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学员毕业个人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15 12:48: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军校学员毕业个人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军校学员毕业个人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261-01

1录取阶段

为确保从源头保证学员的高质量、高素质,应把淘汰程序提前到录取阶段,目前,各院校都根据考生成绩网上录取,对预招对象的个人和家庭社会关系不了解,仅能看到本年度考试的文化水平。对于军校而言,文化成绩只是录取时众多重要因素之一,学生的思想、体能基础、成长经历都应该综合考虑,确保优中选优。笔者认为,军校应组织联合考察组到各招生地区与学生“面对面”之后再进入录取程序,随即组成的考察组任务是“全程跟踪”学生的各项检查和审查,对预招对象进行简单的思想摸底、社会访查和基础体能测试,了解每名预招对象的基本情况。为确保从源头保证高质量,及时淘汰在思想上、政治上、体能上不适合军队的学生淘汰并移交地方招生办公室。

2军政基础训练阶段

军政基础训练是为了实现由青年学生向军校学院的转变,为完成后续学习、训练任务打下良好基础,这也是学生能否成功成为军人的重要历程,也是淘汰程序的关键环节。由于军政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学习生活无不充斥着辛苦、艰难,还有由于教学方法或者其他客观原因造成的训练伤。由于军队的特殊性质,需要的是绝对忠诚等特性的人才,学生则要伴随汗水学会忍耐、坚持等多种品质,在此过程中会有思想上动摇的、坚持不了的等等,对于这些不能适应部队生活的学生在思想工作没有效果的前提下,应及时淘汰。因伤病留下疾病或无法根治的,应移交地方民政部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由军队和地方建立专门基金保证其生活和医疗经费,并在各类政策中予以倾斜,有继续学习能力的则移交相关地方院校继续学习。

3学习生活阶段

目前,军校通常采用考试和考察两种形式进行质量评价,而学员领导能力评价、学员品德评定、学员综合素质评价尚未形成科学的评价方案和有效的评价机制。因此在现行模式中,学员淘汰率低,这就直接制约了人才成长竞争激励机制的完善。笔者认为,要立足未来战争需要,应把思维创新、组织协调、团队指挥等全面素质纳入淘汰体系。由于军事指挥专业的学员在毕业后将成为部队基层指挥员,如果没有很好的综合素质,就很可能在战争中将自己及团队置于危险之中,为避免“亡羊补牢”应从源头培养学员综合能力并从严把关,对不适合指挥岗位的学员要及时调整专业或移交地方院校。

其实,对于院校本身而言,增加淘汰手段、严格淘汰程序都相对简单,而淘汰后的处理则要军队和地方方方面面关系的协调,目前需要尽快解决的就是地方接收院校的确定。军队与教育部门在军校学籍注册、专业设置上再进一步完善,根据军校分布情况共同商定相关地方院校,并确定相关专业、学制等规章制度。对于所有淘汰者则要根据相关规定作出相应抚恤和补助。

4完善淘汰制度的措施

完善的淘汰制度是军队院校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优秀的军队指挥人才的需要,是新形势军革的需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笔者认为有一下几点:

4.1 建立客观、公正、科学的考试制度淘汰制度要能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有客观、公正、科学的考试制度来支撑,这一制度包含了标准的制定、考试的公正实施等,考试是检验学员学习情况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因此,在淘汰制度的运行中,教学管理者必须给学员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科学的考试环境,对学员的的考核必须能够充分反映学员在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既不能只重视知识而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庸才”,更不能造就道德低劣的“社会蛀虫”,同时还要突出对学员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考察。

4.2 建立一定的转学机制目前军队院校淘汰的学员一旦因成绩原因退学,学生只能选择回原籍重新参加高考,学员本人及家长也将退学看成人生的重大失败,而较少认为这是人生路上一次小小的挫折或考验。如果因成绩被退学的学员可以转入较低层次院校就读,就可以减少这种人生上的挫折感。同时,高校之间要做好被淘汰学员的转学接洽工作,包括学员在新学习环境中的心理调适,互相承认学分以缩短转学学员的学习年限等等。

4.3 根据高校实际情况,确定是否使用淘汰机制由于各院校在办学规格、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院校在使用淘汰制度时可以区别对待。而对于军队院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必须实行淘汰制度,原因有三:①军队院校的特殊体制,决定了军队院校不像地方院校那样进行扩招,只能维持在校小的规模。军队院校是提前录取,生源充足且质量较高,在这种招生基础之上,完全有可能实行淘汰制度。②军队院校是面向部队进行培养,这就决定了军队院校出来的毕业生工作单一。地方院校的毕业生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还可以重新选择,并不是所有的毕业生都适合在部队工作,绝不能在花费大量的物力和财力之后,培养出一个不能胜任部队工作的毕业生,所以必须实行淘汰制度。③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军事水平还比较落后,我们不能仅仅将培养目标定位低水平的合格,而应该想世界上优秀的军事院校看齐。为培养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军校学生,打赢未来的战争,必须加强淘汰力度,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5总结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淘汰制度作为一项有效的“反激励”让学员的学习有了新动力,其积极的作用十分明显,在军队院校教育中引入淘汰机制具有促进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培养出高质量人才的作用。虽然其存在一些局限,但我们还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一体制,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科学的吸收和采纳。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E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7-0314-01

在研究了西点军校学员领导力培育模式的基础之上,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除糟粕。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国情、社情,针对武警部队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判断总结出符合武警“合训学员”未来发展的相应意见。

一、着眼部队实际,搞好顶层设计

首先是确定培育方向。新时期新要求新挑战,学院教育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应该是培育出适合部队未来建设发展的基层指挥人才。而作为学员指挥能力核心的领导力,院校则应该对学员的这方面能力着重进行培育。针对当前院校关于学员领导力培育方向不够明确的前提下,首先应该将所能收集到的教育资料进行整理,并成立一个负责学员领导力培育的职能部门,该部门可以通过分析基层部队现状,收集学员毕业后任职情况,根据收集到的实际情况通过讨论研究制定出一套适合学员领导力培育的整体方案,其中包括培育的目标、课程安排和教学任务、制度规定实施细则等。

其次要进行反馈调节。学员领导力的提升对其毕业后的任职就业情况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相关职能部门对于学员领导力培育的规划设计,将学员的领导力所构成的几点要素设置相应的指标,并对学员各要素的培育状况进行数据记录,根据数据所反馈的实际情况,总结学院在这方面培育过程中所存在的好的方面和不足之处。对学员领导力培育方案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进一步提升学院关于学员领导力的培育水平。

二、强调思想教育,增强人格魅力

军校在狠抓学员军事和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学员个人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作为一名军校学员,未来的基层指挥官,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军事基础,坚定的政治信念,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必要性。西点军校就针对学员的素质提出了全面的要求“最理想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强烈的道德感,广的知识面,高超的业务能力和适应作战指挥的良好身体素质”。培育“合训学员”的领导力,就是要锻炼学员的责任感,培养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敢于直面困难并能够妥善处理解决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一位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指挥员注定会受到别人的爱戴,也能够更好的影响下属,使下属对领导者产生了信赖,这为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的人脉基础。所以提升学员的人格魅力也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通过学员自身锻炼和外来因素影响共同发挥作用。所以,针对这方面情况,应该在学员所有所接触到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着重强调责任、纪律、使命等核心价值观,强调诚实守信、正义善良的个人修养和品德。

领导力的培育注定是一个漫长而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该有所体现,要重视学员领导力的培育并将学员领导力的培育作为一个重要的中心工作来抓,在学员的日常生活和训练中将其领导力提升作为一种基本生活方式来进行。在培育的过程中,应该有所侧重的根据学员自身情况的不同,抓住学员的特点,通过理论教育、问题研讨、环境氛围熏陶等办法,从而增强教育的效果。比如说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制作领导力有关的黑板报,利用校园电视台等媒介来营造一个良好的领导力培育氛围,让学员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对领导力的认识认同;在连队里设置模拟岗位,让学员管学员,并利用连务会等时机,连干部根据学员管理实际情况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意见,并根据自身带兵实际传授带兵经验;在学员里设置学员思想品德评估制度,结合学员自身表现做出评比,表扬先进,树立典型,使学员能够自觉注重自身思想品德的提升。

三、增强实战教学,抓住培育重点

作为培育部队基层指挥官的院校来说应该坚定不移的坚持从实战出发训练学员教授学员。结合学员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的锻炼他们需要掌握的相应的能力素质。

一是组织协调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是指: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分配,同时控制、激励和协调群体活动过程,使之相互融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对于学员来说,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可以说是最需要掌握能力素质中的一种,在部队的实际应用就是指部队指挥员通过对方法技巧的使用,使部队内部、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达到和谐一致,将官兵全部凝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从而完成组织的利益和既定的目标。

就当前实际情况来说,部队的工作任务相当繁杂而且对于标准的要求也比较严格,许多工作的开展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够顺利完成的,而需要各个部门协作配合。“合训学员”作为未来的基层领导者,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对日后在基层单位一些工作的组织开展可能会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也或许会因此而影响到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转。

根据各军校学员毕业后任职情况反馈来看,各军校所培育出来的学员文化素质水平的确十分优越,但也存在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学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对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都还达不到岗位任职需要,对学员在基层任职工作的开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院校应该针对性的对学员进行训练,增强学员这方面的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为他们在未来的任职岗位上能够妥善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带动下属更好的开展所安排的任务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一、树立大局观念。学员应该学会以大局为重,做事谦虚谨慎,以一颗平等的心态去对待人或事,善于换位思考,不将自己的主管意愿强加到别人身上。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为了完成所既定的目标而努力前行。第二,设置关于沟通协调的教授课程。通过老师的教授,和学员对于所学课本的掌握,对于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开展与沟通和组织有关的课外活动。如辩论赛、新闻小组等等,给学员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大场合下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二是决断力 、执行力。决断力就是指人们对事物发生发展的分析、判断及处理的能力。“合训学员”作为未来的部队基层指挥员,对于所担负任务的决断会直接影响该任务的完成情况。因此,领导者决断力的强弱也就直接影响了领导活动的绩效。军人就应该雷厉风行,个人的执行力就是指个人的办事能力,对于部队来说,执行力就是战斗力。所以,院校培育学员的这方面能力应该根据新形势下的军革,转变教育理念,锻炼学员的决断力和执行力。

第一、加强体育锻炼。“练练练,练为战”通过体能训练能够增强学员的体魄,对于群体性的体育训练活动不仅可以使学员之间有着一股“比学赶帮超”的训练热情,还可以增强学员之间的集体荣誉感。也能在不知不觉中锤炼了学员的战斗精神。

第二、提供模拟任职岗位。在这方面可以借鉴西点的模式,设置相应的模拟任职岗位,由学员来管理学员。学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申请担任模拟任职岗位,通过在模拟岗位上的实践锻炼,对于所面临问题的决策,所担负任务的处理增强自身的决断力和执行力。

第三、基层当兵锻炼。“合训学员”大部分是由地方高中通过高考这一途径考入合训院校。他们对于真正的基层部队还没有任何实实在在的认识,学院可以根据安排,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让学员进入基层部队体验生活,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基层部队的情况,并将所看到的实际情况与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相结合,对比进行反思总结。

篇(3)

【关键词】军校学员;情绪管理; 能力培养

军校学员是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的指挥军官,不但要具有过硬的军事才能,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人的心理素质表现出的方面很多,其中判断心理素质是否过硬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能否有效地管理情绪。人的情绪具有两极性――积极和消极、轻松和紧张、平静和激动,虽不能简单地用好坏区分,但由情绪引发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则有好坏之别:积极的、增力的情绪可以给人以信心和力量,提高人的活动能力,消极的、减力的情绪则会使人感到焦虑紧张、烦燥恐惧、悲观失望,降低人的活动能力。而人的情绪无时无刻都会因为内外世界的变化在不断地变化着,因此,加强军校学员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关系到军校学员能否适应军事斗争准备需要、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一个大问题。

1 情绪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会遇到令人喜悦、激动或让人痛苦、难过的事情,这种喜怒哀乐的体验,心理学上叫做情绪,它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是否满足需要的态度体验,具有心理上和生理上反应的特征。情绪心理品质直接影响着一个人表现于外在的行为,以及从事某项活动的意志力,对某项活动的结果将产生重要作用。情绪对于军事活动同样有很大影响,军人的喜怒哀乐对于军事活动中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训练、作战等都有不同效果,既能促进、增强军事活动效果,也能削弱、减低军事活动效果。列宁说过,战争的胜负是由那些在战场上流血的士兵的情绪决定的。因此,对每一个军人来说,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何谓情绪管理?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他的《情商》一书中这样解释: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驱策等能力和对他人情绪认识与适度的反应能力。

情绪管理的内核不是要消除或压抑情绪,而是在觉察情绪后,用适当的方式调控情绪。有心理学家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表达适当的情绪,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情绪管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体察自己的情绪,这是情绪管理的基础。不能正确辨识自己处在什么情绪,对情绪的管理也便成了空谈。二是调整自己的情绪,这是情绪管理的目标。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合理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绪,促进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成为情绪的奴隶。

军校学员处于青年成长的高峰期,心理发展由易感性向稳定性过渡,情绪中的积极与消极、紧张与轻松、激动与平静等两极性十分突出;情绪体验丰富、深刻、强烈、敏感,喜怒哀惧常形于表面,在外界刺激下容易头脑发热,盲目冲动,凭感情用事;情绪起伏波动较大,有时兴奋激动如火山爆发,敢想敢做,有时消沉忧郁如石沉大海,一蹶不振。由于军校学员具有的上述情绪特点,加强情绪管理能力培养,有效的管理情绪,对军校学员保持良好、健康、积极的情绪状态,提高适应外界环境能力,顺利完成学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履行我军历史使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军校学员常见的负性情绪

军校学员具有的情绪特点,使得个体在受到外界事物、事件等客观环境的影响或个体内部发生矛盾、冲突而无法及时有效解决时,就会产生一些情绪困扰。军校学员常见的负性情绪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焦虑:

焦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绪体验,是当事人对即将发生的某种事件或情境感到担忧和不安,又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心理上产生的紧张期待情绪。军校学员的焦虑表现为:紧张害怕、烦躁不安、担心忧虑。如因为动作难以掌握、训练难度大担心身体损伤而害怕训练,对重复性学习、训练感到烦躁疲惫、缺乏兴趣,综合考核时要求高要求严格担心不能顺利毕业而心事重重。焦虑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当事人对情境的主观评价、人格特征、既往经验以及对未来结果的估计等。在军校学员所有的负性情绪问题中,焦虑是最主要的一种。

2.2 抑郁:

抑郁是一种忧愁、担心、思虑过度的情绪反应,它常表现为孤独、悲伤、绝望、自责等,当遭受严重挫折而又无力改变现状时常会产生这种情绪反应。军校学员产生抑郁的主要原因有:性格上,内向孤僻、不善辞令、过于敏感,总是把痛苦和不愉快的情绪隐藏在内心深处;学习、训练、考核上,焦虑过度、压力过大、成绩不理想;人际交往上,得不到理解、信任与尊重,人际关系紧张。另外,对部队院校生活和环境不适应,也容易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

2.3 愤怒:

愤怒是正常人的一种基本情感成分,是当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愿望相悖时,所习惯表现的一种情绪反应,在血气方刚的军校学员身上比较常见。当被人误解和动机受挫时往往会产生这种情绪反应并容易导致冲动,有的军校学员也会因为一件小事或一句话激动得暴跳如雷,出口伤人,甚至大打出手。愤怒对军校学员的心理和行为存在负面影响,被愤怒的激情控制时,认识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思维阻塞,大脑皮层对行为的控制能力减弱。因此,在愤怒情绪控制下,常常会做出损人不利己的过激行为,轻则会伤害战友间的感情,重则因一时失控而酿成犯罪。

2.4 恐惧:

恐惧是在缺乏准备,而又不能处理和应付危险事件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当人面对危险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情绪,这是人正常的心理反应。现代战争是高技术和信息化的战争,其残酷性往往会使参战官兵产生极大的恐惧心理。为了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培养过硬的高素质军事人才,各院校加强了实战模拟和高强度训练,这给军校学员带来了一定的恐惧情绪。军人如有过多的不正常的恐惧情绪,不仅会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破坏军人心理的稳定性,还会对培养积极的作战心理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容易导致其意志消沉、思想涣散、斗志减弱,丧失战斗力。

3 军校学员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对策

军校学员对自我情绪有了一定的理智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状态下易受环境及他人的感染,常常感情用事、盲目从事,自控力、稳定性还不够,而其情绪心理状况如何,往往会直接影响到院校或部队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应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加大对军校学员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力度。

3.1 构建情绪管理疏导机制,促使军校学员养成积极情绪、转化消极情绪:

要切实提高军校学员情绪管理能力,必须充分利用和整合教育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管理、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军事训练与心理训练、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情绪管理疏导机制。情绪的疏导机制是培养情绪管理能力的核心措施。院校应认清军校学员的情绪本质,正视军校学员的情绪表达,以“疏”、“导”为原则,建设系统、全面的情绪疏导渠道,引导军校学员情绪的合理宣泄,培养积极情绪,转化消极情绪。一是院校要成立心理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定章立制,负责组织协调全院校的情绪管理疏导机制的构建和工作的开展。二是成立心理教育疏导中心,具体负责开展学员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测量、心理调查、心理社团和学术交流等工作。三是旅(系)队建立心理服务工作室,协助中心负责情绪疏导和宣泄的具体实施与指导,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关心疏解问题学员,及时收集和报告心理信息。通过诸如以上疏导机制的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畅通军校学员情绪宣泄渠道,引导军校学员视情绪不同而做到适时、适地、适度的情绪选择与表现,达到自己所渴望的结果,最终提高军校学员的情绪管理能力。如:成立文化活动中心、设立减压室或心理宣泄室,为军校学员提供展示自我、沟通交流、情绪发泄的时间和场所。

3.2 加强情绪和情绪管理知识的普及,提高军校学员的情绪识别能力: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利用网络或报刊媒体等各种途径,加强情绪和情绪管理等心理知识的普及,使军校学员能够科学准确地掌握情绪的相关知识,认识到情绪管理对自己学习、生活、训练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提高军校学员的情绪识别能力,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品质。

首先要提高觉察和感知自我情绪的能力。识别自我情绪是情绪智力的基石,只有在识别自我情绪的基础上,才能对自身情绪进行有效的表达和恰当的利用。所以当负性情绪出现时,军校学员要坦然接受,认真体会,不能剥夺。一是回顾自己有过的各种情绪,总结自己过去的行为表现,清楚地了解和把握自己独特的内在反应模式及情绪反应的原因。同时,通过反复的回顾和总结,了解自己较之以前是否有所改观和进步。二是撰写情绪日志。记录并整理每天的情绪日志是了解自我情绪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每天的记录来加深自己对情绪的认知和觉察。这个方法不仅能增强军校学员情绪的觉察力,也能准确了解、分析和把握情绪与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其次要提高洞察和辨析别人情绪的能力。人的是社会的人,要与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打交道,因此,军校学员只了解自己的情绪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读懂、体会与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想法,也就是拥有同理心。同理心要求军校学员能够了解引发对方情绪的因素,设身处地地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军校学员在与人交往时,要做到倾听和共鸣,运用判断、推理挖掘其隐含的情绪和需要,进而产生共情,做到真正完全理解对方,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情绪感受。

3.3 加强管理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帮助军校学员掌握常见的情绪管理方法: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方法的指导与训练,使军校学员学习并掌握有关情绪调节的技巧和方法,以缓和、转移负性情绪,从而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常见的方法主要有:

一是宣泄情绪。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后,用意志力量压抑情绪,虽可以减轻焦虑,但这只能缓解表面紧张,却按捺不住内在的情绪纷扰,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陷入更深的心理困境,导致心理异常,带来更大的身心危害。因此,负性情绪需要及时地排解和释放。军校学员在遭到负性情绪的困扰后,可以选择适当的情绪宣泄方式,如可以选择朋友、心理咨询师、网络等进行倾诉,可以通过写日记发泄并整理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大哭一场让情绪随泪水宣泄,等等。

二是转移情绪。军校学员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或意外伤害后,不是将自身的压力或心中的怒火转嫁或发泄到别人身上,而是寻求一种不对任何人造成伤害的、比较理智的方法排解情绪。如可以选择离开当时的情境,转移注意力;再如听听曲调高雅、旋律优美的轻音乐,适当参加体育活动,等等。

三是升华情绪。负性情绪主要是由于个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造成的,若一味地自责,憋气愁闷,或颓唐绝望,可能会在一些不良行为中寻找安慰,但都无济于事,甚至导致无法自拔。军校学员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将理想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去,把挫折和失败带来的痛苦、压抑、焦虑升华为一种力量,引向对己、对人、对部队或社会都有利的方向,从而达到积极的心理平衡。

四是转变信念。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情绪ABC理论有助于军校学员正确认知自己,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A(Activating events)是指引绪的事件,也就是人能感觉到的事实;B(Believes)是自己对A事件所持的观点;C(Consequence)则是B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人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人的反应,但实际上是自身的观点信念造成的反应。因此,军校学员首先要认清引绪的根源,也就是自身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其次要消除不合理信念,主要是绝对化要求、过分化概括和糟糕至极。要学会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自身的观点和信念,并且探讨这些观点信念与所产生的情绪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到某些情绪之所以发生,是由于自己存在不合理的信念。

参考文献

篇(4)

一、现状

军校大学生作为思维活跃、富于创新、善于学习、崇尚荣誉的高智力群体,被国家、社会、人民寄予着厚望。当代军校大学生中也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敬佩的光辉形象,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社会进步的同时,一些有违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思潮也确实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责任意识的形成和巩固,主要可归纳为三点:

1.自我意识明显增强

目前军校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成长在我国经济领域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改革开放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每个人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在发生变化。部分军校学员对个人利益的过度敏感和个人喜好的偏执,使得他们的自我责任感呈现呈现出明显的情绪化、功利化倾向。

2.家庭责任意识有待提升

所谓家庭责任意识,就是要爱家人,爱家庭。当代军校大学生由于经历了激烈的升学竞争,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家里的爱,能把这些呵护和关爱变为努力的动力。然而,作为部队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仍有一部分军校大学生对于父母的关爱熟视无睹,不知道感激,任性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责任意识的欠缺。

3.社会责任意识亟待加强

社会责任要求个体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利益关系,自觉维护他人利益,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祖国的责任意识。但是,近年来不少年轻干部刚刚毕业就要求转业,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价值取向的扭曲,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的缺失。

二、 责任教育目标与意义

责任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为使主体在自主选择基础上养成基本的责任品格而对其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实施教育引导,包含责任情感、责任意志、责任能力等一系列内容的教育活动。军校大学生是推动部队未来发展的骨干力量,这一特殊社会角色要求他们不但要对自己负好责,同时也要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负好责。由于当前社会大环境的复杂性、军校教育的偏颇以及家庭教育的缺陷等种种原因,部分军校学员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履行责任能力差,因而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自觉的责任感和责任能力,领悟人类传统道德精神,影响和辐射社会公众,是军校责无旁贷的使命。

三、责任教育的实践方略

责任意识的形成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遵循学生主体原则、环境熏陶原则、实践锻炼原则、层次渐进原则,有条有理地循环进行。可以说,这是一个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的过程。期间教育者应做到,建立和完善适合责任教育的运行机制,将责任教育面向全体,使学生普遍得到发展。具体实践方法总结如下三点:

1.灌输责任知识,培养正确的责任知识

在课堂上进行责任理论知识的教育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虽然比较机械生硬,但至少给予了学员一个接触责任的氛围,为更好更深入的责任教育提供了可能。其次,还可以通过媒介进行责任意识培养,有时更有利于他们接受和理解。

2.优化责任教育环境,陶冶高尚的责任教育感

责任教育环境又分为学校人文责任环境、家庭责任环境、社会责任环境。只有这三方共同完善,才能有效促进责任的教育。

首先构建学校人文责任教育环境。教育的最基本目标应该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怎样做一个有益于自己、他人、社会的人,在这个基础上才是强化他们献身国防的教育。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建构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创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建立监督机制,强化军校学员诚信意识和规则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讲究诚信,并逐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其次改善家庭责任教育环境。许多孩子从小就是家庭的希望,家里对他们几乎是有求必应,呵护备至。中国传统的父母都是只讲奉献,不求回报,这使军校学员从小就淡化了责任意识。父母要让孩子意识到,别人帮助他、关心他,他就应该表示感谢,并且在别人需要时也要给予别人帮助关怀。父母是孩子责任意识教育的启蒙老师,只有在家中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爱关系,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时又学习到怎么样去爱别人。

再次净化社会责任教育环境。当前社会正处于激烈动荡的转型期,转型社会中的“不适应者”在急剧的社会变迁面前,就感到突然失去了理想支柱和干劲,因而表现出一种对什么都“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消极倾向;有的人却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找到了理论依据,出现了关心自我,追求实惠,只要权利,不尽义务的“极端功利化”倾向。因此,当代军校学员社会责任感的淡化甚至缺失与转型社会的剧烈冲击有很大关系。净化社会风气,消除不正之风,弘扬健康向上的社会气氛才是加强军校学员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3.锻炼坚定意志,促进责任行为的养成

军校首先还是应该构建一个完善的责任管理机制,对学员的行为有一个基本的约束;其次,引导学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切身体会到被需要的感觉,这不仅十分有利于他们站在更高的角度体验关心、感悟责任,也使得他们感受到对社会、对他人负责本身就是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达到统一、获得实现的过程,从而指导自我责任的行为修养,产生责任认识和责任行为相结合的需要,进而内化为责任意识和责任感。

篇(5)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015-04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高等军事院校承载着为国家和社会造就和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军事人才的重任。作为现阶段我军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每年都吸引了大批优秀的青年学子,经过层层选拔后跨入军校大门,开始崭新而富有挑战的军旅生涯和大学生活。然而,由于大学生活与学员熟悉的中学生活具有许多不同之处,尤其是军校还具有其不同于普通高校的诸多特点,以及当今“90后”生源自身的特殊性,使得新生对军校生活不适应的现象非常普遍。常表现为新生对所学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学习目标及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了解,对未来就业情况等问题感到迷茫和忧虑;对大学的授课方式和学习方式不适应;对高强度的日常训练感到厌倦,甚至产生倦怠和抵触情绪;对军校整齐划一的管理方式不理解、不习惯,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等等。长此以往,会导致有些学员学习、训练的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对未来缺乏信心,甚至会诱发焦虑、孤独、抑郁等消极情绪和心理障碍,既不利于学员自身的成长,也给军事院校的人才培养造成不利因素。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可大致归结为以下几点。

1.1 军校教育的特殊性

军事院校由于其培养人才的特殊性,在培养模式、教育训练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都具有不同于普通高校的诸多特点。首先,受前苏军教育模式的影响,为更利于管理、抵御外界不良影响、培养军人所需要的特殊品质,我国军校的院校环境基本是封闭性的。其次,在日常管理上,军校强调整齐划一的行动和令行禁止的高度服从意识,按军队的条令条例和各种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学员的言行举止,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学员的言行举止做出统一的规范。再次,军校教育不仅围绕知识水平、文化素养、专业能力进行培养,更重视政治素质和体能素质的整体提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和高强度的军事体能训练是军校日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校的这些与地方普通高校不同的特点对于刚刚接触军校教育的新生来讲是较难很快适应的。

1.2 高等教育与中学教育的差异性

高等教育与新生所熟悉的中学教育存在很大差别,表现为较强的专业性、精深性、阶段性、自主性等特点,学习内容也更为精细、复杂和高级,因此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等方面对新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需要学员转变原有的学习动力,由原来的主要来自于升学和来自于家长、学校的外部压力,转变为自身内部的学习需要。在此基础上,要求学员积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条件等的变化,能够对自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不断进行调整,培养一定的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探索新的更为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从而使自身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与不断变化的学习条件相互协调,取得良好的学习成就。但是这种转变仅靠学员通过自身的不断摸索来完成较为困难,需要进行引导和帮助[1]。

1.3 教育对象的自身特点

目前,高校的教育对象主要为“90后”,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具有不同于以往教育对象的特质,一定程度上也给他们适应军校生活带来影响。如受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个性鲜明,崇尚自由,不愿意受拘束,因此新生往往对军校整齐划一的管理方式和严格的纪律要求较难适应;信息时代资讯发达,使得学员视野更开阔,思维也较为发散,对军校相对刻板的教育训练模式较为抵触;受学习型社会所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的影响,求知欲强,知识面广,但是对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广度,而深度不够,不适应目前我国军校“专才”式的培养模式;现代社会学习方式更为多元化,以网络为代表的媒体给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活动带来巨大的冲击,使得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更为灵活多样,目前军校普遍采用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些因素都给“90后”新生适应军校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因此,为了使新生顺利过渡,更快更好地适应军校生活,需要引导新生了解军校的教学训练模式和学习生活规律,了解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及学习目标,了解未来分配情况等;激发学员的内在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根据自身特点转变学习方法和策略,树立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态度和意识。因此,对于军校新生进行“导学”是十分必要的。

2 “新生导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特点

对新生的“导学”是以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为理论基础的。这种认知现象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也就是说,人们总是以他们对某事物的第一印象为背景框架,去理解他们后来获得的有关此事物的信息[2]。

这种因信息输入顺序而产生效应的现象,有种种不同的原因解释。其中一种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后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即这是一种同化模式,后续的信息被同化进了由最先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因此,后续的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3]。

“新生导学模式”借助“首因效应”,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导学模式帮助学员在军校生活开始之初,就建立起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正确、积极的认知,转变学习观念和态度,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并鼓励学员探索并形成适合环境和自身的、更为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训练方法。“导学”中的“导”即疏导、引导。“学”不仅仅指学员的学习、训练,还包括学员的发展和核心竟争力。具体来讲,对于军校新生的所谓“导学”,就是引导学习、引导训练、引导实践和引导发展[4]。

3 “新生导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3.1 “教导员制”“本科生导师制”和“学长制”并行导学

1)教导员制。学校可以区队、专业或班级为单位,配备教导员,其兼具普通高校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双重身份和职责。即按照学校的教育要求和班级教育目标,受学校委托全面负责学员的学习和生活等工作,同时也是学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在新生入学之初,教导员可通过专题讲座、与学员座谈、网上交流等多种形式,为新生介绍军校生活的特点,帮助其理解并自觉遵守军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培养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引导新生在思想和行为上顺利过渡并适应军校的日常生活。

2)导师制。导师制(tutorial system)起源于英国,首推于牛津大学,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英国牛津、剑桥等高校推广到本科生的培养。1937年,英国学者林迈可把牛津大学的导师制推广到燕京大学。与此同时,竺可桢在浙江大学率先开始实施大学生导师制。此后,大批国内高校纷纷在本科生教育中实行导师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设计,导师制与学分制、班级制共同构成大学本科教育的三大教育管理模式。本科生导师一般由本专业教师担任,每名导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带多名学员,根据每名学员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依照学生个人能力以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意在发掘学生某一方面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成为个性化的人才。导师教学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5]。

军校的新生导学模式可借鉴导师制,在新生开始正式的军校生活前,聘请本科生导师或者本专业的知名专家教授,在专业方面对学员进行导学。

一是介绍学校的教学训练运行规律,有关转专业、成绩记载方式、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等学籍管理规定也需要让学员有足够的了解。只有学生对这些规律了解得比较透彻,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大学的学业。

二是介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并导入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我规划理念,帮助学员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引导学员树立适合自己的目标,思考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学习计划,从而对未来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为后续学习过程中选课等做好准备。

三是学业方面,引导学员了解本专业的研究领域和特点、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前景、专业的价值和作用,以及本校该专业的开设学科、知识内容、教学模式、专业研究水平等,使学员对所学专业有初步了解,引发兴趣,提升学员的专业认同感;向学员介绍适合本专业学习的策略和方法,鼓励学员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课程等各种学习资源辅助学习,引导学员着力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及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科研实践方面,结合专业特点介绍科研和实践活动情况,激发学员参与科研活动及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员在日后的学习中注重科研兴趣、科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五是职业规划方面,向学员介绍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及毕业学员的分配及工作情况,引导学员注意在今后的学习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未来是否继续深造等进行规划。

导师的导学可通过授课、讲座、与学员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除了在学业等方面给予学员引导外,导师自身良好的学风、严谨的治学和科研态度、广博专业知识也会感染和陶冶学员,使学员“尊其师,信其道”,从而增进学员对专业的了解,激发学员对专业学习的热情甚至收到启迪人生的效果。

3)学长制。“学长制”最初出现于15世纪的英国伊顿公学,是一种在国际上普遍推行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其要点在于通过高年级的学生以平等、博爱的精神与新生进行交流,实现良性互动[6]。利用学长制对军校新生进行导学,可从高年级中选拔优秀学员,同新生开展座谈、交流活动,结合自身在学习、生活中的切身体会和亲身经验,使新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及时了解军校的学习、生活的基本规律及各种事项,科学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奋斗目标,充分激发个体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并针对新生在入学之初出现的难以适应、无所适从,甚至是自我封闭、焦虑等行为或心理问题,进行沟通、帮助和引导。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也通过树立榜样来激励新生,充分调动新生的积极性。

3.2 “面对面导学”与“网络导学”等多种方式并行导学

在上述提到的几种面对面的导学方式之外,学校应借助校园网,开设“新生导学”网络模块。该模块应包括院校及专业的相关情况介绍,各项纪律规范,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导师与教授导学讲座,优秀大学生自我陈述,标准学习规划参考案例,适合本专业学习的优秀学习资源及获取途径的介绍等内容。同时要开设新生交流互动平台,如讨论区、答疑区等,聘请专业教师、教导员及优秀高年级学员为新生进行网络答疑。通过这种方式,旨在为新生提供一个进行入学教育,转变学习观念,尽快熟悉学习训练环境,掌握学习技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为学员创造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可以随时补充知识、随时接受导学的环境[6]。

3.3 通过“新生研讨课”实现直接导学与学员自主探究并行

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1959年始于哈佛大学。国外高校中,新生研讨课的开设已经非常普遍。我国的新生研讨课始于清华大学,2003年11月,清华大学首次将新生研讨课引入本科教学中。此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也陆续开设了新生研讨课。国内学者张红霞给“新生研讨课”下的定义为:“由各学科领域的知名教授担任主导教师,专门为全校大本科新生开设的小班研讨课。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术品质、感受研究的乐趣、接触著名教授、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同时,认识大学和熟悉学校环境、资源,以此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阶段的转换过程。新生研讨课内容和教学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越是高层次的大学,教学和考核方法越灵活多样,一般不用常规教材,考核方法多为‘通过’与‘不通过’两级。学生参与程度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总课时数一般小于20,普通大学可以略多。”[7]

因此,在专业导学方面,除了通过不同方式对学员进行直接导学外,还可以导学为目的,通过开设新生研讨课,将学员自主探究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贯穿其中。如在“新生研讨课”中,教师可从学员熟知的、与专业相关的事件或现象入手,以讨论、探究的形式,一步步启发学员探究原因,追本溯源,最终归结为某一门或几门专业课程所要讲授的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做铺垫。同时使学员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和专业学习所特有的智力发展机会,为以后的探究式学习和更高层次的研究打下基础。再如,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和本专业特点,给学员提出待解决问题和小课题,让学员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汇报各组讨论出的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员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从而体会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锻炼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小组成员间也会发生思想的碰撞,培养学员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讨论结果的汇总和汇报可以锻炼学员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最终将问题导入日后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使学员充分体会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也体验到科研活动的独特魅力。

4 “新生导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4.1 导学活动要实现常态化

导学活动始于新生入学,其初衷是使新生顺利适应军校的大学生活。但是也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些新生在入学伊始经过新生导学活动,过渡较为顺利,对未来的学习训练生活充满信心,满怀希望,但是随着军校生活的逐渐展开,新的、更多的困难开始出现,凭借自身能力难以解决,给学员造成困扰;或是学业等方面的一些新的问题,学员没有以往的经验可参考。如学业方面,新生及低年级学员往往对大学的学习方法陌生、对专业内涵无知、对未来发展茫然,以及习惯于中学时期的应试教育思维和方式,对大学的学习不适应;之后的一段时间,学员较为关注的问题一般转变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学习的规划、课程的选择等问题;而高年级学员则更关注分配去向问题或对是否深造进行思考。这些出现于不同阶段的问题都可能引起学员的迷茫和困顿,甚至容易产生倦怠和抵触的情绪,影响学员的积极性。因此,导学活动不应只关注新生的入学阶段,而是应该将“新生导学模式”的“导学”思想贯穿学员的大学生活的全过程。针对学员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通过导师、教导员和学长的指导和帮带,借助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对学员进行不定期的、不同形式的导学活动。

4.2 导学活动要整合各种资源

导学活动首先需要充分利用优秀的人才资源,通过知名教授、专业教师、管理干部、优秀学员及有成就的毕业生,以授课、座谈等形式对学员进行引导和帮助。其次,要创设多种平台和载体,建立实践体系,如利用院校现有的教育训练中心、专业实践基地、社会实践平台等,把学员将来从事的专业体验、情景体验等与学员现有的学习训练紧密融合,使学员明确专业发展方向,鼓励其进行充分的体验式学习。另外,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借助网络平台,为学生创造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可以随时补充知识、随时接受导学的环境,从而培养学员自主探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多重资源整合运用,而非采用教育灌输、单项接受的方法手段,才能更好地达到导学的目的,实现导学过程的科学化和导学效果的最大化。

4.3 导学活动要以学员为主体

导学活动要始终以学员为主体,要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认同学生的差异性,了解学生主体需求,把外在引导与学生内在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要给予学员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的主体创造力,充分发掘学员的能动性和发展潜能,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和成功;要持有平等的态度,构建和谐的关系,注重与学员心灵的沟通、感情的交融,把引导发展与关心服务结合起来,把社会需求同尊重个性结合起来,把精神传承与环境营造结合起来,把人格成长与心理解困结合起来;要全面关注学员人格品质的塑造、实践能力的增强以及良好个性的发展等诸多方面,全面协调地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8]。

参考文献

[1]汪家惠,贾天钰.新生第一年导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5):14-15,45.

[2]刘波.浅谈首因效应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理论,2012(21):243-244.

[3]马燕.浅析“首因效应”[J].科教文汇,2009(31):62-63.

[4]薛勇.基于有效导学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4):122-123.

[5]徐全红.本科生导师职在“导学”[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1-84.

篇(6)

培养和强化军校学员的战斗精神,是部队建设极其重要的内容。战斗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加强人文教育不仅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更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军队院校来说,

人文教育在培养学员的战斗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思想层面、心理层面、情感层面等维度上,都为学员战斗精神培育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和充足的精神养料,成为激发学员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人文教育可以熏染勇敢精神,培养阳刚气魄,塑造血性人格,锤炼坚强意志,铸就强力民族魂。所以,在军校人文教育中突出战斗精神培育,构建未来具备“血性”精神的军官队伍,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只有建构合理的、可行的军校人文教育培育战斗精神模式,才能够极大提升战斗精神培育效果。

一、加强人文课程课堂教学,拓宽战斗精神培育渠道

人文课程是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载体,人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哲学、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教员在授课过程中,除了传授人文知识外,在对古今经典战争进行分析表述时,既可以有对战争策略和胜负的剖析总结,还可以有对爱国将士同仇敌忾、前赴后继、捐躯为国难的大无畏精神的赞颂;在对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讲解概括时,可以对其价值信念、道德情操、行为模式进行分析和借鉴;在引导学员赏析边塞诗时,可以深入挖掘诗人那一往无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战斗精神的培育就是感情的陶冶,灵魂的洗礼,人文课堂就是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文化意蕴,引导学员自觉汲取中外历史上优秀战争文化的养料;通过一系列饱含情感,性格鲜活的历史英雄人物形象和他们生动感人的事例来感染和鼓舞学员,使学员更好的把握战斗精神的内涵和实质,树立献身国防建设的使命意识,强化他们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

所以对于军校领导和教员来说,要对人文课程培育战斗精神加以重视,要遵循学员战斗精神生成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把战斗精神培养纳入人文课程教学规划和学科建设之中,将战斗精神教育渗透于整个人文课程体系,要突出人文课培育战斗精神的针对性,让每一堂人文课都成为学员的战斗精神培育阵地;要优化整合人文课程教学内容,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同时,加大战斗精神培育的针对性,要深入挖掘人文课程课堂教学培育战斗精神潜力,使人文课程成为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支撑。

二、拓展战斗精神培育的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军校人文教育培育学员战斗精神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要拓展军校文化的内涵,围绕战斗精神培育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系列人文教育主题活动,将战斗精神培育引向深入。比如可以定期举办专题军事学术报告,邀请军事专家分析国际安全局势、我军军事斗争准备发展现状等,强化学员的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使能打仗、打胜仗的思想在学员头脑中固化,随时做好奔赴战场的心理准备;可以经常聘请战斗英雄做报告,使学员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和体会英雄壮举,激发坚忍不拔、无所畏惧的拼搏精神和敢打硬仗、恶仗的战斗精神;要组织学员定期召开军事题材的优秀作品研讨会,不断提高学员的鉴赏能力,通过这些作品强烈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感染力,使他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培养他们奋斗不息、奉献不止的高尚情操;组织学员观看优秀的军事影视作品,然后撰写影评或读后感,通过感受影视作品中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英雄人物形象来体会英雄人物的大智、大勇、大爱,从而培育学员足智多谋、敢于亮剑的战斗精神;要让铿锵嘹亮的军歌旋律时常回荡在校园上空,军旅歌曲节奏遒劲有力、音调高亢激昂,通过豪迈的歌声可以使学员思想受到洗礼,灵魂受到触动,有效强化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战斗精神;文艺晚会、绘画书法、板报墙报等活动的熏陶、引导、激励功能,为“能打仗、打胜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营造“军味”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熏陶学员的战斗精神

环境熏陶是战斗精神培育的又一条重要途径,军校的硬件环境对于培养学员的战斗精神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是军校办学的物质基础,是构建战斗精神培养的物质条件,所以军校要突出军事特征,积极打造具有浓厚“军味”的校园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环境这一无形的力量,在其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作用下,提高学员对院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首先,要将战斗精神融入到办学目标、办学理念、管理哲学、价值追求等大学精神文化的内容之中,才能铸造出具有我军特色尚武精神的军校灵魂,才能有效地调动广大学员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军事斗争准备而奋斗与奉献的热情与干劲。其次要使校园环境具有浓郁的军事特色,如建造具有军事内容的雕塑园,标语牌,张贴古今中外著名军事家的画像、名人名言,悬挂献身国防,扎根基层等内容的标语口号等等,使学员时时处处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强化军人的角色意识,激发发奋读书,献身国防的强烈责任感和使用感。

再者,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心理战不断发展的要求,强化心理战的物质技术建设。军队院校应建立现代心理战研究、试验中心,从事心理战研究,研制开发心理战试验设备,培养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四、加强人文教员合作教研,提高战斗精神培育实效

在传统的人文课程教学观中,课程往往体现着以知识为主要内容,以相对独立的课程为形态的特点,教学以教员为中心,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在这种状态中,教员是作为独立个体进行教学,具有“专业个人主人”的特点,“你备你的课,我上我的课”,这种教学方式之下,教员分别注重本门课程知识的逻辑系统,长期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缺乏教员间的相互合作,尤其是教学上的相互沟通与对话。如今,学员战斗精神培育成为了人文教员肩负的历史责任,它要求改变过去人文课程教学每门课程“单打独斗”的方式,而强化多门课程战斗精神教育内容交叉整合;要求改变过去人文课程教学一味注重人文知识传授的状况,教学中战斗精神培育的成分大为增加,这种变化给教员创新的空间与余地大大增加,同时教学中人文知识与战斗精神解读之间如何衔接是对每个教员的新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员个人的知识技能是有限的,靠单枪匹马去迎接挑战,实在是势单力薄。所以,教员合作教研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大家坐下来,畅所欲言,做真正的交流,让相同的、互异的教学理念在教研中融合,达到教员思想上的转变和共识,只有思想上的转变,才能使教员在行为上发生相应的变化,思想在碰撞中成熟,成熟的思想指导教员的行为,有了行为上的转变,才能在实施中采用新的理念、新的目标来培养学员。现实中,人文教员确实面临着很多困难,诸如“人们长期形成的教学观念、习惯等是一种历史的积淀,它已渗透到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因而教员的教学方式要由个人单独工作转变为与他人共同合作,教员要将自身教学的差异性变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达到共享,达到沟通。

人文课程培育学员战斗精神所具有的开放的,跨学科的特征,使得教员“单兵作战”式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多元化的教育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构建人文教员教学合作的模式,建立同行互助的人文性合作的专业发展机制就具有客观必然性。对军校来说,不但新教员在教学成长中,会关注自己是否得到同事的认可,而且老教员的课堂驾驭能力也要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的对象、工作上的同事相互切磋、仔细摸索,才会有所领悟。尤其对于人文教员来说,绝大多数毕业于地方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战斗精神培育,对所有的教员来说都需要适应,从某种程度上说,每个人文教员都是在教研活动的“摇篮”中成长起来的,教研组就是教员专业化成长的重要基地。

总之,教员之间如果加强合作教研,形成合作的人文教员团队,营造出合作的氛围,构筑成学习型组织,培育学员战斗精神就必定能取得巨大成效。

篇(7)

强调: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部队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合训分流学员作为部队初级指挥军官的后备力量,距离“能打仗、打胜仗”的合格初级指挥军官有多远?如何才能树立打仗意识,争当打赢尖兵?如何才能锻造成为强军目标的生力军?

一、从院校到部队打牢基础是前提

要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最根本的就是提升部队的战斗力。而对于一名即将走向初级军官任职岗位的院校学员而言,又凭什么赢得实现人生价值的机遇呢?

(一)爱军精武是赢得机遇的奠基石

作为一名军人,只有崇尚爱军精武,才能打赢现代战争,履行新时期历史使命。作为一名合训分流学员,从踏入军校的那天起,就应牢固树立了“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的坚定信念。要努力锤炼过硬的素质,才能提升和完善自身素质,才有可能抓住每次机遇,为将来快速融入部队,进行强军实践,取得优异业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拼搏进取是赢得机遇的敲门砖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成功从来不会垂青于那些只会坐而论道的人,天上也从来不会随便就掉下馅饼。对于个人来说,只有不断地拼搏进取,持之以恒,最终通过超越平凡的努力,才会赢得机遇的敲门砖,到达成功的顶峰。越是拼搏努力,机遇就越多,领域和视野也就越广阔。

(三)积极态度是赢得机遇的通行证

机遇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但能否抓住和用好机遇,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人的态度。只有具备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树立了积极的人生目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主动作为,敢于作为,才会赢得机遇的通行证,打开通向成功的大门。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对于任何人而言,崇高目标的实现从来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那么,对照初级军官素质的要求,合训分流学员还缺什么?

二、从学员到军官认识差距是核心

作为未来的初级指挥军官,面向未来战场,必须提升以筹划组织指挥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素质。综合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差距:

(一)知识结构有欠缺

放眼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在这样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没有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群体,就难以把握信息化的高技术武器装备体系,也就难以赢得未来战争。军队和国防事业建设发展需要合训分流学员将自己锻造为“指教合一”的高素质人才,虽然我们大部分同学都是从综合性院校毕业的,但这与将来打赢信息化战争对我们的要求相比,差距依然比较大,特别是在军事专业知识掌握不“精”,综合性知识涉猎不“广”的方面表现的比较突出。

(二)能力水平有弱项

1.说写能力比较弱

古人云:“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意思是上了战马就去执枪操戈、冲锋陷阵,战争结束后,能够用丰富的语言将战争经验总结归纳出来。而合训分流学员大多数因为大学专业的限制,平时不注重读写能力的培养,与军事活动的需求存在了很大空挡。

2.实践能力比较弱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多数合训分流学员只在部队接受过短期的暑假集训,对部队基层有些工作开展流程不熟悉,甚至没见过,这对以后下连队开展工作埋下了隐患。实践证明,有理论是不够的,只有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是注重在日常训练工作中,要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敢于摸爬滚打,流血流汗,才能褪去娇嫩,成功淬火。

(三)素质结构有“短板”

1.综合素质不全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战军队的专业技术种类仅有20多种,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发展到160多种,21世纪初已达3000种以上。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呢?显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对参战官兵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合训分流学员必须着眼未来战争的客观要求,真正做到部队建设需要什么就学什么,缺少什么就补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地丰富自身素质,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2.指挥素质不够强

合训分流学员要看到自己正在进行的角色转换,尽快掌握作为治理者要具备的严格治理、依法治理、科学治理的能力。作为新时期带兵人合训分流学员,军事指挥素质还需要悉心历练摔打,才能成为新时期的“李云龙”,展现新时期的“亮剑”精神。

三、从现实到理想培养素质是关键

怎样才能将合训分流学员锻造成为一名合格军官,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要有锲而不舍的毅力

西点军校大家都耳熟能详,它是美国将军的摇篮,21岁的华裔女生刘洁书靠的锲而不舍的毅力,书写了西点军校新的历史。2006年她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从众多条件优秀的男同学中脱颖而出,成为该校首位获此殊荣的华裔女学生,而和她同一届的学员有28%的人未获得毕业证书。从这里可以看出,无论你基础怎么样,只要你用心去努力了,你就有可能会成功。

(二)要有攻坚克难的决心

有句话说得好: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理由! 作为军人,就要有一股“天大困难像个豆,好马崖前不低头”的豪迈气概,勇于化艰难为力量,把困难当挑战,用挫折做磨练,化平庸为神奇,让自己更坚强、更自信、更有为,跨越前进途中的任何障碍,踏出一条平坦大道。战士作家高玉宝正是因为有这样攻坚克难的决心,才能够从参军之前的一个文盲,到后来写出了《半夜鸡叫》、《我是一个兵》等闻名作品。

篇(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096-03

On the Military Academy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Situation

Hua Feng Sun Dejun Zhang Erk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Zhengzhou Henan,450001,China)

Abstract:It is necessary quality that students learn how to study.It is the core of quality education.Though investigation,this paper has studied and mastered the cognitive degree, the status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about independent study.Opinions and proposals we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Students;Indepent Study;The Current Situation Thinking

自主学习,就是学员依据确定的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方法,通过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创造性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学会学习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培养学员学会学习,是建设信息化军队和打赢信息化战争赋予军校的使命和任务。为了全面掌握军校学员的自主学习状况,我们基于前人对影响军校学员自主学习的主客观因素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掌握了当前军校学员开展自主学习的基本情况、特点和规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1 对学员自主学习情况开展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军校学员自主学习情况,在广泛征求教员、学员、干部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综合运用了多种科学调查方法,设计了一份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主观看法和客观认识并重的《军校学员自主学习情况调查问卷》,问卷结合不同类型、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年龄、不同专业学员的学习特点,从不同层面对军校学员自主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基本能够涵盖到军校各类型各专业学员。

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一是对学员基本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对隶属单位、学习阶段、专业划分和类型等的调查;二是调查被调查者对于自主学习的认知水平,以及被调查者当下进行自主学习的状态,重在调查学员对自主学习的重视程度,了解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水平;三是了解学员认为的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问题主要围绕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以及进行自主学习的动机、过程、方法、环境、结果等方面进行设计;四是让学员评价自我的自主学习能力,了解学员对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认识,征求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我们基于900名学员进行了抽样调查,面向不同类型、专业、年级的学员,其中本科学员500人(大一、二、三、四年级各125人);研究生学员300人(研一、研二各150人);以及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学员100人。调查共回收问卷898份,其中有89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99.78%,有效率99.44%。本次问卷调查数据,采用Excel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与有关结论

根据对调查问卷填写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项结论。

2.1 自主学习的总体情况堪忧

从图1可以看出,学员对自己自主学习情况的评价整体不高,满意度仅仅为18.38%,不满意率高达35.52%,还有很大一部分学员对此持模棱两可的态度,这说明,当前学员自主学习的总体情况不佳。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学员们分析了很多当前自主学习的问题:“自主学习的条件不足,时间随意性过强、缺乏稳定性,自主学习资源匮乏,自主学习场所拥挤;时间不足、过度零碎,自主学习的系统性难以保证;自主学习的配套制度落实不足,有些改革仅仅停留在表面;自主学习缺乏合理目标的有效牵引、缺乏激发学习动力的机制和措施,缺乏适度的指导和帮助,自主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行为缺乏时间、地点和内容的自由,更加无法实现自主;自主学习与军校的整齐划一的管理模式冲突;各级管理、约束过多,学员没有真正管控自我时间的机会,无法培养自我约束、自主成长的能力”。对自主学习的现状,不少学员持有类似的观点,甚至存在一些不满、抱怨的情绪。

2.2 自主学习方式在学员中有一定认同感,学员对自主学习的作用持肯定态度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被动式学习提出的,是一种“自我指导、自我激励、自我管控”的学习。以下是问卷调查反映的学员对自主学习有关问题的一些认识和理解,75.83%的学员表示,自己对自主学习的有关概念和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75.36%的学员表示,自己在学习中有一定自主性。在对自主学习作用的认识上,17.61%的学员认为,自主学习是加深对课内知识理解的有效手段;11.80%的学员认为,通过自主学习中的合作和交流,自己与同学之间的了解与友情得到加深;21.73%的学员认为,自主学习可以培养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14.57%的学员认为,自己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了从挫折到成功的宝贵经历,在心态调整方面得到了积极的影响,很高兴有这样的体验;11.64%的学员认为,自己通过自主学习探索并掌握了一套自己得心应手的学习思路和方法,提升了学习成才的自信心;20.17%的学员认为,自主学习提高了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自己长远的发展十分有利。学员们普遍对自主学习持十分积极的态度,认为这是一种值得采用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够提高自己很多方面的能力,能让自己取得收获。

2.3 学习动机、氛围和方法是影响学员自主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2.3.1 学习动机影响自主学习效果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5.19%的学员对自己的学习得心应手,认为需要再进一步努力的高达45.99%,这些学员在学习中明显缺乏自信心,他们在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容易怀疑自己,产生无助感和消极、倦怠的不良情绪,影响学习动力的激发。学习的目的和动机方面,56.43%的学员表示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而学习,49.72%的学员表示为了个人前途发展而努力学习,大多数学员十分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素质,学习是为了未来发展,而不是仅仅获得毕业证书。但是一些学员在实际行动上的表现与自己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相符合,究其原因,学员们普遍将其归咎于教学理论脱离实际、学习枯燥、时间不足和精力不足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军校在教学的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方法和对学员自由时间的安排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学员自主学习的需要(见表1)。

2.3.2 学习氛围对学员自主学习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学员认为制约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自主学习时间得不到充分保证,在军校严格执行部队一日生活制度以及各种勤务、集体活动和突发安排较多的背景下,自主学习的时间往往被分割得十分零碎,学员虽然进入军校初期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学习动力,但因为在各种事务中耗费了精力,学习过程时常受到干扰和打断,学员很多时候的学习体验都是断续、不顺利的,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必将受到影响,进一步制约了学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此外,学习兴趣高低、学习计划是否科学可行和学校整体学术气氛好坏等都是影响学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相比之下,问卷反映,教员授课的方式方法、学员的自我管控能力的高低并不是影响学员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因此,军校各级教育教学管理部门要从思想认识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学习行为引导和学术氛围建设等方面入手,积极提供更加适宜学员进行自主学习的条件和氛围,端正学员学习态度、赋予学员更多自主支配学习时间、自主确定学习地点、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3.3 学习方法对学员自主学习的影响

对阅读习惯的调查显示,43.72%的学员有一边阅读一边划出重点的习惯,29.67%的学员选择“单纯的阅读,不使用任何标注”,仅有16.47的学员会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并在阅读中或阅读完成后记录心得和感悟,这表明学员大都尚未真正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效率较低,没有很好的达到通过阅读获取知识、锻炼思维的目标。图3表明,记笔记、依据复习资料备考、多做练习和认真听课等传统学习方法被大部分学员广泛采用,相比之下,自主学习理论倡导采取课后整理、精读教材、交流讨论、自学和查阅文献等学习策略,这些策略并没有很多人采用。学员大都仍采用传统、老旧的学习方法,很少采用自主学习理论倡导的学习方法,这亦是制约军校学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2.4 教员课堂上引导学员自主学习上需进一步加强

问卷表明,62.65%的学员不希望教员采取灌输式的授课方式,主要原因是灌输式教学课堂形式死板、气氛沉闷,既不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也限制学员个体思维的发散和彼此思维的碰撞;学员们大都希望教员多使用先进教学手段,主动引导学员自主学习,这说明学员迫切希望教员在引导学员自主学习方面能够有所加强,积极主动引导学员进行科学思维,而不是单纯地满堂灌输知识。对讲课方式的选择上,56.42%的学员认为,教员应“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阐述和对自主分析能力的培养,引导学员拓展知识面”。谈到课堂上思维的状态,47.71%的学员认为,自己很难跟上教员的思路,容易开小差,有些“吃不消、听不懂”,教员还得进一步加强对学员自主思维的引导。

3 对提升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

从上述调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学员对自主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对自主学习的满意度还不是很高,学员在自主学习方面主体作用发挥得不够,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氛围和教学模式方面还存在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3.1 进一步确立学员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激发学员学习兴趣、端正学员学习动机、改革现行管理方式,改善当前学员自主学习状况

由于大学之前长期接受应试教育,学员很自然地适应于传统的学习模式,加之当前军校管理模式下学员生活由集体统一安排,日常管理对学习活动的干预很多,学员跟随集体的安排完全可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当前军校人才培养为追求“宽口径”,设置必修课程较多,加上公差勤务和大型活动、集体安排较多,学员的自主学习时间被复习备考、集合站队和零散事务等挤压,学员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因此,不少学员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匮乏,感觉自己是在紧迫的时间安排中被督促、被动地完成任务,很难有真正“大学式”自主学习的体验,长期下来,慢慢失去了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甚至养成抄作业、抄答案、抄数据的坏习惯。由于缺乏自主学习的目标,基本学习考试难度又不大,一些人对学习抱“及格就好”的态度,学习十分不努力,学习缺少主动性,学习效果不太理想,上课和自习时间用来消遣娱乐,考前疯狂突击的现象常有发生。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学员对自主学习的态度,引导学员重新审视自主学习这件事情,树立信心、摆正态度、明确动机,引导学员主动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明确自我学习目标、明细个人学习计划,综合运用课堂教学、课后请教和查阅资料、在线学习等方法手段,创造性地探索知识、积累经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在改革管理模式方面取得突破,倡导“收放结合”的管理模式,给予学员一定的自由时间进行开放学习,并适时“收回来”,对学员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以免出现“一放就乱、一收就死”之类的问题,从机制上确保学员在学习行为的主体地位。

3.2 教员应由教授者转变为引导者,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着力引导学员培养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教员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但这不代表教学活动是教员的个人表演。传统模式下教学活动以教员为中心开展,讲什么、学什么基本完全由教员决定,学员作为教学活动服务对象的地位则显得边缘化。教员应当树立“服务学员”和“教会学员如何学习”的教学理念。首先,要明确服务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初衷,教员不应该成为教学的主宰者,确定教学内容应当兼顾课程要求和学员兴趣,激发学员主动学习的兴趣动力,学员愿意学、想学、主动去学是提升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符合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规律,影响学员思维发散,制约学员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所谓的“教会学员如何学习”,主要指帮助学员完成“积极有效”的学习体验,并从中培养学员自主学习所需的精神品质和行为习惯。应当从学员的认知和精神需求出发,合理设计教学方案、选取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员应该帮助学员理清思维脉络,为学员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自主创新的空间。这样一来,学员将学习转化为自己的内在需要,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独立自主、轻松愉快的行为,其学习效果和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学员发展将更加全面。教员应该多多换位思考,从学员需求的视角出发设计教学方案,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从单纯“教”的“指示者”转变为学员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同伴和智囊;科学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从内在激发学员自主学习的动力;积极营造平等、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升学员学习的效率。

3.3 校园基础条件是学员自主学习的基础保证,要努力提高学习服务能力和质量,积极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

校园基础条件是教学活动开展、学员自主学习的基本保障,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是学员学习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在制度上,学校应开设具有浓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特色的特长培养俱乐部,定期组织开展有利于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培养的活动。还应建立针对学员自主学习、培养进行指导的机制,对自主管理模式的答疑、特长培养、兴趣爱好培养、时间支配等方面都可以给以指导,帮助学员更好地了解自己,树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从管理制度方面来讲,各级机关应尽量少组织开展大型集体活动,如歌咏比赛、大型阅兵、文艺汇演等,这些都会挤占学员大量时间,且分散了学员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资源的建设上,一是要优化图书馆作用的发挥,提供更及时的资源更新,为学员自主学习提供更优质的资源服务。二是在互联网使用受到限制的背景下,立足军校内网,努力搭建教员、学员实时交流的互动平台,使师生建立更融洽平等的关系,教员与学员的关系走出课堂、深入生活,学员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员在学习和个人发展方面的鼓励和帮助,学员在良师益友的陪伴下培养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不仅保证了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对长远的发展更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马仲岭.本科教育应注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1(4):90-91.

[2] 扶长青.自主学习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参观教育研究),2008(6):33-36.

篇(9)

2 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教学这一概念,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了各种教育研究领域。无论是教师还是教育研究学者,都希望可以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掌握所学科目知识的教学终极目标。有效教学在得到广泛关注的今天,军校英语教学也逐渐引入有效教学的理论。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呢?通俗地讲,就是指在有限的时间或空间里,教师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取得学习的最佳效果。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有效教学理念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它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的效益;它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反思教学的过程;它是课程改革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今军校英语课堂出现的“费时低效,兴趣不高”的尴尬状态,笔者认为基于此教学困境讨论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策略,在军校开展有效教学的活动刻不容缓。

3 军校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3.1备课要有效

在高慎英、刘良华著的《有效教学论》一书中,提到“备课”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但“要”素大体有三:学习者、学科内容(及其结构)、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方法)。言下之意,就是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

(1)激发学生兴趣

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需要”和“差异”往往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这需要教师不仅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对这学习这些知识有热情”。笔者今年执教的是军校一个男女混合学员队,班上上课气氛不是非常活跃,男女生都不愿意在英语课上积极发言,他们认为自己发音不标准或者回答内容不准确,会没有面子,会被嘲笑。而这些学生中有一半人的英语入学成绩都位于全年级的前列。面对一个如此“沉闷”的班级,很多教员都不愿意承担英语课的授课任务,他们都更愿意选择一些全是男生的学员队,课堂气氛会活跃很多,即使有的时候沉闷,只要做适当的疏导或者激发,立刻也会变得积极主动。因此笔者这个学期开课之前,先跟学员队的管理干部和各个学习层次的学员代表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大致了解了学员英语学习的情况和对英语课堂教授内容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每堂课上课前,我会给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warm-up(热身),学员可以自己根据兴趣爱好进行内容的演讲,并要求他们制作配合其演讲内容的幻灯片。热身的目的旨在令学生在课前进行口语和听力的训练,使学生“开口”、“开耳”,从而为有效的课堂学习开个好头。

(2)摸透教材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生本教学中教师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校本化”、“生本化”的处理。在初级指挥类学校,对学员的英语要求并不算高,词汇到毕业时要求掌握1500左右(其中还包含200个边检专业的词汇),语法点也只是初中的水平。应该说教学内容难度并不大,关键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这些教材进行整合及“再度开发”。

例如:《新编大学基础英语》Unit 7 In the spotMght,4个les-sons包含了频率副词和数词的语法讲解、若干阅读练习及对话练习等小项目,而该课提出的教学目标有16条。我在教授该课时,通过资源整合,将频率副词中一些经常用到的词提炼出来进行讲解,并把somedmes\sometimes\sometime\some time进行比较讲解,并找出一些相关的填空,单选练习,让学员深刻理解其中的用法,最后,我让他们两个人一组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对话练习,学习效果显著。

3.2上课要有效

篇(10)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新教员是教员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新教员的培训,为其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是每一所院校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非常迫切的事情。通过有针对性地制订新教员培训计划,强调学习,帮助新教员树立信心;突出技能,提高新教员综合素质;重视评价,不断形成和完善新教员的培养机制。

一、新教员的来源及特点

我校新教员的来源:一是地方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即现在的文职教员;二是刚从部队院校毕业分配来的现役从教军官;三是刚从野战部队调入的有一定部队经历的从教军官。前两种人员学历较高,但没有部队经历和从教经验,后一种人员主要缺少从教的经验。总之,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丰富,但教学的实践经验贫乏,从原来的受教育者变成教育者,需要实现角色的转变。

二、新教员的培养

(一)培养目标

德育目标:爱岗敬业,关爱学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军人气质。

业务素质目标:过好“三关”,即教材关、备课关、讲课关。教材关:熟悉教材、课标,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备课关:了解学员的学情特点,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教案规范;讲课关:能够按照课堂教学常规要求,落实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使授课效果从知识的传播转化为能力的培养。

简言之,通过对新教员进行一系列的培养,使他们达到“六个一”:具备一种精神——敬业爱岗;拥有一种心态——阳光自信;敞开一种情怀——爱生如子;树立一种意识——求新思进;精通一门学问——任教专业;养成一种习惯——终身学习。

(二)培养时间

培养时间至少为一年,甚至可延续到他们被评定为讲师之前。

(三)培养方式

1.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阶段,新教员主要学习教育基础理论、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法、听名师介绍从教经验、观摩“优质一堂课”等内容,时间为1月左右。

2.在岗自学。

由教研室和教学小组负责,指导新教员自学教材、课标及教案编写规范等。

3.导师制。

导师制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导师和被导者相互听课、评课,每周新教员要听导师授课2次以上,导师指导新教员备课、上课及科研等每周不少于1次。

4.集体听课评课。

新教员参加教研室组织的集体听课和评课,认真听取其他教员的点评意见,对照自己的想法,也可谈谈收获。

5.讨论交流,参观学习。

培训过程中,可以相互介绍经验,撰写书面体会,外出参观学习,拓宽交流渠道。

(四)培养内容

1.岗位职责模块:职业道德,政策法规,教育教学常规及教育思想。

军校教员应该热爱军械事业,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其一,教员是文化的传递者,要为学员授业解惑,就得不断学习。其二,教员是学员行为的示范者,教员的言行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学员未来的品德发展。其三,教员是管理者,教员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教学才有效率。其四,教员是父母,教员要用心做事,用爱教育。其五,教员是朋友,师生之间的融合度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学员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其六,教员是学员的心理辅导者,了解学员的心理特点,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员健康的心理品质。

军校教员除了具有地方教师的一些共同的师德以外,还必须遵守部队的管理规定。

2.课程教学模块:课标的学习,备课与教学设计编写,典型教学案例评析,教学技能基本功训练,课堂教学程序方法与评价,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新教员上岗汇报课,课堂教学反思的撰写等。

新教员准备承担某门课程,需在教学小组的帮助下学习课程标准,熟悉整个知识架构,学习备课和教案编写的基本规范,听老教员讲课,参加集体评课议课,还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3.教育技术能力模块:课件制作与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教学资源库的综合应用。

科技发展五年,我们的知识将落后五十年,我们要学会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收集有用信息,同时利用课件和多媒体教学技术,加大课堂教学信息,增强教学效果。

4.教育科研模块:军队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是并重的,教学服务于科研,科研有利于提高教员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两者相辅相成。科研以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课题为主,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也是今年学校的重大举措。

5.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处理教员与学员关系方面,教员始终把自己当成学员遵章守纪的“班长”,日常生活的“家长”,学习工作的“师长”,要以科学的方法了解学员,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员,以博大的胸怀宽容学员,还要注意掌握“心育”的艺术。

针对以上五个模块,可以设置专门课程或者内容,供新教员学习。针对岗位职责模块可开设的内容有:军校专业技术干部有关政策、如何提高军校教员岗位适应能力等;针对课程教学模块可开设的内容有:教学的过程与基本环节、如何提高教员的教学设计能力等;针对教育技术能力模块可开设的内容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示范课、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等;针对教育科研模块可开设的内容有:学校有关科研政策制度的宣讲、如何加强科研学术能力培养等;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可开设的内容有:现代教育心理学、士官学员的心理特点等。

(五)培养考核

采用现场听课、实地查看资料等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根据集中培训阶段的学习内容组织一次考试,占总成绩的20%。集中培训考勤成绩占10%。教学基本功占20%,教学基本功包括硬笔字、简笔画、征文活动和演讲等4项,每项各占5%。试讲成绩占30%。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占10%。教学反思及经验总结占10%。总分高于或者等于90分的为优秀,60分~90分的为合格,低于60分的为不合格。

对于考核优秀的新教员,由学校发文通报表扬。对于考核合格的教员可以上岗授课,对于考核不合格者,文职教员不聘用,现役军人进入下一轮培养,还不合格者,延期转正或者考虑换岗。

三、几点建议

(一)对新教员的建议

1.教学成绩是生命线。

教学的成绩评定来源于学校专家、所教学员及同行的意见,成绩的好坏与教员付出的努力是成正比的,一定要多方面着力,虚心向老教员学习,教学成绩的好坏决定了教员今后的发展。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课堂上要动静结合。

照本宣科,单一的教学方法,就会出现死气沉沉的课堂,课堂上要动静结合。

3.幽默的教员最受欢迎。

教员的幽默风趣,能让学员学得愉快,自己也教得轻松,既能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又能增强学习效果。

4.上好第一节课。

开头一段话热情洋溢,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员为之赞叹,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员,得体的幽默让学员笑起来,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员感到有趣,使他们注意力集中,这无形中给学员留下了好的印象。

5.学会欣赏学员。

每个学员都有自己的专长,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们,适时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让每个学员各尽所能,都能感受到被尊重。学员队的干部,就相当于学员的家长,多些肯定、少些指责,让他们有信心和希望对学员进行管理和教育。

6.多听课。

新教员要想把课教好,要多听老教员的授课,从中吸取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多思考别人授课的思路和方法。从模仿开始迈出第一步,然后才能继承和发展,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二)给学校培养机构的建议

1.适当延长培训时间,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

目前,我校大部分新教员半年后就走上了讲台,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建议可以适当延长培训时间,发挥导师制的作用,让新教员跟随老教员听课、改作业、课后辅导等,重视新教员对装备的使用、保养、故障判断和维修能力的培养,把新教员培养的效果与导师直接挂钩,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

2.建议提高换岗教员的比例。

随着作战方式的信息化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多专业多军种的协同作战。学校培养的士官学员不再是只面对单一装备,这就要求教员对专业群内各型号武器装备比较熟悉,需要一部分教员实现换岗流动,流动的渠道可以是部队与院校、专业与专业、专业与基础之间进行,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3.增加士官教员,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

有些从野战部队调入我校的士官,或者我校的优秀毕业学员,熟悉某种装备,可以进行新教员培训后,充当教员,做好相关专业的教学、教学辅助工作。对士官教员个人而言,提高了能力;对学校层面而言,又做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张军晖,周应堂.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应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J].中国电力教育,2008(18):42-43.

[2]杨华,吴俊.美国高校师德规范建设对我们的启示.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6(6):43-46.

上一篇: 党员转正思想汇报 下一篇: 思品教学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