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开题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31 00:18:5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医学生开题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医学生开题报告

篇(1)

前言

体育保健学是教育实施的课程内容之一,在1998年开始试行,在2004年正式的施行专业化的课程教学方案。体育保健学通过体育教学充分的了解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保健的基本规律性,运用了解刨学、生理学和卫生学等相关的医学学科体系,完善了体育保健学科教学的内容。关注体育锻炼者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状态,健康状况和锻炼的效果,对于可能发生的常见的运动性伤病发生规律有一个提早的预防和防治,关注运动健康的一门学科教学。[1][2]体育保健学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门专业性的保健学科,将卫生医疗和体育运动相互结合起来,体现专业的医疗保健教学,旨在促进体育运动者的身心健康发展,增强运动体制,防止出现运动伤病问题,实现高效的运动效果。 [3][4]

1.对高校伤病残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

1992年到2002年期间,教育部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指导纲要》,体育保健课程成为了一门专业的学科内容,规定了对于部分身体上存在特殊状况的群体进行专门性的康复、保健课程活动。在《体育法》中对于体育保健课程教育也有专门的规定,认为学校应该注重创造条件为存在身体问题的学生济宁适合的体育保障。 [5]

梁定邦提出了体育保健课的开设目的,为全校的伤病残学生开设的,其中少数学生为身体残疾,多数学生患过心脏病、肝炎病、神经衰弱、结核病等[6]。王光平,张涛等在调查九所高等师范类体育保健课的安排情况时发现:体育保健课程就是为了实现促进一、二年级的部分患有不同程度慢性的或者是急性的疾病或者身体存在异常问题的学生开设的,通过个人的申请,带有医疗部门的证明来实完成体育保健课程的学习。 [7]

由以上可知,多数高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的对象是残、弱、病的学生或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使他们有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目的是使他们健康成长或使他们加快康复。

2.对高校普通大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

方尽美,陈敬贵在《试论开设大学生体育保健课的必要性》中对“保健”和“康复”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于体育保健有着专门细致的界定,就是通过体育教学的手段达到健康保健的目的,体育保健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一方面体育保健可以实现对疾病的预防和防治,另一方面能够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目的性。通过体育的保健功能达到对身体状态的调整,注重保健和治疗的功能发挥。

蒋宁在全民健身运动中普及体育保健学知识中指出: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体育保健学知识的保驾护航。体育保健学知识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体育意识,并使更多的人自觉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而且对实现全民健康目标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8]。

李桂华针对学生身心健康越来越差的现状,为星海学院2-4年级的大学生开设了运动保健课,并对参加过保健班学习的345人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过体育保健课的学生的体育锻炼次数明显增多,每周锻炼3-4次,每次锻炼30分钟的学生由原来的14.29%提高到66.67%。在身体机能方面,安静脉搏的变化效果显著,肺活量明显升高[9]。

黄煜熙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开设运动保健选修课所获得的身心健康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选修体育保健课的学生在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显著高于未选修者;选修体育保健课的学生比未选修体育保健课的学生具有更良好的人际关系,且在情感上,选修者比未选修者更有坚强的锻炼意志[10]。

3.结论

尽管多数高校的体育保健课是为伤、病、残学生开设的,但是我们需要认清的是,体育保健课是为那些不能像普通学生正常进行体育锻炼的特殊群体提供了一个可以接触到体育的平台,或者说体育保健课更有益于他们恢复身体健康,而不能说体育保健课只能为他们开设。体育保健课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树立健康体育观念并引导其从事终身体育。相对于少数伤、病、残学生,体育保健课更适用于大多数的普通大学生,因为他们有更频繁的体育活动并需求更多的体育保健知识来指导锻炼。(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胡秉娇,晁岳刚.高校开设体育保健学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9,22(10):59-60.

[2] 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杨健科,李杰,蒋宁.浅谈《体育保健学》教学体系的改革[J].专题与学科,120.

[4] 虞荣娟,于蕴.实施新《指导纲要》后高校保健体育课程的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2004,18(6):57-60.

[5] 林致诚,郭琼珠.普通高校保健体育课课程教学的忧与思[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 (1):118-121.

[6] 梁定邦.保健课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疗法[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1994, (1):13-15.

[7] 王光平,张涛,张开发.体育教育专业《体育保健学》教学现状与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2006,20(1):138-139.

篇(2)

明确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换句话说就是明确立意点。指明该课题的研究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者得到什么结论,而该结论有什么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尽量写的具体一些,避免漫无边际的空喊口号。主要有两个方面必须包含:一是研究课题的根据是什么,受什么启发而需要研究此课题;二是通过分析当前的教育现状,指出该课题研究的价值。

第二步,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

该部分内同应该解释提出问题、阐述研究的原因。一般对研究的背景从理论、现实两个角度入手。同时,在阐述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结果,了解人家的研究方向、研究到什么程度,或者认为有哪些方面做的不够好并提出相应的想法措施。

第三步,毕业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该部分内容,应该指出自己的研究应该坚持什么原则、符合什么方向,一般可以从哲学、整政治理论、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等方面入手。

篇(3)

《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是一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必修课。课程包括项目立项、开题报告撰写、预实验、正式实验、结项报告撰写和项目答辩等环节,其中开题报告和结项报告的撰写,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非常有帮助。《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的设立,弥补了当前医学课程体系结构上的科研能力培养缺陷,改变了医学生的科研与写作能力亟待提高的现状[1]。这为学生学术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未来的科研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1科研写作整体布局

1.1立意清晰

项目确立具体方向后,便可进行谋篇布局,所写内容一定要紧紧围绕项目立项进行,可以开篇明提项目立意,也可在文末进行必要的总结。立意清晰既包括整篇内容的立意清晰,也包括每一段落有明确清晰的观点,所有的文字材料都围绕着观点进行阐释,从而能更突出主题。学术论文的写作不需要让他人猜你写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应该明确提出观点。只有纲举目张,才能使写作比较容易。对标题的命名,应反映实验的内容,标题应高度总结,而且能够具体说明项目的特色,实现概括与特色的统一。

1.2格式具体规范

带教老师为学生提供开题报告和结项报告模板,规范学术论文的格式,使学生按照已有的模板要求进行论文撰写,在形式上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具体要求包括字体大小、段落格式、图表的规范,以及参考文献格式等。模板内容规定得越具体,学生写作就越规范。因此,制作较为规范的模板对本科生的论文写作尤为重要。1.3段落写作合理对所有的内容进行大纲布局,有合理的观点阐述,每段内容或采取总分格式,或采用分总格式,明确提出具体观点。参考文献的组织应具有逻辑关系,既可有时间先后的推理关系,也可有根据理论进行的逻辑推演。段落的字数要求,每段以300~500字为宜,如果论述内容较多,尽量不出现1000字以上的大段,且以句号贯穿始终,要划分好具体的写作义群。

2培养文献检索能力

每篇文章一旦确立项目方向后,就可对关键词进行梳理,通过关键词检索相关的参考文献。文献检索的范围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学会对图书馆相关文献资源的检索,专业书籍更为系统地展现文献资料。数据库资源相对而言,对某一具体方面论述较多,因此应把图书馆书籍资源与文献数据库的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文献检索,以使文献资源系专业。进行参考文献检索时,可对关键词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关键词前面的范围包括主题、提名、关键词、摘要,以及全文等,范围选择的不同,搜索的文献数量则不同,只有进行合理的选择,才能搜到需要的目标文献。同时应学会关键词的转换,如将心肌梗死转换为缺血性心脏病。学生也可自己进行检索式的编写,练习编写检索式的方法,对提高检索效率有很大帮助。

3重点内容的写作要求

对本科生进行科研文件能力培养时,可下载优秀的科研论文或优秀的硕博论文,供其模仿。开题报告所涉及的立题依据、研究目标及内容、预期结果、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课题主要创新点、进度安排、成员及分工等内容,除立项依据外,其他内容学生均可较容易地模仿研究生论文。结项报告部分与开题报告内容相类似,唯有结果和讨论部分学生很难模仿。因此,对开题报告中的立项依据、研究目标及内容、结项报告中的结果和讨论进行重点说明。

3.1开题报告的立项依据、研究目标及内容

立项依据应写项目设立时的意义。如疾病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病的意义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设置一些相关数据进行支撑,引用最新的临床调查结果。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应提出明确观点,对疾病可简略写一下大概情况。也可进行中西医药学治疗的写作,先列西医药治疗的一些弊端,以突出中医药的优势,然后引出课题的实际意义,为项目立项奠定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是写作的难点,如何规划所写内容,将文献中的观点有机地进行整合,为立项提供必要支撑十分重要。所写内容要以自己表达的主要观点为支撑,而不是以参考文献数量的多少作为支撑,这也是目前本科生论文写作上存在的很大问题。篇幅的长短和要表达的观点应该一致,如果是核心内容,所占篇幅就该相应地大。对研究思路的描述,首先应对立项依据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然后提出研究目标,概述所研究的内容。对研究的具体项目,说明其在研究中的意义,切不可将实验项目写得非常具体,只简明扼要地说出其意义即可。对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而言,研究目标要精炼,研究内容是研究目标的具体化,是研究方法的概述化,是对研究方法的总结和提炼,学生开始写作时往往分不清什么是研究目标,什么是研究内容,因此写作前需要做详细的说明。

3.2结项报告的结果和讨论

结项报告前面的立项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图和实验方法均与立项依据相似,当然也可根据具体的实验结果进行调整。结项报告的撰写应注意对结果的描述和讨论部分,实验结果先以文字进行描述,然后以图表形式展现,一般情况下先表后图。表题在表的上方居中,图题在图的下方。图和表都要严格按照研究生的要求进行,对结果的描述,切忌出现结论性语句,结果主要描述实验的客观事实,不应出现相应的观点。观点在讨论中体现。讨论部分既可以是理论探讨,也可以是结果所得出的结论。要求观点明确,可结合文献支撑其观点,有实验结果的结论和文献结果,可以进行对比,一致的地方可进一步推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不一致,要写明原因,分析是实验方法的问题还是操作的问题。讨论中可适当论述实验项目的弊端,也可展望下一步如何开展。由于对结项报告进行评分,并纳入学期成绩考核(占课程成绩的30%),故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3]。《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开题报告和结项报告的撰写,内容的谋篇布局,从格式到内容的安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文献搜索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医学生未来的科研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于双成,吴运涛,李玉玲.医学生的科研与写作能力亟待提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19-20.

篇(4)

科学研究最根本的特征是创新。如何从学生进入大学之初由应试教育过渡到研究性和创新教育,是我国当前大学教育面临的严峻课题。我国目前本科生的医学教育普遍重理论、轻实践[1],医学本科毕业生的科研水平不高,科研意识不强,绝大多数医学生不会撰写医学论文[2],而素质教育对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生科研训练活动能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知识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了解医学科研的基本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医学科学研究的兴趣以及对本专业的热爱,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其实践能力,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总结了在本科生科研训练教学活动中的一些体会和经验,为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1 指导老师的要求和合理的带教计划

指导教师对所指导的科研训练的质量负有直接指导责任。指导教师应当具有较强的科研设计和管理能力,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切实负起指导、检查、督促和审查的职责,指导教师必须熟悉自己所指导的课题内容,掌握有关资料,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保证学生科研训练的顺利完成,并确保教学的质量。

本科生科研训练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它是本科生课堂循序渐进学习的延伸和补充,是学习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团结协作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科研训练,重在训练,重在引导,重在探索,重在参与。因此,在制定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时须讲求其合理性,应强调科研训练的过程,通过科研训练活动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知识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其实践能力,而非以为目的。

2 科研题目的选取

科研课题的选择是研究过程的起点,是贯穿于全部科研过程的主题思想,是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目标的高度概括[3],应尽可能体现学科的前沿性和一定的学术性。题目要与所学专业相关,不能太大,并且可行性强,最好是解决临床或科研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主要查阅近5年的中英文文献,在了解课题的研究动态后,找出目前该学科的进展及热点,确立科研课题,使选题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选题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科室和学校现有的各种条件和资源,可以获得充足病例数或样本量,保证学生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完成。这个环节不仅是学生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也使得学生对所研究的内容及目前的进展有了充分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3 科研方法的训练

科研课题确立后,指导老师应对学生讲解实验方法和原理,通过理论讲解到实际操作训练、指导,使他们明确如何进行问题的分析,并指导学生完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并书写开题报告,让学生知道开题报告的内容、格式、要求,了解开题报告汇报的一般程序和表述方法。在老师的传、帮、带下,通过自我实践锻炼,把学习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主动研究问题,从而熟悉研究步骤,掌握研究方法。指导学生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具体工作,提高科研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作风。

4 科研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及统计学分析

在课题开展过程中,科研数据的记录和管理是研究工作能否得到真实可靠的结果和能否持续进行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实验记录撰写格式和要求的介绍,实验数据保存和存档的讲解以及对实验记录真实性和重要性的强调,指导学生在撰写科研记录的同时,树立正确和严谨的科研态度。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是独立完成的,指导教师主要进行协助以及在学生基于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学生在整体过程中,不仅更为深刻的了解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与临床紧密结合,同时也使学生对数据的收集、原始数据的检查、数据的记录格式和计算机录入以及数据的整理有了全面的认识。

统计学是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此环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利用所学的统计学知识,根据资料类型和分布,以及样本量的大小,进行统计方法的选择,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了统计学数据处理的基本思路,也大大提高了科研的兴趣。

5 论文的撰写

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有明确的论文写作计划,以确保能按期完成。要遵循三条原则:①科学性,论点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②客观性,论点要符合客观实际,有确凿有力的论据。③创新性,论点要有新意、有独到的见解、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高度归纳,合乎逻辑地分析,而不能平铺直叙;科学的推论和评价,证实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并根据结果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并对各种不同学术观点进行比较和评价;提出今后探索的方向。指导教师要定期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讲解论文的基本格式,检查论文中心是否鲜明,论证是否充分,段落的完整性以及结构是否严谨,并提出具体意见,督促学生不断修改,文字做到简明精炼,通俗易懂。指导学生搜集和阅读有关的参考资料,介绍必要的参考书目。资料是文章的血肉和写作的基础,文章如果缺少翔实的资料做支撑,就会空话连篇,论点也难以成立。论文中凡引用他人的文章、数据、论点、材料等,均应按出现顺序依次列出参考文献,并要要求查明出处、核对原文,做到准确无误。使学生对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组成部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目标就是围绕素质教育这一主题,开发大学生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意志品质等多方面能力和素质[4]。科研训练给本科生提供了理论结合实际的平台,提供了医学科研的方法与内容,和进一步优化自身素养及提高能力的途径,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促科研,但是结合本科生的特点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题目不能太大,否则学生因知识有限而感觉无从下手;②研究过程不能太复杂,应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③时间不宜太久,不能占用学生太多时间。通过科研训练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综合素质,也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只有部分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希望今后继续完善,使得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提高本科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甘庆华.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实践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5):873-874.

篇(5)

1 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

根据本科生接受科研训练的门槛低的特点,先安排科研相关知识讲座,使学生对科研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通过调查设计论证、开题报告等启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书写调查设计书,记录调查原始资料,撰写论文锻炼表达能力;通过查阅文献、处理调查结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锻炼获取知识和解决困难的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获取医学知识、拓宽自然科学基础、掌握医学实践技能外,还注意培养创新意识,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青年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特点,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把一些新的信息或科研热点问题融入教学中,将学科的一些新进展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 教会学生要真诚

要想做好临床调查,必须是真诚的。“微笑是一张通行证”。尤其对愁眉不展的病人,更不应吝惜自己灿烂的笑容,诚挚地向病人问好。如有家属在旁的话,千万不能忽略他们,因为他们有可能成为你顺利调查的“拦路虎”。问候过后,要说明一下调查的真实目的,特别要强调该调查对病人有什么帮助或好处,但需要真诚的技巧。比如我们在调查中如果说:“我们想了解一下手术病人的睡眠状况,以改善医院病人的睡眠环境”,病人可能不甚热心作答;但如果说:“我们想了解一下你手术前的睡眠状况,以便全面了解影响手术的因素”,病人则可能会主动配合,认真回答问题,从而容易获取信息。

3 教会学生要自信

当走进病房面对病人时,要有信心自己能做好。从开始病人略带怀疑,到离开病房时病人诚恳的道谢。就是那份“我一定能做好”的自信。这种自信,源于对病人心态的揣度,更源于对医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所以在调查前,一定要对所调查的内容及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例如,我们做的是“手术病人睡眠质量调查”,我们不仅要对调查的内容了如指掌,同时对睡眠质量的评定,影响睡眠的因素,如何改善睡眠等问题也要有所熟悉,做到“成竹在胸”,“有备无患”。

4 教会学生要灵活

面对病人,要善于“察颜观色”,尽量获取所需资料。“察颜观色”的内容应包括病人的神情、心态、情绪、声音,甚至病人的病情。调研中应时刻注意病人的反应,如出现不适,要马上停止提问;如病人显得不耐烦,需立即反省和调整自己的提问方式和时间。碰上某些病人喋喋不休或答非所问时,应及时打断并引回到正题。对于病情,除非病人主动提起,否则不要随便谈论,如肝胆外科,胃肠外科等病区,恶性肿瘤病人较多,病人家属多要求向病人保密病情,尤需注意。病情较重的或术后不方便说话的病人,可请其家属代答。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12-03

七年制医学教育计划主要是培养适应我国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综合素质良好的临床医学专业高层次人才。这不仅要求医学生具备对已有知识体系的积累和继承,建立“宽基底、大纵深”的金字塔形医学知识体系,还要求医学生逐步形成临床或科研思维模式。儿科临床见习是医学生接触临床的起点,是从儿科医学理论学习过渡到临床实践的桥梁。但目前儿科临床见习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随着社会对医疗服务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和医学伦理道德的内在要求,同时医学生人数增加,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巨大挑战。本研究拟就如何在本校七年制医学生儿科临床见习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学生的科学临床思维,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一、加强职业素养培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化,职业素养培养是临床见习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在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渗透人文精神、医学道德、医学伦理等新观念。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大环境下,教学过程中需巧妙的应用语言技巧、动作等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使家属同意配合教学。为配合示教,我们购买了儿童玩具赠送给患儿,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患儿的配合,效果较好。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实行的是规范性、填鸭式、灌输式教育,突出教师、课堂、书本这三个中心。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教育模式显现出滞后于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我们在七年制医学生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着重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1.典型病例讨论教学法。它不同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在见习教学活动中,带教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的医学知识,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病例,教师全程指导,通过讨论病例,分析病例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发言,并在最后进行总结,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同时介绍相关前沿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这种典型病例讨论形式,能使见习生由单一纵向思维模式向横向临床思维模式转变,提高见习效果,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见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目的。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典型病例讨论持肯定态度,认为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理解大课内容和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上都好于传统临床病例示教[1]。

2.问题式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首创,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教学方法,与传统医学教育采用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在设计理念、实施方式、评估体系等方面均有着根本的区别。其实施步骤为: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教师总结。PBL在教学中贯穿“以问题为中心”的理念,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灌输式、权威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答疑式、病例导入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该教学法从培养儿科临床医师的角度将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真实的病例,以问题为基础,使各学科相互渗透,培养学生以病例的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促使其将既往所学知识进行整合、运用,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快地适应临床实习,从而实现临床见习教学的目标。

3.循证医学教学法。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近10年来现代医学实践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由加拿大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tt教授于1992年正式提出,其含义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在七年制儿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循证医学是指:医师在疾病诊治过程中,以当前最佳临床研究结果为证据,结合临床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考虑患者需求,为患者作出最佳的诊治决策[2]。EBM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来源于临床实践,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对现代临床医学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七年制儿科见习教学学时较其他医学生多,教师能更详尽、具体地结合病例,引导学生应用EBM原则进行小组讨论,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逻辑思维方式,加强对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临床创造能力、创新思维和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七年制医学生实习阶段和正式临床工作中实践EBM打好基础。从医学教育角度看,循证医学是一种新的临床医学教育观,其实质是一个新式高效的终身学习的临床医学教育模式,符合信息社会的需要。

三、重视医学英语教学

双语教学已成为本科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奠定与国际接轨基础的必然选择。七年制医学生公共英语水平相对较高、词汇量大、阅读能力强、听力好,但专业英语接触少。针对这一问题,讲课时涉及疾病、检查的医学名词用英语表达,常用的医学缩略语要给出英文全称并要求学生掌握。在带教过程中,本校专门增设英语病例讨论部分,增强教学互动,对所涉及相关儿科专业术语采用英语表达,根据医学专业英语单词的前、后缀及字根等扩大其医学专业英语词汇量,对发音不准进行纠正。同时我们将每周一次的教授英语查房的病例提前告知学生,使学生在有准备的前提下参加英语查房,然后和学生一起用英语讨论。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医学英语词汇量,提高了医学英语的实际应用水平,使其初步具备阅读外文专业书籍和文献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四、注重科研意识的培养

七年制医学生培养的目标,不仅要让其具有完备的临床医学知识,还应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对医学科学强烈的探索精神。七年制医学生毕业时要达到临床硕士研究生水平,其在临床见习的同时,面临即将选择专业和研究方向的问题。因此,对其科研素质的培养要求更高。儿科带教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渗透到儿科学的教学中。①有的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正在进行科研活动,这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课题进展,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部分活动。②开展科研兴趣小组活动。见习课时,可以向学生讲述某些疾病研究新进展,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支气管哮喘”这一章节时,可以介绍目前有关哮喘的发病机制、治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检索相关文献。③参加其他研究生的开题报告。④开展读书报告会,形式多样,内容以儿科学内容为主。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对儿科学的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对于选择儿科专业的七年制学生,要求导师与学生定期交流,指导其文献查阅、综述撰写,部分参与科研课题申报、实验操作、学术交流等,逐步训练科研基本能力,为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提高沟通能力

有学者认为,应在儿科学教学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在实践中培养其沟通、交流能力,并将这一能力作为评估其综合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3]。在儿科见习教学中,医学生不仅要面对小患者,还要面对不同层次、文化背景和道德修养的患儿家长。因此,要强调与病儿家长接触时要有耐心,学会换位思考,要理解此时家长的心情。通过见习要强调医患沟通对临床实践的和重要性;在切入正题前要注意与病人家长以朋友间的交谈方式先做情感交流,并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倾听是发展良好医患关系最重要的一步[4]),获取患儿家长对你的信任和理解;沟通过程中应注意表情(包括:语调、语气、语速、眼神和肢体动作),加深家长对你的印象,进一步获取患儿家长的信任,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对配合的患儿及家长表示感谢,对不愿合作者表示理解。对不合作或病情较重患儿,则主要由教师示教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为学生和患者的交流搭建桥梁。另外,在课余时间开设医患沟通讲座,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介绍医患沟通技巧、注意事项等,并组织学生模拟患儿及家长进行医患沟通实战训练,座谈医患沟通体会,相互交流见习中的见闻和体会等,也是提高七年制见习生沟通能力的途径。

临床见习课是医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是医学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起始点。我们倡导创新教育,在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意识及沟通能力,顺利完成见习阶段的学习,为将来的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云英,刘海燕.儿科临床见习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1):1052-1053.

篇(7)

1 医学高职教育中科技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意义

1.1 满足现代医学教育需要

现代医学教育要求培养出医术精湛,有较高医德,创造和适应能力较强的人才,要博学多才,有较强的合作以及团队能力,尊重多元文化[2],具备一定的沟通交流水平,这是普通专业技术教育无法实现的目标,需要在医学专业技术教育以及通识教育中渗透人文价值进而形成。科技与人文教育融合能够让医学生对生命产生敬畏和依恋,对医学过度技术以及商业化产生对抗,能够实现对医学人文的认知,提高自身的精神以及人格,能够服务于人,学会观察和理解社会。当前,合格的医学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尊重个人以及社会需要,感悟生命价值,在医学实践中关心、理解人,形成自身的价值与目标,使人文价值追求成为医学生的共识。

1.2 与医学教育职责相适应

医学高职院校中,学生主要是学习医学专业的课程,对于人文社科类的学科课程了解并不多。其实医学教育不是要将人塑造成承载知识的工具,而是要使其成长为为社会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全面人才。当前医学高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过分注重技术教育以及操作技能等,心智、策略性的人才培养并不理想[3],注重技术轻视人文。高职院校经过长期的发展具备了教学、科研、服务的职能,但是不同学校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有些注重服务、有些注重科研和教育,但是如果学校只注重技能培训,强调就业率,这与高校本身的宗旨是相违背的,但是如果不能就业,也就无法将自己的知识服务社会,实现个人价值,这也是一个悖论。

1.3 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素质

医学高职学校的很多学生都是来自普通的基层家庭,父母的知识以及家中藏书等条件不足,很多家庭对于孩子比较宠爱,学生有比较严重的自我倾向,同情心和爱心缺少。加之我国高考制度的影响,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语言能力以及表达和人际交流水平不佳。近些年来,医学生的扩张增加,这可以说是医学教育的“害处”,也给医学界造成了一种潜在的“威胁”[4]。医学扩招导致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下降,医学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也受到影响。

1.4 医学教育模式转变的必经之路

近些年来,我国的医学教育不断改革,但是依旧受到传统理念的束缚,教育模式的改革并不全面和根本。新时期,医学模式需要实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医务人员需要进入到家庭、社区中服务居民,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水平。当前医学高职教育注重职业,轻视未来发展,注重技能操作,忽视素质培养,学生的发展后劲不足,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所以必须要积极转变医学高职教育的模式,转变单一的人文课程设置,将现代化、国际化的科学知识与传统的思想文化相结合,将公共性人文课程与专业性人文课程教育相结合,强化医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及专业素质。此外,还需要实现多向智能开发式的教育模式。先进社会不断发展,新生科学知识也急速增长,单向的知识传输使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极大的限制,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2 医学高职教育中科技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策略

2.1 树立科技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理念,实现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在医学高职教育中,为提高医学生的素质水平,就必须要将医学科技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强化科学精神相结合。现代医学表明,人类的很多疾病不只是与生理相关,还关系到心理、社会以及环境因素,所以只是从生物学的角度对疾病进行认识是不充分的[5],还需要将心理学与社会学相结合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所以医学高职教育需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转变传统单一的、陈旧的医学专业教育观念,强化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使医学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

2.2 完善教育体系建设,优化高职医学人才培养

要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医学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整合学科,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人文与医学结合的体系,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比重,将医学哲学、社会学以及医学史等作为医学高职学生的必修课程[6]。同时注重医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渗透,将医学人文教育与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交叉学科课程,比如医学法学、心理学以及沟通技巧等融入到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中,强化人文社会学科的选修课程建设,使其更急制度、规范发展。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需要以及特点等,开设文学、美学、哲学、管理等选修课,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改革,指导医学生形成满足现代医学发展需要的观念,对医学与社会、人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的认识,强化服务病人、群众的责任意识。

同时,做好实践训练,要转变传统医学教育中基础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教育相脱节的情况,让学生能够尽早地进入到临床中进行实践,使其在与患者的接触、?贤ㄖ行纬梢曰颊呶?中心的理念。并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点,让学生进入到社区、街道等,进行医疗卫生知识的健康宣讲以及义诊等,通过多样化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收获能力,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使命。

为了使医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开发,提高学生的科学热情,形成较高的医学道德,在医学生的专业教育中,要积极鼓励帮助医学生开展医学科研活动,建立医学生的创新平台,将学校的实验室开放给学生,让学生尽早地接触实验室。启动“医学生科研基金”[7],医学生组成团队进行课题申报,答辩之后获得医学项目的资助。医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调研、制作开题报告,进行实验操作,处理数据,并进行论文进行写作和答辩等训练。

此外,还需要对考试制度进行优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转变传统医学高职教育中以分数定优劣的做法,要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考核评价中增加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考试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2.3 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优化人文环境氛围

医学高职院校需要定期开展人文教育方面的讲座,开设人文社科讲坛、时政论坛等,使学生的学术视野得到开阔,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能够健康的成长和进步。医学高职院校还需要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并提高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如开展校园春文化艺术节、开展书画、摄影展,举行演讲、辩论赛以及征文比赛等,通过这些文化活动让医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求知,并强化合作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做事、做人。在医学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还需要强化人文氛围的营造,在学校的雕塑、广场、长廊以及亭台等标志性建筑物上宣传医学人文精神,并通过学典范、传校训、唱校歌等方式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强化学生的奉献精神以及责任意识。此外,还可以建立校史展览馆、医学标本陈列馆、名医事迹展等[8],使以学生能够积极认真地学习医学文化知识,感受医学科技与人文精神在医学发展中是相融合和统一的。

2.4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优化医学教育效果

篇(8)

二十一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社会和科技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创新人才,成为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二十一世纪同样也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信息技术,人类干细胞技术,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必将使生物技术产业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作为生命科学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医学科学,也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因此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医学人才,迎接生命科学世纪的挑战,是所有医学教学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新世纪医学教育跨越式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全面实施医学生的素质教育。

1 生命科学发展与医学科技进步

十九世纪中叶,细胞学、进化论和经典遗传学即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创立,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前期基础,基因论和DNA功能的确定,尤其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在生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二十世纪生物学领域极为重要的发现,它为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分子生物学的成熟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破译自身全部密码成为现实,1990年发起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今天已经完成人类基因组作图和测序。接下来,将是阐明基因组的功能,这就要清楚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和蛋白谱及其调节和控制,因此分子生物学的重点将从基因组转到蛋白质组学,人类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将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即功能基因组时代。其内容包括建立单核甘酸多态型(SNP)为代表的DNA序列变异的系统目录,从而揭示人类疾病的遗传学基础,认识基因组在转录核翻译水平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通过对进化不同阶段的生物体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发现基因组结构组成和功能调节的规律,并利用各种模式生物体的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来揭示基因的功能。在微观层次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基因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后,正深入到在分子水平上对细胞活动、发育和进化,以其脑功能进行探索,从分子、细胞、模式生物和整体水平对脑和神经系统进行多层次的综合研究的神经生物学正成为生物学发展的下一个高峰。生命科学从群体、个体、细胞到分子水平深入的发展,使得医学能够在微观水平逐步阐明许多生命现象和疾病现象的本质,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科技的进步。自1982年世界上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胰岛素上市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世界范围的生物医学技术产业正在蓬勃兴起,生物医学技术正在猛烈的冲击着世界经济,同时也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正走进寻常百姓家。随着克隆技术的成熟,人们可以用克隆的器官代替已坏的自身器官。而将来科学家可以设想用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组装成“纳米机器人”,通过血管送入人体诊断疾病,携带DNA更换或修复有缺陷的基因片断。因此随着以后基因功能的清楚,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使人类不仅能了解生命,而且能够操纵生命过程,它将改变现有的医生看病模式,人们将拥有记载个人生理、病理信息的生物芯片,医生在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预防方面将做到个性化,精确化。

2 中国医学本科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大学医学教育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医科大学毕业生投身入救死扶伤,全民保健,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对医学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引起了疾病观、健康观、卫生观的根本转变。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医学研究者以整体化、系统化、科学化、社会化的观点去研究和处理人类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而现有的医学本科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医学的要求,目前医学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是我国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兴旺。

从以往高等医学院校输出的人才素质的特点看,也非常明显地表现出上述特点。具体地表现在综合判断能力较差、缺乏科学思维方式的指导、获取医学科研和医疗实践新信息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较差。传统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教师授课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以理论灌输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临床教学方法陈旧、呆板:教师整个课时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习过程枯燥被动,缺乏兴趣,无法激发学生求新意识与创新意识,理论与实践脱节。由于注重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够,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均有害无益。而医学生往往仅仅满足于书本,满足于从老师那里接受已经或即将过时的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的欲望和能力。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敏感,缺兴趣,少研究,不能或不敢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地提出和分析新问题,更谈不上有多少带创新性的学术新思维。因此即使是那些本科毕业后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也由于本科阶段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先天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主选题难、科研上手慢、研究思路不活跃、研究方法偏传统、攀登高峰缺勇气、开拓创新与实力等现象,高水平的学位论文不多,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更少,因而未能充分起到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生力军的作用。

3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

3.1让医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医学生是医学教育的主体,激发他们学习医学知识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逐步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对于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是极其重要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利用寒暑期或周末参加各教研室的科研活动,使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学思维的能力。更广泛地组织和鼓励本科生参与各种学术交流。学生参与的各种学校活动包括本专业的、跨专业的、跨校的、全国性的乃至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平时,也要让本科生尽可能地参加一些教师的科研项目立项论证会、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开题报告会和论文答辩会,可以参加各学科最新研究的学习报告会,对原有的基础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能力。打破以往只有研究生才能进入科研实验室的惯例,组织医学专业学生早期进入感兴趣的实验室学习并实行导师制。在具有副教授职称或高年资讲师中选出思想政治素质好、有高度责任心的教师作为学生导师,明确规定导师的工作职责,要求他们在思想上和学习上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这样,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实验室的

科研活动,感受科研气氛,培养了他们的科研兴趣;使他们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形成初步的科研思路;培养了科研实践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利用各种途径主动学习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3.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于知识、信息的获取、传播和应用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也带来本科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学习方式的巨大变化。首先,学生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多渠道获得知识,学生对学习场所、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选择具有更多的自性和灵活性,使过去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面临新的挑战。充分利用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已经基本普及、网络快速发展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授课,通过动画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解答自己在学习中的疑惑,了解国外医学的发展,学习生物信息学的基本知识,应用生物信息学论证自己的构想,自己设计实验。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机会,通过网络增加对学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使教师和学生同样具有获取知识的自由和网上交流的平等权利,因而有利于发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形成平等互助、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培养其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想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为此,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促进教学改革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校园网、数字化图书馆和多媒体课室,提高它们对本科生的开放度和服务水平,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180-02

本校医学院针对医学本科课程体系中缺乏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现状,根据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对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个学科的综合性实验课程《生理科学实验》进行深化和改革,面向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教学(64学时)。创新性实验是以班级为单位,由1位指导教师担任创新实验导师。在导师的引导下,经历了以下阶段:(1)专题讲座;(2)实验项目申报;(3)各小组开题报告和答辩;(4)自主实验研究;(5)数据分析处理,撰写论文;(6)结题答辩。2014年我们的项目是“calpain1激活在小鼠炎症性学习记忆障碍中作用和机制的实验研究”。现将我们在此将创新性实验中的收获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严谨求是的科研精神是做好科研工作的基石

导师首先告诫我们,科学实验要严谨、求是。这既是浙江大学的校训,也是我们在科研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原则。一是要求我们在立论依据的提出上要严谨求是。在选题和开题前,必须要对文献知识有全面认真的了解和研读。不能一味追求创新,天马行空,而忽略了研究内容间的逻辑关系。二是要求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到严谨求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避免实验操作的随意性,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执行,认真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数据。三是要求我们在实验的结果处理上要严谨求是。一味追求符合理论假说而篡改数据,则是严重的科研造假行为。因此,严谨求是的科研精神始终贯穿我们创新性实验的每一个阶段,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医学科研工作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感,让我们认识到良好的科研道德对于一个医学工作者的重要性。

二、优秀的实验选题是成功的一半

导师给出了“钙蛋白酶,炎症,学习记忆”三个关键词,选题需与这三个关键词相关,让我们去准备在下次的课上进行开题报告答辩。每个小组的设计题目,要经过答辩讨论,最佳的项目胜出作为全班的课题。经过专题讲座的培训,我们已经知道了医学基础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大家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开始埋头查阅文献。我们小组查阅的资料显示:钙蛋白酶在炎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炎症,尤其是神经炎症和学习记忆能力间密切相关。但是,钙蛋白酶与学习记忆能力间的关系尚未清楚。于是我们就想能否从这个点入手,研究钙蛋白酶抑制剂对神经炎症导致的学习记忆下降的影响。经过了整整一个星期的阅读、分析、讨论,我们小组确定以“探究钙蛋白酶抑制剂对内毒素(LPS)诱导的神经炎症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作为小组的课题,采用LPS建立神经炎症模型,以小鼠为实验研究对象,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在开题报告答辩过程中,我们从新手变成了能问尖锐专业问题的高手,用火眼金睛看出其他组设计中的漏洞。经过全班热火朝天的激烈讨论,在综合评判各组项目的缺点,组合各组的优点的基础上,全班投票表决,确定题目为“calpain1激活在小鼠炎症性学习记忆障碍中作用和机制的实验研究”。

三、写好实验项目申请书是关键

选题后,我们开始进行申请书的撰写,其中主要是实验方案的设计,这是将选题具体化的过程。导师叮嘱我们:要考虑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三者必须兼备。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我们目前的实验室条件和6000元经费的实际情况,以确定合适的方案。比如模型构建的过程中,LPS是采用侧脑室注射还是腹腔注射。我们查阅文献,两种方式均有被采用,但是侧脑室注射的难度远远大于腹腔注射,对我们这些新手来说非常不利,虽然侧脑室注射的效果会比较好,但最后还是采用了腹腔注射。另外,我们增加了TUNEL染色观察炎症是否导致凋亡和calpain活性检测。通过这个过程,我们查阅文献的技巧和专业英语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申报书的撰写则是一个将选题和实验设计的成果转换成文字描述的过程。我们学会用科学、严谨的文字撰写申请书,做到有理有据的阐述,科研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四、重视创新性实验实施的每一个环节

有了完善的实验方案,接下来便是具体的实验项目的实施阶段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来没有养过这么多小鼠,从来没有使用过水迷宫装置,从来没有进行过小鼠的组织样本灌流,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是新的。然而这种从无到有,一点点把自己的想法搭建出来的过程,却也是我们成就感最大之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被针头扎破过手,也因为连续的实验而奋战到深夜12点,但是我们乐在其中。比如,仪器不会使用,可以看说明书,说明书没有,可以网上查,查不到可以咨询学长。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我们不再坐着等老师给出答案,而是学会自己去寻找答案。每个人都参与到了实验中来,有小组负责配药,有小组负责注射药品,有小组专门负责运送小鼠,有小组负责Western Blot,还有小组负责收取样本。那些专门负责水迷宫操作的女同学们,每次都细心的用纸巾擦干游泳上来的小鼠身上的水分,怕小鼠着凉,用两只手窝起来,护在手掌心中取暖。那些不时出现的“问题”与压力,让我们懂得了个体的付出与责任的重要内涵。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是整个实验中的重要的一环,每一个人都全力以赴,争取做到最好。此外,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与学校主管部门间的沟通等,一些即使看起来是细小的琐事,也都锻炼了我们的能力。比如,与学院动物中心沟通动物饲养问题,与组织形态学平台沟通组织学样本染色问题。

五、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选题和实验设计阶段,我们已经开始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每个人都积极主动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比如,在开题设计阶段,每个小组的方案都有其优点和不足,我们彼此交换思想,以彼之长补己之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这一点则得到了更加明显的体现。比如,水迷宫实验是我们这个项目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全新的实验内容。水迷宫实验,连续五天,从下午5点开始,一直做到次日凌晨,工作量相当大。尽管每天安排一组人员进行水迷宫实验,但是几乎每一天都有其他组的同学自愿参与,没有人介意自己工作量多或少,也从来没有人说累或者放弃。几乎每晚都会有同学带来夜宵,支援在前线做实验的同学。在一个小小的水迷宫实验室里,大家一起学习、切磋实验技能,相互提醒与帮助,只为共同目标努力,尽心尽力做到最好。创新性实验把大家的心和用的劲,都紧密连在了一起。实验锻炼了我们各自领导、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我们看到了彼此身上的优点,促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在开题报告答辩、申请书撰写、实验实施,等等过程中,团队的合作精神,提升了我们的效率,推动我们的实验有条不紊的进行。

六、在失败中总结和提高

“失败是成功之母”,实验中的失败不可避免,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不会总结和分析,不会吸取教训。在整个实验中,尽管我们已经做到了最充分的实验前准备,但是最后的实验结果还是与我们的假说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个体差异太大,水迷宫检测的数据差异比较大;我们发现了calpain的激活确实参与了炎症性学习与记忆下降过程,但是使用的calpain抑制剂并没有出现显著改善的作用。面对这些实验数据,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仔细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可以先将小鼠进行水迷宫检测筛选,将特别聪明的小鼠或者特别笨的小鼠剔除出实验小组,以减小组内和组间的个体差异;calpain抑制剂并没有出现显著改善的作用,可能是剂量太低,或者是样本数还不过多。也许科研的魅力就在于未知,创新发现的路上总有大大小小的意外发生,而我们要学会的就是尽可能避免这些意外的发生,当意外发生的时候,能够从容的去面对,善于学会分析原因,也许会有意外的新收获。

生理科学创新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为基本原则,是一个让医学本科生了解科研,接触科研,亲身实践科研的平台,给我们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间,激发我们创新的欲望。我们自主选题设计、组织实施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撰写总结报告、论文等工作。我们欣喜而激动,积极主动参与,团队合作、思想碰撞、群策群力地自主解决问题;我们经历了挫折与困难的磨砺,体悟到严谨求是的科学精神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们在自主实践中提高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真实地体会了医学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快乐,从中感悟到医学科学研究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门实验课,更是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科研思维与创新的启蒙孕育,是一场身与心的历练。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2(c)-100-02

Discussion on the function and task of medical experiment center in the exploring experiment teaching

LI Jie, CHEN Lingli*, YAN Jie, TAN Feng, LI Yang, MO Li

(Hu'nan College of TCM,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410208, China)

[Abstract] Application of exploring experiment is one of approach of cultivating high diathesis and innovative students. In this article, the function and task of medical experiment center are discussed in the preparative, process, result of exploring experiment teaching. It is put forward that medical experiment center is the best location of exploring experiment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ve ability cultivating. Experiment cent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nd status in the innovative students cultivating of college experiment teaching.

[Key words] Medicine; Experiment center; Exploring experiment; Function; Task

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学生开创精神、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创业能力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医学前期基础实验教学将为医学生进入临床实践打下良好基础。《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中指出:“实验教学中心应力争建设成为具有辐射和引导作用的创新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创新性科学研究的锻炼,培养科研的能力和创新的兴趣。”从这些文件可以看出教育部对实验教学中心在学生实验教学改革中建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地位和重要性的重视。开设探索性实验能够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机会。而实验教学中心能够整合高校优质的仪器设备和资源共享系统,通过协调各学科组织开展需跨多学科专业的探索性实验,是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实践场所。所以,医学实验中心独立开设针对医学生的探索性实验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途径。

1 在探索性实验教学准备中的任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探索性教学作为针对某项或某个方面与某个领域有关的未知或未全知的问题,采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大胆设计,探索研究的一种开放式教学实验[1],开展前的准备尤为重要。为保证达到实施探索型实验教学目标,实验中心应要求从三个方面进行精心准备。

1.1 场所开放,硬件完善

首先要求开放实验室,实验室开放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合格人才起着重要作用[2-3]。实验室从周一到周五每天8:00~17:00面向学生全面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较弹性地安排实验时间,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有时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观察。周末和晚上及其余时间通过网上和现场预约即可开放。开放时间每个实验室需专门有实验教师值班,便于指导学生的规范操作并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硬件完善是指实验所需的设备、器材、动物、药品试剂耗材等,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学生的实验要求。实验中心本身应通过多方面的途径申请经费完善各种硬件,应满足大多数实验设计的需要。准备时首先要学生预先起草硬件需求的报告,并留有一定的准备时间。中心的实验技术教师应预先参与实验设计可行性讨论,其中包括在药品的提供、剂量的确定和给药途径的推荐、实验动物选择、实验观察指标上给予专业技术支持,因为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未知的实验剂量、操作步骤和参数设定,通过实验技术教师指导,可以减少硬件方面的重复和浪费。

1.2 教师评审,自身提高

在学生开始查询文献、自行设计、提出方案之后,中心应安排时间让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对学生实验方案和设计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讨论和评审,通过启发、对比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存在的问题,甚至再查资料重新设计,来不断完善实验方案。通过此过程,能充分锻炼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自身水平,以适应探索性实验教学的开放性,探索性实验是在跨不同学科专业的综合性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指导教师需要有扎实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实验能力及更广的知识面,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以保证实验的成功实施[4]。因此,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教师平时在工作中,不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丰富,还要注重实验技能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进行实验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科研综合创新能力。同时,为了鼓励实验技术教师为学生服务的积极性,实验中心在开放时间计算实验技术教师的工作量是很有必要的。

1.3 学生强化,夯实基础

学生扎实掌握基础性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术是顺利开展探索性实验的关键和前提。实验中心应在实施之前,用一定的实验课时保证学生掌握和强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内容包括医学科学研究方法介绍,文献综述撰写,学生探索性实验的基本知识,常用仪器和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实验室规则和相关管理制度,生物安全要求和科研心理素质等。可以组织专题讲座、录像和多媒体网络等形式进行相关训练。其中专题讲座可以安排有经验的带教老师,总结历年探索性实验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也可以请现在从事科研的专家,介绍他们在开题前的思路准备等。在讲座中,为活跃气氛,鼓励提出问题与回答问题,师生可以合作讨论。最后,学生按照现行教学大纲要求完成规定数量的综合性实验,考核通过者才能正式进入探索性实验的实施过程。

2 在探索性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任务

2.1 加强硬件管理

有必要加强对探索性实验的试剂及药品管理,指导学生配制药品、试剂,特别注意剂量、浓度及体积等。让学生清楚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开支,避免浪费。加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设备、仪器的维护,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指导学生注意动物的供给和饲养。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验室开放时间。

2.2 加强“软件”指导

2.2.1 指导学生各种实验操作和正确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实验中教师是“支持者”,甚至是“学习者”,而不是“领导者”[5]。某些操作有些同学难以掌握的,如大鼠颈股静、动脉插管,大鼠舌下静脉注射等,实验教师可以逐步引导。某些精密昂贵的仪器如荧光倒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等也都需要实验技术教师参与支持指导。

2.2.2 做好心理激励和疏导。实验教师要留心观察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情绪状态,在情感上激发他们进行探索性实验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不断反思、总结、提高,允许学生失败和犯错误,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培养他们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这对于促进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和今后学生走入工作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很有裨益的。

3 在探索性实验教学结果中的任务

3.1 组织答辩,鼓励深入

探索性实验结束后中心要求学生认真总结,并递交一份实验报告书,并以多媒体形式作报告答辩。中心组织答辩专家组可由实验教师、实验技术教师及部分学生等组成。报告结束后学生互评、师生对评。实验结果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失败就报告他们的最初想法、遇到的困难以及失败的原因。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体验学术交流的科研氛围,得到一次良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答辩后,学生做进一步修改,打印成探索性实验报告论文集。有较好创新点的进一步深入出论文投向专业杂志发表,或申请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如有新颖,能随机和重复设计方案,亦可列入中心新的实验指导项目。

3.2 改革考核,综合提高

我们把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与实验总结报告书综合起来,作为评判学生实验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这既是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一种激励措施,也是改革实验考试的一种尝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重视过程的意义远比重视结果的意义更为深刻,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注重科学的研讨过程,养成科学的探究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这种全面考核,既反映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又反映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

力得到全面提高。

4 问题和展望

笔者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①开展探索性实验,硬件方面如仪器设备,尤其是先进的仪器装置明显不足。②某些中医经典学科教师和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不够,参与不积极。③开展探索性实验时,某些学生基础不扎实,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导致实验教师工作量增大。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需要继续加强教师和学生对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理念的重视;对学生可适当提高探索性实验成绩的学分比重;多途径多方面加大投入对实验中心硬件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加强学生实验准备的“三基”训练或聘请研究生弥补师资问题等来解决。

近年来,我校医学基础实验中心经过对探索性实验教学的探讨和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效,并初步建立了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创新体系[6-7]。3年来,学生在中心教师的指导下,发表国家和省级杂志论文12篇,申报湖南省大学生创新性计划5项,连续几届在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若干项。2010年中心又组织学生在全国高校大学生基础医学实验创新比赛中取得了三等奖1项和优胜奖2项的好成绩。实践表明,实验中心能够整合高校优质的仪器设备和资源共享系统,通过协调各学科独立组织开展多学科专业的探索性实验。实验中心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中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中心的整合、共享、共用、共建的优势,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建设一流大学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孟庆繁,逯家辉,王贞佐,等.探索性实验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85-88.

[2]邓祖军,周玉珍,王卓娅,等.高等医药院校基础实验室开放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3):134-135.

[3]张郦,曾汉高,鄢友娥,等.开放实验室,保障探索性实验的顺利实施[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22(5):586-588.

[4]李耀华,吴建新,周萍,等.利用机能学综合性探索性实验培养医学生的科研能力[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21(8):989-990.

[5]韩云海,吴焕周,丁晓玲.化学探索性实验的教学过程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48-150.

上一篇: 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 下一篇: 企业税务筹划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