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4 10:18: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会展经济与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对发开发水平逐步提高背景下,会展行业也逐渐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也带来诸多发展契机,但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对于会展行业来讲,看似高效、顺利的发展过程,其实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风险管理。
二、会展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发展速度较快,当前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并在总体上以年均百分之二十的速度递增,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也带来了诸多发展契机,专业的会展场馆也在不断完善。
(二)办展水平上。在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办展水平与专业化展览比重也在不断提升,展览规模与知名度也在不断增加。
(三)经济效益上。在推动地区经济贸易合作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大幅度的提升了经济效益。在世博会后,我国会展虽然获得诸多的发展契机,但是也没有盲目的去办展,而是着重考虑了办展质量,将质量与效益放在同等地位。相比于前几年,我国当前的办展质量已经得到了显著提升,并且是在不减少展会数量的基础上,逐步的提升办展质量。
(四)在地区分布上。我国会展经济由于刚发展出一定规模,展会地点主要集中在上海、广州和北京,东南沿海地区也有零星的分布。这三个地区以自身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具有的优势,其三个地区的会展总收入往往能够占据全国会展收入的百分之九十左右。
三、会展经济风险管理措施
(一)宏观风险
宏观风险主要涉及到会展和社会效益产生的风险。作为一种具有很强联动性的行业,会展的举办,能够带动该地区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地区的就业率与GDP都会有所增长,因此,会展企业若经济效益不佳,不能一味的否定会展自身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
对于这类风险的管理来讲,首先应对会展存在的宏观风险进行合理评价,不仅要对会展行业自身的经济效益进行量化考核,还要对相关的边缘产业的宏观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考核分析。其次,在规避宏观风险时应着重考虑机会成本问题。机会成本,主要是指会展企业为了投资某项目,希望从中获得更高的效益,而放弃另外一个项目。而为了尽可能的规避宏观风险,且必须要对机会成本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将会展投资可获得的经济收益与其他项目能够取得收益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在获得理想投资收益的同时,更好的规避会展可能产生的宏观风险。
面对会展可能产生的宏观风险,政府也应该做出正确的取舍。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会展行业的发展往往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并在发展给予一定引导。但这种支持与引导必须要掌握好范围,在会展经济发展中,应在那些方面、给予多大程度的帮助与引导,才能够对其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政府应给予重点考虑的。另外,会展经济作为一种服务性产业,政府也应该充分利用其优势,结合地区客观条件,在努力发展会展产业的基础上,还要建立相应的基础设施,不断优化会展管理机构,进而使其发展能够全面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建立起完善的会展行业规则。
(二)微观风险
对于会展的微观风险来讲,首先应明确会展企业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并做出细致的分析。通过利用相关公式的计算,会展专家提出,会展企业获得的收入,税后的利润应控制在所得收入的百分之三是以上,若该说法成立,那么百分之三十的税后收入也就是会展行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临界点。
1、企业应明确自身的独特优势,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面对炙手可热的会展行业,很多中小企业都想加入其中,而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常常是不择手段,进而导致会展市场陷入了恶性竞争的局面,严重制约着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企业不能一味的投机取巧,针对自己具有的独特优势,制定出科学的发展目标。
2、为了更好的规避微观风险的产生,在时间上,企业应尽可能的错开同类会展。一般的会展企业竞争的都是同一产业下的会展项目,不是不同展会项目。而同类会展项目,其展商与参观者通常都是相同的,面对这种不具绝对优势的竞争,普通展会是无法与同类的知名展会进行竞争的。因此,必须要在时间上错开同类展会。
3、政府及相关管理机构应积极倡导会展行业的良性竞争,坚决抵制恶性竞争与垄断组织,从而促进会展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而且,只有建立起完善、良性的行业竞争机制,会展企业、参展商,以及购买者的权益才能够得到有力保障,才能够获得高品质的服务。另外,良性竞争机制的建立,也有助于实现企业之间的优胜略汰,促进各会展企业能够积极通过正当手段与路径来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21-03
导言:会展业是发展势头较快的新兴产业之一,会展经济所表现出的强大的产业关联带动性与增长潜力使之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又一新的增长点。在我国,与快速发展的会展行业相比,会展教育尤其是会展高等教育显得滞后许多,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对那些既具有一定会展理论知识素养、又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高级会展专门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
对于独立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建设和探索,是在对当下中国会展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背景研究下,探索出会展才人的实践性培养方式,开设于会展专业课堂之中,更好的培养会展专业学生的应用素质能力,以适应行业需求和提高学生的就业。
一、实践教学在会展专业教育中的意义
截至2004年,我国约有三十所高校开办会展类专业,这些专业基本属于二本和三本专业,目前,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还有部分的高职院校。在专业的设置方面,大体分为四个方向,一类是在原有的国际贸易类专业基础上开设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偏重于从经济的角度研究会展业;一类是从旅游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的会展专业,偏重于会展发展带动的旅游相关行业的经营和管理;一类是从艺术设计的基础开始的会展设计专业,主要立足于在会展运作过程的设计环节;还有一类是从外语专业衍生的会展专业,主要偏重于行业英语和商务英语。
目前,我国长三角地区的院校会展专业的教育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的高校。在上海,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以及世博会的召开给上海的会展业带来了大发展的契机。在我国的会展业刚刚起步的现状下,会展人才的缺乏成为会展业发展的瓶颈。这使得近年来,大专院校纷纷开设会展专业或会展方向的课程,努力培养适销对路的会展人才以适应会展市场的需求。
来自上海会展行业的资料显示,目前上海地区开设会展专业或会展方向的学校达44所,在校学生7904名,其中,本科9所,在校生1982名;大专24所,在校生4690名;中专11所,在校生1232名。2004年有了第一届毕业生,这几年每年的毕业生不下几千人,但对部分院校会展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的调查来看,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是在会展行业的公司就职。从行业分析,上海的会展人才紧缺,而会展专业的毕业生却不能填补此空缺,不得不让人思考会展教育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弊端。
从会展行业的职位需求来分析,整个会展职位组织构架中,会展专业相关的职位主要是会展管理、会展设计和会展策划。会展公司或会展场馆的中高层管理职位一般由在本行业或相关行业具有管理经验的人才担任;会展设计方面的工作,会展策划公司一般会招聘装饰设计或展示设计专业的学生;而展前工作的重点即会展策划的相关职位,也适合营销策划专业或广告策划专业的学生。这里存在的,不仅仅是职位和专业的交叉引起的就业压力,同时也有会展专业学生的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缺乏。
二、独立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从会展专业方向的设置来看,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是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下设置的专业方向,侧重于培养会展管理人才和会展策划人才。专业方向的市场前景看似一片光明,但专业教育的实际操作还存在各种问题。
1.会展专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会展专业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第一,专业核心课程不明确,缺乏专业的理论指导。德国、美国等会展大国的专业教育,会展专业课程如会展概论、会展策划与组织、会展管理、参展实物、会展营销等课程是作为核心课程,并且配有统一的教材。我国会展专业核心课程的设计基本参考德国、美国会展专业的方式,但目前国内的会展教材丰富多样,却不够成熟,专业度不够,因此教材的选用上,还缺乏高质量的材。
第二,专业的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脱节,对专业特点缺乏深刻理解。高校教育中,实践教学一直是探讨很多的问题,实践性的教学也必须立足于行业的特点。会展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大二、大三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已经有一个普遍的认识,而面对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却无法应对。会展行业对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需求很大,因此对于实际操作技能的需要比对扎实基础理论的要求更为迫切。而目前的会展专业课程设计中,虽然都有实践环节的教学计划,但实践性的课程还不够成熟,方式方法各不相同。
会展是城市经济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会展是城市经济的晴雨表,以城市文化传承和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为条件,准确反映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变化与兴盛;另一方面,会展活动带动的商品、物资、人员、资金和信息流动可以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要的经济拉动效应和扩散效应,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增强城市竞争力。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会展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是中国最主要的会展城市之一。本文从北京经济特征和北京展会特征分析入手,探讨北京展会与北京经济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试图为其它城市会展经济规划和会展活动策划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 北京经济的品质特征
1.首都经济特征。中国经济是政府主导下的经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十分明显。作为首都,中央经济在北京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资产规模看,2007年北京45万亿元经营资产中,376万亿元属中央法人单位资产,占北京经营总资产的834%;从增加值看,2007年,北京GDP达9 3533亿元,其中中央单位实现34591亿元,占37%;第三产业中,中央单位实现增加值2 701亿元,占401%;在金融领域,中央单位实现增加值9362亿元,占728%①。
2.总部经济特征。北京是各种类型总部的积聚地,因此具有了总部经济的特征。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管辖的146家大型企业中,在北京的企业超过了100家,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石油、中石化、中国人寿、中国电力、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行等全国性、垄断性大企业、大集团的总部都设在北京。仅北京金融街地区就汇集了1 500多家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和大企业总部,116家股份制银行、证券保险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除此之外,大型国际跨国公司也都看好北京,他们或在北京投资办企业,或将地区总部或研发总部设在北京。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有200多家在北京有投资,累计投资项目超过450个。北京经商务部认可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有20家,以研发为主的外资企业达到370家①。这些国际国内大型企集团和金融机构对北京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开放型经济特征。北京市场是一个开放型的市场,而且辐射环渤海地区,甚至面向全国的市场。北京市场买全国、卖全国,买世界、卖世界的特征十分明显。2007年,北京批发零售企业商品购进总额超过18 296亿元,其中564%从北京以外购进,111%属于进口;商品销售总额18 806亿元,515%批发到北京以外的地区,55%用于出口。其次,北京是中国主要商品进出口贸易集散地之一,大进大出的特征十分明显。据海关统计,2007年,北京地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 9294亿美元,占全国的89%,为全国第四;其中货物进口1 4402亿美元,货物出口4892亿美元。与全国其他地区不同,北京货物贸易进大于出,而且逆差很大,这进一步表明了北京国际采购中心、买世界、销全国的区位特征。
截止2007年底,北京货物进出口贸易连续5年保持20%以上增速,2008年,北京货物进出口再创新高,达到2 7171亿美元,增幅达到408%,其中出口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条件下仍取得了174%的增长速度。北京服务贸易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约占全国1/5,其中出口约占1/4。通讯邮电服务进出口额占全国3/4,其中出口占4/5强;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额约占全国40%,其中出口占45%。外商投资企业在北京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北京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达到2 2459亿元,占全市GDP的24%,纳税总额1 1448亿元,占全市税费收入(包括国税、地税各项税费收入)的26%①。
4.成长型经济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30年来,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自1999年始,曾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8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 488亿元,比上年增长9%,增速比上年回落43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达到63 029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9 075美元),比上年增长52%,这些都得益于科学技术进步和首都经济的优势。
北京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发展,高科技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比重增加。2007年,北京现代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67亿元,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306%,比2005年提高17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 672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0%。2007年,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1 5905亿元,占地区总值17%,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996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6%,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7251亿元,占78%。三项产业的比重分别比2005年提高050、04和05个百分点①。市场流通规模持续扩大,2007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1978年的442亿元增加到3 8002亿元,扩大了85倍,年平均增速166%。2008年,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 589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市场规模首次跃居全国城市之首②。北京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快速增长。2007年北京地方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达到74%,比2001年提高14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的528%,比2001年提高87个百分点①。
5.服务主导型经济特征。由于首都经济概念的提出,北京服务中央、服务全国、服务世界的功能定位,导致北京第三产业发展迅速。1994年,北京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形成了现代化城市“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1995年,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了50%,1998年超过60%,2006年超过70%。2007年北京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21%,比全国平均水平(401%)高出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23%,成为拉动北京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金融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分别占全市GDP的138%、94%和9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05%、106%和114%。2007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6537万人,占全市总就业人数的693%,比2001年提高149个百分点。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7682亿元,增长117%。北京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268:721变化为11:257:732,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①。
二、北京会展业发展特征
受北京经济特征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北京会展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面向全国市场需求,品牌专业展览会发展迅速。依托首都和总部经济优势,在北京举办的大型专业展览会面对的是全国的市场,甚至是亚洲市场。受亚洲,特别是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和市场需求的刺激,近年专业品牌展会成长十分迅速,单个展会实现展出面积翻番,甚至连续翻番的展会不在少数。因此,北京展会统计表现为展览会个数增加不多,甚至还有减少,但展会面积和展览收入稳步增长。例如中国国际舞台灯光音响展览会,最初每两年举办一届,展出面积不到2万平米。现在每年举办一届,展览面积超过6万平米。中国国际服装博览会,由最初展出面积1万多平米,391家参展厂家到2008年发展到展出面积12万平米,1 000多参展厂商③,分别增加了12倍和256倍。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第一届展出面积9 000平米,此后三届基本保持在20 000平米左右;2001年第五届展出面积达到45000平米,比上届翻了一番多,2005年第六届展出面积达到92 518平米,在第五届的基础上实现翻番④,这一展览会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印刷界规模最大,展品水平最高,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展会,成为世界四大印刷展之一。
2.国际化程度较高,国际化趋向明显。这些得益于国际化大都市和成功申办和举办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影响。北京举办的会议和展览国际化程度较高,以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为例,该展会1993年就获得国际展览联盟的认证,为世界四大国际机床展会之一,是中国大陆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展览会之一。该展会第九届展出净面积中,境外企业为19 900平米,占总展出面积的507%;1102家参展企业中,境外企业607家,占5508%④。
3.与经济结构变化关系密切,全面体现产业结构升级趋向。北京会展业对首都经济具有明显的依赖性,全面反映出北京城市的产业基础、市场功能、贸易水平、消费水平、旅游资源等特点。2005年,北京举办的经济贸易类展览会263个,占总数的5346%;文教体卫类展览会呈现上升趋势,达到150个,占展览会总数的3049%,比上年增加136%①。2006和2007年,刘大可对北京主要展览场所举办的展会做了调查,发现这两年北京展会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一是居民消费领域,涉及住房建筑、汽车交通、纺织服装、旅游餐饮等类展览会;二是加工制造领域,涉及能源环保、机械加工、生物医药等类展览;三是文化教育领域,以教育培训艺术类展览为主。这三大领域展会占北京全部展会的63%①。而2007年北京的产业结构为11:268:721,展会结构基本反映了北京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4.政府主导型展会政策导向性强、产业引领作用明显。经过多年打造,北京形成了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旅游产业博览会和节能减排技术博览会等一批政府倡导,或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发起,符合北京产业结构发展方向,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具有一定市场生命力的展会项目。这些展会无论对本领域的产业发展,还是对北京会展产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展会对北京经济发展的促进
会展活动通过最新产品和技术展示和最新思想理念、信息交流促进商品、生产要素流动,促进新技术推广和生产效率提高,进而为会展举办城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作出重要的贡献。
1.经济增长贡献。近年来,北京会展业发展迅速,成为北京经济中的增长型产业。2004年北京会展业实现收入508亿元,2007年北京会展业收入达818亿元,4年增长了60%以上,年平均增速在15%以上①。会展活动的经济效应不仅限于会展场所和会展主办方的收入。会展活动聚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还会为城市的交通、通讯、旅游、餐饮、购物、娱乐,乃至金融等行业带来额外的收入。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对2008年在北京新国展举办的汽车展、服装博览会和体育用品博览会进行了抽样统计测算⑤。据测算,汽车展、服装展与体博会展会收入分别为16 420万元、4 390万元和3 240万元,拉动北京市展会相关行业总收入分别为170 881万元、44 827万元、29 007万元,拉动系数分别是:1:1041、1:1021、1:895。综合拉动系数为1:985。
2.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展览会通过现金技术和产品的展示,可以带来技术的示范和模仿效应,可以促进优势生产要素的异地移动组合,提高生产效率,催生新的产业,加速产业化进程。
2005年底,北京市提出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2006年北京市贸促会策划筹备了中国(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第三届文博会有10余个国家和17个省市政府代表团1 370多家单位参展,接待观众19万人次;推出2 000多个项目,签署合作意向、协议292个,总金额468亿美元⑥。文博会对于展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成果,宣传产业发展政策,推介合作项目,吸引项目落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几点认识与体会
1.会展经济属于城市经济的范畴,是城市经济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部门经济是城市经济独有的产业形态,会展具有自己必备前提条件和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会展优势和展览资源,不同城市因地制宜发展自己有特色的会展很有必要,但不必按行政区划成立机构,来规划、协调、管理会展行业。
2.会展基础设施是会展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举办大型会展活动没有大型场馆设施不行,但不等于有了大型会展设施就一定能推动会展经济发展。会议可以召开,节庆可以打造,但展会绝对难以打造。没有必要的经济、市场和产业支撑,展会很难打造,即使强力打造,也难以长期维持。因此,各城市在规划自己会展基础设施,特别是展览场馆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量身裁衣,将建设规模控制在自己会展资源基础上,切不可将希望建立在所谓“招商引智”基础之上,栽下梧桐树,不一定引来金凤凰。巡回型展会资源有限,竞争激烈,每个具体城市可实现的机会有限,即使争办成功,也不知多少年才有一个轮回。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风险太大,客观现实地规划自己的会展经济,实事求是地建设会展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十分重要。
3.城市会展经济规模与城市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市场规模、开放程度密切相关。一般条件下,市场导向型展会受制于城市经济规模与市场总量,城市经济总量、市场规模大,会展的规模就可能大。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快,展会发展前景就好,城市开放程度高,展会突破区域限制可能性大,全国性、国际化程度就可能高。
4.城市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决定城市展会的类别构成。城市展会依托城市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而生存和发展。我们在策划或引进展会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当地的产业集群基础和市场需求基础,没有产业支撑,没有市场需求的展会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极难为继。
5.展会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取决于当地城市经济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展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取决于城市整体服务水平的高低和展会服务体系的完善,展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则与城市发展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相关,取决于城市经济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
注释:
①由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统计报告提供.
②由北京市商务局提供.
③根据应丽君,“十五”期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展览发展概况,《中国展览业发展报告》资料整理.
近几年,烟台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把机构编制工作纳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审视定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促进机构编制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一)在机构设置上,注重因时因地制宜。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理念,服从和服务于全市发展大局,根据经济体制改革进程,适时调整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该撤销的机构坚决撤销,该设的机构积极主动地设上去。努力做到"两个适应":一是,机构设置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市场秩序的监管,是尽快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两个重要方面。近几年,我们按照市场经济要求,一次性将8个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全部撤销,授权十大企业集团经营国有资产,把政府与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资产纽带关系,提升了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上轮机构改革,我们审时度势,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将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从财政部门独立出来,设成政府工作部门,代表市政府,专司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职能。二是,机构设置与烟台实际相适应。根据省委、省政府东部突破烟台的要求,适应烟台扩大对外开放和打造面向日韩制造业基地的需要,在具体机构的设置上,既坚持上下对口,又注意因地制宜。适时设置了招商引资和外商投资服务机构,部分经济部门内部增设了外经服务机构,为推动招商引资,实现烟台突破提供了组织保障。信息产业和汽车制造行业是烟台近几年异军突起的新兴支柱产业,为促进其旺盛的发展势头,我们强化政府信息产业和汽车制造行业的管理职能,适时设置调整和加强了相应行业管理机构,充实了工作力量,加速了这些新兴支柱产业的急剧膨胀。为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振兴港口经济,理顺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和港口管理体制,消除了影响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体制,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在事权划分上,注重减少推诿,有利于管理。立足于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从降低行政运行内耗、提高政府效能的目标出发,着重理顺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按照相同或相近职能交由一个部门承担的原则,调整理顺了部门职能交叉的问题。先后将城管部门承担的城市公共客运管理职能划归交通部门,实现了"一城一交"的管理体制;将规划的监督检查和乱搭滥建查处职能交由城市行政综合执法部门,实行了审批管理与监察执法相分离;将土地、地质矿产和测绘职能合并,实现了对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二是,理顺市与县市区之间的关系。本着市级主要抓宏观,区级侧重抓具体管理和社区服务的原则,结合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共向县级下放权限100多项,真正做到了该由县一级办的事项,坚决放到县级去办;依法合理划分市与区的职责权限,先后理顺了广播电视、海洋管理、房产管理等方面关系,城市规划、国土资源、市区公安等工作,实行了集中统一管理,下放了城市管理执法权,中心下移,较好地调动了市区两级积极性。三是,理顺县市区与乡镇之间的关系。县(市)直部门派驻乡镇直接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机构,尽可能地下放乡镇管理,健全了基层政权功能,促进了城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三)在事业单位管理上,注重资源优化整合。适应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按照提高公共服务效能的要求,以资源整合和改企改制为重点,确定事业单位调整方案,该弱化的坚决弱化,该退出的坚决退出,该强化的坚决强化,以弱化和退出的资源支持重点发展的领域。先后将5所中专学校合并成立了烟台职业学院,将2所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合并到烟台技术学院,将600多所中小学合并重组,整合了教育资源。将分散的部门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了政府信息平台,降低了行政成本,促进了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全市先后撤销了100多个重复设置、职能消亡和长期不能正常运转的事业单位,冻结了70多个职能萎缩、任务不足、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差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充实完善了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公用事业、安全监察、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领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在整合完善的同时,较早地探索将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将规划建筑设计、地质勘探、审计会计中介机构等转为股份制单位。截止目前,全市转企改制的事业单位达330多家。
【摘要】 目的 总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中关于并发症寒战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将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与舒适护理组,比较寒战发生率有无差异,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经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患者,术中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结论 舒适护理注重术前加强护理沟通及心理支持,术中熟练的护理配合及各种保暖措施,有效减少寒战的发生,有利于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经皮肾镜; 碎石术; 钬激光; 寒战; 护理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是近年来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由于其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术中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1],但术者操作不当或缺乏有效护理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甚至导致严重后果。其中,寒战为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结石易合并感染,灌注液压力过大造成细菌或毒素进入血液,引起菌血症或毒血症,导致患者出现寒战。笔者所在医院自2010年3月以来引入了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术中舒适护理,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有效地减少了寒战的发生率。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病例80例,采用完全随机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与舒适护理组。纳入标准:(1)患者均确诊为肾结石,且既往无手术史。(2)均采取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1.2 手术方法 根据患者年龄或健康状态选择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先取截石位。向患侧插入输尿管导管,在医护人员协助下改为俯卧位。在超声定位明确后,选第10~12肋间腋后线与肩胛旁线区域作为穿刺点,经皮穿刺至结石所在肾盂,置入斑马导丝。在斑马导丝引导下用筋膜扩张器从8号到16号依次扩张穿刺通道并放置合适鞘管。输尿管镜沿鞘管进入肾内结石部位,在高压灌注泵的冲洗下,钬激光进行碎石并同时清石。手术结束时常规留置肾造瘘管[2]。
表1 常规护理组与舒适护理组患者基本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采用两样本率的卡方检验。以P
2 护理及体会
2.1 常规护理 手术室护士于手术前1 d访视患者,查阅患者病历,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并向其介绍手术前的有关注意事项。皮肤准备、备血、禁食,术前1 d晚行灌肠处理,22:00后禁食水,术前肌注镇静剂等。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呼吸、脉搏、血压、血氧及心电的变化,确保静脉通道畅通。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对症处理或报告医师,使手术得以安全顺利进行。术后给予吸氧、抗感染、止血、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嘱患者卧床休息2~5 d,无明显出血即可下床活动。妥善固定肾造瘘管,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堵塞或引流液倒流。患者出院时,嘱患者多饮水,不憋尿,遵医嘱定期复查等。
2.2 舒适护理
2.2.1 术前的舒适护理 由于患病原因,患者多有焦虑、恐惧等情绪,故术前访视患者时,态度和蔼可亲,语言亲切,加强针对性地心理指导,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术前准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及各项检验指标,了解有无特殊病史及麻醉手术史。责任护士与患者加强沟通,耐心为患者讲解手术方法、优点及术中配合的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利于术后恢复。
2.2.2 术中的舒适护理 术中除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随时观察静脉穿刺部位有无异常,重视患者的主诉,给予必要的安慰、保暖等措施。手术室温度保持24 ℃~26 ℃[3],老年体弱者可加盖保暖被。增加与患者的交谈,使之精神放松。由于术中寒战是由于由于结石合并感染、灌注液压力高造成细菌或毒素进入血液,引起菌血症或毒血症而导致的。因此,术中应用抗生素,灌洗液压力不要过大,注意出水通畅,定期取出肾镜放水,以防止寒战的发生。随时注意更换灌注液,使术中灌注液温度保持约26 ℃~30 ℃;患者身下放置变温毯,温度调至38 ℃~40 ℃;输液输血采用输液加温器,减少温度过低对机体的刺激。一旦出现寒战,可静脉推注10~20 mg地塞米松。
2.2.3 术后的舒适护理 手术结束后,无菌温盐水擦净患者皮肤上的血迹和消毒液,妥善固定肾造瘘管,告知患者手术已顺利完成,感谢患者的配合。术后立即给患者吸氧、抗感染、止血、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指导患者去枕平卧6 h,注意保暖。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增加患者舒适感,减轻患者疼痛。通气后给予流质饮食,1~2 d后改为普食。鼓励患者多饮汤水,多食新鲜富含粗纤维的蔬菜及水果。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做好尿道口的护理及保持尿管引流通畅,经常挤压引流管,预防碎石、凝血块堵塞引流管,防止引流液倒流。询问患者有无膀胱刺激症状及腰部胀痛,随时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积极向患者和家属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取得配合。出院时嘱患者生活规律、情绪稳定、劳逸结合。嘱患者多饮水,不憋尿,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以防尿液反流,引起尿路感染,嘱患者遵医嘱定期复查。
2.3 护理体会 笔者认为,舒适护理可以降低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和手术,更好地降低中介因素的影响,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舒适护理营造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保证了信息交流的及时性,减轻了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开展舒适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平时应加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学习,术前积极消除患者焦虑和疑惑,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鼓励其积极配合手术。由于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特别,患者易出现各种意外情况且不易发现,护理人员观察病人要频繁且细心。参加手术配合的护士应经过专门培训,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及时发现问题并报告医师。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虽具有微创、定位准确、效果好等优点,但其并发症不容忽视。术中注意加强保温措施,积极应用抗生素,维持适当灌洗液压力,保持出水通畅等,以有效防止寒战的发生。除一般的术后护理外,对并发症的观察应特别注意,如发现问题,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 结果
4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中,7例并发寒战,寒战发生率为17.5%;40例舒适护理组患者中,1例并发寒战,寒战发生率为2.5%。舒适护理组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
表2 常规护理组与舒适护理组寒战发生率比较(例)
4 讨论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以其微创、高效、安全等优点得到广泛推广,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重视医护沟通,不断总结护理经验和教训,积极开展舒适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手术顺利开展,减少手术并发症。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强调在围手术期,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最舒适的状态[4]。在针对减少寒战并发症发生的舒适护理中,要求护理人员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焦虑情绪,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完善各项术前检查、结石定位等,并积极开展术前抗感染治疗;术中尽量减少碎石时间,维持出水通畅,降低肾盂内灌注压力,减少灌注液的肾盂反流吸收;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引流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积极预防泌尿系感染,及时发现潜在并发症并给予处理。
在本研究中,笔者在对常规护理过程的经验及教训总结的基础上,开展更为系统、安全的舒适护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减少了手术过程中寒战并发症的发生。舒适护理有助于减少患者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过程中的不适,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手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林英.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10,5(5):184-185.
[2] 邹蓉.20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安徽医药,2009,13(12):1590-1591.
会计这一行业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时期,那么对会计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随着“新常态”的来临,在为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同产业的升级提供其方向的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管理方式和产业的运行思想。然而,会计做为企业生产经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同样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二、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的重要工作内容就是“会计计量的非常规性”。在传统的社会经济中,所拥有的资产产业都是真真切切的存在的,很好去计量。而在现代社会经济的“新常态”下,无形的资产越来越要了,例如说品牌、知识的产权、还有人力等等都是属于经济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已经在这个社会起到了经济的主导作用,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对这些无形资产的科学的会计计量彰显出了它的重要性。这也是目前社会对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向导,可是目前还没有研究出非常准确的科学的计量方法来针对这类无形的资产进行有数的计量。国家也没有针对此类自资产进行统一规范和统一进行指导。那么,在当前还处于理论的探讨研究阶段;比如说股票的评估和成本的收益等等这些传统的方法,现在也在尝试的构建其经济模型,同时这些计量的方法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还不能向社会普及和应用。缺乏理论上的支持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资源观”成为共识,那么也就是经济的资源成为经济资产的本质。
财务报告理论支持存在着有限性,其实财务的报告是财务会计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可以很直观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情况。在目前无论是国际的会计准则理事会还是美国的会计准则理事会都是以我国的会计准则为制定机构。但是,在“新常态”的经济下,企业的社会经济增长中,其中无形的资产已经占据重要的位置。
三、管理会计
目标的不确定性。虽然管理会计已经出现很久了,但是目标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位。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在国际上的,对管理会计的目标都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而我国普遍都认为管理会计是为了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帮助企业的价值提升”等等。而这些的认识在现代社会的经济“新常态”下也不适用了。它并没有充分的体现社会环境的真实要求,仅仅是从古社会经济的企业方面出发。因此我国目前正在进行企业经济的全面升级和技术的优化提升,在这样的环境下,严格控制企业经济的成本是关键。同时,要重视有形资产,其中更要控制无形资产的更新和创造。这样对管理会计来说,科学的合理优化的配置各项企业资源,使之进行有效的决策管理和价值观的体现。有效的提高企业经济的竞争力,这也是当前社会经济基础上管理会计面临的非常重要的挑战。
四、在经济“新常态”下现代会计发展的有效应对措施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信息化时代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发展,作为电子商务的基础――物流行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就在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物流信息化发展程度不高、物流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各地区之间的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等。只有物流业得到合理的规范化发展,经济市场的开放度才能够实现较大的提高,同时国际物流贸易也会发展得更为完善,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也会迅速加快,使得我国的物流业水平走向国际先进水平。物流业是时展的产物,也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起步晚,发展不成熟;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物流行业相比,我国的物流行业已有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实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行业还处于弱势地位。我们必须在机遇与挑战中生存下来,让我国的物流行业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加快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业融合的速度
现今,物流业的发展与电子商务关系密切,很多商品都是通过网页平台为消费者展示商品,所以物流业发展与电子商务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物流信息平台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对于网络技术的合理运用显得至关重要。在电子商务经济业务当中,不仅要让网络技术运用到产品的营销以及支付过程中,还要对其物流的进度进行管理,同时也要维护好客户以及企业自身的信息安全。现今很多企业都会花较多的资金在产品研发、产品推广等方面,而忽略了物流信息网页平台的管理,这与企业长期的生存与发展是相悖的。另外,科学技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物流信息网页平台也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日趋完善。健全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是物流走向信息化道路的必然要求,进行物流信息化管理要及时运用新科技,实时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尽全力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现代物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许多新兴的物流网络技术,如物流定位系统、物流集成系统等。物流定位系统可以让消费者对自己所购买的产品有确切的了解,让商家、物流供应商、顾客对产品的走向有一个透明的沟通与联系。先进技术的运用能够让物流业的发展更加完善,建构完善的动态数据库也是加快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融合的重要方式。
二、加快物流行业经营管理发展策略实施
俗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一个完整的物流管理体系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行政管理、技术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系统化管理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各个部分依据其职能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另外,也需要对其进行监督,在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中,决策才会更有利于物流企业的发展。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来看,由于我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高速发展要求,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迅速发展,对物流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物流企业可以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及考核,为员工制订学习及提高计划。目前有很多高校开设了与物流相关的专业,物流企业可以与相关高校合作,让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与技术同高校物流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同时也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来促进物流的快速发展。另外,物流行业聘请的管理人才既要有工作经验,又要有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可以通过高薪招聘国外优秀人才的方式促进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从物流系统化管理来看,物流系统化管理是实现(下转74页)(上接28页)物流科学化的重要手段,力求以较低的费用把商品实体运输到消费者的手里。在进行物流系统化设计时,要对市场有一个总体把握,对货物的属性以及流向以及竞争状况等要有宏观的把握,在购置物流设备时也要根据市场收益和风险预测进行把控,不能出现盲目投资而损害经济效益的状况。在物流过程中,还要力求控制运送过程准确及时,根据顾客的需求及时送达物品,以期赢得良好的信誉;从物流技术管理方面来看,物流行业要对最新的科学信息技术有准确的了解,根据需要及时更新物流信息技术。另外,要对信息技术平台进行定期维护,防止黑客入侵网站、盗取信息等情况的发生,避免泄露企业经营信息和消费者个人信息。
水利工程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利益以及地方经济利益。水电建设是水利工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水电资源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还具有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属于一项公益性事业。水电工程的建设有利于转变当地政府干部的思想、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当地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水电建设中,加强水电资源的开发工作能够为水利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
一、水电建设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促进当地干部群众的思想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水电建设中,人们将先进的机械设备以及技术方法运用在工程的建设中,这无疑给传统的工程建设一次沉重的打击。水电站的兴建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并能够创建一个对外信息交流平台。与此同时,由于当地政府加大其宣传力度,使得当地农民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以及经济意识,使农民能够有效的运用法律,以此来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可以向政府干部咨询工程建设相关的问题,以此来寻找法律依据,还可以向政府提出相关建议与要求;2)当地农民为了提高法律意识,可以学习相关法律,寻找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相关问题;3)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需要政府规范劳动力市场,由于国家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所以政府必须要通过相关培训来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以及道德素质。总而言之,在水电工程建设中,转变政府干部以及人民群众的思想极为重要。
2、促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以此加快城市基础设施以及重点事业的建设进行,从而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进步。水电资源的开发不仅有利于加快水电站的建设进程,还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推动城市的整体发展。另外,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有效地推动城市化进程、实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目标。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由于我国十分重视水电工程的建设,因此越来越多的施工单位以及施工人员开始建设水利工程,此时为了促进水利工程的加快建设,就要求有充足的物资以工建设人员的日常所需,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给农业发展创造力条件。不管是农民在生产蔬菜、瓜果方面,还是在养殖产业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有效的提高了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保障当地经济的增长以及农民作物的增收。水利工程的开发与建设能够有效的推动当地各行各业的发展,凭借发电企业来有效的提高当地的技术水平、加强经济实力,从而形成一个电力产业链,使各个产业共同发展。在水电站周围富有较多的矿产资源,除此以外,还有很多生物资源以及旅游资源,这就能够保证当地旅游景区的开发,使之与矿产资源开发相互合作,使水电工程的开发与建设积极与地方经济有机的结合,共同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4、有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
自水利工程开发与建设以来,它能够为第三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开发商提供较好的投资环境,推动餐饮、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当地的企业有粗放型向密集型转变。
5、市政建设步伐加快,城区面貌有较大改观。
众所周知,水电工程主要是在偏远的地区建设,各种设施设备都相对比较落后,所以政府可以等到水电工程建设之后,加大其宣传力度,并使开发商对其投资,保证当地经济实力越来越雄厚,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二、水电开发战略条件下,两种发展观的思考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目前最为浩大的工程之一,其主要是将西部有力的资源合理利用,使西部地区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在西部大开发工程中,政府需要加快交通建设、水利工程的建设、教育等多方面的进程,遵循客观发展规律,使社会与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共同发展。在西部大开发工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两点:1)工程开发的优势。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地广物博,存在各种各样的资源,可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2)工程开发的劣势。由于西部地区大多比较穷困,缺乏建设资金,以致于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得不到有效的发展,也不能对西部人员进行合理的教育,导致西部人员道德素质不高。再加上西部地区常年风沙,环境遭到大幅度的破坏。
针对上述问题,在水电工程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具有有两种发展观的思考:1)归根结底,西部地区恶劣的环境主要与我国国情相关,国家在经济发展道路中重点对东部地区投资,而忽略了西部地区,并且将西部地区的有利资源运往东部,这就使得西部地区居民产生一些不满心理。所以国家需要加大西部开发的力度,投入大量资金在西部地区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实现东西部的和谐发展。除国家相关政策的限制之外,西部在开发过程中还缺少一定的建设资金。对一些大工程的建设,西部地区居民往往会尽可能支持,但是从另一方面分析,有些工程的建设将不利于西部地区的发展,也只能作罢。2)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相关配套项目的建设,带给西部的是思想观念的更新,这种主动创新的、追求持续发展的观念,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至关重要。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主要分析了水利建设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与水电开发的两种发展观。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它关乎国家的利益以及社会的利益,为了促进各地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十分有必要的,另一方面,当地还可在水利工程周边开发新的资源,以增强当地经济实力,促进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网络经济时代信息科学技术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影响
会计基本假设得到新的发展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会计基本假设中关于企业的概念越发变得模糊会计主体的外延不断扩大,网络公司以及虚拟公司的出现使得我国会计核算的空间不断扩大, 不单单是局限在传统意义上的真实存在的企业, 而是针对虚拟存在企业以及真实存在企业两个范围之内。虚拟企业是依靠快速发展
的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等作为技术基础支持的,通过进行有效的行业合作与竞争,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弹性,在整个网络空间内进行高速的重新组合与解体,这必然会导致会计主体的不确定性以及会计主体的多元化。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在网络经济时代,关于经济主
体的概念用相关经济的联合体来解释显得更加清楚明白。伴随着当前网络公司的飞速发展以及银行网上业务的不断拓展, 传统形式上单一货币会计计量模式已经被逐渐的瓦解, 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贸易大部分是以电子货币的形式来进行的, 取代了之前的那种看得见、摸得
着的现实存在的纸币以及单证。互联网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使得整个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多, 而且采用网络交易作为贸易方式的行为也越来越普遍, 与之相适应, 国际贸易的支付方式也由原来纸币现金、支票、汇票等方式逐渐向电子货币、电子支票、电子信用卡等方式转变。网络结算方式的出现, 推动了货币真正向观念上的货币的转变, 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货币革命以及支付革命, 从而削弱了记账本位币的会计假设。除此之外, 电子货币以及网络结算方式的出现也为资金在企业与银行之间的频繁使用创造了条件,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性, 给控制货量的运营方式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再加上国际间资本流动速度的不断加快, 进行资本相关决策往往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上述这几个方面都使得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货币风险进一步增大, 对货币价值不变的假设也构成了一个极大的挑战。
二、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使企业在利用互联网寻找潜在贸易伙伴、完成网上交易的同时,也将自己暴露于风险之中,使财务会计管理面临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网络会计安全法律 ,现行的法律制度严重滞后。首先,在财务管理软件审批方面,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软件的审批程序以及审批要求进行统一规范,统一管理,使市场上软件质量参差不齐。其次,在财务软件保护方面,国家对已经开发的拥有自主产权的财务管理软件保护不足,致使出现盗版等现象,挫伤了企业开发软件的积极性。最后,对于网络上存在的各种新形式的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的行为无法及时出现在法律条文上,使得惩罚不够及时,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更加助长了其嚣张气焰。
2.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进程缓慢会计软件正在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管理决策型方向发展,会计信息系统正在向功能综合化和技术集成化方向发展,但是会计软件都不是针对某一类企业开发的,通用性比较强而专用性不够。国家对于会计信息系统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定义,致使企业在软件开发方面没有针对性,从而使软件的实用性比较差。
三、应对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网络财务会计管理有其传统财务会计管理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便利,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才能使网络财务会计管理扬长避短,我们就需要提出能够克服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在技术层面上的管理与控制
数据输入控制方面。关于企业财务信息输入控制方面的主要内容有: 由专门人员录入, 录入人员除录入数据外, 不允许将数据进行修改、复制或其他操作; 数据输入前必须经过有关负责人审核批准; 对输入数据进行校对; 对错误更正的控制。处理控制方面。财务信息的处理控制指的是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的内部数据处理活动( 数据验证、计算、比较、合并、排序、文件更新和维护、访问、纠错等) 进行控制。处理控制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进行的。 数据输出控制方面。关于企业财务信息输入控制方面的主要措施有: 建立输出记录; 建立输出文件及报告的签章制度; 建立输出授权制; 建立数据传送的加密制度; 严格减少资产的文件输出,如开支票、发票、提货单要经过有关人员授权, 并经过有关人员审核签章。无法复制的电子签章, 认真做好核心数据的备份。对于信息流则普遍采用加密技术(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以有效地防止关联方和非关联方的道德风险。
会计服务职能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催生社会会计。社会化的大生产,促进了经济组织集团化、规模化、一体化的发生,社会经济活动更加专业化、市场化,促进了跨国公司、跨地区公司、集团化公司的产生。社会经济活动不仅仅是具体单位具体的经济活动,而且具有整体的“社会性”。会计学仅仅为具体经济单位提供会计服务的职能,与社会化的大生产、集团化的经济活动、跨国家、跨地区的经济管理、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很不适应。社会化的大生产,要求会计为社会整体提供会计服务,反映社会经济整体活动情况,为社会提供整体性经济活动信息。这种新经济形势的出现,必然要求会计扩大其服务职能,以社会整体作为会计主体,反映社会整体性经济活动情况,为社会整体提供整体性经济活动信息。
提供社会积累与分配信息
鲁广信从5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社会会计和传统会计的区别。
会计主体、会计对象、会计职能不同。社会会计以社会整体作为会计主体,以社会再生循环过程作为会计对象,为社会整体提供会计服务。传统会计以企业单位作为会计主体,以企业单位发生的经济活动作为会计对象,为经营者或管理者提供会计服务。
理论依据不同。社会会计以价值运动簿记理论作为基本理论依据,传统会计以“平衡论”簿记理论作为基本理论依据。
账户结构原理、经济活动量变观、记账符号含义、会计记录含义、会计等式含义均有所不同。社会会计账户结构表现为所有账户左方均为增加,右方均为减少;经济活动中发生的数量变化,均为此增彼减,即一增一减,决无同增同减现象;借贷记账符号均为单一含义,决无“双重含义”之说;会计记录均为一增一减的记录,决无“双增加”现象;会计等式是具有经济性质的等式,不能等同于数学等式。传统会计账户结构表现为所有账户分为“资产类”和“权益类”两类不同性质账户,前者为左增右减,后者为左减右增;经济活动中发生的数量变化存在着“同增同减”现象;借贷记账符号为“双重含义”;会计记录存在“双增加”现象;会计等式同于数学等式。
记账规则不同。社会会计记账规则一律为有借有贷,有收有付,有增有减的双重记录;传统会计则为有借必有贷,同收同付,同增同减的双重记录。
会计报表的体系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当今社会要求收入分配更加公正、公平、公开,客观地反映收入分配情况,公开部分人员的财产占有情况,努力消除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社会现实。社会会计报表体系主要由“社会资金平衡表”、“社会积累形成与分配表”和“人力资源收益价值实现与使用计算表”所组成,主要作用是为社会整体提供社会积累与分配情况的会计信息。传统会计报表主要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组成,主要作用是为经营者提供财务活动成果会计信息。
了解社会财富的转化和占有情况
鲁广信认为,社会会计从其核算的空间范围来说,包括社会再生产循环过程核算、财政预算收支过程核算和人力资源收益实现过程核算三部分。
财政预算收支过程核算是指关于国家财政预算资金收支、结余情况的核算。具体来说,是以整个社会作为核算空间范围,以国家财政机关作为会计主体,以国家财政预算资金的收支及其结余情况作为会计对象,反映国家财政预算资金在各职能部门发生的收支、结余变化情况,为社会整体提供财政预算资金活动情况的会计信息而进行的核算。就其核算内容来说,包括预算资金的收支及其结余的增减变化情况。就其核算单位来说,包括国家财政总预算核算,各级地方二级财政预算核算和三级财政预算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