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知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30 02:10: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科学知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科学知识

篇(1)

引言:随着翻转课堂的出现,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与学进行了反思,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是作为学习的主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互、互动性以及个性化。它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这种模式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也称为颠倒课堂,主要是指对课堂内的时间重新进行调整,将课堂决定权转给学生。在这个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学生能够在项目学习的基础上更加专注,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利用课堂的时间来讲解知识,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这些知识,他们可以通过视频讲座、听播客、电子书等进行学习,不论何时都能对所需的材料进行查阅。教师与每个学生之间交流的时间就会增多。在课下,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知识的呈现方式进行自主的选择,教师使用讲解和协作来促成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满足,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在实践中习得知识。

二、小学科学翻转课堂的教学特征

(一)突破时间的局限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以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为主,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前学习和课堂研究为主。虽然知识概念的讲解要比传统课堂好的多,但是不能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进行否认,局限主要是指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场合进行教与学。如果某位学生由于个人的因素而不能正常上课,不是很容易将缺的课补回来。而针对接受新知能力差以及由于个人原因而不能到学校的学生,翻转课堂能够将这类问题解决,学生能够在家中自由的进行学习,也可以对视频反复观看,一直到学会为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进行突破。

(二)先学后教的教学结构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学习教师编制好的教学视频,学生可以在视频的讲授过程中做好笔记,将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这些视频都存在一个特点是短小精悍,通常视频的时间会在5~10分钟内,并且这些视频的针对性都比较强,对于知识点都有详细的讲解,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内对视频的时间进行编制,这样学生才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并且与学生的发展特点更加符合。在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对问题进行探讨,将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学习。学生之间进行合作,能够将知识面拓宽,是比较典型的先学后教的模式。

(三)递进的学习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将视频中的知识进行了解,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其中,学生只有在测试合格之后才能进行下个阶段的视频学习。若是不合格,就要对视频进行反复的观看,如果有疑问可以在线上同老师和学识进行探讨,一直到测试合格为止,学生才能对下个视频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在对单元知识点完成学习之后要进行相应的测试,只有测试合格之后才能对下阶段的视频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现代数字化方法,将学生作业后通过网络来给教师,教师就能够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及时的进行掌握,这样与其他教学方式是有区别的。并且,不管是怎样的做作业方法,学生也可能拖沓。通过学习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监督,推动学生及时完成测试。

三、翻转课堂的个性化原则

(一)巩固强化

小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在小学科学翻转课堂内,教师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知识巩固和强化。学生在进行视频学习的时候,在看完视频后,要对相应的习题进行练习,这样能够方便老师及时的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进行测试之后,老师可以通过QQ交流平台来对问题进行探讨,对上课的教学计划重新制定。

(二)系统梳理

知识视频是由比较小的知识点构成的,在小学科学课程中需要教师利用回顾的方法来协助学生将知识体系的构建。只有逐渐的构建单元知识点,才能够有助于学生将系统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师能够协助学生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将相应的知识结构和脉络的构建,对学到的知识的消化。

(三)深化拓展

小学科学老师要在课堂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有需要深度的学习内容和问题进行满足、对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进行满足,并且可以在翻转课堂最好能够实行“及时分组”,将学生分成一个学习组,来督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将想法相互的进行交流,将提出的问题,共同深层次的进行探讨。

(四)探索创新

在目前需要对学生的探索精神进行培养,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进行探索创新的时候是需要花费时间的,这在传统课堂上是不能顾及的,由于在传统课堂上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对新的知识进行讲解和巩固练习,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探索创新。恰巧小学科学翻转课堂就能够将这个问题解决,课下学生先学习,课上进行探索创新,不管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还是小组之间或者是师生之间的交流,都体现出对探索创新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相宜,李远蓉,清.翻转课堂:化学教学变革性视野[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2).

篇(2)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168-01

一 前言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科学课担负着比其他科目更为复杂的任务,它不仅要启蒙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认识,带领学生对大自然进行最早期的探索、认知,还要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其他综合素质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能够得到培养与提升。而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实验教学又是重中之重,它是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审视事物,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个主要手段,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能够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策略

1.在实验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老师更多的只是引导者。也就是说,在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中,老师主要给予其配合与指导的作用,动手、动脑的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如在《土壤中有什么》的教学当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花坛中观察土壤的情况,通过各种引导,带动学生对土壤产生好奇心理,为实验的开展奠定基础。学生对“土壤”有了兴趣,他们才会真正的进行自主思考,进而才能保证科学课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正符合课改中对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当学生对“土壤”的好奇心理能带动起来之后,老师便可以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动手实验,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土壤中到底有什么”?在实验的过程当中,老师要注意加强正确的引导,不能让学生进入“误区”,产生一些错误的科学认识。

2.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改下,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老师也就可以借助科学课实验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如在对实验过程当中所涉及的科学仪器,如弹簧、天平、刻度尺等,都可以作为锻炼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工具”。虽然在以往的科学课实验教学中,也使用到了这些仪器,但科学老师通常都未对学生的仪器操作进行培养与指导,这就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3.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课虽说较为基础,但仍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综合性,所以必须要通过科学实验,用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分解与展示抽象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和巩固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当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科学课实验当中,必须以准确的观察为前提,才能通过思考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可以说,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自主观察能力,是其综合素质能力得以提高的基础,因为对实验的观察越细致、越准确,学生的认识就越丰富、越深刻,思维也就愈加活跃、广阔,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

4.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被排在了重要位置,而科学课实验,正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一个有效方式。所以,科学老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鼓励他们进行团队合作,自行通过实验,得出科学结论。但在实际的分组实验过程当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实验难度是否适合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自主实验;(2)在分组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一致;(3)实验内容是否具有危险性;(4)应充分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等内容。

5.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验是科学课教学的基础,实验不仅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科学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实验,发挥创造性,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怀有好奇心,对不懂的现象总喜欢问个究竟,老师应该保护学生的这种精神,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组织他们观察现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结束语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过程当中,要想达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就必须从科学实验的角度出发,加大对学生自主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小学科学课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科学》课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科目,具有其它科目不能替代的重要的教育功能。而实验则是完成这一功能非常有效的途径。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我认为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确定科学实验基本要求

1.告知实验目的

确定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上好实验课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明白该实验是为研究什么而设置。因此,做实验前,应明确学生做该实验的目的和任务,以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

2.理解操作过程

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理解操作过程。我们可以把影响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点先写在黑板上,作为实验的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从而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3.布置观察任务

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前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和感知。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

4.推测实验结果

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是一个以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识。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推测实验结果,增强了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运用科学原理奠定坚实基础。

二、拓展科学实验时间空间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作为科学课程的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应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具体操作可如下:

可以开放实验室,允许学生自行实验。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里,轻松自在,设想出许多奇思妙想的实验设计,他们可以发现许多有价值的科学现象,领悟书上学不到的科学知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可以发挥网络、图书室优势,扩大信息收集范围。在学生学习探究中,经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疑问,可以发挥网络、图书室优势,让学生带着对宇宙的神秘向往自主收搜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可以在大自然中拓展。如果我们局限在教室里,既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又会削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因此,要带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让学生把从书中学到的知识与大自然相印证,再次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可以在社区和家庭生活中延续。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学到许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可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体会知识力量的强大。例如学生在家中做家务会有问题,冷天里,倒开水后塞上热水瓶塞,瓶塞会蹦出来等。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学习热胀冷缩知识,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并且已有经验,水到渠成,肯定成功。

可以在其他媒体中补充。我鼓励学生看 “教育科技”节目,其中“探索发现”“走近科学”“斗转星移”等栏目,其内容、图文、解说对学生产生的教育效果,都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很难达到的。

三、亲临科学实验趣境乐境

科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科学实验兴趣的培养,一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典型活动;二是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实验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又要充分发挥环境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在教授一些小制作、小实验性质的实验课时,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在无危险时,尽情地实验,痛快地玩耍,学中玩,玩中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我们的学生生活的环境,既有实验的劣势——实验器材不足,也有实验的优势——天然教学资源。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资源,能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随时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各种动植物、地貌等。

四、造就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获得科学知识,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科学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与教师的分工明显不同。比如:提出问题时,不能因为学生提不出来,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应该冷静地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实验不成功,教师不能立即去做给学生看,而是应该组织学生去分析问题出在哪儿。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更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动眼, 多动脑, 多动口, 多动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篇(4)

一、主体性导向

人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更是小学科学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的主体。因此,“主体性导向”是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核心价值取向。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教育要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要“注重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旨在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其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突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特点,提倡课程实施每一个环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指出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程教学的主导者,师生之间是组织者与参与者、帮助者与被帮助者的学习同伴关系。这种观点逐渐成为教育教学“双主体”理论,即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体性导向”,主要体现在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两个维度。

一是课程实施应注重激发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注重培养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呵护提升科学学习、运用的意识和素养。二是课程实施应关注学生差异,注重个性化设计、差异化推进。三是课程实施应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教学相长,营造和谐共生的课堂教学系统。

二、实践性导向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课程。课程倡导引领学生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课程的性质和理念突出“实践探究”的特点。因此,“实践性导向”是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重要价值取向。

科学课程是人类探究世界、认知社会的重要载体。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促进科学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学生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对学生认知世界的理念、方法、模式等终身发展素养具有重要奠基作用。因此,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应创造实践环境,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课程实施应强化实践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在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等领域,运用科学探究的知识与方法,不断认知新事物、新现象、深入挖掘分析、多途径寻求证据、创造性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达成共识。还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实践探究意识和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需要学校具有一定的科学实验、实物制作等配套的实践探究设施设备。需要社会、家庭、学校深入整合校内外优势教育资源、加强课程实施合作,建立起共同育人机制。

三、层次性导向

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涉及诸多因素,其中最应受到关注的是“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认知差异、能力差异”等因素。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均提出“因材施教”的要求,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实施应坚持“层次性导向”的价值取向。

一是课程内容设计应该体现“宽基础”与“活模块”的层次性,具体是指课程内容应该包括“基础科学”与“兴趣科学”两大版块。“基础科学”版块侧重按照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课程学习要求进行课程实施;“兴趣科学”版块侧重以不同学生的兴趣动机、认知特点、探究能力等进行个性化、差异化培养。这种课程设置既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学科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又可以培养小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发现、分析并解决社会、技术、环境等领域的问题。二是课程目标设计应体现内在结构的层次性:即对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具有层次性,知识与技能是科学课程实施的基础,过程与方法是科学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科学课程实施的最高理想,三者应呈层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关系。三是课程评价应该体现层次性,设置底线,不设上限,开展等级式课程评价。

四、系统性导向

篇(5)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51

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是一门综合型学科。小学阶段,是学生好奇心和探知欲望最强烈的时期,他们对社会和生活、自然和地理、生物和实验等都充满了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在科学教学中,带领学生积极开展科学实验,在实验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使他们在操作中得到能力的发展。不仅要保护孩子最初的学习需要,还要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良性发展,为其今后的长远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需要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实验的时候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考虑实验的操作性,利用可操作的实验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二是,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严格要求学生的实验步骤和程序,保证实验准确无误,提高实验的质量和标准。

一、提高科学实验的可操作性,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实验过程,感受实验的乐趣,享受成功的愉悦感

小学时期,学生处于接触科学实验的起始阶段,对于深奥困难的科学实验理解能力较低,但是有很多操作性强、便利、容易理解、符合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的科学实验。这类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还会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甚至不少实验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就能预先估计实验结果。教师要善于结合小学科学教学内容,联系各方面教育因素,设计整合教学实验,增强其可操作性。

(一)挖掘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设计符合生活场景的真实实验情境,增强可操作性

教师要想增强实验的可操作性,首先必须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绝大部分精力都处于现实生活之中,如果小学科学教师讲述的一些知识都是学生生活中没有了解过的,没有丝毫积累和经验的,那么科学的学科教学将会困难重重,更别提开展实验了。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历,挖掘现实教学资源,结合生活切身体会,设计真实的实验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来,顺利克服困难,完成实验过程,获得升华版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放大镜聚集太阳光使纸燃烧的原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设计真实的生活场景,举出一些生活中自燃的物品或者现象,启发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辨析其原因,之后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在完成实验之后,教师还要启发学生,及时把所得结论运用到生活中去。比如,教师还可以问学生,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预防一些自燃现象的发生呢?这里实际上又会涉及到燃烧的条件等科学知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下在家长的配合、帮助下,通过自主实验操作,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操作或预防办法。可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的实验内容,都是操作性很强的具体步骤,便于学生及时操作,顺利完成,成功总结发现科学原理。

(二)教师组织互动的科学实验,增强实验的操作性,为学生创造机会参与实验过程,获得成就感

小学生对于实验的操作热情是在自己操作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也会受到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组织互动的实验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在交流和讨论中,获得启发和激励,促进思维活跃,增强实验的操作性。一般来说,一个中等难度的实验,学生单独探索解决和小组合作交流探索解决相比,自然后者的操作性会更强。因此,提高实验的操作性,除了需要在实验的内容和建构方面进行有效筛选,还需要涉及活跃的、积极的实验过程。通过调动孩子们的主动性,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快速找到实验方法和技巧,获得实验成就感,增强自我效能感。例如,学习到难度较大的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组织小组合作预习科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先启发小组相互进行讲解,内部初步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之后教师再开展教学,要求学生小组结合教师的指导,及时改进实验计划。教师予以评价之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的验证和总结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实验过程,分工合作,群策群力,齐心协力,相互配合,极大增强了实验的可操作性。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还要做到规范、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理性实验精神

小学科学实验中,教师要严格规范学生的操作步骤和环节,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科学的要求来规范自身的实验行为和态度,树立科学的正确的实验精神。这对其今后的理性思维发展、科学价值追求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规范自身的实验行为和探究态度

小学科学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校中最活生生的示范者,是学生行为和态度的直接学习榜样。因此,科学教师首先要提升科学素养,学习科学知识。一方面,科学教师要及时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和理念,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创新知识体系,建构完整、全面的知识网络。这样在给学生讲课和演示实验的时候,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继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另外一方面,教师要多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理,结合生活实践,多开展示范性实验。比如,周末参观科学实验、利用假期普及实验知识等。教师言传身教,以自身的规范行为和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促进小学生也树立规范的实验行为,养成科学的实验态度。

篇(6)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258-01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而科学课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成为科学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性学习呢?本文就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策略。

一、从生活现象着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并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则尤显重要,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现象出发,来创设教学情境,以充分调动学生垢探究欲望。因为老师所举的事例贴近学生生活的话,学生会感到特别亲切,他们会觉得科学就在身边,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如在教学“制作鸡蛋保护器”时,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课前先播放课件:一位老奶奶提着一篮子鸡蛋到市场上去卖,在路上,她不小心摔倒了,结果鸡蛋摔碎了不少,老奶奶伤心得不得了。这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同样的事情?你当时是不是也有点伤心呢?”让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提出:“我们能不能制作一个鸡蛋保护器,使鸡蛋掉在地上而不摔碎呢?”这时学生的探究欲望就马上被激起来了,当然,大部分农村学校并不具备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也不要紧,我们可以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来重现情境,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加上教师的引导,激励学生们肯定会是跃跃欲试了。那么,这节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放手实践探究,亲身体验科学

科学探究要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探究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的。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

如在上三年级下册的《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时,当学生发现不管是大、小马铃薯放在一号杯中都是沉的,放在二号杯中都是浮的,就觉察到可能是二号杯中的水里面有其它的物质了,但是什么呢?有学生也猜出来了是盐,对不对呢?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有的学生说用嘴巴尝;有的学生说用嘴巴尝不明的物质是有危险的,要先找个小动物来尝尝,也有同学说如果是盐把水晒干了盐是会看得见的,最后大家讨论觉得应该先取一滴水烧干,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在里面,果然他们在玻璃片上发现了白色的盐末,胆大的学生尝了一点,确定是盐了。这个教学环节看来似乎了绕了个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对学生来说是多么宝贵的探究体验啊!他们在这样的体验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

三、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探究过程中,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这就需要学生、教师合作、交流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儿童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在教学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所产生的效应远远大于教师的单向传授。合作能增加学生间情感和语言交流,合作能增添课堂教学气氛,合作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因此,教师应建立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

篇(7)

1. 合理配置科学任课教师。学校要想办法通过招聘专业教师或转岗培训等形式,提高科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满足科学教育的需要,尽可能做到所有年级科学教师专职教学。

2. 加强对科学教师培训的力度。业务培训是提高兼职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跟岗学习的形式,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3. 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学校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让校内外的骨干教师进行示范教学,对科学任课教师进行指导、帮扶,让全体科学教师懂得教什么、怎样教。

二、优化教学资源

1. 完善科学教学硬件建设

学校要配备专用的科学教室、专用的实验桌、相应的实验器材及仪器室,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同时,学校应设立相应的科学知识宣传阵地、科学教学成果展示场所,如科普专题宣传栏、科普教育室、科普成果展览室、科普作品展示柜等。

2. 建立课程资源信息库

学校应努力建立科学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库,将教案、课件、图片、声像资料、实验记录单、科学教学感悟、科学研究论文、学校实验器材信息等资讯分类存放到资源库中,方便教师查阅。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教学课件或相关图片、声像资料进行直观的教学演示,学生学习的效率会更高。

3. 积极发掘校外教学资源

学校应积极发掘校外的教学资源,与相关的社区、工厂、企业、社团、个体户取得联系,争取利用他们的资源,为科学教学服务。如带学生到社区的工厂参观,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到蔬菜基地参观,了解植物生长的科学原理;到科技馆参观,了解科学发展史等。

4. 重视与其他学科的资源整合

如科学探究活动与《综合实践》有许多相通的探究活动,一些探究活动的方法、数据可以互相借用。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环境调查”活动,学生懂得设计调查方案、懂得调查方法、懂得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将这种能力迁移到科学学习中来。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优化科学教学管理

1. 站在学校的角度,首先在于加强制度建设,通过一定的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如:为保证科学教学能够正常开展,规定其他学科不得占用科学课程,对教师的备课定期进行检查等;对实验器材的保管、使用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制定相应的实验守则。 其次在于教学过程的监控,通过检查教师课前准备、深入课堂听课、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考核、开展科学探究成果展示等形式,检查科学教学的落实情况。

2. 站在教师的角度,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对课堂教学秩序能够有效掌控,收放自如。因此,老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管理。如: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时,学生要养成合作制定方案、自主分工、互相配合操作、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大胆质疑、积极探讨、自信展示等学习习惯。

四、开展科学教育科研

1. 重视《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

课程标准是开展科学教育的指南,因此,每一位科学教师都要认真学习、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通过学习,懂得小学科学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懂得指导学生扎实掌握“科学概念”;懂得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2. 重视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课例研究,探讨如何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何确定重点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如何整合教材内容、如何进行问题设计、如何进行板书设计、如何进行实验管理等。教师通过参与课例研讨活动,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 重视教学反思的撰写

教学反思是老师对自己一节课、一个单元教学、一学期教学工作的总结。通过撰写教学反思,让自己知道哪些教学环节做得不够好,有没有更好的教学方法,哪些做法是成功的。通过这样的反思,让教师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4. 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教学论文

篇(8)

前言

课程的不断改进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树立了强烈的目标意识,也就是说,教师会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来大概的对教案进行设计,但是在实际的目标制定和落实环节仍然出现了较多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主要包括目标制定环节较为多余,目标的制定脱离实际情况等,这就需要结合教学目标的主要涵义,来完整的对小学科学教学目标进行制定和落实。

一、教学目标的涵义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学目标主要指的是教学活动实施的主要方向和想要达成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在本质上与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有着较多的共同之处,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教学目标等三个环节,而在这样的三个环节当中,又包含了不一样的内容。针对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来说,其中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学生的情感价值等方面。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还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整体质量,是目前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中所需要关注的主要内容。

二、小学教学“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当中的主要内容,而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教学目标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维教学目标是一种新型的课程理念,与传统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是,在对三维教学目标进行制定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生的整体情感态度,不能采用一种学生与教师相互对立的二元思维模式,强调以一种综合的思维方式来对教学目标进行制定。在实际制定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知识能力目标,也就是需要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来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另外是过程和方法,主要强调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而不是只看重教学结果。最后是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这一方面主要是需要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制定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整体价值观和情感导向来进行,保证教学目标能够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引导。

三、小学科学“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1、男巳と胧帧R想完整的落实教学目标,首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在小学阶段,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很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引导,使学习兴趣变成学习动力,以此来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

2、实验探究中构建知识体系。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在相应理论知识的支持下,结合学校中的资源和设备,进行实验教学,学生在实际的动手操作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实践和理论的相互结合,能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3、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小学科学教学属于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对其中所要学习的主要知识可能会显得较为迷茫,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和相应的教学资源,使一些较为抽象的模型和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同时可以引进大量的资料信息,扩展学生的事业,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以此来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

4、适时引导提升学生创造能力。在目前的教育改革中,比较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而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制定之后,需要结合目标的实际内容和整体过程,来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引导和提升,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创造能力的引导需要建立在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目标进行合理把握的基础上,来对其创造能力进行引导。

5、关注异样声音,培养科学精神。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一些新鲜的知识总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阶段当中,可能会提出相应的质疑,而这样的质疑正是科学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能对这样的质疑声音进行约束,而是需要在进行完整听取之后,结合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解惑,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总结:小学科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在对其目标进行制定和落实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从知识技能和学生情感等方面出发,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爱好的引导和培养,这样才能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

篇(9)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数学课程标准中“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参与为主的活动。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这与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科学课程性质及要求有着学科间少有的一致与默契。

在多次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中,我们发现在课堂中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不仅仅体现了学科的整合。那么,如何将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与科学素质有机结合呢?我们觉得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数学实践与活动课和科学素质的联系

1.可抓住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数学实践与活动课内容提供支撑

数学实践与活动课的问题从何而来,提出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关键还是取决于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K教版“大树有多高”这一活动内容,取材于学生对于无法直接测量出的大树的高度。这部分的内容安排在“认识正反比例”后,学习过程中无一人会提出大树有多高的问题。实际上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出却是在学习科学课“认识自然界中的生物”时,而低年级的孩子甚至想出了“爬树来量”“倒树而量”等方法,到了六年级孩子们却很少提出大树有多高的问题了,这里个中原因偏离主旨,不宜多谈。我们再现“儿时”的问题及“幼稚”的想法,引出对“大树有多高”的再思考。这不仅仅是为引出探究的主要问题,更是从直观上展现了数学与科学的实际联系。

2.数学实践与活动课程中联系科学实验,以期活动课更生动,更具数学化、科学性

数学实践与活动课程的设置需要学生自主体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订计划、进行解释、交流”等过程,而这些过程也是科学探究的具体特征。必须紧密结合知识的学习,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赋予这样高度和深度的实验,数学实践活动课程将更生动,更具数学化。

3.开放课堂,学科整合,体现课程的活动性质

数学实践与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特定的课程资源。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开放”,开放课堂,数学问题在科学课上能解决的完全可以直接处理,科学知识、思想方法、科学探究过程在数学课上直接采用“拿来主义”。

二、着力于活动课堂中数学思想和科学能力的培养

我们常说数学的灵魂便是数学思想,那么科学的灵魂便是科学能力吧!对于课堂上产生的思维的火花,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给予高度重视,善于比较和综合,以达到同时培养数学思想和科学能力的“双赢局面”。

三、课堂中科学态度与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我们说除了在内容上和思维能力上的统一,对课堂中孩子体现出的科学的态度以及数学相关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应予以统一,我们试图用表格的形式建立二者的统一。

数学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科学态度: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科学道理,乐于参加科学活动;有求真务实、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认识交流的重要性,有主动和他人合作的态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几点建议

1.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教师还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这样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才有可能进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教育,才有可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2.选择合适内容

有的实践与活动我们根本不具备操作的环境,这时我们可以考虑更换成适合我们学校、我们学生的探究内容。

3.重视活动安排

4.强调活动小结的重要性

我们除了用实验报告的形式汇报实验结果,也应该注意让学生谈谈参与活动的感受,对下次活动的启示。只有这样我们也才能在探索的路上不断进步。

5.展示活动成果的必要性

一节实践与活动课的过程固然值得我们回味,哪怕是以小组为单位活动成果的展示都会比孩子浅显地谈谈收获深刻很多,同时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智慧的结晶,对培养他们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有很大作用,这些比任何语言都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59-001

小学科学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要的位置,是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在《3~6年级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1学生的实验科学素养的发展是很重要的。然而,从目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发展状况来看,大多数教学的课堂实验活动表面热热闹闹,其实,实验进行的比较孤立,与思维过程的联系程度不深,这是不利于改善教学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对于当前课堂中实验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到位,缺乏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因此,教师如何提高教学科学实验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实验,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举措。

一、明确实验目的

科学实验切忌毫无目的、随心所欲,这是科学实验严谨性的最基本要求。实验要为教学服务,为的是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例如在《谁流得更快一些》一课中,存在很多有关液体流动的实验,无论是水在玻璃板上的流动,还是花生油在玻璃板上的流动,都是为了证明不同液体的流速是不同的,都是有明确目的的。如果为了实验而实验,缺乏明确的目的,只会使学生浮于实验的表面现象,不知道为什么做实验,结果是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带领小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时,一定要事先明确实验目的,紧紧围绕实验目的设计实验,以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二、确定实验重点

实验教学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另一大因素就是实验重点是否明确。比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谁流得更快一些》,教学重点就是简单设计对比实验,描述并简单解释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影响,理解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流速比赛前关于液体用量、高度、时间的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这个实验没有确定出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影响这个重点,就不能够保证实验中除了黏度其他条件相同,从而对学生得出的结论产生错误的影响。

三、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结论

实验重点确定之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实验变量,来构建抽象的实验模型,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结论。这一过程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但是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粗浅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这时候教师要适当呈现错误概念,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结论。比如《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一课,可以让学生观察食盐和水,沙和水混合后的变化,很多学生都会说:“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你看到了什么认为食盐在水里溶解了呢?”学生认为变小了,消失了就是溶解的表现。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前概念设计过滤分离、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等环节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2

四、总结实验效果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总结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总结实验效果,学会自我探究,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先是进行设想,然后进行充分地实践,就会带来不同的感悟。此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有机会对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教师并不对学生意见提过分肯定或者否定的评判,应该预备一个讨论时间,让其他学生提出不同意见,从而提升所有同学的理解。最后教师提炼出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现象,并做总结。例如有学生在进行电磁铁的实验时说:“电磁铁也有磁极,钉尖是南极,钉帽是北极,磁极可以改变?”显然,前半句只是他对实验过程的一个简单解读,教师不能对这个总结草率地进行否定,而是征询其他同学的意见。有学生修改说:“磁极是可以改变的,钉尖不一定是南极,钉帽也不一定是北极。”教师给予肯定,补充一定的讲解,并鼓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最后有的学生总结:“电磁铁线圈缠绕方向发生改变,电磁铁磁极就发生改变;改变电流方向,电磁铁磁极也发生改变。”整个探究过程让学生充分地投入思考,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除了上述几点,为了更好的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还要注意其他几点问题:一是拓展学生设计实验的思路,二是加强实验的小组团队合作。

实验的设计通常由老师来完成,但是如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设计实验,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讲解传热实验时,启发学生将热源设计为:酒精灯、炉火、热水、太阳能等,告诉学生选择质地相同的一种金属作为传热物体,但并不限制形状,可以是条状的直线金属丝或者弯曲金属丝,可以是片状金属,也可以是金属容器;虽然我们看不到热,但是可以通过热传递的现象来感受。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到用手摸去感知,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以前曾经做过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借助小米等轻小物体来观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时的现象来提示学生用蜡烛、油熔化现象来观察,把轻小的物体用蜡烛粘在金属上,观察看不见的热是怎样传递的。在设计实验变量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变量的组合,建立一系列的抽象的实验模型。

另外,建立科学实验合作小组,分组讨论实验任务,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十几个科学实验合作小组,每个小组四到五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比如,科学教材中的“生物的多样性” 这一研究课题中,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的讨论有关我们学校生物的问题,然后每个小组找出一名代表来发言,教师做出最后的点评,这种探究方式,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多种多样的生物存在的意义,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我们要把科学知识和科学实验都当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科学素养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让学生在自发状态下热衷于探究活动,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培训活动总结 下一篇: 酒店年中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