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科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05 21:00: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政治科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政治科学

篇(1)

    就当代中国知识状况而言,没有一门学科像政治学那样,在发展的途程中还要为自己的 科学存在进行辩护。由于政治学长时间被视为伪科学,只是到了20世纪最后20年,才得到恢 复和重建。学科的稚嫩与知识的薄弱,使不少人对其科学性产生了疑问。再加上人们将“政 治挂帅”、“阶级斗争为纲”时代痛苦的经历与政治学科荒唐地扭在一起,以至于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对政治学 还怀有偏见,认为它不可能成为科学。这种状况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代政治学的健康 发展。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科学,就必须对政治学的科学性进行论证。

    一、思维水准与学科差异

    种种关于政治学不是科学的论据中有一个共同的方面即都用物理学作为科学的典范来 衡量政治学。在自然科学乃至整个科学系统中,物理学的确发展得比较成熟,从其客观性、 精确性、规范性来说,它完全有资格充当自然科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学科。用自然科学中最具 代表性的学科来同政治学比较,并以此来衡量政治学的科学性,这应当说是允许的,也是正当的。问题是,怎样进行 比较,从比较中应当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比较是一种常用的逻辑方法。任何比较都是为了从异中求同或从同中求异。对于从同 中求异来说,其出发点应当是具有某种相同前提、同等程度或某些相似性的事物、现象、系 统。如果需要比较的两个系统本身就具有客观的差异性,那么在进行具体的比较时,如果不 去考虑这种差异性,只是简单地类比,其结论就不可能是可靠的。

    这一原则也应当运用到物理学和政治学的比较上来。从科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力学、物 理学是自然科学中比较早就创立起来的一个门类。以物理学为典型代表的自然科学同社会 科学中的各个门类之间在客观上显然有着巨大的差异性。对物理学来说,它所考察的、研究 的客体是无意识的。这种无意识性在所有的自然科学门类中都毫无例外地存在着。当然,也有人会举出动物学的 例子来反驳。其实,动物,特别是高等动物,虽有感觉、知觉,但都是无意识的。因为,即使再 高等的动物也不可能有理性思维。

    正因为自然科学所面对的研究客体不存在自觉的意识,因此,自然科学在获取经验材料 时可以进行客观性观察,一块石头、一条小溪、一颗流星,其运动的轨迹,其运行的速度,不 会因为有人在记录、在测定而有意地发生变化。石头的下落、溪水的奔流、流星的飞逝,都 是不以任何观察者、研究者的意志为转移的。从而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所得出的规律的客观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

    物理学知识的科学性还同这一学科实验的特点密切相关。在自然界存在的物理现象是 复杂的,比如气体,除有体积、温度、压力的因素外,还有流动的速度、比重等其它方面的物 理属性。但是,物理学家们却在实验室里利用各种装置使气体处于理想状态下,并探求理想 气体的温度、体积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再比如,物体的运动都会有摩擦力,但为了求得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 、时间、路程三者的函数关系,物理学家可以在实验室中限制某些种因素,创造某些条件,从 而得出理想状态下物体的运动规律。而且,无论是在物理学中还是在化学中,人们为了获得 某方面的知识,可以创造相同的条件,反复地做某个实验。一种特定的实验不仅可以在同一个地方做,还可以在世界 上的不同地方做。在科学上,只有经得起人们依据规定的条件在同一地点或者在不同的地点 进行同一种实验并且得出相同的结果,这样获得的规律或定律才能得到科学界的普遍承认。

篇(2)

 

一、试题情境的科学性缺失

 

情境是试题的基本要素之一,命题者在确定试题立意之后,大多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就政治试题来说,情境可分为三类:一是引用,主要是名家的言论、观点,党和政府的文件;二是改编,即根据相关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三是创造,即根据某一现象、事实创造出典型情境。无论是哪一种情境,从科学性角度看,第一,情境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不可张冠李戴,更不应该在时间、地点、人物、引文等方面犯一些常识性的低级错误;第二,情境要合乎生活逻辑,尤其对于自己 “创造”的情境,不应该为了便于考核而主观臆造,缺乏典型性。

 

【题例1】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浙江省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产业供给政策,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高端产业“缺芯少魂”,给予产业政策支持,占领智能装备、生物和信息产业领域的核心和高端;针对中端产业“缺钙少品”,强化倒逼政策落实,建立全球性品牌,补技术、管理和环保的“钙”;针对低端企业“缺义少仁”,用好淘汰政策,加强质量监管,杜绝低价无序竞争……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激发了供给主体的活力,提高了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这是浙江省内某次联考试卷的第40题的情境。阅读该情境材料,我断定命题者提供的信息是不真实的。首先,政府出台的政策用词是很规范的,材料中的用词不符合政策用语;其次,材料中低端企业‘缺义少仁’的说法是错误的,产业有高端与低端,企业却没有高低端,而且‘缺义少仁’绝对化,违背事实。为了验证我的判断,我上网进行搜索,原来这段文字出自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潘毅刚所写的文章《加快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命题者把一位经济研究者的文章, “篡改”成了省政府出台的政策,而且把原文中的“低端产业”改成“低端企业”,这一做法严重违背了科学性原则,需要引以为戒!

 

【题例2】张某与赵某因夫妻矛盾发生口角,一气之下,张某拿水果刀将妻子赵某刺成重伤。张某在法庭审理中的诉讼权利,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有权委托诉讼人 ②有权委托辩护人

 

③有权提起上诉 ④有权检举申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生活情境必须符合生活逻辑,具有典型性。该题案例恰恰在于缺乏典型性。我们知道,夫妻之间发生口角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情,但因口角而导致丈夫一气之下就拿水果刀将妻子刺成重伤,肯定是非典型的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如果没有交代清楚其特殊的原因,其典型性就大打折扣,而且该材料作为试题情境其价值导向也不值得提倡。

 

二、试题答案的科学性缺失

 

答案科学性缺失,对考生和学科造成的伤害可以说是“致命”的。政治考试的答案依据题型不同,包括判断题的判断、选择题的应选项和综合题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无论是哪种答案,科学的答案都应该是正确、明确、准确的。具体说,第一,答案要合乎设问要求、紧扣设问;第二,判断题和选择题答案应该具有唯一性,无歧义;第三,主观题答案要全面、准确,既不能“丢三落四”,更不能“无中生有”。

 

【题例3】近年来,秋冬雾霾天气不断侵袭中国,对社会生产与人民生活造成了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对下列政府采取的措施理解正确的是

 

A.运用货币政策——对煤层气发电等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支持

 

B.运用法律手段——各地依法严查大气污染物排放超标行为

 

C.运用行政手段——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政策

 

D.转变消费观念——坚持低碳生活方式,绿色消费,保护环境

 

该题考核对宏观调控手段的理解,情境只是起到引入话题的作用,可有可无。命题者所给的答案是B。但是B选项其实是错误的。法律手段是一种间接调控,包括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具体说就是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参与者的行为,调节社会经济关系;通过经济司法,保障各项经济政策的执行,经济合同的履行,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而该题的主体是政府,因此“各地依法严查大气污染物排放超标行为”显然是一种直接的行政执法行为,属于行政手段。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原因在于命题者对两种手段的理解有偏差,把与“法”相关的都当成了法律手段。

 

【题例4】因外需不足、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导致的结构性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2015年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呈明显下滑态势。加之国内劳动力价格上升等因素影响,一些企业的经营出现困难,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为此,我国政府一方面继续加大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在税收负担、社保缴费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多变的价格”的知识,分析2015年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滑的原因及影响。(8分)

 

该题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是:①供求影响价格。(1分)需求下降会引发价格下跌。因外需不足、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导致的结构性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2015年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滑。(2分)②价格的变化会影响生产。(1分)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下滑,生产者获利减少,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2分)同时,劳动力要素价格的上涨,会迫使生产者通过经济转型升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率。(2分)

 

对照设问,阅读答案,不难发现该题答案是不恰当的,尤其是最后一个给分点,纯属“无中生有”。设问是“分析2015年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滑的原因及影响”,答案却出现了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影响,风马牛不相及。命题者必须明确,学生是根据设问作答的,情境只是为回答问题提供条件,而不是问题本身,在回答问题时学生需要根据问题对情境中的信息进行取舍。

 

三、试题设问的科学性缺失

 

设问体现试题立意,指明答题的要求和方向,其重要性自不待言。科学的设问有三个要求:一是要体现立意,与情境有内在的关联性,直指情境的核心问题;二是要指向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三是题干与题肢之间的“连接词”运用要恰当。有些试题,在情境设计上颇是费了工夫,但在设问上却失之疏忽,出现了科学性缺陷。

 

【题例5】2015年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贷款购车消费方式的接受度较2014年有所提升。对贷款购车认识正确的是

 

①有偿还能力的贷款购车符合适度消费原则

 

②贷款购车的行为属于超前消费

 

③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④人们的消费理念发生根本性变化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该题的情境是消费者对贷款购车消费方式的接受度有所提升,因此,科学的设问应该围绕“接受度有所提升”这一核心,让学生探究产生这一经济现象的原因。但是,命题者却偏离了这一方向,其设问变成了“对贷款购车认识”,使设问与情境失去了内在关联性,更谈不上揭示情境的核心问题。结果是情境不仅失去了存在价值,而且干扰了学生答题的思路。

 

【题例6】近年来,某煤炭工业基地发生了多起采空区地面塌陷事故,使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这表明

 

A.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B.关键部分决定整体的性状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发展的实质是“新陈代谢”

 

该题命题者给出的正确选项是A,其命题意图是明确的。但是,“表明”这一“连接词”使用不妥。因为,情境所呈现的只是一个具体事实,而具体事实难以“表明”一般的道理。教师在命制选择题时,要认真斟酌“连接词”。常用的“连接词”,如表明、体现、印证、证明、反映等等,其内涵有别,一旦混同,则可能导致科学性错误。

 

【题例7】2015年9月,杭州余杭区良渚街道接连发生两起务工人员聚集公路、堵塞交通追讨欠薪案件,劳动者“维权”变“侵权”。在防范“维权”变“侵权”中,其中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是

 

A.自觉履行劳动义务

 

B.依法行使劳动者权利

 

C.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D.劳动者增强法律意识

 

根据命题者提供的答案C,我们知道该题是要考核教材“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的。但是,该题的设问指向不明确,不清晰,使学生无法正确选择。“其中”指向什么可谓一头雾水,若是指向“维权”变“侵权”,则不仅“其中”是多余的,而且答案B和D更合适;如不是指向“维权”变“侵权”,则设问与情境失去了关联性。并且教材观点只是强调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并不能排除“依法行使劳动者权利”和“劳动者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因此,该题不仅指向不明,而且答案本身就存在歧义,这反映了命题者对上述教材观点的解读是机械的。

 

编制高质量的政治试题,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敏锐的眼光,更需要懂得命题的基本遵循。其中,科学性无疑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篇(3)

二、开展科学自主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1.《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单从高考的层面来说,“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这是考纲的“命题要求”之一。以政治高考能力要求为例,它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考查均要求学生具有综合思维、自主创新和科学解题等科学素养,因此,倘若我们一味用知识灌输或题海战术的方法来培养我们的学生,而不注重他们科学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在注重科学自主能力素养考查的考场上,没有科学自主习惯的考生就会惊慌失措,无从下手,不战自溃。

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网络的建立,使人们的网络生活呈现前所未有的绚丽多彩,然而,由于网络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出现了许多令人忧虑的现象。如果学生不能把握正确的航向,是非观念模糊,就会陷入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泥沼而不能自拔,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在接受环境影响和思想信息方面的科学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科学的分辨是非的能力、自主选择的能力。

3.市场经济的自主性要求人们必须打破一切依附关系和依附观念,增强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愿望自主地从事生产经营和市场交换。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因为如此,思想政治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有效的服务和强有力的保证,就必须着力弘扬和培育人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提供科学自主的学习平台。

4.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在于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作为物质世界的改造者和社会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这样才能激发他们不断增强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科学自主教学理念的实施策略

1.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所学材料的兴趣,既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也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要贯彻科学自主教学模式,首要前提是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法手段,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愿望,形成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同时,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各种表达交流。

篇(4)

一、终身学习――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

1.终身学习,新是关键。

政治教师的学习首先要突出一个“新”字。政治学科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常识、时事政治等都具有典型的时代感。因此,促进政治老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通过终身学习,才能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随时把握政治专业领域的新发展、新成果与新变化,弥补自身不足,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引路人。

2.终身学习,博是目标。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新课改革是为了适应知识迅速发展的特点而提出的与以前教育方式不同的教育理念。政治学科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政治教师要适应新课改,就要在教育大变革时代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树立“博”的学习理念,浏览相关学科、相关专业的著作,去伪存真,选择适应自身的教育信息,建构多元化知识结构。

二、观摩学习、交流学习――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1.观摩学习。

观摩学习的理念最早出现于《学记》“相观而善之谓摩”,它倡导的是一种互相学习交流,而各得助益思想。通过互联网、微信、论坛等平台观摩具有丰富新课改经验教师的课堂实录、微课,可以达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弥补自身不足的目的;而在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公开课、听课的形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政治教师可以通过观摩本校具有丰富经验教师的教学,快速将他人的知识结构处理、掌控课堂方法、教学理念吸收,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2.交流学习。

交流学习在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学校的交流学习中,可以通过师徒结对的模式进行深入交流。在这种模式中,一般要求由一个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绩突出的成熟教师作为新教师的师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师傅对新教师的口耳相传是政治新教师实现专业化的重要手段。

三、实践学习――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手段

实践是反思和研究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育研究和教学反思都是围绕教学实践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实践学习有助于提升教师反思和研究的专业技能。政治教师的教学实践以课堂教学为主,分为教研课与示范课。

教研课分为教研会和教研课,教师可以在教研会上发表对本堂教学内容的设计,知识点的处理方式等;在教研课上,新教师可以实践在教研会上提出的教学设计和知识处理的方式,这样可以将理论实践到自身的教学过程中。教研会+教研课的模式有助于新教师将教学理论与构思付诸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示范课可以分为政治教师内部研讨性的公开课和竞赛型示范课。本文认为,中学政治教师在自身职业成长的关键期(新参加工作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3-4年)执教公开课的频率与层次往往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

四、反思学习――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

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善于课后在学生之间询问情况,批判地考察自我行为及行为的依据,通过回顾最初教学设计与课堂实际中的差异、论断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监控课堂的得失等方式,或自我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自我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进而不断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1.关注学生课后练习反思。

教学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但是学生课后对知识的反馈则是检测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课后练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之一,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更是反映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学生作业和练习是对知识点的掌握,对其反思,不仅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度做出判断,而且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达成度的准确定位,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课后练习的反思,政治教师必须倾注热情和关切,这是反思的基点。

2.重视教师课堂教学反思。

政治教师上完一节政治课后,必须仔细回顾本节课教学过程,重点反思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是否全面、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2)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是否突破,教学内是否正确;(3)教学手段是否新颖、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4)教学方法选择是否具有科学性与启发性,教学媒体选用是否具有必要性、实用性和科学性,政治教师课堂教学的反思,有利于教学设计不断完善,教学效能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是教学实践的主阵地,是教师反思的重点。

五、研究学习――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保障

篇(5)

在平时的教学中,当我们几个政治教师谈到学生在政治学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时,几乎所有的政治教师都会提到这么几个问题:“他们写作业时,甚至连题目都看不懂!”“我看不懂他们的答案,不知道他们在讲什么?”“他们写了一大堆,但没有中心词”“他们了解材料要表达的涵义,但却不能找到合适的词句将之表达出来!”……尽管每个具体的答案可能都不近相同,但几乎所有的答案最终都会归于一个问题即――学生的政治学术语言表达能力太差。

二、分析原因

第一、政治学科的性质和农村中学的现实条件影响。政治课是一门既具有逻辑性又具有语言要求的课,它要求学生在政治课学习中,具有全面的素质。对政治课来说,要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就必须注意对学术语言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术语言表达水平越高,其思维的逻辑性就越强。因此,平时要求学生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语言表达要清楚、流利、严谨,政治术语要准确。而政治学科强理论性、强抽象性的特点,使很多学生望文生疑,难理解,失信心,也就不会主动去学习政治术语。

第二、政治学科学术语言所用的专业术语与日常生活语言或先入为主的其他学科语言有很大的区别。如果缺少广泛而真实丰富的语言体验的话,大多数学生都会在理解这些专业术语所包含的意义时面临困难。学生容易处理不当,使概念产生歧义,以至学生在实际答题中隐患无穷。

第三、农村学生相对较差的基础使教师降低了原有的要求。一般来说,留在农村中学的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基础较差,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原理,农村教师在课堂上可能更多地会使用一些生活化的通俗语言,关心的是学生是否能懂而忽略了政治学术语言的运用。

三、解决方案

第一,做好示范,教师自己首先要努力实现课堂语言专业化。政治教师在政治术语上首先要做好示范作用。政治课理论性强,也比较抽象,尤其是一些哲学用语,学生往往很难理解,由此失去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因此,为了把课讲“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政治老师们常常借助大量的笑话、故事、比喻、歌曲、影象资料等手段来激活课堂,这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也是人们所称颂的。但教师一定要牢牢抓住自己的学科学术语言,要讲求课堂语言艺术,做到“言传身教”,切忌顾此失彼,活了形象,失了本质。政治课学术语言的积累首先应该从课堂入手。

第二,激发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学生兴趣的提高,就能导致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学术语言表达能力就不断得到锻炼、完善。教师对学生的讲议给予真诚的肯定,热情的鼓励,给他们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在教师真诚热情的评价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受到自尊的滋养,提高讲话的信心和勇气。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自己的强烈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术语言能力。

第三,创设环境,引导学生学习政治学术语言。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政治课新教材时代感强,贴近生活,比如广告语言、宣传语言、新闻语言等,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不少语言本身就是政治术语。它们既形象直观,也利于学生掌握。教师应该创造环境或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去学习这些新鲜活泼的语言。

第四,加强训练,熟练掌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俗话说:“熟能生巧”。要把政治专业术语变为学习的工具,变为灵活的答题语言,平时要求学生对语言进行反复练习是必要的。例如,可以通过提问、辩论和讨论、讲演、竞赛、写小论文等形式逐步培养锻炼学生的政治术语表达能力。这种训练,内容多样,形式不拘一格,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加强训练,相信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对政治学术语言的运用自然熟能生巧,答题的信心自然也会增强。

总之,作为一名农村高中政治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学术语言的表达能力,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课堂效率的提高。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和熟练使用政治学术语言以及学术语言的运用能力,是每个政治教师应该做到的也能够做到的。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2005年9月

篇(6)

近几年,课改理念深入教学领域,迎来了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国家提出了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要求。这将以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学科体系的教学观转变为注重学生能力、价值观、情感与态度的发展,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教学转向导学,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学习。而学案教学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改革。我校紧跟课改的步伐,在学案教学方面进行了尝试。我作为政治学科的备课组长,研究了各学校的优秀成果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具体实际,进行了学案的编写。借此与各位同仁切磋,以便更好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一、政治学科学案设计要求

共分为9个方面,具体如下: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根据《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结合政治学科的内容与特点,深入挖掘课本中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重要内容来设计的。学习目标必须准确符合大纲和考纲的要求;必须保证能当堂完成,一般以2~3个目标为宜;必须有层次,体现知识、能力与情感形成立体感。应充分估计不同层次的目标所占用的课堂时间。一般来说知识识记目标不超过10分钟,能力与方法目标不少于25分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单独进行,应贯穿于其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2.学习重点

要具体、明确、针对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两纲的要求。

3.学法点拨

针对不同的课型和课程内容,给学生一定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把握。

4.课时安排

要科学合理、主次分明,高考热点要多倾斜。

5.自主学习

(1)具体的知识点问题化:把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问题化的形式要多样化:提出的问题应与高考、实际生活、热点时政相挂钩,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题型多样化、灵活化。

(3)问题的提出层次化: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情特点设计的问题,也应带有层次性。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使其各尽其才、各有所得,从而整体推进教学。

6.质疑空间

我的疑问:课前提前下发学案,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独立学习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收回学案进行批阅。个别问题单独解决,发现共性问题放到课堂上,由同学分组合作探究进行解决。若还不能完全解决,教师要给予适当启发、点拨、循循善诱,共同进行解决。把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做到教学相长。

教师的疑问: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之上,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自主学习中没有上升到一定高度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知识上的拓展延伸。

(1)形式: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选择、判断、联系热点的选择题或主观题等。

(2)方式:在课前同“我的疑问”一并下发给学生,也可在课上根据本节课内容进行灵活处理。

7.练习检测

(1)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配以适当的题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课堂教学的达标检测和反馈题目不能太多,一般以3~5个为宜,即可以选择题为主要形式,也可配以主观题。

8.总结反思

(1)当堂形成知识网络,及时复习,力避遗忘。最好学生自我总结,时间不可太长,3~4分钟即可。

(2)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方法、技巧、规律和获得的感悟进行回顾,并作笔记整理。

9.课后作业

要针对性强、有层次、有高度。最好能与相关的高考题挂钩。检查批改要及时到位。

二、在学案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把握整体,融会贯通,巧选方法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把握整体、通观全局。对于教材,教师要做到:

(1)要通读整本教材,了解它的整体结构,把握全书思路。

(2)把握全书的理论观点。

(3)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做到融会贯通。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坚持综合性、开放性的原则。当课型不同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要随之而改变,可以互相渗透、相互包含,从而实现灵活运用。上课时要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从事例到理论,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偏重归纳思维的培养。复习课时注重演绎思维的培养,要注重使知识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地贯穿、整理、比较和综合。

2.把握重点,建立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政治课内容繁多,知识点也比较多,要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它,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在此基础上对基础知识,难点、重点进行全面、详细的排查、梳理,尽可能地找准难点和重点。同时,还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材各章节的内容进行全面而又具体的分析,从而列出各章节的导学提纲,编绘出知识结构体系的思维导图,这样就可以把零碎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3.把握现实,紧扣考纲,充实资料

篇(7)

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其主要是我国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具有科学理论、方法、原则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一定的理论,同时也要结合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全面促进以人文本和谐社会构建,进而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相统一[1]。无论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是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都是提升人们的思想觉悟,因为人行为支配永远离不开人们的思想,只有思想觉悟提高才能够实现行为提升。

一、学术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科学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题始终是思想教育,当然其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按照相应规范进行,不能够仅仅是零星业余研究。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时离不开对事物的探索和研究,因为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同时还要从经验中提取一定的道理为工作实践提供指导[2]。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时,需要立足于社会发展和学校现状,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进行研究,若在开展学术研究过程中仅仅是套用传统的经验将无法获得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更大提升。新时期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从实践过程中证实理论,在不断探究理论的同时积极总结实践经验,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科学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规律被揭示出来之后,这些规律不能够自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的教育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研究源自于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被研究学者们给专门化,因此研究学者不再一定是工作者,二者之间出现了差异。掌握思想政治科学化教育的重要规律,可以有效促进教育人才培养,同时还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培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一门相对独立的专业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时也具备了双重身份,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国民教育一部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属于党思想建设的一部分[3]。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均未经过专门的训练,而仅仅依靠自己的摸索已经不能够满足要求。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事业飞速发展,要求学生们的素质和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更高,教育和受教育者的素质高低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并且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相应经验材料。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实践,社会各个阶层之间都在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宣传和教育工作,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之下都有一定的成功思想教育活动。

三、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策略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定义和概念非常多,不同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同的见解。尽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内涵和看法众多,但是在总体上的表达内容其实是一致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变迁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策略应从下面几点做起:

(一)科学内涵既唯物又辩证

所谓的科学化即指唯物和辨证之间直接统一,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就应做到现实中对待事物应客观认知,不应受到人的主观意识控制,应独立于主观思想之外。另外还应坚持将事物一分为二看待,不可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构架模式,也不应采取绝对或者肯定的态度加以否认。

(二)科学化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属于一种动态过程,其随着时间、地点以及条件等影响,但是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又是客观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过程是利用科学的思维,沿着科学的规划和发展路径持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催生新事物,并最终将新事物实现科学组合。

四、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们思想提升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利于学生们的思想认识提升。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研究对于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教育过程中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本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学校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一些建议,为帮助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宏达.试析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申诉制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1:52-53.

篇(8)

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信息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性。在传统的媒体时代,由于信息传播方式的单一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应用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人们普遍依赖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来进行有效的信息获取,这就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冲击作用。然而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量大与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本身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造成教育信息的不对称性现象,信息内容的复杂性在满足学生信息获取需求的同时,其中的不良信息也会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重视。为了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就必须对教育群体的思维动态进行时刻关注,学生思维动态的转变,将会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许多新事物与新思维的产生,人们通常更多的基于高学历与高待遇的预期,将教育当成一种利益投资活动,忽略了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现实意义,造成学生思想教育的缺失,学校片面追求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重视,使学生不能的真正的实现全面发展,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策略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为了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的科学化,就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以辩证唯物论为重要基础,广泛吸收其它科学的研究成果,将内容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整体性研究,对学生品德的形成规律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分析,强化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与特点的有效分析,使其能够做到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化程度,来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随着信息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剧,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而服务,就要求其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求信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身心发展规律,使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人价值,使其能够充分发挥潜能,并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每一个学生不同的思想情况,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提高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进行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做到以人为本,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创造与发展提升,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其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的心理诉求。有效的开展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能有效的弥补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性化缺失,使教育工作能够更加贴近生活与学生,遵循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得到有效的结合,在促进大学生品德发展的同时,也能对我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提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篇(9)

中图分类号:D296.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7(C)-0040-01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特点。党的发展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事业中居于及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党的工作的一条重要战线。

如何使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新情况,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呢?首先要从分析影响职工思想因素入手,这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的基础。这些影响因素,从内容上来看,有政治方面的、社会方面的,也有工作方面的和生活方面的。其次,要分析职工思想变化的规律性,分析影响职工思想变化的各种因素,而其作用大小是不等的。有的是主导性因素,有的是经常性因素,还有的是偶然诫因素。三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对人的思想变化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但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主导性因素。主导性因素指的是人生的理想、信仰和道德观念。这种因素决定着人的本质,长期稳定地对人的行为,起着支配的作用。经常性因素,主要是指对人的行为经常起激励作用的具体因素。偶然性因素,是指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突然发生,引起人的烦恼或不幸的事件。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方法是指符合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的方法,是党的工作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很多,我们经常用到以下几种方法:

1、说服教育法。解决思想问题,只能采用民主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这种方法,要求有很强的针对性,就是要针对具体人的具体思想,用事实和道理说服人,教育人,才能收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效果。2、真情感化法。关怀、体贴、尊重、信任群众,与广大群众建立感情,以情感人,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情基础。要使思想政治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做到情真理切,情理结合。如果理和情不结合,即使道理讲的再对,也不能打动人。3、典型示范法。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运用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来宣传、组织群众,学习先进典型,以实际行动向先进典型看齐。4、扬长避短法。每一个人都有他自身的长处,也就是他自身的积极因素。这种积极因素是他前进的动力,被人们形象地叫作“自身的能源”。每一个人也有他的短处,也就是他身上的消极因素,人们身上这两种因素不断地斗争着。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责任,就是要善于挖掘人们身上的“能源”,调动人们的积极因素,使人们的内在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要善于运用人们自身的积极因素,抑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我们把这种调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工作方法叫作“扬长避短”。5、观察预防法。通过观察人们表情和行为的各种变化,了解人们心理活动,掌握心理活动规律,及时抓住思想和行为的苗头,使各种不正确的思想念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中。防止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把工作做在前头。6、矛盾转化法。思想政治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做矛盾的转化工作,做人的思想转化工作。即促使个人和集体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各种问题,向着正确的、积极的方向转化。7、对症下药法。就是针对不同人的不同问题和不同特点,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单位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也就是有的放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思想教育大量而经常的是做一人一事的各别工作,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功。

以上的方法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和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对象和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再次,为了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取得显著的成效,还必须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体系:

篇(10)

“学困生”就是因身心的某些障碍,而未能充分发挥学习方面的潜能或是不适应常规学习,而导致学业的“暂时性”落伍从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做好学困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提高教育合格率,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转化学困生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转化学困生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应试教育的副作用,我们必须施行新的课程改革,必须施行素质教育,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学习兴趣,因材施教。积极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

高中生尤其是学困生普遍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对政治课存在偏见,认为政治课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学了没用;二是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造成学生有畏难情绪。

长期以来,国内外教育工作者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但收效甚微。学生、教师的困惑依然存在。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课堂上教师、学生普遍缺乏情感、单调枯燥、单方灌输学生最终获得的知识具有很强的记忆性色彩,在多变的真实情境中,常常不能有效迁移、灵活应用。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学效益低下,只能兴“加时之风”,靠“补课之功”,搞“题海战术”,行“死记之道”,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这些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学困生政治学科学习兴趣的研究势在必行。

通过对“提高学困生政治学科学习兴趣的研究”课题研究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可以提高学困生政治学科实用性认识;构成课堂教学评价的创新模式,形成一套基于新课改条件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理论和方法,探索并总结如何改革传统的课堂评价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教学评价工具。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目的。

2.通过研究和实践,进行教学案创新编制,形成能激发学困生学科兴趣的一整套教学案。

3.通过研究和实践,形成充满特色的课堂教学风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益。

4.通过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增强教科研意识,进一步提高教科研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要想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我们通常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教师必须通过“导论课”或“引言”让学困生理解学习某一课题的目标,并力求寻找具有独特表现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认识需要,将教学活动的目标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

2.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深感兴趣,并采用各种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认识兴趣。例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事实,成功的实验,显示内容的科学价值与实用价值,增强内容的直观性、逻辑性、系统性与问题性,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等等。

3.教师必须让学困生对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和程序进行足够的操练和加工,并将它们迁移至各种不同的情景,以增强活动方式和程序在应用中的灵活性,使学生从活动中获得满足,提高认识兴趣。

4.教师应吸引学困生对参加学习活动的进行结果认真分析,提高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准确性,使学困生形成对认识、对知识的价值定向,发展认识兴趣。

具体做法如下:

1.消除学困生的疑惧心理。有过错的学生由于担心受到或曾经受到人们的严厉指责与嘲笑,往往比较“心虚”、“敏感”、“有戒心”、“有敌意”。他们常常主观地认为老师也会轻视自己,厌弃自己,甚至会“迫害”自己。为了消除上述心理障碍,教师应当怀着深厚的感情主动亲近他们,多方面关心他们,使他们在生活实践中亲身体会到老师的真心善意,从而把老师当做他们的知心人,这样就可能消除学生疑虑,引起态度转变。

2.爱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个人要求受到社会、集体和别人尊重的情感。它是使学生珍视自己在集体中的合理地位,保持自己在集体中的声誉、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之一。因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爱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当学生做了错事时,教师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要大声训斥,应该耐心细致地开导他们。这样便有可能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出现改过自新的可喜局面。

3.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对待学困生,最可怕的是“把人看扁”,即常说的“一好应百好,一错应百错”。教师应从学困生的一些极端的表现中看到学困生期待的信任和尊重、期待的关怀和温暖。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寻找他们身上的缺点,而要戴放大镜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要倍加珍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博得学生的信任,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

4.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定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一旦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就不会想入非非。而且随着知识的增长,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就会增强,有利于他们的道德面貌和精神世界发生好的变化。具体如下:

(1)巧设导语,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2)从学困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兴趣性问题情境。

(3)选用奇闻逸事,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4)营造氛围,让学困生主动参与探究。

上一篇: 个人转正后工作打算 下一篇: 幼儿园课程改革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