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反思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01 08:29: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家访反思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家访反思总结

篇(1)

家访是由幼儿老师发起的,到幼儿家里与幼儿家长面对面交流幼儿的表现、进步和问题,家长的疑惑和期待,教师的困难和理念等,并且寻求和倾听家长的意见、建议,以达成某种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家园沟通的方式。

家访作为家园联系的重要纽带,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通过家访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更好地对幼儿实施教育,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对于家长而言,家访可以使其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进步情况,以及班级、幼儿园的情况,以便使其更好地了解和配合幼儿园的教育。相比于家长,幼儿教师更具专业性。通过教师家访,家长可以就幼儿教育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咨询教师,提高育儿的科学性。对于幼儿而言,这是最根本的。家访,核心是幼儿,归根到底是为了幼儿的发展。教师家访,有助于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联系起来,形成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不难看出,幼儿教师家访有着其重大的现实性意义。这一点和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以及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的理论所强调的是有着某种一致之处的,社会资本理论强调“学校和家长的相互关系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人类发展生态学也认为某一环境对于发展的潜力将随两个环境之间存在的支持性联系的增多而提高,当两个环境间的联系微弱或互相抵触时,对于发展则不利。因此,在家园互动中,应把家访提上议事议程,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家访存在的问题

家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访谈发现,现今的家访工作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导致家访效果低下,这些问题分别是:

(一)家访工作缺失,不到位

在被访谈的47名幼儿园主班老师中,只有11名幼儿老师去年一年开展过家访工作,其他老师基本都是通过电话等通讯工具与家长进行信息交流,即只有23.4%的幼儿教师开展过家访工作。这和王伶俐在其硕士论文论述的教师家访存在的几点问题中发现只有22.2%的班主任开展过家访工作的结果基本一致。[3]这反映了当前幼儿园没有对家访工作做整体的硬性要求,更没有规章制度的保障,导致家访工作随意性较大,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全凭幼儿教师个人决定。

(二)家访缺乏计划性

访谈中,当对11名过去一年有开展过家访工作的幼儿老师问及是否会制订家访计划,包括访谈时间表的制订、每次访谈的重心的制订等时,有5名教师回答在访谈前制订过访谈提纲,只有1名教师制订了家访计划。这表明,教师家访工作缺乏计划性,有时纯属心血来潮,较为随意,并没有提上教师工作的议事日程,更没有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究其缘由,一方面缺乏监督机制,家访工作的开展纯属幼儿教师为了更好地工作自愿附加的,做不做或做好与做不好幼儿园不加干涉。另一方面,家访工作对幼儿教师能力的提升虽然非常重要,但同时家访工作复杂难做,加之幼儿教师工作繁琐庞杂,剩余家访时间不足,故而使家访成了简单随意的走访。

(三)家访的内容单一

访谈发现,幼儿教师家访内容非常单一。当幼儿教师被问及家访内容有哪些时,幼儿教师主要是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日常表现情况,如上课闹不闹、睡觉乖不乖等,以及交流一下幼儿在家表现情况,对于家长关心、疑惑的如何科学地育儿、幼儿的情绪情感、心理需要、社会性等方面交流相对甚少。

(四)家访效果不佳,不理想

家访从根本上来看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但对教师而言,家访效果更多的表现为和幼儿家长建立亲密的关系,寻求幼儿家长对其工作的支持。被访谈的教师中,有71%的幼儿教师认为家访效果一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的家访计划不充分导致家访效果不佳,同时家访效果不好又会影响教师的下一次家访时的信心和勇气,这就导致许多幼儿教师不愿再进行家访。众所周知,幼儿教师日常工作较为繁重,时间较为紧张,这也进一步使家访陷入了费时又无意义的恶性循环。

(五)谈话方式缺乏“艺术性”

家访工作非常细致巧妙,除了需要准备详细的计划外,还需要讲求谈话技巧,因为谈话技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家访效果。大多数幼儿教师在家访时由于谈话方式缺乏艺术性,技巧性不够,使家访工作没能按预想的节奏顺利进行,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幼儿教师相对幼儿家长是专业的幼儿教育者,很可能会对自身定位不当,以教育专家、权威者自居,谈话成了训话,说的多听的少,造成谈话气氛严肃;有些教师全然不顾家长感受,家访变成了“告状”,一开场就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引起家长的反感;还有些幼儿教师甚至直接批评、指责家长,将幼儿的问题直接归因于家庭,与家长产生对立情绪等等。

三、家访工作的对策

家访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家访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幼儿教师与家庭、幼儿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家园共育的方向,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家访不仅是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家访中,应该寻求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提高家访的实际效果,促使家访成为教学成果提高的重要手段。

(一)幼儿园应将家访工作列入教学计划,使其常态化、制度化

幼儿园家访工作的重要性、家访现状都说明,幼儿园应尽快切实将家访工作列入幼儿园教学计划,使其成为幼儿教师一项重要的工作和责任,进而使家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使家访工作发挥出真正价值。幼儿园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使教师家访工作坚持落实到实践中去。只有这样,家访才能成为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家访准备要充分,明确家访目的,拟定家访计划

家访能不能达到预定效果,能不能使家、园教育相互支持的关键在于幼儿教师是否把家访当作一件很重要的工作来看待,在于幼儿教师的访前准备是否充分。唯有幼儿教师真正从内心把家访工作重视起来,将其作为自己工作的的一个重要部分,幼儿教师才会努力做好家访的准备,而不是哪天心血来潮时,或是当幼儿出现问题时才去突然家访。幼儿教师在家访前,首先要对被家访幼儿的情况、幼儿的家庭背景、幼儿的家长信息有一个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因为不同文化背景、家庭经济水平、地域、职业等层次的家长对幼儿教育关心的重点可能都不一样,甚至每个家长也不同;其次要明确此次家访要达到的目的;再次要仔细思考筹划要交谈的问题,怎样去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等;最后制订好详尽可行的家访计划。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家访的效果。

(三)树立家访双主体观,注意谈话内容和技巧

幼儿教师首先要从观念层面意识到家长也是家访的主体,而不是家访的客体,更不是发牢骚和批评的对象。幼儿教师应尊重家长,并且学会聆听,仔细探寻家长意见中的合理成分,并在访谈中进行记录,亦或是在征求家长的同意后进行录音。其次,幼儿教师还要认识到家访的目的不是去批评家长和幼儿的,而是通过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达成一致的意见,更好地育儿。最后,幼儿教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态度;要有礼貌,有耐心;要以理服人,循循善诱,而不是以权威压制;要认真倾听家长的困惑和疑问,亲切地交换意见。总之,幼儿园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4]进行家访时,幼儿教师态度要诚恳,尊重家长、关怀幼儿,更要针对不同特点的家长注意谈话技巧和谈话内容。[5]

(四)及时总结反馈,制订教育计划

教师在家访时应做好记录,离开幼儿家庭后并不意味着家访的结束,如果就此结束,那家访也只是一种形式,走过场而已,也只是浪费了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时间,很难得到实际的效果。成功的家访,既要从家访中发现问题,还要拿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访谈时,谈话问题一般都是零散琐碎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回去后需要将在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获得的事实和材料进行整理,并仔细分析和总结,从而以此为据制订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和计划,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同时,幼儿教师也要将访谈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计划等反馈给家长,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并获得支持。

(五)善于反思,提升家访经验

拿破仑说过:“不会从失败中寻找教训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幼儿教师若要迅速提升自身家访经验,以期提高自身教师素养,就要善于反思,就要将自己作为反思的对象。每次家访后做日志记录,定期撰写反思日记,反思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做得好的继续保持,做得不好的要仔细思考,及时改进。每一次家访可能遇到的情况都不同,因此幼儿教师不能放过任何一次家访经验,认真回顾,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

总之,幼儿教师要用力、用心、用爱去做好家访工作,不断总结、增强自身家访工作经验,将家庭、社区看作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伙伴,同时使家长、社区人员认识到他们对孩子有着共同的兴趣和责任,让他们在幼儿教育和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为儿童在园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6]

参考文献:

[1]盛天和.当门铃响起的时候:教育在延伸――对上海市青浦区教师家访工作经验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7(22):40-44.

[2]Coleman,J.S.(1988).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94(Suppl.).

篇(2)

第一,通过家访,教师可以直接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家长对于学生教育的看法,学生家庭情况等,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我国的学校教育属于集体教育,由于注意集体重视集体而忽视个性,很多学生在校期间也会尽量掩盖其身上的个性光芒,教师就很难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难以对其进行因材施教。而在家庭的环境中,学生的个性展现要比在学校时更加明显和突出,因此家访可以成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的一个便捷途径。

第二,家访可以起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沟通渠道的作用。笔者通过实地家访,发现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发展存在疑虑,而且相当一部分家长心中存在着程度较重的担忧和不安。教师在家访时,一对一面对家长,可以更好地解答家长的提问。通过家访,教师与家长之间可以建立起较为深厚的情谊,尤其是家访后,教师与家长保持长期良好的沟通,可以比较及时地了解家长的想法,帮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目标和过程,解除家长的疑惑和不解。解答时一定要注意方法,要从孩子心理、教育发展、社会需求等多个方面,向家长详细解说,解除家长的疑惑。家长安心,才能坚定家长培养孩子成材的信心。

第三,以家访为平台,加强学校宣传。笔者发现,在家访时,家长对教师家访都抱有很大希望,很多家长会叫来亲朋好友一起和教师进行沟通,甚至一些邻居也会参与其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个家访的机会,详细、认真、热情地介绍学校的情况、教师队伍、环境建设、教学设备、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情况等相关信息,这样无形中就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强化家访效果的措施

那么如何才能使家访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呢?我们可以通过明确主要任务、制定计划、预估计家访工作效果、及时完成家访记录以及与预估计效果对比等几个方面来强化家访的效果。

第一,明确主要任务。首先,进行家访前,教师需要了解所访学生家庭情况。因为,家长的性格特点以及家庭状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看待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情况,教师只有对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做全面了解,才有助于家访的针对性和家访的顺利进行。其次,教师家访要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学生在校的时间长,家长很难从学生的只言片语中全面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教师应借助家访向家长详细介绍学校的主要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在校表现,使家长可以对学校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再次,教师应当与家长统一思想,明确要求,增进彼此了解,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寻找最佳方法,增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促进学生更快进步。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122

家访是学校和家长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家长直接了解学生在校表现的最佳渠道。学校和家长的教育思想一致,对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尊感有很大的作用。多年的班主任经历告诉笔者,成功的家访可以让家长成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有力“辅助者”,成为学校、教师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好帮手,家校携手才能打造优质教育。

一、家访谁?――分析学情,确定对象

学期初,笔者就快速融入自己的班级当中,深入分析研究孩子的档案,对孩子的情况有个大致了解,然后,利用空余时间积极和学生交谈,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还在最短的时间内和班级的每个家长做一次电话家访,通过这样细致深入的调查,笔者对班级学生的情况就有了整体的认识。以下笔者就以杨××的一个学期的三次家访为例,分析探讨家访在育人方面的独到作用。

第一次家访之前:杨××,2011年进入笔者的班级,笔者就发现该生任性孤僻、我行我素,和他讲话,他也是不冷不热,而且他的心情不定,时好时坏,根本不能融入班集体。入学半个月不到,笔者和他小学时的班主任黄老师通了电话,通过了解笔者知道该生属单亲家庭孩子,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从小就因家庭影响而形成了孤僻自私的性格。

笔者知道,十三、四岁的儿童正是处于生理和心理变化时期的群体,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改变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第二次家访:这是在期中考过后,笔者发现这个孩子任性自私的性格依然没有改变,但有一点很可喜,就是当教师和他说话的时候,他开始能正视教师了。笔者知道,第一次家访时,笔者和他妈妈交给他的“作业”没有完成,他只做了三天的“乖孩子”。当然,笔者明白教育孩子不能急于求成,何况是从小就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更要有耐心,更要有坚持到底的勇气,否则是很容易被这样的学生打败的。大家开心的时候,他把自己藏在角落里,不喜欢与人为伴,这也使得班级同学不太喜欢和他接触,这样一来,他在班级也就很难进入同学的视线了。

第三次家访后:不久,笔者发现杨同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运动会上,笔者作为班级的后勤人员,跑前跑后,为参赛运动员加油,笔者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任课教师也发现,杨××的作业态度好了,上课注意力也更集中了,笔者想表扬他,但怕打破这份美好的宁静,所以假装不关注他,和以往没什么两样,只是给了他多一点的笑脸,希望换回那久违的喜悦。

三次家访让笔者尝到了家校沟通的甘果,孩子的不断进步正是因为我们不懈的努力,这让笔者很有感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如果用教所有孩子的那样的方法来教这些孩子,那么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可怜而不幸的人。应当时刻保护这些孩子,因为他们最容易受到伤害。

二、为什么家访?――抓住契机,寻求突破

传统观念认为,家访是针对问题生而采取的一种补救行为。孩子出问题时,把责任推卸给家长,作为家长是无奈的,孩子不争气是不争的事实,又迫于教师的告状,只好责骂孩子。因此,学生害怕教师家访,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家访的对象就是后进的学生,家访的后果就是教师会和家长联手起来对付他(她),也正因为如此,大多数学生都极不情愿看到教师到他们家里来的,家访也会因此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事实上,学习成绩好、表现优秀的学生也应该家访,他们在内心也有困惑的时候,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善于关注学生内心的变化,善于挖掘孩子变化的根源,寻找方法帮助他们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出路,否则我们的家访只会给后进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老师,我们班级的同学打架了!”副班长吴×跑到笔者的办公室,气喘吁吁地对笔者说:“杨××和同学在教室里打起来了!”看到她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笔者脑袋一片空白,但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笔者,必须冷静处理。“走,到班级去看看!”一进教室,笔者发现里面一片狼籍,大家面面相觑,等着我的批评。不过,笔者没有指责批评,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后,笔者让他又回到了教室。

日记怎么越写越差了?笔者突然发现,杨××每天的作业质量又有所下降了。笔者每天在随笔中给他的评语,他似乎都不怎么关注,终于笔者忍不住了,把他叫到办公室,可是,他的脸沉了下来,愤怒地叫了起来:“笔者不用你管,我不想读了!”然后一溜烟地跑了出去。这是怎么回事?笔者想不通,到底在他身上又发生了什么?笔者决定从家访入手。

三、怎样家访?――平等相待,尊重差异

在家访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自己和家长的关系,家长和教师一样都承担着教育的任务,我们是合作者,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因此,班主任要站在家长的立场上,剔除自己的偏见和主观判断,不可对成绩差的学生家长或地位低的学生家长有歧视态度,也不可主观断定学生能否成才,这就是所谓的同感,也就是要感受到家长内心的感受,站在家长的立场和角度看问题。

家访时,要讲究交谈的艺术,批评时也应该委婉,可以通过表扬其他学生来提醒家长,让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的不足,从而知道今后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下面是笔者第三次家访的一个小片段。

“这段时间,我很忙,孩子回家都得自己烧饭,他没有享受家庭的幸福啊……”杨妈妈哽咽的话语让笔者感到一阵难受,她那伤感的表情分明写着一种无奈与失落。

“孩子进步了,我们老师都感觉他变化很大,开始懂事了!”

“是啊,进了中学,我就感觉他像个小大人,回来都说自己班级好,说老师对他好……”杨妈妈抬起头,看了看笔者,“有时候他还要去照顾他生病的奶奶,他和奶奶的感情很好,他好几次和我说起,他不想读书了,他说自己反正读不起来,干脆放弃,帮点家务活……”

走出他的家,笔者感到自己的天空突然晴朗了许多,笔者明白了每个人心中的天空都会有阴霾,笔者不应凭主观感受去指责他,甚至暗自庆幸,自己没有用过激的言语对待那个曾在自己面前对自己怒目而视的孩子,否则笔者将不可避免地犯了一个无法饶恕的罪责。

教师与家长之间,在社会角色、地位、文化修养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差异,但人与人的沟通并没有职位上的高低,地位上的贵贱之分,在教育目标与任务上,双方是统一的,只有彼此尊重,相互理解,才能互相支持,共同配合,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合力。

四、家访后,想到什么?――反思进取,积累经验

不管是电话家访还是走访,我们都要对每次的家访作自我总结和反思:反思家庭教育的问题,反思当前社会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反思自己德育的成功与失误,及时总结是为下一次的教育做一个有利的铺垫。下面是三次家访之后的反思(摘录):

多年的班主任经历告诉笔者,耐心去寻找问题的根源,然后逐步改变孩子的思想行为,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带着一颗平常心对待他们。

单亲家庭是当前社会普遍的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也是导致孩子厌学辍学的很重要的原因,只有深入家庭,了解情况,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大多数孩子都有自己性格缺失的一面,我们应根据孩子的特点不断改变自己的方式,多与孩子沟通,多与家长沟通,多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从杨××的家访过程中,笔者发现了社会家庭对孩子的巨大影响,成功的转变为笔者今后面对同样问题提供了更新更有效的教育方法。问题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的态度。通过这一系列家访,笔者寻找到了一条家校联合解决问题的好思路,这对笔者以后的班主任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应该说,杨××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三次的家访,笔者和他妈妈达成了共识:孩子正在成长,家长一定要给他一个好的环境;我也和孩子达成共识:努力读书,心无旁骛,把烦恼抛开,积极对待生活。从阴霾中走出来,需要勇气,需要关爱。通过家长的帮助,我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孩子信心和希望。事实上,没有哪一个学生愿做“差生”,他们都想努力做最好的学生,只是他们的心灵比较脆弱,经过几番努力未果后,很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及时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篇(4)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价值”教育,是一种充满温情的、富有人性魅力的理性教育活动[1]。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复杂的形势,尤其是做好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任务艰巨。家访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探索,在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大学生特殊群体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

大学生特殊群体,是指由于自身、家庭、社会等各种原因,在学习、生活、纪律、心理等方面处于困难或较差境地的群体。这些特殊群体往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特殊群体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1)经济拮据群体。也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简称贫困生)。经济的拮据使贫困生很难安心学习,心理负担较重,容易导致自卑、孤僻、不合群、偏激、焦虑,甚至诱发一些心理疾病。还有的学生不能正确面对家庭实际情况,学习不努力,攀比心严重。

(2)学习困难群体。他们多数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动力不足,缺乏进取精神,自我约束力差。有的经常逃课,严重者会自暴自弃,违反校规校纪,屡教不改。

(3)网络痴迷群体。这些学生晚上上网通宵达旦,白天上课无精打采,甚至索性旷课,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多科补考,严重者导致学业荒废、留级乃至退学[2]。因连续上网时间过长,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疾病突发、失去生命情况也时有发生。他们逃避责任、麻痹自我,趋向孤独、厌学、自私、冷漠,人际关系逐渐疏远,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甚至出现人格障碍[3]。

(4)特殊家庭群体。离异或不和谐的家庭给孩子带来极大危害和不良影响,尤其是单亲子女,由于家庭结构变化的强烈刺激发生心理失衡,甚至有的大学生因此而长期不能自拔[4]。主要表现为自卑、逆反、恐惧、敏感、多疑、孤僻、消极情绪明显。

(5)心理薄弱群体。近几年研究表明,大学生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不良反应和反映障碍,心理疾病发生率高达30%左右,并呈现上升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厌学、焦虑、恋家、抑郁、失眠、自闭、社交恐惧等。

2.家访在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传统高校教育过程中,学校是施教方,学生是受教方,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育。特别是高校学生基本离开了家庭在学校住宿,再加上学生已经成人,思想教育工作成为学校单方面对学生开展的工作似乎理所应当。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越来越发现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那么,是什么让我们的教育失去了以往的功效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缺少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参与因素――家庭[5]。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西平先生曾说过:“学校教育如果不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家庭是学生最早的生活环境,对学生性格的形成、思维习惯的养成和行为方式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作用。很多特殊群体学生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直接的关联,要想真正解决大学生思想、心理上的问题,就必须促成学校、家庭和学生的良性互动。因此,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进行家访,让学生家长熟悉和了解大学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配合学校开展部分工作,并提供关于学生成长方面的合理化建议,是高校完善管理体制的一种较好方式。通过家访,更加深入分析学生产生特殊表现的根本原因,也是辅导员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3.家访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应该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进行大体分类,根据不同特殊群体确定不同的家访目标,然后制定较为详细的家访计划。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目的性和期望值。家访前,要认真细致地明确家访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家访效果的期望值,并慎重考虑此期望值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同时制定谈话提纲。

(2)了解学生。家访前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拉近与家长、学生的距离,提升家访的效果。

(3)加强沟通。由于大学生特殊群体大多是表现较差的学生,他们对老师家访多数有抵抗情绪。因此,要事先做通思想工作,端正他们对家访工作的认识,征得学生的赞同。家访前必须与家长提前约定好时间,并做好家访前与家长的电话沟通。

4.家访中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1)任务原则。家访中要根据预定的家访计划和谈话提纲,紧密围绕事先设定的目的和期望值来进行,通过家访向家长介绍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生活条件,学校的管理方式,介绍学生在校期间各种表现及取得的成绩,等等;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经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看法、对学生的认知、对孩子的教育情况的了解;通过地方政府了解学生家里经济困难状况;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出现的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制定下一阶段学生的教育计划,收集家长对学校的希望和建议等;注意家访纪律,不给家访家庭增加麻烦和负担。

(2)艺术原则。不同的学生家长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生活方式,尤其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家庭,家庭特点更富个性,因此在家访时,谈话一定要讲究方法,也就是谈话要有方向、有目的、讲究艺术。在反映学生在校表现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告状、批评学生的不良行为,一定要从赞扬的角度切入话题,缺点要委婉地指出。这样,让学生能够接受,拉近师生的距离,也会使谈话气氛活跃,场面和谐。

(3)通话原则。如无特殊情况,多数时间的家访要三方通话,即家长、老师和学生三者都在场。这里老师一定要充当导演的角色,要讲究原则,让谈话气氛平等、轻松、愉快。消除消极因素,给学生讲话的机会,保证意见的准确和措施的切实可行[6]。

(4)和谐原则。在家访过程中,不论家长表现如何,绝不能指责家长。在沟通中产生的不同看法,要与家长友好协商,切忌与家长产生直接冲突,要始终保持不卑不亢的语气,陈述校方的立场和观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要急于当场解决,给下一次沟通留下回旋余地。

5.家访结束后的总结与反思

家访结束后,需要对家访过程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反思是否达到预定的目的和期望值,有什么好的经验,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撰写家访小结,对学生的下一步教育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并予以实施。对于没能达到预定目的和期望值的家访,要通过电话与家长保持联系,如有需要可另选时间再次进行家访。对于家访过程比较好的案例,除及时总结外,要做好家访后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进一步巩固其效果。

家访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日常教育和决策中,在沟通中挖掘学生负面表现产生的根源,在合作中寻求解决学生面临问题的最佳方式,做到了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家校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重要的、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校学生李伟(化名),表面上属于学习困难型,了解情况后才知其除知识基础差外痴迷网络,经过多次教育帮助均无明显效果。通过家访,才了解到事实远没有那么简单,该同学家庭教育简单粗暴,家长从不与学生平等沟通,对学生期望值极高,久而久之造成学生有话不敢讲,自我封闭,压力很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负面表现增加,通过网络逃避现实。挖掘其根源后,在第二次家访中,教师注重谈话策略,将心比心,拉近老师与家长的距离,双方交换意见,共同寻找原因,探讨解决办法。经过长期共同努力,李伟同学不但戒掉了电玩,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了。可见家访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目的不仅仅是推动思想教育工作向前发展,更重要的是让青年学生能够在我们的工作中受益终生[5]。

在上面的论述中我们看到,家访在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家访更多意义上仅是针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而言的。即使这样,它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各种实际困难,例如学生众多、学生家庭住址在全国各地过于分散、经费等条件限制,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家访新模式,将登门家访、电话、信件、飞信、电子邮件、QQ群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唐道秀.关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真实的存在[J].继续教

育研究,2009(5).

[2]梅松丽,葛鲁嘉,寇长贵等.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生活事

件和适应性[J].心理卫生杂志,2008,22(3).

[3]Peter M.Yellowlees,Shayna Marks.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or Internet addiction[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7,23(3).

[4]曹建琴.单亲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J].科技创

新导报,2009(18).

[5]凤帅.浅谈大学生家访促进学生、学校和家庭教育三维一

篇(5)

五年级8人,四年级7人。

男生6人,女生8人。

由于是包干到人,大家积极性高,马上出发,半天任务完成。

家访记录和总结如下。

家访过程整理(略)

家长重视的:2个家庭,3位学生,这3位学生成绩优秀,在学校表现好!

家长忽视的:占大多数.4位学生家长学生都不在,两个打牌.这6个学生中,成绩中等的,有一个,其他5位都属于差.

家长管不着的(在外地打工,难得回来):两个.一成绩好一成绩差.

家长管,管理不得法的:4个,全是问题学生.

在家访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我们的教育,最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家庭教育!最最要开的一门科,是什么?是家庭教育!

教育要*我们学校*我们老师,更要家长的配合!

心理学上常常说,家长是父母的第一任老师.

我们的大多数家长需要学习一门科:家庭教育!

(这是家访教师通过家访后的一些反思,有些类似于教学叙事)

本周家访情况小结

昨晚的家访活动按计划顺利进行,在此,我和叶老师感谢各位家长对本班工作的大力支持以及你们的热情相待!下次的家访对象我们会提前通知。本次家访情况总结如下:

方耀敏:斯文秀气的小敏在家乖巧。昨天下午在家帮忙搞清洁,自己收拾房间。有礼貌,热情待客;对于家长和老师提出的意见能虚心接受,但学习仍欠主动。

篇(6)

谨防家访工作陷入误区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课程下的家访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要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家访必须树立家长是学校教育伙伴的思想,讲究方法与策略,谨防家访工作陷入误区。

一忌“恶人告状”式家访。 家访的目的在于教师与家长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共商教育对策,帮助学生成长。教师一味地“告状”,数落孩子的不是,容易引起家长的情绪波动,并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甚至惩罚。这样教育目的未达成,反而极易造成师生对立,师生间的感情交流被人为阻断,导致教育失败。因此,家访时要不避讳学生,当着学生的面,诚恳、客观地分析其优缺点,让学生信服,令家长坦然。教师和家长当着学生的面,一起商议教育对策,可避免学生对教师的猜疑,使其增强对教师的信任,为教育成功奠定基础。

二忌“亡羊补牢”式家访。 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早有觉察,也深知需要家长配合教育,却不去家访,等到学生身上的问题已经恶化才去找家长商讨补救措施,此乃“亡羊补牢”式家访。此种家访极其有害:一是既成事实,已经给学生思想上造成不良影响;二是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机。此时家访,虽有可能遏制问题的进一步发展,但完全根治却极难。所以,教师必须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发现不良苗头要及时跟进,主动与家长协调解决,防患于未然。学校要建立健全家访制度,包括初访、特访、定期访问、跟踪访问等;教师和家长要保持经常联系,争取把学生身上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忌“反客为主”式家访。 家访时,教育对象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家长的孩子。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极为关注,对其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极为忧虑。因此,教师家访时要与家长平等协商,对学生的问题一起耐心地研讨和“会诊”,最好能提出建设性意见。切不可摆出一副“祖师爷”的样子,对家长左一番告诫,右一番训导,似乎孩子的问题都归咎于家长不得法的教育。如此“反客为主”,家访的效果可想而知。

四忌“冷酷无情”式家访。 家访的重要内容是通报并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若以分数作为家访的切入点,容易使家长感到失望;而学生一旦觉察教师对自己没信心,往往也会自暴自弃,最后导致厌学乃至辍学。教师家访时态度“无情”,会让学生及其家长觉得“无望”,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对于学习差的学生,家访时应该着重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态度、完成作业的情况、学习上有无外界干扰,与家长建立督学机制,引导学生排除各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切不可用冷冰冰的分数打击学生的信心。

五忌“徇情枉法”式家访。 教师家访必须目的明确,要着眼于解决学生某方面的问题,找到促进其进步的良方,切不可假家访之名,行谋利之实。如果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了一种交易关系,就亵渎了师生间的纯洁感情,也有悖教师的职业道德。而且,极易引起家长不悦,从而降低自己在家长和学生中的威信。所以家访动机要端正,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如果教师确实有事须请家长帮忙,可安排在家访之外进行,做到公私分明,切勿徇情枉法。

二、践行家长是学校教育伙伴的理念,

确保家访工作取得实效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家访,可以使教师更清楚自己工作的得失,从而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家访要以人为本,以家庭为支撑,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目的,使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家访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认请家访工作的重要性。 新课程确定了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家访,教师可以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家长的教养方式,学生的社会表现及其个人成长史等,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要树立“家长是学校的教育伙伴”的思想,从落实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待家访。基于此,教师不能把家访当作单纯的任务,或“情况汇报”,在和家长交流时,要防止居高临下的训斥或无端埋怨的做法,要和家长站在完全平等的位置上,心平气和地交流,在家校之间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育人氛围。

二要明确家访工作的目的性。 家访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成长。几年前,笔者到一位插班生家家访时,他妈妈急切地问:“老师,是不是我的孩子在学校违反校纪了?”我告诉她,孩子已经顺利渡过对新环境的适应期,目前在校表现非常好,因此特意前来报喜。孩子听了,得意地笑了,家长听了也特别开心。趁此机会,我们拉家常般地聊起了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当然,我们也很自然地谈到了孩子有待提高的地方。孩子很主动地参与到讨论当中,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了清醒的认识,并且积极和教师、家长一起,制订进一步提高和改进的计划和措施。多报喜,巧报忧,方能达到家访的预期目的。

三要加强家访工作的计划性。 为了保证家访工作的实效,教师在学期初要制订详细的家访计划,并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制定措施与对策。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家访,重在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心理素质,克服畏难情绪,并特别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树立其自信;对纪律较差的学生进行家访,重在培养其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心理素质,完善其道德人格;对优等生和学生干部进行家访,要帮助他们对自己进行恰当定位,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完善和提高,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对于在某方面取得明显进步的学生,采取家访报喜、作品展示、委以重任等方式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及时总结经验,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总之,对各类学生的指导要目的明确,措施得当,方法灵活。

四要突出家访工作的针对性。 要提高家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对学生的情况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在家访前,教师要逐一了解受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个性品质等,并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文化修养等进行摸底,做到胸有成竹。家访时要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使双方的话题集中在所要解决的问题上;缺乏针对性的话题,可能会由于某一方掺杂进消极情感体验而产生误解或隔阂,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

篇(7)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提高教学质效的前提。科学规范、切合学情的教学设计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被查学校教师的备课来看,大多数学校都很重视教师的备课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关注教情学情。大多数教师能丰富备课内容的多样性和多角度性,注重教法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注重教学内容生成与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切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教法。

着力教学反思。不少教师都能认真总结教学得失,适时进行教后反思,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教学中学会教学。中心校教师罗新侠能对自己的教法的选择、学法的指导、以及课堂预设与实际生成进行解剖。

二、课堂教学活泼丰富

从近33节的随机听课来看,许多教师教学独具特色:

凸显课改。听课中,可以发现,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呈现出课改的教法理念,丰富完善的教学策略、优化的教学方式。

关注特点。教学科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选择的教学方式方法就不同,教学的侧重点也不同。许多老师能因课设计、因人设计。比如中心学校的在教学《彩色的翅膀》一课时,能以读代教,以读促悟,读中悟情,读中悟法。

指示方法。方法是学生思维与解题的钥匙,掌握了方法,就能达到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方法至关重要。中学的叶培,中学季力志等老师在教学中重视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的引导,给了学生一把开启数学大门的金钥匙。

三、作业布置精巧多样

在检查中,我发现,大部分学校都能把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很多教师能根据学生学习状况,认真设计作业,既兼顾了学生个体差异性,又重视了题型的多样性。学生通过作业,达到了巩固知识,强化认知,提升能力的作用。中心,中学作业更规范,作业内容重视“双基”的落实。中学英语老师张淑云,批改认真细致,批改质量较高。中心校孙变霞老师作业选题精,题目设计兼顾全面。

四、教研教改个性多样

教研教改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是锤炼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从检查中看,这几所学校都能做到有计划、有专题、有活动、有记载,研究工作扎实,研究效果明显。尤其是镇中学,能够把洋思经验在教育教学中灵活运用,课堂教学能使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永威模式。中心校实行集体备课制,集众人的经验与智慧,优化教学环节,合理使用教学手段,精心设计练习题,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一改以往课堂上教师满堂讲,学生昏昏睡的现象,让学生至始至终学得紧张,学得有效,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效。那一世

四、家访活动持续有效

家访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一座桥梁。大部分学校都很重视家访活动,能搞在上学期末大家访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持续的开展大家访活动。四所学校部署扎实,安排有序,家访有记录,活动有总结。通过入户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构建起良好的家校关系。镇中学共家访1035人次,电话回访600多人,入户150人,为控辍保学、传播学校良好声誉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心校学校大家访活动人人参与,并有家访记录,对活动中家长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专门整理,强化了对学生家庭情况、生活情况的了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篇(8)

今年秋季开学之际,一小、二小、一中、二中、高中联合对社会公开承诺:提高教学水平,深入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一个教师也不例外;密切家校联系,广泛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一个学生家庭也不漏。9月23日下午,也就是本周五下午,五所中小学全体教师、辖区单位代表、省教育厅、省教科院、武汉市、武昌区基础教育负责人和新闻媒体的记者在洪山礼堂隆重集会,举行湖北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动员宣誓大会。

月15日,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通知》。月28日,省政府召开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部署会。时至今日,有些教师对这项工作认识不到位,行动缓慢。有人认为“比教学”就是推荐少数教师或青年教师上一堂评比课,“访万家”只是班主任的事情。其实,“比教学、访万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全员参与的问题。教师全员参与比教学、走访所有学生家庭,学校领导走访所有教师家庭是“比教学、访万家”的基本要求。

“比教学”不只是上一堂评比课,而是比备课、比讲课、比说课、比观课、比议课、比反思,比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同一学科纵向比,不同学科横向比;个人比技能,小组比合作。“比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优胜劣汰,奖优罚劣,而是相互观摩,合作探究,共同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9)

事例一:"大胆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想!"我上课时对学困生提问时经常这样对他们说。要想学生均衡发展,学困生是一个难题,这个群体的表现主要是胆小、自卑、不爱和同学交流、缺乏自信心。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胆量一直是困扰我的一个心结。以前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答错,我可能就会大声的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你到底在干什么?"

后来我听别的老师和我说学生都怕我,我突然醒悟过来,先改变我自己才能改变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将"呵斥"改为"鼓励",没想到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这个效果还真不错,学生敢说了,我通过他们的回答知道了他们的掌握情况,就此我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辅导,学生的自信找到了,兴趣也变浓了,学生的笑容也多了,我看到了更多的阳光少年。

事例二:我虽然长期在集镇小学任教,但面对的学生却大多数来自农村,在当今打工的热潮下,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家长都双双外出打工,在家大多数由爷爷奶奶照顾,曾经在我的教学生涯中遇到过这样一件事。

篇(10)

一、用前瞻的教育理念改变教师的日常行为

不同的理念会导致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行为必将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理念建设应扎根于教育实践。离开前瞻的理念指导的教育实践是盲目的,离开教育实践的理念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把理念建设的目标定位于用前瞻的理念改变教师的日常行为,并通过改变教师的行为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理念建设中我们重视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营造自由的学术气氛和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吸引和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条件。在读书交流会和评课会议上,我们都采用对话式交流评议,让每个人真诚的谈自己的见解。各抒己见。我们就 “给学生幸福人生的感觉,我们应该给予学生什么”“我与学校发展”“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的教育质量观”“善待生命、善待学生”等多个题目展开论辩。在这种自由论辩的过程中,对教师而言,不仅是思维的锻炼、眼界的开阔、理念的转变,更是一个放飞思想、放飞心灵的过程。我们一直以为,学校要放飞学生的心灵,首先要放飞教师的心灵,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只要教师的心灵是开阔澄静的,学生的心灵就一定是美丽的。

进行理念建设注意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不远的将来,教师必将成为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这对我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认为,一个专业化的教师,应该是在他自己不断的改革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所以,正如叶澜教授指出的,离开了改革谈实践,就会被历史所甩掉。有人说,实践有两种:一种是日常实践,一种是改革实践,这是不对的。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校所有的日常实践都变为研究性实践,因此,我们倡导教师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用研究的角度去思考,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终身学习者,才是精神生活的富有者。因为“只有这样的教师才会从自己的生命体验中懂得终身学习的价值,努力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习惯与能力。”

二、用不断创新的制度,激发教师不断进步

(一)规范学校管理制度,激发教师进步

有些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怎么办?是抱着原来的“规范”不放,还是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在不断的反思、重建中,我们认识到,学校管理制度的改革必须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制度管理不是把人管死,而是应该服从师生主动发展的需要,把人管活,促进发展。那么,制度如何创新?

一种是学校原有制度已难以适应改革的需要,应该对原有制度赋于新的内容。作为管理者要敢于否定跟不上发展需要的一些规章。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该说,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是随着我们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认识而不断修定的。这体现了我们对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历程。最初的标准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现在,我们则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师生互动的方式和质量。我们深刻认识到,课堂上,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没有师生的有效互动,我们的校园再漂亮,我们的语言再华丽,人文化校园也只是一句空话,因为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课堂生活的质量,决定了学生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发展;课堂生活的质量,也决定了教师的生命质量。

第二种是根据改革的需要,由学校设计、制定新的制度,并在运作中逐步完善得到教师的认可。如我们在每学期都要举行课堂教学比赛。比赛含初赛、决赛。决赛不仅仅是上课,上完课后要当众说课、答辩,这也就在无形之中要求教师们去读书,去反思,去研究。我想,这些活动进行的过程,就是对教师进行的培训过程,这也是我们大力提倡校本培训的原因之所在。正是这样一种制度,促进了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课堂艺术,一批“智慧学习型的教师”因此而成长起来。

第三种则完全是教师的创造,由学校在逐步推广中成为一项新的制度。比如我们现在的“爱心家访制”,就是一位教师自己的家访的感悟,她把家访的体会写成案例后引起了我们的关注。由此,我们提出“快乐家访”:要求教师每学期家访一次,家访时教师要“带一张喜报,说一堆优点”,要 “用爱去启迪爱,用真诚去唤醒真诚”,这样的家访彻底告别了以前“告状式”的家访,受到了家长,学生的欢迎。

(二)用科学的评价机制,引导教师自主发展

上一篇: 学校图书管理工作计划 下一篇: 口腔护士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