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实训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13 21:07: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野外实训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野外实训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5-0014-01

一 户外生存急救课程的概念

户外生存急救课程是指选择适当的野外环境,设计相应的课程方案,创造特殊的活动情境,以教学和实践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从中获取生存的基本知识,进行自我救护或团队救护,培养团结合作、勇于探险、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创新进取精神,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生存急救能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课程目标。

二 开展户外生存急救课程的意义

1.更新学校体育课程的模式,让学校体育回归自然

本课程将给高校体育课程带来一种新的模式和思路,将原有的、相对封闭的传统体育教学引入到大自然中,突破了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由原来的单向教学转变成在大自然中的双向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2.拓宽了学校体育课程的维度

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以传授学生跑、跳、投等基本动作技能或开展球类运动、水中运动、传统体育等形式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手段。如今,户外生存急救课程拓宽了学校体育课程的维度,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创新性的将体育与野外生存学、急救学等学科相结合,提高了体育课程的实用性。

3.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

生存急救课程要求学生在陌生的环境中挑战自己的体能,利用自己的智力、经验、专业知识、技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培养生存、自救技能。课程的过程也锻炼了参与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在现实环境中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增强他们的协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 户外生存急救课程的内容设计

训练课程主要包括理论课(12学时)、校内模拟实践(24学时)、野外综合训练及考核(2~3天)三大部分。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是顺利完成实践环节的重要一步。理论课程主要包括野外生存技巧、野外生存概论、户外急救常识、户外应急事件处理等。理论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严谨、细致,因为理论上的欠缺会导致实践能力的不足,会带来意外事故的隐患。

校内模拟实践是户外生存急救课程的重要内容,即野外实训考核的完整演练,主要包括体能训练、心理训练、生存技能训练、校内模拟训练四个部分。体能训练包括力量训练、耐力训练、速度训练、柔韧性训练。心理训练主要是通过拓展训练课程开展实践,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个人心理训练,采用空中抓杠、断桥、信任摔背等拓展训练课程中以个人挑战、团队激励为目标的经典项目;另一部分为团队心理训练,同样采用巨人梯、穿越电网、求生墙等拓展训练课程中以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为目标的课程项目。生存技能训练包括户外设备使用、徒步、户外取水、户外食物识别等课程。急救技能包括求救、自救、互救三个部分。求救是指遇险求救;自救包括户外绳索使用、户外包扎和户外止血;互救包括心肺复苏法、骨折固定法、关节扭伤处理、急救设备使用。

野外实训考核是本次课程最关键的部分,直接检验着前期的理论学习和模拟实践水平。野外实训考核包括不同类型的野外综合实践训练、野外定向、户外生存技能比赛、模拟求救、模拟自救、模拟救护等内容。在野外实训考核实施过程中保证安全的同时,严格把关,提高训练的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四 结束语

实践证明,户外生存急救课程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生存急救技能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经过实践总结,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尚待改进的方面。如:(1)课程的内容设计问题。今后从课程的内容设计上首先要不断细化课程内容,应适当增加实践课的课时,同时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实施分级、分层教学、师生互助教学等手段。(2)改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从听觉、视觉、感觉三个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学生直观了解和学习生存急救技术,采用情境模拟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户外急救突发事件综合急救的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汉.山地户外运动[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3~4

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083-02

控制测量是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主要阐述控制网的布设、控制测量技术设计、卫星定位测量技术、导线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控制测量技术总结等内容,是一门理论知识较深、数据处理量大、仪器操作性教强的课程。在中高职衔接“2+3”教育模式下,这门课的短板较为明显,一方面中职学生没有经历3年高中阶段的学习,理论基础薄弱,理解能力欠缺;另一方面这门课理论知识深,数据处理多,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理论基础和计算能力。

为了提高控制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在中高职衔接“2+3”教育模式下,我们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把“工学结合”作为本门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适当弱化理论知识,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引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改革,满足“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要求。

一、控制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运作过程中企业参与色彩不浓。工学结合的“工”强调的是实训、实践,其“精髓”就是把课堂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在职业环境中强化实践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控制测量课程的实训、实践往往只是在学校范围内进行简单的控制网模拟练习,实训的外业环境,控制点布设,控制网精度、范围和观测数据处理等方面都无法跟实际工作中的控制测量任务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学生在实训过后仍然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无法完成工作中的实际任务。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测绘企业的积极参与,学校只有与测绘企业密切合作,建立联合办学机制,由企业定期派遣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控制测量实训指导,跟校内实训教师一起完善实训指导书,在指导书中引入真实的测量任务,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严格按照企业的工作制度、规章和相应技术要求完成实训任务,达到学以致用,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快速适应测绘工作岗位,实现就业零距离对接。但由于目前行业、企业联合办学的体制机制还没有理顺,无法形成利益共同体,往往是学院积极想和企业联合办学,引企入校,但企I由于各种原因参与积极性不高,敷衍了事。

(二)教材内容脱离工作实际需要的现象比较普遍,理论性太强。教材是课程的记录,更应该是课程的设计,体现教学设计思想。目前高职控制测量课程的教材是在本科院校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内容以三角网理论为主,理论性强,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很高,不利于高职学生掌握,导致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很差。而且教材中介绍的测量仪器以J2型精密光学经纬仪和电磁波测距仪为主,这类仪器操作复杂,在控制测量外业中已经很少使用。随着电子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常规控制测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目前测绘企业在野外控制测量中使用的仪器以全站仪和GNSS为主,布设的常用网型是导线网和GNSS网,数据处理以电算化为主,不需要很强的理论知识,只需掌握简单的仪器操作和相应计算软件即可。但这类知识在控制测量课本中很少被详细叙述,只是作简要介绍,一笔带过。可见,教材内容没有与时俱进,脱离了工作实际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在控制测量岗位上不能学以致用,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3)

1《中药学》实践性教学常见问题

1.1药物标本种类单一、数量有限、局限性较大

传统《中药学》实践性教学中只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饮片标本供学生辨认,且标本多为药房中的常见饮片,饮片特征不明显,同时由于饮片数量有限,学生只能凭借肉眼辨识,对于有些药物需要靠其他鉴别方法比如:口尝、水试、火试法则无法推行。学生只能对药物有一个外形上的认识,对真正的掌握药物的性状特征帮助不大,从而对一些外形相似的中药饮片的鉴别具有较大难度,由于这些因素的局限,学生只是初次接触饮片时兴趣较浓,随着次数增多,学生兴趣也在逐渐下降,学习积极性减退。

1.2中药饮片辨识特征不明显

传统饮片辨识多是标本室识别与教室日常识别相结合。标本室识别主要是老师带学生到标本室进行饮片识别的实训,但是受标本室条件限制,加之近年来学生扩招,很难保证学生的实训效果。教室的日常识别,多是用包装袋分别装10g左右的饮片,然后悬挂于教室的墙壁之上,学生可于日常空闲时间进行自我学习、辨别,此种办法对于弥补标本室的饮片识别具有很好地效果,但是由于包装袋太软,学生多会直接捏按饮片造成饮片破碎造成后面同学无法正常识别。同时由于包装袋的塑料膜很容易污染,从而模糊不清,只是刚刚放入饮片时饮片识别较为清晰,时间一长无法正常识别。

1.3中药野外认药采药开展不力

影响《中药学》实践性教学的另外一个因素是野外认药工作开展不力,野外实践性教学由于贴近大自然,可以集体活动,同时在活动中可以进行药物的识别,学生具有很强的兴趣。但是某一个地区的正品中药材并不多,其他多为当地的民间草药,而科班出身的老师只是对书本上的常用中药材熟悉,对于当地习用的草药并不熟悉,这就造成了野外认药的药物种类较少,对学生野外实践性教学的效果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4中药标本室简单

传统的中药标本室简单,只是用药斗盛放饮片,但是这样的方式一是不利于学生认药,一次只能十几个人,就把药斗前站的满满的了,对于一个班的实践教学开展十分不利,同时简单的以药斗存放饮片也存在饮片容易变质、长霉、虫蛀等弊端,同时一些诸如巴豆样的有毒药物会被学生偷偷带出饮片室,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另外由于饮片室布局简单,学生认药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保持对学生兴趣的吸引。

1.5名贵药材保管不力

由于传统的中药饮片室简单,对于一些名贵中药保管不力,由于名贵中药材成本昂贵,如果让学生反复捏拿药材消耗较大,同时一旦名贵药材变质,损失较大,如何既加强名贵中药材的保管,又有利于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的开展,也是中药标本室建设发展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之一。

2《中药学》实践性教学改革

针对《中药学》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校在该课程教学中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中药学》的教学效果也稳步提升。

2.1积极编写《中药学》实践性教学大纲

《中药学》的实践性教学主要是对中药饮片的辨认,而在《中药学》传统教学中只侧重于对中药性能、功效、临床运用的理论讲授,即便是认药,由于任课老师在中药鉴定学知识方面的欠缺,对学生如何根据饮片性状特征进行鉴别指导较为欠缺。因此本课程针对这一问题组织教师认真编写《中药学》实践教学大纲,对常用饮片的性状鉴别要点进行梳理汇总,编写成统一的教学文件,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增强学生的识药认药兴趣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2.2加强中药饮片量,满足学生实践性教学

困扰中药认药识药的主要问题是标本的量不够,学生无法做到人手一份进行鉴别,所以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我们主要通过不断积累,每年对所购买的标本进行回收整理,对于无法再利用的标本进行补充,这样不断积累标本的量也在不断的扩充,有效保证了学生对标本的需求。

2.3用矿泉水瓶替代传统的塑料包装袋

在学生认药识药的过程中传统的包装袋展示极容易模糊,甚至学生无法正常辨识饮片,我们在实践中经过探索发现我们学生遗弃的矿泉水瓶其实是非常好的展示器材。我们把普通的矿泉水瓶中间剪短将其高度缩减到10厘米,再用透明胶布将其瓶底和瓶身粘接起来。矿泉水瓶展示饮片的优点:一是可以有效的保存饮片,包装袋展示饮片学生往往用手去捏,刚刚展示几天饮片就会被捏碎,矿泉水瓶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二是矿泉水瓶展示,可以长时间保持瓶子清洁,而包装袋几天以后就模糊不清无法观看;三是矿泉水瓶随处可找,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4遴选中药饮片标本

学生在中药饮片的辨识中往往面临饮片鉴别特征不明显的问题,所以必须由老师对饮片进行合理筛选才能保证饮片的典型特征,保证学生认药识药的教学效果。同时针对中药饮片标本特征内容制作ppt,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2.5加大中药标本馆建设

中药标本馆建设是近年来中药实训领域的重要突破,也是各院校教学积累的结果,中医药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之一,通过中药标本馆建设对于提高《中药学》的实践教学意义重大,它科学合理的将中药生药标本、饮片标本、腊叶标本、浸制标本、动物标本、名贵中药标本集中进行展示,让学生接触的不再是简单的中药饮片,对于全方位了解该味中药的来源、生药特征、饮片特征具有非常好的价值,尤其是对于名贵中药标本的展示,既满足了实践教学对名贵中药标本的需求,也加强了对该类标本的保管。同时也有效弥补了野外认药种类少,季节性要求高的困难,学生足不出馆就可以看到药物的原植物形态。另外中药标本馆在建设中可以对中医药文化进行重点展示,既加强了学生的中医药文化教育,同时也为当地中小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中医药传统文化科普基地,同时也为学校对外交流提供了独具特色的展示窗口。

2.6加强中药野外实践性教学

针对中药野外实践教学面临的中药种类有限,季节性限制等不利因素,我校主要通过中药种植园的建设来解决这一问题。中药种植园不仅对当地中药材进行了引种,同时积极与其他院校中药种植园进行交流,使种植园内的中药品种的得到了有效的保证,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校内识别植物类中药原生形态。同时我们还针对当地中药材资源整理编写了《保山地区常用中草药图谱》,为学生进行野外实训提供了指导教材。

3结果

篇(4)

本次实训目的与要求就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熟悉全站仪的使用,掌握导线控制网的布设、碎部测量和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分发仪器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训。先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在校内划定测区小组自行布设平面控制网,然后进行碎部测量和水准测量。水准点选在道路路边(不得将点选在道路中间,以免发生交通事故),点位确定后做好标记并编号。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并且观测的测站数为偶数。

二、水准仪的使用

1:安置仪器 2:粗略整平 3:瞄准水准尺 4:精确整平5:读数

在平时的日常学习中我已经对DS3水准仪的使用有过实际操作,这次所使用的水准仪是自动安平水准仪,又比之前所试用的较之先进,每次读数都省去了精平的操作,使我们的每次观测都能顺利的快速完成,大大的提高了我们的测量速度。这次实训我们采用闭合水准路线的测量,在这第一次的实训中我们就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在学校我们部分点位为了能够通视设置到了人流量比较多的过主干道上,过往的行人直接影响了我们测量的正常进行;现在正值严冬,寒冷的天气,不但影响着仪器的读数还考验着我们同学门的耐力。但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我们保持平静的心态来寻找合适的机会,用坚强的意志接受寒风的考验。在检验所测数据的时候,做到发现错误立即解决对读数结果超限的时候立即返工,同时还发现测量工作一般都在规定的记录表格上如实地反映出测、算过程和结果,表格中有计算校核,∑a一∑b=∑h,这只说明计算无误,但不能反映测量成果的优劣。外业测量结束后,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在限差允许的范围内,即按水准路线长度或测站数进行调整,若超过限差,必须重测,直到合格为止。

三、经纬仪的使用

在导线测量中的水平角角度测量对于我们来说要求非常高,我们用了J2和J6型和电子经纬仪。由于我们在平时的日常学习中接触过经纬仪较少,周新力老师又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由于经纬仪的精确度很高,这就要求我们一直都秉着做事严谨的作风,对于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在每一站上都要进行盘左盘右读数、一测回的数据是否超限进行检验,如果超限立即重测,直到符合限差再进入下一站。 在实训中为了避免大的误差我们也都总结了不少经验,例如我们采用盘左和盘右观测取平均数的方法,可消除照准部偏心误差、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横轴不垂直于竖轴的残余误差。又如在短边上的端点观测角度时要特别注意对中,照准目标时要尽量瞄准目标的底部,因为它们对测角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为了消除度盘的刻划误差,需要配置度盘的位置,每测换进行配置。在角度测量时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仪器下沉和路边行人带来的影响。由于做导线的时候选点都较远,且都在马路旁边,过往的车辆行人都是很大干扰,想瞄准点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能抓住任何机会的能力。为了避免行人和车辆的干扰,所以我门每天都很早出门,必须在人少的时候抓紧时间干。角度测量过程中,让我们都看到了同学们在实训过程严谨的作风:在寒风中我们的立尺员能做到有毅力不动摇,光线不好且风大的天气条件下我们的观测员能能过耐着寒风用铅锤做到严格对中,记录员核算员能做到数据部出错。

四、全站仪的使用

在现代工程测量中,全站仪的使用越来越多。因此作为高校的土木工程类学生是很有必要学会使用全站仪的。全站仪相对来说操作更简单功能更加强大,距离、角度,而且可以直接算出坐标。我们此次实训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全站的基本测量(距离,角度,坐标)、放样和野外采集点的功能。全站仪的使用和电子经纬仪类似,它的主要是通过键盘来进行人机对话的,全站仪和棱镜配套使用。全站仪采集的数据能直接导入电脑,我们有个小组就采用这个方法进行了小面积范围内的成图。

五、实训认识

通过这次测量实训,我学到了很多,比如对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训中,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任务,来不得半点推委和逃避,野外作业也没有给你回去翻书的时间,一切都必须在现场解决。因此,这让我深深明白理论知识的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安心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做到胸中有沟壑,一目了然。为以后实际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次实训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实训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是带来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损失。一次测量实训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训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训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提高了我组成员的默契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每个组都像一个大家庭,遇到问题都会集所有人的智慧一起解决,虽然有时我们会因为一些实训中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吵的面红耳赤,但大家都想着把要完成的这次实训完成的更加完美。在以后的学习、实训、工作中我都要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学会和同伴和睦相处,学会宽容。地形测量实训就这样圆满的结束了,现在回想起来,收获不小。同时,让我们体会到了测会工作外业的艰辛,内业的耐心,也让我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就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让我们了解到了团队工作的重要性。再者,测量中还要注意仪器的保护工作。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实训的机会,让我们体会现实,体会生活。这次测量实训定会对我们的未来走向社会有很大帮助,并且为今后我们完成后续相关课程和面向社会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经验教训

当然在成功的背后有很多的辛酸和困难,我总结了一下实训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比如仪器是否精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是闭合的水准测量和水平角测量均需检查闭合差,超过限差一定要重新测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小组成员的合作非常重要,有一个良好的实训氛围,工作环境,是实训顺利完工的重要保证。

今后的路还很长,本次实训仅仅是个开头。在以后,无论是实训还是在工作岗位都要秉着严谨的工作态度,逐渐树立行业精神。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使自己更加完善,真正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测量实训报告(二)实训时间:20XX年12月16日至20XX年12月19日

实训地点:

1.地形图测绘实训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龙泉山地区

2.地形图识图实训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花山地区

特说说明:因12月18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训改为识图实训,19日继续进行测绘实训。实际日程安排为16、17、19三日进行测绘实训,18日进行识图实训。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测量学实训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训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训应达到如下要求:

1. 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 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 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 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二、实训任务及内容: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

2.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训,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 m 的20 cm*20 cm的地形图。

3.内容:

(1)校正仪器(经纬仪),工具及用品的准备(包括测量记录计算手簿、2H绘图铅笔、三棱尺、半圆仪、图板、胶带等基本物品);

(2)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

(3)过程:

为期3天的测绘实训是在江夏区的龙泉山进行。这里的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2米的等高线来描绘。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种--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对于我们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积极作用的,它们可以为我们的休息提供软垫。而树具有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至于万人的荆棘,它不仅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实训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

第一天,大家都没有一点经验。到达指定区域后,各组杀向各方,去寻找前一日展在图上的控制点。不论是基地班、地质一班还是地质二班,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寻找控制点,而基地班的点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我延着似乎有人走过的小路独自前行。在路边发现了“地大I17”,短暂的兴奋后,我继续前行,I17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点。走了大约80米,“地大I15”的桩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样不是我的目标。旁边的山上似乎有片草丛,那里或许有控制点吧。看了看周边,还没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决定上山。拿着图板,穿过了一片荆棘,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到了山顶。这里果然有点,“地大I05”,这不是我们的点。又一次抬头时,我已经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断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没路了怎么办,开路呗。戴好手套后,我用20分钟开了一条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大I40”也是这样找到的,它在I15对面的山坡上。估计这座山上还会有控制点,我就爬了上去。这时时的我已有些疲惫。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

突然,下面的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我。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我到了那个地方。这里果然有控制点,“地大I13”,它依然不是我们6组展在图上的点。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难。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7个人总算凑齐了。对前一段的寻点做了短暂总结,我们决定在控制点旁边架设支点,代替控制点。实际证明,这是多么英名而伟大的决定啊!这次会议成为了6组测绘全程的转折。一切就绪后,已经10点多了,离当日结束测绘时间还有2个半小时。经过我组同志的全力奋战,我们后来居上,当日测得50个点,为后两日测绘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组对困难预计不足,导致全组成员在当日的实训中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找控制点上。当日测绘工作结束后,我们6组成员聚在一起交流了经验,并对第二天的测量做了更加具体的安排。大家相互鼓励,要在后两日的测绘工作中发扬今天我组在找控制点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测绘任务。

12月17日早,大家吃过饭后坐中国地质大学校车又一次前往龙泉山。沿途的景物已经变得熟悉,大家都没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图板和记录本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着积极的准备。40分钟后,我们到达龙泉山。一下车,我们测量6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随大部队,直接前往我们的控制点--“地大I06”。I06的位置是在两个山之间的鞍部,周围高树较多,短暂地商量后,我们果断地放弃了它,决定在其附近视野更加开阔地地方建立支点I06-1。将经纬仪对中整平、消除视差后,我组的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状态。负责选点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国同学先是围绕着I06-1树立视距尺。我读取的数据经检验出现多次出现“零误差”。负责计算的辛悦和孙军同学也加快了步伐,一组组数据很快传递给负责绘图的江晓斌和刘超同学手里。整个小组紧张而忙碌。I06-1的支点位置之优越,视野之开阔很快得到验证。我们在这里所能测到的最远的点就是011081班测绘区域的边缘。在中午补给的时间,组长召集全组交流上午工作经验,负责各项工作的组员都提出了相应建议,决定接下来先继续在I06-1进行测绘,结合上午描出的图上点的位置,在测区边缘进行补点,然后转到“地大I16”控制点。

变成了泥土的颜色,衣服也弄脏了,头发上都是灰尘的痕迹。有的同学坐下一会就睡着了。这一天是疲惫而幸福的。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164-03

Explore Practical Education System of Bi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IU Yan, SHAO Yan, ZHOU Yulin, JIANG Dan, MENG Wei, TENG Lirong, MENG Qingfan

Abstract As the main problem existing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link of biology, so the 3, 4, 2, 1 practical education system of biology is built. It improves the practice innovation ability, employment competition 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students.

Key words biology; practice teaching; specialized experiment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深层次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成为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有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中,构建了“3个衔接、4个结合、2个融合、1个融通”的生物学专业实践教育体系,提升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2014年获得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 生物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生物学类包括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和生态学四个本科专业。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虽然在相关知识、技术和方法方面存在诸多交叉,但缺少交叉学科综合大实验项目的设计,缺乏与科研生产相衔接实验项目的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多以实验课堂教学为主,缺少实训实习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实践教育特色不突出;专业实践教学队伍缺少高水平科研教师和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缺乏专兼职结合的专业化实践教学队伍;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缺乏按人才培养特色统筹规划、系统设计,特别是理科高校缺乏校内实训基地,加之校外科研生产实习基地少,学生实习难以进入生产的核心部位,无法得到科研生产实际操作训练[1-2]。

2 “3个衔接”专业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

专业特色和本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决定性因素。为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构建“3个衔接”专业实践教育体系。

专业实验内容与实训内容的衔接 为了培养学生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实际应用能力,根据生物学各专业的特点,整合优化原有分散的技术、方法,科学设计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细胞工程等实验技术路线,使专业实验内容与实训实验内容衔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科研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3]。

专业实践与科研生产实践相衔接 培养学生具有进行科研、生产实战的能力,是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专业实践与科研生产实践内容的衔接,有利于提高学生岗位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此,在进行专业实践内容和技术路线设计时,加强专业实践与校外科研生产实习的衔接。

专业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相衔接 为促进专业实践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有机结合,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每门专业实验课均设计有课程综合设计实验,学生根据选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内容,撰写研究总结报告。

二是研究创新实验(2学分)列入教学计划。大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题、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完成项目、撰写研究论文或项目计划书等。三年级下学期到四年级上学期,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外创新创业实习基地继续项目研究。四年级下学期,学生进入研究室、重点实验室等进行毕业论文工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力和创业精神。

3 “4个结合”实践教育方法的建立

先进的实践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贯彻,经过多年探索,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建立了“4个结合”实践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课内课外相结合 在传承基础实验启发式、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实验内容的开放式教学。

一是强化大型仪器使用技术的开放训练。通过每学期开学前三周实验室全天候开放,专门训练专业实验涉及的仪器设备,经考核合格,发给仪器使用证,学生方可进行下一步实验。

二是加强专业实验项目的开放力度。部分专业综合大实验、实训实习实验、设计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采用开放式教学,学生根据自己时间安排来实验室完成实验。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思维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团队意识、攻坚毅力、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了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校内校外相结合 从校内实训基地认知实习,到校外科研生产实习;从校内研究创新实验,到校外科研院所的科研训练;从校内动植物认知实习,到野外动植物实习基地实习;从校内生产实训实验,到高新技术企业生产实习基地实践;从校内大学生创业计划训练,到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实战锻炼,使学生专业实践教育校内外有机结合,逐步强化学生社会岗位适应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 恰当应用信息化、网络化的教育技术辅助实践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方法的主流。针对生物学专业实践教学自身动态、连贯、微观等特点,根据不同实验内容采取不同表现形式。通过“网络交互课堂”,将生物学专业实验多媒体课件12个、网络课程3部、视频录像14个、模拟仿真实验2个和拓展资源在网上运行,用于学生预习、模拟实验、网络答疑、问题讨论、自测和实验教学效果反馈等,实现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

交流与讨论相结合 搭建师生交流、讨论平台,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专业实验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每个实验后组织学生总结讨论,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成败原因,指导教师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实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

二是组织生物学技能竞赛、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大赛和生物与医药创业设计大赛等3项赛事,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三是组织青年科学家论坛、校友报告会等学术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

4 “2个融合”专业化实践教育队伍的组建

生物学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有一支业务水平高、科研生产实践经验丰富、专业化的实践教学团队作保障,为此,队伍组建中注重引进与培养相融合、固定与流动相融合。

引进与培养相融合 实践教师完善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学习来不断提高,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方面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实践教师,带动整个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培训,通过派出国内外进修交流、支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深入企业第一线实践等,提高专业实践教师整体教学科研能力与水平。目前,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引进学科带头人4人,派到国内外进修与交流136人次,深入企业第一线生产实践培训21人次,教师承接企业开发项目12项,提升了团队整体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育人水平[4-5]。

固定与流动相融合 生物学类专业实践教育,要求教师兼具专业知识和科研、生产实践经验。通过支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项目,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教学实验室与设备对科研教师免费开放等措施,吸引8名高水平的科研教师参加专业实践教学工作;通过选聘11名科研院所和企业高级专家做兼职教师,联合指导实训与实习教学工作。现已初步建立起一支教育与管理理念先进、科研与生产经验丰富、固定与流动相融合的专业化实践教学团队。

5 “1个融通”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

实践教学条件平台是实践育人方案实施的重要支撑。为此,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搭建了专业、实训、实习和创新创业融通的实践教学共享平台。专业实验教学条件平台:结合生物技术上游和下游技术应用特点,建立专业与校内实训融通的实践教学平台,承担本科生专业实验、认知实习、模拟生产实际训练、创新实验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教学条件平台:目前已建立野外实习基地3个,生产经营管理实习基地4个,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条件平台:充分利用校内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开放资源,校外2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3个科研院所实习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创造了优越的环境条件。三个平台相互融通、开放共享、集产学研功能于一体,使学生创新、创业和管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形成科学、系统的过程[6]。

6 结语

生物学专业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环节,建立科学的专业实践教育体系,加强专业实践教学与科研、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对于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多学科交叉复合,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具有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通过构建“3个衔接、4个结合、2个融合、1个融通”的生物学类专业实践教育体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本科生承担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05项(国家级64项),190篇(SCI、EI索引66篇),参与申请发明专利55项(获授权35项),获创新创业奖448项(省级以上152项)。实践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加强专业实践教育内涵建设,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优越条件,推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苏萌,陈利平.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轻工科技,2014(7):194-195.

[2]刘艳,闫国栋,孟威,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35-37.

[3]蒲小燕.对高校生物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0(12):64-65.

[4]刘艳,孟威,邵妍,等.高校实验技术队伍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2):181-183.

篇(6)

0 前言

药用植物学定位为制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运用植物学知识和方法研究药用植物形态结构和分类的一门应用型学科。本课程涉及面广、知识点较多、内容抽象、实践性强,是中药学、制剂学的课程的基础课程,基于以上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整合运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就业竞争力。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模式随着现代教育,已远不能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本课程改革应突出主体性教育理念,突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新的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更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工作任务教学模式在《药用植物学》课程中的应用

1.1 建立全新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着典型任务活动,在强烈的问题解决的动机下,通过主动应用学习资源,自主进行探索和协作学习,让学生亲历完整的工作过程,集“教、学、做、反思”于一体的教学活动。

根据高职高专培养要求及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选取制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将课程内容整合如下:

①药用植物器官识别:六个任务即根、茎、叶、花、果实

②药用植物显微结构识别:五个任务即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及分泌组织

③药用植物种类识别:七个任务即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④药用植物野外实习

改革后的药用植物学课程体系特色为理论与工作任务有机结合,课堂与实验场所合二为一,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1.2 网络平台学习模式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一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根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和药用植物学的课程特点,我们将本课程设置为几大模块:课程导读、课程精讲、作业相关、自测练习。其总体模块如下:

课程网站:课程导入、授课视频、作业及练习、自我检测

课程导入:教学设计(课程内容、教学资源、知识拓展)

作业、检测:理论自测、药用植物鉴别

网络的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特点使网络平台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阵地,通过构建药用植物学的网络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药用植物学知识学习的同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1.3 MOOC慕课教学

借鉴 MOOC“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进一步丰富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完善课程教学视频,形成丰富、多样的在线教学资源库,从而促进慕课平台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现本校药用植物学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全面共享,促进本专业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

教师将教学内容上传至 MOOC 课程的网络在线教学平台,并设定时间为学习课程做好准备。慕课的在线教学内容应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思考与作业、随堂测验、课堂讨论、单元测验等内容。考虑学生在线学习的特点,合理划分在线教学单元,按照每周一期的进度设计教学单元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定时教学内容,课程持续时间为10周,每周在线教学4学时。为了促进学生的在线参与以及学习效果的掌握,药用植物学MOOC 课程将改变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建立多样化的考核形式,MOOC 课程设置有8次平时单元测验占50%;课程在线讨论占总成绩的 10%;MOOC 课程共设置有5平时单元作业占总成绩的40% ,学生需要按时完成相应的单元作业等,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在线参与课程的情况,提高药用植物学MOOC课程网络在线教学质量。

1.4 建立融“教、学、做” 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方法

野外实习实训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解决与植物有关的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理论与实验课程有机结合,实验室、中药标本馆、药草园都是我们的课堂,避免了理论课与实验课程内容的重复,减少时间、资源上的浪费。对原有的实验内容和体系进行了优化,重组和更新的教学内容超过50%。野外实习内容主要包括野外药用植物调查方法;植物的鉴别技术;药用植物种类调查及标本采集;植物标本的制作等。实训之前把学生编制成若干组,要求学生在野外实习中有重点地收集材料,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交流。

我们要通过野外实习实训,培养了学生野外工作的经验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促使学生会使用植物分类工具书,锻炼学生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达到与各专业后续课程密切衔接的目的。我们还构建了实验课教学平台,建设适应药用植物课程体系的标准教学实验室,具有光学显微镜、数码显微摄像多媒体投影仪演示系统和先进的显微互动教学系统,辅设中药标本室、切片室,药用植物园,为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提供了先进的实验条件。

2 总结

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如下:

工作任务驱动――任务导向,项目教学

网络教学平台――教案、课程视频、专业链接

“慕课”课程――课程学习、单元自测、效果考核

野外实习――实践技能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提倡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药用植物学教学体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发展,运转正常,取得显著成效。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内容不断充实,质量不断提高,教师、学生植物显微特征观察在多媒体中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改变了过去学生单独在显微镜下找不到,找不准,浪费时间的弊端。

药用植物学教学体系各种改革措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制药专业12级学生学平均成绩比改革前的11级学生平均成绩高8.42分,且在下一学期的中药学基础、药物制剂学课程的学习中也体现出了明显的进步与成绩的提高。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药用植物学》教学体系会更加完善,更加具有鲜明的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涛.精品课程药用植物学慕课(MOOC)建设与应用[J].药学教育,2015(31):26-29。

[2]苏红、刘志宝、吴丽香.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探析[J].中外医疗,2013(33):132-133.

[3]李涛,张浩.药用植物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实践[J].医学教育,2010,(12):2-3.

[4]李涛.全球 MOOCs 浪潮中的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J].药学教育,2014,30 (6):32-35.

[5]裴瑾,万德光,马云桐,等.关于优化药用植物学课程知识体系的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1:13(3):23-25.

篇(7)

我们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主要使用知识传授与自我学习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实训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1.知识传授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强调启发式教学,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课堂讲授和理论的讲解外,我们还注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采用多个课堂、多条途径、多种方式相对灵活的教学活动方式,整合课程科目后,更加灵活的将这种方式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对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影视广告设计”、“网页制作”等课程的整合充分的调动课堂知识传授与学生自我学习的结合,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

2.课堂教学与室外写生、考察相结合。专业基础课教师进行室内教学实践的同时,经常带学生去野外、公园写生,使学生的观察认知对象从很有限的几个静物扩展到眼中所能看到的一切,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事物的敏锐性和绘画积极性。专业课老师则带学生去图书馆观察研究书籍装帧的原理及一般规律,去商场超市探索包装的奥妙,去商业繁荣区发现学习广告的设计技法,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3.课堂实训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对学生们的应用性技能的培养,所以中职学生必须增强自己的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也是本专业始终坚持的办学特色。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真正的增强自己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在各门专业课中都进行了课堂实训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改革。《基础图案》、《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课程都充分的利用了微机室和实训基地进行课堂实训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并且都制成了相应的实验实训大纲,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实训和课外实践。让学生们能够使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课外的实践。

二、多层次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改进一直是本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课题。为了能够使用多层次的教学方式更好地体现出教学特色和实现教学目标,运用了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和讲评结合等新颖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方式上主要形成了教师现场授课与实习指导、开放型自我实践、引导性与探索性结合实践三个主要的层次。

1.教师现场授课与实习指导。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无论是理论课教学还是实践课教学,都要求教师能够将现场授课与实习实训指导结合起来,对刚加入本专业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由教师带领学生在现场指导见习的教学方式,以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和要求、熟悉了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实训体系,迅速引导学生入门了解本专业教学内容体系。这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解决普遍性问题。

2.开放型自我实践。对于具备了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基本技能,建立了基本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体系的学生,本专业开发了进行开放型自我实践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综合设计型实践教学和课外创新活动中,采取研究和探索性实践方式。引导学生发挥个性,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信息获取和选择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3.引导性与探索性结合实践。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的可靠保证,本专业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性实践,通过案例教学和情境模拟等新颖的教学方式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也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和现实生活中进行专业技能的实践。通过教师的引导性实践,学生进行总结分析,并不断探索总结新的方式进行实践,不断的探索实用性技能的运用技巧。

三、多重性的能力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出一个能够符合市场人才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业知识运用、综合技能操作,合作、沟通、心理等职业素质才能在市场人才争夺中得到企业认可,都应该和市场需求接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除了巩固理论知识,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外,着重在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上下大力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利用班级作业展示大赛、各种大型活动场景布置以及一年一度的火红五月书画作品制作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知识运用和综合技能操作。此外,为了加强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培养,注意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交流能力的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邀请专家和已毕业学生作为兼职教师,介绍广告设计,室内装饰岗位职业道德和操作规范,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培训。

篇(8)

地质实习指导工作是教师走出课堂引导学生提高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对于指导教师来说,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地质实习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专业角度讲,地质专业大学生在进行地质实习时主要掌握潮汐及波浪等自然现象、沉积岩的发育特征、底层断裂、褶皱的构造特征与所形成的地貌景观、初步恢复地质演变简史、建立地质作用的时空观念以及地质作用与地理特征、人文景观的关系等内容。从学生角度讲,参与实习,不仅仅是对于自己专业的实际检验和实地应用,使得书本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真正的活学活用,而且可以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的情况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检验,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通过良好地质实习的历练可以使学生在工作初期能够较早进入工作状态。既然地质实习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指导教师应该在地质实习指导方面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1.加深学生对地质实习重要性认识。为了提高学生对地实习活动重要性的认识,端正实习态度,在进行实习之前进行培训,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地质实习对今后个人工作的支撑作用。地质实习是把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证明的过程,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实训,学生进一步了解认识自身知识能力的现状和不足,以便进一步完善。地质实习不仅是使得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提高认识水平的一个过程,而且在了解认识社会、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增加对社会、对职业岗位、对与人交往重要性的认识等方面都是非常必要的。社会是一个比学校复杂丰富得多的环境,简单直接的校园生活方式,在社会环境中需要磨砺和改造,需要有比较大的变化。所以从社会的需要、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来看,学生实习是非常重要的。

2.使学生掌握地质实习的有效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良好的实习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对于地质专业学生来说,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实习方法也具有独特性。因此,指导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好实习方法。获得职业能力的关键在于学生本人,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实习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时期,要求学生在实习教材的指导下掌握学习进度;学会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是一种人文关怀,地质实习教育不应仅培养学生适应某一岗位的一技之长,还应将超越与升华自身的学习能力渗透进教育过程,帮助学生提高发展的水平。

3.创造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在地质实习过程中,要实习与交流交替进行。可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实习小组,给学生创造小组讨论的阶段流平台。对于小组讨论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可向教师咨询,鼓励学生向企业师傅和技术人员请教。指导教师引导各协作小组总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反思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教师既要评讲各小组的认识水平,还要对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小组协作情况做出评价,以便于学生在后续实习过程中少走弯路。

4.指导学生做好地质实结。每次地质实习活动结束后,都要进行总结,这种总结不应是老调重弹,而应是对本次实结出特色的认识,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对实习结果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实现实习效果的升华。要做到这一点,一是内容上要深化,总结内容要在紧扣野外实习见闻的基础上, 向纵深延伸拓展,启发学生思维, 诱导学生创新;二是形式上要变革,实结形式要由教师规定的的单一型变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师生共同探讨的多样化,使学生能抓住地质实习的实质性认识,提高地质实习效果。

5.做好地质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由于地质实习的特殊性,其实习环境主要是野外,学生走出校门以后,比在学校中受到的约束要少得多,如果不对他们进行规范管理,很容易在地质实习期间出现问题。因此,在实习期间要对学生进行各项考核,定期由实提交实习生考勤表、实习情况反馈表和实习小结,调查学生在实习期间是否有违纪行为等。严格的考核制度使学生在思想上能够更加重视,在言行上也对自己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实习指导科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习状况,及时解决问题,防止违纪事件的发生。

篇(9)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应用”为主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应以能力培养为线,使高职高专教育得以健康、稳健发展。测量综合实训作为我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纯实践课程,尤其突出地体现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道路桥梁施工放样能力作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项核心技能,对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生完成工程测量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后,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测量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通过一次系统的训练,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过程,模拟实际路线施工过程,完成控制测量、中线测量、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及带状地形图的绘制。培养学生承担施工一线的各项施工测量工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吃苦耐劳和客观科学的职业精神,进一步深化理解所学理论知识,真正掌握测量和施工放样的专业技能,为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时间安排通常为三周。本文从教学组织过程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探讨。

1 实验室建设及管理

1.1 测量仪器的更新

测量综合实训需要用到多种仪器,传统的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随着测量仪器的发展,GPS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工程中。不少学生校外实习反映仪器跟不上形势,GPS用得越来越多,校内却不能普及教学,而工程上越来越少见的经纬仪,教学中花了大量时间。因此,为更好地促进职业能力培养,应积极创造条件,有步骤的加强实验室投资,更新测量仪器设备。如购进对讲机以解决野外测量时观测人员与跑尺人员之间的联络;购入GPS定位仪等先进仪器充实实验室硬件,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1.2 加强实验室管理

学生实训仪器要爱护。综合实训所用仪器较多,经常出现保管不当的现象。实验室应建立仪器借还、设备损坏赔偿制度,学生综合实训使用仪器应以小组为单位写借条,领取仪器后进行仪器的检校,及时发现仪器问题。若在实训期间发生仪器丢失或损坏现象,需照价赔偿。

2 测量综合实训的组织

本次综合实训,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一条路线的外业勘测和外业数据处理。通过实训,学生应具备下述测量技能:能进行外业附合(或闭合)导线控制点的选择;能熟练操作使用水准仪、全站仪等常规仪器进行测量三项基本数据(高程、角度、距离)的采集;能进行导线内业计算;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进行公路中线测量、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并能绘制纵、横断面地面线图;熟悉操作全站仪进行中桩放样;能对各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完成成果处理。

为达到实训效果,在实践中可灵活掌握进度。组织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2.1 利用实训基地,及时调整计划

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了方便,校内有11个GPS及1个水准点可供联测和引用。为便于学生查找问题,每班分为8个组,每组5-6人,每两组一条线路独立操作。选线时两组同时进行。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按要求选线。

因实训受天气条件影响,天气好时要求学生抓紧时间,若遇实习期间天气情况不佳,可适当调整计划,如选测带状图的一段。

2.2 任务明确,严格考勤

综合实训第一天要召开实训动员大会,明确实训任务及进度安排、强调爱护仪器的重要性。测量综合实训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各组员的密切合作,如果不能团结一致,就会影响测量进度及成果。为保证实训任务的完成,应严格考勤,要求每个组的组长负责本组的考勤工作,有事有病向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请假。指导教师则采用不定时抽查,无特殊情况三次未到者,实训成绩考核不及格。教师每天亲临各组指导,及时纠正现场错误,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同时应杜绝作弊及造数据行为。

2.3 及时检查已测数据,总结经验

每日外业工作结束后,要求学生及时进行内业成果处理,若有超出限查要求情况,及时进行重测。对于不合格成果,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所在,在确定不存在计算错误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对测量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可能出错的地方。通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学生实践情况分析

3.1 采取操作轮流制,提高学生积极性

为避免出现“大锅饭”,个别学生不操作的情况,要求实训期间采取操作轮流制,组长制定各测站操作人员计划。操作轮流制也能进行后续问责,若发现测站数据错误,由该同学重测。操作轮流制能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对自己所测数据做到心中有数,使个人技能得到锻炼。

3.2 加强学生计算能力,充分利用工具计算

高职高专教学一个常见问题是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偏差,因而时常出现测对算错的情况。

为提高计算准确性,有条件时可要求学生手算的基础上进行电算,利用专业软件或程序集,检验数据计算的正确性。如今学生普遍都有手机,又爱玩手机,可安装轻松测量软件在手机上,进行放样数据的计算。学生对此类新型计算方式都是颇感兴趣,轻松掌握。

3.3 加强记录规范,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态度

实训动员时对学生的记录、计算作严格要求。实训所取得的各项数据的记录,必须按记录手簿用2H铅笔认真填写,且随观测随记录;记录错误时,不准用橡皮擦去,不准在原数字上涂改,应将错误的数字划去并把正确的数字记在原数字的上方;长度单位厘米、毫米值不能改动,角度单位分、秒值不能改动。数据运算要求根据所取位数按“四舍六人,五前奇进偶不进”的规则进行数字凑整,相对误差K的值要求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以便一目了然看出测量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等等。通过严格的记录、计算要求,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良好习惯。

4 考核及经验总结

测量综合实训采用个人与团体相结合的考核模式评定,突出团队合作精神的考核,体现个人技能表现。采取个人技能、团队考核、教师评价相结合。

个人技能占15%,通过现场仪器抽考确定;团队考核占20%,通过团队各阶段成果完成进度、质量情况评价;教师评价共65%,包括平时表现10%,实结15%,图表资料40%。

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均以不及格处理:缺勤天数超过实习天数的1/3;实习中发生吵架事件;损坏仪器工具及其他公物;未上交成果和实习报告;伪造成果或抄袭他人成果;操作考核不及格。

通过测量综合实训,能提高学生对整个测量过程的认识,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一条线,从而让学生了解数据之间的前后关联及相互影响。在测量实践中,教师要严格检查学生的实训成果,一旦超限要帮助学生查找出错的原因,加以改正,若发现学生擅自篡改数据或编造数据要严厉批评教育。测量实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还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很多学生毕业之际问及校内最深刻的事情,都回答是测量综合实训,充分反映实训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更好地推行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学有所用,就是教改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唐杰军.道路工程测量[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马真安.工程测量实训指导[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篇(10)

一、问题的提出 

科研素质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综合素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虽然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力度,但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还是偏向于知识积累型,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不能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旅游事业的需要。特别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科研素质的培养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的综合考察实习是教学计划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环节,其本身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学生通过综合考察实习能够获得大量有助于后期学习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东西也非常丰富,学得的东西既真实又具体,是把教材理论知识与行业实际结合的很好机会。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旅游野外实习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引起了旅游教育界同仁的重视。马骏(2005)认为考察实习教学方法传统化,缺乏灵活性和启发性。董志文等(2005)以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指出:以认知性为主,缺少求知性内容,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实践教学内容较缺少细化目标,并提出了野外实习成绩综合考核指标体系。王昕(2007)结合自己长期指导旅游野外实习的经验指出目前旅游野外实习存在着:目标简单化,任务缺乏针对性和思考性;实习主体游客化,实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目的地单一化与高档化,缺乏正确行业引导性;教师保姆化,学生缺乏行业社会体验性等问题。为了充分利用综合考察实习的宝贵教学资源,使综合考察实习价值最大化,克服综合考察实习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认识到综合考察实习中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提高“野外实习”质量的切入口,更是检验“野外实习”效果的重要标准。 

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经过后天训练和环境的影响在人身上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科研素质是素质结构中较高层面的综合性素质,它是建筑在思想品德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审美素质基础之上的高层素质。培养科研素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是一位合格的本科毕业生必须具备的素质。 

关于怎样培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质一直是旅游教育界关注的问题。但从公开发表的文献来看,就这一问题进行系统探讨的并不多见。谷冠鹏等从科学研究过程的角度出发,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结构问题作了探讨。本文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综合考察实习的环节出发,就旅游专业本科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综合考察实习过程中科研素质培养的基本内容 

旅游专业综合考察实习,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最有价值的教学环节,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科研意识的培养 

从心理学角度讲,意识是一种人脑机能,是高级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的表现,是人的心理对现实生活的自觉反映。科研意识通常是指人在科研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它能将科学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提高到“自觉”的程度。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来说,科研意识就是对旅游管理活动的规律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旅游管理的科学理论指导旅游活动的自觉,是对本科学生未来所从事的旅游管理活动的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它既表现为旅游管理本科学生对旅游管理环境的主动适应,也表现为旅游管理本科学生对其未来工作环境的积极影响。在本科生中培养科研意识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是我们国家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这既有助于巩固和补充课内基础知识,深化专业知识;又将为本科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大大缩短了学生适应社会的探索期。 

在专业考察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最缺乏的是科研意识,学生在考察实习过程中若不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则会缺乏发现,只能是一个单纯的、普通的“旅游者”。因此,在专业考察实习过程中即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又是培养学生科研意识的最佳教学时机。科研意识的培养是学生专业考察实习过程中科研素质培养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二)科研态度的培养 

一个有成就的科研工作者,其成功的要素是正确的科研态度。对于本科学生而言,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既是其人生阶段的好时机,也将会对其未来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考察实习,一般设置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三学期,是其大学阶段第一次大型的综合野外考察实习,是学生第一次体验离开教室到旅游目的地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方式,他们处于兴奋与高度好奇的心里状态,这正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科研态度的不可多得的良机。 

就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而言,培养其科研态度的基本内容是:“实事求是,乐于探索,敢于否定,崇尚质疑,严肃认真,谦虚踏实” 

(三)科研知识的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学习、掌握旅游管理科研基础知识,是保证学生在今后的旅游管理活动中,进行规范、有效、科学的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旅游管理科研作为具体的科学实践,有其特定的研究规范和要求。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必须掌握旅游管理科研基础理论和知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掌握科研知识方面,既有教育者意识淡漠,也有困于教学环境的影响的问题。综合野外考察实习自然就成为学生四年难得的获取旅游管理科研知识的机会。

(四)科研基本方法的掌握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要掌握旅游管理科研方法论,运用经验总结、调查分析、实验研究、个案分析、行动研究等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发现、总结规律。就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综合考察实习过程而言,学生起码应该掌握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基本的旅游科学研究方法。长期的考察实习证明,这些旅游科研方法,在考察实习过程中,简便易行,信息量大,真实性强,最有使用价值,深受学生欢迎。 

(五)科研能力的培养 

科研能力,即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时,在运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表现出来本领。具体地说,科研能力包括学习、搜集文献资料、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运用已知理论知识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分析、推导、设计方案,并动手得出结论等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综合考察实习科研能力的培养,除了在发现问题、调查研究、信息处理、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外,还必须注重以下科研能力的培养: 

1、选题论证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综合考察实习时间长,景点类型多样,实习内容复杂。论文选题是每个学生考察实习前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选取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开展研究,学生必须在老师特别是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做好选题工作。在具体的实习中可以进一步确认或修正自己的选题。 

2、方案设计能力 

培养学生在科研研究方案中阐明课题研究的范围、对象、课题的假设,研究方法的选择,方案的设计等内容。这是课题研究的总体谋划,必须精心设计,以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 

3、研究操作能力 

学生在实习前必须对自己的选题进行文献查阅,对选题目前研究状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研究对象的第一手材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并做好研究前的准备工作和研究时的管理工作,从而确保选题研究的质量。 

4、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撰写报告能力 

对于在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数据,学生要勤于分类整理,善于分析,不断思考,从而使研究结论真正符合客观实际,并根据研究结论,完成科研报告。 

三、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考察实习过程中科研素质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管理者必须强化综合野外考察实习中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意识 

“教学是主体,科研是龙头”更多地是基于学校与教师层面,几乎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这不利于提升院校的整体水平,不利于培养较高水平的旅游管理人才。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竞争激励,旅游市场和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对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思想观念,认清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加大科研教学内容和时间,强化通过野外实习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兴趣,激发科研潜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院校管理者要积极为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的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通过综合野外考察实习参与学术科研活动,学到在书本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增强创新意识,开阔知识视野,强化能力素质。 

(二)建立针对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的科研管理机构 

在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机构建立上,应根据院校实际情况,成立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的科研活动领导小组,使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有序化、规范化、制度化。领导小组可由主管教学和科研的副校(院)长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任组员,科研部门具体负责管理工作;院(系)成立科研活动指导小组,由科研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学生参加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服务,提供指导、咨询和帮助。在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管理上,应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制定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课题申报、组织管理、指导检查和实施奖励等制度,指导和激励学生开展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对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促使学生严格按照计划认真开展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学研究,确保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有序健康开展。在科研基金设立上,应拨专项经费用作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专项基金,鼓励学生通过规定的程序申报科研课题并申请基金资助。改变过去综合野外考察实习成果展仅仅是旅游相片、旅游纪念品等现象,要把学生基于综合野外考察实习而完成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作为实习的重要成果进行展示。 

(三)完善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的科研培养机制 

上一篇: 初三语文工作总结 下一篇: 社区规划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