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11 22:55:0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计算机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计算机教案

篇(1)

1 要充分关注学生。在设计教案中,要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索,学会创造,要给学生富足自主自由的思维空间,要以“问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会“问”,开辟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实行教师角色的转换。

2 要体现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有助于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每个教师都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积累资料,进行经验总结。

3 设计的教案要有针对性。设计教案过程中一定要熟知不同学习个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教案。在设计教案时,学习目标制定上要体现层次性,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性,在练习设计上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案,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4 设计教案要有创新性。技术层面和艺术层面的教案是教师对教学的具体把握,是教师个人教学思路,教学经验,教学风格的综合;教改层面的教案则是教师对教学改革中的新思想,新理念的理解,吸收和容纳,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设计教案时要注意二者的关系。只有教改新思想、新理念不能设计出一份扎实、细致、实用性强的教案:相反,只有教学经验、教学思路,而不能积极地吸收、借鉴新理念也不能设计出一份新颖、有创意。体现教学新发展的教案。因此,只有两者结合起来,关注新理念,同时将新理念融会贯通于自己已有的教学风格中,有发现、有突破、有创新,随着多媒体及网络的介入,各种教参丰富多样,内容上加强丰富性,形式上加强多样化。注重知识内容的新、准,才能设计出好的教案。

无论新、老教师,我们要满足时代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在设计教案时,要继承传统教案的优秀部分,摒弃不能适应时代需要的部分。认真钻研教科书,吃透教材,查阅资料,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从而使自己设计的教案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更要吸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更适合不同层次和专业学生的要求。

二、教案设计的意义

1 教案设计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过程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活动。教学的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要深刻透彻地理解,并能牢固地记忆和熟练地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类推到有关问题中,去理解、分析、并能解决新的问题。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就要在授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理清授课思路,提炼教材中心,指导教学实施,保证授课质量。

2 教案设计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教师编写教案是一个研究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教师只有下功夫,积累素材,总结经验,提高水平,改进工作,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学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3 教案设计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编写教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过程。教学过程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为主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认真编写教案,对于教师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4 教案设计有利于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的产生,不但要求教师精通学科的特征内涵、学生的基本情况,也要精通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有效使用,这些恰恰是教师备课编写教案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精品课程的建设有利于学管理;严格教学要求、把握考试标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监控提高。

篇(2)

案例教学法是充分利用案例开展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中职计算机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专业课程,运用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以及具备相应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以及集体合作,参与实践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计算机专业水平。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的主要特点

1.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通常是以教师以及教材为核心,并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潜能,实际操作水平比较差。而案例教学法则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充分发挥其主导性,引导他们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收集各种相关资料和信息,学会对所查到的资料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并且在实现既定目标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重视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及自觉性,通过个体思考或者群体配合的方式进行分析和判断,努力需求各种答案,进一步提高他们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得学生不仅能拓展理论视野,提高分析案例的技巧,同时在探索理论怎样更好地应用到实践,将理论有效转化为实践应用,实现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

3.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案例教学使得学生相互之间能够充分交流心得以及分享经验,促使他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特定的环境中,在学习中处于主导地位,需要独立思考,从而使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施案例教学时,需要小组合作,倡导思维碰撞,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沟通。更加关键的时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做到“边做边学”,使知识得到了内化,是自己切实掌握了可以驾驭的知识,所以能够用来解决类似学习情境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减少了他们适应社会的时间。

二、案例教学的设计及应用

1.选择适宜的案例。选择适宜的案例是实行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所选择的案例需要具备一定的深度与扩展性。教师必须结合教学要求以及进度设计案例,讲解和案例有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对案例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选择案例应注意如下四点:精、实、新、深。第一,案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教学案例必须涵盖大部分的知识点;第二,案例具备很强的实践性:所设计的教学案例必须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连,可以被学生理解并接受;第三,案例必须新颖:所设计的案例应当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第四,案例具备一定的深度:所选取的案例选中的知识内容应由易到难,使得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在课堂上实施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关键是能够在课堂上实施,在课堂上组织案例讨论,目的是为了分析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与途径。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鼓励他们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并提出不同的分析结果,通过教师适时地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查阅相关资料。

3.对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在学生讨论完案例之后,教师应及时进行点评;并补充讲解有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学生在上机操作时,根据课堂上讨论的方案来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对学生来说,评价的重点应当根据学生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以及是不是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等指标来实施评价;对教师来说,主要从所选择的案例是否适当以及教学方法、艺术等这些方面实施评价,评价各种综合因素才能顺利实施案例教学,进一步提高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效果。

三、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必须有十分丰富的教学以及实践经验,并且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此外,教师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改进并完善教案,并且敏锐地洞察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善于从实践生活中提炼加工出科学可行的教学案例。

2.与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循序渐进地实施案例教学。在课程教学的初期适当地和学生共同分析讨论案例,主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水平以及探索、协作、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实施案例教学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结束语:

案例教学具有实践性,启发性,能较好的开拓学生学习视野和提高学习能力。案例教学在众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之,在计算机基础授课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能养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掌握解决问题所需知识点,进行有目的的学习,但是案例教学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应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介绍,相关概念的阐述和教学实施过程的设计,完成了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教学过程和教学任务要求。

篇(3)

0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大学生计算机教育的第一层次,是高职人才培养中各专业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支撑基础。高职高专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任务是: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和日常事务问题,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大屏幕投影教室和多媒体操作演示的普遍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学中强调“精讲多练”,授课信息量大,效率高在教学改革中,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增长,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着力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社会迫切需要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计算机人才,这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对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大屏幕投影教室和多媒体操作演示的普遍应用,教室制作幻灯片,学生通过屏幕听教师讲解理论知识、观看教师操作演示,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多媒体教学中,使用了视、听效果,能明显地提高学习效率。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授课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多媒体变成了简单的电子教案,教师的活动局限在电脑前,授课成了电子教案的演示――“照片宣科”,授课时间一长,学生思想不集中,听完课之后,学生对所讲内容只有一个粗浅印象,回到机房完成上机练习,还得花大量的时间。这主要是先进的教学手段没有得到有效、合理的应用;在教学理念上没有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上理论性太强,或操作太简单。

2 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定义及优点

2.1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方法,是基于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模式。它最大的优点是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学生在学习内容之前就能明白这次课所学的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从而以问题的探索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为题材供学生互相讨论之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最大的优点是能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发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2.3 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

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是结合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两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上采用任务(问题)驱动方式,设计典型的具体案例。它最大的优点是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得到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一般有6个步骤:设计任务;设计案例;分析案例;改造拓宽案例;案例的制作与实现;教学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3.1 设计任务

案例教学中任务设计的优劣对整个教学过程至关重要。因为要根据教学目标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任务,再根据任务来组织教学。因此设计任务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任务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

(2)任务的设计要考虑其可操作性。

(3)任务的大小和难度要适当。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和知识点的联系性。

(4)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3.2 设计案例

教学案例的设计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案例的设计应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解应用知识、提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根本出发点。设计案例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3.2.1 案例要有针对性

这里要从三个方面考虑,首先案例要针对教材,要紧扣教材的难点、重点和基本理论,而且案例还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前后连贯,由简到难的编排。其次案例要针对学生,避免“万能”案例的使用,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专业和学生的特点选择与之适合的教学案例,即使是再经典的教学案例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后案例还要针对教师,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对案例的使用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更新性,避免案例的“永恒”性。

3.2.2 案例必须典型

对于同一教学内容必定有许多案例可用,应选用有代表性、全局性、能体现同类事物共同特性的案例,这种案例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规律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示范作用。

3.2.3 案例要具有扩展性

案例编排时留有问题,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分析和创新,以真正实现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一个好的案例要能给予学生真正的实践指导,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把握所授知识。

3.2.4 案例要有合理性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案例的设计要从实际生活出发,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教材的具体内容看,案例不仅能体现教学目的和要求,也要反映实际生活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和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4 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举例

以下是针对英缅专业的学生,以《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一书中“WORD字处理的邮件合并”这一节进行的教学设计。

4.1 教学设计准备

4.1.1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制英缅专业某班的学生,共有23人,据统计,本班有80%以上的学生来自临沧各个县市的农村,在本课程学习前,学过、用过WORD字处理的只有2人。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WORD的输入与编辑、字符的设置、段落的设置、页面的设置、各种对象的插入,很多学生认为WORD主要功能是输入一些文字并设置相应的格式,象广告、报纸的排版等方面他们觉得可以用WORD来实现,但却不知道怎样制作信封、标签、请柬等,本节课的学习就是解决这一类问题。

4.1.2 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为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与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或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都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展开,所以明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将为基于案例教学法中的选取依据指明方向。本节内容是WORD字处理的邮件合并,包括文本框的插入、剪贴画的插入、艺术字的插入、自绘图形的插入、数据源的创建等等,难点是邮件合并。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信封、标签、请柬等的制作。

4.1.3 案例的选取和设计

本案例选择的是“茶博会邀请函的制作”,选择这个案例,主要有几下原因:首先,这些学生都来自临沧各个县市,茶叶是临沧的主要特产之一,学生对案例素材比较熟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其次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之情,他们都想制作一份新颖美观的邀请函;最后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2 教学实施过程

4.2.1 新课引入

让学生观看一些茶叶的视频和图片,学生看到一棵棵茶树、一片片茶叶、一个个茶饼,好象自家的茶树和茶饼,心情无比激动,激情一下被调动起来,使新知识的学习成了学生内心的需要,从而使这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也降低了学习难度。

4.2.2 案例呈现

给学生呈现我制作的“茶博会邀请函”后,学生的激情被调动起来,个个跃跃欲试,紧接着有一些同学会由喜悦转为疑惑:“怎样制作茶博会邀请函”?这样就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4.3 案例分析

将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点、难点及重点融合在案例的任务里,为了更好的解决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来讲解案例,因此把本案例设计成三个任务。

任务一:制作茶博会邀请函模板。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已经掌握。

任务二:数据源的创建。这部分属于新知识,用Excel来创建数据源。

任务三:数据源的插入。启动邮件合并向导来操作。

4.4 总结评述

对案例进行分析,把案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和归纳,并提出一些新的任务让学生在上机课时自己完成。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展开基于任务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研究过程。

5 结束语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索、合作、创新能力,所以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案例教学将会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构建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2] 陈娟,李志平.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科学,2009(1).

[3] 郭外萍.“案例+任务驱动”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6(32).

[4] 邱富杭.“案例+任务驱动”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特色与应用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3).

[5] 崔玉波.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示例教学之我见[J].计算机教育,2005(95).

篇(4)

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使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办公、利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所学专业中具体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内容具有理论章节多、实践操作强的特点。

2.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

2.1地区文化差异导致学习的不适应

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势必会导致文化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差异。相比于汉族地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落后,这种落后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基础教育环节比较薄弱、课程内容单一枯燥、师资力量不足。这些缺点致使少数民族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思维模式单一、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当其进入高校学习,会明显表现为之前的知识和目前所学的严重脱节、跟不上课堂的节奏、无法理解讲课的内容。

2.2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经济条件落后、基础薄弱

根据整个新疆地区的发展情况,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相对缓慢,家庭收入有限,家庭成员较多,需要担负学生上学高昂的学费、生活费等金额,根本无力再为其配备计算机、平板电脑等硬件设备。有些少数民族同学在入高校之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电脑,更别谈对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了。

2.3民族习惯和语言的差异带来强烈的民族意识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和民族特征,且使用语言不统一,少数民族学生来到高校学习,依然会保留自己民族的生活习惯和语言,有些学生甚至不能全部理解汉语老师讲授的内容,需要翻译才能接受,与其他人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如果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无法得到充分的尊重与理解,就有可能引发矛盾和冲突[1]。

3.案例导向教学模式研究

3.1教学内容的构建和教学目标的设定

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征,通过典型案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做进一步研究,使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能够更加符合当前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着重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特点,采用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方法,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使少数民族学生都能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主动学习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2]。

基于少数民族学生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以实际应用为主线,面向不同少数民族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需求为向导,完善《大学计算机基础》系统性或完整性的教学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结构,通过典型案例突出实践环节。讲授内容主要包含Windows7、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四大模块,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遵循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把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探索精神和创新欲望。

教学过程始终围绕加强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综合知识应用能力进行设置,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综合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总体培养目标。

3.2案例导向教学模式设计策略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构建、整合、优化与少数民族学生相结合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一套完整的系统教学模式,需要针对少数民族新生的学习特点与侧重目标,才能把计算机基础课的内容融为一体,使教学方法得以创新与定位。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新生入学基础薄弱的特点,通过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环节贯穿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全学程机房授课,结合案例引导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实例操作和自主性学习,激发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使其较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根据需求,对教师教案、素材、演示文稿和案例等进行收集、整合与优化,制定出一套适合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内容和实践上机操作,整合少数民族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典型教学案例;建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经典案例库,以典型案例为教学内容,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需求,使案例系统化、分类化。

构建案例导向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少数民族学生在兴趣、实例分析中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3构建基于网络的开放式教学平台

根据整合后的以案例导向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框架,我们使用基于网络环境下用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典型案例导向综合网络教学,该平台服务于整个教学与上机操作的全过程,其主要特征:①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相关案例在线观摩学习、多种学习资源共享下载与论坛讨论等学生使用信息;②为教师上课提供丰富的各种类型的素材,教师可以随时上传自己的案例素材和查看学生在线测试,或者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通过该网络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增强学生对相关计算机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新能力,以科学素质为核心,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同时反映出教师的导学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8-73-03

Research on applying advanced VBA application cases to non-computer majors teaching

Gao Honghao, Zhuang Weiming, Song Lanhua

(Shanghai university computing center, Shanghai 200444, China)

Abstract: Most colleges have opened the advanced office automation and macro application course as a public basic course, but the problem of content complex and progress lag is ubiquitou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is paper takes case teaching as the guide to organize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VBA advanced application and to innovate the traditional programming course teaching mode. Taking the macro and its automatic recording, macro code upgrade, binding calls for control and macro three parts as the practice case taught in classroom, can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technology, promote students' interest of learning programming language and guide students to apply the knowledge of office automation to practice.

Key words: advanced office automation; VBA; macro code; case teaching

0 引言

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教授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能相结合并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学科领域。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对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能的期望不同,加之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不同专业需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上海大学实行大类招生,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及团队协作的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要解决的迫切任务[1]。高级办公自动化与宏应用[2]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师主要讲授微软Word、Excel、PowerPoint软件应用,以及VBA高级应用的程序设计。VBA是Microsoft Office系列的内置编程语言,是开发语言VB(Visual Basic)的一个分支,可供用户编写宏,对Office进行二次开发。由于其是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并具有良好的可视化设计效果,因此适合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编程的入门语言。由于课程覆盖学生面大,涉及专业类别多,对于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取得好的成果,多年来一直都在研究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并归纳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学生对于基础办公软件操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对于这部分知识,学生往往浅尝辄止且易于满足,在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时经常无法独立解决。另一方面,绝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编程基础薄弱,学生对VBA高级应用部分的学习兴趣低迷,部分学生甚至主动放弃学习这部分课程内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发现,学生更加容易接受面向应用的案例教学,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之枯燥的理论教学有明显提高。目前,教学模式急需从以VBA理论讲授为中心转变到以案例实践为中心[3-5],对课程的课内授课、课内实验、课外实践等内容作进一步调整与完善,同时设计课程有关的辅助软件或硬件,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提高理论与实践能力。

本文针对VBA高级应用部分的知识点,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选取典型教学案例,构建课程的教学体系。以案例教学为向导,改变传统的编程语言授课模式,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教学质量有明显地提高。

1 宏与自动化录制

宏(Macro)是一个程序段,或一个子程序,其由一系列的命令(包括Word、Excel、PPT命令)和指令组成的,是完成特定任务的指令集合,实现任务自动化执行。有两种创建宏的方法:录制宏和编写宏。录制宏是指通过宏录制器的方式进行:宏录制器的打开需要选择选项卡[视图][宏][录制宏],然后打开宏录制器对话框。如图1所示,是以Excel为例的录制宏对话框,包括宏的名称和保存位置。编写宏是指在Visual Basic编辑器(VBE,Visual Basic Editor)上编写宏代码:可以按组合键“Alt+F11”快速打开编程环境。

图1 以XLS为例的录制宏对话框

录制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一系列操作过程记录下来并由系统自动转换为VBA语句。这种方法较为简单,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学过程中侧重介绍宏录制器,设计案例1并通过分析和现场操作来解释录制宏。

案例1 针对图2的学生成绩表,通过录制宏的方法来设置总分和平均分。要求设置两个按钮,分别是“总分”和“平均分”,当执行“总分”宏时,统计表格中的总分,当执行“平均分”宏时,统计表格中的平均分。

图2 学生成绩表

分析案例1可知,需要录制两个宏:“总分”和“平均分”。现场演示录制宏,录制如表1和表2所示的代码,分析其不同点和相同点。在课堂上,留给学生1-2分钟时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录制宏是否可能转化并保留一些不必要的步骤?

分析代码知,代码2比代码1多了几行,而其最终效果却是一样的,即计算总分。相比代码1,代码2的第5行至第10行代码是多余步骤,分析其操作可知是清除Range("H2:H21")的内容。这表明录制宏有方便性,也有复杂性。录制宏是根据用户操作步骤所做的自动转化,那么就会存在记录了许多不需要的资料和步骤的问题。同样,录制的宏无判断或循环能力;人机交互能力差,即用户无法输入,计算机无法给出提示;无法显示对话框和自定义窗口。从这点引出学习VBA代码编程的重要性,通过学习编程可以更好地写出VBA程序。

表1 代码1

[1 Sub 总分()

2 Range("F1").Select

3 ActiveCell.FormulaR1C1="总分"

4 Range("F2").Select

5 ActiveCell.FormulaR1C1="=SUM(RC[-4]:RC[-1])"

6 Selection.AutoFill Destination:=Range("F2:F21"), Type:=xlFillDefault

7 Range("F2:F21").Select

8 End Sub\&]

表2 代码2

[1 Sub 总分()

2 Range("F1").Select

3 ActiveCell.FormulaR1C1="总分"

4 Range("F2").Select

5 ActiveCell.FormulaR1C1="=SUM(H2B2:RC[-1])"

6 Range("H2").Select

7 ActiveCell.FormulaR1C1="大学"

8 Selection.AutoFill Destination:=Range("H2:H21"), Type:=xlFillDefault

9 Range("H2:H21").Select

10 Selection.ClearContents

11 Range("F2").Select

12 ActiveCell.FormulaR1C1="=SUM(RC[-4]:RC[-1])"

13 Selection.AutoFill Destination:=Range("F2:F21"), Type:=xlFillDefault

14 Range("F2:F21").Select

15 End Sub\&]

2 宏代码进阶

录制宏的代码其实就是VBA代码,在VBE环境下是允许用户手动修改。为了引导学生编写代码,接着设计一个实例:录制部分宏和手动修改相结合。

案例2 编写一个宏程序Perimeter,用于计算圆周长,其中A1单元格为半径长度。

分析案例2可知,需要录制一个宏,然后在宏内编程或修改代码。首先,通过宏录制器录制一个空白宏并将其命名为Perimeter。如下:

Sub Perimeter()

End Sub

其次,根据圆周长的计算公式S=2*p*r,引导学生考虑其中的变量情况以及变量的设置情况:整数型或浮点型?提示学生圆周率p肯定是小数,变量S必然是浮点型。留给学生1-2分钟思考,再给出VBA代码用Dim设置变量S和r以及其类型double。

圆周长是根据A1单元格的半径长度计算出来的,需要学生回忆学过的赋值语法r=Range(“A1”).value取值。考虑圆周率p的取值情况:可以直接取数值,亦可以定义VB的符号常量。向学生说明符号常量的定义方法和使用场景,通常用const关键字来定义符号常量,但是符号常量在VBA执行过程中是不允许改变的。

表3 代码3

[1 Sub Perimeter()

2 Dim S As Double

3 Dim r As Double

4 const PI=3.1415

5 r=Range(“A1”).value

6 S=2*PI*r

7 Msgbox S

8 End Sub\&]

最后,给出表3所示的代码,其中包括:变量和符号常量的定义(第2行至第4行)、变量使用(第6行)。接着给出一个案例,修改并互换第5行和第6行,介绍顺序结构的概念。情况1:r=Range(“A1”).value先赋值再计算S=2*PI*r,则结果正确。而情况2:S=2*PI*r先计算后赋值,则结果错误,因为计算时r并未赋值,其值由VBA赋0参与运算。

3 控件与宏的绑定调用

宏的调用分两种方式:一种是在VBE环境执行模块,另外一种以Office的控件执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重点介绍Office控件的按钮与宏调用功能绑定。

案例3:在Sheet1的B5单元格中创建一个 “计算器”按钮,单击该按钮,弹出一个如图3所示的计算器,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图3 计算器界面

首先,打开VBE环境需要执行选项卡[文件][选项][自定义功能区][开发工具],打开开发工具视图选项卡。接着,单击“插入|用户窗体”,插入UserForm1窗体,选中UserForm1窗口,浮现工具箱(如图4所示)。在主窗口中添加相应控件,根据图3示例界面的需要修改控件属性。

图4 工具箱

其次,为了实现宏调用,在VBE中单击“插入|模块”,插入了“模块1”,双击左上VBAProject窗口中的“模块1”,打开编辑窗口,在编辑窗口中输入以下代码:

Sub Openform()

UserForm1.Show

End Sub

其中,Openform是手工定义的宏名称,而不是通过录制宏的对话框设置的,Userform1.show表示显示调用用户设计的窗体Userform1。

最后,单击“开发工具|控件”打开插入控件工具栏,在工具栏上选中“Commandbutton”按钮,使得鼠标变成“+”,在B5绘制“按钮1”,弹出“指定宏”对话框,选中“Openform”宏名并单击“确定”。设计完成后,在界面上点击按钮测试窗体是否正确展示。

4 结束语

本文设计了三个教学实例,分别介绍录制宏、VBA模块修改以及函数调用之间的关联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上机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6]。所述的案例教学正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案例教学能使学生熟悉Office软件及其操作技巧,能针对具体问题能灵活地驾驭软件,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洪皓,朱永华,陈章进.基于MOOCs平台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课

程建设[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6:90-94

[2] 庄伟明,严颖敏.办公自动化基础与高级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 谌卫军.教学与教案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3.17:112-118

[4] 邱石.教案设计六要点[J].教学与管理,2003.30.

[5] Chen W J, Li X, Liu W D. Teaching computer programming to

篇(6)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职卫生学校的学生毕业后担负着各级医院的医疗、护理等工作,他们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利用计算机对病人进行各种检查、填写病例数据和资料等。所以,中职卫校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知识已成为一项基本技能。

为充分发挥“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理念,让学生真正抬起头来听课已经成为我们每个职业教育者认真探索和努力实践的课题。通过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深入解读之后,结合职业教育本身的特性,笔者尝试把“学案导学”应用在计算机教学课堂上,让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探究者和收获者,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学得快乐而有成就,教师教得轻松而倍感欣慰!

一、“学案导学”概述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使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时有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让学生更加注重课前的预习,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有着重要作用。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主要包含设计学案、依案自学、讨论交流、点评提升、检查反馈等环节。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后,根据学案要求自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相互交流讨论,师生共同研究学习,最后对知识点进行点评,检查反馈。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学案教学的基本形式:情境导人――明确要求――分组学习――知识构建――巩固拓展――总结反馈。

二、“学案导学”在中职卫校计算机课堂中的应用

(一)学案的准备

“学案导学”的关键是学法的指导,要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所以在学案设计前,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所授课程,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要心中有数,学生课前应该预习什么,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怎样引导学生去解决,这都是教师在编制学案时应该预先考虑的。学案不是教案,更不是实验报告。学案是给学生看的,学案要能把学习的重点清晰明了地展示给学生,能够准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比如在实践课中,由于操作的步骤较为复杂,很多学生做完上步就忘记了下步,学案的设计要很好地帮助学生记忆相关步骤,但学案关于步骤的说明也不能过于详细,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然不仅达不到“学案导学”应有的效果,还会养成学生的惰性。学案的关键在于“导”,教学生方法,注重学法的点拨。

(二)“学案导学”的实施

第一,创设情境。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教师要精心备课,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导入,也可以通过专业实践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来导入,从而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自主学习,先学后教。教师将精心制作的学案分发给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要点,合理安排活动方案,并给予学法上的指导和建议,自主学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顺利地消化课堂上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学案不可能面面俱到,课堂上出现的突况往往是课堂的魅力所在。如果不注重课堂的实际情况,一味地按照学案按部就班,就容易迷失教学方向,这反而限制了老师的发挥空间。对于突况的处理,要求教师平时要注意素质能力的锻炼,注重业务水平的提高。

第三,小组合作,教师引导。课堂上,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分组时要注意优差生结合,如果小组分配得不合理,就容易出现优者更优,差者更差。因此,学案中对于分组要做好明确的安排,让组内每个成员都有事干,共同提高,评价标准是组内每个成员都按要求完成相应任务,如果优生在合作过程中不指导差生,自己的成绩最后也会受到影响。教师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跟踪指导,实时答疑,同时要注意激励引导。通过小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第四,知识建构。中职的计算机课的操作部分占很大比重,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教师演示,然后学生跟着做,不利于知识的建构。学生很多时候学会了结果,却没学会方法,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演示不超过15分钟,在剩余的时间里,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学案对操作中的要点作出说明,并横向、纵向拓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这样学生在会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第五,课后拓展。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安排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相互展示,让学生相互发现问题,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教师注重总结,利用学案引导学生评价学习成果。学案包含相应的评价表格,让学生对学习进行评价,包括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对同学的评价、对老师的评价、对作品的评价。同时,要求学生学习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对学习成果进行归纳,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对所学知识作进一步深化,并布置实用性强的作业,让学生学以致用,在下次课上进行展示。

第六,检测学习。为检查学习效果,教师要安排课堂测验,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这样做有利于师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而调整改进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牢记自己的引导者角色,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进度,巡堂辅导,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答,善于总结,注重引导学生的有效合作,及时激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在课堂里充满兴趣和激情。

中职学生的基础不同,所以在设置学案时要多方面考虑,对不同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注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相应的探究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要多关注后进生,对后进生要多引导、督促。“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还有很广阔的前进空间,笔者会继续认真研究,使“学案导学”更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单位为鄂尔多斯市卫生学校)

篇(7)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ehdstophereolumbusLangdell教授创立,普遍被应用于医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用来教授他们业务实践中的重要思想、内在原理和技能。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实际案例作为被剖析的对象,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和寻找实现途径等工作。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场出上,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任务上,要求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积累经验,以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师引导下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活动在教学中处于主要地位,教师则起引导作用.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的独立分析研究为主,教师的传授、指导应配合学生进行.在教学过程上,总是从案例开始,然后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引导学生做好独立分析研究工作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而教学的准备、教师的指导都是为学生的分析研究服务的.例如,本文作者在讲授《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计算机专业课时,首先向学生讲授了如何使用DrealnweaverMX网页编辑工具将图片插入网页中和在网页中如何设置字体格式等网页制作的基本知识,然后将一个真实的表现欢庆圣诞节节日的网页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对这张网页进行分析,并提出实现方法,在上机的时候,学生按照自己在课堂上提出的方法进行网页制作,结果教学效果很好.

二、案例教学的基本程序

案例教学虽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但是只有注重其流程并确保每一环节的有效实施,才能够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案例”教学法基本流程大致是:设计教学案例一>组织案例讨论->实现案例并总结.

1.设计教学案例

设计教学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设计案例,并充分备课,讲授并解析与案例相关的理论和技能,分析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以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应对。设计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案例必须典型。教学案例要能涵盖课程的绝大部分知识点。二、案例要具有实践性。要求设计的教学案例要和现实相吻合,能够被学生理解.三、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来选择或设计教学案例。四、案例必须具有系统性.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大部分案例之间应该相互联系,前后连贯,并要由易到难地编排.

2.组织案例讨论.

组织案例讨论旨在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同一个案例,不同的学生允许提出不同的分析结果和实现方法。有的学生找到的方法比较繁杂但容易理解,有的学生则能发现较为简易的实现途径但难以理解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滤除掉案例中次要的细节,发现案例中主要的结构和案例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案例的关健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把案例中的内容与相应的若干条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关键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想方设法创造自由宽松的讨论氛围,在宏观上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真正的主角,同时又不至于出现大的方向性的偏差。

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大胆地交流研究.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对学生的大胆回答要及时加以鼓励,即使学生的回答有点偏离正确答案,也不要急于评判,可以让他们自己反省,自我更正,使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

3.实现案例与总结.

案例经过学生的讨论后,教师应该及时做出讲评,并再次讲授案例分析中所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学生上机实践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按照课堂上讨论的方案来实现案例。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把要求掌握的知识记牢,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案例”教学法从问题入手,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之间的交互,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通过把一些真实的典型的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去做出反应,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一方面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视野,增长案例分析的技巧;另一方面在探索思考理论如何运用于实际,从而及时而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加强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例如,本文作者在讲授《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的过程中,给学生出了一个实际的课题一一制作个人求职网站,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网页设计制作知识,根据设计任务,分析求职素材,独立作出设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

由于案例教学的特点,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举,学生将应用所学的基沛出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实现.采用“案例”教学法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通过阅读和分析,.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比如本文作者在讲授HTML语言中的<MARQUEE>标签时,先给学生讲解移动文字的案例,再提出移动图像的设计要求,让学生自由探讨可行的实现途径.

“案例”教学法强调在教学中应将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能够相互交流,并且在此情境中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的练习,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因此,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真正被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不会要求他们强记内容,但必须积极思考,如此反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有所提高,从而实现动手能力强的人才的培养目标。

2.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过程生动形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有多种形式。既可以进行典型示范引导,又可以进行个人单独练习,还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例如,在《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刚开始介绍DreamweaverMX网页制作工具时,由于学生对DreamweaverMX网页制作工具的使用还比较生疏,可以采用以教师为主的案例讲解法,等学生熟练使用DreamweaverMX后,教师则可以采用案例讨论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往往是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来引出带有普遍的内在规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而言,是“做中学”,通过案例教学获得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是自己理解了的能驾驭的知识,因而能立即被用到解决处理类似学习情境中的现实问题,以减少学生适应社会的时间.

四、案例教学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足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学生没有信心和意识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更谈不上什么创新。而“案例”教学法正是一种科学、民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归纳和探索,尊重学生的意见,因而较传统教学方法更能顺应素质教育培育创新人才的需要.万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而要科学地运案例教学,就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只有双师型的教师才能采用“案例”教学法.

以学生的探讨获取知识很可能费时过多,若没有高水平的双师型的教师指导,学生的独立研究也容易产生盲目性。因而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及教师的责任心要求相当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汇贯通;既要求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敏锐地洞察现实中的问题,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加工出适宜教学的案例来.

2.案例教学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篇(8)

首先,需要采用典型的案例,选择的核心需要对计算机课堂中所包含的教学知识进行涵盖;其次,需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案例,在教师方面需要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对案例进行设计与完善;再次,需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案例,其原因是只有合理的案例才会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最后,需要从系统性入手,在课堂中教师可采用多个案例的方式,并且每个案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出现的顺序应该从易到难。

2.实施阶段

在对案例进行设计后,就可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首先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引导,然后需对案例进行展示。伴随着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展示案例的种类较多,如可以通过录音播放、幻灯片播放等,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还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教学。而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来分析与设计下一步的案例。将案例展示后即正式进入到正题,教师可以根据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向学生提出,而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剖与分析,对于问题的展现,可按照难易程度、内外顺序等方式,逐渐引导学生向解决问题的方向靠拢。而探讨与分析的样式也逐渐增多,首先在学生内部可以自由构建小组对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一定时间后可派出每个小组的代表与教师进行沟通。在遇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引导,保证学生能够在寻找正确答案时获取更多的知识,并且在个人学习能力与知识层面上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3.案例总结阶段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或者其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总结。具体来说,就是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重复与巩固,达到学生彻底理解案例教学的目标。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案例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反复的分析,与此同时将理论知识进行扩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举例分析

以开发程序为例,教学初期可通过留言板的方式,对留言板应该具有的功能进行分析与整合。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整理与完善,经过一系列分析后可判断出以留言板而开发程序为案例共需要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用户登录、注册、找回密码和发表留言。设计后需要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以对程序进行具体步骤进行设计,如对用户注册阶段数据库的建立以及登录界面的优化等。在面对不同案例时,学生都需要遵循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同样,在对数据库与注册用户的数据连接时,需要采用什么技术手段来解决该问题。对此,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者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自主解决,实在解决不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对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进行集中处理。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不但解决了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完成了学习任务,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增强了他们的实际应用技能。最后,需要对课堂中的案例进行总结。根据不同类型的案例,可以以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和教师评价集中方式,可以保证在完成案例后获取更多的知识与经验。以在后期的学生中有着明确的努力方向。例如,在前端界面与数据库连接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字符串编写代码或者数据库连接控件等多种方式,并且每种方式都可以成功连接,那么在设计的后期就需要考虑每种连接类型的优势与劣势以选择更好的连接方式。总之,通过对计算机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学生的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案例设计之前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目标等多方面考虑后,设计出完善的教学案例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尽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培养出符合时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篇(9)

1.计算思维简介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计算思维作为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和人类行为理解的一种思维方式受到广泛关注。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Wing)教授在2006年3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杂志上给出和定义。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一是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二是学会做事;三是学会共同生活;四是学会生存。从计算机基础教学能力培养目标看,涉及计算机学科专业能力的是: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计算机的问题求解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恰好反映了计算思维的两个核心要素:计算环境和问题求解。

2.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定位

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计算环境的认识,更重要的应该培养学生掌握在计算环境下的问题求解方法,这是今后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问题的重要基础。另外,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展现了计算机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为将来创新性地解决专业问题奠定基础。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不仅紧紧围绕现有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根本任务和核心知识内容,而且反映了计算机学科的本质,也体现了通识教育应有的特征。显然,这样的教学定位,不仅摆脱了以“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造成的“危机”,也更好地诠释了课程建设的目标,更好地体现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础特征。

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实现大学教育目标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表现在:计算机不仅为解决专业领域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而且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计算机及互联网有了极其丰富的信息和知识资源,为终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及良好的学习工具;善于使用互联网和办公软件是培养良好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在信息社会里,计算机使用者的道德规范与社会责任是培养良好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内容。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是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国家建设所不可缺少的。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思维方式以及勇于探索的实践能力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不仅承载着优化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使命,也是培养大学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载体,更是训练大学生掌握计算机学科领域独特思维方式的教学内容。计算机基础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组成部分,在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具体做法

计算思维代表着一种普遍的认识和一类普适的技能,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对计算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针对这一目标,本课题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案、教育技术进行调整,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依托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科学的考核方式,使学生构建起基本的信息素养与学习能力,能够“自觉”的学习计算机的相关技术和知识,以达到有兴趣和会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对复杂事物进行抽样、分解的能力,并能够将复杂问题归纳推倒至他们熟悉的简单问题上去,终身受益。

以实践为主线、以计算思维为导向,从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入手,在不弱化“计算机软件的使用”的前提下,提升到“计算思维”训练的层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课程的教育教学技术研究和实践:

(1)结合教学团队建设,构建计算机文化素养平台。

从计算机文化素养的角度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如计算机发展历程、图灵奖、计算机硬件设备展台,还有组织学生进行微机组装实验以及市场调研等活动。从计算机文化素养的角度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如计算机发展历程、图灵奖、计算机硬件设备展台,组织学生进行微机组装实验以及市场调研等活动。建立“开放性的实验环境”,供学生随时上机实验,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内容不同步的矛盾。

(2)按分类分层的原则进行教学内容重组;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我校在校学生有本科和专科层次的学生,有理科专业(数、理、化)和文科专业(中文、英语、政治、教育等),还包括艺体类专业(美术、音乐和体育),层次和类别较多。以前计算机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大纲,讲授相同的内容,采用统一的考核和评价体制,造成的直接影响是本科层次的理科类学生“吃不饱”,而专科类的文科及艺体类学生不能“消化”,这是教师和学生都不愿接受的事实。在分层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就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及考核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形成了一套适应我校具体情况的教学体系,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也为同类兄弟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

根据“1+X”课程设置方案中的课程整合要求,按照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对计算机基础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相应调整方案。

一是根据文科和理科专业不同的需求特点,实行按文科、理科等不同的学科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分开授课,以满足不同学科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不同需求。

二是根据学生基础进行分层。随着中小学对信息技术的重视以及地区上的差异,学生进校时的计算机水平有了很大的变化:鉴于此,采用普通班、提高班及特色班,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自主选择班级,实行动态管理。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将我校的在校学生按学历分为三个层次:本科、专科及函授。针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时间和内容上均不相同。根据文科、理科及艺体类专业不同的需求,分别组织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确立我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结构。

(3)加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学生计算机文化素养、应用计算机和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在计算思维能力教学中,需要对计算思维重新阐释成如何开展教学的问题,简单地说: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J].中国大学教学,2010(9).

[2]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softheacm,march2006.

[3]putationalthinkingand thinkingaboutcomputing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J].seriesa,july,2008.

[4]jancuny,larrysnyder,jeannettem.wing.demystifyingctfornon-computer scientists[J].workinprogress,2010.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4-0068-02

案例教学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去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通过求解答案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判断和决策“干什么”的问题,来锻炼学生“怎么干”的职业行为能力。

案例是把实际经验引入课堂的一种有效工具。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基础课承载着大信息量、少课时的教学矛盾,承担着大学生信息化核心基础能力的培养任务。而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是获取知识,知识和能力不能等同。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的工作案例,将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变无形知识为有形的结果,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而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 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

计算机基础课信息量大、知识零散、操作性强,但能力培养与实际应用脱节,作为一门各专业开设的通识课程,为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提供了应用工具,其教学案例的设计应遵M如下几个原则:

1.1 实用性原则

教学案例应来源于企业实际需求,通过调研和分析企业生产过程和社会需求,把企事业单位实际生产的产品和生产流程制作成案例,给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提高利用计算机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教学案例只有面向企业生产一线,面向实际应用,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课程充满活力。

1.2 先进性原则

构建案例的知识和技能要舍弃过时的、失去用途的内容,及时引进最新的技术。案例能反映当前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及时跟踪信息化发展潮流、与时俱进,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升级,各种新技术、新功能不断涌现,知识点的选择上就应具有先进性,如搜索引擎的使用、文件的上传与下载、邮件收发与管理、实时通讯等是Internet的一般应用,而FTP服务器的架构、网络U盘的使用等就是新增功能,案例设计时要灵活选择知识点,充分体现新技术给社会带来的便利。

1.3 典型性原则

教学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际工作事务,能突出软件的主要应用功能、反映办公事务的常规事务和主要特点。学生通过一典型案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具备解决相关工作事务的能力。如在文字处理软件中重点设计文档编辑、图文混排、实用文档的制作等功能,而在电子表格中则突出数据计算、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在演示文稿中主要表现幻灯片版式、设计模板、动画效果的设置功能。

1.4 服务性原则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要使学生掌握信息加工和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办公事务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也为后读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工具,为学习专业知识提供方便,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信息化服务平台。

计算机基础案例应融合更多的专业知识,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案例,服务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教学时把通用的教学案例和专业特色案例有机结合起来,使不同的专业选择性地学习服务职业岗位的专业案例,教学才更有针对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2 教学案例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2.1 案例的设计方法

(1)开展社会调研、分析企事业单位和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根据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和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2)根据职业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

(3)独立职业岗位信息化能力,根据认知规律重构课程结构体系;

(4)根据完整思维和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分工撰写案例初稿;

(5)举行案例会议,对所写的案例内容和形式进行讨论,提出个性意见;

(6)最终确定案例编写的形式和内容。

2.2 案例的设计技巧

以案例为载体重构课程内容体系,需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内容的选择问题,应该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二是知识点的组织问题,应该以一个完整的职业行为过程为主线,重新串连知识和技能。

(1)内容的取舍

姜大源教授认为“学习情境的设计要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来解决内容的取舍问题”。

教学案例是对生产一线工作情景的加工,必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典型工作任务所内涵的知识和技能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是要重点突出的知识点;同时要注意舍弃过时的、陈旧性的知识,补充新的技术和功能。

在知识点的选择上,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将知识点划分为不同的层面。基础层面是主体部分,必须保留的,并要突出表现的内容:同时要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挑战空间,提高层面的内容能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内容的重构

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原则是“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教学案例要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按照工作过程序化知识顺序,重组课程内容。

如“制作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案例,就把搜索引擎的使用、文件的下载、文档编排、图文排版、复杂文档的制作、电子邮件的收发、网络实时通讯等知识点按照论文书写的进程进行了序化和重组,改变了传统的学科式教学顺序,更突出了工作的过程性。

3 教学案例的创新

3.1 综合案例的创新设计

学科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是一种“平行结构”,课程教学往往以知识点讲授完毕为标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多呈现单一性。

而以案例为载体组织的课程内容是一种行动体系的课程,其内容编排是一种串行结构。知识和技能的组织通过案例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单元,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的案例中会有交叉和重复。教师一般会根据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选择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布局。

同时,教学中必须考虑到事务的综合复杂性,教学案例的设计应该体现这种综合性,必须设计一类涵括学习领域主要知识和技能的案例,既锻炼学生各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又提高学生处置复杂事务的条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如在计算机基础中设置投标书文档制作案例、就可以将课程中的主要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事务的能力。

3.2 职业化案例的创新设计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思想更强调课程的通用性,这也是本科教育典型之处,而在职业教育中,基础课程同样是为职业岗位提供服务,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因此,教学案例的设计应该职业化。

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根据不同的职业特征,分析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其信息独立出来,进而设计教学情境,开发教学案例,使计算机技术和职业岗位进行紧密融合,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如汽车专业,教学时进行汽车说明书的设计和制作;建筑专业,设计制作工程造价概预算表;经济管理专业,制作会计实务报表等,可以直接实现计算机技术对职业岗位服务的功能。

4 案例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的设计应该根据知识和技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顺序合理布局。案例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意义;

(2)设计的案例要来源于实际工作环境,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加工处理。

(3)设计的案例应避开感情的宣泄。应避免使案例的问题重心转到个人的情感层面上去。

上一篇: 诚信心得体会 下一篇: 班干部发言稿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