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30 14:10: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巡视工作经验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科室,特别是老年患者,危重患者以及一些智障的特殊患者,不能准确甚至不能描述自己的病情和需要,完全依靠护士坚实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特别是敏锐的观察能力,方可获得他们的病情信息。所以,护理人员在巡视病房时应保持观察的习惯。结合几十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以下几点观察技巧,供同行参考。
观察的过程应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原则:步入病房时,先应大致浏览整个病房,捕捉各种信息,探视病房环境,通过呼唤患者,与患者寒暄、提问、交谈、观察其面部表情,询问患者的主诉,了解其意识、精神以及心理状态。
如果看到患者有静脉输液管时应当仔细检查输液管道是否通畅,输液穿刺针是否固定妥善,输液穿刺处皮肤状况,局部有无肿胀,疼痛或静脉炎的表现,输入化疗药物的部位有无肿胀,颜色改变,甚至坏死,穿刺针眼处有无出血或脓性分泌物,输液系统是否密闭,接头处是否衔接紧密,滴壶液面以下有无气泡,液体滴数是否合适,流液针头是否完全插入液体瓶中,瓶内剩余液体预计输完时间,卧床患者应观察骨突处受压情况,必要时按摩、变换,以预防压疮。对留置引流管者应注意引流管固定是否妥当,严防脱出或滑入,随时捏挤引流管,注意观察和记录引流管的颜色、性质和量。
巡视的过程中应善于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包括常用的望、触、嗅、听等,如观察患者的,皮肤的颜色,听诊呼吸音或心脏是否有杂音,触摸患者的皮肤,了解皮肤的温度,嗅觉是否有异味,品尝一下食物是否有盐,术后患者尿潴溜时应叩诊膀胱浊音界,肠蠕动未恢复前应听诊肠鸣音。
1 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很多,结合多年的门诊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1 患者的因素 病种多,患者流动性大,文化程度不同,病情多变,年龄跨度大接受能力不同。
1.2 护士的查对制度,门诊不向病区,每天几百次的重复一样的工作难免到后来有松懈的心理,导致患者的药物张冠李戴。
1.3 一次性注射器使用不当,反复穿刺瓶塞引起不容微粒增多,引起不良反应。
1.4 静脉穿刺操作时排气不净或头皮针接触不好,导致空气泡进入血管,至患者精神紧张,导致病情变化影响治疗。
1.5 输液速度对安全性的影响,输液速度应根据年龄、病种,病情和药物的不同分别给与不同的滴数,护士应严格掌握。
1.6 输液过程中巡视不够,没有及时发现针头脱出或移位、漏液导致皮下肿胀疼痛乃至静脉炎的发生,没有及时更换液体、病情观察不仔细,未及发现病情变化延误治疗及抢救机会。
2 措施
2.1 严格执行输液的管理制度,细化分工,做到谁输液、谁巡视、谁签名、明确责任奖惩分明。
2.2 在门诊使用有色输液卡,由于门诊座位是连排座椅,距离近,有时患者多两个人经常用一个钩挂输液瓶,这样更换输液瓶时很容易张冠李戴换错药,我们针对这种情况使用了不同颜色、不同编号的输液夹一式两个,其中一个夹在输液器上,另一个夹在接点输液瓶上,防止出现差错事故。
2.3 加药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将药物的作用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让其了解本次输液所需要的时间、输液的总量、输液的速度,已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2.4 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改变知识结构,一些老护士由于知识老化还按以前的技术操作规程操作,以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例如,加粉剂药物时,20 ml注射器抽吸溶剂后将针头留在输液瓶上,取一备用针头去溶解药物,防止反复穿刺胶塞使微粒增多;加安瓶类药物时,割据安瓶口1/4周而不是一周,并用酒精或碘伏擦拭后掰开,吸药时勿将安瓶倒置吸入,应将针头放在安瓶中部西药,防止瓶口微粒带入药液造成污染,引起不良反应。
2.5 输液时我们全部采用5.5号输液针(除需大号针外),其特点是针头小,穿刺时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及恐惧感,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且宜固定,患者在轻微活动时针头不宜穿破血管壁,能有效的控制输液速度,防止由于输液过快而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
2.6 输液过程中随时巡视,对有输入刺激性药物的患者,护士在巡视中发现患者输液部位皮肤发红、无肿痛、有回血时应及时调慢输液速度,及时观察皮肤情况,如患者主诉穿刺部位疼痛、肿痛、无回血时应及时更换输液部位,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2.7 适当的护理干预保证输液安全,由于一些老年人身体素质差,输液时急于快点结束,经常有人自己将输液速度调快,如不及时发现极易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反应,护士应在巡视中及时发现并立即调好滴数,详细告知患者输液过快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已取得患者的理解与支持。
3 健康教育
由于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接受者往往在输入的药物和过程不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所以需要护士耐心、周到、细致得做好解释工作,进行人性化的服务流程及科学的管理。输液时穿刺处皮肤肿胀疼痛时,就知道可能是外渗了,应该及时告诉护士,进行重新穿刺,输液结束后护士应告知患者需要按压针眼5~10 min,不要立即将手下垂或用热水洗手,以防止针眼处留学或发生皮下血肿等医学常识向患者讲解,还应该组织门诊护士对多发病、常见病的症状、治疗、注意事项做健康教育。
4 讨论
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光有经验是不够的,需要我们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探索新问题,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确保护理安全,反之我们在给患者解除痛苦的同时,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加强学习,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提高护理质量,规避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建立和谐的新型的护患关系。
参 考 文 献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8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13-02
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因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责任心不强、粗枝大意或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并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护理缺陷的防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与护理人员的素质,技术和良好的护理环境及管理水平密切相关[1]。本文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发生58起护理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各科室发生护理缺陷共58起,对58例护理缺陷进行分类评价,并查找原因加以分析,以寻求有效的防范措施。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查阅护理缺陷登记表进行详细统计分析,将护理缺陷,医嘱处理,口服药发放,注射输液,护理观察,护理处置,护理记录,进行分类,分别统计不同类型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班次,护理人员年资的分布。
2 结 果
2.1 不同类型护理缺陷发生的例数及构成比 见表1。
3 讨 论
3.1 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分析
3.1.1 缺乏工作责任心 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收入少,待遇差,要上夜班,工作辛苦,不安心护理岗位,有时把家庭、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上班心不在焉,造成执行医嘱错误,延误、遗漏治疗,观察病情不到位,护士法律意识淡漠,看不到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隐患,这也是引起护理缺陷的原因之一。
3.1.2 缺乏工作经验 年轻护士由于缺乏临床工作经验,操作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违反操作规程,导致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缺陷和事故。
3.1.3 缺乏管理力度 护士长是科室管理的责任者,但由于各种原因,护士长大量时间花费在应付事务工作上,缺乏护理风险管理的力度和能力,责任不清,奖惩不明,风险管理意识淡薄,质量控制流于形式,发生护理缺陷后不认真组织讨论,不找原因及制定防范措施,都是护理缺陷的隐患。
3.1.4 缺乏查对制度 “三查八对”制度是避免护理缺陷的有效法宝,执行医嘱和各项治疗护理时护士必须严格遵守。但有些护士因为工作量大,为尽快完成任务怕麻烦,不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习惯性进行操作,造成输错液体、打错针、发错药,导致发生护理缺陷,甚至引起护理纠纷。
3.2 防范措施
3.2.1 加强护理管理 护士长是护理管理的关键,护士长应严格把好护理质量、安全关,发现护理隐患要及时组织讨论分析,提出防范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护理隐患抑制在萌芽状态,对科室内的“重点人员”如实习生、低年资护士,要按具体情况因人施教,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强化质量意识,切实负起防范护理缺陷的责任。
3.2.2 加强技能培训 加强年轻护士的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对防范护理缺陷十分重要,要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护士业务学习,训练专业技术操作,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技术操作水平,以及观察病情的变化能力,从根本上防止护理缺陷发生。
3.2.3 严格规范执行护理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 护理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士长期护理实践的经验总结,是确保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指导和规范护理行为的准则,因此,督促护理人员规范执行,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加强巡视和观察,严防对患者造成伤害。
对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该院产科接受治疗护理的158例产妇开展品管圈活动,作为该次研究的一般资料。该次参与研究的患者都知情该次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自愿提供研究信息同时签定了知情同意书,此次效果研究已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与批准。接受品管圈活动管理的产妇年龄在20~39岁,平均年龄(26.7±6.3)岁,怀孕次数为1~3次,该次品管圈分成孕产妇护理、新生儿护理、健康宣教3个小组,各小组的成员均有2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工作年限超5年的超80%,且每组成员在所负责的品管圈小组内临床经验丰富。
1.2方法
在该次研究之前该院产科护理工作未应用过品管圈管理模式,护理管理措施在应用品管圈活动之后进行了以下调整。1.2.1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各小组成立前,组织产科所有护理人员接受品管圈知识的培训学习,使其对品管圈有一定的了解,积极主动参与本活动。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体情况和技能专项,由护士长将其合理分配到孕产妇护理、新生儿护理、健康宣教3个品管圈小组内,每个品管圈小组均包括1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和4名护士,各组自由选出圈长,2名主管护师作为该品管圈小组的督导。各小组根据所负责的项目,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的产科护理资料并分析护理缺陷,辨别潜在的风险和质量影响因素,根据组内讨论等方式制定有效的护理策略[3]。1.2.2品管圈小组活动(1)孕产妇护理品管圈小组活动[4]:经调查,在产妇身份识别有偏差、临产孕妇的送房时机不准、孕产妇隐私保护不良等为常见问题,原因主要是护士技术不熟、责任感不强等。对此采取以下措施:①提高巡视频次,及时处理紧急情况,密切观察产妇状态,看准送房时机;②完善产妇信息的查对,要求护士严格核对信息,避免身份信息识别错误,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充分尊重并保护孕产妇隐私;③在使用催产素时提高警惕、注意观察并掌握孕产妇生产进程,避免胎儿宫内窘迫;④注意产后产妇的身体恢复,及时有效的进行产后指导,帮助孕产妇解决问题,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满意度调查表对工作进行总结,小组每15d对统计结果进行讨论整理,肯定取得的效果,同时分析不足。全员探讨,收集、整理大家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并研讨制定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将成功经验加入到标准化的管理。(2)新生儿护理品管圈小组活动[5]:新生儿手圈、胸牌时常脱落是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组内讨论,此类问题的发生主要与孕产妇和家属对手圈、胸牌重视程度不够、护士没有将手圈系紧、手圈本身质量不稳定有关,整改措施:①与本院采购科沟通,购买质量过关的手圈和胸牌;②加大对护士的培训力度,标准规范的为新生儿佩戴手圈,同时增佩足圈,双重保险;③强调手圈和胸牌对新生儿的重要性,不可随意摘除,且注意避免其破损或脱落。(3)健康宣教品管圈小组活动[5]:部分产妇对孕产知识的掌握不确切,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品管圈小组:①通过查阅资料及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编制“孕产妇健康宣教资料”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改进,上交护理部,由其组织审定,并制作“健康教育路径表”;②组织组员学习健康宣教的有关内容及业务,并能有效的应用到工作中,加强同孕产妇的沟通;③为保证健康宣教的有效性,对“健康教育路径表”中的内容、作用为孕产妇进行详细的讲解,争取孕产妇的积极配合;责任护士要根据要求,严格对孕产妇及家属进行有计划性的教育并适时评价。品管圈每半个月调查孕妇及家属对宣教内容的掌握,认真总结分析,并对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改进实施方式等,确保健康宣教的有效性。
1.3观察项目
记录并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新生儿手圈和胸牌丢失情况、孕产妇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情况、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及满意度情况。
1.4统计方法
将该次实验结果录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孕产妇满意度和知识掌握情况,较实施前均明显提高,见表1。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新生儿手圈丢失率为2.53%,胸牌丢失率为1.27%和,均明显低于实施前,见表2。
3讨论
由于产科需求的特殊,要求医疗护理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此,较一般的护理更有难度,在管理上要求必然会更加严格,对于产科的护理工作人员要求则会更全面、具体。品管圈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工具,被应用到产科不仅仅是因为其能有效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调动了员工们的工作热情,通过对工作中问题的自我查找、分析、组间讨论、制定方案、积极实施,并取得效果,这一系列活动都对员工有很大的激励[7]。品管圈活动不仅增强了员工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也强调了团队的整体意识,提高凝聚力。从该次的研究结果来看,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孕产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很大地改善了护理过程中的缺陷,护理流程更加顺畅自然,孕产妇与护理人员之间建立了默契的联系、气氛融洽,医护人员的付出也得到了回馈,自豪感油然而生。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质量,是医护都愿意配合和接受的一种有效途径,临床效果显著。但还应重视实施环节,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不断调整优化品管圈的实际适用条件,使其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发挥最优效果。
作者:袁碧波 单位:岳阳市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168-169.
[2]陈孝芳.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2):185-186.
[3]文玲玲.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1):189-190.
[4]周美珍,吴秀芳,周春霞.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825-826.
中图分类号:F416.6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发展以及用电量的增大,窃电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近年来这种违法行为的主体已变得多元化,不仅一些居民、个体和私营经济组织、集体企业窃电,甚至有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也有窃电行为。 这些用户,特别是那些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高耗能大用户,其窃电行为已使供电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窃电问题不仅困扰着电力企业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到了不管不行,非管不可的程度。为此,笔者通过对国内供电企业出现的典型窃电事件分析、总结,提出如何通过加强对用户管理等措施,减少乃至消除用户窃电行为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1几起窃电事件分析
1.1在供电企业的供电设施上,擅自接线用电。见图片0513
图片0513用户擅自接线用电(窃取电源点)
1.1.1事件经过:
2009年8月25日,我局xx供电所接到客户中心关于xx客户窃电的业务单,xx供电所迅速组织用电检查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查。经核查,发现该客户租用的一建筑物的用电设施在没有报装用电的情况下,在供电企业设施上擅自接线用电,属于窃电行为。用电检查人员马上对此行为进行了制止并取证。
由于该用户在供电企业没有报装用电,因此电力营销系统不具备台帐资料,在进行计算追补窃电电量电费及处罚金额时不能进行电子流程传递,无法做到帐、实、营销系统一致。经研究并征得客户同意后,决定使用该客户所租用建筑物的业主其中一个长期未用电的客户台帐进行窃电的流程处理,其窃电行为的用电类别属于照明用电,但用于处理窃电的客户的用电类别属于普通工业。为保证报表分类统计正确,先将其用电类别改类为照明用电,再进行窃电电量电费及处罚金额的计算及处理。待月末系统初始化后再将用电类别改类为普通工业。
1.1.2经验总结:
本次事件中,xx供电所是在接到客户中心关于xx客户窃电的业务单后才组织用电检查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查。这是有线索的检查,查获的可靠性高。
进行这种检查的关键是要有线索。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完整的用户档案,定期分析用户用电量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可能有窃电行为;加大宣传力度,依靠用户互相监督,举报,获取线索。
1.2绕越计量装置用电
1.2.1事件经过
1999年10月20日晚湖南某供电企业用电管理稽查人员稽查时发现一配电变压器油枕内穿出三根导线接于0.4kv配电线路上。仔细检查发现该三根导线是从油枕通向变压器油箱内并挂接在变压器低压侧三相绕组引出线上的三根电源线。
后经调查核实,该三根导线是窃电者(农电员)为从计量装置前窃取电源而装设的。
1.2.2经验总结
本次事件中,供电企业是通过现场稽查而发现窃电行为的。
由此可见,作为供电企业,要想及时发现并制止用户的窃电行为,就必须加强对用户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用户档案,定期进行负荷分析,不定期开展现场稽查工作。
1.3故意使供电企业的用电计量装置不准或者失效
1.3.1事件经过
xx变电站的一条10kV线路长期以来线损率正常,2011年全年累计线损率为3.17%,但自今年2月起,该线路线损率突增,成为线损率异常线路,2、3、4月连续3期线损率分别为11.83%、6.52%、9.24%。为了彻底查出异常原因,在排除关口表故障、抄表及负荷割接等原因后,检查小组决定对该线路属下的用户逐一进行排查,并对所有装有参考表的专变用户参考表进行不定期抄录,以确定是否有计量故障或窃电事件发生。通过分析对比,发现某专变用户的计费表与参考表之间每天存在1300度左右的误差,存在窃电的可能,但通过现场检查,发现所有计量封印完好,未能找到该用户窃电的确凿证据。为了得到更有力的技术支持,xx供电所立即联合相关技术人员一同到该用户的电房进行全面检查。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发现高压计费表A、C两相电流不平衡,存在较大差异,而低压参考表A、C两相电流平衡,且与高压计费表数据不对应。凭借这一线索,最终在高压计量柜发现A相电流互感器二次端子被铜丝短接,从而确认该用户存在"故意使供电企业的用电计量装置不准或者失效"的窃电行为。以下是现场拍的照片:
1.3.2经验总结:
本次事件中,供电企业就是通过对用户负荷进行定期统计分析,发现窃电怀疑对象后,再通过现场稽查才出用户窃电行为。
同理,作为供电企业,要想及时发现并制止用户的窃电行为,就必须加强对用户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用户档案,定期进行负荷分析,不定期开展现场稽查工作。
2减少或消除用户窃电行为的基本错施
2.1建立用户档案:
对每个用户都要按照用电性质进行分类,建立包括开户日期、负荷类别、容量大小、电费缴纳、合同违约记录等信息在内的用户档案。
2.2做好普及《电力法》的宣传教育工作: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传单、广告等媒体,大力宣传《电力法》和反窃电的重大意义。
2.3严厉打击窃电行为:
抓住典型案例,除按规定进行处罚外,还要联系新闻单位进行社会曝光,窃电数额巨大情节特别严重的,要移交司法部门惩处。
2.4从计量装置和配电设施上堵塞窃电漏洞。
2.5加强对用户配电设备的巡视检查管理:
供电企业内部的用电检查,装表接电,抄表收费等从事用电管理的人员,都应自觉肩负起维护电力企业正当利益的责任。
(1)不定期的突击性检查,对重点可疑用户必要时可采用"回马枪"的方法反复检查。
(2)坚持定期的检查。
(3)抽查电量猛增猛减的用户。
2.6为达到防窃电的目的,可利用各户电能表集中安装方式公示于众。集装表可充分利用用户互相监督的因素,利于防窃电工作。
2.7加强线损考核:
根据线路的导线型号、地理分布及月用电量,按有关方法计算出各条线路的理论线损,外加两个百分点的表计误差即为考核指标。根据这个指标对各供电营业所线损进行考核,并设立了完善的奖惩制度,加强了线损考核力度。
2.8加大营业普查力度:
线损管理虽然可以发现窃电的线索,但不能反映具体问题,因此必须深入用户经常进行营业普查,从抄表监督、表卡审核、用电检查到动态管理、业务工作单及现场查看各项反窃电工作的技术措施等,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处理。
2.9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
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反窃电技术培训,提高用电管理人员反窃电和防窃电的技术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供电企业来说,要想减少乃至消除用户窃电行为,确保供电企业经济不受损失。就必须加强对用户的的管理,建立完整的用户档案;抓好普及《电力法》的宣传教育工作;严厉打击窃电行为;从计量装置和配电设施上堵塞窃电漏洞: 加强对用户配电设备的巡视检查管理:为达到防窃电的目的,可利用各户电能表集中安装方式公示于众。加强线损考核: 加大营业普查力度: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
随着国家各种建筑工程法律、地方法规的出台,工程建设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却未能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同步提高,恶性安全事故频发。工程监理单位现场监理人员安全监理工作相关业务知识的缺乏也制约了他们更好地完成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理工作。
1、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特点
1.1服务性特点
在工程建设中,监理工程师利用自己在工程建设方面的丰富知识、技能和经验为业主提供智能管理服务,以满足项目业主对项目管理的需求,它所获得的报酬是技术服务性报酬,是脑力劳动报酬,也就是说工程建设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有偿技术服务。它的服务对象是委托方——业主,这种服务性的活动是按照工程建设监理合同来进行的,是受法律的约束和保护的。
1.2 公正性特点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单位一方面要严格履行监理合同的各项义务,竭诚为业主服务,同时应当成为公正的第三方。也就是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委托方和被监理方,特别是当业主和承包商发生利益冲突时,监理单位应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公正地加以解决和处理。
1.3 科学性特点
建设监理单位是智力密集型组织,按国际惯例,社会建设监理单位的监理工程师都必须具有相应的学历,并有长期从事工程建设工作的经验,精通技术与管理,通晓经济与法律,经权威机构考核合格并经政府主管部门登记注册,领取证书,方能取得从业资格。因此,监理工程师是依靠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进行项目监理的技术管理人员。
2、脚手架工程中监理工作的不足
2.1 人为因素
对于脚手架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检查,是现场专业监理人员最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施工单位中的自有劳务队伍和劳务分包队伍的施工操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进行现场脚手架施工的操作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无上岗证书,且业务水平和责任心较低,直接影响其正确领会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的各项要求,无法正确搭建脚手架,这就为脚手架工程发生事故留下了隐患。
2.2 机械因素
扣件式脚手架的扣件拧紧力矩需要用专用工具进行检验,而承插式脚手架也需要用专用工具进行安装,工具的正确使用,能够很好的保证日后手脚架的安装质量。而现在大多数脚手架施工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些专用工具进行安装施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过程中有时并没有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检查,这些都影响了脚手架的安装质量。
2.3 材料因素
部分脚手架租赁单位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购置钢管和配件时,只图便宜,不重质量,经常出现钢管壁厚不够,配件强度不足等现象。为了增加运营次数,租赁单位经常继续使用已破损的钢管和配件。有的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租赁和购置价廉质低的钢管和配件。脚手架所用钢管和配件一般数量较大,进场次数较多,这就给现场监理人员进行材料进场验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一些不合格产品混入施工现场,给日后脚手架搭设带来了隐患。
3、脚手架工程安全监理控制重点
正式施工前,监理人员应督促施工单位编写本工程脚手架搭设专项方案,并经项目监理部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搭设。监理人员全程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确定方案进行脚手架搭设;严格按搭设顺序和工艺要求进行杆件的搭设;搭设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禁止非操作人员进入搭设区域;扣件应扣紧,并应注意拧紧程序要适当;搭设中及时剔除、杜绝使用变形过大的杆件和不合格的杆件;搭设工人应系好安全带,确保安全;随时校正杆件的垂直偏差和水平偏差,使偏差限制在规定范围之内;在搭设过程中,如因临时停工,应当采取临时措施,保证架体的安全稳定性,防止倒塌。
3.1脚手架搭设人员的安全监理
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监理人员应督促施工单位对上岗人员进行定期体检,以确保其身体状况适合进行脚手架工程作业,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专业监理工程师在现场进行巡视时,要着重检查脚手架搭设人员是否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带,是否穿防滑鞋。
3.2 脚手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监理
【关键词】通信电话 维修策略
经过多年的发展,通信行业已经成为人们的紧密良友,如何做好对通信电话线路进行维修的工作,备受各方关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想保证通信全过程毫无障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维修与检查。另外,确保通信电路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加快其工作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 有线通信电话线路的具体内容
1.1 有线通信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
语音通信与数据通信是有线通信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针对语音通信作进一步的探究―通信电话线路),交换机、电话机以及电话线路构成了有线通信稳定的电话系统。例如,威海机场的有线通信电话的线路系统的运行情况:机场的覆盖范围借助众多内线电话保持正常通信联系,内线固定电话系统包含数字程控交换机、客户所使用的电话机以及电话线路三个环节构成,全过程的电话线路是模拟的电路,旨在探究有线通信电话的运营结构,以对其容易发生故障的问题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1.2 通信电路维修的可靠性
民航的相关规定提出有线设备通信运行正常率应保持在99.97%左右。这表明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关于通信线路维修的质量等要求非常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检查、及时维护有线通信电话,使其更加规范化与科学化,逐步让其为民航整体的安全生产奠定良好的保证。
1.3 如何分配、运用通信线路资源
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有线通信电缆都是提前建设好的,控制整个过程交换机的数量也有一定的限制,这要求我们要制定提前计划,确保设备与线路资源能够配合使用,这要着眼于用户的级别、所使用设备的整体性能、其运用到的密度以及其他因素等,将其综合考虑,并做好相关的运营不熟条例,使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左膀右臂,方便人们的交流。
2 如何维修有线通信电话线路
2.1 整体监控,加强管理
对其进行高强度的集中控制与监管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从而保证对通信线路内部的设备运行模式进行实时的管理,并记录下相关数据,同时对于监控数据也要做到实时管理与控制,当设备出现问题可借助监控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保证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在实际维修过程中,运用集中监控的管理方法有利于降低维修人员的整体数量,以进一步节约维修成本,做到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
2.2 根据已知情况提前判断发生故障的原因
在收到用户的各类报告后,负责线路维修的工作人员应根据用户所陈述的故障发生具体时间、情况等,以此为依据,维修人员要配备好维修工具,来到用户指定位置对线路进行检查与维修。
2.3 正确断定故障的发生范围
从经验来看,交换机的故障相对较为容易判断,一旦交换机处于故障状态,那么有相当一部分的用户电话将不能工作。按照先检查话机后检查线路的方式逐步判断是线路发生故障还是电话机处于故障状态,对此,需要用到专门的查线话机对相关的用户电缆进行相应的测试,测试过程中,可运用线路绝缘电阻、直流环路电阻等方式进行测试,相比较而言,线路故障复杂程度位居这三类故障之首,要求文秀人员要做好心理准备,辅以专业技术与专业知识,对其逐一排查。
2.4 加强对维修人员的定期培训,提升其自身的专业技术
要想提高有线通信电话线路的维修质量,必须拥有一批业务技术高、技术水平专业的高质量维修人员,电话线路的故障发生原因、范围等具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判断故障的原因、范围以及解决办法,是一名优秀的维修人员所必备的专业技能。对此,相关部门要定期安排专门人员对大量的维修员工进行再培训,向其灌输新的检查与维修方法,引用国际上的先进经验,逐步提升其维修技术,使其具备专业的维修知识,另外,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心理素质培训,使其具备承受高压的心理素质,为今后维修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最重要,培训人员要及时引导维修人员进行经验总结,善于观察各类故障状况,并总结其共通的特点等,以使其具备较高水平的检修能力,在众多维修实践中锻炼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为其今后的维修工作积累大量的工作经验,提升通信电路行业的维修质量。
2.5 规范政策
要保证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配备相关的科学性操作规范政策的出台,因此,复杂维修通信电话线路的相关部门要遵从国家的政策指标以及工作规范等,确保本部门负责的线路维修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在实际维修过程中,时刻以国家的工作规范要求为工作目标,例如,在开展工作之前要安排维修人员必须带好工作安全帽,全身着工作服,同时,引导维修人员提升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做好应对维修过程中各类安全事故的出现,在保证维修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下,顺利展开维修工作。
2.6 建立规章制度
为确保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类相应的规章制度必须建立起来,同时做好应急准备,防止意想不到事故的土壤发生。在实际工作中,要组建专门小组对维修工作进行定期巡视,同时做好登记工作。维修人员在维修过程中,要以这些规章制度为工作准则,对其严格遵守,认真贯彻,每次所发生的故障,要进行明确登记,为今后的工作做好经验指示,对所发生的各类线路故障要及时处理,确保人们通信线路的畅通。
总之,基于有线通信电话线路的维修工作是一个比较艰巨的工作,这既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负责线路维修相关部门的落实观察,更需要专业维修人员具备高水平的业务知识以及心理素质,以确保通信电话线路畅通,方便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但在具体工作中,面临众多的线路故障问题,这有赖于维修人员的业务技术含量,利用其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技巧,对其进行及时、合理的维修。
参考文献
[1]康纪华,孙京.有线通信领域抗干扰技术的发展[J].通讯世界,1996(11).
[2]陈建桥.几种嵌入式数据通信技术的原理及应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引言
电气设备是建筑工程的重要设备,对建筑工程正常运行和工作有重要作用。为确保电气设备正常运行,促进效益提高,维修电工日常工作中必须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制度、人员等因素制约,当前电气设备检修与维护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不仅影响电气设备正常运行,还制约电气设备运营效益提高。因此,探讨分析维修电工电气设备检修与维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为日常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启示。
1 维修电工开展电气设备检修与维护的意义
1.1确保电气设备处于良好工作性能
电气设备的良好运行,正常工作离不开日常检修和维护工作,当电气设备出现问题时,对其进行检修可以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同时做好电气设备维护工作,能使电气设备处于良好性能和工作状态。
1.2预防电气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
如果忽视电气设备检修和维护,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出现问题,不仅导致正常生产秩序遭到破坏,还可能因电气设备维修而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如果加强电气设备检查和维修,能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相应问题,使电气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1.3提高电气设备运行效率
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可以预防事故发生,对存在的隐患及时排除,避免因事故发生而影响电气设备正常运行。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气设备运行效率,促进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和工作。
2 维修电工开展电气设备检修与维护的不足
2.1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维修电工将工作重心放在生产经营方面,注重的是效益提高,往往忽视电气设备检修和维护。对电气设备运行状况不了解,设备检修制度不完善,工作人员配备不足,工作经验不足,检查技术落后,维护工作常常被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电气设备检查和运行。
2.2未按工艺要求开展工作
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时,包括检查、试验、组装等各项工作,都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流程进行,未能执行相关规范标准,未严格履行相应的程序,检修和维护工作不到位,往往给电气设备运行留下隐患。
2.3检修现场记录草率
进行电气设备检修时,对设备进行细微测量和检查后,没有将这些工作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对电气设备检查内容,项目,数据,测定方法,结论等没有做详细记录。影响后续检查和相应措施采取,对整个电气设备运行也带来不利影响。
3 维修电工开展电气设备检修与维护的有效对策
3.1提高电气设备检修维护工作的思想认识
维修电工要充分认识电气设备对设备运行的重要作用,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电气设备检修维护工作认识。加强电气设备检修与维护人员配备工作,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检修与维护工作责任制,以确保检修与维护工作顺利进行。
3.2对电气关键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维修电工在日常检修和维护工作中,对电气的关键设备应该进行定位检查和维护,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应该立即汇报。每天、每个星期、每个月都应该对电气设备检查和维护,对出现的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确保电气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3做好维修电工电气设备巡检工作
维修电工在对电气设备检修与维护时,应该严格执行巡检制度,每个星期,每个月按照规章制度对设备检查。另外还有必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特殊巡检和夜间巡检,对存在的故障和隐患进行记录,为采取措施处理做好准备。相关工作人员要对电气设备巡检,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避免隐患出现扩大情况,影响电气设备运行。维修电工巡检时如果发现电气设备存在问题,应该更换相应部件,或者对其进行立即修理,尽快让电气设备恢复运行,避免事故发生。
3.4加强电气设备运行管理和维护
重视电气设备缺陷处理工作,负责人要及时汇总所存在的缺陷,并对电气设备存在的缺陷分类,按缺陷不同类别采取措施将其一一消除。同时还有必要编制月、季、年检修与维护计划,按规定严格执行,以免影响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和生产。检查过程中应该对设备进行全面诊断,找出问题之所在,并及时排除。维修电工在电气设备检修和维护工作中应该严格把好质量关,记录维修电工和负责人员的工作,进行质量跟踪考察。坚持电气设备定级制度,对所有设备进行科学准确评估,对设备运行状态量化考评,作为设备改造、更新依据,确保电气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5完善维修电工相关事故的应急机制
为尽量减少事故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事故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故障提前做好准备,定期进行事故预想,制定事故处理流程,有备无患,事故发生时能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另外还要采取组织措施,对维修电工严格分工,做好本职工作,加强巡视,及时排除隐患。在电气设备事故处理的人员、物质上也要做好准备,尽量降低事故带来的损失。
4 结束语
加强维修电工电气设备检修与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实际工作中应该认识检修与维护存在的不足,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对策。同时注重工作经验总结,提高维修电工综合素质,增强电气设备检修与维护水平,促进设备处于良好运行和工作状态。
参考文献:
[1]覃永和,姜伟利.浅谈高级维修电工故障排除技能[J].科技向导,2016(2),85
【关键词】热水锅炉安全运行连锁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为保证锅炉连续、安全运行,控制系统需具有可靠的报警机制,当某一设备发生异常时,系统必须发出报警,同时,与之关联的设备应该自动联锁动作。设置联锁保护作用:
1)利用设备间的联锁关系,加速故障处理过程和防止误操作。
2)当工作介质偏离额定参数时,及时投入备用系统。
3)在设备发生故障或事故而停止运行时,根据系统设定的安全运行的要求,应自动降低该设备的负荷或停止相关设备,甚至停炉。
【正文】
1 安全联锁控制
设备操作行为分两种:联锁行为、手动行为。手动控制具有最高优先级。当设备处于手动时,通过人为操作启动和停止按钮控制设备,该方式主要供设备调试、故障和检修时使用。
1.1锅炉运行联锁
在锅炉刚启炉或者运行以后,都要考虑鼓风、引风、炉排和上煤除渣系统的联锁问题。
1、输煤除渣系统
在启动上煤系统前,应先启动除渣机,然后再按逆煤流顺序逐一启动上煤设备,首先吸铁磁吸合,然后启动水平皮带机,正常无故障,延时,然后再启动斜皮带机,正常无故障,延时,最后启动震动给料装置,正常无故障,设备启动完成。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在启动中,当过程中某一设备故障时,报警停机,下级设备不能启动。检修除外!
图1 输煤除渣顺序控制
按正煤流顺序逐一停止设备,震动给料装置停止给料,延时,斜皮带机停止,延时,水平皮带机停止,然后是停止吸铁磁,延时一段时间后才停止除渣机,最终设备停机完成。
2、起/停炉
风系统启动的前提是循环泵已经启动,即循环泵不开,就不能起炉,且实际生产中,也都是在起炉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就已经启动循环泵了。
在启锅时,要注意鼓、引风机的开启顺序。即先开引风机排除炉膛和烟道内积灰或不可燃性气体,才可启动鼓风机,不能颠倒,如下图2所示。风系统运行稳定后,再投入给煤系统。
图2 起/停炉顺序控制方框图
停炉时,先停止给煤系统,停止燃料供给,停鼓风,停引风,这就基本上停炉完成,但这时还不能停止循环泵,不然可能会导致危险事故发生,因为停止燃烧系统和风系统后,炉中余热都还较高,这时直接停止水循环,那么锅筒中的水就会继续被加热,这样可能会导致锅炉的汽化、干锅甚至爆炸等危险事故发生。
燃烧系统运行过程中,任一设备故障时,设备停机,报警,联锁停炉!
1.2锅炉保护联锁
锅炉出水温度、压力高报警;炉膛负压高报警、炉膛温度高报警;排烟温度高报警;鼓风、引风、炉排控制设备故障;当出现以上异常时,系统将根据联锁条件决定停下相应的设备,并发出报警。直到异常信号消除为止,系统方可恢复正常运行。
循环泵、补水泵设备故障;总网回水压力低报警,软水箱水位低低报警;当出现以上异常时,系统将根据联锁条件决定停下相应的设备。并发出报警。直到异常信号消除为止,系统方可恢复正常运行。
2 锅炉汽化的预警及监控处理措施
2.1热水锅炉汽化原因
1、循环泵突然停止;
2、锅炉由于主管道阻塞或阀门闭死等原因造成水循环失常;
3、锅炉超温以及系统短时间内大量跑水,突然降压,导致水沸点骤降。
无论哪种情况都导致锅炉水循环异常,水量不足,而炉膛的高温炉火继续加热炉水,导致炉水急剧升温,一旦炉水温度超过工作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便产生汽化。由于锅炉汽化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危险性,那么汽化的预警及监控处理措施是否得当是锅炉安全运行的重要内容之一。
2.2预警及监控处理措施
传统的预防方法及应急处理
1、预防方法:
(1)加强对锅炉的维修和保养,尤其是水泵传动部件、轴承等部位必须完好,电力端子接线必须规范牢固,防止脱落缺顶烧坏电机。
(2)锅炉运行中加强巡视,巡视必须到位,眼看、耳听、手摸,看看有无异样情况出现,听听声音是否正常,摸摸机械温度是否偏高,振动大不大。
(3)司炉人员应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并熟练掌握汽化后的处理程序。
2、应急处理:
当锅炉因为循环泵故障非正常停泵、电力故障或突然停电、锅炉超温或者系统跑水锅炉因失水、失压而导致汽化时,处理程序如下:
①立即关闭鼓、引风机。
②立即打开炉门,采取压火措施,提起溜槽闸板,防止煤斗中煤下落,同时把炉排放到快挡,断开煤的供应。
③在确认锅炉筒上有水情况下,可以向锅炉补水,同时关闭锅炉进出水总阀门。
④开启再循环管路截止阀,以保证对流管速受热面(省煤器)的供水,防止省煤器再次汽化。
⑤在锅炉压力不大于0.6MPa(600KPa)的情况下,可依安全阀排气,泄气只有在锅炉压力急剧升高,超过0.9MPa的情况下才使用泄压,而且排汽过程必须缓慢进行,预防锅炉因失压多而再次剧烈汽化。
⑥用点动方式开启循环水泵,每次点动时间不超过30秒,再次点动间隔不少于1分钟。点动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炉水温度,同时防止大量蒸汽进入管网系统。
⑦待炉水温度降至50℃以下,炉膛温度数温200℃以下时,再向锅炉内补水,补水过程要缓缓进行,防止温差过大时对锅炉造成危害。
⑧在安全阀恢复原位后,锅炉压力恢复,循环水泵正常运行后,再进行正常燃烧。
独创性预警及智能化监控处理措施
作者利用自身的工作经验及对热水锅炉汽化问题的深入研究,得出具有智能化、独创性技术的汽化预警策略及监控的处理措施。
1、预警策略
通过现场仪表和PLC系统采集锅炉置高点处水温及水压,并依据《水在不同的工作压下汽化临界温度表》(见表1)计算其汽化临界温度,通过比较、判断当前锅炉水距离汽化所需温度值,锅炉监控系统将根据现场情况确定预警值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司炉人员必须实施应急处理预案,同时,系统将自动实施监控处理措施。
表1:
2、监控处理措施
本次方案设计的智能化的监控处理措施,核心策略为“预防、保压、排汽、降温”,具体如下:
(1)司炉人员可以通过组态画面实时的监视到当前锅炉置高点处水温水压及其汽化临界温度,从而可以方便、快捷、及时、有效地预防锅炉汽化。
(2)本次方案设计在锅炉置高点处设有排汽电磁阀;在强制补水管路上设有补水电磁阀,当锅炉出现异常情况导致水温达到汽化临界温度时,监控系统将自动开启排汽电磁阀和补水电磁阀,从而达到排汽和保压目的。(注:由于排汽电磁阀的开启会导致锅炉管道压力降低,从而会降低水汽化临界温度,故排汽电磁阀采取间歇开启模式,避免管道失压)同时,将自动联锁停炉,降低锅炉温度。
【结论】
综上所述,独创性预警及智能化监控处理措施可以及时、有效地解决锅炉汽化问题,是热水锅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它使传统的汽化预防及处理措施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大大提高了热水锅炉运行的安全系数。
【中图分类号】R73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401-01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也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常用手段。随着临床上输液技术的广泛使用,静脉输液也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的隐患。由于小儿天性好动、年幼无知等种种原因,造成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时有发生。药物外渗最为多见的是引起局部组织的损伤,甚至皮肤坏死,留下瘢痕,给患儿带来无法挽回的痛苦。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药物外渗容易引起局部组织损伤的药物以抗癌药物多见,特别是阿霉素、丝裂霉素、长春新碱、紫杉醇等,只要有少量外渗,即可引起皮肤水疱样坏死,有的药物如达卡巴嗪、顺铂。环磷酰胺等刺激性强的药物,一般可引起局部炎症。除抗癌药物外,还有不少药物外渗可引起皮肤损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具有代表性的如苯妥英钠、硫苯妥钠等强碱性药物,一旦渗出后,可向四周浸润,引起大范围皮肤坏死。而临床抢救患者常用的急救药品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血管收缩,导致局部缺血,也可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在儿科以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外渗引起局部组织肿胀较多见。
1.选择合适的静脉
长期输注抗癌药物者,应有计划地合理使用和保护静脉血管,防止药液外渗。对慢性病患者需长期输液治疗时一般由远端小静脉开始,常选择四肢末梢充盈,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血管,避免使用靠近关节末梢循环差的静脉血管。当输入高浓度的药物、营养液,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选择较粗而直的血管穿刺,并交替使用静脉,如左右上肢静脉交替使用,使损伤静脉得以修复。切忌连续多次使用一条血管,特别是进行化疗时,应尽量每次更换血管,以保证其有进行自身修复的时间,避免外渗。
2.合理使用针头
根据血管直径大小及输入药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针头。针头越细、针尖斜面越短,对血管的损伤面越小,越有利于保护血管。一般成人用6~7号头皮静脉针头,小儿4~5头皮静脉针头,如果同时输血或输血浆蛋白之类的溶液时,可改用7号或9号头皮静脉针头。
3.注意药物浓度
对于浓度高和刺激性强的药物,尤其是肿瘤患者的化疗药物。首先应静脉滴入等渗盐水,观察5~10min,确定静脉滴注通畅,无外渗后方可输注药物,结束时再给予等渗盐水滴入,以缩短药物在周围血管中停留的时间,降低对血管的刺激。对于刺激性大的药物,其给药浓度必须按医嘱稀释和摇匀,不可在输液中直接在瓶口刺入针头给药,避免近针头处的药物浓度较高刺激血管,一旦渗出血管将导致局部组织损伤。
4.根据治疗要求调节输液速度
输入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应适当减慢输液速度,以保持输液速度既适合治疗的要求,又能尽量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使患者在相对舒适和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输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并根据年龄滴速。一般情况下成年人输液速度在40~60滴/min,小儿、老年人速度宜慢,一般在20~40滴/min,不宜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荷,从而出现心力衰竭或肺水肿。
5.正确的拔针和按压方法
先拔针后按压,拔针时应先关紧调节器,使点滴停止,在针头拔出血管壁后再按压,棉签应顺着血管方向按压针眼,这样可将血管和表皮的2个针眼同时压住,时间为3~5min,有凝血机制障碍者,要延长按压时间。注意不要揉搓穿刺部位,减少局部淤血。刺激性强的药物拔针前输入等渗盐水以保证血管内不留有药液,因液体滴完即行拔针、加压。在穿刺部位血管就留有一定量的药液,该药液由于加压而致血液片刻不流动,药液将对血管产生刺激,造成人为的血管破坏,致局部损伤。
6.严密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