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学反思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19 02:01: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守株待兔教学反思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篇(1)

为什么出色的教师却险些走上不归路?

为什么优秀的教师却总是遇到麻烦?

为什么越是成绩显著越是评优落选?

为什么年富力强的教师却突然病倒了?

诸如此类,都是为什么?就因为教师也是人,教师的心灵也会有误区与迷途。在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普遍关注的今天,我们不能不看到,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教师的心理健康也应得到足够的关注。教师的心理枯竭不仅危及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本人也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精神折磨。“教师是所有职业里面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过大的压力让教师认为“学生难教、家长难处、学校难待”,职业倦怠明显。

但是,教师的心理健康应该由谁来关注?怎样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怎样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呢?让我们来听听教师们自己的心声吧!

本期策划 聂蕾

最近,笔者参加一次区域教研活动。闲聊时,谈到当下教师生活现状,一位刚过五十的教师说:“我现在就是一个‘三等’公民。”在场的人顿生几分好奇,无不把目光投向了他,静听下文。见大家一脸诧异,他便接着说:“我现在每天就是等饭吃,等退休,等死。”听罢此言,在场的人惊恐失色。这虽是一句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话,却暴露出了当下教师浓浓的职业倦怠感。

多年来,由于教师职业边缘化,“提高工资待遇”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教师的期望犹如“肥皂泡”。渐渐地,很大一部分教师已经处于一种“麻木”状态――从不关注追求晋升职称,从不指望评先表模,从不追求学习提升,从不奢望成名成家。对于生活、工作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表现出与那位“三等”教师相似的无奈。他们每一天正在上演着现实版的“守株待兔”“缘木求鱼”和“刻舟求剑”的故事。

职业态度“守株待兔”。多年来,教师待遇低下,教师幸福指数偏低,成为公认的事实,加之地域差距原因,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同时,由于职称晋升机制不健全,晋升指标控制过死,“晋升难,难于上青天”已经成为业内调侃职称晋升的一句“口头禅”。就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说,70名教师中,工作30年的中学二级教师还有3名,工作20年的中学二级教师还有8名。符合晋升中学高级教师条件的中学一级教师就有35名之多。而每年晋升指标似“蜻蜓点水”,有时候全镇仅仅1名、2名的,其中几年甚至没有指标。这样的评比进度,让绝大多数教师看不到希望。一年,两年,干脆“死”了这个心,工作积极性再度受挫。新教师工作热情难以“保鲜”,中老年教师职业倦怠感越来越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守株待兔”思想越陷越深。

教育理念“刻舟求剑”。课改已推行多轮,但素质教育落难已经成为事实。每当说到素质教育,更多的教师习惯于找客观原因,总爱把问题的症结指向“指挥棒”,很少有教师积极主动反省自己,反思教育观念;很少有教师愿意改变自己,从一名教育者的教育良心、良知去改变,从每一个教育现场的作为去改变。有的人教育理念“原地踏步”,自始至终没有“越雷池半步”;有的人教育理念“易反易复”,培训学习时一套,回到课堂又是一套;有的人把“教学实绩”想的很多,如何“以人为本提高教学实绩”想的太少;有的人埋怨“当下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可如何“与时俱进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想的太少。尤其是部分学校里,想必向“挣钱”,言必谈“考试”,行必为“分数”的教师,居然还不在少数。

专业发展“缘木求鱼”。改革是必须的。但当下的课改明显有盲目跟风迹象。一些地区,一些学校,成天被一些媒体牵着鼻子跑,今年学“某某课堂”,明年搞“某某模式”。学来学去,丢失了自己,改去改来,忘记了学生。“一刀切”的课改学习,造就了千人一面的教师,打造了千人一面的课堂,必将培养出千人一面的学生。不少学校被迫放下自身的优势,一些教师被迫丢弃了自身的传统。现如今,人人个个追求电子化备课,时时处处使用电子白板教学。大量的时间用在制作课件上,很少有人提出读书、反思、写作等字眼,很少有教师主动读书。阅读,反思,实践,不能形成良性循环。绝大多数教师没有成长规划,“哪里黑哪里歇”,个人专业发展“缘木求鱼”,机会来临时却因为“缺项”失之交臂。

那么,新时期教师究竟该如何走出职业倦怠的泥淖?柳青说过:“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的确,人生能有几个10年、20年?人生还有几个“紧要处”呢?所以,不管怎样,逝去的让它逝去吧,把握住当下才是一位思想者所为。为了把握住当下的“紧要处”,是“变”的时候了!要积极求变,在“变”中获得“新生”,要主动“突围”,让教师职业永葆青春活力。

多一分敏锐。少一分遗憾。每一名教师,包括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切勿还躺在高考成功的“功劳簿”上,要积极行动起来寻找新的起点。重新唤起工作热情,唤起对教育事、教学事的那份“敏锐心”。有了敏锐心,可以给自己减少一些“缺项”遗憾。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再不会因为没有“红本本”,让机会擦肩而过,再不会因为“红本本”被拒之门外。

篇(2)

一、对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的反思

怎样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着力研究活动教学,坚持“以活动促发展”,把教学的目标指向学生综合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整体发展上。进行教学流程设计时,坚持以程序性知识为基本学习内容,坚持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比如,在语文课上,一般先让学生初读全文,感知语言,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运用原有的经验、方法,进一步细读课文,弄懂“为什么”的问题;在上述学习之后,学生还要在变式训练中学会如何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理解和运用能力。然而,第一步的目标,我们已达到,而第二、三步,则主要还是停在理论的分析研究上,为什么?因为“传统教学在教学目标的选择和追求上,历来重视知识的学习”,“表面上是一种认识的偏差,但深层上却反映出传统教学在实践上始终没有形成一套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机制”。由于我们研究的起点很低,活动教学的研究始终停留在浅层,使活动教学在大面积的实施操作层面上,尚远未达到展开的层次,其突出的表现是活动的效率较低。

在研究活动教学时,创新教育是我们追求的至高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可供我们应用的仅是心理学研究中对发散思维的理论。我们也尽可能地对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求异性、精致性的培养。比如,从教学内容上,我们对课文题目、语句进行推敲,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在设计学习活动时,重视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自学、讨论,试图让学生在反思或观摩其他同伴的学习方法的同时,获取创新能力的核心――策略性知识,以培养创新的精神,但是,我们的目标也始终未能达到。

二、对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的思考

我们认为创新教育与活动教学的本质是相同的,其追求的目标也是一致的。但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作为研究的总目标,我们的视野会更开阔,而提高学习活动的主要因素是转变教师的观念,改变教师的行为。为此,我们对学习活动的流程“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反馈讨论――变式练习”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并分别提出相应措施。

1、设计以活动的目的性为根本

要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学科的特点、知识的属性、学习规律等,并以此为根据合理设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综合性的发展。

另外,备课时要仔细分析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做好“剪裁”的准备。比如:如果要问“种田人再这么等下去,会出现哪些不同的结果”,就要估计到学生的思维会因此怎样“发散”,对哪些回答应及时“剪去”,哪些回答则既有利于达到原定目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应及时鼓励他们展开,以真正实现“活动促发展”。

2、设计合适的反馈形式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带着一个综合性的练习题进行了足够时间的阅读思考,但教师提问时仍举不起手。是学生不会吗?不,多半是反馈的形式不恰当。这就要研究反馈的形式。首先是研究反馈的形式是否便于教师及时捕捉学习信息。第二是反馈的形式便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听、说、读、写,本身无所谓优劣,但我们通常以指名个别学生说出学习结果,老师当裁判的形式为主,显然,一方面忽视和影响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单一的说的形式往往不是最佳的反馈形式。为此,我们要思考反馈的时间、人数、形式、情境等,更要考虑听、说、读、写、演等的结合,便于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3、设计精当的点拨

由于活动教学的块状明显,问题的综合性强,所以,课堂上有时出现“冷场”是正常的。如果点拨得当,冷场可以转变为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大好时机。首先,应尽量选择直觉式的点拨方式。平时,我们常见的点拨形式大致有两类。一类是逻辑推理式的。

篇(3)

由于教育改革的不深入,在传统的课堂中往往会出现弊端,这些弊端往往得不到重视,因此一直被保留。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传统教学方式亟待改进。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要先对其进行总结。

1.读写分离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没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读写双管齐下的教学方式,因此存在读写不均衡的现象。有的教师重“读”,认为读可以满足一切需求,而忽视了对笔头的训练,这样学生的知识记忆得不到加深,存在脑海中的知识往往是记忆片段,而非连贯的知识结构。而有的教师重“写”,忽视了阅读对学生心灵的塑造作用,使得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

2.古板的思维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的教师依旧保留着答案唯一的观念,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很不利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成熟发展的关键阶段,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较为发达,思维跳跃得比较快,大部分的教师通常都是以大人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不断的否定中慢慢消磨了对自由想象和表达的欲望,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忽视现代化思想的教育

大部分的教师往往注重德育,而忽视了现代化素质教育的培养。例如,在一些学生的作文中经常会发现对教师带病上课等事例的颂扬,以这个作为标准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判断,这种对价值观错误的引导使得学生的认识偏离教育的初衷。

二、如何进行教育方式的正确改革

1.掌握心理,挖掘学生潜力

小学时期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是处于动态之中的。因此教师要从根本进行入手,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小学生普遍存在爱玩的共性,因此,教师对这一心理的把握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例如,在进行西师版第三册第三单元《让猫头鹰好好睡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猫头鹰等角色的扮演,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实践当中,有利于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潜力的挖掘,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在现学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引导性教学,塑造学生成熟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的内在动力一直处于充沛的状态。

2.合理地进行减负

在应试教育尚未向素质教育转型成功的现阶段,一部分教师还是存在只重视学生成绩,而不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适当地减压,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课余时间进行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授的知识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因此教师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尊重学生、充分考虑学生接受能力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课程教授。在教学当中教师要兼顾所有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平等的对待,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知识的扎实掌握和人格的建立。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138-01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备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一堂课的精彩程度。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应达到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实现高质量备课,把握住备课的最佳时机。

一 顺手牵羊,有心积累――随时随地备课

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书中写过“对于每一节课,我都是用毕生的时间来备课的。”这句话开启了一个窥探教学技巧的窗口,发人深省,应用毕生的时间来备课。我们毕生中有很多个细节,但作为一名教师也应该观察到每一个细节,做到有心积累生活中的各种素材,随时随地地备课。

1.利用摘录

其实,我们周围有很多与化学有关的诗词,只要留心抄下来做成摘录,在教学中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如讲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可用的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讲解什么是物理变化。“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可用于讲解化学变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用来讲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还有于谦的石灰吟诗既可用于讲解化学反应类型,又可用于讲解与钙相关的化学性质。

2.利用抄报、剪报

学生自己制作手抄报的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抄报中与化学有关的内容做一个归纳、整理。如制作以学生开展与运动会为主题的手抄报时,教师可搜集一些与发令枪有关的图片或文章,在讲解“氧气的制取”章节时可作为教学内容设计。教师问:“田径比赛时,发令枪发出的白烟是什么?”学生思考。教师提示:“发令枪中的弹药是由氯酸钾和红磷混合制成的。”学生:“发令时,这些药品受到撞击,氯酸钾迅速分解,产生的氧气马上与红磷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发生大量的白烟。”

3.利用电视、电脑等现代媒体

现代媒体技术能把清晰的文字注释和生动的动画、图片,外加动听的声音巧妙地结合起来,教师在备课时若能突出一些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内容,在荧屏上能突显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态与静态有机结合,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如“分子和原子”章节中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可运用“天宫课堂”来导入,相关素材可在网上轻松得到。

二 “二次”备课――积累教学经验的好途径

目前,不少教师普遍忽视了“二次”备课的重要性,常认为一节课结束了,课后根本没必要去分析自己在教学上的得失。“二次”备课是通过教学实践,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性、反馈性的备课,也可以叫“课时后的备课”,通过“二次”备课,教师进入再认知的阶段,能帮助其进行自我分析,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积累教学经验,并使教师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师会定期进行教研活动,不管是新教师还是专家型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二次”备课能为教师之间的教研提供资料,把各自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记录下来,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集思广益。

有些教师有写教后记的习惯,其实教师们都可以这样做,把教学中的一些故事以随笔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些随笔能反映出教师在不同教学时期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可随时翻阅,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是整个“二次”备课的重要环节,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手段,教师应抓住时机写好教学反思,不断地探讨与检验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不断地反省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改进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促进自己向专家型教师发展。

三 集体备课――共同成长

集体备课可以集中所有教师的智慧才能,共同探讨教材、教法,挖掘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在讨论中学习,每位教师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认知风格,教师应抓住集体备课的时机,吸取交流的精华。如创设浓硫酸性质的教学情境的讨论,大家认为可通过浓硫酸槽罐车泄漏事故,或浓硫酸泼人事件或硫酸在生活中的用途与哪些化学性质有关或实验室中失去标签的两瓶硫酸的鉴别等。对于这些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网络流行语、时事热点问题等来进行筛选,吸收内化后成为教师自己的备课内容。

等待时机如同守株待兔,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握时机,努力搜集身边的信息,随时随地备好课,要及时做好“二次”备课,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也要在集体备课中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篇(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96-02

语法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过于强调英语学习的“背”和“记”,实际上是英语学习的“守株待兔”法则。该结果往往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只能是“就事论事”而不懂得把语言变通“举一反三”,英语表达又“生”又“硬”。不学英语语法或者不懂或者是对英语语法的一知半解只会导致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英语充满困惑。

一、英语语法的教学困境

“He studies good.”“I like I father and mother very much.”

以上是所谓的“汉化英语”病句。其根本问题出现在语法上面。不懂得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形容词一般是用来表示名词的性质或特征,所以形容词通常与名词发生连用关系,而副词通常表示形容词或副词的程度、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所以副词一般是用来修饰形容词、其他副词和动词的。还有许多学生不懂句子结构,不懂何为主谓宾(SVO),什么是主系表(SLP),更分不清主谓宾补(SVOC)等,不懂基本句型结构。此外,还有在英语时态方面、定语从句与同位语从句方面、虚拟语气方面、倒装句方面、以“it”为形式主语的主语从句与强调句型方面等都是学生经常出现错误的地方。这些错误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实际教学中英语老师只强调向学生介绍一些语言现象或实例而忽略了向学生讲解这些语言现象背后的语法规则,只强调语言实用功能而轻语法教学。长此下去只能教出“汉化英语”的结果。依“汉”而“英”,“按葫芦画瓢”,最终只会越画越糟。

二、有待商榷的语法教法

传统教学中,语法的讲解通常都是在讲解单项选择时才有所侧重,而对书中的对话以及课文讲解只是一味要求学生记忆一些短语、习语、常用语、固定词语搭配、固定的句型结构等,并未对书中出现的语言点、知识点所包含的语法规则加以详细的分析讲解。对文中出现的句子尤其是长句子、结构复杂的句子结构不分析这些句子的构成要素,不讲解句子中所用到的词的词性的配合、对句子成分和句子所用到的句型结构不做详细的分析讲解。其结果是只能让学生零碎地掌握一些语言现象或实例,只知道一些语言现象不懂语法规则,在考试中学生们也只能像“守株待兔”那样做题,而无法将所学到知识点放到特定的语境中变通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从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来看,英语的交际功能被提到了首席位置,所以教材编写者也紧跟时代步伐,在教材中更加突出了英语交际功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多听、反复地听,多说、不厌其烦地说,多练、不顾一切地练,多模仿、“按葫芦画瓢”式地模仿,从而把语法部分精简再精简直至把语法内容精简到一个小角落里去了。对于这种被“精简”到角落里的语法内容,有经验的教师或一些上了年纪的老教师们会把这部分内容像面包师对待面团那样把它“发酵”得很大很大,会像魔术师手中发出扑克牌那样变幻无穷而且是层出层新。而没经验的外语教师或者是不太负责任的外语教师往往在这部分内容中找不到“话”说从而一带而过,“草草收兵”。这种顾此失彼的教法很值得商榷。

三、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常言道“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英语语言中的“规矩”就是英语语法规则,有了这个“规矩”,学生才能到处尽情去画出心中的“方圆”。

其实,英语语法,是我们英语学习的一条捷径,它帮助我们透过语言现象认识语言内部构造的实质。英语语法就是英语语言中的“筋骨”,没有这根“筋骨”再多的“血肉”也难以成“形”,也无法形成英语语言的巨大“躯体”。所以,对教师来说,教语言而轻语法的做法只能是干“事倍功半”的事情;对习者来说,学语言而不学语法或是不懂英语语法只能是干“过劳死”的事情。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英语词性知识能让学生知道如何在词与词之间形成连用,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教师要教会学生认识基本句型结构和构成基本要素,提高对句子和语篇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时写出正确完整的句子。教英语从句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语体,提高学生对英语运用的得体性和地道性。

总之,语法是语言使用的规则,对语言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对获得言语能力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对英语语法的教授适当到位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能使学生对英语的掌握做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长期效果。

四、走出英语语法教学的困境

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经说过说:“没有语法就不能很好地表达……”在我们的教学中,必须基于职业教学的学情出发,把语法教学科学贯穿于教学始终,多管齐下,探索英语语法的新学势。

首先要适当增加语法内容在教材中所占比重,集中系统的编写语法内容并配以练习,这样能够提高或督促英语教师们语法教学的自觉性,也能突出语法教学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不可或缺性。

其次,英语课堂教学重“因”轻“果”。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短语、习语、常用语、固定词语搭配、固定的句型结构等的记忆训练,,也要注重对文中出现的句子尤其是长句子、结构复杂的句子结构的分析解析,关注讲解句子中所用到的词的词性的配合、对句子成分和句子所用到的句型结构做详细的分析讲解。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再次,组织专家小组编写适合于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法必修教材。有了这种教材可以督促英语教师教英语语法的自觉性,同时也能给自觉学习英语语法的学生提供一种很好的途径。

学习语言,不学习语法是不行的。英语语法教学就是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律,并用以有效地指导语言实践。语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现象、表达思想感情,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尽可能少出偏差,少走弯路,从整体上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建生.外语教学理论的几点反思——来自教学实践中的内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

[2]章振邦.谈谈中学生如何学好英语语法[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10).

[3]范晓,张豫峰.语法理论纲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4]齐沪扬.语气词与语气系统[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篇(6)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实施者,是一个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基石,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班主任要积极调整自我心态,才能在教育工作中成为一名快乐的引导者,思想的布道者,人生的领路人。回顾班主任工作,愉快而充实,在与学生的日常沟通中,笔者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责任感。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私和真诚的爱。笔者希望学生能改掉他们在学校的陋习,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生

改变从心态开始,态度决定一切。能否做好工作的关键不取决于你有多聪明,不取决于你有多少方法,而取决于你对工作的态度。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学历不高的人成功的原因。碌碌无为的人,要么没有能力,要么根本不用心。工作本身没有贵贱之分,但是对于工作的态度却有高低之别。看一个人是否能做好事情,只要看他对待工作的态度。而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又与他本人的性情、才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如果想改变你的世界或改变你的生活,首先改变你自己;如果你的心态是积极的,你的生活会是快乐的;如果你的心态是消极的你的生活也会是忧郁的。在没办法改变周遭环境的时候,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心态,当你的心态正确了,工作就不会是一件苦恼的事情。我相信这句话: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就与怎样的人为伍。所以我们要避免与悲观的人为伍,不要让悲观的情绪感染。当你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显得不错而且流畅。你有展望,有智慧,有判断力。时间也变得充足,你的麻烦看起来不那么可怕而且更容易解决。

二、在繁忙的班主任工作中保持一颗平常心

平常的心态就是面对已经来临或者将要面对的事物的时候保持一种平常临危不乱的态度。记住应该记住的,忘记应该忘记的,改变能够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不了环境就适应环境,正确看待荣辱得失。保持平常的心态不但有利于做好本分工作还能保持心境的开朗。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请宽容地看待每个学生都会犯错的事实,冷静地调查犯错的原因,对症下药,给予真诚地帮助和引导,做一个耐心而理智的班主任,把每日“治病救人”当成一道家常便饭,心态就平和了。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一个学生的进步不能一夕而成,需要经历长期反复的过程。倘若看重一时的荣誉一时的名利,每日里患得患失,对自己的心灵是一种折磨,同样也会将这种负面的情绪带入班集体,给学生造成压力。将眼光放长远,保持一颗平常心,踏踏实实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才能才能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班级一同成长。

三、以感恩的心态面对周围的人

感恩的心态更加不能缺少,感谢父母,感谢同事,感谢周围的同事,感激所有使你坚定成就的人,甚至要感谢挫折,感谢困难。因为没有这些就不会鼓励你积极面对,没有这些就没有排除万难后的成功,也就是这些成就了你迎难而上的坚定意志。永远都需要感谢。推销员遭到拒绝时,应该感谢顾客耐心听完自己的解说。这样才有下一次惠顾的机会!上司批评你时,应该感谢他给予的种种教诲。感恩不花一分钱,却是一项重大的投资,对于未来极有助益。真正的感恩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感激,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迎合他人而表现出的虚情假意。时常怀有感恩的心情,你会变得更谦和、可敬且高尚。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对的,不论你遭遇多么恶劣的情况。如果你每天能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相信工作时的心情自然是愉快而积极的。

四、班主任意味着更多的付出

面对班主任工作更要有付出的心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收获之前我们首先要付出。不要做守株待兔的农夫,每天就在树桩旁等待撞死的兔子,懒惰且愚昧。

有人曾经研究,为什么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无法确认,因为机会总是乔装成“问题”的样子。当顾客、同事或者上司交给你某个难题,也许正为你创造了一个珍贵的机会。对于一个优秀的员工而言,谁该为此问题负责,谁应该具体完成这一任务,都不是最重要的,在你心目中惟一的想法就是如何将问题解决。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因果法则。也许你的投入无法立刻得到相应的回报,也不要气馁,应该一如既往地多付出一点。回报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

五、反思的心态是班主任成熟的标志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走向成功的法宝。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中的各因素乐于反思、勤于反思、善于反思和精于反思。新课程为教师的创造性与个性化的教学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己发生了变化,由过去单一的讲授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性地学习。课程改革把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就需要班主任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创新、课程资源的选用,课堂模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机会的提供,考试与评价方式的更新等方面多加追问和思考。惟有对日常教学行为的质疑和追问,课改理念才能在实践中体现,教学活动才能在实践中更新。

此外,班主任还要具有尊重感、公正感和职业幸福感。班主任工作非常辛苦,在高负荷的工作中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消除职业倦怠的最佳途径就是班主任能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拥有职业幸福感。因此班主任幸福与否不仅关系到班主任个人的生命质量和专业发展,还关涉到学生的幸福以及教育本真追求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7)

教学方法和手段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使语文学习更方便高效,课堂容量更大。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既强调学生主动学习,老师又要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课堂时间有限,但课外学习语文的时间更多、空间更大,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给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方法:

课前要求学生带自己日用的成语工具书,并向学生展示常用的几种成语工具书。短短一节课的时间不可能教给学生有关成语的全部知识,只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成语并掌握学习成语的方法,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自主学习成语。

二.教学内容:

(一)成语的来源:(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成语的几幅图画让学生猜成语,老师总结)

神话传说: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寓言故事:刻舟求剑 自相矛盾

历史故事:负荆请罪 卧薪尝胆

文人作品:乐不思蜀 望梅止渴

外来文化:功德无量 立地成佛

(二)成语的特点: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具有形式固定、源远流长、含义完整、言简意赅的特点。

(三)成语的运用:

1.读音:

瞠目结舌chēng 如法炮制páo 锲而不舍qiè 鲜为人知 xiǎn

强词夺理qiǎng 惟妙惟肖xiào 螳臂当车dāng 风靡一时mǐ

2.字形:

(川)流不息 以逸(待)劳 和(蔼)可亲 (唉)声叹气 甘(拜)下风 金(碧)辉煌 一(筹)莫展 寥若(晨)星

3.高考成语题主要设置误区:

(1)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望文生义

(2)李老师当了20年的班主任,工作勤勤恳恳,常常日理万机。――轻重失度

(3)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误用褒贬

(4)当看到赵本山的小品时,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了。――语义重复

(5)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谦敬错位

(6)马克思、恩格斯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奋斗,几十年如一日,相敬如宾,堪称人类历上“最珍贵的友谊”。――对象不当

(7)姐姐跟我说:“想到五个月后就要参加高考,我就心有余悸。真的还没准备好呀!”――不合逻辑

(8)清华大学食堂卖馒头的小伙竟然考上北大国际贸易系,令全体清华人对之侧目而视。――含义混淆

(四)成语与文化:

1.成语与自然文化

江山如画――对美好的山川大地的讴歌

凄风苦雨――对险恶自然的由衷敬畏

傲霜斗雪――对自然的精神气节的歌颂

描写自然的成语还有:山清水秀、风和日丽、彤云密布、花团锦簇、春意阑珊。

2.成语与服饰文化:

凤冠霞帔――帝王妃嫔和贵族妇女的服饰

荆钗布裙――普通的劳动妇女的服饰

披红挂彩――遇到喜事

披麻戴孝――遇到丧事

描写服饰的成语还有:西装革履、华冠丽服、衣衫褴褛、衣冠楚楚、长袖善舞。

3.成语与建筑文化:

雕梁画栋――有雕刻和彩绘装饰的栋梁,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瓮牖绳枢――破瓮做窗,绳作门轴,比喻贫穷人家。

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描写建筑的成语还有:美轮美奂、钩心斗角、空中楼阁、鳞次栉比、古色古香。

4.成语与做人:

表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成语:披星戴月、奋不顾身

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一诺千金、童叟无欺

表现中华民族不畏的成语:勇者无惧、大义凛然

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不落窠臼、独辟蹊径

描写做人的成语还有:高风亮节、浩然正气、光明磊落、两袖清风、宽宏大量。

(五)成语游戏:

一.猜谜语:

哑巴说话、变奏为春、举棋不定、滥竽充数、二四六八十各打一成语。

答案:哑巴说话――有口难言(指手画脚) 变奏为春――偷天换日 举棋不定――下落不明 滥竽充数――装模做样 二四六八十――无独有偶

二.成语对联:

以“守株待兔”“流芳百世”分别作为上联,写出它们的下联;以“放虎归山”“下里巴人”分别作为下联,写出它们的上联。

答案:守株待兔――掩耳盗铃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请狼入室――放虎归山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三.成语接龙:学生分三组分别以“大庭广众” “石破天惊”和“鲜为人知”的最后一个字为下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接龙。

教学反思:

篇(8)

一、对语文活动教学的反思

怎样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着力研究活动教学,坚持“以活动促发展”,把教学的目标指向学生综合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整体发展上。进行教学流程设计时,坚持以程序性知识为基本学习内容,坚持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比如,在语文课上,一般先让学生初读全文,感知语言,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运用原有的经验、方法,进一步细读课文,弄懂“为什么”的问题;在上述学习之后,学生还要在变式训练中学会如何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理解和运用能力。然而,第一步的目标,我们已达到,而第二、三步,则主要还是停在理论的分析研究上,为什么?因为“传统教学在教学目标的选择和追求上,历来重视知识的学习”,“表面上是一种认识的偏差,但深层上却反映出传统教学在实践上始终没有形成一套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机制”。由于我们研究的起点很低,活动教学的研究始终停留在浅层,使活动教学在大面积的实施操作层面上,尚远未达到展开的层次,其突出的表现是活动的效率较低。

在研究活动教学时,创新教育是我们追求的至高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可供我们应用的仅是心理学研究中对发散思维的理论。我们也尽可能地对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求异性、精致性的培养。比如,从教学内容上,我们对课文题目、语句进行推敲,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在设计学习活动时,重视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自学、讨论,试图让学生在反思或观摩其他同伴的学习方法的同时,获取创新能力的核心——策略性知识,以培养创新的精神,但是,我们的目标也始终未能达到。

而目前,我国教育界对创新教育的呼声与日俱增,小学教育要一下子跳到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能够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创新教育这一层面,我们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二、对深入研究活动教学的思考

我们认为创新教育与活动教学的本质是相同的,其追求的目标也是一致的。但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作为研究的总目标,我们的视野会更开阔,而提高学习活动的主要因素是转变教师的观念,改变教师的行为。为此,我们对学习活动的流程“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反馈讨论——变式练习”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并分别提出相应措施。在教学实践中,以备课为切入点,真正落实这些措施,以提高活动的效益,从而达到以熟读感悟、探究讨论、专题活动等新型学习方式取代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废止繁琐的“发胖式分析”套路。

(1)设计以活动的目的性为根本。要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学科的特点、知识的属性、学习规律等,并以此为根据合理设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综合性的发展。例如,教学第七册《捞铁牛》一文,其中一个学习活动指向培养学生分段、归纳段意的能力。那么无论是教学时间的分配,还是活动的展开,都是以此为根据。学习活动设计的成败也在于此。

另外,备课时要仔细分析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做好“剪裁”的准备。比如:如果要问“种田人再这么等下去,会出现哪些不同的结果”,就要估计到学生的思维会因此怎样“发散”,对哪些回答应及时“剪去”,哪些回答则既有利于达到原定目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应及时鼓励他们展开,以真正实现“活动促发展”。

(2)设计合适的反馈形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带着一个综合性的练习题进行了足够时间的阅读思考,但教师提问时仍举不起手。是学生不会吗?不,多半是反馈的形式不恰当。这就要研究反馈的形式。首先是研究反馈的形式是否便于教师及时捕捉学习信息。比如,学习第九册《鲸》一文时,要让学生说说鲸睡觉的特点,有的学生经过读书思考,连课文从几个方面写鲸睡觉都没弄清。他们学习中的误差这么一点点积累,教师巡视时却无法知道这一些,下一步的指名回答也因此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接着的点拨便不切实际。在教学《鲸》一文时,另一位教师让学生先读书,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摆出鲸睡觉的样子。他稍一巡视,发现学生摆得认真,但有几位学生把鲸的图片胡乱地摆成一圈,便立即明白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他随即选一名学生到实物投影上试摆,要全体学生再读一读课文,评一评这位同学是不是根据鲸睡觉的特点进行摆图。学生便立即明白了:读书要抓住鲸的每个特点。通过独立学习,他们很快摆出鲸睡觉的图画,并说出鲸睡觉的两个特点:一是几头聚在一起,二是头朝里围成一圈。第二是反馈的形式便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听、说、读、写,本身无所谓优劣,但我们通常以指名个别学生说出学习结果,老师当裁判的形式为主,显然,一方面忽视和影响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单一的说的形式往往不是最佳的反馈形式。为此,我们要思考反馈的时间、人数、形式、情境等,更要考虑听、说、读、写、演等的结合,便于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篇(9)

一、对语文活动教学的反思

怎样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着力研究活动教学,坚持“以活动促发展”,把教学的目标指向学生综合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整体发展上。进行教学流程设计时,坚持以程序性知识为基本学习内容,坚持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比如,在语文课上,一般先让学生初读全文,感知语言,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运用原有的经验、方法,进一步细读课文,弄懂“为什么”的问题;在上述学习之后,学生还要在变式训练中学会如何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理解和运用能力。然而,第一步的目标,我们已达到,而第二、三步,则主要还是停在理论的分析研究上,为什么?因为“传统教学在教学目标的选择和追求上,历来重视知识的学习”,“表面上是一种认识的偏差,但深层上却反映出传统教学在实践上始终没有形成一套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机制”。由于我们研究的起点很低,活动教学的研究始终停留在浅层,使活动教学在大面积的实施操作层面上,尚远未达到展开的层次,其突出的表现是活动的效率较低。

在研究活动教学时,创新教育是我们追求的至高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可供我们应用的仅是心理学研究中对发散思维的理论。我们也尽可能地对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求异性、精致性的培养。比如,从教学内容上,我们对课文题目、语句进行推敲,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在设计学习活动时,重视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自学、讨论,试图让学生在反思或观摩其他同伴的学习方法的同时,获取创新能力的核心——策略性知识,以培养创新的精神,但是,我们的目标也始终未能达到。

而目前,我国教育界对创新教育的呼声与日俱增,小学教育要一下子跳到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能够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创新教育这一层面,我们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二、对深入研究活动教学的思考

我们认为创新教育与活动教学的本质是相同的,其追求的目标也是一致的。但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作为研究的总目标,我们的视野会更开阔,而提高学习活动的主要因素是转变教师的观念,改变教师的行为。为此,我们对学习活动的流程“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反馈讨论——变式练习”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并分别提出相应措施。在教学实践中,以备课为切入点,真正落实这些措施,以提高活动的效益,从而达到以熟读感悟、探究讨论、专题活动等新型学习方式取代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废止繁琐的“发胖式分析”套路。

(1)设计以活动的目的性为根本。要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学科的特点、知识的属性、学习规律等,并以此为根据合理设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综合性的发展。例如,教学第七册《捞铁牛》一文,其中一个学习活动指向培养学生分段、归纳段意的能力。那么无论是教学时间的分配,还是活动的展开,都是以此为根据。学习活动设计的成败也在于此。

另外,备课时要仔细分析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做好“剪裁”的准备。比如:如果要问“种田人再这么等下去,会出现哪些不同的结果”,就要估计到学生的思维会因此怎样“发散”,对哪些回答应及时“剪去”,哪些回答则既有利于达到原定目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应及时鼓励他们展开,以真正实现“活动促发展”。

(2)设计合适的反馈形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带着一个综合性的练习题进行了足够时间的阅读思考,但教师提问时仍举不起手。是学生不会吗?不,多半是反馈的形式不恰当。这就要研究反馈的形式。首先是研究反馈的形式是否便于教师及时捕捉学习信息。比如,学习第九册《鲸》一文时,要让学生说说鲸睡觉的特点,有的学生经过读书思考,连课文从几个方面写鲸睡觉都没弄清。他们学习中的误差这么一点点积累,教师巡视时却无法知道这一些,下一步的指名回答也因此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接着的点拨便不切实际。在教学《鲸》一文时,另一位教师让学生先读书,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摆出鲸睡觉的样子。他稍一巡视,发现学生摆得认真,但有几位学生把鲸的图片胡乱地摆成一圈,便立即明白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他随即选一名学生到实物投影上试摆,要全体学生再读一读课文,评一评这位同学是不是根据鲸睡觉的特点进行摆图。学生便立即明白了:读书要抓住鲸的每个特点。通过独立学习,他们很快摆出鲸睡觉的图画,并说出鲸睡觉的两个特点:一是几头聚在一起,二是头朝里围成一圈。第二是反馈的形式便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听、说、读、写,本身无所谓优劣,但我们通常以指名个别学生说出学习结果,老师当裁判的形式为主,显然,一方面忽视和影响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单一的说的形式往往不是最佳的反馈形式。为此,我们要思考反馈的时间、人数、形式、情境等,更要考虑听、说、读、写、演等的结合,便于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篇(10)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教育观念是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模式、教育策略、教学目的等诸方面的集中体现,它反映出教育发展的方向。7—9年级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是国家教育部制定的纲性标准,它关注学生的生活与现实,贯彻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它与过去为教师制定的《历史教学大纲》相比有质性的区别。因此,历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新形势下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

二、教师教学地位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们的基础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教学大纲的制定,各学科教材的编写、教师用书(教学参考书)的应用、课堂气氛的营造等诸方面,教师都处于主角地位。常言“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怎样的学生。”仿佛教师决定了学生的一切,“天地君亲师”是千古不变的信条。这种教师的绝对权威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湮没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扭曲了学生的心灵,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个性化知识的建构。它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然是啃教材的书虫,教师的应声虫。中学历史学科在这些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几千年的文明史,而教材选取的内容仅是沧海一粟。同时,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客观性、综合性和不可再现性等特征,学生根本不可能感知历史知识的真实情境,教材的表述和教师的陈辞就成为历史知识传承给学生的正确结论。但是,历史知识的传袭带有明显的阶级烙印,尚有许多质疑、设想、考证、研究的空间,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必然扼制学生探究历史的可能,不能还给历史真、善、美的面孔。历史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历史课程标准和配套实验教材,都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需求,是为学生设计的标准和教材。因此,历史教师的教学地位将发生重大转变,教师独霸课堂的教学权威感将消失,教师应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对话、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认同学生的观点,指导和组织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合作探究问题,营造民主教学的和谐课堂氛围,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师知识结构的变化

建国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先后进行了七次课程教材改革。但是,改革的幅度不大,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材课程的模式和内容,只是进行一些局部的修补。九年义务教材初中历史课本在20世纪80年代初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但是,一直沿用了20多年的初中历史教材在格式、体例、内容等方面都没有大的变化。换而言之,历史教师只要具有较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储备,就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应付现行的历史教学。这是多么的可悲和可怕啊!当今信息社会,人的知识结构以三至五年的速度更新一次,难道历史教师不思上进,守株待兔还能混下去吗?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将促使教师的知识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新的课程标准和配套教材,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实和生活,采用最新的学术成果,历史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趋势更突出。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注意汲取最新的历史学术成果,构建通识性学科知识体系,注意学科之间知识的整合,加强社会综合知识的积累,注重将长期以来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的积淀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去。同时,历史教师还应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升华自己的教学教育水平。

四、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应试教育的恶习之一,就是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打天下。陈旧的灌输式、填鸭式主宰教学,不重方法只重结果,“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有些老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从教三十年,桃李满天下,?一无所有,重复了三十年的循环劳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被当作知识的容器,教师严格控制教学,教学中缺乏合作。反映在中学历史学科则更为可悲。由于初中历史学科不是中考科目,学校、社会、家长、学生都不重视历史学科,在学校属于副科,任何教师都可兼教历史课,初中历史教师没有地位,评职称、评先进都该让位,这就严重挫伤了历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有些历史教师不思上进,得过且过,也极大地影响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在教学中,采用一些实物模型、挂图、自制的简单图表,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历史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历史教师实现从重教到重学,从重结论到重过程,重育到重差异教育,重模式化教育到重个性化教育的转变,倡导教学方法多样化,提倡启发式教学、活动教学、情境教学、创新教学、合作教学等具有时代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同时,更新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充分利用现代传媒、远距离教学、互联网等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率。

上一篇: 数控技术专业 下一篇: 高师论文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