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8 16:45:5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1 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
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是:掌握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以后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数学方法和技能。但是,大部分的经济类高等数学教材理论性过强,导致教学内容并不能满足经济类专业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大部分教材内容上只是理工类专业高等数学教材的简化,过多的强调数学逻辑的严谨性,没有同经济类学科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与经济领域相关的案例较少,导致学生应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这样一来,所学知识缺乏实用性,因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效果就会较差,教学要求难以完成。
1.2 学生的中学数学基础较弱
早在十几年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就已经由精英教育逐步转为大众教育,大学的录取比例不断升高,一大部分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是文科生,于是一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进入经济类专业,与纯理科班的专业相比,数学基础差距较大,在高等数学课程的讲授中,并不能完全兼顾。另外,高等数学属于公共课,大部分是大班上课,学生人数较多,且是多班级选课,如果要实施分层教学法,难度较大。高等数学课程具有抽象、逻辑严谨的特点,一半以上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不足,不善于总结,学习效果较差。
2 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2.1 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比如每章拿出一节课,选取典型的习题,让学生去讲解,教师总结和评判,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讲课过程中尽量弱化数学的抽象性,多结合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性。而对于一些在黑板上难以表现的问题,比如旋转物的旋转等,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有助于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只有通过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 扩充教师的经济类专业知识,充分理解经济与数学的关系
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经济类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对于高等数学的理论知识,数学教师要努力做到精;对于经济类专业知识,数学教师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首先,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与经济类专业课教师的交流和沟通,了解经济学科对数学知识的要求,明确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其次,数学教师还应学习一些数学与经济交叉的理论和案例,以便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经济的密切联系。另外,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经济学的教师进行探讨,交流经验,相互学习,以便扩充新知识,掌握新的概念,进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经济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3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兴趣是学习最有效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才有可能使学生学好高等数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介绍相关的数学史和高等数学在经济领域里的应用,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了解高等数学在经济领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高等数学的实用性,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2.4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网上辅导和答疑
高等数学的知识点较多且较为烦琐,相关题目的灵活性较强,应充分利用高等数学精品课程网站,在网上对学生进行高等数学辅导与答疑,这样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效果。另外,学生可以通过网上平台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测,进一步找出自己知识的弱点,明确自己应加强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在讲课之前对内容进行预习,并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开设数学建模训练,为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做充分准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2.5 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一、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特性与就业现状
1、室内设计的专业特性与发展前景
室内设计专业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都是一门发展得较为成熟的专业。在八十年代初期,室内设计专业(又称装潢专业)就已经成为了艺术专业特别是设计方向最主要的专业之一。至此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情况良好,这和中国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从沿海城市开始,城市化进程速度之迅猛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农民、工人加上本科教育扩招后毕业的大量学生涌入沿海以及经济教育发展良好的一二线城市,随之产生的就是居住、医疗以及消费等各种问题。供不应求的楼市导致了在这些城市里,早期的五层楼甚至更低的住宅大量变成了现在的超高建筑。这样的超高型建筑就必然会需要大量的室内设计师,产生大量的室内设计工程。
2、景观设计的专业特性与就业现状
大量的工作机会吸引了更多的学生报考,甚至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在报考环境艺术专业之前,对这个专业的理解就是室内设计。然而,现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划分越来越精细,每个学科自身也越来越独立,在早期隶属于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专业也首先在美国发展成为了独立的景观设计学科(Iandscape Design),景观设计学科是主要研究自然景观要素以及人工景观要素,是一门与地理、气象学、植物学、生态学以及人文历史互相交融联系的一门学科。在具体的项目中,除了建筑物本身和室内硬装软装,景观设计主要负责实施道路的规划、植物的选择、景观小品的设置以及历史文化的相匹配。初步看来,景观设计学科是一门比室内设计学科更需要综合知识和多学科融会贯通的专业。那么我们从可提供的就业前景来研究,一个中小型的居住区楼盘,一栋民用居住楼根据其户型的不同,大概会产生将近80到120个室内设计工程,而景观设计工程只会委托给一个景观设计公司或者团队,每个团队内大概8到10人,室内专业和景观方向的就业前景悬殊巨大。就业机会的渺茫导致了有些学生即使对景观专业非常感兴趣,也因为对前途的渺茫而随波逐流,选择了室内设计专业。
二、民办三本类院校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在民办三本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近五年的专业教师,对同类学校以及自己所在系部的专业课程设置较为熟悉。在大学一二年级时,大部分学校都会以设计基础课程为主,这些课程包括建筑制图与识图、测绘、建筑初步以及小型建筑等,此类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和建筑专业的基础核心入门课程。在大学三年级,就会逐步引入专业的分科,有室内设计原理以及手绘课程,景观设计原理及设施及手绘课程,让学生对两门学科的区别与联系有初步的理解与认识。只有了解了两门专业方向不同的研究领域和现实意义,才能培养自己对其中一个学科的兴趣。虽说在专业选择的课程设置上,大部分学校在初始时都会均等的设置室内方向和景观设计的课程,但是无论从教育大纲以及教学精神上,大部分民办本科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高年级分配专业时,都会将天平偏向室内方向,在讲授初级专业课程时也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室内设计方向。最终导致选择室内方向作为职业方向的学生数目远超过景观方向,那么在高年级阶段到大四毕业阶段,课程的设置最终成为了室内设计方向独大的局面。
2、问题背后的综合原因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并不能单独归咎于就业率,虽然这种普遍的事实确实存在,但是现在景观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人才需求量也非常的大。特别是在沿海等一线城市的商业高度发达区,或者是各类城市规划设计院以及交通枢纽沿线,此类的景观设计人才是相当匮乏的。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生的艺术专业基础比一本类重点院校的学生稍显薄弱,那么在本科时期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就更为重要。而现在,基于此类现状,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方向都是把学生的就业倾向往市内设计师、基础绘图员或者效果图的制作上引导。最终导致了高级设计人才大都是重点名校出身,而大量三本类环境设计的学生毕业后却只能进入了大大小小的装饰公司甚至售楼部。如果要改变这种一成不变、主观并且被动的教育模式,就需要此类学校专业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都要有根本的改变和进步。
在国内,任何一个能力较好的景观设计团队所招纳的团队成员一般都是有着较好的技术能力以及较高的学历学位。所以,如果三本类院校的学习景观方向的学生想要进入这样的工作团队,学历上的拔高深造是很必要的。并且国家政策在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选拔政策并没有苛求初始学历,所以,院系以及专业教师应该鼓励学习能力较强、有意愿深造的学生,继续学习。一方面弥补学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加强专业技术水平。院系在学生的专业学习进入正轨的同时,应该做好职业规划和引导,强调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两手都要抓,才能在大四毕业的时候不会面临没有心仪的工作也考不上研究生的两难格局。
三、新思路下的三本类院校环艺专业课程设置
1、基础抓牢、正确引导
一个出色的景观设计团队要求设计师具备独立的设计能力和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那么在课程设置上,民办本科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大纲以及核心理念就必须有根本上的转变。首先,在基础课程之后,应该对学生平均的教授室内设计方向以及景观设计方向的专业课程,因为这两个方向虽然学科性质差异较大,但是是相互交融并隶属于环境设计学科的。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这两个学科都应该都要有所涉猎,然后主修一门。在初步学过基础理论课程之后,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专业方向选择引导,分析学科特性,分析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以及就业情况,切不可用工作的压力引导诱导学生选择自己并不喜爱的专业。在确定了专业方向之后,室内专业和景观专业的各类核心课程应该按照层次、难易程度依次展开,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因为学科特性,学校还应该多安排一些和实际工程相关的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和市级工程以及一些有经验的室内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师交流,比起每天面对枯燥而生硬的书本知识而言,这种实际经验会让学生有胜读十年书的效果。
2、深入实际、教学相长
随着世界交流的加强,不同的文化进行碰撞,诞生了很多新的艺术文化,我国的文化产业也随之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面临艺术设计人员缺失的局面,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积极性低,专业技能掌握较弱,无法满足市场的人才需求。将现代学徒制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相结合,能够有效促进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素养,满足社会中文化产业的人才需求。
1 现代学徒制概述
传统学徒制是一种由师傅带教,艺徒学习职业技能的古老职业训练方式,艺徒需要特定的工作场所下观察模仿师傅的技艺,并根据师傅的技艺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找寻属于自己的技艺方式。现代学徒制脱胎于传统学徒制,大多由企业、学校两方联合进行育人,教育对象不仅限于学生还可以是企业员工,学生和员工在学徒期间可以获得相应的工资,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现代学徒制度通过双方合作的模式,不仅教授了教育对象理论知识,同时教授学习者专业技巧。[1]
建立现代学徒制实现了专业课程与实践练习的对接,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使学生在接受完理论指导后,能够快速地进行实践,提升了艺术设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与艺术创作水平。
2 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特色教学
近几年,随着艺术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艺术设计专业也成为了热门专业,许多艺术生纷纷报考艺术设计专业,但是实际的艺术设计教育却无法满足社会艺术文化产业的需求。
以某省三所高职院校设置的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三所高职院校在本文以化名A、B、C进行分析。高职院校A将艺术设计专业归属于设计院系,主干课程以设计概论、室内设计、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等为主,将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定位于大型设计企业、装饰公司。高职院校B,将艺术设计专业归于艺传院系,主干课程以素描、3DMAX、Photoshop、Lightscape、AutoCAD、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为主,将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定位于大型企业室内艺术设计、工程管理等高技能方向。高职院校C将艺术设计专业归于设计院系,主干课程以建筑制图、素描、现代室内设计原理等为主,将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定位于大型企业室内装潢设计、施工管理方向。
通过对三所高职院校的主干课程与就业方向定位分析我们发现,三所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存在一个共性,以高技能为主,但是对于学生就业方向定位过高与实际存在偏差。与此同时,三所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设计大多相同,虽在不同院校但是学生学习的课程大同小异,这种情况造成学生毕业后没有特色技能,核心竞争力低下。
2.2 校企合作形式单一
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在为企业输送人才时,只是单方面的输送,没有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无法掌握学生的设计优势,使很多学生在进行企业实践时,因为没有分配到自己的优势项目实践积极性低下。以企业角度出发,企业对于学校输送的人才没有进行能力测评,大部分企业专门设立一个实践学习部门,将所有实践学生安排在这个部门之中,使学生无法完全发挥自己优势项目。
2.3 学生发展不均衡
艺术设计专业需要较高的专业性与操作性,很多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式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以艺术技能课程为主,艺术设计学生根据课程的分布,将艺术技能课程作为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艺术技能课程以外的课程都不关心,这种情况造成学生无法多方面均衡发展,日后进入工作岗位后核心竞争力较低。
3 艺术设计专业中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针
3.1 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艺术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艺术设计专业,但是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出来的学生往往岗位不稳定,追寻其原因主要是培养目标定位存在偏差,因此,在施行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时应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2]以学校方面来说,学校应避免根据长久以来的教学经验主观臆断社会艺术文化产业的需求,应实地考察真正的产业需求,可以与相应的企业互相联合,从联合企业那里获得人才需求反馈,根据产业的需求设定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使学生的学习方向紧跟社会需求。首先,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基础综合能力,不仅学习基础艺术理论课程,还应全面涉及英语、计算机等技能课程,确保学生全面掌握基础技能;其次,设置专业技能培养,利用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引导学生加深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探究,并与合作企业相联合将学生输送进企业之中进行艺术设计专业技能实践,提升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最后,学校根据学生的实践状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责任感,并在教学中引入国家相关职业条例法规,确保每位学生有着扎实的专业技能与崇高的职业操守。
3.2 设立专业的教学团队
艺术设计专业中大部分教师都是艺术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置在夸张的造型、绚丽的色彩之上,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艺术设计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使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学校应设立专业的教学团队,培养精英教师,在追求艺术设计美感的同时,兼顾可持续发展观,引导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时切身处地的考虑作品的实用性。[3]与此同时,还应对教师团队不断进行培训,保障教师在艺术设计方面不断创新,感受新的设计理念,以此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勇于创新。
综上所述,在进行艺术设计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目标,配置专业的教师团队,保障学生的设计专业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满足社会的需求。
4 艺术设计现代学徒制下的教学改革
为保障艺术设计现代学徒制下的教学改革能够顺利实施,学校应根据现代学徒制培养方针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激发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活力,建立特色化教学。与此同时,改革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提升校企合作力度。
4.1 建立开放式创新专业课程
学校应正确认识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性,根据专业的特性建立开放式创新专业课程。学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将课程内容与最新的艺术文化趋势相结合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确保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顺应社会文化发展的走向,符合时代特性。[4]
首先,学校充分发挥动能性,举办校内艺术设计比赛,要求学生以新的设计概念进行艺术设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主,其他专业喜好的学生也可以报名参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为赢得比赛,会主动通过网络、杂志能传媒了解最新艺术流行趋势,营造潮流艺术设计氛围。然后,教师(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应发挥自己的教学引导作用,在进行备课时,关注国际艺术设计比赛,将有价值的比赛视频下载下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一起观赏比赛视频,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最新艺术设计理念与艺术设计趋势。讨论过程中,教师自身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学生了解到了最新艺术设计咨询,在与教师讨论过程中将自己对于新趋势的想法表述出来,学生通过自身掌握最新艺术设计咨询。构建开放创新式的专业课程,使学生从不同设计中获取新的设计创意,了解社会艺术发展的趋势,从而不断改变自身的设计理念,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4.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应重新审视艺术设计专业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尊重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性,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对于刚入校的学生不仅要培养艺术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其他基础技能,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综合基础能力。为保障所有艺术学生多方面发展,学校还应设立监督教师,对非专业课程进行监督查课,提高艺术学生对于其他课程的重视程度。学校应根据社会需求调查设立专业核心课程,设立专业核心课程时应注意侧重点,而不是将所有的艺术设计科目进行设置,将量化变为细化,使学生深入掌握每一门科目。
以调查过的三所高职院校为例,主干课程设置都有室内设计,不同的学校应根据学校的情况选择一个侧重点进行教授,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教授。通过创新改革教学方式,细化课程设置,使艺术设计教学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掘自己的优势。
最后,学校还应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设置相应的课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与职业操守。
4.3 改革校企合作模式
改革校企合作模式应从学校与企业两方面入手。[5]从学校角度来说,作为人才的培养与输送环节,学校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要关注学生细节状况,掌握学生的技能优势,进行人才输出时根据学生的技能优势进行小组划分,并将学生的具体情况一起输送于企业,方面企业的分配与管理。
从企业方面来说,企业作为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者,对于艺术设计人才有着自己的需求标准。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应发挥自己的需求者作用,根据学校提供的学生情况表对学生进行划分,输送至不同的部门,并分配给不同部门的精英员工,精英员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使学生获得充分实践的同时,感受正常工作中的压力,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有助于学生未来发展。另一反面,企业应将学生的实践内容与实践表现记录下来,并对每位学生做出评估,将最后的统计结果与评估反馈至学校,有助于学校对实践后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教学。
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加强了企业与学校的交流,学校获得最新的社会需求讯息,调整艺术设计的教学方式,企业获得专业人才,并从中选择合适的人才作为企业发展储备力量,有助于校企双方的共同发展。
5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中实施现代学徒制,发挥了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将学习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知识增产的同时保障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学徒制提高了艺术生的核心竞争力,值得在高职院校中进行广泛推行。
参考文献:
[1] 田秀萍,孙秀春.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要点及解决思路[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4(03):1-4.
[2] 曹庆梅.现代学徒制在艺术设计专业方面的应用尝试[J].现代装饰(理论),2016(07):273.
[3] 李传伟,董先,姜义.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之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A].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5:5.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是指为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数值、文字、声音及图像信息所利用的计算机、手机、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技术方法。
随着经济的长足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及各个环节,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购买电视、服装、牙膏等,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他们称心如意的商品,水电费、手机电话费等通过电脑或手机可在网上交纳,此外,还可通过电脑在网上炒股,利用网络学习。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所在的学校,经过两次职教攻坚后,建有普通微机实训室3个,网络实训室1个,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1个,校园网内有教学和办公用计算机200台、服务器2台,安装有中国电信光纤20兆带宽专线和中国移动光纤10兆带宽专线,并通过无线路由器让无线网络覆盖所有实训室,此外,每个实训室均安装多媒体系统。
为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开展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效率。为此谈一谈学校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的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
一、推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传统的实践教学是在教室开展理论教学之后于实训实习场所进行的,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割裂开来,在教室的理论教学课上,教师专讲理论,即便是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师也只是死板地在电子白板或多媒体幕布上展现操作步骤,学生没有机会尝试操作或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实践教学课上,学生接受实践任务后,只能去翻阅理论学习笔记、参考案例,在痛苦地回忆好久前理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努力去完成实践学习任务。这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割裂开来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的支撑,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缺乏理论的指导,降低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练的效率与学习兴趣,浪费时间,事倍功半。
针对传统实践教学的弊端,笔者所在学校对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模式进行教学。将用于上实践课的操作实训室与用于上理论课的教室整合在一起,教室即实践操作训练室、实践操作训练室即教室,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在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进行。在教学任务的驱动下,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同时进行,专业课教师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通过“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训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提高实践教学效率,节省教学时间,事半功倍。
二、加强专业实践课教师队伍建设
除积极派送专业课教师参加教师省级、国家级培训外,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选派专业课教师到相应的大学、IT企业培训。在教师接受培训期间,学校对受训教师严管理、高要求,确保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操作技能、专业课教学能力等得到提升,胜任专业实践课的教学。
要求教师合理利用因特网上非常丰富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如网络上现有的视频、音频、图像、文本等各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以及各种学习软件、设备模拟仿真软件主动学习。利用网上互动交流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同时也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网上互动交流平台,有计划、有组织地大力开展专业实践课教师校本培训,提升专业实践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坚持利用非上课时段,尤其是暑假,安排专业实践操作课教师到一线生产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操作技能研修,提升专业实践操作课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将现代信息技术贯穿于专业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建立专业课学科QQ群,专业课学科教师将实践操作教学任务及有价值的相关视频、图片、文本发送至学科QQ群空间,鼓励学生带能上网的智能手机到实训室上实践操作课。学生通过微机或手机终端,利用网络资源,在教师的协助下,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同时,学生可在QQ群空间里提问、答疑和讨论,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这种自主性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专业实践课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将实践操作过程拍摄成视频或相片上传到学科QQ群空间,或者将实践操作训练课的作品或成果上传到学科QQ群空间,将实践操作训练过程或作品与成果分享给教师和同学,同时也让学生自己有更多机会回味实践操作训练过程和欣赏实践操作训练课的作品与成果。这不仅有利于巩固教学成果,而且同时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申请免费空间,通过学校服务器在网上展示学生专业实践操作课的作品或成果。像网页设计、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多媒体应用等课程,将学生实践操作实训课的作品,不管是成品还是半成品,都尽可能传送到学生申请的免费空间或放置到学校的服务器上通过网络展示出来。通过展示,学生自己及其朋友圈都能欣赏到学生的作品,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自觉地去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激发学生对专业实践课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实践操作教学课的效率。
有目的地带学生到淘宝网逛一逛,买一个U盘或一条USB网卡,让学生体验网上购物的便捷和惬意;带学生到阿里妈妈网站看一看,让学生懂得通过网络推销商品也可以赚到钱;通过多媒体系统给学生演示网上缴纳手机费的流程,让学生体会网上交易是多么省事和高效。课堂内外全时段开放网络,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体会互联网的魅力和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剌激学生想要掌握电子商务、程序设计、网络技术等实践技能的欲望,激发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的兴趣。四、改进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
提高实践教学分值在学科总成绩中的比例,实践操作分占总成绩的80%,理论知识与平时出勤纪律考核分占总成绩的20%,保证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重视。
传统的评分是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每次在实践操作课上的出勤、纪律表现、卫生情况以及学生呈现的操作实训报告独自完成评分的,难做到客观、公正,难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难体现教师的实践教学效果。为了克服传统评价体系的弊端,学校采取如下两方面的改进措施,一是推行教考分离,授课教师不参与出题、监考、评分;二是成立专业课学科出题、监考、评分小组,试题充分体现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仿真岗位工作场景,考生以成果或作品形式上交答卷,由3位教师组成的评分小组给考生上交的成果或作品评分,确保对学生实践操作考核的客观、公正,考核成绩如实体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学校教务处更易于了解和掌握专业实践课的教学效果,保证学校对专业实践课教师的教学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五、结合校本教材开发,将学校教师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相关项目引进专业实践教学案例
结合专业实践操作训练校本教材的开发,将本校教师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相关项目引进专业实践教学案例,丰富实践操作训练校本教材的内容,保证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接地气。这样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不仅可操作,而且易操作;不仅保持了先进性,而且具有强的实用性。
例如,将本校校园网络的规划设计、设备采购招标文件的书写、具体的布线施工建设、管理维护工作细则、成功排除故障的实例,专业实践操作训练室布线工程设计及实施、网络设备采购招标文件的书写,专业实践操作训练室无线网络规划设计、安装、路由设置,以及校园服务器的配置等编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操作训练校本教材,从而将其引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教学案例;将学校网站站点的建立操作实例、学校网站网页的设计操作实例、教师的优秀个人主页设计操作实例等编入网页设计实践操作训练校本教材,从而将其引进网页设计实践教学案例;将计算机管理与维护工作中成功排除软硬件故障的实例编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践操作训练校本教材,从而将其引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践教学案例。
六、利用模拟仿真软件,充实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由于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神速,正如摩尔定律揭示的,“集成电路芯片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也就是说学校实践操作训练使用的电子设备,每隔一年半到两年,就会有一次显著的升级,实践操作训练所使用的电子设备永远是落后的、永远跟不上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再就是像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这类电子设备,由于厂商品牌的不同,配置操作差别很大,同一厂商同一品牌的不同型号,配置操作也存在较大差异,学校不可能将所有厂商的所有品牌和所有不同型号全部买齐,供学生实践操作训练。通过信息化手段,利用模拟仿真软件,充实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就可以很好解决实践操作训练当中,所使用的电子设备永远跟不上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设备厂商品牌型号不齐全两大难题。
例如,华为公司提供的eNSP,主要针对华为公司生产的各型号企业网络路由器、交换机进行软件模拟仿真;H3C公司提供的HCL,可以模拟仿真H3C公司生产的各种型号的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全部功能;Cisco公司提供的Packet Tracer可以模拟仿真Cisco公司生产的各种型号的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所有功能。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模拟仿真软件,不断充实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应明确定位在技术实施型教育的类型,并办出自己的特色。这就要求学校在办学过程别注重管理技术知识的运用,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真实的职业环境,使毕业生就业后能在具体的岗位上迅速开展工作。
一、脱离真实的职业环境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不利影响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改革不系统、不深入。毕业论文高职经济管理类教育的改革起步更晚,以前我国对高职高专教育工科类人才的培养研究较多,但对文科类特别是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研究较少,往往办成了本科压缩型。与工科类人才的培养模式比较,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显得非常薄弱,特别是没有与工商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因而使得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与其培养目标仍存在偏差。
1.脱离真实的职业环境使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相对滞后于企业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竞争环境的变化、产品需求的变化、企业体制的改革、管理理念的更新、企业的大规模改造、管理技术的提升等导致企业对管理人才需求也日趋不稳定。比如,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流程再造、客户管理等概念的导入与实施,使企业增加了对具备相应现代管理技术的人才的需要。但高职教育由于市场反应慢,加之与企业的联系松散,使得其专业设置滞后于企业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稳定的专业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计划、从业教师、教学环境、教学理念、教师知识体系等适应不了企业的要求,出现了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的断裂。
2.脱离真实的职业环境使专业设置的通用性与学生就业的行业特征发生偏差。除部分行业办的高职院校外,大部分学校所设置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都是通用专业。
3.脱离真实的职业环境使教学过程的标准化与管理工作艺术性发生偏差。目前,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使得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仍然处于标准化的阶段。具体表现在:主讲教师的单一,甚至没有专门的实训老师;每班学生人数较多;教学环节程序化、标准化;实践性教学也多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实验等,且由学校统一安排。这种教学模式往往造成一个学校毕业的学哄性太多,像从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而经济管理工作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工作,特别讲究根据不同的情境因素而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忽视个体教育的模式必将影响毕业生的工作能力。
4.实训场所的模拟性与职业环境的真实性的偏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中实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实训教师缺乏,实训基地难以建立,实训方式单一,甚至很多院校没有一个系统的实训计划与实训方案。目前各院校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实习的方式,这两种方式具有模拟实习的性质,即使是高度仿真,提供的情景模拟背景会因实施的不齐全和费用的昂贵而有所简化,因此与学生将来就业的真实环境有很大的差异性。
二、校企合作是解决教学与职业环境相脱离的最佳途径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企业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有偿互享,硕士论文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是实现其教育目标的最好选择。
1.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前瞻性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包括需求的种类、结构、以及各类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变化,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规律,以适时地调整专业教学计划,设置新的专业,培养更加适用的人才。
2.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起步较晚,教育资源短缺,具体表现在“双师型”教师少,实验实习场所紧张,科研资金不够等。现代企业,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技术人才。他们可以为企业职业教育所用,而且通常不需要办理复杂的手续。学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可以将学校的科研理论优势与企业的资金优势、生产优势、管理实践优势相互结合,提高老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缓解学校实验实习场所紧张,科研资金不够的矛盾,又能为企业及时输送适用性人才。
3.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我们强调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性特色,而参与整个企业的运作过程是学生实训、实习的最好机会,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具体岗位,这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学习,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投资等环节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解决现场突发性问题,培养应变能力和一定的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民族精神,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等等。
4.企业也是教师开展现场调研的基地。是促进教师将其科研成果与企业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在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平台。企业是教师开展调研活动的基地,可以为实例、课题、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提供更多的素材。
三、经济管理类高职教育进行校企合作的方式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教育模式。目前,在理论界已被普遍认同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选择。在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中,可以开发出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
1.建立契约式实训基地。校企双方通过契约的方式约定,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医学论文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等为实习指导委员会成员,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由企业定期向学生提供实习场所、设施和机会,学校定期向企业输送优秀人才。这种形式由于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使学生的一部分实习成果直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为企业创造了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教育成本。同时在解决学生实习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
2.采取员工培训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与学校联合的一般为大企业,校企双方通过签订联合办学的契约,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这是一种校企双方之间较深层次的合作,学校为企业员工进行中专、大专、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或高层次的专项管理培训等。
3.开展“订单式”教育。所谓“订单式”教学就是学校与企业达成协议,由企业在学校挑选学生,双方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要求等有针对性地制定的教学计划,实现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的联合方式。
4.企业管理咨询业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其经济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产业务实的优势,接受企业的委托,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辨析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利益的机会,根据清晰的市场定位采取适宜的行动方案,为客户提供具有更高价值的解决问题方案。
参考文献: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对于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环境艺术所涉及的学科很广泛,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人类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社会学、文学、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行为学等学科。
而雕塑不仅与人类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也与人类生活及生存有着直接的联系,能够折射出人们的生活形态、社会现状及发展趋势。总之一件优秀的雕塑艺术品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不但能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也能很好的启发人们对哲学、历史、文学及社会现状等方面的认知,从而影响并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文化发展。所以雕塑与国画、油画、壁画、装置等息息相关,同样被纳入艺术学科,并在美术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使雕塑教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实践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近年来我国不管在经济方面,还是城市化建设方面都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使教育事业得到进步,相应是教学机构也得到完善,人们对文化水平提高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已经不仅仅只重视基本的文化素养的提高,还不断通过教学来提高艺术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城市建设发展水平,最终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要求。雕塑作为一种具有影响力的艺术文化形式,得到大众的重视和关注,将雕塑教学融入到艺术设计教学是必然的,实践于环境艺术设计更是重中之重,使雕塑艺术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雕塑教学功能的应用
(一)雕塑教学锻炼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功能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
空间思维能力是环境艺术设计中很重要一种设计能力,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直接关系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效果,也关系到该专业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士的环境艺术设计品质,所以一直以来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老师及学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传统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很多老师的授课教学相对偏向于理论,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鉴赏水平,但对于学生的设计方法、空间思维能力并没有起到较好的培养效果,不能满足当下对高综合能力、高空间思维能力及高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而雕塑教学课程的开设能够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设计扩散性思维,最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境艺术设计空间思维能力。
(二)雕塑教学学生潜能挖掘功能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雕塑教学时,雕塑能够很直观的展现出艺术空间形态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想象力,通过雕塑联想到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多种立体空间造型,如空间界面(室内外墙柱面、地面、顶棚、门窗等)的造型设计,还能够挖掘出学生的形态、色彩、自然光、人工照明、家具、饰物等设计潜能,使建筑物室内外空间环境呈现出独有的空间氛围及艺术设计风格,以满足人们功能使用和视觉审美需要的同时,充分发挥出城市美化的作用。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雕塑教学实践分析
(一)加强雕塑在环境空间设计中理论与技法教学力度
众所周知,雕塑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及创新性,其中不仅有动手能力培养,还包括了造型能力及设计能力培养,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要同时结合雕塑理论和技法教学,以拓展学生设计理论基础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环境艺术设计应用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增加雕塑实践性课程和雕塑实践课时,让学生在实际空间中进行雕塑设计与制作实践,并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开拓视野和提高创新意识,以培养学生环境艺术设计的思维能力;第二,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雕塑技法训练,从而为环境艺术设计奠定良好的应用技法及空间造型基础;第三,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图像、文字及视频等功能,将重要的雕塑理论知识、雕塑案例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知识技能教学相结合,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到雕塑与环境艺术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在雕塑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环境艺术设计空间思维能力。
(二)执行实训-理论-实训教学方案
第一,老师要在课前掌握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对雕塑在环境空间关系的了解程度,然后选择最具有针对性的雕塑教学内容作为实践课程教学的题材,并结合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课题项目进行教学;第二,将课题实训与理论教学模式相结合,增强学生对环境雕塑艺术设计的具体应用能力;第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以课程汇报展览的方式,展览自己完成有趣的雕塑作品。
(三)在“交流”中学习、总结
艺术设计是决定创意产业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能够实现我们“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当今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物质需求的标准也逐渐最求个性化、完美化,这就对从事美术和设计人才需要重新定位和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如今我国高校都设置了专业课程,重点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以期能够满足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高校也都设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对艺术和设计教育的改革与高校艺术教育有着直接性的关联,必须与时俱进。环境艺术设计之所以不同在于是以环境的本身为前提依据,以达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共同实现,使得艺术设计达到最高的境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设计学科中的一门重点学科,它是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环境艺术实践活动与人类改造世界和影响自己周边环境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一系列特征出发,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在历史人文的熏陶下进一步发展。下面笔者将从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出发来具体研究历史人文在环境艺术设计之中的融合。
一、高校教学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
1、教学模式的僵化
目前的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而很多教师都习以为常的按照美术教学的模式和思维来进行教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美术,加之受到美术教学思维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过分的重视学生对于平面二维设计、电脑特效的设计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立体的思维能力。这些就造成了教学课程的单一化、形式化,使得学生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走向了“形式主义”或者“装饰主义”的弊端,十分不利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这样的课程设计缺少对学生空间造型能力的培养,这就使得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的学习研究时,会因为综合知识尤其是历史人文知识的匮乏而无法对设计任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表达。
2、教学模式的单一性
目前,我国高校的多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虽然借鉴的国外先进的艺术设计理念,但是却与实践严重脱节。很多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还只是在教室中进行,并没有深入的接触实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兼具实践性和艺术性的课程,与实践脱节就意味着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缺乏生命力。
3、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调查显示,目前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多注重理论的灌输,而很少鼓励学生或者带领学生进行艺术调查。长此以往,容易造成理论和实际的严重脱节,造成了“纸上谈兵”的“形式主义”。
二、历史人文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当中的融合
1、历史人文环境的融入
要求环境艺术设计者,在历史文化浓郁的环境之中要将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与历史人文相结合,设计出具有浓郁文化气息、并与大环境想匹配的艺术设计作品;另外,也可以把周围环境中的古来的建筑中的经典的部分有机的结合在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
2、人工环境的融入
在众多的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尤其是城市的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要特别重视富有标志性的建筑的设计。这种标志性的建筑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帜。这种建筑物的设计要和城市的发展背景、历史文化、人文特征和现代化发展的特征有机的结合起来,让人们看到建筑物就可以想到自己生活的城市的与众不同。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导,以教师为辅,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新思维,并对授课的内容和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可以适当的压缩理论课程的学习,加大对专业综合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设计的感知能力,实现艺术设计的创新。
三、加大历史人文对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研究
高校的教育只有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教育理念、深入的研究具有本民族文化才能够不断拥有发展的动力和生命力。基于民族文化立场的设计需要结合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并借以现代化的先进的技术呈现出来,从而实现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
四、结语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在目前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二部分主要针对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具体探究了历史人文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当中的融合;第三部分具体阐述了应该如何加强历史人文特征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的研究。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不断吸收本民族的文化特色,结合现代化的技术和设计理念,才能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长久繁荣和发展。
作者:刘静 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雷洁清,秦海东.历史人文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传承[J].艺术百家,2013(27).
[2]李霞.综合性高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8).
[3]程静.历史人文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传承[J].飞天,2013(23).
1.1 职前培养。
美术教师的职前培养主要是由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教师的定向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有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一是师范院校的学术水平一般低于综合性大学和专业的美术院校,学生的美术技能和理论水平相对较低,美术创作能力和艺术修养也无法与专业的美术院校相比;二是我国师范院校的美术院系按照专业美术学院的培养模式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没有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去确定文化知识、美术技能和理论、教育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片面强调美术技能和理论的作用,忽视了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调,学科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比例过大,而与一般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情境教学知识相对应的教育专业课程比例过小,教育科研、教育评价、教学实验等现代教师迫切需要加强的能力缺乏训练。
1.2 继续教育。
我国的职后教育主要有教师进修学校和教育学院等主持教师进修的机关。一般而言,这类进修机关的专业水准与教育学术水准远远落后于师范院校,更无法与综合性大学抗衡,再加上我国缺乏对培训机构、授课教师的资质认定,所以由他们承担教师研修的重任,不仅培训质量难以保证,而且还往往容易误导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由于培训的内容与教学实践脱节,与教师的需求脱节严重,进修教师所学非所用,导致了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培训效率低下、培训效果不明的局面,基本上是把培训当作一种任务和对教师的管理,参与继续教育的培训也多是为了评职称,难以在培训中真正实现专业发展。
2. 对中学美术教育价值的认识存在误区
影响我国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还有社会各界,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师本人、家长等,对中小学美术教育价值的认识误区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首先是美术学科不是高考科目而且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美术学科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不被重视,甚至受到排斥,美术课堂被推到了可以任意占用的可有可无的边缘,美术学习成了学生参加升学考试的障碍,动辄教师和家长斥责喜欢学习美术的学生不务正业;其次,美术教师的进修机会明显少于基础教育核心课程的教师;最后,基于现实的情况,中小学美术教师对美术教育无奈中走上了消极,自己也认为美术课是可有可无的花边课,很多教师对自己要求不高,甚至自己的课堂也随意送给同事做人情。
3. 中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个很通俗的比喻,强调的是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必要储备,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到了现代社会,教师只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而且,我们还不得不考虑教师桶中水的质量如何。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自己原有的那桶水恐怕不但没有用,而且可能已变质了。教师应该是“自来水”,是不断更新的“活水”,什么时候想要,都可以随时拧开水龙头。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充电、不断更新,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
(2)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美术教师培养人的根基。只有拥有广泛的文化知识,美术教师才不会囿于美术学科的狭小范围,才能在广泛的人文背景下认识美术学科的教育价值,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大程度地实现美术的教育价值。新课程下的美术教材内容看似简单,实际上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更高,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质,必须了解清楚教材中涉及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人文、风俗和文化艺术等有关文化方面的知识,这样在讲述中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达,不能对学生的提问“一问三不知”,甚至“无可奉告”。文化素养越高,教学能力与绘画能力就会越强,教学效果就会越好,对学生也就越有吸引力,教学目的的实现就越快、越全面。
(3)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美术创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69-02
模块化教学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理念出发,根据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课程模块之间有效衔接,形成的一种“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职业能力,使其成为合格的专门技术人才。模块化教学具有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经济性的特点,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知识的应用。它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中只注重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单项信息传递的教学方法,模块化教学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活动是互动式的。
一、课程基本情况
《软件应用AutoCAD》是高职院校环境设计艺术专业的专业必修基础技能课程,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ssistant Design)的缩写,由美国Autdesk公司开发,主要利用计算机的计算功能和高效的图形处理能力,对产品进行辅助设计、分析、修改和优化。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电脑制图的技能,并能够利用电脑快速、准确、规范、美观地绘制图纸。通常开设在大一的第二学期,其前导课程有《工程制图》和《人体工程》,前导课程主要是教会学生读图、识图和用纸笔规范绘图的能力,而CAD则是用鼠标、键盘、电脑屏幕来表达图纸内容,相当于掌握另一种绘图工具的应用;后续课程有《3dsMax电脑效果图制作》和《室内居住空间设计》,同时电脑制图作为一项单独的技能,直接对应着设计师助理职业工种的核心技能,并将一直应用到学生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所以又是后续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二、课程设计思路
《软件应用AutoCAD》课程设计思路是基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作为设计师助理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职责一是协助主案设计师的日常事务,包括设计项目的现场勘测、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设计草案、为用户讲解设计方案等,二是能够按照专业制图规范完成施工图的绘制,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内部结构图、剖面图和节点详图等的绘制。职业岗位群与典型工作任务的对应关系决定了该岗位群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既要学习软件AutoCAD的命令和操作,又要结合环艺专业的职业特点,掌握室内装饰设计图和施工图的绘制流程与技能。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课程设计小组采用了任务驱动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以够用原则对知识点和技能操作进行重新构建,将教学环节设置为两大模块,即软件操作模块和家装图绘制模块,每个模块下再设置若干个学习任务,对应具体的知识能力目标,见表1。
三、课程设计特色
(一)模块化教学,技能逐步提升
以够用原则在课程设计上对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模块化安排,每个任务都有对应的知识点和技能要点。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软件应用AutoCAD》采用了讲授教学法、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比如在学习模块一的内容时,老师首先要讲授软件的基础知识、界面组成,然后演示软件的基本操作,接下来可以通过下达绘制家装图库图形的项目任务,让学生感受项目管理,同时以教师引导项目任务作为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和教学,最后采用以学生训练为主,集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法来提升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教学资源具有共享性
信息化教学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老师与学生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等进行的教学双边活动,以学生的学为主,老师提供交互式的教学指导。《软件应用AutoCAD》信息化教学主要依托世界大学城的空间教学平台,上传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实训案例和实训素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支撑和保障。尤其是教学团队提供了碎片化教学资源,以3~10分钟的微课解决软件操作应用和绘图过程中的难点与技能要点,实现教学过程的全覆盖,学生一旦有不会操作的节点,就可以通过碎片化的教学资源得到解答。同时利用世界大学城的留言板栏目、私信栏目以及课堂作业栏目,完成教学互动和对学生的远程指导,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
(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供全程学习辅导
我院环艺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分成基础类、技能类、设计类和工程类四大类别的课程,《软件应用AutoCAD》属于技能类的课程。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在学习设计类和工程类课程时,也都有教学团队对这个软件进行后续的跟进和巩固训练,可以说一直辅导学生进行后续学习至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教学团队起着不断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能非常熟练地掌握软件应用和制图规范,达到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要求。
(四)过程化考核,课程评价真实到位
考核评价分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两部分,过程考核包括学习态度(10%)、课堂评估(20%)、作业完成(20%),主要从学习能力、方法和操作技能上体现,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不仅要求按量还要求按质完成;成果考核体现为作品考核,占50%,即老师提供手绘量房草图,要求学生利用软件CAD绘制成电脑图,并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图的绘制――即考核内容源于教学内容,又因其结合了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而高于教学内容,更灵活,更有创新性。通过这些措施,综合完成学生的课程过程评价。
四、结论
综上所述,《软件应用AutoCAD》课程依据环艺专业的特点,着重AutoCAD绘图、标注、打印等工具在施工图方面的应用,体现以“提高能力为核心,以突出基本操作为重点”的课程模块化设计理念,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作用,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平台,创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专业知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郑小军,杨满福,林雯.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训练[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郑小军,杨满福,林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示范课例的设计与开发――以网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
[3]王晶莹,高鸿翔.高职《土建工程CAD》课程模块化改革的教学实践[J].中国科技纵横,2011,(16).
中国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50-1
一、艺术设计装潢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
现如今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装潢专业,然而教学内容和模式单一守旧,重共性轻个性,课堂效果沉闷,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差甚远,互相脱节,这是目前艺术设计装潢专业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我院艺术设计装潢专业课程团队对课堂教学改革做了一些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采取了各种探设式的教学方法,特别是通过“竞赛式”教学法,以赛促学,赛教结合,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3年多的实际操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竞赛式教学法”对提高艺术设计装潢专业教学质量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
二、竞赛教学法的作用
(一)以赛促学,增强学生专业技能
通过采用“竞赛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讲,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给学生新鲜的感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通过小组竞赛、技能比武,校设计大赛,区级设计大赛等各种技能比赛的契机,参赛学生一路走来,强度逐渐增加,指导逐级提高,潜力得到最大提升。同时通过竞赛,让更多过去从未受过表扬的学生获得奖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掌握专业技能的热情。
(二)以赛促教,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装潢专业课程教师在采用“竞赛教学法”来进行教学之前,要参与竞赛项目的研究。教师只有把这些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融入教学中,才能在实施“竞赛教学法”的时候,给予学生正确的,有针对性指导。这样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升了教师继续学习的能力。而在组织设计技能比赛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对每一位参与比赛的学生都给予点评,细心记录学生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课后写出分析报告,认真总结反思,提高自己的实施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从而更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以赛促改,完善专业课程机制。
采用“竞赛教学法”来进行艺术设计装潢专业教学既可以检验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又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检验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管理水平。首先对艺术设计装潢专业的课程目标制定和教学内容设定起到了导向作用,邀请企业的专家来参与竞赛教学活动,让“企业”来告诉我们企业真正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其次通过“竞赛教学法”不断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通过竞赛发现问题,进而弥补不足。
三、竞赛教学法的实施
(一)加大投入力度,形成有效机制
学院要加大艺术设计装潢专业课程建设的投入力度,形成有效机制。积极鼓励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特别是“竞赛教学法”的推广使用。在组织和参加各级各类设计技能竞赛的时候要给予大力支持和保障:一要加大竞赛资金投入,二要给予竞赛场地和设备保障,三要大力营造氛围。积极做好宣传活动,向全社会展示职业院校的学生精神风貌和人才培养成果,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在组织形式上要坚持院校统筹组织、企业参与协办的原则办好竞赛。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周密组织,将装潢设计技能竞赛列入教学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行业企业以协办的形式出现,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二)加强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指导
在艺术设计装潢专业课程中采用“竞赛教学法”,举办各种设计技能大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导职业院校重视技能训练,提高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平,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它是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从侧面向企业和社会客观地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要加强校企合作,热情邀请企业的领导、专家担任竞赛评委和校外指导教师,产教结合、企业合作更加深入。这样可以为修改教学计划、增补教学内容、加强实训环节提供依据,有效地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自我提高相结合。同时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各级设计技能竞赛,为各种比赛提供专家、行业企业技术规范,提供相应的设备,为企业选拔人才带来了方便,使校企形成了很好的互动。
(4)做好课堂竞赛教学,多组织各种大型设计技能竞赛
采用“竞赛教学法”的时候,可以通过组织参加相对应的设计技能竞赛,充分开展以参加设计技能竞赛为中心,具有强烈针对性和高度逼真性的专业知识理论教学、设计技能操作训练、实际能力演练考核等系列性的教学活动。做好课堂竞赛教学,结合课程内容周密设计竞赛内容和形式,认真组织课堂竞赛活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可以采取小组竞赛、设计技能比武等课堂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与专业有关的技能竞赛,并实行一定的奖励办法,“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促进学习。
参考文献:
[1]蔡勤生.“赛教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改”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