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01:40: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公路景观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U417.9文献标识码:A
景观指由地貌和各种干扰作用(特别是人为作用)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的宏观系统。人们通过视觉、感觉(知觉)对景观产生印象、生理及心理反映,其形成的综合效应是“舒适性”。不同的建设(建筑)类型对景观的要求有所侧重,道路景观指道路使用者在道路上以一定速度运动时,视野中的道路及视线所及的空间四维景象;公路景观指道路使用者视觉看到的各种自然景观与公路、交通要素的综合体,是公路三维空间加上时间和人的视觉、心理感受等形成的综合环境效应,即道路使用者在乘坐交通工具运动过程中对公路及公路环境的印象。如道路使用者的运动速度为零,视野中看到的是道路与环境的三维空间形象。道路景观还包含道路外的人对道路及其环境配合的宏观印象。对于公路景观应更多地关注自然,关注生态。公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对其有不同的功能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公路的需求从运人载物转变到保证安全条件下的出行,目前正向追求舒适方面发展。正是功能需求的改变,公路景观设计才日益被重视起来。在此背景下,作者提出公路景观设计理论。公路景观设计理论是指在公路路域可视范围内,研究公路景观规律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力求公路设计与自然更好地协调,更好地服务于用路者,以减少交通事故、增加司乘人员舒适性的理论。
2公路景观设计原则
高等级公路的景观设计必须考虑保持长期的自然经济效益,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原有风景,保护各种动植物和名胜古迹。必要时可修改道路设计和施工方案以保全原有风景。因此,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原则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2.1功能性原则
公路的主要功能是供车辆行驶,故进行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时,始终要把公路的功能性原则放在首位,要充分考虑公路自身的特点,以满足公路的交通功能为首要宗旨。
2.2自然优先原则
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尊重自然,正视自然,保护自然,恢复自然,即需要保护原始自然保留地、历史文化遗迹、植被、湖泊等自然资源,它们对保证区域内各物种的多样性和生物圈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故在进行高等级公路景观规划时,必须考虑自然景观资源。
2.3可持续原则
在国家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也要遵循此原则,把道路景观这个由多个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进行多层次设计,使整个道路系统的结构、格局及比例,与研究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使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同步发展。
2.4地域性原则
考虑到高等级公路穿越地区众多,故修建时需统筹规划、分段设计、因地制宜、协调景观、注重特色,尽可能保持特殊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
2.5综合性原则
高等级公路景观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研究工作,其景观规划设计与分析需要多学科的专业队伍协同合作完成,其次要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要在分析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社会经济条件。
3高等级公路的线形协调设计
公路路线的线形由于受地形、地物、地址等自然条件限制,在平面上由直线段、缓和曲线段和圆曲线段构成;在空间上由直线、平曲线和竖曲线构成,因此它是一条空间曲线,像一条连绵不断的缎带铺在大地上,如果从空中或者从很远的山顶看去,一幅“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图景就呈现在眼前。要达到这种效果,必须首先要处理好2个协调问题,即公路与环境的协调问题以及公路线形自身的协调问题,这在高等级公路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4公路景观设计单元
科学进步的今天,不同地区之间的人们交流越发密切,交通作为不同地区交流的桥梁,备受国家重视。与此同时,为满足人们需求不断进行公路建设,途经地区生态环境或多或少受到一定影响,一些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为了公路的修建,进行大范围的土方挖掘、地质改造,使本就恶劣的地区环境再次受到伤害。总而言之,公路的修建为人类带来了方便,加强了地区之间的交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沿途区域的生态平衡,更有甚者造成了不可逆的生态资源破坏。
二、公路边坡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人工植被管理不当
公路修建工程涉及路途较远,有些区域甚者属于无人居住。在公路两侧边坡进行人工植被栽种后,无法获得有效植被管理,最终导致植被死亡,公路边坡再次出现地表状态,造成资金浪费的同时埋下安全隐患。
2.景观设计效果不尽人意
因公路修建工程项目种类较多,修建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将大量资源投入至道路建设上,对于景观设计的人员安排较少。因此,进行公路景观设计时常常出现设计的效果无法表达,景观效果不尽人意等情况。与此同时,有些景观设计过于追求艺术美感,在植被种类选取上存在问题,选取了较为娇贵、难成活的树种植被,造成景观设计失败。
3.景观绿化设计缺乏整体性
公路边坡景观设计中,有些设计为了追求某一路段的景观效果,只考虑片面的设计效果,没有统筹全局关注整体审美。当对边坡景观设计进行全线观赏时,出现很多违和之处,造成景观设计失败。
三、公路边坡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功能性原则
公路两旁进行边坡造景的本质意义在于其功能性作用:(1)稳固施工过程中堆积在公路两边的土方,避免在超量降水、梅雨季节使出现滑坡,泥石流等险情的发展,有助于公路保持畅通无阻。另一方面,对公路边坡进行景观设计,种植不同的树植种类,在树植生长过程中,不断修复稳定因工程施工造成的生态环境受损。(2)有利于行车安全,提高来往司机的舒适度。进行公路两侧景观设计种植树植,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阻挡行人突然横穿公路,避免因司机刹车不及时造成惨剧;树植形成的天然屏障还起到防雪、防沙暴的作用,以免这些天气下司机视线被阻发生事故。司机在驾驶途中视觉疲劳时,向周围边坡景观看两眼,有助于缓解瞌睡疲劳等现象,提高司机舒适度的同时避免开车过劳发生安全事故。(3)加强边坡本身稳定性,边坡在一定程度上对公路起到保护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承受自然与人为的伤害,出现变形、破坏、瘫缺的状态,景观设计中不仅可以进行树植栽种,在高危不易护理的路段可以采取工程防护方式,对边坡进行喷射混凝土、石砌等方式,保障边坡的稳定性,使边坡在出现恶劣自然现象时依然能够保持不便,提高公路行驶的安全性。(4)防污功效,边坡景观设计时会种植大量树植,设计人员进行通过对树植进行优化搭配,使树植通过其特性降低来往车辆的噪音,降低噪音污染。同时,树植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来往车辆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减少空气污染。
2.设计原则
边坡景观设计,顾名思义需要具有一定的观赏性美感,因此这就需要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时以功能性为主体,与公路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下进行景观设计[4]。与此同时,设计人员还应考虑造景完成后的养护工作。使边坡景观具有观赏价值高、实用性强、养护方便。为达到这一要求,设计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1.安全性,在不可进行景观设计的路段选择工程防护,不可为整体美观忽视边坡地质状况,为边坡稳定埋下安全隐患。2.具体环境具体分析,公路边坡景观设计属于公路建设项目中的一个环节,设计人员应统筹全局合理规划景观设计,对不同路段进行细节分析,选择最合适的景观设计方式进行施工,减少工程量。对于地形复杂的路段,以边坡形态为参考对地形做好梳理工作,使景观设计顺应地势与周围生态环境协调平衡,同时提高边坡的水土保持能力。3.最大限保护原有生态环境,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不可为了观赏性而对边坡周围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行破坏,而是借助原有生态环境的美加以塑造,有助于提升景观设计的自然美。4.风格鲜明,一个区域的公路边坡设计是一个区域情况的反应,设计人员应以区域文化作为景观设计特色,在表达区域特色的同时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造景过程中引用新型种植技术,提高景观设计的现代感,创造出现代和谐的景观设计风格。
3.永久性原则
进行公路边坡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对边坡土质进行考察分析,大多数边坡土质中有机质含量较低[5]。因此,景观设计中的树植应与边坡土质相适应,如果边坡土质较好树植选择种类较广,如果边坡土质较差,应选择环境适应力强、涵水能力强的植物,节约日后树植养护成本。
4.经济性原则
进行公路边坡景观工程设计时,应根据整体工程造价进行设计,使公路边坡造景时顾及经济效益,采用节能技术节约可避免的浪费,选择树植种类时也应选择更实惠的种类,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置实现低成本高品质的景观造景。
5.生物多样性原则
虽然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应度高的树植种类,但是为满足景观设计的观赏性,还应重视生物多样性,使公路边坡景观呈现出千姿百态,万般变化让人目不暇接,既丰富了生态环境种类,又成为了别致的景色。
四、公路边坡景观设计施工原则
公路景观设计施工时,设计人员应先与专业园林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对植物的根系、成活能力、管理难易度进行了解,设计人员根据植被了解情况对设计蓝图进行修改,保障景观设计的科学配置与美观。景观设计过程中,采用垂直绿化方式在石质挖方路段进行藤蔓植物的移栽种植,平衡因挖方工程造成的生态失衡问题。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也应考虑所在地区气候状况,如处在有梅雨季节的区域,施工应避免梅雨季节,防止新移栽的树植因过量降水而涝死;对于冬季温度零度以下的地区,施工线较长的情况下,对已种植好的树植进行保暖措施,以防移栽好的树植因冬季气温过低死亡。最后,为确保所有树植在移栽过后能获得足够的养护,还应注意浇水线路的排布,利用滴灌和漫灌两种方式建立供水网,保障树植浇水可以覆盖到每一处景观部位。
一、山区道路形态特征分析
1、地形变化比较大
道路在规划和设计中采用的是不固定平面布局形式,线条多采用曲线,由于线条布局本身具有不规整性,因此导致道路周边地形不规则,给建筑布局增加了难度,同时也为空间布局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坡度比较大
由于山区地形本身具有变化趋势明显的特点,弯道数量比较多,存在S形道路、螺旋形道路等,人行道及车行道处于不同的界面,为减少工程量及建设程序,需要在交通繁杂地区多采用单行道设计模式,在两端设计错车道。
3、地形复杂
为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缩短道路长度,可在线路周围修建桥梁,以起到护坡的作用;还可修建挡土墙、护栏等建筑物,使道路景观富于新的特色。
二、山区公路景观设计理念
1、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公路所经区域往往具有不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行植物物种选择及类型搭配时,应充分结合利用当地特色,利用现有的风景名胜、遗迹、风土人情及历史文化,追求艺术美学与综合功能的协调。
2、以人为本,注重司乘人员感受。公路景观设计应注重视觉比例的协调,还要充分考虑视觉空间大小、安全设施的色彩及大小、道路感觉的多样性、视觉导向和视觉连续性等交通心理因素。
3、兼顾舒适性与安全性。行车舒适是公路景观设计的重要目标,研究表明,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警觉性和舒适性与公路景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是,保证交通安全是提高舒适性的前提。所以,保障交通安全是进行公路景观设计的基础。因此,公路景观设计应兼顾行驶舒适性与安全性。
4、生态环境符合性原则。公路往往需要大规模的景观设计,不是小型园林作品,所以,必须符合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等客观规律。
三、山区公路景观设计技术分析
1、山区公路线形协调设计
1.1 以安全为前提。公路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在设计时需要处处将人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人们任何功能的满足都不能离开安全两个字,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其余的功能。而且这种安全在公路行业中时并不仅仅局限于没有陡峭的坡度和危险的滑坡路段等,同样需要避免司机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道路的原因产生视觉疲劳等造成的安全隐患。
1.2 正确处理特殊地段路高填低挖、桥梁、以及隧道的比选问题。在山区道路中,由于地形的原因,会出现大量翻山越岭、跨越山谷以及河道等特殊地段。在进行线性选择时,对这类地段是采用普通路基进行高填低挖,还是架设桥梁,或是开凿隧道,这些是山区道路进行选线工作需要解决的难题。
1.3采用多层次设计方式
山地城市的自身条件决定了山地城市道路的基本特征,山地城市基于其自身独特的地形特征,逐渐形成了城市空间多元化的发展形势,相应的山地城市空间形式设计也要趋于多元化。由于线路系统不在同一个平面内,需要沿着江面、山岭进行合理化布局,因此在设计中应把握设计层次,考虑空间层面之间的联系。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应从整体进行统一布局,在道路两侧进行加宽设置,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增加绿化面积,建立稳定的植物群落。
2、山区公路构造物及附属物的景观设计
2.1 路基景观设计。对于公路路基景观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路堤边坡设计、路堑防护与支挡工程设计等内容,在公路路基景观设计上,应该尽可能的确保路基景观设计与自然地形、植被绿化的协调,同时在乔木、灌木以及绿化草种的选择上,尽可能地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耐受性强、成活率高、便于养护的品种。对于边坡型式的设计,可以选择柔性边坡或硬质边坡设计,如边坡稳固尽可能地选择柔性边坡。对于土质边坡可以采用湿法喷播或者是客土喷播进行防护绿化,并在护坡道或者是碎落台上设置常绿低矮乔木,如果路基边坡较高,则可以采用网格或者门架式防护方法,并在中间植草。对于稳定的岩石,可以采用露头岩石或者增加攀爬植物进行美化;对于不稳定的岩质边坡则可以采用挂网柔性防护,并设置攀爬植物进行绿化。
2.2 桥梁景观设计。山区公路由于地形高低起伏、沟谷纵横,因而桥梁建设项目较多,对于桥梁景观设计,在桥型的选择上应当遵循安全稳定、坚固耐用的原则恰当选型。其中拱桥多适用于山区、峡谷以及水乡文化,吊桥、斜拉桥多适用于高山深谷,在选择上可以根据造价以及景观特色搭配合理确定。同时,对于桥梁的景观元素,尤其是栏杆、桥墩与桥台等,应当突出山区公路的地域特色,尽可能增加装饰体现区域文化特色。
2.3 公路通过地带景观空间的营造。在山区公路景观的设计上,应该注重对山区公路周边的山林、山丘、河流、古建筑等独立景观点空间的营造,注重在优美景观附近形成广阔的视野,如果山区公路条件适当,还可以适当的增加观景台,既可以作为临时应急停车使用,还有利于停车休息,但应注意做好安全引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山区公路而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对于景观设计的要求就更高,难度和造价也比一般地区要高。因此,在山区公路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结合山区公路的特点,分别在线性协调设计、构造物附属景观设计方面进行细化完善,重点是景观设计与自然条件的协调,以改善山区公路景观设计水平,为山区公路驾乘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建中,陈建荣,翁辉,等.绿色植被防护与支挡技术在浙江山区中的应用[J].中国公路,2011,(8):98―99.
关键词:公路立交、景观环境、设计方法
1.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高速公路以越来越显现出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同时对高速公路的设计也提出了一些新课题。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高速公路的功能,使其成为与自然相协调的建筑群体,创造出一个高速、快捷、舒适、优美的公路环境,已经成为公路设计者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互通式立交由于其在高速公路殊性,其景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2.景观设计的意义
景观设计就是在考虑使道路具备固有功能的同时,还需考虑使道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减少“建设性景观破坏”,提高其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也就是在考虑道路建设及养护的经济性同时,还需考虑道路给司乘人员以及沿线居民在心理上带来的舒适感和安全感,建设一个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人工构造物,从而营造出一个新的优美环境,尽可能少地造成“建设性景观破坏”。这里所提到的“建设性景观破坏”是指由于道路的建设破坏了自然环境,以致对自然景观产生了不利影响。比如,有些结构物在设计阶段由于只注重了其工程条件和经济性,而忽视了建成后所产生的负作用,以至进一步破坏了道路两边的自然景观。
景观,它同时还是一种人的心理评价。当立场不同,视点不同,爱好不同,对景观的评价也会不同。例如同样都是防噪墙,对卡车司机来说只遮断了其视线的一部分,并没感觉什么不适,而对小车司机,防噪墙就如一堵高墙,司机会有一种压迫的感觉,这就是因为两人所处的视点不同,对景观产生了不同的评价。因此针对景观设计,就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景观设计。
3.景观设计在互通式立交中的作用
互通式立交是一座由一些硬质材料构成的工程实体。它与周围的自然景物和广阔的空间共同构成一个人化的物质环境。那么它必然会对自然景观产生影响,同样,自然景观也会对立交的规划、设计以及建成后的通行能力发挥作用。由此可见,作为景观设计在立交的设计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道路应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不应破坏自然环境和景观,这是道路设计过程所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当具体到立交设计时,这就需要不但要使其满足行驶动力学,交通工程与运输经济的要求,而且还应满足造型的美学要求。在立交的选型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去保护占地范围内的原有植被所具有的自然特性,以及名胜古迹和风景等,使这些自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所有这些将使立交不仅仅具有交通设施的功能,同时还将成为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一座优美的立交,又何尝不是一曲凝重而优雅的乐章呢?
在立交的整体景观中要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求美化自然,使立交与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浑然一体,达到最大限度地原有地形地貌的统一。但是由于立交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保证进出高速公路的车辆能迅速安全的进行相互转换,如果过分地迁就地形,会引起设计标准的降低,从而降低立交上行驶车辆的舒适感和安全感,使立交的交通功能降低,这就与立交的设计原则相违背。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就需要通过景观设计来实现。尽量保护那些有价值的风景及其各个组成部分,通过各种措施尽可能消除或减少对风景的破坏,并提出立交作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对景观造型和发展的建议,以解决景观要求与立交功能之间的矛盾。
4.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方法
4.1立交造型和位置的选取
高速公路的总体设计思路确定以后,互通式立交位置的选取就显得比较重要,需要了解立交区域内许多自然条件,包括立交区域内的地形情况、岩石和水土的分布和气候条件,以及区域内植被情况,通过对这些方面的了解,以解决与周围景观的协调问题,确定立交景观设计的总体设计思路。立交如何与周围景观融合在一起,并对景观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将需要通过具体设计来实现。
与其它建筑物一样,互通式立交的造型也是以空间为主体,但是由于互通式立交具有空间开敞,规模宏大等特点,人们当处于其中的某一点时往往很难一览全貌,这时只有当视点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才能领略到其整体的外部形象,因此互通式立交的整体形象主要是通过各种平面线型的平、纵面组合得以全面表达的,匝道作为立交的最基本单元,立交的平纵面设计思路均是通过其具体反映出来的。在匝道的平面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避开受保护的景观空间,避免错误地割断生态景观空间或视觉景观空间的做法。《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匝道的平面设计在这方面也提出了要求“互通式立交的景观应与匝道线形布设相配合,并与环境相协调”。在匝道的纵面设计过程中,由于其自身功能的特殊性,经常会遇到一段很短的距离需要克服几米的高差,这势必会破坏立交范围内原有的地形、地貌,这时就需要通过对匝道上不同区段的构造物采用不同的立面造型,以达到丰富立交景观的作用。从而使立交在整体造型上具有美观、大方的特点,并对周围景观起到优化的作用。
4.2 立交的坡面景观设计
立交的坡面景观设计对于立交的整体设计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使立交的造型具有优美、实用的特点。立交的坡面景观设计的一个主要途径是通过坡面修饰来实现的。
坡面修饰就是对匝道所包围着的区域,进行横断面设计时,根据匝道填土高度的不同,路基横坡度采用不同的值,越低越缓,一般在路肩3~4米的范围内作成园形,这样将使匝道的横断面在整体上具有柔和的自然形态,起到修饰和美化的作用。坡面修饰一般在环形匝道及三角区域内进行,而作为坡面修饰设计思路在设计文件中的具体反映即为等高线图。坡面修饰的等高线要尽可能地不与原有的地面等高线相反,因此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匝道的填土高度、地形和排水。另一方面还要核对匝道的横断面在坡面修饰时,所引起的地面等高线变化。等高线不一定是规则的,可以考虑利用现有的地面,以营造出自然的景观。例如渭潼高速公路的赤水立交,该立交主线和匝道均为填方路基,在进行坡面修饰时,考虑了排水需要后,对路基边坡坡度放得比较缓,给人以自然坡度的感觉,减少了人工构造物的痕迹。在进行路基填方处理时,由于坡面修饰用土只起景观修饰和排水的作用,所以不必像路基填土那样进行逐层碾压,可减少人工费用,同时又达到美化景观的功效。当立交处于挖方段落时,还应根据其特点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时需要特别注意车辆的安全感和舒适感。例如渭潼高速公路的华县立交,该立交的部分匝道处于挖方段落,行驶在匝道上的车辆在接近挖方段落时,就有匝道显得窄的感觉,车辆跑起来也显得有些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在设计中采用了将匝道右侧的土全部挖去,同时对匝道所包围三角区域重新进行坡面修饰的方案,这样不仅消除了驾驶员行车时压迫感,又增强了几条匝道之间的通视条件,对铲除的不能直接用于路基填土的腐植土,可就近用于坡面修饰,减少了运距。
4.3立交的绿化
绿化是立交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兼起到宏观景观和微观景观的作用。立交的绿化主要以矮小灌木、草皮为主,从工程条件看,这些花草树木对路基边坡有一个稳定作用,此外它们对现有的景观还能起到补充的作用,调整工程中难以避免的景观影响,并同时保持了生态平衡。位于匝道两侧的矮小灌木、草皮对景观还起着良好的衬托作用。由于匝道的平曲线半径一般较小,因而在曲线外侧的树木使曲线变化显得非常明显,而在内侧的树木既可增加识别匝道特征的能力,又能使景观与造型恰当地配合,但应注意的是,在立交内应种植矮小的灌木,以利于整个立交的通视,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这些绿化仅能起到宏观景观的作用,作为互通式立交的绿化,还需搞一些集中的景观绿化,如在立交的匝道所包围着的区域内可适当栽植观赏性花卉,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景观效应,这时行驶在立交上的人们通过车窗,欣赏到这些花草树木,无疑是一种赏心悦目的美的享受。
一、概述
2010年国务院确立了把海南岛建设成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地位。旅游公路是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排头兵,一个安全、舒适、便捷、低碳、高效、环保、节能的旅游公路网是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和助推剂。文昌位于海南岛东翼,是海南东线旅游的重要基地,本项目东郊至龙楼公路是文昌“两桥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全长17.6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本项目是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配套道路,也是海南省最早建成通车的旅游公路,它的建成一方面满足航天器运输的需求,另一方面将有力推动琼东北的旅游发展。
二、设计分析
1.沿线地形与气候文昌市属于低丘台地平原地带。平均海拔高度42.55米,地势由西南内陆向东北沿海倾斜。东北部地势平坦属于平原阶地,海拔在50米以下,西南部地势起伏不平,属于低丘台地,海拔在50-150米之间,超过150米的很少。文昌市属热带北缘沿海地带,具有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特点,属热带季风岛屿型气候。光、水、湿、热条件优越,全年无霜冻,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23.9℃,多年在23.4~24.4℃之间,雨量丰富,但干、湿季明显,春旱突出,常年降雨量1721.6毫米,平均1529.8~1948.6毫米。2.功能性特殊东郊至龙楼公路是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配套公路,承担着我国新一代航天器运输进场的任务。本项目安全设施设计遵循“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在主线上,考虑航天仪器的精密性,避免设置振动警示型减速带,存在安全隐患的节点处设置彩色防滑减速带,美化道路景观的同时,对司机亦有提醒作用。3.人文特色显著文昌具有21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曾涌现过宋氏三姐妹、张云逸将军等传奇人物,被称为“华侨之乡、国母之乡、将军之乡”。“海南椰子冠全国,文昌椰子甲海南”特有的椰子文化让文昌在全国独树一帜。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建立将航天文化带入了文昌,亚洲唯一的航天主题公园的建设更将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一张享誉世界的名片。公路沿线鲜明的文化特色为公路文化的植入提供了先决条件。4.旅游资源丰富文昌历史悠久、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本项目文昌航天发射场配套道路东郊至龙楼公路如同项链一般将八门湾、东郊椰林风景名胜区、航天主题公园、航天发射场及铜鼓岭自然保护区等一个个散落的景点串联起来。优越的自然条件、显著的人文特色、秀丽的旅游资源,为东郊至龙楼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思想与原则
1.景观设计思路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新理念为指导,公路的绿化以保护性和修复性两种绿化方式结合为主,综合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接近自然、无强烈人工痕迹的绿化方式来缓解公路与环境的冲突。海南文昌东郊至龙楼旅游公路景观绿化工程,就是以“安全通畅是前提、地域文化是主导、椰树景观是支撑、功能整合是目标”为设计理念,在满足安全、舒适等基本功能前提下,营造出具有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相吻合的具有文化内涵和休闲功能的景观公路。2.指导思想围绕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结合航天发射基地建设的要求,以提高公路建设品质和文化品位为重点,在全线系统进行安全、景观打造和文化有机植入,使该路成为海南公路建设中具有地域特色的一条文化旅游公路。3.文化主题旅游公路的定位给公路的景观设计带来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分析提炼,确立了全线文化主题及旅游形象——文昌揽月,椰海畅游。该主题不仅包含了文昌地名、文化历史、航天基地、东郊椰林等内涵,体现了文昌旅游文化特色,也突出了该路的文化景观主题。4.设计原则(1)统一规划、整体设计、统筹实施:强调道路景观的系统性、整体性与连续性,总体统一分段变化、简洁大气、具有节奏韵律感。(2)运营安全与惠农便民相协调:设计以保障道路交通顺畅、安全、消除司机驾驶疲劳等方面为优先考虑,同时兼顾公路沿线村民的出行便捷与安全。(3)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最大程度地保护原始风貌和自然景观,凸显文昌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4)客货运输功能与其它拓展功能相统筹:除了保障航天器材的通畅运输,还创造舒适宜人的道路交通环境,提供行车、步行等不同功能需求的使用空间。(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公路绿化与公路建设以及周边用地之间协调发展。以公路为载体,展示和传承文昌的特色文化,助推文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四、旅游公路景观设计
1.景观主题分段设计公路沿线有茂密的椰海,有优美的热带田园,还有片片的果林、防沙林。设计时因地制宜,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利用周边的自然景观。依据公路沿线的风貌特征,按照“椰林田园”和“航天科技”两个主题段落进行设计。公路起点路侧置放刻有“文昌揽月,椰海览胜”景观石,使游客进入公路伊始就领会到公路景观主题。K7-K16公里为“椰林田园段”,设计采用“俗则屏之,嘉则收之”的原则借景、障景,强化椰林景观,并将热带田园风光引入景观视线,体现“椰海畅游”的文化主题。本段K11之前多椰林,设计中多利用周边环境,将周围椰林景观纳入行车视线范围。路侧背景树以乡土、速生、树形优美的本地植物椰树作为主景植物,利用椰树随风摇曳的美丽形态,表现出海南的特色,中分带主要选用散尾葵、三角梅等景观效果好的树种,下面配置龙船花、大红花等花灌木形成流畅的色块和线条,丰富景观层次。K11-K16段为长直线,周边以农田风光为主,路侧椰树加大了种植间距,营造一个视野开阔的景观;同时,为满足作为备用跑到供飞机临时起降的需要,对此段的中分带进行了优化设计,将中分带设计移动式花池,既保证绿化效果,又便于搬移,实现了景观性与功能性的统一。K16-K24公里为“航天科技段”,利用航天元素重点体现“文昌揽月”的文化主题。设计采用形态丰富的热带常绿绿色乔灌木,注重树形、叶色、大小的搭配,营造富有层次的绿化景观,色彩以绿色为基调,人行其中,感受到的是大自然亲切的绿荫。采用秋枫、凤凰木等特色鲜明的乔木形成绿化带,形成路段的绿化风格,同时在路侧种植开花地被营造四季有花的景观效果。2.丰富慢行交通系统景观感受道路旁的彩色慢行交通系统不但为游人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也融入现代提倡的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自行车道时而沿公路平行,时而转入椰林近距离感受热带特色,极大丰富了游客的游览兴趣。车道旁的自行车驿站为自行车爱好者和行人提供了休闲、观景、照相的平台,体现出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和旅游公路的特质。3.特色服务区设计根据“文昌揽月,椰海畅游”的文化主题和旅游公路独具的服务休闲性,在K8+250和K15+050处分别设置“椰海览胜”和“九天揽月”服务区,满足游人旅游、休憩的需求。椰海览胜服务区以展现椰林景观为主,通过椰树、草坪、配合海南特有的明媚阳光,营造一处独特的热带风情景观。服务区内配有小卖、洗手间等服务建筑,还有景观廊架、电子展示牌等集景观性与功能性为一体的特色小品。廊架内的景墙上刻有记载文昌之盛的文昌赋。服务区的景观设计将人文与自然巧妙的融为一体。九天揽月服务区毗邻航天发射场与航天主题公园,服务区重点展示的是航天文化主题。服务区中心广场矗立有名为“天之路“的主题雕塑,表达了航天器作为人类文明成果必将成为连接地球与外太空的一条天路。服务区内的洗手间建筑与小品也采用航天相关元素,带给游人一种直观的趣味性。4.文化特色突出东郊至龙楼公路的景观设计遵循创作设计的理念,注重人文景观的表达。在景观设计之前,组建了多学科的创作团队对沿线文化因子进行了提炼分析,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文化因子赋予景观设计之中。公路起点路侧置放刻有“文昌揽月,椰海览胜”景观石,使游客进入公路伊始就领会到公路景观主题。服务区内设置景观廊架,并配有景墙上刻有记载文昌之盛的《文昌赋》。设计将航天元素植入到了两旁的标志标牌之中,体现出本段公路作为航天配套公路的特质(图7)。此外,设计还对公交站牌、公里桩、防撞护栏等形态与色彩进行景观优化,展现主题特色提升公路的文化品味。
五、结语
近年来,川九路、思小路等示范工程给公路的勘察设计领域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次设计中融入并运用了新理念,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文化特色鲜明:本项目景观设计中公路、景观、文学、历史等专业的人员参与其中,采用创作设计的理念,确立了全线的文化主题,并将相应的文化因子融入到了标志标牌、服务区建筑小品等的设计之中,全线地域文化特色鲜明。2.功能需求明确:本项目安全设计主线上用彩色防滑减速带代替振动型减速设施,满足航天设备仪器的运输需求的同时起到美化道路的作用。同时在K11-K16段中分带设置可移动式花池,以满足飞机备降的需求,全线功能需求明确。3.旅游特质突出:本项目设计了彩色慢行交通系统,体现了国际上通行的绿色、环保的旅游理念,为游人出行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自行车驿站的设计体现了旅游公路的特质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再配以两处特色服务区,使得公路本身成为了很好的旅游资源。东郊至龙楼公路是肩负航天发射器运输任务的文昌航天发射场配套道路,也将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第一条通车的旅游公路。希望本项目景观设计中所做的一些探索能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其他的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帮助,使得旅游公路真正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和助推剂。
参考文献:
[1]林显锋,符锌砂,黄吕强.融合地域文化的公路景观设计[J].中外公路,2008年1期.
[2]余少华,景婺.黄(常)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J].中外公路,2007年1期.
[3]许刚,吴世红.西汉高速公路景观文化解析[J].绿色科技,2011年9期.
[4]交通部.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引言
公路工程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安全性、耐久性和方便性,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还要引入环境保护、美学和文化等景观设计理念,这样可以突出景观设计的要求,改善驾驶人出行的环境,营造景观空间特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公路设计中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道路环境保护和景观审美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提高。
1公路设计中的环保要点和策略
1.1树立生态公路理念,做好施工环保设计
在最近的一个阶段,公路设计仍侧重于公路的功能因素,如安全,快速,并使用传统的设计理念来对工程进行相关的设计,并没有足够重视环境因素的设计。公路技术水平越高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越严重。如何保证公路建设尽可能减少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和干扰,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是我们需要注意到的事情。在公路勘测设计中,我们需要选择可靠的施工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公路对现有地形的影响,同时要做好措施的调整工作,采用合理的技术标准和适当的技术指标,对路线的位置、路堤高度等加以控制,要尽量在设计时节约土地。尽量减少山区开挖后对路基稳定性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占用土地,避免水土流失。针对于山区地形的复杂,如果目前的设计不能满足现行规范的特殊路段,我们需要通过技术的验证和经济比较,选择最佳的路线来进行施工。公路绿化必须保护沿线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以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为根本目的,不哗众取宠,建设和谐的道路景观。
1.2抓好落实环保施工,确保设计要求
首先,质量监督部门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措施以及规范管理。其次,对公路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评价指标和方法都要进行评价,并对公路环境保护的技术进行比较。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环保组织方案实施的设计,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破坏土地和临时用地的土地复垦的监管力度。针对于坡上、坡下和弃土场(矿渣)这些材料,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首先要处理的是开挖面的山坡。在坡上应该建设相应的平台,防止落石威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在路基下边坡应设拱形或菱形骨架,保证边坡的稳定,同时还要种植绿化草坪,保证看不到开挖的痕迹。其次,处理弃土(渣)场。对弃土场实行采取“土地复垦技术”的土地复垦规划,实施复垦工程改善管理或者是人工种植等。对弃渣场的石料我们应该在项目的表面覆盖上一定的植被,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建设项目环保专项资金。同时,实施环境监理计划,由已经审核完毕的合格单位委托进行的建设单位对项目进行监督和监测,要尽量把一切危险的因素扼杀在萌芽,符合设计的最初要求,严格把握好环保质量关卡。
1.3防止大气污染
在施工中用到的材料应放在预先设计的位置,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和控制粉尘分散到大气中,特别是建筑材料在运输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好覆盖工作,同时达到指定地点后,装卸的地方应尽量保持一定的湿度,以避免灰尘过大,产生大量的灰尘。
1.4工程的总体设计应与周边地形相结合
首先设计要遵循平面的基本原则,在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各种类型曲线的使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设计质量。其次根据纵向和竖向曲线,对垂直平面线的设计应与地形的坡度相一致。最后在边坡的设计中,以保证稳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与周围景观相互协调,并在处理中要保持与植物的整体风格相一致。
1.5生态景观破坏控制措施
做好线路规划和设计,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护生态景观,避免破坏周围的自然景观。如果这条路线需要湿地和草地占用,一定要做好生态环境的措施,采取有效的针对措施,减少对植物生态系统的破坏,做好施工现场上的清理工作,同时要把现场进行平整,保证植被的良好恢复。并且应该在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立围栏和动物通道,以方便动物迁徙,避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实现对周边生态景观的有效保护。
2公路设计中的景观设计
2.1设计原则
首先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路绿化景观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要以不破坏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主要的要求,还要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注意周围的生态资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长期养护和利用,使公路绿化景观建设保持一个持续、健康、稳定的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对公路环境保护的功效。第二是动态性原则,人类对于道路景观环境要做到保护、传承与更新。这就要求在建设一条公路绿化景观环境和保护的过程中,要依托当地的文化内涵,增加道路绿化景观,给公路景观绿化环境赋予新的内容和新的内涵。不要破坏当地的植被和生态系统。
2.2自然与生态的融合
在设计和布局道路绿化景观的节点时,要通过对植物的设计保持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符合生态环境的需求,保证植物时刻充满活力。根据公路节点的自然条件、植物的绿化和生态特性,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原生植物为基础,努力增加高品位的绿化植物,便于植物的多样性发展。在关注自然和生态效应的同时,首先应根据地理条件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对植物的装饰效果、植物种类进行正确选择,同时优化其配置,保证植物的布局达到建立景观效应的目的;其次,植物配置要充分考虑季节变化,合理配置符合四季生长的植物景观。
2.3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
公路在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原始景观,充分保护各种动植物、河流、风景名胜区和历史遗址。而对于景观设计,为了顺应时展的要求,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元素,构建公路景观特色的生态环境,成为现代生态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4中央分隔带绿化设计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进行高速驾驶的过程中容易形成司机“道路催眠”。如果当外部信息单调而且重复,这时司机的大脑是不会进行运转的,造成空灵的状态,刺激大脑细胞会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其反应能力逐渐减慢。当时间超过5min就会降低大脑的使用功能,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因此中央隔离带景观设计应引入时间因素。根据公路路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适合的部分景观,每5~7min的行车距离变换一次设计。通过对植物品种、颜色、高度、塑造和自然形态、连续和不连续的变化构成对比,为驾驶员提供不断变化的景观,不间断的视觉刺激,有利于缓解紧张和疲劳产生的运转,使司机保持清醒的意识,这样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率。
2.5公路交汇处景观设计
两条及以上公路交汇处的景观组成要素主要包括公路景观和道路景观的空间透视,保证驾驶安全是第一位的,而且设计的景观线不能影响司机的正常视线,在景观设计时绿化植物也应控制在一定标准范围以内,如灌木和草本植物的高度应该保持在0.8m以下。
2.6桥梁设计
在桥梁建设中,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尽可能地保持河流、农业灌溉和排水系统的完整,还要针对不同地形特征进行相关的设计,选择最合适的工程,把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2.7隧道设计
公路隧道建筑施工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大多集中在高开挖区域。在具体的设计中按照早入洞,晚出洞的设计原则来进行相应的施工,而且由于隧道所在的地质特征是非常特殊的,需要对地形进行考察,进行相关的设计,同时也要保证排水系统设计合理。
3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路工程的日益增多。在当前形势下,公路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相关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时展的趋势,还要考虑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的要点,保证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控制,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芳.公路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12(26):230-231.
[2]文瑜,谢玮.浅谈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J].价值工程,2012(30):92-93.
[3]李占平.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分析[J].科技视界,2015(29):279.
在实际的生产中,景观设计的主体应该是一些比较专业的团队。公路设计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因此,专业的团队水平比较高,能提高景观设计的质量。从表现形式等不同的方面不断进行调整,提高景观设计的质量。不同地区的公路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对景观设计有了新的要求。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中,需要把不同的因素综合在一起,需要专业团队参与设计和建设。但是,我们专业团队的设计水平有限,满足不了景观设计的需要。
1.2景观设计是高速公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
传统的公路设计方案难以满足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需要。因此,在高速公路的设计中,景观设计是公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景观设计的部分是高速公路设计和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能让高速公路的设计更加完善,提高高速公路的设计水平。
1.3景观规划对公路建设有一定的影响
景观规划是公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高速公路的设计有一定积极的影响。在高速公路的设计中,景观的规划对工作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能直接反映公路的设计,但是景观工作不是公路设计中的全部的设计。但是,在高速公路设计的过程中,景观设计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
1.4景观设计需要提前规划
在高速公路建设和规划的过程中,景观设计需要提前设计。公路的景观设计应该尽早参与到工作中去,这样一来对高速工作的建设有积极的影响。同时协调公路的设计和公路的发展。
2景观设计的内容
既然我们了解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根据景观设计的要求,就景观设计的一些内容进行了解。
2.1主体的设计
就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国家交通部对公路的景观设计有这样的描述,在一些交通的周围,种植一些树木或者植物,一方面可以净化空气,同时可以美化环境。从绿化的断面中,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内容包括边坡、绿化带等,这些都属于景观设计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部分对景观设计有不同的要求。
2.2不同的设计方案
在高速景观的设计中,不同的设计方案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下面我们就一些应用比较广泛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解:①桥梁景观的设计,桥梁设计强调的是实用性,同时还强调艺术性。通过桥梁的功能我们可以得知,桥梁的景观设计必然受到使用功能、经济等不同方面的影响。一些好的桥梁设计方案和高速公路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景观的设计和桥梁必然能很好的协调在一起;②立体交叉的设计,立体交叉的设计在实际的生产中,应用的比较广泛,同时效果比较好。同时也是公路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城市高速公路建设应用的效果比较好。立体交叉的设计原则是公路建设应该和景观设计联系在一起,一些匝道线等形式应该相互配合。同时,和周围的环境要协调,还要满足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在立体交通设计的理念中,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完成了基本的交通运输要求后,还有和周围的环境结合在一起,尽可能减少项目的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把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周围的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
3景观设计的其他方面
在实际的生活中,景观设计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内容和形式。包括公路与一些辅助的设备,比如高速公路的配套设备,也属于景观设计的范围。高速公路周围的一些配套设施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景观设计的质量。因此,在实际的生产中,我们应该从不同的方面加强景观设计和建设。景观设计的附属设备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主要包括一些标志牌、服务区等,附属设施一般分布在公路的两侧。这些公路的附属设备是公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也是公路的服务窗口。因此,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就一些附属设备进行考虑。就公路附属设备而言,一般是以实用性为主题,同时还需要附属设备还应该和公路周围的环境相配合。一些附属设备的布局等不同的方面我们要合理的布局,不同的地区可以凸显该地区的人文特色。在新的时期,对高速公路的设计有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景观设计的合理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景观的一些理念发生变化和调整。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恶劣影响。高速公路建设中,由于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在建设一些项目的过程中,注意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同时,设计水平比较高的景观设计应该和周围的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协调。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不同,我们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满足当地交通运输的需要。但是,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相信随着时间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景观设计必然达到新的发展高度。
关键词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存在问题;原理;设计方法;表现手法
我国所拥有的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第2位。高速公路的建设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生态及使用问题,如与周边环境的冲突,驾驶员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容易疲劳造成事故等,因此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迫切需要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
1高速公路发展现状
我国高速公路在世界排名1990年第19位;1994年第8位;1996年第7位;1998年末通车里程8 733 km,居世界第6位;1999年10月突破1万km,跃居世界第4位;2000年末1.6万km,居世界第3位;2001年末1.9万km,跃居世界第2位;2003年末2.98万km;2004年8月底突破了3万km,比世界第3位的加拿大多出近1倍;最近几年我国高速公路增长的速度更是前所未有,预计2020年将达到8.2万km,接近世界排名第1位的美国[1]。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了沿线地区物资、信息交流及旅游业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高速增长,改善了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环保问题
高速公路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优先考虑的是高速公路的基本功能要求,即道路线型的“平、直、缓”以达到“短距离、高速度、大流量”的目的,而忽视了其环保效应和景观效应。高速公路的兴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并影响天然的植被、地形、水系等,特别是在公路营运期间车辆排放的尾气、扬尘、废水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这一点已逐步被主管部门、建设部门和设计单位意识到,为此建立了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开展环保设计,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使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得到有效的控制。
2.2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美学问题
公路景观设计是指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应有的美观造型,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从而构成优美的自然画面。在高速公路修建的全过程中,应把建立新的公路交通景观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任务。而高速公路为了达到“高速”目的,建设中往往“逢山劈山、遇水架桥、过村拆房”,导致岩石裸露、水系紊乱、森林减少;有些小生态系统原有的自然形态被改变;施工中的取土和弃土缺少统一规划和管理,乱挖乱堆;甚至有的地质景观和文物古迹也难逃厄运,破坏了高速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与原始的大地景观极不相融。高速公路的兴建不仅要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而且应该带来精神文明,使其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经济特色和精神风貌的长廊。因此,高速公路必须结合原始的大地景观进行景观设计,营造良好的视觉形象,使乘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带来一种审美愉悦,使其成为匍匐在大地上的一条绿色长龙。
3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原理
公路景观设计应力争使自然景观与公路工程结构相协调,建立起新的完整的公路景观系统。因此,公路景观设计应从使用者的视觉、心理出发,研究公路的功能、美观及经济的一致性[2]。
3.1独特的通视效果
高速公路景观空间主要由景观廊道和景观节点组成,与城市街景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均为带状空间,但又不同于城市街景的功能和特征。城市街景人工性、围合性强,视域有限,而高速公路景观要求路线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配合协调,使司乘人员感到线形流畅、清晰、行驶舒适安全。
3.2与正确的导向相衔接
建立一个区域性的视觉系统,使司机在视觉所及的范围内,能预见到公路方向和路况的变化,高速公路路面的引导、隔离、防护设施具有较强的安全性要求,其形态、尺寸有严格的控制标准,而两侧的小品、坡面造型、远景呼应等有较大的自由创作空间。
3.3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两侧带状绿化是建设绿色通道工程的主体,是景观环境再造、协调公路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基本措施,其绿化配置的好坏不仅影响到生态环境,而且关系到高速公路的建筑美和景观美能否充分展现。这部分绿化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一道壮观的绿色风景线,其宽度可根据两侧的地物、地貌确定,一般以10~15 m为宜,其景观应与当地环境融为一体,以达到浑然天成的景观效果。
3.4景观序列构成
高速公路景观虽然是由高速公路特定的线条骨架构成,但与其他园林景观有着大致相同的结构形式,主要表现在景观序列的节奏和韵律方面。试比较以下序列形式。
园林景观序列两段式:起景(入口)—(主景);空间形式:合(小空间)—开(大空间);三段式:起景(入口)—引申(过渡、前奏)—;多段式:起景—前奏—过渡——结束;空间形式:封闭(小空间)—半封闭或半开敞(小空间或借景空中间)—开敞(主景大空间)—封闭或半封闭(小空间)。道路景观序列:开始(立交)—引导(道路标志)—延伸(节奏、韵律、隔透、连续)—结束,一个立交预示着新的开始。空间形式:开敞半开敞(入口)—开敞为加少量封闭(沉降路段)—结束(下一个入口)[2]。
了解以上序列结构有助于在道路全线景观设计中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4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方法
4.1景观要素的布置
针对动态中人的视觉特性,在高速公路景观要素的布置时,要考虑不同路段上视觉停留时间的长短所带来的影响。对灭点位置变化较小(即视线停留时间较长)的长直线路段,可以考虑布置对景,景观要素宜作强化处理,以加深景观的视觉印象;而对视觉停留时间较短的部位,景观要素的处理可以适当淡化。
此外,还要考虑不同车速时司机视域和注视点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在速度逐渐提高的路段,由于司机的视域会越来越窄,注视点也会逐渐变远,设计具有警示和导向作用的路标、绿化等景观时就应首先根据动态中人的注重力集中和视域变化的规律来确定其有效尺寸和距离[3]。
4.2景观尺度的确定
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时,随着车速的提高,人的尺度感不断加大,景观体量也要相应加大。比如对于在公路景观中起重要作用的绿化植物,其风格可以是小巧精致或玲珑剔透的,也可以是一挥而就、气势磅礴的,但高速公路大范围绿化种植时,“大手笔”绿化种植与现代化高速公路在内涵上更为协调,更符合人的动态视觉感受。
4.3隔离带景观设计
隔离带的设置目的是为了防眩,以利于车辆的安全通行,最大限度地将眩光引起的事故减少到最低,因此其高度和宽度必须满足设计的要求。虽然从造景的角度出发,不具备有太多变化的特点,但从简单重复的韵律节奏以及线形上,同样具有一定的观赏美的效果[3]。植物的选择常常以常绿、耐寒、耐旱、耐修剪为原则,色彩以深绿色、浅绿色、淡黄绿色等各种不同绿色为主进行搭配,在一定限度内要充分表现植物的季相变化。
4.4两侧绿化带景观设计
一是与城区接壤的绿带设计。这一绿带景观具有与防护功能相结合的双重性,设计时其结构应参照一定的技术参数。根据有关部门和国外有关资料可知:林带宽度市内以6~15 m,市区以15~30 m为宜;林带高度10 m以上;林带与声源的距离:应尽量靠近声源而不是受声区;林带结构以乔、灌、草结合的紧密林带为好,阔叶树比针叶树有更好的减噪效果,特别是高绿篱防噪音效果最好[4];根据日本近年来的调查,40 m宽结构良好的林带可减低噪声10~15 dB;在美国这一宽度为45~100 m,种植草花、宿根花卉、灌木、乔木,其林型由低到高,既起到防护作用,又不影响行车视线。上述数据表明,这一区域的绿地景观从理论上讲,应该是越宽越好,但受城市用地的限制和减少建设费用的角度来看,合理地规划林带宽度和高度,尤其是宽度的划定是影响该带状景观的主要因素。考虑到生态与景观的双重作用,可以确定绿化的林带结构为封闭式结合部分半通透式,至于半透式出现的部位,应与城市景观相结合,遵循“佳则收之,俗则屏之”的原则,充分体现城市景观与道路景观的有机融合。二是主线部分设计。沿道路主线两侧的绿化设计是高速公路连续景观“线”的主要表现形式,构成了道路景观的基础。由于这一部分具有跨地区,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的特点,设计时应根据道路所跨区域的土壤、水文、气象、地形、护坡结构、涵洞、桥梁等条件及特点,划分典型设计断面,并标出起讫点的位置。确定道路全线植物品种的基调树种、搭配树种以及功能性隔离品种。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如收费站、服务区等道路两侧500~1 000 m的范围,属于重点处理区域[5]。
5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表现手法
高速公路在视觉效应上应该是一条动态景观的廊道。由于此廊道具有长度大且视点又以一定速度运动的特点,视点运动着的人们,希望看到美丽、和谐、变化和有序的景观,并存在着坚持追逐这些景观,且不到终点就不停止的愿望。因此,遵循形式美的普遍原则并充分考虑动态中人的美感特性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成败的关键。
韵律节奏是公路景观艺术构图的重要手法之一。自然界中许多现象常是有规律地重复出现,有节奏地重复变化。重复是获得韵律的必要条件,但只有简单的重复则易感单调,故在韵律中应体现组织节奏上的变化。公路景观构图的韵律节奏方式有很多,常见的有:简单韵律,即由同一组成因素反复等距出现的连续构图,如等高、等宽的爬山型声屏障,等距离种植的行道树等;交替韵律,即由2种以上的组成因素交替等距出现的连续构图,如公路选线时直路与弯道的交替布置、2种行道树的交替种植、2种不同的花坛交替出现和等距排列等;起伏曲折韵律,即由1种或1种以上的组成因素在形象上出现较有规律的起伏曲折的变化。如连续布置的桥梁、边坡挡土墙、花坛、林带、建筑物等,为了防止呆板,宜遵循一定的节奏规律,体现起伏曲折的变化[5]。
6结语
公路景观设计应遵循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结合公路空间的美学特点和司乘人员的视觉特性,充分考虑到速度因素对景观形式、景观尺度、景观组合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从人们的实际体验出发,运用各种手段,科学、合理、经济地设计各种景观要素,使高速公路不仅成为一条方便、快捷、安全的运输通道,同时还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7参考文献
[1] 魏中华,王海忠,任福田.公路景观设计理论框架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33(1):32-33.
[2] 戴明新.公路环境保护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23-24.
2公路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
高等级公路车速高,通行能力大,行车道较多,设有中央分隔带,采用立体交叉,控制出入,同时具有较为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所以做好高等级公路的景观设计,结合自然、经济条件及公路与通过地区的自然、人文景观相协调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公路景观设计应力争使自然景观与公路工程结构物达到有限的协调,建立起新的完整的公路景观系统。所以,公路景观设计应从使用者的视觉、心理出发研究公路的功能、美观及经济的一致性,同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1通视
要求路线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配合协调,使司乘人员感到线形流畅、清晰、行驶舒适安全。
2.2导向
建立一个区域性的视觉系统,使司机在视觉所及的范围内,能预见到公路方向和路况的变化,并能及时采取安全的行驶措施。
2.3协调
使公路线形及沿线设施与沿途空间景观环境相协调。
2.4绿化
利用绿化来补充和改善沿线景观。公路景观包括路线和行车道,各种桥梁和沿线建筑,路侧和中央分隔带绿化,装饰和其它设施等,公路景观应形成统一的建筑群体,在保证全路统一建筑风格的同时,不同路段上的景观还应具有各自的特色。
3公路景观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选线应全面考虑环境要素
公路选线、定线时,应注意路线及其结构物的所有设计要素,要尽可能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土石方的开采量要尽量做到最少,同时要尽可能减少对自然风景的破坏,避开受保护的景观空间,如风景旅游点、温泉疗养区、文物保护区等。对生态景观空间(河流、小溪、森林、沼泽地)和视觉观空间(村落、集镇等建筑群体),要避免割断它们之间的联系,如果无法避免,也应在设计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果公路里程较长,不能作为一个景观单元设计时,应将它划分成几个独立的路段,即建筑小区,使各小区既与公路整体风格互相呼应,又各自具有明显的特色。每个建筑小区内应有主导建筑,建筑小区的长度,应根据设计车速和公路的等级选定,一般与正常车速在3~5分钟内所走的距离相一致。在景观设计时对公路沿线主体建筑风格、路线要素的尺寸、主要转弯点的位置以及景观的装饰和绿化栽植的充实,都应在野外测量工作之前拟定,并将其记入测量工作任务单上。同时,要根据地形图,航测照片,技术、经济评估资料及实地踏勘资料,定出建筑小区的理想界限和所要设计的内容。在进行勘测工作时,应明确每个建筑小区和路线各要素的风格。每个建筑小区应有总的背景(可利用绿化方法建立)和主导建筑。如果在设计中拟将公路沿线的乔木保留下来作为主导建筑,应该编制保留树木的明细表。
初步设计阶段应全面考虑路线经过地区的自然条件,占地面积(其中包括农业、林业和疗养区的使用面);路线线形和横断面造型,同时应考虑施工中包括侧向取土坑、垃圾和废料堆场以及水工结构物等景观造型措施要相互协调,并注意保护沿线的自然风貌,花草种植和其它协调措施的创造出应符合通视、导向、协调和绿化四项景观基本要求。
3.2公路景观造型
公路路线及其结构物景观造型的目的是为了平衡公路对自然风景的影响,使新建的公路能与原有景观融为一体,以便形成新的公路交通景观系统。公路景观造型包括路线和断面造型、交叉口造型、构造物造型及沿途交通服务性设施造型等。
3.2.1路线空间造型
高速公路的建设,除了进行功能、环保设计外,还应进行景观设计。所谓景观,是指人类(景观主体)所感受到的给人带来视觉享受和情感上认同的物质形态及空间氛围的综合构成体。而高速公路为了达到“高速”目的,建设中往往“逢山劈山、遇水架桥、过村拆房”,成为附着在大地上的一条超长的“黑色拉练”,导致岩石,水系紊乱,森林减少;有的村落一分为二,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形态;施工中的取土和弃土缺少统一规划和管理,乱挖乱堆;甚至有的地质景观和文物古迹也难逃厄运,破坏了高速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与原始的大地景观极不相融。高速公路的兴建不仅要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而且应该带来精神文明,使其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经济特色和精神风貌的长廊。因此,高速公路必须结合原始的大地景观进行景观设计,营造良好的视觉形象,使乘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情感,带来一种审美愉悦,使其成为匍匐在大地上的一条绿色长龙。
2.高速公路景观的空间层次
高速公路景观空间主要由景观廊道和景观节点组成,与城市街景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均为带状空间,但又不同于城市街景的功能和特征。城市街景人工性、围合性强,视域有限,而高速公路景观空间自然性强,围合性弱,视域宽广,同时要求有很强的导向性。
2.1景观廊道。景观廊道是高速公路景观空间的主体,它由三个空间层次组成,第一层次为道路空间,其环境生态组成要素有行车道、路肩、隔离带、防护栏、隔音屏、指示牌、天桥及桥身广告、路基边坡和行使的车辆;第二空间层次为道路两侧的带状绿化空间,其环境生态组成要素有乔木、灌木等树木及花草等地被植物、道路两侧的山体护坡、广告等,其宽度一般10-15米;第三空间层次为高速公路两侧的视域空间,其环境生态组成要素有田野、村庄、山体、水体和劳作的人们及各种动植物。第一空间层次包容在第二空间层次中,第二空间层又包容在第三空间层次中,共同营造景观廊道,构筑新的大地景观。
2.2景观节点。高速公路景观节点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为高速公路的进出站口,是高速公路整体景观空间序列的起点和终点,是进入一个城市或地区的门户,其景观环境决定着人们感受一座城市或地区的第一印象,它的环境生态组成要素有收费亭、防撞设施、广告牌、车辆、工作人员、其它服务性建筑及小品等;第二种为高速公路服务区,按照高速公路适当的里程并结合两侧的地形地貌来设置,其环境生态组成要素有停车场、加油站、维修站、厕所、车辆、司乘人员、服务人员、绿化、广告、小品建筑及住宿、餐饮、购物的主体建筑等;第三种为互通区,它是由道匝及横跨的桥梁和涵洞围合而成的内向型空间,其环境生态组成要素与景观廊道的道路空间层次生态组成要素相同。
3.高速公路的景观元素
3.1山体。山体类似于城市中的建筑,是空间的垂直界面,对分隔空间、丰富空间层次发挥着重要作用。高速公路两侧没有山体,其空间层次单一而缺少变化,如湖北宜黄高速公路武汉至荆州段穿过江汉平原,虽然视野开阔,但景观单一,知其一而知其二,容易使人困乏。同时山体作为景观元素又优于生硬的城市建筑,其自然和谐、优美酣畅的曲线加上山体上的奇峰异石、绿树葱茏,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是在城市当中享受不到的大自然的美。
3.2水系。水系和山体一样,既是大地景观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高速公路的景观元素。水系或曲折或开张,富有动感。有的高速公路跨过水系,形成水系和高速公路的节点,把人的视线切换到另一景观空间。高速公路沿线山水交融,湖光山色,婉若一幅美丽的图画。
3.3绿化。绿化是大地的肌肤,绿色是大地景观的主色调,在高速公路景观空间中,绿化景观包含行车道中间的隔离带、两侧的绿化带和相邻大地空间上的森林植被、农作物等三个层次。特别是隔离带和两侧的绿化带,经过有规律的种植、养护,成为重要的人工景观元素。
3.4桥涵。桥涵是高速公路两侧居民及动物的生命通道,是高速公路空间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桥涵在满足流通功能要求的同时,应结合结构技术和地方文化特色,加强造型设计和色彩设计,使其成为高速公路景观元素。
3.5边坡。高速公路在兴建过程中,难免开山填土,形成了山体的边坡和路基的边坡。为了避免山体滑坡和路基崩塌,需将边坡上的岩石和土壤进行加固。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诞生及边坡的垂直高度不同,边坡的加固方法有多种多样,常见方法有块料护岸、轮胎固土、混凝土浆锚喷等,不同的加固方法其构造形式也不相同。边坡是高速公路空间的垂直界面,是人们的视线不可回避的地方,也是形成该道路印象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不管是那一种形式,在满足加固要求的同时,应将其进行景观化设计,如京珠高速湖北段两侧的边坡有的采取岩石或混凝土预制块等块料护岸,有的采用混凝土浆锚喷,在其表层都进行了景观化处理,块料护岸通过块料有规律的排列形成丰富的肌理,并在其表层雕上具有楚文化的图案,混凝土浆锚喷的边坡在其表层绘上色彩明快的卡通画,使其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3.6建筑。高速公路景观空间的建筑包括高速公路两侧的民居或其他建筑、服务区建筑、进出站口建筑等。高速公路在线形设计时不可避免的要穿过一些村落,破坏了原有的自然形态,对自然景观带来了负面影响,而高速公路两侧的民居是展示当地经济状况、历史文化、精神风貌的窗口,代表了一个地方的形象,无论高速公路和地方都有必要将其景观化处理。但民居产权归属各异,是高速公路建设中最难协调的问题。高速公路建设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应在加强对两侧民居建设管理的同时,给予适当的经济扶持,统一设计,统一改造或兴建,使其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服务区建筑是司乘人员可以亲密接触的建筑,设计时应充分结合现有地形地貌,在完成基本功能的同时注重造型的奇特性和色彩的刺激性,使其既发挥商业效应,又丰富道路景观。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多为“欧陆”风格,主色调一般为红色,具有一定的观赏效果,但过于重复反而丧失了特色,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个性化设计。出入口处服务性建筑位于城市和高速公路的过渡空间中,一般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之中,而收费亭的设计以安全、简洁明快为主,以免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但其构图和材质应以新颖,具有时代特色为旨,使其成为道路一景。
3.7防护及引导设施。该元素位于廊道空间的第一空间层次内,离司乘人员最近,重复频率最高。主要有高速公路两侧的防撞栏、隔离墩、隔音屏、里程牌、安全指示牌、安全线、反光板(器)等,其有规律的重复、特有的形状和色彩构成了高速公路特有的景观,使人从中得到了快速、高效的体验。
3.8其他景观元素。包含高速公路两侧的雕塑、壁画、浮雕、广告等,壁画和浮雕一般附着在边坡上,前面已经阐述。雕塑是最直观的形体语言,她凝聚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产业特色、民族风情等,同时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观赏性,提升了高速公路的品质,使其成为文化长廊。如京珠高速湖北段是湖北境内的第一条景观高速公路,在其节点空间上设置了具有不同象征意义的雕塑,令司乘人员回味无穷。高速公路广告是时代的产物,其形式主要有高速公路两侧的广告和桥身附着广告,广告丰富的色彩和构图及具有趣味性的广告词形成了高速公路的另一道风景线,展现了当地的经济特色。
4.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就是在完成“高速”功能的前提下,利用上述道路组成要素及周围的地物、地貌等自然要素和本地域的人文要素等景观元素,按照一定的尺度、比例、线形、形态、色彩、质地、韵律、节奏等基本法则进行构图,创造良好的视觉形象和生态环境,给人带来一种审美愉悦和良好的情感反响。
4.1高速公路景观规划设计
4.1.1借景。高速公路线形设计时,在满足“平、直、缓”的同时,应避开风景名胜区和其它历史古迹,以保护现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同时合理借用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将其引入到高速公路景观空间中来,或将高速公路的节点延伸到景区当中,如宁杭高速公路宜兴太湖服务区设计时借用太湖风景,主体建筑远离公路,依湖而建,变成了宁静的观赏太湖秀丽景色的好去处;南京东芦山服务区借用山势建在山腰之间,司乘人员可尽情享受登高远望的惬意,把山水美景尽收眼底,消除旅途的疲劳。并在建设中和地方政府协调,将道路红线以外的山体和农田纳入整体规划,将其借入到道路景观中来,如宁杭生态大道沿线500米范围内的采石场都全部关停,并进行了封山育林,全面对荒山秃岭、采石塘口进行绿化美化、恢复植被。同时,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面积种植经济林带和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使其两侧形成了一幅绵延的画卷。
4.1.1形成有序的景观序列。高速公路线形选定后,根据两侧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条件和服务区设置要求(一般50公里设置一个)合理地设计景观节点,形成有序的景观序列。其景观序列形式为起景(入口)——廊道——节点(服务区、小型互通)——廊道——(大型互通或风景名胜区)——廊道——结局(出口),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各个节点形似镶嵌在景观廊道上的珍珠,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4.2高速公路景观形态设计
4.2.1沿路带状景观。廊道空间上人们是在快速移动中感受物体,瞬间一逝而过,根据人的视觉感受活动特征,只有这种物体不断重复,才能给人产生印象。因此,廊道空间景观通过其景观元素(绿化、防护栏、反光器等)有规律的重复形成带状景观形态,产生较强的封闭性和导向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韵律感。
4.2.2节点景观斑块。互通节点是公路景观设计中场地最大、立地条件最好、景观设置可塑性最强的部位,其景观形态为斑块。骨架部分由直线和流线道路围合而成,直线是交叉干道的主线形,一般位于立交的底部,流线是两条或多条分流路线的连接道路,具有与其它干道相适应的立体特点。此处车速减缓,相对廊道来说感受时间增长,且可以居高临下,其景观构图可以草坪、小灌木、大灌木等元素为主,其图案有完全模纹式、模纹式和自然式的结合式、自然式等,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4.2.3景观元素形态设计。高速公路路面的引导、隔离、防护设施具有较强的安全性要求,其形态、尺寸有严格的控制标准,而两侧的雕塑、壁画、浮雕等有较大的自由创作空间。壁画一般附着在两侧的边坡上,并且提供快速前进的乘客观赏,其图案应用夸张的手法,扩大尺度并沿前进方向伸展。雕塑一般设置在节点空间,不可能象其它元素不断重复,要使其能给司乘人员留下深刻印象,必须有较大的体量,其高度在15—20米之间,并用抽象的体块进行构图,不宜精雕细琢。
4.3高速公路景观色彩设计
高速公路景观不同于城市景观,其组成要素和界面以自然因素为主,人工因素为辅,是大地景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除了路面的黑色外,其它色调以绿色为主,如路面上的里程牌、指示牌、防护栏等均为绿色,与大自然色彩统一协调。但为了丰富道路景观,消除司乘人员的疲劳,可以点缀其它色彩。如服务区建筑、雕塑敷上红色后,“万绿丛中一点红”,活跃了景观气氛。横跨路面的桥涵也可以敷上与绿色协调的冷色调,如蛋清色、浅灰色等。边坡上的壁画因为色块面积大更是满目画卷、洋洋大观,给司乘人员带来视觉享受,提升道路形象。
4.4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
4.4.1两侧绿化带景观设计。两侧带状绿化是建设绿色通道工程的主体,是景观环境再造、协调公路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基本措施,其绿化配置的好坏不仅影响到生态环境,而且关系到高速公路的建筑美和景观美能否充分展现。这部分绿化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一道壮观的绿色风景线,其宽度根据两侧的地物、地貌确定,一般10-15米为宜。同时,绿化设计要根据公路的线型特征以及高速公路的特点,营造出一种韵律感,植物配置应以行列式为主、大块面组合,树种根据土壤、气候等特征和树种的人文寓意来选定,一般以常绿为主,如杜英、樟树、竹林、茶树等,且为了视线通透,分枝节点在6米左右。树林下面可以种植一些地被植物或花灌木等,丰富绿化带的景观层次。
4.4.2中央绿化景观设计。中央隔离带绿化除了遮光防眩、诱导视线外,还可以改善道路景观。防眩树种应选择抗逆性强、枝叶浓密、常绿、耐修剪的树种,按防眩效果和景观要求,一般选择刺柏,其高度1.6米为宜,单行株距2.0米,刺柏有规律的排列,形成了一定的韵律感。中央分隔带的地表绿化,种植草坪和地被植物,使地表得以有效覆盖,防止土层污染路面,达到保湿效果,同时通过花灌木的不同花期、花色以及叶色变化,减少刺柏的单调感,丰富隔离带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