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9 19:29: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乡镇生态绿化交流材料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分步推进。
坚持改善生态与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
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与争取国家支持相结合。
坚持依法防治,切实保护治理者的合法权益。
坚持科技兴林。
二)目标任务
1全年新增人工造林5万亩,其中防风固沙林4万亩,农田防护林1万亩(含红枣0.3万亩)
2完成退耕还林荒沙滩地配套造林2万亩,抓好历年退耕还林补植补造;
3通道绿化50公里
4义务压沙3.5万亩;
5封沙育林(草)新封13万亩,管护国家重点公益林102.4万亩;
6抓好林业示范园区建设,实现林草植被资源增加,生态状况进一步改善,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目标。
二、重点建设项目
一)常规压沙造林
1义务压沙:就近组织安排、确保压沙质量的前提下,以青土湖、重兴东沙窝、龙王庙、老虎口、泉山西线等风沙口治理为主,以各乡镇辖区干线公路沿线及农区边缘流沙治理为辅,采取群众性义务压沙和各乡镇分散组织群众义务压沙相结合的形式,压设双眉式网格状麦草沙障机械固沙,压沙面积3.5万亩。
2防风固沙林营造:依托三北工程防沙治沙项目和省列县防风治沙专项治理项目,集中连片,突出规模,营造防风固沙林3.5万亩。
①重点风沙口治理:以青土湖、重兴东沙窝、龙王庙等已实施压沙区域为主,由国营林业单位组织实施,营造防风固沙林3万亩,其中:青土湖1.7万亩,重兴东沙窝0.7万亩、龙王庙0.6万亩。
②干线公路沿线及农区边缘流沙治理:以干线公路沿线及农区边缘流沙治理为主,由各乡镇组织实施,每个乡镇至少确定一处连片面积202亩以上的防风固沙林示范点,以点带面,完成防风固沙林营造0.5万亩。
3封沙育林(草)以青土湖等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为重点,划定禁牧封育区,采取机械围栏、人工管护等措施封沙育林(草)13万亩,借助植物自然繁生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促进天然林草植被的自然恢复。
4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按照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办法和县公益林管理制度规定,配备专职护林人员,通过建章立制、深入宣传发动、设置铁丝围栏及人工巡护等措施,落实各项管护责任;同时对重点区域采取人工补植、补播措施进行强化抚育,全面完成已纳入国家补偿范围的重点公益林管护任务,管护面积102.4万亩。
5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坚持渠、路、林、田、宅、棚“六配套”原则,以田间道路、干支斗渠为主建设农田林网主林带,以农毛渠系及地埂为主建设农田林网副林带,以新建林网为主,以配套完善和更新现有的农田林网为补充,由各乡镇组织实施,完成农田防护林营造0.7万亩,其中红枣林网0.3万亩。
①干线公路沿线林网配置:对干线公路沿线502米范围内耕地,主林带栽植乔木,树种以新疆杨、二白杨为主;副林带栽植红枣,树种以河南灰枣、小枣、圆枣等为主;选择适宜区域发展枣粮间作。
②内部农田林网配套:各乡镇根据实际,至少确定一处控制面积1020亩以上、折合面积102亩以上的农田防护林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环河片、坝区片、泉山片等水土条件较好的乡镇,重点完成现有林网补植更新,主林带以新疆杨、二白杨为主,副林带全部栽植红枣,并选择适宜区域进行枣粮间作;湖区片重点加强新建,主林带以榆树、沙枣为主,副林带以红柳、毛条、花棒等灌木为主。
6通道绿化:以新铺油的乡村道路和红沙岗镇区、矿区等道路绿化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大力推广榆树、红柳等乡土树种,降低杨树等高耗水乔木树种比例,完成通道绿化新建50公里;以民武、民湖、民西、民东、裕东等基干公路通道绿化补植为重点,及时进行补植补造,落实灌水、抚育、管护等营林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7退耕还林荒沙滩地配套造林及补植补造:结合关井压田规划实施,以压减退出的耕地为主,由林业局负责按退耕还林相关政策无偿提供种苗,由各乡镇统一组织农户自愿进行造林,完成退耕还林荒沙滩地配套造林2万亩。对历年退耕还林成活、保存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凡检查验收基本合格和不合格面积的地块,查问题、找原因,全面完成补植补造。
二)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高效益的原则,集中人、财、物力合力攻坚,对生态区位重要、示范效应明显的区域重点进行治理,因地制宜建设不同类型的防沙治沙示范区,总结经验、试点引路、探索模式。
1治沙技术示范区
①建设规模:1020亩。
青土湖治沙技术示范点:以青土湖治沙纪念塔为中心,以民左公路为轴线,以沿线202302米范围内流沙治理为重点,开展治沙新技术、新材料试验示范,面积602亩。
重兴东沙窝治沙技术示范点:以民武公路4648公里沿线,重兴东沙窝西缘向东延伸202302米范围内流沙治理为重点,开展治沙新技术、新材料试验示范,面积402亩。
②技术措施
分段划分不同类型的治沙技术展示小区,开展粘土沙障、尼龙网沙障、麦草双眉式网格状沙障、麦草双眉式行列式沙障、棉花秆、串草把低立式沙障等机械治沙试验示范和秋季造林、保水剂造林、土壤激活剂造林、抗旱保苗移栽袋造林等生物治沙试验示范。
③组织方式:由林业局牵头负责,各有关林业单位具体实施。
2生态型林业示范区
①建设规模及技术措施:总规模18528亩,其中人工造林7028亩,封育11502亩。
民左公路沿线生态治理示范点:至青土湖段两侧150米范围内丘地滩地、沙地面积302亩,穴状整地,栽植梭梭、红柳等沙生灌木;
移民搬迁区耕地综合治理示范点:移民搬迁后退出的耕地面积3202亩,带状开沟、穴状整地,栽植红柳;
移民搬迁区滩地封育示范点:移民搬迁区滩地面积11502亩,设置机械围栏,严格封禁保护,适当进行补植补播,增加林草盖度。
裕东公路沿线生态治理示范点:裕东公路两侧102米范围内滩地面积1202亩(其中县属450亩,石羊河林场750亩)穴状整地,栽植红柳、毛条、梭梭等沙生灌木。
民湖公路沿线生态治理示范点:民湖公路西渠至东镇段两侧2050米范围内滩地面积480亩,穴状整地,栽植红柳、毛条等沙生灌木;红沙梁化音滩段两侧150米范围内滩地面积302亩,穴状整地,栽植红柳、梭梭等沙生灌木;
三角城林场耕地综合治理示范点:压减退出的耕地面积1548亩,带状开沟、穴状整地,栽植梭梭、红柳等沙生灌木。
②组织方式
县属区段民左公路沿线、移民搬迁区、裕东公路沿线、民湖公路沿线造林工作由林业局负责统一规划,划分任务区段,搞好苗木调供、技术指导等工作;由各牵头机关单位负责,认领任务区域,组织干部职工采取义务植树形式完成整地、栽植、灌水及抚育管理等工作,并在各自认领建设区域内树立单位)林亩”为内容的永久性匾牌,包栽植成活、包营林管护,当年全面完成治理任务;
三角城林场造林工作由三角城林场组织实施;
移民搬迁区滩地封育工作由有关国营林业单位组织实施;
石羊河林场区段由石羊河林场组织实施。
3生态经济复合型林业示范区
①建设规模:6028亩,其中压减退出的耕地4361亩,荒沙滩地1667亩。其中:
原农机局农场:压减退出的耕地1578亩,荒沙滩地667亩;
原湖管处农场:压减退出的耕地共2782亩(共压减3782亩)荒沙滩地1020亩;
②技术措施
压减退出的耕地:根据规划和实际需要开启生态用井,配套智能化取水设施,按最低生态需水量实行限额配水;健全完善现有以杨树为主的农田林网的同时,适当配置观赏价值较高的绿化树种,构建生态防护屏障体系;引进河南沙地灰枣等68个生态经济兼用型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原农机局农场新建枣园面积不少于202亩,原湖管处农场新建枣园面积不少于1020亩;开展甘草、枸杞、肉苁蓉等沙生药材种植示范,采取林草间作形式种植紫花苜蓿等优质饲草,适度发展畜牧养殖业,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荒沙滩地:穴状整地,栽植梭梭、红柳、毛条等沙生灌木。
③组织方式:由林业局牵头负责,进行统一监管;原农机局农场由林业局在沙咀墩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原湖管处农场由公安局负责组织实施。
4经济型林业示范区
①建设规模:1568亩。
原湖管处农场:压减退出的耕地1020亩(共压减3782亩)
原草原站农场:压减退出的耕地568亩。
②技术措施
根据规划和实际需要开启生态用井,配套智能化取水设施,按最低生态需水量实行限额配水;对输水渠道全部进行衬砌,田间安装滴灌、渗灌和微喷灌节水设备,进行节水示范;
对园区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园区内部和农田防护体系;
采取枣园、枣林网、枣粮间作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红枣产业,品种以河南新郑灰枣为主,积极开展中宁长枣、鸡心枣、鸣山大枣、梨枣、冬枣、雪枣等优良枣树品种引种及无性繁殖苗、组培苗栽植试验。
③组织方式:由林业局牵头负责,进行统一监管,通过与甘肃省西部红枣研究中心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进行红枣试验示范和培育。
5勤锋滩沙产业试验示范生态园
完成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示范面积502亩,配套相应滴灌设施;配套完善园区红枣园、杂果园、枸杞园、沙生植物园660亩滴灌工程;以压减退出的耕地为主,新植红枣880亩,并对沿路区域行间套种甘草302亩;继续完善区园道路及民族风情园等区域绿化。
三、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年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共需投资4861.85万元,其中:
一)县属区段需投资4843.2万元。
按投资来源:需依托项目资金和政府投资2802.8万元,需由乡镇、部门自筹和义务投工投劳折资1538.4万元,需由公安系统依托项目投资188.1万元,需通过招商引资313.8万元。
按工程项目:
1义务压沙亩成本440元,需投资1320万元。群众义务投工劳投劳完成。
2防风固沙林营造亩成本205元,需投资717.5万元。依托项目资金完成。
3封沙育林(草)亩成本70元,需投资810万元。依托项目资金完成。
4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亩成本4.75元,需投资477万元。依托项目资金完成。
5农田防护林营造亩成本102元,需投资70万元。由乡镇自筹完成。
6通道绿化每公里成本1万元,需投资50万元。由政府投资和乡镇自筹完成。
7退耕还林荒沙滩地配套造林种苗补助每亩50元,需投资102万元。依托项目资金完成。
8治沙技术示范区亩成本2020元,需投资202万元。依托项目资金完成。
8生态型林业示范区县属区段共需投资237.5万元,其中:造林亩成本250元,需投资157万元;封育亩成本70元,需投资80.5万元。
机关单位义务投工投劳(民左公路沿线、移民搬迁区、裕东公路沿线、民湖公路沿线造林管护)完成88.4万元;政府投资(民左公路沿线、移民搬迁区、裕东公路沿线、民湖公路沿线苗木)完成18.8万元;依托项目资金(移民搬迁区封育、三角城林场造林)完成118.2万元。
10生态经济复合型林业示范区亩成本502元,需投资301.4万元。依托项目资金完成112.3万元,公安系统依托项目投资188.1万元。
11经济型林业示范区亩成本2020元,需投资313.8万元。招商引资完成。
12勤锋滩沙产业试验示范生态园需投资246万元。政府投资完成。
二)石羊河林场段需投资18.75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林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将各项林业重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各级领导目标责任制,层层签定责任书,实行任期目标管理,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并把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作为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定期检查,定期通报。各乡镇政府要对本辖区林业工作全面负责,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林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林业建设的直接责任人,要根据各自实际制定本乡镇林业建设规划,明确工作思路,把握工作重点,确保任务落实。
二)深入宣传发动,营造全社会办林业的良好氛围
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勤朴、坚韧、尚学、求真”精神,积极开展生态文明为核心的专题宣传活动,把全县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主线上来,统一到十七大和温总理视察讲话精神上来,充分认识生态建设面临的困难,牢固树立生存忧患意识、生态危机感和长期奋斗的思想,艰苦奋斗,负重拼搏,形成全县上下同唱一首歌,决不能让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浓厚氛围。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强林业建设工作的活力
一是要以总理来民视察为契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协调,力争使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项目得以立项实施,同时抓好三北工程、防风固沙、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防沙治沙示范区等项目的立项和建设。二是要建立开放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继续推行以国家投资为主,民办公助的生态治理投入机制,坚持国家投资、招商引资、银行融资、社会援助、启动民资“多轮驱动”通过项目承包经营、租赁、让利、免税等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和社会融资力度,吸引民间资金,支持我县防沙治沙及林业建设工作。
四)坚持科技兴林,完善林业科技支撑体系
中图分类号 S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8-116-03
盆景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之一,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犹如立体的美丽的缩小版的山水风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盆景已不再仅仅满足于休闲娱乐的需要,而成了一种重要的产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1]。本文从构成盆景的重要要素――植物出发,探求湖州地区盆景植物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湖州的盆景研究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1 湖州市盆景植物资源状况
湖州市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上海,南接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地形起伏大,垂直气候差异明显。植被带属常绿阔叶林带,森林物种资源丰富,为全市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的发展提供优越的自然条件。湖州素有“山水清远”的美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湖州市村庄环境整治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对环境和生态的要求日益提高,对绿化家园、净化空气、提高生活品质的要求愈来愈迫切。国家对发展绿化和生态环境高度重视,农业资金的投入为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盆景植物资源是盆景产业发展的基础。湖州市处于亚热带范围内,复杂的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孕育了生物的多样性,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很多,其中可培植为盆景的植物种类有杜鹃花科、山茶科、槭树科、蔷薇科、榆科、樟科、松科、柏科等,这些科中的大多数种类都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2]。此外,木兰科、兰科、报春花科、菊科、豆科中的观赏种类也极为丰富。以形态而言,从挺拔高大、形态优美的乔木,到繁花似锦、色彩缤纷的灌木;从挺立于水面或漂浮于水中的水生植物,到附生于岩石及树干上的藤本及草本花卉等应有尽有。
湖州盆景主要为树桩盆景,树桩盆景主要为松柏类盆景和杂木类盆景。树种材料丰富,按观赏特性主要可分为杂木盆景、叶木盆景、花卉盆景、果木盆景、藤蔓盆景。
杂木盆景包括榔榆、黄杨、雀梅、九里香、福建茶、柽柳、鸡爪槭等;这一类盆景以其姿态奇特古雅,枝秀为其观赏特色。叶木盆景包括鸡爪槭、三角枫、枫香、卫矛等;这一类盆景以叶形奇特、叶色丰富而多变的树种为材料,以突出观叶效果。花卉盆景包括梅、碧桃、垂丝海棠、山茶、杜鹃等,是以突出观花效果的一类盆景。果木盆景包括石榴、金弹子、火棘、南天竹、枸杞等,是以突出观果效果的一类盆景。藤蔓盆景包括常春藤、络石、金银花、紫藤等,是突出其卷曲的茎干、垂拂的枝叶的一类盆景。
杂木类盆景的树材繁多,近些年来,在数量上又有了新的突破。随着盆景商品化程度的提高,盆景树种将进一步拓展,盆景树材将越来越多。另外,新材料的产生,如先进的修剪工具、新奇的盆钵的出现,将使盆景材料更加丰富。
2 盆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对盆景植物认知不足,开发力度不够 对湖州地区盆景植物资源的认知不足,开发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开发利用的数量与资源总量不相称。浙江盆景艺术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浙江盆景艺术风格的形成,有其深厚的传统基础。浙江盆景自唐宋以来,一直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诗情画意的。在树种的选择上,一向是以松、柏为主要树种,这也是其地方特色的一部分。在植物资源方面,除松柏类之外,花果类、色叶类资源也非常多,开发力度还需加强。
2.2 信息不通畅,开发利用不合理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了解市场行情,掌握信息,对于经营者来说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全市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经营者绝大多数为单家独户的个体经营,受资金、人力的限制,对市场行情和有关政策信息掌握得很少。如经营者常常感到经营树种方向不明,对市场行情心中无数,必然造成生产的盲目性。
湖州市盆景制作和销售目前还没有形成产业化,主要集中在一些园艺公司的苗木基地,私人的生态农庄,以及一些盆景爱好者的庭院收藏。村民往往缺乏科学的规划,存在无序乱挖野生树桩的现象,不仅对盆景植物资源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且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构成危害。另一方面,传统的林业资源调查中往往不能反映盆景植物资源的状况,再加上盆景植物资源一般在偏远山区,开发有一定难度,使得相当一部分盆景植物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3]。
2.3 专业技术缺乏,开发水平不高 湖州地区盆景生产主要以个体私营模式为主,处于自发性的发展状态,加之缺乏相应的行业管理,很难形成规模化集约生产。盆景制作者缺乏盆景植物资源、盆景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艺,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学习滞后。一些盆景生产者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践经验来制作盆景,也没有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盆景产品往往缺乏艺术创新性,成本高,效益低。
3 湖州盆景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利用对策
湖州市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其拥有丰富的盆景植物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湖州市盆景业的健康发展,对浙江盆景业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因此对湖州盆景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使之走上科学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道路。
3.1 加强立法监督,加大盆景植物资源保护力度 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应的盆景植物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加大管理力度,结合具体情况建立有效的地方性植物资源保护机制,避免盲目开发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3]。建议在湖州的3县(安吉、长兴、德清)和两区(吴兴、南浔)的山区及林地建立一定数量的盆景植物资源保护区。除立法监督外,应加强植被资源保护科普的宣传力度,特别是生态脆弱且受人类活动干扰强烈的地区,保护不同地区珍贵的盆景植物资源及其他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对于濒危物种必须重点保护,并出台针对濒危植物保护的政策法规,只有在保护成功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有限度的开发利用。
3.2 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深入开展盆景植物资源研究工作 随着盆景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专业科技队伍也会迅速扩大。随着盆景市场的发展和日趋成熟,盆景专业理论与技术队伍一定会日益壮大。盆景学学士、硕士、博士、高工、教授会越来越多,盆景制作与欣赏者的素质也会越来越高,科技含量将会与日俱增,盆景科技的发展定会促进盆景艺术的飞跃。
建议相关行业部门对全市范围内野生盆景植物资源的综合调查进行科研课题立项,以全面详细地探明掌握湖州地区野生盆景植物资源,为以后有选择地引种驯化打下基础[4]。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加快野生盆景植物引种驯化和育种基地建设,根据市场需求对已知野生盆景植物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研究,以便向盆景市场提供充足的新型品种和更先进的生产技术。
3.3 建立信息网络,加强合作交流 经营者可通过乡镇林业站传递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生产情况,各县区林业局可将各乡镇林业站上报的情况通过政府网、农网等相关网站对外供货信息。为适应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需要,市林业局可以筹建湖州市盆景资源网站,为全市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经营者提供信息服务。
根据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经营者的意愿,成立民间团体组织,如成立湖州市盆景艺术协会。通过协会可以把当前分散的小农生产与开放的大市场联系起来,参与地区内外市场的销售;可以把分散的经营个体组织起来,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联合经营;可以组织开展培训,提高科技和经营水平,联合开发;可通过协会培养市场营销经纪人,降低生产经营成本[5]。
3.4 把握盆景商品的生产趋势,深度发掘盆景植物资源价值 目前,盆景商品生产趋势有向苗圃育苗、盆景无土栽培、规范化商品基地等方向发展。苗圃育苗可以防止盆景制作者以毁坏林木资源来换取树桩艺术品的釜底抽薪做法;盆景的无土栽培可以让盆景出口顺利通过植物检疫,又可以为宾馆,酒家提供干净且有生命力的室内装饰,还能发挥盆景的浅奇风格。
盆景是一种商品,通过交易产生经济效益。发展盆景商品经济必须建立基地,商品盆景基地要做到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艺术化、科学化。一是开发新品种,特别要多发展适宜室内摆放的常绿、耐阴,带花带果和管护简便的植物盆景;二是发展无土栽培,选择质轻、色好、无毒无异味的基质,研究固定植株技术和盆景专用肥及营养液;三是普及矮化技术,研究不同树种、不同盆钵使用矮壮素的剂量;四是植物检疫,逐步建立生产隔离区、土壤基质消毒、防治病虫害体系和制度,提高产品信誉度,争取成为免检企业。此外还要改进包装,做到质轻、坚固、易折叠、规范化、便于装卸和综合利用。
在发掘盆景资源价值方面,一方面要增加科技投入,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新理念。建立有效的市场运营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准则,增强盆景生产者的创新观念,打破传统的盆景生产模式。适度进行规模化集约型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加强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教育,对盆景创作和生产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湖州市农民学院自开设园林技术专业以来,很多农民企业家、创业者、农民大学生在具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收获了很多盆景艺术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升了他们对中国传统盆景文化艺术的鉴赏力。同时只有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和艺术价值,进一步发掘盆景植物资源潜在的市场价值。
4 结语
湖州市盆景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如能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并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借助湖州区域文化优势,打造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特色盆景,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树立品牌意识,建立有效的市场运营机制,必将推动湖州盆景产业乃至浙北地区盆景事业的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少初.中国盆景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与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6 (5):124-125.
[2]邓初钿.中国珍稀野生观赏花卉[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引言:
近些年,在全国普遍关注民生议题的背景下,新疆各地引发了“新农村”建设,许多乡村居民旧房拆除建新。由于重点放在全面“建新”上,没有注意到地域风貌的保存,形成大拆大建、千层一面的“排排屋”。新旧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部分老民居盲目追从中东地区伊斯兰建筑,而新建安居房造型上又过于机械,两者都未能反映出新疆本土建筑特点。为此,我们针对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聚居区的调研与测绘,经过分析与思考,认为新疆维吾尔民族受地域、自然条件、历史因素等影响,长期的与周边个名族的文化交流,形成了不同于中东地区、自己独有的维吾尔民族文化,在新建的安居房设计中,应充分挖掘这种本土文化,淡化宗教色彩,突出民族文化,形成中国本土独有的维吾尔族新农村。使当地居民找到真正的民族归属感,从而不去盲目跟从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文化。不仅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民族文化健康发展;同时对周边旅游产业也有着积极影响。
部分老民居盲目追从中东地区伊斯兰建筑,而新建安居房造型上又过于机械,两者都未能反映出新疆本土建筑特点。
1、 调研情况介绍
1.1实地勘察
传统村落欠缺统一规划,一般为沿路盖房,道路笔直,缺少公共空间并且不利于防风防沙。
村民住宅条件差异较大,较好的每户约140平方,房屋多为砖混结构,院墙多为土夯堆砌,占地8分左右,院内有牛羊圈、果园等。较差的条件非常简陋,房屋小而破旧,很多为黄土砌筑,居住条件急需改善。
1.2传统民居调研
(1)内院采光――为了防止风沙,疏附的民居院落的外墙基本不开窗,或者窗很小,而在内部住宅墙面则设置较大的窗,满足内部采光。
(2)L型户型平面――民居建筑较多采用L型平面设计,结合苏帕的设置增加采光的角度。
(3)建筑色彩主要以土灰,土黄,土红,驼红为基色,辅以蓝,黄,绿,白,红色。力避黑色。建筑外墙材料应以尽量体现建筑的厚重,柔美,历史的沧桑和延续。整体风格以民族风格为依托,融入疏附多元文化特征。
(4)由于气候干燥。维吾尔族都爱在庭院里活动。如春夏秋三季里。人们在庭院里待客、吃饭、纳凉、睡觉、做零活等。把庭院作为住室的扩大和延伸.普通的维吾尔族民居多是长方形的平房,房前往往设计有拱式前廊和平台.拱廊在维吾尔语中被称作“皮夏以旺”。
1.3现有安居点调研
目前,疏附县已有的安置点户型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以封闭式的围合院落为主。
(2)户型建筑面积从50~120 不等,部分户型考虑了两代同居的需求。
(3)户型设计中,交通流线外置,不同使用者有不同出口,卫生间与厨房分离。
(4)尊重民俗,多数设计融入了苏巴、葡萄架、家畜圈等要素。
1.4现存问题
现有安居房为统一建设,在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便于实施,但大规模建设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
(1)现安居房布局基本同北方早期新农村建设的棋盘式布局,这样布局整齐,但直通的道路对于喀什地区防风防沙十分不利。
(2)部分老民居盲目追从中东地区伊斯兰建筑,而新建安居房造型上又过于机械,两者都未能反映出新疆本土建筑特点。
(3)传统建筑以土夯为主,造价低‘但其抗震强度无法控制,新建安居房多为单一粘土砖,不环保切造价相对略高。
(4)新建安居房虽统一铺设了排污管,但造价较高,且污水经排污管直接排向自然水系,很不环保。
2、分析与思考
2.1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安居房为统一建设,在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便于实施,但大规模建设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我们可以通过村民自建,村民自建可大大提高村民对安居房建设的积极性,并且部分门窗等建材可由老房拆卸重复使用,大大节约工程造价。但是村民自建对施工质量很难控制,所以建议建规划布局和筑主体统一建造,凉棚、围墙、牛羊圈、沼气池等附属设施又专人监督’村民按照统一规划部署自行建造。
然而村民即乡领导对连片建设十分拥护,并有很高的积极性,但对施工队统一建设的造价表示无法接受,提出可由乡里统一规划部署,政府补贴,村民自建住宅。
2.2规划布局
现安居房布局基本同北方早期新农村建设的棋盘式布局,这样布局整齐,但直通的道路对于喀什地区防风防沙十分不利。
然而我们通过对传统民居的调研,发现传统民居中很少出现十字路口,大都是丁字路口,或是死胡同,这种布局对防风防沙十分有利,但不利于防火及车辆通行。本次规划采用人畜分流,丁字形路网贯通组合的布局模式,及有效地保证了人形空间的防风防沙,又通过畜行道路解决了防火、机动车通行和夏季通风问题。(本方案布局)如下:
2.3建筑风格
部分老民居盲目追从中东地区伊斯兰建筑,而新建安居房造型上又过于机械,两者都未能反映出新疆本土建筑特点。而新疆维吾尔民族受地域、自然条件、历史因素等影响,长期的与周边个名族的文化交流,形成了不同于中东地区、自己独有的维吾尔民族文化,在本次农村富民安居房设计中,力求挖掘本土文化,淡化宗教色彩,突出民族文化,形成中国本土独有的维吾尔族新农村。使当地居民找到真正的民族归属感,从而不去盲目跟从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文化。不仅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民族文化健康发展;同时对周边旅游产业也有着积极影响。
2.4建筑材料
传统建筑以土夯为主,造价低‘但其抗震强度无法控制,新建安居房多为单一粘土砖,不环保切造价相对略高。
在材料上建议采用多种材料配合建设,如当地的粘土砌块可做院墙、牛羊圈;木材可做楼梯走廊等。当地居民大都自己种有杨树,属于私人财产,在村民自建中每户都有一定量的木材可以使用,并有独立加工的能力。当地对粘土(黄土)的砌筑加工技术已比较娴熟,用于院墙等位置可大大节约成本,且地域气息十足。
3、总体规划构思
3.1规划理念
(1)集中连片、紧凑布局、组团构成、成街成坊。
(2)适宜尺度、亲切宜人、人畜分流、人车分流。
(3)地域特色的景观规划、地域特色的户型设计
(4)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配套完善的社区中心
(5)生态友好的市政设施
3.2项目分布特点
总体来说,目前各乡的安置试点选址主要是结合示范展示的需求,将项目布置于乡内主要道路周边,但受用地和交通条件所限还稍显凌乱。
萨依巴格乡与英吾斯塘乡的安置试点内已完成了部分富民安居工程的建设。其选址均靠近乡镇范围内部主要交通道路周边;站敏乡也拟将未来的安置试点布置于乡政府周边,临近乡内主要道路旁;吾库萨克乡内的安置试点主要结合商务新城分区规划考虑,布置于克孜河南岸。
3.3空间组织
(1)不同类型的户型独立形成组团,再形成若干特色组团。每个组团根据生活习惯的不同,形成明显的风格特征,并依照安置区内的区位特征,布置组团,形成有机整体。
(2)强调每个组团的尺度控制,避免由于过大的院落相互拼接,形成单调的景观界面。同时在组团与组团相接的地方适当布置若干景观节点,强化公共活动空间。
(3)疏附县乡镇传统的集会场所习惯放置于街口,街口空间对于乡民来说是最重要的交流场所,是一种特质空间,需要再设计中强化。同时,在传统维族民居设计当中,是非常注重入口空间的梅花与装饰,个社区、院落的入口都需要细致设计。
3.4绿地景观、道路设计
(1)水系规划――疏附县被盖孜河和克孜河两条河流滋润,在缺水的新疆形成了独特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模式,密布的水网成为了疏附县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结合道路网的设置,将水网融入到安置区设计中。
(2)生态防护体系――防风林与葡萄架是新疆最具特征的景观要素;结合道路,利用高耸的白杨形成景观标志,布置于重要的道路两旁,成为社区形象骨架;同时在人的尺度以葡萄廊架为景观基础,形成廊道、景架、葡萄园等一系列景观小品,强化社区景观组织。
(3)人畜分流――强调人流线与牲畜流线之间的相互独立,在院落设计与道路设计中专门设置供牲畜通行的道路,避免牲畜给社区环境造成的破坏;同时在道路系统组织与断面设计中考虑牲畜路网的独立性。
3.5公共服务设施
以村民文化中心为核心的社区中心. 疏附县乡镇传统的集会场所习惯放置于街口,街口空间对于乡民来说是最重要的交流场所,是一种特质空间,需要在设计中强化;同时,在传统维族民居设计当中,是非常注重入口空间的梅花与装饰,个社区、院落的入口都需要细致设计。
4、初步方案
4.1单元组合模式
拟按照0.5亩占地面积进行设计,宅基地划分简明有序,便于实施,同时有机组织道路,绿化,广场等公共空间,起到人畜分流,防风防沙的作用。组合单元中配置A,B,C,D,E,F五种标准单元户型,满足各式生活空间的要求。如下图所示:
4.2住宅组合模式
(1)住宅单元各自独立布置,保证了各自单独施工的可能性,及使用时屏蔽户间干扰。
(2)住宅采用横L型布局,即均充分利用南向采光,又保持传统民居的院落围合感,使生活空间区隔于生产空间。
(3)每户各设人畜独立出入口,实现人畜分流,生活及生产空间可以明确分区。
4.3绿化组合模式
1、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目前我市有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1982年微山县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南四湖鸟类自然保护区,1994年被山东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200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现又在积极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我市有市级自然保护区2个:泉林水体自然保护区和青山自然保护区,县级自然保护区2个:峄山自然保护区和十八盘自然保护区。我市建设了南四湖、泗河源头2个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现都已取得了阶段性建设目标。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及省环保局《关于在全省开展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文件精神,加强了对自然保护区的环保监管力度,及时将文件转发给了相关县市区环保局及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一次全面自查,下一步将继续开展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我们也及时将自查情况上报了省局。
2、推进了生态示范区及生态县(市、区)建设。开展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建设一批生态示范县市,金乡、微山2县获得国家级态示范区命名;兖州、邹城、曲阜3市被批准为省级生态示范区。督促各县市区做好生态规划编制工作,保证各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编制的质量和进度,除泗水县外,其他各县市区生态建设规划评审工作全部完成,并经人大批准实施。
3、建设绿色通道。加快实施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公路、铁路、河流两侧种植树木和花草,形成绿化美化相结合的风景线、生态线。加强城市绿化,增加树种,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建成城市沿河休闲场所,进一步搞好道路绿化带建设,形成城市生态走廊。
4、抓好秸秆禁烧工作。夏收、秋收到来之际,下发了秸秆禁烧的文件,与监理站一起开展现场检查活动。重点在104、105、327国道、京九、京沪、兖石沿线及嘉祥机场附近。
5、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为做好*年度省级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我市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年度环境优美乡镇申报工作的通知》,指导有条件的乡镇立足本地实际,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制定环境优美乡镇创建计划,抓好创建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工作。督促乡镇切实加大创建工作力度,帮助有关乡镇因地制宜地解决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有关技术问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整治乡镇和村庄环境,防治农村生活污染,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饮用水源,美化人居环境,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为做好乡镇环境规划编制工作,我局下发了《关于编制乡镇环境规划的通知》。加强对环境优美乡镇申报工作的指导,坚持考核标准,严格把关,指导乡镇按照有关要求准备申报材料,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
2005年,我市共创建全国及省级环境优美乡镇7个,邹城市北宿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镇”称号,汶上县汶上镇、次丘镇、郭仓乡,鱼台县王鲁镇、张黄镇,邹城市唐村镇6个乡镇获得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在此基础上,*年,在省环保局的认真指导和市、县两级环保部门的精心组织下,完成了新兖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申报工作及梁山县拳铺镇、任城区接庄镇、微山县留庄镇、韩庄镇及汶上县南站镇等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申报工作。创建活动推动了乡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镇经济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美化了村容镇貌,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增强了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了乡镇生态文明水平,推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市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存在问题
1、生态建设工作政府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还不理顺。生态市建设的理念还未能做到深入人心,在一些地方并未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2、生态建设的有关政策还不到位,规范性文件支撑不够,工作尚未实现法制化、制度化。存在的工作机构薄弱、人员编制偏少等问题,
3、生态市建设的技术与资金支撑不够,一些影响生态市建设的技术缺乏突破,如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化肥、农药的减量化替代技术,农产品的无污染加工技术等。生态市建设是一项与经济双赢的工作,但在启动阶段,还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
4、结构性调整的任务艰巨,这其中即包括对工业结构的调整,如需要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产品、技术与行业,又包括对农林畜牧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开发有机食品、调整种养结构。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力度。在建设好现有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潜力,具备申报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条件的积极申报,在建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创造升级条件。我市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在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年有望升级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峄山和十八盘在县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升为市级自然保护区,做好泉林水体自然保护区和青山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加大南四湖、泗河源头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力度,确保达到预定建设目标。加快南四湖自净功能研究,建立人工隔离带,种植水生植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质。建成尼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十八趟省级森林公园、峄山地质公园,建成梁山、泉林、九仙山、安山寺省级风景名胜区。
2、继续开展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现已命名的生态示范区根据规划目标抓紧实施,争取在规划年限通过验收;未获命名的县市区继续申报,将我市所有县市区都建成生态示范区。
3、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和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我市在总结以往创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乡镇特点,继续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科学整合城镇布局,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优化乡镇工业结构,建设乡镇工业园区,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施污染集中治理和监控。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促进县级市向中等城市发展,小城镇向中心镇发展。按照生态市总体规划指标的要求,制订并实施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不断提高城镇和乡村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明年重点抓好兖州兴隆镇、任城区李营镇、泗水泗张镇、曲阜姚村镇、微山韩庄镇等一批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积极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创建一批文明生态村。
4、大力发展生态居住示范小区。建设“绿色环保社区”,拆除违章建筑,改善居住条件,优化服务网络,治理社区环境,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规划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新建住宅小区、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商店、公寓、综合楼和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大型综合文化、体育设施都要建设中水回用设施。推广应用环保材料,在工程质量监理中增加室内有害物质控制的内容,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最佳人居环境。
四、拟采取措施及工作建议
1、把生态环境保护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克服只重视眼前经济利益,造成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的短期行为,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保障生态保护规划的实施,力争使人为因素造成的新的生态破坏得到基本控制,重要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部分区域的生态破坏得到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2、加快生态保护的立法工作,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加快制定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法律支持,明确环保部门和其他管理部门的职责和职权,确立保护主体(开发者)的职责和义务,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形成人人参与,管理规范有序的生态保护体系。加强政策研究,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的行政手段体系和政策体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推动生态保护。在经济开发和项目建设时,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有关法规与标准,严格控制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开垦土地,不允许毁坏林地,污染水资源,浪费土地,违者必究,对不适宜生产和生活的地区,要做出规划,创造条件,实行异地开发和安置,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3、加强基础建设,提高生态保护监督管理能力。加强生态保护队伍的建设,设立专门机构,明确管理职责,提高生态保护统一监督能力。同时,加快生态保护的标准、规范和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生态保护执法提供支撑基础。增加工作经费,在投资计划、科研立项、国际合作等方面,向生态保护倾斜,连续扶持几年,使之成为力量。
4、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制定监督管理办法,建立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监督管理制度、分级登记和备案制度、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制度、生态破坏限期治理与定量考核制度、生态破坏状况定期公布与公众监督制度。开展对生态保护的定量考核,济宁市生态监督年报,组织专项执法检查和市直部门联合检查,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整体推进工作的实施。
5、把科技进步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围绕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问题组织科研攻关,依法保护研究开发成果,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流网络。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路子,办好各类试验示范区。推广规范化的技术规程,组建生态监测网,建立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监测站。
6、建立健全稳定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建设资金。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列入预算,作出长期安排。积极争取利用国外资金,国外的长期低息贷款和赠款要优先考虑安排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上的各类投资主体向生态环境建设投资。
四、建议和意见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温州城市视觉形象现状分析
收录日期:2013年3月3日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给人的整体印象和感受。城市的视觉形象则是人们通过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绿地、道路、导识标志等形成的最直观感受,是构建城市形象的基础。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很多城市在实施城市形象的更新与改造中都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都在积极创建各自鲜明特色的城市品牌。温州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重要城市,虽然城市面貌也在不断改进,但其目前的城市形象远远与其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通过对温州生态环境、公园绿地建设、公共导识物的现状调查,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温州城市视觉形象分析
1、温州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温州山水相交,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温州市环保局十二五规划中提到温州市先后要建成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个省级生态县、21个全国生态乡镇、153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202个市级生态乡镇(街道)和1,018个市级生态村。生态效益是让普通的百姓获利,生态文明建设是具备更加浓厚的民意基础。以“敢为天下先”闻名于世的温州人,在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迎来“低碳时代”之前的2008年11月,温州市就筹资1,600万元,申请成立了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暨碳汇造林项目。温州在生态环境方面利用自然赋予的优越资源,进行了大量的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
问题点:温州的生态环境规划不到位,河道污染非常严重,穿插在城市中间的大小河流都污浊不清。温瑞塘河上漂浮着污物和绿苔,河道四周随意搭建着破旧房屋。随着城市房屋建筑的填河建楼,使得城区原有的小桥流水美丽景象荡然无存。随眼望去看到的是开挖的山体,随处可见堆放的垃圾。PM2.5值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偏高,空气质量较差,热岛效应明显。
2、温州市绿地建设。根据温州市相关统计材料显示,温州市目前人均绿地面积为7.8平方米,不包括社区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5.41平方米。这两个数据与我国城市绿化的定额指标9平方米和7平方米的标准还有差距。据相关资料显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主要指标考核:绿地率达到32%;绿化覆盖率达到37%;人均公共绿地要达到7平方米。温州市离国家园林城市的考核标准数字上距离不远,但温州的城区规模正以高速度扩张,按照新城建设的规模,目前的绿化状况就远远达不到标准了。
问题点:温州市的各城区间的绿地建设不平衡,绿地规划缺乏系统性;规划的绿地难以推进,造成目前的防护绿地规模有限、生产绿地数量偏少、附属绿地不成气候,人均绿地少且分布不均匀的状况。温州对自然绿地的利用明显不足。绿地建设三分建、七分养,目前的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很多绿地被人为损毁。公共绿地内埋有很多的城市公用管道线,这些管道线的检修口一般都设在绿带中,如电信井、电力井、煤气管井、自来水阀门井等,每年这些管线均需进行几次常规检修,日常还有突击抢修。每次作业完成后,绿带都被弄得一片狼藉,破坏严重,留在城市绿地上的伤疤,极大地影响着城市形象。
3、温州市建筑的城市色彩。城市色彩是给人们最直观的视觉感受。温州的建筑色彩集聚各家所有,独立成体。集中在老城区的温州古老建筑是一种典型的瓯越风格,这些老建筑也吸收了一些外来的建筑风格,夹杂带有一些海派风格。古老的温州建筑由于时代的久远色彩偏灰色。温州新型的建筑是一种现代化的新潮风格,即有高大的反光金属大厦,也有融合了西洋建筑的高柱圆顶,色彩各异。一些具有温州特色的典型的古建筑在五马街,城西街一带,而现代化的高大建筑主要在新城一带。古老与现代色彩的并存,成为温州城市市容的一大特色。
问题点:温州由于其旧居改造的难度,使其五光十色的现代化建筑中夹杂着破旧灰暗的低矮民居,整体给人的色彩落差较大。建筑色彩无统一规划,导致不同楼盘红绿相邻、青黄交替,彼此间缺乏联系,造成新落成的很多建筑的颜色和周边的环境颜色很不协调,由此给人造成不舒适感。整个城区建设没有主色调,视觉感受较差,缺乏美感。温州城市建设很容易融合外来信息,而对自己原有的古建筑风格缺乏保护。城区色彩不确定,新旧建筑交叉呈现,造成城市的无色彩感,整体城市的色彩感受较差。
4、温州市的传统标识物。城市的标识物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代表。通过标识物的标识,能够使城市增添活力,让市民有自豪感,让外来游客感受到城市的文化气息。城市的市树、市花是一个城市视觉形象的直观表达。温州市在1985年7月,就确定市花为山茶花,市树为小叶榕,即大榕树。温州的城乡,上百年的大榕树到处可见,叶茂如华盖,根深而树壮,予以象征着温州经济的兴旺发达,根深蒂固。温州的山茶花是世界山茶花史上的名花。温州茶花品种上千,其枝叶四季常绿,冬春开花,花期较长,正可以寓意温州人不怕吃苦,商行天下的特性。
问题点:目前温州的城市标识系统整体缺少统一的规划,其维护和管理不到位;温州的城市标识系统比较混乱,没有规范统一的形象图像;标识系统自身形象缺乏新颖的设计,没有突出温州特色;标识设计缺少人性化、标识不规范等。温州的标识图像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杂乱的。山茶花和榕树作为温州城市的象征,其形象的标识图形并不明确、也没有相关的节庆来进行宣传。在温州的大街小巷及公共场合市树、市花的图示标识很少见到。生活在温州多年的外地人并不知道榕树和茶花就是温州的市树和市花。很多游客只看到温州花开四季,确不知温州的市花是什么。通过调查问询,只有40%的温州人明确知道,很多外来人员及游客根本不知晓。
二、改善城市形象对策建议
1、治理生态环境。温州生态环境的治理重点在河流。温州多年来发展经济壮大了民营企业,同时企业的废水直接排进河道造成重大污染,治理的重点就是监控排污企业,尤其是制鞋制革的污染大户。生产废水不经处理不得直接排进河道,促其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河道治理需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建立重点监管区,随时监测水质。温瑞塘河链接着白鹭洲公园、汇昌河水上公园、三洋湿地生态园等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非常重要的轴线和景观。温瑞塘河的治理尤为迫切。同样,生产废气直接排入空中,造成大气污染。生活在周围的居民苦不堪言。相关政府部门应尽力控制,实施监管,净化空气。
2、合理规划绿地建设。温州市应根据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合理规划城市绿线,也就是要建设绿化控制线,绿地的“安全控制线”既包括已建成绿地的范围线也包括规划预留绿地的控制线。应当划定为城市绿线的区域包括:已建成和规划确定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已建成的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道路绿地、市政设施绿地等附属绿地;山体、江河、湖泊等城市生态控制区域;城市行政区域内的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保护范围;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等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其他绿地。通过合理规划建设,使温州的绿地建设尽快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的绿化标准。
3、协调城市建筑色彩。城市色彩是刺激人感官的敏感要素,应把美感放在第一位,是城市视觉形象建设的首要因素。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城市色彩,是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的关键。结合温州的实际建筑特色,可划区域进行色彩规划。老城区以温州特色为主,为了和老建筑相协调,尽可能融合古朴典雅的色彩。新城区更多的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确定一个明快的主色调,所有建筑的色彩相偕相应,形成错落有致的色彩景观,提升城市的美感。城市色彩现状、新建建筑色彩分布以及成型的温州城市色彩规划需要来自建筑、规划、美术、艺术等各方面的专家研究论证,确定出适合温州城市特色的色彩规划。
4、设计宣传城市标识物。城市的标识物是一个城市的鲜明特色,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这座城市的印象。温州目前就缺乏明确的标识物。利用温州的茶花、榕树形象,抽象出具体的标识图形,利用这些图像展示温州的特有文化。在公共设施如报亭、栏杆、广告栏等处贴示,不仅能够美化市容,还能让市民提升荣誉感;公共交通、站牌贴士标识物,能够形成流动的风景;旅游景区、高速路口等地展示标识,就是城市的品牌宣传。城市的标识物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象征,结合温州的商展活动,组织茶花节,以花为媒,促进交流,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增加城市魅力。利用图形标识赋予榕树茶花新的解读,让温州人更具凝聚力,让温州城市更有文化气息。
城市视觉形象通过规范的统一规划,可以避免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偏差和盲点,创造出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有利于增强外界对温州城市特色的了解,扩大对外影响,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主要参考文献:
总体目标: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2012年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载体,政府组织,全市动员,全民参与,统一规划,讲求实效,力争用三年时间,充分利用辖区山、水等自然环境,以增绿添彩为重点,扩展绿色空间,完善城市自然生态功能和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到2015年,综合管理、绿地建设、建设管控、生态环境和市政设施、节能减排、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各项指标全面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求,形成组织管理到位、规划建设规范、景观保护得力、绿地系统完整、市政设施配套、人居环境优良的城市建设格局,力争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二、组织领导
成立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另文下发。
三、创建标准和主要任务
(一)创建标准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年8月下发了“关于印发《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通知”(建城〔〕125号),新办法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申报条件进行了明确:《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自检达到Ⅰ级标准,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命名不少于3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每两年评审一次,偶数年为申报年,奇数年为评审年;申报城市须在申报年的9月30日前将城市人民政府的申报申请、省级住房和建设主管部门的初审意见及遥感测试基础资料报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其他申报资料报送截止时间为评审年的3月31日。生态园林城市的评审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专家委员会评审,通过材料审查、问卷调查、实地考查和综合评审四个环节,形成综合评审意见。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以《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Ⅰ级55项指标为主,增加了19项指标,共有74项指标。标准分综合管理、绿地建设、建设管控、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市政建设、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类。
(二)主要任务
1、以规划引领城市发展,修订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各项规划
完善的绿地系统规划是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基础,是城市绿地合理增长的保障。要结合我市山体、水系等自然地貌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实际,高标准修订《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通过规划手段,指导辖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的合理布局,确保绿地系统总量适、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坚持绿地规划的刚性原则,落实各类建设用地的“绿线”,确保各类建设与绿地建设同步增长。同时,做好城市综合交通、水系、历史遗迹保护等规划,建立和完善城市“黄线”、“蓝线”、“紫线”管理制度,确保城市规划、建设规范有序进行。
2、加强城乡基础绿化工作
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绿地系统。提升老城区园林绿化质量,重点提高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林荫路推广率等关键性指标,严格按照5000平方米的公园服务半径500米、1000平方米的公园服务半径300米的要求预留绿化空间,全面扩植行道树,改善行道树的树种结构,增加城区道路行道树绿量。加强新发展区域绿化,同步规划建设高质量生态园林景观,在城郊绿化与区间绿化中注重各类河道和库塘湿地、荒滩的生态修复,扩大新发展区域绿量规模。科学布局生态保护区域,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山体、风景名胜区、区域生态走廊等生态空间。提高城乡绿化建设水平,注重在新建项目中加大乔木应用,坚持园林文化与植物景观相结合,把城市森林、山水等绿色生态资源与人工园林景观融为一体,维护自然山水的整体布局,保护和利用自然林地、山坡、湿地、河湖等各种自然资源,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态系统。
3、以项目带动城市建设,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开展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理、供水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维护,确保无重大基础设施事故发生,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完好率大于85%以上。
(2)提升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做好道路、市场、停车场、园林绿地、环卫设施等各类城市公益性公共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城乡路、城河大道、东正街、园林大道等老城区的基础设施改造工作。
(3)加大保障性住房等惠民工程建设。一是积极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实施安居解困工程,每年按要求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彻底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环境条件。二是积极实施旧城改造工作,加快包括直管公房在内的非成套危旧住宅改造、“棚户区”改造、停产半停产及整体搬迁企业的开发改造,全面改善旧城区人居环境条件。三是积极开展“城中村”改造工作,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为城市建设增加亮点。四是积极开展创建“园林式居住小区”活动,建成一批环境一流、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区。同时,要以人为本,在城市建设中同步做好无障碍设施建设;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力度,社会基金征缴率达到90%以上,不断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4)实施城市景观工程。继续开展市容市貌的综合整治,结合老城区城市街景改造,协助做好架空线路和户外广告、店面招牌、地名路牌、公交候车亭、路灯、环卫设施、园林小品等“城市家具”(户外环境设施)的规范管理,使之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功能性照明为基础,适当进行亮化美化工作,扮靓城市。
4、以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做好城市人居环境工作
建立职能明确、沟通快捷、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运行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细化管理标准、强化监督手段,完善城市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综合执法管理的覆盖面,围绕定职责、定标准、定考核、定奖惩等工作流程,达到城市管理全过程无盲区、无盲点的目标,实现城市管理从粗放到精细、事前管理向超前管理、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行政管理向多元管理的转变,全面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施城市绿色交通工程。进一步改善城市道路路网,合理规划和建设机动车道和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加强交通管理,切实解决机动车大量占用慢车道、人行道停车问题,确保行人、自行车与机动车各行其道,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5、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以改善城市水质、空气质量、降低噪音为重点,全面改善城市整体环境质量。一是做好长江、清江等饮用水源地的监管,确保饮水水源和水质安全。二是全面完成截污工程,禁止污水直排,尤其对工业污水全面实行处理,使工业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保持在100%,市区地表水水质达到Ⅳ类以上标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加强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水平,进一步减少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降低空气污染。加强废水处理能力建设,严格废水处理企业运行管理,扩大再生水利用率,提高自然水体质量。加强对新建项目的建筑设计审核,深入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应用。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考核指标多数依据的是各类国家标准,多数都有资料审查环节,要结合工作实际,规范设计、规范建设和规范管理,做好日常工作的数据、资料收集和归类,使城市管理逐步向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轨道发展。
除此之外,还要开展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教育工程,对广大市民进行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节约资源等教育活动。每年组织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宣传不少于4次,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要设置创建公益宣传广告,形成全社会良好的生态环境意识。
四、工作步骤
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分五个阶段实施:
(一)组织部署,宣传发动(2012年2月)
抓好宣传发动,组织召开全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动员大会,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工作机构,建立联络平台,健全创建机制,全方位、高格调地抓好创建工作的铺开。
(二)自查自检,分项落实(2012年2-3月)
认真贯彻落实住建部建城[]125号<关于印发《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分解和细化创建项目,明确任务分工,开展协调联动,落实整改责任。各有关单位按责任分工,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和总结分析工作,巩固和优化已达标项目成果,搞好经验总结,并按要求完善汇报材料,做好上报和迎检备查准备工作;对暂时未能达标的项目要积极寻找差距,查出薄弱环节,分析问题原由,拟出整改方案。
(三)重点整治,全面推进(2012年3月—2014年12月)
在上一阶段创建工作基础上进行汇总和分析,针对尚未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的项目,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充分研讨和论证,找出薄弱环节,研究整改对策,采取有效措施,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整治和提高。对个别指标要求较高、整治规模较大、短期内难以整改到位的考评项目,要拟出可行性改进方案和实施时间表报市有关部门立项,分步推进,分项落实,缩小差距,全面完善。
(四)检查完善,自评申报(2014年6-9月)
对整体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总结,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逐项对照评估,确保全面达标。要进一步完善充实项目说明材料和指标来源依据,因地制,实事求是,科学规范,突出特色。整理成为系统、严谨、规范、高质量并富有说服力的申报材料,按照既定程序正式向省和建设部提出申报。
(五)做好准备,迎接评审(2015年)
根据省住建厅和住建部考核专家组的检查安排,认真抓好迎检筹备工作,周密布置检查线路和示范点,精心准备好迎接抽查的相关材料。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先进科技手段,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介绍我市创建工作情况,充分展示市在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突出特点。迎检期间全市要搞好宣传动员和协调联动,保持良好的城市环境、市容市貌和公共秩序,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确保以最佳的参评状态、最完善的组织布置和高质量的受检项目序列,迎接国家住建部和省建厅的评审。
五、主要措施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工程,重点要围绕标准,突出改善生态环境项目的实施,并取得显著效果。需要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做到认识统一、领导重视、工作务实、措施到位,使创建活动扎扎实实、富有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运行机制
成立以市委书记为顾问,市长为组长,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创建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辖区创建工作的开展,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针对创建过程中突出的问题、普遍性的问题,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组织市内单位、居民积极开展工作,全面完成承担的创建任务;市级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单位职能,制定本部门创建实施方案,分解细化任务,组织实施,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单位、系统创建任务的圆满完成。创建办公室及各单位分管领导和人员要认真宣传动员、调查研究、学习培训、吃透标准,做好工程建设、资料整理等工作任务,使创建工作任务清楚、责任明确、实施有力、效果突出。
(二)建立监督机制,明确目标责任
创建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市创建办下设督办组,会同市效能办、监察局制定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效能监察办法,对各部门的创建任务完成情况实施考核督办,市政府将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各部门都要建立相应的考核监督机制,将创建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督促相关负责人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圆满完成。
(三)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动创建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实施相结合、政府投资与社会筹资建设相结合、领导包抓与部门联动相结合、单位承包与个人参与相结合。要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创建,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快创建进度,创造居环境。市政府将集中资金,用于对创建影响大和与市民人居环境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建设,并对重点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包抓。各级各部门要将投资集中倾斜于改善生态环境的项目,注重质量,讲求效果,建设一批精品工程;承担建设任务的各单位,要加强施工管理,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建设项目早日建成见效,早日改善生态环境。对公众参与的创建项目,各部门要精心组织、广泛动员,激发市民群众参与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全面推动创建工作扎实开展。
(四)加强宣传动员,深化创建活动
我局现内设办公室、林业站、天保工程管理中心、资源站、木材检查站、森林病虫检疫防治站、绿化办和森林警察大队等8个站(室、队及中心)。全局现在职职工51人,设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39人,其中在职党员24人,预备党员2人),分四个党小组。我局全体党员及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月亮河森林公园管理处(国有花德河林场)管理人员都参加了学习实践活动。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序开展
3月12日区委动员大会召开以后,我局及时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将特区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精神作了传达,同时就活动作了安排部署:一是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任组长,副局长、纪检组长、月亮河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任副组长,下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局党支部,负责日常工作,同时还成立局指导检查组,对局属各单位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二是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和学习计划。经局党组会研究,我局制定了切合我局实际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各阶段的时间安排和主要任务,确保我局学习实践活动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三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我局专门开设了学习实践活动学习园地,按时向特区活动”办报送信息,及时报道我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最新动态和信息。
(二)认真学习,把握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1、学习实践活动之初,局党组明确要求,要把理论学习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切实以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学习实践活动。局党组中心组学习时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深化林业体制机制改革,建设林业生态文明”这一主题,在通读规定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对重点篇目还进行了深入学习。局属各单位也结合自身实际安排好自身的学习,同时,严格学习纪律,保证学习时间。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文件与思考问题、撰写读书笔记相结合,学习讨论与集中交流相结合。第一阶段集中学习时间均在20个小时以上,其中局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3天,集体讨论交流3次,要求党员干部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活动中,我局举办了一个专题培训、一个专题报告,还邀请特区第四指导检查组组长李星同志作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专题辅导。
2、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探索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林业生态建设的新思路。局领导分别带领调研组,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围绕《如何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如何建设林业生态文明》、《如何加强国有花德河林场改革发展》、《如何抓好我区义务植树》、《如何加强全区森林资源管理》、《如何严格控制野外火源管理》、《如何落实科学发展,努力抓好营造林》、《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如何深化*特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森林警察职能,维护林区稳定,打击各种涉林犯罪》等课题进行调研。通过听取介绍、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真诚地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认真查找不符合和不适应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拟定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明确了推进我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并撰写了题为《*特区森林防火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我区生态文明建设》两份调研报告。
3、创新活动载体主题,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把理论学习和解放思想结合起来,以“六个结合”为载体(即:一是林业发展要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二是林业发展要与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及林业改革相结合;三是林业发展要与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相结合;四是林业发展要与人居环境建设相结合;五是林业发展要与巩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成果相结合;六是林业发展要与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相结合),开展了以“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建设林业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大讨论。
通过学习讨论,全局干部职工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在破除陈旧的发展观念、习惯的思维定势、不适时的条条框框、满足已取得的成绩经验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改观,在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进。
4、广泛征求意见,排查问题解决问题更具有针对性。根据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结合机关作风建设等,采取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共征求到意见或建议16条,经认真梳理形成5条突出意见或建议:一是要保证各乡镇林业站有2-3名技术人员专门抓林业工作;二是取消林业费金;三是简化商品林的抚育采伐手续;四是组建专业和半专业扑火队伍;五是提高煤炭育林基金的征收标准,并用于林业生态建设。
5、体现部门特色,深化干部职工对科学发展的认识。以特区“四抓四促”活动载体为指导,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重点,即:一是继续抓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两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今年重点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实施等工作,促进林业生产发展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我区森林覆盖率。二是切实抓好乡镇林业技术骨干培训,促进乡镇林业技术力量的最大发挥。三是抓好林区社会治安稳定和退耕还林第一轮及第二轮国家政策兑现工作,切实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及发展问题,让退耕农户吃上“定心丸”,从而达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真正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的。四是按照市的要求,积极协调乡镇认真抓好乡镇林业站“两个80%”的问题,促进乡镇林业工作站在技术上、管理上能保证工作到位,确保林业事业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6、制度“废、改、立”情况,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我局拟报请废止的体制机制1个,即:取消林业费金;拟修订完善的体制机制3个,即:车辆管理制度、考勤制度、物资采购和管理制度;拟新建的体制机制1个,即:党员信息库维护和管理制度。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经验和体会
(一)初步成效
一是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并在实际工作中更加自觉的实践科学发展观。二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各项工作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在创新工作方面有了初步成效。三是全局服务意识明显增强。能够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热情接待每一个服务对象,真心真意为基层干部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二)经验和体会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局领导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做到了“五带头、一亲自”,即“带头讨论发言、带头听取意见、带头遵守学习纪律、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带头深入基层调研,亲自主持撰写调研报告”,为学习教育活动的扎实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及时贯彻传达上级有关文件及领导讲话,采取办专栏和邀请新闻媒体对我局学习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做法进行宣传报道,在学习中进行交流。
三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活动开展。我局采取二级班子以上领导座谈、领导与职工座谈、深入基层与管理及服务对象座谈等方式,积极搭建交流平台,有效地促进活动的开展
四是林业工作面对的是广大乡村,科学发展观能否贯穿整个林业工作的始终,关系着我区林业是否持续快速发展,因此,我局所属单位干部职工都参加了学习实践活动。
五是在主题调研活动中,首先要求各站室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先开展调研,形成各自的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再分析研究,深入调研,最后形成局主题调研报告。
六是在案例分析中,我局以自身办理的发生在区内的林业行政及刑事案件为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起到了很好的警醒和教育作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步打算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局在活动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薄弱环节,主要有:一是由于我局前一阶段森林防火等工作任务较重,干部职工参与森林火灾扑救及火灾损失现场鉴定等下乡频繁,集中学习出勤率难于达到100%;二是个别干部职工锐意进取意识弱,学习活动不扎实,流于形式;三是个别干部职工在参与集中学习、研读学习材料上下功夫不够,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涵理解还不够深刻;四是个别干部职工没有把学习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有重业务工作、轻学习实践活动的现象。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9-0035-02
生态林业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伴随着生态农业的提法出现的,生态林业建设工作在生态环境改善,以及原材料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是指遵循生态经济学和生态规律发展林业,是充分利用适当地自然资源和促进林业发展,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环境的林业生产体系。
发展生态林业,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同时,也可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国家先后投资实施了十大生态林业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六大重点林业工程等,为林业产业发展,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提供了有利机遇。
坐落在白龙江畔的舟曲县,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土层瘠薄,水土流失严重,是国家“长防林”建设工程实施区。近几年来,舟曲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建设“六大舟曲”战略,借助“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重点公益林”等各项林业生态重点工程的实施,以“生态立县”战略全力推进“绿色富民、绿色安民、绿色益民”,使舟曲县的生态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 概况
舟曲县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东邻武都区,北接宕昌县,西南与迭部县、文县和四川省九寨沟县接壤,地处南秦岭山区,东南至西北走向的岷山山系贯穿全境。气候属温暖带区,海拔高度在1 173~4 504 m之间,东西长99.40 km,南北宽88.80 k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沟壑纵横,高差悬殊,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14.1 ℃,年均降水量400~800 mm左右,年日照时数1 842 h。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陇上桃花源”之称。
全县土地总面积29.84万hm2,其中农业用地1.62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44 %,净耕地0.95万hm2,占农业用地面积的28.74 %,林业用地19.41万hm2(包括白龙江林管局所属林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65.1 %,内有林地17.08万hm2,森林覆盖率为44.6 %,宜林荒山坡地2.33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6.67 hm2,草地6.21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0.8 %,内有可利用天然草场5.49万hm2。全县农林牧用地及畜禽资源。
2 生态林业发展现状
为保证当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以林养林目标,近年来,尤其是2010年特大泥石流灾害以来,舟曲县围绕天然林保护、重点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补栽补植等工程,着重建立较为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和较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等“三大效益”的协调发挥。
针对舟曲老城区人口密度大、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隐患多、环境承载能力低的实际,舟曲县严格执行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把生态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舟曲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资金安排实施方案的通知》,总投资1.105亿元的舟曲灾后重建林业自建项目到2012年年底将基本完成,林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项目已总体完成80 %。
截至2012年,生态修复大项中的荒山造林项目已经完成造林面积0.24万hm2,完成工程总量的90 %,封山育林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封山育林0.33万hm2,目前正在进行补植;林业产业大项中的优质林果基地建设项目在城关、江盘两乡镇已实施126.67 hm2,其中,栽植核桃65.33 hm2,花椒61.33 hm2;林下药材种植项目在曲瓦、巴藏、大峪、东山等4个乡镇种植面积达200 hm2,已经实施完成;林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大项中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经完成工程量的80 %,林区防火公路硬化建设项目已经完成。
同时,舟曲县践行“天保稳局、产业兴局、改革活局、党建促局、民生立局”的发展思路,依托林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点,初步构建了集房地产、森林生态旅游、林区小水电、山野菜加工、油橄榄种植及橄榄油深加工、种苗培育、宾馆、餐饮、物业管理、养殖业和职工自营经济为一体的富有活力的特色产业体系,确保天保工程后续产业快速发展。
以生态旅游促进生态林业发展效果明显。当地先后投入资金1 500多万元,大力推进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开发瑶池、仙人洞、药王石、森林浴场、八老谈笔峰、梅花鹿苑等旅游景点80多处,建成了民族风情园、人工湖逸仙亭、小木屋、民族包、风情阁等休闲度假景点和人工湖、石睛瀑布游览栈道等景点。开设花草坡、小草坡、人命池沟、苜蓿滩等观光旅游线路4条,完成了29.50 km供电线路改造工程,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和档次。通过参加有关旅游促销会议、编印旅游画册、制作旅游景观宣传光碟等多渠道开展宣传促销,大力打造“森林生态”特色品牌,不断提高沙滩国家森林公园的知名度。
3 对于舟曲发展生态林业的建议
近年来,舟曲县发展生态林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仍然面临着林种、树种结构单一,林份密度不合理,布局不合理,已发展的经济林由于经营管理技术、适地适树等原因,效益低下,发展生态林业的思想不完善、人才队伍不健全、林业治理与破坏相持等问题。因此,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当地生态林业发展策略,对于促进当地林业资源的良性开发,森林资源的保护,及林业产业的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1 要抓好生态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退耕还林、世行造林等林业重点工程
必须坚持按照中央提出的“总结经验、搞好规划、完善政策、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要求,继续稳步推进。对此,我们应科学把握加快森林培植与强化资源培育的关系,抓住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林业,加大林业投入的有利时机,全力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推进林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在发展速度上,加快推进由单纯追求数量向质量和数量并重,突出质量的转变,把质量管理贯穿于林业建设的全过程,提高绿化的成效,巩固绿化成果。二是在发展模式上,加快推进由单纯的绿化向建设生态功能型的转变,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三是在发展空间上,加快推进由单位辖区绿化向参与社会造林的转变。积极履行改善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法律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使全民义务植树和生态工程建设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四是在组织管理上,加快推进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的转变。突出林业体制改革,创新林业经营机制,促进部门义务植树、机关庭院绿化美化、荒山荒地造林等方面的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3.2 以资源为依托,全力推进林业产业建设
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是林业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应是相互相承,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只是在林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侧重不同。因此,当前或今后一段时期,在实施林业产业建设过程中宜实行在保护中开发和以开发促进保护的方针,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毁了多年来的生态建设成果,同时也要避免单方面追求生态效益而降低了市场对促进林业建设的重要作用。林业产业建设必须在建设和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山地、林地、树种和劳动资源,积极培育和壮大林业产业。舟曲县应把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纳入县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依托项目,借用外力,林企联合,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林业产业。
3.3 注重生态林业的均衡性建设
生态林业是否能够适应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需要,是否能够适应地区森林资源的发展与利用。舟曲县生态林业的建设要能够起到良好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需要按照经济的客观发展水平实施科学规划,符合当地的现有经济条件与客观自然条件,达到有着完备作用和良好效益的生态林业链。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优化生态环境、增长林业资源,维护生态均衡,而这些内容都是随着环境条件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要在规划中科学考察其均衡性与适应性。
3.4 生态林业的一体化和多功能化建设
生态林业本身以及与外部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可以协调发挥每个结构部分的作用。建设生态林业不但可以治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现象,而且可以明显的产生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形成了两性的前后内外、上下左右彼此促进的良性循环。生态林业不但是有着明显的经济目的的人工工程,而且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工程。生态林业在环境保护和林业资源的生产使用上都明显强国不科学的人工生态系统与原有自然森林等。
因此,生态林业要有着完备的作用,完善的生态林业系统里要把各个产业融汇在一起,如把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渔业等算到生态林业的建设规划里去。在管理经营上,生态林业能够为群众提供木材纸张等相关产品;在污染治理与环境改善上,生态林业可以起到保持水土、抵挡风沙、改良空气等效果。因此,建设者要在环境承载能力的合理考查基础上,科学的统筹设计、多管齐下建设有着各种功能的生态森林。
森林保护环境、净化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随着人类环境的日益恶化,森林资源和林业用地的不断减少,如何经营管理好森林具有重要的意义。湖南省蓝山县位于湖南省南部边陲,是湖南省重要的林区大县。根据2013年完成的野十二五冶森林资源调查,蓝山县土地总面积180706.5hm2,林业用地144618.8hm2,占总面积的80.03%,活立木总蓄积量为5097419m3,森林覆盖率为68.01%。就蓝山县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蓝山县的森林经营管理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1严格保护森林
1.1实行森林资源消长目标责任制
通过将森林覆盖率、森林保有量目标分解到乡镇,落实保护管理责任;保护好区域内原始次生林、古树名木、珍稀动植物资源,适度发展特色经济林,结合城镇、村庄及主要交通干道两侧山地绿化美化和园林式单位创建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1.2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加大林地保护管理力度
加强对现有未成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的培育。通过实施森林质量工程,加大造林力度将无立木林地转化为有林地,采取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等措施以提高林地利用率。
1.3严格实行年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坚持依法治林,保护森林资源严格根据湖南省的林木采伐限额,控制全年的森林采伐量,加强对林业的执法力度,对于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并且不断完善林木采伐监督制度,从制度层面保障林业资源的合理保护[1-3]。
1.4加强保护重点公益林加强对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管理。对于生态区位重要且生态环境脆弱的林地,禁止各类采伐和破坏土壤、植被的活动,增加生态防护功能和生物多样。1.5加强森林火灾、病虫害的防控防治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建立完善的火险检测系统,注重防火林带的保护与利用,同时提高森林专业防火队伍的综合应急能力。采用多种措施进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加大对外来有害生物的防范能力,尽力减少森林火灾、有害生物对森林发展的不利影响[4-7]。
2优化林种和树种结构
在整个林地结构调整中,适当加大商品林地比例,建立特色经济林基地,为经济发展适当提供水果等非木质资源。应加大树种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良乡土珍贵树种。主要方法措施:一是在新造林中着力增加乡土珍贵树种的种植;二是对现有林进行改造,增加乡土树种的种植。
3提升林地生产力
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实施优材更替、林相改造、油茶基地建设,挖掘林地生产潜力,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积极拓展矿区绿化恢复、城镇绿化、村庄绿化和公路、河渠沿线两侧的绿化空间。2008年雪灾过后,实施林地灾后恢复工程,通过对低效、低产林地采取垦复、施肥、补植等措施,改善林分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林地经济收益。对全县低效林中的人工杉木和松类纯林进行渐伐、择伐和人工补植改造,保留和培育林中阔叶乔灌木,逐渐增加林分中乡土乔木阔叶树的比例,使得林分的生物多样性更为丰富,从而使生态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通过以上改造措施,促进林地生产率提高20~30m3/hm2。
4加大退化林地的修复力度
多年来,蓝山县造林树种比较单一,树种多为杉木、马尾松,且多为纯林,混交林少。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将会带来地力退化。因此,应大力倡导丰富造林树种丰富度,着力构建混交林,避免同一树种大面积连栽,从而保证林地的肥力状况。与此同时,应加强对林地土壤的肥力监测,结合肥力状况进行施肥,保证林地地力水平,维持林地经营状况。
5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档案
县林业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林业资源的管理备案工作,建立高效的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制度,定期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交流,配备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熟练掌握野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冶,有专业知识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并保持人员相对稳定。做好森林资源档案的整理、归档和数据更新工作,保证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和现势性。
6结语
总而言之,应根据林地各方面的具体情况,通过林地保护、多措发展、高效经营、有效利用森林资源,从而提高森林资源的总量与质量,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7参考文献
[1]邹春波,曲智坤,王文明,等.浅析如何发挥森林经营在林业发展中的作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35):25.
[2]唐锦林,江红星,唐爱民.金洞林场森林经营现状与建议[J].湖南林业科技,2013(3):98-100.
[3]曾祥谓,樊宝敏,张怀清,等.我国多功能森林经营的理论探索与对策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3(2):12-18.
[4]王海林,李奇,李友安.浅谈新世纪森林经营使命[J].农民致富之友,2014(4):117.
[5]单明刚,李晓玉.吉林省森林经营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林副特产,2013(6):105-107.
一、工程概况
万科金色家园小区占地67.5亩,净用地57.674亩,总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按照一期同步开发,1号楼~11号楼共11个单位工程,分为两个标段组织施工。1号楼为独立主题商业楼,6层,层高3.9和4.2米,全框架结构体系+筏板基础;2~11号楼为住宅,11层+1层顶跃,层高2.9米,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基础采用独立柱基。小区建筑分为四种形态:独立主题式商业楼、底商、商务公寓、电梯洋房。总体规划上,采用围合式规划布局,并将万科专利产品“情景花园洋房”引入到电梯公寓,分为:TOWNHOUSE(联排别墅)、YARDHOUSE(院落洋房)、退台式洋房、空中情情景花园洋房、PENTHoUSE(顶层跃式观景洋房)五种形态。
成都万科金色家园位于城东北一环路边,目前是该区域内唯一一个高品质楼盘,通过万科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城东北打造出了一个具有丰富建筑内涵的高品质居家生活社区,对城东北区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重要科技创新与科技应用的内容及意义
1、规划设计――打造健康住宅
通过规划设计打造健康性的居住社区,追求人、环境、建筑三者的和谐统一。
2、科技创新
通过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打造高品质、智能化生态小区。
广州万科四季花城
一、工程概况
广州万科四季花城一二期位于广州与佛山的接壤位置,交通便利,总占地面积为14.26公顷,总建筑面积为18.8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为15.53万平方米,共划分为10个建筑组团,容积率为1.15,绿地率为35%,总户数为1565户,总停车位达到1 330辆,小区内还包括有商业广场、学校、休闲运动场所、会所、社区医疗健康服务中心、邮电、市政公交等等完善齐全的配套设施。
本项目位于佛山南海与广州西部接壤的城郊结合部位,通过本小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不仅为小区内的居民,而且也为小区周界的乡镇引入了各种完善的配套设施,包括了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市政道路、公交线网等等,促进了城郊结合带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加速了小区所在区域的城市化进程;此外,本项目紧邻广州市重点规划的“低密度高尚住宅区”金沙洲区域,而本小区的落成,也直接辐射与带动了金沙洲区域住宅小区的发展和规划,为佛山市及广州市的城市建设做出了领先的示范性作用。
二、主要科技创新内容
万科专利产品一一情景洋房:
四层建筑,一梯两户,层层退台,户户拥有花园或露台、使室内空间与室外情趣充分交融,堪与别墅媲美,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
外墙淋水试验:
独创性提出了连续1 2~24小时外墙淋水检验工艺,是继屋面、厨卫间蓄水试验之后的另一种防水创新检验工艺,能全面检查外墙存在的渗漏隐患并及时清排,极大提高了房屋的防水效果。
干法砌筑施工工艺:
干法砌筑施工工艺是工程学与材料学交叉并轨、解决建筑疑难问题的成功实践,通过在砂浆中添加相配套的专用砂浆外加剂,显著提高砂浆的综合性能,消除人为及外界客观因素对砂浆正常胶凝的影响,充分发挥水泥的粘聚特性。该工艺直接采用干燥砌块砌筑墙体或在干燥的墙体上抹灰,从根本上解决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传统施工方法需预先浇水湿砖、墙体含水率难以控制、加剧墙体干缩开裂等难题,有利于确保墙体的稳定性、整体性与耐久性。
工法样板间+业主开放日:
创新性地提出了“工法样板间+业主开放日”概念,通过工法样板间工艺流程、材料的全方位展示,引导并提高消费者对房屋建筑产品的认识:两次业主开放日活动为业主提供了监督施工过程、进度、质量等方面的互动,并通过开放日的交流沟通,及时解决业主提出的质量问题和个性化装修要求,排除业主的后顾之忧,并缓解了标准装修与个性化装修要求的矛盾,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
工厂化与全装修:
将住宅拆分为若干部品,通过对木门、铝合金门窗、百页、装配式钢质栏杆阳台楼梯栏杆、橱柜、浴柜(镜)、淋浴屏风等各类部品进行研究、工艺流程分析,总结归纳出住宅的标准化设计体系,从而实现规模化生产、装配TU化,既充分发挥了工厂化生产的规模性和经济性,又提升了工程品质并节约社会资源。
全装修商品房避免了业主收楼后各自为政的重复装修以及材料、人工的浪费,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大大节约了社会资源;通过统一优化室内设计、规模化战略集中采购、统一装修等,以优质的装饰材料和低廉的装修成本为业主营造出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上海万科四季花城
一、工程概况
上海万科四季花城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内,是建设中宝山新城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宝山新城的主要轴线。本次参评的上海万科四季花城一期项目,是面向中等收入家庭的住宅小区,总用地面积16.65万平米,住宅建筑面积17.73万平米,住宅容积率1.06。项目由美国Gensler公司总体规划咨询,借鉴西方邻里单元居住形态与空间结构以及传统的庭院空间,利用一系列自然绿带、社区公园连接多层建筑和公共空间,引入商业街、会所、超市等市民生活概念,通过景观设计、细部处理以及文化的充实,在倡导自然、健康、丰富、热情的生活方式同时体现成长型住宅社区的丰富内涵。整个项目由10个组团(共37幢4~6层的住宅建筑),以及一座会所建筑和两排底层商铺组成,结构类型有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
上海万科四季花城一期于2002年10月开工建设,2004年6月陆续交付,销售率100%。做为宝山新城西区第一个大型住宅项目,上海万科四季花城一期对宝山新城西区的建设起到了推动和示范作用,多次受到政府和市民的好评。
二、重要科技创新与科技应用的内容及意义
1、小区住宅管道分质供水技术。采用独立管网向住户输送经过净化处理、达到市卫生防疫标准的饮用水。改善居民饮用水水质,降低饮用水成本,节约能耗,受到小区居民欢迎。
2、分时计价用电技术。小区住户全部安装分时电表,“削峰填谷”,充分利用能源,节约住户电费。
3、远程抄表技术。将住户的电表、气表等输出的信号,通过基表采集终端进行实时采集、处理,经总线传输到系统服务器和系统管理终端。在系统管理终端实现集中抄收,方便业主生活。
4、小区智能化技术。综合运用通信、计算机和自控等技术,通过专用信息传输网络,为小区住户提供自动道闸,电视监控、周界报警、可视对讲、安全门禁、户内红外线报警防范、户内居家紧急报警、内部网络服务等先进的信息、安全防范、物业管理等方面功能服务,并实现小区“一卡通”管理。
5、箱式变压器供配电技术。小区采用全箱变配电,由箱式变压器来替代原来的Ⅲ型站,节约用地,增大了绿化面积;布置灵活,噪音小。
6、全变频供水技术。小区全部采用地下集中水泵房全变频供水技术,增加了小区内的绿化面积,减少了噪音污染;多台水泵循环交替使用直接向住户供水,取消屋顶水箱,没有二次污染,节能环保。
7、生活垃圾压缩处理。小区设有集中的生活垃圾压缩站,垃圾经压缩后外运,避免垃圾堆放而引起的异味及蚊蝇滋生等问题,节能环保,带给业主良好的生活空间。
8、双层中空玻璃。小区内采用气密性良好的铝合金窗,所有沿街住宅均采用双层中空玻璃,有效降低来往车辆引起的噪音,加强房屋的保温性能。
9、光、声控楼道灯。小区内所有楼道采用光、声控楼道灯,方便业主上下楼道,节约能源。
10、倒置式保温屋面。屋面采用聚苯板保温、APP卷材防水。倒置法施工,防水卷材置于保温板下,利用保温板防止卷材遭受不必要的破坏,提升房屋品质。
天津假日风景项目
一、天津工程概况
西青假日风景项目是天津兴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天津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和深圳招商地产共同出资组建)2005年全新推出的大规模高品质居住社区,坐落在天津的西部一一西青区中北镇。占地22.86公顷,建筑面积30.68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10.5万平方米。一期产品住宅主要有三种:户型多样化,满足了不同客户需求,在三种产品类型基础上通过精心设计,推出50多种户型供客户选择。一期总建筑面积约10.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公建配套面积(含商业配套用房)0.2万平方米。小区容积率为1.3,绿化率为40.0%。
西青假日风景项目位于天津西青区中北镇(外环线以外1.5公里),地处天津市规划大型居住区地域内。其东侧临近南开和红桥区,与芥园西道比邻,交通便利,属于天津主导风向上风口。向东依次与中北镇中学、中北镇政府和奥林匹克主体公园相连,有着较好的人文环境。假日风景项目是配合市政府推动市区西部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在规划上采取“新城市主义”设计理念,一方面偏重于整个大都市区域层面,强调邻里与轨道交通融合的区域发展;另一方面偏重于社区邻里层面的规划设计,同时强调历史感。这在市场上独树一帜,为中国房地产界思考在城市中心衰退、郊区蔓延情况下,改变传统郊区人居生活模式提供了实践模式。
二、重要科技创新与科技应用的内容及意义
假日风景花园在设计上率先达到了国家要求的住宅三步节能要求,各建筑部位均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并与相关厂家一起致力于三步节能的研究,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上进行探索。比如由于外墙保温材料厚度的增加,对墙体附加的各层材料进行力学分析,与门窗厂家一起研究各种档次门窗的设计方案,集团总部有关部门对遮阳系统的系统分析等等,以确保具有住宅设计的前瞻性,而不被动地接受。
深圳万科东海岸
一、工程概况
万科东海岸社区位于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片区,该区域是深圳市著名的休闲度假区。社区处于盐坝高速公路与周围的坡地间,距大梅沙海滩约1.5公里,西往深圳市区约20公里车程,项目背倚青山,面朝大海。项目共分三期开发,一、二期建筑用地面积21.59万平米,总建筑面积15.54万平米。
项目背倚青山,面朝大海,是一个罕见的大规模、低密度生态社区,包括多层、小高层、高层、公寓、Townhouse、别墅等建筑类型。项目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对景观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整体建筑沿等高线布局,户型之间相互影响较小,大都拥有优越的山海景观资源;建筑形态的分布顺应山势变化,从高到低,形成“叶脉状”布局形式;在建筑组团之间,保留了原始状态的山脊公园把自然的风从周围的森林带到了社区中心的湖;整个社区建筑因山势而动,立面富于变化,天际线轮廓灵活多变,富有生机。
小区保留了3条自然的溪流,山上的溪流被汇集到了人工湖,湖和户外的游泳池是社区中心景观的重点。设计中考虑地形、环境、气候、光照、水、温度、土质、边坡特点、植物特性,选择适宜的优良植物组合,以维持植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建筑和其周围的环境结合的如此紧密,以至于很难分辨出它们的界限,我们称之为“从山里长出来的房子”。
东海岸社区所处的大梅沙片区凭借不可再生的天然山海生态资源优势,正在朝着政府构建东部国际化海岸城区的宏伟愿景迈进。万科东海岸的兴建,是对深圳东部产业结构调整、良好生态资源的关注。项目以缔造国际海岸城区的理念去完成社区构想,在整体规划、环境改造、工程建设、配套营造、社区管理等方面深入考虑,使其真正成为一片人皆向往的海岸高尚生活区。东海岸项目作为深圳东部政府改造系统的一部分,与政府东部改造运动和大梅沙国际海岸城区建设互相辉映、相得益彰。
二、重要科技创新与科技应用的内容及意义
地下水、溪流、人工湖的利用:
采用盲沟收集地下水到人工湖,保留了3条山上的自然溪流,溪流被汇集到了人工湖,溪流、人工湖不仅为小区带来了美丽如画的环境,同时每年数万立方的雨水通过溪流注入人工湖,为小区提供了大量的绿化用水。溪流阶梯状的设计有效地防止了小区的水土流失。利用人工湿地进行水处理:
东海岸共有三个人工湿地,其中两个用于湖水净化、一个用于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的生态植被为小区带来了优美的环境,同时有利于湖水的自净化。用于污水处理的湿地在节约城市污水处理资源的同时还可以提供小区绿化用水,有效地节约水资源。
生态边坡、恢复原生态:
利用活性植被材料,并结合土工格栅等工程技术在边坡上构建具生态功能的护坡系统,通过生态工程系统的自支撑、自组织与自我修复等功能来实现边坡的抗冲蚀、抗滑动加固和生态恢复,有利于美化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维持生态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同时在边坡上撒播在附近山体采集野生植物、花草种籽,采用专业技术培植其生长,使边坡・恢复原生态。屋面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