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5 00:00: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109-01
当下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国民素质整体提高,但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以及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面临的新任务,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要求和存在的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教师的言行作风,简称“师风”。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在充分肯定高校广大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主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不少教师中存在的不良师德师风。例如,有的人在当前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发生了价值迷失,不是把教师职业当作一种报效祖国与人民、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崇高事业来献身,而仅仅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丧失了事业心、责任感和工作的原动力;有的人在市场经济大潮流中不能正确处理义利的关系,不能正视生活中的经济压力,奉行一种“按酬付劳”的实惠主义工作态度,把求学者作为赚钱的对象,把自己拥有的知识和一技之长作为赚钱的工具,与为人师表的教师职责格格不入。为了推进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不仅要深刻认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要抱着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理顺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思路,掌握行之有效的建设措施和方法。
二、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1、师生之间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而不是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刘百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教师”。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坚持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主动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真正做到以育人为本,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事。当一个高校教师必须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2、教师之间
师德师风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即风气问题。师者当“美其言,慎其行”,当今社会是个多元的社会,人们在对美的欣赏和选择上同样体现了这一特点。笔者注意到,现在年轻老师很多,起重工很多穿着过于时髦,甚至前卫,会对孩子产生“示范”效应,从而误导孩子的审美、价值观。笔者以为,教师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教好书、上好课。还要在着装、言行举止、礼节方面加强修养,注意约束自己,做到“美其言,慎其行”,起到示范作用。笔者呼吁,教师们要身体力行,处处做好表率,是学生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做学生心中厚德的师长、同行心中真诚的朋友和家长心中值得信赖的好老师。
3、教师与学术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面临职称评定、教师考核等都与学术研究密切相关。学术研究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建设一支热爱祖国、具有强烈使命感、学术作风严谨、理论功底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学术队伍,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制度环境,促进学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教师需要做到:第一,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风尚,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学术研究工作中,要探求真知,忠于真理,自觉维护学术的高尚、纯洁与严肃性。不得在学术活动中弄虚作假,不得参加、支持迷信活动和伪科学活动。第二,正确对待学术活动中的名利,将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结合起来,反对沽名钓誉,急功近利,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不良风气。第三,遵守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修身正己,自我约束,反对投机取巧、粗制滥造、盲目追求数量不顾质量等浮躁作风和行为。
三、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
为抓好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教育,高校应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讲学习、讲正气,弘扬优秀的传统美德,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氛围,发挥高校学术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和调适功能,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发展目标的制定,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把个人的思想情感、前途命运与学校事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结束语:教师职业是高道德含量的特殊职业,教师辛勤工作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是靠自身高尚的人格和品格,以智慧的、情感的、道德的力量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影响其志趣,启发其思路,锻炼其能力,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追求高尚的师德师风是高校在育人实践中永恒的主题。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大红鹰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作者简介:梁伟(1980.08― ),女,职称:讲师,职务:教研室主任,单位,浙江宁波大红鹰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居继清,王丽.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五点思考学校[J].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
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生产力”,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既关系到学校风气的形成和学校办学宗旨的实现,同样对于学生良好习惯和正确观念的养成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13年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和要求,重视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视手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为青年教师良好师德师风的建设提供了价值引领,对青年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价值依据。
一、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意义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教师队伍,使高校教师队伍日趋年轻化、活力化,为高校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多元化社会发展中,青年教师受外界各层面的思想熏陶更多,对新鲜事物的接收能力也更强,整个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状况呈现多元化和差异性特征。当前时代赋予了青年教育思想政治时代性的特色,而这也正是高校发展中所追求的。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对于构建高校文明,打造独具特色的高校文化,促进高校持续、稳定、和谐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知识、文明、思想素养的传播者和引导者,教师自身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强调对青年教师师德的建设,是让青年教师明确自身的岗位要求,恪守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认同感,从心底佩服和敬仰教师,去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思想的教育。高校青年教师作为一线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在教育中除了要遵循客观事实、尊重学生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育以外,还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道德观念,能够切实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学生能够良性发展。(1)大力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高校学生成才之路上的一个助推器,关系到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青年教师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师德作风,既是实现民主、公平教育的外在因素,也是学生正确观念形成和综合素养水平提高的一个客观条件。(2)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的建设,关系到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当前的高校发展已经逐渐向大众化、普及化方向发展,高校生源量逐年增加,莘莘学子来自五湖四海,学生之间由于习俗、信仰、学科、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性,形成不同的学生群体,这种多元化的发展形势使高校呈现一派欣欣之态,高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这种开放式的教育模式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所受到的外界思想的冲击和影响越来越大,校园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象牙塔”,而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的。相对其他群体的高校教师,青年教师在思想上更具有跳跃性,与社会接触更为广泛,因而青年教师的师德状况与社会道德状况形成了一定的内在联系。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影响力,在正视社会大环境对青年教师师德造成影响这一层面上,加强对青年教师师德的建设,也是树立社会精神文明,作用于社会文明建设的一个手段。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师资队伍中,大部分教师的师德师风状态的主流是好的,是符合教师职业需求的,具有坚定的、正确的政治立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能担当起教师的工作岗位要求,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发挥自身的岗位价值。但同样也不可否认的是,在多元化价值观念、社会环境、学校管理、自身原因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也有不少青年教师师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教学正确价值观的弘扬和发展。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1)政治意识淡薄。教师肩负着育人的使命,自身就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但当前部分教师政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模糊,片面强调专业知识性的教育而忽略政治、思想方面的觉悟提升,重业务、轻政治,认为政治意识是政治教师、德育教师应该具有的,认为教一门爱一门,做好自身本职工作,专心搞好自己专业就是一名优秀、严格的教师,反之作为一门非政治思想学科的教师,过度关心政治,反而容易分心,分散精力、耽误时间。甚至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自身对政治认识不足,重视度不高,教学也只是照本宣科、墨守成规,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成为摆设,这种对政治的误解和不正确的政治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政治的态度和兴趣、学生自身责任感的形成和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2)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青年教师作为院校师资力量的核心构建部分,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然而受多元化价值观念和自身发展的影响,部分青年教师对自身岗位认识不足,存在一些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的思想,使教育失去了原有的“神圣感”。一方面,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部分教师已经将对价值的追求转向对物质的追求,教师职业相对其他行业而言,收入较低、较为固定,教师在教师岗位上也能实现自身的追求,因而导致教师工作意识淡薄、积极性热情不高,工作中既不严谨治学,又缺乏求思进取的精神,庸庸无为,存在一种“混日子”“应付”的心态。二是,部分教师将教师岗位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教书育人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工作态度不积极,懒散,缺乏自我约束力,没有为人师表的觉悟,既不爱岗敬业,也缺乏职业认同感,工作敷衍,“重教书,轻育人”,只关心自身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忽略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交流,等等,都使教师形象与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违和,对于整个师资队伍而言,也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3)实践能力不足,专业不过硬。教师自身的过硬的能力是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强调对教师师德的价值引领同样也涉及教师的专业能力方面。然后,目前部分青年教师自身阅历有限,虽然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但实践能力明显还有所欠缺,应变能力和对知识的深化能力还比较“浅显”,在教学过程中,要么是按本宣科,完成教学任务,忽略教学质量,要么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但又缺乏“底气”,自身实践能力和阅历不足以支撑课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教学效果差。针对这种情况,部分院校积极推进教师培训活动,但有些教师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进取精神,缺乏锻炼的意识,导致能力的欠缺。(4)道德意识淡薄,功利心强。社会大环境对青年教师的心性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部分教师会因追求个人利益,而经受不住考验误入歧途。尽管教师的师德对整体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都造成巨大的影响,是衡量一位教师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的内容,然而在教师考核中,关于师德方面却没有考核项目,这就难免造成一些责任意识淡薄、集体意识不足、道德修养还有待提高的教师进入师资队伍中。如:缺乏正确的利益观,盲目追求个人利益而忽略集体利益;对学校待遇容易心理失衡;价值观扭曲,金钱至上,事事注重回报,等等,不仅影响院校风气,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而且这种与师德相悖的观念和态度,严重干扰和影响了教学质量,威胁到院校持续、稳定地发展。
三、导致高校青年教师道德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青年教师道德问题的产生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青年教师自身的成长环境、心理因素、外部环境等。(1)青年教师独生子女比例高,在成长的环境中处于一个比较安逸的状态,思想方面缺少觉悟,比较被动。如:理想信念容易动摇,容易受挫,价值主体认识不清,等等,导致部分青年教师对于工作抱有的是敷衍态度,缺少奉献敬业精神,对教师的岗位规划不明确。(2)对工作缺乏积极性。部分青年教师是应届毕业生,毕业后直接步入工作岗位,前期对工作充满热情,精力旺盛,对工作充满期待和挑战欲,然而随着职业压力、竞争压力、生活压力的增大,久而久之,青年教师也丧失了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一方面是由于青年教师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碰壁,在理想和现实中矛盾。另一方面,青年教师本身经验不足,教学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果不明显,工资待遇差,面对压力,缺少有效的调节方式,心态逐渐失衡,缺乏职业认同感和岗位归属感。(3)外部环境的冲击。青年教师是在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下成长的,经历了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环境的波动,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思想观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对此,给青年教师思想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在多元化、开放性教师模式下,青年教师面临的外界诱惑和接触到的外界思想更为复杂和多样化,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推崇,都对教师传统的岗位认识、职业态度带来了挑战。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精神支柱,是社会发展的思想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深层、最核心的部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是弘扬社会价值和精神,为社会发展提供“双型人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文明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表现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价值观上,这“26字”真言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为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同时对于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也提出明确的要求,是对教学体系的一个改革和发展。具体而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引领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重视的指导作用。的中国化,为在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作为党的根本思想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内核。以为中心,引领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不仅保障青年教师正确思想观念和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同时使青年教师更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让青年教师能够明确自身岗位要求,提高青年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岗位意识,以思想为指导,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发展观来引领自身的发展。第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要发挥育人职责和义务,教师要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对自身岗位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教师能够坚守立场,恪守岗位,自觉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为自己的理想,树立崇高的信念,以彰显教师的价值和发挥教师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为学生做好榜样,发挥教育育人本质。第三,发扬爱国精神。爱国是形成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弘扬青年教师的爱国情操,使青年教师以祖国发展为己任。从广义方面来看,以爱国为价值观念为引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能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从狭义方面来看,提高青年教师的集体感,对构建校园文化、促使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爱国主义教育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无论是以前、现在还是以后,爱国主义教育都会是一个时展的主旋律,是衡量一个教师良好师德师风的重要体现。最后,弘扬传统文化底蕴。众所周知,我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具有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要善于利用这些文化精髓。如:《论语》民无信不立、《尚书》信用昭明于天下等。弘扬这些民族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感化青年教师,让他们在文化中熏陶、成长,使他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师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并通过教师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在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对周围事物所采取的具体言行和态度,并对学生及周围的人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影响,其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职业道德是全社会职业道德的排头兵,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对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有着较大影响,具有表率和示范作用。
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下,师德建设应当有新时代的气息。“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师德师风内涵的重要提升,是教育理念的重要突破,也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理论,其本质是鼓励人自主发展、自由发展为旨趣,以教育、关爱为核心和基石,以正确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智和提升人的道德为指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一素质教育的任务也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依靠广大高校教师的努力来实现。“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特征。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去深化对师德建设的认识,拓展师德建设的内涵,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二、“以人为本”的师德师风建设对高校财经类教师的要求
“以人为本”的师德师风建设,既要求高校财经类教师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贴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理念,又要求高校教师注重自身的素质提高,通过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更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方面,“以人为本”的师德师风建设要求高校财经类教师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的师德师风建设,要求高校财经类教师必须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高校财经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企事业单位成为经济管理能手专家,达到教书育人的理想目标,就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了解学生,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在新时期对高校财经类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与学生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贴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教育引导大学生既能熟练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又学会做市场中创新的人,获得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以人为本”的师德师风建设要求高校财经类教师不断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新时期的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呈现在学生面前,精湛的知识,广阔的视野以及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这一切都是教师用以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必备条件。在“以人为本”的师德师风建设,对高校财经类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财经类教师必须时刻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对当前市场经济的认识,掌握市场经济规律,才能成为合格的财经类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的师德师风建设对高校财经类教学实践的重要启示
“以人为本”的师德师风建设,对高校财经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高校财经类教学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首先,财经类教学活动应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为目标。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对财经类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对自己学习阶段成败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能否做到自我实现与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密切相关。作为财经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让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创造性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握市场经济一般规律,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这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1,1缺乏同情心
接待病人不热情,解释病情不耐心,出言不逊,恶语伤人,给病人以不良刺激等。
1,2缺乏责任心
接受任务讲价钱,计较个人得失,吃请受礼,见利忘义,对病人不负责任等。
1,3缺乏纪律观念
劳动纪律松弛,上班聊天干私活,脱岗溜号,迟到早退等。
1,4缺乏原则性
出具假报告,假证明,拿医疗原则作交易,谋取私利,以医谋私,利用采购药品、器械之便,非法收取回扣。
1,5缺乏法律意识
对相关的政策法规、条例了解甚少。
1,6医疗技术差
经常出现误诊、差错等。
2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对策
2,1探索医德医风教育新途径,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
2,1,1坚持教育的整体性把医德医风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渗透到医务人员的思想中,做到认识上明确、思想上重视、行为上遵守。教育要坚持全员培训,搞好系统灌输,采用系统理论与典型案例相结合,上大课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远学近比相结合,倡优驳劣相结合等灵活方式,形成教育的整体性系统化模式。
2,1,2坚持教育的实践性把医德医风教育渗透到医疗实践中。重视医疗实践中误诊病例的具体分析,使临床医德医风教育有的放矢,深化医务人员的医德意识和道德信念,促进整体临床技术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同时。针对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具体环节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对医疗护理缺陷、医疗纠纷要记入个人医疗档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强化教育效果。
2,1,3坚持教育的层次性定期举办支部书记、科主任、护士长等行政干部参加的理论培训班,重点对中层干部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和讨论,侧重效益观和宗旨观相统一的教育,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为医院建设起到桥梁作用。在党团员中要加强医德教育,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组织评选优秀党员活动,并通过他们的模范事迹教育全体医务人员,牢记职责,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并影响普通群众,共创良好的医德新风。
2,2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化优质服务
2,2,1加强医护质量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保证,医务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才会更深入地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精益求精,更好地为病人解除痛苦。医疗护理质量是医院各部门和全体医务人员劳动结果的具体体现,是从院长到机关、科室,从临床到医技,从科主任、普通医生到护理人员的共同责任。为此,需要全院上下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打牢质量建设的基础。提高质量管理工作关键在机关。机关一定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主动为科室排忧解难。作为医院管理者,尤其要抓住科主任这个科室建设的关键因素。科室领导要在评奖、晋级、评职称等方面,为大家创造出一个能者上、庸者下的公平竞争氛围,引导医务人员尽最大的努力,提高自己的诊疗技术和业务能力。要不断学习和引进新的医疗技术,如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医务人员提供外出学习、进修和交流的机会与经费等。医护质量取决于医德医风、医疗设备、医院管理水平,医德规范可以长期维护医院的信誉,而精湛的医疗技术是靠良好的信誉支持的。医德规范可以使医务人员造就好的医德,有了好的医德,医院才会有信誉,有了信誉,医院才会拥有病源,有了病源,医院才能获得经济效益,良好的信誉是医院的无形资产。随着医院的发展,社会赋予医德规范以新的内涵,这就要求医院遵守医德规范,要求每一个科室、每一名医务人员、每一名行政管理人员都要维护医院的信誉,对病人要热忱,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
2,2,2要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念要正确认识医德医风建设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才能吸引更多的患者,提高就诊率,增加住院人数,由此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医院医德医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的出发点,也是医德医风建设的着力点,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长是医院全面工作的落脚点。抓经济效益是提高社会效益的基础条件,社会效益可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经济效益又可促进医院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2、成立三个具有独立职能的督察小组,直接向医院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和分管院长负责。督查组分别对各科室的用药、检查、收费情况进行督查,使之逐步形成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和民主监督的完整体系。
合理用药督察组:
组长:王永科
成员:谢国安 李建华 贾永强 雍 建 张顺银 张兴麟
职责:对科室用药进行指导、检查、评价;对本院具有争议的用药案例进行裁定;对不合理用药提出整改意见并向医院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和分管院长提出处理建议。
合理检查督察组:
组长:刘 翱
成员:谭 瑛 涂 斌 任明彪 勇 李华成 李凤福
职责:对科室临床检查进行指导、检查、评价;对本院具有争议的临床检查案例进行裁定;对不合理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并向医院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和分管院长提出处理建议。
合理收费督察组:
组长:简明安
成员:郑素蓉 杨小敏 杨小兰 汪 迪 陈 红 赖秀明
各党支部、股、室、队、道班: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按照市公路局党委和交通局党委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使党风和社会风气有一个根本的好转,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党总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廉政建设岗位职责,领导班子在党风廉政建设应当做到:
1、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分析研究全局的党风廉政建设状况,研究制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下达责任目标,并认真组织实施。
2、根据有关规定,制订全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并督促落实。
3、积极履行监督职责,对全局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4、抓好全局的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宣传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和法规。
5、切实抓好全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三项工作,支持执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为其有效地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6、严格按照规定选拔任用干部,反对和纠正用人的不正之风。
7、注重党风廉政建设治本工作,以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二)局总支书记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
1、对全局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的责任。根据县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和局党风廉政建
设目标规划,对全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每年至少听取两次工作汇报。
2、对局各支部书记、各股室、道班、队的主要领导的党风廉政建设负主要领导责任。每年组织两次专题学习,学习《廉政准则》及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制度和规定。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自身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及廉洁从政情况,纠正存在问题。
3、领导和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检查考核,督促党风廉政建设各项目标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4、认真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对上级批转和纪委报批的案件及时安排查处。
5、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管理好家庭成员和身边工作人员,防止发生严重不廉洁问题和违纪违法行为。
(三)局副书记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
1、协助局总支书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根据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和局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规划,分析研究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状况,对职责范围的党
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具体布署安排,每半年听取一次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
2、对分管部门正职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负主要领导责任,认真了解和掌握分管部门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督促解决存在的问题。
3、领导和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检查考核,督促分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责任目标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4、认真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支持案件查处工作。
5、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管理好家庭成员和身边工作人员,防止发生严重不廉洁问题和违纪违法行为。
6、参加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自身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及廉洁从政情况,纠正存在问题。
(四)局长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
1、对全局行政序列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的责任。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和局委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规划,对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具体布署安排,做到与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和其他业务工作紧密结合,
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每年至少听取两次工作汇报。
2、对局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股室及道班、队、站正职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负主要领导责任。每年组织两次专题学习,学习《廉政准则》和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规定。定期召开(参加)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自身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及廉洁从政情况,纠正存在问题,督促局班子成员及各部门正职领导搞好廉洁自律。
3、领导和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检查考核,督促党风廉政建设各项目标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4、认真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听取监察纪检工作汇报,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
5、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管理好家庭成员和身边工作人员,防止发生严重不廉洁问题和违纪违法行为。
(五)副局长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
1、协助局长抓好各部属单位的廉政建设工作,对分管部门的廉政建设负责,对分管部门正职领导干部的廉政建设负主要领导责任。
2、根据局总支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分析研究职责范围内的廉政建设状况,对职责范围内的廉政建设工作进行具体布置安排,每季度听取一次分管部门的廉政建设工作汇报,认真了解和掌握分管部门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督促解决存在问题。
3、领导和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检查考核,督促分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责任目标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4、认真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支持案件查处工作。
5、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管理好家庭成员和身边工作人员,防止发生严重不廉洁问题和违纪违法行为。
6、参加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自身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及廉洁从政情况,纠正存在问题。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主要任务
1、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部署,结合实际,制定计划、组织实施。
2、根据规费征收、稽查处罚、资金划拔、工程招投标、质量监督、施工管理等所有管钱、管物、管人和
执法的部门都要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责任制的工作制度。
3、定期对所管理的领导班子和热点部门,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检查监督、考核与奖惩。
4、经常对党员干部进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不断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5、查处违纪案件,纠正不正之风。
6、党总支要自觉加强廉政建设,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办事,坚持原则,当好先导。
医德医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纽带,也是卫生系统行风建设的灵魂[1]。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重要保证,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要求。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对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和谐医患关系,推动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市场化经济的冲击,受社会环境、患者、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自身因素影响,虽然国家卫计委出台有“九不准”规定等规章制度,但一些医疗卫生单位执行起来不够严格,社会反映强烈的药品回扣和红包等医德医风建设的突出问题仍然存在;职业道德教育滞后,部分医疗卫生单位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和医德道德教育。部分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淡薄,用商品交换的原则来看待医患关系,造成医德医风偏移,引发医患关系紧张[2-4],影响了医疗卫生单位乃至整个卫生系统的形象甚至健康发展,医德医风建设亟须重视、加强。
一、基本情况
荆州市妇幼保健院在近十年来的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单位跨越式发展为三级优秀保健院过程中,坚持认真贯彻落实卫生行业行风建设相关规定,狠抓医德医风建设,并将医德建设纳入医院综合目标管理双百分考核范畴(医护质量100分、医德医风100分),形成一项长效工作机制,防范了医德医风偏移,巩固了医院生存发展根基,树立了良好社会形象,融洽了医患关系,促进了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中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等国家、省市级荣誉50余项。
二、具体做法
(一)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五个加强”塑造良好医德
(1)加强对岗前医德医风教育的引导。对新进职工进行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专题教育,由分管医德医风的院领导亲自授课,对医德医风内涵、医学道德规范、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医德相关法律法规、医院品牌服务等进行解读,从源头上强化医德教育,引导其在职业生涯开始规划中,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明白医德红线在哪里,强化优质服务理念,并充分意识到在提高技术水平、自我完善并体现优秀人生职业价值的同时,要提高医院生存与发展的社会信誉。
(2)加强对先进典型人物良好医德的学习。学习中国古代众多医学家的高尚医德,如战国时名医扁鹊,东汉时代的“医圣”张仲景、神医华佗,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明代著名医药大家李时珍等。学习现在的全国卫生系统先进楷模事迹,如北京儿童医院贾立群B超团队,武汉小处方医生王争艳,中国最美乡村医生荆州洪湖的谢爱娥等。学习本院医务人员的先进典型事迹,如曾在半年内为白血病患者连续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细胞,被评为湖北省红十字会优秀献血志愿者,感动湖北好人,荆州市五四青年奖章的麻醉科医生肖磊。荣获全国孕婴技能大赛二等奖,被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的护士姜声琴。举行“凸显三个优秀,弘扬良好医德”青年演讲活动,用“医德医风表现优秀、专业技能提升优秀、参加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积极优秀”的模范青年的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全院干部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遵守职业道德,弘扬良好医德。坚持每年选树一批优秀党员、劳动模范、最满意护士、优秀女职工、技术能手、道德模范、学习标兵、安全标兵等先进典型进行表彰,通过工作交流会、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引导全院医务人员努力做一名医德优秀的好医生。
(3)加强服务对象对医务人员良好评价的展示。坚持在医院对外网站和医院门诊大厅“医德医风”宣传专栏,每季度公布获赠病人感谢信、锦旗的科室,病人提名表扬的医务人员,拒收红包、拾金不昧、委屈服务的医务人员,选登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感谢信,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正面宣传教育引导,弘扬高尚医德,增强服务对象信任感,和谐医患关系。
(4)加强职工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将医德医风教育纳入职工素质教育内容,组织全院职工学习素质教育读本,如《责任胜于能力》、《工作就要解决问题》,人手一册,全文宣读,每周一小时;集中观看提升职业素质教育光碟,如《转变服务观念》、《职场26项修炼》、《员工最佳执行力》等,强化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职业责任教育。开展廉政文化进科室活动,在门诊、住院病区公示医德医风承诺书,设置医德医风意见箱,公示举报电话,设立廉政文化宣传专栏,加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倡导廉洁行医的良好氛围。
(5)加强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每年利用五月份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邀请市纪委、检察院领导来院进行反腐倡廉政专题辅导讲座,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光碟,到监狱、看守所进行现场警示教育。以“七一”纪念大会为平台,医院主要负责人对全院党员干部上廉政党课,进行廉政警示谈话。利用纠风工作例会学习《中国纪检监察》上的案例剖析,强化重点岗位人员警示教育。强化科室每月“文明行医、廉洁行医”警示教育活动,通过查看学习教育记录,随机询问职工,使医务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核心价值观,自觉加强医德修养,规范从医行为,筑牢思想防线。
(二)激励与考评相结合,“两个坚持”巩固良好医德
(1)坚持开展各种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每年开展两次百日优质服务竞赛活动,鼓励各科室“以病人满意”为目标出台各种优质服务举措,争当优秀管理科室;鼓励职工“视病人如亲人”做好优质服务,争当优质服务先进个人。开展创建“品牌服务示范岗”科室活动[5],定期评选表彰,对“品牌服务示范岗”科室优质服务工作亮点进行宣传,推介。每季度评选技能提升奖,鼓励业务水平提升明显受病人好评的医务人员。与此同时,还定期评选护士之星、岗位技术能手、最佳职业形象、安全标兵等,激励全院职工以提升技能,提升服务,提升病人满意度为己任,为荣誉,让良好医德习惯得到巩固、医德内涵得到拓展,医院影响力得到彰显。
(2)坚持医德医风考评长效机制[6]。明确标准。制定《医院医德医风管理奖惩办法》和医德医风考核标准,内容涵盖科室职工思想政治学习教育、院科二级管理、科室廉洁行医、病人满意度、医患沟通、品牌服务、健康教育、妇幼文化建设、综合治理、工作量等10项内容,将之纳入医院综合目标管理双百分考核范畴(医护考核100分,医德医风考核100分),并印制成《科主任工作手册》,每年修订、完善,让考核有依据,考核内涵丰富,做到医德医风管理考核痕迹化、档案化、规范化。签订责任书,明确医德医风考核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明确科室负责人是科室医德医风建设第一责任人,明确医德医风考核详细内容。认真实施考评。医院成立考评小组,由分管领导、党办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通过平时抽查、病人满意度调查、询问主管科室投诉、查劳动纪律、看《科主任手册》记录等综合考评汇总记分。科室职工医德医风考评由科室负责人根据标准实施。追踪考评结果。考评结果由院长在院周会上按得分排序通报,同时通过《妇幼简讯》通报详细考核资料,考评分数报财务科,与科室奖惩挂钩。科室职工医德医风考评结果由科室实施奖惩。针对在考评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如病人所提意见,既在当月通报意见内容,又在下个月通报整改成效。如果管理中出现不足,则每月追踪工作提升情况。考评结果激励。根据每月考评结果评选季度医德医风流动红旗科室,一并对获赠病人锦旗、感谢信及委屈服务、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的医务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三)、行业自律和行风监督相结合,“四个注重”严控不良医德
(1)注重压力传导。利用院周会、科周会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中央、省、市改进作风相关规定,国家卫计委“九不准”规定,通过理论知识考试,进一步理解消化,深入人心,防范跨越红线。定期学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典型案例通报,学习违反国家卫计委“九不准”典型案例通报,层层传导压力,改进工作作风,强化个人行业自律。
(2)注重服务效果调查。每月开展门诊、住院、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收受红包回扣等情况进行调查,对病人反映的不满意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倒查到班次及具体责任人,与院科两级奖惩挂钩,并在下月进行整改追踪。通过提升病人的就医满意度,促推医务人员做好行业自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3)注重行风监控。本着抓早抓小的工作思路,加强医德医风监控,每季度召开纠风纪检工作例会,相关职能部门对全院药材、后勤物资、医疗设备采购,对药品销售、高额医疗费用前十名“四合理”情况,经济合同等运行情况,节支管理办法落实情况、治理商业贿赂情况以及干部职工是否有违反规违纪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向院班子成员、纠风办成员、纪检干部进行汇报,防止不正之风的发生和蔓延。强化院纪检干部履职尽责,通过平时对身边医务人员不良医德信息进行搜集,发现不良苗头及时上报、调查核实,对涉及的医务人员及时进行约谈、提醒。近年来,共处理苗头性问题7起,警示约谈10人次。
(4)注重建立不良医德台帐[7]。以科室为单位,建立全院职工不良医德台帐清单,对职工因服务态度生冷硬或服务过错致病人投诉或产生医疗服务争议的事件,记录于台账中,与科室医德月考核、职工个人医德年度考核、人事综合年度考核、职称晋升挂钩。如因服务态度问题被病人投诉到院部扣科室医德3分,个人年度医德考核就不能评为优秀,人事综合年度考核也不能评优秀,职称晋升就会因不是年度考核优秀而少了一个破格条件,评分也会略低。如果发生大的医疗过错致纠纷,则实行职称晋升资格当年一票否决。近年来,因医德考评非优秀而被取消人事综合考核优秀资格的人数逐年降低,病人满意度长期处理96%以上的高位态势。不良医德台账的建立,强化了纪委行风监控履职尽责,倒逼职工个人做好行业自律服务好病人,倒逼科室加强医德管理提升病人满意度,促进了医院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丽娟.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医德医风建设[J].中国卫生产业,2015.25.(1):85-87.
[2] 邓春阳.试论新形势下的医德医风建设[J].医学与法学,2013.5.(4):72-76.
[3] 周玉光.新形势下的医德医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干预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0):85-87.
[4] 高琦.新形势下的医德医风建设问题与对策浅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1.17.(31):4191-4193.
自1993年以来,教育部多次发出通知,强调加强学风建设。2002年2月,教育部又印发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2年5月16日,为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教育部学生司、高教司组织了以“高校学风建设”为主题的探讨和交流会。学风建设会上,来自清华大学、湖南大学等90多所高校的负责人和教务处、学生处的负责人联合发出倡议:把学风建设作为提高办学质量的头等大事来抓。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在会上强调,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大学校长要亲自抓学风建设;学风建设的核心是道德建设,所以大学党委书记也责无旁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学风建设作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工作来对待,加大对学风建设工作的投入,组织好对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工作的指导;在开展教育评估时要把学风建设作为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方面进行考察。各高校也都陆续把以后的年度确定为“学风建设年”,大兴“学风建设”之风。
至今,高校“学风建设”的效果似乎与目标都相差甚远,成效并不怎么显著。从目前的情况看,总体还比较薄弱,学生的价值取向、学习热情以及考风考纪等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学术道德建设也亟待加强。很多同学沉迷于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约会逛街等无所作为的事情来,耽误了正常学习,学生的留级、退学比例不降反升,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等。典型例子是历年国家英语、计算机统考中的作弊问题。另据某校学生处最近“对学生上课出勤和上晚自习抽查情况的通报”表明,发现学生上课缺勤情况比较严重,特别是迟到现象非常严重,教室座位闲置率高,绝大部分同学不上晚自习。这些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学风建设”想法和作法进行深刻反思。
一、“学风建设”的本质仅限于道德层面?
赵沁平曾说:“学风建设的核心是道德建设,所以大学党委书记也责无旁贷”。于是各大高校的党委书记都认为,“学风建设”旨在改变学生的政治思想,行动上重在进行宣传教育,并以说教方式为主,道德约束为主。这似乎都在情理之中,出发点并没有错,那么为什么成效不显著呢?笔者认为其缺陷来自于各高校对“学风建设”的定位问题和观念上的偏差:认为“学风建设”本质就是一个道德问题,说教对学生的触动只能是表面的,不可能内化到其行为中。因为道德认为,假设学生是思想落后甚至狭隘的,现在要把他们拉入思想先进的“雷锋”队伍里;强调学生不能作贼,一定要诚实,不能谋私利,只能为别人着想,为社会的发展着想。我们又强调素质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雷锋”只能有“利他”的思想,而人个性发展又有“利己”的潜在需求,这前后本身存在一定矛盾。因此,在道德的约束下,学生口头上唱高调、行动上我行我素,言不由衷。这是道德软约束的必然结果,因为人是一个复杂个体,在不同的情景下,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需要是客观存在的,而道德约束是软约束,只能约束“雷锋”,不能约束“罪犯”。即道德的局限就在于社会犯罪成本低,几乎可以不承担成本,对学生而言,不是纵容违纪吗?一个8岁的小孩对我说:“现在做好人真不容易呀!你是好人、你诚实,别人会认为你傻、你迂腐,就嘲笑你、捉弄你。”有大学生对我说:“老师,我到了大学才觉得自己长大了,儿时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现在我可以自己去思考,发现以前老师编了很多的谎言,老师可能也是被逼的。”这也促使我探讨学风建设。从小学到大学,我们都是教育孩子成为“雷锋”,最后多少人成了“雷锋”?因此,“学风建设”不仅是一个道德层面的东西,更是一个制度层面的产物。制度强有力的约束才能保证学风建设成果,合理的制度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
二、制度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从上面看出,“学风建设”问题主要源于制度的缺失和制度的不完善。
1、教育制度的影响
从整个教育制度层面,“学风建设”不仅是高校所独有,其问题早已暴露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平时考试作弊没人统计,但高考中舞弊问题报道得就多了,如代考,冒名顶替等,在大学学生作弊是屡禁不止。这不能不令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制度。中小学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却忽视学生心理等素质教育,而令一些学生到大学厌学情绪显露出来,进而投机心理强烈,便产生上述现象。而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学风建设,也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导向格格不入。
2、高校管理制度的影响
从高校自身微观制度层面考察,对学生、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等不完善,甚至相互抵触,这是高校“学风建设”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假设某校对学生的考核强调软条件,忽视硬条件。如在学生评优评奖的条件中,过分强调社会活动弱化学习成绩,导致学生投机影响学风。如在学生综合测评中,若按学习成绩占65%,体育运动15%,德育20%计算综合测评的基础分数A1,再在此基础分数上加上社会活动的加分A2计测评总分(A1+A2)。而A2中每项社会活动分值为0.5~4.0分不等,各项可累加。这样参加一两项社会活动,可使综合测评总分最多可增加4.0~8.0,而一门课程得了100分对综合测评分的贡献也就6.5分。因此,这些活动对学生而言,既有趣,投入又少,收益又高,于是很多同学就不上课,而去参加跳舞、唱歌、打球等业余活动,或者成天以组织学生活动为由不上课学习,考试时就心虚就作弊。还有在综合测评中德育成绩就靠拉关系、拉选票就上去了。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加剧了学生的“寻租”行为,不学无术的人增多,学风不断腐化,导致教育质量下降。这是学生之过?不,人作为理性人,他们的选择都是合理的,是符合效率原则的。霍奇逊在《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宣言》一书中详细考察了制度与行为的相互作用,他认为行为与制度是互动的,人们创造制度,同时又被它所创造。这些学生是现行制度创造出来的产物。
三、强化制度建设,推进“学风建设”上新台阶
关于制度及其功能,新制度经济学家已作了深入研究,认为制度本身就是用于规范人的行为,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威廉姆森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而且人是机会主义者,一有条件就怠工、偷懒以寻求个人利益。这就需要有监督和激励方面的制度,对在各类交易中出现的各种行为进行引导和约束来降低交易费用。诺思更明确地指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可见,制度不仅在经济领域有所作为,在国家治理,社会活动中也应该发挥其作用。为此,“学风建设”应强化制度变革,切实让老师、学生成为学风建设的主体。
1、完善对高校的教学评价制度
完善对高校的教学评价制度,教育部如今对高校考核的指标主要有授予学位的比率,学生就业率等。如今高等院校不仅提供训练,而且为当代社会中的许多角色和职业提供考试和学历证书,于是,在大多数国家,越来越多的职业把大学学位当作员工录用的先决条件。为此,高校为了争夺资源,提高授予学生学位的比率,提高就业率,而不断降低授予学位的条件。“学风”不浓,教学质量下降就在情理之中。因此,对高校的教学评价,应该强调质而不是单纯的量,应该对学位授予条例进行修改完善,针对各高校现实情况,规定一个适当的授予学位的底线条件,并监督执行。
2、完善对老师的教学评价制度
在西方,在许多领域有比较多的职业可供选择,学术职业的薪水比不上私人部门,因此,学术界很难吸引“最优秀的和最有才华的人才”。在中国,如今维护大学的自主权、学术自由和对大学传统目标的承诺存在一些困难,对教师评价缺乏公正。对教师的约束多,而激励少,于是很多高级人才如博士,宁愿选择投入少,收入高的行业,而不愿到收入一般的高校。因此,改进教学评价制度,吸引教师优秀人才是学风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
3、完善高校对学生的评价制度
学生的考核评价制度,应该充分体现高校的教学定位,体现教学目标和教育特色。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体现“三公”原则,即公平、公正、公开。笔者认为,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学习读书,而更是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熏陶其情操,让其成熟起来,为此,对学生的评价应以学业为主,其他业余活动为辅。把学生引入到学习中去了,他们就没有精力和时间去网吧打游戏,去闲逛等,而内心也充实,无须作弊,无心调皮了。这样学风也就正了。
4、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前面的评价只是从目标管理角度在完善制度,其实过程管理同样重要。因此其他配套的激励约束制度也很重要。管理层加强与老师的交流对话,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需求及时沟通并给予解答。对学生管理特别是日常管理一定要情理并重。当今大学生是最活跃的一代,最敏感的一代,也是最激进的一代。他们喜欢塑造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很高,追求自由,舒适,幸福的将来。他们喜欢潮流,但又往往因缺乏钻研精神而浅尝辄止,学艺不精。而靠一大堆道理,官话套话,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学生不是贼,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给他们以制度框架内的自由。所以学校应该利用制度去引导他们,规范他们的行为,让制度内化为他们的行为习惯,这样管理才更为有效,学风建设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贾晓薇,宋春艳,周晓梅.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木理论述评.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1999,(1).
[2]贾效明.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
二是强化服务意识。根据市局建立基层联系点通知要求,实行局党组成员包片、中层干部包县、行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基层联系点制度。继续通过市民面对面、广播热线、民意、阳光政务等渠道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问题。
二、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
一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作风教育、正反典型教育、党纪条规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六项教育”活动。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积极参与全市廉洁文化“六进六创”活动,建立廉洁文化阵地、打造廉洁文化品牌,全年召开一次廉政建设大会,组织一次外请授课,组织一次述职述廉,组织一次演讲比赛。
二是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审批管理,对市局涉及种畜禽、饲料生产、兽药生产经营等审批内容,成立评审专家委员会,规范审批程序,强化制约监督机制,加强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征询服务对象意见建议,向社会公开审批行为。
三是深入开展纠风和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好公务用车专项治理,确保市直畜牧系统无违规超标用车情况发生。加强对畜牧业扶持项目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项目运作,强化督导审计,严格责任追究,有效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深入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开展兽药、饲料、种畜禽、生鲜乳等专项整治,有效规范畜牧业投入品市场秩序,确保全市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其中,和市纪检部门配合开展饲料、兽药生产企业专项检查行动。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压缩自由裁量空间。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检查审核备案制度,规范行政执法检查行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与生机,同时,伴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医院内部劳务分配制度的搞活,医德医风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促使医务人员践行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重塑白衣天使的形象,确保医院健康发展,成为当前医德医风建设的当务之急。
1.当前医德医风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普遍存在下面的问题:
1.1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方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悄然渗入医院,因此在医疗活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现象。一些医生开大处方、不合理用药、乱检查、滥检查,重诊疗数量,轻诊疗质量,严重违反了医德规范,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1.2讲报酬多,谈奉献少。少数医务人员过分强调医疗活动的商品性,忽视其公益性、福利性,把医患关系庸俗为商品交换关系甚至金钱关系,忘记了医务人员的天职,忘记了救死扶伤为医之本。
1.3“医德”滑坡。受经济大潮的冲击,少数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强调“互利”,置“义”、“德”而不顾,收取“红包”,接受吃请,以各种方式公开暗示收受和索取病人的钱物;有的医务人员见利忘义,违反八项规定,收受医疗器械,药品的“回扣”;有的医务人员违背医德规范的要求,在诊治活动中,对认识的领导、亲朋好友和熟人能热情和蔼、诊治认真,尽心尽力;对不认识的患者则态度冷淡、敷衍了事,缺乏应有的细心和耐心,有的甚至出言不逊,顶撞病人,与病人争吵,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某些医务人员在其位不谋其职,热衷于从事第二职业,利用职业之便向病人推销与疾病治疗关系不大的保健品,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令许多病人感到气愤,可又无可奈何;有的医务人员,缺乏责任心,损害病人利益。如病人病情变了,治疗措施不变。有的不严格落实查对制度,造成发错药、打错针、开错刀,将医疗器械、用品滞留在病人体内。有的医生对前来就诊的病人不仔细检查,草率诊断用药,导致误诊误治。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近年来,因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引发的医疗纠纷占据很高的比例。
2.引发医德医风问题的原因
社会生活实践是人类道德发展、变革和完善的深厚基础,要分析和了解引发医德医风问题的原因,我们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第一、经济利益驱动是导致医德医风问题存在的社会原因。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和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导致了思想道德领域呈现多层次、多趋向、多元化的复杂格局。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原则渗透到医疗服务活动中,产生了医疗商品化,人格商品化。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利益关系调整,引起人们对个人利益的关注,某些医务人员为了满足对物质利益的欲望,在医疗服务活动中,不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淡化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而把医疗服务看成是纯商品交换,把治病救人看作是获取经济效益和物质利益的一种手段,医患关系建立在付出多少劳动就应索取多少报酬上,这种不加限制的极度膨胀的利己主义思想导致了巧立明目乱收费、多收费、重复收费等现象的出现。看到其他行业先富起来的人们,少数医务人员心有不甘,于是在临床工作中一味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认为,治病救人是靠技术完成的,是一种智能输出。为病人手术或诊治,病人给钱送礼是对付出智慧的一种回报,是等价交换,合情合理,于是心安理得收受“红包”、接受吃请、礼物。
第二、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是导致医德医风问题的体制原因。
公有制医院虽然每年政府都有一定的财政拨款,但远远不够医院的发展需要。资金的短缺,致使医院矛盾重重,其中政府投入的有限与发展过快的矛盾,卫生规模大于医疗市场需求的矛盾,是导致医院自行扩张的主要原因。按照政府的拨款与医疗收费价格,医院是很难发展的,但绝大多数的医院不但养活了自己,而且还扩张了规模。为了能在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许多医院以高新技术为资本,纷纷购买彩超、CT、磁共振等大型高档医疗设备,加大基本建设投资。而实际的社会情况是,随着经济转型及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下岗人员逐渐增多,即使不下岗,享受医疗保险的人,鉴于医疗费用是有限的,看病也要精打细算。“择院就诊”,“小病则忍”成为了现实。于是,医院就出现了超前供应与有效需求的矛盾,为挽救医院的被动局面,医院只好在内部设置各种激励机制,诱导医生开大处方,乱检查、滥检查、小病住院、住长院,变相向病人要效益,这种极端不规范行为,导致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及人民群众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种种不满,从而引发种种医德医风方面的问题。
第三、医德医风教育力度不够是造成医德医风问题的内在原因。
医德医风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它与其他行业部门的不正之风是相生相长的,是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有产物。另外,医院管理者在医德医风问题上管理的力度、深度都不够。一方面,认为“大环境不转变,小环境难根治”。虽然有“从我做起”的愿望,但看到周围“都那样”,又忽视了强化医德的原则性。另一方面,医院的发展目标、员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促使管理者的工作重心不自觉地偏向于经济效益和经济指标,以致于经常安排业务学习、学术讲座,很少涉及医德教育方面的专题,因此,入心入脑、震撼心灵的医德教育不多,致使员工的医德修养日趋淡漠。
3.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措施
目前,医德医风问题,不是一个个别的现象,而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不是一个单位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如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维护医院的形象,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3.1强化制度监督,实现依法治医。严格的监督机制是保证医德医风建设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要根据卫生部治理商业贿赂的八项规定,结合医院的实际,建立一套科学严谨又便于操作且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以此约束医务人员的行为,达到治理 “红包”、回扣、好处费等非法收入的目的。同时要保持制度执行情况反馈回路的畅通,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要针对容易产生和诱发医德医风问题的薄弱环节,加大监督力度。另外,医务人员有时为了他人的健康,必然要做出一些超出常人的牺牲和节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长期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行为,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把医德医风规范和规章制度,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借助法律的严肃性,约束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从而达到妥善解决医德医风问题,推进医德医风建设。
3.2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思想教育也是促进医德医风好转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在医务人员中开展“救死扶伤”教育、“廉洁行医”教育、“无私奉献”教育,进行“换位思考”的讨论活动,促使大家在医疗服务活动中坚持以提高社会效益为最高标准,以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宗旨;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坚持义与利的统一,医德原则与物质利益原则的统一,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正确处理传统医德与改革的关系。引导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活动中探索和思考既符合医学传统美德又适应改革需要的新型医学道德,激发了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大家在医疗服务活动中,把工作做实,把服务做优,把技术做精,悉心维护医院的形象,努力打造医院的医德医风品牌。
3.3强化文化引力,凸显服务理念。建立符合新形势下医德医风建设要求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文化的感染力努力在员工思想中植入“患者至上”的思维模式,教育员工自觉将病人视为衣食父母。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病人是医务人员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医务人员必须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在诊治疾病中,要为病人奉上精湛的医术,对待病人要多一份理解,少一点责备;多一份关爱,少一点推托;多一份体贴,少一点冷淡,多一份诚恳,少一点自负,让病人随时随地都能感觉到医务人员的真情和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