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30 23:29:4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村官工作小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社区就像是盲目骄傲的警示灯,不断敦促我学习提高,不甘落后。社区成员在韩丽萍书记的带领下,不但认真工作,而且通过各种方式主动提升自己,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韩丽萍、张誉千及安艳俊相继取得大学专科与大学本科学历;贺通莲参加了劳动局组织的就业培训,并取得了毕业证书;张誉千、郝建华参加了市里统一组织的工会培训和残联举办的计算机培训。这些活动都给成员们带来了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为她们将来的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打消了我骄傲自满的念头,促使我好好努力,更上一层楼。因此,我抓住平时的一切空余时间,看书、复习,想给自己一个自我发展的机会。
一、加强学习,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本领
一是全面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四中全会主题;二是全面学习全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推进会的会议精神,全面掌握了省市县发展定位、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为开展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三是继续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不断掌握种植和养殖业新技术;四是虚心向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掌握农村工作方法和经验。从而增强了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本领。
二、务实工作、搞好调研、服务群众
(一)深入群众搞好调研
半年来,我先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下村了解农民的情况,走访了9个村民小组、到农户家中与村民面对面的交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使我进一步掌握了全村的基本情况、了解了全村贫富差距的原因、知晓了农民群众的观念。工作以来,我做到了常在农村一线,常到农户座谈交流。既增进了与农民群众的感情,又能与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相互学习。
一、思想情况
本人自参加20__年大学生村官报道会以来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迅速调整了心态,转换了角色,放下了架子,虚心向领导、同志们学习。把“青春之树在农村里磨砺成长,人生之花在工作中绚丽绽放”作为自己的人生宣言,立志扎根基层,为农村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
二、工作情况
在组织部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姜卉芳副乡长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以强化档案职能,迎接市委组织部检查为重点,努力做好干部档案整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认真学习档案整理相关法律法规,在工作中始终履行岗位职责、严守工作纪律、保守档案秘密,(二)、审阅干部档案缺少什么材料,确定干部三龄一历,做好记录,(三)、根据档案信息表信息与干部联系索要缺少材料,要求重填、盖章等工作,(四)、档案的裁切,粘贴以及附纸,按照要求档案中每一页纸的长宽为18.426cm,大的裁切,小的粘贴,材料有破损的附纸。
三、学习情况
做为大学生村官,一年来,我立足岗位,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协助村两委班子成员做好党支部、村委会的各项工作,现汇报如下:
1、抓好我村的远程教育工作,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作用。
在2011年的工作中,每一次党员学习会前,都会对设备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修,保障设备的正常使用;其次是在每次党员学习会前,认真做好党员学习材料的准备工作,紧紧围绕农村党员干部对现代远程教育不了解,对远程教育教学平台上的一些政治理论课件理解不深、消化困难等问题,结合本村实际,采取举例说明、案例分析等形式,把党的方针政策、政治理论知识、科技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党员干部传递,使党员干部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保障学习效果。
2、协助村党支部书记抓好村党建工作。
在2011年,我村党建工作中,我积极协助书记制定好本村创先争优活动预案与我村创先争优各阶段工作,与村两委班子共同制定了村党支部公开承诺书,同时安排好支部的各项学习活动,保障了我村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其次认真做好档案的整理工作,由于基础工作扎实,在2011年的农村“三级联创“检查工作中,村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好评。
3、协助村领导做好村综治工作。
2011年,为协助村综治部门做好村内安全工作,我认真做好村流动人口的信息录入工作,同时做好对相关信息的修改,做到了流动人口的网络化管理,为制定相关政策打下基础。其次,协助村领导做好村内预防煤气中毒、安全生产、防火、防盗的宣传工作,认真做好村安全会的记录、照相工作,并对村综治工作情况及时进行了上报,充分发挥了信息员作用。
4、协助村干部共同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为充分配合好村干部抓好计生工作,我积极协助村干部开展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村民学校作用,向村民宣传计生政策,积极为村民提供服务。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011年,在村领导的帮助与指导下,我在学习、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习认识不够。
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工作闲余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加强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积极主动的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对工作不够热情。
解决方法:积极调整心态,端正思想,将困惑形成书面报告,及时向领导反映以求获得更好的解决。
3、工作不够细心。
解决方法:坚持从小处入手,改正马虎的毛病,并对工作进行反复检查,并将工作交由领导监督检查。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学习,我发现农村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村内党员文化水平偏低,党员文化程度不高,全村大部分党员学历是初中文化,因此应加强支部建设,特别是构建学习型党支部是我村的任务,更是一项长期任务。
2、宣传工作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形式单一。当前我村宣传方式为粘贴宣传画、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如今村民因搬迁造成居住分散,因此宣传方式应急需得到改变,应充分运用网络化、信息化进行宣传,保障村民及时了解村内各项工作。
四、2011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1、作为一名即将到期的村官,面临再次择业等问题,但我保证尽自己所能,积极努力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
2、积极协助支书理清思路,制定工作措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找准工作着力点,体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扎扎实实做群众的“贴心人”。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02
案例:某企业集团公司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制定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绩效管理制度。其下属的某分公司,根据这套管理制度在过去的两年末开展了绩效考核工作,并以此作为机关年终兑现奖发放及机关员工末位淘汰制度的依据。绩效考核的内容分为德、能、勤、绩四部分,划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考评人为分公司全体员工,被考评人为分公司机关员工。每一年的绩效考核工作结束后,都没有向员工公布考核结果,员工只知道自己最后拿到了多少兑现奖,这一年度的绩效考核就结束了。实行这样的绩效考核前,分公司共有员工164人,其中机关员工40人,绩效考核两年后,分公司人员减至120人,员工流失44人(不含退休等自然减员)。员工对绩效管理考核表现抵触,相当一部分员工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员工之间团结协作差,员工流失情况严重。
从上面案例可以看出:
一该公司开展绩效考核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发放年终兑现奖和机关减员;
二绩效考核内容单一、模糊,不能对员工所做的工作做出客观评价;
三由全体员工考核部分员工,违背绩效管理对象为组织全体成员的原则;
四考核过程及方法简单、不规范,无沟通、反馈,缺乏严谨性、公正性、完整性和透明性;
五考核结果的效度差,挫伤员工积极性,引发抵触情绪、激发矛盾的后果。
导致上面状况的出现,主要存在两点误区:
一、对绩效管理认识上的偏差。企业的管理者不清楚什么是绩效管理,企业为什么要做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绩效管理的范围和内容是什么,怎么做绩效管理,因而不能正确指导和有效监控绩效管理工作。在上面的案例中,企业管理者犯了一个明显的认识错误,就是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其实,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对员工或组织某一阶段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而不是员工或组织工作绩效的全部。以一张单一的、不具备具体的、详尽的、明确的标准表格来评价员工整个年度的工作绩效甚至去留,势必以偏概全,偏离了实施绩效管理的初衷,使绩效管理不但没有达到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目的,反而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二、企业管理者对绩效管理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忽略其重要性,忽视了过程在绩效管理中所占的地位,准备工作不充分、不明确,导致绩效管理工作的失败,继而影响了企业的稳定和员工工作积极性,企业工作氛围不和谐。
由上面的结论可以看出,绩效管理工作就相当于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与否,结果截然不同,企业绩效管理工作应当引起企业各级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怎样才能做好绩效管理工作,使其正常发挥作用,以促进企业管理呢?下面笔者就绩效管理工作的内涵做一剖析。
BPM标准化组织给企业绩效管理作了如下定义:
BPM是一组集成和闭环的管理和分析流程,这些流程由技术支持,以满足财务和运营活动的需要;BPM是设定策略目标,然后衡量和管理绩效以达成目标的业务使能器;核心的BPM流程包括财务及运营计划、合并报表及报告、建立模型、分析、反映战略的监控系统。
由此可见,企业绩效管理是战略执行系统,是企业战略执行的核心手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
具体讲,绩效管理就是为实现组织发展战略和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员工个人或群体的行为表现、劳动态度和工作业绩,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监测、考核、分析、评价,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改善员工和组织的行为,提高员工和组织的素质,挖掘其潜力的活动过程,具有系统性、目标性、注重沟通的特征。
绩效管理的三个特征是做好绩效管理工作的关键点,下面,我们就这三个特征一一进行阐述。
一、系统性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步骤。在这个系统中,各级组织及全部员工都是参与者。大家首先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企业各级组织要开展的工作,然后进行工作分析,确定岗位职责和应达到的标准,进行实施、评价、总结及应用,如此循环往复。这一系列的工作都是在不断沟通、改进、完善的前提下完成的,目的是帮助员工或组织清除工作过程中的障碍,提供支持、指导和帮助,共同完成绩效目标,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上面的案例,就是将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这种误区使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忽略了极为重要的目标制定、控制实施、沟通管理、总结改进等过程,忽略了绩效管理中需要掌握和使用的技巧和技能。所以一个企业要想有效地做好绩效管理,必须重视以下管理过程:
1.制定周详的企业绩效管理规划。明确的企业组织发展战略目标是制定企业绩效管理目标的基石,根据企业绩效管理目标制定企业绩效管理计划。企业绩效计划应对企业如何运作和执行绩效管理做出深入细致的规划,使每个环节都受控,整个绩效管理过程都处于追踪和衡量、反馈和沟通、总结和改进中。具体要明确绩效管理的全员参与条件,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管理的阶段性要求、责任部门、协助部门、指导部门、监督部门、责任人等等。
2.做好实施绩效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根据绩效管理规划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与各部门进行沟通,做好工作分析,确定岗位职责和标准,确定考评者与被考评者的角色变换及考评要素和标准、考评时间和程序、考评类型、考评效标,建立员工绩效评审系统及员工申诉系统等。
3.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及时沟通是保障绩效管理系统顺畅运行,实现绩效管理目标的重要保障。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重心。
4.绩效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总结、改进、应用再实践、总结、改进、应用的闭合的管理系统。
二、目标性
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宏观目标是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微观目标是对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全面诊断。所谓企业绩效管理系统是指企业绩效管理制度、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绩效考评指标和标准体系、考评者、被考评者及企业组织。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始终应明确的目标就是发现并消除阻碍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障碍,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各项制度,提高广大员工的工作能动性,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及员工的整体素质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沟通在绩效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制定绩效标准要沟通,帮助员工实现目标要沟通,年终评估要沟通,分析原因寻求进步要沟通。总之,绩效管理的过程就是员工和管理层持续不断沟通的过程。离开了沟通,企业的绩效管理将流于形式。许多管理活动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沟通出现了问题,绩效管理就是致力于管理沟通和改善,全面提高管理者的沟通意识,提高管理的沟通技巧,进而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者的管理素质。
综上所述,我们对绩效管理工作有了一个理论上的认识。我们再回头分析文章开始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解决对策:
1.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管理工具,应在企业中大力宣传,使组织、员工充分了解并认可它的重要作用和可信度。企业的员工是绩效管理的基本对象,管理者必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使员工对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对自己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思想观念上达成一定的共识,提高员工参与绩效管理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比如,绩效考核比较复杂,牵涉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而且与被考核者的利益密切相关,所以很有必要通过培训,使员工对系统的组成、标准、考核方法有进一步的认识,消除和澄清对绩效考核的错误及模糊认识,使员工认识到绩效考核不是为了制造员工间的差距,而是实事求是发现员工工作的长处、短处,以扬长避短,有所改进和提高。任何一种新的管理手段都离不开应用前的宣传、了解和认识过程,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加深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培养绩效观念,为下一步绩效管理工作的顺畅开展减轻阻力,同时也提高了员工的素质,为今后绩效管理工作中组织与员工的互动打下了基础。
2.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及各部门的配合程度决定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成效。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改革措施,参与者涵盖了所有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仅仅靠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远远不能完成绩效管理的实施,因此高层管理者的认同和支持及各部门积极配合尤为重要。实践证明,没有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将寸步难行。高层领导者必须对企业绩效管理制度以及支持系统有充分的理性认识,并愿意将这套系统推广到企业中,并为之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通过正式的渠道,向高层领导阐述绩效管理系统的优势,以及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问题,以期获得企业领导层的全面支持和帮助。企业中各层次的管理人员是绩效管理的中坚力量,他们既是被考评人,同时也是考评者,所以一定要加强与中层管理者的沟通,端正认识,使每个中层主管都成为绩效管理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3.严格选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尤其是管理主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管对绩效管理工作的成败至关重要。考评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度负责精神、丰富的人事管理与行政管理以及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稳定的性格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考评结果的客观公正。
4.从绩效管理基础工作做起,做好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严格遵循绩效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要求。绩效考核的实施必须有一定的基础和前提保障,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过程中,只有明确了岗位职责,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内部的各工作团队及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进行考核,判断其行为与企业所要求的职责规范之间的拟合程度,并以此作为绩效衡量标准与考核依据。
5.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工作,建立员工绩效评审系统和员工申诉系统,注重公正性和严谨性。在绩效管理工作中,沟通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它贯穿整个绩效管理全过程。绩效评审系统可以针对绩效考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具体对策,监督各部门有效地组织员工进行绩效考评工作,并对员工考评进行必要的复审复查,对存在严重争议的考评结果进行调查甄别,确保考评结果的公平和公正性。员工申诉系统给被考评者提供一个发表意见和通道,允许员工对绩效考评的结果提出异议,就自己关心的事件发表意见和看法,一方面可以减少矛盾和冲突,将不利影响压低到最低限度,一方面给考评者一定的约束和压力,使他们慎重从事,在考评中更加重视信息的采集。两个系统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沟通来实现的。有效的沟通,能促进工作缺陷的改进,避免误解,增强上下级之间的信任度,还可以使员工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工作状况,明确工作努力的方向,激发员工的上进心和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
在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实践中,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课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去思索,客观分析并总结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当前管理工作中的当务之急,要真正把绩效管理落到实处,企业在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与组织实施过程中,就要不断学习和反省,正视不足,提高认识,进行制度的完善,提高企业绩效管理工作水平,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注释:
BPM:Busines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Research Institute的缩写,即企业绩效管理。
业务使能器:Enable,授予的权利或方法。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编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下册: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工作要求)[M].中国劳动保障社会出版社,2006,1.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高校现有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加,相应行政管理工作的难度逐渐加大。而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开展质量与效率的高低则直接关系到了高校教育事业开展的成功与否,只有解决行政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打造一支高能力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才能够为确保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一、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所呈现出的问题
(一)行政管理理念滞后,相应管理制度不健全
首先,在管理理念上,高校在实际落实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片面强调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忽视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整个行政管理模式依旧局限于传统的管理模式之中,无论是在管理部门的设置上还是管理人员的安排上都缺乏科学性。其次,在管理制度体系上,并未结合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相应岗位设置不合理,权责划分不明,各行政管理部门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协调,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严重偏低。
(二)管理体制不合理且管理人员选用不科学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并没有针对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机构部门的构建以及管理人员的科学划分,整体上权利过于集中,此种管理体制下,虽然能够为确保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权利过于集中容易造成管理目标与方向的偏差,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目标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高校教育与科研工作的开展,但是,此种管理体制下显然会导致资源分配难以实现优化。同时,相应管理中高层人员一般都是有高校教师担任的,相应教师并不具备完善的管理知识结构体系,难以满足实际管理工作之需。
(三)管理手段滞后,管理人员能力素质层次不齐
首先,在管理手段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下,管理理念的更新也促使了相应管理手段逐渐向信息化发展,但是,高校在实际落实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单纯依赖人力资源来落实管理工作,不仅效率与质量低,同时难以实现行政管理信息的有效共享。其次,在人员能力素质上。从上文中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是高校教师,而高校教师并不具备完善的管理知识结构,难以应对行政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同时,现有行政管理人员队伍中很大一部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水平偏低,缺乏责任心,进而导致行政管理工作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体现。
二、当前高校完善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实现行政绩效管理体系的完善构建
为了切实解决的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提高该项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就需要以完善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来明确划分岗位职责分工,明确考核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在管理岗位的设置上,要结合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来明确所需岗位,并实现与之相适应人员的配置,为该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然后需要实现完善绩效考核目标的定位,以明确管理工作的方向,并以考核激励机制的构建来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最后,将这一考核结果与薪资与职位晋升等相联系,保证该项管理工作能够实现顺利的开展与落实。
(二)健全管理体制,实现管理人员的优化配置
针对目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下权利过于集中而引发的问题,为了确保高校实现灵活的运作,保证科研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就需要高校实现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构建,以扁平化管理结构部门来实现权力的分散,并通过网络化的管理结构来强化管理部门与人员间的沟通与联系。在此基础上,实现管理人员的优化配置,按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来落实岗位职责,并针对行政管理岗位存在的人员冗沉的问题进行人员队伍精简,为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提供保障。
(三)创新管理手段并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素养
首先,在管理手段上。需要在更新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积极的将信息化技术手段应用于该项管理工作之中,以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应用来实现管理信息的充分共享,并为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奠定基础。其次,在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上。要求高校要针对当前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之需,加大对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以全面提升现有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在此基础上要以岗位竞争机制的构建来实现优秀管理人员的聘用,为相应管理工作的落实注入全新的动力与活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高校的发展形势,要想确保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就要求高校要提高对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针对该项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行政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相应管理体制的完善搭建与管理人员的优化配置并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创新管理的手段,以全面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一、明确治理对象,确定工作思路。我局将辖区农村市场内食品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作为重点治理对象,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工作原则,敦促各批发、集贸市场开办者全面履行法定义务;并通过监督检查,指导督促市场开办者加强入场销售者的建档工作,逐步建立完善集中交易市场“十个一”制度,推进农村食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工作,以进一步规范农村食品市场经营行为,保证市场销售的农村食品可追溯,防止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截止目前,**区局共出动执法人员920人次,车辆480台次,检查食品生产单位34户次,销售农村食品的便利店、超市350家、餐饮服务单位300家。
二、明确工作任务,做好部署安排
(一)通过微信及电话联系及日常监督检查形式将本通知及治理工作重点任务要求告知辖区内销售农村食品的集中交易市场、商场、超市,敦促其明确自身的主体责任和法律责任,进一步提高市场开办者、销售者的规范经营意识。
(二)指导各批发、农贸市场及商超以农村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以食品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等为重点场所,以本地区农村消费量大的食品为重点品种,针对劣质食品、超过保质期食品、标签标识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等重点问题,按照四个最严要求,进一步加大自查力度,落实监管责任。
(三)对各食品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开展专项检查,确保农村食品的安全,督促指导市场开办方完善农村食品的检测,要求其利用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和公告栏公告检测结果。
三、开展广泛宣传,提高责任意识。我局通过各工作微信及电话宣传有关农村市场销售规范的内容及要求,通过现场检查方式敦促市场开办者和农村食品销售者认真落实市场主体责任,规范经营,守法经营。告知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其参与农村食品销售治理工作中来,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进一步构建和维护社会共治的良好格局。
小作坊泛指建筑面积和规模不大,具有加工、生产、制造性质的场所。由于准入门槛低、投资少,开办小作坊成为大多数离开农田的农民重要的生存和发展手段,随着我国乡镇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深入,逐渐成为一些乡镇的经济支柱,也正是由于其准入门槛低、安全投入不足等方面的原因,近年来亡人火灾事故频发,也成为了火灾隐患的重灾区。本文就小作坊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从强化其消防安全管理进行探讨。
一、小作坊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小作坊企业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主体意识淡化,消防安全管理处于低水平循环状态。小作坊企业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完善的进程中发展壮大的,计划经济时期长期形成的国家行政公权对社会单位各类事务绝对管理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小作坊企业的负责人在本身应该作为的消防安全管理事务上存在依赖思想,淡化了责任意识,进而导致其在具体的消防管理工作事务中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从小作坊企业发展的进程上分析,这些企业均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生产规模传统粗放型的过程,由于经济人不可避免的、内在的自私动力、非计划的安排、短期的目标定位等因素的影响,以及急于在短期内完成资本积累等心理因素,导致小作坊企业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不愿意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投入过多的财力、人力和精力,进而导致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漠视消防安全,消防安全管理处于不到位、不规范、不严格,低水平循环的状况。
第二,公安消防部门的监督管理承载量与小作坊企业大量增加的趋势不对称。由于市场经济内在的动力,小作坊企业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涉及行业种类繁多,且规模大小不一。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小作坊企业以公众聚集场所为主要的投资方向。此类场所的大量增加,在现有监督部门警力没有增加的前提下,带来监督管理空前的工作压力。很显然,这种状况导致了如下问题:公安消防监督人员数量之少与小作坊企业数量之多的“瓶颈”;相当一部分小作坊企业游离于监督检查之外,处于失控和漏管状态。
第三,小作坊企业缺乏必要的行业指导和管理,社会为小作坊企业提供的消防安全服务匮乏。在一定程度上讲,小作坊企业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采取的很多措施是主观的、是不到位的,尽管目前很多小作坊企业自发地形成了所谓“协会”或“商会”,但这仅仅是为经营服务的,涉及到综合治理、消防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寥寥可数。另外,就为小作坊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提供服务而言,一是社会面上没有足够的经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的人员供小作坊企业选配,以解决小作坊企业人员流动快的问题;二是没有相应的咨询服务机构为小作坊企业提供安全管理方面的服务,合理化解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之间的矛盾;三是没有建立相应的行政约束保障机制,没有制定规范消防安全管理的具体标准或指南,在推动小作坊企业严格自律工作中缺乏力度,无针对性。
二、小作坊企业消防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60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从而对单位内部的消防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各单位在谋求较高发展经济效益,为地区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为员工的人身安全提供相应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第61号令》的《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各单位自身便是消防安全责任的主体,必须做到保证员工安全、消除安全隐患,若出现安全问题则需承担一切责任”。公安部对此虽有明文规定,但是却尚未明确规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消防安全管理内容,从而弱化了各单位消防安全主体的意识,增加了消防部门监督管理的不积极因素。对此,各单位应遵循社会化的发展规律,积极建设消防安全标准化体系,落实消防安全工作,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为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人身安全提供相应的保障。
1 当前机关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消防工作意识淡薄,经济效益至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已由计划经济全面过渡到了市场经济。在此经济背景下,部分企业的一切决策与工作均围绕经济效益来展开,致使消防安全工作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淡薄的消防工作意识,效益至上的经营理念普遍存在于各类单位中,尤其是中小型个体私营企业最为严重。消防工作往往需投入大量的资金,且无直接的经济收益,所以各单位不愿将有限的人、物、财力投入到消防管理工作上。
1.2 消防安全责任机制不健全,影响了消防安全工作正常开展
目前,我国各大事业单位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良好的发展之机,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各项发展策略均是围绕提升经济收益而制定的,忽视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从而导致企业在提升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也埋下了安全隐患。同时,由于一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尚未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责任机制,各项消防安全工作浮于表面,尚未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严重影响了消防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
1.3 消防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影响了消防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
相关事业单位不够重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事业单位的消防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以致在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时敷衍了事,未能发挥实际的功能作用。其中,一部分消防管理人员缺乏消防管理知识和消防工作经验,从而在日常工作中难以及时发现消防安全隐患;另一部分消防管理人员对消防安全管理法律知识了解甚少,导致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1.4 消防安全制度不完善,消防安全管理盲点普遍存在
一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在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管理制度不完善,尚未明确规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程度、管理内容和管理工作职责。一部分机关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消防安全制度,但是过于空泛而又不具备实际操作性,严重影响了消防安全管理效率。然而,另一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却根本未制定消防安全培训教育、防火检查巡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值班、消防器材设施建设与维护以及火灾隐患整改等各项记录制度,导致消防安全管理盲点颇多,严重影响了机关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2 提高事业单位消防管理水平的措施
2.1 转变理念,创新模式
为了有效提升机关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便需要公安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过程中加强对消防安全责任和消防安全管理人的监督管理。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机关事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的责任追究制度,以此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以此带动全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有利于将传统由消防机构查找火灾隐患转变为机关事业单位内部自查自改模式,有效减少机关事业单位发生火灾事故的概率。
2.2 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员工消防安全意识
作为消防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事业单位应首先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加大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各单位负责人与员工均能树立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明确自身的消防安全责任,从而促进机关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此过程中,单位可通过消防演习或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活动的形式来培养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技能,有效增强机关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从而全面提升整个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2.3 建立责任机制,构建严密的安全责任链
为保证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应实行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度,科学合理地划分消防安全责任区,构造消防安全工作责任链,明确将法定代表人定为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让其全权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并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为各部门、各管理层划分消防安全责任区,将该区域的消防安全工作交由部分负责人进行管理。全面落实消防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形成严密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链,将消防安全责任传递到各级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手中,使单位员工明确自己应有的权利和义务,消除管理盲点与责任空白,为企业的消防安全提供保障。
2.4 建立试点机制,树立典型模范
建立试点机制的重点在于发挥单位的示范作用,所以需要了解机关事业单位周围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以此在单位内部树立起榜样。同时,在监督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作为消防安全的管理者,应该全面了解一些单位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的特色,若发现好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则积极推广,必要时可组织各单位召开消防安全管理交流会,为各单位人员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创造交流的平台。因此,机关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坚持多树典型,坚持以点带面,从而全面提升机关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增强单位预防火灾的能力。
2.5 完善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继国家在2009年5月1日宣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后》,公安部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配套的相关法规,对消防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后的2011年,国家在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消防工作要全面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消防法律法规,促使消防工作社会化格局的基本形成,建设满足现代社会要求的公共消防设施与装备,完善覆盖城乡的灭火应急救援力量,增强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进而提升全社会的预防火灾能力。
2.6 提高消防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障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在机关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其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消防安全的管理水平,所以便需要不断提升机关事业单位消防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应该采取科学完善的措施,组织消防管理人员参与系统培训工作,促使其深入理解消防知识和安全管理知识,以便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展开实践消防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3 结 语
加强企事业、机关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仅是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更是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因此,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时刻提醒自己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和科学合理的消防安全管理监督机制,全面提升机关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促进机关事业单位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
(1)学校预算管理就是预算编制,即按上级审批确定的预算目标编制出一套预算报表,就算完成工作。对预算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不能及时的进行跟踪并编制预算调节表。这样就容易产生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和财务预算不相符合的情况出现,削弱了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
(2)高校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预算目标的确定、预算编制、预算考评都是由财务部门一手完成。事实上,高校预算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没有相关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没有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组织指导,预算的执行必然会出现问题。
(3)预算管理的激励机制还没有形成。由于预算目标不科学,导致预算管理形同虚设,节约没有奖励,超支没有惩罚,没有实施监控指标考核。对预算执行情况和问题,财政部门心中无数,盲目地使用资金,有钱用完再说,使预算执行偏离计划的轨道。
2.财务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许多高校缺乏自主办学的法人意识,没有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不能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财务管理需要,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及监督机制,未能将财务预算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位,缺乏科学理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另外,在一些高校内部,预算管理的宣传力度不够,未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理财的积极性。
3.预算内容缺乏完整性
在对高校的财务审计中发现,高校下属的部分学院部门从小团体利益出发,截留收入,没能将所有收入及相应的支出全部纳入到整体预算中,致使这一部分资金脱离了预算的监督管理,继续搞资金的体外循环。使预算收支口径与会计核算口径难以统一,对预算执行的考核缺乏可比性。
4.预算项目缺乏细致性
一些高校在编制支出预算时,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没能真正做到以收定支。除了专项收支以外,一些高校编制经常性预算,依然沿用“基数加发展”的粗线条、随意决定财务支出,没有按照高校科学发展规划安排财务收支,对经费的管理比较盲目。
5.预算编制缺乏公开性
长期以来,预算只是财务部门一家之事,参与预算编制的一般为与财务事务相关的人员,缺少了解高校运行及建设发展的相关人员参与预算研究。尤其是预算编制及调整缺乏自上而下的动态化真实需求数据,编制预算人员对纷繁复杂的业务活动及变化情况的了解有较大局限性,缺乏缜密、科学的论证,使预算不切实际,因此也就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6.预算执行缺乏监督机制
有些高校在编制支出预算时,缺乏科学分析,对预算执行中常有偏离预算的情况,有的变更经费使用用途,有的随意增减项目,有的则对专用款项缺乏统一的管理。尤其是对在预算下达后,没能实施监控、跟踪管理和指标考核,随意扩大支出标准。
二、健全高校预算管理的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发生,科学理财,应建立和健全高校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全面统筹各项财务收入为做好财务预算,首先要全面统筹各项财务收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收入资金及时足额入账,并且在组织收入的过程中,监督各项收入来源是否正当,是否合理、合法,是否有截留、坐支、挪用或拖欠行为。其次,财务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第一个环节,高校要统筹预算内外的财力,将所有预算内外收支、政府性基金收支、事业收入收支和其他收入收支等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编制、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合理使用。
2.建章立制实现高校预算的制度化管理
首先要通过制定高校内部预算管理等制度,强化预算的严肃性。其次,要明确预算的收支范围、编制程序、编制原则和方法,预算执行和调整的具体规定,强化预算管理意识,明确高校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职责和权限,并自觉重视预算管理工作,提高预算管理技能。
3.建立健全校内预算管理经济责任制
高校财务管理的三大要素包括管理人员、管理对象、管理手段,其中人是最根本、最积极的因素。校内经济责任制必须坚持以责为依据,要建立以经济责任制为核心的岗位责任制,应当按照校长、主管财务的副校长或财务处长及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等管理层次把组织收入、控制支出的权利和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人员,使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哪个层次上出现问题应追究相应层次有关人员的责任。高校上下要形成共识,使责、权、利紧密结合。以确保预算各项指标的实现,努力保持预算平衡。
4.推行“零基预算”,提高预算的科学性
建立“零基预算”系统既是近年来政府部门推广部门预算的要求,也是高等高校细化预算项目、增强预算编制科学性的内在必然。所谓“零基预算”是指摈弃以往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程度重新测算每一科目和款项的支出需求,即预算一切从“零”开始,根据经费项目的必要性、合理性、资金的可能性,重新确定经费收支预算的预算编制方法。打破以前年度的框框,在高校年度计划的指导原则下,由所有的部门、院系提出各项经费使用方案,然后按其经费使用方案的重要性排序,作为核拨经费的依据。
5.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已经审定的财务预算执行如何关系到高校年度工作完成的好坏,影响高校事业发展和规划。为此必须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强化预算约束力。一方面,核算中心根据高校的年度预算对高校的进出资金和每项结算业务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同时,按时对高校财务收支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反馈高校。另外在支出预算执行中要按照预算和事业发展进度编制用款计划,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不得随意改变资金性质和支出规模。专项经费必须严格按专款专用的原则执行,按项目进行核算,严禁在实施过程中改变项目资金用途、提高支出标准、随意调整项目的投资规模。
6.强化预算监督和预算审计
要完善高校内部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严格控制资金流向,建立高校财务指标考核体系,加强财务监督。对预算支出要进行阶段性、项目性审计。审计对高校预算收入完成情况、预算支出的执行情况、预算支出的合理合法性及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评估。高校根据审计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预算管理工作。审计部门根据财经制度及高校的有关规定,监督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的合法性,监督预算资金运行和管理过程中账目管理、指标下达、资金拨付、资金追加的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对违纪、违规的经济问题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这样才有利于严格执行预算,杜绝浪费。
7.细化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