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1 08:36:5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生村官聘期工作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自2008年大学生村官计划全面实施以来,大学生村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力量,但在施行过程中,也暴漏出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大学生村官“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角色,背离计划初衷的工作现状,得过且过的工作心态,以及由以上问题所导致的村官违约流失现象的出现。为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良性运行,除了需要正视大学生村官计划所遇到的问题外,还需要寻求有力的举措,建立服务期内的大学生村官的动态退出机制,保证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施行初衷。
一、服务期未满的大学生村官违约流失
大学生村官上岗之初,一般需要签订为期3年的聘用协议,聘期结束后,按照《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大学生村官可以选择担任村干部、考取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深造等5条出路有序流动。尽管如此,仍有许多大学生村官选择了服务期内违约,提前退出大学生村官岗位,或是隐性违约,人浮于事,得过且过。据笔者调查,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也代表着违约的三类大学生村官。
其一,大学生村官的“跳板”心理。这一“跳板”心理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目的具有一致性,均是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是从宏观上为立志于投身农村建设的大学生提供建功立业的平台,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而某些大学生的“跳板”心理则是从自身考虑,借助于大学生村官计划作为“跳板”暂时缓解自己的就业压力,进而进一步选择自己的职业路径。这一类大学生村官,我们称之为“身在曹营,心在汉”型,一旦机会出现,必然选择退出。
其二,尴尬的工作角色。也有许多大学生村官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感觉自己是个多余的人,要么在镇机关里打杂,要么偶尔去自己所属的村庄逛逛,没有具体的工作内容,也无法融入农村。工作的身份无法获得周围的认同,总被别人看做临时的志愿者。有感于自己尴尬的工作角色,情绪上失落,就想着早一天离开大学生村官岗位,寻找更有价值的工作岗位。这一类大学生村官,我们称之为“反差失落型”。
其三,经济压力大。在笔者调查的过程中,许多男性大学生村官均反映生活压力大,目前大学生村官的待遇仅能满足自己基本的生活需要,无法进一步满足自己成家立业的需要,而且待遇缺乏激励机制,看不到未来。现实的生活压力,也使得这部分男性大学生村官提前离开岗位。这类大学生村官我们称之为“压力山大”型。
对于大学生村官所表现出来的违约倾向,绝大多数的当地乡镇政府则抱着鼓励、支持的态度,为大学生村官违约大开绿灯,甚至为大学生村官服务期内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提供便利,设置专门的学习空间,减少或是不安排工作。这样的态度也助长了大学生村官违约现象的出现。
虽然,大学生村官服务期内违约,有其主观和客观原因,但无序的大学生村官服务期内违约现象,将会显著的蚕食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应有之意,有损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根基。因此,针对大学生村官服务期内流动的主观需求,有必要建立动态的退出机制,一方面,满足部分大学生村官的退出意愿,另一方面使其规范化,制度化,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
二、建立大学生村官动态退出机制的必要性
(一)部分大学生村官主观价值取向的客观要求
前文已述,对于“身在曹营,心在汉”类型的大学生村官,他们的主观价值取向并不是为了融入农村,建设农村,而仅仅是将大学生村官作为“跳板”,暂时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这种主观上的价值取向将在客观上导致退出大学生村官群体的不确定性增加。人的主观价值取向具有稳定性与多变性相融合的特点,人的逐利性与自私性是这一矛盾的根源。因此,通过宣传教育,大学生也许会产生投身于大学生村官事业的美好憧憬,形成相对稳定的主观价值取向,但是家庭、社会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也会影响这一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进而转向多变性。而客观的判断标准无法准确获知或判断大学生村官主观上的真实想法,也即无法完全杜绝大学生村官服务期内违约的现象。为此,必须正视大学生村官服务期内违约现象,建立相应的机制予以规范,实施一定的措施予以引导,尽可能的确保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和作用发挥。
(二)实现大学生村官设立初衷的需要
李源潮同志在给大学生村官李伟、戈新化、王红兵的回信中,明确指出,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批有科学思想、知识和眼光的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第二,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需要培养大批经受过基层特别是农村艰苦环境锻炼、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后备干部人才。第三,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需要一批有理想、有抱负、能吃苦的高校毕业生发挥表率作用。所以,大学生到农村去,是时代的呼唤,是农民的期盼,也是党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因此,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初衷在于建设新农村、培养基层人次,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
服务期未满即离开大学生村官岗位现象的出现,明显违背了这一初衷。不仅如此,由于大学生村官是通过选拨性笔试、面试聘任的,是有名额限制的,中途退出的大学生村官不仅使自己放弃了投身农村、建设农村、成长成才的机遇,更是剥夺了那些真正想投入农村、建设农村而考试不利的大学生的成长机会。一边是浪费机会,一边是渴望机会,而没有机会,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从这一层面而言,建立动态的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就要及时剔除投机于大学生村官计划中的不合格大学生村官,从而为更需要的大学生提供成长空间,实现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初衷,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
三、实施大学生村官动态退出机制的思路
(一)合理变通合同期限,明确违约责任
当前,新入职的大学生村官均需要与当地人才中心或是乡(镇)政府签定为期3年的村官聘任合同。但有许多大学生村官在聘期内即选择离开村官岗位,而且违约责任几乎为零,三年的聘期形同虚设,这也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大学生村官中途退出的问题。面对形同虚设的三年聘期,建立大学生村官的动态退出机制时,有必要合理变通大学生村官的聘期。笔者认为可行的思路为第一年为基本聘任期,后两年为弹性聘任期,三年后大学生村官按照《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示的五条出路,实现有序流动。
第一年的基本聘任期中,依法明确一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内大学生村官和聘任单位均有权放弃村官或是辞退村官,而不承担任何责任。明确一个月的试用期目的在于给尚未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工作职责的大学生村官一个缓冲期,这也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根据试用期内大学生村官的退出情况,及时开始大学生村官的第二轮补招工作,补招可以依据第一轮大学生村官选拨笔试、面试的综合得分排名,在退出名额内依次聘任新的大学生村官。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给有志于从事大学生村官事业的大学生第二次机会,将更合适的大学生村官招进了,将不适合的大学生村官送出去。试用期过后的基本聘任期内,则要明确违约责任,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违约成本。两年的弹性聘任期,主要是针对那些有志于投身农村建设,而不得志的大学生村官设立的。他们有着投身于农村建设的热情,但性格、知识、人际交往能力却不适合在农村发展,因此设立较长的两年聘任期,在弹性聘任期内,大学生村官可申请离开大学生村官队伍,而不视为违约。
(二)建立评价体系,回归“村官”本色
不可否认,许多大学生在报考大学生村官时有着功利化的价值取向,“跳板”思维,曲线就业的心态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报考动机。而之前成为大学生村官的毕业学生中途退出后成为公务员,进国企、进事业单位的消息又间接的强化了这种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出于追求就业率的考虑,大学一线工作老师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出现这种情况,表面上看是对大学生村官身份的短暂性肤浅认识及对大学生村官身份认同的集体缺失。实质上则是大学生村官在施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其本身的不完善造成的。
据笔者对连云港地区大学生村官的调查,很多大学生村官缺乏归属感,认为自己仅仅是服务期三年的匆匆过客,周围的人也多有这种想法,认为大学生村官不是“村官”,仅是短期服务的志愿者,呆不久,也呆不下,因此肆意截流大学生村官为机关各部门打杂。实施大学生村官的动态退出机制不仅是对当前大学生村官发展现状灵活变通,更重要的是以动态退出机制的建立,倒逼村官角色的回归。
在两年的弹性聘用期内,要实现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回归,建立双管齐下的评价考核体系则是必须的。所谓双管齐下,也即是对大学生村官的评价考核和对大学生村官所在乡镇政府的评价考核。对乡镇政府的考核重点在于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引导、工作安排等,对大学生村官的评价考核则在于其服务的农村事务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成效。倘若以此思路能将这两类考核落到实处,即使不能形成大学生村官人人在农村建功立业的景象,也能看到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体验农村、服务农村的身影,从而达到实现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设立初衷。
(三)设定流动方向,积极引导
前文已述,一年的基本聘任期是附带严格违约责任的大学生村官考察期,目的在于规避大学生的投机心理。而后两年的弹性聘任期则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对大学生村官的一种关爱。对于确实无法从事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大学生,与其强制性的摁住他们,将其限制在本已无缘的大学生村官事业中,不如适时的干预,积极引导他们去寻找符合自己职业取向的新工作。
其实,当前许多乡镇政府已经在开始这项工作,比如设立专门的公务员考试学习室,组织有关企事业单位定向招聘大学生村官等。这些措施不是不好,也不是不能做,只是进行得太早,无意中扰乱了大学生村官的志向,搅动了他们本就不安分的心。因此,实施大学生村官的动态退出机制,对大学生村官未来职业走向进行积极引导必不可少,但一定要把握好时机,流动方向的设定,流动岗位的选择,职业取向的干预、必须针对两年弹性聘任期内的大学生村官进行。而且这种引导应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对提前离岗的大学生村官,为保障其基本生活,应发放一定量的离岗补贴或补发两个月工资,以淘汰不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对于各阶段考核优秀、表现突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且愿意继续留在基层农村工作的,应出台政策鼓励其续聘大学生村官。并对续聘的次数和年限进行明确规定,续聘达到一定年限,考核优秀的,直接转为基层公务员”。
参考文献:
[1]崔家新.大学生村官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江苏省连云港地区为例[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3(02).
自XX年2月以来,我镇先后选聘大学生村官20人。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培养使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离职的7人中,有1人进入镇领导班子,4人进入行政事业单位,2人进入国有企业;在职13人中,有10人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3人担任村民委主任助理,5人创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 1人创办了“网络餐厅”。这些大学生村官大多是涌泉本镇人,熟悉本地情况,能快速融入所在村,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宣传农业农村政策、献计献策村务管理、引导村民增收致富、调解村民矛盾纠纷等工作中发挥了有力作用。
二、涌泉镇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的经验与做法
涌泉镇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工作,坚持立足实际,不断探索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和培养使用模式,努力为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积极鼓励他们发挥个性特长,多元多向发展,尽快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鲜血液和骨干力量。我镇的主要做法是:
(一)分层分类,因人定岗,明确大学生村官培养方向
大学生村官拥有不同的学业专长和个性特征,加强对他们的培养,科学分类是关键。涌泉镇结合大学生村官聘期的不同阶段,因人制宜、多次微调,科学制订每个人的发展目标和培养方向。对首次聘任的大学生村官,遵循“因村选人、因人定村”的原则,综合考虑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和选派村的实际安排工作岗位和职务。如:将土建类专业的选聘生徐云安排到康居工程建设任务较重的小炉头村;将爱好摄影,懂市场营销的周达贵,安排到风光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的兰田村等。这样的安排,为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优势创造了有效平台,徐云协助村里完成了农民建房40间,周达贵将兰田山起名为台州市的“香格里拉”进行宣传,带领村民建起了农家乐,卖起了特色农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上山度假休闲。从选聘的第二年开始,大学生村官对基层工作有了切身体会,镇、村两级也对大学生村官加深了了解。涌泉镇在综合评定各人个性特征、兴趣志向和发展潜质的基础上,将大学生村官划分为社会管理、便民服务和创业致富三种类型,安排到合适的岗位短期挂职锻炼。对聘期即将结束的大学生村官,我镇着重考虑出路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提升大学生村官竞争力。同时,给予大学生村官更多的自由空间,并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大学生村官。
(二)导师帮带、创业帮扶,促进大学生村官快速成才
大学生村官一出学校大门,就跨入广阔农村舞台,缺少工作经验与资金技术,导师帮带、创业帮扶是加快他们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我镇拓宽视野,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帮带导师资源库,在镇机关、行政村、企业等不同领域选聘了全国劳模孔先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金铿等优秀人才20多人,有针对性的为不同类型的大学生村官提供指导。
对社会管理型大学村官,列为党政后备干部及村两委干部预备人选,由镇班子成员担任主要帮带导师,着力培养组织协调和行政能力。同时,积极放手让大学生村官参与村级具体事务,对部分优秀的,直接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让他们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积累经验、锻炼成才。大学生村官项玉君先后担任村情复杂的炉头村、横路村党支部书记,极大改善了两村面貌,被提拔为涌泉镇人大副主席。
对便民服务型大学生村官,着力培养为民办事的专业技能,由机关事业单位业务能力突出的干部担任主要帮带导师,指导业务工作开展。并安排到镇“三中心”,便民服务窗口等进行轮岗,加强实践锻炼,熟悉工作流程和性质。通过结对帮带、实践教学、志愿服务等形式,提高大学生村官专业技术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蒋雅君、夏玲芳、冯兵胜大学生村官考入了事业单位队伍。
对创业富民型大学生村官,提供人员、资金、技术等全方位支持,激发他们创业创新的热情。一是建立创业顾问团。聘请优秀企业家、农村致富能手等担任创业导师和技术顾问,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指引道路,随时解决村官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二是建立学习平台。组织参加syb创业培训,开展创业大讨论,促使大学生村官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创业意识。同时,在“忘不了”专业合作社、梅尖山橘场、葆隆食品等企业设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大学生村官学习水果种植、管理及合作社经营等技术。三是提供创业帮扶。与市人劳局、市农村信用联社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大学生村官创办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目前,我镇大学生村官共投入资金150多万元,创办网络餐厅1家,农家乐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
(三)建章立制,完善管理,促进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
规范的管理是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今年,我镇出台了《涌泉镇大学生村官分类培养十项制度》、《涌泉镇大学生村官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十项制度》对镇、村、大学生村官各自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和规范,加强了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考核办法》分共性项目、个性项目、组织评价和群众公认度、奖励加分四个方面,综合考虑了镇、村两级重点工作和大学生村官的个性成长、自我评价、民主监督、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等多方面的因素,为全面考察大学生村官打下了基础。同时,我镇按照跟踪考察、动态管理的要求,对大学生村管实行工作周志、实绩月评、季度检查、年终考核,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开展和作用的发挥。
三、大学生村官管理与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实践来看,我镇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较好作用,培养使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大学生村官参与村务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我镇历届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中仅1人是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的,其余都是通过任命的方式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民委主任助理。在工作岗位上缺乏村民认同,在目标任务上没有明确要求,以致个别大学生村官镇、村安排什么就干什么,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具体表现为工作“文书”化,承担了大量应当交由村文书完成的事务性工作,如做会议记录、建工作台账,报送材料等琐碎事项,真正以村两委成员身份主抓的工作非常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官的成长。
二是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担任村官的动机有较强过渡化倾向,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不景气、高校扩招等因素的作用下,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比较严峻。另一方面,为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各级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双重驱动下,大学生报考村官的目的性更加现实和功利,多数人将此作为职业生涯的一个过渡,对自身的大学生村官身份缺少认同感。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村官们在思想上扎根农村,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是大学生出路选择有待进一步拓宽。明年2月,第一批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就要满两个服务期。往后,历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要逐年有序流动。从我镇的情况来看,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选择还比较狭窄。大家都将目标定位为行政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每年的行政、事业单位考试,大学生村官无一例外都会报名参加。在其他出路上,有5人正在尝试自主创业,1人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任职,至今没有1人以自主择业的形式进入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对他们出路问题的引导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涌泉镇对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工作的若干建议
从原来的合同来看,并没有太明确的、细化的出路;从中央提出的“五条出路”来看,也基本上等于没出路。中央的“五条出路”是这样的:一是留村任职。这条是鼓励优秀大学生村官参加村里的选举。其实,在中国大陆农村实行的是村民自治制度,按照选举法的规定,只有本村的人才有资格参与选举,而大学生村官基本上不是本村人,即便少数是本村人,但由于农村复杂的宗派关系,一个不怎么被群众熟悉、才来没几年的大学生也很难选上。当然,一般的解决办法是由上级安排大学生参与党的支部委员会的选举,这个便于操作。二是考录公务员。其实,大学生完全可以从一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不必经过“大学生村官”这样的环节。为什么这么说?原因是,大部分大学生下村后都会忙于繁杂的农村事务,而从现实环境来看更多的大学生村官是被所在乡镇长期借用的,免费(其工资上级财政负担,乡镇不花一分钱),好用(大学生有较高文化素质,受过良好教育,中国的教育是最能培训出听话的好学生的),而在乡镇的大学生通通都成了“万金油”,哪里需要往哪里借用。这在中国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大量繁杂的工作,大学生疲于应付各类事务,能有多少精力(注意,我说的是精力,不是时间,精力比时间更宝贵)去准备考试。与其三年后考公务员,还不如一开始好好地安安静静地准备考试呢,成功把握更大!三是自主创业。这个真是搞笑的很,自主创业,哪里不能自主创业?非要等个到农村三年后再去自主创业,难道农村是创业的孵化器?还是农村出来的人更懂得创业?四是另行择业。这个很清楚了,就是你卷铺盖走人吧!这个谁都懂,不再赘述。五是继续深造学习。这个……也很跌很多人的眼睛。对于那些大学生来说,大部分是普通家庭的,他们上完大学后,在如今高等教育高度产业化背景下的中国,估计其家庭也被耗空的差不多了。还让他们去念书,虽说念书不是坏事,但念完呢?无非又是让其就业进一步后延,完成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问题是被拖延了,但能一直拖下去吗?封建社会的弊政就是一代拖到下一代,循环往复,最终帝国大厦倾倒。社会主义的中国一直强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难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就不能也体现点优越性?
从上面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上述“五条出路”是不严肃的,是不负责的,是不完善的。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当初政策的制定就是仓促的。也无怪一些大学生村官自己也说,这个计划和当初的“上山下乡”是无区别的,虽然对农村多少有点作用,但无数青年的青春被耗费了,可惜了。同时,也凸显了政府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无力和软弱,反映了政府在制定政策上的大而无当和执行过程中的不严谨不稳妥,更从一定意义上造成大量社会资源和行政资源的浪费,不是科学发展的体现。身为大学生村官,自己满腔热血扑到农村的如地上,可政府却如此的让广大的有志青年心寒!
由此,我还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谨防诱发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大学生村官,宣传时红红火火,被社会所高度期盼,聘期结束时,却无力解决他们的出路。当初缓解就业压力的初衷,现在不仅重新爆发,更有放大的趋势。处理的不好,几十万的大学生村官必将是新一波影响社会稳定的因子,而且由于其受过良好的教育,不容易被糊弄,处理起来就显得更棘手。
二是政策的朝令夕改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2008年是全国大范围选聘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的第一年,当时的宣传说以后参与公务员考试笔试加分。没到聘期结束,中央的政策就修改为不加分了而是采用“单列计划”形式,单列,就是单独列出一些岗位单独针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考录,这个貌似确实很不错。可是,现实的情况是,各地的招考都是将以前就实行的“特岗教师”、“三支一扶”人员、志愿者等基层服务人员放在一起进行考试。这个情况在当初的合同中可是没有的,算不算组织部门违约呢?不过,政府、组织部门是强势一方,即便违约也只能怪大学生们倒霉了,签了个有霸王条款的合同。何其不幸也!只是,这样的政策,即便出自中央之手,也更改的如此快速,不知道会寒了多少大学生的心?!而由此导致的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其损失之大也是无法估量的。
自____8年以来,我县先后有四批共82名大学生村官到村、社区任职。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工作思路,优化关爱环境,注重宣传引导,加强教育培训,畅通流动渠道,有力促进了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干事创业、历练成才。
一是优化关爱环境,用真情感留住人。建立组织部、镇、村“3+1”关爱机制,明确组织部1名领导、镇1名领导和村支部书记与大学生村官结对,三级共抓,实现部、镇、村成为“大学生村官之家”。细微处入手,真心关爱,对每年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县委组织部及时衔接,各镇积极协调,各村第一时间配备生活必需品、解决好食宿问题。镇村还结合实际在交通、安全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同时,面对省、市财政拨付资金不能及时到账实际,县委组织部通过多种渠道,协调解决,争取按月足额发放工资,统一为每位大学生村官办理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保险和医疗保险,最大限度解除后顾之忧。
二是注重宣传引导,塑新时期新形象。运用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依托扶风公众信息网、扶风党建网、远程教育平台开辟大学生村官专栏,注重宣传大学生村官历史使命与时代风采,加大大学生村官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宣传力度,鼓励引导优秀大学生走向基层、走进农村,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开展“优秀大学生村官”评选活动,着力展现全县优秀大学生村官形象和风采,树立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导向,强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同,增强大学生村官留守农村干事创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是加强素质培养,增基层工作能力。注重教育培训,每期大学生村官到村、社区任职前统一进行为期五天的岗前培训,熟悉“三情”。注重结对帮带,建立县委组织部各部长、镇领导班子成员、村主要干部“三位一体”的联系帮带机制,三者同时联系帮带1名大学生村官。注重健全机制,建立教育培训、岗位目标、工作考勤、年度考核等相关制度,明确规定了县、镇、村三级组织职责。注重实践锻炼,开展以帮助制定一个规划、扶持发展一个产业、培养带动一批新型农民、联系帮扶一户贫困户、辅导照顾一批留守儿童、树立一个品牌等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村官实践工作能力,促使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
四是畅通流通渠道,定干事创业信心。通过鼓励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干部、推荐参加各类招考、续聘期满考核称职人员、扶持自主创业择业、妥善安置落聘干部等五条途径,为大学生村官畅通出路、营造宽松的个人发展环境。近三年来,先后有2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公开选拔担任镇副职领导,9名考取选调生、公务员,10名录入振兴计划和企事业单位,7名进行续聘,在____1年村级“两委”换届中,有7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1名当选村党支部书记,3名当选村党支部副书记。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050-02
一、大学生“村官”、绩效以及绩效管理的含义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绩效是相对一个人所承担的工作而言的,即按照其工作性质,职工完成工作的结果或履行职务的结果。绩效管理,就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绩效管理人员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与员工一道进行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评价、绩效的诊断与提高的持续改进组织绩效的过程。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绩效考核,目的就是为了持续地提升其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和其自身综合素质的改善。
二、益阳市大学生“村官”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益阳市组织部对益阳市大学生“村官”已经逐渐实施绩效考核,但和企业相比,政府部门的绩效管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必要的培训机制
1.对考核主体缺少必要的培训。考核主体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绩效考核结果是否准确可靠。根据调查,益阳市组织部在对大学生“村官”绩效考核评估者进行培训时,很少涉及到人力资源专业知识及操作细节方面的培训,导致考评者对考核的方法和考核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缺乏深入了解,同时考核执行的好坏不与考评者的工作绩效挂钩,在绩效考评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首因、晕轮等主观误差的影响,无法真实、有效地反映被考评者的工作表现。
2.对被评估者缺少必要的培训。在进行绩效考核之前,一般情况下只是单纯的下发通知,没有其他更多的宣传教育手段(如村工作网站、村公告栏等),导致很多大学生“村官”不理解绩效考核,无法引起被考评对象足够的重视,甚至误解绩效考核的意义,认为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督,进而产生抵触情绪。
(二)绩效考核指标设计脱离实际工作内容
省级相关部门参照公务员“德、能、勤、绩、廉”绩效考核模式制定了《湖南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考核办法(试行)》,同时给予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特点对考核内容进行调整的权力,但是益阳市相关部门未作出响应,没有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职位进行分析,指标定位模糊,很多情况下都只是照搬公务员考核办法。55.6%的调查对象认为考核内容与自己的实际工作内容出入比较大,不能反应自己的工作表现。
(三)考核方法过于简单
1.重视领导考核,轻视群众考核。益阳市的大学生“村官”绩效考核采用的是单一的“自上而下”的直线式考核,“村官”的直接上级打分占的比重超过90%,在考核过程中很少听取服务对象及“村官”自身对工作表现的看法,造成考核主体缺位,影响了考核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2.重视定性考核,轻视定量考核。在采访赫山区的现任18位大学生“村官”的过程中发现,实施绩效考核时,考核者一般采用的是问卷填写的考核方法,考核的内容仅限于问卷上提及的项目,忽视了执行过程中收集整理其他有关于考核的重要信息,仅凭着对考核对象工作表现的印象进行打分,而没有具体的数据和材料作为考核依据。“绩效考核”普遍成了一件十分“不正式”的事,发张问卷填一填就算给你今年的工作打了个评定,既没有考评对象个人述职,也没有考评双方的深度访谈,因此无法全面反映出考评者真实的绩效水平。
3.平时考核弱化,无法为定期考核提供依据。益阳市的大学生“村官”绩效考核一般以年和聘期为考核周期,考核周期过长、考核次数过少,缺乏相应的短期考核作为补充,因此无法及时反馈出平时的工作表现,更无法有意识地逐步提升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这样也不利于指导大学生“村官”的工作。
(四)忽视绩效面谈和绩效反馈
在大学生“村官”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都没有绩效考核的面谈,导致了大学生“村官”绩效考核的实际意义大打折扣——65%“村官”不知自己在哪方面的工作不足,需要改进,哪方面做得好。
(五)绩效考核结果缺乏激励性
1.考核结果与职业发展没有紧密挂钩。调查中发现有超过57%的人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是自己在就业压力下的选择。由于大学生“村官”计划仍处于建设和不断地调整的时期,因此本来就应当慎用的一些加分政策成了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大学生“村官”中不乏对前途及未来的发展比较茫然的想法,绩效考核的高分也只是一个漂亮的数字。
2.绩效考核的结果不与大学生“村官”的奖金相联系。从访谈中发现,益阳市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分四个等级:女生本科月薪为1 783元、男生本科月薪为1 768元、女生大专月薪为1 750元、男生大专月薪为1 735元,大学生“村官”们的工资由区委组织部专人与财政衔接,采取刷卡方式逐月发放。没有绩效奖金,在工资待遇方面绩效好的和差的没有区别,不与个人的实际需求相联系,导致“做好做坏一个样”。
三、完善大学生“村官”绩效考核体系对策分析
在聘期任职期间,我将虚心向周围的同事和群众学习,进一步了解乡、村的基本情况,熟悉村内的人际关系,掌握村级事务的办理程序。更好地适应农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自己人际交往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农民服务的意识。有了明确的任职目标,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我的聘期任职目标是:
(一)做好村官的助手,协助支部搞好党建工作,同时协助村委会搞好村政建设,推进本村新农村建设。
(二)当好村官的参谋,协助村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明确经济发展目标,努力保证计划实施。同时负责收集与本村发展相关的信息,并将其整理后交给支部。
(三)负责实用技术推广,落实好对村民的教育培训工作。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种养殖技术知识等内容。
(四)做好政策的解读者、法律知识的传播者。扎实推进依法治村,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的法律意识。
(五)承担起所学专业涉及的各项专业工作,制定各项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抓好具体落实。
(六)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二、聘期工作规划
(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结合村的实际情况,寻求合适的一、两个产业进行发展,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产业发展,改变群众思想观念,拓宽增收渠道。
(二)协助村支两委,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只有进一步了解村情民意,增强做好农村工作本领,才能做好做实村子基层服务工作。因此我要经常走访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协助两委会科学制定与完善村子发展规划,虚心向群众学习、向村干部学习、向实践学习,在工作中提升自己处理基层工作的能力与水平。要通过开展“三个建设年”与“四帮四促”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和党员素质,努力打造一支工作能力、责任心、战斗力强的基层组织队伍,为全面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
(三)全力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因此,我将高度关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四)协助乡属各部门,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乡属部门的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锻炼和学习,在处理日常工作中应加强自身的学习,踏实肯干、积极主动、热情公正,有进取心和创新意识,协助做好计划生育、农村低保、新农保等各项工作,同时加强自身的锻炼,使自己各方面素质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立足项目实现带民富
1、深入宣传发动。要通过发放资料、进村入户宣传、开展培训会等方式方法,认真向群众讲透发展苗木、青菜、桔梗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他们主动性,并将产业的规模、发展前景等情况分析向他们讲明,让他们不用担心销路问题,解决产业发展上的后顾之忧。
2、鼓励大户带动。将产业带来的效益在村民中广泛宣传,让骨干先行动起来,形成示范效应,然后逐步拉动,壮大规模。
3、技术上给予指导。为促进产业顺利发展要加强与农业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指导,并计划利用网络,广泛搜索关于发展苗木、青菜、桔梗产业的技术资料,定期印发到户,传授到人。
(二)立足村子常规工作 做好党务村务工作
1、进一步了解村情民意,增强做好农村工作本领
(1)走访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协助两委会科学制定与完善村子发展规划。
(2)向群众学习、向村干部学习、向实践学习,在工作中提升自己处理基层工作的能力与水平。
2、做好做实村子基层服务工作
(1) 参与开展“三个建设年”与“四帮四促”等活动。
(2)努力发展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少年党员,进一步壮大党员队伍。
(3)利用赶集、进村入户讲解等形式,向群众宣传致富信息,帮助群众解读国家惠农政策等。
(4)做好稳定工作,做好上访人员的思想疏导化解工作, 做到矛盾可控。
(5)积极参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农村危房改造等公益事业,改善全乡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三)立足乡属各部门工作,协助做好各项工作
1、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
2、端正态度,积极主动地做事
3、多思考,多总结,在不断的反思中寻求进步
服务单位:****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一、大学生村官的困惑
2007年至2013年,全国范围内的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工作已经走过了第7个年头,在这7年中,这些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村官”们在农村摸爬滚打、打磨历练,逐渐从初出茅庐的年轻后生成长为基层组织的骨干力量,从农民群众眼中的异乡人转变成可信赖的贴心人,各省市区也努力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我国现有的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一些相关政策到地方被扭曲变形未能得到很好的执行,这些基层的新生力量在思想上仍然存在一些普遍的困惑和问题。
1、工资水平偏低,福利待遇差异大。很多大学生村官反映自己的基本工资比较低,尤其对于他们中家庭条件较为困难的,每月一千多的基本工资,加上所在乡镇(街道)每月补贴的一两百元,无法从根本上为家里减轻经济负担,更谈不上实现经济独立。其次,福利待遇方面也不尽如人意,除规定的五险一金外,大学生村官与公务员以及事业编工作人员之间的差别很大,大部分村官表示自己节假日的补贴很少、年终时也未能领到足额的奖金,感觉与其他干部的待遇差别很大。此外,对于经济基础、财政状况各异的不同村,大学生村官们之间的奖励和福利情况也大不相同,这种反差自然会导致一定的心理落差,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身份处境尴尬,家庭社会压力大。大学生村官大部分是刚从高校毕业走向社会的年轻人,对于充满激情的他们本有更多的选择,但他们却义无反顾地来到条件最艰苦的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奉献青春,工作期一般为为两到三年。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很多应届毕业生都不愿意从事这份工作,很多家庭也因为担心子女吃不了苦而反对他们到村任职,这就使大学生村官群体陷入了一种尴尬的社会境地,这份工作成为了家人眼中迫不得已的就业选择,外人眼中起点低、工资低的苦差事,基层干部眼中无编无职的临时工作。他们要面对着来自家庭和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尤其对于一些年龄较大、任职时间较长的村官,在面临重新择业和组建家庭的问题上不得不反复考量。
3、工作强度较大,岗位职责不明确。考虑到吃住和安全问题,一般将大学生村官的住宿地点安排在村所在的乡镇政府办公处,但这也导致了新问题的出现,由于乡镇事务繁多、乡镇干部的数量不足,导致了“村官乡用”的现象频频出现,许多乡镇、街道为了缓和突击性的工作压力,应对千头万绪的检查和接待,不得不安排这些大学生村官完成大量繁琐的工作,这就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工作强度和心理负担,也使得“两头跑、两头都要顾”的村官们感到身心疲惫。
4、缺乏保障机制,发展前景不明朗。对于聘用期满后能否有个好出路和好前程,是所有大学生村官最担心也是最现实的问题,虽然各省各市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以吸引毕业生到村任职,但服务期满后这些政策能否兑现或者能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便成了所有村官们最关心的事。对此,国家下发了《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五条出路”促进大学生村官的有序流动,即留村任职工作、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发展、另行择业、继续学习深造等。据了解,其中大部分村官对于未来出路的考虑仅限于考录选调生、选拔生或者国家公务员,然而相关政策的规定显示“省直及各地要拿出一定的比例从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中选拔选调生、乡镇公务员的工作力度”,除此之外并没有更多的承诺和保障机制,这些都使得许多大学生村官对于自己期满后能否顺利进入体制内实现转岗流动存在较大的隐忧,因为离开学校两三年后再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对于他们更加困难,一方面他们的日常工作任务重,看书复习的时间大大缩短,另一方面相对于前几年的考试形势,考试人数年年攀升,定向招考竞争同样激烈,所以发展前景的不明朗成为了他们最大的困惑。
二、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随着国家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结束,其战略意义逐步显现,广大大学生村官甘于吃苦奉献,主动干事创业,在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中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但针对调查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还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到村任职的相关政策,使大学生村官能够真正做到放下包袱、甩开膀子、沉下身子,实现更好更快地成长并发挥重要作用。
1、适度提高工资,统一福利水平。为了保障大学生村官基本的生活水平,一是适度提高他们的基本工资标准,落实其“比照本地乡镇新录用公务员的收入水平”的规定,实实在在地解决他们经济上的困难;二是制定统一的奖金和福利发放标准,可以按照所做贡献和考勤情况,也可以以任务的完成度为标准来发放绩效奖和年终奖,只有统一了标准并贯彻执行,才能消除他们受轻视和不平等的感受,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
2、明确岗位职责,下放工作权力。高校毕业生选聘到农村工作后,所在乡镇和各村要结合工作实际和大学生村官个人情况将其安排到合理的工作岗位上,明确他们的职责范围和任务分工,下放相关的工作权力,杜绝乡镇和街道的长期借用,以使他们专心地做好本职工作,既避免其“编外乡镇干部”的身份尴尬,也防止在村里出现“大事管不了,小事管不好,琐事不敢管”的情况,让他们在擅长的领域能够充分发挥特长,做出扎实可见的成绩,这对于他们迅速成长并切实担负起工作责任有着重要的作用。
3、加大培训力度,实现角色转变。对于让新任职大学生尽快适应基层环境,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成绩,必须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培训,一是将大学生村官纳入乡镇干部培训规划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履岗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履职能力,实现“大学生”向“村官”的转变;二是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培训班,邀请创业成功的企业家、长期在基层工作的领导干部或优秀的专家学者举办专题培训班,为他们提供创业理论知识、实用技能和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培训,实现“合格型”村官向“创业型”村官的转变。
该同志在我街道聘期工作期间表现积极,受到群众的好评。政治思想方面,该同志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参加上级党委组织的政治活动,坚决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对党的事业充满信心,能够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学习方面,该同志坚持把学习作为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重要途径,既积极参加所在单位组织的各种学习,又广泛地开展自学,学习内容包括政治理论知识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法律法规等,做到学习既讲究方式方法,又注重实际效果;工作方面,该同志事业心、责任心强,服从安排,踏实肯干,讲求实效,凡事积极主动,迎难而上,争当排头兵,不怕苦,不怕累,除了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经济普查外,还扎扎实实做好社区服务大厅日常运行等工作。
种种议论引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大学生村官:究竟有多少时间在村上?
当了一年村主任助理,她连组长都认不完
春节期间,钟文(化名)回了川南老家,特意到任职的村上看了看。“毕竟当了一年名义上的村主任助理,几个老辈子对我很关照,还是有感情的。”
2011年夏天,钟文考上了老家川南某县的大学生村官,“我当时做好了吃苦的准备,特别是当过知青的大伯一再叮嘱我在农村要放得下架子,不要在坐板凳掸灰尘、吃饭用湿纸巾擦碗筷等细节上过分讲究,否则和村民成不了真正朋友,哪晓得这些经验根本没用几次。”
钟文的职务是村主任助理,报到后就跟着村支书、村主任下组了解情况,很快就在民情日记本上记满了材料:一、三、四组靠近场镇,不少村民主业是经商;二、六、七组集中了20余家养鱼专业户,属于全村富人扎堆区,集资修路最省心;九组属旱地只能种玉米,青壮年倾巢而出务工,就剩下“三八六一九九”部队……
“走家串户很辛苦但也有新鲜感,坚持下去肯定会学到不少东西。”钟文的新鲜感在报到的第二个月终止了。她所在的乡作为群众工作方法的创新典型承办全市现场工作会,钟文被临时抽到乡党政办搞材料。这一干就是一个多月,现场会罢就接近年底了,各种材料应接不暇,钟文被继续借用。几个材料写下来,钟文有了名气,乡党委书记又是欢喜又是忧,“真是个才女哦,只可惜我们塘子太小了,养不下这条大鱼哟!”果不其然,春节后回村上不久,又被借到县委远程办,负责为电教片撰文……直到国庆前夕考上了资阳市的公务员,钟文再也没有回过村上。“说起来我还有一年村官工作经历,其实在村上的时间总共不到两个月,连12个组长都认不全呢。”
钟文的经历也许是个特例,但大学生村官被乡镇和部门“截流”却是普遍现象。钟文所在的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告诉记者,该县在一次统计中发现:全县150多名大学生村官中,居然有112人被乡镇或县级部门长期使用,根本就没到村上工作。于是,组织部出台了专门规定:未经组织部批准,乡镇和县级部门不得借用大学生村官,必须按规定下到村上工作。
“如果是书记、县长直管的‘两办’或者强势部门借人,组织部领导能不买账吗?”记者的问题难住了这位分管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副部长,她沉思了好一阵才回答:“遇到特殊情况恐怕还是得通融啊!”
[记者观察]:近年来,不少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然而,这些纸上的规定往往由于一个个“特殊情况”和“重要理由”而屡遭变通,致使口子越开越大,最后让规定形同虚设。
大学生村官下不到村,考核机制之过?
“大学生村官沉不下去跟当前的考核机制有关,比如个人出勤率、上报信息数量、完成突击性任务等分值较高的考核项目全是乡镇把关,而村上只有群众评价类似的软指标。”许多大学生村官均有此感受。
广安区广罗乡党政办主任谭丽庆幸当村官时赶上了好时候。2007年9月,谭丽作为首批大学生村官走进了大龙乡,当时乡上逗硬规定:乡上一个不截留也不让县上的部门借用,全部放到村上创业干事。全乡7个大学生村官种蔬菜、养鱼虾、搞农家乐干得红红火火。创业过程中,谭丽和同伴与农民结下了深厚感情,也熟悉了农村工作方法,几年后全部考上了公务员和事业干部。
“我当村官那两年天天都往村上跑,完全晒成了‘黑珍珠’。你投资搞了创业项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搞不好呀。”谭丽实话实说,“更关键的是乡上将考核权完全下放到了村上,你干得好不好,年底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驻村干部一起打分,想勾兑也勾兑不过来,逼着我们只能咬牙创业和群众打成一片。”
我省第一个当选为省人大代表的大学生村官――广汉市高坪镇党委委员、场镇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曾小丽也有同感。2007年9月,24岁的曾小丽考上高坪镇金九村村主任助理,5年多来,她领着当地农户增收致富,从小规模种蔬菜到建立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又组织大家规模养殖坝坝鸡,成为远近闻名的创业型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名义上是村干部但很多时候被乡镇使用,村上想用人又没考核权实际上也管不了,管人用人和考评机制脱节了嘛!”
“我们名义上是村主任助理实际上尽在乡党政办搞写材料、整文件、整治环境的活路,被群众开玩笑称为乡长秘书一点也不冤枉。可考核权在乡镇,连村支书都要听乡长、书记的号令,借用我们能不服从吗?但在乡上工作下村就少了,村民又有意见,真是左右为难呀。”不少大学生村官很是无奈。
时下,很多乡镇都存在公务员青黄不接的现象,不少乡镇干部年龄偏大,操作电脑、从事无纸化办公相当困难,而大学生村官干这些恰好得心应手,截留自然成了最优选择。
“这几年镇上擅长写作的年轻干部刚成熟手就被上面调走了,几个副职和主任比我年龄还大,不抽大学生村官帮忙,难道让我成天写材料不成?”一位与记者熟悉的镇党委书记私下埋怨道,“再说我们不使用的话,县上的很多部门同样也要借用。”
[记者观察]:广安市某乡16个在编公务员中,副科级以上的就有14个,35岁以下的普通公务员仅有两人。为了缓解人手不足的压力,该乡6个大学生村干部全部分到乡党政办、民政办、计生办帮忙,一个都没有下村。乡党委书记说:“没有这些年轻人帮忙,日常办公工作都推不动了,再说特别出色的人才早就被县上的部门借走了,根本轮不到我们使用。”
助其创业,让大学生村官真正留在村上!
时下,大学生村官下不到村,这在基层已是一个共性问题,应该如何破解呢?
“要让大学生村官真正在村上工作,必须将考核权交给村上的干部群众,而不是攥在乡镇手上。”有着20多年乡镇工作经历的广安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大林认为:“要从源头上抓起,明文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各种名义借用大学生村官,使其在聘期内安心工作创业,学会服务农民的真本领。”
“农民最喜欢能带领他们脱贫致富的村干部,如果自己搞不出名堂,肯定在群众中树立不起威信。”曾小丽建议,大学生村官最好能因地制宜创业,缺乏资金的也可以和村干部或种植、养殖大户联合创业,从而使自己早日熟悉农村工作。“大学生村官究竟干得好不好,必须由具体用人的村干部和村民说了算,才能从制度上保证他们在村上踏实工作。”
“有什么导向就有什么样的结果!”资中县的创业型村官王科很认同曾小丽的观点。王科在成功改良“五星枇杷”使农民大幅度增收后,又邀约8名大学生村干部联合投资创建四川鑫茸食用菌公司,去年总产值达到300万元。“在县上大力扶持下,我们还建起了资中县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全县形成了大学生村官创业热潮。鼓励村官创业是促成他们融入农村的最好办法,毕竟谁也不想让投入的资金打水漂啊!”
创业被Knight(1921)最早定义为是一种成功预测未来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前提是拥有一定意愿性。因而创业的前提是个体具有一定的创业意愿,创业意愿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是否能够创业成功。大学生村官作为特殊的群体,鼓励自主创业是能达到双赢的方式之一,鼓励自主创业首先就是要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意愿,而如何去提高它是需要我们探究的。本研究在实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的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意愿,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村官自主成功创业提供参考。
2 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
创业意愿因为涉及的学科多,所以对它的内涵至今也没有统一的界定。学者们对创业意愿内涵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界定的。第一,将创业意愿界定为创业的可能性。Phillip(2002)通过对新加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进行研究分析中, 将大学生创业意愿界定为大学生自主选择创业的可能性。第二,认为创业意愿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态度。范巍,王重鸣(2005)提出创业意愿是潜在创业者对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在综合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创业意愿是个人进行创业活动前内在和外在的意愿, 反应的是个人的主观层面。
影响创业意愿高低的因素有很多,国内外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究,但梳理相关的文献发现学者们主要从创业者的个体、家庭及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2.1 个体特征
创业意愿是一种个体心理活动,易受各种内外因素而产生变化,个体特征作为内部因素是影响创业意愿高低的重要方面之一。陈巍(2010)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通过逻辑推导和分析,揭示了创业者的个体因素会影响创业意愿的高低。Luthje、Franke(2003) 通过对工科学生的创业意愿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个人特质影响着创业意愿的高低。吴启运、丁思红、侯文华(2008)运用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 指出了大学生个人特质与创业意愿成正相关,其中影响创业意愿的关键因素为大学生的创新性。
2.2 家庭特征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会在无形中影响个体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发展。Scott、Twomey(1988) 通过调查得出父母自己创立公司或家境偏好的学生更意愿于自主创业。Eakin(2000) 指出有创业经验的父母较之于无创业经验的父母会向子女提供创业经验,所以子女的创业意愿也会更高。钟桂荔(2015)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家庭环境与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的各个要素呈正相关,其中父母的支持对大学生村官成长产生影响。
2.3 社会特征
社会特征的变化是个体前进发展的风向标,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及文化上。贺丹(2006)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宏观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产生影响。国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大学生村官明确的角色认同和定位,提高社会对大学生村官的认同度,激发更多的大学生村官去自主创业(李美丹、王征兵,2014)。郑毓(2014)对蓬莱市大学生村官创业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认为要引导金融行业做好大学生村官农村基层创业贷款营销工作,扩大贷款扶持范围,对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实行优惠利率,为大学生村官创业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__农村存在一些不良的文化氛围严重制约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包括村民思想落后、村干部作风较差、宗亲派系斗争等。所以高校、政府、社会都要做好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后续帮扶工作,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使大学生村官创业有更大的积极性(王思林,2012)。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进行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所以本研究假设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及社会特征影响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的高低。个体特征主要是从性别、出生地及所学专业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家庭特征主要是从父母的收入来源和家人对创业的支持两个方面进行探究。社会特征主要是从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良好的创业经济环境和良好的创业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3 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的分析是基于对江西省的大学生村官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对325 个大学生村官进行了调查,获得296 份有效问卷,在分析中剔除了个别异常值,实际进入分析的样本为262 个,本文使用的数据均来源于此次问卷调查。
3.2 调查对象的描述与分析
3.2.1 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意愿。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的问题设置为当前或者未来您是否愿意创业,是为有创业意愿的,否为无创业意愿的。在被调查的262 个大学生村官中,有创业意愿的人数有143 个,所占比例为54.6%;无创业意愿的人数有119 人,所占比例为45.4%。被调查的大学生村官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是有创业意愿的,说明自主创业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所认同。
3.2.2 大学生村官的个体特征。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不同的个体特征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事业的发展。本研究主要从性别、出生地及所学专业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从性别特征上来说,有创业意愿的男性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要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有创业意愿的女性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要低于无创业意愿的女性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且有创业意愿的男性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是女性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的2 倍多。因为创业是个复杂的社会活动,这需要集合很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男性在身体机能还是各方面能力上比女性更适合创业,大学生村官因为岗位的特殊性,想要自主创业成功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性别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产生影响。
从出生地上来说,有创业意愿大学生村官出生在不发达地区所占比例要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有创业意愿大学生村官出生在发达地区和中等地区所占比例要低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因为出生在不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村官,各种资源较之于中等地区、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村官而言是相对薄弱些,所以在任期满了之后想通过创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带动所在的地区脱贫致富,所以创业意愿要高一些。发达地区的资源更丰富,机会更多,对农村真正了解的大学生并不多,成为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很小。所以出生地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产生影响。
而从所学专业来看,在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类别中,理工类专业所占比例最高,且要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理工类所占的比例。理工类的大学生的思维逻辑要更强于文科类的专业,且更具有挑战精神和冒险精神,所以创业意愿会更高一点。大学生村官所处的环境,使得创业显得更加艰难,只有具有吃苦耐劳、挑战精神的人才有更高的创业意愿,更好地成功实现自主创业。所以所学专业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产生影响。
3.2.3 大学生村官的家庭特征。大学生村官由于其特殊性,家庭的影响对其开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父母的收入来源和家人对创业的支持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从父母的收入来源来看,在四种收入来源中,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的父母经营收入所占比例最大,且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父母经营收入所占比例。收入来源是经营收入的父母有一定创业的经历,会加深大学生村官对创业的认识,提高创业的可能性。同时也会在创业过程中给予资金的支持,减少大学生村官经济上的压力。所以父母的收入来源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产生影响。
从家人对创业的支持上来看,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得到家人对创业的支持所占比例是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的2 倍多。创业的过程是复杂且艰辛的,大学生村官在基层自主创业更是难上加难,家人的支持不仅能给大学生村官减轻经济上负担,而且能给大学生村官带来精神上的安慰。所以家人对创业的支持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产生影响。
3.2.4 大学生村官的社会特征。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政府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提出并实施的战略,创业是诸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社会特征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高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本研究从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良好的创业经济环境和良好的创业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从具有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来看,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要明显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大学生村官绝大多数是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社会资源有限,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能够减少他们的顾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创业意愿,因而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对具有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的认同度要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以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产生影响。
从具有良好的创业经济环境来看,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要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良好的创业经济环境是影响创业的重要因素,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机构对创业的投资意愿、当地的交通通讯设施都会决定着创业的成功与否。大学生村官的工资水平并不高,也并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资源,无论是创业项目的选择上还是创业贷款的办理上等等都与创业经济环境是紧密联系的,都会影响着他们创业意愿的高低。所以良好的创业经济环境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产生影响。
从具有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来看,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是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2 倍多。创业文化环境是影响创业者的深层环境,从数据中可以看到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对社会具有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的认同度是较高的,说明创业文化建设越来越深入到人心中,鼓励创造和创新、对成功创业榜样的宣传等等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体的创业意愿了。所以良好的创业社会环境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产生影响。
4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第一,总的来说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是偏高的,这说明随着国家政府对创新创业的鼓励和支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对创业的认识在改变,把创业看成是自己职业生涯的选择之一。第二,大学生村官的个体特征会对创业意愿高低产生影响。个体的性别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的高低产生影响。性别中男性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意愿会高于女性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意愿。个体的出生地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的高低产生影响。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的出生在不发达地区要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的。个体所学专业的不同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的高低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理工类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意愿较高。第三,大学生村官的家庭特征会对创业意愿高低产生影响。父母的收入来源会对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意愿的高低产生影响,父母的收入来源是经营收入的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更高。家人对创业的支持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的高低产生影响。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得到家人的支持所占比例会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第四,大学生村官的社会特征会对创业意愿高低产生影响。良好的创业政策、经济、文化环境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高低是密切相关的。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在这些方面所占比例明显要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
4.1 提升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特质
创业是一个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要求大学生村官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知识能力素质。第一,个人要全面学习,既要了解相关的创业流程和有关法律知识,为创业夯实理论基础。同时要加强社会实践,培养个人的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性,为创业获得更多宝贵的经验。第二,学校要重视创业教育,完善相关的创业课程体系,对不同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要有针对性,理工类的学生要加强管理类法律类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文科类的学生更多的是要提高实践能力。
4.2 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