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31 02:22: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卖报歌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知道乐曲《金蛇狂舞》的表演形式是民乐合奏,以及乐曲表现了端午节时人们兴高采烈地赛龙舟的情景。
2、能够记忆A主题旋律。
3、感受乐曲中的打击乐及“一领众和”的形式所塑造的热闹气氛,并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与活动,学生能区分乐曲的三个乐段。
三、教学难点
通过音乐活动,学生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乐曲的三个乐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三年级学过的歌曲《卖报歌》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师:同学们,请问《卖报歌》是谁的作品?(聂耳)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乐曲就是著名作曲家聂耳先生创作的(板书),他还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金蛇狂舞》、《卖报歌》等多部作品,被誉为“民族音乐家”。
(二)教授新课
1、初次聆听
(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乐曲让你感受到什么气氛?仿佛把你带到了什么地方?让你联想到怎样的场景呢?(气氛——热闹,隆重的)
(2)师:你在乐曲中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引出民族乐器)
(3)师:他的演奏形式是什么?(板书:民乐合奏)
(4)这首民乐合奏曲叫《金蛇狂舞》(板书),它是聂耳于1934年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一首民乐合奏曲。乐曲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表现了端午节时人们兴高采烈地赛龙舟的情景。金蛇指的是龙舟,狂舞指的是赛龙舟争先恐后的场面。
2、主题A
(1)师:同学们你们划过龙舟吗?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划一划龙舟,锣鼓声响后,龙舟就要出发了,请大家拿起手中的船桨,做好准备!(师播放A乐段,生跟做)
(2)师:A主题旋律的情绪是怎么样的?(优美地)
(3)为主题A选择正确的旋律(教师弹奏生听并排列)。
(4)视唱A主题。
师:同学们,让我们跟着钢琴一起视唱一下吧!(教师伴奏,生视唱旋律,速度逐渐加快)
(6)配乐哼唱旋律。
3、主题B
(1)龙舟出发之后我们要奋力地划行了!(师播放B乐段,生做动作)
(2)师:这段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明亮、欢快地)
(3) 用“beng”模唱B主题旋律。
4、主题C
(1)师:嗯,同学们真聪明!做的不错!在这场龙舟比赛中你最想当他们当中的哪个角色?(队长)
(2)师: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队长,不仅鼓舞士气,还要统一划龙舟的节奏和速度,这就必须要有很强的节奏感,老师要考考你们了,比比看谁的节奏感最强。
(3)分别随教师拍手、鼓声、镲声来打节奏;
(4)指名学生来试当小队长,指挥大家的节奏;
(5)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比赛吗?比如像运动会?你参加过运动会里的什么项目?我们会用什么语言来表述比赛的激烈?(PPT出示口号) 如果我们打击的节奏不一致会怎样?生回答:龙舟就会划的慢了。师:所以我们要团结一致,节奏统一。
(6)师总结:在赛龙舟的时候,每只龙舟都有一个鼓手,这个鼓手的作用是什么?(鼓舞士气、统一节奏)在乐曲中这种一个乐器领着,其它乐器和着的形式叫“一领众和”。
(7)老师弹奏钢琴,师生共同用“嘿呦”完成乐段的配合。
(8)师: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刚刚唱的旋律有什么规律?(乐句越来越短,音越来越少)
(9)由学生发现规律,并简单介绍“螺蛳结顶”。
(10)那么在音乐中,又是如何体现这种竞赛场面呢?我们来感受一下。(播放C主题音乐)
(11) 师:C主题旋律的情绪是怎么样的?(热烈欢腾,昂扬奔放)
(12)师:很好,正是因为“螺蛳结顶”的创作手法的运用,使得音乐情绪更加昂扬、奔放。
(13)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喊着口号来为队员们呐喊助威吧。
(三)完整聆听,并表现
师:运动员们在一声令下之后都挥动着船桨开始了这次比赛。你们想一下,运动员们在赛龙舟时怎样划才能让龙舟又快又稳的前行呢?(听口令、动作一致)现在老师要带领大家去参加赛龙舟比赛,老师希望看到咱们班这支队伍又快又稳。请同学们在听到A主题双手前后划船,听到B主题左右划船,听到C主题就喊出口号来。
(四)拓展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中的价值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但由于受到社会对整个音乐评价环境的影响,音乐教育的功能取向突出表现出技术化、功利化、世俗化。因此,在目前新课改大背景下如何端正音乐教育的功能作用,便成为广大音乐教师必须深思和重视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小学音乐教学必要性再认识
1.是小学生德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有道是:“一个人再坏,只要他喜欢莫扎特的音乐就坏不到哪。”可见音乐对人的思想道德的影响比比皆是。一直以来,音乐教学的道德教育功能为大家所重视,如在教授小学生学唱《卖报歌》时,便会让小学生在唱歌的同时了解解放前贫苦儿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如在教授《茉莉花》时,可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通过学唱《歌唱祖国》等作品可以加深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2.有利于小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由此可见,新课标把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从另一个方面也体现出了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本质所在。小学音乐教学也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优美的旋律、充满激情的演唱和富有形态美的表演,既能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丰富其想象力,活跃其思想,又能鼓舞士气,展现出小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从小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
二、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音乐课属于“副课”的观念仍然存在
传统应试教学中,常常把音乐课归为“副课”一类,这是人们急功近利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但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仍然存在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成绩”,音乐课常常被其他所谓的“主课”占用的情况,学校的教育资源大多向语文、数学倾斜,许多学校很少有专门的音乐教室。这样一来久而久之便会挫伤音乐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很难发挥音乐在小学美育中的作用。
2.音乐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当前,很多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目标还是停留在如何教会学生顺利掌握书本中的内容知识,较少有知识的延展。这样一来,教师的注意力就会集中于唱歌、简单的乐理等知识的传授,教学模式停留在传统简单的“教”“唱”方面,整个音乐课变得枯燥无味,对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较大损害。新课程改革后,提高了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重视人的全面素质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小学生能力尤其是个性方面的培养,迫切需要将包括多媒体在内的信息化手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3.农村地区小学音乐专业教师匮乏
以作者所在的河北省为例,由衡水学院马少帅教授对河北省232所小学中的235名教师的学历、教龄、专兼职等所做的一项调查统计后发现,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学历普遍较低,而且很多是刚毕业的学生,教龄在5年以下的音乐教师占到被调查的48%。其中音乐专业科班出身的教师只占到被调查教师的26%,专职音乐教师占到被调查的41%,“专业不专职,兼职不专业”等现象较为普遍。以上众多情况的存在,一方面对农村音乐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也拉大了城乡之间音乐教学的差距,也违背了城乡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原则。
三、优化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建议
1.教学观念要更新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应当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把音乐教育作为关系到小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育的重要手段,提高广大师生和家长对音乐教育科目重要性的认识。将传统音乐课堂教学观念由单纯的知识灌输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行转换,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掌握基础乐理知识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2.教学方式要多元化
小学音乐教育最忌讳枯燥乏味、单一的教学模式,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立体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体现多元化,在课堂上以提问讨论方式精心设计教案,调动课堂气氛;充分考虑小学生爱玩好动的个性,不妨将游戏穿插在音乐课的设计中去,培养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教学中除了“唱”“听”之外,还应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歌舞表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参与表演的机会。在教学媒介上体现多元化,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如计算机、幻灯片、音响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让小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掌握音乐的常识和基本技能。
3.树立正确的考核观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考核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时讲求人性化、个性化、生活化的标准,因人而异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着眼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此外,还要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鼓励学生通过“唱”“弹”“演”等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以此来充分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挖掘他们的潜能。在考核时要坚持以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学生考核与教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确保考核结果能真实反映音乐教学课堂效果。
总之,要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在音乐中找寻快乐。丰富教学模式,利用多种艺术教学手段,使音乐课成为学生的最爱。当然,要真正实现有效教学,需要广大一线教师长期的研究和探讨,才能真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刘元平,《对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甘肃教育》,2005
2.周莹,《新时期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
3.马少帅、刘立新,《河北农村小学音乐师资现状与改革研究》,《衡水学院学报》,2010
【关键词】小学音乐; 声乐教学; 情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328-01
1 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情感是包括音乐在内的任何艺术的组成部分,古语曰“诗言志,歌咏言”。这已明确指出了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我们认为,任何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任何艺术都以自己特定的形式和技巧更集中更强烈地反映生活。当然也通过特定的形式和更集中更强烈地表现人在生活中的情感。因此,情感与形式在任何艺术中都是固有的、内在的、不可缺少的成份。从声乐作品来说,如果演唱者只有激情,而没有扎实的歌唱技能技巧,那么,即使演唱者对作品形式所含的内在的情感理解和体会得再深,也无法充分地表现出来。相反,如果演唱者只掌握了表现作品形式的娴熟的技巧,而没有情感,只能象钟摆一样机械地表达作品的形式含义,那么演唱是乏味的,难以打动听众的。
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认为,在声乐教学中,技能技巧的训练和情感培养是同样重要的,相辅相成的。这两方面在音乐教学中都应有自己的位置,都应作为教学的内容。在少儿声乐教学中都应有自己位置,都应作为教学的内容。在少儿声乐教学过程中尤其如此。
2 如何在少儿声乐教学活动中培养情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被人们称为高级情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在人的情感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它们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往往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些情感交织而成的综合体就是情操。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一方面通过音乐的特有教育功能,培养和促进学习者的情感和情操;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和促进他们的情感和情操来深刻、完美地理解和表现所学习和演唱的音乐作品的艺术意蕴,这两方面也是相辅相成的。
那么,如何在音乐课中的声乐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少年儿童的情感呢?
首先,我们必须从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来考虑。少年儿童的年龄小、阅历浅、生活经验不丰富,情感内容较单薄、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都处于形成阶段。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各种适合教学内容,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这 三方面同时来培养和促进。
根据我长期的音乐教学活动经验,以下一些手段进行“情感培养”效果较好。
2.1 通过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诠释作品的内容底蕴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音乐作品如同其它任何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其之所以产生的生活情感的底蕴。因此,它们或多或少都打上了时代精神的烙印。但是,少年儿童受到生活经历的限制,有时很难理解和体会作品所要表现的情感。即使作品的固有艺术形式(调性、节奏等)已是很大程度上预先提供了作品所要的表现作为情感外部表现的情绪的可能性,既使学生已掌握了展现这种艺术形式所需的技能技巧,如果他们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还没有真正理解和展现作品深刻情感的话,也是不能把作品的内在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例如,我曾教唱聂耳创作的《卖报歌》时,由于今天的少年儿童过着幸福的生活,不了解、也不可能体验解放前报童的痛苦生活,因此,他们把“啦、啦、啦”的衬词唱得轻松、跳跃,表现了一种欢快、明亮的情绪,而不能把作品所蕴含的对报童的同情心表现出来,达不到作品所具有的特定的艺术感染力。这是,我就给同学们介绍了这首歌的来历和历史背景,告诉他们,这首歌是聂耳和安娥在1934年为一个名叫小毛头的报童创作的。作者在这首歌中表达了对当时很多象小毛头这样的报童的深切的同情心,为他们从早到晚,忍饥挨饿,奔走街头、兜售报纸为苦难命运呼喊不平。在这首歌曲中抒发着对报童的爱和同情,对旧社会的强烈的恨和抗议。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同学的情感,很快他们在情感上很投入地演唱,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2.2 通过教师有感情的范唱和表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音乐课中,教师的情感无疑是影响学生从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师通过独特的音乐艺术手段,以自己的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和审美情感来唤起同学心灵中情感的共鸣。情感教育过程,如同其他教育活动一样是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整个情感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审美的过程,他们在老师的启发指导带领下,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去进行想象性再创造的过程,使自己的各种审美心理要素进入十分活跃的活动状态。当学生在老师的审美诱导下产生不可遏制的审美期待时,就会自觉地调动自身的感知、理智、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的心理要素。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有感情的范唱,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准确理解和表现、也有助于提高他们歌唱学习的兴趣。
2.3 创设情境,通过特定的情感氛围来强化学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