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5 19:02: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新技术企业审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毋庸置疑,高新技术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在国家出台诸多政策之后,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得到了创新发展。然而,诸多“伪高新”企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税款减少,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继2008年联合颁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后,2016年对上述两个文件做了重新修订,明确申报资料中的研究开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必须由具有资质并符合《工作指引》相关条件的中介机构出具专项审计或鉴证报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分别于2008年、2017年制定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鉴证业务规则(试行)》,对专项审计(鉴证)做出了明确规定。
一、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质量的因素
(一)审计环境的制约
众所周知,审计环境是审计发展的重要保障,关系到审计职能能否实现,对审计质量的影响重大。现阶段,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质量的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根据现在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程序,专项审计或鉴证报告由申报企业在申请时提供,即申报企业既是被审计对象,又是审计业务的委托人,是中介机构的“衣食父母”。这种情况下,从业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审计范围受限、无法实施应有的审计程序等尴尬局面,难以做到客观公正。与申报企业意见分歧时,坚持原则、不迁就客户的后果很可能就是解约,尤其是中小规模的事务所,之前因商事制度改革已失去很多法定业务,如果再失去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这个市场,生存空间就更小了。中介机构要先解决生存问题,才能谈发展和质量。
第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相关政策推出后,计划申报高新技术认定的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对政策不熟悉,纷纷通过寻求专业机构的辅导和服务来提高申报通过率,这样就催生了一批为认定提供“专业服务”的中介机构,这些中介机构中,有些就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提到的“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如果同一家中介机构同时为申报企业提供审计业务与咨询业务,即使人员分开,在形式上建立了内部的“防火墙”,也不符合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要求。
第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申报企业提供的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报告,除了专项审计(鉴证)报告外,还有申报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对会计师事务所来讲,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每年都出具,审计收费比较固定,而专项审计(鉴证)报告则是在申报年度(即每三年)出具一次。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为避免常年客户的流失而“被迫”出具专项审计报告的情形。
第四,目前我国审计市场存在着供过于求的局面,价格竞争激烈,由于审计收费过低,出于成本效益原则,很多事务所无法投入充足的审计资源和实施足够的审计程序,无论是审计时间还是审计流程均予以简化,从而影响审计质量。
第五,有些地方政府将高新技术企业的保有量及每年新增数量作为政府业绩的考核指标,近几年受经济放缓的影响,很多企业成长性指标分值普遍较低,拟申报企业总量减少,这种情况下,中介机构就可能沦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链条上的一个受雇者,审计变成走过场、流于形式,不可能发挥监督的职能。
(二)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执业能力
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的高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专业性强,而从业人员中懂一般财务审计的多,熟悉技术创新过程、掌握一定科技知识的人才较少,传统财务观念比较浓,习惯于单纯的会计思维,综合分析能力较差。受此限制,执业过程中只看表面不见实质,一般仅局限在财务核算资料的审计鉴证,很少关注其是否符合研究开发活动的规律,即合理性。另外,有的中介机构人员流动频繁,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缺乏执业经验;有的中介机构对员工缺乏足够的后续教育,专业胜任能力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的质量。
二、新时期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的改善对策
正如上文所言,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存在诸多问题,这对其质量有所影响,面对这一发展趋势,笔者试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专项审计的整体现状出发,提出改善对策。
(一)建立科学的申报流程
科学制度的建设能有效降低风险,促进行业发展。现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程序中,专项审计或鉴证报告由申报企业在申请时提供,明确上述报告必须由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并在专家评审环节增设财务专家。这种安排表面上看是设置了双重监督,即中介机构和财务专家,但从实际执行的效果来看,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出具专项报告的中介机构在整个流程中的位置安排不合理,无法发挥其独立性和监督作用。设想将申报流程改为:申报企业自评认定机构初评委托中介机构出具专项报告组织专家评审公示审计部门抽查,将中介机构的审计(鉴证)由企I自评阶段改为初评之后,委托方(同时也是审计费用的支付方)由申报企业改为认定机构。这种流程的优点首先表现在中介机构与申报企业之间无经济利益,从制度上保证中介机构及执业人员的独立性和诚信品质;其次通过招标程序优选中介机构,能有效抑制低价竞争引起的质量低下。
当然还需要制定配套细则,如明确专项审计业务与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咨询业务应由不同的中介机构承接,由于申报企业提供的资料中还包括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和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前者明确需由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后者没做规定,一般是企业自主申报,但可以通过与税务申报系统中的历史数据比对一致以证实真实性,相当于专项报告、年度财务报告、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由不同单位(中介机构或税局)背书,并互相制约,如果多份报告的数据存在很大的差异,应要求申报企业提供说明,由财务专家认定是否合理。再如建立奖惩制度,对严重违规的中介机构设置行业禁入,增加中介机构的违规成本,以严格的惩罚措施倒逼中介机构提高风险意识。
(二)专项审计需要引入技术专家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专业性较强,中介机构应优化审计人员业务操作,有针对性地强化业务培训,引导从业人员严格按行业协会制定的审计指引和业务规则执业。由于申报企业涉及不同行业,从业人员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对判断申报企业领用的材料是否真正用于研究开发项目以及高新产品的认定难度很大,使得申报企业将非研发材料成本计入研发直接投入以及人为扩大高新产品范围的操作空间很大,如何利用好专家的工作对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结语
总之,高新技术企业正日益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序发展中,部分“伪高新”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的有效性产生影响。针对现状,设计通过改进申报流程,用制度来制衡、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并借助技术专家的力量提高专项审计质量,如此才能保障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有序开展,才能让国家的各类优惠政策真正惠及相关企业。
参考文献:
[1]高强,张旭丽,孙志梅.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质量探究[J].财会通讯,2015,(25):106-107.
[2]倪冠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5):63-65.
[3]许爱平.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若干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4,(4):257-258.
[4]邓枚芳.浅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J].商业经济,2014,(10):105-106+114.
审计模式的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详细审阅财务报表和凭证,核实账表关系的账项基础审计;二是根据内部控制评价进行实质性测试的制度基础审计;三是根据全面的风险评估制定审计策略,使用分析程序作为辅助,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的风险导向审计。1933年,美国做出审计人员有举证的法律责任的规定,颁布了《证券法》,法律风险的日益增高催生了风险导向型审计的诞生。蒙哥马利审计学(第八版)在1957年首次将风险引入审计程序的设计过程,这是审计风险与方法研究的融合。上世纪60年代之后,资本市场的审计失败案例不断增加,公司管理层发生舞弊的案件层出不穷,风险导向审计更多地开始强调对风险的分析。
关于审计风险模型的描述最早是在1981年的美国第39号审计准则中涉及的。在1983年,美国注协最早提出了风险导向审计,认为审计风险是由检查、控制、固有风险构成的。2001年,Wallage和Elilifen以毕马威的一个商业银行客户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项目小组的审计人员组成、项目管理情况、审计风险评估过程、审计证据的收集和整理,得出了现阶段风险评估时会更注重被审单位的经营战略和风险,审计过程更多地考虑行业化、专业化的结论。2002年,审计风险委员会成立,开会讨论了新的审计风险模型。2001年10月,国际审计准则出新,规定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该做出更加深入的风险评估,将审计风险模型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放在一起,称之为重大错报风险。
我国对于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晚,在21世纪前后才开展。1994—1999年颁布的35项以及2012年修订的多项准则中都有风险导向审计相关的要求。我国2006年了推行风险导向审计的新的审计准则,这是一个技术方法的重大创新。安晓蓉(2010)指出,风险审计的指导思想是强调经营战略的战略观。风险导向审计与前两个阶段的审计模式的区别在于,需要更多的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来判断、降低重大错报风险;需要对被审计的企业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来确定风险因素、评估风险的等级;审计策略的制定、审计程序的实施都是以风险水平的评价结果为基础的。郑子远(2011)指出,经营风险是风险导向审计的重点,通过风险分析来确定审计重点,会改善原有的审计模式只评估内控而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的缺陷。
杨欣、田蓉(2011)根据实习经验和研究分析得出,风险导向审计的施行存在很多不足:审计项目相关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水平不够高,对于风险审计的相关方法缺乏了解应用;被审计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整;事务所缺乏相关行业或公司的数据资料统计信息;审计法规不完善导致风险审计缺乏应用指导;审计工作的辅助软件不能将风险评估的相关因素很好地联系在一起,电子版的制式底稿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审计工作,增加了人工导入数据的繁琐操作,降低了审计效率等。
风险导向审计需要审计工作人员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被审单位的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审计程序。罗星(2013)研究了审计人员的职业谨慎相关的问题,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的风评方法多种多样,审计程序需要审计人员主观的根据风评结果进行设计,重大错报的评判需要注册会计师有一些经验判断的因素,这些都要求,审计人员要有一定的职业谨慎性才能够很好地实现。施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需要被审计的企业具备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方敏(2014)在研究中指出,风险导向审计应该以分析模型为基础,对企业日常的经营进行分析和评估。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需要明确一个清晰的思路,对风险的偏好程度和承受能力都应该有一些限定水平,对于公司层面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辨别,定时对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系统检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
二、审计风险模型相关研究
为了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提出了有关审计证据的三方印证理论、经营风险的计量程序等观点。在具体的业务操作过程中,风险评估很容易被形式化,忽略报表、认定层次的影响,从而导致审计过程的不连贯,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测试程序,难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陈雪梅、石勇(2010)利用层次分析、德尔菲、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将风险元素拆分成目标层、准则层以及方案层3个层次,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风险量化评价。重大错报风险的概念提出之后,部分事务所不能完全执行2006版准则中规定的相关内容,依旧按照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风险类别进行认定。郭巧玲(2011)研究了事务所进行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相关问题,总结出了注会在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的实际操作中面临的操作问题:综合评价重大错报风险需要考虑的因素更为复杂,操作难度加大;重大错报风险(单个因素)比控制和固有风险(两个因素)评价的结果可比性降低,注会的职业素质高低不一,评价结果客观性降低。
随着风险评估的方法不断发展,数学知识和统计学知识也被运用到风险量化评价的领域之中,提升了评估的科学性。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的评价结果较分析性审核法、风险因素分析法得出的结论更为公允、精确。王风华、梁星(2012)根据模糊综
合评价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风险因素的区分,再进一步判断因素的权重,划分不同的重要性等级,解决了审计风险的模糊性问题。米宁(2014)在研究中总结出,风险导向审计有内容的广泛性、风险性、建设性、客观性、独立性、合法性以及真实性等特点。作者总结了关于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其中,定性的评估方法包括分析性复核的方法、德尔菲(专家意见)法、故障树分析法(FTA)、内部控制评价法;定量的分析方法包括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FAHP)、模糊综合评价法(FCE)、数据包络分析(DEA)、神经网络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董丽虹(2014)指出,根据目标对风险进行识别,梳理风险点、类型、环节等,利用概率论的相关知识,将标准差作为测量指标的方法可以使风险评估的结果更为可靠。作者以概率作为出发点,对于风险因素的权重进行重新评估,同时根据审计经验进行修正,得出更为贴切的评估结果。 三、高新技术审计相关研究
高新企业对我国经济转型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的扶持会推动企业研发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研发更多的附加值比较高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在这良好的社会背景下,财政部发现,高新认定的虚假情况也时有发生。徐勇慧(2010)对收入的专项审计进行了研究,发现企业将改造的传统项目工艺生产的产品归类于高新技术产品,计入高新收入;某些企业对于有混合销售(高新与非高新产品搭配销售)行为,在进行高新收入核算的时候没有扣除非高新产品的收入额。戴立波(2013)在研究高新企业的审计情况的文章中指出,高新收入的技术领域认定比较困难,企业的收入账户未按照申报要求设置明确的明细账,研发项目的费用核算存在很大的人为操作的空间和可能性,对于研发费用的审计不够深入具体等情况。
杨建安(2011)指出,2009年审计署对高新企业税收的抽查结果令人吃惊,116家被抽查的企业有85家不符合要求。有些高新企业因为没有进行有效的研发,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费用的比例没有符合《办法》的规定,从而造成申请失败或者复核失败。《办法》对于企业侥幸通过认定、逃避缴税的行为起到了抑制作用。陈素珍(2012)对高新企业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研发项目成果有先进性、无形资产比例较大、市场风险大、同业竞争比较激烈、经费审计流程比较复杂等结论。韩丽娜(2013)总结出,针对高新企业的审计,我们应该有应对措施:审计时要关注宏观政策的侧重点、相关行业情况,确定产品是否符合高新产品的规定和要求;获取投资活动相关的信息,查阅研发项目有关的仪器设备的折旧是否正确地归入研发费用科目;获取研发人员的分布信息,判断研发人员的工资归集情况是否正确,判断外部单位接受委托开发的研发项目相关的费用是否剔除;获取相关批复、记录、资格性文件,以审核研发项目的步骤完整;借助专业人员的意见,核定知识产权的核心程度,规避风险。熊玉婷(2014)研究了在风险投资项目中,高新企业的管理层舞弊的相关问题,概括了舞弊的相关理论、风险投资项目的相关审计方法。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产品有很高的科技含量、生命周期比较短;企业所处的产业竞争都比较激烈、风险比较大。高新技术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和内容相对比较复杂,产品的附加值比较高,存货的保值能力较弱。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的确认存在一定难度。
首先,大部分申报企业收入核算不够明细,未专门设置高新技术系统集成产品收入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无法准确划分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不少企业将部分产品的销售收入划分为高新技术产品收入,而如何判断该部分申报的产品(服务)能够归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也是个难题。
其次,产品(服务)收入可能存在交叉,不易划分,申报企业可能一项产品混用多种专有技术,那么该项产品销售收入有多大比例能够划分为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也非常困难。
降低审计风险的对策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存在上述较多的审计风险点,要降低和规避其中的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以风险导向理念实施专项审计。专项审计指引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假定申报企业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费用支出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存在舞弊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针对研究开发项目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了解申报企业及其环境。
专项审计指引还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应当结合申报企业的行业特征、产品(服务)的技术变化等情况,判断申报的研发项目或产品(服务)是否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相符;了解研究开发人员的组成,以分析研究开发费用中有关人员人工与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的分类是否正确;了解投资活动,以分析有关测试仪器与设备、相关固定资产的折旧是否应当列入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恰当评估申报明细表的重大错报风险。
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方法》和《管理工作指引》的文件要求,当前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时,需要技术部门、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相互协作,提供有效的申报资料。便于政府部门进行审核,判断该企业是否符合申报标准。企业技术部门应该向政府部门提供申请书,财务部门同时要提供企业的营业执照以及税务登记证等不同信息,有效整理不同的企业文件,规范企业申报流程。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将研发部门组成人员整体花名册进行整体,判断该企业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标准。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需要遵守一定的技术规范,确保提供的资料完整且准确,符合政府部门审核的需要。当前政府部门对于企业申报的材料审核较为严谨,申报企业不同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提高重视,确保申报资料完整且真实。财务部门应该结合省财政厅下发的文件,及时整理企业三个会计年度的费用情况,并且财务工作人员应该按照企业领导的要求,及时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联系,并且出具符合要求的审计报告,对于现阶段企业销售收入与研发费用进行明确。
财务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前的关键作用
一、企业自我评价报告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科技创新、高新技术特征总结。
(三)近三年开展研究开发等技术创新活动的报告。
(四)对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自我评价。
(五)高新技术产品(服务)中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并阐述其与知识产权、技术领域的关联性。各技术领域如涉及软件开发及技术服务的企业需提供相应软件著作权对应软件产品的运行界面截图。
(六)企业总收入的构成情况说明。
以上材料须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邮箱:568948158@qq.com。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
网络在线打印并签名、加盖企业公章。
企业依法成立证明材料
营业执照等相关注册登记证件的复印件,特殊行业的需提供经营行政许可证。
知识产权相关材料
知识产权证书、专利说明页、参与制定标准情况等。企业自主研发获得授权的知识产权可直接附证书复印件、专利说明页,通过受让、受赠或并购等方式获得的知识产权,还必须增加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备案证明。
科研项目立项证明
按照立项时间的先后顺序,已验收结题项目需附验收结题报告,以单个项目为单元进行立项证明和验收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归集整理。
科技成果转化
附企业成果转化汇总表(表2),按照汇总表的顺序逐次对每一项成果的转化情况简要进行说明,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该项成果的证明材料和转化的证明材料。
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
包括总体情况与四项指标符合情况的具体说明,并依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明确的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四项指标顺序提供材料。
八、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关键技术和技术指标
具体文字说明,并附相关生产批文、认证认可和资质证书、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材料。
九、企业职工和科技人员情况说明材料
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数、人员学历结构、科技人员名单及其工作岗位等,填写《企业职工情况表》(表3),并提供相应人员的社保缴费凭证。
十、专项审计报告或专项鉴证报告
经具有资质并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相关条件的中介机构出具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下同)研究开发费用、近一个会计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或鉴证报告,并附研究开发活动说明材料,同时需提供中介机构资质证明材料复印件(包括营业执照副本、执业资格证、至少6个在册职工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2018、2019、2020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年检公告,在职人员花名册等;企业与中介签订合作协议时应要求中介机构作出符合相应资质要求的承诺)。
十一、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
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并提供中介机构的资质证明材料(营业执照、执业证书、至少2个在册职工注册会计师资格证)。
十二、近三个会计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包括主表A表及附表。
十三、企业网络申请材料上传附件清单
(一)知识产权
1、知识产权证书(已发放)及最近一次缴费证明,授权通知书及缴费收据等;
2、相关专管机关出具的变更证明(通过转让、受赠、并购获得的知识产权)、协议和备案证明等;
3、Ⅱ类知识产权未重复使用声明等其他证明材料。
4、软件著作权对应的软件产品运行界面截图展示。
(二)人力资源
包括:劳动合同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企业人员花名册(含人力资源情况表的所有内容)等。
(三)企业研究开发活动
包括:科技项目立项报告,结题报告或验收报告,委托开发或合作开发协议。
(四)上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
1、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关键技术和技术指标的具体说明,产品相关的生产批文、认证认可和资质证书、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用户使用报告、销售发票等。
2、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其与技术领域的关联性及对应知识产权对其的支撑作用说明。
(五)科技成果转化
1、科技成果证明材料,已关联的IP无需提供。
2、无关联IP的科技成果证明,科技成果评价报告、经登记的科技成果、经备案含技术指标的企业标准,有技术指标的技术规程、软件测评报告等。
3、转化结果证明材料,包含以下内容:
(1)合同、发票、客户验收报告等材料;
(2)新产品:新产品证书、生产批文(药类的)、销售合同、订单、销售发票、检测报告、企业标准等一种或多种材料;
(3)新设备:设备说明书、设备备案文件、发票等;
(4)新技术应用:多个使用单位的推广应用证明、解决产品性能质量或生产效率问题情况等;
(5)样品/样机:检测报告、毒理报告、用户报告、说明书等。
(六)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管理组织
1、《研发项目管理制度》、《研发费用财务管理制度》、研发费用辅助台账等。
2、企业研发机构建立证明材料、研发设备清单、产学研合作协议等;
3、《科技成果管理及激励制度》、创新创业平台相关制度等证明文件等。
4、《科技人员培训制度》、《职工技能培训制度》、《人才引进措施》、《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等。
(七)企业参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定
包括: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方法、技术规范等材料(提供封面及主要页即可)。
(八)近三年财务审计报告
包括:近三年企业财务审计报表,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财务情况说明书、审计单位营业执照、执业证书、至少2个在册职工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等。
(九)近三年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和近一年高新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
1、近一年的高新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编制说明、审计单位营业执照、执业证书、至少6个在册职工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三年年检公告、员工花名册、事务所承诺函等。
2、近三年研发项目情况表、近三年的研究开发费用支出汇总表、三年研发费用结构明细表,明细表编制说明、情况说明、审计单位营业执照、资格证书、事务所承诺函等。
(十)近三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包括:2018—2020年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页、《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A100000)、《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10)、《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小型微利企业可不提供)、《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2,按规定不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企业不提供)、《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A107041)(老高新技术企业需提供)六张表。
表1
企业注册登记表
企业名称
注册时间
注册类型
外资来源地
注册资金
所属行业
企业规模
行政区域
组织机构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税务登记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企业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
企业所得税
征收方式
查账征收核定征收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
企业法定
代表人
姓名
手机
身份证号/护照号
电话
传真
联系人
姓名
手机
电话
传真
企业是否上市
是否
上市时间
股票代码
上市类型
是否属于国家级高新区内企业
是否
高新区名称
表2
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汇总表
序号
科技成果名称
科技成果来源
转化年度
成果转化形式
转化结果
证明材料
备注:证明材料应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来提供,即科技成果的证明材料和转化结果的证明材料。
表3
企业职工基本情况表
序号
姓名
职务/职称
身份证号
社保号
在职、兼职或外聘
是否科技人员
一、引言
我国的相关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一系列规定,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两个重要的文件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这两个文件详细阐述了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应当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该企业无论在申报之前还是申报之后均具有可持续的自主的研究以及开发能力。其次,该企业的主营业务必须与自身的研究开发密切相关,并且必须是这些技术成果转化而成。第三,该企业必须拥有至少一项的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并且能够得到国家的政策扶持,同时在行业中也具有较明显的领先优势。财务在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下文将从财务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前和申请成功之后的作用两个角度来具体分析财务的关键地位。
二、财务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前的关键作用
企业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之前需要准备一系列材料,包括相关年度的财务数据的准备、相关会计科目的设置等等。因此,财务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前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一)递交的财务报告必须符合相关要求
相关规定指出,欲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公司,必须提交最近三年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等)以及相关财务数据(包括收入中技术性收入的占比情况)。这是因为评审高新技术企业首先需要根据公司的财务实力以及研发性收入的情况来判定。对于一个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性收入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这意味着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可以转化为具体收益,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因此财务在这一点上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侯国玲,2012)。
(二)相关的财务指标必须达标
首先,如前所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在技术性收入方面的指标不能够太低,研发性费用的占比也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对于这一点,国家相关政策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将要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按照相关规定,最近三个会计年度中,研发费用的占比必须符合下列规定。对于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五千万元的企业,研发费用的占比应当不低于6%;对于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五千万元到两亿元的企业,研发费用的占比应当不低于4%;而对于最近一年的销售收入在两亿元以上的企业,研发费用的占比应当不低于3%。作为传统的农业机械化制造相关的企业,flw公司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不断创新,追求企业在技术上的进步。flw公司非常注重研发的投入,这对flw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财务在这其中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flw的财务制度要求公司的研发负责人专门准备研发费用章。每次研发费用的发生都必须盖章并标注哪个研发项目。这样既不会漏记研发费用也不会把不属于研发费用的发生列入其中,真正做到了不重不漏。其次,为了进一步规范高新技术企业的申请,国家还规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收入必须大于或者等于总收入的60%。这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尤其是在在税务的审核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这要求财务人员在平时就要把工作做好做细。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收入的认定必须遵循一条线的原则,即从销售订立合同开始,到销售票据的开具到财务的收人账务的确认都必须是高新技术产品。财务人员在每个步骤和环节都要严格把关,确认每个步骤对于是否是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的准确性。再次,相关规定还指出,企业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的比例不得低于60%,其中研发人员的人数比例不得低于10%,并且技术人员的在职时间一年应当不少于183天。在递交申请时,flw公司的财务人员应对以上的每个指标都加以足够的重视和严格把关,确定财务指标已经达到了规定的标准,从而保证了此次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能够顺利地进行。
(三)研发费用等科目必须按照要求设置
众所周知,财务和会计相关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按照财务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而这一点,对于将要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而言,尤为重要(侯国玲,2012)。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一项必须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得到体现,应当资本化的应当费用化的部分应当严格区分开来。在在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无形资产科目中可以设置“研发费用”的二级科目用于归集研发费用的相关核算。并且,在研发费用需要费用化的时候,应当将发生的费用及时归集到利润表的管理费用中。flw财务严格按照规定设置了研发的二级明细科目,并根据每个研发项目还单独设置了项目明细。这样,无论是要查看二级明细还是每个项目的明细都清晰明朗,事务所审计时对我们的做法表示了高度的肯定。
(四)申报前必须进行专项外部审计
虽然有一些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外部审计对于欲申请高新技术的企业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相关规定指出,申请高薪技术企业必须由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的近三年的研发费用情况表,近三年的财务会计报表,并且应当后附研发活动说明材料。并且,除上述的审计项目之外,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单位还需要准备有关高新技术产品的相关财务会计的材料,以便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由于企业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过程中聘请的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审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投资者或者利益相关这一个整体财务情况的说明,而是需要针对申请高新技术这一目标。因此,这里的审计可以理解为一种专项审计(崔也光,2004),这种专项审计主要是针对上一会计年度的高新技术产品的收入的专项审计报告。年初,Flw公司请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年报的审计报告以及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的专项审计报告,对我公司最近三年的总体财务数据、研发各项指标以及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相关指标都做了仔细认真的审计和审阅工作,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专项审计报告。在事务所肯定的前提下,我公司方准备其他资料上报科技及税务部门。
三、财务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后的关键作用
目前,财务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前发挥了重要的、关键性的作用。对于申报成功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而言,财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研发费用的核算、税收筹划、企业融资以及企业财务档案的管理等等方面。同时,确保企业在申请成功高新技术企业之后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财务更要做好各项工作。
(一)研发费用核算和财务档案的管理
在企业进行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之前,研发费用的归集以及核算的相关会计科目应当按规定进行设置。在企业申报完成后,研发费用的和打算工作也必须严格执行,有条不紊的进行。该资本化的应当资本化,该费用化的直接计入利润表中扣除。
加强企业财务档案的归档和归档之后的相关管理工作,是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成功之后应当引起重视的一项内容。企业财务档案包括各种原始财务资料,每个会计年度的原始账簿、报表等等。首先,加强财务档案的管理可以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其次,财务档案的历史记录的信息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对于所有的企业而言,财务档案的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二)税收筹划
对于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成功之后的税收筹划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因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高薪技术企业的税收扶持政策。
从企业所得税来看,这是国家重点予以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扶持的税种。首先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其所得税税率不是25%,而是15%。这对于减少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负担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更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其次,对于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等等所产生的研究和开发费用,如果没有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的百分之五十,这可以直接减少高新技术企业的当期企业所得税;对于研究和开发费用形成了无形资产的,应当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百分之五十摊销。因此,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应当以遵守财务会计准则为前提,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以减少企业所得税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好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薛东成.张淑杰,2012)。Flw公司自从2013年上半年申请成功高新技术企业之后,至今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但公司的财务人员就已经严格按照以上要求计提公司的企业所得税,以配合税务部门的相关工作的进行。在计提研发费用和无形资产的额摊销方面,本公司也严格按照要求,不多计,也不漏计。绝对不把不在规定范围内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费用或者加计摊销以达到减少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目的。
从个人所得税来看,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中由做出重大高新技术成果并且为企业乃至社会带来重大未来经济效益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应在颁发相应奖励和奖金的同时,对这些员工的奖金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这一点要求财务相关人员在进行企业总体税收筹划的时候也应当对个人所得税加强重视。对于flw公司而言,对于职工中做出高新技术成果的员工,公司严格按照不计提这部分的个人所得税,并且向税务部门做出了解释,以保证纳税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企业融资
企业融资政策对于企业的扩张、投资和经营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曾经出台了一些政策来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例如,北京中关村的企业可以享受十万到五十万不等的融资优惠政策。由于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在融资方面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创业初期的、处于起步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当做到有效利用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制定好企业的融资策略,例如,对于flw公司而言,财务人员必须经过认真分析来决定是利用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融资的规模和比例大小等等,从而更好地控制企业的现金流和未来的规模扩张。
四、结束语
财务在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之前和之后都需要发挥关键作用,然而相关的研究还十分欠缺,社会和企业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的作用的关注度也不够高。但是财务所起到的统筹性、关键性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对于任何一个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而言,财务对于企业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于其不仅可以加快申请的进程,同时可以减少申请成功之后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Flw的无论是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之前还是之后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有条不紊的进行相关财务会计工作,这是flw能够最终申请成功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原因。财务在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flw公司的申请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Flw在以后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加强财务控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政策做好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后的财务会计工作。
参考文献:
通过长期的学习、摸索和总结,研究所积累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方面的经验,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有条件的印刷企业及早准备、少走弯路,以最少的投入、最低的风险顺利获得认定。
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及认定条件
高新技术不仅是构成综合国力的关键要素,而且能够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其他因素,充分渗透到各个领域,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正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上述的重要战略意义,国家给予获得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竞争力的相关优惠政策,同时也规定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必须具备的资质条件。
优惠政策
1.企业所得税减免10%,即从非高新技术企业的25%减至15%;
2.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优先申报其他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
3.高新技术企业是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能提高企业社会影响力,对于加大企业宣传有重要作用;
4.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可以进行研发费用确认享受所得税加计扣除优惠;
5.企业经过技术合同登记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合同可以享受免征营业税的优惠。
认定资质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第十条,明确了对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条件的六条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同时具备如下资质,缺一不可:
1.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3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2.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3.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4.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3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5.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6.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另行制定)的要求。
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要求的资质解读
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印刷企业加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的激烈角逐中,同时国家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申请认定审查的相关要求也越来越明确,程序更严格。
资质一:自主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的概念很广,包括专利、商标、技术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以及版权,而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主要是对专利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实行打分制,其中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是首要指标,所占分值高达30分。一个发明专利或其他六个知识产权(比如六项实用新型专利)可以获得A档(即24~30分),而企业只有总分70分以上(不含70分)才算达标。
在同众多企业的接触、交流中,我们发现不少决策层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这项指标的认识具有局限性:有些企业决策者认为随便从私人或者企业那里购买个专利就可以蒙混过关,其实随着认定审查工作越来越严格,部分地区如广东,已经出台文件明确规定经受让、受赠、并购方式获得的专利一律无效,只有企业自主研发过程中所申报的专利才能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要求。有些企业决策者则认为专利就是花钱买一纸文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其实申报专利是一本万利的事,往大处说,跨国企业往往是专利大户,它们设置雷区、谋划壁垒、打专利战,为的就是利用专利这个无形的利器压制对手,使自身的商业价值最大化;往小处说,企业自身可以利用专利开辟新市场、形成产品溢价、获得产品定价权等。
专利授权是需要一定年限的,因此对于专利这项硬指标我们的建议是:
1.在企业开始研发投入的初期,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共同申请专利以降低成本,申请3~5个发明专利,保证在2~3年后至少有一个发明专利授权;
2.设立情报处以及知识产权专员,专门负责专利的申请、跟踪、情报收集等工作,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情报处的人员还将涉及专利撰写、专利布局、专利诉讼等工作;
3.定期邀请外部专家对员工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培训,让他们形成专利意识、养成申报习惯。
资质二:研发人员及投入
研发是一个让印刷企业爱恨交加的课题,印刷企业大多是生产型企业,销售额是用海量的产品堆积出来的,利润是从成本中挤压出来的,企业老总一般不太愿意拿员工的血汗钱投入到高投资、高风险的研发中,因此国内印刷业也呈现出一个很尴尬的局面——高学历的研发人员在印刷企业无用武之地,印刷企业基本上没有研发队伍。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形下,研发人员占企业员工总数的10%基本上是无法达到的。
近年来,随着国家陆续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进行研发活动,一些印刷企业相继与科研院所、高校成立联合研发中心,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参与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同时又积极培育、锻炼自己的科研队伍。这样做,一方面能较好地应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对研发实力方面的审查;另一方面能降低企业对研发的投入、降低风险,最为关键的是能够依靠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这种深度产学研的思路值得推崇。
资质三:高新领域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共分项,以下罗列了较适合印刷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三个方向:绿色印刷、数字印刷、印刷电子。
绿色印刷
绿色印刷是《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公布的“十二五”期间新闻出版产业的振兴工程之一,也是国家支持高新技术领域中资源与环境技术的重要分支。对如集中供气、集中供墨、循环供暖、废酸回收、润版液循环利用、免化学处理版、再生纸、环保型胶黏剂等绿色印刷的课题,企业均可以在其上大做文章。
数字印刷
数字印刷包括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可变数据印刷系统、数字化管理流程等,属于印刷技术的最前沿。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采用数字化工作流程,将文字、图像转变为数字,采用激光扫描成像,通过显影、定影直接生成印版,省去了胶片、人工拼版的过程、半自动或全自动的晒版工序,节省时间、提升效率、优化品质、更趋环保;可变数据印刷系统是印刷全过程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涵盖了数字打样、按需印刷、快速印刷等技术,是印刷行业适应信息时展的必然,它改变了传统印刷方式,具有环保节约、灵活高效、无需限定起印量的优点;数字化管理流程是利用计算机将生产的所有环节组成一个网络,从印前到印刷再到印后加工,并将管理和生产结合起来,实现横向和纵向过程的连接,实现将所有活件的资料都集中到一个中心系统,促成管理、生产乃至监控过程的密切配合,弥补了在过去,印前、印刷、印后各生产环节、工序之间色彩控制、印刷前期准备、材料消耗、质量保证以及成本估算都比较难以处理和完成的不足。数字印刷属于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范畴,同样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印刷电子
用以规范高新技术产品、企业的申报工作,促使企业提高办事效率,提高申报成功率。
2、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漯河经济开发区范围内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生产的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工作。
3、职责
科技局各职能部门人员积极与企业沟通,收集企业申报需求。综合科科技管理与服务人员负责服务于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全过程。
3.1负责受理企业申请,向企业发放申报表。
3.2负责对企业提出的申报表进行初审,并考察验证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企业的实际情况。
3.3负责对企业填写申报表进行指导,协助企业完成申报表的编制。
3.4负责协助企业将申报书报送市科技局或省科技厅,协助上级部门评审。
3.5负责将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发放到顾客手中。
4、工作程序
4.1工作流程:见流程图
4.2科技局工作人员深入企业收集申报需求,或通过其他有效媒体向外省科技厅评审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信息;企业提出高新技术产品、企业申报申请。
4.3.1受理企业提出的申请,向企业提供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企业申报表下载地址。
4.3.2协助督促企业按时填写申报表、按要求准备相关的申报资料;按要求在指定时间内配合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审工作。
4.3.3协助指导企业填写完善申报材料。
4.4完成申报材料的初审工作:审核材料是否齐全,填写内容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以及产品、企业是否属于高新技术领域等。
4.4.1申报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需要企业提供的资料:⑴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评价证明:①查新报告;②检测报告;③鉴定报告;④用户证明;⑤产品生产许可证。⑵环保证明。⑶医药、食品、通讯、计量等类产品相关法定部门生产许可(合格)证明。⑷获奖证书。⑸销售合同。⑹引进技术生产者须提供转让合同书。⑺其他有关材料。
4.4.2申报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企业提供的资料:⑴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书(书面文件和电子文件);⑵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⑶经审核的企业上年度年终决算报表;⑷由人事部门出具的科技人员数证明;⑸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证书复印件(或查新报告、检测报告、鉴定报告、用户证明、产品生产许可证、可行性分析报告);⑹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R&D)经费投入明细表;⑺获奖证书;⑻环保证明;⑼GMP、ISO9000等标准认证书复印件。⑼其他有关材料。
4.4.3将初步审核的申报材料作为顾客财产进行登记,并采取预防和防护措施,保证顾客财产不丢失、不缺项、易于识别,按7.5.4要求执行。
4.5.负责就申报事项征得市科技局的同意和支持。
4.6负责将经初审的申报材料报省科技厅审核。
4.7负责与省科技厅保持联系,跟踪省厅审核认定。
4.8负责将省科技厅认定结果转发给企业,并按要求填写顾客财产收发登记表。科技厅针对申报企业经审核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证书和高新技术企业后,在从省厅领出和发放到企业手中之前,应按顾客财产对待,并按7.5.4要求执行。
4.9执行《文件管理控制程序》将认定结果存档。
5、相关文件
5.1《关于印发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办法的通知》豫科〔2001〕61号;
5.2《关于印发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豫科〔2001〕60号;
5.3《文件管理控制程序》
企业应参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国科发火〔2016〕32号)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6〕195号)的要求填报。
本表内的所有财务数据须出自专项报告、财务会计报告或纳税申报表。
1. 企业应如实填报所附各表。要求文字简洁,数据准确、详实。
2. 各栏目不得空缺,无内容填写“0”;数据有小数时,保留小数点后2位。
3. 对企业知识产权情况采用分类评价方式,其中: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按Ⅰ类评价;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等(不含商标)按Ⅱ类评价。
4. “基础研究投入费用总额”是指: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总额中,为获得科学与技术(不包括社会科学、艺术或人文学)新知识等基础研究活动支出的费用总额。
5. 销售收入 = 主营业务收入 + 其他业务收入
企业总收入 = 收入总额 - 不征税收入
净资产 = 资产总额 - 负债总额
6. “近三年”、“近一年”和“申请认定前一年内”:详见《工作指引》三(一)“年限”中的说明,“近三年”即“年限”中的“近三个会计年度”。
二、高新企业风险分析
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一)战略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决策是否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而带来的风险。目前绝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并未将战略风险纳入公司管理的主要风险的范围。后危机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各种风险日益增多,战略风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有专家认为,战略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高新技术企业最大的风险。分析企业的各种风险,战略风险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因为企业战略风险如果没有被很好地管理,造成的损失有可能比其他任何风险更大。
(二)研发风险
研究风险是指能否将研究活动顺利进行下去的不确定性,该风险是高新技术企业初期的主要风险。主要或关键技术人员的退出、无法获得对项目研究至关重要的信息而使项目搁浅、研究所需的原料或设备无法得到满足等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导致研发风险发生。[4]国外有关资料表明,在研发活动中,从创意提出到开发成功具有一定商业前景的项目,失败率高达95%左右。[5]
(三)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所研究的新技术不能达到原来设想的水平或不能满足新产品生产的技术要求而使项目失败的可能性,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风险。新产品生产和技术效果的不确定性是导致技术风险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新产品在实际生产中,有可能遇到技术设计、工艺设备、材料性能、安全标准等各种问题,新上项目往往由于技术成熟,所以会带来工艺过程不稳定,生产管理难度较大等一系列难题;高新技术产品变化迅速、寿命周期缩短,极易被更新的技术代替,而且被代替的时间难以确定;同时,高新技术企业还存在着技术流失风险,目前企业人才竞争激烈,频繁的人才流动和一些不规范的竞争行为都有可能引起企业技术要素的流失,这不仅会给高新技术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还会对企业的生存构成巨大威胁。
(四)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技术创新带来的新产品能否为市场所接受,能否取得足够的市场份额。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是市场对新产品接受能力的不确定性。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不像一般产品,可以预先了解顾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制开发,而它们的研究开发往往先于顾客的需求,很多情况下需要引导消费,新产品推出后能否被市场接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第二是市场对新产品接受时间的不确定性。高新技术产品一般性能比较复杂,具因为具有明显的超前性,顾客一开始往往缺乏对其了解,加之对传统产品的消费习惯和信赖,新产品推入市场后多久能被消费者接受、什么时间能形成大量需求很难预测。第三是价格是否为市场接受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高新技术产品的高投入必然带来了高成本,因此需要较高的销售价格才能收回投资,但是,产品的高定价是否超出了市场的接受能力而造成销售困难也很难预测。第四是难以对新产品的市场扩散速度进行判断。一个新产品从研制、开发到小试生产、批量生产,一直到产生经济效益,短的需要两三年时间,长的需要七八年甚至十年以上时间。在此期间,市场情况可能会发生难以预测的变化。新产品成功推向市场后为高新技术企业带来的丰厚利润也可能吸引来众多的竞争者。
(五)资金风险
资金风险主要是指高新技术企业在资金筹措和资金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不确定性。高技术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资金保障极为重要,其资金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能及时筹措到所需资金。新技术或产品的开发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由于资金不能及时供应,导致产品研发受阻,其技术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贬值,甚至致使初始投资付诸东流。如果资金投入的分布结构与高技术企业发展的各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量脱节,也可能使企业由于资金不能适时供应而贻误发展时机。二是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着较大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如果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或生产不顺利,或者所研制的产品未被市场接受,企业就可能无法收回前期的大量资金投入,从而产生财务风险,进而导致的经营失败。
(六)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高新技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失败的可能性。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不确定性对管理者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它要求管理者随时掌握市场信息,并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推进企业不断发展。影响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管理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能否聘任到急需的市场和管理人才;二是能否建立一个结构合理、高效运转的管理机构。特别是到了高新技术企业的扩展期,企业进入产业化生产阶段,产品开始大批量进入市场,组织结构较为复杂,高效科学的管理关乎到高科技企业能否健康、快速地发展,企业管理风险急剧上升,并成为成熟期阶段企业运营中最大的风险因素。[6]
三、防范风险的措施与对策
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防范与控制需要企业、政府与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是产业发展的直接受益者,也必然是风险的直接承担者,所以企业自身的风险防范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应采取各种措施来规避和控制风险。
(一)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的自身防范
1.树立风险意识。正确地认识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风险,对于有效地控制风险、避免风险或减少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要不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不仅管理者要有风险意识,研发技术人员、财务会计人员、市场营销人员都要对高新技术的高风险性有正确的认识,要使员工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发展。
2.强化战略决策。科学的战略决策对于防范风险有着决定性的意义。高新技术企业在初创期,首先要充分考虑所选项目的风险,在风险与报酬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其次在营运资本管理上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尽可能严格控制固定资产上的投入,如设备以租赁方式代替购置方式,以劳动密集型代替资本密集型进行生产,以外包、转包代替自产等,降低企业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在成长期,则应实施高新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特性相结合的策略,在进行产品生产规划时选择技术路径、制造工艺、原材料等,都要考虑到它们能否用于大规模生产,要考虑到规模生产后的市场销售情况。产品性能指标是市场需求和技术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市场和技术挑战间的结合点,要结合市场需求和技术可行性恰当地确定产品性能指标。针对成长期的特点,应该在市场部门与研发部门之间设立一个客户需求部门,负责将研发、生产与市场需求有效地联结起来,以降低市场风险。在成熟期,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结合高科技企业的特殊性建立起具有充分弹性、敏感性和适应性的组织体系,针对市场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经营策略的调整。
3.加强风险预测,建立风险分析与监控机制。首先,要建立风险预测与分析机制。利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筹资、投资、销售等项目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进行风险分析,找出风险的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第二,建立风险监控的组织机制。可在企业组织结构中单独设立一个风险管理部,专职分析和研究本行业、本企业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将风险分析和监控工作落到实处。第三,建立风险信息收集、传递机制。风险监控组织机构中应指定专人利用信息网络搜集风险预测所需资料,通过建立科学的信息预测、反馈和分析系统,系统搜集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动态,并利用科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并将相关风险资讯有效传递给需要的部门,并迅速处理来自其他相关部门的信息反馈,以达到高效率的双向沟通。第四,建立风险处理机制。根据有关信息对风险因素分析后,应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制定相关的预防、转化措施,修正相关数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的影响范围,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4.利用科学方法规避与减少风险。在项目实施之前,要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进行风险评价,尽可能规避风险,并且要考虑通过投资投向的多样化来降低投资风险,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在项目投资建设以及在以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在风险分析和监控的基础上,在损失发生前设法消除风险因素,减少损失发生的频率;当风险事件发生后要设法减少损失的幅度,使风险消缩。
5.合理选择筹资渠道。高新技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筹资渠道。在初创阶段,由于风险高、无盈利纪录、信用状况不定,无人愿意提供资金支持,这时可考虑应多利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短期借款、政府财政资助以及企业的自由资金等筹资渠道;在成长阶段可利用风险投资基金、银行贷款等筹资渠道;在成熟阶段则可考虑利用证券市场融资和内部积累等筹资渠道。总之,要根据自身发展规律和外部条件,采用灵活多样的筹资方式,广开筹资渠道,筹资到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资金需要。
6.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金成本。当企业资产净利润率较高而债务资本成本较低时,可适当提高债务资本在资本总额中的比重,利用财务杠杆利益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率;当资产净利润率较低而债务资本成本较高时,则可降低债务资本在资本总额中的比重,减少财务杠杆损失,减低资金成本。总之,高新技术企业要根据不同阶段资本市场的情况,优化资本结构,权衡企业得失并作出正确选择,做到债务适度,控制好企业资本成本,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7.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和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不同与一般产业,它们的高风险性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首先,企业在初期招聘员工时就要充分考虑该产业的特点,建立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与此同时,企业还要重视职工培训,加大继续教育力度,不断提高管理者对形势和环境的适应能力,特别是企业的管理层要具备较丰富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更要具备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财务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要掌握经济学、统计学、现代数学、金融和网络技术知识,注重风险管理,合理科学地测算、分析各种指标,具备捕捉、衡量、防范风险的能力,掌握适合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以便更好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决策。
(二)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的社会分摊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如果建立起有效的相关机制,就能将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的进行良好的社会分摊,同时也可以使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个人分享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取得的利益。
1.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风险投资可以实现对风险的多层次分摊:首先可以实现风险投资公司与从事高风险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之间实现风险分摊;其次风险投资公司各股东之间实现风险分摊。风险投资是一种高新技术与金融相结合的投融资模式,能够有效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据统计,自1992年至今,美国高新技术企业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0%左右,而在这些高新技术企业中有80%曾经得到或正受到风险投资的扶持。[3]19我国风险投资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天津、广州等中心城市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相对于全国各地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还需要在更广泛的地区建立和健全风险投资机制。
2.建立科技信贷体系。高新技术企业利用进行科技开发或技术创新,银行就分担了一定的风险。科技信贷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买方信贷、银团贷款、出口信用保险等。采用买方信贷,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及时取得销售贷款,加快资金周转;另一方面,由于买方信贷的债务人是众多的购货商,贷款的风险,被有效分散。银团贷款,是多家商业银行共同承担一笔贷款,因此分散了贷款风险,同时多家银行参与有利于强化对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的监控。高新技术企业如果进行出口贸易活动,可以采用出口信用保险形式,在这种形式下,银行将降低对出口企业的抵押、担保要求,申请融资更加便利,有利于缓解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借助出口信用保险风险管理机制可以协助企业完善风险防范制度,构建全面信用管理体系,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如果出口货物遭遇国外买家恶意拒收,中国信保可以帮助其追讨货款,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的损失;出口信用保险还可以为企业分散收汇风险。
3.发行科技债券和科技股票。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通过发行科技债券与科技股票吸引社会闲散资金,从而使产业发展的一部分风险在社会个人及有关单位中进行分摊。目前,高科技概念股在我国资本市场有广泛的认可度,近年来航空航天、通信产业、软件产业、数字电视、新能源等科技板块,经常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由此可见利用科技股票为高新技术企业筹集资金和分散风险是重要而且可行的途径。部分发展情况比较好的高科技企业也可以通过发行高科技风险债券获得资本用于高科技风险项目的投资。为了吸引公众投资人购买高科技企业债券及高科技风险债券,债券可以在利率、期限和转换方式上采取比普通债券更优惠的政策。
(三)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的政府防护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殊性,政府可以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也可以采取积极措施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给予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