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1 17:42: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建材市场管理制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健全企业财务制度的重要性企业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完善和健全企业的财务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制度的约束才能保障企业具有良好的秩序,制度也是各项工作的行为依据。首先,良好的财务制度,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其次,财务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当前经济形势对企业的必然要求。最后,完善的企业财务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对资金分配、资金筹集以及利润分配等进行更好计划和控制。因此,健全企业财务制度对企业的发展就显得极为重要。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监督制度方面严重不足。企业的财务管理监督包含外部环境监督及内部环境监督两个方面。外部环境监督的建立重点在于政府政策的拟定及有关机构的扶持,而内部环境监督的建立,则是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财务制度建立。企业在自身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1)未能建立严格的财务核算规定,会计资料的有效性及完整性存在疑问,账实核查、账证核查及账账核查的会计核算过程并不能获得相应的保障,从而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安全性,使财务信息失去本应具备的经济价值。(2)内部制约及监督体制不完善。很多企业财务上的内容制约要么是形同虚设,要么就没有相关设置。对会计职责的分工不合理,混岗现象非常普遍,即便是大型企业的会计分工合理,但缺少严格的内部职员审核过程,也没有办法形成对财务的严格管理,很容易导致资产的内部挪用及流失。
2.欠缺科学有效的制度。现在中国一些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领导决策的情况,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指引及决策都凭借于企业领导级别的人员,职员只是按照制度执行欠缺主动出击、提供有效策略应对风险的主观能动性,防范风险的思想认知缓慢。由此引发的决策失误常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即便做出了风险预测,过后依然抛之脑后,实施过程中不再审核及持续评判和改善。
3.企业管理者不能把握市场规律。通常企业在选择投资策略的同时,都采用预期能够实现的利益当做基本,重点关注会计的收益率和投资的回报时间,而没能把风险和货币的时间价值考虑到其中,致使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导致项目的亏损。基于现在经济环境条件,企业在财务管理上面必须要对其投资的内部财务环境和外部财务环境进行精准明确的分析,掌握经济市场的变化法则,解决好投资和回报的关系。因而,传统经营模式的企业如果适应不了当下的经济市场发展趋势,或一直不能重视转变财务的管理方式,企业的长久发展势必会遭受到制约,甚至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排挤和淘汰。
三、完善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对策
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创建完整的财务管理规定,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依照中国目前的会计政策,持续宣传会计新规定,建立会计核算的制度,持续提升会计的业务工作标准,这是对会计工作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要求企业会计人员严格遵守的规章制度,将企业现状实时地呈现出来,将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和正在进行的项目,都要明确表达出来,达到账目一清二楚,领导在看时也能一目了然,并且与实际情况相对应。在一些中小型企业,即使会计工作比较简单,但是同样要严格遵守职业操守,财务工作人员有一个基本要求,使其严格执行岗位的工作安排。比如,财务职位有很多个,两个职位不能由一个人来担任。此外,特别设立一个监督部门,以此来保证会计以及报表的真实可靠性,这对财务部门起到了一个监督的作用。与此同时,一定规模的企业还可以采用网络管理的方式进行科学的实质性管理,成为彼此监督的财务管理机制,推动企业的长久的进步。
2.强化财务监督管理。对于当前企业经营来说,创建完整的财务监管体制是当下最主要的任务。企业中心的每个机构、每个人员必须重视财务工作,发展与实施投资的最大作用。作为公司资产的主要构成成分,不可动资产必须要高度重视起来,企业一定要设立有一定水平的、能够带动企业发展的人员实施管理办法。这种管理办法完全能够与会计进行彼此监督,对彼此也是一种束缚,另外,企业中心可以将内部的工作进行合理的调控,并且对工作中的每一个项目,都进行明确和清楚的分配,强化信息的可靠性,这对此也是一种安全的防护,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和快速地进步。
3.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近些年,我国会计标准的几次修订及不断推出的税务法则,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重点先要严把会计工作人员的准入关,坚决杜绝不符合会计从业能力的人员进入财务部门,要对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关注对会计工作人员职业到达素质的考察及培育,让企业财务部门变成一个思想悟性高、专业技能强的部门。企业要激励财务人员进行会计再教育,时刻更新自身的知识与技能。企业应提供一定时间,重点帮助学历不高的财务人员及时提升自己的学力,进行专业函授学习及自学考试学习。设立完善的财务行为准则,设立责权利相融合的人员管理体系。通过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让财务制度将作用发挥到最大化,防止财务人员违规行为的出现,让财务制度真正地落实到企业中去。
(一)建筑结构存在隐患。建材市场经营方式主要是零售兼批发,市场建筑面积大,可燃商品多,商户集中,人流密集,且建筑联体,存在大量火灾隐患。同时,场内商铺是二合一场所,经营仓储并存,存放的大量可燃物品堵塞了疏散通道,一旦发生火灾,人员很难进行迅速疏散,容易造成严重的群死群伤事故。
(二)违规违法行为常见。市场经营户不遵守用火用电制度,私拉乱接电线,临时线路混乱,电气线路老化严重,且电器线路和电闸箱下堆放各种可燃物品,一旦发生电气线路短路或打火极易造成火灾。此外,市场内吸烟屡禁不止,使用液化气、电饭煲做饭和电暖器、炉火取暖等动态违规行为较普遍,极易引发火灾。
(三)防火等级不达标。市场建筑的结构和耐火等级、消防给水等方面与现行规范不一致,使用的材料不符合有关消防安全规定的要求,致使建筑物的耐火极限降低,一旦着火极易形成火烧连营局面且难以控制。
二、规范设置市场消防设施,保障市场安全运营
多数市场在创业发展初期,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消防安全,从而造成一系列先天的消防安全隐患。随着建材市场的逐步发展,规模扩大,人流增长,效益提升,对市场的消防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市场举办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提高,也迫切希望市场的消防安全能够提升。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依据有关消防法规与规定,通过规范和改善建材市场消防设施,是提升市场消防安全系数,保障市场安全运营的基础举措。
(一)规范布置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是扑救火灾的重要消防设施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消除着火源。其可以供消防车从市政给水管网或室内外消防给水管网取水实施灭火,也可以直接连接水带、水枪出水灭火。消火栓犹如一个军人,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救火取水控制设备,一旦出现火情必须满足消防部门取水灭火要求,如果条件允许市场内应当建设消防水量为480m3储水池及泵房一座,两路供水,以确保消防应急用水。
(二)顶额配置灭火器。灭火器是“把火灾消灭在初期和萌芽状态”的有力工具。在火灾的初期对于火灾的扑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灭火器的体积小、质量轻、成本低,且灭火器的配置比较方便,操作管理相对简单,可以快速的使用,能在火灾的初期达到快速灭火的效果,因此在火灾扑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确使用灭火器,提高在火灾扑救中使用效率,对于降低火灾人员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设置防火分区、防火门和防火卷帘,安装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防火分区、防火门和防火卷帘对阻止、防止烟、火的扩散和蔓延,减少损失起着重要作用,起到防火分隔的目的。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目的,就是及时发现火灾,第一时间采取灭火、疏散等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火灾带来的损失。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建筑消防设施中非常有效的自动消防设施,在应付火灾的诸项措施中是对控火、灭火比较有“特效”的系统,自动化灭火方式,可以把大量人工从这个危险的行业中解脱出来,并且自动跟踪火势,形成对火势的包围分隔,它充分利用了消防原理中的时间因素,快速反应实施灭火,把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其它系统无法比拟。
(四)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行之有效的应急照明系统和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是逃生、救灾等的必需设备。建材市场是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如果没有相应的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人们往往因为看不清方向,找不到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而发生相互拥挤、碰撞、摔倒和踩踏的事件,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应急照明就可以在发生火灾时提供足够的光照度及照明时间,及时有效的疏导现场人员安全迅速的撤离火灾现场,对人员疏散、抢救财产、消防救援工作,都有重要的作用。
三、全面落实各项措施,抓好市场消防长效管理
保障建材市场的消防安全不仅要从健全消防设施设备等防火基础“硬件”上下功夫,消除先天性不足,更重要的是从消防安全的“软件”上加强管理,建立消防队伍,组织日常巡查检查,抓好隐患整改,强化应急演练,充分落实各项具体措施,确保市场消防安全长治久安。
(一)、建立市场消防队,配备专职防火人员,抓好消防管理队伍建设。
1、组建义务消防队伍,定期进行灭火演练。市场要按规定配备专职防火人员,专职防火员坚持24小时轮流值班。组建由市场管理人员和经营户组成的市场义务消防队,严格按照制定的灭火救援和紧急疏散预案进行业务训练,切实熟悉市场的周围环境、道路、水源等情况,并按制定的预案实地演练,随时做好灭火救援的应急准备工作。
2、开展宣传教育,加强人员培训。对市场的防火负责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增强他们的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掌握消防常识,提高消防业务技能。要利用一切宣传工具,通过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向市场管理人员、经营户和消费者开展消防法规、安全管理制度、市场火灾危险性、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和扑救初起火灾及自救逃生等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防火自觉性和抗御火灾的能力。
3、强化绩效考核,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按照市场制定的规章制度,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消防安全的责任制。市场负责人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重点突出消防安全管理,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方法对消防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并与奖级挂钩。考核内容包括岗位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消防“四个能力”是否具备等。考核方法可以是书面考试、口头问答,也可以是实战操作、消防演习等多种形式。
(二)、认真组织防火检查,积极整改火灾隐患,做好市场消防日常长效管理。
1、“查”。要清醒认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克服思想上的麻痹大意,落实有效措施,强化排查整治,真正做到隐患治理不留死角。建材市场作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日对用火、用电有无违章,安全出口与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疏散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消防设施与器材是否到位及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进行防火巡查,并做好巡查纪录。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安全疏散情况、重点工种人员消防知识的熟悉程度、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等方面。
2、“管”。市场管理者必须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及时组织力量予以整改消除。建材市场内寸地寸金,但会经常出现阻碍、损坏消防设施的违规行为。如有的经营户擅自将安全出口遮挡或者占用通道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的畅通;有的遮挡消火栓、灭火器材等。为此,市场方面要加强对经营户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严格落实“门前三包”,有效防止乱堆放、乱搭建、乱停车,使市场管理规范有序,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畅通。对个别屡教不改的经营户要按照市场相关制度和租赁合同的有关条款扣罚信用保证金和信用分,甚至终止合同清除出市场,绝不姑息迁就。
3、“改”。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火灾隐患的大排查大整治,通过实地排查,市场安全管理人员要及时将存在的火灾隐患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并提出整改意见。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小组及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在火灾隐患消除之前,应当落实防范措施及防范责任人,保障消防安全。不能确保消防安全,随时可能引发火灾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应当将危险部位立即整改或停用。火灾隐患整改完毕,各小组人员应当将整改情况记录报送消防安全责任人签字确认后存档备查。
(三)、进一步强化应急预案处置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1、制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重要性和必要性。建材市场的建筑空间大、堆放的可燃物品多、着火源多,火灾荷载大、蔓延快,人员密度高、流动量又大,火灾危险性很大。无数实例说明,发生火灾后损失大、伤亡大、影响大,市场正常的生产和经营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结合建材市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学会应对和处置突发火灾事故的方法,熟练掌握应急处置的程序和措施,避免火灾来临之时慌乱无序,防止贻误战机和漏管失控,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火灾危害。
2、科学制订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1)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制定和组织指挥;
(2)灭火行动组负责扑救火灾,启用单位内部消防灭火器材,利用干粉灭火器和水进行扑灭,救护被困人员;
(3)通讯联络组负责火灾报警、火场联络、接应消防车等任务;
(4)疏散引导组负责引导火场内人员的安全疏散,并负责抢救被困人员和重要物资;
(5)安全防护组对现场救出的伤员进行现场救护,对伤势严重的及时向“120”急救中心呼救。
3、应急预案与演练应着重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立足于初起火灾的迅速扑救,二是贯彻“救人第一”的原则。每年至少组织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演练,重点部位应不少于二次,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四)精心维护市场配置的消防设施,时刻保持“临战状态”。
1、消防设施维保的重要性。消防设施在使用中受环境因素、管理不善人为损坏等影响,存在自然老化和耗用性老化情况,导致设施运行的可靠性受到影响。消防设施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火灾发生时能否及时、快速、高效地投入使用并准确进行救援,为人员疏散和防火分隔创造便利条件。因此,为提高市场自身应对火灾的能力,加强对市场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意义重大。
关键词 :建材市场 消防安全管理 探讨
随着余姚市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型建材市场不断涌现,规模由分散化、小型化,向集约化、大型化发展。多数市场不仅占地面积大,且经营商品种类繁多,可燃商品比重大,火灾荷载大,危险性高,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群死群伤事故。为此,消除建材市场存在的火灾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持市场的长期繁荣稳定的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针对建材市场人员相对密集,商品相对集中,消防安全的特殊性,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加强建材市场的消防安全工作。
一、建材市场消防安全现状及存在隐患
(一)建筑结构存在隐患。建材市场经营方式主要是零售兼批发,市场建筑面积大,可燃商品多,商户集中,人流密集,且建筑联体,存在大量火灾隐患。同时,场内商铺是二合一场所,经营仓储并存,存放的大量可燃物品堵塞了疏散通道,一旦发生火灾,人员很难进行迅速疏散,容易造成严重的群死群伤事故。
(二)违规违法行为常见。市场经营户不遵守用火用电制度,私拉乱接电线,临时线路混乱,电气线路老化严重,且电器线路和电闸箱下堆放各种可燃物品,一旦发生电气线路短路或打火极易造成火灾。此外,市场内吸烟屡禁不止,使用液化气、电饭煲做饭和电暖器、炉火取暖等动态违规行为较普遍,极易引发火灾。
(三)防火等级不达标。市场建筑的结构和耐火等级、消防给水等方面与现行规范不一致,使用的材料不符合有关消防安全规定的要求,致使建筑物的耐火极限降低,一旦着火极易形成火烧连营局面且难以控制。
二、规范设置市场消防设施,保障市场安全运营
多数市场在创业发展初期,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消防安全,从而造成一系列先天的消防安全隐患。随着建材市场的逐步发展,规模扩大,人流增长,效益提升,对市场的消防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市场举办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提高,也迫切希望市场的消防安全能够提升。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依据有关消防法规与规定,通过规范和改善建材市场消防设施,是提升市场消防安全系数,保障市场安全运营的基础举措。
(一)规范布置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是扑救火灾的重要消防设施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消除着火源。其可以供消防车从市政给水管网或室内外消防给水管网取水实施灭火,也可以直接连接水带、水枪出水灭火。消火栓犹如一个军人,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救火取水控制设备,一旦出现火情必须满足消防部门取水灭火要求,如果条件允许市场内应当建设消防水量为480m3储水池及泵房一座,两路供水,以确保消防应急用水。
(二)顶额配置灭火器。灭火器是“把火灾消灭在初期和萌芽状态”的有力工具。在火灾的初期对于火灾的扑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灭火器的体积小、质量轻、成本低,且灭火器的配置比较方便,操作管理相对简单,可以快速的使用,能在火灾的初期达到快速灭火的效果,因此在火灾扑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确使用灭火器,提高在火灾扑救中使用效率,对于降低火灾人员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设置防火分区、防火门和防火卷帘,安装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防火分区、防火门和防火卷帘对阻止、防止烟、火的扩散和蔓延,减少损失起着重要作用,起到防火分隔的目的。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目的,就是及时发现火灾,第一时间采取灭火、疏散等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火灾带来的损失。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建筑消防设施中非常有效的自动消防设施,在应付火灾的诸项措施中是对控火、灭火比较有“特效”的系统,自动化灭火方式,可以把大量人工从这个危险的行业中解脱出来,并且自动跟踪火势,形成对火势的包围分隔,它充分利用了消防原理中的时间因素,快速反应实施灭火,把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其它系统无法比拟。
(四)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行之有效的应急照明系统和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是逃生、救灾等的必需设备。建材市场是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如果没有相应的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人们往往因为看不清方向,找不到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而发生相互拥挤、碰撞、摔倒和踩踏事件,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应急照明就可以在发生火灾时提供足够的光照度及照明时间,及时有效的疏导现场人员安全迅速的撤离火灾现场,对人员疏散、抢救财产、消防救援工作,都有重要的作用。
三、全面落实各项措施,抓好市场消防长效管理
保障建材市场的消防安全不仅要从健全消防设施设备等防火基础“硬件”上下功夫,消除先天性不足,更重要的是从消防安全的“软件”上加强管理,建立消防队伍,组织日常巡查检查,抓好隐患整改,强化应急演练,充分落实各项具体措施,确保市场消防安全长治久安。
(一)、建立市场消防队,配备专职防火人员,抓好消防管理队伍建设。
1、组建义务消防队伍,定期进行灭火演练。市场要按规定配备专职防火人员,专职防火员坚持24小时轮流值班。组建由市场管理人员和经营户组成的市场义务消防队,严格按照制定的灭火救援和紧急疏散预案进行业务训练,切实熟悉市场的周围环境、道路、水源等情况,并按制定的预案实地演练,随时做好灭火救援的应急准备工作。
2、开展宣传教育,加强人员培训。对市场的防火负责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增强他们的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掌握消防常识,提高消防业务技能。要利用一切宣传工具,通过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向市场管理人员、经营户和消费者开展消防法规、安全管理制度、市场火灾危险性、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和扑救初起火灾及自救逃生等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防火自觉性和抗御火灾的能力。
3、强化绩效考核,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按照市场制定的规章制度,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消防安全的责任制。市场负责人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重点突出消防安全管理,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方法对消防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并与奖级挂钩。考核内容包括岗位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消防“四个能力”是否具备等。考核方法可以是书面考试、口头问答,也可以是实战操作、消防演习等多种形式。
(二)、认真组织防火检查,积极整改火灾隐患,做好市场消防日常长效管理。
1、“查”。要清醒认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克服思想上的麻痹大意,落实有效措施,强化排查整治,真正做到隐患治理不留死角。建材市场作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日对用火、用电有无违章,安全出口与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疏散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消防设施与器材是否到位及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进行防火巡查,并做好巡查纪录。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安全疏散情况、重点工种人员消防知识的熟悉程度、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等方面。
2、“管”。市场管理者必须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及时组织力量予以整改消除。建材市场内寸地寸金,但会经常出现阻碍、损坏消防设施的违规行为。如有的经营户擅自将安全出口遮挡或者占用通道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的畅通;有的遮挡消火栓、灭火器材等。为此,市场方面要加强对经营户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严格落实 “门前三包”,有效防止乱堆放、乱搭建、乱停车,使市场管理规范有序,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畅通。对个别屡教不改的经营户要按照市场相关制度和租赁合同的有关条款扣罚信用保证金和信用分,甚至终止合同清除出市场,绝不姑息迁就。
3、“改”。 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火灾隐患的大排查大整治,通过实地排查,市场安全管理人员要及时将存在的火灾隐患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并提出整改意见。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小组及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在火灾隐患消除之前,应当落实防范措施及防范责任人,保障消防安全。不能确保消防安全,随时可能引发火灾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应当将危险部位立即整改或停用。火灾隐患整改完毕,各小组人员应当将整改情况记录报送消防安全责任人签字确认后存档备查。
(三)、进一步强化应急预案处置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1、制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重要性和必要性。建材市场的建筑空间大、堆放的可燃物品多、着火源多,火灾荷载大、蔓延快,人员密度高、流动量又大,火灾危险性很大。无数实例说明,发生火灾后损失大、伤亡大、影响大,市场正常的生产和经营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结合建材市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学会应对和处置突发火灾事故的方法,熟练掌握应急处置的程序和措施,避免火灾来临之时慌乱无序,防止贻误战机和漏管失控,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火灾危害。
2、科学制订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1)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制定和组织指挥;(2)灭火行动组负责扑救火灾,启用单位内部消防灭火器材,利用干粉灭火器和水进行扑灭,救护被困人员;(3)通讯联络组负责火灾报警、火场联络、接应消防车等任务;(4)疏散引导组负责引导火场内人员的安全疏散,并负责抢救被困人员和重要物资;(5)安全防护组对现场救出的伤员进行现场救护,对伤势严重的及时向“120”急救中心呼救。
3、应急预案与演练应着重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立足于初起火灾的迅速扑救,二是贯彻“救人第一”的原则。每年至少组织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演练,重点部位应不少于二次,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四)精心维护市场配置的消防设施,时刻保持“临战状态”。
1、消防设施维保的重要性。消防设施在使用中受环境因素、管理不善人为损坏等影响,存在自然老化和耗用性老化情况,导致设施运行的可靠性受到影响。消防设施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火灾发生时能否及时、快速、高效地投入使用并准确进行救援,为人员疏散和防火分隔创造便利条件。因此,为提高市场自身应对火灾的能力,加强对市场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意义重大。
2、认真做好消防设施维保。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建材市场消防设施的维护检查,是长期不辍的事情,要想保证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保证生产经营场所的消防安全,消防设施管理人员就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实际工作中,对消防设施进行主动检测维护,始终保持设施处于完好有效的准工作状态。有的市场消防设施比较多,一次检查完有困难,可以采取定期分批、分类定点等多种检查的方式,确保一个周期内检查涵盖全部消防设施设备。
3、组织开展维保教育培训。市场消防设施操作人员如果业务水平较低,不熟悉设备性能、系统操作和消防作业流程,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为此,对从事维护保养的技术人员应按有关规定,加强技术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保证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此外,有些消防电子产品需要较强的技术支持,生产厂家应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作为用户的建材市场也可以将这部分工作请专业单位进行维保。
4、落实维保专职岗位责任。市场的消防设施日常维护管理必须指定岗位责任人,岗位责任人应每季度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检查、维护、保养一次,发现问题要立即上报消防安全管理人,并做好记录。消防设施、器材丢失、人为损坏的,要及时上报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因消防演习或者火险扑救使用后,要及时向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及时保养补充。
参考文献:
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电子商务的应运而生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尤其是在世界市场形成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国内外市场激烈的竞争形势,对于建筑行业而发展而言,就需要积极的将电子商务应用于相应贸易发展之中。借助电子商务来实现相应网络平台的搭建,能够促使建材企业以电子商务体系的应用来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并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实力,为实现自身的稳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将电子商务应用于建材贸易企业中的优势
(一)为创新经营技术并实现个性化服务奠定基础
首先,创新经营技术。基于传统建材销售模式下,需要以大量销售人员队伍的搭建来争取客户,并以价格战来获取竞争优势,相应经营成本高且整体上的效率偏低。而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销售推广,能够在降低人力资源投入的同时,有效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并赢得大量各户群体,进而为转变经营模式、提高其经济效益奠定基础。其次,促使个性化服务生成。建筑材料的购买群体广泛,达到建筑企业集团、小到个体用户,因此呈现出了个性化的需求特点,借助网络平台能够为获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信息来实现个性化服务提供完善的信息基础。
(二)为获取广泛信息资源并实现供应链的完善搭建提供基础
第一,实现市场信息的有效获取。基于传统贸易销售模式下,建材企业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所强调的是对政策性信息等的获取,而对于客户实际需求信息的重视程度不高,且也缺乏有效途径来实现这一信息的获取。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能够在互联网上来实现对市场需求信息的有效搜集,进而为实现科学经营决策信息的制定提供保障。第二,实现供应链的完善搭建。基于当前建材行业市场激烈的竞争形势,对于建材企业的经营发展而言,则就需要以完善供应链的搭建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来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而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则能够为实现销售与物流供应链的完善构建提供保障。
(三)为促进物流的发展并适应市场竞争要求提供技术保障
第一,在促进物流发展方面。基于电子商务平台下,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能够为提升服务质量奠定基础,同时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促使建材企业能够借助第三方运输来缓解自身业务压力,为更好的促进其经营发展奠定基础;第二,适应当前市场竞争之需。基于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加上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建材企业在迎来崭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与挑战。所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助推下,建材贸易实现网络经营销售与服务,通过全新经营销售模式的构建能够在适应当前行业市场发展之需的同时,为从根本上提高建材企业的竞争实力奠定基础。
二、建材贸易中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与应用对策
(一)当前建材市场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建材市场实际发展的现状看,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第一,经营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目前,大多数建材模式依旧是借助传统销售渠道来实现经营销售的,市场经营主体主要是以摊位模式为主,同时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相应管理水平偏低,尚未实现规范性经营发展。
第二,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应用程度低。在实际进行经营的过程中,整体上经济发达的地区,相应建材企业逐步实现了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这一全新的营销模式给其带来了较大的利润,而大部分建材企业还尚未给予电子商务以充分重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只是形式化的实现了网络营销,电商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体现,相应电商平台与相应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
第三,物流配送不完善。基于电商模式下,需要以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作为支撑,但是,当前相应的建材企业不论是在进货还是销售上,相应的物流运输体系不完善,如何实现第三方物流运输的完善搭建,亟待解决。
第四,尚未实现信息服务与管理系统的完善构建。基于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建材产品生产工艺技术以及材料等各方面都实现了创新性发展,在此过程中,相应建材贸易在实际进行经营销售的过程中,则就需要以信息化技术的完善应用为基础,以与时俱进的获取市场信息,并与相应管理系统的完善搭建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但是,目前建材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不论是在经营销售还是售后服务等各环节都尚未实现基于电子商务平台上相应管理系统的完善搭建。
第五,缺乏相应的人才基础。在实际发展电子商务模式的过程中,对于建材贸易企业而言,则就需要以相应的人才为支撑,借助人才的高能力素质来实现电商平台的优势作用。但是,当前这一行业现有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不足,而我国当前在IT领域中的高端人才存在很大的缺口,进而也就难以为这一行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基础;同时相应人才的综合能力素质不足,难以满足这一销售管理系统下实际工作之需。
(二)建材贸易企业实现电子商务平台具体应用的对策
1.建材贸易中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在搭建这一电商平台的过程中,需要以数据库、Web服务器以及相应工作流协同服务为基础平台,并将其与经营管理以及业务流程等进行细节上的优化整合。其中,相应Web服务器的基本构成如下:第一,在客户端上,需要实现访问浏览与传输程序的构建;第二,在网络上需要针对网络接口与协议进行科学定位,进而实现安全且开放网络平台的搭建;第三,在应用服务其与程序的集成上。相应服务器需要满足HTTP服务、数据库以及消息传递服务的需求,而在程序的集成上,则需要在建立数据存储模块的基础上,针对程序访问需求实现相应集成系统的搭建;第四,应用服务与管理系统功能的实现。在应用服务模块上,需以专门功能系统的搭建来确保程序的高效运行,而在管理系统的功能上,则需要针对各个应用模块的需求特点实现相应管理系统的搭建。在此过程中,要求要以灵活性与可靠性为系统平台搭建的基本原则,同时要兼顾可拓展性。在实际应用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建材贸易企业主要可采用BTOB以及BTOC这两个模式,进而以虚拟市场的搭建来促使建材企业能够基于相应市场运行机制下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实力,对于买方而言则能够借助这一网络交易平台来实现自动化采购,且能够降低采购成本。2.具体应用。
第一,加大政府宏观调控与政策支撑力度。从政府角度而言,要想促进建材贸易市场的稳健发展,加快其经营模式转型步伐,借助电子商务来提高其经济效益与竞争实力,则就需要在宏观上给予政策的有效支撑,要不断深化行业对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并通过相应政策的扶持来确保行业尽快进入到电商发展模式下,以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同时,要针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要尽快确保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快速且完善发展。此外,要规范行业发展行为,以相应管理制度的出台来确保建材企业在进入电商市场的过程中实现良性发展,明确这一市场准入机制,加大惩处力度,以净化行业市场发展行为。
第二,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针对当前建材贸易进行电商市场过程中人才匮乏的问题,在实际应用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则就需要结合人才需求的实际状况来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基于电子商务下,不论是电子商务平台的经营管理还是系统的搭建与运维都需要以专业能力素质较高的人才作为支撑,同时,还要求人才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素质,同时,相应的物流行业同样需要这一高精尖人才作为支撑。因此,这就要求做到:首先,要积极吸收具备这一专业能力素质的毕业生,基于毕业生的可塑性较强,其本身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通过不断的培训与学习,能够促使其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更加忠诚于企业,以实现留住人才的目标。其次,在实际落实培训工作的过程中,要与高校以及相应专业培训院校进行联合,在自身内部落实基础培训的同时,通过派遣进修学习的方式来不断提升人才的专业能力素质。
第三,实现科学投资的同时,创新融资渠道。在投资上,对于建材企业而言,实现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进而促进经营销售模式的现代化转型步伐意义深远,在实际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想实现自身战略发展目标,就需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角度,实现科学投资。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要针对相应的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为确保电商模式的有效运行奠定基础;同时要真针对相应的信息系统进行投资建设,不断提升计算机软硬件性能,并完善相应的网络系统;此外,要注重对流动资源的管理与投资,以提升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融资渠道上,要在借助国家财政资金补助的基础上,通过银行贷款来实现融资,同时要借助非融资机构以及自筹等途径来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融资能力,以确保在加入电商竞争市场的过程中,规避风险并提升自身的综合效益。
三、电子商务在建材贸易中的应用前景
国内建材市场进入电网模式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与1996年正式成立了相应的网站,在建设的最初期仅有三家企业实现了这一经营模式的搭建,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本世纪开展,建材企业在意识到电商所存在的发展潜力以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陆续加入到这一阵营之中。时至今日,发展迅猛,但是,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且相应电商平台与服务、物流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企业逐渐实现了供应链的搭建,并逐渐提升了对服务体系的重视程度,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也使得建材企业在加入电商阵营的过程中实现了快速发展。而为了引导建材贸易企业在加入电网阵营过程中实现稳健发展,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规范相应企业的发展行为、加快建材企业向电子商务经营模式转型的步伐提供了基础性条件。未来,借助O2O电商平台的发展,以线下与线上服务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将成为建材贸易的主流发展趋势,这也意味着建材贸易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发展具备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良好的发展前景。从当前我国电子商务本身发展的实际状况看,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马云的成功也标志着电商未来所具备的发展潜力,所以,建材贸易企业需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积极的促进自身经营销售模式的转型,在融入互联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以线下实体店与线上虚拟商城这一模式的搭建来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实力,为促进自身的稳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总结
建筑材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柱,根据目前的市场需求,建材已经发展成我国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长期的发展来看,以往的建筑材料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因此建材行业发展出环保绿色型材料,随着家装和房产行业的兴盛,绿色环保建材也随之发展起来。
1 绿色建材的特点
绿色建材是一种高科技产物,对于空气和人的身体可以达到一种无危害,或者大大降低危害的材料,很多人对绿色环保建材的理解有一定的误区,并不是使用的材料环保,就是环保建材,例如众所周知的:木门,木制的但是一样有甲醛等危害健康的物质存在。那么什么才是绿色环保建材呢?总结下来应该是,生产的原材料大多数是废弃资源,采用先进的低耗能、无污染、高产量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甲醛、铅、汞化合物等有毒物质,生产出以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空气质量、还能提高生活水平的绿色环保建材。并且最主要的是这种绿色环保建材在废弃之后可以被回收,起到废物利用、循环使用的效果。这一技术的产生大大提高了建材行业的发展水平,同时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需求,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建材行业,以推动我国经济、科技发展。
2 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现状
2.1 绿色建材是在1988年正式提出来的新型环保材料,二战后我国发展成工业化国家,这一举措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环境造成很严重的污染,最终温室效应、生态恶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危害了国人的健康。例如:现在家装比较流行的涂料等刷墙的原料,酒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大,这些东西挥发出来的有机物会直接进入呼吸道,引起头晕目眩恶心等症状,并对眼睛、呼吸道等器官产生很大影响。如果家里有儿童甚至会导致孩子神志不清,慢性铅中毒等。因此我国开始推出绿色环保型建材。
2.2 在70年代末,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研究建筑材料中的有毒气体对空气和环境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但是我国一直处于落后阶段,对于绿色环保建材方面也一样,起步晚、发展慢、并且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如:壁纸、木质地板、人造家具等仍然在我国盛行,壁纸虽然美化了家庭环境,但是由于成分不同所以释放出来危害人体的物质也不一样,而且壁纸会聚集很多尘螨,这也是对人类产生危害的一方面;木质地板,看起来是纯天然的木头,所以很多人觉得它是非常健康的,但是不然,木质地板中的粘合剂等材料,也是产生有害气体的主要原因;人造家具,这类人造的家装饰品更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一大利器,里面所含的有毒物体数不胜数,所以在很多人还没认识到这一问题的时候,我国绿色建材由于价格和种类等原因也就不容易被人接受,这也是目前我国绿色环保建材行业发展的最大弊端。
2.3 我国绿色建材发展的整体水平就比较差,现在的市场仍然处于发展期,生产力低下,地区之间发展不同,生产力不足,这些问题都导致绿色建材产品的功能等方面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并且绿色建材在我国的推广力度不够,没有得到大众消费者的认可,所以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阶段。
3 我国绿色建材问题的解决办法
3.1 对于绿色建材要由专门的部门进行评估和认证,这样有利于生产者严谨的工作,消费者放心的购买,以此加大绿色环保建材的销售力度。现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了本省市的鉴定部门,这一做法会导致我国绿色建材的标准不统一,出现地区性差异,导致我国建材市场混乱。因此我国应该尽快统一对于绿色环保建材的评价标准,有利于这一行业的快速发展。
3.2 建立绿色环保建材的认证管理机构,组织几个专门的小组,对于绿色建材的环保标准、建设标准、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发挥这一机构对工业、企业的管理、号召力度。建立这一机构,对全国所有企业生产的绿色环保建材进行检查,合格的部分办法环保标示,检查未合格的部分依法处理。
3.3 大力阻止外国企业的建材进入中国市场。很多发达国家对于我国的绿色环保建材行业有所了解,知道我国这一行业发展还不是十分进步,因此虎视眈眈的想要进入我国市场,我国必须阻止国外产品进入市场的同时加快我国企业的发展脚步。
3.4 加大我国绿色环保建材的宣传力度,国家应该大力推广这一产业的发展,由于人们对这一产业的认识不够,才导致我国的绿色环保建材销售力度不够,最终发展落后。所以国家向企业、政府、个人和机关单位大力宣传绿色环保建材的优势,让这一思想深入人心。加大购买力度,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
3.5 当今社会绿色环保建材已经成为产品需求者购买的一个潮流,绿色环保建材在家装中使用较为广泛,因为这类建材会大大降低家中甲醛等有毒物质的含量,所以企业更应该大力推广,达到人人家装都在使用的效果,最终使绿色环保建材得到广泛传播。
4 结语
随着世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建材行业想要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技术监督指导,规划市场管理制度,获得绿色建材资质许可证等,在这些条件的依托下我国的建材行业才能稳步发展。总之,本文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深入分析了绿色建材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绿色环保建材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并且总结了绿色环保建材在我国市场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希望可以对我国建材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顾浩.山东华之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型绿色建材营销方案设计[D].兰州大学,2014.
据调查,我市目前共有各类商品市场26个,总营业面积130762㎡。其中大中型商品市场4个(XX大市场、XX大市场、XX大市场、XX大市场)、农贸市场11个。城区商品市场共有管理人员200余人,其中,专职清洁员120人。从性质上看,事业性管理的商品市场有8家,占30.8%;民营型商品市场16家,占61.5%;股份制商品市场1家,占3.8%。空壳市场1家,占3.8%。4个商品市场配有垃圾站,5个商品市场配有垃圾桶,9个商品市场对厕所每天进行冲洗,9个商品市场有污水管并与市政污水管连接,13个商品市场有公厕,3个商品市场建立了绿化带,15个商品市场聘有保洁员,9个商品市场由环卫部门代运垃圾,11个商品市场每天进行卫生清扫,6个农贸市场有家禽宰杀场地,并每天进行冲洗,1个商品市场对生鲜经营场地每天冲洗,1个商品市场有肉食类保鲜设施,1个商品市场熟食饮食经营人员办有健康证,5个商品市场有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贸西街(区XX局南侧)马路市场(未计入全市26个商品市场内),该马路市场既无专门的管理机构,也无固定的管理人员。但见有人收费,却无人进行管理和清扫,致使市场内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环境卫生令人堪忧。
近年来,城区各商品市场管理机构,围绕经济发展需要,把环境卫生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为经营者和消费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如XX市场、XX市场、XX市场等,在环境卫生整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相应的卫生设施配备齐全,每年从收取的门面、摊位和卫生费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环境卫生的整治。聘请了专门的保洁员,并做到每天对场地、厕所、排水沟、家禽屠宰场地等卫生角落进行清理,确保了垃圾及时得到清运。XX区市场服务中心为改变市场环境卫生,先后对XXX市场、XXX市场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使市场环境卫生工作得到全面升级。但也有少量商品市场由于没有人员管理,也没有相应的环卫硬件设施,业主自发组织请人打扫卫生。如XXX农贸市场,该市场已整体拍卖,正在改建,原来业主自发组织对市场内环境进行清扫。还有XXX建材市场,该市场原属区农委管辖,由于建筑商离开,致使物业无人管理,业主也是自发组织请人对场地卫生进行打扫。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少数商品市场对卫生工作重视不够;二是卫生投入不足,卫生死角多;三是商品市场周边发展不平衡,易受影响;四是周边环境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五是绿化率普遍低下,大多数商品市场没有绿化带;六是个别商品市场环境卫生服务工作走过场、标准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七是环境卫生监督力度不够;八是熟食饮食经营人员办理健康证的不多;九是多个商品市场防尘防蝇设施为零;十是治安问题比较严重,经常有被盗现象。
三、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商品市场环境卫生好坏,关系到我市省级卫生文明城市的创建,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把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落到实处。
(二)、积极服务,建立绿色通道。环境卫生管理有关部门要对商品市场熟食、饮食经营人员进行督查,对没有办理健康证的经营人员,采取上门办证服务,不符合条件的坚决取缔。
(三)、继续完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对商品市场的环境卫生保持24小时清洁,积极加大环境卫生的投入,建立健全环境卫生各项规章制度。
(四)、建立绿化带。对有条件的商品市场要逐步进行改造或创建绿化带和公共绿地,提高商品市场的绿化覆盖率。
(五)、切实加强市场内的治安管理,建立群防群治、联防联动机制,为经营者和消费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中图分类号:F04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建设市场风险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增强、建设市场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施工单位风险意识普遍加强,目前的建筑市场正在发生着本质的转变。建设市场多年前僧多粥少的现象如过眼云烟,一去不返。甚至出现了工程项目待嫁闺中找不到婆家的现象。这一现象总体上来说是积极的,将促进建设市场的进一步规范,过去对施工单位来说如噩梦般的工程款难讨的局面也将被历史的洪流卷的无影无踪,对信誉度较差的建设单位来说其后果更象是一个噩梦的来临。现在我以自已在工程合同管理及招标中的实践,来和大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合同总价的确定
目前在建安工程方面大至存在以下几种形式:
(1)、据实结算的合同类型:该类型的合同,合同总造价以双方最终核对确认的工程预算为准,施工单位风险最小,几乎所有市场风险全部由发包方承担。缺点是:①、在招标时发包方的选择范围小、往往最终确定的造价比较偏高;②、由于在前期双方很难对工程总造价取得共识,可能因此影响工程款的支付,工程进展步履维艰;③、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一旦出现信用危机,对总造价的核对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此类合同的优点:①、招标程序简单迅速,双方仅约定一个优惠幅度,既可进场组织施工。非常适于工期紧、工序简单、总金额小、双方以前有良好的合作基础的施工项目,应用范围包括区内道路、管网等配套工程。
(2)、合同造价一次包死的类型:一般情况下,该合同造价以投标单位的投标报价为合同总造价,工程结算时除工程量变动外其余均不调整。此类合同的缺点:①、施工单位承担的风险很大,合同在施工单位的潜意识中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双方很难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往往发包方的每一个工程都必须进行招标才能选定施工队;②、在市场价波动较大时,施工单位有可能承受不了市场的冲击,而致使工程搁浅,最终造成承发包双方两败俱伤。此类合同的优点是:①、双方对合同总造价都有了一个十分明确的目标,给工程款支付及最终结算带来了最大的便利。该类型合同比较适合工期较短的项目。
(3)、除双方约定的材料品种据实调差外,总造价基本包死。这种模式为第二种模式的合理补充。此类合同的优点是:①、在招标时,由于施工单位风险的部分化解,能在施工单位中间加大竞争,比较有利于降低造价;②、这种合同模式下双方风险共担,有利与双方合作关系的建立。对一些较大型的项目比较适用,如多层住宅楼、小高层住宅楼等,可采用钢材、水泥据实调差,其余材料不调差的模式。 (4)、装饰工程我做的较少,没有太多的经验。与同行人员交流时,普遍感觉太黑暗了,管理起来真的是很伤脑筋。这也是相关的施工行业信用严重缺失的体现。对刚进入市场的施工单位来说,也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只要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就可以占有属于自已的一片蓝天。目前甲方对这一块的管理重点应放在装饰材料质量和价格上,确保在结算时不当冤大头。在一些中心城市出现了综合性的装饰材料超市,价格透明度很高,信誉也很好,对大型的商业工程一般还都有折扣价,相应的甲方采购风险大大降低,质量、售后服务也有保证。
以上各种确定合同价的模式,很难说哪一种更好一些。应该按具体工程的类别、大小、特点清来确定哪一个模式的合同更适用于该工程。
二、工程分包
目前的建筑市场正在向专业化的方面发展,专业化的施工更能保证工程质量。从建筑法上看,工程分包是违法的。但工程分包普遍存在,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单从这一方面来说建筑法一定要修改,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工程中的门窗制作一般由专业厂家完成,现场安装工作量很小是市场上最常见的分包项目。在标准施工合同文本中屋面防水工程保修期限为五年,是除结构外保修期限最长的施工内容,也就是甲方风险最大的分包项目,特别是倒置式屋面,由于工序很多,如出现漏雨,单独一个防水公司根本维修不了,维修费用又高的惊人,最终造成扯皮现象。
三、材料供应
建筑材料采购,主要有甲方供应、甲方指定品牌、施工单位采购三种模式:
(1)甲供材:是指由甲方负责采购供应,在结算时按供应价调整材料价格、并按该价格从工程款中扣除的部分材料。因为是甲供材,所以该部分材料对与施工单位来说一点市场风险也没有,同时不用垫付一分钱,等于是白白的拿甲方的资金来做自已的生意,且按现在的计价模式丝毫不减少自已的利润,甚至也可因此免除对甲方做出的让利承诺,一般情况下,在质量出现问题时还可从甲方取得经济补偿。
(2)指定厂家的材料:指由甲方在招标阶段指定厂家、规格,由施工单位购买的部分材料。这种模式不占用甲方资金,一般也不会因此产生经济纠纷,这种模式适合各种主要材料的采购。如果甲方对建材市场比较熟悉,在招标文件中可以尽可能多的约定好在将来的工程中拟采有的材料品牌、规格,这对以后的工程质量管理非常有利---有好的材料才能做出好的工程。如屋面防水工程中的防水卷材我可以不指定分包,但材料厂家我必须指定。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建筑业也在大踏步的发展,建筑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不管建筑业如何发展,“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行业指导方针从未动摇过。因为建设工程质量的好坏,关乎国家、社会的财产利益,更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建筑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
自《建筑法》及相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颁布以来,从惩罚的角度刺激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的提高,但不能解决工程事故的源头问题,在面对某些建设工期长、质量责任复杂多样的工程时,必须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质量与监控体系的构建,从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一、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方面存在众多问题,按照工程施工项目的不同主要划分为以下几类:结构类问题;给排水、采暖、电气等安装问题;装饰装修问题;建筑工程构配件质量问题;建筑工程设备工具质量及功能问题;施工管理问题;建材类质量及使用问题;辅助设施质量及操作问题等。
二、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成因分析
工程质量事故频出的原因与工程质量本身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是分不开的,可以从建筑工程建设环境和建设过程两方面进行成因分析。
(一)建筑工程建设环境方面
首先是社会及产业的软环境,在面对中国建筑业产业结构及竞争状况的不利局面,促使了我国建筑企业的同质化竞争,招投标过程中的恶意低价和隐蔽操作等现象屡见不鲜,再加上对建筑市场监管不利,导致许多“豆腐渣”建筑的出现,直接为国家和社会造成经济损失。
其次是建筑工程建设的硬件作业环境,由于建筑工程建设周期长、露天作业多等特点,使得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技术环境,建立的质量保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工程管理环境,劳动组合、施工工具、工作平台等劳动环境,甚至包含了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建筑工程建设过程方面
1、勘察设计阶段
勘察和设计是建设项目的实施的第一项工作,勘察又是设计的重要依据,是所有工程实施的参照。如果因为勘察质量不合格,将直接影响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导致基础工程存在安全隐患。业主的建设目标和使用功能的初步体现是通过设计将其具体化的,除了需要考虑工程的创造性,更重要的是它的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如果设计本身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将从根本上增加了保证工程质量的难度。
2、施工阶段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最重要的阶段,是将项目设计意图转化成实体的阶段,因此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本阶段出现问题的原因,一是监管机构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的缺乏;二是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控制意识缺乏;三是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只限于传统的经验管理,不能及时应用现代化科学管理;四是施工原材料及其制品的管理不当,导致物料浪费,甚至使原材料质量变质,延误工程进度;五是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操作技术的发展与项目管理研究与应用不协调,导致硬件技术的实现有障碍。此外,由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不按规程操作对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造成威胁,也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与进度。
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的构建
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与监控的目标就是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工作和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在满足投资和进度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工程预定的质量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与管理:
(一)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
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决策层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这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建筑企业管理者只有对工程质量有足够的意识,才能思考和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质量管理模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方法
1、加大政府的宏观控制力度
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沟通和协调,联合执法,不留空白,共同规范建设单位的建设行为;建设工程的各有关审批管理部门,应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审批透明度;政府应通过招投标来选择并确定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开发商取得项目开发资格的同时,应同政府签定建设工期合同,并明确奖罚措施;提高建设开发市场的门槛,将无开发实力的开发商淘汰,逐渐净化建设开发市场;大力整顿建材市场,为建设工程项目提供优质的建筑材料。
2、发挥建设单位的主人翁权利
首先,要在全方位考查的基础上,选用较高水平的设计单位,充分满足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使用功能的要求。其次,建设单位应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排除一切干扰,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建筑市场管理规定选择一个施工技术力量较强、素质较高、设备和设施装备优良的建筑施工企企业。最后,必须把好建筑材料的的质量关,因为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是重中之重,建设单位必须做好宏观控制工作。
3、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微观监督
在建设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微观监督要求建设单位切实地深人到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去进行监督检查工作,做好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具和施工工艺的控制。实践标明,对细部工程的动态管理是建设单位参与工程管理的重点,只有对各个细部工程的质量控制好了,分项工程乃至整个工程的质量才能有保证。微观监督主要控制好两个方面,一是施工队伍的工作质量,二是工人操作的工序质量。
4、构建优良的质量管理体系
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就是要构建一套优良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政府、建设单位和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三位一体”的全过程质量管理。首先,在建筑工程的全方位管理中,健全各级领导的权利责任制,明确第一责任人,逐渐将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其次,建立健全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规范和引导工作行为,逐步提高“质量第一”意识。再次,加强施工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只有保证管理人员做到懂技术,并掌握各项工作的质量标准,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才能全面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最后,完善与之配套的各项管理制度,可从质量责任制度、技术复核制度、现场会议制度、施工过程控制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等多个方面健全现场管理制度体系,与其它管理责任制形成互相协调、互相制约、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体系。
结论
通过目前国内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在建设工程质量形成的过程中,各个建设主体的行为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所以规范建设单位管理的行为始终是解决工程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只有从宏观管理到微观监督,从建立优良的质量管理体系到配套现场质量管理制度,才能构建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找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建筑工程质量越来越引起了我国的重视。如今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参与国际建设市场竞争越来越多,中国已经成为建筑大国。项目作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因数,建筑工程质量的成败成为国家、企业、和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它对项目的发展与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是时展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因素
1.1 建筑企业内部观念陈旧,管理水平不高。现代管理理念、模式得不到贯彻和应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1.2 我国的建筑企业队伍素质整体较低,并且结构层次也不尽合理。一线的操作工人技能水平较低,特别是农民工的素质急待提高,这已成为工程质量上不去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任务主要由农工承担,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刚刚放下锄头就上了工地的农民,文化程度很低,这不仅影响到工程质量,而且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1.3 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中,有不少建筑材料的质量未能达到质量要求。建筑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上不去。
1.4 行业恶性竞争,市场有待规范。虽然国家在建筑市场管理方面采取了建立有形建筑市场、公用建筑一律公开招投标、加强建筑企业资质管理等措施,但目前依然缺乏系统、完善的监管体系,打法律法规球的现象仍旧存在。
1.5 拖欠工程款,影响企业发展。不少建筑工程业主要求施工方垫资进场,在结算时又拖欠工程款,造成施工企业大量资金被挤占,无力投入人才培养、设备更新,影响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转。由此引发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需有关方面认真对待。
1.6 建材价格上涨过快,建筑业企业压力加大。主要建材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得在建工程成本增加,一方面给施工单位带来严重困难,效益减少,利润下降。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建材市场秩序混乱,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受到影响。
1.7 监理制度不完善,监理人员对工程的掌握深入程度不够,不能实行全过程监理。工程质量管理体制存在整体水平不完善的状况。建筑市场中影响投资效果、使用寿命及经济效益的现象很多如地面、墙面空鼓开裂窗开启不灵、关闭不严,屋面和管道渗漏,电气、避雷装置存在有不安全隐患,设施不符合防火规定等质量通病,在一些地区仍没有得到很好治理。
2.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主管领导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制,加强所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职责,对主管建设的建筑工程质量高度负责,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各项法规和政策。
2.2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质量岗位责任制。应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根据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确定合理标段、合理工期、合理造价,通过项目招投标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并应分别签订合同,实行合同管理。
2.3 加强学习,提高施工队伍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强化质量意识,质量意识是人们对质量认识和态度的综合表现,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施工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施工队伍的质量管理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逐步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2.4 加强管理,引进现代管理机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内部体系。要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责任制制度,落实质量管理责任。每个项目部都要制定质量计划和保证质量的措施,并落实到人和班组。这样,就能把质量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甚至可以不出质量事故。
2.5 建立健全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加强政府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职能必须强化政府相关部门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认真分析,不断进行改进和加以完善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从政府、企业等各个方面找出原因,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2.6 一项工程的建设首先是施工图纸设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一定要选拔资质相应的设计单位,同时还要把好设计经费,把好施工图纸设计关。
2.7 要加快推进工程建设监理制度,规范监理行为积极稳妥的发展监理队伍,提高监理水平。要充分利用一些有经验的、有责任心的工程技术人员来严格这项工作,稳妥地发展监理队伍,更系统、更科学、更严格地管理工程建设。
2.8 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人才的作用。要加强一线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要大力加强员工的业务知识培训,把提高每一位员工的素质和业务技术作为提高工程质量建设的大事抓。建筑企业管理部门人员的配备要具备专业知识和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
2.9 基于一线操作工人的技能水平低的现状,建筑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人员素质培训部,专门对一线的操作工作进行技能和安全工作培训,并且在基层管理中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策略,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标准进行奖罚,促使基层操作工人自觉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2.10 违背建设程序。如不经可行性论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不按图纸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现象,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房屋倒塌事故也常有发生。
2.11 严把建材质量关。为了促进建筑材料质量的提高,建设部门可通过推荐认证的办法.促使建筑材料的的生产企业改进和提高其产品质量。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设备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及时地维护保养机械设备,保证设备良好运行的关键。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
2.12 建立工程建设申报制度,严格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管理。抓好建筑市场的综合治理和建设项目的执法监察工作,通过强化建筑市场管理,实现由无形市场向有形市场,隐蔽市场向公开市场,无序市场向有序市场的转变。
参考文献
一、提高认识,明确农民建房监管责任
做好农民建房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镇(办、区)、市直相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农民建房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农民建房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切实防止农村建房中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各镇(办、区)、市直相关职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按照本单位职责,实行分工负责、依法管理。各镇(办、区)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内农民建房管理负全面责任,由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对辖区内的农民建房质量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各镇(办、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是辖区内农民建房质量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村镇建设项目法人、居民和农民自建房房主对工程质量安全负总责,村镇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供应单位及个人按各自职责对所承建的工程承担相应的质量安全责任。同时,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城乡一体的工作要求,围绕部门工作职责,向下延伸,将村镇建设工程监管纳入整个建设工程和建筑市场管理范畴,加大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的力度。市建设局对全市农民建房监管负全面责任;市质监、工商部门负责对农村建材市场的监管;市安监部门负责农村建房安全的指导、考核。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共同把监管措施落到实处。
二、坚持分类指导,加强对农民建房的管理
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农民建房工程一般分为两个类别:一是两层以上(不含两层)、投资额30万元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限额以上工程);二是投资额在30万元且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限额以下工程)。我们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农村建筑市场的管理。
㈠对限额以上工程,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要将限额以上工程全部纳入法定建设程序,依法办理用地规划、工程设计、质量安全监督、施工许可等手续,由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承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要严格执行施工许可制度,未依法取得《施工许可证》的,不得开工建设。
质量安全监督部门应按法定程序加强对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的监督。对限额以上工程要加强地基基础、主体工程质量的检查和验收,督促建设方做好竣工验收工作,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㈡对限额以下工程,由各镇(办、区)负责管理,市建设局等部门提供技术服务,进行业务指导。限额以下工程必须在取得规划、土地、建设等方面的批准手续后,方可开工建设。
限额以下工程要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具有从业资格的农村住宅建筑承包队施工。限额以下工程建设要实行合同见证制度。各镇(办、区)村镇建设服务机构负责对承发包双方签订的合同进行见证与备案,并加强过程监督。
三、规范服务管理,构建村镇建设质量安全长效机制
㈠健全村镇建设管理服务体系。市建设局要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整合监管资源,加强对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切实做好对村镇建设管理机构的指导。各镇(办、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村镇建设管理工作班子,明确工作人员,落实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村镇建设管理工作推进到位。要发挥村民委员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将日常管理和技术服务延伸到村,建立起适应农民建房量大、面广、点多的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