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7 11:21: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师国培研修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第一、 感动于专家们的诚心。
专家们的讲座,不是像往常一样,空对空的理论灌输,高高在上的权威式的硬塞。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课例,认真细致的点评,给我们学员讲解,什么叫“真语文”,什么样的课才是“真语文”课。这样的讲座,让我们一线老师容易理解,乐意接受。
第二、感动于几位授课老师的智慧。
在这次培训中,给我们上展示课的三位老师分别是:XX镇中的罗XX老师,芦溪外国语学校的陈雨老师和XX师大附中的刘XX老师。她们上的都是八年级上册的《老王》,她各自的风格不一样,展示了不同的风采。罗XX老师注重本课学习之后,学生的个性化体验;陈雨老师注重通过本课的细节描写,让学生学会这种写作方法,学以致用;刘XX老师则看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她们的课各有千秋,但都用自已的智慧阐述了“真语文”这教学理念。
一、“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背景
(一)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于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2015〕43号]
(二)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继续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方式,对中西部地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继续实施“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加强培训团队建设,探索培训新模式,为各地开展乡村教师培训培养“种子”、打造“模子”、探索“路子”。[教育部 教师[2015]10号文件]
(三)“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
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省级教育、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按年度分批遴选项目县,主要面向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进行2-3年的周期性培训,持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实施置换脱产研修,建立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实施送教下乡培训和教师网络研修,建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实施短期集中培训,支持村小和教学点教师、乡村幼儿园教师和乡村校园长培训。
二、“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中县级发展中心职责分解
在国培计划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方式,对中西部地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同时也明确了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各项职责。
(一)送教下乡活动
由省级统筹,项目县组织,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乡镇片区研修中心协同承担,以本地教师培训团队为主体,整合全省(区、市)专家资源,分学科组建送培团队,开展送教下乡培训。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在此项活动中的职责为:
1.制定县级送教下乡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2.积极整合本地培训资源,建立院校中心教研乡校四位一体送教体系。3.建立高水平送培团队,制定激励政策,按1:30标准建立县培团队。4.落实培训经费,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5.健全制度,落实职责。 6.加工生成性资源。7.进行过程监管, 绩效评估。8.发掘先进和典型经验,宣传推广。
(二)网络研修,乡村教师工作坊
遴选具备“国培计划”远程培训资质的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专业机构承担网络研修任务,组织实现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与项目县对接,每县对接1家机构,支持双方协同开展2-3年周期性培训,建立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
网络研修包括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和教师工作坊研修两类培训
1.按省市要求,制定计划方案。2.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3.加强中心建设,建立协作机制。4.建立县级网络研修社区。5.建立县级培训者队伍,加强校长培训。6.经费落实7.开展跨校区研修。8.做好资源库建设。9.过程监管,绩效评估。10.发掘先进推广宣传。
(三)置换脱产
遴选培训成绩突出的高等学校、网络研修绩效居前的国培远程培训机构、能发挥示范作用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校本研修特色明显的中小学幼儿园协同承担,组织高年级师范生顶岗支教,置换出拟承担送教下乡和网络研修培训任务的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为期4-6个月的脱产研修,各地可跨年度分段实施。培训主要包括院校(机构)集中研修、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幼儿园“影子教师”跟岗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和总结提升等四个环节,跟岗实践时间不少于1/3。须建立工作坊,将网络研修贯穿始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统筹设计课程,合理配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系统整合网络研修课程,坚持教研类课程与培训类课程并重,培训类课程须涵盖送教下乡培训、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的实施方法与技能。高校集中研修,影子跟岗实践,返岗实践,总结提升四个阶段。
1.建立协同机制。2. 遴选优质学员,实行(四级协同)局、乡、校。3.组织置换。4.建立优质资源库。5.总结宣传,激励卓越成长。6.经费落实。7.组织影子培训。
(四)乡村教师访名校校训
分批组织本省(区、市)教学点教师到一线或东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村小教师到本省(区、市)省会(首府)或东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集中培训,针对教育教学突出问题,采取专题讲座、案例研讨与名校观摩等方式,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升能力。
1、专题讲座、案例研讨、名校观摩;
2、15天跟岗实践研修,提升课堂课堂教学能力。
三、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任务综合汇总
搭建平台提供资源,组织研修实地指导,线上线下活动助学,培养骨干建设团队,开发资源提炼特色。
四、优秀县级发展中心的要求: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11-113-03
“国培计划”是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端培训,它要求培训具有“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的作用。“国培计划”坚持以“着力解决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发展”为导向。对于组织实施项目计划的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来说,开展教师培训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包括对培训对象的需求调研、方案研制、师资配置、课程建设、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一系列具体工作。结合多年来开展教师培训的经验,我们在实施“国培计划”的实践中,提出了加强调研分析――摸清需求;以需为本――精心设计;创新教学――互动参与;全程管理――后续跟进的培训工作过程管理。综合运用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参与式研讨、案例观摩、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现场学习以及访谈、问题诊断等多种方式落实培训任务,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在实施“国培计划”过程中,我们只有抓好培训目标定位、培训内容选取、培训师资遴选、培训方式选择、培训组织管理等影响培训效果和质量的几个关键环节,才能为顺利实现“国培计划”目标提供可靠保障。
一、认真做好调研分析,为有效培训奠定基础
教师培训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因此实施“国培计划”必须遵循教师培训的规律,要清楚了解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培训需求,明确本次培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的目标,做好培训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1.做好培训前的调研分析,了解培训对象及需求
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源于对培训对象的了解。只有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及参加培训的需求,解决“培训谁”的问题,分析他们的所想、所求,才能使培训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参加重庆市农村小学骨干教师顶岗置换脱产研修的学员,是重庆市区县农村小学选的优秀教师。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有的教师在本校及地区的学科教学中有一定的影响。培训教师对本次培训内容安排的接受程度与参与态度,是影响本次培训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我们从了解学员情况人手。通过对部分学员进行培训前的问卷调查及走访区县教委、学校,与学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及老师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对培训的期望、意见及建议,将所了解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分析,以此作为制订培训计划的依据。我们把所了解的不同需求和问题安排到各个教学主题里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与讲解,同时把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作为本次培训共同研讨的问题设计到教学活动中解决。其次,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要求每人上交一份原有教学设计方案,通过组织学员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交流,了解学员原有的教学情况,分析学员存在的教学问题,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奠定基础。
2.明确培训要求,确定培训目标
确定培训目标是保证培训有效性的关键环节。(1)必须明确“为什么培训”。这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和领会教育部及市教委有关“国培计划”文件的精神实质,准确了解和掌握国家及地方政府层面对开展本次“国培计划”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要清楚了解参培教师情况及培训需求。由于每个教师的基础条件和具体情况不同,对培训的需求和期望较大的差异。通常所说的教师需求,是指在广泛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找出的能代表本次参培教师共同愿望的需求。我们通过前期调研和分析,综合形成了本次参培对象对培训的三方面需求:观念及知识更新需求、实践方法指导需求、成长示范与引领需求。(2)实现政府与教师对培训目标要求的一致性。我们将教师的培训需求与上级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融教师培训需求于实现国家对培训目标要求之中,在充分考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来确定本项目培训的目标,即“一重点、二转化、三形成”。一重点是,重点培养热爱农村教育事业,师德高尚,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有一定影响的“种子”教师;二转化是,通过对培训研修成果的形成与转化,促进小学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发挥“国培计划”的作用;三形成是,探索形成一套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农村小学骨干教师研修方案,创新培训研修的途径、内容和方式,为有效开展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进行有益探索。
二、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培训目标确定后,要精心设计培训形式、内容、过程及组织管理等教学活动的细节。这是搞好培训的又一关键环节。
1.围绕目标制订培训计划,针对要求安排培训内容
制订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内容,是实现有效培训的关键。这是解决“培训什么”的问题。针对培训需求及目标,我们将本次研修培训设置成四个阶段:集中研修阶段、影子研修阶段、反思总结阶段、岗位实践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培训内容既相对独立而又各有侧重,四个阶段紧密联系,构成完成培训目标任务的一个整体。集中研修阶段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为目标,主要安排以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提升专业素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相关内容,共设置了六个模块: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专业知识拓展、专业技能提高、教学理论更新、教育科研方法、教师示范引领。在影子研修阶段,安排参培教师到“影子学校”,通过“影子教师”的“传、帮、带”开展研修学习。在“影子研修”期间,学员亲身感受名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技能,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感悟、吸纳、重构自身的知识素质。在反思研修阶段,参培教师运用从培训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感悟,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并相互交流。大家在这种反思与交流中获得知识与经验,促进成长。在岗位实践研修阶段,参培教师通过前几个阶段的培训之后,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和状态出现在本校的讲台,进行教学实践,开展实践研修。
2.坚持“国培计划”导向,精心设计培训教学形式
教师培训的目标是通过开展培训活动得以实现的。培训活动是培训内容的载体,对培训活动细节的精心设计是关系到培训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我们在设计培训活动时,将重点放到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上,充分调动学员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实施“国培计划”中,我们对培训内容及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改变以往单一的“专家讲授”培训模式,探索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紧扣新
课程标准、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安排培训内容,在教学中安排一定比例的案例教学、观摩教学、互动研讨、教学实践,创立了“专家引领--实践观摩--反思总结”的培训研修模式。通过专家讲授提升认识,通过实践观摩感悟体验,通过反思总结内化结果。
三、认真组织实施“国培计划”.凸显示范引领作用
建立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培训师资队伍,是实施培训计划并取得成效的可靠保障。
1.精心遴选培训师资,优化培训教学团队
培训师资是影响培训质量的又一关键因素。我们精心遴选培训师资,要求培训者是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熟悉中小学一线教育教学工作,并在相关学科教学和教学研究中有所建树,在全国和地区教育教学中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专家型教师。为了满足“国培计划”作为高端培训对培训师资的多样化需求,要求来自中小学一线的特级教师不少于培训师资总数的1/3,市外专家不少于培训师资总数的1/3,以确保“国培计划”对教师培训的示范引领作用的实现。
2.针对培训教师的学习特性,改进培训学习模式
“教师培训应该是着眼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关注与教师职业发展有关的态度、知识、技能,关注教师现有的工作绩效与组织变革和外在环境变化所要求达到的绩效之间的差距”。教师培训是针对成人的教育培训,而成人的学习有其独特性,不容忽视。(1)成人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学习。教师参加培训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总是希望了解自己愿意了解的,学习自己愿意学习的。(2)成人学习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学习。教师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来参加培训的,培训学习中追求的不是对基础性知识的系统学习,而是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和寻求解答的学习。(3)成人学习是一种资源共享的学习。不同经历和背景的教师对问题有其独特的看法,培训为这些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4)成人学习是以提高实效为目的的学习。教师对培训内容追求实效性,要求学以致用。培训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是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和了解,更重要的是更新思想,更新观念,如何将所学所了解的知识、方法、技能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
针对培训教师学习的特性及对培训的期望,我们在本次培训中采取了教师参与度比较高、实践性比较强的主体参与式培训模式,使参培教师由被动接受型转变成主动参与型的学习者,参培教师积极主动参加培训并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如何有效观课议课”一课中,主讲教师吴家平老师首先以讲授方式对如何观课议课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带领学员到附近一所学校去实际观摩一堂课程的教学并录制教师上课资料,回来之后针对录像资料组织学员开展议课,讨论总结并提炼形成有效的观课议课要点。参培教师普遍反映这样的培训方式收获较大。
我们成功地开展了“影子研修”培训。通过对“影子研修”环节的精心组织安排,创新培训思路及方式,使参培教师无论在显性知识还是在隐性知识方面都有了较大收获。例如,参加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影子研修”的学员,通过参加“影子学校”的各种活动,亲身感受和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对谢家湾小学“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和“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校园文化有了深入的理解;他们在参与教研活动中,被学校浓郁的教学研究氛围所感染,亲身体验了名校教师对科学真理追求的精神和对教学工作的严谨态度。用参培教师雷娟的话说:“‘影子研修’使我终生受益,‘国培计划’将改变我的人生。”
四、加强培训管理,实现对培训管理的全覆盖
培训管理是影响培训质量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培训管理主要包括培训的目标管理、培训的过程管理等内容。在开展培训工作中建立和完善培训管理机制,是确保顺利完成培训任务的保障。
培训的目标管理是为确保培训任务的完成和培训目标的实现所开展的组织、控制和协调管理,它是整个管理工作的基础。“过程管理是使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与调控,使培训过程自始至终沿着既定的目标向前推进,实现预期的目标。我们创新培训管理,建立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通过规范化、专业化、人性化的管理,在培训中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参培教师在愉悦的心情下参加培训学习,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我们加强对培训的全过程管理,在本次培训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在集中研修与反思总结阶段,除加强对本阶段的目标要求管理外,采取了双班主任制,为培训班配备行政和专业班主任,聘请教学一线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作为专业班主任,较好地解决了培训班的常规管理与专业活动指导管理不协调的问题。在影子研修阶段,我们加强与区(县)培训基地以及“影子学校”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了高校、培训基地、“影子学校”三级协调管理的机制,形成了三方协同开展培训的局面。在岗位实践阶段,我们与学员所在区(县)教师培训机构及送培学校加强联系,落实各个部门对学员在本阶段的管理任务,注意激活学员所在学校参与指导学员研修的活力,促使教师从本校教育教学需要出发,既要解决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专业发展的问题,又要考虑学校的发展目标和需求,把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学校的未来发展目标加以结合,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需要统一起来,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我们安排指导教师加强对实践研修指导,到学员单位对岗位实践研修情况进行调查,做到了整个培训过程管理的全覆盖。
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在长期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坚持不懈地学习工作。忽视对培训的后续管理,会导致教师培训学习的知识不能被内化,培训成效不能巩固,影响培训的实效。因此,对培训管理需要延伸到培训结束之后。我们对培训的后续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建立学员信息库,实施动态管理;二是创建交流学习平台,共享学习实践成果;三是及时了解学员动态,加强交流沟通;四是关注学员成长,促进可持续发展。
教师培训是一项涉及国家教育大计和教师发展的事业。为此,我们需要对教师培训工作不断研究、实践、总结与创新。我们应以“国培计划”为导向,转变教师培训的理念,改革教师培训的内容、模式和方法,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的,增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认真总结“国培计划”实施工作中的经验,发挥“国培计划”在教师培训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培俊.精心筹划精心组织确保“国培计划”顺利实施[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2)
在前几年试点的基础上,利用实施“国培计划”的契机,我区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置换脱产研修的“四阶段”模式。
1.过程规范,重在落实
第1阶段:前期准备。顶岗实习支教师范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备课、试教等准备工作;高师院校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配合下,进行选点和做好相关衔接工作。
第2阶段:岗位适应。支教生到达实习学校的第一周,在“双导师”(高校实习指导教师和被顶岗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见习,之后在被顶岗教师的帮扶下进行一周实习,保证支教生尽快进入角色,并能有效地独立开展工作。
第3阶段:顶岗置换。第三周开始,支教生开展独立教学和班级管理,被顶岗教师到高等院校进行脱产研修。充分发挥支教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完成由师范生向教师的转变;农村教师能真正走出去,接受高水平的培训。
第4阶段:总结反思。最后一周,被顶岗教师培训结束回工作单位,与支教生一起开展教学研究,总结和探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效果显现,“三方得利”
我们认为该模式做到了“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利于加强师范生的实践环节、有利于促进师范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通过置换脱产研修解决农村教师的工学矛盾,使他们能走出农村到高水平的培训院校安心学习;在培训模式上,采取“集中研修+影子教师”等方式,为他们量身打造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形式和内容,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乡村教学能手。通过师范生顶岗支教解决师范生实习走过场的弊端,使他们真正了解将来的工作对象和环境,强化专业思想、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实习工作切实收到实效;同时,使师范院校深入了解基础教育,加强高校与中小学的联系,真正实现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促进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师资培养培训质量。
二、精心实施远程培训,确保低成本高收益
在我区2010年“国培计划”的三个类别培训中,远程培训占总培训教师数量的92.7%,培训经费仅占费用总额的23%,实现了低成本、高收益。为确保大规模远程培训质量,我们采取多家竞争的策略和坚持必须“落地”的原则。
1.明确标准,公开竞争
我区通过招标遴选了五家具备资质的远程培训专业机构承担任务。在确定承担培训机构时,明确提出,当年的培训效果将作为下一年招标的最重要依据。评判标准就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受训教师对培训服务的满意度。为了做到客观公正,除了当地师训部门进行过程监控之外,自治区组织了专家组进行巡回检查和问卷调查,最后进行总结反馈。在今年评估中,五家机构有四家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得到了教师的认可。
2.针对需求,确保落地
2015年秋,我县启动“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送教下乡培训是其中的重要方式。开展送教下乡培训,旨在为乡村教师提供教学示范和专业支持,提高乡村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前几年,在推进课改过程中,我们也曾经组织过送教下乡,国培项目启动之后,我们通过研读教育部送教下乡培训指南,感到我们以往的送教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参训面不够宽。以往送教,多是针对边远乡村学校的薄弱学科进行,参训教师多数是承办学校及其周边学校的部分教师。国培送教要求在项目周期内,实现主要学科全覆盖、乡村学校全覆盖、乡村教师全覆盖。
二是主题不够明确。以往送教,虽然也聚焦在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上,但主题泛化,缺乏对课堂教学有针对性的研究。国培送教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开展主题式送教,主题宜“小、微、实”。
三是环节不够完善。以往送教,主要环节是教学示范、观课议课,往往是“一锤子买卖”,缺乏跟踪管理。国培送教规定了“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阶段,对每个阶段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责任主体,强调实现送教到校与校本研修的有机整合。
四是实施主体单一。以往送教,是县级研训机构或乡镇研训站组织实施,而国培送教由省级统筹指导,强调县级研训机构与高等院校的协同实施。
随着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研训一体制度的推进,上述问题已逐步得到解决。下面以初中物理送教下乡培训的“诊断示范”阶段为例,介绍我们的做法。
第一步,进行前置诊断,明确“为何送”。“需求即送教原因”,送教前,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参与校本研修,查找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站在教师的角度,读懂教师的真实需求,结合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确定送教主题。通过调研,当前我县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于是,确定了“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这一送培主题。
第二步,研磨课堂讲座,明确“送什么”。“主题即送教内容”,主题一经确定,也就确定了送教的基本目的和内容。接下来,组织县级学科培训团队,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围绕“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流程优化、教学方法改进”等核心教学能力,修改教学设计,进行试教,准备示范课和相应的专题讲座,力求把课程改革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现出来。同时,注重“价值引领”,把优秀教师的职业精神、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传递给每一位教师,改变教师的心智模式,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从思想深处开展浇根式浸润式培训。
第三步,按照流程实施,落实“如何送”。在诊断示范阶段的集中送培环节,我们以“主题导引+教学实践+互动研讨+专业引领+跟进改善”课例研修为主要送教方式,重在促进教师素能改进和教学行为改善。按照这个思路,在送教主题的导引下,实施了以下流程。
课堂实践。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由培训团队成员上示范课,参训教师上展示课,可以采用同课异构,从相同中找不同,在比较中拓展思路;也可以异课同构,从不同找相同,研究一类类课型共性的教学策略。
课堂观察。课堂观察与课堂实践同步进行,对课例开展合作性研究。事先设计课堂观察量表,如记录提问与学生发言的量表,记录学生学习投入状态的量表等。上课前,将参训教师分成多个观课小组,每个小组确定部分成员为抽样观察者,其余组员自主选择观察点进行观察,为下一步研课做准备。
互动研讨。围绕所展示的课例进行议课,分两步进行,首先是分组讨论,授课教师进行反思性说课,每位教师参与讨论,在互动研讨中引发新的思考,并把个人观点汇集成小组意见;其次是集中议课,由小组代表进行交流,培训团队进行集中点评。互动研讨是依靠参训教师自身的力量提升培训品质的重要手段,要用好用足。
专业引领。专业引领的方式要多样化,可以围绕主题,根据本区域教学实际进行微讲座、教学论坛、经验分享、专题讲座等。例如,在物理集中送培中,我选取两位教师,分别就教学难点突破和智能手机辅助教学进行了案例分享。在举行专题讲座时,我们要改变灌输及接受式培训,多采用案例分析、视频观摩、实验体验、互动讨论等方式,提升参训教师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形成愉快、积极的学习氛围。
跟进改善。为了避免培训听着激动、听完冲动、回去不动的现象,需要对培训进行跟踪管理,让培训与教师的实际教学生活建立联系,促进教师学以致用。我们的主要方法一是教师个人制订训后行动计划,并对执行计划的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二是任务驱动,在集中送教之后,布置校本研修任务,开展研课磨课活动。
通过送教实践,有以下三点初步认识:
1. 要以参训教师为主体。送教要根据教师的需求来确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培我所无,训我所需”。培训内容要贴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重点指向课程核心理念的矫正、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实践能力提升;培训形式影响着培训效果,要依据培训内容确定教师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多用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培训,专题讲座要理论联系实际。培训者要树立“教师即培训资源”的思想,发掘教师的先进经验,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真正把参训教师“卷入”到培训过程中。
2. 培训团队建设是基础。培训团队在送教下乡、校本研修培训中起着研发、组织、指导和引领作用,为打造乡村教师培训团队,以择优组建为基础,以高校为阵地开展持续提升研修,为进一步发挥作用积蓄了专业能量,从而形成高校、县研训中心、片区研修中心、校本研修四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3. 校本研修要贯穿始终。集中送培之后,怎样巩固培训成果?无疑,校本研修应是最佳方式,要用校本研修把送教培训的各个阶段串联起来。在校本研修中,要注重发挥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作用,把教师的自主发展、合作发展、引领发展结合起来。为促进校本研修的落实,我县制定了国培项目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考评办法,每学期末ρ行耷榭鼋行自评和学校评价。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正是借助于个人的存在,将个体带入群体之中,如果一个人与更明朗、更充实的世界合为一体的话,人就能够真正成为自己,并注入更新的生机。”教师教育也是如此,有效的教师培训必然要将教师个体带入群体,使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更明朗充实的教师专业生活融为一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会充满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图分类号:G451.1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等相关文件的出台,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学前教育大力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大学与幼儿园合作已取得一些成效,我们可尝试通过大学的外部力量更快、更好地推进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发展,园校合作克服教学障碍,丰富教学策略,使自己不断成熟,进而促使他们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典型引领,发挥大学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引导幼儿教师教学发展
幼儿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实践工作,常被称为“教学精英”“教学能手”,当面对课堂教学的困惑时,他们大多数情况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但是有时候却不能克服幼儿教育的难题。而大学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在专业理论的支撑下,可以为幼儿教师提出良好的解决策略。当大学教师走进幼儿园课堂时,一方面可以为幼儿教师带来优秀的教学模式,引领和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大学教师专业知识颇为丰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科学的幼儿教学方法,能推动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此,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发展。例如,大学教师走进幼儿园的课堂,采用听课及评课的方式与幼儿园教师交流。在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目标是否达成,活动材料的组织、处理是否恰当,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是否完美,幼儿教师的基本功是否到位,教学活动效果是否产生等,并且关注幼儿的课堂活动表现。若条件许可,大学教师可以为幼儿教师进行教学技能示范,这样的听课、评课,能帮助幼儿教师了解自己的优秀的地方,了解自己哪些环节是欠缺的,有助于幼儿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依托项目,在合作中开展教学研究,推动幼儿教师的教学发展
幼儿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要想成为专家型的教师,需要教师探究幼儿教学活动的性质及规律,研究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更好地将教育教学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来促进自身的教学发展。而我国大学教师长期从事研究工作,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对研究拥有独到的见解,这种研究精神是幼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缺少的。所以,大学教师与幼儿教师合作,依托合作项目中开展教学研究,如课题合作、园本研究、国培计划等,帮助幼儿教师重新审视早已习以为常的教学惯例,引导他们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探索解决教学实践的某些困难。
案例:
“河南省国培计划(2017)”——幼师国培项目送教下乡培训
“河南省国培计划(2017)”——幼师国培项目送教下乡培训工作,本项目旨在通过培训,解决乡村幼儿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升乡村幼儿园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以送教下乡培训带动园本研修,加工生成一批本土化培训课程资源。研修项目需要高等师范院校与幼儿园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资源共享,长期交流。
(1)送教培训模式:培训分4个阶段递进式进行,每个阶段为期2天,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按年度分阶段实施主题式培训,包括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四个主题,园本研修贯穿其中,将园本问题作为培训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加以解决。每次集中培训之后,由专家团队针对本阶段的活动进行总结,共同布置下阶段的培训主题,设置园本研修内容,讲解园本研修的方法及步骤。
(2)送教下乡的内容:针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需要,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主要内容包括:
①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内容选择、目标设定、活动过程、活动反思;
②课例研讨、改进教学设计;
③听课、评课方式方法;
④引导和支持幼儿教师组织游戏活动、介入与指导幼儿教师的角色游戏、帮助幼儿教师设计与实施规则游戏;
⑤了解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家长参与教育的形式、家长工作的组织形式。
(3)送教下乡的阶段。
①诊断示范阶段:采取大学教师现场教学、报告、研讨等方式,诊断乡村教师教学问题;针对问题,选择契合主题的课例,采取说课、上课、评课等多种方式提供示范教学,专题研讨,提出教师研修任务。大学教师拥有丰富、精深的理论知识,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幼儿教师发现问题,以教学产生的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促进参与研修的教师真正得到提高,解决他们亟须解决的问题。大学教师可邀请河南省优质幼儿园教师为农村幼儿教师上课,着重研析教学基础理论、幼儿园核心知识、实践活动,让农村幼儿园教师在集中研修中探究教学的性质及规律,研究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最终可以使自身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同时提高。
②研课磨课阶段:磨课环节突出课堂教学问题解决,以同课异构为主题研修,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进行打磨,不断改进教学设计;送培专家团队针对研课磨课的问题,通过示范教学、同课异构、专题研讨等方式进行现场指导,生成合格课、优质课、精品课。
③成果展示阶段:阶段性研修成果展示,采取说课、上课、评课等方式展示教学改进成效,通过微课例、微案例、微故事等展示研修成果,通过专题研讨再次提升。
④总结提升阶段:大学教师对送教下乡培训工作进行系统总结,树立经验、反思问题、明确改进方向,制订园本研修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生成代表性成果,并进行加工,形成本土化培训资源包,支持园本研修和乡村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的附件中指出:遴选高水平师范院校与优质中小学联合,采取集中研修和“影子教师”相结合的方式,与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师范生实习支教相结合,组织支教教师、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顶岗实习,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到培训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3~6个月的脱产研修,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为中西部农村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辐射作用的带头人,推动教师教育改革。[1]
首先是遴选问题。包括参与的培训机构、优质中小学以及骨干教师的遴选。高水平的培训机构的遴选是通过各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高等院校、教师培训机构的标书进行评审,确定入围名单后再组织答辩,最终确定项目任务的承担机构,报教育部、财政部备案。这种竞争择优机制,以竞争择优盘活教师培训资源,以竞争择优促培训质量的提升,改变了以往直接由行政任命培训机构的模式,让具备优秀的培训机构参与培训,做到优中选优,这是保证培训取得较好效果的前提。培训组织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协调培训机构与优质中小学之间的关系,以往的培训当中,一部分优质中小学认为培训主体的是培训机构,自己只是协助参与,让优质中小学全面参与到培训中来,让培训机构和优质中小学形成强大的合力,这是培训组织者必须认真考虑的事情。
各省(区、市)要对“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摸清需求,并根据本地教师队伍建设实际,进一步明确“国培计划”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设计。要根据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在职教师提高培训和新任教师岗前培训的不同要求,科学设计培训项目,确保按需施训。要重点关注未参训教师的需求,扩大培训覆盖范围。
二、进一步加大实践性培训比重,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要根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中心,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合理确定课程内容,开展主题式培训,实践性课程原则上不少于50%。要将师德、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和信息技术列入必修课程。要切实改变以讲授为主的培训方式,大力推进实践性培训,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切实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各地要加强专家库建设,重点遴选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进一步加大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在培训项目师资团队中的比重,应不少于50%。
三、积极推动培训模式创新,不断增强培训实效性
要积极变革远程培训模式,推进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紧密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培训常态化。要积极进行教师培训选学探索,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探索将国培学分纳入教师培训学分银行,推动教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教育学分互认,激发教师参训动力。要加强教师训后跟踪,通过网络研修、课题研究、定期回访等模式,对教师进行有效跟踪指导。
四、严格项目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提升培训专业化水平
各地要切实按照《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师厅〔2013〕1号)要求,认真做好参训学员选派管理、项目招投标、项目组织实施、经费使用管理、培训质量监管等各项工作。要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学员电子档案,实行参训学员统一管理,加强对培训机构和师资团队的培训过程监管。要严格培训质量监控,细化网络匿名评估,推动第三方评估,加强训后实效评估,及时公布检查结果。
要进一步优化资金配置,“中西部项目”置换脱产研修经费安排55%左右,短期集中培训安排20%左右,远程培训安排25%左右;“幼师国培项目”置换脱产研修安排40%左右、短期集中培训经费安排35%左右,转岗教师培训安排25%左右。严格培训经费使用管理,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经费须直接拨付至中标的培训任务承担机构,不得以任何名义挪用,食宿安排厉行勤俭节约,不得安排与培训无关的参观考察活动。各地要落实必要工作经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附件1
2013年“示范性培训项目”重点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特殊教育教师和体育学科教师培训,启动教师高端研修,推动远程培训模式变革,开展培训优质课程资源建设,设置以下子项目。
一、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对担任兼职教师培训者的6 000名中小学幼儿园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培训技能专项培训,重点提升其培训教学和组织实施能力。开展骨干教师高端研修,将集中研修与教师工作坊相结合,将“种子”教师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培训300名“种子”教师,辐射带动不少于3万名教师。
二、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对1 800名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校本研修指导能力。要对从事盲教育、聋教育、培智教育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为全国每所特殊教育学校至少培训1名骨干教师。
三、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52 0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其中,对2 0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重点提升其培训能力;对5万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远程培训,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高骨干教师的保教能力和园本研修能力,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四、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对5 000名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和双语教育等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其中,对100名农村兼职体育教师和培训者进行专项培训,探索兼职体育教师培训模式;对1 000名“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骨干培训者进行专项培训,引领各地开展教学点教师培训。
五、培训团队研修。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高等学校和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16 500名专职培训者进行针对性培训。其中,对1 500名高等学校、省级和市级教师培训机构骨干培训者进行10天集中培训,对15 000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进行50学时培训,提升其培训项目组织实施能力。
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采取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对5万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不少于80学时的专项培训。变革教师远程培训模式,建设网络研修社区,推动网上研修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式学习,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七、骨干班主任教师研修。对1 000名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包括150名骨干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研修,提高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八、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研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制定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指南,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课程资源(包括文本、网络课程和微课程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为各地实施“国培计划”和教师培训工作服务,提升教师培训的专业化水平。
附件2
“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采取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转岗教师培训相结合方式,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农村幼儿园教师和园长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国培计划”其全称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其文件依据是《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 》[教师(2010)4号]。
从项目上看分为: “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个大项目。从培训形式上看可分为:集中面授、置换研修和远程培训。各类培训形式以远程培训占比最大,以贵州省六盘水市最近三年“国培计划”为例:2011年组织3607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其中置换研修10名,参加远程培训教师数3173名占全部参训教师的87.9%。2012年组织4330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其中置换研修117名,参加远程培训教师数3868名占全部参训教师的89.3%。2013年组织4708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其中置换研修126名,参加远程培训教师数3315名占全部参训教师的70.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一是“国培计划”力度逐年加大,二是置换研修项目逐步受到重视,三是远程培训呈现逐年减少趋势但占比依然最大。可以说远程培训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培计划”的培训质量,本文仅对远程培训在六盘水实施过程中的优势及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一、远程培训优势
通过对政策研习、自身实践、参训教师反馈等各个层面综合后从三个不同角度对远程培训优势探讨如下:
(一)从学员角度看远程培训有如下优势:1.学习资源权威性。培训中提供的视频、图片、文字等学习资源优质权威。能接触到国内、外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2.国家级、省级专家定期集中解答。培训过程中,国培专家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收集汇总,录制解答视频供学员随时学习,同时也有即时在线解答。3.学习相对自主性。学员可以根据学习任务要求调整时间,随时进行学习,极大降低工学矛盾。4.团队交流学习简捷。学习过程中学员可以通过论坛、QQ、UC等方式学习探讨共同提高。
(二)从辅导教师角度看远程培训有如下优势:1.随时掌握学员学习进度,及时跟进辅导。辅导教师通过网站平台随时可以看到本班学员的学习情况,了解学习成绩(由网站平台自动计算),有助于针对性辅导,进而有的放矢的提高本班成绩。2.学员成绩由平台计算,减轻工作压力。远程学习成绩,由培训平台根据学员学习时间、提交作业、总结、案例等自动计算,由此辅导教师可把更多精力放到对后进学员跟踪辅导上。
(三)从业务管理员角度看远程培训有如下优势:1.培训受惠面广,节约经费。对比集中培训而言,远程培训节约经费涉及面广;可以说这是其他培训形式无法替代的优势。2.依托网络,管理便捷迅速。信息沟通方便快捷,虽然远程培训参训人员多,但依托互联网使得组织管理等工作得以简化。3.成绩计算由培训平台生成,具有相对权威性。对比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成绩更为客观公正,是后期评判学员合格与否和评优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以上这些优势是远程培训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从事“国培计划”业务管理工作以来,看到很多有关国培计划中的学员、辅导教师、、业务管理人员等对培训的赞美之词,也不能否认参训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水平等方面获得的长足进步。
二、远程培训各环节突出问题
(一)组织管理环节
1.培训名额分配不均衡。主要表现在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紧缺薄弱学科得到培训名额较少。2.参训学员遴选存在随意性。就整个教室队伍而言培训名额远远不够,需要把有限培训资源效益最大化,因此遴选参训学员需要慎重。
(二)培训环节
1.业务管理员、辅导教师等工作懈怠如:不及时解决学员问题,辅导教师不批改作业等。2.学员学习敷衍了事,甚至请人代学。3.作业、发帖讨论等学习项目网络抄袭情况经常出现。
(三)总结评优环节
1.学时证颁发不及时。“国培计划”远程培训涉及项目、学科多,参训学员多,学时证书发放滞后,有错漏情况出现。2.激励力度不足。“国培计划”远程培训学习时间一般在2-3个月,学习时间长,任务重,很多学员出现懈怠现象,有必要建立一套激励机制以保障“国培计划”顺利实施 。
三、远程培训问题解决对策
(1)组织管理环节问题解决。此环节中出现的“培训名额分配不均衡”的解决需要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密切联系,基层教育行政机关切实掌握本地区教师基本情况,上级机构充分考虑各地、州、市实际情况制定培训项目,分配培训名额。
对“参训学员遴选存在随意性”问题;基层教育行政机关及学校,要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选派那些那些对工作认真负责、注重自身提升的教师参训,消灭“培训是福利”观念,切实保障培训效果。
(2)学习环节问题解决。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出台相关文件 督促学员认真学习,明确奖惩措施提高学员积极性,提高业务管理员、辅导教师工作积极性。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业务管理员、辅导教师要充分履行职责,对抄袭作业等行为业务管理员、辅导教师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予以警告,对请人代学情况通过通知、公告等形式予以严禁,上述工作完成并不能保证百分百不出现问题,但只要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细致负责必能取得明显效果。
(3)总结环节问题解决。现代社会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各类规定要求很多,其中对教师年度学时数是一个硬性要求,教师获取学时的重要渠道是积极参加培训,也是参加培训的重要原因。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课题“贵州省‘国培计划’实施效果跟踪调查及问题对策研究”(课题编号:112C125)的研究成果之一。
“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启动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项目的有效实施,旨在为农村中小学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骨干力量,对于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推动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加强了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的联系,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师范院校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的重要纽带,也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举措。
1、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提出及意义
贵州省“国培计划”分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集中培训项目和远程培训项目。其中“国培计划”——贵州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有两项主要内容:一是从农村基础一线遴选骨干教师到贵州师范大学和贵阳市优质中小学参加为期两到三个月的脱产研修,二是从贵州师范大学师范专业高年级中选拔优秀学生到参训教师所在的乡镇学校开展顶岗实习支教,原则上2名师范生置换1名农村骨干教师。该项目在同一时间实施,将教师培养的两种不同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使原来职前与职后两个阶段的教师培养体制有了新的变革与发展,这对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革发展有着突破性的建设意义。
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按照“互动双赢、提升质量、促进改革”的设计理念,采取分阶段、立体式的新型培训模式。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方面,分“集中研修+跟岗研修+总结反思+跟进研修”四个阶段实施。通过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为我省农村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乡(镇)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带动和引领校本教研,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同时,探索和建立高师院校、教研机构和城市优质中小学的联动机制,推动高师院校与城市优质中小学和乡(镇)中小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资源共享、长期交流、服务农村中小学的目的。在师范生职前培养方面,“国培计划”顶岗实习作为服务基础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平台,为师范生提供了一次丰富人生阅历、接受社会检验的机会。师范生在学生时代能有这种实践平台和到基层一线去实践的机会非常难得,在基础教育一线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贡献力量,为将来走向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2、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中师范生的培养模式探讨
在开展“国培计划”顶岗实习之前,贵州师范大学师范类学生的实习工作通常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的管理模式,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自主联系实习学校或参加所在学院组织的集中实习,实习时间通常为一个月。为了紧密结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实施,贵州师范大学调整了师范生实习计划,经过与海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学校交流“国培计划”的组织和管理,制定了“教学技能大赛+顶岗实习临阵强化+乡镇学校顶岗实习”三维一体的培训模式,为师范生成才做好充分准备。
2.1教学技能大赛
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为配合“国培计划”的开展,我校举行了全校规模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作为顶岗实练兵。对此学校要求参加顶岗实习的师范生必须报名参加,其他年级的同学可自愿报名。比赛围绕说课、讲课、评课和现场提问四个环节展开,历时两个月的时间,参赛选手认真准备、精心比赛,经过班内评比、院内评比,最后选拔出各学院的优秀选手参加校级教学技能大赛。参赛的师范生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提高了教学技能,逐渐掌握了基础教育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
2.2顶岗实习临阵强化
我校组织顶岗实习师范生在开学前一周返校,加强顶岗实习临阵强化训练。所承担培训任务的学院,提前摸底、弄清需求、优化方案、整合资源,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承训学院首先切实严把基层教师受训需求,突出需求导向,以问题为中心;其次切实严把师资关,在学院内遴选优秀的学科教师,并结合在贵阳市优质中小学聘请理论与实践结合、学识与人品双馨的名师参与培训与指导工作,围绕教学技能和班主任管理两个模块培训顶岗学生;最后顶岗实习师范生针对说课和讲课这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分别进行5-8分钟说课和15-20分钟讲课的考核,如果成绩不合格,则进入下一轮考核,通过以后才能参加顶岗实习,以保证置换学校的教学质量。
2.3、乡镇学校顶岗实习
2010年我校选派了954名2007级师范生置换出56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置换脱产研修项目,2011年我校选派了1073名2008级师范生置换出65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置换脱产研修项目,2012年我校选派了1076名2009级师范生置换出65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置换离岗研修的教师在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正发挥着示范和辐射作用。三年时间里,我校顶岗实习生分别派往全省10个项目县的168所乡镇中小学,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在师范生顶岗实习期间,分别由顶岗学校教师和我校学科教师组成指导团队,对顶岗师范生进行跟踪指导,以保证教学质量和师范生的培养。作为顶岗实习的师范生,他们把课堂搬到乡村,直接与基层中小学的师生面对面,既丰富了书本知识,又服务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3、师范生在顶岗实习中的价值体现
3.1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获得提高
顶岗实习师范生在进入顶岗学校以后,从学生转变为教师,在听课、备课、上课、评课、教学反思、教学研讨、教学展示、教学辅导等循环往复的实践锻炼中,探索满足农村基础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途径;在进行班级管理、组织学生课余文化体育活动、思想教育活动、主题班会、家访的班主任工作中,组织管理能力获得提高,逐渐成为能独当一面的教师。在顶岗实习中,通过各种实践策略,实习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将来从师执教做好准备。
3.2师德教育和职业精神教育得到加强
数月的顶岗实习,师范生在指导老师的谆谆教导下,在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个方面诠释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另外,在顶岗实习中,师范生要想经受住社会的检验,则必须承担与之相应的社会责任,即与他正从事的教师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责任逐步形成教师所特有的职业道德,进而升华为教师的职业精神,这种职业精神将在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情感、职业操守、职业协作、职业奉献等各个方面影响着顶岗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通过顶岗实习,师范生不管是师德教育方面还是职业精神教育方面,都得到加强。
3.3增强了服务基层、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
虽然“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引起了我校教学计划的变动,影响了部分师范生考研、论文设计、家教等预定计划,但是学校有担当社会责任的义务,作为新时代的优秀大学生,更要树立为社会服务、为基层服务的社会责任意识,把在学校的所学,拿到真正的课堂实践中去检验。另外,通过顶岗实习,师范生可以亲身感受到什么地方最缺什么类型的人才,哪里才是大家真正可以很好发挥价值的地方。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师范生一方面会对顶岗实习有更深的理解,会对基层的情况有切身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就业观念;另一方面能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师范技能,加强实践教学能力。可以说,顶岗实习是师范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一场“炼魂”工程。以顶岗实习为载体,在相对落后的农村接受锻炼,可以促进师范生认识农村、了解国情,继承艰苦朴素的作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结束语
“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将农村基层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与师范生顶岗实习相结合,以一种全新的教师培养模式影响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和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的水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只要做到周密安排、科学实施、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就能够真正达到实效性。顶岗实习的师范生克服生活上的各种困难,承担所顶岗位的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积极参加实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优质课比赛及其它行政事务工作。在顶岗执教的过程中,他们深入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在教学中提高了教学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在班主任工作中提高了组织管理能力,在独立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协调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顶岗实习锻炼,扎实地提升了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为即将奔赴教师岗位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EB/OL].
http:///cms/zxxg-gjsyxxm/584.htm.
[2]卓毅,刘军.置换脱产研修模式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给力[J].大家,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