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本科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04 01:37: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成人本科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成人本科论文

篇(1)

二、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实现人文素养教育的基本思路

德育课是中等职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形成。人文素养教育是职业学校学生个性成长、道德完善的重要途径。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实现人文素养教育,对增强学生走向社会的岗位适应力和职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1.准确把握中职生人文素养内涵

描述、提炼、把握好当前中职生人文素养的内涵是实施人文教育类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和关键。人文素养的内涵一般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个方面。中职生人文素养是在“中职教育”这个特定前提下,基于中职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分析基础上,服务于学生专业技能、就业能力、职业持续发展能力需求,是对普遍意义上“知识、精神、行为”三个方面定向优化,更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具体而言,人文知识应该主要是指具有较强实用性的文学、哲学、历史、科学、艺术等基础性、普及性知识,如教育部提倡的以“古诗、名曲、名画”作为中职生人文素养基础———人文知识。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具有时代的主题和烙印,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因此,当前和以后一段时间内,中职生要培育和养成的人文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职生人文行为自然应该融合优秀的企业文化,在职业、社会行为中表现出真诚、勇敢、正义、诚信等优秀的道德品质。

2.详细调研本地人文类德育资源

德育资源是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条件,一般包括文本资源、自然与人文景观、乡土资源等。以南通地区而言,有着丰富的人文德育资源。如自然人文类,张謇历史名人及以其为主要代表的南通近代第一城的人文资源,南通地区的紫琅文化、如皋水绘园文化、通州的忠孝园文化、启东的圆陀角文化、海安的青墩文化等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乡土文化类,海门的沈绣、通州板鹞、海安花鼓等一批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此外,各职业学校悠久办学文化的底蕴,优秀的校园文化标识、毕业生事迹,优质就业企业的文化、员工制度等等,这些都是最直接、最有说服力、影响力的德育资源。

3.确立人文教育类德育校本课程目标

德育校本课程目标的设定必须依据德育理念、大纲、国家德育目标、已有条件和资源来进行设定。人文教育类德育校本课程的目标不仅体现校本化,更是要突出人文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因此,在课程目标确立上要统筹兼顾好两个方面。一是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遵纪守法、心理健康等教育内容进行设定,将人文素养教育较好地嵌入其中,实施渗透教育;二是结合当前中职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与需求,将人文素养教育的总体目标分解到各年级,分年级组织实施。如中职一年级以“适应”教育为主,培养学生基础的人文知识素养,着重进行文明素养、人文知识、审美情趣、人际关系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为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奠定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基础。中职二年级以“人格”教育为主,着重进行情感、意志、个性及价值取向等人文精神方面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确立健康的情感体验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步入成年创造条件。中职三年级以“成人”教育为主,着重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做优秀员工的品质和人文行为,为学生步入社会成为合格公民、优秀员工奠定坚实基础。

篇(2)

(一)高师院校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基础教育进行根本性改革。同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包括两个《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内的18个课程标准,在全国38个实验区正式启动建国以来第八次也是最为彻底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与以往七次课程改革相比,设置综合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特征。[1]《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综合文科课程标准,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由分科教学进入到了分科与综合教学并行的时代。

对于目前的基础教育课改的综合性趋势,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由于目前开设的综合文科课程———《历史与社会》在我国起步较晚,改革的步履比较艰难。新课程的实施面临如何把各社会学科知识融合到一门新的课程中,也就是说向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瓶颈”主要是师资问题。我们分析目前综合文科课程的试验情况,可以发现:原来分科培养的教师无论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方面,都难以承担综合课程教学的任务。

随着课程实验工作不断普及推广,最终将全部开设综合文科课程,致使综合性的专任教师需求日益增多,预计几年后,基础教育急需大量掌握综合性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素质、具备综合性课程教学能力和课外活动(综合实践课)组织能力的专职教师。为此,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2]可见,综合文科教育专业的诞生正是适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性的发展需要,是顺应社会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需要。

如何应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综合课程的设置,已成为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科综合化决定了中学课改的趋势必然是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综合化,是指从整体联系出发设计课程的一种指导思想。课程综合化包括四个层面的内涵:相邻知识系列的综合、学科之间的综合、课程与社会的综合、课程与学习者的综合。课程综合化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贯穿于课程改革的所有环节。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高等师范院更应发挥好自身“母机”的作用。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必须对其课程进行相应地调整,重新构建适应中学教学改革的课程体系,研究并设置为基础教育发展所需的新型综合专业,才能使未来的教师对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都具有充分的理论理解和实践体会。

(二)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发展失衡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便利,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地球已浓缩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但科学时代的人类也面临种种困境,致使人们也意识到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幸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发人深思的问题,诸如人类道德修养的缺失、价值观念的扭曲、自然环境的污染等,这一切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缺乏人文关怀的科学追求必然背离人类发展科学的终极精神。因此,所有类似问题的解决,单靠科学教育是无能为力的,必须要依赖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教育的实施,需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失衡正是当前人类文化与经济的冲突在高等教育中的真实反映。高等教育不仅要通过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科技和经济的进步提供强大动力,也要通过对先进文化的继承、宣传和创新,引领社会主流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所以,人文教育专业是综合文科教育专业改革与时俱进的产物,从综合文科教育专业过渡到人文教育专业,是对现代社会呼唤人文精神的领会。

二当前人文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应该说,无论是我院还是其他省份的师范院校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就人文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改革探索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课程设置方面。本人想借此提出以下问题和建议,以供有关人员思考,并改革和完善人文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第一,如何科学合理地整合分科课程,以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学科课程的综合是世界性课题,至今还没有能够形成具有真正综合意义的科学模式。人文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突出综合性特点,既体现在学科内部的纵向的综合,也体现在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及横向综合上。也就是说,人文教育专业的各门课程要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更注重学科内部及学科之间的知识整合,形成一个新的专业体系。而各学科的课时比例分配也是整合分科课程急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呈现综合课程,对于人文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可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的方法进行大胆地探索,力求创新,又讲究科学,从而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文教育专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第二,如何保障人文教育专业中综合课程的顺利实施。目前,人文教育专业都是由原来的分科教学教师,即由政治教师、历史教师、地理教师任教,许多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科本位”的思想。他们由于长期的分科教学,无论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上、知识体系和结构上,都存在着不适合新专业教学的问题。由于目前的教学实际不能适应对学生跨学科训练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超越分科教学的传统模式,确立适应人文教育课程内容的教学组织方式,通过跨学科的融合从总体上、本质上去把握课程的体系与内容,尽快适应这一新专业的教学特点。同时要求教师具有协作精神,与其他教师精诚合作,由以往各门学科的“独立作战”转向学科之间互相协作的“主体作战”,这也是保证人文教育专业课程实施的关键所在。此外,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和相关高等师范院校应该高度重视人文教育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中学课程改革、新的教学理论和相关人文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

第三,新专业与传统教材之间的矛盾。教材是课程的基础与起点,是制约课程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传统的分科教材还不能满足人文教育专业综合性的需要。为了保证人文教育专业课程整合的顺利实施,学校应该重视新课程的开发和旧课程的更新,强调综合性与严密性,处理好综合与特色、个性与共性等的关系,尽快地研究和编写出适合新专业的新教材,以此完成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现代的教材开发方兴未艾,除教科书之外,还有形形的电子教材,而信息技术革命给学校教育带来的一个显著变革就是多媒体走进课堂。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利用其课程资源的优势使多媒体与教科书更好地互补,从而达到一种理想的教材结合方式。譬如:新课改在基础教育中搞得热热闹闹,但在师范生中却没有引起强烈地反响,究其原因,师范生在校内缺乏感知新课改的良好氛围。针对这一问题,高等师范院校可借助信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将优质的课堂教学和课程专家讲座摄录下来,将优秀的教学案例和课程资源开发的经验等内容整理出来,从而扩大了解新课改的窗口,这样也就使师范生在新课改理论的学习基础之上,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

第四,教育实习时间和方式的问题。教育实习可以检验师范生掌握和运用科学文化知识的程度,促使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从教能力。世界各国都把教育实习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以实习时间的安排为例,美国的教育实习时间为15周,德国最短为16周最长为两年半,而我国实习一般为有6-8周,现在人文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时间更是由于开设的课程较多而得不到保障。此外,我国的教育实习就像是一次性作业,缺乏有力的实习指导,使得师范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未得到及时地解决;有的学校因种种原因,又常常让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学校,自我完成实习任务,这样的实习就更难达到预期目的。所以,人文教育专业应该加大教育实习的比重,可采取分阶段进行教育实习的方式,将教育实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学生初步了解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后开展教育实习,返校后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总结第一阶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再开展第二阶段的实习。同时,可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和目前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并按照学生就业需要和自身兴趣自主选择,将人文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分成两部分实习,一部分派往在初中已经设置了综合课程的中学实习,检验学生胜任初中等综合课程的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以及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一部分派往仍然实行历史、地理、政治等分科课程教学的中学实习,每人同时实习至少两门分科课程,检验学生适应中学政治、历史、思想品德等分科课程的教学能力。由于综合课程教学在全国范围内起步不久,现有的大多数教师接受的是专才教育,在中学也长年执教分科课程,对综合课的教学仍处于熟悉、探索、提高的过程之中。所以,人文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不能完全委托给实习学校,高师应鼓励教师走上实践教学第一线,派遣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和实效,还能使教育科学研究根植于基础教育实践之中。

总之,人文教育本科专业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在许多方面特别是课程设置方面还有待做进一步地研究。以上只是立足于我院人文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针对一些问题做的初步探讨,恳请各方面专家赐教,以使这一新的专业尽快完善。

篇(3)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现设置有工商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项目管理、工程管理等管理类专业。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2014年4月修订与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然而在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的调查中,我们对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撰写结构有以下的看法:

 

一、论文选题存在“过空过大”现象

 

对于人文管理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继续教育学院在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中提出以下的遵循原则:要依据本专业的特点,尽量从经济、管理、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进行选题。选题要有明确的针对性,避免“过空过大”。

 

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毕业论文选题的确存在“过空过大”的现象。有些学生对论文选题把握不当,选定的论文题目范围太宽太大,难以收集第一手资料,难以展开撰写。[1]论文内容不充实,不符合培养要求和目标。有些学生什么资料好找就选什么题目,选题理论性太强,与学生实际水平不相符,不知如何下笔,不知如何分析、论证,难以完成。有些学生则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搜索”“剪切”“粘贴”等功能,摘抄、堆积而拼凑毕业论文,甚至存在抄袭现象。

 

对于管理类专业学生有选择“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危机与预警研究”“薪酬调整机制的探讨”“企业目标市场的选择与产品定位”“房地产营销战略研究”“论企业品牌战略”“工程建设成本控制研究”“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论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等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我们认为就成人教育的学生而言,以上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都是很大的研究题目。

 

二、选择撰写应用研究型的毕业论文

 

我们认为成人教育管理类专业本科应选择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从而确定毕业论文选题。选择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更符合成人教育特点

 

成人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高中或中专毕业后走上生产、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而选择修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很多已在单位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因此成人教育管理类专业本科生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

 

1具有较丰富的社会经验与工作经验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管理类专业采取成人高考(业余、函授)、网络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学习的形式。很多学生在本科学习前已在管理等岗位工作了多年,积累有较丰富的社会经验与工作经验,这些经验增强了他们的认知能力。经验是他们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资源。

 

2期望把理论学习应用于实践

 

由于很多学生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工作实践中遇到不少的困难与问题。在学习管理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本科阶段,不少学生已尝试结合所学习的管理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毕业论文阶段,他们期望借助指导教师的帮助,解决一些工作实践的问题。因此与全日制本科生相比,他们的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动力更大,更期望把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3理论知识积累尚不足

 

成人教育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目前的主流,很多学生工作相当忙,又有家庭负担,工学矛盾使学生很难有时间保证系统专心研究管理学基础理论。由于成人教育的学生理论知识水平普遍较低,有些学校在教学与考试上降低对学生的培养标准,学生学习与接受的知识面较窄。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相比,成人教育的学生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理论知识积累上有欠缺,理论分析能力显得不足。

 

(二)管理学科的特点有利于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

 

管理学科是直接指导实践的方法论,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具有专业性、广泛性和社会性。[2]对于成人教育的学生,在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重视以管理类课程理论为基础,联系社会实际分析较典型的案例,培养学生特有的管理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和实践。

 

管理研究论文按论文的功能可分为:基础理论型论文、应用研究型论文和学术论争型论文。基础理论型论文是运用科学抽象、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管理领域的理论进行研究的论文。应用研究型论文是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建议的论文。学术论争型论文是就管理问题的不同观点开展争论的论文。根据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我们认为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更有利于成人教育学生发挥其长处,能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密切结合,更有利于他们丰富的社会经验与工作经验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在应用研究型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目前已构建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整合教学资源,实现送教上门,打造“学科知识+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创新性课程体系。现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类专业已探索与实践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是联合行业、企业创办直属班,学生群体都在同一企业工作,具有共同的职业生涯,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他们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丰富的感性认识。他们关心企业的发展,有共同的企业研讨问题。因此选择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更有利于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企业更欢迎。

 

三、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论文的起点,是决定论文基本框架、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毕业论文的选题既要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更要注意与他们的工作实际和专业有机结合,选题宜小而具体。[3]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选题规模应适当,应选择密切联系学生具体的工作实际,能够独立完成的课题。

 

在对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调查中,我们认为管理类专业的一些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广州欧康公司员工培训的误区与对策研究”“广州海洋公司员工激励机制研究”“南建公司提高客户装机满意度的研究”“ST零售企业经营的市场定位研究”“广东省空调行业销售管理策略研究”“通信代维企业通信工程成本管理研究”“中铁十六局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广州萝岗区经济适用房工程质量监理研究”等研究课题,是属于管理类专业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的选题。

 

四、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结构

 

在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中提出: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在撰写规范中示例了某一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目录。从“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一文的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该生毕业论文的撰写结构,了解该生撰写论文的思路。该生结合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的实际情况,在实地调查与问卷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运用管理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分析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所在,为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的改进提出相应对策。本论文层次分明,具有逻辑性,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研究结果很有实际意义与借鉴作用。研究结果也表明:该生能较好运用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完善做出一份贡献,也展示了该生本科阶段学习的成果。

 

“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的正文结构如下,第1章绪论,包括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主要研究内容、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其中国内外文献综述是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本论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包括了国内外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文献等。第2章允升公司概况与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现状分析。通过对公司员工的结构与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现状的描述,分析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第3章允升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调查结果统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第4章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改进对策与实施建议。运用管理学理论知识,提出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改进的思路和原则,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及实施的建议。最后一章是结论部分。结论是对整篇毕业论文主要研究成果的总结,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应用前景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指出本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篇(4)

题目来源

毕业论文(设计)时间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本页打印)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包括技术要求、工作要求)

 

 

 

 

 

 

 

 

四、主要参考资料(不少于10篇)

 

 

 

 

 

                               (本页打印)

 

 

 

 

 

 

 

 

 

 

 

五、毕业论文(设计)进度安排

阶段

篇(5)

在《现代学生的三个基本条件》一文中说:“中国社会是一个很老的社会,一切组织形式及风俗习惯大都陈旧不堪,违反现代精神而应当改良。这也是希望学生努力实行的。因为一般年纪大一点的旧人物,有时纵然看得出、想得到,而以濡染太久的缘故,很少能彻底改革。所以关于改良未来的社会一层,青年所负的责任也是很大的。”[1]可见,青年学生是未来改革社会的中坚力量。要使青年学生担负起社会责任,在大学阶段除了知识教育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大学阶段各门课程中,古代文学课程在学生健全人格养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古代文学课程应该教育学生树立以下几种人生理念。

一、教育学生养成强健的身体

大量调查报告显示,今日相当数量之青年学子不喜欢运动,大量时间在电脑上冲浪或者触摸手机屏幕,因此,部分青年学子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青年学子之身体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民族的重要话题。“东亚病夫”是中华民族的一段痛史,国家之希望在于青年学子,所以,今日之大学生无论为自身计,还是为国家计,都应以养成强健之体魄为人生之头等大事。强健的身体就个体而言是其健全之人格、宽广之胸怀形成的基础,也是个体服务社会、贡献民族国家的前提,所以认为:“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或曰,非困苦其身体,则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谓困苦者,乃锻炼之谓,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今之学校中,盖咸知注视体育者,但国人之惰性甚深;致学生仍不得充量以提倡。”[2]从个体角度而言,认为只有身体健康的学生才能有健全的精神与思想,否则,个人的思想、理想则无从谈起。说:“先有健全的身体,然后有健全的思想和事业,这句话无论何人都是承认的;所以学生体力的增进实在是今日办教育的生死关键……所以往往有聪慧勤学的学生,只因体力衰弱的缘故,纵使不患肺病、神经衰弱病及其他癌疾而青年夭折,也要受精力不强、活动力减少的影响,不能出其所学贡献于社会,前途希望和幸福就从此断送,这是何等可悲痛的事!”[1]“今日的学生便是明日的社会中坚、国家柱石,这样病夫式或准病夫式的学生焉能担得起异日社会国家的重责!又焉能与外国赳赳武夫的学生争长比短……”[1]从整个社会角度而言,身体健康是个体献于国家社会的前提。个体的健康关乎民族的振兴与发展,青年学子是民族未来之希望,健康之体质是他们能够担负社会责任之前提。要实现“中国梦”,青年学子的身体健康问题不可忽视。由此可见,今日之大学生若没有健全的身体则个人幸福、个人于国家之贡献无从谈起。

健康体质之养成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古代文学课教学中要以古代文学家之生命遭际为例教育学生,要让学生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健康体质之重要性。梁漱溟认为:“教育应当是着眼一个人的全生活而领教他走人生大路,于身体的活泼、心理的活泼两点,实为根本重要。”[3]认为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梁漱溟说:“知识技能是生活的工具,是死的;只有生命本身才是活的。必待活泼的生命去进术,而后知识技能才得有待活泼的生命去运用,而后其功用乃著。生命消沉无力,则知识技能一切谈不到;而果得生命活泼,亦自然知所进求运用,正自不难著其功。”[4]在身体与心理两个方面,身体方面尤为重要,没有身体健康则一切智力活动无从谈起。其次,古代文学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生命在于运动”的人生观念,让运动成为青年学子生命即日常生活之一部分。说:“体力的增进,并非一蹴而成。试观东、西洋学生,自小学以至大学,无一日不在锻炼陶冶之中。所以他们的青年,无不嗜好运动,兴趣盎然。一闻赛球,群起而趋。这种习惯的养成,良非易事。而健全国民的基础,乃以确立。”[1]良好民族性格的养成以国民健康的体质为前提,要让运动成为青年学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成为世界上优秀的民族,我们的国民才能成为有良好素养的国民。顾炎武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学业与运动应该并行不悖。再次,要形成健全的体魄,必须求生活有规律。古代文学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规律生活的理念。钱穆回忆自己二十几岁时的读书情形说:“余体弱,自辛亥年起,几于每秋必病。一日,读日人一小书,论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当努力讲究日常卫生。余时适读陆放翁诗,至其晚年作品,心中大奋发。念不高寿,乃余此生一大耻辱,大惩罚。即痛于日常生活上求规律化,如静坐,如郊野散步等,皆一一规定。”[5]饮食有节,起居有时,力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追求日常生活的规律化,这样才能有健全的体魄。

二、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性修养

大学生的心性修养主要包括坚韧意志和勇气两方面:

首先,从古代有成就的文学家的经历中我们知道,古今能成大事者,必有过人之意志,士之读书治学亦然。王国维说:“要之,我国人废学之病实原于意志之薄弱。而意志薄弱之结果,于废学外,又生三种之疾病:说运动狂,说嗜欲狂,说自杀狂。”[1]钱穆回忆自己二十几岁时的读书情形说:“然其时余已严定规律,每日必读新书,必求能日知其所无。架上书尚多未读,心中欲读书更无尽。不欲为此一端自限,妨余前进之程,乃终未敢恣情于此,勒成一书。唯此《墨经解》与《读墨解》之两稿,则常存行箧中,至今未忍抛弃。偶一检阅,当时孤陋幼稚独学无友之艰苦情况,犹涌现心头。既以自惭,亦以自奋。余之终幸得免于孤陋幼稚之境者,纵不足以自满,亦可得以也。”[5]乾嘉学风成为历史绝响,近代以来民族整体学风浮躁,遂造成当代学术大师缺乏的现状,为复兴民族五千年的光辉文化,振兴国学,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只有养成青年学子之坚韧治学意志,振兴民族文化的梦想才有希望。

其次,古代文学教学要教育学生树立坚持真理的勇气。说:“科学之事,困难最多。如古来科学家,往往因实验科学致丧其性命……可见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叮于科学中养成之。大抵勇敢性有二:其发明新理之时,排去种种之困难阻碍;其二,既发明之后,敢于持论,不惧世俗之非笑。”[1]任何重大学术成就都是在经历艰难困苦之后形成的,所以古代文学教学要教育青年学子养成战胜困难的勇气。同时,任何学术观点的坚持都要受到世俗社会的批评,青年学子要有勇于坚持真理、不畏世俗批评的勇气。

三、教育学生要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章太炎认为:“道德的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恨极也。”[6]梁漱溟认为:“民族精神是我们讲精神陶冶的核心。”[3]上述“道德”和“民族精神”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指传统文化精神而言。今日大学生之自我日常道德修养自不待言,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态度及其由此形成的整体民族道德风尚和民族精神的培养应该成为古代文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首先,古代文学教学要教育学生树立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坚定信仰。梁漱溟说:“中国原来是需要宗教的;但为有了孔子就不需要它。好比太阳底下不用灯,有灯亦不亮一样。”[4]梁漱溟认为孔子创立的儒家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灯塔。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心灵与精神的灯塔,在社会物质文化极为发达的今天,古代文学教学要让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灯塔永远屹立于每位大学生心中。

其次,古代文学教学要教育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危机感。在我国物质文化极为优越之今日,青年学子要力戒自满、骄傲之心,内心始终具有对民族文化之危机感,只有这样,民族文化的火种才能绵延不绝。说:“中国的文化在两千年前,便已发展到与现今中国文化程度距离不远。那里欧洲大陆还是蛮人横行的时代。至美洲尚草莽未辟,更不用说。然而今日又怎样呢?欧洲文化的灿烂,吾人既已瞠乎其后,而美洲则更迅速发展。美利坚合众国至今不过一百五十四年,其政治、经济的一切发展竟有‘后来居上’之势……就中国现时所处的可怜地位和可悲的命运而论,我们几乎可以说:凡是可摆脱这种地位、挽回这种命运的事情和责任,直接或间接都要落在学生的双肩上。”[1]时至今日,我们民族文化已走出了近代以来的窘迫处境,但是,自“五四”以来,西学东渐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民族文化之将来处境如何尚在不确定之中,所以,古代文学教学要教育青年学子心中有对民族文化之危机感,这样或许民族文化的振兴才有希望。

再次,古代文学教学要教育学生尊师。在大学校园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教师是青年学子的精神楷模,一个不尊重老师的人,我们希望他尊崇传统文化、报效国家恐怕是空想;相反,一个尊敬老师的学生,将来在社会上才有可能和同事友好相处,才有可能有责任性、善良心。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师的良好风尚,“一九二六年,康有为逝世,新会于法源寺设祭坛开吊,率门弟子致祭。自己披麻戴孝,有来会吊者,叩头还礼,有如孝子”[7]。钱穆回忆章太炎北京讲学的情景说:“太炎上讲台,旧门人在各大学任教者五六人随侍,骈立台侧。一人在旁做翻译,一人在后写黑板。太炎语音微,又皆土音,不能操国语。引经据典,以及人名地名书名,遇疑处,不[时]询之太炎,台上两人对语,或询台侧侍立者。有顷,始译始写。而听者肃然,不出杂声。此一场面亦所少见。翻译者似为钱玄同,写黑板者为刘半农。玄同在北方,早已改学今文家言,而对太炎首弟子礼犹谨如此。半农尽力提倡白话文,其居沪时,是否曾及大炎门,则不知。要之,在当时北平盛极风行之际,而此诸大师,犹亦拘守旧礼貌。”[5]可见,民国时期的大师无一不尊师,尊师是青年学子良好道德情操的基础,古代文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尊师的良好道德风尚。

四、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风

学风浮躁是影响当代学术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民国时期的学者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王国维说:“治新学者既若是矣,治旧学者又何如?十年以前,士大夫尚有闭户著书者,今虽不敢谓其绝无,然亦如凤毛麟角矣!夫今日欲求真悦学者,宁于旧学中求之。以研究新学者之真为学问欤?抑以学问为羔雁欤?吾人所不易知,不如深研见弃之旧学者,吾人能断其出于好学之真意故也。然今则何如?”[1]批评了当时浮躁而不求真的功利主义学术风气。王国维说:“然吾人亦非谓今之学者绝不悦学也,即有悦之者,亦无坚忍之志、永久之注意。若是者,其为口耳之学则可矣;若夫绵密之科学,深邃之哲学,伟大之文学,则固非此等学者所能有事也。”[1]批评了厌学而不乐学的学术风气。古代文学课教学要教育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发扬以下几种精神:

创新精神。王国维说:“日之暮也,人之心力已耗,行将就木,此时不适于为学,非与人闲话,则但可读杂记小说耳。人之老也,精力已耗,行将就木,此时亦不适于为学,非枯坐终日,亦但可读杂记小说耳。今奈何一国之学者而无朝气、无注意力也!其将就睡欤?抑将就木欤?”[1]学术进步的灵魂在于创新,如果做不到学术创新,那么学术研究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古代文学教学应教育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发扬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清代乾嘉学派在古代文学研究中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在学术研究中坚持科学精神。评乾嘉学者曰:“浅学的人只觉得汉学家斤斤的争辩一字两字的校勘,以为‘支离破碎’,毫无趣味。其实汉学家的工夫无论如何琐碎,却有一点不琐碎的元素,就是那一点科学的精神。”[8]周勋初评胡小石先生的学术成就时说:“总的说来,小石师具有深厚的小学根底,继承了清代朴学的成就,而又能用现代各种学问丰富和充实,并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整理和提高,不论是日常谈话或办事,都能显示其条理的明晰和见解的深入。而他又具有诗人的气质,一身兼文学与科学之长,因此他的讲学才能这么动人,治学才能这么精深。”[9]由此可见,要想在学术研究中成一家之言就必须发扬学术研究的科学精神。

思辨精神。认为清人治学的弊端在于“太注重功力而忽略理解,故只有经师而无思想家,以致在社会上几乎全不发生影响”。执指出:“两千年来的古学都犯了没有条理系统之病。”[10]当代学术系统完备、条理分明,但是现代学术的成果却不能超越前人,现代学术之弊端在于太有条例太有系统而缺乏思想。因此,古代文学课程要教育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做到逻辑与思想并重,这样才能在专业领域中成为大家。

知行合一的实证精神。梁启超说:“我国幅员广漠,种族复杂。数千年前之初民的社会组织,与现代号称最进步的组织同时并存,试到各省区的穷乡僻壤,更进一步入到苗子番子居住的地方,再拿二十四史里头蛮夷传所记的风俗来参证,我们可以看见现代社会学者许多想象的事项,或者证实,或者要加修正。”[1]任何理论都要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这样,理论才能产生实际价值。因此,古代文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实证精神。

五、教育学生要有宽广的文化胸怀

在文化多元化时代,大学生要正确对待世界各国文化遗产。说:“在野蛮时代,仅知爱自己及与已最接近者,如家庭之类。此外稍远者,辄生嫌忌之心,故食人之举,往往有焉。其后人智稍进,爱之范围渐扩,然犹不能举人我之见而悉除之。如今日欧洲大战,无论协约方面或德奥方面,均是己非人,互相仇视,欲求其爱之普及甚难。独至于学术方面则不然:一视同仁,无分畛域;平日虽属敌国,及至论学之时,苟所言中理,无有不降心相从者。可知学术之域内,其爱最溥。”[1]古代文学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在学术研究中不可有偏见,凡是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均须持虔诚之心。

关于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章太炎反对以西方文明为标榜,他说:“近来有一种欧化主义的人,总说中国人比西洋人所差甚运,所以自甘暴弃。”[11]“只佩服别国的学说,对着本国学说,不论精粗美恶,一概不采,这是一种偏心,用这种偏心去看问题,就会专去依傍他人,看不见自己学说的精思妙语……”[12]章太炎反对在学术研究中崇洋。同时,章太炎主张对外国的学说应该抱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态度,他说:“至于别国所有,中国所无的学说,在教育一边,本来应该取来补助,断不可学格致古微的口吻,说别国的好学说,中国古来都有现成的。要知道凡事不可弃己所长,也不可攘人之善。”[12]取别国学术之长,补本国学术之短,这才是学术研究的正确态度。梁漱溟认为:“以中国固有精神为主吸收西洋人的长处。”[13]这应该是我们对待中西文化的正确态度,古代文学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待西方文明的正确态度。

总之,国家之希望在于青年学子,今日之大学生无论为自身计,还是为国家计,都应以养成强健之体魄、高尚之情操、良好之心理、求是之学风、全面之知识为人生之头等大事。以上这些方面是当代大学生健全之人格、良好之能力形成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贡献民族国家的前提。因此,古代文学课在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生上述良好品质为切入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邓九平.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上册[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7,4-5,5,5,32,2-3,5-6,31,31,31,22,3.

[2].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45.

[3]梁漱溟.梁漱溟教育论文集[M].上海:开明书店,1946:68,95.

[4]梁漱溟.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与教育论著选读[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35,73.

[5]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M].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88,90,187.

[6]章太炎.章太炎选集注释本[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295.

[7]周传儒.史学大师梁启超与王国维[J].社会科学战线,1981(1).

[8].胡诗文集第二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01.

[9]周勋初.当代学术研究思辨[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28.

[10]国学季刊[J].1923(1):13.

[11]章太炎.演说录[J].民报,1906(6).

篇(6)

1、成人特色无法体现,论文内容与学生工作脱节 

成人教育毕业论文从选题、实施、答辩的整个过程基本上按照或是参考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论文流程进行的,无法突出成人教育的特色。 

选题的内容偏重基础学科研究。普通高等教育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基础和重点,长期以来影响着高校中其他教育形式。成人教育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宏观教学内涵均是由高校普通高等教育衍生而来的,授课方式、考核形式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似。毕业论文作为整个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由于前期教学的影响,论文的选题多集中在基础研究学科上,成人教育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完成论文的条件有限,导致论文整体上选题差别很大,质量不能保证。 

毕业论文内容与学生实际工作脱节。成人教育学生多为在职从业人员,多数人有着长期的工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成人教育来补偿自己的学历和提升职业技能水平,毕业论文是所学理论知识和具体工作最好的结合方式。但是,成人教育毕业生的论文受所谓的论文质量的约束,很少能与自己的具体工作相结合,将自己所学应用于实践之中。 

毕业论文缺少成人教育特色。成人教育学生从事的工作多种多样,参加成人教育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自己的学历和工作中的能力,毕业论文作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环节,应该是能够反映出每个学生的工作内容和特点以及几年来理论知识在学生工作中如何体现出来。但是,目前成人教育学生为了应付毕业论文环节,内容很多与学生实际工作无关,成人教育中服务行业的特色无法体现。 

2、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 

很多高校的成人教育管理部门为了方便,照搬普高教育毕业论文的考核体系,导致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的考核标准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基本相近,对论文的科学研究层次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并以涉及学术层次水平高低评定论文的质量;这种考核标准脱离了成人学生的工作实际,导致一些学生为了完成毕业论文,出现了网上文献拼凑、他人发表、挪用别人数据等现象发生,完全背离了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的宗旨。 

3、保障机制不完善,论文的完成缺少有力支撑 

缺少论文指导课。论文指导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非常重要的一节课,指导学生如何去开展相关工作,如何在网络上查找相关文献,如何按照要求格式去撰写论文。很多教学单位都忽略了论文指导课的重要性,或是缩短学时,或是直接取消面授,改为网上自学,出现了学生的论文格式不规范,选题不准确,论文内容与题目偏差等严重问题。 

指导教师的选择问题。指导教师是学生论文完成的关键环节,为学生配备合适的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的论文工作事半功倍。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多为挂名,没有真正地去指导学生如何去思考、操作论文的完成,同时,指导教师多为高校教师,在帮助学生选题上多以自己研究的课题为基础,脱离学生的工作实际。 

二、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 

建立成人教育中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成人教育学生的毕业论文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满足工作单位对员工工作能力提升的需求,是保障体系研究的主要目的。 

1、在成人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下,论文实施的每个环节都具备相关操作制度和质量标准,各主体在整个过程中分工明确,各执其责,保证论文高效、高质的完成,确保论文的真实性和学生的诚信度。 

毕业论文是学生完成某一专项研究的总结性材料,成人本科生毕业论文研究多数是在本人单位实施,与其具体工作联系非常紧密,内容相对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更加多样、复杂,论文质量不宜控制。建立科学可行、适用于成人教育需求的操作制度,在大的框架上对论文的方向进行把握,对具体细节内容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对论文的每一部分设置质量标准,完全按照此标准衡量相关的操作,达到成人本科论文的实施的制度化、标准化。 

2、成人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充分体现成人教育的特色,将学生工作单位引入到体系之中,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提供技术和物质支撑。把高校、用人单位、学生三个主体有效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和用人单位的指导作用、质量保证作用和全程监管作用,保证学生论文的顺利完成。 

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将课堂中所学理论知识与本职工作有效结合,最终为工作效力服务。学生的工作单位是学生学业完成的最大支柱,特别是在学生毕业论文完成的过程中,工作单位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学生提供完成论文的场所、仪器等硬件设施,还要学生配备具有一定资质的实习指导教师。因而,结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的学习特点,在毕业论文中引进工作单位,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 

3、通过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升论文质量,最终达到高校顺利、高质地完成论文整体工作;用人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培训员工、利于单位发展的目的;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成人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毕业论文是学生理论学习与本职工作结合的最好体现。学生在完成学业,提升学历的同时能够增强自身工作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工作单位。

三、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形成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制定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标准,建立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于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主要研究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各组成因素,包括前期规范、过程控制和后期评估,通过对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到适宜的切入点,寻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成人高等教育本科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1、前期规范体系 

前期规范是成教学生在实施毕业论文之前,学校对论文具体的完成形式和结果做的统一要求和部署,是学生完成整个论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整个论文工作的主线,学生按照此要求进行论文实际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主要根据各专业和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毕业论文完成的整体过程,研究建立一系列符合成人教育的毕业论文制度: 

(1)教育制度,包括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毕业论文准备工作的教育、写作方法的教育、违反纪律的教育等。教育制度的建立,让学生明确论文工作如何开展和进行,对学生的论文过程做以框架式要求,约束学生在论文的完成中务必坚守诚信原则,以自己的真实数据编写论文。 

(2)开题报告制度,成教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论文设想、文献查阅情况、指导教师综合意见,形成具有可实际操作的论文构思,并以文字的形式向高校汇报,经高校专家审核通过施行。 

(3)中期考核制度,依据开题的思路和步骤设计,对论文中期取得成果进行审评,根据前期情况规划下一步论文的具体实施。 

(4)论文考核制度,对学生的论文完成工作进行考核,学校组织论文答辩,由学校老师和学生工作单位与论文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同时,成人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论文工作的基础数据进行检查和归档。 

2、过程控制体系 

过程控制体系就是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质量跟踪,是论文写作中的把关环节,对论文的开题、期中考核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保证论文高质量地完成。依据学校制定的开题报告制度和中期考核制度,学生以书面汇报的形式向学校汇报论文思路及阶段性工作成果,学校对学生论文思路是否符合要求及进展情况做评价,学生工作单位作为实习单位对学生论文整个过程进行质量跟踪,及时与高校沟通,依据学生论文完成期间的表现给予评价。 

3、后期评估体系 

通过对学生论文质量、基础数据真实性、论文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审查,对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部门的工作、前期规范体系和过程控制体系进行有效评估,根据具体工作情况建立评估制度,同时验证上述两体系的合理性和实际操作性。 

依据成人教育的特点,三个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由高校、学生工作单位按照各自的需求和要求共同完成,达到既能规范论文质量又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员工继续教育的目的,使成人高等教育真正成为各行业在职人员学历和能力提升的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1]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3). 

篇(7)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毕业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参与创新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提高成教本科毕业设计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满足应用需求的合格人才,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成教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时间安排不合理。成教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通常都安排在最后一学期,从论文开题、草拟提纲、收集资料、撰写初稿、修改定稿,到论文答辩、评出成绩,一共也就只有10周左右的时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是十分困难的,更何况在这期间有些忙于寻找工作,有些学生还要忙于补考,无心认真撰写论文,只能应付了事。

2.选题中常见的问题。在选题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下列几种:一是标题过大,写起来文章显得大而空。二是文不对题。一些学生的论文标题与自己的论文内容不完全相吻合,甚至脱节。三是选题的难度较大,学生除了时间、精力的限制,在资料方面也有局限。四是偏离专业。

3.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教学或科研任务较为繁重,在毕业设计阶段,既要兼顾在校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又要带成教学员毕业设计,使其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精力投入不够,由此使得这些指导教师平时疏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有的论题不恰当,有的缺少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同时也存在部分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够强等情况,他们不能准确把握所选毕业设计题目的广度和深度,或题目太简单,学生得不到充分锻炼;或题目太难,学生无从下手。

4.毕业论文教学管理缺乏制度约束。由于有些学校对成人教育的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成人毕业论文没有专门的相关管理制度及标准、规范和要求,各院(系)具体的毕业论文工作操作上,各有各的要求,各有各的做法。如在论文的结构、格式、装订等要求上,有的院(系)重视程度高要求严格的,则照搬普通全日制本科生的标准来操作;而有些不重视成教工作的院(系),则随便应付,放任自流,论文格式、要求、装订五花八门,很不规范。这些不统一、不规范的现象也大大影响成人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提高成教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提前论文写作的启动时间。目前,多数高校的成人本科毕业论文启动时间安排在最后一学期期初,学生选题匆忙,没有时间收集相关资料,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将毕业论文的启动时间提前到最后一学年的年初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最后一学年初,要为学生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或毕业论文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毕业论文写作的基础知识。与此同时,院、系应将毕业论文的参考选题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广泛收集和阅读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确定选题,并要求在最后一学年上半年拿出开题报告。这样,学生有将近一学期的时间撰写正文,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当然,最后一学年,学生往往还有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没有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提前启动是否会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呢?笔者认为,只要安排得当,二者不会此消彼长,只会相得益彰。因为,通过阅读专业资料,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这自然有助于促进专业课程的学习。

篇(8)

关键词: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是成人教育会计学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是衡量其学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这一环节, 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独立完成某项较为完整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实际能力。另外, 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准确的查阅、分析、整理资料, 形成科学思维方法、严谨工作作风、创新意识, 逐步实现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的转化, 真正提高毕业生综合能力,以适应自己所从事工作岗位的需要。为此, 研究如何提高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很有必要。

目前,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 在时间安排上占本科教育整体时间的 25%左右, 且各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和具体的规定, 为确保毕业论文质量提供了保证。但是在实际执行中, 无论是指导教师还是学生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 导致论文质量不高。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

1.1 论文选题存在一定的缺憾

首先,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及要求基本是沿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的毕业论文进行的, 与成教会计学专业的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如: 成教论文选题多是由全日制本科论文题目筛选而来, 多侧重于科研领域的新观点、新问题; 少有体现会计实践中的新现象、新业务、新问题的选题。致使学生不知如何入手, 对今后的工作缺乏较直接的指导意义。

其次, 部分论文的选题本身前人已经作过不少的探讨, 而且在这些论文已有不少的成果, 但我们仍就没有跳不出已有的、旧有的模式,老是“ 旧瓶装新酒”。

1.2 论文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会计理论、会计专业知识来撰写毕业论文。新的会计理论的产生, 都来自于会计工作实践, 但又不等同于会计实践, 它带有一定程度的科学创新, 论文中的某些观点必然反映会计学科的发展趋势。然而绝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主要是对书本知识或文献资料的简单堆砌, 很少提出自己对已有理论新的阐释或运用, 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可操作性的方法。

1.3 论文撰写格式不规范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有的成教学生并没有围绕选题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 搜集资料, 阅读有关文献。而是只满足于图书资料、网上资料、专业教科书, 闭门造车、拼凑论文。结果是表现为撰写毕业论文技术不规范, 缺乏平易生动的文采和严谨缜密的逻辑性, 内容重复, 结构不合理, 格式不规范, 缺乏说服力, 更谈不上解决实际问题。

1.4 论文答辩有待夯实

论文答辩是考察成人学生毕业论文的真实性和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按照正规的答辩程序, 答辩人首先简要介绍论文选题的原因、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及研究价值, 然后答辩委员会人员就论文中的相关问题向答辩人进行提问, 以考核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在答辩过程中, 由于前期工作欠扎实, 对论文中的问题浅入浅出, 与论文知识密切相关的深入问题很难回答出来, 答辩委员会人员只能根据答辩者的简要说明, 简单地提一、两个问题了事, 答辩有时只是流于形式。

2. 影响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分析

2.1 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

在成人教育的学生中, 有很大一部分是参加工作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再接受教育的, 其学习目的功利色彩较浓, 部分学生急功近利, 只求结果, 不重过程。至于毕业论文, 思想上只想交差了事,通过网上下载、购买等途径, 东拼西凑, 匆匆应付, 甚至抄袭别人的文章等。根本没有把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作为提高自身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机会。

2.2 缺乏足够的专业训练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不一定要求在观点等方面有全“ 新”的价值, 体现出什么“ 学术进步”, 但论文结构与内容展开要基于会计实践, 以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为手段, 经过缜密论证, 得出科学结论。然而现实是学生学术规范意识淡漠, 平时缺乏必要的训练, 更谈不上学以致用了。从摘要到前言, 从问题剖析到参考文献, 有的学生只是从期刊上或文献资料上摘录一些资料, 然后拼凑在一起就形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可以想象, 如此形成的毕业论文内容上很难有自己的新意, 形式上也是差强人意。

2.3 部分指导教师责任心和师德意识不强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客观上存在有的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 面对物质利益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在论文指导工作上敷衍了事, 缺乏与学生定期的交流和必要的指导, 中期检查公式化, 不能因病施治, 对症下药; 审阅毕业论文时, 对毕业论文的内容不求甚解, 重“ 面子”轻“ 里子”, 造成论文破绽百出, 经不住推敲。

3 提高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3.1 引导成教学生正确认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毕业论文是成人本科教育最后一个正规的训练过程, 因此,应加强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诚信教育, 提高他们对毕业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召开由指导教师、学生参加的毕业论文动员会, 从管理部门及指导教师专业的角度, 详细说明论文的目的及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和激发他们设计的动机, 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引导学生在论文写作上加强自律, 以诚实的态度做论文。通过动员会, 建立起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联系, 将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落到实处, 另外, 学校还加强监督和检查, 以利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确保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进一步强化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管理措施

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和规范工作, 对成人教育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思想、过程管理、格式要求、评分标准、组织管理等要做明确细化, 要统一设计封面格式、题目审批表、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评语表和答辩记录表等, 明确规定成人教育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责和管理人员职责。

一是, 建立毕业论文导师组, 实行责任追究。规范指导教师的指导责任、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 并建立问责制。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 要定期通过

--> 电子邮件或 qq 视频和学生交流, 帮助学生解决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另外, 还要勤于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掌握好论文的写作进度, 确保证论文质量并如期完成。管理部门应对毕业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进行督促和检查, 建立和完善预答辩制度, 及时通报存在的问题。如有渎职, 追究部门和个人责任。

二是, 严格把好命题关, 努力做到论文选题结合会计学专业实际。学生选题时, 要根据本人的基础、岗位层面和兴趣选择恰当的题目, 确定论文选题要体现“ 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原则, 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结合科学研究、实际工作和现实问题, 要适合成人教育学生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题目确定后, 还要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 避免题目过大难以完成论文, 必要时可由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论文题目。

三是, 做好论文撰写过程中的检查监督工作。可依据既定的见面时间表, 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和教师的到岗情况; 检查学生论文进展情况、阶段性任务完成情况; 了解学生对教师指导工作的意见、要求; 听取师生对毕业论文工作组织、管理的意见, 以更好的完善本专业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

四是, 严格答辩程序和评分标准, 同时实施激励措施。毕业论文导师组要认真地选拔答辩委员会成员, 注重不同研究领域成员的配置, 在认真评阅学生论文的基础上, 按照既定的答辩程序, 公正合理地进行答辩, 做好答辩记录, 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的论文成绩。对于优秀论文和不及格的论文实行二次答辩和复议制度。同时建立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优优秀毕业论文奖励制度, 以形成积极的导向作用, 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3.3 强化成人学生学术规范的训练

在制定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时, 应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在教学中。比如, 开设学术规范的相关课程, 从选题、搜集资料、确定论点、结构语言到表述方式等毕业论文的各个写作环节,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 使他们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知识、写作规格、写作要求和写作方式, 从而为写好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总之, 要提高成人教育论文的质量, 还要从服务于学生入手,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要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条件做保障。比如,从信息、图书资料、实验条件、实验场所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做论文的条件。另外, 可采取校企联合共同指导毕业论文。要结合成教生的特点, 可以将毕业论文的开题时间提前, 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 减少学生学习时间与工作时间的冲突。要有适当的灵活性,可对毕业论文篇幅要求适当放宽, 加强质量要求, 避免凑字数而大段抄袭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袁小勇等.怎样撰写会计论文【m】.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篇(9)

一、基本原则

1、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

2、坚持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

3、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4、坚持能上能下、岗变薪变的原则。

二、竞争职位

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员15名,其中站长3名。

三、竞岗范围和条件。

1、竞岗范围。乡镇全额财政开支、学农专业的人员。

2、基本条件。(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农村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遵纪守法、爱岗敬业。(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身体健康,作风正派。

3、岗位条件。(1)站长: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连续三年年度考核称职。(2)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

四、竞聘方法

(一)专业技术人员竞聘方法

采取个人申报、资历评价、考试、民主评议的方式,择优聘任。总分为100分,其中资历评价30分,考试60分,乡镇测评10分。

1、资历评价。(1)职称。副高以上职称10分,中级以上职称5分,初级职称3分。(2)学历。全日制本科学历10分,成人本科及全日制大专学历5分,成人专科、全日制中专学历3分,成人中专1分。(3)行政奖励。市级以上行政奖励5分,县级行政奖励3分,系统行政奖励1分。行政奖励不重复计算分值,只计算最高级的行政奖励。(4)科研成果(论文、论著)。省级科研成果,国家级论文、论著5分;市级科研成果,省级论文、论著3分;县级科研成果,市级论文、论著1分。科研成果(论文)分值不重复计算,只计算最高级别的科研成果(论文)分值。

2、考试。成立命题组进行封闭命题,考试的重点为农业技术基础知识。

3、乡镇考核。所在乡镇乡村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分为优秀(10分)、称职(7分)、基本称职(5分)三个档次。参加测评的人数不能低于所在乡镇乡村干部的三分之二。

按照综合成绩由高到低录取15名人员,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录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聘用期为三年,第一年为试用期,聘用期间聘用人员出现重大问题可随时解聘。各乡镇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落聘后,由乡镇政府负责重新安排工作,取消相应的技术岗位待遇。

(二)站长竞聘方法

录用的15名人员符合站长竞岗条件的,采取个人申报、面试竞岗的方式产生,总分100分。拟竞聘人员竞聘专业人员时的综合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

(三)专业技术人员分配方法

本着就近就便、高分优先择岗、组织调剂的原则进行分配。不服从分配的退回原乡镇,空缺岗位按照综合成绩递补。

五、时间步骤

竞聘上岗工作从2005年11月7日开始至2005年11月30日结束。

1、11月7日至11月8日,召开××县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竞聘上岗动员大会,公布竞聘岗位。

2、11月9日至11月11日,组织报名。报名由个人自愿填写报名申请表,每人限报一个岗位,并需出具相关资历证书。

3、11月12日至11月14日,竞聘上岗领导小组按照条件和要求,对申请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进行公示。

4、11月15日,邀请有关人员组成命题小组封闭命题。

5、11月16日,集中进行考试。

6、11月17日至20日,到所在乡镇进行考核。

7、11月21日,张榜公布综合成绩。

8、11月22日,领导小组审定聘用名单,并将聘用名单向社会公示3天。

9、11月25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拟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并发聘书。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成人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在职的人员。在经历了近30年的不断研究、发展、改良之后,现在的成人教育方法和学科体系已经日益成熟。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核心思想的指导下,为帮助更多的在职人员通过学习来更好地适应工作和生活,各种成教专业应运而生并产生了明显积极的作用。

而在成人教育中设置计算机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在系统地传授核心课程中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必须设计和提供有效的切入点,帮助学生找到理论和应用的结合点,最终通过实践提高在工作中对计算机软硬件的理解、使用和掌控能力,培养学生自身的动手编程能力,为他们未来职业水平的发展上升提供一个阶梯。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采取的方法就是课程实验和毕业设计。如果说平时的课程小实验是定点射击训练,那么最终的毕业设计就是一次全面的练兵。由于成人学生具有诸多区别于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的特点,在毕业设计环节中需要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适合的“练兵计划”,从而既使课本理论知识尽可能全面地应用到设计中,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作用和实践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各位老师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实践的全方位努力下,本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经入选为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2成教本科生源和特点分析

我系招收的成教本科专业学生都毕业于国家各类正规专科院校,其中有一半左右具有计算机专业的专科学历,也有很多在专科阶段学的是电子、信息管理等相关专业,少数学生的学历背景是和计算机完全不相关的文科专业等。他们的年龄通常在20~30多岁,90%以上是在职参加学习,且来自各行各业,均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但是只有大约一半的人从事着与计算机软硬件直接相关的工作。

通过对以上情况的分析和对学生的实际了解,从总体上看,和普通全日制本科生相比,成教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学习时间有限,但是学习目标明确(多数是为了积累知识,少数是因为工作原因,有必要系统了解某些计算机知识)。因此尤其需要老师帮助他们合理充分地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达成的目标。

第二,实践能力较强,但理论知识相对贫乏。在获得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之后,能够迅速地将理论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这一点在那些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的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三,之前的专业背景差别较大,计算机学科的理论基础扎实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3年的成教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深度和广度也必然有明显的差别,并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

第四,现有工作性质和内容各种各样,一部分学生工作中对计算机的使用仅限于文字处理等最简单的阶段。

第五,学习能力和成绩水平也参差不齐。

3毕业设计指导过程和方法

考虑到学生的上述特点,我们认为,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其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内容,做到既能够体现理论学习成果,又能够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提高动手能力,同时也要人性化地适当照顾到学生的工作生活状况。基于此,在多年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我们总结提出了“以导向性为核心,强调针对性和层次性”的思路,并不断进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1毕业设计指导流程

为了让一个毕业班的所有同学在8~12个月内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工作,在时间安排上,我们将指导工作划分为五个阶段,并在内容安排上为每个阶段分配了不同的工作重点。

3.1.1第一阶段:论文选题导向,写作指导,全面收集意见

(1) 形式:集中授课1~2次,课堂讨论,提问回答。

(2) 时间:第四学期期末。

(3) 内容:在各指导老师统一意见之后,由一名老师代表对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如文章格式写作技巧等)和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行面上的介绍。特别需要在此时给出导向型意见――毕业设计题目的类型及其涵义和优先级,如从最优到最普通的题目类型,可以大体排列为如下几种:软件的设计实现、硬件的研发、系统测试方法和过程、软硬件的应用心得、感兴趣内容的调查和综述等,并要求学生明确所有类型中都应优先选择与本人工作相关的议题。在统一介绍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当场提出任意问题和各位指导老师进行交流沟通。

(4) 意义:多数学生没有过论文写作的经历,因此首先要让大家对论文的形式和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在理解了毕业设计的总目标和形式之后,学生通常能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一个基本的心理准备和把握。

当堂的问答环节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和提示,同时也有助于发散思维,可能还会因此而提出并解决一些导师事先未想到的问题。

划定可选论文题目的范围并对每一类型题目的涵义给出清晰详细的解释,明确毕业设计要求(必须符合专业性、科学性和不同程度的独立创新性)等,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可控和自我掌控的状态。特别是从事IT行业工作的学生,可以立刻联想到自己曾经或正在从事的研发测试等工作,并形成初步的选题目标,而其他大部分学生通常也能够联想到工作中与计算机技术相关联的问题。此时,常有一些学生产生疑问并立刻向导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咨询意见或提出困难,而初期的当面交流十分有助于尽早解决疑难问题。

可见,该阶段通过给出导向性意见,诱导学生的互动和沟通,自然划分出一个粗略的学生层次,并根据各层次情况给出具有初步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是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

3.1.2第二阶段:学生自主选题为主,导师导向为辅,提纲写作和修改

(1) 形式:每位导师分别和每个学生单独联系。

(2) 时间:各学生先后完成,共约历时2个月。

(3) 内容:每个学生将自己的选题意向、理由、总体内容安排计划描述为一页纸的摘要提供给导师,导师据此给出意见(同意、修改、驳回)。如果属“驳回”情况,则立即安排师生当面沟通,由导师帮助确定选题。在定题基础上,主要处理意见如表1所示。

(4) 意义:给学生充分的选题自,有利于激发学习和实践的潜力,并兼顾到各种层次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很显然,本阶段是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第一个实质性阶段,导师在此时对选题方向和工作安排的严格把关,是后面顺利开展设计和论文写作的良好保证。

3.1.3第三阶段:毕业设计和初稿写作

(1) 形式:每位导师分别和学生单独联系(有两种情况:定期汇报,按需互动)。

(2) 时间:历时4~8个月。

(3) 内容:首先,导师要求每个学生每两个星期就主动汇报进展情况一次。其次,导师可以随时检查进展,学生也可以随时向导师寻求帮助。进展情况包含系统设计、编程及调试、文档资料的调研、初稿写作等各个方面;而导师的帮助则包含编程经验指导和疑难问题讨论解答、提供文献、随时检查并修改写作过程中的初稿等。

(4)意义:及时把握每个学生的进度,能够尽早发现问题或错误并及时修正。而敞开的沟通渠道能够让导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帮助作用最大化。

3.1.4第四阶段:共性问题分析讲解

(1) 形式:集中授课若干次。

(2) 时间:在多名学生完成初稿写作之后,由各位导师商量后安排授课时间,和第三阶段穿行。

(3) 内容:各位导师对已收到的稿件进行分析并预测出若干共性问题,在集中授课的时候对所有学生进行统一讲解和提醒,并当堂和学生交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等,可见具体授课次数和内容和当年学生完成的论文质量有关。不过根据多年来的论文稿件情况统计,通常的共性问题有过分口语化表达、过分文档化表达、资料掌握不充分、重点不突出等。

(4) 意义:公开说明并分析共性问题,明显有助于大家互相了解并及时修改,或在今后的工作中主动注意。本阶段和第三阶段是很难分割开的共同体,是毕业设计过程中最漫长最复杂的两个阶段,妥善合理的安排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少走弯路。

3.1.5第五阶段:个性问题个别修改,论文完成

(1) 形式:每位导师分别和每个学生单独联系。

(2) 时间:各学生先后完成,共历时两个月左右。

(3) 内容:导师分别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帮助每个学生对论文进行多轮细节修改,通常需修改的问题包括行文风格、论文条理、技术含量、摘要写作、图表安排、文献引用等。导师对每次发现的问题分别给出详细修改意见或直接帮助修改,以历史情况来看,每人的论文均需要修改3~8次之后方可定稿。

(4) 意义:针对每个学生的水平提出修改意见,尤其对困难较大的学生给予较多的帮助。导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论文质量负责,也有助于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这也是成教毕业设计的核心目的所在。

3.2毕业设计指导方法的归纳

综上所述,在成教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我们通过分阶段分重点的工作安排和具体实施,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色:

(1) 基本导向性――除了体现基本要求,如选题的意义、设计的独立性、规范性和完整性等,还通过分类选题指导意见引导学生,既帮助他们将毕业设计工作和理论学习联系起来,也增加细节信息,帮助设计和论文的完成。

(2) 群体导向性――即时发现并集中讲述共性问题,减少不必要的重复错误。

(3) 内容针对性――鼓励并积极帮助学生选择和本人工作紧密结合的毕业设计内容。

(4) 学生针对性――充分利用电话和电子邮件等完成一(导师)对一(学生)的指导和沟通,既是因设计内容不同而引发的需要,也十分适合于在职学生的工作生活状况。

(5) 注重指导过程的层次性――从选题到提纲、部分初稿、初稿、修改稿的完成过程中,分步即时提供指导和建议,能够有效的防止偏离轨道的情况(包括内容偏离,文字表达偏离,编程问题等)出现,从而帮助学生少走弯路。

(6) 关注学生能力的层次性――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的差别,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于其所处层次的毕业设计内容,并在完成过程中提出相应层次的要求和意见。

4已完成的毕业设计总体情况和个案分类

在本文介绍的指导框架下,已经有数百个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和论文得以顺利完成,总体上显现了百花齐放的特征。总而言之,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导师和每个学生之间极具针对性的良好沟通能够在每个学生个体身上起到有效的培优补差作用,论文稿的完成则让写作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等。这些收获既是学生们3年学习的满意句点,也一定将对他们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表2给出了近四年来毕业设计完成的总体数据,随后对几类典型个案进行了分析评价。

4.1个案类别1

在获得优秀的毕业设计中,有60%出自本身能力很强且工作背景较好的学生。他们通常直接从事着研发或测试等项目的管理工作,对整个项目的目标、设计和具体实现细节了然于心,并掌握着翔实的资料,因此进行毕业设计时仅需要提供写作指导即可。

4.2个案类别2

其他40%的优秀设计则出自于态度认真且工作踏实的学生。他们通常没有从事研发工作,甚至不属于IT行业,在导师的指导下,他们通常会选择系统测试或应用心得类型的设计内容。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导师和这一类学生之间的沟通明显多于其他学生,他们积极地提出疑问或寻求帮助,能够较大限度地发挥导师的作用,最终完成较高质量的论文。

4.3个案类别3

通常约有10%的学生会由于个人能力或客观条件的限制、态度不端正等原因难以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导师和该类学生的沟通也很多,但沟通内容通常以导师的主动提醒、督促和提供帮助为主。

5结束语

多年来,本文作者完成了大量成教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我们认为,整体生源结构具有实践能力强于理论基础以及背景、能力差异大等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以通过毕业设计帮助学生完成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而促进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为目标,总结出了“以导向性为核心,强调针对性和层次性”的思路,将毕业设计指导划分为几个工作侧重点不同的阶段,兼顾了学生的专业、职业背景和工作生活状况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人特点、专长或兴趣爱好,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本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2009年顺利入选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 叶忠海. 现代成人教育研究:历程和进展特点[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6):91-93.

[2] 许小重. 成人本科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思路与方法[J]. 中国成人教育,2008,11(22):156-157.

上一篇: 计算机技术论文 下一篇: 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