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18 16:30: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医药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医药管理

篇(1)

医药管理杂志(期刊级别:浙江省核心期刊 ) issn:1007-9203 cn:11-3070/r 邮发代号:80-585 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药管理杂志期刊简介     《中医药管理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部《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主要栏目

学术类:论著、综述、临床报道、经验交流、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热点、护理教育、护理研究、药物与临床、检验与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教育、医学人文学、中医药文献医史研究、问题探讨、病例报告、个案分析、医案医话、针灸临床等栏目。

医药管理与经营类:中医药法规、中医药论坛、热点探讨、各地中医药学会动态、新药中药介绍、中药药事管理、中医院管理、中药企业管理、中药营销、中医院服务、质量管理、护理管理、卫生管理、中药监督、中医院文化、科室建设、药事法规、病案管理、器械设备管理、门诊管理、名医风采、院长访谈录、厅局长访谈、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医疗事故与纠纷管理、科教管理、医院改制、医院后勤管理、医保论坛、医疗改革热点、院长论坛、中医药信息化等。 

篇(2)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迅速,在整个制造业中的比重较大幅度上升。据统计,制造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1993年的84.6%下降为2001年的78.6%,降低了6个百分点,而医药制造业占整个制造业的比重由2.1%上升为3.2%,提高了1.1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医药制造业在我国整个制造业中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制药企业总体创新能力有限。创新是医药行业的命脉。医药行业的创新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健康不断面临着各种新疾病的威胁,医药行业必须不断拓展自身开发的领域;二是细菌和病毒的变异使传统药物的疗效降低,这就促使人类加快药品升级换代的步伐。医药行业又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产业。由于医药行业一直面临着不断创新的巨大压力,因此医药企业就必须得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发达国家医药业将销售额的10%~20%用于新药研究与开发,其研制成功一种新的化学合成药耗资2-3亿美元以上。而我国2003年的医药产业的总产值是1200亿人民币,不如国际制药巨头默沙东公司一年的产值,而我国整个医药工业的研发投入,几年来都只能在总销售额的1%左右徘徊。

医药产品以普药为主且技术含量低。普药,是指较为普通的药物,具有临床应用普遍、疗效确切、用量较大、价格较低的特点,并且大都为国家基本药物,普药的生产厂家大多为缺乏资金实力、研发力量、营销网络等基础的中小企业,所以,与新药、特药相比,其技术含量低,由此导致附加值也很低。从总体上看,我国制药水平还明显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制剂附加值与原料药的比值是3:1,仅是美国同类比值的十几分之一。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普药生产企业的经营效益普遍较差。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我国制剂生产落后,以仿制国外新药为主,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由于我国医药行业的创新能力不足,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流通着的国产药品基本都不是原创新药,生产非专利药(仿制药)一直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支点。事实上,除中药之外,我国目前的药品中几乎没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

医药制造业的竞争态势

由于我国医药事业起步较晚,相比国外同业来说,其较低的创新能力和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欠缺使得我国制药行业现阶段呈现出特有的竞争态势:

(一)行政性进入壁垒较高,垄断势力较强

众所周知,医药行业的生产要受到国家行业部门的严格控制,其行业内企业均要进行资格审核和获取许可证。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行业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早已宣布,在2004年6月30日以前,我国所有药品和原料药生产企业必须符合GMP要求,并取得证书。自2004年7月1日起,凡未取得相应类别GMP证书的企业,一律停止生产。特别是新药的生产,由于存在一定的行政保护,其垄断势力凸显。我国有关管理部门对“新药”的界定有两种标准:一是从未在我国批准生产的药品,二是未被批准在我国上市的药品。由此可见,我国的“新药”概念既包括专利药,也包括我国从国外引进的超过专利保护期的非专利药。正因为如此,我国对新药主要实行特殊的行政保护,即“对通过审批的新药,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发给新药证书。”这种行政性进入壁垒使在位制药企业拥有较强的垄断优势,这种垄断优势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制定较高的价格获取垄断利润。

(二)企业经济规模小,行业集中度较低

企业经济规模是工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基础,医药制造业总体上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规模经济要求不是很高,但企业的经济规模对于企业的研发投入、国际竞争力和长期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我国过去由于实行地方审批,受地方利益的趋使,各行政区分别审批建立医药生产企业,造成全国的医药企业数量众多,但每个企业的生产规模相对都较小,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这种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为明显。虽然近几年我国企业的平均规模较大幅度上升,但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平均生产规模仅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企业平均规模的5.6%~28.2%。较低的生产规模和众多的企业数目导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非常低。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医药制造企业CR4为6.85%,CR8为8%,20强的国内市场集中度也仅为42%,而世界医药市场上20强却占据了世界市场66%的市场份额。可以推断,随着我国今后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医药制造业面临的国外同业的竞争压力会日益加大。

(三)竞争方式主要依靠价格手段,技术创新和服务等非价格手段使用较少

因为受到国内用药水平低、难以进入国外市场、国内医药基础研发薄弱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新药研究的预期回报率较低,导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不足。美国医药制造业的R&D强度是我国的7倍。2001年,我国投入的医药研发经费仅为14.1亿元人民币,而国外平均一个新药的研发投入为8亿美元。另外,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不健全也是导致创新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国外普遍实行的专利保护制度相比,我国对新药的保护程度存在明显的差距。而国外医药生产企业之所以能获得较高的利润回报,是与其因知识产权保护而带来的垄断地位分不开的。

(四)子行业间竞争不均衡,优势部门的优势不突出

制药行业如果按照制药的方法和原料分,主要可以分为化学制药行业、生物制药行业和中成药制药行业三个子行业,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高度综合和相互渗透的新兴产业,其所需的高投入、高技术及其所具有的高风险特性使该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我国生物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从一开始就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生物技术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年销售额223亿元,占医药制造业8%。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生物制药在资金投入、新药开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上都远远落后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生物制药的产业化水平很低。化学制药行业在我国是相对成熟的,是我国制药行业中的主力军,但是由于我国化学制药主要以普药为主,技术含量低,其优势尚未张显。中成药作为我国的瑰宝,目前我国中成药年销售额578亿元,占医药制造业的21%。三个子行业中,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的利润率达11%,超出行业利润率2个百分点,化学药利润率较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化学制药行业的重复建设较为严重,导致行业内竞争激烈,药厂之间竞相压价导致企业利润率降低;相对而言,生物制药由于其资本投入要求高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中成药往往由于其配方多为专有技术,也形成了一定的进入壁垒,所以生物制药和中成药具有相对较高的利润率。

医药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战略

(一)加大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和销售

化学制药行业目前是我国制药业中的主力军,由于我国新药研发能力比较薄弱,所以仿制药和原料药成为主导产品,特别是原料药,在我国药品出口中占到了90%以上。尽管当前我国医药业亟待提升创新能力,但研制新药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及较高的风险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无法承担的,这一点与国外著名的医药企业是无法比拟的。但是我国可以集中发挥在原料药生产中所具有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原料药的制造,等到我国原料药的输出在全球制药产业链中占到举足轻重的地位时,就可以反过来影响国际医药产业,而国内产业规模的升级也会给研发带来更多资金。

(二)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立法

从国外医药企业的发展来看,一个国家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是促使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如上所述,一种新药从研制到上市常常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周期,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而且要面对研制失败的风险,因此医药行业较高的利润回报与该行业所承担的高风险是相联的,而为确保医药企业在创新成功的同时能获得较高的利润,给予医药企业必要的垄断特权是必要的,所以许多国家对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非常大,这一方面表现在药品具有较长的专利保护期,西方发达国家大公司开发新药的产品专利保护期一般为18年,工艺技术类专利保护期限另外新增15年;另一方面表现在专利期内的新药价格不予限制,完全听凭市场决定。这样就保证了专利新药可以获得应有的高利润,在利润的刺激下,企业具有了进一步创新的动力,企业之间的竞争促使市场上新药不断涌现,整体医药水平不断提高,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我国已是世贸组织的成员,要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就应与其他国家的法律制度接轨,为专利新药创造一个宽松的市场环境,以鼓励和支持制药企业不断研制专利新药,增强国内医药行业的研发能力和经济实力,确保我国医药企业能够从容应对国外制药企业的竞争压力。

(三)推进企业重组和兼并

发达国家的发展已经证明,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是当今各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进入21世纪后,这种趋势日益明显。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主要是基于市场的并购和重组,这一点可以从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金融业和汽车业的大合并中得到说明。但从我国实际状况来看,在规模达100亿美元的我国医药市场上分散着3000多家本地企业,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占据领先地位。分散的格局和重复的建设带给企业的只能是无序的竞争和低廉的价格。因此在国际医药巨头的竞争压力下,我国医药企业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整合,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促进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生产

目前国际上中成药销售市场中,日本企业占据了90%的份额,我国中药业之所以未能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中药缺乏制作的标准化规则,与西药的制作相比,缺乏完善的质量、技术标准体系,导致传统的中药没有专利,无法在国外市场上获得认可。国家医药产业“十五”计划鼓励中药现代化,我国医药企业应积极利用政策的支持,不断改良中药的生产方法,推进中药生产的规范化、产业化和集约化进程,在此基础上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申报药品专利,甚至可以采取“以医带药”的做法,通过在境外开办中医诊所将中药带出国门。

总之,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制药业只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积极应对国际挑战,才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多纳德•海,德理克•莫瑞斯.产业经济学与组织[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2003

篇(3)

(二)盘点药库药房的药品药品的品种数量、收支管理及药品的进、销及存因为实行电算化,查询就更加的方便快捷,对贪污盗窃和兑换药品的事情进行了有效的遏制。然而药品会计工作人员也必须加强管理。药库药房应必须进行不定期与不定品种的滚动式的盘点,这是一种省时又有实效性的盘点。它能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这取决于药品会计的尽职尽责进行监督,并做到帐实相符。

(三)能够对药品会计的业务素质进行提高良好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是药品会计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同时应向管理者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并要善于总结经验。药品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对药品管理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对工作人员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及财务管理的技能培训。药品会计因熟悉工作时间较长,工作技能与工作经验关系密切的原因,所以应适当延长轮岗周期。

二、现阶段医药药品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药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医院的各科室经常会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产生结余的药品,药品的流通会因此出现阻碍。即使有相关部门的药品管理规定,也无法从根本上遏制这种现象的发生。

(二)药品收入方面的问题医院收费处收费员的编制报表与药房的统计在时间没有同步,会形成药品的收入形成不确定性。如果这个医院住院部的电脑程序与门诊部的电脑程序使用了不同电脑公司的电脑,电脑的管理员如果也不一样,会形成住院部的电脑程序与门诊部的电脑程序造成脱节现象,收入的确认会因此而复杂起来。

(三)药品价格存在问题老百姓看病难与看病贵的问题,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是药品价格虚高导致的原因。即使所有药品都在网上招标,也避免不了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同时医疗保险目录的药品也存在价格问题。医疗保险的药品价格高成了不成文的暗规则,即使媒体报道了这方面的药品价格,仍避免不了。药品的流通环节是药品价格虚高的根本原因,医院不过是药品流通的一个中间过程罢了。

三、会计管理信息化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需发挥信息系统整体优势

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医药会计管理信息化,对医院的医药资金、成本及利润进行预算、控制欲评价。它不仅为医院的经营提供管理活动过程中的信息,也为医院决策提供相关的信息。会计管理信息化与会计核算信息化是相对而言的,它们在内容上不同。会计管理信息化从微观经济层面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并与以后的变化相适应,从宏观层面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信息化和对会计信息的管理。医院的管理系统是全面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包括了预测与决策、规划与控制及核算与分析等相关功能,而且通过系统集成技术形成数据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有机整体。会计作为医院全面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挥信息系统整个优势。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学的一种,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上来,进而发挥信息系统整体优势,需要医药药品会计有灵活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用计算机来处理一些会计事务。医药药品会计管理信息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必须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进而提高会计管理信息化的水平,从而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四、会计信息化实践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计算机软件的问题医院在推广使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因为软件的价格及售后服务费用较高,医院难以承受,以致软件在医院的推广受到影响。国家颁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视则》等一些规章制度,对财会软件的管理和应用进行约束。

(二)区分“电算化会计系统”与传统会计的关系1.药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对医院的医药药品从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到传输使用的整体即信息系统。对医药药品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与报告使用会计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即电算化会计系统。2.数据集中存放和管理的特征电算化会计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技术,对统会计数据重复记录分散存放的方式进行改变,实现数据分类集中存放,既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又能完全取消各种会计明细分类账和对账操作,进而实现数据共享。

(三)处理好会计电算化与审计的关系会计信息系统形成网络化、智能化,内部控制的模式非常重要,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也应细致。对内部控制中时间控制的研究,不仅能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正确运行,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也能在减少系统的风险、保证系统的安全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也可以作为对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审查线索。

(四)加强会计信息的系统化管理医药药品会计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必须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在社会诸多领域处理各种信息方面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计算机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在会计中得到了应用,对医院的医疗情况中的数据进行采集、汇总成各种信息。会计工作者为决策者提供提供准确、真实、切实可行的信息。对药品的调价、日常对帐、药品的库存情况、月底的盘点打印报表等通过计算机完成,实现了药品的动态管理与管理的透明度。

五、提高会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措施

篇(4)

第二条*市医药储备资金主要用于储备应对较大和一般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所需的医药物资。储备资金必须严格管理,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承担*市医药储备任务并占用医药储备资金的单位,以及与医药储备有关的政府职能部门。

第四条医药储备资金来源:

⑴政拨款(包括以前年度拨入的医药储备资金);

⑵药储备资金存款利息收入;

⑶社会捐款及其他来源。

第二章资金的使用与管理

第五条为了管好用好医药储备资金,有利于医药储备的调动,市级医药储备工作原则上委托符合《*市医药储备管理办法》(京药监办[*]98号)规定条件的市属国有医药控股企业(简称“承储单位”)承担。经联系小组研究,并报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批准,可以由非国有企业承担部分储备任务。

第六条储备资金的拨付。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市医药储备工作联席小组确定的医药储备计划,结合医药储备资金结存情况,商市财政局同意后,向承储单位下达拨付医药储备资金的正式通知,并由市财政局按规定的程序下拨医药储备资金。

第七条储备资金的调整。因医药储备计划调整或其它因素影响,对承储单位的医药储备量进行调整时,承储单位占用的储备资金也要做相应调整,即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调整后的储备计划,向储备单位书面下达资金调整通知,由市财政局增拨或调回医药储备资金。

第八条为确保医药储备资金有效使用,在没有发生较大和一般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时,轮转保值的产品库存量不得低于储备计划的70%,定期核销的储备品种按照储备计划足量储备。

第九条医药储备物资实行“承储单位轮转运行,使用单位有偿使用”的原则。医药储备物资按规定动用后,承储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销售价格与接收单位进行结算,及时收回货款,并迅速按储备计划补充储备药品。调出的药品物资不属于国家定价品种时,按市场价格确定结算价格,但市场价格低于储备商品的成本价格时,一般应按保本原则核定,确保医药储备资金完整保值。

第三章财务管理

第十条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要监督承储单位建立健全医药储备资金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报表,会同市财政局根据储备计划调整储备资金,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承储单位要指定专门财务人员负责储备资金的管理工作,企业要保持财务人员的相对稳定和连续性。

第十二条承储单位应对拨入的医药储备资金及储备的药品物资的品种、数量单独设帐,准确反映储备资金来源、使用和结存情况。

第十三条为保证储备药品物资质量,药品物资要轮转运行,轮转时要做好记录。遇突发事件调用医药储备时,要按照《*市医药储备管理办法》(京药监办[*]98号)规定的相关批准文件,调出药品要有详细的调出记录。

第十四条医药储备资金在承储单位内形成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相应增加医药储备资金,纳入储备计划,用于医药储备,不得挪作它用。

第十五条储备医药物资的轮换、调拨等收入计入承储单位的产品销售收入下设的“特种医药储备收入”科目,并按先进先出法结转销售成本。储备资金在承储单位发生的利息冲抵承储单位因承担储备任务发生的医药储备物资常规损耗。

承储单位因承担储备任务而发生的采购、运输、仓储、保管、轮换等费用,列入承储有关费用科目,由企业在当期损益中消化。其中专门用于解毒杀毒、反核生化恐怖袭击、紧急救治等的药品、疫苗、检测试剂、医疗物资,确因轮换困难,导致储备品种过期失效或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国家政策的重大调整引起的医药资金损失,储备单位应在一个月内,分品种、规格、数量、金额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并附有关证明材料,经审核后上报市财政局审查处理。

第十六条承储单位要建立健全储备资金财务报表制度,每半年将储备资金的增减变化和有关财务报表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年度终了,由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汇总后报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备查。

篇(5)

1.1 危机

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的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企业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危机是不可预见的、不稳定的、不确定的、具有高度威胁性的不可控制的具有连带效应的突发事件。

1.2 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就是寻求应对危机的最佳方式。要正确分析和认识危机,了解危机发生的原因,通过危机预警、危机防范、危机处理把握和控制危机局面,使危机对医药企业的损害程度降至最低,并从中寻求新的生存发展契机。即一方面加强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的发生,另一方面在危机发生后有效地应对、化解甚至利用危机,使危机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并从危机中寻找新的契机。

2 医药企业信誉危机

2.1 信誉危机

信誉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指导下,在经营管理等过程中获得的社会评价,是企业在社会上公认的信用和名声,是公众对企业的肯定和信任程度。

企业信誉危机是指企业在遭受突发事件或重大事故时,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的影响,原有的良好的企业形象受到破坏,企业信誉受到明显影响。

我国国有医药企业信誉危机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是由我国国有医药企业的现状造成的。

2.2 医药企业的现状

国有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缺乏大型龙头企业 。大多数企业不仅规模小、生产条件差、工艺落后、装备陈旧、管理水平低,而且布局分散,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远远低于先进国家的水平。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多数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自身的品牌和特色品种。而外资医药企业近年来在我国明显增加,无论在产品竞争还是在人才竞争上都比我国国有医药企业有优势,国家对其又有保护和扶持政策,使得我国国有医药企业的竞争力减弱,国有医药企业可以说是危机四伏。

2.3 医药企业信誉危机的环节

医药企业大部分规模小,布局分散,企业的主打产品是仿制药,缺乏自己的竞争优势。

医药企业在经营决策过程中,如果自身定位错误,对市场的评估不准确,盲目投资,经营政策选择不妥当,可能造成医药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下降,效益降低,致使企业产生经营危机甚至财务危机。

企业管理者专业素养缺乏;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缺乏激励制度和竞争机制,不能考虑员工的需求,使员工没有归属感和忠诚度,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员工满意度下降。

企业的信誉体现于产品和服务中,产品服务质量下降,服务态度冷漠,甚至发生严重的违法违纪现象,致使企业的名誉严重受损,使企业的社会公众形象削弱,诚信度下降,造成企业的信誉危机,从而可能引发产品危机甚至市场危机。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对外商医药企业有保护和扶持的政策,使外企相对国企来说有很大的优势,外企的竞争力比国企强大。国企间的竞争,国企与外企间的竞争都使得很多没有优势的国有医药企业产生严重的生存危机。

对信誉危机的有效管理是一个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此对信誉危机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3 医药企业信誉危机管理

医药企业信誉危机管理是指寻找处理危机的最佳方式。正确地分析和认识信誉危机,寻找信誉危机发生的原因,找出处理信誉危机的策略。

3.1 医药企业信誉危机管理模型分析

3.1.1 建立信誉危机上报机制

信誉危机管理首先是对信誉危机成因要素的识别。对每一个信誉危机成因要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信誉危机预警机制,以便为将来的信誉危机防范、准备、应对过程提供指引,这样才能在信誉危机发生时有条不紊、急中有序。

建立完整的监测系统,及时、准确地收集相关信息,包括对企业内部诱因、外部诱因、客户链各种相关信息的分析,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内通外达,信息交流畅通无阻。

建立自检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检查、监测,第一时间发现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乃至消除发生信誉危机的诱因。

识别信誉危机,正确地分析监测系统收集到的相关信息,找出信誉危机产生的根源所在。假如一个医药企业对自身面临的信誉危机成因要素一无所知,又怎么能对信誉危机进行防范和及时反应?

要及时把信誉危机及其成因上报到信誉危机管理指挥中心。上报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快和准,以便信誉危机管理指挥中心及时做出有效的决策应对危机。

3.1.2 建立信誉危机管理指挥中心

决策指挥中心应果断地做出科学而有效的决策,指导企业成功地处理信誉危机,抑制危机事件蔓延。在尽力控制危机的发展之后,最重要的就是从危机反应状态进入积极处理状态,以求迅速平息危机,弱化危机的负面影响并尽快从危机中恢复过来, 重塑企业信誉及企业的良好形象。

对外公关中心应引导舆论,要真诚、坦率地面对媒体和消费者,争取媒体的支持,并积极配合媒体工作,对媒体不能抱有敌意的态度,而要保持平等的心态,相互尊重,既不要像对敌人那样,也不必过于卑恭,应把记者当成平等的人或同事,在打交道时注意礼节,主动配合媒体的采访,及时提供媒体所需要的素材。诚实面对,主动承担。医药企业应站在为消费者和社会公众负责的立场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处理和适时的安排,以维护企业信誉和形象,同时,通过新闻界向社会表明企业将全力以赴处理危机的积极主动态度,争取赢得新闻界和公众的理解及好感。积极主动的态度是企业敢于面对危机和敢于承担责任的表现,如果企业不表态,立即会有舆论或政府公开出来批评或谴责,这将导致危机蔓延。一旦对公众做出任何承诺和保证,都要全力以赴去实现,保证企业的信誉。

企业信誉受损后,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等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此时企业的凝聚力非常小,随时都有可能瓦解,因此,对领导和员工进行减压是必要的,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一起努力共度难关。

3.1.3 危机处理评估中心

在危机进入恢复期后要对此次信誉危机事件进行总结,吸取危机处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防范下次信誉危机的发生。要对危机进行跟踪和反馈。事物总是动态发展的,在环境和改革的发展变化中,总会有新矛盾、新的情况,“管理决策-实践结果-管理决策-实践结果”是一个认识不断升华、循环往复的过程。

4 案例分析

2000年中美史克在国家卫生局宣布禁止和生产含PPA的感冒药后,运用危机管理成功地度过了难关,得到了公众的谅解。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中美史克都保持着积极主动的态度,一方面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停止生产其知名品牌康泰克和康德;另一方面积极主动与媒体和公众沟通,在同行大肆炒作和攻击时仍然保持冷静的态度,用其真诚打动了媒体和公众,得到了大家的信任和支持,保住了企业的声誉和市场。

5 结语

药品和其他商品不同,它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良好的信誉对医药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企业信誉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和生产力,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的最大的竞争优势,是企业驰骋商场的一张王牌,有了它,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决定着企业的未来。企业的信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当医药企业产生信誉危机时,企业不能逃避,应该积极地应对,运用信誉危机管理模型对危机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仅使危机对企业的破坏力降到最低,而且能增加经济利润,重塑企业信誉和形象,甚至还能为企业寻求新的发展契机。

篇(6)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1-0159-02

1 医药企业进行产品管理的必要性

1.1 产品管理的内涵

产品管理是将企业的某一部分(可能是产品、产品线、服务、品牌、细分等)视为一个虚拟公司所做的企业管理,目标是要现实长期的顾客满意度及竞争优势。简言之,产品管理是从产品概念直到产品上市,包括后期跟踪,提高产品竞争力,把握市场风险,控制成本的一系列活动的管理思想。职能上贯穿公司所有业务部门,周期上覆盖产品所有生命历程。

1.2 产品管理与一般营销管理的差别

(1)产品管理与营销管理二者责任范围不同。

产品经理一般只是负责单一产品或一条紧密关联的产品线,并不关心他们所在的业务领域的日常运作状态。而营销经理负责的是一个部门或战略业务单位,所以他更关心产品“组合”的管理工作和他所在业务团体的长期战略方向。

(2)产品管理与营销管理二者做出的决策性质不同。产品经理只为他们的产品制订营销组合考虑:该花多少钱去做广告?怎么应付竞争者的折价促销活动?什么样的分销渠道才合适?诸如此类。而部门营销经理通常要为下面这些问题作战略决策:增加何种产品?撤出何种产品?怎样管理才能实现整个部门的财务目标?

(3)产品管理和营销管理使用不同的时间尺度。

产品经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要求他们尽快获得成功,所以他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短期内的市场份额、业务量以及利润目标上。营销经理也关心这些短期目标,但他们会更多地从长远角度考虑整个企业的走向。

如下表所示:

1.3 产品管理在医药企业的导入与发展

我国的医药行业是国内比较早地引入产品管理体系的行业。上世纪80年代,西安杨森、中美史克等外资企业在国内率先引入了产品管理体系,即其在中国上市的每一个产品均由专门人员负责管理,每一个产品均设计了清晰的产品定位和品牌形象,此举实施后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涌现出一大批诸如“吗丁啉”、“康泰克”、“扶他林”、“络活喜”等家喻户晓的“品牌”产品,可以说产品管理制为这些外资制药企业在中国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中国国内的制药企业也开始尝试引入这一体系,塑造出一批熠熠闪光的产品品牌,到90年代中后期,众多国内制药企业纷纷加入这一行列,开始设立产品经理的职位,推行产品管理体系。

1.4 产品管理是医药企业迫切需要的内在管理要求

产品经理的职责是管理与其产品服务线有关的大小事务,并整合企业各部门,凝聚焦点以使策略完整一致,在充分掌握市场需求的背景下协调产品上市的过程,使产品达到其最大价值,为企业带来长远的获利。这一领域的管理需求对于中国医药企业显得愈加迫切,成熟的规范、流畅的产品管理成为众多国内药企发展壮大的门槛。

2 医药企业在产品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高层对产品经理制度认识不足

国内的产品经理制度经历的时间较短, 它对国内很多企业而言还是一个新型管理制度, 习惯于部门职能“纵向管理, 老板协调”的国内企业对这种职能分配几乎无法下手,最终实现的产品经理制度也是一种“中外结合”的畸形形式。职能部门实行的是纵向管理制度,部门的管理者不但管理行政事务,而且也管理部门工作的内部安排。而产品经理制度强调纵向的协调管理, 部门绩效管理几乎没有包含对产品经理制度的支持。在这种状况下, 产品经理的真正职能很难发挥。

2.2 制药企业在产品管理方面缺乏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1)缺乏明确的产品发展战略。

国内医药企业的产品发展战略主要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产品结构涉及多个治疗领域,营销资源分散,重点产品不突出,形成“一品不大”的局面;二是产品结构偏重某个治疗领域,营销资源过分集中,重点产品销售比例过高,而其他产品则难以为继,形成“一品独大”的局面。

(2)缺乏新产品上市的策略性思考。

大多数企业家迫于经营压力,对新产品提出当期销售、当期盈利的目标,市场部缺乏周详的市场调研和上市策划,销售部门只能按着自己的理解进行市场开发和销售,目标市场不明、产品定位不清、营销组合策略不到位,销售及市场脱节,导致新产品上市失败。

(3)缺乏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科学管理。

一个正常销售的药品一般经历市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几个发展阶段,由于企业缺乏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策略和手段,致使一个很有市场前景的产品进入市场不久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被淹没,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对于大多数的仿制药品而言,就更难逃脱中途夭折的命运。

(4)缺乏产品评估和科学的组合策略。

科学有效的产品组合能够带来持续的销售增长和利润回报,国际著名的医药企业在产品开发方面往往是上市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形成良性的产品梯队,而在上市产品中通过有效的市场运作又会形成金牛产品、明星产品和问题产品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了研、供、产、销一体化高效协同运作,统一竞争目标市场,而中国大多数制药企业都或多或少面临着产品接替不上的尴尬局面,上市产品又往往表现为金牛产品和明星产品过少,而问题产品和瘦狗产品过多的现象,企业的产品结构及市场表现另人担忧。

2.3 缺乏系统的产品管理体系

对于产品的管理,是企业的头等大事。产品线的确定、产品梯队的构建、产品策略的执行等,都是一个系统工程,许多医药企业在产品培育的过程中,缺乏系统的产品管理体系,常常是已经上市的产品缺乏系统管理,没有上市的产品缺乏长远规划,追求面面俱到,没有一个层次清晰的产品管理体系。

2.4 对产品管理团队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产品经理是直接面向客户、带领团队创造价值的领军人物,因此产品经理个人及其所率领的团队的能力往往决定了该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能否调动整个产品管理团队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医药企业大都缺乏对产品管理团队的较为健全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因而导致产品管理团队成员的潜能不能得以充分发挥。

2.5 忽视对产品经理的培养

产品经理是产品管理体系中最为关键的要素。一个卓越的产品经理应该具有如下职能和作用:全面管理产品,从营销策略的制定到推广活动的策划及组织实施;为产品的销售目标、市场份额、利润指标的同步增长负责;为公司业务的发展寻找新的市场潜力和机会;在公共关系、财务、预算、生产计划、销售预测、规章制度、销售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系统的管理流程。培养一个成功的产品经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内药企的产品经理在素质培养、专业性水平方面与外资企业尚存在一定的距离。忽视对产品经理的培养必将对企业整个产品管理的有效进行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3 医药企业有效进行产品管理的对策研究

3.1 营造良好的产品管理环境

产品管理是营销导向型公司最复杂的管理职能之一。争取高阶经理的支持会成为决定某个产品管理成败的决定要素。大凡创业企业的产品往往很成功,从立项到上市都是以最佳姿态运作,其原因是老板把产品和产品过程当作身家性命来看待。只有让企业高层倾力参与和支持,营造产品管理的良好环境,才能使产品经理的职能真正得以发挥。

3.2 明确产品管理的目的和范围

产品管理的目的就是让企业的产品更好卖,产品管理的范围/内容可划分为产品战略管理、产品线规划、产品规划、产品开发、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五大模块。这五大模块之间是彼此关联、相辅相成的。其中,产品战略是解决产品发展方向的问题,它为其它四个模块提供了方向指导,使其不偏离公司的战略和产品战略;产品开发是在有规划的进行开发,而非投机或随意式的开发;同时,产品上市后并不是一起任其发展,直至没有人买为止的,而是主动的进行生命周期管理的。企业只有将产品管理的这几大模块高效、顺畅的衔接起来,才能让企业在市场上表现出持续发展的活力,才能源源不断地、有序地推出符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

3.3 建立一套系统的产品管理体系

产品管理体系应包括产品管理的流程、组织、工具等。产品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产品战略制定、实施及考核流程,产品线规划流程,产品规划流程,产品开发流程,产品生命周期流程。同时这些流程还必须与公司的市场管理流程、供应链流程衔接起来,否则很难发挥产品管理的效果。有了产品管理的流程体系,就需要设置相应的组织去执行这些流程。组织设置的是否恰当,会影响到流程的执行效率和效果。有了流程,就知道做什么,如何做;有了相应的组织,就知道由谁来做。但要知道怎么做,还需要一些专业的工具和方法。所以建立与产品管理流程相适应工具与模板是十分必要的。

3.4 制定和明确对产品管理团队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产品管理团队/产品经理要对产品在市场上的成败负责,所以就应该明确他们的职责、任职资格,在此基础上明确对他们的考核办法、考核指标和激励措施(如奖金、股票、迁升等)。

3.5 重视对产品经理的培养

建立产品管理体系对产品经理的要求很高,因此,医药企业对产品经理的系统性教育和上岗后职业化培训对于产品管理的有效和可持续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国家对医药市场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一种全方位的竞争。国内制药企业只有不断加强产品管理才能提升企业整体营销水平,从而应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哥乔斯.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大卫•A•艾克.品牌领导[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篇(7)

就当前情况看,相关专家对中医药的立法称谓选择存在很大争议。根本原因在于,相关学者对我国中医药的基本概念在认识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医药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从部分专家的角度,把中医药的立法名称确定为《传统医药法》是恰当的。但这种立法称谓的确定从民族发展的角度讲却是不合适的,这些“民族派”学者认为,把中医药的立法名称定为《中医药、民族医药与民间医药法》较为恰当。就目前情况看,持有这种看法的学者占据多数。虽然中医药和以往相比在全世界范围内被业内人士所认可,但被人们所熟知的还局限于狭义上的中医药。人们熟知的中医药指的就是汉族中医药。对于其他民族的中医药,还处于懵懂状态,对其了解也知之甚少。根据上述观点,这些“民族派”的学者赞成将中医药立法名称拟定为《中医药、民族医药和民间医药法》是较为合适的。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各个民族之间医药的发展。还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将中医药立法名称确定为《中医药法》比较贴切。“中医药”三个字言简意赅,既可以是中国医药,也可以是中华医药,同时,这种立法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中医药的历史发展进程,也包括了中国其他民族的医药文化。根据上述理由,相关专家将中医药立法名称确定为《中医药法》。笔者经过权衡利弊,赞同这一种说法。

二、中医药的立法名确定为《中医药法》的必然性

(一)“传统医药”的称谓不能充分展现中医药发展历程

现如今“传统医药”的称谓在全世界的药学代名词中广泛流行。但“传统医药”这个称谓并不能将整个中医药发展历程进行充分展现。“传统医药”这个名称本身并无歧义,但由于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如果将“传统医药”这个称谓体现在当今我国中医药名称立法当中,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存在的。因为这个名称从根本上对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给予了否定态度。在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关于中医药研究的相关守则中,将“传统医学”进行了如下定义:传统医学利用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以及用现代医学理论不能解释的方式对人类的健康进行治疗诊断。基于世贸组织对其相关定义,我国有专家认为,将传统医学作为我国中医药立法名称是不全面、不恰当的。传统医药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指的是一种技术和实际操作的统一名称。从上述观点可以发现,将“传统医药”作为我国中医药的立法称谓是不恰当的,也是不符合时展的相关要求。

(二)“民族医药”和“中医药”名称并列的弊端

“中医药”这三个字虽然非常简单,却蕴含了非常广泛的含义,将中华民族各族医药的智慧结晶加以全面性的概括。用“中医药法”作为中医药立法的名称显然比其他冗长复杂的称谓要恰当得多。另外,我国各民族的医药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在,汉族医学推崇“五行”之说即金、木、水、火、土;苗族医学讲究的是按照致病“六因”展开具体治疗;蒙医学中的“三邪”学说中都是相互联系的。将中国中医学看成整个有机体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就能够让中国中医药发展的更加繁荣。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医学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如果在这种条件下把中医药进行细分处理,必然会对我国中医药的发展道路产生不利影响。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是包含关系,两者层次不同。如果将两者进行并列处理,从民族团结上来讲是起到反作用的。

三、中医药立法名称和管理

(一)中医药立法名称和管理之间的联系

1.相对于国家政策而言,法律的本质更加具有稳定性。从这个角度来说,法律应当是国家政策的一种稳定性表现。所以,中医药立法称谓的确定就是对我国中医药管理相关法规进行巩固。

2.将中医药称谓进行立法处理,也就是说该名称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对中医药的立法名称进行准确的定义是为了确保中医药管理的发展。将我国各民族医药的名称进行整理和归纳可以为我国中医药在管理上提供极大地方便。

(二)中医药立法名称的确定对其管理方面的影响

香港在1997年制定的中医药条例中对该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民族医药的管理参照本条例施行。”为了民族团结,经过综合考虑我国将中医药立法名称最终确定为《中医药法》。这样制定的并不是相关管理者工作疏忽,而是中医药立法名称与中医药管理结合了我国国情进行综合考虑所制定的。从目前情况看,中医药的地位远远不及西药的地位。中国各个民族的医药文化都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对于中医药的相关管理应该将各民族医药文化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将管理力量加以集中。

(三)我国中医药管理的前景

从时间的角度来分析,我国传统医药和对医药事业的创新改革都是属于当今我国中医药管理范围之中。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分析,各民族医药和民间传统医药都是在中医药管辖内。基于上述观点,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出台《中医药法》之后我国在相关古代文献研究、中医药的改革与创新等方面都有着崭新的前景。出台《中医药法》也充分地将我国中医药的前沿向世界范围内进行展现。中医药管理要向西医管理看齐,也要制定出一个系统性的管理规范,以便于相互借鉴经验。到了各民族医药都拥有完善体系一天,我国的中医药管理也迈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梯。

篇(8)

B药厂在1997年初也有一个中成药新产品上市,年初定下600万元的销售指标,年底却完成900万元。尽管全厂上下对能大大超额完成任务感到异常兴奋,欢欣鼓舞。然而从营销管理角度来看,这并非是一个让人值得高兴的事,我们看到同样目标与现实差距也是如此之大。

通过 A、 B两家药厂的情况可以看出 A药厂肯定失落感十足; B药厂欣喜若狂。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B药厂同 A药厂一样没有成功,因为他们在营销目标订立与管理上是一样失败的。我们可以看到国际上的大制药公司及国内的合资药厂如"杨森"、"史克"、"施贵宝"的目标制定与实际差距一般不会超过10%。

目标制定对药厂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因为没有目标就像一个没有方向或没有目的的旅程,你没有办法为这个旅程做充分准备,也不知道自己将会走到哪里。对于药厂,我们制定了目标,就可以根据这一目标安排生产,投入市场开发费用,组织销售队伍,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除此之外同时还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制定有挑战性的目标来提高员工积极性和绩效。

·可以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客观依据。

·将每个员工的工作与公司的整体发展目标联系起来。 、 ·在整个企业系统内制定目标,明确对每个员工的要求,有助于促进计划与协调。

·使员工明确了解组织对他们的要求。

由此可见制定目标对于一个企业是如此重要,因此国内外各企业都在大力推行目标管理这一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然而目标如何制定、如何管理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有效使用的。

企业发展需要目标,正确的目标可促进企业发展。然而有了一个错误的目标,将会比没有目标对企业的危害还要大。目标过高,生产过剩,职员过多,市场投入过大,销售人员及管理人员因为明知指标不能完成而采取放弃态度,使投入与产出失控。目标过低,生产能力设计不足,市场投入过小,销售人员压力不够,本应占领的市场却没有占领,给竞争对手有充足的时间抢占市场,这样尽管你完成了今年的指标却失去了大块的市场份额,后患无穷。 一、目标制定

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是-个十分重要的,作为公司要制定公司的总目标,各地区及部门要制定各地区及部门的目标。每个业务人员要制定个人的目标,要有长线目标、中线目标及短线目标,分每年、每季、每月、每周、每天及业务拜访中的每次拜访都要制定目标。那么一个适当的目标应该怎样制定呢?

首先我们要充分地了解市场,有科学的市场调研。我们要了解将开发地区的人口数、该产品所治疗疾病的发病率、易感人群、地区经济状况、医生的用药习惯、治疗该种疾病的所有药物的销售总量、竞争产品及公司的情况、我们的销售网络分布及你希望的市场份额等等各方面的情况。

然后根据以上了解的情况对你的产品、公司及销售策略进行一个系统的 SWOT分析。

S- Strength 优势。指你产品或公司自身与别人相比所具有的独特的优点及长处。如:服用方便。

W- Weakness 劣势。指你产品或公司自身与别人相比的不足之处,比别人差的地方。如:价格较贵。

O- Opportunities 机会。指整个市场环境给你提供哪些机会。如:发病率高、病人多,政府的政策保护。

T- Threats 威胁。指整个市场环境中对你不利的情况。如:竞争产品多且功势强,市场占有率大。

然后以 SW为纵轴, OT为横轴画一坐标。

你把将要推出的产品在坐标上定位,你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你的产品处在什么情况之下,根据它即可设计出适合的市场推广方案。

SWOT分析方法,不仅适合分析公司、产品,还适合分析一个工作方法、一个行动方案、一个销售政策等,灵活运用可以得到明确的指引。

在进行 SWOT分析后,我们可以为公司或产品制定一个目标了。制定目标要符合 SMART原则,即"聪明法则"。

S- SPECIFIC 具体的。能准确说明要达到的最终结果,而不是工作本身。

M- MEASURABLE 可衡量的。是指你的目标是可以有考评的绩效标准来衡量成果而不是一项工作。

A- ACHIEVABLE 具挑战性。是指我们设计的目标,实现起来要有一定的困难,并不是轻而易举地达到的,然而也并非不能达到的。需要努力才行。

R-RELEVANT 现实的。是指在设定目标时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及各种资源和能力来看是可以达到的。

T- TIME FRAMED 时间限制。是指你的目标日期。它分为固定最后期限及可调整(因具体情况而变)的最后期限。

另外目标设立还要考虑:

1.避免单纯追求数量化;

2.避免单纯的自上而下,注意指导性与参与性;

3.考虑员工的个人利益;

4.目标的公布方式;

5.目标的评价标准。

医药市场营销领域目标的关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销售额   ·市场计划   ·毛利   ·市场渗透   ·成本   ·新市场   ·市场战略   ·新客户   ·市场调研   ·分销   ·人员的培训与开发 二、目标管理

如果你只正确适当地设立了目标, 也只是成功了20%,另外更重要的是目标设立后的管理工作。(见目标管理循环图)

目标管理的关键环节:

1.开发药厂总体目标,要具有战略性及由上层管理者制定。如利润、销售额、市场占有率。

2.建立不同部门、单位、个人的具体目标,将目标分解并具体化,制定时要上下级共同参与,同时要结合个人、各部门的具体特点。

3.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及实施所需要的条件(个人、环境、他人)。

4.执行计划并保持自我控制。

5.对目标实施定期评估执行过程。

6.经常性的绩效评估。

目标执行中的目标考核也是成功的关键一步,方法如下:

1.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

2.监督与指导结合。

3.提供改进方案。

4.奖惩结合。

5.放手与控制相结合。

6.个人要有所收获。

7.目标的调整。(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适当调整,但一定要认真权衡不可任意变动,否则会影响大局。)

三、目标控制

营销目标控制远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有四种不同的营销控制方法。

1.年度计划控制:

是高层管理人员与中层管理人员为了检查计划目标是否实现而使用的。

方法:销售分析

市场份额分析

销售-费用率

财务分析

顾客态度分析

2.盈利率控制:

营销会计人员为了检查公司在哪些地方赚钱,哪些地方亏损。

方法:产品、地区、顾客群、销售渠道、订单大小等盈利情况。

3.效率控制:

职能管理当局,营销会计人员为了评价和提高经费开支率以及营销开支的效果。

方法:销售队伍、广告、促销和分配等效率。

4.战略控制:

篇(9)

二、 每月组织、参与专业产品知识及销售技巧培训。

三、 签回联:销售人员应当及时将签回联交给部门内勤,由内勤在每月月底进行整理,于次月12日交到财务部,由财务部统一进行保管。

四、 各销售员应按公司规定的格式建立自己的销售台账,每月10号前与财务部相应分管人员对账。

五、 销售员对客户与公司间的往来帐要做到每月对帐,医院部,快批部每半年收回经双方确认的对账函,器械部每一年收回经双方确认的对账函,账账不符时配合财务人员和客户直接对帐。

六、 分析销售员的月报表并做出指导性批示,在月销售分析会的两天前做出部门分析表上报主管上级。

七、 每月跟踪分析辖区销售员和自己的任务完成进展并讨论制定下一步措施方案。

八、 每天填写销售日志,明确年、季度、月、周的工作计划、销售任务、销售回款任务等。

九、 内勤建立客户档案,并报部门负责人。

十、 分析销售员的月报表并做出指导性批示,在月销售分析会的两天前做出部门分析表上报主管上级。

十一、 每月跟踪分析辖区销售员和自己的任务完成进展并讨论制定下一步措施方案。

采购部流程文件

一、 对实行库存上下限管理的品种,品种负责人不仅保证所负责的品种上下限满足需要,还要考核在库时间。采购部必须与销售部门密切配合,按《滞销商品管理办法》控制品种在库库存。

二、 对系统内无资料的新品按《新品采购申请表》报送,必须按表上要求注明标准通用名、规格、产地、数量等;缺项的,采购负责人可退回。申请通过后质管部留档,并将基础资料录入到业务软件中。

三、 除常用品种日常备货范围内,销售部门一次性大宗采购计划,即大输液在100件以上、小针剂(含水针及粉针)与外用口服制剂在10件以上、或一次性采购货物价值在10万元以上,必须填写《大宗商品采购计划》,经需货部门经理在采购计划上签字确认并承诺销售时间,由运营管理部、常务副总或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办理后续手续。

四、 对常用品种需要采购的,由销售内勤在两个小时内通过业务系统将采购计划登记报送给品种负责人,品种负责人在四个小时内提取采购计划登记并下采购订单。

五、 亏损采购及未能采购到的品种,品种负责人必须事先向需货部门内勤说明,由需货部门决定是否采购,上述工作完成以一个工作日为限。

六、 采购数量超过上月销售数量的及现金采购的计划,需销售部负责人、运营部负责人通过业务软件审核后,品种负责人方可下采购订单。

七、 采购计划经确认后,在本地采购的,必须在48小时内到位,需要省外采购的,要求9天内到货,采购部全程负责,需要预付款的,从付款之日起计算。预付款采购,如果到货数量不足付款数量的,视为采购不到位。

八、 急需商品请计划报送人特别说明,在本地有货情况下,在24小时内完成采购和配送。

九、 与供应商交易达成后,品种负责人在业务软件中做采购订单。到货后一个月内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到位。

十、 各品种负责人应按公司规定的格式建立自己的采购台账。

十一、 供应商提出对账时,由品种负责人向财务人员预约,除每月前后五天,三天内财务人员应安排对账,对账周期不得超过三天,对账后双方确认对账函。

十二、 库存商品中同品种不能超过三个生产企业,特殊情况必须由需货部门按新品采购流程执行。

十三、 配合质量管理部门,按照GSP要求索取合格的供货商资料。

十四、 向供应商办理付款时需符合《合同管理制度》之规定。

十五、 签订采购合同,包括以下最有利的条件(质量、包装、品牌、折扣、价格、进货奖励、广告赞助、促销办法、订货办法、订货数量、交货期限、付款方式及送货地点等)。经运营部审核后方可签订。

开票组一般程序文件

一、 开票员开票后,出票员复核并打印出库单,开票员开票的最小单位可以为最小包装的1/2,除近效期催销产品,按先产先出原则开单,否则仓管员有权不发货,并在半小时内通知开票员。出库单开出后次日前必须提货,系统以开票为准挂应收账。

二、 关于零货的开票规定:不足一件的拼箱允许两个批号开单。

三、 商品资料内的销售价由销售内勤及时维护,维护时在价格调整单内调整。开票价格不能低于含税进价,如遇特殊情况,销售部门可与采购部、运营部沟通解决。

四、 开票员恶意拆单与销售员恶意开整件货后拆零退回的,视为情节恶劣的三级错误,按三级错误规定处理。

仓储操作处理程序

一、对于本地采购,货物采购完毕后,由司机配合采购员安排送到仓库,验收员在半个工作日内按GSP规范完成验收。对于外地采购,货物到达本地后,由采购内勤电话通知司机在半个工作日内提货并检查包装是否完整,送至仓库进行验收入库,验收员在接到货物后半个工作日内按GSP规范完成验收。五十个品规以上的复杂来货按上述流程,但验收入库与系统录入工作时间可以视品规数计算延长。

二、验收员根据预到货日期从业务软件中提取采购到货通知单,照单验收实物,验收完毕后做系统入库。出现以下情况验收员必须在到货后一个小时内通知采购品种负责人,验收员根据采购品种负责人反馈的信息决定是否继续验收:

1、到货数量超出采购到货通知单的数量;

2、缺少随货同行、质检报告等其它资料;

3、业务软件中没有相应的采购到货通知单。

三、质量管理员在一个工作日内打印入库单,所有入库相关单据交予财务部记账,不能跨月。

四、仓管员凭出库单按商品品名、规格、生产厂家、批号、数量准确发出货物,仓管员发出货物的同时由复核员照单复核,按销售单位或区域分类打包封箱,按复核员备货库库管储运员的顺序点清交接。所有的发货手续必须清楚,仓管、复核员、储运员与收货人必须在相关单据上签字确认。

五、17:00以前开的出库单,仓库必须在当天下班前将货物备好,放在发货区。17:00以后开的出库单,在次日12:00以前备好发货。备货时新开的单据放在下一轮备货,不得插队。

六、客户或业务员收到货后,如有疑问须在三个工作日内向部门反馈。

七、新增供应商信息、产品信息和客户信息必须由质量管理员处理。

八、质管仓储部必须每周实行动态盘点,每个月进行一次盲盘,必须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发生货物短少的,库管员承担相应损失,必要时承担法律责任。

退货处理规定

一、因商品质量问题及其它政策性原因销售退货,由公司承担相应费用,其中因破损退货不得超过总销售额的0.2,超出部分参照失效商品管理规定。

二、因销售部门转销售、采购错误、客户报错计划(无证据证明的)等情况下退货,

由申请人或责任人承担相应10元/件的费用并在绩效考核中体现。

三、所有销售退货,须由退货人填写《销后退回申请表》并按表上程序审批后办理退货手续,退货三个工作日内完成,以退货送到仓库为起始。若不按手续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公司有权收取50元/天的保管费并按50%比例留给仓管员分配。审批程序如下:

销售退回通知单(开票组必须提取原销售单据)采购部审核质管部审核运营部审核验收员对销售退回品种确认记账并将实物交与库管

四、采购退货由采购部与供应商联系后开具打印《购进退出通知单》,并提供退货相关单据给财务,由供应商或储运员持票据到仓库办理退货,采购部对此全程负责。

五、上述退货流程单据办理程序与采购入库、销售出库相同。退货手续办理完毕后,所有退货单据由内勤和仓储部门按财务要求交予财务会计。

员工奖惩处理规定

错误的划分标准:

一、 违反本职工作范围内的流程执行或操作程序,或造成损失在200元以下的,视为一级错误。

二、 违反本职工作范围内的流程执行或操作程序本年累计三次以上,或出现错误且损失在1000元以下的,视为二级错误。

三、 违反本职工作范围内的流程执行或操作程序本年累计五次以上,或出现错误且损失在3000元以下的,视为三级错误。

四、 出现错误且损失在3000元以上(含3000元)的,视为重大错误。

处理办法:

一、 一级错误未造成经济损失的,予以批评警告;造成经济损失的,除弥补全部损失外,另上交520元到快乐基金。

二、 二级错误未造成经济损失的,上交20--50元到快乐基金;造成经济损失的,除弥补全部损失外,另上交50100元到快乐基金。

三、 三级错误未造成经济损失的,上交50--100元到快乐基金;造成经济损失的,除弥补全部损失外,另上交100200元到快乐基金。

四、 重大错误除弥补全部损失外,必要时公司追究法律责任。

奖励:见员工手册。

关于发展基金的规定

发展基金标准:

一、销售部门经理:5万元,销售部门主管:2.5万,销售部门销售员:1.5万;

二、行政部门经理:5000元,后勤主管及员工:2019元;

篇(10)

很多医院中的药剂科与临床治疗相比,设备相对的落后,药剂师的队伍结构也不够完善、不合理,药剂科开展的科研工作也相对较少,甚至部分医院并没有开展药剂科的科研工作,如临床药学等;这样就严重的阻碍了医院药学的发展。若是将医与药分开进行独立的核算,让医院不办药房那是不可能,因为医与药是息息相关的,医院内的药房在以后的工作中其主要的功能并不完全是进行处方调配那么间单,更重要的是要为临床上的用药进行指导;同时在医院内还要设置相关的药房。这里所说的医药职能分开其实质上是将核算分开:从经济上分开,但是要与技术服务密切的联系起来。药剂科不仅仅要做好供应药品的保障和经济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将技术、设备、人力投向临床用药和科研、信息管理等方面。

2要加强对临床药学的相关工作

药剂科在医院中多是从事调剂工作、药品的采购供应、制剂的生产等工作,但是严重的缺乏临床药学以及相关的临床知识。伴随着医院体制逐渐的改变,药剂科主动的转变理念,在临床方面积极的开展医药学的研究和探索,在部分有条件的大医院内积极的推进药学监护。根据近几年来的临床用药来看,由于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的量在逐渐的加大,加之部分药品的价格下调等相关的因素,促使抗生素的使用量大幅度的上升,甚至还出现了药物滥用的现象。针对这些不良现象,医院要将合理使用抗生素作为首要的任务来监督与管理,同时,药剂科还要及时的向医院通报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进展,针对临床上的一线医生要及时的宣传抗生素科学使用、功能作用以及相关的配伍使用等知识,以便临床医生能及时的了解药效,并纠正自己的用药错误等。除此之外,在临床上部分中成药的滥用现象也比较严重,尤其是部分以西医为主的医生或者是医院,很多时候将中成药作为营养药、辅助药,从而开出大量的药方,针对这点药剂科的监管应该将其作为重点进行管理。

3要加重对特殊药品的监管

在医院内,通常特殊药品包括和一类。在监管这类药品的时候,首先,要严格把守入院前的验收;药品的质量作为临床疗效的保证,对于特殊药品要并入专用的特殊库房,同时还要在计算机想做好记录。其次,要严格请领登记制度;将临床用药入微机请领,并且还要求医师和请领护士签字,经过审核之后在能将特殊药品发放到他们手上。针对特殊药品当天使用的情况进行汇总,要做到特殊药品的日清日结,并由专人保管、专柜储存,同时还要将特殊药品的专用处方以及请领表、引用表完整统一的保存起来,通常时间为三年,以便平时的备查。接着,特殊药品的储存;一般由专人专锁,具有随时可查性,微机与手账要相符合,同时,专用的账册登记记录与微机请领、销毁表要想符合。在院内还要建立阴凉库,将药品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摆放,针对部分有效期较短的生物制剂,不仅要设立警示标志,还要做好两个沟通:与购入的单位和临床及时的沟通,以便及时的周转,药库中无过期药和失效药,不允许药库内出现三个月内的效期药品,临床特需药除外。

上一篇: 企业绩效审计论文 下一篇: 学书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