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3 01:10:0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乳制品调查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通过对中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69个县开展的关于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坎贝尔认为,和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东方饮食结构相比,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西方饮食结构更易引发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老年痴呆等慢性病。并且,他通过老鼠实验发现,含大量牛奶中的酪蛋白的饲料,可加强黄曲霉毒素对大鼠的致癌作用。这正是新一波“牛奶致癌论”的来源。 坎贝尔教授说,此研究并不表明乳制品会致癌,而是说大量食用乳制品可能对健康有不良作用。即使是酪蛋白,也不认为它就会致癌。而癌细胞增殖,也是在老鼠摄入的酪蛋白达到或超过身体生长速率所需的蛋白质摄入量时才会发生。坎贝尔教授在书中已经向我们说明了“牛奶致癌论”不科学。
喝牛奶 中美两国大不相同
陈君石教授指出,坎贝尔教授的研究目的,在于警示美国人。中国人不应该全盘照搬。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两国人民的牛奶饮用量存在很大差异。
欧美国家的人均年牛奶消费量超过300千克,而我国仅为21.7千克,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美国人把牛奶当水喝,各种乳制品吃得也多,而中国人则是远远不足。研究显示,牛奶的益处很多,而我们饮用量却很少。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倡每人每天一杯奶。但是,牛奶喝得太多又会导致钙流失,有些人还会出现腹泻。因此,对美国人来说不可能再鼓励喝牛奶,而是需要泼点冷水。
来自中国的研究
在文首提到的报道中,关于癌症的研究内容主要引自坎贝尔教授所写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书中主要探讨了在对健康的影响方面,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有何不同。
坎贝尔教授讲述了本书的由来:1981年,中国的一份癌症普查报告引起了他的关注。这份报告包括了2400个县的数据和详细的中国癌症分布图。在他看来,这项调查很全面,是全球少有的大规模普查。随后,坎贝尔与当时在他实验室工作的陈君石博士、在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访问的黎均耀博士以及英国牛津大学的皮特欧教授合作,在中国69个县的130个村庄进行了6500个样本、含639个变量的调查。通过调查,坎贝尔认为,和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东方饮食结构相比,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西方饮食结构更易引发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慢性病。这项研究在全球引起巨大轰动,影响力至今不衰。《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也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在书中,坎贝尔通过老鼠实验指出,含大量牛奶中的酪蛋白的饲料,可加强黄曲霉毒素对老鼠的致癌作用。
“牛奶致癌论”不科学
这正是新一波“牛奶致癌论”的来源。酪蛋白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奶水中,但含量、类型各有不同。坎贝尔教授的实验方法是用两组老鼠,通过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使其体内产生肝脏肿瘤,然后一组用只含植物蛋白的饲料喂养,另一组吃只含牛奶酪蛋白的饲料,最后发现,植物蛋白组老鼠的病情没有变化,而酪蛋白组老鼠的病情明显恶化。同时,他们比较了饲料中分别含20%酪蛋白和5%酪蛋白时老鼠的肿瘤发生率,最后得出结论:占牛奶蛋白质87%的酪蛋白会“在动物实验模型中显著地促进肝癌的发生”。
我们该怎么理解这个研究?陈君石教授谈了他的看法:首先,老鼠实验结论不能直接推演到人身上。其次,这个研究是将酪蛋白作为实验鼠唯一的蛋白质来源,这样的饮食结构在人类日常饮食中几乎不可能出现。“平时我们喝的牛奶90%以上是水,所有蛋白质加起来也不过3%;一杯牛奶250毫升,其中酪蛋白能有多少?而人一天至少需要60克蛋白质”――显然,靠“每天一杯奶”只能满足小部分蛋白质需求。再次,这个实验是首先通过黄曲霉毒素引发癌症,大量酪蛋白加强了黄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而不是直接引发癌症。最关键的是,坎贝尔研究的是酪蛋白,“并没有说牛奶会致癌”,直接得出“牛奶促发癌症”的结论是误导。
对国内的报道,坎贝尔教授又怎么看?他说,这一研究“并不是说乳制品会致癌”,而是说大量食用乳制品可能对健康有不良作用。即使是酪蛋白,坎贝尔教授也不认为它就会致癌。在《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他写道:“蛋白质摄入水平和癌症发病率之间有关联,并不能说明蛋白质是导致癌症的病因”,“相关性并不等于因果性”。而癌细胞增殖,也是在老鼠摄入的酪蛋白“达到或超过身体生长速率所需的蛋白质摄入量时”才会发生――很明显,坎贝尔教授已经在书中向我们说明了“牛奶致癌论”不够科学。
那我们该如何看待酪蛋白实验的意义?陈君石教授指出:这项研究的真正意义在于让科学家们注意到蛋白质的来源、含量都会对致癌物的作用产生影响,从而去寻找更合理的饮食结构。
喝牛奶,中美大不同
阐述完对酪蛋白研究意义的理解,陈君石教授接着指出,坎贝尔教授的研究目的在于警示美国人,中国人不应该全盘照搬。其中的原因,在于两国人民的牛奶饮用量存在很大差异。
差异到底有多大?欧美国家的每年人均牛奶消费量超过300千克,而我国仅为21.7千克,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准――美国人把牛奶当水喝,各种乳制品吃得也多,而中国人则是远远不足。研究显示,牛奶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能促进骨骼发育,提高免疫能力。它的益处这么多,而饮用量却远远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倡“每人每天一杯奶”。但是,牛奶喝得太多又会导致钙流失,有些人会出现腹泻,因此,陈教授指出,“美国人不可能再鼓励喝牛奶”,他们的乳制品已经吃得太多,“需要泼点冷水”。
食物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搭配
按我们的理解,好的食物自然该多吃,不好的该少吃,为什么还要这边鼓励多喝,那边“泼点冷水”?
“一切都是量的问题。”陈君石教授这样说,在营养学家眼里,食物从来就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怎么搭配,在于饮食结构是否合理。“就像很多人说红烧肉这样的东西油脂含量太高,有致病风险,但一般人每周吃一两顿又有什么关系?可是,你不能天天吃、顿顿吃,那样身体也会受不了。”这个道理放到牛奶上是一样的――“我们现在是喝得不够,需要增加,使我们的饮食结构、营养搭配更合理。这和美国人喝得太多需要限制是一个道理。”
除了癌症,不少人也认为,牛奶等动物性食品与很多慢性病有关。对这一点,从小在农场长大的坎贝尔教授认为,多年的研究结果和人群调查表明,多吃动物性食品,包括牛奶,与癌症(乳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有关联”。但是他依然强调这只是一种“关联性”,“并不是指肉食和牛奶与这些疾病有一个特定的致病机理”,并不是说多吃动物性食品就必然会引发这些疾病。
网文称,牛奶中的IGF-1可以刺激癌细胞活跃生长与繁殖,导致前列腺癌、乳腺癌。
IGF-1是什么物质?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乳品标准委员会副主任杨月欣教授告诉记者,IGF-1的全称是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对人体而言,其在血糖控制、生长发育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是一种蛋白质多肽。
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发言人表示,IGF-1是生物自身分泌的一种激素样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和液体里,包括人体的母乳。一般饮用的情况下,牛奶中的IGF-1不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告诉记者,在多项研究当中,最低组的乳制品摄入量为每日240克(以牛奶计)以下,最高组的每日摄入量超过700克,从研究数据看,每日摄入相当于牛奶240克的乳制品不会显著增加或降低癌症的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对184个国家及地区的调查显示,在畜牧业发达的蒙古国,其前列腺癌、乳腺癌发病率为2.4/10万和8/10万,是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酪蛋白会导致乳腺癌吗
有网文称,牛奶中的酪蛋白会导致乳腺癌,加速癌细胞扩散。
据介绍,酪蛋白广泛分布在天然乳类中。牛奶中的蛋白质主要由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组成,酪蛋白占80%以上,酪蛋白分子量大,是携带矿物质的载体,如酪蛋白磷酸肽就是其水解产物,能促进钙等矿物质吸收利用。100克牛奶中约含3克蛋白质,一斤牛奶约含15克,而我国每人每天从一日三餐平均摄取的蛋白质有70克,酪蛋白只占其中很少一部分。
网友所说的“酪蛋白致癌”依据是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柯林·坎贝尔的一项“大鼠实验”。大鼠被给予致癌物黄曲霉素的同时,分别喂食大豆蛋白或酪蛋白,结果显示酪蛋白相对更易促进黄曲霉素诱发癌症。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君石院士表示,一些媒体报道未完整呈现上述动物实验,完全没有提及黄曲霉素这一致癌物。陈君石指出:“假如没有致癌物,无论是酪蛋白还是大豆蛋白都不会引起大鼠发生癌症。”
多喝牛奶会引发慢性病吗
有媒体报道,多喝牛奶会造成慢性病(如多发性硬化病、高血压等)发病率上升,其中一个依据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现为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等进行了慢性病和饮食调查,康奈尔大学的坎贝尔教授据此写成《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提出“西方饮食结构中牛奶摄入过度有害”的观点。
据介绍,该项研究是对我国60余个县的慢性病发生、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和血液、尿样等所做的调查。作为调查的组织者、《中国健康调查报告》首版作序者,陈君石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调查的内容与这一科普书的关系甚少,更与“牛奶致癌”无关。
“美国人膳食中约70%的蛋白质是动物性蛋白质,至少有一半来自奶和奶制品。欧美国家的一些人过多地喝牛奶或摄取大量乳制品,会引发一些健康问题。但把牛奶当水喝在中国人当中很少有。”陈君石说,对普通人来说,最关键的原则仍是平衡膳食。饮奶量多或有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倾向者应选择低脂、脱脂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日饮奶量为300毫升,是世界的平均水平,远低于美国等国家。而实际上,据中国营养学会近20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大城市人均日饮奶量只有44毫升,全国平均水平只有20毫升左右。
牛奶营养价值被夸大了吗
有网帖提出,海带、虾皮的钙含量比牛奶高十几倍,许多蔬菜钙含量也高于牛奶。也有网友称,喝牛奶会导致人体偏酸性,钙元素会从骨头里溶出来,导致钙流失。
美国食品安全技术协会高级会员、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王泽斌对记者说,牛奶的确不是含钙最丰富的食物,它的优势在于其中的钙很容易被吸收,而一些植物性食物中的钙会受到植酸、草酸等成分的影响而吸收困难。同时,人体有非常精密的酸碱调节系统,吃什么食物就改变人体酸碱性的说法并不科学。
洋奶粉也不再安全,中国年轻的父母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安全的防线逐渐瓦解,随之带给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消费者也是异常的愤怒,各大网站和论坛的帖子充满了谩骂和责怪。甚至引起了国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和深入讨论,他们可能看到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不安和愤怒,更看到了市场的巨大潜力和不确定性。国外舆论指出,今次事件暴露出中国奶源严重依赖国外的问题,同时也给了中国奶粉企业一个巨大商机,借此来提升消费者对国货的信心。
国外媒体高度关注:商机来了吗?
BBC中文网文章指出,那些花了大量金钱购买外国婴儿奶粉以图减少宝宝健康风险的家长感到十分愤怒和失望。
香港《大公报》6日刊文指,毒奶事件已打击各国对新西兰乳制品的信心,目前除了中国暂停进口所有新西兰以及澳洲奶粉外,就连未接受本次受污染产品的俄罗斯,也下令暂停入口恒天然产品,并正采取措施将该品牌相关产品下架。而新加坡、越南及马来西亚也采取预防性措施,召回部分恒天然集团的婴儿奶粉。
该报援引新西兰梅西大学的传讯专家盖洛韦观点说,这次危机不但紧咬住乳业巨头恒天然,还牵连整个新西兰。新西兰一直致力于兜售“干净、绿色”产品形象。这个形象在亚洲显得特别有价值,但在恒天然部分产品被发现含有致命的肉毒杆菌之后,新西兰要在中国等市场恢复信心就殊不容易了。
香港《星岛日报》指出,有媒体再次列出外国食品安全事件为例,呼吁国人不要迷信洋奶粉。这种“天下乌鸦一样黑”的论调,不足以提高消费者对内地奶粉的信心。内地希望提振国产奶粉地位,要达致这个目标,最重要仍然是提升自身产品的质量。
文章指出,中国现时痛下决心提升奶粉质量,关键在于大大提高不良手法要付出的风险代价,强化自身竞争力,否则就算某一品牌出事,国人仍会倾向光顾众多其他品牌的洋奶粉。
《澳门日报》文章指出,今次事件也暴露出中国奶源严重依赖国外的问题,以致一个企业出现问题,竟引发乳制品行业震动。报纸指出,洋奶粉跌下“神坛”,给了中国奶粉企业一个巨大商机,只要通过严格的生产管理、透明化生产运作,积极发展自主奶源,监管部门严格履行职责,中国奶粉定能重振雄风。
美国《星岛日报》5日社论指出,华人在欧洲以至美澳等海外国家地区抢购婴儿奶粉的身影迄今未见消失,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婴儿配方奶粉市场之一,而且需求连年增长。由于对入口奶粉需求甚殷,以致入口奶粉在中国份额日大。文章说,然而,中国奶品市场今后的发展却未必就如想象般简单。无疑,经过三聚氰胺一役,中国有关部门正日益强化对奶制品的监管,而中国乳业自2011年以来亦进行大洗牌,经历一定的调整,国产奶粉的生产似乎已逐渐恢复正常的运作,但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仍缺乏信心,而要重拾其信心相信亦难以一朝一夕做到。
误报的借口:消费者会怎么看?
据新西兰当地媒体报道,周四晚上,AgResearch发表声明,对误报风波中的角色进行澄清。声明认为,此前公众获得的信息有误导之处。“在对恒天然提供的菌株检测过程中,AgResearch并未确认其中含有肉毒杆菌。”声明称,AgResearch只是表明有可能检测出肉毒杆菌,建议进一步深入检测。
恒天然事件调查报告出炉,承认塑料部件使奶粉受污含菌,认为“毒奶粉”风波纯属虚惊一场。新西兰初级产业部确认恒天然乳清蛋白粉中不含肉毒杆菌后,最初为恒天然检测的国有机构AgResearch被推到了尴尬的位置。
MPI公布检测报告表示,经过195次国内外严格检测,确认恒天然乳清蛋白粉中含有的是梭状芽孢杆菌,不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不过,这次误报已经引发一系列召回行动,并影响到新西兰乳制品在海外的声誉,损失以百万计。
在政府澄清污染问题后,恒天然首席执行官Theo Spierings表示,是根据AgResearch的检测结果,决定发出警报并进行回收的。澄清自己“误报”之余,AgResearch也强调在检测梭状芽孢杆菌家族上的专业水平,以及设备足以满足厌氧菌的检测和处理。此前,AgResearch已经对检测工作进行自查,并对专家的工作保持信心。
据悉,新西兰政府的部长级调查目前仍在进行,预计下月会公布调查结果。与此同时,初级产业部的调查也没有结束。
洋奶粉中招,意味着什么?
51.07%不知新生儿须慎用氯霉素等抗生素药物
【提醒】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肝功能发育不全,大剂量服用氯霉素类药物,易在体内蓄积,引发致命的毒性反应。2005年春晚《千手观音》的21位演员中,18人是因在2岁前使用抗生素过敏,致药物中毒性耳聋。
孕妇用抗生素或致畸胎
50.32% 不知孕妇是否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提醒】 孕期随意用药或坚决不用都可能危及母婴,正确做法是研读说明书或寻求医生指导。如四环素易致胎儿畸形,切勿使用;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药物毒性低,对胎儿相对安全,可遵医嘱使用,但仍须关注过敏反应。
酒后服药严重可致死亡
58.88% 不了解酒精会对服用药物产生极大影响
【提醒】 不少抗生素药物与酒精同时进入身体后,有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轻者头晕、恶心,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安眠药(安定)与酒精类饮料同服,极易加重嗜睡、昏睡,严重的会造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减肥药物过量可致昏迷
51.31% 认为服用二甲双胍减肥安全有效
【提醒】 二甲双胍属于降血糖药物,降低血糖的同时确实有减轻体重的效果,但正常人过量服用有可能导致乳酸酸中毒,轻者出现乏力、恶心、头昏等症状,重者可致意识障碍、深度昏迷,损害身体。
服药后卧床易发食道溃疡
50.43% 不知睡前服药的正确方法
【提醒】 服药后立即卧床,药物可能滞留食道,引起食道溃疡。此外,50.27%的人误以为“顿服”即为每顿饭时服药。其实,“顿服”是指将一天用药量一次服下;空腹服药是指清晨或饭前1小时服,或饭后2小时服。
药物开封后保质期变化
50.39% 认为药物开封后保质期不会变
【提醒】 中老年人常备的“救命药”硝酸甘油易潮解,一旦开封有效期就不再是1年或2年了,而是3~6个月,否则药效会打折扣。同样,眼药水无菌要求高,30天内用不完最好弃用,同时还要注意在2~8℃的冷藏条件下保存。
牛奶服药阻碍人体吸收
50.94% 认为可用牛奶冲服药物
【提醒】 某些药物(如土霉素、四环素)不可与牛奶或乳制品同服,否则将与牛奶或乳制品中的钙离子结合,严重影响药物吸收。
然而,众所周知,国内奶粉市场一直硝烟弥漫,竞争异常激烈,美素佳儿作为新晋品牌要在各传统强势品牌夹击中突出重围绝非易事。除了自身品质的保证,为提高品牌知名度、建立消费者的品牌好感度及信任感,美素佳儿还进行过怎样的探索和实践?其问鼎此次品牌数字资产榜,成功从众多传统大品牌手中抢占市场份额的秘诀又是什么?
精准聚焦目标受众 立足全数字化营销策略
当前,“70后”、“80后”已经成为奶粉品类的消费主力军,数据显示,20~40岁有较好家庭收入且具有良好教育程度的年轻白领育龄女性已成为婴幼儿奶粉最有购买力的人群。结合自身产品特点和定位,美素佳儿也将目标受众瞄准这一消费群体。
与其他的消费者相比,这一人群有着鲜明的特点。他们是数字化的一代,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对他们已经逐渐失去吸引力。他们关注数字户外媒体,沉迷于网络,用手机上网,热爱一切数字化的东西。
然而事实上,大多数奶粉品牌尚未对这一目标消费人群特征变化做出及时调整,在广告投放上仍然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作为核心传播媒介,依然在这些传播红海区域持续挣扎,广告投入逐年攀升,竞争残酷程度不断升级。以电视媒体为例,一方面,电视作为传统媒体,发展至今频道越来越多,收视份额被大量分摊,广告投放回报率越来越低,花费巨大却形成“投之无效、弃之可惜”的恶性循环难题,另一方面,电视广告的价格逐年走高,以致大量中小企业已难以承受巨额的广告费用。
面对这一现状,美素佳儿果断放弃了电视、报纸以及常规户外等奶粉乳品广告常规投放的传统媒体,针对目标消费人群特征,领先于同品类其他品牌,率先进行全数字化组合式营销,选择目标消费者接触频率极高的数字户外媒体——楼宇电视广告,精准锁定20~40岁的年轻白领育龄女性,结合互联网母婴类网站及移动互联网母婴类APP,通过从目标消费者被动的生活空间和主动的资讯模式两方面切入,宣传品牌理念,帮助品牌进行数字资产建设。
传播效果完美回馈 成功示范行业
乳制品
吸烟者可以通过喝牛奶来减少患支气管炎的可能。吸烟且又患慢性支气管炎的人中,有31.7%是从来不喝牛奶的。而每天喝牛奶的吸烟者中,患支气管炎的不到20%。这是因为,牛奶中所含的维生素A可以保护气管壁,减少发炎的机会。除此之外,长期接触粉尘的人,如交警、面粉加工工人等,也应多喝点牛奶,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及维生素A、维生素C对呼吸道黏膜细胞有保护作用。而且牛奶能解毒滑肠,降低某些因素对胃肠的损害。科学家们还发现,牛奶中所含的磷脂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个很厚的疏水层,从而可以抵御酒精对胃黏膜的侵蚀,起到预防酒精中毒的作用。
维生素类
维生素C
研究发现,吸烟者与非吸烟者体内维生素c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吸烟者每百毫升血浆中维生素C含量是0.35-0.4毫克,通常认为低于0.4毫克便是维生素c缺乏,因此吸烟者应多食用维生素c丰富的果蔬。大规模人群调查证明,每日维生素c摄入量低于63毫克的人患癌危险性比每日摄入超过103毫克的人高2倍。美国医生发现,每吸一支烟会破坏10-25毫克维生素C,吸烟者血液中维生素c含量比不吸烟者低30%-50%。因此,吸烟者要注意更多地摄入维生素C才较安全。富有维生素c的食物主要是新鲜蔬菜和水果,如小白菜、油菜、油菜苔、紫菜苔、苋菜、芹菜、香椿、苦瓜、花菜、辣椒、毛豆、豌豆苗、藕等;野菜如马齿苋、野苋菜、蒲公英等。维生素c损失者,也可以在冬天吃胡萝卜、白萝卜等。此外,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也很多,如鲜枣、红果、柚子、橘子、橙子、柠檬、草莓、柿子、芒果、猕猴桃、龙眼等,有的野果维生素c含量高于普通水果许多倍,如刺梨、石榴、金樱子等。重度吸烟者除通过饮食摄入外,最好每日口服维生素c 200-300毫克。
维生素E
维生素E是有名的抗衰老剂,近来又发现它有防癌作用。经研究证实,维生素E能减少香烟对DNA的损伤。血液中维生素E含量较高的吸烟者,吸烟时致癌物苯并芘不容易与DNA结合,故发生癌症机会可减少。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主要是麻油、花生油、豆油、棉籽油、豆类、蛋类、麦芽、坚果等。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
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来源有动物食品、乳制品及蛋黄中。胡萝卜素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比如菠菜、花茎甘蓝等。胡萝卜素被摄入后,既可单独起防癌作用,又可以转变维生素A。维生素A主要功能是维持人体上皮细胞的正常发育生长,能降低上皮细胞对致癌物的敏感性。胡萝卜素的防癌功能主要是抗氧化作用。
新生儿慎用抗生素药物
51.07%的网友不知新生儿须慎用氯霉素等抗生素药物。
【提醒】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肝功能发育不全,大剂量服用氯霉素类药物,易在体内蓄积,引发致命的毒性反应。2005年春晚《千手观音》的21位演员中,18人是因在2岁前使用抗生素过敏,导致的药物中毒性耳聋。
孕妇用抗生素或致畸胎
50.32%的网友不知孕妇是否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提醒】孕期随意用药或坚决不用都可能危及母婴,正确做法是研读说明书或寻求医生指导。如四环素易致胎儿畸形,切勿使用;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药物毒性低,对胎儿相对安全,可遵医嘱使用,但仍需关注过敏反应。
酒后服药严重可致死亡
58.88%的网友不了解酒精会对服用药物产生极大影响。
【提醒】不少抗生素药物与酒精同时进入身体后,有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轻者头晕、恶心,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安眠药(安定)与酒精类饮料同服,极易加重嗜睡、昏睡,严重的会造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减肥药物过量可致昏迷
51.31%的网友认为服用二甲双胍减肥安全有效。
【提醒】二甲双胍属于降血糖药物,降低血糖的同时确实有减轻体重的效果,但正常人过量服用有可能导致乳酸酸中毒,轻者出现乏力、恶心、头昏等症状,重者可致意识障碍、深度昏迷,损害身体。
服药后卧床易发食道溃疡
50.43%的网友不知睡前服药的正确方法。
【提醒】服药后立即卧床,药物可能滞留食道,引起食道溃疡。此外,50.27%的网友误以为“顿服”即为每顿饭时服药。其实,“顿服”是指将一天用药量一次服下;空腹服药是指清晨或饭前1小时服,或饭后2小时服。
药物开封后保质期变化
50.39%的网友认为药物开封后保质期不会变。
【提醒】中老年人常备的“救命药”硝酸甘油易潮解,一旦开封有效期就不再是1年或2年,而是3~6个月,否则药效会打折扣。同样,眼药水无菌要求高,30天内用不完最好弃用,同时还要注意在2~8℃的冷藏条件下保存。
用牛奶送服药物影响吸收
50.94%的网友认为可用牛奶冲服药物。
【提醒】某些药物(如土霉素、四环素)不可与牛奶或乳制品同服,否则将与牛奶或乳制品中的钙离子结合,严重影响药物吸收。
黑龙江省是全国乳品加工企业最多的省份。黑龙江省奶牛存栏、奶类产量、奶粉产量、乳制品产量、乳品加工企业、乳品工业产值都居全国前列,其乳品行业呈现出快速繁荣发展的景象。但与之对应地,全省乳品消费状况却不容乐观。
一、黑龙江省乳品消费现状
(一)人均消费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黑龙江省在乳品生产和乳品加工方面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在乳品消费方面则比较落后(见表1、表2)。
黑龙江省奶类产量稳居全国第二位,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奶类人均占有量也位居全国第二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左右,但人均乳品消费量还不到全国的平均水平;黑龙江省奶类人均占有量是北京奶类人均占有量的3倍左右。但人均乳品消费量相差悬殊,2005年黑龙江省人均乳品消费量仅是北京人均乳品消费量的42.2%,2006年比值为46.1%,2007年比值为56.2%。黑龙江省是鲜奶产量大省但却是乳品消费小省,黑龙江省应借助自有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本土市场,提高本省居民的乳品消费,进一步促进黑龙江省乳品行业的发展。
(二)消费结构不断改善
黑龙江省居民消费的乳品种类中,液态奶的消费逐渐取代并超越了奶粉的消费,而价格相对较高的酸奶的营养价值也逐渐被消费者了解和接受,所以酸奶的消费量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和增长空间。冰淇淋的消费从以前单纯的防暑降温发展成为一种时尚休闲的消费方式。乳制品的消费人群也从婴幼儿和老年人向社会各个阶段的人群扩展。在国外受欢迎的奶酪和黄油在黑龙江省居民乳品消费中的比例则相对很低。
(三)消费人群多元化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转变,乳品的消费人群从以前的婴幼儿和老年人逐渐向大众消费者扩展,液态奶和酸奶市场迅速发展,消费人群也迅速增加,消费者中以学生为主;由于大街小巷上都有冰淇淋的冷柜,所以冰淇淋的消费者众多。奶粉的消费者则是婴幼儿、孕妇和老年人为主,学生为辅。
(四)消费区域性差异较为明显
消费量主要集中在城市,城镇和农村人均消费乳品量相差悬殊。
通过表3可以看出黑龙江省乳制品的消费量主要集中在城市,城镇和农村人均消费乳品量相差悬殊,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乳品消费是农村居民乳品消费的10.3倍,2006年为11倍,2007年为7.2倍。我国有13亿人口,其中9亿是农民,可见农村是乳品企业可以深入开发的市场。农村在乳品消费量上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二、影响黑龙江省乳品消费的因素分析
(一)需求因素分析
1、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意识的转变,更多的人形成了消费乳品的习惯,但是在农村消费者还没有形成消费乳品的习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已经有能力进行日常的乳品消费。通过查阅黑龙江省统计年鉴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的饮食结构,奶制品的消费最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酒和饮料的总量大约是其消费奶及奶制品总量的3倍左右,可见农民没有形成乳品消费的习惯,所以农村乳品消费量一直偏低。如果农民形成消费乳品的习惯,农村的乳品市场就会快速繁荣起来,给农民饮用乳制品提供便利的条件,进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
2、人均收入水平。大部分城镇居民基本上已形成饮用乳品的习惯,所以我们通过分析城市居民人均乳品消费支出来分析收入与乳品消费之间的关系。对表4中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sig值为0.001,所以相关系数是显著的,相关程度达到0.954,可见乳品消费与收入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愿意支出的乳品消费也随之增加。
3、营养知识和保健意识。营养知识和保健意识是制约人们乳品消费的另一个影响因素,因为早期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没有形成强烈的营养意识,所以对食物消费没有科学合理的观念,其中就包括乳制品的消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意识和健康意识也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个人及身边人的健康,牛奶也成为人们彼此送礼的选择。消费者科学、合理的消费意识在逐渐形成并有待于继续提高。
4、城市化水平。黑龙江省城镇居民的乳品消费量远大于农村居民的乳品消费量,分析原因,首先是城镇居民购买乳品具有便利的条件,其次是城镇环境消费观念和营养意识的引导,使得城镇居住的人群愿意消费乳制品。因此,城镇人口的增加,必然会带动乳品消费的增加。
(二)供给因素分析
1、乳品质量。由于鲜奶是极其易腐产品,对卫生条件、储藏、运输及加工工艺要求严格。2004年的《中国居民奶品消费调查报告》显示,44%的消费者不相信奶品生产商对奶品质量的承诺,45%的消费者不相信奶品生产商对原料奶来源有很好的控制。乳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打击了消费者对乳品安全的信任度,影响了乳制品的销售,对处于成长期的中国乳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在对乳品消费者进行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消费者会选择蒙牛和伊利的产品,分析原因首先是蒙牛、伊利的品牌信誉度较高,因为二者分别具有丰富优质的奶源并在奶牛养殖地配有各自的奶站,能够卫生、保质地收购生鲜乳;其次是二者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其美誉度明显提高,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2、价格和产品细分。我们通过对消费者市场的调研发现,大多数消费者都是购买固定几个品牌的乳制品。所以当某一品牌产品进行促销或是降价,必然会增加这一品牌乳品的销售。乳品市场品种的多样化迎合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所以企业应在现有产品基础上继续研发新品种,打造各自的产品特色,在拥有各自忠实消费者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消费者。
3、销售服务。购买乳品的便利性对乳品的消费也有一定的影响。城市中从大型超市到社区仓买到街边便利店,因地点不同销售乳品的品牌、种类各不相同,消费量也有明显的区别。冰淇淋的销售广泛,大街小巷里都可以找到冰淇淋的冷柜,所以冰淇淋的销量较高。农村的乳品供应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者对乳品的消费。
(三)宏观政策
我国政府对国民素质的重视逐渐加强,在2000年提出了“学生饮用奶计划”;2002年,农业部正式启动“奶业行动计划”;2006年4月,总理在重庆视察乳业工作时,表达了让每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能喝上一斤奶的愿望;2008年黑龙江政府制定了《黑龙江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2008-2012年)》,通过政府一系列的政策支持,黑龙江省乳品行业处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下,正快速稳步的发展。
三、促进黑龙江省乳品消费的策略
(一)促进乳品产业一体化,保证乳品质量安全
建立乳业产业一体化,把奶农和企业的利益连在一起,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方式,实现从奶牛饲养到生鲜乳收购,从原料乳运输到乳品加工,从乳制品的销售到问题反馈系统,各个环节都应建立完整的检测系统和监管机制,从原料奶保证乳品质量的安全,从乳品的售后服务保证问题反馈机制的畅通,保证消费者喝上放心奶。
(二)加强乳品知识宣传,引导消费者消费乳品
以政府做代言人,做好乳品知识宣传工作,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和广播等方式宣传乳品营养知识,使更多的人意识到乳品对提高人民素质的重要作用,让更多的群体加入到消费乳品的行列。各乳品企业要继续做好“学生饮用奶计划”,积极配合政府的政策,并要抓住时机努力把乳品市场深入到农村的每条街道。
(三)转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乳品企业的竞争已经趋于同质化,所以应转变角度,进行农村市场的开发来增加企业产品的销售。开发农村市场首先应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使农民深刻意识到乳品的营养价值,让农民用有营养的乳品来代替对身体有害的烟酒消费,进而逐渐培养农民饮用乳品的习惯。其次应注重小学生的市场开发,让消费者从小形成饮用乳品的习惯,进而成为长期消费者。
(四)开发乳品新种类,扩品消费市场
随着奶类消费水平的提高,价格已不是制约乳品消费的主要因素,品质和口味成为人们购买乳品考虑的主要因素,酸奶、奶酪等高附加值产品将更适应消费者的需要;各乳品企业在保证出各自产品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个性的消费者,生产适合消费者习惯及口味的新产品;企业要继续致力于高端产品的开发,生产出更多的健康、营养、高品质的乳制品。
(五)发挥乳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全面提升乳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乳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由乳品企业、相关大学和科研机构组建而成,联盟以企业为主体,由于科研项目任务由企业直接提出,因此能够最为直接有效地解决行业内的重大共性技术问题,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且建立核心技术标准,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乳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有效地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三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突破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全面提升我国乳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乳业发展的特点已由过去的资源约束型转变成为市场约束型。黑龙江省乳品消费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需要调动政府、乳品企业、消费者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共同促进黑龙江省乳品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程瑞红.中国乳品消费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5).
3、冯宏伟.呼和浩特市城乡居民乳品消费问题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6(4).
一、引言
当前,蒙古国已经快速从计划经济转变为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从食品的产业链上看,蒙古国的食品安全在粮食供应、食品生产、储存和销售等环节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蒙古国食品监察机构根据现有的分析和监测能力给出的关于食品安全的现状指出国内食品安全领域的一些积极变化正在发生,例如,蒙古国在过去几年加大了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立法,同时对小食品企业进行了技术改进,以减少其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
二、蒙古国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
(一)食品贮存引发的安全问题
目前,蒙古国和100多个国家进行进出口贸易,虽然大部分进出口的产品都在集装箱里,并接受检查。但是有大量的从事食品进口的商人,由于货品数量较少,导致要检查其货品的难度大大增加,甚至是不可能对其进行检查。此外,自1990年以来,大量的外贸商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节省成本,拒绝将食品集中到集装箱里进行销售和储存,这就增加了检查和检测进口食品安全的难度。为此,蒙古国大力发展本国食品产业,当前蒙古国正努力提高自己食品行业技术水平,包括先进的包装技术、标签技术。
(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健全
1995年至2005年间,蒙古国政府已制定了若干有关营养和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并采取一定措施来规范食品领域。如1999年蒙古国议会通过了食品安全法案,同年国家标准化办公室通过了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在蒙古国的适用。2000年,蒙古国总统还颁布了一项法令,来系统的规范食品安全领域。包括三部分构成,1、建立食品安全和保障的行政管理的统一架构。2.针对食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网络建立需求,成立国家参考实验室。3.在食品行业引入HACCP 和 GMP。在该法令的框架之下,蒙古国政府制定和批准了一项针对食品安全领域的国家行动计划,该计划于2008年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全力支持。
(三)食品安全相关部门职责不协调
当前蒙古国总共有5个部委领导的约6个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不同方面。一方面存在着机构冗杂,各机构协调能力不足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各个部门各自为政,不能从整个流程上保障国内的食品安全。另一方面,由于配套法规制度不健全,对各个部门的工作缺乏直接的监管,从而不能有效的保障各个部门工作的有效性。
三、改善蒙古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国家食品安全管理部门
食品安全领域涉及面广,需要多个部门和机构的联动。为了很好的消除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将那些分散到不同部门的相关主体联合起来,共同作用,才能取得战略上的成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因为如此,建议设立一个国家层面的特定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该机构应当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评估食品安全潜在风险,监测国家食品安全状况。新部门应建立在现有的机构基础之上,并根据承担这一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水平,建议这样的国家食品安全部门应当在食品和农业部的支持下建立的。
(二)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建立食品安全基本法,根据基本法以国际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典为依据或参考建立国内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建立与时俱进、重在防范,科学、全面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以食品安全基本法为龙头,其他具体法律相配合的多种层次的立体框架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坚持贯彻“从源头抓质量”的方针,对食品生产加工及相关企业(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等)实行强制性管理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基础。为此,要扩大执法部门的检查权,加大对违反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律制定的惩处力度,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三)重振乳制品和肉类正规市场
在乳制品上,尽管国内生产的奶粉产量很高,但是仅有约7%奶粉是通过正规行业进行生产的。城市地区的大多数的奶粉是依靠进口的。二城市消费乳类产品的卫生条件、加工原料奶及乳制品的质量,是值得商榷的。为了恢复乳制品子行业,政府在1999年推出了“白色革命”的计划,但由于财力和人力资源条件的限制进展缓慢,收效甚微。自2004年以来,在与农业部、日本政府和粮农组织的项目的协助下,蒙古国产业振兴政策已在aimags和乌兰巴托两个最大的城市实施。这一行动的第一个成果是,过去两年牛奶收集和处理增加了三倍非常。
和乳制品类似,在国内生产的肉,只有3%是由正规企业业进行生产加工的。肉类消费最多的城市地区的肉,很多都不具备合格的卫生条件,这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下。目前,蒙古国肉类行业的特征是:过时的,低效率的技术和设备大量使用,从而导致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整个肉类产业链都是低水平的。肉类价格在最近几年急剧增涨。肉子行业的恢复将对食品安全产生积极的影响。它会增加产肉量,减少草场积压,改善肉类消费在城市地区食品安全,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扩大在农村和城市地区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四)加强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
食品安全是一个多维度的领域,需要的是国家层面上的综合的国家政策。这样的政策应该是所有相关部门的共同责任:农业,金融,教育,医疗,供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以及社会福利。这应该配合国家政策对公共卫生,食品供应,安全和营养的国家行动计划和行动对儿童的发展和保护的国家计划。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谷氨酰胺合成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初步调查报告多个聚类指标3。
[2]Government of Mongolia-FAO project “Increasing the Supply of Dairy Products to Urban Centres by Reducing Post-Harvest Losses and Re-stocking”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