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31 10:53: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文化建设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文化建设论文

篇(1)

监狱文化建设对监狱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和凝聚作用,加强监狱文化建设是实现监狱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当前监狱管理工作中突出矛盾的现实需要。随着全省监狱布局调整工作的全面推进,昭通监狱改扩建工程的竣工,监狱的监管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新监狱的建成对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引入先进的管理机制、推进监狱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管理罪犯的手段从“人防”提高到“物防”、“技防”的平台上。如何推动监狱文化建设的发展,在实践中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警察队伍、并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以促进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达到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目的,较好地完成监狱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这一重大举措是监狱发展面临的根本任务。

近年来,在监狱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及监狱管理局党委的大力关怀下,昭通监狱围绕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制度文化建设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建设工作,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监狱面貌发生了可喜转变,但与全省监狱系统整体发展情况相比,其管理水平仍然处于相对滞后态势,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待挖掘。

一、监狱文化建设的内涵

监狱文化是通过监狱人民警察在执法实践活动中长期积淀形成的、对全体警察有感召力和凝聚力、最大限度地统一全体警察的思想意志、规范警察行为、凝聚警察力量、对罪犯发挥改造功能作用的、具有较强时代性的行刑理念、思想观念、行为模式、行为规范、物质环境与精神文化环境的总和,是监狱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为监狱的总目标服务。

根据文化建设的存在形态对监狱文化进行分类,可划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一﹚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监狱的场所设施、组织机构、管理人员等外在的硬件条件,即监狱文化有形的外在表现。是为了满足监狱各项工作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是监狱文化要素或者文化景观的物质表现方面。

﹙二﹚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监狱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特有的思想、道德、精神和信仰,是全体监狱警察的共同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反映了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共同追求。精神文化是全体警察团队精神、价值观念、工作作风等意识形态的总和。

﹙三﹚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监狱内部依据国家法律制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监狱警察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罪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两个部份,对监狱工作目标的实现起到保障作用。

制度文化是精神与物质的中介,既是适应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既是精神文化的产物,又是物质文化的工具。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一方面物质文化的发展推动着制度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制度文化对物质文化又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它可以推动、也可以阻碍物质文化的发展。它用于协调警察个人与监狱、监狱与社会、罪犯与监狱的关系,是保障社会凝聚力的底线,只有当制度文化被全体成员广泛接受时,制度文化才会被转化为精神文化。

二、当前监狱文化建设发展中的存在问题

随着监狱布局调整工程的结束,大举措的建设活动改变了落后的监狱面貌,监狱的物质文化建设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近几年,结合监狱工作实际,按照中央的统一布署,监狱系统开展了执法大培训岗位大练兵、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监狱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及基础工作建设年等文化建设活动,监狱的文化建设整体上有了较好的发展、警察的履职能力、执法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功能相对完善的现代化监狱设施及全省监狱整体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滞后于监狱物质文化建设,陈旧的思维模式、落后的管理方式制约着监狱的发展进程这一现实情况就更显突出,成为监狱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监狱的整体情况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警察整体素质较老一代监狱警察有较大的提升,但警察队伍的整体工作效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管理模式陈旧、管理水平不高、警察的工作积极性没得到充分调动,且警察队伍中多数人安于现状,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对管理中的存在问题缺少深入仔细的分析研究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缺乏先进的科学决策意识。以上这些现象存在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存在问题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监狱物质文化建设中,硬件设施不足,监管改造质量的提高受到制约。

1、监狱硬件设施不完善,信息化建设水平低,监管工作重心停留在“人防”、“物防”层面。昭通监狱在完成监狱改扩建工程后,从20__年开始进行监狱信息化建设,到目前为止,信息化建设第一期工程基本结束,还待后期工程的完工信息化设施才能真正为监管改造工作服务,这也是监管安全工作能否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物防”手段对罪犯进行管理的关键所在。

2、监狱警力不足,警察工作责任重,思想压力大。目前,昭通监狱有押犯2305人,警察311人,警囚比为13.49%,与标准的18%警囚比存在一定差距。加之在监狱35岁以上的警察中,女警察所占比例较大,特别是管理罪犯实行“双警制”后警力就更为紧张。警察在监管工作中,“技防”设施跟不上,仅靠“人防”、“物防”对罪犯实施管理,长期超时、超体力工作,使警察更显身心疲惫,影响警察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监狱精神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1、监狱尚未树立有特色的监狱文化。近年来,监狱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精神文化建设活动,但在监狱广大警察心目中仍然缺少对监狱未来发展方向及奋斗目标的认知、认同。监狱尚未真正树立能反映监狱特色、彰显监狱个性、代表监狱发展方向的文化建设宗旨及文化口号。警察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老一辈监狱警察具有的团结拼搏、吃苦耐劳的思想品格和对监狱工作积极参与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在新一代警察中有所减弱。

2、健康文明向上的文体活动内容没根植于警察的日常生活中。由于监狱办公地点远离警察职工生活区,警察生活内容限于家庭、监狱两点一线之间,业余文化生活枯燥单调,特别是刚进入工作岗位的青年警察对精神文化建设的需求就更显迫切,急需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树立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和建立丰富多彩的业余爱好,养成有益身心健康成长的生活作风。

3、部份警察拒腐防变能力减弱。受社会大

环境的影响,部份警察对物质享受的企求欲望膨胀,价值观发生变化,个别警察拜金主义思潮泛滥,思想防线不牢,拒腐防变、严格自律的能力减弱。特别在面临少数别有用心的罪犯及家属为达到个人目的,以物质、金钱等多种手段进行长期不断的侵蚀中,丧失了清醒的政治头脑、丢掉作为一个国家执法者最后的道德底线,不惜以身试法,与罪犯及亲属发生权钱交易行为,犯下、徇私枉法的错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严重损害了监狱警察队伍的形象,降低国家机关的公信度。

﹙三﹚监狱制度文化建设中,管理制度缺乏更新,管理水平难于提高。

1、昭通监狱对警察的管理考核办法缺乏更新,考核流于形式。目前实行的监督考核机制和考评方式并不能真实反映警察的履职情况和工作实绩,考核制度不能起到调动广大警察工作积极性的作用。管理制度丧失了对警察的激励功能,导致部份警察工作作风漂浮,日常工作中“庸、懒、散”现象较为普遍。

2、监狱对警察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学习内容针对性弱。监狱基层警察长期缺少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缺乏对先进管理经验的学习培训。对罪犯的日常管理沿习旧的管理模式,管理工作中闭关守旧现象严重,管理手段简单,管理方法缺乏革新,管理水平较低,缺少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的思想观念。罪犯在改造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动改造状态,改造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

从今年以来,监狱党委分期分批选派了部份警察到管理工作做得较好的单位进行跟班学习,目的就是开拓警察视野,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先进的管理制度的推行,完成警察职工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此项工作的开展已起到积极的反响,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推动。

三、对监狱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1、完善监狱科技防范功能,提高“技防”水平。为使广大警察有充沛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对狱犯情的掌握和罪犯的教育改造上,以加强对罪犯的日常管理,增强教育改造功能,提高改造质量,监狱应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工程建设、确保信息化工程的顺利竣工及早日投入使用,以利于及时处置罪犯中的突发事件,真正实现“人防”、“物防”、“技防”三连动,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和处置好突发事件,确保监管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2、进一步完善监狱硬件设施。结合监狱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警察办公区、备勤房、健身房、罪犯监管区的使用功能,美化监狱室内外环境,为警察日常工作及罪犯的服刑改造提供一个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罪犯改造场所,为监管改造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为提高警察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罪犯的教育转化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1、培养监狱精神文化,为实现监狱发展目标服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人的管理,优秀的监狱文化能使警察队伍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警察的内在潜力为监狱中心工作服务,这也是警察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的现实需要。优秀的监狱精神文化为监狱的发展起到坚强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警察的工作热情。近年来,监狱党委多次强调警察对工作任务要“立即执行、马上行动”,就是要在警察的日常工作中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为监狱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也是对警察优秀品质的培养和追求。在实践中,重视提炼和培养具有昭通监狱特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监狱精神,以最大化地激发全体警察的内在潜力将对监狱各项工作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监狱警察队伍是监狱警察队伍建设的工作目标,也是监狱精神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监狱精神文化建设应通过加强警察政治思想学习、专业技能培训、业务知识竞赛、文体活动等方式对警察综合素质进行不断强化提高,使广大警察对监狱精神文化产生认同感并加以践行来实现。只有通过长期不断的努力,才能挖掘和提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监狱精神文化,为制度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加强警察执法意识教育,提高执法公信力。监狱警察面对的是罪犯这一特殊的群体。为使警察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正确履行执法权,必须加强警察拒腐防变的思想警惕和自我约束能力。在警察队伍中大力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及党风廉政建设等多种形式的廉政教育活动,目的就是要增强广大警察忠于党和人民,忠于国家,忠于法律,公正执法、执政为民的执法理念,使其在执法活动中依法办事,廉洁从政,严守清正廉洁的职业操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厉查处警察中的违规违纪行为,是警察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警察正确行使公权利、保持警察队伍的廉洁性、维护国家机关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3、培养和建立多种警察业余文体活动团体,让健康向上的业余生活植根于警察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是健康身心、愉悦心情、释放疲劳、减轻压力的最佳方式,也是监狱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凝聚人心、和谐氛围的重要途径。在警察工作和生活之余开展健康向上、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警察业余文化活动不仅能活跃警察的业余生活,满足精神需求,还可能使活动中激发出来的积极性转化为强劲的精神动力,使广大警察更加爱岗敬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倡议和组织广大警察积极参与丰富的业余文体活动,是构建监狱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提高监狱凝聚力的有效手段。有目的地建立和培养丰富多彩的警察业余文体活动团体,充分发挥文体活动的文化传导功能,把开展文体活动与增强警察主人翁意识、增强监狱对警察的凝聚力、号召力,鼓励警察结合自身优势和业余爱好投身于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中,能进一步拓宽警察生活视野,提升警察文化品味,丰富警察精神生活,从而达到发展精神文化建设,提升监狱整体形象的积极效果。

﹙三﹚制度文化建设方面

1、加大警察培训力度,提高警察履职能力。提高管理水平,缩短管理差距最好的方法是加强有针对性的学习。结合监狱工作实际,可针对警察工作岗位利用狱内资源开设狱政管理、狱内侦察、罪犯心理咨询及心理矫治等内容的培训班对警察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同时,监狱可与国内大专院校联系,选送警察到大专院校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或是请专家教授到监狱举办专业知识讲座等方式,在短期内为警察补充大量的专业知识,拓宽警察知识面、学习和掌握所在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更好地为监管改造工作服务。再次,监狱应进一步加大警察到管理水平较高的单位进行学习交流的力度,学习系统内外先进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大胆革新,把先进的管理制度引入管理实践中,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逐步修订完善,有效提高管理水平。

2、完善警察考核机制,充分调动警察的工作积极性。监狱警察中长期中存在“庸、懒、散”作风及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根源在于缺乏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及有效的管理手段,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实挫伤了警察的工作积极性,让消极度日的不良习气有了滋生的空间。为彻底削除这些不良现象,在制度文化建设中,应具体根据警察工作岗位设置情况,建立一套能如实体现警察岗位性质、工作完成效果的真实、全面、公平、公正、有较强激励功能、目标管理明确的考核制度,用良好的制度管理人,以此引导和激励广大警察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认真履行职责的良好从业精神,彻底消除警察队伍中消极拖混、纪律松懈等不良现象,培养和造就一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工作高效、能打硬仗的监狱警察队伍。

3、罪犯的考核和奖励制度应以调动罪犯改造积极性、提高改造质量为 目的。我国的监狱工作方针是“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从中深刻反映出罪犯的服刑改造过程实质是身体和心理接受惩罚、通过思想和劳动改造完成思想转变的过程,罪犯进入监狱服刑的最初心理状态是以被动和消极的精神状态接受改造的。人的心理决定自身的行为,警察作为刑罚执行者和罪犯的管理者,在对罪犯实行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的活动中,应转变思想观念,从调动罪犯的主观能动性出发,探讨和制定出一套激励罪犯由被动接受改造转变为主动接受改造、由消极改造变为积极改造的考核激励机制,使罪犯在改造过程中有明确的改造目标,充分发挥改造积极性,加快改造步伐,提高改造质量。

监狱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监狱文化建设,监狱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人。加强监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以增强警察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不断提高警察队伍素质、提高执法水平、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为监狱的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基础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

参考资料:

篇(2)

审计文化要在“免疫系统”的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研究、规划、培育、建设。

以思想建设为起点,以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廉政建设为动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高素质审计人才队伍,实现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文明审计的转变。

文明审计是审计文化建设的核心,促进和谐是文明审计的根本追求,要大力推进文明审计,要强化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为核心的审计理念教育,积极开展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三德”教育,不断增强审计人员党员意识、公务员意识和审计人员意识;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先进的文化净化心灵,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做好本职工作;引导审计干部牢固树立崇高的事业心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依法文明廉洁审计,在勤奋奉献中享受“为民而审、为国而计”的愉悦。

审计机关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内敛走向开放,积极主动地宣传审计职能作用、工作开展情况和先进典型,将审计机关“依法审计,科学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的实绩,审计干部“创业创新创优”的风采,充分展现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面前,使审计影响力和权威进一步得到社会认可,又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一种专业、文明、廉洁、和谐、严格、奉献、奋进和包容的文化氛围,为推动审计事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篇(3)

酒店文化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其结构层次的划分,学者们有的将其分为物质、行为(制度)、精神三个层次,也有的将其分为四个层次,即表层物质文化、浅层行为文化、中层制度文化、核心层精神文化,其中“表层物质文化,包括饭店员工的风貌、酒店景观、饭店用品和产品文化,它是饭店文化的外资表现;浅层行为文化,主要包括员工礼仪、饭店的经营活动、教育活动和文体活动;中层制度文化,主要包括规章制度、企业制度、领导制度和组织机构;核心层精神文化,包括员工文化素质、核心理念、管理思想、思想模式”等。

文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管是三层,还是四层的结构体系,其实都是相对而言的。笔者认为四个层次的划分相对有序而细致地区分了酒店文化由表及里的内涵,在酒店文化概念的这四个层面中,以员工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人本内涵,贯穿着酒店文化的表象及内核,成为最为核心的内涵。酒店员工是酒店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饭店的主体服务力量,他们既是酒店文化建设的客体对象,同时也是酒店文化建设的主体实施者,是酒店形象与价值的体现,是酒店文化的灵魂。

二、以人为本的酒店企业文化特质

1.酒店管理者强烈的人本思想

“员工第一”的思想理念是成功酒店的企业文化中最显著的一个特质。对于酒店管理者而言,在思想意识里明白:我们不能单单要求我们的员工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要想顾客满意,只有酒店内部的员工满意了,他们才会竭诚为顾客提供“五星级服务”。

2.人才是酒店最宝贵的资源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酒店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酒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源。酒店管理者要爱才、识才、容才,知人善任,人尽其才。酒店有了一流的人才,才能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以人为本的酒店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顾客”,是成功酒店管理者的共识。

3.人性化的酒店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理论,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和分析企业的运行,把企业管理和文化之间的联系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把企业管理从技术、经济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人性化的文化管理被视为酒店管理的最高境界。

酒店人性化的文化管理,在酒店形成一种有利于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挖掘员工潜力的民主、自由的气氛,让员工生活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员工更容易表现出难以置信的良好精神状态,赢得顾客的高度满意。

三、建设“以人为本”酒店文化的措施

1.积极合作,培养员工团队精神

酒店文化是一种文化氛围、道德氛围和工作氛围,对于员工而言就如同作物良好的土壤,它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加强员工的合作精神,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增强酒店的凝聚力。每一位员工进入这个氛围里很自然地会受到熏陶和教化,产生一种从善如流的心态,发自内心遵从它﹑喜欢它,并以它为楷模和标准来自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给人一种潜在的动力,催人奋进。大家团结协作,并自觉通过努力向顾客提供最佳服务。

2.尊重员工,营造快乐工作氛围

尊重是沟通的主题,而关注则是尊重的体现,快乐的工作氛围不仅能够使员工的服务态度更加热情,也能够使他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北京香格里拉饭店非常重视员工感受,认为“一切从人做起”是提供良好服务的保障。香格里拉有非常的漂亮员工区,餐厅豪华、时尚,而且带有文化气息,还取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香格人家”。这看上去不像是员工餐厅,很像是待客区的艺术餐厅。总经理认为:优雅舒适的环境,可以使北京香格里拉饭店的员工每天都能在一个极其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开始一天的工作。这一点正是他和饭店管理层的追求所在。

3.信任员工,给予员工充分授权

古语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员工授权,让他们放开手脚自主地完成工作任务,尽情地把工作才能发挥好,这是对酒店员工信任的最好诠释。如果员工在服务中需要层层汇报才能解决问题,一会影响工作效率,二会影响员工的情绪,抑制员工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里兹•卡尔顿的首席执行官霍斯特•舒尔茨先生坚信员工的重要性,他表示应把更多的权利下放给员工。饭店规定所有员工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高达2000美元的金额来处理顾客投诉和纠正错误。这一权利下放的做法是对员工充分的信任,给予了员工极大的工作积极性。

4.多元培训,提供员工发展空间

培训员工是建设以人为本的酒店文化的关键环节。多元化地培训员工,可以增强酒店员工服务过程中的信心,使员工面对任何情形都能得心应手。理性的员工总会挑选那些能资助自己终身学习、给予各种培训,从而促使自己事业发展的工作氛围的企业。对一线员工认真选拔和良好培训,给予他们解决顾客问题的自由,奖励他们良好的表现,甚至是给予确保完成任务的责任,都能使他们产生高度的自信和满意度。

通过多元的培训,员工可以掌握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且随着他们的能力提高,管理者就可以把一些责任和做决定的权力下放给一线员工,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发展和提高,进而感受到他们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赵志磊李华.饭店文化[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1-4.

[2]吴萍,苏勤.饭店文化的构成特征及其管理功效[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5(4).

[3]孙丽霞.饭店文化建设的误区及其解决思路[J].商业经济,2007,(2):56.

篇(4)

先进文化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浓厚和完善的文化可以激发员工对优质服务的追求,这对服务业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服务生产和消费的性质决定了服务营销文化的重要性。服务营销文化能够整合服务业员工思想和行为,培养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具有强大的驱动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良好的服务营销文化会促使服务业经营业绩的长期增长,正确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变革。

服务营销文化内涵的界定

服务作为一种营销组合要素,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对于服务本质和特性的争论也在继续,服务行业的营销还远远落后于制造企业的营销,但是服务营销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必须具有的经营思想,有关服务营销的研究和应用成果也不断涌现。在此大背景下,创造一种优秀的更加重视提供良好服务和顾客导向观念的服务营销文化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服务质量是各种资源包括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要成功地进行质量管理,必须创造一种能够提高服务质量的优质的文化。服务业中的质量控制远比制造业中要困难得多,因此必须在服务业中宣扬服务导向和质量意识、价值观念。服务业在制定和实施服务战略时需要组织中所有员工的参与和支持,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人员、一线服务人员、支持人员都要参与其中。保证所有人员的参与及对优质服务的认同十分重要,这时就需要能被称为服务营销文化的企业文化,服务营销文化为这种认同提供了内在的基础。相关研究学者认为,服务营销文化的涵义是:它追求优质服务,每个人都把向内部的顾客和最终的外部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视为生活的自然方式和最重要的规范之一。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因素不重要,但是它确实意味着服务意识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和战略实施当中需要最优考虑的。我们知道,服务营销随着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而变,市场中的个体所具备的经营思想,其核心理念是顾客的满意和忠诚,通过取得顾客的满意和忠诚来促进互利互惠的交换,最终获取适当的利润和服务业长远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服务营销文化发展三个层次之“洋葱模型”(见图1)。

由图1模型可知,在洋葱的外层是第一层次,传统营销文化侧重于销售产品,不注重服务的作用;剥开洋葱的外层,进入第二层次,过渡期营销文化开始强调与顾客的沟通与交流,注重保留与维持现有的顾客;在洋葱的内核是第三层次,服务营销文化时时关注服务的作用,与顾客形成伙伴关系,创造新的价值,促进服务业长远发展。服务营销文化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服务营销文化建设对服务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服务营销文化建设中应解决好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树立服务导向的价值观

服务是服务业所有活动存在的理由,需要把它上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以形成顾客为导向的服务战略,但这并不排斥其他价值观的存在,如内部效率、成本控制等。服务营销文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关于服务业价值观、经营思想、服务理念、精神风貌、服务形象和素质等方面的全局性和系统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应站在全局和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以使服务营销文化与服务业发展战略保持一致,促进服务业目标的实现。

服务业发展战略多是关于服务业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谋略,对此,服务营销文化建设应尽早谋划,适时介入,为服务业发展营造有利的内外部环境。随着服务业参与国际竞争、国际商务交往的日趋频繁,这就要求服务营销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开放性,这是服务业走向世界的文化战略。

管理者要在服务营销文化建设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在制定服务业发展战略时,使服务业发展战略与服务营销文化互相匹配,积极调动各方面的要素,保证服务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在服务业内部,服务导向可以增强内部的氛围,改善内部服务的质量。从外部看,服务导向可以为顾客和相关群体创造优质的感知质量,并强化服务业与他们的关系。当员工以顾客为导向提供服务时,服务导向就形成了影响组织成员的共享价值观,在此条件下,员工之间、员工与顾客、员工与其他相关群体的接触就会以服务营销文化为指导,向对方提供优质的服务。

服务导向的价值观应该在组织中占主导地位,不能只将它视为次要的、边缘的东西,而是要将它看着战略层面上的东西,它必须用于对服务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的指导和对员工业绩的衡量(服务导向的作用如图2所示)。很明显,服务营销文化通过优质服务的价值观促进了服务战略的实施,这对服务业赢利能力的提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实施人本管理

在服务营销组合中,人员是关键要素。服务业员工不仅仅是一种生产要素,一种“经济人”,更是“社会人”和“文化人”,是服务业的主体。根据“服务业-员工-顾客”链条关系,在服务传递过程中,员工是联系服务业和顾客的纽带。顾客服务主要是依靠员工与顾客面对面的交流实现的,服务业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员工在服务过程中的表现。因此,服务业比其他行业更加注重人员的选择、培训与管理。员工是服务业的内部顾客,实行人本管理,有利于促进员工的满意和忠诚,使服务得以顺利传递。

服务业实行人本管理,其核心就是以人为中心,理解人、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满足人的合理需求,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员工积极参与企业事务,逐渐形成对服务业的归属感,为服务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管理者要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就应使员工以友好合作和相互帮助来代替消极和对抗,这种在服务业内部友好合作和相互帮助的文化氛围被称之为团队精神和团队文化。经常使员工处于轻松愉快、和谐团结、友好合作、相互帮助的氛围中,可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工作成效显著。

只有充分发挥这种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才能真正提高服务质量,带来服务业效益的增长。服务营销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文化的培育和推进,帮助服务业员工寻求工作意义,使员工形成团结和谐的团队,让服务营销理念内化为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使组织和个人得到最优的组合与匹配。

(三)倡导创新精神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思想层出不穷,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服务业面临的是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对的是追求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的速度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常规事情将日趋减少,社会各方面都呈现出加速变化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服务业必须辨识变化中的顾客需求和新的商业挑战,关注这些需求和挑战的出现,在这些新机会变化或消失之前,迅速地、恰当地做出反应。

服务业能否快速应变市场环境变化,事关服务业生存大计。顾客导向的服务理念是服务创新的方向和指导思想,服务创新的每一步都应当符合服务理念。事实上,要让一项新服务让顾客接受,首先要让服务业员工接受。提高员工对新服务接受率的途径可以是:鼓励员工参与新服务的构想和设计;加强服务机构的内部营销。可以说创新是服务业的生命内核,创新是服务文化同样也是服务营销文化的精神内核。

因此,把创新这个内核植入服务业价值观,全方位融入服务营销文化诸要素和建设服务营销文化的全过程,培育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服务业的品质,是服务营销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所有成功服务业的共同经验。

(四)形成核心能力

篇(5)

1.2开展名言警句氛围布置活动在科室中开展了疾控文化名言警句征集活动,各科室根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特点,提供2条以上与疾控工作内容相关或围绕构建和谐疾控理念的名言警句。各科室的积极响应,共征集到的124条名言警句。由职能科室将名言警句整理后通过智能办公投票系统,由全体职工投票选出50条自己认为最为优秀的名言警句。中心党政联席会参考投票情况,研究确定60条最适合中心价值理念的名言警句,交给专业的设计公司采用多种字体进行设计制作后,根据内容与区域功能适配、尺寸大小适宜、与局部环境和谐的原则布置到中心大楼办公区域的走廊和门厅。布置完成后,中心办公环境的文化氛围得到显著地提升,通过日积月累的熏陶,对职工的道德修养、文化价值观、健康观念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3其他疾控文化元素布置作为以技术服务为主要职能的机构,服务宗旨的确立及宣传周知尤为关键。为了凸显服务宗旨,中心在一进门的院内设立了文化墙,上面刻毛体“一切为了人民健康”,职工一进门就自觉树立这种服务意识。同时利用宣传栏、电子宣传屏的常规化宣传提升文化环境。中心领导意识到文化对构建和谐疾控的重要引领作用,要求各科室统一风格,以科室为单位打造具有科室特点、反映奋发向上精神面貌的科室文化宣传栏。让群众上门前就一目了然了解科室的职能及工作成绩,也让新职工更快地融入到中心的团队。并在中心使用频率最高的会议室墙上设立了荣誉墙,在中心成立以来获得的近百余个集体荣誉中精选30块布置上墙,充分发挥这些奖牌的激励和鞭策作用,鼓励职工团结一致,奋发向上,在平凡的疾控岗位上创造新的辉煌。

1.4加强品牌建设与宣传大力凝聚和发挥中心长期发展形成的技术优势,大力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培训建设,争取重大科技平台项目支撑,提高中心的硬实力。继续加强对外宣传,编印科普读物,把健康和爱心送到城市社区和农村。设计制作中心宣传画册和中心专题宣传片,开展援疆等对口支援工作。通过以上一系列举措扩大知名度,树立良好形象,提高民众对中心的美誉度,有利于群众积极参与到疾控工作中,提升工作效率及工作的有效性。

1.5与时俱进,打造疾病预报平台充分发挥疾控机构的人才和专业优势,组织30余名高职称、高学历、高素质、多学科的技术人才,建立了健康预报新媒体平台,将专业的监测数据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转化成政府需要和老百姓迫切需求的健康预报信息,被电视台、广播电台、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并通过微信、微博、短信和网站等新媒体,及时传递给市民,让市民享有更加便捷高效的疾控技术服务。在文化建设中充分引入信息技术,将平台作为宣传疾控的重要窗口,每个工作日更新微信信息,每月作一次疾病预报,切实提高服务水平。此项工作被市卫生局评为医德医风精品项目,相关新闻被评为省级新闻二等奖。

1.6打造富有疾控特色的道德讲堂道德是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疾控文化的重要方向。在文化建设中,中心结合文明创建将“道德讲堂”活动作为一项促进道德水平提高的生要举措,通过职能科室统一组织,科室分期承办的方式,搞活和丰富了“道德讲堂”活动,调动了职工参与热情,切实引导了职工省心修身,崇德向善。通过“道德讲堂”平台,组织向盖军衔、最美的乡村医生、林巧稚等先进典型学习,学习更多的医学人文知识,营造“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的浓厚氛围。

2疾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1疾控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疾控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原则,要坚持对内以疾控职工为中心,对外以社会群众等服务对象为中心。既要坚持以疾控的职工为中心,关心职工的“生活质量、身心完好和技能提高”,缔造适合不同职工发展的差异化可选择性平台,也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开拓创新,提高满足群众需求的疾控技术服务;把为职工服务和为社会服务同时列为疾控文化建设重点考虑的内容,两方面一起抓,两方面都要抓实抓好。

篇(6)

文化,是指人类一切物质创造与精神创造的总和。所以谈到文化,就必然涉及到传统。事实上,文化的“传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它是在时空中延续和变异的,它存活于现实发展之中,连接着过去,包蕴着未来。正因为传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所以它自身就蕴含着微妙的创造,应提倡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文化人类学者经常把传统中有创造力和更新力的基因视为“种子”,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现存的繁杂的生活现象中剥离出这粒种子。我们理解的文化建设就应该是培植这粒种子的工作,使文化在一种合乎自身发展规律的状态下去自然延伸。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我们就不难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笔者以为,要关怀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从青少年开始,在青少年的全面教育中自始至终地渗透传统文化的精髓。因为文化涉及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方方面面,会影响一代人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等,所以传统文化也必须在教育的广度上贯穿始终。笔者认为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的最首要也是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在大学、中学、小学开设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我们目前对于这类课程的理解还限定在概念教学的范畴,将传统文化枝干分离,抽其根,剥其花,去其果。这势必导致教育内容的枯燥,也必定会影响教育行为实施的效果。而且从教育的目的上来说,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曲解,传统文化并不仅仅限定于文字性的经典文献,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我们往往忽略了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教育。在物质文化中,诸如民俗节令、城市营造、工艺造物等,传统文化的形象似乎更加血肉丰满,深人浅出,也更有亲和力。只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结合,才能够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原生态色彩和本质特征。以美术教学为例,建议各级教育实施部门不仅仅教授西方的素描、色彩课,特别要注重增加对传统绘画、书法艺术的临摹和欣赏。建议围绕传统文化更多地开展一些动态教学活动,比如参观文化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围绕着它们增加一些手工劳作课程,真正动手触摸甚至体验传统生产、生活劳作方式和过程。亲自动手捏泥玩、编织结、剪剪纸、印年画、纺线织布,将传统文化还原到它的生存状态,让现代的孩子自已接近它体验它,在没有任何先验导引下自然而然地去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之美和技艺的智慧。如果说这是一种美的教育,那就是在培养青少年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综合审美体验能力,这才是对美的真正的理解,同时也是对传统的真正的领悟。在这样动态的传统教育活动中,将不仅仅涉及到知识的传播,而是把传统文化自然地通过教育的形式传承下来。文化素养的培养通过物质与精神等方面的体验得到了很好的贯通。二、加强文化设施的投入,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

篇(7)

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在企业发展中开展思想理论工作,要以理论为指导进行相关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人为本推崇服务意识。在企业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复杂的,工作任务也比较重,随着现阶段的经济不断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企业员工的思想就会受到很多不利影响,价值观的形成也因此受到了很多影响。有甚者在利益的诱惑之下出现的现象,主席提出的“苍蝇老虎一起打”正是针对这种普遍的贪污现象而言的。人性的自私以及企业内部的利益冲突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面临着很多的压力。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就要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实际利益,以服务意识为主,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顺利成功与否的标准,要从员工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员工解决实际的生活困难和生活需求,这样才能有效的化解矛盾,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最终也就能为企业创造更过的发展机遇和利润。2.与企业文化建设密切结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以科学的态度推陈出新,保证内容、形式、方法的科学性,不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变成形式主义,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汇总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企业文化是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讨论的新课题,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理论和实践对接的桥梁。企业文化是指能够为企业员工所接受的、能够反映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念。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塑造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健康、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凝聚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这对企业发展和管理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要注意与企业文化建设密切结合。3.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和谐发展的措施。首先,紧密联系实际,选准企业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和结合点,选择最有代表性和最有影响的问题加以解决,从而打开工作局面,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其次,重视和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的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文化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性。它只为这个企业所有,只适用这个企业,是这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条件及其历史延续的反映。通过现代思想政治工作,从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着手,结合企业的特点和优势,高起点、高标准选择企业文化的发展目标,发展本企业的文化个性,培育员工积极、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工作精神,为企业发展服务。此外,在企业文化建设与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中要灵活应用软硬结合的技巧,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先导,积极强化,软硬兼施,相辅相成。在培育企业文化的同时,必须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工作人员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在建设企业文化时也应遵循这些法则,通过现代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工作人员的价值观、信念和作风等要素,引导工作人员正确处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问题,树立起团结向上、乐于奉献的思想意识和企业精神。

篇(8)

睢宁县乡镇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与群众的实现需要还有一定差距,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基层干部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受体制、机制的制约,乡镇文化发展处于弱势地位。基层干部的认识有限,在文化工作上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基层文化建设发展缓慢。各级领导对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成为基层文化建设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二)文化服务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各乡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但由于经费不足,文化设施不健全,文体活动开展较少,参与人员较少、活动档次较低。例如,农家书屋由于经费和人员的不足,书屋管理使,出现图书归档混乱、丢失等问题。(三)文化工作队伍有待进一步壮大。各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普遍较少,除城关镇之外的其他15个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只有1人,既是站长又是工作人员,部分乡镇还兼任其他职务或有其他工作安排,文化工作专业人才匮乏,制约文体活动开展。(四)文化活动的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由于对文艺团体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各文艺团体实力较弱,没有形成独特的文化活动品牌,活动缺乏连贯性,活动规模较小,在群众中没有形成较大反响,未能充分发挥其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作用。

我县基层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篇(9)

2安全标准化与企业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关系

2.1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起源于安全文化

一个企业的生产方式跟企业中每个人的关系都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一个企业需要有一个安全的文化理论文化来指导和规范企业中个人的行为活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把安全的文化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就产生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核心是人,关乎到每个人的思想和意识,它需要靠人的自觉性和高度的认知。要做到这一点,不能用简单的规章制度、奖励惩罚来解决,而是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安全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有一个质的飞跃。每个员工的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企业的培养,同时一个企业安全生产文化的建设也需要每个员工文化素质的提高。

2.2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体现安全文化

与社会文化不同,安全文化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用文化来引导人们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手段,他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安全文化强调规章制度的明确,要求安全基础管理要相对的扎实,如果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够齐全,原始记录不够明确,那样是不行的。其次,安全文化还强调现场的管理,例如,一个企业在工作中要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注重工作现场,必须要创造一个拥有各种安全标志、标语、整洁以及安全通道畅通无阻,没有妨碍物品的现场环境。

2.3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内容中看,进行这项工作的主要作用和目的是由于其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即其将企业中的员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核心,希望通过文化手段的运用来使企业中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被激发,认识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并自觉自愿的遵守企业的相关规定和规范,是一种极为科学合理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法。这不仅是一种涉及内容较为广泛的管理思想,而且其内容有十分具体,具有极佳的人文性与科学性,能够将人的行为与思想联系到一起,具有较好的时效性与操作性,对于企业安全文化的深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可以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但是一种思想精神,更是一种企业文化。

篇(10)

环境可以造就人、培养人、改造人,它具有独特的教化力、感染力和约束力。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得身处其中的师生在这种绿色文化环境下熏陶、影响、教育,自觉地参与到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环境素养。绿色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在这些方面均涉及环境教育各个方面,通过物质文化中校园环境绿化、绿色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其次,制度文化的绿色大学、美丽校园建设各项制度,让学生感受到校园制度的约束力和动力。行为文化的建设更能直观的为师生营造一个示范和表率作用,直接受到教化。因此,形式各异的校园文化建设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校园里充满了浓厚的教育气息。

1.2丰富多彩的绿色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环境教育实践的平台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举办的“美丽中国,美丽师院”艺术作品展。生物系承办的主题为“美丽湖南,让鸟儿自由飞翔”的衡阳市第32届“爱鸟周”活动。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环保教育工作室在酃湖水上公园开展环保公益活动,“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大型签名活动,以及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室组织开展的第21届“世界水日”活动。新闻系提升学生的文明修养,提高宿舍文化的品位,营造温馨舒适的寝室环境的“寝室文化节”。化学与材料科学系在西校区千禧楼举行以“环保”、“创新”为主题的环保服装设计大赛,参赛选手以旧报纸、塑料袋、旧衣服等废弃物为原材料设计、制作成衣服。“美丽名片”美丽宿舍、美丽教室、美丽使者的评选活动让校园充满美丽,还有微电影等形式展示绿色校园文化。这些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参与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发挥各专业的特色,将环境教育融入其中。

1.3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了环境教育的内容

课堂环境教育包括通识性环境教育的课时有限,教学内容往往是侧重于某一方面,而不能系统全面的涉及到环境教育的各个方面,致使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往往处于一个片面的局面。如文科类专业侧重于环境伦理、环境法规、环境管理和环境学概论,而理科类侧重于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环境保护,艺术类的侧重于环境艺术、环境审美等。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就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开展涉及到环境理论、技术、审美等方面的主题活动,强调人地关系,将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共同围绕某一主题而开展活动,丰富了环境教育的内容,同时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使学生能全面的去认识环保。也让学生体会到环境问题并不是那样的枯燥和遥远,也并不是不可控的,只要人们认真对待,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一切皆在掌握之中。环境教育内容广泛,表现的形式多样,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丰富了环境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二、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1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下的环境教育目标泛化性

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对推动环境教育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这种课堂外的教育方式不像课堂教学,有着明确获得学分的学习目标,而呈现目标的多样化,在这种状态下,对环境知识的获取、环境意识的培养以及环境行为的实施取决于自己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由于学习者对环境重要性的认知差异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务必导致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的差异,因此,学习效果是否良好取决于学生的态度和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开展能否让学生获取相关的环保知识,能否参与环保实践活动。这种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去教化学生在短期内不能呈现明显的效果,调查发现经过2年绿色大学建设,开展了系列的绿色校园文化活动,但是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环境知识和环境行为没有明显提高,只有环境意识略有提升。但由于其学习的自由度大,没有压力,不是为学分而去学习,通过主动的学习会更加轻松愉悦,并且这种泛目标教育方式具有长效性。

2.2校园文化中的“绿色”建设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

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师生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是以面向可持续发展观为导向,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低碳生活为基本行为准则,从而营造出绿色、低碳、环保的校园氛围的建设[3]。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崇尚绿色,将绿色贯穿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不单是强化校园的绿化建设,更重要的是将绿色理念融入到校园的各个角落,植入到每个人的大脑之中,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价值观、绿色消费观以及行为上践行绿色环保。例如食堂开展“光盘”行动,节庆日推行的“电子”贺卡,工作中无纸办公等等。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媒体宣传、景观构建、艺术活动、科技创新等方式向学生传递了绿色理念,因此绿色始终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4],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是推动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2.3 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为环境教育提供了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传统课堂环境教育形式相对而言比较单一,而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为环境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将课堂教学延伸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借助媒体,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图书资料、网络系统以及便携式终端手机等多种渠道;可以利用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资源进行生态知识的普及;还可以借助各种文艺活动、画展等开展参与式课外活动;还可以开展绿化校园、美化宿舍、教室等场所体验式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让学生不受时空限制进行环境教育。例如2012年12月推出大型环保公益活动———“水果贺卡,传递绿色祝福”活动以及在2013年6月举行的“衡阳师范学院环境保护教育暨环保先锋队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中开展的“十件环保大事”、“十佳环保宿舍”、“十佳环保先进个人”、“十佳环保论文”、“十佳校园美景、“十佳环保天使”活动,这些活动是绿色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这种环境教育是对课堂环境教育的整合、补充以及延续。

三、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开展环境教育的几点建议

3.1坚持以综合通识性课程为主,发挥校园景观文化辅助教育功能

虽然绿色校园文化能够以不同形式和载体为环境教育提供了素材,但是有些环境知识却隐含在校园文化之中,只有那些用心体验和观察的才能发现和感悟,这种隐性教育课堂产生的教育效果具有局部性。充分反映了校园文化仅能作为创设环境教育的学习氛围和潜移默化场景,是课堂环境教育的补充。为了提高整个大学生的环境素养,大学生通识性环境教育相关课程的开设不能放弃,课外环境教育不能替代课堂环境教育。必须坚持开设跨学科综合性的通识性课程[5],让每个学生都接受全面系统的环境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打好了基础,教会学生如何去挖掘信息,自主学习、自由探究,更能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才能推动环境教育。

3.2建立以奖惩结合的行为文化,推动绿色环境行为养成

环境行为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掌握了环境知识就能实现的,它是行为人环境素养和环境意识的综合体现,同时外部的环境状态也是影响环境行为实施的重要因素。经常发现学生不把牛奶瓶、果皮、纸屑主动扔进垃圾桶,而残留在课桌里。尽管学校三令五申禁止在教室内吃早点,但是仍然有偷食者,严重影响教室环境卫生。因此,建立《班级环境行为评价准则》,开展绿色班级、绿色寝室的评比活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并建立自激、自律、自警制度。开展“美丽校园、美丽宿舍”评比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来展现对环境美的追求,并付诸实际行动。同时对严重影响环境的行为给予惩罚,建立惩罚机制。学生的行为文化建设是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大学生消费行为、道德行为等方面的文化建设,通过广泛的宣传,树立典型,弘扬先进的行为文化,特别是发挥各专业特色,展现专业魅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绿色环境行为的养成。

3.3积极开展环保义工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环境社会责任感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给人们生活、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严重的威胁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开展环保义工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环境治理所付出的代价。先从简单的垃圾清理开始,逐步深入到社区、企业、农村等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调查,调查环境污染的危害和治理环境的艰巨性与长期性,使他们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义不容辞;另一方面,开展环保宣教活动,向校园、社区、村庄的公民进行净化生活环境的环保活动,同时开展垃圾分类以示范宣传为主导,以参与互动为倡导,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提升公民的主观性和参与性。在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扩大参与人群,甚至可以采取人人参与一项或多项义工活动,如体验式的收集垃圾、清洁卫生,宣教式的社区活动,探究式的环境调查以及环境治理研究实践。这样,让环境问题不再远离自己,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上一篇: 记叙文写作教学论文 下一篇: 扶贫互助协会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