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9 22:09:4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食品质量检测技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352-01
目前,我国食品的安全问题频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加强对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研究有助于我国食品整体质量的提高,及时发现食品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能有效保障我国食品的安全。与传统食品检测技术相比较,当代的食品检测技术在诸多方面(食品的检测内容、检测深度与广度等)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食品质量检测既能够检测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还能够详细检测出食品的化学构成成分、营养物质、微生物构成等。目前,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应用范围较广,主要体现在可以对食品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测,并且还能够检测出食品添加剂、辅料等。食品对人民的生命安全有重要的影响,所以食品质量检测不容马虎。不同类型的食品也会有不同的检测要求,适用于不同的检测方法。
二、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现状
1、天然毒素检测
有毒有害物质在严重情况下会致人伤残和死亡,在食品质量检测中,检测有毒物质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目前我国食品质量检测中对天然毒素检测技术研究时间较长,但是整体检测技术较为落后,并且检测成功率低、成本高、结果慢,难以进行大规模的食品质量检测。为了降低检测的成本和提高天然毒素的检测效率,可以把天然毒素与酶联免疫相结合进行食品质量检测。这种天然毒素的检测成本较低且检测效果明显,适用于大规模的食品质量检测。
2、转基因食品检测
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进步,转基因食品逐渐出现在人们的饮食之中,并且食品类型多样,但是若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就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主要有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聚合酶链检测和免疫检测,随着荧光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不断提高。
3、生物性污染检测
引起微生物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菌种是螺旋杆菌和沙门氏菌,其他还包括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由于这些微生物细菌存在人们的食物当中,一旦情况恶化,将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传统的生物性污染z测技术存在较为明显的缺点,检测效果较差并且检测效率低。随着自动装置和分子聂荣的发展,生物性污染检测有了很大的发展。
4、药物残留检测
目前,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农户会施肥和和喷洒农药,而牲畜食用的饲料也含有多种激素和添加剂等物质,这些药物会随着人们的食用进入到体内,长此以往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需要在食品质量检测中进行药物残留检测,保证药物残留的类型和数量在科学的范围内。当前,我国在有关兽药残留、有机污染残留、食品添加剂、化学品、饲料添加剂等方面的食品药物检测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酶抑制技术和仪器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质量检测。
5、有机物检测
工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污染程度的加深,使食品中的有机物含量和浓度成为食品质量检测的重要内容。食品可以采用清洗和浸泡的方式降低有机物的含量,但是不会完全消除食品中的有机物,所以在进行食品质量检测时,需要对有机物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控制。目前,食品质量检测中有机物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有机物痕量检测和超痕量检测,能够实现对二英、氯丙醇、多氯联苯等物质的检测
三、提高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措施
1、完善食品质量检测标准
目前,我国食品检测标准缺少统一性,这样不仅不利于食品质量检测活动的顺利实施,也会使质量检测的效果得不到保障,例如:三鹿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事件仅从化学物质掺入牛奶的渠道进行制止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的检测标准,提高食品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因此,政府和相关食品检测部门需要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一系列环节进行控制,确定食品质量控制和检测的重点问题,并且明确食品质量检测的各个流程、安全标准和相关措施尤其是对于应季蔬菜瓜果、用量较大的食品进行检查,并且优化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细节,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
2、优化食品质量检测机构
目前,我国食品质量检测机构众多,有政府性质的检测机构,也有研究所、私人性质的检测机构。食品质量检测工作不仅存在交叉重叠的问题,而且还存在检测 空白的现象,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食品质量检测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相关的检测部门,如农业、环保、工商、质检等缺少沟通和交流。因此,政府需要规范食品质量检测机构,明确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权力范围和职责,从而为实现食品质量检测的高效、安全、公平奠定基础。此外,应提高食品质量检测部门的检测技术,建立食品质量全程检测模式,提供免费检测食品质量的公益服务,及时对食品检测的结果进行公布。
3、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价工作
产品质量检测机构作为我国技术监督技术保障体系中的业务部门,是质检市场上一个重要的机构,主要职能是对国家指定或授权产品进行检验,另外还接受委托进行各种类型的法定或非法定产品质量测定等检验工作,拓展了政府的服务职能。产品质量检测水平高低影响很大,是衡量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一些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机构在经营和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充分认识到一个国家的产品质量检测水平对于科学技术水平影响以及产品开发能力的影响。重收费轻技术、重效益轻管理,这种模式严重影响了我国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发展,同时资金的掣肘以及承检范围不规范等,都是目前我国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存在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形象,也影响了行业的发展和在市场化模式下的竞争能力。
1.明确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职能和地位
科技要发展,质检须先行。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测水平对其自身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都是一个推动。产品质量检测一直是具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高科技服务行业。根据我国的有关法律规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机构为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检疫、鉴定、认证等技术服务工作。机构根据不同的专业和资质许可,为企业提供法定监督检验服务,具体包括定期检验、监督检验、验收检验、认证及许可证产品检验、质量仲裁等诸多内容,还包括委托检验服务内容。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是质检服务的中介机构,其属性独立于监管方和被监管方之外,在产品技术鉴定和产品质量检测中是处于公正的第三方地位。所以我们说公证性是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机构的本质特征。
2.我国产品质量检测企业的现状
2.1我国的产品质量检测行业法制尚不健全
没有法律支持的产品质量检测市场,是不能很好地为社会及企业服务的。目前我国的产品质量检测行业实行了对外开放,原来大量的法律法规都不能适应新的国际形势,需要重新修订,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定模式,设计众多方面,使得新法律一直没能出台,虽然国家对产品质量检测行业进行了规范和整顿,提高了机构认证门槛,强化了机构的监督检查,但是产品质量检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角落和不规范之处。
2.2行业内机构多,重复建设,技术水平不高
当今我国产品质量检测行业有几种类型,主要工作是质监、商检等。具体分为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外资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民营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等。前3类机构都是属于国有性质,其内部管理还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的旧有模式,技术水平不高,管理分散,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2.3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机构的公共性
所谓公共性就是因为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机构的工作是在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的技术性能指标的确认,在对受检验的产品、设备、样品等进行检验检测、试验、测量的过程中,体现了作为第三方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公共性。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产品更新换代迅速,技术创新周期越来越短,新产品、新技术、新形象,给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愈来愈复杂,一些新的质量信息冲击着产品质量检测部门的工作能力,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和手段有时会显得滞后。原有的检验方式和方法不能满足高科技产品带来的变革,一些产品质量检测的基础性研究工作需要技术机构来进行。相对于公共性的是私有性。由行业、企业和个人单独成立的具有私人性质产品质量检测信用服务企业,也叫做第三方检测企业,受企业和社会委托,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承担代验、质量纠纷仲裁检验和验货检验的服务工作,还可以承担技术支持、信息咨询、人才培训和法律法规咨询的企业需要,必要时也可以替政府行驶指定范围的检验检测工作。
2.4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机构的普遍服务与商业服务性质
目前看我国的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机构,其工作属性具有一定的政府性质,监督检验任务是受政府指派,因此工作中必须遵守国家宪法及各项法律、法规,是一种普遍服务的性质。但同时检测机构还要应付市场竞争带来的危机感,利用自身的技术和设备为社会和用户提供科学、公正的检验报告等服务工作,这又是商业服务性质的重要体现,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机构工作性质的普遍与商业服务特征。
2.5我国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机构市场化的理由
目前各地区同区域内重复设置的检验机构较多,工作内容、设备配置等重复,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人浮于事,技术水平相似,机构设置的总体布局不合理。而且地方政府的垄断管理,机构间缺乏竞争性,只对自己管理范围进行检测,各机构间的优势不能发挥,服务质量差、腐败行为多,不利于机构的发展,更别提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西方各国对我国具有政府公信力检验机构不认可,使得政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日子越来越难过,国外机构的进入,影响了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市场地位和权威性,外资检验机构纷至沓来,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市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机构从政府管理中脱离出来走向市场,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156-02
1 质量管理的内涵
质量,作为劳动产品的本质属性和内核,一直是全体消费者和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人们都在不同程度地关心着劳动产品的质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关心产品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监控、检测和管理。
质量管理可以分为传统质量管理和现代质量管理。传统质量管理也称为事后检验的质量管理。它主要是对己有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分析,发现产品中有关若干质量指标的分布状况。现代质量管理主要包括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它是对产品生产过程及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整个系统进行分析、控制和管理。
统计质量控制,就是主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从产品质量波动中找出规律性,消除产生波动的异常原因,使生产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控制在正常的、比较理想的生产状态,从而保证最经济地生产出符合用户要求的合格产品。这种质量管理方法,一方面应用数理统计技术;另一方面它侧重于生产过程的控制,做到预防为主。这样,质量管理就从单纯的产品检验发展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并为实行质量标准化提供了合理依据,从而把质量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又一大进步。统计质量控制着重干应用统计方法控制生产过程质量,发挥预防性管理作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然而,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不仅与生产过程有关,还与其他许多过程、环节和因素相关联。这不是单纯依靠统计质量控制所能解决的。全面质量管理是更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对质量管理整体性、综合性的客观要求,从过去局部性的管理进一步走向全面性、系统性的管理。
2 城市测绘工程概述
测绘是采集、量测、处理、分析、解释、描述、分发、利用和评价与地理和空间分布有关数据的一门科学、工艺、技术和经济实体,具有基础性、前期性和公益性和特点。测绘产品是反映地表上的自然、人工要素及其在地理空间的位置和属性信息的,而这些信息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需要利用和必须依赖的基础。而工程测量是把工程地区各种地面物体的位置和形状。以及地面的起伏状态,用各种图例符号,依照规定的比例尺测绘成地形图,或者用数字表示出来,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提供必要的图纸和资料。要测绘的地球表面形态以及地物地貌虽然复杂多样,但其形状和大小均可看作是由一些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所决定的。测绘工程的主要任务有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线路测量,施工放样,数据处理等工作。
2.1 现代测绘工程的特点
现代测绘工程的主要特点概括起来就是“六化”和“十六字”。“六化”即测量内外业作业的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处理的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的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的数字化、测量信息管理的可视化、信息共享和传播的网络化。
“十六字”是精确、快速、可靠、实时(动态)、遥测(遥控、遥传)、集成、简便、安全。
组织测绘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这样可以减少误差的累积,保证测图的精度,可以分幅或分区测绘,加快测图进度。
2.2 现代测绘工程的发展趋势
现代测绘工程的发展趋势如下。
(1)以测量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和自动化系统的广泛应用;(2)基于知识和数据挖掘的工程信息系统;(3)从土木工程测量和三维工业测量到人体医学测量;(4)多传感器的集成和混合系统;(5)GPS、GIS、尺S、TPS和激光扫描系统等多S技术集成与融合;(6)大面积空间数据的快速采集和处理;(7)精密数据处理和海量数据处理方面的数学物理建模;(8)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和可视化。
3 城市测绘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的系统功能,在于沿着科学的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及时地获取各种应有的质量信息,进行判断、加工、储存、传送,最后以指令信息作为反馈加以输出,通过改善体系的要素,实现体系应有的控制状态,求得需要的质量保证。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要素有目标值系统,程序标准,工作标准,组织系统,管理点,信息管理,体系评价。
4 城市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系统要素
质量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称为质量管理系统要素。根据GB/T19001-IS09001标准提供的质量管理系统和质量保证的通用模式可以看到,质量管理系统包含四大过程要素,即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如图1所示。
5 质量的系统化控制管理
质量管理是由一系列系统的特定的概念组成的一个合乎逻辑的理论的概念体系,它包括质量、质量环、质量方针、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审核、质量成本及质量体系等。
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并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是指为了达到和保持质量而进行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动。
系统思想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使人们能够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系统工程是用科学方法规划和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通过最优途径的选择,使工作在一定时期中取得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成果。这里所指的科学方法是指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通盘筹划,合理安排整体中的每一个局部,以求整体的最优规划、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使每个局部都服从一个整体目标,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便发挥整体优势,力求在这个系统中避免发生损失和浪费。质量的系统控制就是将系统工程应用于质量控制。
5.1 质量管理点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应达到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等。设备的质量管理点是年检和使用前的检校,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工程使用。
测绘工程数据采集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三个固定管理点:第一,已知数据的检查;第二,控制数据的检查;第三,地形要素,图形,碎部数据的检查。另外在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平差和地形要素的采集,图形编辑等过程中根据需要建立临时管理点。
5.2 数据检查
测绘工程数据的质量检查,是保证地形建模和数据库数据正确性的基础,这里
的检查包括图形数据、属性数据、风格检查、拓扑检查这几个方面。
5.2.1 图形检查
数据在整理,转换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悬点、缺边等),使得图形在进行拓扑运算的时候出现错误,所以必须进行图形检查。具体的图形检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错误图形记录检查:检查图层中是否存在如悬点、缺边等错误的图形记录:第二,环状图形面积检查:检查图斑的面积和图斑与自身相交造成面积不等的情况;第三,面积检查:检查每个行政区域内部图层的图斑面积与该行政区域面积之间的误差是否在容许范围之内;第四,其它检查:如重叠检查、缝隙检查、自相交检查和线闭合检查等。
5.2.2 属性检查
属性检查的目的是检查属性数据是否丢失或者不完整,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表结构检查:检查图层的表结构,和数据库中相对应的是否相同;第二,字段值非空检查:检查特定字段是否被赋值;第三,重复编号检查:检查某个字段是否有重复的编号;第四,字段值范围检查:检查字段值是否在设定的范围内;第五,枚举检查;检查字段是否在设定的枚举表中。
5.2.3 风格检查
图形风格化问题即符号化问题,是数据转化过程中最再棘手的问题之一。不同绘图平台下图形数据的符号(如颜色、线宽、线型等)是不能兼容的,这是因为不同软件的符号库和符号化方式是不同的,所以要解决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转换中风格的丢失问题,只有通过要素编码将不同要素对应起来,也就是将符号库对应起来,才能实现风格的转换。风格检查也就是要素编码的检查。
5.2.4 拓扑检查
一些数据模型支持拓扑关系(如Coverage),而另一些数据模型则不支持拓扑关系(如Shapefile),而且不同软件支持的拓扑关系也可能不一致。当从支持拓扑关系的数据模型向不支持拓扑关系的数据模型转入数据时,拓扑关系会丢失:当从不支持拓扑的数据模型向支持拓扑的数据模型转入数据时,必须重新建立拓扑关系。重建的拓扑关系是否正确,是否有所丢失,这些信息都要通过拓扑检查来获得。
6 记录和标识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有关的记录应进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记录控制程序文件,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和处置。所有记录表格,包括操作记录、检查记录、质量管理记录、测量设备的测量能力和测量结果的记录均按统一规定的系统进行统一编号。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记录应由一记录的部门或个人保存。记录的保存应按填写日期的顺序排列,需要时进行装订,便于以后检索。所有记录,特别是书面记录应确保记录不丢失、不受潮、不损坏,保证记录的完整和清晰。计算机硬盘和光盘贮存的记录在备份好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采用科学分类的统一编号或编码或计算机软件储存,确保在需要时能够迅速及时查找到所需要的记录。根据记录的用途,规定各类记录的保存期并由文件做出规定。一般记录的保存期为1年至3年。
7 结语
本文通过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分析质量管理系统要素,设置质量管理点,进行质量检查等论述了测绘工程中质量管理的系统控制。
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药品检测的知识与技能,树立强烈的药品质量观念与安全意识,具备药品质量检测能力与素质。这也是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我院对《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课程改革的依据
黑龙江省医药产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每年对高素质技能型人员新增需求约2000人,为制药类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我院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是依托具有四十余年历史的校办制药企业——牡丹江温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起来的,是黑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最早开办的制药类专业。至今,本专业六百余名毕业生大部分已在省内百余家企业就业。在哈药集团等多家企业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对药品质量检测职业工作岗位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药品质量检测专业岗位有药物检验、制剂工艺质量监控、质量管理、药品经营与养护和前物料管理等5个岗位。药物检验岗位是本专业的核心岗位,通过分析药品检验的工作任务、检验过程及检验的行业要求,结合职业技能标准,我们确定了药品质量检测专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wwW.133229.COm我院本专业课程团队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实施方案的设计,完成了药品检测课程体系的构建,如图1所示。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课程改革理念《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应从实际岗位需求出发,通过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能力的分析流程确定课程内容。以药品的生产过程和检测流程为主线,以典型药品、典型检测方法为载体,依托校内药厂实训基地,在真实药品、真实环境、真实岗位的情境下,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以任务驱动、现场教学为导向,实现教学、工作一体化。
课程改革思路(1)对岗位——通过岗位分析,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开展广泛的调研,联合多家制药企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与专业骨干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明确了从事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岗位有药品生产中制剂工艺、质量管理、药品经营与养护管理、前物料管理、药物检验五大岗位,根据岗位任职要求,确定了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从而确定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2)依药典——基于药品生产过程与检验流程,按照药品标准构建教学内容。中国药典是药品生产和检测的法定依据,是制药企业检测药品的强制性标准。因此,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应依据中国药典。依据药品生产过程,即入厂(原辅料、包装材料)检测——中间产品质量控制——成品(各剂型药品),设计了原料药质量检测、包装材料质量检测、成品剂型检测3个类别(1个包装材料和10个药品);依据药品检验的基本流程——取样、检验(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书写检验记录与报告三个步骤,设计检验方法。(3)练药检——以单项检测为基础,综合实训作提升,教、学、做整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采用任务驱动、现场教学等方法组织教学,设计了11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都是依据典型药品单项检测内容和典型检测方法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在学院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完成;4个综合实训项目在校办药厂完成,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药品质量检测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实现了学校与药厂、课堂与基地、教学与生产的合一。
课程改革的实践
遵循“对岗位、依药典、练药检”的课程建设思路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本课程岗位需求确定学生该“用什么”,教师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使教、学、用相统一,以工作过程和任务驱动教学,实现工作过程向教学过程转化。药品质量检测课程根据药品在入厂(原料药、辅料)——中间产品——出厂(成品剂型)的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任务设置3个类型、11个检测项目,根据真实药品检测工作过程中取样、检验(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书的典型工作任务安排20个任务(检测项目)和4个综合全检项目,共108学时。每个教学项目都包含布置任务、查阅资料并制定检测方案、检测材料准备、检测操作、记录结果并分析、学习效果评价、思考与练习、相关知识与技能学习等8个方面的内容。
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药检教材经过几年课程改革探索,2009年,我们编写了《药品质量检测技术》教材,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教材针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首次以模块的方式突出技能训练,设计了三个模块:基本检测能力、专项检测能力和综合实训。教材将药品质量检测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紧密结合,按原料药、包装材料、成品制型等质量检测技术要求安排实训任务,最后设计原料药、中间产品、片剂、注射剂4个类型药物的全部检测实训项目,是一部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多家制药企业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探索出了基于“一条主线、两个典型、三个真实”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1)一条主线:以药品的生产过程和检测流程为主线。针对制药企业中原料药、辅料、成品剂型的生产过程中的检测确定教学项目,基于取样、检验、书写检验记录与报告书的药品检测过程序化教学内容。(2)两个典型:以典型药品、典型检测方法为载体,从药品的单项检测过渡到合检测,由简单到复杂,使课程内容与药品质量检测岗位实际工作内容一致。以片剂、注射剂等9种剂型为典型剂型,以一般杂质检查、高效液相色谱法、可见分光光度法等作为典型检测方法。(3)三个真实:在真实药品、真实环境、真实岗位的情境下,进行现场的药品检测。充分利用拥有校办药厂教学资源的优势,使课堂与基地一体化,实现教学、工作一体化。该教学模式明确了药检岗位的任务、应具备的检测岗位职业能力与素质,使学生快速适应岗位、转换角色,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成长为合格的药物检测员。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两个典型:从典型药品切入教学内容,从典型检测方法确定实训任务,从操作标准出发,教学生掌握药品检测的方法和技能;从行业标准出发,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从就业质量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征。(2)现场教学法——三个真实:将全部课程移到专业实训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使学生置身真实的药检工作环境和真实岗位中,规范实训条件和要求,严格训练操作技术,对真实的药品进行检测。例如,正确取样、多份平行测定、填写药品检验记录和报告等,使教学形式和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让学生真正掌握规范实用的专业技能,能够独立完成药品检验任务,从中产生成就感,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前校后厂,真岗实做,“学员”成“准员工”利用学院校办企业——牡丹江温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优势,药品检测专业学生全部能在药厂5条生产线实训,能对药厂生产的原料药、注射液、颗粒剂等多种剂型的药品进行检测,学习过程就是工作过程,实训过程就是检测过程。学生能切身体会厂风厂纪厂貌、责任和态度,技术与技能同步提升。学生能按照gmp认证要求去生产、操作、检测,边学习,边工作,适岗位、强技能,教师教,师傅带,由“学员”变成“准员工”。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我们以网络教学系统为平台,建设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开发了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网络课程,包括教学资源、课程标准、自主学习、教学课件、试题库、在线考试系统、教学视频等,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网络教学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网上互动、网上练习、辅助学习的虚拟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单项与综合全程考核,德技双修,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我们本着“单项考核要达标,综合考核要精准;小组评价和学生自评贯始终;过程评价与结果考试相结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融一体”的思路完成课程的考核评价。总成绩包括职业能力考试(50%)、职业素质考核(20%)、结果考试(30%)三个方面。
教师培养机制的建立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科研、技术服务水平,教学质量明显提高(1)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教育教学改革论坛、课程建设能力专题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职教理论培训,拓宽教师职教视野,使教师的职教理论水平显著提高。学院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和教材编写,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科研和专业技术水平。教师累计发表教学及科研论文四十多篇,主编、参编国家和行业规划教材12部。(2)采取“导师制”、教学竞赛等措施,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挂职锻炼,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能力。目前,本专业有6人通过考试,获得了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证书。
课程改进的方向与途径
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广泛开展课程组内教师听课、评课、上公开课活动;进一步明晰“导师”和青年教师的职责,完善考核方案;鼓励教师参与实践锻炼,有计划地安排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提升药品质量检测与管理能力;通过课程资源建设带动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完善顶岗实训的设计和管理充分研讨顶岗实训项目,与校办药厂和校外合作企业有效对接,加大对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力度,使顶岗实训管理与考核更加规范化。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利用课程团队现有技术优势和优越的实训条件,积极与省内制药企业和药品经营管理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咨询、培训工作,为黑龙江省制药支柱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积极开展社会调研,紧跟企业的生产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新闻的不断播出,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感到恐慌,所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就是要找到出现问题的环节。而如何能快速的找到问题出现点,这就必须依靠计算机技术的帮忙。作为一种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手段,计算机技术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相关法律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监测中的准确应用还应进行完善。从全球化的角度看,信息技术在各国的应用是有很大差异的,尤其是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经济技术发达的国家及地区,对于其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我国应该借鉴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美国为例,与中国相比,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比较完善, 尤其是管理分配较明确,不会出现交叉管理现象。美国国会颁布了与食品供应保护管理相关的4个条款,对于食品安全所能出现的问题都能进行及时处理。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 通过与之对应的条款就可以追溯到某一问题环节。另外,日本和欧盟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检测也做出明确规定,包括日本出台的《日本农业标准法》,欧盟出台的《欧盟一般食品法》等。以上这些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对于我国相关法律的完善都有重要意义。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在计算机技术对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相对落后,时至今日,我国只颁布了不足十部与食品行业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在食品应用相关的法律,计算机技术通常应用于产品生产过程的信息进行记录与保存, 并对相关点进行监控,做好结果记录。尽管如此,仍存在问题。第一就是食品监管部门缺乏对技术的支持, 缺乏专业判断力。第二就是检测报告参数较乱,测定标准出现交叉现象,虚假报告时常出现。近几年流行网络订餐,由于订餐送餐量大迅速,使得小商小贩以及小规模的餐馆信息记录工作做的不及时, 导致食品质量安全不能得到保证。所以,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为了能更好发展还应做出完善。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及问题
食品质量安全及问题。现阶段我们国家主要表现出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分为三种类型:①在食品生产的过程当中所使用的添加剂过量超标,生产厂家的目的在于使食品在保质期方面能够得到延长,并且还能够使食品的色香味方面更加的诱人提升销售量,进而过量的在食品当中添加各种外加剂;②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类大型化工厂被人们建设起来,但同时工厂生产的过程当中排出大量的含有重金属的污水,并且由于化工厂基本都建设在远离城市的边缘开阔地区和河流附近,这就直接的对农田和水体资源产生了污染,导致了生产食品的原材料受到污染;③在食品M行加工和运输当中所出现的生物毒菌污染问题,这个问题是因为食品加工的技术水平较低及在储藏和运输当中所采取的措施不当所导致的。
食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是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性所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准则;主要内容包括六大部分:①对食品当中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元素的数量进行严格的限制;②对食品当中所使用的添加剂种类,使用范围及数量进行规定和限制;③对食品进入市场的质量标准进行严格的限制;④对食品进行检测的方式方法进行限制;⑤对食品的有关标识和说明书进行限制;⑥对所生产的食品适用于哪类人群和成分进行规定和限制。
食品检测。食品检测就是以食品质量安全相关标准为依据,对食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进行检测,一般情况下对会用相关的食品检测设备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食品检测的操作方式和方法应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范,对食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测是食品进入市场销售的基本前提,对食品进行检测的制度有出场检测制度,生产许可证检测制度及委托检测制度和随机抽样检测制度等。
对食品质量进行安全检测的目的。对食品厂家所生产的食品质量进行安全检测的目的是:能够对食品的总体安全质量状况进行了解,内容包括食品当中是否含有污染物质和潜行病菌、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质量的相关标准规定,有助于推动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另外还能够及时的掌握目前市场当中食品安全的整体状况,获得重要的食品检测信息和数据;最后做为食品安全监测机构的责任就是向社会的全体消费者公布食品安全的有关参数,让消费者放心;其最根本的目的在于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监测与监督管理工作的状况
现阶段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已比较完善。我们国家在经过多年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过程当中,对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直到目前,我们国家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体体现在食品质量检测机构的数量逐渐的涨,食品质量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不断提升,质检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组织结构体系逐渐被完善,总之,现阶段我国已具备确保食品安全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目前我国的食品质量检测与监督工作得到了有序的开展。我国在具备了较为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的基础上,食品监督工作也得到了切实有序的展开;政府设立了众多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的机构和部门,同时也对各部门的具体责任给予了明确的划分。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测体系当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岗位、面向技术、面向应用,探索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的根本方针。“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是职业教育的课程理念。高职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要秉承技术核心课程知识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实践观,结合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的课程教学目标,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构建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情境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以培养和提高制药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药品质量检测专业课程目标的确定
职业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中、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对于高职制药专业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在制药行业的一线就业。因此,针对高职制药专业学生的特点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制药专业应设置“培养从事一线工作的中高级药品检验操作人员、药品生产技术人员所需知识、技能、态度的课程,以实现就业为导向的药品检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药品质量检测技术是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药品质量检测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药品检验及质量检测能力,为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职业技能打下基础,着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二、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型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就业率,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所以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必须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因此,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应从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对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实用型人才的社会调查,通过校企合作,从而建立起适应市场需要的以“就业导向”的技能型教学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型教学体系要求对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进行技能定位,即打破原有的书本教学体系,将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的静态知识点分拆为药品检验专业需要的动态技能点,融汇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的力度。例如,根据实训需要与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实际的要求,甘露醇注射液、头孢氨苄片、葡萄糖注射液中间产品、氯化钠原料药的质量检测的实训任务是对原料药、中间产品、药品进行全项检测,最终判定药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组为学习单位,要求制定详细的实施检测任务的计划和步骤,实施过程中认真记录原始数据,填写检验记录,任务完成后开具一份检验报告单。
三、以学生为主体,以药品检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情境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实践观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实践观,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实践性强的、操作性强的课程科目应当占课程体系的主要部分,并使课程体系的结构有利于教学过程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变到以实验、操作为主的方式上来。通过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在更多更好的实践环境、动手环境中完成课程学习。因此实践课程的设置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反映社会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需要,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构建以药品检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情境实践教学体系
1、情境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确立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具体场景,将理论知识演化成直观具体的内容能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追究与探索。在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实践课程改革与实践中,我们就遵从“四个对准”(对准市场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企业抓就业)的教育理念,整合、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提倡单独设置实践课程,并经过充分研讨和论证,建立较完整的、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情境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例如我们将课堂教学与生产车问管理相结合,构建以不同剂型药物检验为载体的情境实践教学体系,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习基地,进行模拟教学和现场教学。
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为每个学生分配学习任务,确定完成目标,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强调分组训练中的强弱联合,既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又发挥了榜样示范的作用,提高学习弱势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注射剂质量检测的学习任务是维生素c注射液中可见异物的检查与含量测定、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特殊杂质检查与含量测定和甲硝唑三种注射液的质量检测,在教学组织时,全班组建6个任务小组,每组5人,每组选派一名组织协调决策能力俱佳的组长。注射剂的质量检测总学时数为12学时,要求每完成一项检测任务,各小组总结、反思,并向全班汇报检测经验与体会,师生探讨检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实现学习迁移。
俗话说“病从口入”, 食品质量是否安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面对近年来接连不断出现的食品事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从一个简单的社会事件上升到公共卫生领域,逐渐涉及到政治、经济、贸易和社会安全稳定范畴。可见,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后果极具破坏性。有必要详细分析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卓有成效的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保证人们能够吃到安全食品。
一、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的问题
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我国大力推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国食品行业依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安全态势。在国内,消费者在种种恶性食品事件的影响下,已经对政府及食品行业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在国际,很多进口我国食品的国家也相对减少了进口量。可见,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引发了严重后果。除了人为因素外,不健全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是主要影响因素。
(一)在食品产业链上存在质量安全管理薄弱环节
在我国食品行业中存在2亿以上松散组织形式的种养农户,50万左右食品生产加工者,300多万食品经营者,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必然存在薄弱环节。在种养环节,生产农户如若使用劣质用药,极可能在食品内残留有毒物质;在生产加工环节,餐饮或其他食品领域的一些小企业和小作坊等,存在食品加工生产条件恶劣、食品制作不规范、管理混乱等问题;在流通和经营领域也存在经营秩序不规范,不注意保管食品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食物链上比较严重的薄弱环节,很难从根本上改善这些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只能加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相关从业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监管能力不够
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主要采取分段多头管理模式。尽管该种模式较为明确地规定了各个部门的权利和职责,可是并没有详细区分那个部门该做什么不该什么。以致于产生职能交叉、权利重复、监管空白、指法缺位等问题,主要与工作分工不明确、权利职责相互重复、部门间合作不密切等有关。时常出现食品监管信息不及时、对食品经营者处罚力度不够等现象。一般都是已经出现食品质量恶性事件之后,国家相关部分才着手调查和相关信息。
(三)尚无全过程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因分段立法使得条款相对分散,尚未形成一体化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导致食品立法建设与执行上存在一个的“隔阂” ,产生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不统一,执法监管部门执行混乱等现象。具体表现为配套性差、结构不合理、行业指标交叉重复等现象。在食品流通领域,更是没有一个从“农户种养――生产加工――经营”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四)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薄弱
由于我国投入到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资金相对较少,缺少足够资金建设与发展高规格的质量检测机构和高水平的质量检测技术,使得检测机构不规范,检测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表落后;由于缺乏系统性食品安全认证标准,导致检测环节重复,检测标准不明确。而且,很多食品在种养、生产加工等环节缺少不要的检测,完全发挥不了质量安全检测的实际作用。
二、改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的有效建议
(一)加快食品产业链整合的脚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
积极推进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和大小食品企业的的整合,建立食品产业战略联盟。有利于促进食品产业企业的集团化与品牌化建设,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更有利于规范食品产业,为政府减少监管宽度和减轻执法难度。
(二)打造全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站在食品产业链“农户种养――生产加工――经营”全程角度考虑,为了形成动态的质量监管机制,有必要打造食品产业链全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尽快区分各个监管部门的权利和职能,保证不出现权责重复、尽管空白等问题。对质检、卫生、工商、食药、商业等相关食品监管部门进行整合,在可能的情况下建立一个联合部门。有利于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构建系统化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进而加强食品在加工、制造、流通过程中的监管力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重视高等级的质检机构和高水平检测技术的建设,全面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三)食品安全规范标准化
围绕食品安全分段立法和多头监管的问题,有必要重新修订制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使食品安全规范标准化。以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为中心,结合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标准制度。
(四)重视法制管制
政府应该尽快出台食品产业导向政策,强制关闭一些不合规范的小型食品企业,减少劣质食品流入食品市场;强化工商、卫生等部门对生产伪劣食品经营组织的打击;严格贯彻卫生许可制度,及时召回不合规范的食品;加强对乡镇食品生产农户、小作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型食品经营企业的监督与管理;加大对违规违法的食品从业单位及人员的惩罚力度。
三、总结
本文在研究主题和目的引导下,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与管理模式现状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尽管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已经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我们不可否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相关部门在借鉴国外食品安全质量监管模式基础上,积极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监管模式。
参考文献: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8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157-02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屡屡牵扯人心,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毒豆芽、苏丹红、墨汁粉条等等无不惊世骇俗,让人心惊。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我国也从2013从立法上对食品安全问题设以明确的规定和刑罚。我们并不希望制裁,而是希望在问题的源头,危险就被控制住,因此加强食品质量检测势在必行。
1我国食品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1.1供应渠道混乱由于地域习惯和民俗习惯,造成了我国拥有丰富的饮食习惯,其中不仅包括在食用方面,也包括对食物的采购。目前,我国的主要食品市场渠道和形态是:主食市场、生鲜食品和食品原料市场、副食市场。这就使我国食品的供应链十分复杂,为食品质量检测增加了难度,也出现了一部分的监管盲点。
1.2不规范的食品生产工厂我国传统的食品生产工厂中,中小企业约占90%,这就导致食品的生产规范难以统一和符合国家标准。小型食品生产企业、小食摊、小作坊、准家庭式制作和现代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并存的现实状况,因为利益和意识等因素的影响,降低了食品加工者对食品质量的要求标准。
1.3食品添加剂的滥用添加剂的过分使用主要是在果脯蜜饯类,该类食品总体超标率达27.7%,其中,苯甲酸的作用是防腐,但是若摄入过多的苯甲酸就会对肝脏、肾脏造成破坏,严重者会出现病理性变化。
1.4微生物的污染微生物的污染主要体现在冷冻饮品。该类饮品中微生物总体不合格率高达38.5%,其中主要问题是微生物引起的菌类超标。菌类超标容易导致食用者患传染病和腹泻等。更严重微生物污染会引起霉菌毒素的产生,该毒素会导致食用者肠胃不适和损害肝脏。
2食品安全检测问题出现的原因
2.1监管不力,审查不严一些政府为了发展经济,提高业绩,对一些企业的审批采取一种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放松对食品加工企业的审核条件,因此,就出现了一批以假冒伪劣产品为主的食品企业,这是政府的审查不严。
在监管方面,大量没有正式营业执照的企业仍然存在,,置监审机构于不顾,罔顾国家法律。由于监管部门的不力,就不能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危害的产生。
2.2检测人员专业素养的缺乏目前,有部分地方的质量检测人员并没有进行过食品质量检验的相关培训。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质量检测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哪种食品需要检测,需要检测哪些项目都不太确定,造成物力、人力的浪费。也同时为食品安全又多加了一层隐患。
2.3检测技术落后迄今为止,我国的相关检测部门仍然不能拿出准确的检测标准,包括检测数据,有害物质的成分表、检测根据、临检危险值等,虽然在2013年从立法上给予食品安全问题的刑罚,但是至今仍然没有法定的检测机构和检测方法。这不得不让人们忧心不已。
2.4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的缺失1996年云南省会泽市工业酒精勾兑假洒案导致157人致残36人死亡,2008年毒饺子事件,地沟油事件,2003年的老鼠肉充当羊肉的事件,种种食品安全事件比比皆是,触目惊心。但是,各地政府在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上以及应急处理上缺乏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这直接放大了食品安全问题的破坏性和负面影响,也会让国民对政府失去信心。
3对食品问题检测的探究
3.1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政府的审批力度务必严格化,透明化。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具备完整的、合格的生产许可证,这样才能切实保证食品企业产品的质量。监管方面,一是要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二是要对监督流程标准化、严格化,三是对于企业的监审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不能监测一年,放羊十年。
3.2法律体系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一是完善食品安全检测系统,二是建立控制标准,三是避免生产食品的环境污染,四是加大打击力度,五是完善市场管理机制。
3.3规范检测工作和流程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要求,制定严格的规范和明确的检验流程,对食品样品的检测不仅要按照程序进行,还要将检测结果透明化。
3.4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当前,政府迫切需要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积极开展食品的流通、生产加工风险监控,通过分析食品安全信息,初步实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控制,尽可能的避免食品安全问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给国民制造的恐慌。在事故发生初期,政府要及时向公众公布事件的发展境况,并将后续处理透明化,加大对假售假者的力度。同时,可对现有监管体系进行梳理,明确监管责任,理顺执法监管体系。此外,应统一食品安全标准,提高检测技术,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系统。
4结束语
食品安全质量问题一直是政府和国民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已形成四级检测体系,食品质量检测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在立法上也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了明确的刑罚标准,但是问题仍然存在,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从根本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还给国民一个安全、干净的饮食环境。
参考文献
[1]汤滨,黄娟.食品质量检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10,(07).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项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市场各项竞争越发剧烈。一些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空间,不惜以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代价,生产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产品质量,这对质量监督部门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监督中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监督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1计量检测技术
1.1计量
计量是指质量监督部门对产品进行检测的一种方法,通过科学方法对产品进行检测。计量工作除了利用科学方法进行质量监督检测还包括计量工作规划。计量工作是质量监督的基础,而且计量工作与产品质量息息相关所以必须严格准确,才能保证质量监督工作有序的进行。
1.2计量检测技术
计量检测技术是指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量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提高。计量检测工作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如果在计量检测工作出现失误,测量不准确将会导致最终收集到的产品质量数据不准确,导致企业对产品质量把控不准确。由此可见,计量检测技术在产品质量监督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计量检测在质量监督中的应用
2.1计量检测为质量监督提供技术支持
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监督中的作用文/任继东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大众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不断上升,质量监督近年来越发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提高质量监督的效率,计量检测技术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计量检测是进行产品质量监督的基础,为质量监督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其检测结果可以为企业提供精确的数据信息。本文简要概述了计量检测技术及其在质量监督中发挥的作用。摘要质量监督的目标是通过产品质量检测而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有序的市场竞争,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的完善发展。质量检测以各项相关法律法规为基本准则,以产品质量标准为依据,以计量检测为主要检测方法。质量检测想要达到目标,必须努力提高计量检测技术,采用新的检测原理、方法,建立新的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方法。计量检测技术的发展为质量监督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监督质量保障。,因此计量检测工作在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者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2.2计量检测是产品质量的基础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加上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开放性发展,创业对于老百姓来说已经不再是“登天”了。这导致了市场上各种企业不断出现,市场竞争力开始变得越发剧烈。一些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因此铤而走险采用劣质原料来以次充好。因此,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出现,并成为人们关心的首要问题之一。从此,人们对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要求,必须严格对产品做出质量检测,拒绝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质量检测是质量监督部门的技术基础,如果没有计量检测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光靠几个管理人员是无法判断出产品的好与坏。因此必须要通过计量检测技术的检验,才能给产品贴上合格与否的标签,所以说计量检测技术是产品质量的基础,为产品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3计量检测技术是企业生产的法律依据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产品质量,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人们对质量监督工作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保证质量监督工作,国家部门也下达了相关法律法规。目前,在我国已经有很多地方将计量部门规划到技术监督局,从此计量部门也是监督部门行使产品质量监督的主要机构,计量检测技术的结果为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提供了法律依据。根据我国颁布的《计量法》规定,企业需要配合计量部门开展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在目前市场竞争缺乏有效管理、鱼龙混杂的情况下,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一些良心企业坚持采用健康食品原料,但是价格昂贵。而另一些小作坊生产的产品,采用劣质原材料,甚至有害人体健康的原料冒充,价格便宜。这就导致好的企业竞争不过小作坊产品,市场上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良心企业也难以生存下去。计量检测技术通过对市场上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标准进行对比,严格禁止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预防了不合格产品对人们健康产生的影响,同时也为那些良心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贴上了安全的标签,使企业的发展能够继续。因此,可以说计量检测是企业生产的法律依据。
3计量检测与质量监督的发展方向
人身安全问题在任何一个国家永远都是首要问题,而产品质量的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加强对质量监督部门的管理力度,下达了多部相关法律法规,为计量部门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做出保证。随着我国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检测机构也在不断出现,而政府也有意将这些合法机构划为强制认证产品领域。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不仅需要对生产仪器、产品质量检测外,还需要专业的人员能够定期对相关生产仪器进行校准、维修等。而这些工作如果能在一家计量部门获得能够大大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节约成本,同时避免了很多麻烦。因此,未来我国计量检测与质量监督很大可能发展为“一站式”服务机构。
4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重视,食品质量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对象。在如今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鱼龙混杂的情况下,想要保证市面上流通的产品的安全性,必须对各个企业的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计量检测是质量监督的基础,本文通过三方面描述了计量检测技术在质量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当前国情展望了计量检测和质量监督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潘维煜.计量及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0).
[2]周斌.以计量检测技术为核心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浅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