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3 07:08:1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药学专业专业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作者:李建生 李翠萍 雷敬卫 孙刚 陈随清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创造条件开展教学研究
重视教育理念的更新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课堂教学,开展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由此不断推动教学改革,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视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开展师带徒学习模式为培养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及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具有坚定的中医职业信仰和中医诊病的思维方式,能熟练运用中医传统方法诊疗各科疾病,对仲景学说有系统研究的优秀人才,我校经过多方论证,依托河南地方资源优势,开办了“中医学(仲景学术)传承实验班”,培养为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精髓而奋斗一生的中医传承人才——仲景学术思想的传人。为该班学生在校内外选聘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高的知名资深教师进行授课,并且选聘中医临床水平高的名老中医作为学生的临床导师,负责指导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实践。学生则2~3人一组,跟从1名导师,3个月进行一次轮换,不局限于一家一师之言。学生边上课边跟师临床学习,打破了集中实习的局限,拓宽了专业知识面。举办教学大奖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广大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钻研课程教材,探讨教学手段,强化教学设计能力,实现从“实践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变,加强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研究水平,我校每年组织一次教学大奖赛,互相观摩教学。并且每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变化,历年来分别举办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大奖赛”“高层次暨双语教学比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等,形式灵活多样、内容各具特色,对加强研究性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建立教育研究创新体系,完善管理激励机制学校充分发挥教育研究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促进教育科研工作蓬勃发展,切实加强教学研究课题的规范管理,不断完善管理激励机制,探索教育科研改革的新途径。如把教育科研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岗位聘任、职务考核、评先评优等工作挂钩,先后出台了《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教学研究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等,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实施、检查、结题、经费、奖励等都作了全面而详尽的规定,保证了课题的顺利开展。由此形成以课题申报立项、中期检查验收、成果鉴定报奖等的一套科学、规范、合理的教育研究课题全过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了教育科研在我校发展和改革中的促进作用。通过教育科研管理新体系的实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高教学科研队伍水平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搭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平台,学校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和形式多样的教研培训活动。如“教学科研论文写作的思路与方法”“教学科研程序及注意事项”等专项培训;定期组织全院大型“教学观摩”“优秀教案展评”“获奖教学研究成果交流”等活动。由此培养锻炼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富有教育科研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学术研究骨干和带头人,这已成为我院教育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主要原因和重要标志。
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校成立了学生信息员教学管理委员会,每学年换届一次,管委会下设教学信息管理、宣传调研、策划协调3个部,独立自主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开展师生座谈学生根据学习情况,主动与各二级学院教师联系,组织学生召开师生座谈会,并针对对课程的理解、学习方法、对中医药学的认识、国外研究情况、学院学科及实验室建设情况、考研问题、就业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促进了师生了解,对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有一定的意义。开展课程调研学生对正在开设的主干课程、多媒体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并把学生调研报告反馈到各任课教师,利于教师及时整改。组织征文活动,参与教学管理以“学生眼中的河南中医学院”为主题举行有奖征文活动,从学生的视角,了解学生对我院办学特色、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并组织评选优秀论文,将论文发至各教学部门及管理部门,作为工作参考,并协调各教学部门和任课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在毕业生离校前也召开多次专题座谈会,收集毕业生就业相关信息,同时,通过问卷和用人单位反馈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根据调查情况,组织学生代表参与对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调整。开展学生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遵循“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理念,开展“大学生创新学习项目”活动。该项目面向学生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独立实施并进行信息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学生通过自主选择项目,进行以独立性思考和创新性工作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探索和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本科阶段进行基本的科研思维与科研方法训练。通过对中医药学专业认证主要环节质量标准的实践,我们认识到,本科中医药学教育标准是一个符合时代需要,能够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标准。本科中医药学教育标准的建立,为我们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提供了依据。按照本科中医药学教育标准进行中医药学专业建设,对于实现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有积极意义。
2讨论
本组数据显示,在目前形势下,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学生就业领域,已经从过去的主要面向医疗单位,转变为医疗单位、生产企业同等重要,并向经营企业扩展。所以,在教学计划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将教学计划逐步调整到医院、药品生产、药品经营等多领域就业岗位兼顾的方向,这符合国家对高职高专类专业培养要求的“宽口径”的特点。因此,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对课程中重点知识及时调整、并对教材中未涉及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补充显得尤其重要。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是把“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作为办学指导思想的“宽口径”专业。改革调整专业应研究培养目标与主要课程设置的对应性,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并按专业大类组建多种课程模式。核心课程是一个专业教学内容的核心,是确保人才质量与规格的关键,也是一个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主要标志[1]。药学专业建设应着力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并以药品生产能力、药品营销能力及临床药学服务能力等核心技能的提高为职业培养目标,充分体现高职高专药学教育特色[2]。在云南省内,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主要是医院、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与省外多数学校药学专业就业领域基本一致[3],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药学专业教学计划是药学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传统认知中的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正在经历着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就业岗位所需要的新知识正在不断增加,药事管理与法规、临床医学概论和临床药物治疗学三门课程,在传统药学专业的课程中并不重要,但本调查显示,面对今天的药学人才就业市场,其重要性已远远超过传统药学专业中原有的部分核心课程。
(一)实验教学理念滞后,重理论、轻实验实践教学已经不能仅满足于验证理论教学的成果,而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但现行教材与教学实际脱节,验证性的实验偏多,实验教学手段单一,没有融入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现实教育中存在主观上重视,实际上却对实验环节有削弱的现象,甚至以理论教学代替实践教学等。学生中也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错误地认为理论知识比实践知识更重要,做实验敷衍了事,走过场,为完成实验而做实验。造成学生不能主动学习,对知识不会灵活应用,往往临床应用实例摆在学生面前,学生反而无从入手。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不能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实验综合技能面窄,不能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重复且缺乏层次性科学合理的实验内容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基础。当前,实验内容还明显缺乏科学性,具体体现在:一是化学课程内容缺乏统一的编排标准,导致编排不合理,不同课程间教学内容雷同或重复现象比比皆是。例如,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实验重复,化学酸碱滴定练习与滴定分析仪器的使用这两个实验项目,同样都是练习学生酸碱滴定的操作;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和葡萄糖酸钙含量的测定,同样都是应用配位滴定法测定金属离子的含量。二是实验课程仍以经典性或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形式,不利于学生创新型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例如,氯化钠含量的测定只是简单地验证沉淀滴定法。三是实验内容缺乏层次性,显得较为单一,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四是实验内容与实际相脱节,过多地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极大地影响了实验的效果。实验项目内容与医药企业实际应用联系不够紧密,且缺乏在技能方面循续渐进地、有层次地对学生进行培养。
(三)实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方法创新是对化学实验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在此方面还显得较为欠缺。“照方抓药”、“灌输式”等传统教学方法依然是主流,可想而知,在这些传统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化学实验教学将毫无实效性可言。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学生应当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实验内容、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具体实验。总之,要让学生独立地完成各项实验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
(四)实验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当前,化学实验考核体系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期末实验课考试,二是日常的实验报告。各个高职院校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来具体确定两者的比例,作为最终的考核依据。然而,对比国外发达国家,我国的化学实验考核显得较为片面,考核的结果缺乏职业岗位需求的针对性、真实性,影响了最终的考核效果。
二、高职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提升高职实验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育的灵魂,以前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适应这个多元化的时展,无法适应经济化社会的需要。原先的实验教学模式只是让学生墨守成规地跟着老师依葫芦画瓢,教师“包”得太多的现象普遍存在,实验前教师从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结果分析处理均深刻、细致地给学生讲述,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只能提升学生的基本操作规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职业化的岗位需求根本无法保证。由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学校若不能紧密地结合岗位实际需求和专业特点,就无法灵活地运用实验资源。教师一味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致使实验教学根本无法突出针对性、职业性、发展性的特点,导致学生缺少思维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高职实验教学理念的要求是:教育的目标应使学生在受教育后获得就业技能,同时又获得继续学习的基础,应排除只教某种岗位技能的课程。职业性和科学性相结合,旨在使今日的学生获得能适应明日需要的各种理念和综合素质。不能仅局限于职业入门要求的具体技能,应着眼于广义的行业或职业范围技能。教学计划的安排应基于保证学生能向更高层次教育继续学习。要加强素质教育,并且课程要超越职业具体领域,应包括“敬业、合作、企业文化”等职业所需素质的所有方面。药学专业实验课程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其目的不是使学生学会某些具体的工艺知识和技能,不是获得解决某些问题的现成药方,而是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实验知识、方法、技能的基础上形成技术应用能力。因此,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实验指导思想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药学类专业的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顶岗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改革教材,推行“项目实践教学法”优化实践内容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没有一本好的教材就无法使学生学到好的知识。不改革教材也就无法对药学专业教育进行改革,也谈不上教育理念的提升。只有对于陈旧的、不能赶上时展的、验证性实验的大量删减,不断增加新的创新性、综合性实验知识,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让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拥有适应这个信息时代的能力。在此情况下尤其应增加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介于基础实验与科学研究实验之间,具有实验技能多、系统性强、训练面广的特点。它一般是由指导教师提出实验项目,由学生在充分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综合实验技能以及各种测量原理和方法,设计药物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测试,并最终独立地完成综合性实验任务,撰写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综合性实验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整合单一实验集成生产性实训,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完全符合我们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要求。我们对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做了重新的优化和整合,自编了化学实验实训教材,使其在内容和方式上顺应医药企业生产的特点和要求。与此同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新的层次划分,并最终将其划分为基本技能、应用性操作、综合技术三个不同的层次。例如,按照药典的规定,测定布洛芬胶囊的含量。此项实验既考查学生化学分析中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和配位滴定法,又考查了仪器分析中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还涉及到与实际药品检测。学生通过带着实验项目查找相关的文献知识,获取实验的设计路线及实验手段等,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通过项目实践教学法,可以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完成实验项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创新思维得到更好地提高。增加设计性实验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课业基础上,设计性试验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思想和个性,不再被枯燥的课本内容所拘束,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自主性。最开始我们只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实验进行改良,以此来锻炼学生,等学生积累了一定设计实验的能力,可以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实验的时候,教师给出设计实验的题目,由学生自己去查文献、设计实验方案、配试剂、寻找测试方法来完成我们交给他们的题目,以此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总之,设计性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用工程思维的方法来培养学生,鼓励多样性,尊重特殊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能够提高学生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及潜能。实践证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可以将所学到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学生考虑问题时就会细致和全面,就能将所学的各科知识变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改革陈旧的实验教学模式,改变原有的实验课教学内容中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少的弊端是目前高职教育的当务之急。
2授课用语应通俗易懂
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除了中药学(中医方药学•中药学)课程学时少之外,其他中医药相关课程开设时间亦不多甚或不开展,因此非医药专业学生的中医药知识尤其是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药学的学习难度。因此,针对非医药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主,用语做到口语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中药学知识,最终学好中药学。
1.2教学内容编排不同传统教学是以书本为中心,教学内容编排强调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和结论的唯一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价值及创造力的培养,脱离了社会现实需要。模块教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具体的知识单元,也可以是几个相关知识单元的组合,小的模块组成大的模块。这样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可以紧紧地围绕社会市场的需求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
1.3激励机制不同在传统教学中,考试成绩是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唯一标准,学习的激励机制就是片面地追求高分,导致学生疲惫地沉浸于书山题海之中,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兴趣爱好,压抑个性发展,享受不到学习应有的乐趣。模块教学的激励机制完全来自于学生的内心,是学生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任务之后,体验了从不会做一件事到经过努力之后会做一件事的心路历程,这种心路历程会给学生带来内心的愉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高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现状
2.1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一大批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正初步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这与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需求,适应企业需要,侧重“实用”、“应用”等特点,淡化理论,培养第一线的各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原则密切相关。高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个内容体系,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数学、物理学等内容,是一门具有很强应用性的专业基础课。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偏多、偏深,实践教学一直处于教学体系中的弱势地位,没有真正体现出“实用”、“够用”的特点,同时高职院校生源相对较差,且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科生,很多学生连最简单的分子式都写不出,对理论学习热情不高。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不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
2.2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大多数职业院校,现行的分析化学教学尽管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元素灵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改变了传统单一、枯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但教学过程仍旧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对着电脑讲解课件内容,学生对着屏幕看课件,师生之间互动较少。实训课教学更是如此,教师通常事先将实训项目的目的、原理、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板书在黑板上,教师对照讲解后,学生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讲授按程序进行机械操作,乏味且缺乏创造性、启发性和激励性。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所以部分学生学完分析化学后,按照实训指导书都无法独立完成实训项目操作,致使实践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3模块教学在高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职业教育强调实际训练,突出技能、技术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第一线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一般规律就是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实训”“、应用”等特点。模块教学是适应目前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从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在教法上强调知识与能力一体化。为了适应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目前开展分析化学模块教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实现了分析化学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严格地遵从教学大纲及教材,教学内容灵活性较差,很难满足职业教育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且高等职业院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药学专业存在相当部分的文科生,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整体偏低,学习理论的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模块教学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强调理论教学实用、够用为原则,打破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的明显界限,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3.2实现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模块教学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实现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使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训技能训练,真正实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模块教学将大大提高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效果,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于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分析化学教学达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
3.3实现了学生地位的转变模块教学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了学习过程中学生地位的转变。如课堂上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或鼓励学生查阅参考文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如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时,积极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解决。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深入钻研,逐一排除,找到问题的症结,培养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
2利用身边案例创造情景
学生形成正确的辨证论治思维后,掌握问病技巧成了准确荐药的另一关键点。笔者针对常见的感冒、头痛、咳嗽、不寐、抑郁等病症,采用随堂情景教学法,即上课前先通过课代表了解班级身体不适的学生,将其作为课堂案例,围绕其所患病症进行备课。上课时先用一半课时对该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做理论讲解,然后用剩下的课时选取3~5名学生对身体不适学生进行病情资料采集,要求学生选出最适宜的中成药(或处方),最后笔者再对学生的诊治过程进行点评。
2.1设计技巧比如感冒,先让学生明白其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指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它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狭义才是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发生率较高,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可达6~8次。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病因以风邪为先,所以在中医上又叫伤风,随四季六不同多有兼夹。风邪伤及肺卫,肺气不宣,所以多有鼻塞、咳嗽、咽喉不适等症状,卫阳郁于体内不能温煦肌表,则见恶寒发热。辨证应根据四季六性质的不同,先分清风寒、风热、暑湿、燥邪犯肺之证型不同,分别采用麻黄汤(或桂枝汤)、银翘散(或桑菊饮)、藿香正气散(或十滴水)、桑杏汤(或杏苏散)进行治疗。在向学生介绍完感冒的全貌及通识治疗后,由学生根据身体不适学生发病在春季、症状以咽喉疼痛为主、兼有发热,做出风热感冒的诊断;然后学生从预备好的藿香正气水、维C银翘片、感冒清热颗粒3个中成药中,根据其药物说明书中的成分、适应证,做出选择维C银翘片的判断,并从预先准备好的甲方(麻黄、桂枝、杏仁、薄荷、石膏、防风、甘草)、乙方(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薄荷、杏仁、桔梗、芦根、甘草)与丙方(藿香、苏叶、茯苓、生姜、大腹皮、淡豆豉、甘草)中做出选择乙方的判断。
2.2效果活用随堂情景教学法,利用身边案例创造情景,不仅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药学类专业学生见习机会少、与患者互动少等问题,在加深对中医知识印象的同时,还提高了与患者沟通、采集病情资料的能力。
3借助道具模仿情景
现实生活中,很多患者尽管抓到了好药,却因缺少煎药常识,如不知道如何选择煎药用具、如何浸泡中药、煎药要加多少水等而功亏一篑,煎药成了影响中药疗效的重要环节。因此学生在具备准确荐药能力后,要充分理解煎药的注意事项及要点,以便交待患者正确煎药,其中包括煎药器具的选择、煎前泡药、煎药火候、煎药时间、特殊煎法等多个知识点。
3.1设计技巧针对煎药知识,笔者在课堂上借助道具,准备不同材质的锅具、炉灶以及不同质地的中药材,再现煎药实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煎药要点。课前要求学生对该部分内容进行预习,课堂上笔者演示煎药操作过程,同时要求学生根据预习找出笔者演示中所犯的错误,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演示操作,相互找出操作中所犯的错误,最后笔者逐一分析、讲解,并进行总结。
3.2效果通过借助道具模拟情景,一方面拉近了课堂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距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轻松而牢固地掌握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管理服务,优化实习过程
首先,应选好实,延长工作手臂。实是一个实习小组的核心,是辅导员老师的左膀右臂,也是其余同学仿效、学习的榜样,他的一举一动都起着较大的示范作用。这就需要实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作出表率,要求同学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同学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实习期间,领导、老师不可能长期留在实习单位,许多具体问题和大量的日常工作要依靠实独立协调、处理,这就对实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辅导员老师要选派政治素质高、学习成绩好、敢于负责、善于工作、乐于奉献的优秀学生团干部、学生党员担任实。实践证明,凡是有一个优秀实的实习基地,工作就开展得好,出问题就少,实习效果就好。其次,应通过实习检查,及时化解矛盾。学生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工作者特别是处在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实习基地,开展调查研究与服务,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向学生解释清楚,并及时向上级反映,争取早日解决。检查实习要深入学生中去,深入科室病房,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满足学生的合理化要求,不能只走“上层路线”,更不能走过场,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到实习单位以后,应以一个在职职工的身份自觉接受所在单位管理,学校要配合实习单位给予那些遵守纪律、认真实习的学生表彰鼓励,对那些违纪学生进行严肃批评教育,个别情节严重的要作出纪律处分,决不能袒护。最后,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构建长效机制。学生实离不开带教老师的帮助指导外,还需要所在实习单位党(团)组织、医教科、带教老师及全体医护人员的配合,共同教育和管理,使学校教育和实习单位管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因此,学校应加强同实习基地的沟通和联络,通过感情联系、技术联系、人才联系、责任联系、影响力联系等方式,发展学校与实习单位的新型关系,建立稳定高效、适应高素质医药学人才培养需要的实习基地。
1.2美国的课程教育模式美国是推行临床药学教育的先驱者。1966年Herfindal等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药学院率先创立临床药学专业1967年Kentucky大学制定临床药学专业毕业临床实习方案获得认可,并在全美推行。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临床药学专业PharmD学位教育在美国普遍建立,目前全美已有近60余家医药学院校设置了临床药学6年制PharmD教育模式。美国的PharmD学位教育学制为6~8年,前2~4年为药学预科项目。目前6年制可分为“2+4”和“4+2”两种模式。“2+4”模式2a专业前期综合基础教育加4a专业教育(3a药学和临床医学有关课程和1a医院临床医学实践)。毕业生授予PharmD学位。取得学位的学生还需要2a专业临床实践培训。“4+2”模式4a药学本科教育加2a临床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毕业生授予PharmD学位。这种课程教育模式一开始就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临床药学专业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以及学科特点等,有助于学生把握好后期学习。而且在日后学习中设置医院临床实践,结束后可颁发实习证,则有助于顺利的走向工作。美国的课程教育模式使他们的学员知识更加扎实,实践经验更加丰富,相比美国,我国临床药学课程教育模式还存在一定问题,我国应该在本科四年制的同时,大力推行和普及本硕连读6年学制教育,向美国的PharmD看齐,设立硕士学位促进临床药师的培养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2对我国高校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教育模式的探讨
通过与临床药学专业学生、任课老师的调研及对我国高校临床药学课程调查,并借鉴参照国外课程教育模式,作者提出以下浅见。
2.1强化医学课程,药学课程与临床相适应临床药学本科主修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及相应的专业课如药剂、药理、药分等。仅仅从“药”的角度进行教育,这样的课程设置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需要。这样的课程内容偏重于药物的制备和分析,没办法与临床很好的结合起来。当从事药物调配、不良反应监测等工作时,则不能迅速的掌握与展开。并且从事医院工作的人员缺乏临床用药的知识,无法提供合理用药的指导、用药咨询。而生物化学、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课程仅是药学专用的教材,学的内容有限,而内科、外科等临床学科,由于课时数目太少的缘故,仅仅能了解到理论的内容,没有办法同临床知识相结合,这就导致药学科目“腿长”而临床科目“腿短”的状况,使得学生在从事医院药学工作后,完全不能有效的完成用药指导这一工作。为了克服以上问题,需要强化医学课程,增加医学课程的课时数目与临床见习课程数;并且适当调整和压缩药学科目。在临床围绕着所学习的药物以及同类药物进行临床合理用药的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不间断,上课后立即投入实践,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很好在实践中消化和吸收,加强临床药学实践技能。
2.2丰富课程教育实践模式
2.2.1在药学试验中,需积极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开展大学生设计实验,选择相应的科研课题并参与其中,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实验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开设综合型设计试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查找文献,选择制备材料,从而更加了解试验的机理以及运作程序。比如说在药剂学实验中:学生先于普通片剂制备的实验中掌握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压片等操作技能,按照药典片剂通则各项检测普通片剂的质量,掌握各种相关设备、仪器的操作,然后再进入其他剂型(如缓释剂,胶囊剂)的制备设计性实验。而其他剂型的制备,就要求学生自主查阅各种资料,分小组进行试验。导师只需给予学生提供各种试验条件(如材料,实验室的设备等),其余由学生自行解决。通过以上的实验过程,大幅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与药学课程相联系,彰显生理学的基础地位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性学科,它与药学专业其他课程如生物化学、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关系密切,是药学专业不可或缺的基础课之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讲授一些相关的药学知识,为他们后续药学课程的学习埋下伏笔。例如讲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时,除重点介绍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及特点之外,还可以联系药理学中的“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排泄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跨越多层生物膜进行多次转运,且不同类型的药物在转运方式上也不尽相同。不难看出,作为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的特殊物质———药物在体内作用的多个过程本质上都属于物质的跨膜转运。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是药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我们针对药学专业学生适当引入心律失常的形成原理,并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讨论,使学生既掌握了正常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又掌握了药理作用。由此,我们体会到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将生理学与药学专业相关课程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生理学所起的基石作用[4],才能满足专业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突出药学专业特点。
3与科学研究进展相联系,丰富生理学的教学内容
本文作者:闫新豪工作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药物化学课程标准是以(教高[2006]16号)精神为指导,参考了同类高职院校药物化学课程设置,根据我校药学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经多方讨论总结形成的。通过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来实现,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设计、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与国家规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岗位要求相一致。课程教学目标和组织与学院大力发展的职业教育、创办职业教育特色相匹配,体现职业教育、技能教育、工学结合等办学理念。
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占期末总成绩的15%,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结合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动力。只有有了探究知识的欲望,才能自觉地学习并学好。比如在讲吗啡时,可以先告知学生吗啡来源于婴粟而婴粟是一种。学生会产生疑问,怎么可以用来治病?为什么?在使用过程中有无限制?引起学生探求答案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易学易记以药物结构为主线,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逐步学习、理解、掌握识。分析药物的结构特点(有哪些特征基团),由药物的结构分析药物的性质,由药物的性质分析药物的稳定性,由药物的稳定性分析药物的贮存原则,由药物的结构分析药物的构效关系(图1)。通过图示学生能产生联想同时能产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如阿司匹林的思维导图(见图2)。对于分析阿司匹林的结构,找出其特征基团:酯键和羧基,酯键对应的性质是易水解,羧基对应的性质是显弱酸性,由于易水解产生含有酚羟基的水杨酸而易氧化,与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没有水解的阿司匹林结构中无酚羟基则没有这两个反应,此反应可鉴定阿司匹林是否水解。阿司匹林易水解,稳定性较差,所以需密封、防潮保存,避免水分的侵入,避光,减小光对它的影响。在其结构中具有游离的羧基,对胃肠道有刺激性而产生不良反应,如对羧基进行结构修饰,使其成酯、成盐或成酰胺,可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这样环环相扣,使学生增强了分析问题能力,加深了记忆。
注重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举一反三采用启发式进行授课,把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变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以解决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如在讲述解热镇痛药章节时给出案例:一个两岁的小孩被她心神错乱的母亲送到急诊室,她告诉大夫孩子大约吃了半瓶对乙酰氨基酚片,洗胃后,医生推荐口服5%的乙酰半光氨酸,问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途径怎样、产生何种毒性、为何使用乙酰半光氨酸进行急救?此案例必须掌握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代谢途径、作用机制等重点知识,才能正确的解答案例中的问题,因此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同学们对各种重点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代谢途径、药理作用及如何应用等难点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能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4]。重视多媒体教学,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5],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药剂学涉及操作车间和很多制药机械,学校不可能具备所有的设备,因此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制备集图片、文字、声音为一体的课件,全方位展示制药企业的车间设计、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使不易口头表述清楚生产过程能够通过课件演示变的一目了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设计在90分钟(2学时)的理论教学中,10分钟的教学导入、5分钟的知识链接、10分钟的教学互动、50分钟的课堂教学、15分钟的课堂结束总结。在实验教学中,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组4人开展教学大纲实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