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3 12:55:2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水利水电专业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教材编写的原则
编写高职教材,首先要明确高职教材的特征,如同高职教育的定位一样,高职教材应既具有高教教材的基本特征,又具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的鲜明特色。因此,应具有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理论水平,重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即要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阅读时容易理解,容易吸收。高职教材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要具有鲜明的高职特点
高职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应正确定位。要正确理解这一定位,必须把握住四个基本特征:第一,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职业特征鲜明的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类型;第二,高等职业教育是有别于学科型、研究型、工程型的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第三,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实行“订单式”培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第四,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下移是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要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或管理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教材要准确定位。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必须实现从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观念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从高等职业院校为教育行政部门的附属机构到成为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的转变;从重理论、轻实践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转变;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到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要把握住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的准确定位,必须做好两项工作:一是理论知识的准确定位,既要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又要根据生源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确定理论深度;二是在教材的编写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融人足够的实训内容,保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高职教材要改变过去内容偏多、理论偏深的弊端,在理论上应以“必需”、“够用”为限度,将教材体系从学科型模式转换到应用型模式。邀请企业管理部门专家、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教材规划和指导,解决教材建设与实践“慢半拍”的问题。还提倡教材编写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立体课程”建设,将精品课程搬上网络,及时接受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并结合最新的技术进步进行适时更新,实现高职高专教材的升级换代。
2.教材建设要猫准“就业”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企业的人才观正在发生转变,不是“唯高学历是用”,而是“唯合适的人才是用”,如此一来,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从内容到形式的升级换代。就业教育的实质是“紧紧跟着企业的需求设置课程,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人才”。随着技术在实践中的不断进步,专业大类中各个单项技能间的交叉融合日益加强,拥有单一的技能未必能胜任某一工作岗位,如果学习的各项知识、技能都是支离破碎的,没能围绕岗位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关技能整合,就不可能有过硬的职业素质,也就丧失了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材内容应来自实践一线,在教材体例中以课堂模拟工作现场。除了一些基础课程外,教材建设应以工作岗位的职业要求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并依此来设定教材的编写内容。
3.要具有时代特征
由于教材出版周期较长,而实践中的技术又千变万化,相对实际情况,教材建设严重滞后。除部分公共课和基础课教材外,国家规划出版的相当一部分高职高专类专业教材在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遭到了冷落。一些学校结合具体的岗位需求,结合具体的地域特色,配以多媒体来组织教案编写、课件开发、教材研发,反倒能形成品牌,占领市场,究其原因,就在于这是在围绕“就业”搞开发。此外,由于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社会职业岗位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的变动与提升之中,这些岗位都具有较高技术含量。一个人一辈子固定在一个工作岗位上,或固定在一种职业的时代将逐步消失。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业者正由“单位人”逐渐走向“社会人”。岗位的流动、职业的变动,要求就业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这必需在教材里得到充分反映。为此,编写教材要强调知识新颖原则,教材编写应跟随时代新技术的发展,将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编人教材,使学生毕业后具备直接从事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各种新的教育手段不断涌现,因此,高职教材建设,不但要注重理论教材的建设,而且还要注重实践教材的建设;不仅要注重传统的教材建设,更需要着力加强各种多媒体有机组合的电子教材建设。
4.具有创新精神
技术应用性人才同样需要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工艺流程的革新、加工方法的创造、管理方式的变革等,都需创新精神。把技术应用性人才片面地理解为“执行者”是不全面的.他们在把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物质形态的过程中也有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教材中应十分注意创新精神的培养。
5.具有整体优化
编写时不能孤立地对某一门课程进行思考,而要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去考虑,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从人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出发。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主线,并贯穿始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综合的称职的就业能力。为了强调整体优化原则,在编写过程中还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l)课程前后衔接。首先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2)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教材的衔接。要综合研究课程与实践教材的编写计划,使理论知识体系与职业的实践技能体系能有机地结合起来。3)按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认识规律,由浅而深地进行编写,而不能按教师自己的好恶,离开教学大纲要求去编人一些深奥难懂和不常用的理论、方法、公式等。4)在充分论述清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多花一些笔墨引导学生深人思考,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教材建设的实践
我们选择“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作为教材改革与建设的试点专业,从专业设置人手,明确培养目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整合新的教学内容,确立系列教材建设项目。我们在深人调查研究,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在教材建设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具体经验有以下几点:
1.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就业率,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所以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必须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因此,课程的设置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反映社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反映当今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需要,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身心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并且三者并重。理论课程为培养综合和专项职业能力服务;实践课程有相对独立的体系,并占有较大比重,要有能满足职业工作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的完整性设计课程,以及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和课程开发;素质教育则必须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课程体系的途径,即从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对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实用型人才的社会调查,通过校企合作,由现场专家和学校教学骨干共同完成课程体系的改革和重组工作。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工程地质》与《土力学》等课程进行重组,实现了课程的实质性融合;除设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外,还增设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水利水电工程造价、工程建设监理等。课程内容根据需要进行了删减,并增加了应用性强的内容。聘请生产一线的专家、技术能手参与教材的编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通过改革,已形成了该专业新的课程体系,特色鲜明的教材。
2.制定教材建设计划
我们结合专业改革,并经反复论证,重组课程体系,确定了该专业的系列教材编写计划。为保证教材的编写质量与教材的适用性,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由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和第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教材编写组。自2002年以来,共组织编写了《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测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40余部,其中有全新的《土木工程制图网络课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网络课程》、《施工实训》。这些教材都具鲜明的高职特色,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
3.改革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要体现创新性。我们认识到高职教材编写要突出介绍技术发展方向和发展态势,并及时补充最新的科学知识,介绍相关前沿科学情况,使学生树立创新的自信心,蓄积创新的能量。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愈扎实的,职业岗位的迁移能力就会愈强。高职教育所培养的第一线技术应用性人才,也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需要把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作为奠基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规划教材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我们为保证教材建设的顺利进行,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水利水电专业职员述职报告一
透视过去一年,工作的风风雨雨时时在眼前隐现,但我却必须面对现实,不仅仅要能工作时埋下头去忘我地工作,还要能在回过头的时候,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检查核对,对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从怎样节约时间,如何提高效率,尽量使工作程序化、系统化、条理化、流水化!从而在百尺杆头,更进一步,达到新层次,进入新境界,开创新篇章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本人xx学校毕业。xx进入xx县供电公司工作,分配在大昌变电站工作任变电运行工,XX年九月考取xx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函授),XX年七月毕业。XX年被巫山县水利局评为先进工作者,同年被巫山县供电公司评为先进生产者。
本人特就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思想工作方面;工作以来,在单位领导的精心培育和教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无论是思想上、学习上还是工作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收获。思想上,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
二、工作上;能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在同事的热心指导下很快了解到电力系统的工作重点,明白到变电运行的重要性。变电运行的正常和千千万万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不管出现了什么问题,都需要虚心诚恳的请教随时笔记随时总结随时反省,绝对不允许出现自欺欺人,让师傅以为你是一个很聪明的人,电力行业是不需要这样的聪明,在这个行业对自己不认真就是对生命不负责。
工作在不同的时间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这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我不但要了解而且要积极的配合。我要抛弃个人的利益,把我的聪明运用到学习技术上,把我的能力以团队的形式发挥出来,不搞个人的表现主义,这样既损害公司,也伤害了自己。为了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的分工也明确了,不是意味着埋头苦干,恰是因为这样我们更加要互相帮助互相检查。公司需要有干劲的人,但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是不够的。
只要有能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不但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还要知道别人的特长。用行动证明自己,用成绩征服大家。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通过阅读大量的道德修养书籍,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为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我在过去的基础上对电力系统的相关知识进行重学习,加深认识。使之更加系统化,从而融会贯通,使电力系统专业水准提到了一个新的起跑线。
经过这样紧张有序的煅练,我感觉自己工作技能上了一个新台阶,做每一项工作都有了明确的计划和步骤,行动有了方向,工作有了目标,心中真正有了底!基本做到了忙而不乱,紧而不散,条理清楚,事事分明,从根本上摆脱了过去只顾埋头苦干,不知总结经验的现象。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之所以能够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主要是得益于局领导和职能部室大力支持、鼎立帮助;得益于公司干部职工之间团结共事,相互信任,互相支持,共同维护班子的团结和整体效能的发挥积极努力和拼搏奉献。
就这样,我从无限繁忙中走进这一年,又从无限轻松中走出这一年,尽管我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先进单位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克服和改进。
水利水电专业职员述职报告二
本人于xx年xx月毕业于xx电力学校,所学专业为发电厂及电力自动化。后分配至xx市供电公司,于xx年xx月xx日在公司人力资源部报到至今,已年满四年。通过公司组织安排进行了入局教育培训,后工区组织进行二级教育培训,在20xx年3月进入电气修试工区继电保护班,在班组进行了班组教育培训,这几年来在身边师傅同事及领导的帮助下做了一些专业技术工作,现做如下介绍:
xx年期间:第一次跟随师傅参加现场实践工作,参加了110kv高崖变电站、110kv新添变电站春季检修工作;参加了新建110kvxx变电站的安装调试工作,安定变电站110kv部分采用先进gis室内一次设备,全站实现无人值班站;参加了110kv新添变电站技改工程工作,实现保护微机化改造;参加了35kv内官变电站、宁远变电站、阳坡变电站实行无人值班站的改造工作;期间,一直参加其他各变电站的消缺工作。在期间工作中逐步熟悉设备和工作程序,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有关条文;在这一年工作中,对变电站、继电保护工作有了系统地初步认识,会合理使用常用工具和专业工具,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正确选用测量仪表、仪器,做好维护保养工作,能正确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及继电保护有关规程,会按整定值通知单整定各种继电器,能正确执行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整定通知单中的跨线连接和连片投切等各项要求措施。
xx年期间正值“非典”:我随工区师傅及工区领导、公司领导参加了110kvxxx变电站新增x2主变、四条110kv线路保护装置、10kv线路保护、母差装置、低周减载装置、35kv和10kv母联备投装置安装调试工作,期间,现场有新旧设备并存现象,对保护知识有机会全方位认识。在工程验收阶段,xxx遇到了暴雨遭遇洪水,我施工人员在公司领导带领下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抢险工作,使电力设备完好无损,本人也受到公司表扬;参加了新建110kv洮阳变电站综自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参加了各变电站消缺工作;在这一年中,对继电保护知识有了更进一步掌握,能进行简单的继电保护整定值计算和变比计算,能看懂控制信号、测量、以及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等二次回路图,并能熟练地按图查线,判断其回路接线的正确性,能核查继电保护装置检验报告填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能正确执行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内容,处理回路缺陷,对发生的一般故障能调查、分析和处理。
xx年期间:参加了xx330kv变电站的验收工作,xx330kv变电站是我公司首座330kv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使我有机会认识学习,对高电压等级更深入学习电气知识;参加了110kv高崖变电站gis室内一次设备及其二次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在这一年中,对继电保护工作已很大程度上掌握了技术。
xx年期间:参加了110kvxx崖变电站、xx变电站、xxx变电站的旧直流系统的电池更换工作;参加了110kv渭源变电站、高崖变电站的低周减载安装调试工作;参加了110kv洮阳变电站110kv线路新增、母联保护装置安装调试及投运工作,在这工作中,我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独立完成工程负责人应该掌握的。在这一年当中,有了独立负责一项普通工程的能力。
xx年,刚参加了110kvxx变电站、xx变电站、xx变电站的春检工作任务。在这新的一年中,努力使自己在工作中更成熟、技术更全面、思想更先进,在今年公司会议精神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作为抓安全、保稳定的工作主线,摆在20xx年各项工作的首位,这一主线使自己在这新的一年内有更突出的表现。
在这工作的几年中,我对继电保护工作应知应会、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已掌握,对继电保护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有了一定的经验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任务中,还是继续向师傅们虚心请教、刻苦钻研继电保护知识,使自己在继电保护工作岗位上发挥得更出色。
1水利水电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1对实习缺乏正确的认识
水利水电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很强的优越感,这些大学生认为水利水电专业要比其他专业的工作好找一些,这样的一种优越感影响了大学生对实习的认识,所以说在实际的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很多学生并不会时刻准从指导教师的指导,生产实践也是走马观花,使得很多的大学生在毕业实习的时候没有学习到真的知识和本领,这也就导致这部分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再有就是一部分的教师对水利水电专业的实习重视程度不够,这就很容易让学生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大部分的水利水电专业学生在实践的教学当中还是停留在认识状态阶段,再有就是很多学校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误区,最终考核的时候只需要上交实习证明就可以。
1.2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
由于受到院校内实习基地实习条件的限制,一部分的学生就选择了回到家庭所在地区自己寻找实习单位,但是这也只是个例,还有很多的学生其实在实习阶段是找不到实习单位的,所以就有很多的学生造了假的实习证明想蒙混过关,由于这些学生没有经历过实习这一关键阶段,所以他们几乎是没有什么实际操作本领的,这也就导致这部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弱,实习失去了自身的意义。
1.3缺乏有效的个性化管理
大学生在实际实习的过程当中,虽然能够对现场的生产过程以及相关的生产设备有一个形象的认识,但是对过程的操作与控制却缺乏动手锻炼的机会,再加上各大院校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也不是那么完善,这些因素都极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实习兴趣。
1.4实习设备老化
现阶段我国高校大部分的实习基地设备都是比较老化的,缺少仿真实习技术,针对水利水电专业来说,仿真教学的设备非常少,这也使得学生根本就没有办法真正的去感受专业技术,学生的动手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也就很难进行科研方面的研究。
2水利水电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的思考对策
2.1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实习
我国的各大院校都要建立一支政策水平高、实践教学经验丰富、职业道德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教师和引导,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去规划自己的人生,对于水利水电专业来说,教师要找出这一专业上与其他专业的不同以及优势,让大学生能正确认识实习,在实践中掌握真本领。
2.2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教师可以根据实践教学内容的难以程度来适当的调整教学计划,将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压缩,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去接触生产实践知识,认真落实学生实习计划,达到实习目的,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对于培养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至关重要。
2.3建立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的效果与实习时间的设定以及实习时间的长短都是有着紧密联系的,所以说对于学生的实习来说,最好是连贯性的,不要中途搁置,也就是说如果学生能够聚集几周的时间去实验室或者是实践基地进行实习的话,那么最终的实习效果将会是非常好的,除此之外,院校还要建立一个相对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现有的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根据自己的喜好去确定不同系列的项目,学生完成了实践项目那么也就完成了实践教学,这样也能够极大的增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大学生今后找实习单位和就业奠定基础。
2.4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
实践教学能不能顺利的实施,这与我们院校的实习经费其实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的,也就是说只有经费的有效投入,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回报,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因为只有实习基地才是学生完成相关实践教学训练,获得真实知识的基础,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亲自的参与到工厂的生产当中,了解生产的过程,而且还能够间接地受到工厂技术人员的品质感染,而创建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平台,还能够实现校企双向互利的管理模式,也就是我们要发挥出高校的人才培养优势,按照企业市场所需求调整专业,因需施教培养大学生,为企业“量体”设计企业发展所需的专业,建立企业后备人才库,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企业要发挥设备资源优势,不断接受学生实习,也可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优先获得大学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转让权,共同进行技术攻关与创新。
(二)专业技术人员要有“求实、负责”的态度,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对于工程规模要进行多方案比较,尽量优化方案为国家和业主节省工程投资,不能一味保守,这也是一个负责任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核心所在。在学习上要有积极钻研精神,首先要培养对专业技术的学习兴趣,热爱自己的专业;其次要有肯吃苦、肯积极钻研的精神,要用心做人、用心做事、用心钻研技术,这样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才能尽快的提高。
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基础,是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①②③专业建设水平又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实力。④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始于2006年5月,⑤其目的是保证与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以推动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⑥⑦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或本专业)于2013年通过了有效期6年的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文根据专业认证前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以此次专业认证为契机,研究提出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的思路与对策。
1专业认证以前专业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起源于1937年成立的西北工学院水利系,至今已有78年的办学历史。本专业拥有结构合理、锐意进取的优秀教学团队,以“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在水利水电及相近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截至2012年底,本专业教学实验室总面积已达6000余平方米,开设课程实验11门,其中设计性实验30余项,核心专业课程均开设有课程设计教学环节。本专业长期坚持以学生为本,顺应国家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对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本专业的办学水平不断努力奋斗。专业认证以前,我们通过与兄弟院校相同专业建设与发展情况的对比分析,发现本专业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实验室陈旧老化、实验项目不够完备等。(2)教学文件与认证标准不相适应。
2专业建设的对策与思路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于2012年申请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于2013年参加并顺利通过有效期6年的专业认证。在专业认证前后近3年时间里,我们以此次专业认证为契机,紧密结合本专业的发展实际,以认证标准为准绳,对本专业的实验教学条件和教学文件进行系统、全面的整改和提升,为有力促进本专业的持续改进、有效提高专业的办学水平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主要思路有:(1)为提升专业实验教学条件,积极实施专业7实验室的更新改造项目。(2)为系统提升专业教学文件的针对性和对认证标准的适应性,扎实推进专业教学文件的全面整改。
3专业建设的实施内容与过程
针对本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专业建设的对策与思路,我们对本专业的实验教学条件和教学文件进行全面整改和提升,主要内容有:
3.1专业认证前,积极实施专业实验室的更新改造项目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经过充分调研和综合分析,我们研究制定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验室更新改造实施方案》;并制定了《水工实验室改造实施计划》。全部项目于专业认证前按计划圆满实施完成。专业实验室更新改造的主要内容如下:(1)调整地下洞室结构模型实验室的整体布局,并进行恢复重建;(2)扩充土坝渗流实验室的使用面积;(3)将原压力管道非恒定流实验室进行搬迁后异地重建;(4)在原压力管道非恒定流实验室新建水电站厂房拆装实验室;(5)对水工专业教学模型室中原老旧及残损的教学模型进行全面更换;(6)对本专业全部实验室进行内外环境整治。
3.2专业认证后,扎实推进专业教学文件的全面整改专业认证后,针对专业教学文件与认证标准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一突出问题,从2013年底至2015年4月,我们依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4版),并针对水利类专业认证分委员会在本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现场考查报告》中所指出的问题和不足,扎实推进了专业教学文件的全面整改。其中包括:对本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院级选修课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和完善,对部分教学管理文件进行补充和更新。通过上述整改,系统提升了专业教学文件的针对性和对认证标准的适应性。本次教学文件的主要整改情况如下:(1)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相对于现行的2012版培养方案,本次培养方案的主要修订内容如下:①根据本专业发展实际,并结合认证标准要求,修订了专业培养目标;②修订完善了专业培养要求(毕业要求),使其能实质覆盖认证通用标准的毕业要求;③按照认证标准要求,在培养方案中补充了关于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描述(毕业生发展预期);④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水利类专业《补充标准》关于经济、环境、法律(规)及管理等四类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对教学计划中的相关课程设置进行了如下调整:(i)将“工程经济学”由原院级选修课调整为必修专业基础课;(ii)取消原“工程合同”、“工程招投标”和“水政与水法”三门院级选修课,将其相关内容整合以后新开设“工程建设法规”课程,并将其设置为必修专业基础课;(iii)将“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管理”两门课程由原院级选修课调整为必修专业课;(iv)将“水利水能规划”课程由原院级选修课调整为必修专业课;(v)新增“特种坝工技术”院级选修课。(2)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院级选修课教学大纲修订。按照上述新修订的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培养要求(毕业要求),并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院级选修课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使这些课程的教学目的能实质覆盖相应的专业培养要求(毕业要求),并对部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更新或调整。(3)专业教学管理文件修订。在全面总结以往教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按照认证标准的有关要求,主要对下列教学管理文件进行了更新和完善:①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定期评价制度(试行);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持续改进的社会评价制度(试行);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兼职教师聘任管理暂行规定。
4结语
专业建设水平可以反映出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实力。如何提高专业建设水平,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与思路,是值得不断探索与研究的课题。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以2013年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在专业认证前后三年时间里,通过与兄弟院校专业建设情况对比分析,对本专业实验室进行了更新改造,在提升本专业教学条件的同时,还为本专业获得6年有效的优秀认证结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客观条件,并为有效提高本专业课程实验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本专业教学文件的全面整改,系统提升了专业教学文件的针对性和对认证标准的适应性,进一步提升了本专业的建设水平。本文提出的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的思路及方法,在工科类专业建设中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注释
①张黎骅,倪福全,甘露萍.农业水利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6(4):224-225.
②刘传林,李继中,钱武.适应行业需要创建特色专业[J].中国高等教育,2005(19):39-40.
③周建超.论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2.44(4):7-11.
④冯建刚,朱成立,王为木.农业水利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4.1:72-77.
⑤毕颖,刘桂萍,李文秀,等.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化工专业教学改革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4.2:57-58.
1、我国现在正处在新一轮的水电开发中,可以说,大多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还是很好的!所以水工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属于紧缺型的,但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的依然很愁找工作,这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有非常紧密关系。
2、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工学类中的水利类,其中水利类共5个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在水利类专业中排名第1,在整个工学大类中排名第68位。
3、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要求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水工程、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水管理及水经济等水科学与水利工程技术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高坝大结构、地下空间利用、城市水利、城市水务、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利工程信息化等多方面的科学研究、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工作。
4、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网络媒体公司、传媒业、影视广告业、娱乐游戏业、动画设计公司、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建筑漫游和环境设计)、人居环境设计和教育等行业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过往的发展历史中,曾经出现过忽视将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只注重经济、科技、贸易等方面的提升和受益的现象,而没有考虑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逐步导致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损耗及破坏。在人们意识到社会发展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的重要性之后,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等词汇就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口中,这也成为国家的指导方针和各行各业都在追求的目标。而在众多行业中,水利水电行业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是对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人为地进行一些更有利于发展的水资源开发建设。从目前国家“一带一路”及相关部门的发展方针来看,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对外贸易等多个领域都有极大的社会、经济价值,这一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相关的水利水电工程院校或专业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更严格、更优质、更有价值的教学。《水利工程管理技术》一书,从水利工程管理基本知识、挡水建筑物的检查观测、挡水建筑物的养护修理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章节划分,将基础的理论知识进行细致的讲解,并且对不易理解和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多角度的拆分,便于读者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水利工程管理技术》中针对挡水建筑物的检查观测、挡水建筑物的养护修理、泄水建筑物的养护修理、输水建筑物的养护修理、堤坝防汛抢险等知识还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并且列举了一些国内外的经典案例,供读者参考学习。鉴于此书丰富的知识内容、科学合理的章节分布、经典案例的分析以及权威的专业内容等优势,能够给水利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相关工作者提供很大帮助。《水利工程管理技术》中运用大量的篇幅强调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教学意义和教学目的,也明确指出相关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者要重视水利水电工程的专业实践教学。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探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深入分析现有的问题,并在解决影响教学目标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优化,制订出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首先,我们直接从实践教学的角度进行切入,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如今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受重视程度低、专业度低、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部分学校仍存在有意缩短或是删除实践课程学时、减少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不能很好地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等一系列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
而且从专业的角度讲,部分学校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不能够找到适宜的实践地点或是对接单位,无法为学生提供好的学习、实践环境,而且对于实践教学这一特殊的课程没有建立专业、完善的考核体系,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没有利用相关的测试来判断学生的接受状况。如果说受重视程度低、专业度低是极少数院校的问题,那么形式单一、缺少创新性就是所有学校的通病,因为没有在实践教学上下功夫,所以不能够进行创新;因为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教学水平不足,所以不能够很好地起到主导作用;因为对学生不够了解,导致采取的实践教学方法并不适应学生学习,实践教学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一定要从学校、教师及学生等多个角度进行改进,提高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校方进行相关课程体系的制定,并且充分利用阶段性的测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要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让教师能够在实践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及时地纠正错误、指出正确的实践方向,而且要增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这样才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更适应、老师教学更省力、校方管理更方便。
为了让拥有重要地位的水利水电行业发展壮大,必须加强人才的培养,不断为行业提供优质的创新型人才,而且要根据社会、岗位的需求不断提升人才的标准、优化培养方案,要让学生除了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还要有实践经验,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教学目的。
二、专业的发展机遇
挑战与总是机遇并存,新办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发展适逢建专业以来最好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为了配合我省提出“粮食增产百亿斤”计划,我省计划在全省开展六项水利重点工程:中部城市松花江调水工程、哈达山水利枢纽“、引嫩入白”工程、老龙口水利枢纽、大安灌区、四湖沟水利枢纽工程,从而对水利人才的需求大增。(2)我院于2011年顺利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学校增大了对各专业尤其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力度。
三、教学和实践的改革
只有认清了专业的优势、特色与不足,才能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各个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从而力争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上新台阶、新水平。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基本知识和工程能力的有机结合,主要培养面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校的水利水电工程人才专业培养方案应以现场施工技术应用和管理等专业岗位为主,构建合理实用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调整现有的专业教学模式,对传统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把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突出以专业的核心知识为中心线,以能力锻炼和就业导向为本合理设置课程,构建实具有实用技术的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
(二)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
打破原来以学科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突出各项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根据水利施工企业一线的技术进步改革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探索新的课程体系模式,突出工程能力的培养,打破原有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三段式”课程结构。新的课程体系模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专业技术、专业选修及综合实训,以上五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来看,个人建议将所有的专业课程前提至第六学期来教学,第七学期主要是选修课,这样调整才能保证重要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从2011届学生的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出于毕业找工作或考研的需要,往往在第七学期几乎放弃了与自己考研或就业不相关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即使在校也是心不在焉,从而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对专业课的教学时间作出适当的调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找工作或是考研复习。
(三)积极进行实验室建设
由于本专业2011年开始招生,实验设备不足或是根本无相关的设备,导致部分实验项目根本无法按时在实验室正常开出,有的即使能够开出也因为设备数量不足和实验环境的限制达不到实验预期效果。为此应结合“国家和省财政实验室专项”的大好时机,积极争取学校对实验室的建设,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对于学生全面掌握和深入融汇知识、培养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强化实习、实践工程能力
实习是学生对各种水利工程设施建立感性认识,并运用专业知识来对各种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再认识并深化理解、升华专业知识的重要步骤,尤其是毕业实习是水利水电工程工程专业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环节。
1实习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方面,随着近年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加,实习经费投入力度大大降低,致使实习地点较少,实习时间短,即使到达一个实习地点也仅仅是看与听,几乎没有让学生在实习现场动手操作,不能深入理解水利工程的特点与功用;再加上实习高水平讲解人员少,实习学生人数较多,只能所有学生一起参观、听讲,加之实习内容少,项目单一,致使实习效果不理想,没有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实习实践教学成为形式,没有完全达到预期实践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学科的实践教学往往需要与很多大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直接联系,作为教研室教师具有局限性,联系起来很不方便,从而影响了实习的顺利安排和实施。
根据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水利、水电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工程制图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工程设计的启蒙课,是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工作后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密不可分的一门课程。工程图是工程设计人员表达设计思想的主要体现,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是工程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的依据[1]。因此该门课程既有系统的理论,又有着较强的实践性,既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造力,又要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和工程设计意识。
1工程制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工程制图分两学期,工程制图(一)为画法几何部分,传统的“画法几何”课程中十分重视几何求解能力,主要讲授点、线、面、体的投影;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平面与立体相交的截交线、立体与立体表面相交的相贯线的作图方法。内容多,学时紧,部分内容与工程应用关联小,部分内容在其他课程中有重复。[2]工程制图(二)主要讲授组合体视图、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建筑结构图和水利工程图。但是由于学时少,重点在组合体识图和工程形体的表法方法这两个基本部分,水利工程图的学时安排较少,学生也仅限于水工图的初步阅读,深度不够,学生在后续专业课学习时遗忘情况突出。教学方法:现有的工程制图教学方法单一,主要借助板书、PPT和AutoCAD讲授,其中有部分三维图形的辅助,但是效果不佳。[3]加之独立学院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空间想象能力欠缺,对于投影的基础知识学习难度加大。
2工程制图教学改革
课程结构与课程体系的优化:调整工程制图课程体系,形成工程制图+CAD实训+工程识图的贯穿大学四年的工程制图课程体系,从投影基础知识到专业制图知识,从尺规绘图到计算机绘图,从二维绘图到三维绘图,从单一建筑物图样到综合建筑物图样,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适应工程应用的制图能力。《工程制图(二)》增加8学时水利工程图识图与绘图的实践操作环节,加强水利工程图的识读能力并提高尺规绘图的基本功。《CAD及三维制图软件应用》分解为《CAD基础实训》和《CAD专业实训》,总学时由48学时增至56学时,其中三维绘图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想象能力,辅助工程制图的学习。在第7学期增设《水利工程识图》,该课程在专业课程结束后进行,可以进一步的巩固专业课程,强化专业图样的识图能力。并且针对钢闸门课程设计、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坝工课程设计、水电站课程设计中增设设计图纸绘制讲解,规范制图成果。在毕业设计前安排工程制图专题讲座,讲解制图规范,促进毕业设计中的设计图纸规范化。教学内容的改进:传统的“画法几何”课程中十分重视几何求解能力,但部分与工程应用和与其他专业课程重复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弱化部分与工程应用联系较少的教学内容,例如变换投影法,两一般位置平面相交求交线。减少与其他课程重复的教学内容,例如标高投影,可在工程测量中学习。同时,把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放在加强学生空间想象、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强调基本知识、基本内容、基本技能,使得学生读图、绘图和图解能力在本课程中得以专门训练。淡化理论部分,强化实践环节,始终贯穿“从空间到平面,从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转换训练,并且重点突出立体的投影,促使学生对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灵活应用,为本课程在后续课程学习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在工程制图的读图练习过程中,选择水利水电工程相关的立体进行读图和绘图训练,加强专业图的阅读能力。教学手段的改进: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制作视频辅助教学。例如:将教材上的图样制作成三维模型,并录制三维动画视频,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比单一的图片更加形象。制作绘图短视频,讲解在绘制工程图时如何削铅笔、使用绘图仪器等,并录制一张A3图纸绘制的全过程,学生通过视频观看更加清晰的掌握绘图方法并提高绘图规范性。学科竞赛的激励与培养:学院每年组织院内制图比赛选拔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并组织制图培训,针对水利工程图进行尺规绘图和计算机绘图训练。以2017年为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共有156人参加院内比赛,经过三轮比赛,最终选拔10位同学参加全国比赛,并获得团体一等奖。在选拔的过程中间,进行了尺规及计算机二维和三维绘图培训,训练绘制水闸、重力坝、拱坝、土石坝、跌水等水工建筑物设计图纸,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
作者简介:孟艳秋(1971-),女,河南商丘人,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讲师;张贵金(1964-),男,湖南慈利人,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教授。(湖南 长沙 410114)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CN10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071-03
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优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为适应这一发展需求,独立学院将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其培养目标,目的是培养具备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本科生毕业设计无疑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对学生能力的全面训练和提高,是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合作等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对启迪学生思维、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毕业设计不仅为今后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及相关专业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科研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之一。
一、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扩招和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逐渐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1]
1.设计课题与社会需求不适应
毕业设计选题形式相对单一,相关单位和学生参与毕业设计选题的机会相对较少。一般是由教师选择毕业设计题目,虽然大部分课题源自设计院的真题,但有时并未考虑部分单位特别是学生签约设计单位的真正需求,也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2.学生实习周期与岗位需求不适应
本科学生毕业后,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工作实习期。而当今的社会需求要求学生与技术人员的转化周期要尽量缩短。
3.毕业设计的考核与市场需求不适应
传统的毕业设计考核仅停留在校内,是否满足市场需求无从考证。毕业设计反映现实的教学水平、教学目的、社会需求变化及个性发展,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为适应市场需求,需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是涉及到学校、社会、学生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
二、毕业设计教改研究与实践
针对社会需求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例,探索毕业设计不同的培养模式,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
1.毕业设计选题
改变以往由指导教师指定选题的单一模式,以强化工程意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让教师、单位和学生都参与到毕业设计选题中,根据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特长、兴趣、能力及发展方向,加以指导与建议,既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又服务于学生签约单位。
(1)毕业设计为企业服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不仅要求独立钻研,同时强调要有团队精神;不仅鼓励创新,更强调熟练掌握设计规范,善于参考标准图集和同类设计。因此,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应该根据题目的性质和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进行选题,可以“一人一题”,也可以多人合作一题,以实现“真题真做”。
毕业设计选题阶段,依据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拔学生到专业对口的设计院、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毕业设计,以企业为主导,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讨论确定毕业设计选题。[2]毕业设计选题来自相关企业的设计任务。通过“实战”操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毕业设计为学生签约单位服务。学生在选择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前,往往已与就业单位签约。部分学生签约单位的生产或科研任务较重,或从尽快让毕业生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目的出发,急需学生参与其生产课题或尽早到签约单位实习。
毕业设计选题应坚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生签约单位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或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结合在研的实际课题,提出一些设计方案让学生解决。学生可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兴趣,选择作为自己毕业设计的题目。有些单位虽未具体要求,但部分学生希望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与将来的工作密切相关。这样,签约单位、校内指导教师及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可以联合提出毕业设计选题。一方面,让签约单位参与到毕业设计选题,以便于考察学生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到毕业设计选题,使其既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很快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另外,校内指导教师要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既保证专业基本要求,又考虑签约单位及学生实际情况,综合选定毕业设计题目。
(3)毕业设计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部分毕业设计选题来自教师的科研或生产课题。加强科研训练,让学生较早参与教师科研工作,以增强学生对实际工程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让学生参与本专业的科研项目,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科研项目进行认真细致的筛选或分割,充分考虑其综合性、针对性、典型性和先进性,既要求全面的基础训练,又要侧重于培养某一方面深入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他们加深拓宽某方面的专门知识。一般选拔基础理论扎实、钻研精神强的学生承担,同时指导教师加强指导和把关。[3]
特别是对于部分想继续深造的学生,选题不一定要局限于工程设计,可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及学生未来的研究方向,就课题中的某个子项目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可以以毕业论文的形式提交最终的毕业设计成果。
(4)参与教学课件的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现代教学方式中逐渐推广普及,它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信息量大,能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让个别学生参与教学课件的开发,不但使学生对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有了全面的、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而且通过学生对课件的扩充和完善,将之真正引入课堂教学,无疑是一项有益的、具有探索性的尝试。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出发,目前此类做法并未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主要成果,仅作为毕业设计的一种补充和探索性尝试。
2.毕业设计进程控制
(1)提前开始毕业设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此时,学生毕业设计与部分学生考研复试及求职就业存在矛盾。部分已联系好签约单位的学生,认为已找好工作,此时也对毕业设计缺乏热情。
提前布置安排学生做毕业设计可以缓解冲突,使毕业设计时间弹性化,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
1)实施方案。通过调整时间,充分利用第六或第七学期及寒假期间,提前布置安排毕业设计任务,缓解后期考研复试或求职与毕业设计之间的冲突问题。
2)实施办法。可能的情况下,在第六或第七学期以专题讲座、查阅资料调研、指导学生完成专题研究或文献综述等形式,使学生熟悉课题,提前介入毕业设计,充分做好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
提前安排布置毕业设计任务,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指导学生毕业设计需要准备的基础及专业知识、设计规范等参考资料及相关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假期前及寒假期间进行知识准备、资料收集与整理及设计方案构思等,要求开学时提交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毕业设计安排及考核可参见表1。[4]
表1 毕业设计安排及考核
阶段 对应学期 工作内容 工作时间 考核方式 指导教师
第一阶段 第六或第七学期 查阅资料、
知识积累 课余时间 文献综述 校内导师
第二阶段 第七学期 结合课题实习调研,制定开题方案 课余时间 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 校内导师
第三阶段 第八学期 毕业实习,深入研究毕业设计 全部时间 毕业设计及答辩 校内或校内外导师
3)实施效果。通过教改实践,将毕业设计工作时间前置,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做好毕业设计准备工作,在第八学期以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校企双方联合指导。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将毕业设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毕业设计选题结合设计单位在研项目。有条件的学生,可自己联系设计单位或由指导教师推荐。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为毕业设计服务。将部分学生毕业设计“教室”由学校转到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科研院所。学生以一名“准员工”的身份,参与实际工程设计和研究课题,由设计单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学生校外指导教师,校内外指导教师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企业委派的校外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期间与学生长期共同工作,主要负责理论与实际操作指导;学校安排校内指导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企业进行指导,主要负责沟通和理论指导。学生不仅在水电设计单位结合工程项目实际“真题真做”完成了毕业设计,同时以“准员工”的身份提前进行了一次真实工作经历的锻炼,利于增强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工作能力,为今后较快适应工作岗位创造了有利条件。
将学生毕业设计“教室”由学校转到设计单位,不仅加强了与设计科研单位的沟通与交流,同时,设计科研单位带来的创新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题,对提高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培养其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校企联合真正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从根本上实践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实践证明,对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提升学生全面素质大有裨益。
(3)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的前三周。学生通过毕业实习,从理论到实际较为系统地了解了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施工等各个阶段的要求、设计的原则、方法等,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通过接触课堂以外的实践知识,加深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培养独立进行资料收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开阔眼界及思路,为毕业设计和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增进从事水电建设事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重要基础。
考虑到部分学生要到签约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并在单位“真枪实战”完成毕业设计,因此尝试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首先,时间上不必拘泥于开学前三周,根据实际需要,甚至可提前至寒假期间,一直贯穿于整个第八学期。其次,也不必雷同于校内三周集中实习的内容,可根据单位具体情况及设计课题的需要,由校内外指导教师灵活安排实习内容,或将部分校内实习内容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更有助于毕业设计课题的高效高质完成及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与提高。签约单位和学生达到了“双赢”,得到他们的一致认同。
学生在单位实习与设计,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利用实践的机会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乐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运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亲身感受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通过在单位工程实践,学生可以在现场近距离的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在运用中深刻理解并创造性地应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逐步树立工程意识。[5]通过近一学期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学生已基本适应了工作岗位,从而缩短了岗位适应期,可尽快进入角色,为步入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校外毕业实习与设计不仅能收到与校内设计同样的效果,而且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过程的探索是学生追寻知识、构建知识和享受知识的过程,而非简单的复制知识,它远比结果更重要。[6]艰辛探索的过程也是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更加符合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性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4)多种方式灵活指导。根据不同选题,综合学校、单位和学生等各方面的要求,可采用校内教师指定课题、校内完成;校内教师指定课题,校外实习单位完成;校外选题,校内完成及校外选题,校外完成等不同的方式。
依据不同情况,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拟定具体进程安排、内容结构等,制定灵活合理的辅导方法与手段。条件成熟时,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校企合作双方联合指导。
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现场调研与专题讲座、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了工程的感性认识,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毕业设计指导方式灵活多样,除见面交流、电话答疑外,还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进行过程指导。毕业设计小组建立网络交流QQ群,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教师随时答疑,且可资源共享,一些重要电子规范类参考书及主要问题、通知要求等也可以及时畅通交流。计算机网络QQ、Email等工具,使毕业设计指导及答疑方便快捷。
对在水电设计单位结合工程项目实际“真题真做”完成毕业设计,由校企双方联合指导的部分学生,校内指导教师要与校外设计学生及校外指导教师多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学生既受到实际工程真实训练,又能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3.毕业设计考评
对在校外毕业设计的学生,采用较科学、客观的毕业设计考评标准。
(1)学校制度保障。严格按照学校有关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的要求,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委员会进行质量监控。院系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特点将毕业设计过程按阶段细化,针对不同阶段,对教师和学生分别提出明确要求。建立有效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并以全面检查、个别抽查等方式,使毕业设计的质量从制度上得到有效保证。
(2)单位评价。从用人单位和学生的角度出发,使用人单位和学生真正介入毕业设计过程,参与设计选题,尝试将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由学校教室转到“设计院”,设计课题采用设计单位现有的真题,实行“双导师”制,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对学生的设计内容、安排及过程管理、考核评价进行联合指导,借助网络、通讯等灵活多样的辅导方式与手段,结合学生对课题的投入程度、出勤、单位同事的评价及最终成果等考评。目的是缩短学生与单位之间的距离,尽快完成“角色转换”,一方面使工程实践训练和工程思维训练有机结合,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热情,同时又能为社会生产直接提供服务,创造自身的劳动价值,体现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校外导师参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毕业设计的目的所在,更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学生素质的提高,又促进了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通过校企联合,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以实践结合理论,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培养了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高,都体现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要求。
对在校外单位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的部分学生,实行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制,主要由校外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践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参与,校内外指导教师结合学生在校外实习单位的评价意见、平时检查情况、完成设计成果情况、评阅教师评阅意见及答辩委员会答辩情况等综合评定。
三、结语
在推进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进程中,毕业设计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本文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例,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设计从选题、进程安排、辅导方法与手段、考核评定等方面作了相关研究,探索了毕业设计新模式,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基于工程实际的设计选题多元化
毕业设计选题中,考虑将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三者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让单位和学生也参与到毕业设计选题中,拓宽了选题的范围,更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设计成果的多角度考评
部分毕业设计由“教室”转到“单位”,毕业设计管理更具有灵活性。毕业设计考评更科学、客观、合理。
毕业设计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找出适合本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华小梅,丁坚勇,饶凌平.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23).
[2]牛景太,彭友文,陈春.探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研究[EB/OL].,2011-09-17.
[3]李湛,梁榕辉.《船舶动力装置》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