各种基础设施、旅游设施将日益完善,从而大大推进新、旧城镇的建设。(四)有利于在川南重工业经济区中建立区域性的环境保护体系,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美化区域环境。在规划中,川南属于重化工、能源基地,此类经济区域易受到环境污染的威胁,而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人们重视环境保护和治理,建立一个山清水秀、环境美丽的川南旅游区。无论是在经济效益上,还是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上,川南旅游的发展都将造福于人民和子孙后代,应引起川南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三、川南旅游业开发中的重要内容---旅游商品
在川南旅游业开发中我们应该重视对旅游商品的开发,旅游商品能满足旅游者的生理、心理的各种需要,但不同类型的旅游商品又有很大差异。
(一)川南旅游商品开发要突出特色摘要:第一川南“中国名酒系列”;第二“珍贵水果系列”,包括龙眼、荔枝、抽子等;第三“旅游工艺品系列”,以竹、龙、草编等为主题。要把握好市场,政策上予以扶持,组织管理好生产、销售的多个渠道。
1.川南“中国名酒系列”摘要:包括卢州老窖,古蔺郎酒、宜宾五粮液,早已闻名国内外。
2.龙眼、荔枝等名贵水果系列摘要:龙眼、荔枝属于南亚热带水果,果肉质佳、味美,营养丰富,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高档珍贵水果。川南有上千年种植历史,宜宾尚有几株当年曾上贡过杨贵妃的千年古荔枝树。今日荔枝分布区已移向东南,以卢州市为主,其气候属南亚热带类型,为四川盆地唯一的非凡气候区,适宜龙眼、荔枝的生长,适栽面积500万亩,以卢州市中区、沪县、纳溪、合江最宜种植。
3.竹工艺及美术品摘要:川南竹类资源丰富,以楠竹(毛竹)为主,栽植易、产量高,覆被好,可一次造林永续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比一般林木高。川南可开发的竹旅游商品很多摘要:如竹簧、麻将、竹筷、竹椅、竹雕、凉板、翻簧竹刻、竹帘画、龚扇等。江安县有竹簧工艺学校,宜宾市有竹类专业探究所。川南有各类竹艺加工老艺人、技术能手几百人。
4.草编制品摘要:以灯草为原料。灯草是两年生耐寒水生草本植物,可于水稻收割后栽植,次年5月收割,利用闲置冬水田栽植,不务农时。用灯草编制的各种生活、旅游用品,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如榻榻米草席,深受日本人喜爱。川南草编制品曾出口日、英、美等三十多个国家。
5.恐龙系列仿制品摘要:可仿制侏罗纪、白要纪各种不同类型恐龙。质地可选择塑料、陶瓷等多种类型。也可制造各种电动的小型恐龙仿生玩具、工艺品。
6.其它名特产品摘要:金河蘑芋,产于宜宾屏山的金沙江沿岩一带。宜宾“功夫”茶、叙府糟蛋等也是当地有名的土特产品。
(二)川南旅游商品的分类,按旅游商品的美学特征,可把川南旅游商品分为如下四个大类摘要:
1.实用品又分为摘要:①土特产品,如卢州龙眼、荔枝;②旅游食品,如竹笋,竹荪;③旅游用品,如竹席、竹帘、凉板、竹筷;④其它非旅游专用的日常生活用品。
2.工艺品又分为摘要:①织绣类,如自贡龚扇;②陶瓷类;③纺织类,如竹编制品;④雕刻类,如竹雕工艺作品;⑤镶嵌类;⑥传统工艺、民间工艺类,如剪纸。
3.艺术品又分为摘要:①绘画类,如川南国画、竹帘画;②雕刻类,如竹雕。
4.文物商品及其仿(复)制品如恐龙仿制品。
(三)在进行旅游商品开发时,要注重旅游商品本身所具有的实用性、艺术性和纪念性的属性。就川南旅游区的实际情况而言,还应注重摘要:
1.突出主题。根据川南旅游区的人文古迹和自然景观的特色,川南旅游商品的开发,应以“酒、龙、盐、竹、泉、洞”为主题,在这六个字上多作文章。
2.突出功能和特色。各旅游地域系统(或景区)旅游商品的开发要突出自己的功能和特色,如蜀南竹海的“竹”,宜宾的五粮液,自贡旅游小区的“恐龙和盐”,庐州的卢州老窑,这些都是各自的“金字招牌”。
3.要系列化、多样化和小(微)型化。旅游者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年龄、职业、性别、喜好、社会阶层也不尽相同,开发设计和经营旅游商品要从川南旅游区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潜在客源市场的各种因素,实行多种题材、多种规格、多种原料、多种色彩。还要尽量系列化、配套化,满足旅游者不同层次,不同趣向的需求。
4.要强调“就地选题、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
不少以当地名胜古迹为题材设计的旅游商品,都是以当地特有材料、传统工艺生产,并在当地销售的摘要:如“三峡石”、“刘三姐绣球”等。川南仿造的恐龙、竹雕等类旅游商品,也应立足于川南本土。
此外,川南各地、市、县尚有许多地方名特产品、民间工艺品,可供挖掘整理和开发。一方面,要加强对旅游商品的宣传工作,既要导“游”,还要导“购”。另一方面,既要通过“挖掘整理和开发”来增加其品种数量,又要通过丰富其“内涵”,来提高其质量和效益。旅游商品的开发是旅游产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川南这个新旅游区的开发中,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四、开发川南旅游业的重要办法
(一)加强管理,统一规划,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开发川南自然、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要从四川省的宏观布局出发,制定川南及各旅游地域系统的资源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规划,使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有章可循、协调发展;要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尽快纠正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现象;在有条件的地、市、县应在政策上给旅游业以优先发展的地位,在财政、用地、税收、引进资金上制定出优惠政策。旅游业的发展,有赖于相关产业(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等)的协调发展,有条件的地区应尽快改善基础设施,非凡是旅游交通状况差而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应迅速改善本地旅游景区可进入性的条件。
(二)在开发导向上应由国内向国外拓展
川南旅游区资源丰富,但开发晚,缺乏象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那样在国内外影响大的旅游景点。自贡恐龙、蜀南竹海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但开发晚,缺乏“深加工”,活动项目较单调。因此,本区旅游景区知名度的提高,需要进行宣传促销和“时间”。在川南旅游资源开发中,目前应注重对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加工”,主要客源应立足于国内,待基础设施建设,非凡是宾馆等服务设施建设上档次以后,再逐步向国外拓展客源市场。
(三)重视旅游人才培养
随着川南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从业人员和各类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都将迅速增加,因此应在川南部份高校开设旅游专业,培养旅游本、专科学生;或在川南三大城市中选择一市,建旅游中等专业学校,必要时可建立或改建旅游职业中学,培训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员。
(四)开拓资金渠道,加大投资力度
旅游资源的开发涉及面广,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设施建设等都需要大量投资,全靠当地政府必然有困难,可采取以下办法摘要:争取国际项目或国家、省内的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在政策上可统一规划,做到谁投资谁受益,一家管理,多家开发;把旅游设施建设和一些大型项目的建设结合起来,如川南的煤矿开发项目可和高县、筠连的旅游资源开发一并纳入规划和建设。
(五)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目前,川南旅游区有众多古迹缺乏保护,破坏严重,非法占用旅游景区土地和古建筑物的现象时有发生,且景区项目差,环境质量差,因此应实行保护性开发。重点景区应划定界线,在景区内分别设置下几个区。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
(六)加强横向联系,开展和周边地区的协同开发
川南旅游区毗邻滇、黔、渝,开展和周边地区的联合开发,有利于优势互补。川南泸州旅游片区南部和贵州西北的习水县、赤水县相邻,习水丹霞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赤水县十丈硐瀑布可和黄果树瀑布媲美,开发价值大,但交通闭塞,若以贵阳为中心进行开发,相距甚远,交通条件差,开发难度大。泸州距十丈硐瀑布仅70多km,若以泸州为依托进行开发,可事半功倍。川南旅游区和贵州西北地区进行旅游资源的协同开发,必将推动双方旅游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腾飞。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3-0003-03
引言
蓝田县历史悠长,文化深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享誉世界的蓝田猿人遗址,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都是蓝田旅游的主导产品。如果能深入挖掘出奇、特、优的旅游特色,提升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将促进全区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改变蓝田贫穷落后的现状。
一、蓝田发展旅游的优势
(一)区位优势
蓝田县位于陕西省关中东部,东南以秦岭为界,北部以横岭为界,西部与长安相接。首先,蓝田县地势为东南部靠岭,中部川地向西延伸,处在连接山南和陕北、南方和北方的重要的交通要道,此外它又是东南省份的资源和人流进人古都长安重要的陆上交通命脉。另外,蓝田是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的重要部分,也是终南山重要的组成部分,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森林资源多分布在县东南部山区及北部横岭和川、原地区。气候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受季风及地形影响,四季冷暖分明,加上历史文化名人的遗迹,集中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历史资源。最后,蓝田县距西安市40分钟车程,是西安市郊县交通便捷的地域之一,是可以借国际大都市西安的交通、文化和经济等优势,科学规划积极发展蓝田县的旅游产业。
(二)资源优势
多:蓝田地域不大,但发展历史悠久,地貌复杂多样,巳开发的景区主要有:蓝田猿人遗址、王顺山森林公园、辋川溶洞群、汤峪温泉、蔡文姬纪念馆和蓝田中国西部影视文化城等。王顺山森林公园包括隋唐时代的水陆庵佛寺群遗址与王顺山森林公园各景区,是国家4A级森林公园。;辋川溶洞群和王维别墅故园组成了秦岭北麓生态园;和蓝田中国西部影视文化城等是蓝田旅游的主要大景点。
奇:享誉世界的蓝田猿人比北京周口店猿人还要古老,这一发现,为研究人类文明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是考古文化一大奇迹。辋川溶洞群为北方罕见的乳石林立,千姿百态的构造断裂石灰岩溶洞。汤峪温泉水温达60"C以上,富含十多种矿物制,浴疗价值极高,民间称为“功德水”,又因春季浴洗更佳而谓“桃花水”。极现隋唐时代儒教文化的水陆庵佛寺群遗址等景点无不展现出蓝田旅游资源的奇、特美。以上各个景点与西安及其周边的景点,其独特性是显而易见的,也是蓝田能建立旅游城市的立足之本。
(三)人文优势
蓝田位于旅游名城西安东郊,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有北方特色的喀斯特溶洞;古人类遗址与古寺观;汤泉湖温泉等。最早的人类起源之一蓝田猿人遗址、中华文明起源之一的仰韶文明的代表半坡遗址、唐代诗画家王维隐居的田园风光的故居――辋川、因为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而负有美名的蓝田玉等,不仅是蓝田历史悠久的见证,而且为蓝田发展蓝田旅游业奠定了极具特色的历史人文优势资源。集蓝田猿人仰韶文化和儒教文化等于一体,这些为蓝田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优势与劣势是相对的,如果没有充分利用优势,则优势就变成了劣势,蓝田旅游被西安旅游所遮蔽的劣势,就在于其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二、蓝田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蓝田县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尤其表现在景区类型趋同、功能结构单一,高质量旅游产品少、营销宣传理念和方法比较落后等方面。
(一)发展旅游业的区位隐忧
蓝田县处于千年古都和旅游名城西安的遮罩之下,旅游业的发展既有“借桥过河”的便利,即能在旅游名城氛围中脱颖出自己“奇、特”而制胜;更有“灯下黑”影子的遮蔽,即各景点淹没在旅游名城中毫不闪亮。
蓝田是西安旅游产业发展的紧密区,其旅游产业的发展既有利也有弊,这关键看蓝田旅游业如何有机的与西安的旅游融为一体“借虎威”,同时又能挖掘出自己优长于西安旅游景点的特色而谋发展,打造出独特的旅游品牌。
(二)景点的旅游产品结构急待调整
多数景点基本上都以观光的静态景观为主,富有动态和参与体验的互动游览活动很少,导致景点的重游率很低。
景区旅游产品雷同多,诸如小的玉石项链、手链、玉佩等加工简单粗糙,包装少创意;新颖精致、科技含量高的标志性旅游产品很少,营销宣传的方式传统老套,旅游产品的销量少。
不同景区规划的主题、性质差异掌握不够,趋同于西安市旅游景点风格,同类性质旅游活动重复多。各景点的旅游搭配互补性不强且功能雷同多、特色少,没能满足游者求奇、求异的旅游兴致并激发出重游动机。没有充分展示出蓝田县旅游景点景区的奇特性,因此蓝田县旅游的特色和优势有待进一步开发。
(三)景区各类设施不足,游客停留时间短。
旅游区的吃、住、娱、游、购等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使游客停留过夜。对旅游景区来说,能吸引游客停留过夜,旅游的收入才能近数倍的增长,相反,只靠景区门票收入来挣钱,不如游客在景区停留数日吃、住、娱、乐、购所消费的收人多。由于这种只靠门票收入的旅游经济效益极低。对此亟待转变发展旅游的思路和理念。
(四)旅游规划公众参与度低,干群矛盾冲突较尖锐
蓝田旅游景点运营中,干群矛盾冲突较突出。在做旅游规划时的公众参与度很低,在景区修建和扩展中,周围村民的抵触情绪较大,因为蓝田县的旅游景点几乎都在县城以外的山区,周边村民人均用地本来就很少,村民对土地都很珍惜,旅游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又没能将周边村民的切身利益考虑进旅游规划中,旅游后续发展造成周边村民利益损害越来越明显,使得旅游相关部门和景区周边居民的利益冲突日益加剧。当地居民的敌对不合作态度间接或直接影响到游客的出游心情,给旅游的发展造成了障碍,因此作旅游规划时要在公众参与上花大力气。
旅游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各部门间因利益冲突所致的意见分歧大,掣肘了规划的按章实施。造成规划实施效益低下。
(五)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开挖浅,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 旅游资源历史文化价值未得到深度挖掘,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单一,更没达到品牌效应的宣传。“蓝田猿人”、王维和蔡文姬等在历史上有享誉国内外的大名气,但这些景点的旅游名气并没能给蓝田旅游带来相应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效应。旅游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与旅游相配合的农、工、服务事业弱,使得旅游产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当然就无法实现旅游产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此蓝田旅游业应在“以人为本,文化为神”上下大工夫,充分展示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服务功能,实现蓝田旅游冲出陕西,走向全国,享誉世界的 再发展。
三、大力发展蓝田县旅游业的措施
蓝田县地域条件和自然资源条件决定了蓝田县的旅游业能又好又快的发展。但必须立足于自身的资源、经济、社会等基础条件,走适合于自身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发展之路,决不能照搬别的景点景区的发展模式。对于蓝田县旅游业的发展,我认为应做以下调整:
(一)硬件设施的完善。
硬件设施是发展好旅游业的必备基础。蓝田是西安下辖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发展旅游的硬件设施还较薄弱,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1.开通旅游专线。人常称交通是旅游的命脉。虽然蓝田县和周边地区的环山公路已全面开通,现在的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通向弓王岭蓝田猿人遗址的旅游线路还很落后,同样能达汤峪镇温泉湖的线路还需修善,整个县域内的旅游线路应改为西安一蓝田县城一三里镇蔡文姬纪念馆(了解历史,纪念名人,感受爱国情怀)一弓王岭蓝田猿人遗址(寻根拜祖、了解历史文化)一蓝田县城(第一天回来在县城修整,晚上逛夜市,品小吃等)一(第二天去)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山玩水,郊外旅游,野炊,体验山野人家生活)一水陆庵(晚上拜佛求经,休整)一(第三天)辋川王维故居(感受山居隐士的闲适生活,追踪盛唐诗画渊源)―辋川溶洞(体验北方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一蓝田中国西部影视文化城(体验步人新世纪的发展历程,感受现代科技文化的灵动与先进)一汤峪镇温泉湖(亲身体验集保健、休闲养生与一体的天然温泉,洗去一路旅途的困乏)一西安或蓝田县城。这是一个完整的旅游路线,当然游客也可据自己的意愿调整路线,使旅游轻松方便。这是我们在硬件上应做到的基本目标。
2.健全景区的基础设施。各个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还不健全,要依靠自己,借助西安和邻区的帮助扶持,筹资完善各种必备的基础设施,比如在王顺山景区,可以建造乡村的土坯房,即和整个景区的地脉、文脉吻合,也能与王顺孝母的情景拉近距离,既能为游人创身临其境、切实生动的模拟场景,同时又节省了资金。同样也可以租赁周围村民的民居,做一定的装扮和修饰,付给村民一定比例的租金,既节省了花费,又消除了与周围村民的矛盾冲突,还能调动村民参与旅游活动,提高发民旅游的自觉性。因此,一定要因地制宜,就地创新,不一定每个景区都要设置如别墅样的现代高档的建筑,它们不仅破费,而且会破坏原有景观的协调性。这样每处景观既展示了自己的独特性,又能节省资金。更能吸引久住大闹市的人去感受亲近大自然中不同类型的景观美。
3.积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区域内各景点都没有形成自己特色的旅游品牌。虽然“蓝田”在历史上久负胜名,但目前还没有那一个旅游景点是因旅游而出名的。所以蓝田旅游规划中一定要打出有自已旅游特色的口号和品牌,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宣传促销。发展旅游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应该有两种方式,即以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各旅游企业共同参加的联合促销和各旅游企业单独进行的市场促销。政府主管部门除了对单独促销给予进一步的方法指导和信息协助外,应保证宣传经费足额按时递增到位,专款专用,不得变相削减旅游专款经费,以保证旅游业政府主导型促销战略的真正落实,尤其重要的是,应当加强同其他旅游热点景点(如临潼兵马俑、华清池等)的促销协作,建立多种形式的促销联盟,以旅游区域、旅游线路和宣传主题为联系,提高促销效果。使独一无二的蓝田猿人遗址、天然保健治病的汤峪温泉等旅游景点唱响中国、享誉世界。
(二)软件设施的改善。
硬件设施只是发展好旅游业的基础条件,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取决于软件设施,即旅游产业管理。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度高、产业主链条长的行业。在旅游产业管理上进行创新,是蓝田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其创新主要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重视公众参与旅游规划。旅游景区的管理工作人员或政府和景区所在地的老百姓的磨擦冲突,主要是旅游所带来的副面效应给当地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等造成了较大不良影响,而旅游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却没能给当地村民有补偿,因此产生了利益冲突。为此在做旅游规划或修建性规划时,让村民意见也能参与到旅游业的规划、修建、运营、受益中来,在整个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提高公众参与性,从而消除干群之间的矛盾。村民为了自己的即得利益,在整个旅游业的运营中会积极主动的配合当地旅游部门或企业的工作,友待游客,使得旅游业良性发展,从而会利于实现旅游的永续发展。
当然,一般会存在当地村民的文化素质跟不上旅游从业需求的发展,可以定期举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班,以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也解决了村民的生计困难,同时也降低了维持旅游业发展的成本,特别是在受季节性影响大的旅游项目和景区,成果尤为显著。
2.景区的管理体制创新。旅游景区涉及的部门很多,有建设部门、国土资源部门、文物部门、林业部门、水利部门、旅游部门、宗教部门以及多级政府,有的旅游景区还涉及到不同企业和农村。各部门利益协调不好,会对各景区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目前,协调工作虽有成绩,但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彻底解决。
在旅游景点管理体制上可参考的模式主要有:
(1)景点成立一定级别的政府机构,由政府对景区的旅游开发、环境保护、当地和居民、景区的治安等进行管理,即政府和旅游景点合一,既发挥政府的管理作用,又发挥景区的旅游管理作用。(2)景点(自然景区)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转让景区有一定期限的经营权,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景区的开发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景区的总体规划由政府主持制定和评审,评审后,经营者必须按规划进行开发建设。
3.以市场化为主导的促销组织创新。旅游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应该有两种方式,即以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各旅游企业共同参加的联合促销和各旅游企业单独进行的市场促销。政府主管部门除了对单独促销给予进一步的方法指导和信息协助外,应保证宣传经费足额按时递增到位,专款专用,不得变相削减宣传专项经费,以保证旅游业政府主导型促销战略的真正落实。尤其重要的是,应当加强同其他旅游热点景点(如兵马俑、华亭池、大唐风园等)的促销协同程度,建立多种形式的促销联盟,以旅游区域、旅游线路和宣传主题为联系,提高促销效果。特别是县内的旅游路线设计不科学,部分景区可达性差。如目前县区内一日游路线主要是西安一蓝田县城―辋川一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到其它景区如、公王岭蓝田猿人遗址、汤峪温泉湖等景区还没有开通旅游专线,更别说能按时定点发车了。诸如此类硬件设施不健全给游客造成了不便,从而严重影响了整个旅游业的后续发展。
总之,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科学开发合理利用自身的自然和人文历史资源,深挖本土文化内涵,突出各景区特色,以更为灵活的思维和方式,集中人力物力加强科学规划,积极推进实施,加大品牌宣传,坚持走保护与开发并进“以人为本,文化为神”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使景区和地区的环境优美、交通畅通、民众友善等来实现蓝田旅游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西安市13区(县)旅游资源整合与重点项目开发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2,(3).
目前,哈尔滨市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在哈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达到了支柱产业的额度。但是客观地分析,哈尔滨的旅游市场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我市旅游业发展的障碍。例如:旅行社业存在着非法经营与非法从事导游现象;旅游卫生环境不达标;旅游购物方面存在着欺诈顾客、导游拿提成现象;旅游服务方面存在着不良旅游客运行为、旅游服务不规范不健全现象等。这些问题多是取决于人的行为,因此,我们应严格管理旅游市场,从根本上治理旅游市场上的不道德行为。笔者以规范旅游市场为切入点,认真思考了哈尔滨旅游市场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希望能够为哈尔滨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一、从“人”入手,搞好旅游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
1.提高导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培训工作。导游员作为宣传城市的窗口,道德素质与职业修养是关键。在我市的导游员行业中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导游员不遵守行业道德规范,以赚钱赢利为目的,不顾游客的利益,利用购物、游览观光机会欺诈游客。导游员的言谈举止代表着我们的城市,不应该在讲解中出现错词错句,应该尊重历史,正确讲解每个景点,他们的行为举止、专业水平是提高旅游服务的重要环节。应该对全市导游员进行专业培训,从礼仪、历史专业知识、外语等多方面提高导游员的水平,对于欺诈游客行为应该给予相应的惩罚措施。此外,应严厉禁止非导游人员从事导游工作,对于违章的旅行社和人员都应给予惩处。
2.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加强人才交流工作。近年来,我市出现了很多旅游管理学校,在高等院校也设立了旅游管理专业,这为旅游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来源,旅行社应该优先录用旅游学院毕业的专业学生。学校在学科建设上应该逐步走向完善,突出人文、管理、素质等全面的教育,还应注重同外界的联合与经验交流,促使人才有序合理的流动。
二、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实行体制创新
1.加强旅游立法工作力度,依法管理旅游行业。旅游业发展需要政策法规和严格立法作为保障,而我市的旅游业发展长期以来没有切实落实政策法规,没有深刻体现出立法的成效。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客观认识旅游立法的重要意义,制定有关行业管理、旅游交通、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旅游安全等系列政策法规,对于已经制定的法规需要加紧落实,切实体现在旅游行业的发展过程中。
2.宏观调控与微观实施相结合。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必须遵循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的原则,区、县各级部门应该在统筹规划确定的前提下,制定本地区相关的旅游发展规划 。
3.开放旅游市场,搞活旅游市场主体。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政策法规,减少不必要的关卡设置,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积极创造宽松环境,从而更好地为我市经济发展服务。学习先进旅游城市的经验,开放旅游市场,转换部分国有旅游企业的经营机制,逐步改组为公司制,并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能够发展成为上市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此外,应该允许组建多种形式的旅游经营实体,进行公平竞争,增强旅游企业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能力。
三、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实现把我市建成生态城市的目标
国际上对“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节能、环保三个方面。绿色消费,包括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与旅游业相关联的事宜就是“购物”这一环节,我们倡导消费者在购物时应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还要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哈尔滨市的服装也是全国闻名的,追求时尚的哈尔滨人对服装似乎有着永无止境的需求,外地游客对哈尔滨的服装更是喜爱,尤其是亚麻服装。但是,服装也会存在污染问题,由于服装原材料在种植过程中,为控制害虫、植物病毒和杂草的侵蚀,会使用杀虫剂、化肥和除草剂,导致农药残留于棉花、麻纤维之中,虽然含量甚微,但仍有危害。因此,我们提议应该购买“绿色服装”,所谓的绿色服装又称为生态服装、环保服装。它是以保护人类身体健康,使其免受伤害,并且有无毒、安全的优点,而且在使用和穿着时,给人以舒适、松驰、回归自然、消除疲劳、心情舒畅的感觉的纺织品。应该把哈尔滨市的时尚与环保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满足游客的需求,又要维护游客的消费权益。
四、倡议市民做好保护市容工作,净化全市的卫生环境
卫生环境是旅游环境的首要体现,大到公共场所、各景区景点,小到大街小巷,应做到环境整洁清新,设立分类垃圾筒。韩国被称为不设垃圾筒的国家,但是每条街道都非常洁净,这是令很多游人感到诧异的事情,事实上,韩国对于街道垃圾的治理也经历了一段艰苦的努力,政府采取撤除垃圾筒等一系列强制手段迫使市民去购买垃圾袋装自家垃圾,然后又为了避免垃圾袋随处放置,政府又采取重罚的办法,除了罚款以外,还要接受长达一个月的受训,因此,韩国的卫生状况得到了显著好转。当然,这样的办法并不一定适合于我们的市情,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教育我们的市民也要自觉地保护环境。例如:采取小区、街道物业管理行为号召广大市民保护环境卫生,保持街道整洁。增设各景点、街道的垃圾筒的数量等措施。也可以采取各种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素质,以活动的形式让市民自觉地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5-113-02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与经济发展最大的挑战,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日益关注,世界各国对于建设低碳经济以应对全球变暖的共识也不断得到加强,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意见指出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但仍面临发展方式粗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质量水平不高等问题,必须加强统筹规划,从改革、开放、服务、管理入手,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意见还明确指出,倡导低碳旅游方式。支持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经营户和其他旅游经营单位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等系列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1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
1.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及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1.2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该报告根据世界旅游业以及航空、海运和陆路运输业的联合调查写成。报告显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
低碳旅游,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低碳旅游就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车与徒步等。
2河南省低碳旅游发展现状
河南的资源和能源比较丰富,是全国的能源、原材料重要基地;既是生产大省,也是消耗大省。既是生产大省,也是能源消耗大省,目前河南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现状不容乐观。据河南省统计部门提供的数字,2007年,河南省废水排放量296467万吨,氨氮8.54万吨,二氧化硫156.39万吨,烟尘71.27万吨,粉尘41.49万吨,工业固体废物2.22万吨,全省工业行业废气排放总量达到18890亿立方米。但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河南省的“低碳资源”潜力也十分巨大。据统计,2007年底,河南省拥有林地面积207.3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3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6.2%,耕地面积7926.1千公顷,水资源总量65.16亿立方米,湿地面积110.87万公顷。这些低碳资源――森林、耕地和湿地,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中均有重要的作用。
河南省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尝试,2009年12月7日,当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开幕之日,河南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就已经开始研讨“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 在2010年河南省省长郭庚茂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则首次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是以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生活,低碳管理,低碳城市等为表征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一场大规模的环境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河南有些企业和个人也认识到了低碳经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作为旅游资源大省的河南省在“旅游强省”和“中原崛起”的政策指导下,近年来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在《河南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将旅游产业作为河南省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综合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做好河南旅游业自身的低碳化发展,成为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将有利地促进河南经济的低碳发展。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旅游业理当先行。旅游本身需要优美的环境,秀丽的山水,而低碳旅游,更减少了旅游中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也是自行车旅游、徒步旅游当前在全国悄然兴起的原因。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河南某些旅游企业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发展低碳旅游的方针,如某些旅游饭店提出的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景区试水“低碳游”,构建低碳交通体系,某些旅行社推出的低碳旅游线路等等。但总体而言,这些还只是个别行为,在发展低碳旅游方面,河南还大有可为。
3河南省发展低碳旅游的建议
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河南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生态大省,有利于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促进“十一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河南省应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以积极的姿态,大力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3.1抓住机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要抢抓机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规划设计和政策支持,加快发展新能源,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河南旅游加速发展。河南省政府应将发展低碳旅游作为全省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与文化强省建设、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统筹发展,将低碳旅游纳入我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发展低碳旅游的指导思想、具体目标和保障措施。建立和完善鼓励低碳旅游发展政策,制定低碳旅游发展地方性法规。在政策制度上进行创新。一是制定鼓励旅游企业节能减排、降低CO2排放、可再生能源使用政策,在税收减免、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方面进行支持,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建立鼓励低碳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旅游企业开展低碳项目。因此河南省相关部门应鼓励和支持旅游行业发展低碳旅游,出台相应激励机制,让绿色低碳真正成为旅行新时尚。
3.2各旅游企业联动,创建低碳旅游模式
3.2.1旅行社
旅行社应专门设计的低碳旅游产品和线路,以满足旅游者对低碳旅游的需要。面临低碳经济的呼唤,有一些旅行社已经在着手设计低碳旅游线路,这将会受到那些环保积极分子的旅游者的青睐。但因为低碳旅游不只是代表节能环保,还可能产生额外费用。如拿交通工具来说,到了景区后,如果旅行团放弃乘坐大巴而改乘景区提供的电瓶车,肯定更“低碳”,但电瓶车的费用比大巴高,会摊派到旅游者身上,增加其旅游费用,有些旅游者还是会更多的考虑价格这一因素。因此还是需要旅行社的积极宣传,才能得到推广。因此从旅游业的角度而言,旅行社应充当低碳旅游的号召者。想要更好地发展绿色环保的低碳游,首先要在公民中普及“低碳游”的理念,使“低碳”的观念深入人心。对参团游客来说,旅行社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
3.2.2旅游饭店
现阶段河南省各旅游饭店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因此在食、住、行方面要倡导绿色消费,采取措施,尽量减少饭店能源、水源和生活物质的使用量,特别注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饭店在确保设施和服务不降低标准的用或调剂使用。例如饭店为了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使用无污染物品或再生物品,作为某些物品的替代物,如使用纸质餐具替代塑料餐具,印有饭店标志的纸质或布质提袋替代塑料袋等。河南省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出台对饭店环保节能的支持和奖励政策。比如推进节能环保,支持宾馆饭店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环保企业等。河南省饭店协会可统一印制倡导旅游者加入低碳生活的小卡片,放入客房,号召住店客人,变床单、被单“一天一洗”为“一客一洗”,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排放。
3.2.3旅游景区
2010年初南京中山陵景区就出台了从1月10日起黄标车限行的规定,以构建低碳交通体系;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正在努力打造低碳旅游景区。河南省的各旅游景区也应拿出切实可行的低碳旅游指标和举措,尤其是我省的3家5A级旅游景区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和焦作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更应发挥带头作用。目前这些景区已经在酝酿出台低碳旅游团队奖励优惠政策等,在这些高级别景区的带动作用下,应在全省范围内展开低碳景区的创建活动。
3.3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发展低碳旅游、建立绿色生活方式,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此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影像等各种媒介,普及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相关知识,鼓励人们将低碳生活方式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让他们形成低碳思维方式。节约能源和资源要从小事做起引导人们更多地选择低碳旅游方式,促使旅游者将环保视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规范。旅游业的相关部门应配合公关部门或环保产业部门开展公关活动。借公关活动对广大消费者进行教育,增加公众的环保心理,强化他们的绿色意识,从而更积极主动地进行绿色消费。旅游广告在传递旅游产品的信息时,也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通过旅游广告来达到教育的效果。河南省应在城市公交站牌以及一些显眼位置应多做一些倡导低碳生活的公益广告牌,让地然旅游深入人心。
3.4积极推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低碳化发展
旅游业相关产业众多,旅游业在低碳发展进程中,要注重相关产业的低碳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使相关产业走低碳路线,减少 CO2 排放量。由于国际旅游牵涉到长程飞行,据估计,因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暖化效应,国际旅游占有的责任份额高达 4%到 6%,因此旅游业被视为高温室气体排放行业。欧洲理事会现已正式通过指令,自 2012 年将目前还未包括在《京都议定书》范围内的民用航空业纳入碳交易系统,且适用于所有进出欧盟区机场的国内和国际航班。据此,相关产业更应致力于技术创新,开发使用低污染,低能耗的新型交通工具及设施等。旅游管理必须和国际现代化管理接轨,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的低碳管理模式,采用连锁管理模式,实现各个环节持续管理,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提高我国旅游业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各国均应支持旅游业低碳发展进程中的相关政策制度,实现技术共享,更好的促进全球低碳经济发展。
4结语
旅游业低碳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一个部门或一个产业在一年两年内可以完成的,需要经过整个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去努力和探索。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统筹各相关产业之间、各国之间的联系,寻求适合的低碳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整个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更好的促进总体经济的低碳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驰,丁俊慧.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2009(7).
[2]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5).
[3]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J].生态经济,2009(11).
一、政府主导,建立健全推进机制
对全市旅游业要实施统一的规划、指导、管理和协调,制定切合我市旅游业发展需求的产业政策和措施,强化对旅游业的组织、引导、协调与管理功能。
1.加强组织领导。推行“大旅游”的管理模式,依照政府主导原则,在政府层面上建立具有统一规划、政策导向、资源整合、部门协调和综合管理职能的市级旅游领导小组,根据职能设立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区建设、招商引资等专项工作组,统筹协调石港渔湾水道、开沙岛、进鲜港、南山湖等重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同时,建立健全正常的议事、调度、督促、检查制度,强化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
2.科学制定规划。建议市政府相关部门根据通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按照“重规划、重建设、边宣传、边发展”的工作思路,以规划协调、综合效益、可操作性为原则,精心组织编制《通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实施旅游资源整合、开辟旅游线路、完善旅游要素配置和规范旅游市场管理等工作重点,在此基础上编制石港渔湾水道、进鲜港、南山湖等重点旅游景区详规。
3.加大推介力度。要加大旅游宣传投入,以品牌推介为核心,推动城市旅游形象、旅游产品的传播。要主动和周边的南通、上海以及苏南一些著名景区加强联络,进行横向联系合作,扩大旅游辐射面。吸引旅行社参与运作,通过与旅行社共同制作宣传资料,采取价格优惠、奖金激励等多种形式,直接向客源地宣传促销,促进客源的组织。要积极利用会展、节庆活动促旅游发展,精心筹划好通州市重点旅游资源推介会活动。借助网络媒体大力宣传我市旅游景点,建立与新闻媒体双向互动的信息平台,及时各类旅游信息。
二、整合资源,打造特色旅游线路
1.打好“人”和“城”两张牌。同志曾说过中国的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张謇的业绩及声誉是通州人文旅游资源的一大宝藏,发展以张謇业绩为中心的旅游,实质是实业文化的旅游。作为张謇先生的故里,我市已成为全国家纺市场的龙头,中国南通家纺城被评定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我们要充分放大张謇实业文化和南通州家纺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游客来瞻仰张謇先生在通州范围内的遗迹,来家纺城观光购物。通过向游客有偿提供风味小吃、旅游工艺品、民间艺术表演等特色旅游项目,展示通州的人文景观、风土民情、地方特色。
2.做好三水(一湾一岛一港)文章。我市濒江临海,水资源丰富。石港渔湾水道具有河曲、树繁、草茂、鸟多、水清和境幽六大特色;开沙岛环境宜人,自然生态良好,农副产品、水产品资源丰富;进鲜港河宽水阔,鱼虾鲜美,乡野风光保存完好。要围绕“三水”资源,打造各具侧重的旅游休闲景点,做活水的文章。
3.依托成熟景点打造旅游线路。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利益机制为纽带,强化区域协作,主动与我市主要旅游客源地城市--上海、苏州、南通等地旅行社联手开拓通州旅游市场,逐步将本市景点纳入长三角、南通旅游线路。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和农业资源,加快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品牌建设。大力开展景区创建活动,不断提升景区档次和水平。
我市目前较成熟的景点可组成三条一日游线路:一是由中国南通家纺城--南山寺--西亭长盛垂钓山庄--石港渔湾水道;二是由南山寺--兴东绿野观光农业休闲园--五接开沙岛度假区;三是从中国南通家纺城--先锋惠凯生态园、御园农庄--五接开沙岛度假区。时机成熟后可将南山湖、謇园、忠孝文化园等纳入一日游线路,以进一步凸显通州旅游特色,完善通州旅游体系。
三、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
遵循“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建立旅游业有偿投资机制,加大景点的投入、开发、建设力度,鼓励外商、集体、个人和有实力的旅游集团投资通州旅游业,形成多元投入、全社会办旅游的格局。
1.设立发展基金。市财政每年列出一定的专项经费,设立市旅游业发展基金,用于开发研究项目、编制规划补贴、旅游宣传推介等。
2.争取扶持资金。积极向上争取水利、交通、农村综合治理等项目资金以及环保治理、省生态示范工程等专项资金,更多地带动旅游业的投入。
3.吸引民间资金。通过招商引资渠道,运用市场化经营手段,把优势资源变成旅游发展的资本来运行。利用以资源换资金、以经营权换资金等方式,充分挖掘民资民力,引导资金投入旅游业。
四、夯实基础,营造良好旅游环境
通过对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产业链的整合,加强旅游环境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1.完善基础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如景区建设、
一、明确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1、总体思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旅游富县"发展战略,以温泉为龙头,以古建筑和*生态景观为主要特色,全力打造温泉生态旅游品牌,把*建设成为著名的温泉养生休闲度假胜地。
2、工作目标:到2*1年实现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15亿元,占全县GDP比重达10%以上。
二、强化规划,整合资源,提高旅游经济发展水平
3、科学编制旅游规划。把旅游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要强化旅游功能;农业、林业、交通、水利、文化等产业规划,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要,与旅游发展规划相协调。按照旅游规划要求,优先整治风景旅游区内及沿线村庄的环境。
4、整合资源,着力打造旅游品牌。加快温泉度假区开发建设,提升开发建设的规模和档次,打造温泉旅游品牌。严格保护"温泉"品牌,促进温泉资源有序开发,确保温泉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以郭洞和俞源历史文化名村、*景区、*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重点,加强景区整合,争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4A级旅游区。
5、完善城市功能,努力打造温泉名城。以创建温泉名城为目标,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扶持旅游集散(咨询)中心的发展,积极培育旅游商品市场、特色街区,促进旅游购物。加快建设各种档次的旅游饭店,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三、政府主导,政策推动,加大旅游产业扶持力度
6、建立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从2007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旅游产业发展资金500万元,主要用于全县旅游规划编制、从业人员培训、温泉品牌保护、旅游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旅游重点建设项目扶持、旅游品牌整体形象宣传、旅游产品促销、旅游信息化建设、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及扶持旅游服务企业发展的政策奖励。
7、加大旅游项目用地政策扶持力度。对符合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旅游建设项目用地,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应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可依法转让、出租和抵押。
8、扶持旅游服务企业发展。对星级饭店实行与一般工矿企业同等的用水价格,用电按浙价电[20*]45、49号文件实行。旅游企业广告促销费税前列支比例可按规定的上限执行。旅游景区新评上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的一次性奖励,省级30万元,国家级50万元;旅游景区新评上国家3A级以上旅游区的一次性奖励,3A级10万元,4A级30万元,5A级50万元;旅游饭店新上三星级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三星级10万元,四星级20万元,五星级40万元;星级饭店引进国际知名品牌管理公司管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对新评为绿色饭店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旅游企业被市级以上旅游部门评为最佳(优秀)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的奖励为省级3万元,市级1万元;旅行社进入省五十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全国百强的奖励10万元;被评为国家级乡村旅游点的奖励5万元。年引进县外来武过夜游客达到一定数量的旅行社给予相应奖励:0.5至1万人·天(含0.5万),每人每天奖励2元;1至1.5万人·天(含1万),每人每天奖励3元;1.5至2万人·天(含1.5万),每人每天奖励4元;2万人·天(含2万)以上的,每人每天奖励5元;每个旅行社奖额最高可达10万元。旅行社接待海外游客来武旅游住宿,每人每天奖励20元。建立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生产的奖励机制。
开展全县优秀旅游商品征集、评比和展销活动,对获得县级以上优秀旅游商品称号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9、加快发展工农业旅游。鼓励工农业旅游项目开发,对被评为市级以上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支持和引导"农家乐"旅游区(点)建设、农业旅游商品开发等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加强领导,协调配合,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10、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县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和协调解决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旅游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聘请业界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组成县旅游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关于我县旅游开发建设的意见建议。各有关部门、乡镇、街道,要将旅游经济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把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县假日旅游协调会议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确保黄金周旅游安全有序高效地运行。
11、改善旅游交通环境。交通主管部门要优先安排通往重点旅游景区的道路建设,将规范的景区交通指示牌设置列入道路规划和建设内容。合理安排景区客运班车,为游客提供交通方便,交通安全管理部门要为旅游车辆提供良好服务。
12、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加快旅游景区停车场、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适应游客量增长的需要。抓好旅游购物中心规划和建设。规范设置旅游景区标识牌,完善游览休闲设施。禁止在旅游景区范围内从事污染环境、破坏景观和生态的生产经营活动,旅游景区内严禁开矿采石、取土挖砂,严禁乱搭乱建,严格控制林木砍伐,防止人为破坏景观。
13、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加强和改善对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旅游企业要守法诚信经营,不断提高游客接待水平。进一步规范对旅游企业的收费,公开收费的项目、标准及依据。杜绝对星级饭店的多头、无序检查,*部门履行日常管理检查应事先通知饭店负责人,并须持治安检查证或工作证,坚持文明执勤。简化境外旅游团队入住手续,尊重境外游客的不同生活方式和习惯。对重点星级饭店,有关部门要通过共建方式积极予以帮助指导,为其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五、其他事项
1 下坊行政村发展农业旅游的优势
宝山镇下坊行政村位于怀柔区西北部,原来由下坊、白河南、小庙梁和小河东 4 个自然村组成,经生态治理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造,目前归并 为 白 河 南 和 小 河 东 两 个 自 然 村,总 面 积8. 35 km2. 本研究在分析下坊村自然和人文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依据《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与评定》( 2009,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和《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2009,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通过实地考察和入户调查,就旅游接待、经营特色、发展状况等,定量统计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对该村农业旅游整体发展与民俗旅游接待户经营状况等进行诊断性分析。
1. 1 优越的自然环境
调查中,绝大部分村民尤其是民俗旅游经营户高度认可本地的自然环境质量好,满意度在 95% 以上。 5%的不满意者是对干旱引起的白河水量减少表达担忧。 旅游自然环境具有环境和资源的双重属性,既是人类旅游活动的客体,又是旅游业利用的部分,更是旅游产品的重要元素和景区旅游价值的必要组成要素[2]. 下坊村属于北京市生态涵养区,该区肩负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的重要职能,这使得自然环境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下坊村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凉爽,一般比城区低3 ~5 ℃,堪称京北地区重要的避暑区域之一。 该村跨白河两岸,因白河而兴,原始生态气息浓厚,自西向东,自然景色呈动态变化,清澈的水体和美丽地貌景观融合,宛如一幅田园山水画卷。 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质优良,适宜发展优质的水产养殖。 依托白河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构建了集垂钓、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白河特色生态休闲游项目。 该村地貌属怀柔深山区,村落附近为白河谷地,四周山地海拔大多在400 m 以上,峰峦迭翠,层林尽染,植被繁茂,植被覆盖率达 70%,山场面积 660. 8 ha. 河谷土层较厚,土壤肥沃,适宜多种作物生长,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盛产核桃、大扁仁、酸枣等。在保证白河沿岸生态的基础上,下坊村充分发挥自身的休闲旅游功能,利用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优势,力争打造独具特色的京农业旅游休闲游憩地。
1. 2 较完善的基础设施
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有完善的基础设施。 下坊村交通便利。 距怀柔城区 75 km,距北京市区 136. 5 km,滦赤路( 河北省滦平县至赤城县) 经过本村,与 111 国道在汤河口镇交汇,并以四宝路和延庆县相连。 较为发达的交通,便于游客的出入。
2009 年宝山镇实施泥石流生态搬迁工程,采取山区自然村向主村集中整合和散户搬迁相结合的搬迁方式,形成目前村落格局,村落基础设施得到显着改善。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指定一名成员对环境治理工作进行监督督促,并加强保洁员、公路养护员和护林员的日常管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与处理。 村辖区内修建了观赏水面、吊桥和栈道,先后建造小河东街心公园和白河南街心公园,并不断提高绿化率,优化生态环境。 2013 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资金,实施黄木厂沟治理工程。
2014 年由政府出资,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线电视、网络宽带等已入户到村。 村级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成立村文化活动中心,包括多功能活动厅、健身娱乐厅、演出厅( 兼排练厅) 、数字影厅等不同功能,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交流文化科技信息的重要场所。
1. 3 良好的旅游发展机遇
2011 年下坊村农业旅游的兴起,正值我国现代农业不断深化改革时期。 长期以来,下坊村以第一产业为主,种植作物品种单一,包括玉米制种、特菜种植、肉鸡养殖等,村级经济发展落后。 2005 年,村人均纯收入 6 490 元,低于京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 860 元。 2010 年以来,宝山镇确立了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开发观光农业旅游的思路,推出了一系列兴旅措施,鼓励各村民俗户开展旅游接待。 下坊村迎来了观光农业快速发展的阶段。
该村属于天河川沟域,2010 年,天河川沟域列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重点沟域之一。 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下坊村注重利用本地优越的生态资源,充分挖掘发展文化产业。 2011 年 9 月,在宝山镇第一届钓鱼比赛上,正式推出了独具特色的“白河鱼宴”,在打造这一品牌过程中,注重发展相关的第三产业和推介营销。 通过举办天河川宝山 1 + 1 户外挑战赛、秀美天河川摄影比赛、怀柔汽车拉力赛和宝山镇第一届文化节等各种赛事活动,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下坊村观光游览,体验农家生活气息。
下坊村“白河鱼宴”已经发展为相对成熟的农家饭模式。 因水质清澈、无污染,鱼肉质鲜嫩,利用农家柴锅制作,经特殊的去腥工艺,兼有鲜、嫩、甜、咸、辣等口味,味浓而营养丰富。 2011 年,引入承德丰宁的“滕氏布糊画”,建立了滕氏布制作中心,吸纳更多的人口就业。 2012 年,获北京市京郊旅游特色业态目的地“生态渔家”的称号。
2 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京郊农业旅游的兴起,实质上是北京传统农业功能所发生的重要转变,即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跨越。 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农业旅游所需要的人员素质、产品类型和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不适应的困境。
2. 1 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下坊村总人口 157 户,共计 349 人,但老年人占多数。 16 ~ 34 岁人口为 115 人,仅占人口总数的28. 5% ,35 ~ 40 岁人口 32 人,41 ~ 60 岁人口为174 人。 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会有更多年轻人外出做工或求学。 现有人口中,50%左右的人仅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
大部分接待服务人员未接受专门的旅游从业培训,缺少旅游礼仪、旅游安全、旅游法学、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在旅游接待过程中,大多是凭经验、凭热情,餐饮、住宿等服务与游客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餐饮方面,食材种类少,尤其是一日中的两次正餐菜谱重复、单调,从烹饪工艺到配料、口感,不能保持稳定一致的标准,甚至每餐之间的差别都很大。 果蔬比例低,餐具消毒不到位。 住宿方面,标准间达不到基本标准,房间用具质量低劣,卧具不能做到每客一换,部分客房有蚊虫等。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有其客观原因。 由于农业旅游起源于农业,是借助于农业与农村的特征发展旅游,短期内不可能摆脱传统农业生产与经营的思维模式。
2. 2 村落环境较为杂乱
下坊村旅游开发时间短,虽然经过新农村建设,街巷房屋较为整齐,但村落环境仍表现为凌乱,杂物随意丢放。 由于白河穿村而过,河面时常漂浮水草、皮屑、生活垃圾等。 尤其是干旱严重时,水量减少,水体污染愈发严重。 在村落规划建设中,未考虑游客停车需求,不少民俗户无停车位,机动车不得不随意停放。 一些原本规划为停车的场所,却堆放了杂物。
其他行业的发展对旅游环境也构成较大的威胁,本区域曾以肉鸡产业为主,在白河南自然村域内,分布有大小不一的鸡舍,由此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物污染直接影响到旅游发展。 该村饮用水以山泉为主,微生物存在超标现象[3],一旦环境污染控制不力,将加剧微生物污染的程度。 河道水利工程也存在隐患,据报道,由于白河河道挖沙严重,原本浅显的河道形成大小不一的水坑,导致一名少年溺水身亡。
2. 3 旅游产品较为单一
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京郊旅游达到了较高水平,在旅游空间、内容、形式等方面,游客有了更多的选择。 目前,下坊村旅游产品主要是以“白河鱼宴”
为品牌的餐饮服务,尽管在加工制作方面力求突出特色,但毕竟是限于淡水鱼类的食用,与京郊地区其他地区水产加工存在明显雷同。 2012 年北京公布的7 家生态渔家中,大多包含垂钓、柴锅炖鱼之类的项目。 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鱼类餐饮分布于京郊诸多景点、农家乐等地。
从地域分析,白河地跨京冀,源于河北省沽源县,流经河北赤城县,北京的延庆县、怀柔区和密云县。 因此,“白河鱼宴”缺少地理定位,一般很难将其与下坊村联系起来。
近年来,引进的“滕氏布糊画”制作,实际是一种外来产品的植入形式,对游客有多大的吸引力、布糊画有多大的销售空间,尚待市场检验。 相比之下,本地的文化资源未受重视,没有充分挖掘。 据当地资料记载,下坊村在清末成村,因有人在此安伙房,故称“下伙房”,简称下房,后更名下坊。 有关下房村起源与发展实际上就是一种宝贵的人文旅游资源。
3 农业旅游持续发展的对策
3. 1 拓展本地文化,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乡村性是农业旅游的核心和支撑点。 面对京郊旅游竞争日趋激烈、游客休闲观光品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需要不断挖掘本地文化资源,设计富有下坊村旅游特色的产品。 要坚持政府支持,加大吸引外部资金的力度,充分发挥村两委、旅游合作社和民俗旅游户的主体作用,突出下坊的地理优势,打造以“下坊白河鱼为主打产品,兼顾滕氏布画加工”的生态渔家旅游业。 从塑现象、建标准、创特色、重规范的角度出发,着力打造“下坊白河鱼”的品牌。
广泛的参与性是农业旅游的特点之一。 游客可在休闲农业区参与农业生产过程,亲自制作食品、礼品、艺术品[4]. 因此,可以鼓励游客发挥自己的智慧,参与和体验“滕氏布糊画”制作,使游客体验自己制作的乐趣,制作的布画可以作为永久的纪念性产品。 本地的风土人情、旅游景物、日常生活等可作为布画图案的设计内容。
怀柔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村庄形成历史已超过 3 000 年。 春秋战国时期,怀柔是燕秦活动的战略要地,“怀柔”出自《诗经·周颂·时迈》“怀柔百神”,意为招来安抚,代表以德施政、加强民族团结、交融发展。 唐贞观年间始设怀柔,但指今顺义区。 至 1368 年明元年将檀州分为密云、怀柔二县,标志怀柔建制县的开始。 作为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游牧文化交错区域,怀柔人文遗迹丰富。 下坊村正处于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区域。 邻近的转年村发现了北京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期古人类文化遗存。 挖掘、搜集和整理村落拥有的历史文化,作为特色旅游开发的重点内容,必将提高本地的旅游吸引力。
利用现有文化活动场所,充分发挥村民参加文化活动的创造性性,成立本村文艺表演团,编排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文艺节目,为游客提供形式多样的文艺表演。 调查过程中,适逢本村合唱团排练,为参加本年度的怀柔区合唱表演,每天晚上坚持合唱,音色音质可圈可点,合唱团节目表演应当纳入农业旅游之中。
3. 2 丰富培训形式,更新旅游经营理念
就村级特色旅游业而言,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十分具体。 应当丰富业务培训形式,扩大培训受众面,深化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旅游接待队伍的整体素质,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专题,进一步强化对村民俗户的集中培训。 要从怀柔区、北京市乃至广大尺度的角度,拓展从业人员的视野,旅游经营不应局限于眼前利益,而是要提高自身旅游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根据旅游经营过程中的具体需求,开展专题培训,熟练掌握业务规范。 对于新近入职的从业人员,坚持高起点、严要求的原则,提高工作人员的基本理论水平和基本技能。 确保餐饮质量不断提高,严格执行客房标准与卫生安全。 为了降低培训成本,加强彼此交流,可以积极开展网络培训。
在争取客源方面,打破传统的坐等游客上门的思想,开展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形式的营销活动,细化市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主动吸引游客,提升旅游营销水平。
为了提高农业旅游经营水平,应鼓励本地在外工作的年轻人,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和支持农业旅游的发展。 如利用节假日回乡直接从事和指导农业旅游的培训和接待工作。 在外工作期间,积极推介本村旅游资源、组织客源、为吸引外部资金牵线搭桥等等。 在选聘大学生村官中,要侧重于与旅游管理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聘用。
3. 3 环境整治与保护并重
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基础设施,是旅游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 下坊村的旅游业发展,依托的是现有村落房屋,展示的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生活气息。 应当兼顾整治与保护,保持鲜明的村落民俗文化。 真正做到“宜居宜游”. 对于体现乡村聚落特色的房屋、道路布局要着力保护,村容村貌干净整齐,尽力保持原貌。 为旅游者提供膳食、住宿和服务的场所,要重视内部卫生、安全、舒适条件的改善。 通过积极的对外招商引资,加快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的修建步伐,要尽量依托原有的建筑格局,遵循生态学原理,兼顾满足旅游者乡村体验休闲需求和自然环境保护。
下坊村传统产业是第一产业,大多数农户以粮食种植为主。 环境整治过程中,要考虑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一致性。 毕竟下坊村依然要发展第一、第二产业。 种植业、畜牧业也同时是观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农游合一。 作为下坊白河鱼的食材主要来源,鲟鱼草鱼养殖场要基于无污染、高营养的原则,制定严格的标准。 同时,做到重视环境建设的多种需求,丰富观光农业项目的建设,充分利用好现有的46. 7 ha 耕地和 13. 3 ha 的经济林,使游客获得丰富的农业体验和田园风光的享受。
需要指出的是,环境改造不是改变原有的自然生态面貌,而是要顺应生态规律。 调查中发现,沿白河引种了一些外来植物,包括红叶海棠、碧桃、榆叶梅等乔木和人工草坪,受灌溉不足的影响,出现明显枯萎或生长不良的状况。 这种违背本地生态的行为,不仅严重扰动了当地自然生态,而且还导致水资源的巨大浪费。 所形成的景观和城区绿化景观所差无几,也会引起游客的反感。
2014 年 4 月世界旅游旅行大会上,我国提出了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和旅游扶贫工程。 可以预见,农村旅游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必将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下坊村要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扬长避短,打造独具特色的农业旅游品牌,不遗余力地探索适合北京乃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旅游发展模式。
参 考 文 献
[1] Andereck,K. L. ,& Vogt,C. 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 and tourism developmentoption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0,39( 1) : 27 - 36.
[2] 邹伟,符国基。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自然环境现状调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 19) : 10285 -10288.
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2-0133-02
引言
世界旅游组织预计,到 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旅游输出国。可见,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也将面对着日趋激烈地国际竞争。要想提高国际竞争力,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要依靠教育,因此,快速发展旅游教育势在必行。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旅游教育方面的研究较多,但主要集中在旅游教育存在问题、教学定位、教学模式、发展对策及今后发展趋势等。另外,还有一些学者针对旅游教育与旅游业间的关联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区旅游教育水平不一,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空间的角度对我国31个省区的旅游教育发展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并试图通过对比找出各地区之间旅游教育水平存在的差异和成因,为今后旅游教育事业均衡、快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评价方法
二、旅游教育发展的空间分异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衡量旅游教育发展的指标很多,本文依据指标选取的真实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易获得性的原则,主要选取了旅游院校总数(包括高等旅游院校和中职旅游院校)、旅游专业在校生总数、毕业生总数、教育支出、行业职工教育培训人数等5项指标。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和《中国旅游年鉴2011》。
(二) 计算结果与分析
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科学性,在统计旅游教育综合得分时,采用加权求和的算法。同时利用德尔菲法,得到旅游院校总数、旅游专业在校生总数、毕业生总数、教育支出、行业职工教育培训人数等5项指标所占的权重分别为0.3、0.2、0.2、0.2、0.1。将反映各省区旅游教育发展的各项指标数据代入公式(1)和(2),经计算,得到各省区旅游教育综合得分及排序情况(见表)。
根据各省区旅游教育综合得分,大体划分为三种类型(见图)。第一种为旅游教育发达地区(F≥0.27):四川、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湖南、安徽、辽宁、云南、河南、北京、重庆、广西、河北;第二种为旅游教育中等发达地区(0.23≤F
1.旅游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虽然我国旅游教育发展较晚,但发展速度快。为满足旅游业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各省区非常重视旅游教育,积极推动旅游教育事业发展。
2.旅游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从东到西、自南向北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东部地区经济基础好,旅游业发展较快,旅游教育平均得分为0.331,表明旅游教育较发达;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旅游业发展较慢,旅游教育平均得分为0.197,表明旅游教育欠发达。总体表现为东、西部地区旅游教育发展不均衡,从东到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以秦岭-淮河为界,南方地区经济较发达,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较快,旅游教育平均得分为0.325,表明旅游教育事业发达;北方地区旅游教育平均得分为0.204,表明旅游教育欠发达。总体表现为南、北方地区旅游教育水平存在差距,从南到北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3.各大分区内部亦存在差异
对于华东地区来说,江苏省旅游教育最发达,教育得分为0.49,福建省最落后,教育得分为0.19;华南地区,广东省旅游教育最发达,教育得分为0.65,海南省最落后,教育得分为0.10;华中地区,湖南省旅游教育最发达,教育得分为0.41,江西省最差,教育得分为0.20;华北地区,河北省旅游教育最发达,教育得分为0.27,而内蒙古最落后,教育得分为0.11;西北地区,陕西省旅游教育最发达,教育得分为0.14,青海省最落后,教育得分为0.01;西南地区,四川省旅游教育最发达,教育得分为0.84,最差,教育得分接近0;东北地区,辽宁省旅游教育最发达,教育得分为0.35,吉林省最落后,教育得分为0.09。上述分析表明,各大分区内部也存在差异。
三、结语
本文利用定量分析方法,探讨了我国旅游教育事业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旅游教育事业空间分布不均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旅游教育水平欠发达。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政府应重视当地旅游教育,提供教育资金帮助,来改善该地区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从而加快当地旅游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是政府应提供一些好的福利待遇来鼓励东部地区或南方地区的旅游专业人才向中西部输出,以提高当地的师资力量,从而加快旅游教育事业的发展,最终实现各地区旅游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提倡校企合作,实现双向发展。需要吸引外部资金,引入先进旅游管理企业,同时改善西北地区的交通路况,加快当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从而推动当地旅游业地快速发展,为地方旅游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平台。
四是应拓展当地公民的思想观念,增强公民的旅游意识。因为只有让公民认识到旅游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人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旅游知识,最终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地旅游教育欠发达的现状。
参考文献:
[1] 保继刚,朱 峰.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对旅游高等教育30年发展现状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8,23(5):13-17.
[2] 田 里,吕天云.比较视野中的旅游专业教育教学定位[J].旅游科学,2008,22(3):59-62.
[3] 阎雪晶.PBL教学模式在高等旅游教育中的应用[J].北方经贸,2013(6):149-150.
[4] 钱永兰,袁书琪.对当前我国旅游教育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2(5):95-99.
[5] 冯霞敏.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旅游教育发展前景分析[J].旅游教育管理,2011:79-81.
[6] 曾志兰.试论我国旅游教育发展的新趋势[J].教育评论,2003(6):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